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脂肪细胞的基础知识讲课稿

脂肪细胞的基础知识讲课稿

脂肪细胞的基础知识讲课稿
脂肪细胞的基础知识讲课稿

脂肪细胞的基础知识

脂肪细胞的生长全过程及其形态变化脂肪母细胞,是指能向脂肪细胞分化的ADSCs在激素、生物活性因子、寒冷等因素刺激下均能逐渐分化成为单能干细胞。它可保持着干细胞增殖活跃的特性,脂肪母细胞再进一步分化为前脂肪细胞,即通常人们所说的脂肪细胞前体。前脂肪细胞再经历细胞融合、接触抑制和克隆扩增等步骤启动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并在胰岛素、地塞米松等诱导剂作用下完成向成熟脂肪细胞的分化。全过程可以表示为:多能干细胞——脂肪母细胞——前脂肪细胞——不成熟脂肪细胞——成熟脂肪细胞。生长期前脂肪细胞的形态与成纤维细胞相似,经诱导分化,其细胞骨架和细胞外基质发生变化,开始进入不成熟细胞向成熟细胞转变。细胞形态由成纤维细胞样逐渐趋于类圆或圆形,胞体逐渐增大,胞质中开始出现小脂滴,脂质开始累积,以后小脂滴增多并融合为较大的脂滴,可经油红“O”染色等方法于显微镜下显色,从而获得成熟脂肪细胞的形态特征。此时的细胞无分裂增殖能力,为脂肪细胞分化的终末阶段。

张高娜,梁正翠.动物脂肪细胞的研究进展[J].饲料工业,2009,30(2):42-44.

脂肪细胞由起源于中胚层的间充质干细胞逐步分化形成,按间充质干细胞→脂肪母细胞→前脂肪细胞→不成熟脂肪细胞→成熟脂肪细胞的过程发展。前脂肪细胞在多种转录因子调控下,激活脂肪组织相关基因,并在这些基因的顺序性调控下,经一系列复杂的步骤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

张艳.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分子事件[J].儿科药学杂志,2008,14(1):56-57.

间充质干细胞

概念:

不同文献中,分别命名为抽脂处理细胞(processed lipoaspirate cells, PLA),脂肪基质微管碎片细胞(stromal vascularfraction cells, SVF),脂肪组织源基质细胞(adipose-tissue derived stromal cells, ATSCs),脂肪源中胚层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odermal stem cells, ADMSCs)等。这些不一致的名称均指从脂肪组织中分离的、可在体外大量扩增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

李惠侠,屈长青. 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研究进展[J]. 生理科学进展,2007,38(2)

脂肪细胞是由起源于中胚层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逐步分化、发育而来,MSC主要分布于脂肪组织和骨髓中。脂肪细胞不同发育阶段的两类细胞系为多能干细胞系和前体脂肪细胞系,前者为不定向的细胞系,能转变为稳定的脂肪细胞、肌细胞和软骨细胞,后者为定向的细胞系,是目前体外研究脂肪细胞分化应用最为广泛的细胞系。

庞卫军,李影. 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分子事件[J]. 细胞生物学杂志,2005,27: 497-500.

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DMSCs)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是一种

具有潜力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目前研究得比较多的是骨髓来源的MSCs,但骨髓中的间

充质干细胞数量很少(约占细胞总数的1/105),且存在取材困难等问题。MSCs广泛分布于

其他组织中,包括肌肉、血管、肝脏、胰腺和脂肪等。

ADMSCs表面有CD29、CD44、CD71、CD90、CD105/SH-2、SH-3、STRO-1等多

种抗原标志。

李冬艳,宇丽. 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方法的改进[J]. 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8(6).

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

Zuk等从脂肪组织中分离出了一种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它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形态相似,称之为脂肪干细胞(ADSCs),平均每300 ml脂肪组织可获得2×108~

6×108个这样的细胞。ADSCs和MSCs具有相同的表现型,对CD29、CD44、CD71、

CD70、CD105/SH2和SH3为阳性反应,对CD31、CD34和CD45为阴性反应。此外,

它们还具有各自特征性的表达分化抗原:ADSCs具有特征性表达分化抗原CD49d,而MSCs具有特征性表达分化抗原CD106。

张高娜, 梁正翠. 动物脂肪细胞的研究进展[J]. 饲料工业,2009,30(2)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类具备干细胞特点的细胞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长期的活性和多系分化潜能。

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以其取材方便、来源丰富等多种优势逐渐取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

免疫表型:研究发现ADSCs主要表达CD13、CD44、CD73、CD90、CD105、CD106、CD166、CD29、CD49e和HLA-ABC,而不表达CD34、CD3、CD19、CD45、CD14、CD117、CD31、CD62L、CD95L和HLA-DR。这个结果和其他的MSCs几乎一致。但ADSCs与BMSCs也有差别:大部分BMSCs表达CD10,而表达CD10的ADSCs仅占5%~20%;几乎所有的ADSCs表达CD49f和CD54,而BMSCs极少表达。

周苏娜,张明鑫. 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及临床应用[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12(1).

不同细胞的表面标志是不同的,脂肪干细胞的表面标记为:CD9、CD10、CD13、CD29、CD10、CD44、CD49e、CD49d、CD54、CD55、CD59、CD90、CD105、CD107、CD146、

CD166等阳性,能够向骨、软骨和脂肪的等多方向分化。ADSCs表达4种通用多向分化潜能干细胞标记CD105、STRO21、CD166及CD117。其中CD117是一种干细胞因子受体,在全能或多能干细胞中表达。

王福科,赵德萍. 不同类型血清对大鼠脂肪干细胞分离培养的影响[J].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4-10.

脂肪细胞的分化过程

脂肪组织几乎遍布于全身,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有极强的可塑性,主要由成熟并充脂的脂肪细胞、无脂的前体脂肪细胞和内皮细胞组成。现已查明,神经纤维和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也是其组成成分。大约2/3的这些细胞可以充分发育为脂肪细胞,在显微镜下呈特有的指环形细胞形态。脂肪细胞的细胞结构依个体年龄、性别、体重以及来源部位有很大变化。形态学研究发现,皮下和腹部脂肪有明显不同。网膜脂肪组织比皮下脂肪组织含更多的血管和交感神经神经纤维,说明前者具有更强的代谢活性。另外,和皮下脂肪组织比较,网膜脂肪组织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更多。人类网膜比皮下脂肪组织脂肪细胞要小。

1脂肪细胞分化历程

1.1 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

脂肪细胞的来源及发生时间至今尚不完全清楚。Kats等分离得到一种成纤维样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发现ADsCs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一样是一种多能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分化为脂肪细胞、造骨细胞、软骨细胞和成肌细胞。Pittenger 等证实,在培养基中加入异丁基甲基黄嘌呤、地塞米松、胰岛素和吲哚美辛诱导分化,部分ADSCs可分化为脂肪细胞,但是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如脂滴聚集等比前体脂肪细胞系表现较晚。Nakamura等最近也发现,在同样的成脂培养条件下,尽管ADSCs与3T3-L1等脂肪细胞系在分化后期的差异表达基因相同,主要是一些“脂肪细胞特异基因”,但在ADSCs分化早期,其差异表达基因和前体脂肪细胞并不相同,主要包括细胞周期相关蛋白GAS1(growth arrest-specific 1),转录因子锌指蛋白家族(zincfinger protein slug)和

MYC(V-myc avian myelocytomatosis viral oncogene homolog),信号调节因子

CDC42(GTPase-activating protein)、PEE4D(phosphodiesterase4D,camp-specific)及细胞分泌物DKK1等。Hunga等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了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变化,发现上述GAS1蛋白等因子在分化早期细胞表达。这些研究均表明,ADSCs是一种能分泌瘦素和脂联素的多能干细胞。但是ADSCs与前体脂肪细胞的关系,以及调控ADSCs

分化的关键性转录因子等尚不清楚,同时对已发现的差异表达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1.2 脂肪母细胞

此阶段实际是多能干细胞在接受成脂相关刺激,如寒冷、激素、生物活性因子、体外实验性诱导剂刺激后,由多能变为单能定向成脂分化的起始阶段,是单潜能干细胞(unipotential stem cell)。此阶段细胞仍具有干细胞增殖活跃的特性。对此阶段是否有特异基因表达,尚未见报道。

1.3 前体脂肪细胞

生长期前脂肪细胞的形态与成纤维细胞相似,经适当的分化诱导,其细胞骨架和细胞外基质逐渐发生变化,细胞开始进入由不成熟脂肪细胞向成熟脂肪细胞类型转变的过程。此时,细胞形态由椭圆形逐渐趋于类圆或圆形,胞体逐渐增大,胞质中开始出现小脂滴,标志着脂质开始积累。小脂滴不断增多并融合为较大的脂滴,经油红0染色,在显微镜下呈现红色,获得成熟脂肪细胞的形态特征。一般认为此阶段细胞已无分裂增殖能力,为脂肪细胞分化的终末阶段。

前脂肪细胞阶段作为脂肪细胞的确定前体细胞,人们对它的研究很多。包括各种实验动物和人皮下白色脂肪组织及血管间充质等部位棕色脂肪组织中的前脂肪细胞、鼠胚胎前脂肪细胞系3T3,以及骨髓来源的前脂肪细胞。体外实验证明,单能干细胞向此阶段分化的启动,首先是细胞生长必须停止在细胞周期的G1/S期,而不是细胞的接触。该阶段早期特异性表达A2COL6/P0b24mRNA,其序列与人类编码IV型胶原A2链(A2COL6)的基因序列很相似。但A2COL6/P0b324的表达并不只限于脂肪组织,也可在卵巢、肾上腺、肺、骨骼肌中表达。A2COL6/P0b324在成脂分化早期表达,以后随晚期特异性分子如GPDH、adipsin表达的出现而下降,因此它可作为前脂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Cousin等以A2COL6/P0b324表达量的差异估计前脂细胞在不同解剖部位棕色脂肪组织(表达解偶联蛋白,UCP)的比例,结果表明卵巢周围脂肪组织A2COL6/P0b324的表达量高于肩胛区、腹肌间及腹膜后的脂肪组织,且其表达与寒冷和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刺激呈正效关系。

前脂肪细胞具有一般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能力。脂肪组织增生有两条途径,一是脂肪细胞通过获取脂肪而使体积增加,另一条是通过前脂肪细胞数量增加,进而分化成脂肪细胞来实现脂肪组织的增生。

1.4 不成熟脂肪细胞

不成熟脂肪细胞(immature adipose cell),此期细胞形态己趋于类圆或圆形,胞体变大,且胞质中开始出现小脂滴,标志着分化已开始接近终末阶段。细胞己无分裂增殖能力,该阶段细胞除表达早期标志性(early marker)分子(A2COL6/P01324)外,还开始表达晚期分化标志性分子,如胰岛素敏感性葡萄糖转运蛋白等。

1.5 成熟脂肪细胞

细胞达成熟脂肪细胞(mature adipose cell/adipocyte)阶段时,成脂分化过程已告结束,胞体更大,更圆,胞内脂滴数量增多,且小脂滴融化成大小不等的脂泡。细胞亦失去增殖、分裂能力,标志着终末分化(terminal differentiation)。此期细胞除表达前脂、不成熟脂肪细胞的标志性分子(A2COL6/P01324)外,还表达乙酞辅酶A结合蛋白(ACBP)、磷酸烯醇型丙酮酸激酶(PEPCK)、脂素(adipsin)、A2-肾上腺素受体(A2-adrenoreceptor),这些标志性分子又被称为很晚标志(very later marker)。

2脂肪细胞分化的标志

2.1 脂蛋白脂酶

脂蛋白脂酶(LPL)是一个60kD的糖蛋白,在脂肪细胞分化早期(前脂肪细胞)即有表达,并随分化进程表达逐渐增加,至分化晚期表达渐趋稳定。成熟脂肪细胞分泌的LPL经载脂蛋白Apo-CII激活后,能够水解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醋,产生可直接

细胞呼吸知识点复习及答案

细胞呼吸知识点复习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图 通过对概念图的制作,不仅能充分调动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而且充分展示了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了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这样使学生对习得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记忆更持久。 二、展开知识点 1. 有氧呼吸的过程 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葡萄糖分子并不像燃烧那样一下子就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是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有氧呼吸的 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如图: 从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发生场所等方面来具体把握每一阶段的 特点。 (1)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2)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两边的水没有抵消,这是为什么? 有氧呼吸的过程中,产物水是在第三阶段由前两阶段脱下来的[H]与O2结合而成的,与原料水不是一回事,因此,对于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两边的水来说,此水非彼水,不能抵消。上述表达式未明确表示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转换关系,不妨参考下面的反应式: 就有氧呼吸的净反应而言,只有水的生成,而没有水的加入。从这个意义上讲,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也可写成: +能量 (3). 有氧呼吸的概念 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提示:学习有氧呼吸的概念应抓住几个关键:发生条件、物质变 化、能量变化。 A、发生条件:需要氧气参加,需要酶的催化,主要是在线粒体中进行。 有氧呼吸,顾名思义,需要氧气参加,但氧气只在第三阶段才参与进来。氧气的参加,使有机物能够彻底地分解,将贮藏其中的大量能量释放出来,供生物体利用。有氧呼吸在常温常压下、迅速而高效地进行,需要100多种酶的催化。由于线粒体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氧呼吸酶,从而成为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重要考点之一)。线粒体内形成的ATP约占有氧呼吸全过程形成ATP总量的95%,所以称线粒体是各种生命活动的“动力工厂”。 B、物质变化:有机物彻底分解成无机物。

遗传学第一章遗传学细胞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本章要点 ?真核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染色质的基本结构与染色体的高级结构模型。 ?多线染色体的形成原因。 ?有丝、减数分裂染色体形态、结构、数目变化及遗传学意义。 ?无融合生殖及其类型。 ?高等动植物的生活周期。 ?染色质、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异固缩现象、核型、核型分析、双受精、直感现象、世代交替。 ?真核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1.细胞壁。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及穿壁胞间连丝。 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 功能:对细胞的形态和结构起支撑和保护作用。 2.细胞膜 成分:主要由磷脂和蛋白分子组成。 功能:选择性透过某些物质;提供生理生化反应的场所;对细胞内空间进行分隔,形成结构、功能不同又相互协调的区域。 3.细胞质 构成:蛋白分子、脂肪、游离氨基酸和电解质组成的基质。 细胞器:如线粒体、质体、核糖体、内质网等。 线粒体:双膜结构,有氧呼吸的场所,有自身的DNA,和植物的雄性不育有关。 叶绿体:双膜结构,光合作用的场所,有自身的DNA,绿色植物所特有。 核糖体:蛋白质和rRNA,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内质网:平滑型和粗糙型,后者上附有核糖体。 高尔基体:单膜结构,分泌、聚集、贮存和转运细胞内物质的作用。 中心粒:动物及低等植物,与纺锤体的排列方向和染色体的去向有关。 4.细胞核 功能:遗传物质集聚的场所,控制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 组成:1. 核膜;2. 核液;3. 核仁;4. 染色质和染色体。 ?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间期细胞核里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网状结构称为染色质。 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卷缩成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碱性染料染色很深的物质,染色体。 二者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形态。 ?不知道是什么

内科护理_学呼吸系统知识点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咳嗽与咳痰 1.概述:咳嗽本质上是一种保护性反射活动,但过于频繁且剧烈的咳嗽会引起其他并发症。咳嗽分为干性咳嗽和湿性咳嗽,前者为无痰或者痰量甚少的咳嗽,见于咽炎 及急性支气管炎、早期肺癌等疾病;后者伴有咳痰,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 扩症。 2.护理评估: A.病史:诱因;咳痰,主要为痰液的量、颜色、及性状;黄绿色脓痰提示铁锈色痰见于肺炎球菌肺炎,粉红色泡沫痰提示急性肺水肿,砖红色胶冻样痰或带血 液者常见于克雷伯杆菌肺炎,痰有恶臭味是厌氧菌感染的特征。 B.身体评估:主要看胸部:两肺呼吸运动的一致性,呼吸音是否异常,有无干、湿啰音。 C.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痰液检查,血气分析,X线胸片,纤支镜检查,肺功能检查。 3.护理诊断:清理呼吸道无效。 4.护理措施: A.清理呼吸道无效:病情观察观察咳嗽、咳痰情况,记录痰液的颜色、量、性质。 B.环境与休息:室温18-20度,湿度50%-60%。 C.饮食: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给予充分水分,使每天饮水量达到1.5L-2L。 D.促进有效排痰:a. 有效咳嗽:适用于神志清醒的病人,方法:病人采取坐位,腹式呼吸5-6次,屏气3-5秒,继而缩唇,缓慢呼气,再深吸一口气屏气3-5 秒,身体前倾,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如胸部有伤口可用双手或枕头轻 压伤口两侧,使伤口两侧的皮肤及软组织向伤口处皱起,避免牵拉疼痛。b. 胸 部叩击:适用于久病体弱,长期卧床,排痰无力者。c. 胸部叩击:适用于久病 体弱,长期卧床,排痰无力者。d. 体位引流:适用于肺脓肿、支气管扩症等有 大量痰液排出不畅时。e. 机械吸痰:适用于痰液黏稠无力咳出、意识不清或建 立人工气道者。 二.肺源性呼吸困难 1.概述:呼吸困难是呼吸时有异常的不舒服感,病人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可能有呼吸频率、节律的改变及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等体征。 肺源性呼吸困难是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引起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造成机体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所致。 呼吸困难根据其临床特点分3类:A.吸气性呼吸困难:重者可出现“三凹征”,即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凹陷。B.呼气性呼吸困难C.混合性呼吸困难2.护理诊断:气体交换受损;活动无耐力。 3.护理措施: A.气体交换受损:病情观察,判断呼吸困难程度类型并动态评估病人呼吸困难严重程度;环境与休息,哮喘病人室避免湿度过高及存在过敏原;保持呼吸道畅通;氧疗和机械通气的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 B.活动无耐力:保证充分的休息,采取舒适体位,使用枕头、靠背架或床边桌支撑物增加病人舒适度;呼吸训练;逐步提高活动耐力。

细胞呼吸的知识点归纳答案

细胞呼吸的知识点归纳1.有氧呼吸过程 2.无氧呼吸过程 (1)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完全相同。 (2)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产生的[H]将丙酮酸还原为CHOH和CO或乳酸的过程。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225不同,是由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

应用指南 1.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动物和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但动植物的无氧呼吸不能称为发酵。 2.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有氧呼吸。 3.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有ATP产生;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其余的能量储存在分解不彻底酒精或乳酸中。——的氧化产物. 4.有氧呼吸过程中HO既是反应物(第二阶段利用),又是生成物(第三阶段生成),且生成的HO 中的氧全22部来源于O。25.有HO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226.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对动物可用于维持体温。 7.水稻等植物长期水淹后烂根的原因: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玉米种子烂胚的原因: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考点2根据CO释放量和O消耗量判断细胞呼吸状况(底物为葡萄糖) 22 【特别提醒】 1.CO释放量、O吸收量、酒精量都是指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222.以上的根据是葡萄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方程式,不包括其他有机物质。 考点3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其应用

1.内因:遗传因素(决定酶的种类和数量) (1)不同种类的植物呼吸速率不同,如旱生植物小于水生植物,阴生植物小于阳生植物。 (2)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呼吸速率不同,如幼苗、开花期呼吸速率升高,成熟期呼吸速率下降。 (3)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呼吸速率不同,如生殖器官大于营养器官。 2.外因——环境因素 (1)温度 ①温度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呼吸酶的活性来实现的。呼吸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 ②生产上常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贮藏水果、蔬菜。大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 夜间适当降低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提高产量。 (2)O的浓度2 ①在O浓度为零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10%以下,既进行有氧呼吸2又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10%以上,只进行有氧呼吸。(如图)

诊断学基础必过重点

诊断学重点内容 绪论 1、症状概念: 患者主观感受到的异常或不适,如头痛,发热,眩晕等. 迫使病人就医的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就是本次就诊的最主 2、体格检查: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简单的检查工具对患者进行检查,称为体格检查., 3、诊断学内容 1)症状诊断,包括问诊和常见症状; 2)检体检查,包括视.触.叩.听.嗅; 3)实验诊断,如三大常规:尿常规;血常规;粪常规; 4)器械检查;包括心电图诊断;肺功能检查;内镜检查; 5)影像诊断,包括超声诊断;放射诊断;放射性核素诊断; 6)病历与诊断方法 第一篇常见症状 1、体征:医师客观检查到的病态表现,如心脏杂音,腹部包块,皮疹等, 2、发热:(高热持续期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 1)正常体温:正常人腋测体温36℃~37℃左右.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脉搏增加10~20次/分. 2)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等的发热极期. 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一般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4)发热阶段: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 5)发热的原因: ①感染性发热,由病毒,细菌等各种病原体的感染,其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细菌是引起发热最常见,最直接的物质) 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③原因不明发热 3、牵涉痛: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产生过敏或痛觉,此现象称为牵涉痛 .如胆囊疾病—右肩背部的牵涉痛;心绞痛除心前区及胸骨后的疼痛外还可以牵涉至左上肢至左上肢内侧甚至牙痛;肾绞痛—会阴部;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 头痛的病因:颅内病变;颅外病变;全身性疾病;神经症

细胞呼吸基础知识梳理

毕节市第四实验高级中学2018年暑假作业 知识归纳细胞呼吸 【基础知识】 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要求: ①依据学习目标进行预习,用笔画出重点;②用笔做好疑难标记,以备讨论。 1、什么是细胞呼吸?它与ATP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2、探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实验装置有何不同?过程有何不同? 3、如何检测酒精和CO2是否产生? (完成下列问题,在填写过程中尽量记忆,不明白之处用双色笔在书中标注)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1.概念:_________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___________,生成________或其他产物,释放出__________并生成_________的过程。 2.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 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1、实验原理:(1)酵母菌的代谢类型:在的条件下都能生存,是菌。(2)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在有氧气和无氧气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不同,依次来判断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2、实验装置 3、检测细胞呼吸产物所用试剂与现象:(1)检测CO2:澄清的,现象:; 水溶液,现象:由变再变。 (2)检测酒精:性的,现象:色变成色 4、实验结论:(1)酵母菌的呼吸类型:在和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2)呼吸产物:无氧呼吸;有氧呼吸。 5、对比实验:设置的实验组,通过,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中,实验组的结果实验前都是,通过结果的对比来说明问题。 三、有氧呼吸 (一)主要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 1、填出序号代表的结构名称①②③ ④;2、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 3、线粒体分布:集中在部位。 (二)过程: 1.第一阶段:(1)场所:____________(2)过程:在酶的催化下,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产生少量___________,并且释放出少量的___________。 (3)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阶段:(1)场所:______________(2)过程:在酶的催化下,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_____________,并释放出少量__________。 (3)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阶段: (1)场所:__________________(2)过程:在酶的催化下,前两阶段产生的[H]和氧结合,形成____,并释放出大量__________。 (3)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概念:细胞在_________参与下,通过___________的催化作用,把____________等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________________,释放____________,生成许多_________的过程。 (四)能量去向:1mol的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后可使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_________中,其余的能量以_________的形式散失。 四、无氧呼吸: 1.条件: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 2.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1)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 (2)第二阶段: 4.化学反应式: 5.发酵: (1)概念: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2)类型:①__________发酵:发酵产物为酒精和CO2;②__________发酵:发酵产物为乳酸。 五、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酵母菌酿酒:先通气,后密封。其原理是先让酵母菌_________________ 大量繁殖,再进行无氧呼吸产生__________________。 3.花盆经常松土:促进根部_____________,有利吸收____________等。 4.稻田定期排水:抑制__________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5.提倡慢跑:防止剧烈运动,肌细胞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 6.破伤风杆菌感染伤口,须及时清洗伤口,以防 ___________呼吸。 (1)C6H12O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量能量 (2)C6H12O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量能量 酶 酶

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篇

基础知识篇 细胞生物学 ╬※类病毒(viroid)由感染性RNA构成,朊病毒(prion)由感染性蛋白质构成。 ╬※一种病毒体内不能同时具有两种核酸,这是病毒最基本的特点。 ╬※囊膜表面具有囊膜小体,主要成分为糖蛋白,有识别功能,并有一定的抗原性。 ╬※螺旋对称型病毒的核酸与衣壳的子粒按特殊的结构方式结合在一起,大部分螺旋对称型病毒都有囊膜及囊膜小体。 ╬※多数动物病毒以主动吞饮的方式进入细胞,囊膜病毒以囊膜与细胞膜融合的方式进入细胞。 ╬※除了痘病毒、虹病毒外,多数DNA病毒核酸转移到核内复制转录。 ╬※自身不带酶的病毒核酸一般具有浸染性。 ╬※原核细胞包括: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放线菌、蓝藻。 ╬※支原体的特点:细胞多形态性;自身不能合成长链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膜厚10nm,有多功能性;无核区,DNA双螺旋均匀地散布在细胞内。 ╬※细菌DNA复制时,其DNA环附着在细菌膜上作为支撑点。细菌DNA复制不受细胞分裂周期限制,可以连续进行。 ╬※细菌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它由乙酰氨基葡萄糖、乙酰胞壁酸、4-5个氨基酸短肽聚合而成的网状大分子。 ╬※细菌荚膜的成分有葡萄糖、葡萄糖醛酸。 ╬※30S亚基核糖体对四环素、链霉素敏感。50S亚基对红霉素、氯霉素敏感。╬※质粒编码的有:大肠杆菌性因子(f因子)、大肠杆菌素因子(col因子)、抗药因子。 ╬※绿肥红萍是一种固氮蓝藻与水生蕨类满江红的共生体。 ╬※细胞生存的三要素是:细胞膜、遗传信息载体、完整的代谢机构。 ╬※藻胆蛋白有藻蓝蛋白、异藻蓝蛋白、藻红蛋白三类。 ╬※蓝藻光合作用可放出氧气,光合细菌不能放出氧气。 ╬※蓝藻细胞质里涵养许多内含物:蓝藻淀粉、脂滴、蓝藻颗粒体、多磷酸脂体、多角体。 ╬※蓝藻细胞膜外有细胞壁和一层胶质层(称为鞘)。它由酸性粘多糖和果胶质组成,易为碱性染料着色。 ╬※丝状细胞群体通过异胞体断裂而繁殖,异胞体有固氮功能。 ╬※真核细胞结构体系包括:膜系统结构、遗传信息表达系统结构、细胞骨架系统。 ╬※细胞表面是细胞质膜及其相关结构,其主要功能是进行选择性的物质交换、能量转换、识别、运动、附着与对外界信号的吸收及放大等。 ╬※绝大多数细胞的核与质的体积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内质网是生物大分子合成的基地。脂类、糖类、许多蛋白等都在内质网表面合成。

内科呼吸系统知识点

内科知识小常识 呼吸系统 1.上下呼吸道的分界线:环状软骨 2.气管在第四胸椎水平分为左右支气管,右主支气管与气管的夹角比左侧陡。管径也大,因此气管插管,误吸物易进入右侧支气管。 3.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可引起广泛的小支气管痉挛。 4.正常人肺泡的内表面积可达100m2.每天接触的空气高达15000L,与外界接触机会比其他任何器官都大。肺泡的上皮细胞包括1型细胞,2型细胞和巨噬细胞。1型细胞为扁平细胞,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其间的基底膜融合而成的无定形颗粒层组成的肺泡-毛细血管膜,厚度仅为0.2-10um,有利于气体的弥散。2型肺泡产生表面活性物质,维持肺泡的表面张力,防止其萎缩。。 5.疾病累及肺间质,最终会形成永久性的肺纤维化。 6.肺的血液供应有肺循环和支气管循环,肺循环有高容量,低阻力,低压力的特点,缺氧能使小的肌性肺动脉收缩,形成肺动脉高压,是发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重要机制之一。 6.脏层胸膜无痛觉神经,胸部疼痛是由壁胸膜发生病变或受刺激引起。 7正常人潮气量为400-500ml,呼吸频率为12-18次每分。 8.呼吸系统感染病人,可有白细胞计数增加,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有时可有中毒颗粒。 犬吠样:会厌,喉部疾患或异物

9咳嗽金属音调:纵膈肿瘤,主动脉瘤或支气管肺癌压迫气管嘶哑性:声带炎,喉炎,喉结核,喉癌和喉返神经麻痹脓性痰常常是气管,支气管和肺部感染的可靠标志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疾病,咳嗽常于清晨和体位变动时加剧,且排痰量较多。 痰有恶臭味常见于厌氧菌感染。 铁锈色:肺炎球菌肺炎 红褐色或巧克力色:阿米巴肺脓肿 10.咳痰粉红色:急性肺水肿,急性左心衰。 砖红色胶冻样或带血液者:克雷白杆菌肺炎 灰黑色或暗灰色:肺尘埃沉着病或慢性支气管炎11.湿化疗法:一般以10-20分钟为宜,温度在35-37摄氏度,不能湿化过度。 12:胸部叩击:由下向上,由外向内 13:机械吸痰:每次吸引时间少于15s,两次抽吸间隔大于3min。 14.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喉水肿,喉痉挛,气管异物,肿瘤或受压引起的上呼吸道机械性梗阻。 15:呼气性呼吸性困难:支气管哮喘,COPD等 痰中带血 16.咯血:少量咯血:<100ml每天 中等量咯血:100ml-500ml每天 大量咯血:>500ml每天,或1次>300ml

西医诊断学基础

第一单元症状学 热型 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 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三单元检体诊断 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 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 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 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 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 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就是:右心室 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就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 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 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 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 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 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就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 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就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 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 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 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 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 心脏: 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 1、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 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 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 2、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 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3、主动脉瓣狭窄: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主动脉瓣区收缩期震颤; 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可听到高调、粗糙的递增-递减型收缩期杂音,向颈部传导。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颜面较苍白,颈动脉搏动明显,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且范围较广,呈抬举性,可见点头运动及毛细血管搏动征; 有水冲脉;心腰明显呈靴形; 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叹气样递减型舒张期杂音,可向心尖部传导。

细胞呼吸的知识点归纳答案

细胞呼吸的知识点归纳答 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细胞呼吸的知识点归纳 1.有氧呼吸过程 2.无氧呼吸过程 (1)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完全相同。 (2)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产生的[H]将丙酮酸还原为C2H5OH和CO2或乳酸的过程。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是由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应用指南 1.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动物和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但动植物的无氧呼吸不能称为发酵。 2.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有氧呼吸。

3.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有ATP产生;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其余的能量储存在分解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或乳酸中。 4.有氧呼吸过程中H2O既是反应物(第二阶段利用),又是生成物(第三阶段生成),且生成的H2O 中的氧全部来源于O2。 5.有H2O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6.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对动物可用于维持体温。 7.水稻等植物长期水淹后烂根的原因: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玉米种子烂胚的原因: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考点2根据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判断细胞呼吸状况(底物为葡萄糖) 【特别提醒】 1.CO2释放量、O2吸收量、酒精量都是指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 2.以上的根据是葡萄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方程式,不包括其他有机物质。 考点3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其应用 1.内因:遗传因素(决定酶的种类和数量) (1)不同种类的植物呼吸速率不同,如旱生植物小于水生植物,阴生植物小于阳生植物。

细胞培养基的基本知识

培养细胞的完全培养基由基础培养基(如MEM)和添加剂(如血清或无血清培养用的某些确定的激素及生长因子)组成,培养基的配方一直在改进,其中包括抗生素和抗有丝分裂剂等等。 一、基础培养基 绝大多数培养基是建立在平衡盐溶液(BSS)基础上,添加了氨基酸、维生素和其它与血清中浓度相似的营养物质。最广泛应用的培养基是Eearle`s MEM 的混合物,其中含有13种必须氨基酸、8种维生素。而Ham`s F12 也包括非必须氨基酸,维生素的范围亦很广,另外常规含有无机盐和代谢添加剂(例如核苷酸)。MEM/F12 这两种培养基各取 1/2,形成神经生物学最通用的培养基。Dulbecco`s改良培养基——DMEM,现应用于快速生长的细胞,同MEM含有相同的营养成分,但浓度高出2~4倍。选择某种培养基,应仔细了解成分表,应知道大多数情形下培养基都有不足。例如,有些培养基在氨基酸中包括有谷氨酸,而这种培养基虽广泛用于神经生物学领域,但它对某些对谷氨酸敏感的可能有细胞外毒性损伤的神经元而言,则并非最佳选择,特别是如果神经元生长在缺乏胶质的环境中时。F12中含有硫酸亚铁,据报道也有神经毒效应。 在所有这些培养基中,谷氨酸比其他氨基酸有更高的浓度,这是因为它具有不稳定性以及在许多细胞培养中它常用作碳源。对于神经元的培养常常在基础培养基中增加葡萄糖的含量到0.6%或者加入丙酮酸(若培养基中这两种物质缺乏时)。MEM与F12均要用5%的CO2来平衡,DMEM 含更高浓度的NaCO3,要用10%的CO2来平衡,当然也可以在较低CO2浓度下使用。这些基础培养基的组成成分是建立在对不同细胞系生长的研究之上的,但通常在原代培养中使用也能有比较令人满意的结果。 原则上,HEPES作为缓冲剂可用来代替碳酸氢盐,以解除需要高浓度CO2培养环境的限制。实际操作中并非如此简单。显然,溶解的CO2与碳酸氢盐对良好的细胞生长是重要的。Leiboviz`s L15培养基可用来在大气环境中令神经细胞生长,该培养基采用了与众不同的BSS作基础,它含有高浓度的氨基酸来提高缓冲能力,培养基中使用半乳糖作碳源,以阻止培养基中乳酸形成,少量溶解的CO2由丙酮酸代谢产生。这一培养基的优点是明显的,特别是在保持较高CO2有困难时,例如在长时间的显微操作及生理学研究中。L15培养基已用来成功的培养了外周神经元,但尚未在CNS神经元的发育研究中全面检测过。

(完整word版)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秋西医诊断学基础试卷

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 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卷( B 卷) 考试科目:诊断学基础考试类别:初修适用专业:医疗保险2011级、医院管理2011 级 一、最佳选择题(每小题 5 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 1 分,共 50 小题,共计50 分)1.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 A.感染 B. 无菌坏死物质吸收 C. 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D. 抗原抗体反应 E. 皮肤散热减少2.某发热患者,体温在39℃以上,每日波动2~2.5℃,最低温度37.6℃,应判断为: A. 稽留热 B. 间歇热 C. 弛张热 D. 波浪热 E. 不规则发热3.心绞痛的胸痛,放射部位多在 A. 右肩 B. 左肩左臂 C. 肋缘处 D. 后背部 E. 腰部4.青壮年咯血伴低热、盗汗者,见于 A. 肺结核 B. 支气管扩张 C. 肺癌 D. 二尖瓣狭窄 E 肺炎链球菌性肺炎5.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A.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B. 急性胃粘膜病变 C. 消化性溃疡 D. 胃癌 E 慢性胃炎 6.下列哪项不是阻塞性黄疸的临床特点 A. 皮肤瘙痒 B. 心率减慢 C. 皮肤呈浅黄色 D. 血清结合胆红素增多 E 陶土样大便7.血清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均增加见于 A. 肝外阻塞性黄疸 B. 肝细胞性黄疸 C. 肝内阻塞性黄疸 D. 溶血性黄疸 E 胆汁淤积性黄疸8.尿中尿胆原增加,胆红素阴性的是 A. 肝外阻塞性黄疸 B. 肝细胞性黄疸 C. 肝内阻塞性黄疸 D. 溶血性黄疸 E 胆汁淤积性黄疸 9.以下哪项不属于意识障碍的类型 A. 嗜睡 B. 昏睡 C. 思睡 D. 浅昏迷 E. 深昏迷 10.面圆如满月,皮肤发红,常伴痤疮和小须,见于 A. 高血压病 B. 肾脏疾病 C. 肾上腺皮质肿瘤 D. 肾上腺髓质肿瘤 E. 甲状腺疾病11.患者只能坐于

细胞呼吸专题知识点

细胞呼吸专题 一、细胞呼吸 1.概念: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分类? 二、有氧呼吸 1.含义: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2. 过程: 葡萄糖丙酮酸 + [H] 丙酮酸 + 水CO2 + [H] [H] + O2H2O 3. 反应式: 4.实质:(1)物 质转化:有机物 变化无机物 (2)能量转化: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 三、无氧呼吸 1、概念:一般是指细胞在缺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尚未彻底氧化的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2、过程场所:细胞质基质条件:缺氧条件、酶 阶段具体过程发生场所

3、总反应式: 酒精发酵:葡萄糖→2酒精+2CO2+少量能量 大多数植物、酵母菌等生物,进行无氧呼吸一般产生酒精。 乳酸发酵:葡萄糖→ 2乳酸+少量能量 对于高等动物、高等植物某些器官(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等)、乳酸菌等生物,进行无氧呼吸一般产生乳酸。 4、实质: (部分生物)和不彻底的氧化产物。(1)物质转化: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CO 2 (2)能量转化:有机物中化学能转化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中化学能、ATP和热能 四、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 注:有关细胞呼吸的5个易错点 蛔虫等。 2. 线粒体不能分解葡萄糖(无相关酶),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进行进一步分解。

3. 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和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人和动物只能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二氧化碳,因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能产生是乳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 五、依据物质的量的关系来判断: ①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无氧呼吸。 ②无CO2释放→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或细胞已死亡。 ③酒精产生量等于CO2量→只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④CO2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只进行有氧呼吸。 ⑤CO2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酒精发酵;多余的CO2来自酒精发酵。 ⑥酒精产生量小于CO2量→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酒精发酵;多余的CO2来自有氧呼吸。 六、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遗传因素(决定酶的种类和数量) (1)不同种类的植物细胞呼吸速率不同,旱生植物<水生植物,阴生植物<阳生植物。 (2)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细胞呼吸速率不同,如幼苗期、开花期细胞呼吸速率较高,成熟期细胞呼吸速率较低。 (3)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细胞呼吸速率不同,如生殖器官大于营养器官。 (二)外因 1.氧气浓度 (1)有氧呼吸:在一定范围内,随着O 2 浓度的增加,有氧呼吸强度也增强,但由 于呼吸酶数量和呼吸底物浓度的限制, O 2 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有氧呼吸强度不再增加。 无氧呼吸:随着O 2 浓度的增加,无氧呼吸受到的抑制作用加强。 (2)根据曲线模型分析: ?? ①O 2 浓度=0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②0

细胞培养各种培养基简介

DMEM、RIPA1640、F12、L15等细胞培养基的基本知识 培养细胞的完全培养基由基础培养基(如MEM)和添加剂(如血清或无血清培养用的某些确定的激素及生长因子)组成,培养基的配方一直在改进,其中包括抗生素和抗有丝分裂剂等等。 一、基础培养基 绝大多数培养基是建立在平衡盐溶液(BSS)基础上,添加了氨基酸、维生素和其它与血清中浓度相似的营养物质。最广泛应用的培养基是Eearle`s MEM 的混合物,其中含有13种必须氨基酸、8种维生素。而Ham`s F12 也包括非必须氨基酸,维生素的范围亦很广,另外常规含有无机盐和代谢添加剂(例如核苷酸)。MEM/F12 这两种培养基各取1/2,形成神经生物学最通用的培养基。Dulbecco`s改良培养基——DMEM,现应用于快速生长的细胞,同MEM 含有相同的营养成分,但浓度高出2~4倍。选择某种培养基,应仔细了解成分表,应知道大多数情形下培养基都有不足。例如,有些培养基在氨基酸中包括有谷氨酸,而这种培养基虽广泛用于神经生物学领域,但它对某些对谷氨酸敏感的可能有细胞外毒性损伤的神经元而言,则并非最佳选择,特别是如果神经元生长在缺乏胶质的环境中时。F12中含有硫酸亚铁,据报道也有神经毒效应。 在所有这些培养基中,谷氨酸比其他氨基酸有更高的浓度,这是因为它具有不稳定性以及在许多细胞培养中它常用作碳源。对于神经元的培养常常在基础培养基中增加葡萄糖的含量到0.6%或者加入丙酮酸(若培养基中这两种物质缺乏时)。MEM与F12均要用5%的CO2来平衡,DMEM含更高浓度的NaCO3,要用10%的CO2来平衡,当然也可以在较低CO2浓度下使用。这些基础培养基的组成成分是建立在对不同细胞系生长的研究之上的,但通常在原代培养中使用也能有比较令人满意的结果。 原则上,HEPES作为缓冲剂可用来代替碳酸氢盐,以解除需要高浓度CO2培养环境的限制。实际操作中并非如此简单。显然,溶解的CO2与碳酸氢盐对良好的细胞生长是重要的。Leiboviz`s L15培养基可用来在大气环境中令神经细胞生长,该培养基采用了与众不同的BSS作基础,它含有高浓度的氨基酸来提高缓冲能力,培养基中使用半乳糖作碳源,以阻止培养基中乳酸形成,少量溶解的CO2由丙酮酸代谢产生。这一培养基的优点是明显的,特别是在保持较高CO2有困难时,例如在长时间的显微操作及生理学研究中。L15培养基已用来成功的培养了外周神经元,但尚未在CNS神经元的发育研究中全面检测过。 二、血清 细胞在单纯的基础培养基中不能存活,在特殊类型的细胞培养中必须提供某些 痕量营养物质及生长因子才能使细胞得以生长并维持生长状态。基础培养基常常要添加血清,血清终浓度多为5~20%。特殊用途的血清来源须用经验确定,广泛应用的血清种类有马血清与胎牛血清。胎牛血清中富含有丝分裂因子,常选其作增殖细胞用的血清,也用于细胞系和原代培养。而马血清常常用来作有丝分裂后的神经元培养。然而,很多人也将胎牛血清

西医诊断学基础

第一单元症状学 热型 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 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三单元检体诊断 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 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 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 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得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得体征:支气管语音 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 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得绝对浊音界就是:右心室 9、第二心音产生得机理主要就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得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得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 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 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得机理:血流加速 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 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 15、洋地黄中毒得心律失常就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 16、洋地黄量不足得心律失常就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 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 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 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 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 心脏: 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 1、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 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 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 2、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 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得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3、主动脉瓣狭窄: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主动脉瓣区收缩期震颤; 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可听到高调、粗糙得递增—递减型收缩期杂音,向颈部传导。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颜面较苍白,颈动脉搏动明显,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且范围较广,呈抬举性,可见点头运动及毛细血管搏动征; 有水冲脉;心腰明显呈靴形; 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叹气样递减型舒张期杂音,可向心尖部传导。

细胞呼吸的知识点归纳答案

细胞呼吸的知识点归纳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细胞呼吸的知识点归纳 1.有氧呼吸过程 2.无氧呼吸过程 (1)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完全相同。 (2)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产生的[H]将丙酮酸还原为C2H5OH和CO2或乳酸的过程。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是由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不同点反 应 条 件 需要O2、酶和适宜的温度不需要O2,需要酶和适宜的温度 呼 吸 场 所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三阶段 在线粒体中 全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中 分 解 产 物 CO2和H2O CO2和酒精或乳酸 不同点释 放 能 量 1 mol葡萄糖释放能量 2 870 kJ, 其中1 161 kJ转移至ATP中,生 成38 molATP 1 mol葡萄糖释放能量 kJ(生成乳 酸)或 kJ(生成酒精),其中均有 kJ 转移至ATP中,生成2 mol ATP 特 点 有机物彻底分解,能量完全释放 有机物没有彻底分解,能量没完全 释放 相同点其实质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TP供生命活动需要 相互联系①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②实质相同: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③意义相同: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物质转化提供原料 ④无氧呼吸进化为有氧呼吸

应用指南 1.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动物和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但动植物的无氧呼吸不能称为发酵。 2.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有氧呼吸。 3.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有ATP 产生;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 。其余的能量储存在分解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或乳酸中。 4.有氧呼吸过程中H 2O 既是反应物(第二阶段利用),又是生成物(第三阶段生成),且生成的H 2O 中的氧全部来源于O 2。 5.有H 2O 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 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6.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对动物可用于维持体温。 7.水稻等植物长期水淹后烂根的原因: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玉米种子烂胚的原因: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1.CO 2释放量、O 2吸收量、酒精量都是指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 2.以上的根据是葡萄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方程式,不包括其他有机物质。 考点3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其应用 1.内因:遗传因素(决定酶的种类和数量) (1)不同种类的植物呼吸速率不同,如旱生植物小于水生植物,阴生植物小于阳生植物。 (2)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呼吸速率不同,如幼苗、开花期呼吸速率升高,成熟期呼吸速率下降。 (3)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呼吸速率不同,如生殖器官大于营养器官。 2.外因——环境因素 (1)温度 ①温度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呼吸酶的活性来实现的。呼 吸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 ②生产上常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贮藏水果、蔬菜。大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夜间适当降低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提高产量。 (2)O 2的浓度

医学基础知识_细胞的发现核心考点精讲

黑龙江中公教育导语: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单位,细胞的发现与细胞学说的简历具有里程碑意义。考生们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识记就可以。下面开始细胞的发现核心考点精讲。 (一)细胞的发现 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Robert Hooke在用自制的显傲镜观察软木组织时,首次发现了植物的组织细胞。 (二)细胞学说 19世纪30年代,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leiden)和施旺(Theodor Schwann)提出“一切生物,包括单细胞生物、高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的发现得益于光学显微镜的研制和发展。第一台显微镜是荷兰眼镜商詹森(Hans Janssen)在1604年发明的。 ·1665年,英国的物理学家胡克用自己设计并制造的显微镜观察栎树软木塞切片时发现其中有许多小室,状如蜂窝,称为"cella",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细胞,不过,胡克发现的只是死的细胞壁(图1-1)。胡克的发现对细胞学的建立和发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其后,生物学家就用"cell"一词来描述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1674年,荷兰布商列文虎克(Anton van Leeuwenhoek)为了检查布的质量,亲自磨制透镜,装配了高倍显微镜(300倍左右),并观察到了血细胞、池塘水滴中的原生动物、人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精子,这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完整的活细胞。列文虎克把他的观察结果写信报告给了英国皇家学会,得到英国皇家学会的充分肯定,并很快成为世界知名人士。 练习题: 1.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在用自制的显傲镜观察软木组织时,首次发现了植物的组织细胞。 2.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 ) A.提出细胞学说 B.构建磷脂双分子层模型 C.提出进化学说 D.发明显微镜 参考答案: 1.罗伯特·胡克 2.A 黑龙江中公教育官方微博:https://www.wendangku.net/doc/cf18835628.html,/hljoffcn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