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9.凉州词 王翰

9.凉州词 王翰

9.凉州词 王翰
9.凉州词 王翰

liáng zhōu cí

凉州词

tang wáng hàn

(唐)王翰pú táo měi jiǔ yè guāng bēi

葡萄美酒夜光杯①,

yù yǐn pí pá mǎ shàng cuī

欲②饮琵琶马上催。

zuì wò shā chǎng jūn mò xiào

醉卧沙场③君莫笑,

gǔ lái zhēng zhàn jǐ rén huí

古来征战几人回 ?

注释:

①夜光杯:雕琢精致的玉杯。

②欲:将要,正要,想要。

③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译文:

葡萄美酒斟满了夜光杯,

正要痛饮却听到了催人出征的琵琶声。

如果我醉倒在战场上你千万别笑我贪杯,

从古至今又有几个人能从战场上回来呢?

作者简介:

王翰(687—726),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

唐代诗人,作品多壮丽之词,在当时声望颇高。

作品赏析:

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即将出征的战士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一切都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边地色彩和军营生活的风味。

凉州词王翰教案

凉州词王翰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凉州词王翰教案 【篇一:凉州词王翰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正确,读通,读有节奏,即字正腔圆的读好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想象画面,体会戍边战士的思乡但不能回乡的情感以及戍边将士豁达的情怀。读出诗意境,唱出感受,达到自然成诵。 3课外拓展王翰《凉州词》,渗透两首《凉州词》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 感受王之涣的《凉州词》的古诗意境,读出自己对这首古诗蕴涵的情感(感受诗悲中不失其壮的基调)。 教学过程 一、教学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阶段目标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体现自主学习。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迄今1000多年的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颠峰时期.盛极一时的边塞诗,确乎前无古人,这其中当首推王之涣的《凉州词》。板书:王之涣《凉州词》。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么? 预设:生提问:凉州在哪儿词是什么意思题目什么意思为什么两首诗一样(师及时鼓励学生会动脑筋,想问题.) 1出示唐代地图(标注:黄河,凉州)。师随机介绍凉州:地名,指墩煌附近,今甘肃武威。地处西北,十分荒凉。 2词呢?唱词。 3释题:(可以先请学生说)预设:其实凉州词准确的说,不是诗题。它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为它填词,便有许多首凉州词了。 4作者简介:师:你们了解诗人王之涣么? 预设:(1)可以随机指名,请学生说, (2)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或没有查好资料,师介绍。 【篇二:凉州词王翰教案】

凉州词古诗王之涣拼音版

凉州词古诗王之涣拼音版 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开元中、所期,唐玄宗荒淫纵乐,不务边防,不关心远戍征人的疾苦。诗人在进入凉州,听到哀怨的笛声后,写下了这首《凉州词》,表达对远戍士卒的同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凉州词古诗王之涣拼音版,欢迎阅读。凉州词 王之涣 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黄河远上白云间, 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 一片孤城万仞山。 qiāng dí hé xū yuàn yáng liǔ 羌笛何须怨杨柳, 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én guān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王之涣《凉州词》赏析1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適、王昌龄到酒店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而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

凉州词王之涣的意思

凉州词王之涣的意思 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凉州词是诗人王之涣所作,表达了他自己的心中的抱负,还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凉州词二首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译文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注释

⑴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⑵远上:远远向西望去。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⑶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⑷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何须:何必。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⑸度:吹到过。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⑹单于:古代对匈奴君长的称呼,此指突厥首领。拂云堆:祠庙名,在今内蒙古五原。 ⑺来:语助词,无义。 (8)春风: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 赏析 其一

凉州词唐王之涣的古诗

凉州词唐王之涣的古诗 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王之涣是盛唐著名诗人,与王昌龄、高适等经常一起唱和。他的诗,很多都被教坊乐人入乐歌唱,那来看看他的凉州词吧,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凉州词唐王之涣的古诗,欢迎参考借鉴。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人介绍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山西绛县)。他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诗用词十分朴实,但是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王之涣的个性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还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 注释 1、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凉州词在唐代是乐府的常见曲名,多写边塞军旅生活之事。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

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县)。 3、“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7、羌笛:古羌族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8、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解读翻译 黄河之水汹涌奔腾,仿佛来自云端, 孤零零的凉州城外是万仞高的群山。 羌笛何必要吹奏《折杨柳》这首哀怨的思念家乡的曲子? 春风他从来没有吹到过这遥远的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拼音

王之涣《凉州词》拼音 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王之涣的《凉州词》拼音是怎样的呢?了解《凉州词》拼音,是学习古诗王之涣《凉州词》的前提。《凉州词》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之涣《凉州词》的拼音,欢迎阅读! 凉州词原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拼音解读: 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2] 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 。qiāng dí hé xū yuàn yáng liǔ ,[3] chūn fēng bú dù yù mén guān 。 《凉州词》 概述“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如王之涣、王翰、张籍,其中最有名的是王之涣的《凉州词》,又名《出塞》。古代所指的凉州就是现在的甘肃省武威市。

【翻译】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 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赏析】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

王之涣的《凉州词》_古诗大全

精心整理 王之涣的《凉州词》_古诗大全 今天分享王之涣的《凉州词》,短短四句诗,究竟有怎样的情怀,让我们同周啸天先生一起去探寻。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 兴》) 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

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凉州词 王之涣意思

凉州词王之涣意思 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凉州词》这首诗反映了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展现了唐朝的繁荣,这是诗人王之涣非常自豪的事情。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凉州词》意思,欢迎阅读! 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意思】 澎湃的黄河远远望去好像奔流在白云之间,一座孤城矗立在高峻的山岭之间。羌笛何必要吹出折杨柳这哀怨的曲调?春风不愿度过玉门关。 凉州词【词语注释】 孤城:指玉门关。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羌:古代的一个民族。 凉州词【诗文赏析】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王昌龄

的诗被唱了两首,高适也有一首诗被唱到,王之涣接连落空。轮到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诗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

王之涣的凉州词拼音版

王之涣的凉州词拼音版 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下面是关于王之涣的凉州词拼音版的内容,欢迎阅读!王之涣的凉州词 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黄河远上白云间, 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 一片孤城万仞山。 qiāng dí hé xū yuàn yáng liǔ 羌笛何须怨杨柳, 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én guān 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①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②远上:远远向西望去。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③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④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1尺≈33。3333······厘米) ⑤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⑥何须:何必。 ⑦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⑧度:吹到过。 ⑨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⑩春风: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 译文 被风卷起的黄沙,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 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折杨柳》呢?玉门关一代根本没有杨柳可折啊! 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赏析】:

凉州词王之涣朗读

凉州词王之涣朗读 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凉州词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反映了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并且凉州词用词十分朴实,意境深远,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凉州词王之涣 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黄河远上白云间, 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 一片孤城万仞山 . qiāng dí hé xū yuàn yáng liǔ 羌笛何须怨杨柳, 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én guān 春风不度玉门关 . 【注释】 ⑴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⑵远上:远远向西望去。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⑶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⑷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何须:何必。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⑸度:吹到过。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赏析】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

凉州词王之涣带拼音版

凉州词王之涣带拼音版 引导语:王之涣 的《凉州词》相信很多人都学过,那么相关的凉州词王之涣带拼音版哪里有 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liáng zhōu cí 凉州词 wáng zhī huàn 王之涣 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 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qiāng dí hé xū yuàn yáng liǔ , 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én guān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 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 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 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 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 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 充分表现出盛唐诗 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 描绘出一幅动 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 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 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 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 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 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 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 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 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 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 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 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
1/5

凉州词王之涣古诗诗意

凉州词王之涣古诗诗意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 不是诗题, 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下面, 即是凉州词王之涣 古诗 诗意,请看: 凉州词王之涣古诗诗意 凉州词 ① 黄河远上②白云间, 一片孤城③万仞④山。 羌笛⑤何须⑥怨杨柳⑦, 春风不度⑧玉门关⑨。 ——唐·王之涣 注释 ①凉州词:是唐大乐府《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 曲调名。原是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的歌曲,唐代诗人多用此调作歌词,描写 西北方的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 ②黄河远上:黄河的尽头。 ③孤城:孤零零的戍(shù)边的城堡,这里指玉门关。 ④万仞(rèn):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万仞:形容极高。 ⑤羌(qiāng)笛:古代羌族的一种管乐器,后常作军乐。羌:我国古代西 北 的 一 个 少 数 民 族 , 主 要 分 布 在 今 天 的 甘 肃 、 青 海 、 四 川 一 带 , ?a href='/wenxue/zawen/' target='_blank'>杂文 廖郎 何须:有什么必要。 ⑦杨柳:指古代的一种歌曲《折杨柳》,其中提到行人离别,常常折柳枝相 赠,因“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 ⑧度:越过。 ⑨玉门关:古代西北边关名,汉代建置,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是古代通
1/7

往西域的要道。 解读翻译 黄河之水汹涌奔腾,仿佛来自云端, 孤零零的凉州城外是万仞高的群山。 羌笛何必要吹奏《折杨柳》这首哀怨的思念家乡的曲子? 春风他从来没有吹到过这遥远的玉门关。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守卫边疆的将士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深切同情, 委婉的批评了朝廷对于他们缺乏关怀和呵护的冷漠做法。 诗人没有从戍边将士的 生活状态入手, 而是在第一句远眺黄河上游, 那奔腾的河水似乎从天际云端直泻 而下,渲染了恢弘的气势,烘托了开阔的意境。第二、三句描写了边疆将士的生 存环境是在群山峻岭之中的一座孤城, 以及在这孤独寂寞的环境中, 传来了如泣 如诉的《折杨柳》这首曲子,让人心碎。最后一句中的“春风”比喻“封建统治 者”,尽管将士们的生活环境很不好,离开家很久,非常思念家乡,但是统治阶 级根本感受不到这些,诗句 控诉了封建统治者对于边疆将士疾苦漠不关心的社会现实。全诗苍凉悲怆 (chuàng),深沉含蓄,打动人心。 凉州词(其二) (唐)王之涣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注释】: 1、单于:汉时匈奴人对其君主的称呼。泛指外族首领. 诗例: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唐· 卢纶《塞下曲》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汉书·李广苏建传》 2、 拂云堆: 古地名。 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北。 唐时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 河北岸有拂云堆神祠,突厥如用 兵,必先往祠祭酹求福。 张仁愿既定漠北, 于河北筑中、东、西三受降城以固守。中受降城即在拂云堆,故拂 云堆又为中 受降城的别称。 唐 ,李益 《拂云堆》诗:“ 汉将新从虏地来,旌旗半上拂云 堆 。” 金 ,元好 问 《醉中送陈季渊》诗:“ 陇 头地寒无草芽, 拂云堆边 春更晚。” 清 ,纳兰性德 《沁园春 》 词: “ 碎叶 城荒, 拂云堆远, 雕外寒烟惨不开。 ”参阅 清 顾祖禹 《读
2/7

初中语文文言文王翰《凉州词》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王翰《凉州词》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原文: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 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 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赏析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使得边塞将士很难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兴奋的情绪,那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不难想象的。这首诗正是这种生活和感情的写照。诗中的酒,是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乐器则是胡人用的琵琶;还有“沙场”、“征战”等等词语。这一切都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边地色彩和军营生活的风味。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傭说诗》)这话对我们颇有启发。为什么“作悲伤语读便浅”呢?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让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吧: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

王之涣的凉州词带拼音

王之涣的凉州词带拼音 导语: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 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 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 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 为它填写新词, 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 《凉州词》 。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王之涣 的凉州词带拼音,欢迎借鉴! 凉州词 王之涣 huáng h?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黄 河 远 上 白 云 间 , yī piàn gū ch?ng wàn ran shān 一 片 孤 城 万 仞 山 。 qiāng dí h? xū yuàn yáng liǔ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 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n guān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 王之涣《凉州词》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 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 据唐人薛用弱 《集异记》 记载: 开元间, 王之涣与高适、 王昌龄到酒店饮酒, 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 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 下。 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 而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

王之涣《凉州词》拼音版

王之涣《凉州词》拼音版 王之涣的《凉州词》这首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接下来小编搜集了王之涣《凉州词》拼音版,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凉州词 王之涣 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yī piàn gū chéng w àn rèn shān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qiāng dí hé xū yuàn yáng liǔ,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én guān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译文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赏析 王之涣的这一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

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一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行,明代的杨慎认为其含有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具体这两句的解释: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怨”它又有何用? 王之涣简介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拓展:《凉州词》唐代曲调名背景 凉州在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是丝绸之路自东而西进入河西走廊和新疆的东大门。位于北纬36°29′~39°27′,

凉州词王翰

凉州词 教学目标:①学习本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古诗大意,背诵古诗。 ②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读懂诗意,体会是人的情感。 ③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将士们的豪情。 ④了解更多的边塞诗,体会其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诵读,想象画面,边读边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 这是一首边塞诗,边塞诗在唐朝时期尤为兴盛,进入它发展的黄金时代,《全唐诗》中所收录的边塞诗就有两千多首。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把目光拉回到遥远的唐代去看一看——(配乐,师朗读) 2. 这些都是唐代的边塞诗歌,他们有的倾诉离别的思念,有的描写边关的风光,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怀: 二、读题.解题 1. 生齐读课题 2. 通过预习,你对诗题“凉州词”和诗人王翰有了哪些了解呢?(指名回答) 3. 师补充:凉州词是一种曲调名,是为唐朝很流行的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 王翰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性格豪爽,无拘无束,他的诗大多都豪放壮丽。而最有名的就是他的《凉州词》,我们赶快去读读吧! 三、初读古诗 1..打开书,自由读诗,把字音读准确。 2.指名读(出示全诗),相机识字“琵琶”“葡萄”“催” 3.读诗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读得有板有眼,读出节奏,谁再来试试? 四、理解诗意 1. 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要想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指名答出示:①多读②先理解字词再理解一句话③查工具书④结合注释 2. 现在请大家结合课后的注释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如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和同桌交流或请教老师都可以。 五、品读感悟 1. 一、二句(出示图画及一、二句) ①师:有人说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而诗词更多的时候是一幅画。那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答(出示:葡萄酒、夜光杯、琵琶声、战马、将士)。 ②把这些事物联系起来,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指名描述 ③这样的画面使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板书:热烈) ④指名读一、二句,把这种气氛读出来。 ⑤出示音乐琵琶声,——你们听,琵琶声传来了,此刻,军旗烈烈,战马

古诗凉州词王之涣拼音

古诗凉州词王之涣拼音 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拼音有助于我们朗读。而在王之涣这首诗《凉州词》拼音是怎样的呢?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古诗凉州词拼音,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凉州词二首·其一 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黄河远上白云间, 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 一片孤城万仞山。 qiāng dí hé xū yuàn yáng liǔ 羌笛何须怨杨柳, 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én guān 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译文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赏析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王翰《凉州词》的意思及赏析

王翰《凉州词》的意思及赏析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1,欲饮琵琶2马上催3。 醉卧沙场4君5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 2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乐器。 3催:催人出征。 4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5君:你。 甘醇的葡萄酒装满了华贵的夜光杯,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传来琵琶的促催声,仿佛在催促我上前作战,如果我醉倒在沙场上,请你不要见笑,自古以来,奔赴沙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

【豪迈之美】 《凉州词》描写在艰苦荒凉的边塞举行的一次盛宴,描摹了边防将士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抒发了将士们的豪迈不羁之情。第一句描写的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突出了一个“丽”字;第二句用“欲饮”两字,进一步极写热烈场面,随着宴外音乐的响起,气氛得到进一层的渲染;后两句写将士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诗中前后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悲壮但不悲观绝望,“醉卧沙场”更凸显示出了豪迈的气概。 【赏析】 本首诗在遣词上采用了倒置的手法。按照常理,正常的次序应该是“欲饮——夜光杯(中的)——葡萄美酒——琵琶——马上催”。但诗人在作文组织材料时,故意将这几种一精一美的东西,即葡萄、美酒、夜光杯放在诗的第一句里面,从而使全诗在起首时就呈现出一种光芒四射的辉煌氛围,给读者造成一种先声夺人的感觉,为接下来

抒发豪情奠定了基调。我们在写文章时,不外乎是人、物、情,平铺直续会让人感觉平然无奇。像本诗中情景的倒置,能够渲染一种别致的气氛,让情更自然的表现流露出来,会给文章添色不少。 【启示】 诗人笔下的边防将士豪放、开朗,表现出了视死如归的勇气。勇气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一习一惯。在生活中,我们要敢作敢为,做错了事情,要敢于承认错误;遇到没有做过的,要敢于尝试;对于学一习一中的困难,要有勇气去面对;对于生活中的困苦,要有勇气去体会。凡事能够勇敢地走出第一步,成功也就离你不远了。

凉州词(拼音版)

凉li án ɡ州zh ōu 词c í 【唐t án ɡ】 王w án ɡ之zh ī涣hu àn 黄hu án ɡ河h é远yu ǎn 上sh àn ɡ白b ái 云y ún 间ji ān ,一y ì片pi àn 孤ɡū城ch én ɡ万w àn 仞r èn 山sh ān 。羌 qi ān ɡ笛d í何h é须x ū怨yu àn 杨y án ɡ柳li ǔ,春ch ūn 风f ēn ɡ不b ù度d ù 玉门关。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唐朝诗人。 幼年聪颖,弱冠能文。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以门荫入仕,授衡水主簿,迎娶衡水县令李涤第三女。后受人诬谤,拂衣去官。天宝元年(742),补文安县尉,清白处世,理政公平。卒于任上,时年五十五岁。归葬洛阳县北邙山祖坟。代表作《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等。 【注 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白话译文】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诗意】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翻译及诗意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翻译及诗意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该诗又名《出塞》,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对边塞战士的同情和对朝廷不满的愤慨之情。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中心思想: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荒凉寂寞的景象。 注释: 1、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

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13cm或265cm,约等于2.3m或2.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属于一种乐器. 8、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吹到过。不度:吹不到 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1、何须:何必。何须怨:何必埋怨。 12 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 译文1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