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六年级上册计算机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计算机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计算机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计算机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计算机课教案

第一课走进网络新时代

教学目标:

1、了解网络的构成及分类。

2、初步认识因特网及应用。

教学难点:

因特网的基本应用。

教学过程:

大家好,早就听说我们班里的同学都很聪明,其中不妨有不少电脑高手,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电脑、玩电脑,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一、导入新课

提问: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现在我们去商场买样东西,都可以不给现金,一刷卡就好了,这是怎么回事,谁能告诉我呢。

师:请同学再谈一谈你平时了解到的网络还有哪些应用?(学生回答)

师:刚才所说的这些网络都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我们称之为“计算机网络”今天我们来学习和认识计算机网络,并了解他的基本应用。

师:最初我们把用电缆连接起来的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称为计算机的网络。当然我们现在连接计算机的设备也不局限于电缆了,还有很多方式,例如:光纤、红外、蓝牙等。

出示:世界互联图

计算机的网络通常是按其覆盖的范围来划分的:

局域网:小范围,如:我们的机房、学校校园网

广域网:大范围,如:银行网、移动通讯网

城域网:把若干个局域网联系起来,如:教育信息城域网,就是把很多校园网联系在一起。

师:现在计算机的网络络已经可以把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同学们一定知道叫什么名字?

提问:我们上网以后都可以做些什么呢,请一位同学说一下,你平时上网都做些什么?

1、网上上浏览与信息查询。

2、收发电子邮件。

3、网上与人交流。

4、网上医疗、教育、购物、娱乐等

请学生演示以上的各种应用项目。

结束: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认为我们每个组里谁的水平最高,在刚才问题中的表现最好,就推选一名做为我们组的组长,以后负责组织我们组里同学上课时合作与学习。

我们在网页移动鼠标,观察鼠标的形状会不会发生改变?是不是有时候会变成小手的形状。

如果鼠标指向的文字或图片时,鼠标指针变成了小手的形状,就说明它指向的文字或图片是个超级链接,点击超级链接,我们就可以跳转到对应的页面。

任务二、在网站中用超级链接在页面上查找指定的信息,浏览网页。

任务三、利用工具栏上的“前进”和“后退”按钮对我们曾经浏览过的网页进行快捷的浏览。

小技巧:按住上档键再点击超级链接观察一下,和不按的区别。

1、双击桌面图标

2、开始菜单打开

3、任务栏快速启动

4、从我的电脑地址栏直接跳转

可以找学生说一个可以找到他的地址。

在地址栏输入网址的时候,鼠标点击一下,这时候,地址栏原有地址就被覆盖成蓝色或灰色,再输入新网址就可以把以前的网址替换了。

会在新的窗口打开。

第三课轻松遨游网络世界

学习目标:

1、熟练使用IE浏览器,掌握一定的上网技巧。

2、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3、初步了解网络为学习、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熟练使用IE浏览器、掌握“停止”和“刷新”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快速登陆网站。(计算机能暂时记录最近访问过的网址。)二、在新窗口浏览网页

在上网浏览时,我们可以同时打开几个窗口,分别浏览不同的网页。

第一步:移动鼠标指针到中国科普博览网页中“地球故事”超级链接上。

第二步: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链接”。

(学生观察任务栏。)

想一想:

1、一个窗口浏览和多个窗口浏览这两种方式,你认为哪种方式更灵活?

2、浏览时,窗口是不是打开的越多越好?

三、“停止”按钮和“刷新”按钮

生自学任务二。师巡视指导。

四、设置IE浏览器的主页

学生通过自学课本知识,设置“百度”为浏览器的主页。

师板书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cf15734301.html,

五、文明上网

因特网是一个精彩的世界同时又是一个复杂的世界。比如在因特网中,有些网站的内容不适合我们青少年浏览。对于不健康的网站,我们要学会自觉抵制,不去浏览,以免对我们的身心造成伤害,为了更好地发挥因特网的作用,倡导网络文明,2001年11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单位联合提出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号召青少年文明上网。

练习园地:

1、登陆“语文天地”网站“小学生”栏目,阅读成词故事。

2、通过“青少年与法”网站,学习自护常识。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6、做一个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好象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 1、看书14面的池塘图,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 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二、设计生态瓶: 1、说明:我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2、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

(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 (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 (3)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 (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 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 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三、制作生态瓶: 1、说明制作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 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16面的生态瓶观察记录表),提醒注意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7、改变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

2019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1课词二首语文

第21课词二首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咏、寞”2个生字,学会“咏、寞、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背诵,会默写。 3.理解词的内容,感悟陆游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格和精神。 教具准备:课件,搜集有关陆游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梅花,因其凌寒独放、暗香幽远,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的对象。南宋爱国主义诗人陆游一生更是创作了百余首以梅为题材的诗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这首《卜算子?咏梅》。(板书课题) 二、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咏、寞”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指导书写会写的3个生字“咏、寞、碾”。给这几个字组词。 生:咏(歌咏)寞(寂寞)碾(石碾)。 (2)仿写,小组评价。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自读诗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学生自读,解决疑难。请同学们自由读文,借助工具书或资料理解字面意思,不理解的字词记录下来。 生:驿外:(驿站之外,形容荒凉之地。)更:(再一次)著:(经受)苦:(拼命、尽力)零落:(凋零)碾:(碾压) 四、品读诗词。 再读这首词,说一说陆游笔下的梅花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哪读到的?结合相关诗句谈一谈。

孤独(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驿站之外本来就很少有人来,这座桥还断了,就更没有人走了,梅花生长在断桥边上,无人问津、无人照顾,更没有人欣赏它,可见它很孤独寂寞。 凄凉(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只有这枝无人过问的梅花还开放在断桥边上,它怎么能不发愁呢?更何况它还要忍受风雨一次又一次的袭击,可见梅花的处境是多么悲惨凄凉! 清高(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在这么艰难的处境下绽放了,却不想和那些百花去争奇斗艳,任由他们嫉妒。等到凋谢了被碾成泥土化成灰尘了,可是它还是像以前那么香。 五、研读课文,品味情感。 介绍陆游资料: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诗人,坚决主张抗金。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他陷人孤立,感到悲凉寂寞,因作此词。出示幻灯片 你读懂了哪一句?介绍给大家听。 1.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表达了他郁闷愁苦的心情。因为他得不到皇帝的信任,投降派也排挤他。 2.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表达了他孤独寂寞的心情,他就像这断桥边的梅花一样,投降派们都打击他,皇上也不信任他,大家都孤立他,使他感到凄凉、寂寞。 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体会到词人的清高。虽然没有人支持他的北伐主张,他也不和那些投降派同流合污,他是一个孤傲清高的人。 小结: 尽管皇帝不信任我,尽管投降派排挤我,打击我。但是,我的爱国情怀永远不变。这就是陆游,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同学都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这首词吧! 六、课外拓展。 查找陆游写的其它诗词,认真研读,更深刻地体会陆游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汉字。 yìzhàn jí dù jì mò duàn qiáo línɡluò 附答案: yìzhàn jí dù jì mò duàn qiáo línɡluò (驿站)(嫉妒)(寂寞)(断桥)(零落) 2.比一比,组词。 咏()寞()卜() 泳()摸()仆() 附答案: 咏(歌咏)寞(寂寞)卜(占卜) 泳(游泳)模(模样)仆(仆人) 3这首词都题为“咏梅”,可词中并未见“梅”,你能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是咏梅的? 附答案: “无意苦争春,只把春来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也把梅花“严冬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教案(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 地球内部有什么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 2、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 3、知道可以用模型方法来研究科学问题。体会科学探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体验探究的球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模型和学具,知道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并且知道模型方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教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说起地球,我们心中就会涌起无限的感情。虽然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只能算得上沧海一粟,但她却是我们人类可爱的故乡,唯一的家园。人类对大自然的一切认识,都是从地球开始的。作为地球的儿女,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呢请问大家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配课件) 2、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圆球,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巨大的圆球里面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猜测地球内部有什么 1、我们都知道,由于大气和水更多吸收太阳光谱中的红色,这颗玲珑剔透的行星便静静焕发出独特的、梦幻般的蔚蓝,这么美的地球,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猜测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石油。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煤炭。生:我想还有许多矿物,如:铁、铝等。生:我猜想还有许多水。生:我想还有许多岩石。生:我觉得地球应该有一个很硬的壳。……)教师适当评价 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

1、师: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测,到底地球内部有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把地球挖开来看一看,对吗但直到目前,钻得最深的井,也只有12千米,这个数目还不到地球半径的1/500。那科学家们又是怎么去了解地球内部的呢让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资料。 2、学生分组交流收集的地球构造资料(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地球内部构造的资料)。 3、过渡:查找、搜集大量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但很花时间和精力,如果没有兴趣、信心、恒心是不可能取得探究成果的。今天**小组的成员就做得非常好!我们要向你们组学习。 4、讨论:通过同学们的资料,我了解了科学家已经想到了钻孔、地震波等方法来研究地球。将来,假如让你来研究,你会怎么做呢? 5、师生交流 活动三: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1、说了这么多,那么到底地球内部的结构和同学们想得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播放录像) 2、原来地球的内部分了三部分,分别是地壳、地幔、地壳。(板书) 3、介绍各部分厚度及相关知识。 4、师:通过科学家的研究我们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圆形,而是一个椭圆形,就像这个鸡蛋(出示鸡蛋)鸡蛋的内部结构与地球的内部会不会有什么关系 5、实验验证,弄清地核、地幔、地核与蛋壳、蛋白、蛋黄之间的相似之处。 7、师:假如你能留意发生在身边的事,假如你在发现的基础上能做个细心人,假如你能多问个为什么,那么,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也许就存在于你的不经意之中! 自由活动:做地球结构模型 1、师:在科学研究中,对于无法直接观测的内部的事物,科学家会按照对事物已有的认识建立一个模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我们无法亲眼看到地球的内部,但根据我们对他的了解,可以用橡皮泥来制作一个能“打开的地球”,好不好? 2、师:为了能具体、形象地看到这个构造,我们今天就要来把一些枯燥的地球数据变成一个地球模型。 下面小组在讨论和交流时要围绕、解决以下问题:(课件展示) (1)打算用什么材料制作模型,怎么做? (2)制作模型时用不同颜色的材料表示地球的内部构造;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伯牙鼓琴》教案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培养学习文言文兴趣。 2、过程与方法: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疏通文章大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名言,导入课题 1、课件出示: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yì)乐乎?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君子之交淡如水。 (4)士为知己者死。 (5)酒逢知己千杯少。 (6)一生得一知己足矣。 指名学生读,并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2、人生苦短,知音难求。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教师板书:伯牙鼓琴) 二、整体感知,掌握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1、这是一则文言文,读起来比较拗口,但只要注意停顿,就能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 味来。仔细听老师读,注意老师是如何停顿的,边听边画出停顿记号。 2、教师范读。 3、课件出示画了停顿记号的课文。 4、生读课文。 (1)你也能像老师一样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来吗?赶快读读吧!一定要注意停顿哦!

(2)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三、自学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回想一下,要读懂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1)查工具书。 (2)借助文下注释来理解。 (3)可以多读,联系上下文理解。 (4)可以看图理解。 (5)小组讨论。 2、学生先进行自学,而后开展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四、质疑探究 1、文章写了哪两个人? 伯牙、钟子期。 2、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呢? 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3、仔细读读这句话,你们读懂什么了?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设计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照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对照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教学难点】 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 |部编版 (2)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朗读的停顿,读通读熟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简约凝练的语言特点。 3.借助语言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个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感受艺术之美,理解艺术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 2.抓住关键句子,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1、反复诵读课文,读对字音,读通读熟,并注意停顿。 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疏通文意,并圈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小组合作解决。 3、了解苏轼和戴嵩。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展示《斗牛图》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这幅图片,想到了哪位画家?(学生回答:戴嵩)“戴嵩”是谁,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介绍)出示并简单介绍戴嵩的斗牛图,关于戴嵩画牛,有不少精彩的记载。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学习一篇与此有关的文章——《书戴嵩画牛》。(师板书课题和作者)本文作者是苏轼,对苏轼大家又了解多少呢?(指名回答,后展示课件,学生积累。)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指名读,(师出示容易读错的字词),这几个字词他读对了吗,你能读对吗?(全班齐读) 2.教师范读,听朗读停顿。 师:这篇课文在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大家仔细听一听,你读对了吗? 3.全班齐读,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①检测词语解释。(学生抢答) ②找两个小组翻译课文。(要求:意思正确,语句流畅,无需逐字逐句翻译) 三、展开想象练讲故事 1.想象细节,丰富人物形象 先让学生找出可以展开想象的情节,再逐个分析。 ①杜处士对《斗牛图》“尤所爱”,请你想象一下他的具体表现。他是怎样想的,他是怎样说的,他又是怎样做的……? ②牧童看到这幅画又有怎样的表现呢?牧童还是个天真的孩童,想象一下他的表情、神态、动作,你能试着表演一下吗? ③杜处士听了牧童的话,又有怎样的表现?他的笑有什么含义呢? 2.小组内练讲故事。(要求:故事内容符合原文意思,加入自己的想象,尽量讲的绘声绘色,最好加上动作和表情。) 3.班内展示。请同学上台讲。尽量讲的绘声绘色,加上动作和表情。 四、领悟主题畅谈启示 1.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蕴含的道理?说说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生回答,师适时呈现课件内容。) 2.这篇短文还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你能从不同角度说一说吗?(生回答) ①从杜处士身上,我获得了…… ②从牧童身上,我懂得了…… ③从艺术家身上,我明白了…… 五、拓展延伸概说启示 自读文章《书黄荃画雀》,任选一个角度,说说对你有什么启示。 六、布置作业加深理解 1.反复朗读课文,孰能成诵。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备课人:邱从超 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 第一课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 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启后)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完整)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完整) 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 第1 课我们在呼吸 [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 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 (2) 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 了解呼吸的路线与呼吸的意义。 (3) 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 (4) 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与作用进行推测 (5) 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 教学重点] 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 知道呼吸实际上就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 教学难点] 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 [ 教学准备] “制作呼吸模型” : 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暑假里,, 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 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瞧能憋多长时间?( 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 学生活动, 谈感受。 ( 出示课题) 二、探究过程 ( 一) 感知呼吸 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 我们来放松一下, 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 您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学生活动, 相互质疑,汇报、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 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 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 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教材P1图上标出进出的路线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完整) 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就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与肺组成。肺就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其余的器官就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 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 它的作用可大了, 我们吸入与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 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您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就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牙在鼓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 (板书:伯牙鼓琴锺子期听) 师:锺子期说的“善哉”什么意思? (很好,很棒!) 师: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3)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能弹出什么。 (4)我读懂了伯牙不论弹什么,锺子期都能听出来,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意相通,是知音。 6.假如现在你是锺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会怎么赞美他?(生自由发表意见。)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引导升华,拓展探究。 (1)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 (预设答案:还会有1:鸟语花香。2:春天百花盛开。3:冬天白雪皑皑。……) ②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答:“善哉乎鼓琴,徐徐兮若清风。 ③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乎鼓琴,皎皎兮若明月。…… ④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想到的,锺子期真的都听懂了,实在难得。这就是──(预设答案:知音。)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①师:在遇到锺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锺子期为知音? (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锺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引导学生,升华情 感,向课外拓展探究,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感的理解和对人物情感的体会,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理解文本,探究“知音”。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对“知音”一词有更形象的了解,真正明确伯牙和锺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全册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指示,适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植物、比较、测量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包括二个单元:植物、比较与测量。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 科技探究:知道科技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动植物、环境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新事物与生活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

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技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技课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科学价值观、科技知识二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 a)开展生动的科技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b)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c)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d)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潜能生主要表现在: 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 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识; 4、实践能力不足。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陈琪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海鸥与老人之间深厚的感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第二章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第八条;第四章法律责任中的第三十一条。 过程与方法 继续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在师生交流的思维碰撞中感受因为老人对海鸥的爱,所以海鸥以爱回报老人,在引导交流体会的同时,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说感悟和朗读要有机结合,读体现悟,悟促进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海鸥对老人之间深厚的感情,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海鸥与老人之间的浓厚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对重点句、段的品读,深入地讨论、交流。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你们和李老师一起感受到了老人对海鸥那份无私的爱。其实,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它们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这节课我将和你们一起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是我到村小上的一堂公开课,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这堂课将由我带领他们去学习】 二、研读课文,以读悟情 1、教师出示研读要求(小黑板出示),学生齐读。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说出课文中哪些部分写出了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怀? (2)勾画出你最感动的部分,想一想这些地方为什么让你感动?与你的同桌说一说你从中感悟到什么。 【设计意图:目的明确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动手动脑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2、学生自由学习课文。 3、学生交流,汇报自己学习所获。 4、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的朗读。 (学生交流:反馈交流找到的句子。预设)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把握重要词语、关键词语在语句中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备课老师:彭必贤付进芝邹凤林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适当引出对比试验的方法,举例。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精品教案

第七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1.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艺术之美”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两篇精读课文和《京剧趣谈》一篇略读课文组成。《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赞扬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书戴嵩画牛》讲杜处士晒著名画家戴嵩的画遭到牧童的拍手大笑,暗含了实践出真知和艺术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月光曲》本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和高超的琴技以及他对贫苦人民的同情。《京剧趣谈》从道具和动作两个方面描述了我国京剧独有的几个艺术特色,赞扬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继承中不断发展的创新精神。口语交际《聊聊书法》通过搜集到的图片或实物来谈论对书法的认识,提高对书法的艺术鉴赏力。能用普通话有条理地和大家进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习作《我的拿手好戏》能根据自身的特点把自己经历的、体验过的最拿手的一项写出来。《学习园地》知道做课堂笔记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明白一些与戏曲有关的词语的意思。能够将写得不清楚的说明书进行修改。积累有关艺术之美的四字词语。 2.单元重点: (1)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艺术就在我们身边,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中,分别给我们呈现了音乐、绘画、京剧之美,在学习当中我们要运用联想去理解,有了联想,就可以把世间万物联系起来,从而使思维更活跃,眼界更开阔,文章的内容更充实。比如《月光曲》第九自然段描写皮鞋匠听着钢琴曲时面前出现的景象的并不是事实,而是皮鞋匠的联想,由贝多芬弹的曲子而引发的。作者运用联想的手法将《月光曲》的意境描写得极其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生动。《京剧趣谈》中要抓戏剧动作想象,戏剧动作是戏剧艺术基本表现手段。戏剧就是用动作去模仿人的行动,或者说是模仿行动中的人,戏剧动作首先具有直观性。戏剧正是借助动作这种手段,将人物的行动、事件以及矛盾冲突的发展直观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2)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感受、看法写出来。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想象、联想,感受艺术之美,为写好本单元作文做好铺垫,同时要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拿手好戏,要写好自己的拿手好戏,应该抓自己的动作,边叙述边写自己的体验,突出自己的心理体验,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要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要做有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知识与技能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滴水里有什么。 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水样、切片、图片、抹布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课前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 2.学生汇报。 3.学生可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结果的?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 1.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他们的观察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发现,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 3.汇报交流: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运动吗? (汇报时教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并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4.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5.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喜欢生活在不同的水域中,想看看水中还有哪些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1)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2)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教师作相应补充介绍。资料: 列文虎克,A.van Antonie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 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1632年10月24日生,1723年8月26日卒,生卒地均在荷兰的代尔夫特。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20岁时回到代尔夫特自营绸布店。中年以后被代尔夫特市长指派做市政事务工作。这种工作收入不少,又很轻松,使他有较充裕的时间从事他自幼就喜爱的磨透镜工作,并用之观察自然界的细微物体。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其同时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车所完小 五 年 级 科 学 上 册 教 案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实验(一) 2、种子发芽实验(二)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4、蚯蚓的选择 5、食物链和食物网 6、做一个生态瓶 7、改变生态瓶 8、维护生态平衡 光 1、光和影 2、阳光下的影子 3、光是怎样传播的 4、光的反射 5、光与热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4、土壤中有什么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运动和力 1、我们的小缆车 2、用橡皮筋作动力 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4、测量力的大小 5、运动与摩擦力 6、滑动与滚动 7、运动与设计 8、设计制作小赛车

五年级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回顾和总结小学科学的学习方法,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 2、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讨论本学期的主要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 3、通过趣味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蜡烛在水面下燃烧的实验器材:蜡烛、水、空盆一个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学生: 师:我们学习科学已经有两年了,在这两年中,大家对什么活动有比较深刻的印象?说说。 师:真没想到,大家对科学这么有兴趣。那么,在两个多月的暑假里,大家经历过许多事,其中有哪些是跟科学有关的呢? 师:刚才大家说了许多跟科学相关的事,我们可以把这些事写下来,这就是很好的科学小论文,到时候老师会组织大家参加全国小学生科学小论文比赛。 2、了解教材,明确任务: 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又要一起探索科学奥秘了。那么,五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组织学生看封面:一个孩子正在观察生态瓶,特别突出的一点是这个孩子正在记录,强调科学探究活动中求真、记录的重要性。旁边的四幅小图,分别代表着本册的四个单元,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 让学生自由看目录和里面的内容,然后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3、制定制度,选课代表: 说明平时学习以4人小组为基本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各大组科学组长和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讲解每月科学之星评选方法(从作业、器材准备、上课、合作等方面加星) 4、做小实验,激发兴趣: 师:刚才大家学习的非常认真,这让老师非常高兴,为此我想跟大家一起做一个小实验,实验的名称是:在水面让蜡烛燃烧。 出示实验器材(蜡烛、水、空盆一个),问学生能不能做到,并可以让学生进行尝试。 教师进行演示:先把蜡烛牢固地竖立在一个空盆的底上,点燃后轻轻地往盆里倒凉水,直至与蜡烛边缘相平为止。一会儿,蜡烛的火焰就降到水面以下了(如图所示)。 基本原理:燃烧,水降温,使周边的蜡烛不能达到溶点溶化,通过蜡芯支持燃烧。 小结:在我们这册科学教材中,也有许多这样的活动和实验,需要我们细心观察、思考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1.小草和大树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旨在通过对具体植物的观察、比较,找出一类植物的共同特征,并利用学到的方法去认识更多的植物类别及其主要特征。其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分析出某一种植物的典型特点或特征(包括形状、颜色、气味等)。 3.能够归纳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共同特征。 4.能根据植物的不同点,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找出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 2.能举例说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点。 3.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设法在不损坏植物的前提下研究植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植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在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些植物覆盖在陆地表面,有些生活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池塘中。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植物大约有30万种。千姿百态的植物使自

然界多姿多彩,生机勃勃。大家想不想认识千姿百态的植物呀?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 1.谈话: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再陌生。今天,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 (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 (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3.学生活动 4.整理记录,归纳总结并汇报: (1)“我”观察到的小草 名称轮廓图根、茎、叶等器官的主要特点 (2)“我”观察到的大树 名称轮廓图根、茎、叶等器官的主要特点 (3)归纳: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 5.总结 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杨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比较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6.辨别:我们常见的植物中哪些是木本植物?哪些是草本植物? ◆活动2:给植物分类 1.谈话:为了更好的认识和研究各种各样的植物,需要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全册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精品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科学知识的具体内容: 1、了解哥白尼“日心说”的贡献。 2、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 4、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5、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 6、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7、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8、知道月球基本情况,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 9、从各种媒体上了解更多的有关月球的知识。 本单元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从引导孩子们观测太阳和影子开始通过探究影子产生的原因,影子变化的长短人手,进而组织孩子用一天的时间去观测太阳及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 第二部分:在发现了影子变化的规律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运用这个规律制作太阳钟,这既是对原理的运用,也可以让孩子投身到实际的天文观测中。 第三部分:昼夜交替现象曾引起许多人的关注,从古代的埃及人到中国的神话传说,从托勒密到哥白尼都为此做出许多的探索。 第四部分:在夜晚,如果孩子们能够坚持看月亮,并给月亮记下日记,就能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而在白天组织学生观察记录太阳的影子;在夜晚组织学生看月亮、研究月相变化的规律,这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这需要经过一整天、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的连续观察记录,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第五部分:第五课是综合地去研究因为昼夜现象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生物变化和反应。 第1课、太阳和影子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辨认影子了解物体和影子的关系。 2、能够通过玩影子游戏感受阳光和影子的关系。 (二)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2、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视)运动造成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平常事物的变化中包含着科学的规律。 2、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科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标杆、粉笔 学生准备:卡纸、铅笔等记录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白天跟着你,晚上离开你。(影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