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单元《劳动创造世界》教案(教科版初二下)

第四单元《劳动创造世界》教案(教科版初二下)

第四单元《劳动创造世界》教案(教科版初二下)
第四单元《劳动创造世界》教案(教科版初二下)

第四单元劳动制造世界

课标要求

1.主动锤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适应和生活态度。〔课程标准1.1.5〕

2.明白得让一切制造社会财宝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必须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制造。〔课程标准3.4.2〕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通过认识劳动的重要性,了解劳动对学生人一辈子进展的阻碍,引导学生尊重劳动者,珍爱劳动成果,热爱劳动。

本单元 3课内容。

第九课?人类的需要?包含 3个部分,〝劳动制造人类〞〝劳动制造文明〞和〝劳动促进人的成长与进展〞。分不从劳动与人类的形成、劳动与人类文明、劳动与个人的进展的关系角度阐述了劳动的意义。

第十课?尊重劳动者,珍爱劳动成果?包括两部分内容,〝可敬的劳动者〞和〝珍爱劳动成果〞。第一部分赞扬了劳动者〔包括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的伟大与光荣,使学生树立尊重劳动光荣,鄙视劳动可耻的思想;第二部分分析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使学生明白得如何珍爱劳动成果,如何尊重劳动者。

第十一课?乐于劳动,善于劳动?分为两个部分,〝欢乐的劳动者〞和〝新型的劳动者〞。第一部分引导学生明白得劳动既是自己欢乐的源泉,也是法定的光荣义务,学会从劳动中查找欢乐;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认识劳动中的制造,了解我国生产力的进展水平,明白得通过制造性劳动造福人民、进展自己,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把握劳动的本领。

教材知识结构: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明白并认同劳动制造人类、劳动制造文明和劳动促进人的进展等差不多观点。认识劳动的价值,应该具备的劳动素养。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讨论、讲授等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劳动对个人进展的作用;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应该树立如何样的劳动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树立尊重劳动者的思想,抵制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抵制鄙视劳动者,专门是抵制鄙视体力劳动者的思想,形成〝不劳者不得食〞的价值观。

3.学生情形分析

学习、劳动适应和生活态度作为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能力、气质相比较,在人的个性心理特点中具有核心意义。中学时期的青青年对劳动的价值和劳动者的作用还没有全面的认识,关于劳动付出与收成的关系还认识不足,因此,不热爱劳动、不珍爱劳动成果的现象比较普遍,专门是对一些需要较大付出的劳动和困难的劳动存在厌恶的心理。青青年中还广泛存在不明白得珍爱劳动成果,喜爱享受等现象。针对这些咨询题,就需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并通过大量事实进行剖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对个人人一辈子进展的重要性,学会从劳动中查找乐趣,从收成中获得欢乐,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同时,关于现在的青青年的进展来讲,学会劳动也是专门重要的内容。

4.教学建议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向学生讲述清晰劳动制造人;通过大量事实让学生明白劳动制造文明;认同劳动推动社会进步,劳动促进个人的进展。引导学生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制造的意识和劳动光荣的意识。

要在教学中坚持正面教育的原那么,尊重和信任学生,并以夸奖和鼓舞为主。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个体,是尚未成熟的个体,因此,在其进展过程中,必定还有缺陷,有待进

一步改进,甚至还必定会犯如此或那样的错误,例如有的学生有享乐的思想,有的学生鄙视劳动,认识不到劳动的制造作用和劳动的价值,甚至有一些厌恶劳动的思想。我们既要采纳的适当的方法,严格要求学生,促进其进展,又要尊重信任学生自己有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的能力,相信学生能够朝着健康的方向进展。只有在尊重信任的氛围中,才可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变得自尊自信。

第四单元《劳动创造世界》教案(教科版初二下)

第九课人类的需要

第一节劳动制造了人类、劳动制造了人类文明

教学反思:

第二节劳动促进人的成长和进展

教学反思:

第十课尊重劳动者珍爱劳动成果第一节可敬的劳动者

教学反思:

第二节珍爱劳动成果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乐于劳动善于劳动第一节欢乐的劳动者

教学反思:

第二节新型劳动者

教学反思: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集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第1节:学习科学探究 一、教学目标要求 1. 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 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参观实验室 ①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②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 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 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3)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 四、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一、中小学实验教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及课外科技实验活动的专职场所,不得用于与实验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堆放公、私杂物。 二、中小学实验教室要配备足够有效的灭火器材,并制定和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三、中小学生必须熟悉实验教室的安全规则,并要严格遵守实验教室的纪律。 四、中小学实验教室要经常保持清洁整齐,及时通风换气,排除有害气体以及实验时产生的废液。 五、未经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允许,任何人不得动用仪器、药品及其它实验材料,不得擅自拆卸仪器、设备,实验教室的公共财产不得带出室外。 六、实验前,学生应按教师的要求,检查仪器、药品及有关实验材料是否齐全和完好,如有缺损,及时报告。未经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批准,不得进行实验。 七、实验时,学生要注意人身安全,要爱护仪器设备,要节约药品、水、电等实验材料。

教科版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必记清单

初二物理上册必记知识点清单 第一章:走进物理实验室 1、长度测量的工具是__________,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___,符号是______;常用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 1mm=1 000μm lμm=1 000nm 2、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3、误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 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_______,不能_______;但______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______,符号是_______;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______min lmin=______s 5、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 第二章:运动和能量 运动:物理学中把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事先选择作为的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我们说的运动和静止具有性,相对于来说的。 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在的路程。 公式:v=,导出公式:S=;t=。 单位:①国际单位:;②常用单位:;换算关系。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经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测平均速度:原理:用测出距离S,用测出时间t;利用公式可以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能量的转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量的转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煤的燃烧() 2.太阳能电池() 3.电灯发光发热() 4.电风扇转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doc

第七章 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6、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 7、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8、(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9、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 、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 、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 、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10、相互作用力: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④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11、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12、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13、滑动摩擦力: (1)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摩擦力 静摩擦 动摩擦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2016汇总

初二上期物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1、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2、科学探究的工具:长度:刻度尺、千分尺、游标卡尺。 质量:托盘天平和砝码。 时间:秒表 温度:温度计。 电:电流表和电压表 力:弹簧测力计。 体积:量筒和量杯。 3、科学探究的环节: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⑤分析与论证 ⑥评估 ⑦交流与合作 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 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1Km =103m 。 1m = 101dm = 102cm =103mm =106um =109nm 5、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认" 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放" 尺要平行所测长度,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读"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 测量值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分度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 6、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环境的影响、测量工具不准、人为估读不同等都会造成误差。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的小数位数和测量值的位数必须相同。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7、 控制变量法:当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和多个因素有关时,研究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应用中,要研究某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那么这个因素就不同,其它因素相同。 8、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a 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100页纸的厚度,再除以50就是一张纸的厚度了 b 化曲为直:用无弹性的棉线与地图上的铁路线重合,再拉直,就能测量两地的距离了 c 平移法:三角板和直尺等可以测量圆的直径 d:滚轮法:先测出一个圆的周长,再乘以转过的圈数,就能得到这段长度的大小。 9、当一个问题受到多个因素(变量)影响时,为探究一个因素(变量)对某个问题的影响,通常保持其他因素(变量)不变,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这里的“变量”指的是影响问题的因素。例A 、B 、C 都影响D ,我们研究B 对D 的影响,就保持A 和C 不变。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机械运动:物体间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观众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②裁判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③综合法:时间、路程都不同,比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5、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定义: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公式:V=t S (S=Vt t=V S ) (S--m t--s v--m/s) 国际单位:m/s(米每秒)。 如v = 10m/s 表示物体每秒通过的路程是10m 。 7、在交通运输中常用的速度单位:km/ h(千米每小时) 8、匀速直线运动: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速度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9、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V 平=总总t S =212 1t t S S ++;路程相等速度不等:V 平=2 1212V V V V + 1m /s =3.6km /h 1km /h=6.31m /s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精品】

教科版初二上期物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1、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2、科学探究的工具:长度:刻度尺、千分尺、游标卡尺。 质量:托盘天平和砝码。 时间:秒表 温度:温度计。 电:电流表和电压表 力:弹簧测力计。 体积:量筒和量杯。 3、科学探究的环节: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⑤分析与论证 ⑥评估 ⑦交流与合作 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 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1Km =103m 。 1m = 101dm = 102cm =103mm =106um =109nm 5、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认" 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放" 尺要平行所测长度,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读"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 测量值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分度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 6、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环境的影响、测量工具不准、人为估读不同等都会造成误差。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的小数位数和测量值的位数必须相同。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7、 控制变量法:当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和多个因素有关时,研究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应用中,要研究某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那么这个因素就不同,其它因素相同。 8、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a 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100页纸的厚度,再除以50就是一张纸的厚度了 b 化曲为直:用无弹性的棉线与地图上的铁路线重合,再拉直,就能测量两地的距离了 c 平移法:三角板和直尺等可以测量圆的直径 d:滚轮法:先测出一个圆的周长,再乘以转过的圈数,就能得到这段长度的大小。 9、当一个问题受到多个因素(变量)影响时,为探究一个因素(变量)对某个问题的影响,通常保持其他因素(变量)不变,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这里的“变量”指的是影响问题的因素。例A 、B 、C 都影响D ,我们研究B 对D 的影响,就保持A 和C 不变。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机械运动:物体间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观众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②裁判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③综合法:时间、路程都不同,比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5、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定义: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公式:V=t S (S=Vt t=V S ) (S--m t--s v--m/s) 国际单位:m/s(米每秒)。 如v = 10m/s 表示物体每秒通过的路程是10m 。 7、在交通运输中常用的速度单位:km/ h(千米每小时) 8、匀速直线运动: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速度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9、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V 平=总总t S =212 1t t S S ++;路程相等速度不等:V 平=21212V V V V + 1m /s =3.6km /h 1km /h=6.31m /s

教科版初二物理(上、下册)知识框架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提出问题 探猜想与假设 究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实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验分析论证 评估 交流合作 走测量工具:秒表、手表等 时间单位:h 、min、s等 进 单位:km 、m 、dm、cm 、mm 、um 、nm等实测量工具:刻度尺、米尺、钢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长度测量直接测量 验间接测量: 时间、方法:积累法、组合法等 室长度的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 测量误差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减小误差的发法 量程与量程 分度值分度值 控制变量法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宏观物体的运动——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电运动 认物质的三态与分子的热运动 识微观世界热物质的结构:物质分子原子 运的运动运核外电子 动动原子质子 原子核夸克 中子 定义: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匀速定义: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 直线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直运动 线种公式:v=— 运类 运动变速定义:物体沿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动运直线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与动运动 能的公式: 量描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 述定义: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 参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 运动和照标准物叫参照物 静止的物选取:根据需要和方便进行选取 相对性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含义 ①能量是与物体的运动形态有关的物理量 各种形式 能量的能量②不同的运动形态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 各种形式的能量均可以转化和转移

第三章声 产生——物体的振动 声音要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音传播( v固﹥ v液﹥ v气) 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 音调:决定于物体振动的频率 声音的响度:决定于物体振动的振幅和距离物体的远近 特征音色:决定于物体本身不同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定义从物理学角度看 噪声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双重性 的危危害:与分贝数大小有关 害和在声源处减弱 声防治的途径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 蝙蝠 回声定位“看物体” 声与信息 B超成像 声科研:探测海深 的声纳渔民:探测鱼群 利军事:探测潜艇 用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 声与能量用超声波除去人体结石 超声波加湿器

初二物理下教科版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下教科版知识 点归纳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二物理下教科版知识点归纳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 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 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 受力物体)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 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作用点一 定在受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 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 x 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 形变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 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单位)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注: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12.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具有重力。重力的施 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大小G=m 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而非垂直向下(垂直于受力面)]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2

初二物理下教科版知识点归纳

阻、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 (1)初二物理下教科版知识点归纳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静摩擦摩擦力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 1. 滑动摩擦动摩擦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滚动摩擦。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 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μ= μN f:f 摩擦系数,与物体本身的粗糙程度有关;(3)其中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② 3.滑动摩擦力;滑滑(不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N重力)压力(固体在水平面上,压力=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同一直线上与物体的粗糙程度和所受压力的大小有关;滚动摩擦力的大小也(4)(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外力的大小。1N。,符号是:国际单位是牛(顿)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5.力(F)不存在,物体相对于f注:摩擦力方向的判定:⑴确定研究物体⑵找参照物(施力物体)⑶假设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6. 与假定的运动情况相反。参照物的运动情况⑷f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 摩擦力的应用:15.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使接触面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或者16.(作用点一定在受力物体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②在同一个图中,说,如果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产生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那么,能够代替那两个力上,而且一般取中心。)求两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这种方法叫等效替代法。作用效果的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2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合力的大小与分力之间的夹角有关。夹角越大,合力越小;夹角越小,合力越大。17.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180°)时合力最小,为两个分力之差,合力的方向和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故力的方向相反(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0°)时合力最大,为两个分力之和,合力的方向和任何一个力的方向相同。力的方向相同(:形变量,即形变后的长x: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弹力;F=k x 9.弹力的大小:其中Fk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18.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度也原长的差。

教科版初二上物理知识点

初二(上)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教科版) 威远县小河镇中心学校李伟(编写)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1、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2、实验器材: 测时间的工具(秒表、钟、手表); 测长度的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千分尺); 测质量的工具(实验室用天平、生活中杆秤、案秤、磅秤、电子称); 测温度的工具(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测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测体积的工具(量筒、量杯)。 3、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4、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长度国际制单位:米(m) 长度其他单位: 千米(Km)1000 米(m)10 分米(dm)10 毫米(mm)1000 微米(μm)1000 纳米(n m)10 埃(A) 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um=109nm 时间测量 测时间的工具:秒表国际制单位:秒(S) 时间其他单位:小时(h)60 分(min)60 秒(s)1000毫秒(ms)1000微秒(us)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us 5、正确使用刻度尺方法: (1)使用刻度尺前三观察(观察量程、分度值、0刻度线是否磨损) (2)刻度尺要放正、紧贴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4)正确记录结果(数字和单位)或(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6、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是无法避免的,可以减小误差;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7、减小误差的方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选用更精确的仪器测量(3)选用更科学的方法测量。 8、长度测量的其他方法:累积法、平移法、替代法 9、科学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10、控制变量法:先考察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 11、不同的仪器有不同的量程和分度值,这是选择仪器的依据。量程太小测不出值还可能损坏仪器;量程太大,分度值一般也大,误差也比较大。

初二物理下教科版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下教科版知识点归纳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 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②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作用点一定在受力物体 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 x 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后的长 度也原长的差。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单位)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注: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12.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具有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大小G=m 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而非垂直向下(垂直于受力面)]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13.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14.摩擦力(f):(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3)f滑= μN 其中f滑:滑动摩擦力;μ:摩擦系数,与物体本身的粗糙程度有关;N:压力(固体在水平面上,压力=重力) (4)滚动摩擦力的大小也与物体的粗糙程度和所受压力的大小有关;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同一直线上的外力的大小。 注:摩擦力方向的判定:⑴确定研究物体⑵找参照物(施力物体)⑶假设f不存在,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情况⑷f与假定的运动情况相反。 15.摩擦力的应用: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 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16.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或者 说,如果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产生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那么,能够代替那两个力作用效果的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求两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这种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17.合力的大小与分力之间的夹角有关。夹角越大,合力越小;夹角越小,合力越大。 故力的方向相反(180°)时合力最小,为两个分力之差,合力的方向和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力的方向相同(0°)时合力最大,为两个分力之和,合力的方向和任何一个力的方向相同。18.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2)因为不受力不存在,所以在实际中即为F合=0,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3)牛一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非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19.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注:(1)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2)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m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无关。 (3)惯性不是力,所以不能说惯性力,受到惯性作用,在惯性的作用下。应该说由于惯性或者 具有惯性 20.惯性现象的解释步骤: (1)物体原来处于什么状态;(2)在外力的作用下哪一部分改变了运动状态; (3)物体的另一部分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4)最后出现什么现象。 21.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2.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 摩擦力 静摩擦 动摩擦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教科版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二(上)物理复习纲要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与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换算:1103m;110;110;110;1103;1103 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 二、简单的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公式:t (4)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常用单位:;1 = 3.6 6、平均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求平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7、测平均速度: 原理:v = s / t ;测理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计时器) 三、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教科版初二物理上期末试题

初二物理上期末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用如图1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__,图示中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 2、航天飞机在太空与宇宙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__________此时两物体间彼此处于相对__________状态.我国第一列磁悬浮列车最高设计时速达500km/h ,如果乘坐该列车通过40km 路程,需要的时间是_ ____min 。 3、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__而产生的。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____的叫声音调高,_____的叫声的响度大。钢琴、吉他、笛子等乐器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也可以从它们的__________来分辨。 4、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不适应,体温上升而头痛、眩晕、恶心. 通常情况下,在中暑患者身上擦__________对中暑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的道理是________. 5、图2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为了预防“非典”, 某校对 38.2℃来访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校医在匆忙中用一支示数为的体温计直接测量某来访者,若此人的体温为37℃, 则测出的 温度是_____。 6、某人站在穿衣镜前2m 处,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_________m 。当他距镜面1.5m 时,人与像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m 。 7、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 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_____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 );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一辆汽车在水平河岸上行驶,以汽车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倒影是 ;以河岸为参照物,它 在河中的倒影是 。如图3,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角为____,若平面镜绕入射点顺时针转动5°,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 9、光从水中垂直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___入射角。老花镜的镜片是_____镜。 10、照相机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来工作的。 11、已知冰的密度为0.9×103kg/m 3。一块体积是80cm 3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是 _______g ,水的体积是_____cm 3。 12、一台1.5kg 的笔记本电脑,拿到月球上,它的质量为___kg ,它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为_____N 。(g =10N/kg ) 13、物体受到在一条直线上大小分别为3N 和F 1的两个力的作用,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为13N ,则F 1 的大小可能是__________. 14、神舟5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返回时,虽然表面与大气层剧烈摩擦,就像一个闪亮的火球,但由于表面有一种叫“烧蚀层”的特殊物质在汽化时,能_________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15、将一支蜡烛点燃一会儿后,这支蜡烛的质量将____,密度将______。 二、选择题:(1—9为单选,每题2分,10-11为多选,每题3分,共24分) 1、有关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消除 B .测量可以做到没有误差 C .测量中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灭误差 D .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是可以避免的 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 .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D .噪声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为了研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A 、B 、C 、D 四组同学各自做了研究实验(实验材料是相同的胡萝卜 ),如图4所示,这四组实验中,研究方法不正确... 的是 A B C D 4、近年来,许多城市都作出了限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其原因主要是燃放烟花爆竹会 A .污染水源 B .产生温室效应 C .污染土壤 D .污染空气、产生噪声,易引发火灾 5、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 .夏天,剥去冰棒的包装纸,看到“白气” B .洒在教室地上的水变干 C .放入冰箱冷冻室的矿泉水结成了冰 D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6、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A .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7、在图5所指出的四个力中,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8、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15cm 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物体的清晰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 .5cm B .10cm C .15cm D. 20cm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人走向穿衣镜时,人在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 .黑板“反光”是因为光在“反光”处发生了漫反射 C .激光准直,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道理 D .放映电影时银幕上的像是虚像 30°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完整版)初中物理教材目录(教科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3活动:降落伞比赛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1认识运动 2运动的描述 3运动的速度 4能量 第三章声 1什么是声音 2乐音的三个特征 3奇异的声现象 4噪音 5声与现代科技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 1光的传播 2光的反射定律 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4光的折射定律 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6神奇的眼睛 7通过透镜看世界 8走进彩色世界 第五章物态变化 1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 3汽化和液化 4物态变化和我们的世界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1质量 2物质的密度 3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 八年级下 第七章力 1 力

3弹力力的测量 4重力 5摩擦力 第八章力与运动 1力的合成 2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3力的平衡 4力与运动 第九章压强 1压强 2液体的压强 3连通器和液压技术 4大气压强 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 1在流体中运动 2认识浮力 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4沉与浮 第十一章功与机械 1功 2杠杆 3滑轮 4功的原理及应用 5机械效率 6改变世界的机械 第十二章机械能 1机械能 2机械能的转化 3水能和风能 九年级上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分子动理论 2内能和热量 3比热容 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1热机

3热机效率 第三章电与磁 1磁现象 2电现象 3电与磁 第四章认识电路 1电路 2电路的连接 3活动:电路创新设计展示 第五章探究电流 1电流 2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 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第六章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 2测量电阻 3等效电路 第七章电功率 1电功 2电功率 3灯泡的电功率 九年级下 第八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 1电磁铁 2电磁继电器 3电磁感应现象 4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5电话和传感器 第九章家庭用电 1家用电器 2家庭电路 3安全用电与保护 4家庭生活自动化、智能化 第十章电磁波与性息技术 1神奇的电磁波

教科版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 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 速度。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根据可求路程:和时间: 16.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 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 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