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任务

?《管理学基础》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管

理理论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职能与方法,确立科学的管

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各门管理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相关的选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经济数学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政治经济学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工商管理相关专业理论课

(三)课程目的、要求和教学方法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系统地论述管理活动基本原理、原则、管理职能和一般方法的课程,同时也是理论与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一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的学习,目的在于使学生能熟悉了解管理基本概念、知识体系和各管理学派思想;并能深入理解管理基本原理及相关原则的基础上掌握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沟通等管理基本职能与方法。为达到以上目的,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要求:

1、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现代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按改革、开放、借鉴、创新的要求

组织教学。

2、紧密联系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的新组织、新内容、新特点、新要求,对教材内

容、观点进行充实和更新,以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努力提高和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在严格执行教学大纲要求和规定学时的进度下,善于把课程讲

授与案例讨论、课外练习、社会调研等多种方法结合起来,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过程建议

1、教学的基本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职能和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2)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懂得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工具、方法和过程进行管理实践,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成为一名“基层管理人”打好基础。

2、课程的内容体系及教学要求

(1)内容体系与学时分配

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内容体系按管理理论、管理职能与方法、管理案例三部分进行构架,具体内容包括:管理与管理学、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管理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决策、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激励、控制、协调与沟通等。

具体章节与学时分配如下:

(2)教学要求

管理学基础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学生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首先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其次要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另外学习中要紧密联系实际,学会运用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进行案例分析,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还要求在学习中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理解与记忆、原则与方法的关系。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分成了解、理解与掌握、重点理解与掌握等三个层次要求。属于了解层次的,考试时所占份量较轻;属于理解与掌握和重点理解与掌握层次的是考试的重点,一定要深入理解。具体说,在教学中按“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要求。

“知道”即要一般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选择、判断等题型进行考核;

“了解”即要清楚地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选择、判断、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

“理解”即要非常清楚地掌握有关内容并能够熟练运用,一般以简答、案例分析等题型进行考核。

3、课程教学资源

文字教材

本课程使用的文字基本教材是《管理学基础》沈波等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出版)为本课程的主要文字教材。该教材是本课程教学及考核的主要依据,同时为了便于学生自学并加深对管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推荐以下参考书目:

(1)《管理学》【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2)《管理学》徐国华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年

(3)《管理学基础》沈波主编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

(4)《管理学基础》王绪君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

网络资源: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网页(hppt://https://www.wendangku.net/doc/cf16423339.html,/)

由南京城市职业学院课程主讲教师按照教学进度,在网页上以电子文本和视频课件方式对各章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辅导,并发布教学辅导资料,网上辅导内容是(1)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实施方案;(2)管理学基础助学与导学课件(正在建设)(3)案例学习;(4)管理实训指导

三、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本章主要介绍管理及管理学的性质、基本内容和体系结构,并阐述管理的作用及学习管理的方法,目的是为了让读者站在高处俯视管理的概貌和这门学科的基本内容,为后面各章的学习起到开门引路的作用。:具体来说,本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是:

(1)理解管理的含义、性质及职能

(2)了解管理的外部环境因素及环境与管理的关系

(3)明确管理的作用

(4)了解管理者的角色

(5)了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6)理解现代管理思想的主要特点

(7)掌握学习管理学的基本方法

一、管理的含义、性质、职能、作用

(一)管理的含义及理解

(二)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根本属性:二重性

2、管理的特殊属性: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3、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三)管理的职能

(四)管理的作用

二、管理与环境的关系

(一)外部环境的特点和构成

1、外部环境的含义与特征

2、外部环境的构成

3、外部环境与管理之间的关系

(1)环境对管理职能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

(2)组织对环境的适应。

三、管理者角色

(一)管理者的含义

(二)管理者的分类

(三)管理者的角色

四、现代管理思想及主要表现

五、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方法

本章实训:

案例讨论与分析:

1、他们在扮演什么角色?(材料见实训教材)

讨论:运用管理者角色理论,分析在这家企业里,玛丽、奥利弗、拉尔夫和罗丝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

2、管理者干什么(材料见实训教材)

讨论:1.邮购部经理的职责是什么?2.邮购部经理是否应该亲自核对这批书?

3、管理真的能解决问题吗(材料见实训教材)

讨论:1.你同意哪一个人的意见?他们的观点有什么不同?2.如果你是海伦,你如何使萨利信服系统理论?3.你认为汗克关于激励问题的看法怎样?他的观点是属于哪一种管理理论的观点?

4、麦当劳手册阅读

目的:1、树立职业意识

2、认识管理的必要性

3、理解企业文化

4、制度的重要性

第二章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发展

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发展并形成比较完整的管理理论体系,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本章主要对中外古代管理实践、管理思想、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以及现代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内容等进行概要介绍。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以下内容:

(1)了解中外古代重要的管理实践活动

(2)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3)理解西方近代管理思想和古典管理理论的内容

(4)理解并掌握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

(5)了解战略管理、文化管理、学习型组织和企业再造的主要内容

一、中外古代重要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

(一)中外古代重要的管理实践活动

(二)中外古代的管理思想

1、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2、外国古代管理思想

二、西方近代管理思想

(一)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思想

(二)小詹姆斯·瓦特与马修·鲁滨逊·包尔顿关于科学管理制度与方法的运用

(三)罗伯特·欧文对人事管理的探索

(四)查尔斯·巴贝奇把科学方法应用于管理

(五)亨利·普尔提出科学管理的原则

三、古典管理理论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2、泰罗及生平介绍

3、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4、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

1、经营与管理的概念和职能

2、管理五职能的主要内容

3、法约尔法则

4、管理的一般原则

(三)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1、官僚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的权力基础

2、官僚行政组织体系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四)古典管理理论的其它重要人物介绍

四、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一)行为科学产生的背景

(二)人际关系学说

1、霍桑试验

2、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

(三)后期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四)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

五、管理科学理论

(一)管理科学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管理科学的理论特征

(三)管理科学理论应用于管理的主要方法

六、现代管理理论

(一)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现代管理学派的主要内容

1、管理过程学派

2、社会系统学派

3、决策理论学派

4、经验主义学派

5、权变理论学派

6、系统管理学派

(三)现代管理理论学派形成的原因

七、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1、企业战略管理

2、组织文化管理

(1)组织文化的含义

(2)组织文化的三个层次

(3)组织文化在管理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3、学习型组织

4、企业再造

本章实训:

(1)青啤的企业文化建设;(2)案例:美殴日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讨论思考题(根据提供的教学材料):

1、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2、美殴日企业的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内容及对我国企业的借鉴和启示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本章主要讨论反映管理工作实质和内在规律的上述基本管理原理,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以下问题:

(1)系统的特征

(2)系统原理及应用

(3)人本原理的含义、意义及应用

(4)控制原理及应用

(5)效益原理及应用

一、管理的系统原理

(一)认识管理的对象

(二)系统的含义及一般特征

1、系统的概念

2、系统的特征

(1)整体性。

(2)相关性。

(3)目的性。

(4)层次性。

(5)环境适应性。

(6)动态性。

(三)系统原理在管理中的应用

1、把握系统原理的基本思想

2、管理的任务就是要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目标

3、贯彻整分合原则

二、人本管理原理

(一)认识管理的核心与动力

(二)人本管理原理的意义

(三)人本管理原理的应用

1、遵循能级原则

2、运用动力原则

3、贯彻人的全面发展原则

三、控制原理

(一)认识管理的过程

1、管理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

2、管理的实质是实施动态的控制

(二)控制的含义及特征

1、控制的含义

2、控制的特征

(三)控制原理的应用

1、运用反馈来实施有效的控制

2、按动态管理要求实施管理弹性原则

四、效益原理

(一)正确认识管理的根本目的

(二)效益原理在管理中的应用

1、在任何组织的管理中必须注重管理效益

2、贯彻价值原则

本章实训:

江苏省句容石化集团公司案例

案例:麦当劳公司的控制

讨论思考题(根据提供的教学材料)

用管理原理说明句容石化集团公司的管理的成功经验说明麦当劳的控制系统及特点

第四章决策

本章主要阐述管理决策职能的含义、特征、类型,科学决策的原则、程序以及各种定性、定量决策的基本方法。具体来说,本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是:

(1)了解决策的含义、特征以及类型;

(2)掌握科学决策的原则及基本程序;

(3)掌握确定型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的基本方法。

一、决策的含义与特征

二、决策类型

三、科学决策的原则

(一)满意原则。

(二)层级原则。决策在企业内分级进行,是企业业务活动的客观要求。

(三)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原则

(四)整体效用的原则。

(五)可执行性原则。

(六)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四、科学决策的程序

五、决策方法

(一)定性决策方法

(二)定量决策方法

本章实训案例:

1、铱星的悲剧

2、巴巴拉零售联盟的决策

讨论思考题(根据提供的教学材料):

1、如何理解决策的满意原则;

2、结合铱星的悲剧说明企业经营决策应考虑哪些因素。

第五章计划

本章主要介绍计划职能的含义及重要性、计划的主要类型、常见计划编制方法以及目标管理。本章学习要求:

(1)掌握计划职能的含义,理解其重要性;

(2)了解计划的不同类型;

(3)了解编制计划的方法;

(4)理解目标管理的含义和基本方法。

一、计划职能概念

(一)计划职能含义及理解

(二)计划工作的重要性

二、计划的分类

(一)按计划的形式分类:宗旨、目标、策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预算

(二)按计划的层次分类:战略计划和行动计划

(三)按计划的时间跨度分类: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四)按计划的是否重复使用分类:常用计划和一次性计划

(五)按计划的明确性分类:具体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六)按计划的范围分类:专题计划和综合计划

(七)按计划内容分类:业务计划、人事计划、财务计划

三、编制计划的方法

四、目标管理

(一)目标管理的含义和特征

(二)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

(三)目标管理的优缺点

本章实训案例:

1、科宁玻璃公司的经营计划

2、拟订可考核目标

讨论思考题(根据提供的教学材料):

1、根据案例1提供的材料,请概述科宁公司的战略计划和策略计划。你能分别列出科宁公司的中期、短期计划吗?

2、根据案例2提供的材料,在没有得到集团公司总裁下达目标的条件下,分公司总经理能够拟订可考核的目标吗?怎样制定?这些目标会得到下属的认可吗?对于分公司来说,要制定可行的目标,需要集团公司提供什么信息和帮助?这位分公司总经理设置目标的方法是否是最佳方法?如果你是他,会怎么做?

第六章组织

本章主要讨论管理的组织职能的任务,组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及其特点,组织变革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

(1)了解组织职能的概念、作用

(2)掌握组织设计的任务、步骤、依据、基本原则

(3)掌握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直线与参谋,集权与分权的相互关系及应用

(4)掌握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及其优缺点和应用

(5)了解组织变革的原因、动力和阻力

(6)了解勒温组织变革模型

(7)了解组织变革的趋势

一、组织的含义和作用

二、组织设计的任务与步骤

三、组织设计的依据

四、组织设计的原则

五、组织设计时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二)直线与参谋

(三)集权与分权

六、各种组织结构形式

(一)直线制

(二)职能制

(三)直线职能参谋制

(四)事业部制

(五)矩阵制

(六)多维立体制

本章实训案例:

1、陆振华的“斑马”牌蚊香

2、海尔业务流程再造

讨论思考题(根据提供的教学材料):

1、根据案例1提供的材料,案例中陆家蚊香厂采用的是什么类型的结构?它有何优缺点?适合于什么样的环境?

2、根据案例1提供的材料,鲍发建议的产品型结构是怎样的?有何优缺点?

3、根据案例2提供的材料,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和主要内容是什么?组织结构变革对企业的意义是什么?

第七章人事

本章主要介绍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并介绍人员选聘、培训、考评的程序方法。目的是为了让读者了解人员配备的个环节内容。具体来说,本章的学习要求是:

(1)了解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

(2)掌握人员选聘的标准与方法;

(3)掌握人员考评系统的基本内容、考评的主要程序;

(4)掌握人员培训的意义及基本方法

一、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

二、人员的选聘

三、人员的绩效考评

(一)绩效的含义

(二)绩效考评的含义

(三)绩效考评的原则

(四)绩效考评的作用

(五)绩效考评的内容

(六)人员考评的工作程序与方法

(七)管理人员的培训

本章实训案例:

1、核心员工跳槽引发的经营危机

2、它们是如何选聘和保留人才的?

讨论思考题(根据提供的教学材料):

1、根据案例1提供的材料,你认为该企业应如何留住核心员工?

2、根据案例1提供的材料,你认为企业应怎样解决“员工翅膀硬了就走人”的问题?

3、根据案例2提供的材料,从这些成功企业的管理实践中,你学到了什么?

4、根据案例2提供的材料,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留住了人才,就赢得了一半的胜利。你有这方面的切身体会吗?请结合工作实际说明这一点。

5、根据案例2提供的材料,创建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是管理者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前提。假如你是一名中层管理人员,你打算如何创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

第八章领导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以下内容:

(1)理解领导的含义、掌握领导者权利的来源、了解领导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差异;

(2)了解领导特质理论的基本观点;

(3)理解管理方格理论、掌握在实践中怎样选择合适的领导方式;

(4)了解领导权变理论的基本观点

(5)理解领导权变理论的实质,懂得如何灵活运用权变理论;

(6)了解领导方法的内容、理解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的关系;

(7)掌握领导艺术的主要内容

一、领导概述

(一)领导可以定义

(二)领导与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三)领导权力

1、领导者权力的来源

2、“权力授予论”与“权力接受论”

二、西方领导理论

(一)领导特质理论

(二)领导行为理论

(三)领导权变理论

1、德勒的权变领导模型

2、路径-目标理论

3、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三、领导方法

(一)领导方法的含义及内容

(二)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的关系

四、领导艺术

(一)领导艺术与玩弄权术的区别

(二)领导艺术的内容

本章实训案例:

1、一次重大的人事任免

2、王义堂现象说明了什么

讨论思考题(根据提供的教学材料):

1、根据案例1提供的材料,你认为根据姚成的性格特点和技术专长,对他这次任免是否合适?对厂长的领导素质、领导风格应有什么要求?林征会成为一名合格厂长吗?

2、根据案例2提供的材料,王义堂现象说明了什么?在当前,研究王义堂现象有何现实意义?

第九章激励

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以下问题:

(1)掌握,了解激励的作用,西方激励理论、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ERG理论、成就需要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目标设定理论、强化理论、归因理论的基本内容。

(2)掌握激励方法的应用

一、激励的含义与过程

(一)激励

(二)激励过程

(三)激励的作用

二、激励理论

(一)需要层次理论

(二)双因素理论

(三)ERG理论

(四)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五)过程激励理论

1、期望理论

2、公平理论

3、目标设定理论

(六)行为改造激励理论

1、强化理论

2、归因理论

3、挫折理论

三、激励方法与实践

本章实训案例:

1、应该如何激励员工

2、员工的困惑

讨论思考题(根据提供的教学材料):

1、根据案例1提供的材料,运用激励理论,你认为该公司老板应当如何激励员工?

2、根据案例2提供的材料,请从管理上分析永华策划机构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如果你是私营企业的负责人,请谈谈如何做好管理工作?

第十章控制

本章主要讨论管理的控制职能、控制系统、控制的基本原则、控制的程序和要求以及控制的基本方式。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基本点:

(1)控制的涵义和控制的四个职能;

(2)控制系统的定义和内容;

(3)控制的类型;

(4)控制的过程;

(5)控制的基本原则;

(6)控制的基本方式。

一、控制一般理论

(一)控制及控制职能的概念

(二)控制的必要性

(三)控制的分类

二、控制过程

(一)确定控制的标准

(二)衡量实际绩效

(三)比较分析偏差

(四)纠正偏差

三、控制系统

(一)控制的目标体系

(二)控制的主体

(三)控制的客体

(四)控制制度

(五)技术方法

四、管理控制的基本方式

(一)数量模式控制

(二)统计控制

(三)会计控制

(四)预算控制

(五)进度控制

(六)直接控制

(七)开环控制

(八)闭环控制

(九)集中控制

(十)分散控制

本章实训案例:

1、麦当劳公司的管理控制

2、某饮料公司的控制工作

讨论思考题(根据提供的教学材料):

1、根据案例1提供的材料,麦当劳公司所创设的管理控制系统是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的?该控制系统是如何促进麦当劳公司全球扩张战略的?

2、根据案例2提供的材料,衡量该企业的工作绩效并与计划相比较,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修订标准,制定下月的销售定额。

第十一章沟通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以下内容:

(1)理解信息沟通的含义及作用

(2)理解信息沟通的条件

(3)掌握信息沟通的过程、方式及渠道

(4)了解有效沟通的障碍

(5)掌握克服信息沟通障碍的方法

(6)理解信息沟通的含义及作用;

(7)了解信息沟通的条件;

(8)掌握信息沟通的过程、方式及渠道;

(9)了解信息沟通的类型;

(10)了解有效沟通的障碍;

(11)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

(12)明确信息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13)掌握管理信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14)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含义和功能;

一、信息沟通的概念、作用及条件

(一)信息沟通

(二)信息沟通的作用

(三)沟通的条件

二、信息沟通的过程、方式、渠道

(一)、沟通的过程和要素

1、信息的发送者

2、编码

3、信息

4、通道

5、信息的接收者

6、解码

7、反馈

8、噪音

(二)、沟通的方式

1、口头沟通

2、书面沟通

3、非语言沟通

4、电子媒体

(三)沟通的渠道

1、正式沟通渠道

2、非正式沟通渠道

三、沟通的障碍与克服对策

(一)信息沟通的障碍

(二)克服信息沟通障碍的对策

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一)企业信息系统的概念

(二)企业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三)企业信息系统的新发展

本章实训案例:

1、本田公司的沟通渠道

讨论思考题(根据提供的教学材料):

1、根据案例提供的材料,本田公司的沟通渠道有哪些?起到什么作用?结合本案例讨论信息沟通的原则和方法。

2、写一篇课程小论文或心得体会(题目自拟,要求1000字左右)。

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管理基础 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中的各种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职能的基本内涵 1、计划职能---预测未来并制订行动方案。 2、组织职能---建立组织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 3、领导职能---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4、控制职能---保证组织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预先制订的计划。 管理者的概念 管理者是在组织中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带领其他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的人。 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联络者角色和领导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听者角色、发言人角色和传播者角色 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处理混乱的角色、谈判者角色和资源分配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 1、概念技能---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2、人际技能---与人共事、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3、技术技能---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时所需运用的技术、方法和程序的知识及 其熟练程度。 管理者的层次 高层管理者---负责战略的制定与组织实施 中层管理者---直接负责或协助管理基层管理人员及其工作,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层管理者---负责管理作业人员及其工作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三种不同技能的要求各不相同。管理者的层次越高,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也越高;越是基层管理者,越需要掌握与业务有关的技术技能,而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也越少。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早期典型的管理思想 p14 1.劳动分工的观点 斯密认为,劳动分工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 2.经济人观点 斯密认为,所有的经济现象都是具有利已主义的“经济人”的活动所产生的。

《管 理 学 基 础》实 训 指 导 书

《管理学基础》实训指导书 目录 第一部分实训目的与方式 一、实训的目的与任务 二、实训的主要方式与方法 第二部分实训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管理系统 第二章管理思想 第三章计划 第四章组织 第五章领导 第六章控制 第七章企业管理与改革 实践教学,特别是实训,是高职课程教学方式的生命线,而以应用性、权变性为特征的管理课程教学,重视实践教学更是具有突出的意义。 第一部分实训目的与方式 一、实训的目的与任务 ㈠课程定位 ●管理学基础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务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具体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 ●管理学基础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构建体验式、仿真

性和模拟教学的综合实训方法体系。 ㈡实训目标 本课程建立三级能力目标体系: ●一级目标为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 ●二级目标为四大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信息处理能力; ●三级目标为经进一步分解的十二项具体技能: 通过教学与实训,培养学生们的具体管理技能。按照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的总目标分解,主要培养下述能力: ⑴培养现代管理理念与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的能力; ⑵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管理能力; ⑶培养观察环境,配置资源,制定计划的能力; ⑷培养分析界定问题,科学决策的能力; ⑸培养分析组织结构,协调职权关系,制定组织规范的能力; ⑹培养招聘、应聘,管理与考核人的能力; ⑺培养树立权威,有效指挥的能力; ⑻培养有效激励,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力; ⑼培养协调关系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⑽培养对工作有效控制的能力; ⑾培养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利用网上资源的能力; ⑿总结与评价的能力。 ㈢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进行各种以体验与加深管理理论的理解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二是各种培养学生的实际管理技能的实践活动。 对于具体实训项目,可根据专业需要与课时的多少,自主选择与组合训练项目。 二、实训方式与方法 ㈠实践与训练的基本方式 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践与训练的基本方式主要有:

电大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基础实训题答案

24、 管理学基础(工商管理)实训练习答案 如果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未来趋势作出描述,例如对五年后技术变革方向进行预测,通 常采用(定性预测) 。 预测方法很多,不同的预测方法往往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有的方法适用于长期预测,有 的则适用于中、短期预测,等等。例如定性方法往往适合于(长期预测) 。 定量预测是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资料,运用数学模型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定量、 具体的描述。它需要有充分、有效的(数据资料)作支持。 美国对 70 个目标管理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得出结论:若高层管理者对目标管 理高度重视,并亲身参与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生产率的平均改进程度可达到 56%;否 则,生产管理效率仅仅是( 6% )。 (70 年代)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 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 目标管理思想诞生于美国,但 最早将目标管理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的国家是(日本) 。 在目标设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数量要适中。一般地,要把目标限制在( 5 个)以内。 传统的目标设定过程是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完成的,现代管理学提倡(参与制目标设定 法),企业员工参与 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有效统一) 。 企业目标的内容和重点是随着外界环境、企业经营思想、自身优势的变化而变化的。 这就是企业目标的(变动性) 。 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的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 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层次性) 。 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的实现企业 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权变性)原则。 戴维斯等学者指出,企业目标可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次要目标。其中(主要目 标)由企业性质决定,是贡献给顾客的目标。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通过市场中“看不见 的手”的引导,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 ,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公共利益最大化。 按计划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专项计划与综合计划) 。 按照计划内容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目标、策略、政策等多种。在决策或处 理问题时,用以指导并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律就 是(政策) ,它指明了组织活 动的方向和范围。 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生产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 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1990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对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 引起世界管理界的轰动,这就是(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 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就是 (企业文化) 对企业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效益活动实行全局性管理,就是(战略管理) 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来源于(军队) 。 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 来影响环境的开 放的(社会技术系统) 。 生产计划、财务成本计划和供应计划等,是属于按(企业管理职能)来进行分类的。 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在“战后”一片废墟上迅速发展起来,起主导和关键作用的是(培 养并充分利用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管理基础理论知识[1]

管理基础理论知识 1.管理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也就是“正确的做 事”,不浪费资源。 ◆效果通常是指“做正确的事”,即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 其目标。 ◆效率涉及做事的方式,效果涉及事情的结果。在成功的组织中,高效率 和高效果是相辅相成的。 2. 管理过程一般划分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是定义组织的目标、制订战略和计划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组织是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谁去做。 ◆领导是指导和激励所有的群体和个人,解决冲突。 ◆控制是监控活动以确保它们按计划完成。 ◆

3.管理者需要3种基本的技能或素质: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熟悉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比如工程、计算 机、财务等。 ◆人际技能:与员工沟通、激励、引导和鼓舞员工热情和信心的能力。 ◆概念技能:管理者对于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 4.管理的权变理论:因为组织不同,他们所面对的情景不同,因此可能要求不同的管理方式。管理者需要在不同的情境下采用不同的管理。 5.组织的3个特征:明确的目的、由人员组成、有精细的结构。今天的组织发生着变化,正在成为更开放、更灵活和更具有响应性的组织。 6.管理的普遍性:对于所有的组织,管理都是绝对必要。无论是组织规模的大小,无论在组织的哪一个层次上,无论组织的工作领域是什么,无论这个组织位于哪一个国家。 7.著名的管理学家亨利 法约尔提出了14条基本管理原则: 【1】工作分工:专业化通过使员工的工作更有效率,从而提高了工作的产出【2】职权:管理者必须有命令下级的权力,职权赋予管理者的就是这种权力。但是,凡行驶职权的地方,都应该建立责任。 【3】纪律:员工必须遵守和尊重组织的规则。 【4】统一指挥:每个员工应该只接受来自一位上司的命令 【5】统一方向:组织应该具有单一的行动计划指导管理者和员工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任何员工个人或员工群体的利益不应置于组织的

管理学基础复习要点.docx

《管理学基础》辅导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含义 木教材将管理定义为: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儿层意思: 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 3.管理的口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于捉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4.管理的对象是纟fl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二、管理的性质 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 1.竹理的二垂性 管理的二重性理论认为,管理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主产相联系的自然屈性; 另一方而,乂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木的客观规律,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3.管理的艺术性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它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冇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三、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就是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教材认为,管理的职能应包括下述儿个方血: 1.计划。计划是事先对耒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它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2.组织。组织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其主要内容是:设置组织部门;确定各部门的工作标准、职权、职责;制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联系方式和规范等等。 3.领导。领导职能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中。组织的高层、中层和基层领导都担负着领导职能。 4.控制。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 四、管理者的分类 每个管理者都处于不同的管理岗位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他们进行分类。 1.按管理者所处的层次可以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作为一名管理者,不论处于组织的哪一层次,其履行的管理职能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儿个方面,只是履行职能的重点和程度不同。另外,对于同一管理职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管理工作的内涵也不完全相同。 2.按管理者所处的活动领域可以分为:企业管理者、政府部门管理者和其他部门管理 者。 五、管理者角色 加拿大学者亨利?明茨伯格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人类,即人际关系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请参见下表:

《管理学基础》电大职业实训答案

《管理学基础》实训参考答案 1题:现代企业管理学认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经营,而经营的核心是计划(错误) 2题:“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在于,“正式组织”中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错误) 3题:彼得·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技能,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是因为他们的智慧不同。错误) 4题:麦格雷戈在德鲁克目标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方法,提出由下属人员承担为企业设置短期目标的责任,并同其上司一起检查这些目标的责任。错误) 5题:对企业销售收入及其变化趋势的预测就是销售预测。(错误) 6题:按照预测时间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一般情况下,预测时间范围的长短与预测质量的高低成正比例关系。(错误) 7题:各级职务和岗位应当按等级来组织,每个下级应当接受上级的控制和监督。这就是韦伯的理想组织模式的基本特征之一——职权等级。(正确) 8题: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说,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正比关系。(错误) 9题:权变理论亦称随机制宜理论,强调领导无固定模式,领导效果因领导者、被领导者和工作环境的不同而不同。(正确) 10题:对于规模较小或者必须时刻保持上下一致的组织来说,一般适合采用分层控制的方式。(错误) 11题:企业文化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错误) 12题:人员配备是组织根据目标和任务正确选择、合理使用、科学考评和培训16人员,以合适的人员去完成组织结构中规定的各项任务,从而保证整个组织目标和各项任务完成的职能活动(错误) 13题: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通常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欲望、需要、希望、动力等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错误) 14题:分层控制是指将管理组织分为不同的层级,各个层次在服从整体目标的基础上,相对独立地开展控制活动。(错误) 1题:为了保证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纵向看,各个管理层次都要重视控制职能,(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愈长,综合性愈强 )。 2题:约法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个,即( ),这五种职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 3题: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生产流程 )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4题: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层次性 )。 5题:( 70年代)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 6题:按预测时间范围长短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三种。一般地,预测时间范围越短,预测质量越高;反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越低。因此,在进行产品价格决策时,需(短期预测)7题:用特尔菲法进行预测与决策,对专家人数的确定要视所预测或决策问题的复杂性而定。人数太少会限制学科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人数太多则难以组织。一般以(10-15 )人为宜。 8题:授权时应依被授权者的才能和知识水平的高低而定。这就是授权的(因事设人,视能授权 )原则 9题:有一种领导理论,它将领导方式分为四类,即专权命令式、温和命令式、协商式和参与式(管理系统理论) 10题: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受到激励的职工,其能力可发挥至( 80%-90%)。 11题:一个管理人员的职能是“计划、安排和实施各种不同的生产过程”,这是(塞缪尔.纽曼在1935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的观点。 12题:决定一个组织经济效益大小和资源效率高低的首要条件是(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优利用),其手段都是管理。

管理学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是( D )的重要性。 A.组织B.预测C.预防D.计划 2.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时,他行使的是( D )的角色。 A.发言人B.组织联络者C.领导者D.精神领袖 3.现代管理中,需要激发的冲突是( A )。 A.建设性冲突B.破坏性冲突C.日常冲 突D.利益性冲突 4. 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 C )。 A.企业精神B.企业价值观C.企业文化D.企业形象 5.当外部环境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时,计划应是指导性的,同时计划期限也应该( B )。 A.更长 B.更短 C.适中 D.不确定 6.有些组织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 D )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A.利润目标B.短期目标C.中期目标D.长期目标 7. 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其中,( C)又称俱乐部式领导者,这种领导方式对业绩关心少,对人关心多,努力营造一种人人放松的环境。 A.1-1型B.9-1型C.1-9 型D.5-5型 8.对各种商品的规格、销量、价格的变动趋势等进行的预测就是( B )。 A.产品预测 B.市场预测 C.财务预测 D.技术预测 9.若企业要改变经营方向、进入新的产业领域,就需要对该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 A )。 A.长期预测 B.中期预测 C.短期预测 D.年度预测 10.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 A ),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 A.管理系统B.评估工具C.指标体系D.激励手段 11. 有关领导者向其下属部门或个人下达命令或指示的权力是( C )。 A.决策权 B.组织权 C.指挥权 D.人事权 12.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 B )。 A. 《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科学管理理论》 D.《科学管理原理》 13. 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的是( A )。 A. 管理的实践性 B.管理的复杂性 C.管理的科学性 D. 两重性 14.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 C )。 A.科学技术B.加强人的管理C.提高劳动生产率D.增强责任感 15.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管理学家是( D )。 A.乔治·梅奥B.弗雷德里克·泰罗C.亨利·法约尔D.马克斯·韦伯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

管理学基础 知识点总结 组织是指为达到诸多目标或未来预期产出而在一起工作、相互之间协调行动的若干人。 管理(management)就是要既有效率又有效益地对实现组织目标所需的人力资源或其他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组织绩效(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是管理者在利用资源满足顾客需求和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中,在效率和效益上所表现出来的水准。组织绩效同效率和效益成正比。 效率(efficiency)指的是在实现一定目标的过程中,资源利用的程度或资源产出水平的高低。效益(effectiveness,也有译作“效果”或“有效性”)是衡量管理者为组织设定并努力要达到的目标的恰当程度,也指组织实现预定目标的程度。管理者所选择的目标是恰当的,并实现了这些目标,组织就是有效益的。效益效率2*2图表见P4 管理的四种智能: 1,、计划是管理者用以识别并选择适当目标和行动方案的过程。管理者计划工作的优略劣决定着组织的效率和效果,也决定了组织的绩效水平。(计划详述见P120计划的重要性…)计划的步骤(1)确定组织的使命和目标(2)制定战略SWOT(3)实施战略和变革组织 2、组织(organizing)是管理者用以建立工作关系结构,从而使组织成员相互影响和协作,由此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组织过程的结果是产生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即一个正式的任务系统和汇报关系系统,借助这样的系统可以协调和激励组织成员共同去实现组织目标。 3、领导领导要达成的效果是使组织成员具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对组织高度忠诚 4、控制在控制(controlling)过程中,管理者要评价组织实现目标的情况,以及为保持和提高绩效水平所采取的行动。控制过程的结果是要提高准确衡量和监控组织效率与效益的能力。 管理类型

最新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知识归纳 1管理: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完成工作。(书上) 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有效果的同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课件)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强化企业的核心利润源,谋取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增长的利润; 管理是一种过程: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组织机构内的人员以及其它资源以实现组织机构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要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活动;管理目标 衡量指标: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做事的方式)——做正确的事 效果: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做事的结果)——正确的做事 2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1)在被管理人员确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即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 2)与管理的政务和事务的难易程度和规范程度有关。管理的事务越难、越不规范,则要求管理幅度要小些 3)与管理者的水平和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有关。管理者水平高,管理手段先进,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4)与被管理对象有关。被管理人员素质高、责任心强,能独立胜任工作且忠于组织,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5)不同管理层次和工作性质。管理幅度也应有差别。 6)与组织法规健全与否有关。对于一个法规、程序健全的组织,幅度就可大些。 3霍桑试验 由哈佛大学的工业心理学教授梅奥组织进行。梅奥的结论是: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小组对个人的行为有重大的影响;小组的标准是由单个工人的产出确定的,金钱在决定小组的产出标准上小组的情绪和工作保障来说是相对次要的因素。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管理方面对人的行为因素的新的强调。 霍桑试验结果:1)管理者不但需要做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工作,还要不断建立一个人际的社会机构。 2)要建立一套系统的方法使人们容易与其他群体结合。 3)管理人员的风格的重要性。 4)首创“社会人”的概念。 4组织文化: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传统习俗和做事的方式,他影响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 七个维度:关注细节:期望员工表现出精确性、分析和关注细节的程度 成果导向:管理者关注结果或成果,而不是如何取得这些成果的程度 员工向导:管理决策中考虑结果对组织成员影响的程度 团队向导:围绕团体而不是个人来组织工作的程度 进取性:雇员富有进取性和竞争性而不是合作性的程度 稳定性:组织决策和行动强调维持现状的程度 创新与风险承受力:鼓励雇员创新并承担风险的程度 强文化:强烈支持并广泛共享基本价值观的文化。 特点:价值观广泛共享;关于“什么事重要的”,价值观传递的信息是一致的;大多数员工能讲述关于公司历史或影响的故事;员工强烈认同价值观;共有价值观与行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优点:雇员对组织的承诺更多一些;提高绩效(快速反应并解决问题) 缺点:妨碍员工进行新的尝试,特别是在处于快速变革时期时。 5目标管理 一个组织成员共同确定组织目标并依据这些目标的达成与否来评估员工绩效的过程

电大期末考试《管理学基础》期末重点复习资料(拼音排版打印版)

2017最新电大开放教育《管理学基础》课程 期末重点复习资料(拼音打印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答案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选择。) 1、(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 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 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色的目标管理制度。 2、(工作质量)控制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对经营管 理生产技术工作进行的水平控制。 3、(亨利·明茨伯)提出协调方式经历了相互调整方式、直接监督方 式、标准化方式三个阶段。 4、(头脑风暴法)决策方法也叫思维共振法、畅谈会法。 5、一个管理人员的职能是“计划、安排和实施各种不同的生产过 程”,这是(塞缪尔·纽曼在1935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的观点。 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强调(计划)的重要性。 7、“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由(亨利。法约尔)提出来的。 8、“三个和尚”的故事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主要揭示了下列各项管理职能中(协调)的重要性。 9、“一个组织的成败,与其所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数有关”,这是 (成就需要)理论的观点。 10、“战略”一词原意是指指挥军队的(科学,艺术)。 11、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 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 事务》,下列选项中(系统思考,改变心智模式,超越自我,建 立共同愿景)是其主要内容。 12、1993年,海默和钱皮合著了《企业再造工程》一书,该书总 结了过去几十年来世界成功企业的经验,提出了应变市场变化 的新方法,即(企业流程再造)。 13、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些西方国家产生了科学管理,形成了 各有特色的古典管理理论,美国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就是其中之一。 14、M型结构又称为多部门结构,亦即(事业部制结构)。 15、按预测时间范围长短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 长期预测三种。一般地,预测时间范围越短,预测质量越高; 反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越低。因此,在进行产品价格决策时, 需要做的是(短期预测)。 16、按预测属性的不同,可将预测划分为(定性预测,定量预测)。 17、按照沟通方式不同,沟通可以划分为(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 非语言方式沟通和电子媒介沟通)等类型。 18、按照控制对象的范围,可以将控制分为(全面控制,局部控制) 等类型。 19、按照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沟通 方式是(正式沟通)。 20、比较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马斯洛 提出的五种需要中,属于保健因素的是:(生理、安全和部分归 属的需要)。 21、波特—劳勒模式是以(期望理论)为基础引申出一个实际上更 为完善的激励模式。 22、不属于克服沟通障碍的组织行动有(使用反馈技巧)。23、处理冲突策略中最有效的方法是(解决问题)。 24、传统的目标设定过程是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完成的,现代管理 学提倡(参与制目标设定法),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目标的设立。25、从企业组织结构的含义可以得出: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权责 利关系的划分) 26、从组织需要的角度为其配备适当的人,这些人应该是(有知识 的人,有能力的人,对组织忠诚的人)。 27、戴维斯等学者指出,企业目标可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次 要目标。其中,(主要目标)由企业性质决定,是贡献给顾客的 目标。 28、单位产品的总成本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29、当领导者面对一个非处理不可的事情时,不去直接处理,而是 先搁一搁,去处理其他问题,这种调适人际关系的方法就是(转移法)。 30、当外部环境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时,计划应是指导性的,同时计 划期限也应该(更短)。 31、当一个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产生挫折感,受挫折后的防范 措施一般有(积极进取的措施,消极防范的措施)。 32、当预测者能够得到足够的准确数据资料时,采用(定量预测) 是可取的方法。 33、当组织的外部环境变化不大时,企业组织结构可以体现较强的 (刚性) 34、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在本世纪早期提出了理想的组织模 式,即:所谓的“理想行政组织”。这里,他主要依据(权威关系)来描述他的理想的组织模式。 35、定量预测是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资料,运用数学模型对事物未 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定量、具体的描述。它需要有充分、有效的 (数据资料)做支持。 36、定性决策方法是决策者根据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对事物运动规 律的分析,进行决策的方法。主要的定性方法有:(特尔菲法,头脑风暴法,哥顿法)。 37、对各种商品的规格、销量、价格的变动趋势等进行的预测就是 (市场预测)。 38、对供应商的评价,(协同能力)主要涉及的是供应商响应买房需 求变化的能力。 39、对管理人员的贡献考评包括(达标绩效评价,管理绩效评价)。 40、对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就是宏观 环境,它主要包括(技术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 会文化环境)。 41、对企业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效益活动进行全局性管理,就是(B.战 略管理)的核心。 42、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掌握良好的(概念技能)是最为重要的。 43、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描述领导者行 为的两个维度:(关怀维度,定规维度)。 44、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成 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 一般管理》) 45、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是《工 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他被誉为(经营管理理论之父) 46、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预算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包括(刚

管理学基础实训练习

管理学基础实训练习 1(单选题)按照计划内容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目标、策略、政策等多种。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用以指导并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就是( B ),它指明了组织活动的方向和范围。 [A]策略;[B]政策;[C]规则。 2(单选题)戴维斯等学者指出,企业目标可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次要目标。其中,( A)由企业性质决定,是贡献给顾客的目标。 [A]主要目标;[B]并行目标;[C]次要目标。 3(单选题)企业目标的内容和重点是随着外界环境、企业经营思想、自身优势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是企业目标的(C)。 [A]层次性;[B]多重性;[C]变动性。 4(单选题)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A)。 [A]层次性;[B]多重性;[C]变动性。 5(单选题)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B)原则。 [A]关键性;[B]权变性;[C]现实性。 6(单选题)按计划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 C )。 [A]生产计划和财务计划;[B]政策和策略;[C]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 7(单选题)对企业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效益活动实行全局性管理,就是(B )的核心。 [A]经营管理;[B]战略管理;[C]企业战略。 8(单选题)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来源于( C )。 [A]科研部门;[B]学校;[C]军队。 9(单选题)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 C )。 [A]企业精神;[B]企业价值观;[C]企业文化。 10(单选题)如果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未来趋势作出描述,例如对五年后技术变革方向进行预测,通常采用(B)的方法。 [A]市场预测;[B]定性预测;[C]定量预测。 11(单选题)预测方法很多,不同的预测方法往往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有的方法适用于长期预测,有的则适用于中、短期预测,等等。例如定性方法往往适合于( A )。 [A]长期预测;[B]中、短期预测;[C]技术预测。 12(单选题)定量预测是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资料,运用数学模型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定量、具体的描述。它需要有充分、有效的( A )做支持。 [A]数据资料;[B]科学技术;[C]信息。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及理论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及理论 一、基本概念 第一节管理的含义 1、管理:管理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 动,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有效率的实施组织目标的过程。 2、管理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其中确定目标和途径是计划职能所要完成的 两大任务。 3、管理的性质: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的普遍性、管理的科学性和 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其实践性。 第二节管理者的分类与决策 纵向分类: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础工作人员 横向分类: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 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第三节组织与环境 组织的含义:指由复数的人所组成的、具有明确的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社会实体。第四节企业与企业管理 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从事营利性的商品生产、流通或服务性经营活动,进行独立核算的社会基本经济组织。一般认为,运营、财务和营销是企业组织所具有的最核心的三大职能。企业法人制度和有限责任制度是公司制企业最鲜明的两大特性。 企业家:指那些善于把握机会,勇于创新、尝试和冒险的创业者和开拓者。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进 计划职能 第三章计划职能概述 计划职能:旨在明确所追求的目标以及相应的行动方案的活动 计划就是预先决定要做甚么、如何去做、何时何地去做和有谁来做。计划是控制点基础,它为有效控制提供了标准和尺度,没有计划,控制也就不存在了。 计划的内容:我是谁,我的处事原则是什么,我要到哪里去,我如何到哪里去。 计划的性质: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益性 计划的步骤:估量机会、确定目标、明确计划的前提条件(详尽见P60)、确定实现目标的备选方案、评价备选方案、选择方案、拟定派生计划、用预算将计划数字化。其中计划过程中的确定备选方案、评价备选方案、选择方案也就是决策的过程,可以看出,计划是决策活动的核心。 预测的含义与作用 预测是对未来环境的估计,即是对未来事件或现在事件的未来后果做出的估计。这种估计不是凭空的臆测,而是根据事物的过去和现在推测它的未来,由已知预测未知。预测与计划有区别的,计划是对未来的部署,预测则是对未来未来事件的陈述。预测要说明的问题是将来会怎么样,际在一定的条件下,采取或不采取某些措施和行动,估计将会发生甚么变化。而计划要说明的问题是要将来成为怎样,即采取什么行动和措施来改变现存的条件,并对未来做出安排和部署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预测的方法:定性预测方法和定量预测方法P71 选择预测方法考虑的因素:预测的期限,有无数据可用,时间与费用,可用的手段,预测人员的能力。

《管理学基础》考试复习要点(重要资料)

《管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要点 提醒:一是熟悉理解以下内容;二是考前要关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上有没有重要复习资料或重点题目提示;三是关注复习指导小册子上的大批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含义(内涵) 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这个概念包含四层意思: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3.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4.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二、管理的性质 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二重性理论认为,管理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3.管理的艺术性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它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三、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就是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教材认为,管理的职能包括四个方面: 1.计划。计划是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它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2.组织。组织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其主要内容是:设置组织部门;确定各部门的工作标准、职权、职责;制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联系方式和规范等等。 3.领导。领导职能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中。组织的高层、中层和基层领导都担负着领导职能。 4.控制。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 四、管理者的分类 每个管理者都处于不同的管理岗位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他们进行分类。 1.按管理者所处的层次可以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作为一名管理者,不论处于组织的哪一层次,其履行的管理职能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几个方面,只是履行职能的重点和程度不同。另外,对于同一管理职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管理工作的内涵也不完全相同。 2.按管理者所处的活动领域可以分为:企业管理者、政府部门管理者和其他部门管理者。 五、管理者角色 加拿大学者明茨伯格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 管理者在行使各种管理职能、扮演三类管理角色时,必须具备以下三类技能。 1.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所需要的技术和能力。技术技能对基层管理者尤为重要。 2.人际技能又称人际关系技能,是指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包括联络、处理和协调组织内外人际关系的能力,激励组织内外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能力,正确地指导和指挥组织成员开展工作的能力。人际技能对中层管理者尤为重要。 3.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很强的概念技能为管理者识别问题的存在、制定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选择最好的方案并付诸实施提供了便利。概念技能对高层管理者尤为重要。 七、管理的组织外部环境 组织外部环境是指对组织的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因素。它又分为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两部分。 1.宏观环境:又称社会大环境,指对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律环境和全球化环境。 2.产业环境:又称具体环境或中观环境,指与特定组织直接发生联系的环境因素。包括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政府管理部门、新闻传媒等。 八、环境的不确定性及对环境的管理 1.环境的不确定性 这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一般来说,组织规模越大,则组织环境的复杂性越强。各种环境因素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和演进。 依据环境的不确定性,可以将组织环境划分为四种类型:简单稳定的环境、复杂稳定的环境、简单动态的环境和复杂动态的环境。 2.环境的管理 第一步,列出对组织环境影响最大的因素的数目和相对强度。第二步,对第一步列出的因素的变化进行分析,确定它们是为组织创造了机遇还是带来了威胁。第三步,拟定一个计划,说明自己打算如何利用环境因素创造的机遇或者化解其带来的威胁,并确定为达到这个目的所需要使用的资源。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自科学管理产生以后,管理理论经历了古典管理、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许多新兴的管理理论。比如,战略管理、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等。 一、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1.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泰罗(科学管理理论之父)。他的代表作有:《计件工资制度》、《科学管理原理》等。泰罗主张用科学管理方法代替经验方法,形成了一套管理制度,促进了当时工厂管理的普遍改革。 指导思想: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1)泰罗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管理。 主要内容:开发科学的作业方法;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2.一般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法约尔。法约尔在泰罗理论的基础上,充实和明确了管理的概念。他认为,企业的经营有六项不同的活动,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项。 法约尔第一次对管理的一般职能做了明确的划分,第一次对管理要素进行了分析,使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因此,他被称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他非常重视管理原则的系统化,探求确立企业良好的工作秩序的管理原则,提炼出十四项原则。 他的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被誉为“经营管理理论之父”。 3.行政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是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韦伯。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代表作是《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由于韦伯是最早提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的人,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二、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1.梅奥及霍桑实验 梅奥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他对古典管理理论做了重要的补充和发展。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由于这项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工厂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试验--谈话研究--观察试验。 梅奥等人通过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2.人际关系学说 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主要内容是: (1)职工是“社会人”。(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人际关系学说的出现,开辟了管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纠正了古典管理理论忽视人的因素的不足。同时,人际关系学说也为以后的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行为科学理论 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已经公认的行为科学的学科有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等。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进入20世纪60年代,为了避免同广义的行为科学相混淆,出现了组织行为学这一名称,专指管理学中的行为科学。目前组织行为学从它研究的对象和涉及的范围来看,可分成三个层次,即个体行为、团体行为和组织行为。 三、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二战后,科技飞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管理思想得到丰富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学派。这些理论和学派相互影响和联系,形成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美国管理学家孔茨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61年12月《管理杂志》上发表《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各派主要内容: 1.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约法尔。该学派的主要特点是把管理学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无论什么性质的组织,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共同的,即:

管理学基础重点学习知识整理版[1][1][1][1]

管理学重难点 一。单项选择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教材对管理的性质进行了阐述,下列(A )的说法不正确。 A.管理具有时效性B。管理具有科学性C.管理具有艺术性D。管理具有二重性 2.管理的首要职能是(D )。A.指挥B、控制C、协调D、计划 3.管理的职能分为一般职能和(A )A.具体职能B、计划职能C、指挥职能D、控制职能 4.就管理的职能而言,法约尔认为,( C )A、管理就是决策B、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C、管理就是实性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D、管理就是经由他人去完成一定的工作5.“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C )A、泰罗B、法约尔C、西蒙D、韦伯 6.马克思认为,管理活动的性质是二重的,就是(B )。A、技术属性和人文属性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C、科学属性和社会属性 D 技术属性和科学属性 7.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C)职能能够保证目标及为其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现。A、领导B、协调C、控制D、计划8.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B )三个基本要素构成。A、目标、原则和结构B、目标、部门和关系C、目标、部门和效率D、目标、部门和人员 9.为了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使( A )。A、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B、计划接近实际活动C、实践活动具有指标约束D、计划得以严格执行 10. 就计划工作而言,高层管理者关心的是( C )A.中期计划 B 管理性计划 C 战略计划D作业计划 11.按管理着所处的活动领域划分,管理者可以分为( A )A企业管理者B公司管理者C地域管理者D计划管理着 12.管理者在工作中包含三种人际关系角色( A )A精神领袖领导者组织联络者B精神领袖领导者决策者 C精神领袖管理者组织联络者D发言人领导者谈判者 13.管理者在扮演各类管理角色时,必须具备的三类技能是(B )A讲演技能交际技能决策技能B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C交际技能决策技能管理技能D决策技能管理技能团结技能 14.组织外部环境中的产业环境包括(A )A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B消费者供应商上级领导中间商C竞争对手消费者战略合作伙伴投资者D投资者中间商顾客消费者 15.依据环境的不确定性,可以将组织环境化分为四种类型(C )A简单稳定一般稳定相当稳定不稳定B简单稳定复杂稳定一般稳定不稳定C简单稳定复杂稳定简单动态复杂动态D一般稳定比较稳定简单动态复杂动态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6.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A )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 A、亚当.斯密 B、查尔斯。巴比奇 C、泰罗 D、大卫李嘉图 17.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或要素是(A )。 A、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B、计划、组织、决策、领导和控制 C、计划、组织、决策、协调和控制 D、计划、组织、激励、协调和控制 18.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美国、法国和德国等一些西方国家都产生了科学管理,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古典管理理论,美国泰罗的( A )就是其中之一。 A、科学管理理论 B、一般管理理论 C、行政管理理论D经营管理理论 19.“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由(D )提出来的。A、韦伯B、泰罗C、梅奥D、法约尔 20.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他被誉为(C )。 A、工业管理之父 B、科学管理之父 C、经营管理之父 D、行政管理之父 21.在组织中存在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正式组织是以(D )为重要标准。A、感情的逻辑B、正规的程序C、科学的理念D、效率的逻辑 22.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是由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其中“理想的”是指现代社会(A )组织形式。 A、最有效和合理 B、最符合需要的 C、最经济和合理的 D、最先进科学的 23.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来源于(B )。A、科研部门B、军队C、学校D、企业24.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被称为(C ) A、经验教学 B、案例学派 C、案例教学 D、经验学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