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Agent技术与网络安全

Agent技术与网络安全

Agent技术与网络安全
Agent技术与网络安全

Agent与网络安全

姓名:林玉波学号:010806292

Internet的大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一个普遍的话题。众多的网络安全技术在网络的各个层次和协议阶段,实现了不同的效果。目前在政府政务等部门,网络都分为外网和内网来实施和办公,内网的办公安全是重点所在。

个人计算机和工作站的普及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拥有个人计算机或工作站的广大用户,迫切需要共享或集成分布于网络上的丰富信息资源,用以廉价获得超出局部计算机能力的高品质服务,并逐步实现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在这样的需求驱动下,分布计算成为影响当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力量。分布计算目前还处于客户/服务器计算的中间阶段,由于受到新的应用需求的冲击,开始向分散对等的协同计算方向发展,将Agent的概念和技术引入分布计算已成为这一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从逻辑上讲,一个分布式系统可以定义为由多个相互作用的Agent组成的系统,各种分布式系统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其中Agent 的角色和交互方式上的差别。例如分布式客户/服务器系统是这样的分布式系统,其中的Agent或为客户或为服务器,交互关系仅限于客户主动请求/服务器被动服务的交互方式。然而,这种基于Agent的分布式系统观使人们跳出了客户/服务器系统的局限,适应了应用需求的发展。从发展的角度看,"Agent"的概念在分布计算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与"进程"的概念在并发计算中的地位和作用相类比。

基于Agent的内网安全系统依靠Agent理论的迅速发展,为解决目前Internet 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保证。Agent是一种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Autonomy)的软件实体,在没有人直接干预的情况下,能够自己作出判断,执行任务。Agent 能够在不需要用户干预的情况下自行获取、分析和处理数据,适合在Internet上的使用。内网安全领域可以有基于Agent技术的入侵检测,防火墙等。

入侵检测是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公共入侵检测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Agent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并给出了该入侵检测系统的系统模型.具有良好的分布性、可扩展性、实时响应等优点.并引入了贝叶斯推理的统计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优化了系统结构,提高了检测效率。基于Agent的分布式人侵检测技术以移动Agent的优于传统分布式技术的特性更是成为分布式入侵检测领域的新技术。

在防火墙技术方面,针对网络攻击技术呈现分布式协同攻击的特点,提出了入侵检测和防火墙相互协同的防御系统框架,它由上层的安全策略控制中心和下层的多个防御单元构成一种层次化集中管理结构。为了使防御系统中各安全系统之间协同,建立了基于Agent的通信机制。在此基础上对防御系统的安全策略控制中心和防御单元进行详细设计,实现安全策略的制定、分发、更新和重配置,使得各安全系统能够协作互动,最大程度上保证系统的安全。同时,基于UDP 的穿越模型可有效地穿越防火墙,但是配合移动Agent的穿越防火墙可有效的分散网络负载,具有灵活性更强、稳定性更高和安全性更高的优点.

网络安全技术策略基于智能Agent的动态网络增强了网络的可扩展性、可编程性,同时弥补了入侵检测系统中由静态配置带来的不足,针对DDOS攻击,移动代理的引入将会降低网络流量,随时适应改变后的环境,并可替换或克隆自己,以适应网络的动态要求,移动代理之间可相互协作共同对抗大规模的复杂入侵行

为。

因此在网络安全领域,agent技术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移动agent技术在网络学习系统安全中的应用研究

The Research of Mobile Agent Application on the Security Network Learning System

<<微计算机信息>>2006年第22卷第27期

作者: 张平川, 李绍鹏, 高倩,

2. 基于Agent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的研究与设计

Research and Design of a Model Agent- Based Distributed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山东电大学报>>2006年第01期

作者: 满红芳, 宿超, 马春清,

期刊 ISSN : 1008-3340(2005)03-0038-02

3. 基于代理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中网络代理的相关技术研究

Network Agent Techniques in Agent-Based on Distributed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5年第21卷第04期

作者: 刘辉兰, 李陶深, 葛志辉,

期刊 ISSN : 1002-7378(2005)04-0232-04

4.周森鑫;状态检测防火墙技术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6年04期。

5.周忠华;分布式防火墙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一种基于移动Agent的穿越防火墙模型

A Penetration Firewall Model Based on Mobile Agent。

作者:曾章勇王玲 ZENG Zhang-yong WANG Ling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刊名:通信技术 PKU

英文刊名: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年,卷(期): 200740(11)

网络安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网络安全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信息安全111班 030 崔 摘要: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活动带来了极大便利,开辟了前人梦寐以求的机会和市场,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安全问题。随着近年来网络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人们对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视达到了从未有过的程度。反观当下网络安全现状,可以说是不容乐观。不过也正是供求的相互作用促进一系列产业的发展,网络技术同样不例外。人们已经认识到,当下及以后若要实现网络安全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是复杂多样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网络安全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做相关研究分析,以更好地应对当下及以后所需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 关键词:网络安全;现状;发展趋势;安全问题 1.网络安全的定义及特征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网络安全包含网络设备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网络软件安全。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 网络安全应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 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完整性: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 可用性: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当需要时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网络环境下拒绝服务、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的正常运行等都属于对可用性的攻击。

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 可审查性:出现的安全问题时提供依据与手段。 2.网络安全的体系结构 网络安全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在网络安全组织、网络安全策略、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运行体系的综合作用下才能取得成效。首先必须有具体的人和组织来承担安全工作,并且赋予组织相应的责权;其次必须有相应的安全策略来指导和规范安全工作的开展,明确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按什么流程和方法来做;再次若有了安全组织、安全目标和安全策略后,需要选择合适的安全技术方案来满足安全目标;最后在确定了安全组织、安全策略、安全技术后,必须通过规范的运作过程来实施安全工作,将安全组织、安全策略和安全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推动、相互联系地整体,通过实际的工程运作和动态的运营维护,最终实现安全工作的目标。 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应包括安全策略体系、安全组织体系、安全技术体系、安全运作体系.安全策略体系应包括网络安全的目标、方针、策略、规范、标准及流程等,并通过在组织内对安全策略的发布和落实来保证对网络安全的承诺与支持。安全组织体系包括安全组织结构建立、安全角色和职责划分、人员安全管理、安全培训和教育、第三方安全管理等。安全技术体系主要包括鉴别和认证、访问控制、内容安全、冗余和恢复、审计和响应。安全运作体系包括安全管理和技术实施的操作规程,实施手段和考核办法。安全运作体系提供安全管理和安全操作人员具体的实施指导,是整个安全体系的操作基础。 3.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 (1)计算机病毒——所谓计算机病毒实际是一段可以复制的特殊程序,主要对计算机进行破坏,病毒所造成的破坏非常巨大,可以使系统瘫痪。 (2)黑客——黑客主要以发现和攻击网络操作系统的漏洞和缺陷为目的,利用网络安全的脆弱性进行非法活动,如,修改网页、非法进入主机破坏程序,窃取网上信息。采用特洛伊木马盗取网络计算机系统的密码;窃取商业或军事机密,达到了个人目的。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一、《网络安全技术和使用》杂志社有限公司办刊宗旨 本刊成立于2003年,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主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主办。从2009年起,本刊改由中华人民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出版社主办,是国内网络安全技术和使用领域行业指导性科技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针对网络安全领域的“新人新潮新技术”,旨在传达和反映政府行业机构的政策、策略、方法,探索和追踪技术使用的最新课题、成果、趋势,透视和扫描企业、人物及产业项目的形象、风采、焦点,推动并引领行业整体进步和发展。 本刊系“三高两强”刊物,即信息量高、学术水平高、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使用性强。读者定位侧重于政府有关各部门领导、干部、专业工作者,企事业、军队、公安部门和国家安全机关,国家保密系统、金融证券部门、民航铁路系统、信息技术科研单位从事网络工作的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信息安全产品厂商、系统集成商、网络公司职员及其他直接从事或热心于信息安全技术使用的人士。 创刊以来,本刊和国内外近百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方式包括:长期综合合作、协办、支持、栏目协办和中短期合作。今后,本刊愿和国内外业界权威机构、团体、政府官员及专家学者进一步建立、开展广泛的联系和交流,热忱欢迎业界同仁以多种形式加盟我们的事业。 本刊通过邮订、邮购、赠阅、派送、自办发行及定点销售等多渠道发行,目前发行范围集中于公安、军队、电信、银行、证券、司法、政府机构、大专院校及政务、商务其它各行业使用领域的广大读者。 二、《网络安全技术和使用》主要栏目 焦点●论坛 特别报道:中国信息安全技术和使用中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的深度报道;业内重大事件透视。 权威论坛:业内专家、学者和官方以及政府有关领导及权威人士的署名文章、讲话,从宏观上对网络安全技术和使用方面的趋势、走向和策略,进行深层次的论述。 技术●使用

网络安全理论知识复习资料

1在网络安全领域,in ternet可分为国际化、社会化、开放化、个人化四个特点。 2信息安全范畴内对电脑非法入侵者称之为黑客或骇客。 3计算机犯罪可以归纳为:破坏计算机、擅用信息系统、滥用信息系统、破坏安全系统四种。 4计算机犯罪集中在机密信息系统和金融系统两方面。 5计算机犯罪与传统的犯罪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危害性、知识性、隐蔽性、广域性。 6信息安全领域存在硬件的安全隐患:操作系统安全隐患、网络协议的安全隐患、数据库系统安全隐患、计算机病毒、管理疏漏,内部作案等安全隐患。 7我国信息安全现状: (1)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防护能力较弱。 (2)对引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缺乏保护信息安全所必不可少的有效管理和技术改造。 (3)基础信息产业薄弱,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国外。 (4)信息安全管理机构缺乏权威。 (5)信息犯罪在我国有快速发展之趋势。 (6)信息安全技术及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有待提高。 8计算机系统安全是一个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边缘性综合学 科。 9信息系统的构成: a)信道b)网络c)传输协议d)主机系统e)数据库系

统f)应用系统 10网络安全实施过程,即边界防卫、入侵检测、安全反应和破坏恢 复 11网络安全内涵包括:机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可用性availability、可控性与可审查性。 12 一般信息系统会提供认证、访问控制、抵抗赖全服务。 13计算机系统安全包括物理安全、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 14计算机系统安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物理安全: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媒体安全。 运行安全:风险分析,审计跟踪,备份与恢复,应急。 信息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网络安全,病毒防护,访问 控制,加密与鉴别七个方面。 15风险分析:了解影响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因素和存在的风险,找出克服这些风险的方法。 16信息安全领域的安全威胁主要指的是:泄露信息、破坏信息、拒 绝服务。 17从信息安全威胁的来源上可分为内部威胁和外部威胁。 18从信息安全威胁的动机上可分为偶发性和故意性。 19从信息安全威胁的结果上可分成主动威胁和被动威胁。 20目前我国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有:不良信息的入侵和污染,黑客和计算机犯罪;信息间谍的潜入;信息战,网络病毒,机要信息的扩散,信息网络的脆弱性,信息系统装备过分依赖国外产品。 21什么是威胁评估

2016年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公需科目考试(86分)

1.关于渗透测试,下面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单选 题2分) A.渗透测试过程包括了对系统的任何弱点、技术缺陷或漏洞的主动分析,这个分析从一个攻击者可能存在的位置来进行的,并且从这个位置有条件主动利用安全漏洞。 B.渗透测试是选择不影响业务系统正常运行的攻击方法进行的测试,是一个渐进的并且逐步深入的过程。 C.渗透测试是通过模拟恶意黑客的攻击方法,来评估信息系统安全的一种评估方法。 D.执行情况良好的渗透测试无法证明不充分的安全可能导致重大损失,对于网络安全组织价值不大。 2.如果使用大量的连接请求攻击计算机,使得所有可用的系统资源都被消耗殆尽,最终计算机无法对正常的服务请求进行处理,这种攻击手段属于()。(单选题2分) A.口令破解 B.拒绝服务攻击 C.IP欺骗 D.网络监听 3.发生信息安全紧急事件时,可采取()措施。(单选题2 分) A.事件分析 B.以上采取的措施都对

C.抑制、消除和恢复 D.切断不稳定因素 4.关于U盾,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单选题2分) A.内置微型智能卡处理器 B.使用动态口令来保证交易安全 C.提供数字签名和数字认证的服务 D.是办理网上银行业务的高级安全工具 5.风险分析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单选题2分) A.判断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对单位组织的影响 B.完成风险的分析和计算,综合安全事件所作用的信息资产价值及脆弱性的严重程度,判断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对单位组织的影响,即安全风险 C.完成风险的分析 D.完成风险的分析和计算 6.C类地址适用于()。(单选题2分) A.大型网络 B.以上答案都不对 C.小型网络 D.中型网络 7.禁止涉密计算机连接互联网主要为了防止涉密计算机(), 进而造成涉密信息被窃取。(单选题2分) A.感染蠕虫病毒

我国网络安全发展现状及形势展望

我国网络安全发展现状及形势展望网络空间在国际经济政治中的地位日趋重要,网络安全形势更为复杂。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标志着我国已正式将网络安全提升至国家安全的高度。加强网络安全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总结了我国网络安全发展现状,分析了网络安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我国网络安全的应对之策。 近几年,网络空间逐渐被视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空间”,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网络在方便和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使得网络攻击活动有机可乘。世界各国纷纷将网络安全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予以重视,我国也不例外。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恰逢其时,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次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彰显出我国加强网络安全保障的决心。网络安全问题虽是老生常谈,但任重道远,我们只有把握现状、认清形势,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我国网络安全发展现状 回顾过去的2013年,我国网络安全的发展情况可为喜忧参半,在网络安全政策、产业、技术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的同时,各类网络攻击、信息泄密、网络谣言等网络安全事件频发,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全隐患。

一方面,国家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网络安全投入大幅增加,政策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等级保护工作全面推进,测评认证工作取得较大进展,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快速发展,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化体系不断完善,网络安全基础保障工作得到显著加强;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企业实力进一步壮大,自主产品市场份额逐步增多,网络安全产业支撑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安全操作系统、安全芯片等基础技术取得一定进展,自主密码技术取得较大突破,安全认证技术、可信计算技术取得丰硕成果,网络安全技术体系得到不断完善;政府间网络交流取得积极进展,标准化工作逐步融入国际体系,个别有实力的信息安全企业向国际市场进军,网络安全领域国际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另一方面,成龙慈善基金会网站遭受黑客攻击、.CN域名受大规模拒绝服务攻击、BTC China遭遇数百G级的DDoS攻击等各类网络攻击层出不穷;中国人寿80万页保单泄露、如家和汉庭等多家商业酒店用户信息泄露、圆通速递快件面单信息倒卖等信息泄露事件已成家常便饭;网络推手“秦火火”和“立二拆四”在“7.23”动车事故之后编造中国政府花2亿元天价赔偿外籍旅客的谣言、陕西天然气涨价谣言、延安暴雨冲毁列车轨道200多人死亡的谣言等网络舆论日益猖獗;“套餐窃贼”窃取70万用户信息、“支付鬼手”木马侵害手机支付安全、三星Galaxy S4出现高危短信欺诈漏洞、新型诈骗短信威胁移动安全、百度云盘手机版高危漏洞等新技术应用安全让人眼花缭乱。

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渗透德育教案

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渗透德育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 2、了解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 3、了解防安全隐患的常用措施。 4、了解常用的安全技术:病毒防治及防火墙。 二、教材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及产生这些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了解病毒防治、防火墙等安全技术。 重点: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隐患及其产生的原因、防安全隐患的常用措施。难点:对病毒防治和防火墙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信息安全是当前阻碍信息技术进一步深入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最大的阻力,由于网络的不安全性,使得人们对网络的应用有所顾忌和保留,达不到理想的交流效果。请同学根据自己的体验,谈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工作和学习的存在哪些安全问题,以及有何解决的方法?

通过创设情景,提出相关问题,“QQ是我和朋友联系,和同事探讨问题的好工具。可今天却怎么也登入不上去了,并提示密码错误,可我输入的密码肯定是对的,很着急,请大家替我想想办法。”经过对问题的具体分析,即引出今天的教学容——计算机的安全问题。 (二)用深情的语言感化学生。 1.[设问]:同学们,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很容易受自身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生病甚至一命乌呼,其实计算机网络在安全上也是很脆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机网络脆弱的原因吗? [学生活动]:学生对此问题展开讨论,各说其词。 [教师活动]:首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然后完整阐述造成计算机网络脆弱性 1.两大因素:计算机本身问题和计算机网络问题。最后,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具体的因素。 2.[设问]:同学们,你们在使用过程中有没有碰到过这类事情呀?如果碰到过,那么你们又是怎么来解决的? [学生活动]:学生说说自己的情况,请学生代表说说碰到的一些典型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以自我推荐的方式讲述自己的解决之道(学生很得意,在学生面前露了一把,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 [教师活动]:认真倾听,归纳小结,适当加以表扬。

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

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 一、学习目的: 1、了解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 2、了解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 3、了解防范安全隐患的常用措施。 4、了解常用的安全技术:病毒防治及防火墙。 二、教材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及产生这些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了解病毒防治、防火墙等安全技术。 重点: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隐患及其产生的原因、防范安全隐患的常用措施。难点:对病毒防治和防火墙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信息安全是当前阻碍信息技术进一步深入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最大的阻力,由于网络的不安全性,使得人们对网络的应用有所顾忌和保留,达不到理想的交流效果。请同学根据自己的体验,谈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工作和学习的存在哪些安全问题,以及有何解决的方法?通过创设情景,提出相关问题,“QQ 是我和朋友联系,和同事探讨问题的好工具。可今天却怎么也登入不上去了,并提示密码错误,可我输入的密码肯定是对的,很着急,请大家替我想想办法。”经过对问题的具体分析,即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安全问题。 (二)用深情的语言感化学生。

1.[设问]:同学们,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很容易受自身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生病甚至一命乌呼,其实计算机网络在安全上也是很脆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机网络脆弱的原因吗? [学生活动]:学生对此问题展开讨论,各说其词。 1 [教师活动]:首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然后完整阐述造成计算机网络脆弱性的两大因素:计算机本身问题和计算机网络问题。最后,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具体的子因素。计算机网络的脆弱性示意图: 2.[设问]:请同学们归纳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分析产生隐患的原因?[教师活动]:查看学生归纳情况,观察学生活动,并参与探讨,最后列出产生安全隐患原因的示意图:

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练习题二

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练习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 网络安全是分布网络环境中对( )提供安全保护。 A.信息载体 B.信息的处理、传输 C.信息的存储、访问 D.上述3项皆是 2. 完整性服务提供信息的正确性。该服务必须和( )服务配合工作,才能 对抗篡改攻击。 A.机密性 B.可用性 C.可审性 D.以上3项都是 3. 基于通信双方共同拥有的但是不为别人知道的秘密,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 算能力,以该秘密作为加密和解密的密钥的认证是()。 A.公钥认证 B.零知识认证 C.共享密钥认证 D.口令认证 4. 为了简化管理,通常对访问者( ),避免访问控制表过于庞大。 A.分类组织成组 B.严格限制数量 C.按访问时间排序,并删除一些长期没有访问的用户 D.不作任何限制AS 5.ISO7498-2从体系结构的观点描述了5种普通性的安全机制,这5种安全 机制下不包括( ) A.可信功能 B.安全标号 C.事件检测 D.数据完整性机制 6. CA属于ISO安全体系结构中定义的( )。 A.认证交换机制 B.通信业务填充机制 C.路由控制机制 D.公证机制 7. IPSec协议中负责对IP数据报加密的部分是( )。 A.封装安全负载(ESP) B.鉴别包头(AH) C.Internet密钥交换(IKE) D.安全套接层协议(SSL) 8. SSL产生会话密钥的方式是( )。 A.从密钥管理数据库中请求获得 B.每一台客户机分配一个密钥的方式 C.随机由客户机产生并加密后通知服务器 D.由服务器产生并分配给客户机 9. GRE协议( )。 A.既封装,又加密 B.只封装,不加密 C.不封装,只加密 D.不封装,不加密 10. IKE协商的第一阶段可以采用( )。 A.主模式、快速模式 B.新组快速模式、积极模式 C.主模式、积极模式 D.新组模式 试题第 1 页共4页

网络安全实用技术答案

选择题 部分: 第一章: (1)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网络环境中数据的、完整性、网络服务可用性和可审查性受到保护。A.保密性 (2)网络安全的实质和关键是保护网络的安全。C.信息 (3)实际上,网络的安全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二是网络的信息安全。D.网络的系统安全 (4)在短时间内向网络中的某台服务器发送大量无效连接请求,导致合法用户暂时无法访问服务器的攻击行为是破坏了。C.可用性 (5)如果访问者有意避开系统的访问控制机制,则该访问者对网络设备及资源进行非正常使用属于。B.非授权访问 (6)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通信技术、应用数学、密码技术和信息论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是的重要组成部分。A.信息安全学科 (7)实体安全包括。B.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媒体安全 (8)在网络安全中,常用的关键技术可以归纳为三大类。D.预防保护、检测跟踪、响应 恢复 第二章: (1)加密安全机制提供了数据的______.D.保密性和完整性 (2)SSI.协议是______之间实现加密传输协议。A.传输层和应用层 (3)实际应用时一般利用_____加密技术进行密钥的协商和交换.利用_____加密技术进行用户数据的加密。B.非对称对称 (4)能在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提供的网络安全服务是。 B.数据保密性服务 (5)传输层由于可以提供真正的端到端链接,因此最适宜提供安全服务。D.数据保密性及以上各项 (6)VPN的实现技术包括。D.身份认证及以上技术 第三章: (1)网络安全保障包括信息安全策略和。D.上述三点 (2)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的外围是。D.上述三点 (3)名字服务、事务服务、时间服务和安全性服务是提供的服务。C.CORBA网络安全 管理技术 (4)一种全局的、全员参与的、事先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纠正、动态的运作管理模式是基于风险管理理念和。A.持续改进模式的信息安全运作模式 (5)我国网络安全立法体系框架分为。B.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 文档 (6)网络安全管理规范是为保障实现信息安全政策的各项目标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定和规程,具有。C.强制效力 第四章: (1)在黑客攻击技术中,是黑客发现获得主机信息的一种最佳途径。A.端口扫描 (2)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监听工具不能够分析的协议是。D.IPX和DECNet

网络安全与防护(理论)

《网络安全与防护》复习提纲2012.5 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数据保密性指的是( A ) A、保护网络中各系统之间交换的数据,防止数据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 B、提供连接实体身份的鉴别 C、防止非法实体对用户的主动攻击,保证数据接受方收到的信息与发送方发送的信息完全一致 D、确保数据是由合法实体发出的 2.数据在存储或传输时不被修改、破坏,或数据包的丢失、乱序等指的是:(A) A、数据完整性 B、数据一致性 C、数据同步性 D、数据源发性 3. 以下算法中属于非对称算法的是(B) A、Hash算法 B、RSA算法 C、IDEA D、三重DES 4. 在混合加密方式下,真正用来加解密通信过程中所传输数据(明文)的密钥是(B) A、非对称算法的公钥 B、对称算法的密钥 C、非对称算法的私钥 D、CA中心的公钥5.所谓加密是指将一个信息经过()及加密函数转换,变成无意义的密文,而接受方则将此密文经过解密函数、(A)还原成明文。 A.加密钥匙、解密钥匙 B.解密钥匙、解密钥匙 C.加密钥匙、加密钥匙 D.解密钥匙、加密钥匙 6.以下关于非对称密钥加密说法正确的是:(B) A.加密方和解密方使用的是不同的算法B.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是不同的 C.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匙相同的 D.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没有任何关系 7.以下关于混合加密方式说法正确的是:(B) A.采用公开密钥体制进行通信过程中的加解密处理 B.采用公开密钥体制对对称密钥体制的密钥进行加密后的通信 C.采用对称密钥体制对对称密钥体制的密钥进行加密后的通信 D.采用混合加密方式,利用了对称密钥体制的密钥容易管理和非对称密钥体制的加解密处理速度快的双重优点 8.黑客利用IP地址进行攻击的方法有:(A) A. IP欺骗 B.解密 C. 窃取口令 D. 发送病毒 9.防止用户被冒名所欺骗的方法是:(A) A. 对信息源发方进行身份验证 B.进行数据加密 C.对访问网络的流量进行过滤和保护 D.采用防火墙 10.屏蔽主机(屏蔽路由器)型防火墙采用的技术是基于:(B) A. 数据包过滤技术 B. 应用网关技术C.代理服务技术D.三种技术的结合11. SSL指的是:(B) A.加密认证协议B.安全套接层协议C.授权认证协议 D.安全通道协议 12.目前在防火墙上提供了几种认证方法,其中防火墙设定可以访问内部网络资源的用户访问权限是:(C) A、客户认证 B、回话认证 C、用户认证 D、都不是 1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入侵检测系统的功能:(D) A.监视网络上的通信数据流 B.捕捉可疑的网络活动 C.提供安全审计报告 D.过滤非法的数据包 14.入侵检测系统的第一步是:(B) A.信号分析B.信息收集 C.数据包过滤 D.数据包检查 15.入侵检测系统在进行信号分析时,一般通过三种常用的技术手段,以下哪一种不属于通常的三种技术手段:(D) A.模式匹配 B.统计分析 C.完整性分析 D.密文分析 16.以下哪一项属于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方式的优势:(C) A.监视整个网段的通信 B.不要求在大量的主机上安装和管理软件 C.适应交换和加密 D.具有更好的实时性 17.能够在网络通信中寻找符合网络入侵模式的数据包而发现攻击特征的入侵检测方式是:(A) 1

信息技术网络安全教案

网络技术应用-网络安全(教案) —、课程设计理念和思想 现在大部分学生都会上网,但是网络中的黑客行为、病毒和垃圾一直在侵袭和破坏我们的网络环境。如何看待信息安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呢?这就要求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学会病毒防犯和信息安全保护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规范个人网络行为,做一个维护网络秩序、净化网络空间的道德公民。 二、教学对象分析 高二学生具备一定信息技术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收集、处理、表达能力,对上网有浓厚的兴趣。但在上网过程中,他们好奇心重,对网络安全没有足够的认识,在面对网络的诱惑中容易迷失方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同时加强他们的网络道德能力,使他们能遵守规范,自尊自爱,文明上网,争做遵守网络道德的模范。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介绍常见的黑客攻击手段,尽量深入浅出,让学生比较容易的理解。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性及有关知识。 3、学会病毒防护和信息安全防护的基本方法。 4、了解威胁信息安全的因素,知道保护信息安全的基本措施。 能力目标:1、学会使用杀毒软件进行病毒防护。 2提高发现计算机安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道德水平,教育学生文明上网,遵守相关法律规范,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及防范策略; 难点:介绍黑客,讲解黑客常用的攻击手段。 五、教学方法: 实例演示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 六、课前准备: 1、制作互联网安全方面的损失图标两份; 2、收集教材案例; 七、教学过程: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我们在享受网络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网络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以下从网络安全面临的危险重点介绍了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系统,讨论了它们的局限性,最后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网络安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 1 现有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1.1 防火墙技术 (1)防火墙的概念 防火墙是设置在可信网络和不可信的外界之间的一道屏障,可以实施比较广泛的安全策略来控制信息注入可信网络,防止不可预料的潜在入侵存款,另一方面能够限制可信网络中的用户对外部网络的非授权访问。变卦必须具备以下三种基本性质: ①进入网络的双向通信信息必须通过防火墙。 ②只能允许经过酵安全策略授权的通信信息通过。 ③防火墙本身不能影响网络信息的流通。 (2)设立防火墙的目的 设立防火墙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一个网络不受来自另个一网络的攻击。通常,被保护的网络发球我们自己,或者是我们负责管理的,而所要防备的网络则是一个外部的网络,该网络是不可信赖的,因为可能有人会从该网络上对我们的网络发起攻击,破坏网络安全。对网络的保护包括下列工作:拒绝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阻止未经授权的用户有敏感数据,同时允许合法用户不受妨碍地访问网络资源。不同的防火墙侧重点不同。

1.2 入侵检测系统 (1)入侵检测系统概念 入侵检测系统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系统,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系统。违反安全策略行为有:入侵——非法用户的违规行为,滥用——用户的违规行为。 入侵检测系统能够识别出任何不希望有的活动,这种活动可能来自于网络外部和内部。入侵检测系统的应用,能使在入侵攻击对系统发生危害前,检测到入侵攻击,并利用报警与防护系统驱逐入侵攻击。在入侵攻击过程中,能减少入侵攻击所造成的损失。在被入侵攻击后,悼念入侵攻击的相关信息,作为防范系统瓣知识,添加到知识库内,心增强系统的防范能力。 (2)入侵检测系统特点 ①经济性:为了保证系统安全策略的实施而引入的入侵检测系统必须不妨 碍系统的正常运行。 ②时效性:必须及时发现各种入侵行为,理想的情况是在事先发现攻击企 图,比较现实的情况是在攻击行为发生的过程中检测到。如果是事后检测到,则必须保证实效性,因为一个已经被攻击过的系统往往意味着后门的引入以及后续的攻击行为。 ③安全性:入侵检测系统自身必须安全,如果入侵检测系统自身的安全性 得不到保障,则意味着信息的无效,而更严重的是,入侵者控制了入侵检测系统即获得了对系统的控制权,因为一般情况下入侵检测系统都是心特权状态运行的。 ④可扩展性:可扩展性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机制与数据的分离,在现在 机制不变的前提下能够对新的攻击进行检测,例如,使用特征码来表示攻击特性;二是体系结构的可扩展性,在有必要的时候可以在不对系统的整体结构进行修改的前提下加强检测手段,以保证能够检测到撙的攻击。 (3)入侵检测的主要方法 ①静态配置分析:静态配置分析通过检查系统的当前系统配置,诸如系

有关网络安全和信息技术发展态势的分析

有关网络安全和信息技术发展态势的分析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网络技术、数字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中信息技术中的重要价值逐渐突显出来。但在信息爆炸的当前社会大环境中,网络安全问题也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出现在社会各个 领域中。本文主要从网络安全和信息技术两大方面着手,第一部分对网络安全信息技术应用情况作出分析,第二部分则对于网络安全与信息技术发展态势进行研究。 [关键词]网络安全信息技术发展态势 中图分类号:V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7)10-0007-01 网络安全问题涉及到各个方面,包括产品的管理以及技术安全。就研究的内容而言,网络安全问题涉及到逻辑安全、管理安全以及物理安全等。我国当前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与过去相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系统安全方面依然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加上我国需求变化较大,发展时间不长等,从而造成我国现阶段的信息安全产业链发展不够完善,因而了解当前的网络安全技术及发展趋势都显得十分必要。 1、网络安全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

网络安全信息技术在应用种类十分多样,包括常见的身份认证技术、数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访问控制技术以及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等,笔者以身份认证技术、数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访问控制技术进行分析。 1.1 身份认证技术 所谓的身份认证指的是对某个参与通信者的身份进行 验证,从而了解其是否与声称的身份一致。当前较为常见的身份认证技术就是数字证书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其中,数字证书技术也叫做网络身份证和数字身份证,通过公钥体制,也就是通过相互匹配的密钥进行的一系列加密过程,其通常由认证中心发起并签名的,其中的文件包括公开密钥信息相关者和拥有者[1]。数字签名指的是仅信息发送者通过密钥算法公开的一种技术创造出来无法被别人伪造的数字串,该技术是交易成功进行的核心技术。 1.2 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主要是保护动态信息,在开放网络应用中较为广泛,其能够为不明原因的网络攻击进行抵抗,防止重要的信息被篡改或者泄露。数据加密技术的本质就是通过符号的作用进行数据置换与移位的算法变换过程。这一算法变换过程也叫做密钥符号串控制,一般无论是解密还是加密都是在密钥控制下开展的。数据加密技术分为非对称和对称密钥密码技术两种。

Internet实用技术项目六 Internet网络安全技术应用

项目六:Internet网络技术应用

4. 安装个人证书 双击刚刚下载的个人证书,单击“安装证书”,进行安装。安装过程与安装根证书类似,这里不再重复。安装成功后,可在浏览器的“工具”→“Internet 选项”→“内容”→“证书”里找到相关的证书。 5. 检查Office Outlook中的数字证书 运行Microsoft Office Outlook,在弹出的Office Outlook主窗口中依次单击“工具”→“信任中心”,在打开“信任中心”窗体的左窗格中选择“电子邮件安全性”,并在右窗格中单击“设置”,可看到刚刚安装的证书已经在起作用。 6. 发送、接收数字签名邮件 7.发送、接收加密邮件 任务6-2 360防病毒软件的使用 1.360杀毒软件的安装 2.卸载360 如果要卸载360杀毒软件,可在Windows的开始菜单中,点击“开始/程序/360安全中心/360杀毒”,点击“卸载360杀毒”菜单项。 3.查杀病毒 360杀毒具有实时病毒防护和手动扫描功能,为系统提供全面的安全防护。 实时防护功能在文件被访问时对文件进行扫描,及时拦截活动的病毒。在发现病毒时会通过弹出提示窗口警告,。 4.升级病毒库 360杀毒具有自动升级功能,如果开启了自动升级功能,360杀毒会自动下载并安装升级文件。360杀毒5.0版本默认不安装本地引擎病毒库,如果想使用本地引擎,请点击主界面右上角的“设置”,打开设置界面后点“多引擎设置”,然后勾选常规反病毒引擎查杀和防护,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Bitdifender或Avira常规查杀引擎,如图6-30所示,选择好后点击“确定”按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一、《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杂志社有限公司办刊宗旨 本刊成立于年,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主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主办。从年起,本刊改由中华人民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出版社主办,是国内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领域行业指导性科技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针对网络安全领域的“新人新潮新技术”,旨在传达与反映政府行业机构的政策、策略、方法,探索与追踪技术应用的最新课题、成果、趋势,透视与扫描企业、人物及产业项目的形象、风采、焦点,推动并引领行业整体进步和发展。 本刊系“三高两强”刊物,即信息量高、学术水平高、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应用性强。读者定位侧重于政府有关各部门领导、干部、专业工作者,企事业、军队、公安部门和国家安全机关,国家保密系统、金融证券部门、民航铁路系统、信息技术科研单位从事网络工作的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信息安全产品厂商、系统集成商、网络公司职员及其他直接从事或热心于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的人士。 创刊以来,本刊与国内外近百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方式包括:长期综合合作、协办、支持、栏目协办和中短期合作。今后,本刊愿与国内外业界权威机构、团体、政府官员及专家学者进一步建立、开展广泛的联系和交流,热忱欢迎业界同仁以多种形式加盟我们的事业。 本刊通过邮订、邮购、赠阅、派送、自办发行及定点销售等多渠道发行,目前发行范围集中于公安、军队、电信、银行、证券、司法、政府机构、大专院校及政务、商务其它各行业应用领域的广大读者。 二、《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主要栏目 焦点●论坛 特别报道:中国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中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的深度报道;业内重大事件透视。 权威论坛:业内专家、学者和官方以及政府有关领导及权威人士的署名文章、讲话,从宏观上对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方面的趋势、走向与策略,进行深层次的论述。 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网络安全教案

信息技术网络安全教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网络技术应用-网络安全(教案) 一、课程设计理念和思想 现在大部分学生都会上网,但是网络中的黑客行为、病毒和垃圾一直在侵袭和破坏我们的网络环境。如何看待信息安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呢?这就要求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学会病毒防犯和信息安全保护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规范个人网络行为,做一个维护网络秩序、净化网络空间的道德公民。 二、教学对象分析 高二学生具备一定信息技术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收集、处理、表达能力,对上网有浓厚的兴趣。但在上网过程中,他们好奇心重,对网络安全没有足够的认识,在面对网络的诱惑中容易迷失方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同时加强他们的网络道德能力,使他们能遵守规范,自尊自爱,文明上网,争做遵守网络道德的模范。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介绍常见的黑客攻击手段,尽量深入浅出,让学生比较容易的理解。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性及有关知识。 3、学会病毒防护和信息安全防护的基本方法。 4、了解威胁信息安全的因素,知道保护信息安全的基本措施。 能力目标:1、学会使用杀毒软件进行病毒防护。 2、提高发现计算机安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道德水平,教育学生文明上网,遵守相关法律规范,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及防范策略; 难点:介绍黑客,讲解黑客常用的攻击手段。 五、教学方法: 实例演示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 六、课前准备: 1、制作互联网安全方面的损失图标两份; 2、收集教材案例; 七、教学过程:

2016年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公需科目考试(86分)

2016年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公需科目考试(86分)

1.关于渗透测试,下面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单选题2分) A.渗透测试过程包括了对系统的任何弱点、技术缺陷或漏洞的主动分析,这个分析从一个攻击者可能存在的位置来进行的,并且从这个位置有条件主动利用安全漏洞。 B.渗透测试是选择不影响业务系统正常运行的攻击方法进行的测试,是一个渐进的并且逐步深入的过程。 C.渗透测试是通过模拟恶意黑客的攻击方法,来评估信息系统安全的一种评估方法。 D.执行情况良好的渗透测试无法证明不充分的安全可能导致重大损失,对于网络安全组织价值不大。 2.如果使用大量的连接请求攻击计算机,使得所有可用的系统资源都被消耗殆尽,最终计算机无法对正常的服务请求进行处理,这种攻击手段属于()。(单选题2分) A.口令破解 B.拒绝服务攻击 C.IP欺骗 D.网络监听 3.发生信息安全紧急事件时,可采取()措施。(单选题2分) A.事件分析 B.以上采取的措施都对

C.抑制、消除和恢复 D.切断不稳定因素 4.关于U盾,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单选题2分) A.内置微型智能卡处理器 B.使用动态口令来保证交易安全 C.提供数字签名和数字认证的服务 D.是办理网上银行业务的高级安全工具 5.风险分析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单选题2分) A.判断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对单位组织的影响 B.完成风险的分析和计算,综合安全事件所作用的信息资产价值及脆弱性的严重程度,判断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对单位组织的影响,即安全风险 C.完成风险的分析 D.完成风险的分析和计算 6.C类地址适用于()。(单选题2分) A.大型网络 B.以上答案都不对 C.小型网络 D.中型网络 7.禁止涉密计算机连接互联网主要为了防止涉密计算机(),进而造成涉密信息被窃取。(单选题2分) A.感染蠕虫病毒

《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最新标准答案

20140713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考试标准答案 1、关于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以下说法错误的(C)? A、信息安全应急响应通常是指一个组织机构为了应对各种信息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所做的准备以及在事件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其目的是避免、降低危害和损失,以及从危害中恢复。 B、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工作流程主要包括预防预警察、事件报告与先期处置、应急处置、应急结束。 C、我国信息安全事件预警等级分为四级:I级(特别严重)、级和级、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D、当信息安全事件得到妥善处置后,可按照程序结束应急响应。应急响应结束由处于响应状态的各级信息安全应急指挥机构提出建议,并报同政府批准后生效。 2、以下关于操作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A、分时操作系统为每个终端用户分时分配计算资源,每个终端用户彼此独立,感觉在独立使用整台计算机。 B、分布式操作系统是为分布计算系统配置的操作系统,它支持分布系统中各个计算节点协同工作。 C、操作系统负责对硬件直接监管,对内存、处理器等各种计算资源进行管理。 D、实时操作系统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其特点是资源的分配和调度时首要考虑效率。 3、进入涉密场所前,正确处理手机的行为是(BC)。 A、关闭手机后带入涉密场所 B、不携带手机进入涉密场所 C、将手机放入屏蔽柜 D、关闭手机并取出手机电池 4、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工作流程主要包括(BCD)。 A、事件研判与先期处置 B、预防预警 C、应急结束和后期处理 D、应急处置

5.(2分) 关于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以下说法是错误的( C)? A. 信息安全应急响应通常是指一个组织机构为了应对各种信息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所做的 准备以及在事件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其目的是避免、降低危害和损失,以及从危害中恢复。 B. 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工作流程主要包括预防预警、事件报告与先期处置、应急处置、应急结束。 C. 我国信息安全事件预警等级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 (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D. 当信息安全事件得到妥善处置后,可按照程序结束应急响应。应急响应结束由处于响应状态的各级信息安全应急指挥机构提出建议,并报同级政府批准后生效。 6.(2分) 蠕虫病毒爆发期是在(D )。 A. 2001年 B. 2003年 C. 2002年 D. 2000年 7.(2分)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是指(C )。 A. 对国家安全、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 B. 对国家安全、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 C. 对国家安全、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分等级响应和处置。 D. 对国家安全、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分等级响应和处置。 8.(2分) 防范ADSL拨号攻击的措施有(CD )。 A. 修改ADSL设备操作手册中提供的默认用户名与密码信息 B. 重新对ADSL设备的后台管理端口号进行设置 C. 在计算机上安装Web防火墙 D. 设置IE浏览器的安全级别为“高” 9.(2分) 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有(ABCD )。 A. 被动攻击 B. 协议攻击 C. 主动攻击 D. 物理攻击 10.(2分) 目前我国计算机网络按照处理内容可划分哪些类型?(ABD ) A. 党政机关内网 B. 涉密网络 C. 互联网 D. 非涉密网络 19.(2分) 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