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PMI指数的介绍

关于PMI指数的介绍

关于PMI指数的介绍
关于PMI指数的介绍

PMI(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即采购经理指数,包括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PMI是一个先行指标,用于预测经济其他相关指标,如GDP、失业率等,以及用于决策。

PMI目前公布的包括汇丰PMI指数和CFLP-PMI指数(官方指数)。我们这里谈CFLP-PMI指数。经历了长达两年多的研究准备期后,国家统计局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合作,从2004年启动,进行试点和前期调查,2005年1月开始正式调查,同年7月正式对外公布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CFLP-PMI)。

制造业PMI指数

1、解释

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收缩。

2、调查范围

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中制造业的31个行业大类。自2013年1月起,调查样本从原来的820家扩充到3000家。由于一些行业的样本量较少,代表性不足,按照行业同质性相近原则对一些样本量较少的行业进行了合并,合并后的行业为21个。

3、调查方法

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采用PPS(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抽样方法,以制造业行业大类为层,行业样本量按其增加值占全部制造

业增加值的比重分配,层内样本使用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成比例的概率抽取。调查由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具体组织实施,利用国家统计联网直报系统对企业采购经理进行月度问卷调查。

4、计算方法

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问卷涉及生产量、新订单、出口订货、现有订货、产成品库存、采购量、进口、购进价格、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等12个问题。对每个问题分别计算扩散指数,即正向回答的企业个数百分比加上回答不变的百分比的一半。

PMI是一个综合指数,由5个扩散指数(分类指数)加权计算而成。5个分类指数及其权数是依据其对经济的先行影响程度确定的。具体包括:新订单指数,权数为30%;生产指数,权数为25%;从业人员指数,权数为20%;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权数为15%;原材料库存指数,权数为10%。其中,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逆指数,在合成PMI综合指数时进行反向运算。

5、东、中、西、东北部地区划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6、季节调整

采购经理调查是一项月度调查,受季节因素影响,数据波动较大。现发布的PMI综合指数和各分类指数均为经季节调整后的数据。

非制造业PMI指数

1、解释

中国非制造业PMI指标体系,由商务活动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在手订单指数、存货指数、中间投入价格指数、收费价格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业务活动预期指数等10个分类指数构成。由于没有合成的非制造业综合PMI指数,国际上通常用商务活动指数反映非制造业经济发展的总体变化情况。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高于50%时,反映非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非制造业经济收缩。

2、调查范围

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中非制造业的27个行业大类,从全国非制造业企业中抽取1200家样本企业进行调查。

3、调查方法

非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采用PPS(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抽样方法,以非制造业行业大类为层,行业样本量按其增加值占全部非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分配,层内样本使用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成比例的概率抽取。调查由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具体组织实施,利用国家统计联网直报系统对企业采购经理进行月度问卷调查。

4、计算方法

非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问卷涉及业务总量、新订单(业务需求)、

出口、在手订单、存货、中间投入价格、收费价格、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业务活动预期等10个问题。对每个问题分别计算扩散指数,即正向回答的企业个数百分比加上回答不变的百分比的一半。

5、季节调整说明

采购经理调查是一项月度调查,受季节因素影响,数据波动较大。目前,我国非制造业PMI时间序列已满足季节调整的技术要求,自2012年3月起发布季节调整后的非制造业PMI分类指数。

国民经济统计学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 生产范围 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以下三部分: 第一,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 第二,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 第三,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生产范围包括所有货物的生产,不论是对外提供的货物还是自产自用的货物,而服务的生产,则基本上限于对外提供的部分,自给性服务,除了自有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外,则被排除在生产范围之外。被排除在生产范围之外的自给性服务是指住户成员为本住户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如清扫、做饭、照顾老人、教育儿童等等。)消费范围 生产范围决定消费范围,用于最终消费的货物和服务只能是生产范围内所包括的货物和服务。生产范围包括所有货物的生产和除住户成员为本住户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之外的所有服务的生产,从而消费范围也限于包括在上述生产范围内的货物和服务。 资产范围 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资产是根据所有权的原则界定的经济资产,也就是说,资产必须为某个或某些单位所拥有,其所有者因持有或使用它们而获得经济利益。根据这个定义,金融资产和由生产过程创造出来的固定资产、存货等,以及某些不是经过生产过程创造出来的自然产生的资产(如土地、矿藏、森林、水资源资产等),只要某个或某些单位对这些资产有效地行使所有权,并能够从中获得经济利益,都属于资产范畴。资产范围中不包括诸如大气或公海等无法有效地行使所有权的那些自然资源与环境,以及尚未发现或难以利用的矿藏,即一定时期内,鉴于它们本身的状况和现有的技术不能为其所有者带来任何经济利益的资源与环境。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核算原则 1、权责发生制原则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各种交易的记录时间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来确定的,即交易 在债权债务发生、转移或取消的时间记录。这一原则适用于各种交易,包括同一机 构部门内部的交易。权责发生制原则意味着交易在其实际发生时记录,而不是在相 应的收入与支付发生时记录。 2、估价原则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各种交易、资产和负债的记录价格,遵循以下规定,凡发生货 币支付的交易,都按交易双方认定的成交价格,即市场价格来估价;没有发生货币 支付的交易,如同一机构单位内部的交易(如自制设备、自给性消费等),按市场 上相同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格或按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来估价。一般来说,货物和服 务产出按生产者价格估价;大多数货物和服务的使用(如中间消耗、固定资产形成 和最终消费)按购买者价格估价。固定资产存量按编制资产负债表时的现价估价,而不是按原购置价格估价。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主要作用及影响 一、国民经济核算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 二、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 三、国民经济核算是制定和检验国民经济计划的科学方法

国民经济统计学名词解释

国民经济统计学名词解 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国民经济统计学名词解释 1.国民经济核算 是按照一套既定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2.国民经济 指一国(或地区)的全部经济活动的总和。 3.经济领土 指由该国政府实行有效经济控制的区域 在确定的经济领土上,该国公民、货物、资本可以自由流动,不受国界的限制 一国经济领土的基础是该国的地理疆域,但是,它并不等同于地理疆域4.常住单位 如果一个单位在一国经济领土上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住宅、厂房或其他建筑物) 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 并超过一定的时期(一般以一年为标准) 5.机构单位 是指能够独立拥有资产、承担负债 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单位进行经济交易的经济实体 是进行经济决策的基本单位 6.基层单位

即产业活动单位 在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类型生产活动 具有相应收支核算资料的生产单位 它只是生产决策的单位,难以进行独立的财务决策 7.交易 是指两个机构单位之间按照相互协议而进行的活动 8.经济流量 反映一段时期内各种经济活动发生规模的总量 9.经济存量 反映在特定时点上经济资源的拥有量的总量 (经济流量与经济存量的对应关系:就特定时期而言,经济流量是在期初经济存量基础上发生的,然后经济流量改变了经济存量,使之从期初状态变化为期末状态) 10.国内生产总值 从价值构成上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范围内各生产单位当期增加值的总和从实物构成上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时期一国范围内各生产单位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11.中间产品 是指在一个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然后又在另一个生产过程中被完全消耗掉或形态被改变的产品 12.最终产品 是指当期生产的被用于最终消费、积累和出口的产品

国民经济统计计算公式

国民经济统计计算公式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国民经济核算 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 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 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 附属表包括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二、核算价格主要有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三种价格。 基本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其应付产品税+加上其应收补贴。基本价格是一种理想的核算价格,而不是现实存在的价格。 生产者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开给购买者发票上的增值税或类似可抵扣税。 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和服务所支付的价值+包括购买者按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取得货物所发生的运输和商业费用+购买者缴纳的不可扣除的增值税和其他税。 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式(GDP): 1、生产法: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增加值=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中间投入(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2、收入法:收入法也称分配法,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3、支出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按购买价计算的实际消费+虚拟消费)+资本形成总额(有形无形资产购入+存货购入-有形无形资产和存货处置支出)+净出口(货物、服务的出口——进口后的离岸价格) 四、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式(GNP)=国民总收入(GNI)计算公式: 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支付国外的要素收入)=GDP+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贷方减借方的差额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包括投资收益和职工报酬。其中,投资收益包括直接投资的利润、利息收支和再投资收益、证券投资收益(股息、利息等)和其他投资收益(利息)。职工报酬指我国个人在国外工作(一年以下)而得到并汇回的收入以及我国支付在华外籍员工(一年以下)的工资福利。

国民经济统计计算公式

1. 现有人口=常住人口-常住人口中临时外出的人口+外来临时寄居的人口 2. 常住人口=现有人口+常住人口中临时外出的人口-外来临时寄居的人口 3. 期末人口总数=期初人口总数+期内增加人口数-期内减少人口数 其中:期内增加人口数=期内出生人口数+期内迁入人口数 4. 期内减少人口数=期内死亡人口数+期内迁出人口数 5. 平均人口数是指某一时期内的各个时点人口的平均数。 6已知年初和年末人口数时 . 7. 已知年初和各季末人口数时 8. 城乡人口百分比的计算公式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 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时点间隔不等时点间隔相等∑?+++?++?+=++++=-f f a a f a a f a a a n a a a a a n n n o n 22222 122111210 )()(平方公里该地区土地面积人某地区人口数人口密度= %100)(?=全部人口数或女性人数男性人数性别构成%100?=总人口城市(乡村)人口人口百分比城市(乡村)人口占总%100?=乡村人口城市人口城乡人口比例100?=女性人数男性人数性别比例总人口数岁以下人口数少儿人口系数14=总人口数岁以上人口数老年人口系数65=岁人口数岁以上人口数岁以下人口数总负担系数64156514- +=岁人口数岁以上人口数负担老年人口系数岁人口数岁以下人口数负担少年人口系数641565641514-=-=∑?=?==-=-=受该学制教育人数 受该学制教育人数某种学制年限人均受教育程度总人口数 大学在学人数大学教育普及程度指标岁及以上的人口数很少的人数岁及以上不识字与识字文盲率岁人口数中学在学人数中等教育就学率岁人口数小学在学人数初等教育就学率10000015151914136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重点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统计学的性质及分类 一、统计学的性质 统计学的概念:以搜集、整理、分析或推断数据,并以此为依据对所研究对象做出判断或决策的方法科学论。 二、统计学的分类 理论统计学研究如何对客观现象的数量进行计量、观测、概括和表述,是统计学的基础 和统计研究工作的第一步,内容包括统计指标及其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图 表、集中趋势测度、离散程度测试、统计指数和时间序列常规分析等理论方法。 推断统计学是现代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它以概率论为理论依据,利用部分数据对总体数 据的某些性质或数量特征进推断和检验。 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的关系:理论统计学所提出的科学的数量方法为应用统计学研

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条件,而应用统计学的发展又可进一步改进、完善和发展理论统计学所提出的数量方法。 第二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一、总体和个体 总体:构成统计活动研究对象的全部事物的整体为总体(有限总体、无限总体) 个体:总体中每个个体事物。 总体容量:总体中全部个体事物的数量称为总体的容量。 统计总体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来确定。 二、样本 样本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并作为其代表的那一部分个全所组成的子集。 样本的特点:每个个体必须取自于总体的内部,从一个总体可以抽取许多个不同的样本,样本是总体的代表,样本的随机性。 三、变量 变量:客观现象的特征取值或类别在一个以上者均为变量 四、指标及其测度

用来测度研究对象某种特征数量的概念称为统计指标,简称指标。 第三节统计指标体系及其设计 一、统计指标体系的概念 反映总体及其所含个体的各个方面特征数量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统计指标所形成的体系,称为统计指标体系。 二、统计指标体系中指标的分类 三、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的内容: 1、设置框架 2、确定内涵和外延 3、确定计量单位 4、确定计算方法 四、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目的性、科学性、可行性、联系性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历年计算题答案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历年计算题答案 要求计算:该企业职工月工资水平的中位数。(2004年10月) 且该商业企业2003年3月末的库存额为160万元。由此计算:该企业第二季度各月的商品流转次数和第二季度的平均商品流转次数。(2004年10月) 35J 亠352一盘# 200+240 *220 * _ __ 工=_ — 2 歸瞅賊I晟^證八依 二舷平阪转好工4 -糯:盘:盂拐"'次

)计算该企业年工人总的月平均工资和年工人总的月平均工资; (2)分别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该企业2003年比2000年工人总的月平均工资变动的原因。(2004年10月) 要求:()对全省在校大学生人均月生活费支出进行点估计; (2 )在95%的置信概率下,对全省在校大学生人均月生活费支出额进行区间估计(t=1.96 )。(2004 年10 月)

(1)当年形成的居民购买力; (2)当年已实现的居民购买力; (3)当年未实现的居民购买力; ⑷当年全部居民购买力。(2005年1月)36?

销售额的变化进行指数因素分析。(2005年1月) 要求:(1)计算乙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和标准差; (2)比较甲、乙两组平均日产量的代表性。(2005年1月)34?某地区某年购买力与商品供应量资料如下:

(1)年初居民货币结余100万元;(2)当年居民货币收入195万元;(3)当年居民非商品支出25万元;(4)当年实现的商品供应量170万元;当年全部商品供应量275万元。 要求计算:(1)本年形成的商品购买力;(2)本年已实现的商品购买力;⑶本年全部商品购买力;⑷年末居民结余购买力;⑸商品供需差率(2005年10月) 35? 要求:(1)计算各种商品的个体价格指数。 (2)计算全部商品的价格总指数。(2005年10月)

【免费下载】上证指数与成交量的VAR模型

图一 1991.1到2010.12的和t X LN _t Y LN _从直观上对数上证指数较为平稳但也有一定的上扬趋势,对数t X LN _成交量含有上扬的趋势,不同历史时期的波动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下t Y LN _、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

国民经济统计与概论常用公式

第三章 综合指标 1. 简 单 算 术 平 均 数 : 12n x x x x x n n +++==∑ x :算术平均数; x:各单位的标志值 ; n:总体单位数;∑:总和 加权 算 术 平 均 数:11221121 ......n i i n n i n n i i x f x f x f x f x f f f f ==+++== +++∑∑ i f :第i 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 2. 简 单 调 和 平 均 法 : 121111 ...1n n H x x x n x = = +++∑ H:调和平均数 加权调 和 平 均法 :1212 12......n n n m m m m H m m m x x x m x +++= =+++∑∑ m:权数 一般用于:已知分布数列各组标志值及其标志总量,计算平均指标 计算相对指标的平均数一般方法可概括为:已知相对指标的分母资料,可将其作为相对数,采用加权算术 平均法;已知相对指标的分子资料,可将其作为相对数,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法。 3. 简单几何平均法: G = G:几何平均数; x :变量值 ;n :变量值个数 加权几何平均法:G f = ∑ 适用范围:a 、若干个比率或速度的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b 、相乘的各个比率或速度不得为负值。 4. 组距数列确定众数: 下限公式:1 012 M L d =+?+ 上限公式:2 012 M U d =- ?+ 0M :众数; L :众数所在的下限; U :众数所在的上 限;1 :众数所在组次数与前一组次数之差; 2 : 众数所在组次数与后一组次数之差; d :所在组组距 5. (1)未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 1 2 n +,找出它的对应标志值,即 1 2 n e M x +=(用于 奇 数 ) 或 1 2 2 2 n n e x x M ++= (用于偶数) (2)单项式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12f +∑确定中 位数的位次,再根据位次用向上累计或向下累计次数的方法确定中位数所在组,该组的标志值即为中位数 (3)组距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且2 f ∑表示中位数 的位置。 确认中位数的数值则用以下公式: 12 m e m f S M L d f --=+ ?∑(下限公式) 1 2m e m f S M U d f +-=-?∑ (上限公式) L :中位数组的下限; U:中位数组的上限: m f : 中位数组的次数; 1m S -:中位数所在组以前各组的 累计次数 ;1m S +:中位数所在组以后各组的累计次 数;f ∑:总次数;d :中位数所在组组距 6. R=max min R X X =- R:全距;max X :总体单位中最大的标志值; min X :总体单 位中最小的标志值。R 越大,说明总体中标志值的范围越大。 7. 平均差越大,说明各标志值分布越分散;反之,则越集中。 (1) 简单平均法:x x A D n -?=∑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资料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第一章总论 一、名词解释 1、统计总体:是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2、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它有数量标志与品质标志之分。 3、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特征在某一时点上的数量表现,常用的是期末数字。 4、统计指标:是表明总体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统计的涵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答:“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可见,统计工作是基础,若没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就无从谈起,统计学也就不能形成和发展。 2、简述统计的作用。 答:因为统计具有认识事物数量性的特点,并且能够从大量的现象中发现其存在的规律性,所以,统计不论是从宏观管理上还是微观分析决策上,都有重要的作用。具体来看,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宏观上看,统计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工具;第二,从微观上看,统计是企业管理与决策的依据;第三,日常生活中,统计可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第四,统计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简述统计总体的特点。 答: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它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确定的;第二,统计总体是客观存在的;第三,统计总体中的所有个别事物具有某种同一性质。 4、简述统计指标的分类。 答:统计指标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土要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两类;第二,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类;第三,指标按其数据的依据不同,可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两类;第四,指标按其计量单位的特点,主要有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5、简述统计指标体系的分类。 答:为了对统计指标体系有进一步和全面的了解,有必要按指标体系包括的范围、内容及作用不同加以分类:第一,按指标体系反映内容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宏观指标体系和微观指标体系两类;第二,按指标体系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国民经济指标体系、社会指标体系及科学技术指标体系三类;第三,按指标体系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指标体系和专题指标体系两类。 三、论述题 1、简述流量与存量的概念及其联系。 答: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发生的量,是按一定时 期核算出来的数量。存量是指某一时点的量,是按 一定时点核算出来的。 二者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有 些经济现象,流量和存量是相对应而并存的,有流 量必有存量;第二,有些经济现象只有流量,而没 有相对应的存量;第三,在流量与存量并存的经济 现象中,二者是相互影响的;第四,两个存量或两 个流量之比,或一个存量与一个流量之比,其结果 既不是存量,也不是流量。 2、如何区别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 答: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区别,其一是其 所反映的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数量指标反映总体 某一特征的绝对数量,这类指标主要说明总体的规 模、工作总量和水平;而质量指标反映总体的强度、 密度、效果、工作质量等。其二是数值表现不同, 数量指标一般用绝对数表示,而质量指标则一般用 平均数、相对数表示。 第二章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一、名词解释 1、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 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 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算总体指标的一种调 查。 2、统计报表: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调查要求与 文件(指标、表格形式、计算方法等)自下而上地 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国家利用它定期地 取得全社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的基本统计 资料,是国家取得调查资料的方法之一。 3、空间遥感统计调查法:也是一种观察调查法。 也称卫星遥感统汁调查,它是现代高科技用于统计 调查的一种方法。具体地说,它是依靠现代测量手 段,以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为基础,再根 据不同的调查对象,加载不同的卫星遥感信息,最 后经过计算机处理,得到所需要的图形及调查数据 的一种调查方法。 4、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运用科 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社会搜集统计 资料的过程。 5、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 来调查属于——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 总量。 6、频率和变量分布:将各组的单位数(频数) 与单体单位数对比,求得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称 为频率,也称比重。按顺序列出各组标志变量(或 用各组组中值代表)和相应的频率,即成为变量分 布,也称统计分布。 7、统计标准化:是指在统计实践中,对重复性 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 一,以实现统计的最佳效益。 二、简答题 1、简述统计数据资料的来源渠道。 答:从使用者的角度看,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资 料的来源主要有两 种渠道:一种是通过直接的调查获得的原始数 据,这是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一般称之为第一手 或直接的统计数据;另一种是别人调查的数据,并 将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和汇总后公布的数据,通常称 之为第二手或间接的统计数据。一切间接的统计数 据都是从直接的、第一手数据过渡而来的。 2、简述统计数据资料的间接来源以及使用的注 意事项。 答:统计数据资料的间接来源主要来自于国内 外公开出版的或公开报道的各种出版物。社会经济 统计数据主要是由国家和地方的统计部门以及各种 报刊媒介加以报道。例如,公开的出版物有《中国 统计年鉴》、《中国统计摘要》和各种专业统计年 鉴,以及各省、市、地区的统计年鉴等。提供世界 各国社会和经济数据的出版物也有许多,如《世界 经济年鉴》、《国外经济统计资料》、世界银行各 年度的《世界发展报告》等。除了上述公开出版的 统计数据外,还可以获取广泛分布在各种报刊、图 书、广播、电视传媒中的各种数据资料,同时也可 以在网上获取所需的各种数据资料。 利用第二手数据对使用者来说既经济又方便, 但使用时应注意统计数据的涵义、计算口径和计算 方法,以避免误用或滥用。 答:统计调查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具有高 度的科学性与群众性。一项全面性的统计调查,往 往需要组织成千上万的人员参加制定详细的调查工 作方案与实施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开展起来。 因此,没有科学的、严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措施, 要取得预期的效果是不可能的。所以。在组织调查 之前以及调查过程中,必须周密地设计调查方案及 实施计划,以保证统计凋查任务的完成。 5、简述统计数据资料整理的必要性。 答:统计调查取得的原始数据是分散的、杂乱 的、不系统的,只能表明各个被调查单位的具体情 况,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或某个侧面,不能说明事 物的全貌、总体情况。因此,只有对这些数据进行 加工整理,才能认识事物的总体及其内部联系。统 计数据资料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也是统计分 析的前提,承前启后,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具有重要 的作用。因此,统计数据资料整理得好,会使综合 的资料十分丰富,说明更多的问题。否则,会使资 料内容贫乏,使调查得来的大量原始数据不能发挥 其应有的效用。 6、典型调查有何作用? 答:典型调查的作用有如下两点: 其一,补充全面调查的不足; 其二,在-定的条件下可以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 真实性。 7、什么是统计分类标准化? 答:统计标准化是指在统计实践中,对重复性 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 一以实现统计的最佳效益。统计标准化的内容很多, 有指标体系的标准化、分类标准化、、基本术语标 准化、编码标准化等等。统计分类标准化是这些标 准化中的一种。 8、为什么要进行统计分组?其主要作用是什 么? 答:社会现象是复杂的,现象之间既存在相互 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同时又存在质与量方面的 差异。统计分组的目的,就是阐明现象内部各部分 之间存在的差异,认识它们之间的矛盾,揭示事物 的本质与规律。 作用:(1)将零星分散的统计数据,经过统计 分组整理后,可发现其特点与规律,同时也可以分 析总体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情况。(2)可以揭示 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9、简述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 答:公有经济是指资产归国家或公民集体所有 的经济成分,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国有经济 是指资产归国家所有的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是指资产归公民集 体所有的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 分。非公有经济是指资产归我国内地公民私人所有 或外商、港澳台商所有的经济成分,包括私有经济、 港澳台经济和外商经济。私有经济是指资产归我国 内地公民私人所有的经济成分。港澳台经济是指资 产归港澳台商所有的经济成分。外商经济是指资产 归外商所有的经济成分。 10、简述机构部门分类。 答:机构部门分类是根据机构单位所具有的基 本特征所进行的分类。按机构部门分类是将国民经 济中所有的常住机构单位划分为四大部门,它们是: (1)非金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部门。(2)金融机 构与金融机构部门。(3)政府单位与政府部门。(4) 住户与住户部门。 三、论述题 1、试述数据资料的搜集方法。

上证指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上证指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从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在20年左右的时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越来越来的股民参与其中,股票投资已成为我国投资者必不可少的投资手段之一,股市的涨跌变得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我国股票市场而言,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指标就是上证指数,对这一指数进行分析,有利于深入了解股票市场的动态。运用实证分析法,对我国1990年至2008年的上证指数作了实证分析,探寻影响上证指数的主要宏观经济因素,试图提高对我国股票市场行情变化的预见性,为个人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上证指数;GDP;人民币基准利率;消费者价格指数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2-0140-02 1 理论概述 对于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波动之间关系的讨论,要追溯到金融对于真实经济的作用这一争议问题上来。就这一问题的讨论,西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研究方法上得到的答案并

不一致,可以分为“否定论”和“肯定论”两种观点。“否定论”如Robinson(1952)把金融发展看作是企业扩张被动的随从。相反,“肯定论”认为在没有充分理解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就不能完全否定金融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 其中,Schumpeter(1912)阐述了企业融资的来源,强调了金融市场对投资项目的甑别所起的作用,以及金融服务对于刺激技术创新和推动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来自芝加哥大学的EugeneFama(1990)利用美国1953-1987月度、季度和年度数据进行的回归分析发现股市收益率和未来产 出的增长率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他认为这是投资者对于公司上市未来现金流的预期在现期股价上的反应,股市在美国确实起到了经济晴雨表的作用。Rochester大学的WilliamSchwert(1990)在Fama的基础上利用1889-1988年整整100年的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同样证实了这一结论的可靠性。世界银行经济学家Levine等人(1996)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人均GDP较高的国家,其证券市场发展程度也较高。按照Chen,Roll和Ross(1986)提出的所谓“简单而又直观的金融理论”,一个国家的证券市场指数受到来自经济增长,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因素影响。Harris (1997)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上述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发达国家中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正向关系,但是在发展中国家两者之间关系表现的比

上证指数分析总结

上证指数波动趋势分析 一、内生动力 1.超卖超买 (1)随机指数KDJ 由KDJ线来看,目前股市处于超卖阶段,K、D、J三线都位于20以下,处于超卖时期,根据其周期来看,虽上涨不会过于强势,但是上涨不可避免,一周左右会涨到高点。 (2)相对强弱指数RSI 从RSI线来看,目前属于6日RSI 线向下跌破15超卖期的反弹上涨时期,后市依然看涨(一周内依然上涨势头生猛,一个月之内整体趋势会是上涨)。 二、外生动力 1.需求 (1)存款准备金率 4月22日是今年第四次上缴存款准备金的日子,面对约3600亿元资金的缴款“洪峰”,21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骤然紧张,资金价格全线飙升,尤以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涨幅最大,昨日跳升了180个基点。业内人士分析,存款准备金率数次上调的累积效应已逐渐显现,不排除二季度存款准备金率继续上调的可能性,资金面宽松态势或将发生逆转。

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银行:银行可用的资金相对少了,贷款利润会减少,这对于目前仍然以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银行的业绩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会催促银行更快向其他利润来源跟进,比如零售业务、国际业务、中间业务等,这样也会进一步加强银行的稳定性和盈利性。 2)企业:资金紧张,银行会更加慎重选择贷款对象,倾向于规模大、盈利能力强、风险小的大企业,这会给一部分非常依赖于银行贷款的大企业和很多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造成一定影响。强者更强。 3)股市:影响非常有限,幅度比预期低,而且就目前大部分银行的资金来说,都还比较充裕,这个比例对其贷款业务能力相当有限;另一方面,市场很早就已经预期到人民银行的紧缩性政策,所以股市在前期已经有所消化,只是在消息出台时的瞬间反映一下而已。 (2)利率 利率是影响股市走势最为敏感的因素之一 . 根据古典经济理论, 利率是货币的价格, 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它取决于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 . 资金的供给来自储蓄, 需求来自投资, 而投资和储蓄都是利率的函数 . 利率下调, 可以降低货币的持有成本, 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 从而增加流通中的现金流和企业贴现率, 导致股价上升 . 所以利率提高, 股市走低;反之, 利率下降, 股市走高 . 利率变动与股价变动关系可以从三方面加以描述: 1)根据现值理论, 股票价格主要取决于证券预期收益和当时银行存款利率两个因素, 与证券预期收益成正比, 与银行存款利率成

国民经济论述题答案

1.1.试述社会经济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P7一、与哲学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阐释的关于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关于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质和量的辩证关系,事物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观点,对统计发挥认识工具的作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与经济学等实质性科学的关系 所谓实质性科学,是指这类科学的内容及任务在于揭示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以指导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去改造世界 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种方法科学,只是提供人们如何从数量方面入手去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形成和运用不能脱离实质性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与数学、数理统计的关系 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从数量方面入手认识社会的武器,离开数量就不成其为统计。统计在搜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时,需要运用数学原理和数理统计方法 1.2.试述流量与存量的概念及其联系。 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内发生的量,是按一定时期核算出来的数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的量,是按一定时点核算出来的 一种经济指标是流量还是存量,是由指标所表示的事物的性质与特点决定的 流量与存量的关系 1.有些经济现象流量与存量是相对应而并存的,有流量必然有存量。 2.有些经济现象只有流量,而没有相对应的存量 3.在流量与存量并存的经济现象中,流量与存量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流量来自于存量,存量越多,流量越 多;另一方面,流量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存量的大小。期初存量与本期流量之和,形成期末存量 4.两个存量或两个流量的对比,或者一个流量与一个存量的对比,计算得到的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则既不是 流量,也不是存量 2.1.试述统计数据资料整理的内容。 (一)对原始数据进行审核检查与整理 1.对原始数据资料进行审核检查,应主要从完整性和准确性两方面进行 A.完整性审核主要检查应调查的单位或个体是否有遗漏,所有调查项目或指标是否填写齐全 B.准确性审核包括: 逻辑性审查 比较审查法 设置疑问框审查 2.对各项原始资料进行综合汇总 3.将汇总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与分析表,以备分析之用 4.对统计资料的系统积累 2.2.如何进行统计表的设计? 1.设计表之前,要对列入表中的统计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 2.统计表的形式应长宽比例适中,一般为长方形 3.统计表的左右两端习惯上均不划线,采用开口式 4.表中的横行“合计”一般列在最后一行(或最前一行),表中纵栏的“合计”一般列在最前一栏 5.表的纵栏较多时,为便于阅读与核对指标之间的关系,可以按栏的顺序编号 6.表中的总标题要简明扼要,并能确切说明表中的内容。标题内或在标题下面说明统计资料所属时间、空间

上证指数计算与修正方法

上证指数计算与修正方法 一、指数计算 (一) 计算公式 1. 上证指数系列均采用派许加权综合价格指数公式计算。 2. 上证180指数、上证50指数等以成份股的调整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指数 =(报告期样本股的调整市值/基期)×1000 其中,调整市值=∑(股价×调整股本数)。 上证180金融股指数、上证180基建指数等采用派许加权综合价格指数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1000×=基期值 报告期样本股的调整市报告期指数 其中,调整市值 = ∑(股价×调整股本数×权重上限因子),权重上限因子介于0和1之间,以使样本股权重不超过15%(对上证180风格指数系列,样本股权重上限为10%)。 调整股本数采用分级靠档的方法对成份股股本进行调整。根据国际惯例和专家委员会意见,上证成份指数的分级靠档方法如下表所示。比如,某股票流通股比例(流通股本/总股本)为7%,低于10%,则采用流通股本为权数;某股票流通比例为35%,落在区间(30,40]内,对应的加权比例为40%,则将总股本的40%作为权数。 流通比 例(%) ≤10 (10,20](20,30] (30,40](40,50](50,60](60,70] (70,80]>80 加权比 例(%) 流通比例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3. 上证综合指数等以样本股的发行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指数 =(报告期成份股的总市值/基期)×基期指数 其中,总市值 = ∑(股价×发行股数)。 成份股中的B 股在计算上证B 股指数时,价格采用美元计算。 成份股中的B 股在计算其他指数时,价格按适用汇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每周最后一个交易日的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折算成人民币。 4. 上证基金指数以基金发行份额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指数 =(报告期基金的总市值/基期)× 1000 其中,总市值 = ∑(市价×发行份额)。 5. 上证国债指数以样本国债在证券交易所的发行量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公式为:

最新11国民经济统计指数资料

第十一章国民经济统计指数 第一节统计指数的概念与种类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 狭义指数:反映不同度量的数量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相对比率的指标。 统计指数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就是不同度量的数量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相对比率的 测定理论和方法,即狭义指数的编制理论和方法。 二、统计指数的种类(识记) 重要的分类有如下三种。 (一) 按指数包括范围分类 按照包括范围的不同,统计指数可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两种。 个体指数是反映单种个体的某种数量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相对比率的指标。例如, 反映某种零售商品譬如彩色电视机本月与上年同月相比价格变动的比率指标, 是该种商品的 价格个体指数; 总指数是反映多种个体的某种数量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总相对比率的指标。 全部零售商品本月与上年同月相比价格总变动的比率指标,则是全部零售商品的价格总指 数。 总指数是个体指数的综合反映,个体指数的变动必然会引起总指数的变动。 (二) 按指数反映内容分类 按照指数所反映内容的不同,统计指数可分为价值类指数、物量类指数和物价类指数 三种。 价值类指数是同一单位在不同时期所生产或销售产品的价值金额之比率, 所生产或销售产品的价值金额之比率,反映了两个不同的价值金额的相对比率。 销售额指数、总成本指数都是价值类指数。 物量类指数是同一单位在不同时期所生产或销售产品的数量之比率, 产或销售产品的数量之比率,反映了产品数量的变化或相对比率。 产量指 数、销售量指数、 人口数指数都是物量类指数。 物价类指数则是不同时期所生产销售产品的价格之比率, 或不同地区产品销售价格水平 之比率,反映了产品价格水平的变化或相对比率。例如, 价格指数、单位成本指数、劳动 生产率指数都是物价类指数。 (三)按指数对比基准分类 按照编制指数时所选对比基准的不同,统计指数可分为时间指数和空间指数两种。 时间指数是指某种数量在两个不同时间的数值比率指标。 本年与上年相比的物价指数是 时间指数。 空间指数是指某种数量在两个不同地域的数值比率指标。 本地与外地相比的物价指数则 是空间指数。时间指数是统计指数的基本形式,空间指数则是时间指数的推广应用。 总指数和狭义指数并不等同,它们是两个内涵与外延均不相同的概念。 反映 以及不同地区 产值指数、 以及不同地区所生

上证指数的多因素分析

——专业年级:05级信管1班小组成员:李青40511056 吴君超40511053 指导教师:俞开志 论文结构图:——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上证指数的变动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以上证指数为因变量,以其它可量化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模型对上证指数进 行数量化分析,就其影响因素提出我们对上证市场宏观调控有帮助的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上证指数货币供给增长率居民储蓄存款期末余额增长率上交所投资者开户数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强力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健康发展,股市也是如此。对我国股票市场而言,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上证指数。对这一指数进行分析,有利于深入了解股票市场的动态,对其的多因素分析,能更好地掌握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 “上证指数”全称“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反映上海股市总体走势的统计指标。上证指数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于1991年7月15日公开发布,以"点"为单位,基日定为1990年12月19日,基日提数定为100点。随着上海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于1992年2月21日,增设上证A 股指数与上证B股指数,以反映不同股票(A股、B股)的各自走势。1993年6月1日,又增设了上证分类指数,即工业类指数、商业类指数、地产业类指数、公用事业类指数、综合业类指数、以反映不同行业股票的各自走势。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上海证券市场已成为中国内地首屈一指的市场,上市公司数、上市股票数、市价总值、流通市值、证券成交总额、股票成交金额和国债成交金额等各项指标均居首位。至2004年12月底,上证所拥有3700多万投资者和837家上市公司,上市证券品种996个。上市股票市价总值26014.34亿元;2004年,上市公司累计筹资达456.901亿元;一大批国民经济支柱企业、重点企业、基础行业企业和高新科技企业通过上市,既筹集了发展资金,又转换了经营机制。 众所周知,在近10年来,中国股票市场历经了熊市到牛市的转变,其状态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名词解释

1、统计总体:是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2、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它有数量标志与品质标志之分。 3、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特征在某一时点上的数量表现,常用的是期末数字。 4、统计指标:是表明总体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 5、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算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 6、统计报表: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调查要求与文件(指标、表格形式、计算方法等)自下而上地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国家利用它定期地取得全社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的基本统计资料,是国家取得调查资料的方法之一。 7、空间遥感统计调查法:也是一种观察调查法。也称卫星遥感统汁调查,它是现代高科技用于统计调查的一种方法。具体地说,它是依靠现代测量手段,以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为基础,再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加载不同的卫星遥感信息,最后经过计算机处理,得到所需要的图形及调查数据的一种调查方法。 8、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社会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9、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总量。 10、频率和变量分布:将各组的单位数(频数)与单体单位数对比,求得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称为频率,也称比重。按顺序列出各组标志变量(或用各组组中值代表)和相应的频率,即成为变量分布,也称统计分布。 11、统计标准化:是指在统计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实现统计的最佳效益。 1、总量指标:是指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总水平的统计指标,是将总体单位数相加或总体单位标志值相加而得到的。总量指标是用绝对数形式表示的,因此也称为绝对数指标。 2、相对指标:将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进行对比求得的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间数量关系的指标即为相对指标。 3、结构相对指标:是将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组,然后将各组指标数值与总体指标数值对比求得的结果,通常称为比重。 4、比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内不同组成部分的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它可以表明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 5、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结果,它是以名数表示或由分子分母的计量单位组成,可以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6、平均指标:是表明同类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一般是平均数形式表示,因此也称作平均数。 7、平均差:是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同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 8、众数和中位数: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而中位数是将单位的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数列中点位置的标志值。众数和中位数本身不是平均值,而只是总体一般水平的代表值。 9、标志变异指标:又称为标志变动指标,它是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及其分布差异程度的指标。 10、标准差:是总体所有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正平方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