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化妆品行业的现状与未来_刘玉亮

中国化妆品行业的现状与未来_刘玉亮

1

第39卷 2016年第1期

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类对美的追求随着文明的进步在不断提高。中国美容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组

成部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化妆品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化妆品市场,其规模在2014年达2 937亿元,预计2015年将达3 100多亿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将近1 000亿元,而且消费者对中高端产品需求旺盛,整体市场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十二五”期间,我国化妆品行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对社会经济的贡献不断增大。化妆品产业在税收、就业等方面的杰出贡献得到了许多地方政府的认可,使其加大了对当地化妆品行业的支持力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业的良好发展。主要表现为: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结构更加优化;本土品牌发展迅速,市场份额快速增长;技术投入加大,科技成果显著等。

然而,化妆品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行业,其本身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市场需求尚未得到深入挖掘导致人均消费水平偏低;进入门槛过低、标准化水平偏低导致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信息化程度较低导致行业整体运营水平不高等,这些问题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化妆品行业在全球的竞争力。

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中国化妆品行业过去的发展状况、

成果、存在的问题做一个梳理,以探讨未来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及战略措施。

1 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概况回顾

1.1 发展现状及成就

“十二五”期间,在中国经济社会取得良好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化妆品市场和产业也得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1.1.1 市场发展现状

从品类结构发展上看,护肤产品继续独占鳌头且发展速度高于平均水平,市场占比从2010年的47%上升到2014年的48.3%,预计2015年能达48.7%。市场占比排名第二的洗护发产品是中国市场最早发展的品类,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市场增速逐渐放缓,占比从2010年的17.24%下降到2014年的15.72%,预计2015年将继续下降到15.15%。另外,发展速度高于平均水平的彩妆和婴幼儿护理品,分别从2010年的7.02%和3.07%上升到2014年的7.14%和3.95%,2015年预计能达7.29%和4.24%。

从渠道发展上看,“十二五”期间整体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他渠道的快速发展对具有传统优势的商场渠道影响最大。以护肤品市场为例,商场渠道的市场占比由2010年的41%下降到了2014年的28.5%,超市渠道也从2010年的20.7%下降到了2014年的12.6%。专营店渠道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虽然在增速上有所放缓,但仍保持着市场平均发展水

中国化妆品行业的现状与未来

刘玉亮,邓 静

(伽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233)

摘 要: 介绍了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概况,指出了行业存在的问题,对中国化妆品行业未来发展的思想、

目标及战略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化妆品行业;现状;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Q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64(2016)01-0001-08DOI:10.13222/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18058428.html,ki.dc.2016.01.001

收稿日期:2015-11-15

作者简介:刘玉亮(1961-),男,博士,执行总裁。

平。据不完全统计,其在数量上达到14万家左右,市场占比超过20%,已成为化妆品市场主要渠道之一。增速最快的是电商渠道,由2010年占比3.4%上升到2014年的16.9%,其次是直销渠道,占比由2010年的14.5%上升到了2014年的20.2%。

从区域发展上看,受城镇化进程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的利好影响,三、四、五线市场增速明显高于一、二线市场。根据权威研究机构数据,一、二线市场占快消品整体市场的比例由2011年的41%下降到2014年的37.6%,而三、四、五线市场的占比由2011年的59%上升到2014年的62.3%。

从市场层次发展上看,受消费需求升级影响,高端化妆品占比呈上升走势。据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以护肤品市场为例,高端市场占比由2010年的25.2%提高到2014年的27.2%。2012—2014年,护肤品平均价格的年均增长率为5.4%,彩妆为4%,护发素为4.4%,牙膏为8.4%,均高于2.5%的年均通胀率。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化妆品市场产品价格呈上升趋势,高端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喜爱。

1.1.2 行业发展状况

“十二五”期间,中国化妆品行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对社会经济的贡献也不断增大。从税收角度来说,以上海为例,2013年上海工业税收排名前100强企业中化妆品企业占7席,税收收入共计19.2亿元;另外,在2013年上海第三产业税收排名前100强企业中化妆品企业占了6席,税收收入共计54.14亿元;而到2014年,上海工业税收排名前100强企业中7家化妆品企业的税收收入增长到20.01亿元,比2013年增加8 100多万元;2014年上海第三产业税收排名前100强企业中化妆品企业的税收收入共计57.23亿元,比2013年增加3.09亿元。从就业角度来说,化妆品价值链的70%~80%是通过服务来实现的,包括物流配送、分销和终端零售服务,这一特性为社会创造了规模庞大的就业机会。以终端零售服务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美容行业零售终端从业人员总数约350万~400万,成为第三产业中就业人数较多的行业之一。其中包含了日化线领域内20多万家专营店、6 000多家百货商场、14 000多家大型超市和20多万家电商店铺的约150万从业人员,直销渠道内150万~180万从业人员和专业线领域内10多万家专业美容企业(含美容、美甲、美体)的50多万从业人员。

化妆品产业在税收、就业等方面的杰出贡献得到了许多地方政府的认可,将其作为当地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并在政

策上给予了许多支持。以上海为例,伽蓝集团、上海家化、相宜本草等企业获得了上海市政府有关加快自主品牌建设的专项资金、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等政策的大力支持。此外,伽蓝集团还荣获了“2013年度奉贤区区长质量奖”和“2014年度上海市质量金奖”,这些支持政策和荣誉大大鼓舞了当地企业做大做强的决心和信心。

从行业发展来看,“十二五”期间,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结构更加优化。权威研究数据显示,中国护肤品市场份额排名前10的市场占有率从2007年的43%提高到2014年的45.2%。

2)竞争格局尚未稳定。据权威研究数据显示,2013年和2012年相比,护肤品市场前10大品牌中,有8个品牌在排名上发生了变化,包括在前10中排名上升或下降的品牌,退出前10的现有品牌以及新进入前10的品牌。

3)本土品牌市场份额增长显著。权威研究数据显示,2013年和2012年相比,本土护肤品品牌的市场份额上升了5.5%,彩妆品牌上升了6.3%;2014年和2013年相比,本土护肤品品牌的市场份额上升了4.8%,彩妆品牌上升了3.8%。目前本土品牌自然堂、佰草集、百雀羚、相宜本草、美素、珀莱雅、欧诗漫、丸美等均已成为备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牌,占据了本土品牌最大市场份额。

4)资本争相入局,化妆品业进入整合期。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以来包括相宜本草、丽人丽妆、河狸家等多家化妆品领域企业获得了投资机构的青睐,行业投资总金额约达15亿元,现在化妆品产业日益成为资本的热点。

5)技术投入加大,科技成果显著。近年来,随着市场份额的逐步扩大,本土化妆品企业加大了科研投入,比如伽蓝集团、上海家化对于研发的投入已经超过了营收的3%。同时,本土企业也加大了国际人才的引进力度,正在用产品而不是营销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已经有不少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资生堂、爱茉莉太平洋等外资日化巨头的科研人员受邀加入本土企业。

通过加大投入和引进国际先进人才,我国化妆品行业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突破,如生物技术(包括基因重组、发酵、干细胞提取、组织培养、皮肤模型建立等生物技术)、微电子技术(包括皮肤检测、生产程序等)、乳化技术(包括低能乳化、超声乳化等)、植物萃取技术、皮肤传输技

2Vol.39 No.1 Jan. 2016

3

第39卷 2016年第1期

术(包括微囊技术、脂质技术等)、液晶技术等。

6) 管理进一步完善。

①政府管理职责更加明确。在“十二五”期间,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 )的职责、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AQSIQ )的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SAIC )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 )。CFDA 的主要职责是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等。将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相应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队伍和检验检测机构划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这种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政府保障服务性功能突出、行政色彩淡化的政府职能转变。改革意义在于减少职能交叉,完善行政运行机制,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有利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和深化,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化妆品行业的管理(除广告监察外)全部由CFDA 负责。食药局发布了许多文件,逐步改进完善化妆品监管体系。

②行业管理法规条例进一步完善。化妆品行业的最高行政法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启动修订。草案中更新了原有的化妆品生产监管、化妆品产品监管、化妆品原料监管、化妆品标签广告监管、化妆品上市后监管等的思路和具体要求,同时增加了电子商务平台监管、化妆品功效宣称监管、化妆品安全评估制度等内容。

化妆品生产监管方面,化妆品生产行政许可与化妆品卫生行政许可两项行政许可将整合为一项行政许可。CFDA 发布《化妆品生产许可指南》草案征求行业意见。该草案总结了我国化妆品生产许可与卫生许可有关经验,同时借鉴了药品生产许可和欧美等国家化妆品生产许可相关经验。

化妆品产品监管方面,2013年12月CFDA 公布《关于调整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有关事宜的通告》,将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的上市后备案的备案方式,修改为上市前网上简化备案加3个月内检查的备案方式。在这之后,积极进行将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行政许可职责下放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准备工作。在《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草案中,提出了对特殊用途化妆品分类的调整,特殊用途化妆品类别由原来的9类调整为4类。

化妆品原料监管方面,2011年5月CFDA 公布了《关于印发化妆品新原料申报与评审指南的通知》明确了化妆品新原料的申报要求。2014年1月CFDA 发布了《关于调整化妆品新原料注册管理有关事宜的通告》(征求意见稿)将新原料的注册由公告批准改为批件批准,同时增加了4年观察检测期的概念。2014年6月CFDA 发布了《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对在中国使用的化妆品新原料进行了明确界定。

化妆品标签广告监管方面,2015年4月国务院人大常委会公布了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更新了对境内商业广告的监管内容。2014年11月CFDA 公开《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原国标和100号令的基础上,对化妆品的标签提出了一些新的管理要求。

化妆品功效宣称监管方面,CFDA 正在组织起草《化妆品功效验证指导原则》。

化妆品安全评估制度方面,CFDA 正在组织起草《化妆品安全评估指南》。

化妆品上市后监管方面,CFDA 正在完善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

另外,国务院大力扶持新兴业态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如何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管,以促进其在发展中逐步规范、在规范中健康发展,是政府和行业需要共同研究的议题。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1.

2.1 市场存在的问题

1) 化妆品人均消费较少,化妆品需求有待进一步挖掘我国2014年化妆品市场规模已达2 937亿元,预计2015年将达3 100多亿元,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但是从人均化妆品消费额来看,我国还远远落后于很多发达国家。据权威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在护肤品、彩妆和香水上的人均消费约为12.5美元,而韩国为192美元,法国为115美元、日本为112美元、美国为58美元,巴西也达到了53美元。

我国化妆品人均消费水平低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国民整体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化妆品消费还不能摆脱这个大环境的束缚;另一方面,中国的化妆品市场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扩大。比如从区域市场发展角度上看,数据显示,2014年一线市场占整体快消品市场的比例为12.9%,而人口占比只有全国的5%左右,一线以外城市的消费能力还没得到完全释放。另外,从化妆品使用上看,中国消费者对于化妆品的认识和理解还比较局限,很多情况下只局限于接受化妆品的基

本功能,如清洁保湿润肤,与欧美消费者相比,对于化妆品的全方位追求、个性化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2)假冒伪劣产品难于控制,市场监管需要进一步加强

假冒伪劣产品是目前中国消费品市场一个广泛存在的问题,不但损害相关企业和产品形象,而且有影响消费者健康安全的隐患。有些不法企业,在产品中添加禁止使用的物质,或者超量超范围添加限用物质,长期使用对消费者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目前,化妆品销售已成为网络售假、侵权的重灾区。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对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尚无专门立法,也没有对网络化妆品销售监管的专项规定。在《商标法》、《商标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文件中,网络交易平台的法律地位和责任问题并没有得到回答,造成了在实际操作中,权利人向网络交易平台要求其承担法律责任并无明确的法律依据。

此外,一些新兴的化妆品销售模式游离在目前监管范围之外,比如一些美容院自己配制使用的化妆品。还有一些电视购物和直销产品的宣传往往存在夸大和虚假的成分,造成很多消费方面的纠纷。

因此,行业自律和维权有待加强,同时政府监管要更加完善。

3)加强销售渠道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

化妆品销售渠道可分为4大类:百货公司、商超、化妆品专营店和网购。目前,由于各类销售渠道,尤其是百货公司和商超,其广告费、通道费、上架费、进场费、条码费、促销管理费、促销人员工资费、打折费、赠品费、年节返利等名目繁多,企业尤其是民族企业及中小企业,由于品牌知名度、资金、渠道对国产品牌的偏见等问题,进入困难,障碍重重。

上述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市场规则的规范化,不利于市场的良性竞争,不利于企业尤其是民族及中小企业的发展成长。要改善这些问题既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也需要国家及相关主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维护完善市场秩序。

1.2.2 行业存在的问题

1)化妆品行业进入门槛过低,影响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我国有3 000余家化妆品生产企业,但是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生产要素较分散,自主创新实力较弱,产业结构、企业结构有待优化。研发力量薄弱,科技投入不足,产品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多,具有自主创新技术的知名民族品牌较少,产品结构有待优化,特别是民族自有品牌更有待振兴。

现有大多数化妆品生产企业在品牌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很多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产品营销概念上,更多是在分销渠道和产品价格方面的比拼,而忽视了品牌建设和管理,一些起初通过广告和营销打开销路的产品往往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在长期的竞争环境中败下阵来。

2)法规和监管环境需要不断完善,以适应和促进化妆品行业的发展

化妆品安全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倍受消费者和社会各界关注,国家政府部门非常重视化妆品行业的法规建设和监督管理,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法规和管理规定,这些法规和管理规定的实施,规范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强化了依法监督管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起到了相应的作用。但是由于化妆品行业的快速发展、管理体制的几经变迁、社会进步的日新月异,这些法规和管理规定重复、滞后、缺失或不完善的情况也日益显现,原有法规规章体系的不足亟待完善。

因此,化妆品的法规监管应该和化妆品的行业以及产品特点相适应,简化管理模式,统一多重管理,为行业发展提供适当的空间和自由度。合理的管理可以充分体现科学的发展观,最终造福于包括消费者、化妆品行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在内的整个社会。

3)标准化工作尚需进一步提升水准,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化妆品标准中产品标准占20%,进出口检验检疫标准占40%,而在化妆品的管理和安全方面形成标准的只占15%。考虑到多个归口单位自成体系的管理模式,导致重复立项,忽视标准质量,盲目追求建标数量的现实情况,应加以大力改善,以满足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4)需要加强民族品牌、民族企业的信息化程度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仍然比较低。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企业内部广泛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改善内部信息交流。虽然近年来我国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一些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尝试优化产业链,降低交易成本,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大部分企业还是处于观望状态,尤其是化妆品行业。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经营方式相对落后,在信息化投入方面相对不足,信息处理设备落后,行业上下游企业信息沟通不畅,已经不适应我国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制约了化妆品行业的产业升级和发展。

4Vol.39 No.1 Jan. 2016

5

第39卷 2016年第1期

2 中国化妆品行业未来发展指导思想、目标及战略措施

2.1 指导思想

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引导行业中高速发展;贯彻国家相关法规,推动行业运营规范;顺应国家调整结构趋势,助力化妆品行业产业升级;落实国家创新战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2.2 发展目标

2.2.1 产业发展目标:保持产业中高速发展

根据国家“十三五”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我国人均GDP 将由中等收入国家发展到接近高收入国家行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按照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中等收入期间对时尚产品尤其是化妆品的需求高于其他产品,化妆品市场会快速增长。因此,我们可以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化妆品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尤其是三、四、五线城市市场的增长将尤为明显。整体市场年均增长率预计可达10%左右,2020年市场规模将接近5 000亿元。

2.2.2 行业运营规范目标

1) 积极推进以下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国务院法制办于2015年7月20日公布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2013年12月CFDA 公布的《关于调整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有关事宜的通告》、2015年4月国务院人大常委会公布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2014年11月CFDA 公开的《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2014年6月CFDA 发布的《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

2) 积极参与以下法律法规的修订:《化妆品生产许可工作指南》、《关于调整化妆品新原料注册管理有关事宜的通告》(征求意见稿)、《化妆品功效验证指导原则》、《化妆品安全评估指南》等;

3) 积极推进ISO9000、GMP 、GB/T19580-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在行业内的应用;

4) 积极组织、参与制定化妆品电商有关的管理办法和公约,维护好化妆品电商渠道的健康发展。

2.2.3 产业升级目标

1) 优化产业结构。中国化妆品产业总量已位列世界第二,但从产业结构上看构成比例不够合理,几家国际化妆品企业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而国产化妆品企业相对分散,已注册企业达

3 000多家。“十三五”期间,应该支持与鼓励国内化妆品企业快速发展,尤其是推动亿元以上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创新能力、培养核心竞争力,在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占比逐步超过国际企业,并扶持有竞争能力的本土品牌提高市场占比。

2) 优化市场结构。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化妆品企业还处于区域市场发展阶段。企业应融入到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中,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并以此为基础,成为全球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3) 优化渠道结构。①百货商场渠道:继续保持化妆品在百货商场的销售优势;②超市渠道:提升化妆品在超市渠道的销售占比;争取在连锁超市的上架和位置谈判中获得更多话语权;③专营店渠道:巩固在三、四、五线城市的优势地位;增强专营店渠道在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地位;④电商渠道:扩大电商渠道在化妆品市场的份额;进一步搞活化妆品电子商务渠道。

2.2.4 行业创新能力建设目标

1) 人才发展目标:①人才引进目标:积极推动企业引进具有国内外先进企业管理经验的人才,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积极推动企业引进具体金融和资本运作经验的人才,加快推进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加速产业健康发展。②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升行业从业人员素质,范围上要覆盖全行业价值链上的各类人才,包括日化线和美容院业态中的各类专业人才;机制上要建立持续性行业人才培养体系;形式上要充分利用先进科技,创建各种便捷高效的培训方式;内容上要引入国内外先进的理念、知识、经验等,提高人才培训水平。

2) 化妆品技术发展目标:①基础研究目标:增加在生物医学、遗转学、基因工程、皮肤生物工程学、乳化技术、人体工学、美学等各相关学科的投入。②原材料发展目标:重视原料科学研究,增加在生物、植物、特殊和稀有原材料方面从原材料来源、萃取到应用各阶段的投入。首先提高国内企业使用国产原料的占比,进而扩大国产原料出口数量。③配方发展目标:打造多样化中国化妆品配方体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化妆品配方体系。④包装材料发展目标:加大在化妆品包装设计、色彩、美学、材料等方面研究的投入力度,为消费者提供使用更加方便、视觉更能触动心扉、体验更加优越的化妆品包装,使中国化妆品包装材料达到国际水平。⑤生产工艺发展目标:增加在化妆品生产工艺、设备等方面研究的投入,提升化妆品生产成套设备

的制造能力,提高中国化妆品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

3)化妆品产品功能发展目标:①保湿功能发展目标:深入研究皮肤保湿机理功能和保湿剂基本原理。加大保湿剂开发力度,积极开发不同类型的保湿产品,满足不同需求。②抗衰功能发展目标:深入研究衰老及皱纹产生机制、防御对策及评价技术。加大投入,特别是与血管新生、端粒、细胞凋亡、免疫等方面相关抗皱功能的投入,提高抗皱效果。③美白功能发展目标:深入研究色素沉着机制和对其调节控制的方法,加大对美白剂和美白效果评价方法的研究投入,积极开发安全有效的美白产品。④防晒功能发展目标:深入研究紫外辐射及其对皮肤的光生物损害机理。加大对防晒剂、防晒效果评价方法、UVA防护效果测定仪器的研究投入,积极开发安全有效的防晒产品。⑤口服美容品发展目标:这对中国而言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但在欧洲、日本、韩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国在养生、美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中国传统的食疗养生和中草药调理作用日渐被国际认可,中国应以传统理论为基础,结合利用现代科技,积极发展口服美容品。

2.3 主要战略措施

2.3.1 产业发展战略措施

1)从国家层面提高化妆品产业战略地位

从全球范围来看,化妆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都是非常突出的。因此,很多国家对本国化妆品产业的发展都非常重视,并给予许多政策上的支持。以韩国为例,看到了全球化妆品需求不断扩大的趋势后,韩国政府逐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集中扶持化妆品产业。1975年以来,韩国政府采取了针对一定规模的公司下放出口义务制的措施,使得出口剧增。1979年,韩国修改了关于引进外商投资法律的施行令,进一步放宽了化妆品行业引进技术的限制。1983—1986年,韩国实施了进口自由化,随后于1990年正式开放了零售市场,1991年修订了药事法,引进分类许可制来替代以往的品目许可制,使得化妆品行业自律性大幅提高。

1999年,为了体现化妆品的特点,韩国专门制定了《化妆品法》。2013年,韩国政府发布了《化妆品产业中长期发展计划》,宣布截至2020年韩国有望从当时的全球化妆品产业排名第11位跃升为第7位。随着政府的扶持力度加大,企业自发性的努力也进一步加强,终于成就了整个产业在国际化妆品行业的优势地位。而法国早已是举世公认的化妆品产业中心,化妆品产业是法国美与时尚的核心产业之一,为法国树立了国际形象,也获得了巨大利益。

因此,我们应该呼吁政府从国家层面为产业发展出台一些鼓励和扶持政策,让化妆品产业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税收政策支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妆品已由原来的奢侈品变成现在的日常用品,然而国家对彩妆品类及香水品类还征收着30%的消费税,这已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化妆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据权威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人均彩妆消费仅为2.57美元,而与我们近邻的日本为34.14美元,韩国更是达到了45美元。因此,我们呼吁政府调整对化妆品的税收政策,促进化妆品消费,为国家实现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战略目标添砖加瓦。

2.3.2 行业运营规范战略措施

1)定期组织相关法律法规的专项培训和交流讨论,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快速有效的落实;

2)加强宣导,积极引入ISO9001和ISO14001质量管理体系、GMP管理体系、GB/T19580-2012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2.3.3 产业升级战略措施

2.3.3.1 优化产业结构

1)加快推进产业集聚:近几年,上海、四川、重庆、浙江、云南等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措施,加大了对化妆品产业的扶持力度,投资建设了几个区域性的化妆品产业基地,但这种分散性的产业基地对我国化妆品行业竞争力提升的促进作用较为有限。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应该从国家层面规划化妆品产业集群,充分挖掘和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加大协同力度,快速提升中国化妆品产业整体竞争力。在欧洲,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都创立了大型的产业集群。以法国为例,法国化妆品谷是法国化妆品产业聚集地,跨越图尔、鲁昂、奥尔良和凡尔等地,集合了众多中小企业以及法国国外化妆品名牌公司,如迪奥、娇兰(Guerlain)、Nina Ricci、资生堂(Shiseido)、香奈儿以及联合利华和Reckitt Benckiser(Veet)等跨国公司;拥有7所大学和超过200个实验室,整个产业集群共有7万名员工,全球销售的产品有十分之一在此生产。

因此,我国也应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从国家层面对化妆品产业集群进行规划。从化妆品产业价值链角度看,应提请政府扶持以下几个领域的产业集聚:

6Vol.39 No.1 Jan. 2016

7

第39卷 2016年第1期

①将上海打造成为化妆品创新中心:从产品创新角度看,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国际人才高地,实施人才优先的发展战略。从创意设计方面来看,上海在时尚产业、工业设计产业等不同创意产业领域都具有一定的优势。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上海“国际时尚设计之都”称号。另据全球权威机构公布的世界时尚之都的排名榜中,在亚洲地区的几个超级大都市中上海已一跃成为亚洲地区排名第一的时尚之城。上海市政府已将化妆品定位为其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并已启动了“时尚产业化妆品创新设计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平台集聚创新资源,提升国内化妆品品牌在品牌、产品、终端形象上的竞争力。因此,我们应提请中央政府将该平台定位为国家层面化妆品产业的战略项目,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

②将云南、四川等地打造成化妆品原料种植和开发中心:宣称原料是化妆品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国云南、四川、西藏等地在特有和稀有原料上具备非常大的优势。我们应提请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扶持在这些地方发展原料种植和开发,提高我国在全球化妆品原料市场的占比。

③将广东打造成化妆品产业现代加工和制造中心:广东在化妆品制造上具有传统优势,在工艺和现代化制造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应提请政府加大对广东化妆品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将其打造成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化妆品加工和制造中心。

2) 加强与资本市场对接力度,把握时机推介化妆品产业发展前景,吸引更多资本进入本行业。

3) 积极组织专家团队帮助产业内具备条件的企业上市。4) 鼓励企业以各种形式结合,包括兼并、收购、联合公司等。

2.3.3.2 优化市场结构

1) 优化市场产品结构:从人均消费水平上看,化妆品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化妆品企业可以通过不断丰富品类和产品,不断创新营销手段来挖掘消费潜力。

2)优化市场层次结构:从消费层次上看,中国正处于消费升级阶段,本土化妆品企业应适时推出中高端品牌,继续扩大市场份额。

3)优化市场区域结构:从区域发展上看,化妆品企业可通过加强薄弱区域的投入,让更多边远地区的消费者享受到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带来的好处。另外,国家“一带一路”

战略为中国企业带来巨大的海外市场空间,化妆品企业应主动融入这一国家战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2.3.3.3 优化渠道结构

1) 百货商场渠道:通过提升终端形象、提高服务质量和增加销售体验来加强优势地位,继续保持化妆品在百货商场的销售优势。

2)超市渠道:通过调整品类结构,开发适合超市货架销售的新颖产品以提升化妆品在超市渠道的销售占比。通过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争取在连锁超市的上架和位置谈判中获得更多话语权。

3) 专营店渠道:应该提升终端形象,提高管理水平,以贴近消费者的优质服务,巩固在三、四、五线城市的优势地位并积极鼓励专营店从业人员提高品牌意识,通过区域连锁和加盟方式形成区域优势,增强专营店渠道在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地位。

4) 电商渠道:积极响应国家“互联网+”战略,鼓励化妆品企业利用快速增长的电商渠道增加销售额,扩大电商渠道在化妆品市场的份额。鼓励其他对电商有兴趣的从业者积极投入到化妆品电子商务的产业中,促进化妆品电商渠道的多元化发展。

2.3.4 行业创新能力建设战略措施2.3.4.1 人才发展

1) 学位教育:人才是创新的根本,因此,积极呼吁更多高等院校设立化妆品相关专业,提请教育部考虑在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下设立化妆品安全与功效专业(100403T ),为化妆品产业培育更多专业人才。

2) 学术交流平台:中国的化妆品产业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在化妆品领域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专业技术人员已经超过万人,但中国仍然不是世界化妆品化学师学会(IFSCC )的成员国,原因之一就是中国还没有相应的化妆品学术机构。在中国从事化妆品的研发技术人员尚不能直接参加国际化妆品学术大会。在国内,化妆品行业里虽然已经有了各种协会,但都是以产业和商业单位发起的,没有可供化妆品科研开发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学术机构,这不利于化妆品科学的进步,产业的创新和行业的发展。因此呼吁国家主管部门同意设立中国化妆品科学与技术学会(或者中国化妆品工程师学会),以促进中国化妆品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提高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3)职业教育:提升整体人员素质,完善行业职业职称晋升体系。现在能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查到的化妆品行业相关的职业名称有化妆品配制工、化妆品配方师、化妆师、美容师、美发师、美容美发人员、美甲师和调香师。这些职业大部分还是20年前设置的,然而中国化妆品行业近10多年发展迅速,应根据行业发展特点,提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完善行业职业职称晋升体系并规范管理,引导行业人才管理健康发展。

4)人才引进与培养:积极与各级政府沟通,争取更多化妆品行业人才引进优惠政策;通过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种国内外化妆品相关会议与国际优秀行业人才建立联系,以多种形式与国内外优秀人才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引进具有国内外金融和资本市场从业经验的人才。行业要发展,人才是根本。行业协会和学会要搭建好人才培养平台,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重点实施3方面的人才培养:一是创新人才培养,二是管理人才培养,三是服务人才培养。

2.3.4.2 化妆品技术发展

①国际交流:设立国际交流平台,积极开展与各种国际组织的学术和技术交流。争取尽早实现将世界化妆品化学师大会在中国召开。②化妆品原料:鼓励企业积极投入到化妆品原料的种植和开发中,完善化妆品原料标准和安全评估体系。③产品安全及功效:积极组织企业参与中国化妆品行业产品安全与功效评估标准的制定,大力推广化妆品的安全意识,明确企业是化妆品安全的责任主体。④配方技术提升:建立配方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和配方技术学术交流机制。⑤包装设计及材料:设立化妆品包装创新设计平台,汇聚国际创新设计资源,助力中国化妆品产业发展。⑥生产工艺:组织国内优秀机构和人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生产工艺,打造适合中国国情的生产工艺及设备。

2.3.4.3 化妆品产品发展

应重点发展以下几个方面的产品:①保护功能产品:主要有清洁、UV防护、对抗环境污染的屏蔽技术及防御体系、增强皮肤抵抗力和保湿屏障。②修复功能产品:主要有修复与自然概念、呵护与温和定位、增强美容功能包括保湿、抗氧化、抗衰老。③以生活方式为概念的多功能产品:主要有城市生活、抗压力及排毒概念。④季节性产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知到他们肌肤的需求会随着季节变化。“季节性”不仅仅指根据季节调整产品,还将包括产品配方中含有能发挥最大功效的季节性天然成分。⑤中草药美容品:中医在全球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我国化妆品产业应加强以中医理论为依托的中草药美容产品的研发,形成中国特色。⑥口服美容品:从成熟市场,如欧洲、日本、香港等的经验来看,口服美容产品将会成为一个不容小觑的细分市场。虽然口服美容品在我国还处于萌芽期,但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快速增长。

3 结束语

化妆品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化妆品的需求也将随之增加。纽交所过去50年的数据也表明,日化行业的企业市值跑赢了大势和道琼斯指数。中国化妆品行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业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发展很不平衡,人均化妆品消费水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未来的发展潜力很大。中国化妆品如何能保持一个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以及如何能使民族化妆品品牌和国产化妆品在未来的发展中后来居上,像家电等其他产业那样,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逐步走出国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笔者旨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国家、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行业专家及企业家们共同关注这一课题,为中国化妆品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编后语:

本文是2016年度重点特约稿件,谨向作者致以真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Present and future of cosmetics in China

LIU YU-liang, DENG Jing

(JALA Group Co., Shanghai 200233,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cosmetics industry was introduced. The problems in this industry were pointed out. The development ideas, goals and strategic measures for the future of Chinese cosmetics industry were elucidated in detail. Finall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was prospected.

Key words: cosmetics industry;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direction

8Vol.39 No.1 Jan. 2016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