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文化概论》0410试题加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0410试题加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0410试题加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0410试题加答案

全国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这里的“文化”指的是(a)

A.广义的文化

B.狭义的文化

C.民族文化

D.国别文化

2.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重要作用的人群,如鲜卑、契丹、金人、满族,都起源于(b)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太行山

D.长白山

3.我国的史学界,古史辨派出现于(c)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后期

C.20世纪早期

D.20世纪中期

4.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儒学的文化背景是(d)

A.郑国的礼乐文明

B.齐国的礼乐文明

C.晋国的礼乐文明

D.鲁国的礼乐文明

5.我国出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萌芽是在(b)

A.明代初期

B.明代中叶

C.明代晚期

D.清代初期

6.古算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一次同余式组解法,西方人也称之为(c)

A.“中国几何原理”

B.“中国勾股定理”

C.“中国剩余定理”

D.“中国出入相补原理”

7.在中国传袭达两千年之久,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政治文化传统是()

A.分封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8.科举考试的主导思想是(a)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9.传统社会,举行命字礼的人生仪礼是(b)

A.诞生礼

B.成年礼

C.婚礼

D.丧礼

10.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整体思维模式的是(b)

A.“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B.“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C.“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D.“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1.古代,巫祝将其垄断的天文知识用于前兆迷信上,进而发展成为(c)

A.鸟占

B.竹卜

C.星占

D.梦占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名言总结的一条中国古代教学原则是(c)

A.因材施教

B.启发引导

C.学思结合

D.教学相长

13.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语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象,又是文化的(a)

A.载体

B.媒体

C.整体

D.全体

1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所运用的汉字修辞格是(d)

A.对偶

B.顶真

C.回文

D.重叠

15.首次阐述“新儒家”概念的是(b)

A.熊十力

B.贺麟

C.冯友兰

D.梁漱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文化的是(acd)

A.宫廷礼仪

B.民间文学

C.文庙典礼

D.宗庙音乐

E.傩戏

17.《隋书·地理志》记载汉中地区的风俗为(abe)

A.“好祀鬼神”

B.“尊崇道教”

C.“好商稼穑”

D.“商贾并凑”

E.“有张鲁之风”

18.唐德宗时推行的“两税法”的核心内容是(ab)

A.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为依据征税

B.以一个家庭田亩数量的多少为依据征税

C.以人丁数量为依据征税

D.以劳动所得报酬为依据征税

E.对茶、酒、盐等商品交易不征税

19.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长期流传的饮食观有(bce)

A.民本思想

B.节约粮食

C.人格教育

D.民主思想

E.食疗观

20.中国古代,什伍里甲制度的作用有(abde)

A.人身控制

B.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

C.方便人口流动

D.保证国家赋税、徭役政策落到实处

E.确保国家兵役政策落到实处

21.以下文献记载,反映“家天下”政权模式的有(bd)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C.“求忠臣于孝子之门”

D.“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E.“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22.下列有关“中庸之道”的说法,正确的有(ac)

A.“中庸”意为“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典法”

B.“中庸”是由周公提出来的

C.“中和”意为“经过两端的调整而达到和谐”

D.“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好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E.“中庸之道”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宇宙观

23.周代已开始对乐器进行系统分类,出现了依制作材料而划分的“八音”,以下属“八音”的有(abcd)

A.金

B.石

C.土

D.革

E.竹

24.普通话是(abcde)

A.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B.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C.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D.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E.中华民族的通用语

25.属于“儒学文化圈”范围的国家或地区有(abd)

A.韩国

B.日本

C.印度

D.新加坡

E.土耳其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文化现象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2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l30篇,即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史记不仅是我国古代纪传体书的开创者和典范,同时也是一部伟大的传纪文学巨著。书中成功地刻画了许多历史人物的形象,语言丰富而生动,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28.行业组织行会,是手工业者的自发组织。行会的职能是互助共济,保护行业利益。行会的管(1)祖师崇拜。

(2)师徒传承。

(3)行业禁忌。

29.道教秦汉以后出现的道教,是将古代的鬼神崇拜,秦汉时期的神仙信仰、黄老道术以及经学、墨学的某些观点融合以后而成的。道教的信仰特征是,由信仰“道”演化为尊奉“三清尊神”。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当时对《道德经》的称呼)、《正一经》和《太平洞极经》为主要经典。

30.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指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不能在口中直呼其音。

四、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在其题干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31.没有交流就没有文化的发展。(对)32.×应将“立春”改为“春分”

33.×应将“监察”改为“分权”

34.×应将“赋、比、兴”改为“风、雅、颂”

32.我国南北各地在立春前后,要举行开耕仪式,俗称“打春牛”。()

33.皇帝对相权的限制一般采取两种手段:一是架空,二是监察。()

34.《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存305篇,共分赋、比、兴三部分。()35.秦代的“书同文”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对)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6.简述宋元时期大运河沿河中小城市的兴起。

北宋的运河以开封为中心,仍然以汴河(通济渠的改称)为重要的经济补给线。另外还疏凿了广济河、金水河及惠民河,与汴水共称“通漕四渠”。随着沟通南北东西的大运河体系的开通,一系列大小城市沿河兴起,如宋代首都开封(古称东京汴梁)、扬州等.扬州城称得上当时最富裕的城市之一。元朝又有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北起通州,南达杭州。这时的大运河基本是南北方向。沿着运河有通州、河西务、临清、济宁、淮安、高邮等一系列新的城市的繁荣。

37.简述上古文化区域及其形成的原因。

根据《史记》记载,当时司马迁将“天下”分为四大区,具体有:

(1)“山西”(即关中)地区。关中地区,沃野千里,这里的人民好稼穑,植五谷,有“先王”之遗风。自从秦朝将都城定在此地,汉初又将大量东方民众迁移至此,好“玩巧末业”的风气也随之形成。西部虽然戎狄间杂,但畜牧业很发达,又有巴蜀作后方,所以关中人口不过全国十分之三,土地不过当时天下的三分之一.但量其财富,却占全国十分之六。

(2)山东(大致包括先秦时期秦国以东的六国)地区。齐鲁多鱼盐、桑麻之利,邹鲁、泗上地区有周公遗风,好儒习礼。

(3)龙门一碣石(从山陕交界南端到河北东北部一线)以北农牧交错地带。

(4)江南地区。

古代文化区域形成的原因包括:

(1)自然环境。它决定着一个地区的人们的生存质量和状态。

(2)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

(3)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区域文化最具历史的深度、广度和高度。

(4)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

38.简述汉代察举考试与后代科举考试的重大区别。

汉代察举考试与后代科举考试有着重大的区别:察举以举荐为主,考试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由察举而来的士人,没有落选的忧虑,对策、射策等考试只对任职等级发生作用。士族通过把持察举的方式。从而维持了士

族的政治特权

39.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风格有哪些?

中国历史上对语言文字教育一向是重视的。在漫长的历史中.传统语文教育在各种因素的作用卜.形成

了自己的风格:

(1)传统语文教育充分注意到了汉字汉语的特点,在教学安排上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2)传统的语言文字教育与人才选拔制度有直接的联系,这使教学内容严重脱离现实.不注重语言应用的教学;

(3)传统语言文字教学尽量适应青少年学习的特点,注意趣味性。

40.简述中外文化第二次交汇的特点。

第一,交汇对象起了变化.不再是过去相对落后于中国本土文化的西域草原文化与南亚次大陆文化,而是整体水平超过中国的西方欧洲文化,后来还有美国、日本文化。

第二,交汇兴趣起了变化,第2-.次与第一次不同,中国人对外来宗教本身表示出莫大冷淡,而对天文、数学、舆地、水利、火器等科学知识兴味十足,致使西方不得不采取迂回策略,“传道必先获华人之尊敬,以为最善之法莫若渐以学术收揽人心”

第三,交汇时间长,从16世纪末叶开始已延绵四个世纪,至今仍在继续进行之中。

第四,交流反差大.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系统造成了强烈震撼。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论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历史文化意义。

中国的传统科技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华民族举世公认的重大贡献是四大发明。它代表了中国农业文明的辉煌成就、曾改变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是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史意义的伟大技术成果。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卓越创造。纸的发明,对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又一重要发明。印刷术的发明,带来了我国明清文化的繁荣,促进了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推动了世界各国思想文化的交流。

火药的发明至迟在唐朝。火药在欧洲近代政治和商业发展史上发挥了极大的威力。

指南针的发明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划时代事件。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就发现了磁石指示南北方向的现象,制成了最初的指南针--司南。指南针帮助哥伦布完成了震惊世界的地理大发现,促成了海上新航线的开辟,导致了世界市场的出现。

42.论孔子和孟子对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建设的贡献。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在继承西周时代伦理观念的基础上.建构起了第一个完整的道德规范体系,形成了相对系统的伦理道德思想。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这三个方面可视为其三基德或在母德。在此之外,孔子还提出了孝、悌、忠、恕、恭、敬、诚、信、刚、直等德目,把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进一步具体化。

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对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他在《孟子·公孙丑下》中集中阐述了他的四母德:“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认为,仁义礼智

四种母德是与生俱来的,但他同时又强调.人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中 国 文 化 概 论 (习题) ————张令牌 中国文化概 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郡县帝最终得以确立时在位的皇帝是(B )

A.汉景帝B.汉武帝C.汉高祖D.汉文帝 2.尧舜时期的都城建立在(A ) A.汾河谷地B.河套地区C.江淮地区D.胶东平原 3.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是在(C ) A.宋朝B.元朝C.清朝后期D.明朝前期 4.唐代被称为世界文化融会场和集散地的是(C ) A.洛阳B.上海C.长安D.开封 5.唐宋以来,中国各地出现了“状元乡”、“秀才县”,主要是由于(A )A.典范人物的影响B.自然环境的影响 C.地理条件的影响D.区域意识的影响 6.据东汉学者郑玄解释,能走牛车的路称为(B ) A.径B.畛C.涂D.道 7.京剧脸谱的不同颜色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表示鲁莽豪爽的是(C)A.红色B.白色C.黑色D.紫色 8.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大量考订、校勘、辑佚、辨伪和注解的是( C ) A.浙东学派B.桐城学派C.乾嘉学派D.扬州学派 9.制成最初的指南针——司南的朝代是( A ) A.战国B.东汉C.北宋D.南宋 10.司马迁把现在徐州以东包括苏州、扬州一带称为( C ) A.南楚B.北楚C.东楚D.北楚 11.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避讳之风起源于( D ) A.南朝B.秦朝C.唐朝D.周朝 12.旧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祖师,伶人行的祖师是( A ) A.唐明皇B.秦始皇C.嫘祖D.杨贵妃 13.在中国历史上,农民意识强烈的皇帝当属( C ) A.秦始皇B.汉武帝C.朱元璋D.乾隆 1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后,剪辫子、穿中山装的服饰标志属于( B )A.阶层标志B.政治标志C.职业标志D.信仰标志 15.在我国庆贺婴儿“满月”礼这天,主持“去胎发”仪式的是( C )A.爷爷B.爸爸C.舅父D.族长 16.全盘西化的提出者是( D ) A.李大钊B.郭沫若C.贺麟D.胡适 17.唐代以后通行的文字字体是( B ) A.行书B.楷书C.隶书D.草书 18.我国古代把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称为( A ) A.黄道B.红道C.紫道D.白道 19.现存最早的药学专书是( C ) A.《针灸甲乙经》B.《千金要方》C.《神农本草经》D.《千金翼方》20.元朝把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对待,其中地位最低下的是( D )A.蒙古人B.色目人C.汉人D.南人 21.民间人士对中国烹饪地方差异概括正确的是( A ) A.南甜、北咸、东辣、西酸B.南甜、北咸、东酸、西辣 C.南咸、北甜、东辣、西酸D.南辣、北咸、东甜、西酸 22.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是( B )

综合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40分) 1.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要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要坚持的用人标准是( ) A.党管干部 B.任人唯贤 C.德才兼备 D.任人唯亲 2.下列成语中与“见微知著”蕴含相同哲理的成语是( ) A.一叶知秋 B.盲人摸象 C.坐井观天 D.管中窥豹 3.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也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内涵在于( ) A.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满足人的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求 C.为人提供充足的物质文化产品和服务 D.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4.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实践活动 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5,( )是机关工作的纽带,是机关接受与传递信息的通道。 A.公文 B.公文处理 C.公文拟办 D.公文承办 6.维护文件的高度严密性是指( ) A.公文的保密性 B.公文语言结构的严密 C.公文行文文字的严密 D.施行办法的严密 7.每一颗通信卫星可俯视地球( )的面积。 A.1/2 B.1/3 C.1/4 D.1/5 8.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倾斜的主要原因( ) A.受到地震的影响 B.常年遭受飓风吹袭的结果 C.塔底地层下陷的缘故 D.钟塔的木料砖石年久破损失修 9.职业素质的核心是( ) A.思想政治素质 B.科学文化素质 C.专业技能素质

2020年整理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doc

《中国文化概观》学习心得 程海霞 文化是什么?在文化研究已进行百五十年的今天,提出这么个“常识性”的问题,可能会有人对之嗤之以鼻:文化不就是人类的创造发明吗?但是,“常识性”的问题,未必就不存在问题,且往往科学研究的进步发展,抑或是理论的飞跃,就是缘起于对“常识性的思考和质疑。 “文化是什么?”要解决的是文化观的问题,这是文化研究的首要问题,因为所有与文化研究有关的课题,诸如:跨文化交流理论、文化霸权问题、文化哲学的研究等等,都需要建立在文化的定义的基础之上的。不同的文化定义会产生不同的文化观念、研究视角、方法等等。纵观人类文化研究的历史,特别是近百年的文化研究史,几乎每一种文化理论,或每个与文化相关的学者都有不同的文化定义,因此,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文化观,不同的文化观(文化定义)也就记录着文化研究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也就形成了文化研究的学科史。 文化(culture)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

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文以化人,文化就是可以融化在人身上的精神文明方面的东西。 不管什么学科,学科成立的标准之一,就取决于其是否有合理的学科定义,但要用确切的话语,欲一劳永逸地去给某一学科进行定义,何其容易?此外,任何一个定义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因为其发展也要受到人类认识世界和本学科发展程度及其行为个体的自身素质(和哲学思辩能力等的)的限制。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对文化的定义和概念我要多多学习多多探索,已求多中国文化概念有所了解和领悟。回顾过去,很庆幸选课的时候,坚持考了自己的兴趣课,时间也证明了,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我喜欢中文系,但是阴差阳错的,我就读的是政法系。我曾经为此苦恼,后来转念一想,我可以曲线爱文嘛。于是,大学选修课的时候,我选了丁楹老师的《唐宋诗词鉴赏》,我受益良多。 这次选上《中国文化概论》,可以说是再续前缘吧。 在我念小学的时候,我没有“国家”这个词的概念。我只是想,为什么叫“中华”呢?后来,还是这本书解决了我的困惑。 “‘中华’之得名,由来已久。‘中’,意味居四方之中。‘华’,本意为光辉、文采、精粹,用于族名,蕴含文化发达之意。元人王元亮说:‘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唐律疏议释文》)”。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史上最全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1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儒家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干,《大学》中的、亲民、止于至善就是三纲领,而格物、正 心、、、、 、被称为八条目,为古人设计了一条人生道路。 2.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不同的地域与该地区文化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释加牟尼是在树下悟道的,因而该树为智慧的象征。四谛说是佛家的基本理论,四谛 指、、、、道,是佛家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以及修养原则。 3.、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张角所创立的,张陵、张衡、张鲁所创立的 是道教的重要源头,金元时期王重阳所创立的风靡中国。 4.中国古代科技曾创造过辉煌,自成系统。《汉书·五行志》中的一段:“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关于的记录。《》是汉代产生的著名数学著作,是南北朝著名的数学家,对推算圆周率作出重要贡献。 5.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系列的史学巨著。《》是二十四史的开端,它是一部体通史;司马光的《》是一部体通史,与以后的续作形成了正史以外的又一系列;唐代杜佑的《》是体例制史书的第一部;宋代袁枢开创了 体系列。 6.中国学术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同的特点,先秦诸子学产生,东汉、西汉学发达,魏晋风行一时,隋唐佛学达到极盛,宋明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 7.五行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定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工具,它们之间存在着和等关系。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A.儒家 B.兵家 C.道家 D.墨家名家 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当时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 B.《官场现形记》 C.《红楼梦》 D.《初刻拍案惊奇》 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 B.甲骨文 C.金文 D.石鼓文 5.“三武灭佛”之后,()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 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A.《大学》 B.《中庸》C.《论语》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 B.想像力C.思维力 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A.主体性 B.创造性C.间接性D.示范法 二、填空题 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29.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的有(ABDE )3-137 A.环境标志 B.等级标志 C.性别标志 D.年龄标志 E.体型标志 30.下列选项中,属精神文化的有(ABCDE )5-213 A.艺术 B.政治 C.道德 D.风俗习惯 E.宗教 2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CDE 】 A.渔业的布局B.盐业的兴办C.水利的兴修 D.运河的开凿E.土地的开垦 27.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AB 】 A.战争B.宗教C.农耕 D.渔猎E.天灾 28.下列选项中属于诞生礼俗的有【ABCDE 】 A.求子礼俗B.催生礼C.洗三 D.满月礼E.周岁礼 29.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学作品中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ABCDE 】 A.陶渊明《归园田居》B.柳宗元“永州八记” C.范仲淹《岳阳楼记》 D.欧阳修《醉翁亭记》E.苏轼《石钟山记》 30.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ACDE 】 A.北朝的鲜卑语B.隋代的高丽语C.唐代的西夏语 D.辽代的契丹语E.近代的满族语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广义文化 答: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32地理环境 答: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故此,文化的总体特征的了解,必须从了解其地理环境开始。 33.制度文化 答:制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它既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34.楚辞 答: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35.“中体西用论” 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去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 答:(1)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觉知,由此产生乡土意识。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题答案

绪论 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 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3 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4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 5 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二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人类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因此,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具有一定的决定意义的。,但是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地理环境在起决定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发展保留着相对广泛的自由,因为:第一,它并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二,它并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从来没有达到极限,今天离极限也还相当遥远。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对地理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我国发明的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时间是() A. 战国 B. 唐代 C. 北宋 D. 明代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2题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下,徽州一带尚经术,其中影响最大的典范人物是() A. 戴震 B. 魏源 C. 顾炎武 D. 俞樾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3题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 A. 日坛 B. 月坛 C. 天坛 D. 地坛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4题《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 吴道子 B. 米芾 C. 赵孟 D. 张择端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5题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的作者是() A. 张衡 B. 沈括 C. 葛洪 D. 王桢 【正确答案】 B 本题分数1分 第6题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农耕业萌芽是在() A. 河姆渡文化时期 B. 屈家岭文化时期 C. 仰韶文化时期 D. 龙山文化时期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7题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利他观念和公益精神的形成是在() A. 原始公有制时期 B. 家族宗亲制时期 C. 中央集权制时期 D. 奴隶制时期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8题东晋以后,佛教涅学的代表人物是() A. 道安 B. 慧远 C. 道生 D. 僧肇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9题我国火药的发明最迟是在()。 A. 唐代 B. 北宋 C. 南宋 D. 元代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10题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是() A. 道家学说 B. 魏晋玄学 C. 宋明理学 D. 阴阳五行说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1题在我国治理自然环境方面最早做出不懈努力的人是() A. 唐尧 B. 虞舜 C. 夏禹 D. 商汤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2题西晋时期河西走廊一带,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边地部族入侵的混乱之际,因地理之便,长期成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对保存中原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后来人们称这个地区的文化为() A. 敦煌文化 B. 张掖文化

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

综合试题一答案 一、单选题 1-5. CABBC 6-10.CDBBD 11-15.BABBD 16-20.BBCAD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ABD 3.ABCD 4.ABD 5.ACD 三、填空题 1.密钥 2..文本 3.计划 4.光盘 5.时间 6.消费者间 四、名词解释 1. 计算机安全就是保护企业资产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篡改或破坏。 2.银行间电子资金转账(EFT)是指通过企业间通讯网络进行的账户交易信息的电子传输,由于它以电子方式提供汇款信息,从而使电子结算实现了最优化。 3.WWW(Word Wide Web):又称万维网,是互联网的一部分,是一些计算机按照一种特定方式相互连接所构成的互联网的子集。其最重要的特点:具有容易使用的标准图形界面。( 4.浏览器是一种软件界面,可以让用户读取或浏览HTML文件。 五、简答题 1. 答:公开密钥加密的优点: (1)在多人之间进行保密信息传输所需的密钥组合数量很小; (2)密钥的分布不成问题; (3)公开密钥系统可实现数字签名。 2. 答:电子商务的优势: (1)增加销售额、降低生产成本; (2)降低销售的处理成本; (3)增加了商家的销售机会和消费者的购买机会; (4)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的机会; (5)汇集整个社会。 3. 答:在网上进行市场调查的优越性: (1)互动性:公司可以和被访人员实时对话。(2) 价格低廉:节省了劳务费、交通费、邮寄费等。

(3)速度快:调查数据的发放、收集、整理、分析可以在瞬间完成。(4)实时监督;网上软件程序可对被访问人员进行实时监督,保证问卷的 有效性。 (5)可以主动进行匿名调查:网上互不见面,被访人员无太多的顾虑。4. 答:销售链管理的应用就是将订单获取流程的关键环节自动化,然后再将 这些应用连接并整合起来。 (1)产品目录和营销大全 (2)销售配置系统 (3)定价的维护、发布和配置 (4)标书和报价生成 (5)销售激励和佣金管理 5. 答: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力量: (1)经济力量、顾客交互和技术融合共同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2)经济力量,经济力量首先来源于对经济效率的渴望。 (3)市场营销和顾客交互,信息技术的进步大大扩展了顾客选择产品的范围。 (4)技术和数字融合,技术和数字融合为电子商务的最终实现提供了可能。 (5)经济因素、营销因素和数字化融合已影响到各个行业的重新定位。 六、论述题 1. 答:公司建立网站的效益目标之一是为了树立品牌,可通过市场调查和民意测验来衡量;另一种效益目标销售产品或服务,可以通过销售量和销售额来衡量,还有的效益目标是增加顾客满意度或降低顾客服务与支持成本,改善顾客服务与售后。开展电子商务的其他效益可用多种衡量方法进行评价,但通常都用金额来衡量。 2.答:正确的答案应包括设立退货、换货机构(栏目);确定退货、换货的条件;制定退货、换货的处理程序;健全实施退货、换货的监督机制。至于具体 如何实,可以各显神通,在网站主页的菜单条上加上退货、换货栏目;在实施 初期以广告形式做退货、换货的公告;在帮助菜单中列出退货、换货的条例等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1、广义文化: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2、狭义文化: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3、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它是写成的典籍或成为口头流传的语言形式的纯粹的思想观念的产物。 4、文化内涵:我们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5、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6、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文化事象往往是思想观念及其物化形式的综合,它不但具有外在的特色,而且含有观念的特色。文化事象是人们对现象的感受上升到理性概括的认识产物。

7、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8、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9、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10、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由于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在这一或那一历史时期,相对而言,有比较昌盛、发达、普及的;也有昌盛、发达、普及的程度稍差一些的。但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会因此而丧失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由于每种民族文化都是独特的,所以作为一种价值而言,它们均处于平等的地位。 11、国别文化: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国别文化以某一国家特有的历史与国情为基础。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 12、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13、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14、天下观念: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大现象,统一总是占主导倾向的追求。大体从商朝开始,王朝就己按着距离的远近,对天下人采取不同的政治策略;西周时,“天下”的观念已十分明晰。以后历朝历代的荒地,无不以边远的四裔民族的“来朝”为荣。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2014年4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秦汉时期,为防止匈奴进犯,在一些边塞处广种 A.杨树B.柳树 C.榆树D.松树 2.敬顺昊天的宗教的现实功用是 A.尧舜禅让B.和合五教 C.绝地天通D.敬授民时 3.311年,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史称 A.八王之乱B.董卓之乱 C.永嘉之乱D.安史之乱 4.《神灭论》的作者是 A.萧子显B.陶弘景 C.慧琳D.范缜 5.1291年到达泉州的意大利方济各会士名为 A.利玛窦B.鄂多立克 C.马可波罗D.孟德高维诺 6.元朝称汉族读书人为

A.书生B.学士 C.儒士D.儒生 7.徐光启的名作是 A.《本草纲目》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D.《授时通考》 8.清朝的税制改革为 A.募役法B.初税亩 C.租庸调法D.摊丁人亩 9.乾嘉学派的创始人是 A.黄宗羲B.顾炎武 C.王夫之D.雎景臣 lO.不属于 ...行旅文化的三个组成部分的是 A.交通设施的习俗传承B.运输工具的习俗传承 C.交通行旅行业的习俗传承D.迁徙定居的习俗传承 11.不属于 ...家族共同体的地缘合作的是 A.生产互助 B.生活互助 C.民主自治D.进香朝拜 l2.“闰月”的概念源自 A.回历B.泰历 C.藏历D.阴阳合历 13.造纸术在公元8世纪传到 A.东南亚国家B.中东阿拉伯国家 C.欧洲D.美洲 14.不属于 ...传统社会礼与俗关系的是 A.礼从宜,使从俗B.因俗制礼 C.齐之以礼D.化民成俗 15.不属于 ...《周礼》列入吉礼祭祀的是 A.天神祭祀B.皇族祭祀 C.地祗祭祀D.人鬼祭祀 16.冠礼的年龄一般在 A.16岁B.17岁 C.18岁D.19岁 17.孔子研究的“六经”变成“五经”是因为《乐》的失传.表明失去文化特征中文化的 A.事象B.事类 C.产物D.载体

中国文化概论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回答模式:出处+解释)、 1、文化的大传统+小传统 ?中国文化的大传统:是由私塾、学校、书院的教育形成的。通过一些有财产、有教养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和上层社会的通行规则,逐渐建立起来。在古代中国,一个在这样传统中生活的人,从小受家塾的教育,读经典,长大考经典,按照经典的礼仪规则参加社会活动,形成了一个相互认同的阶层。他们的行为、举止、谈吐是他们相互认同的标志,这个传统的延续,是由一代一代的教育(特别是经典学习)来保证。 ?小传统:民众的生活与知识 1.耳濡目染的经验。 2.文化阶层的影响。 3.传统仪式的暗示。 4.乡村生活中很重要的,演戏、说书。 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提出一对类似于“上智下愚”的概念,叫做“大传统和小传统”。前者指代表着国家与权力的,由城镇的知识阶级所掌控的书写的文化传统(是以都市为中心,社会中少数内省的上层士绅、知识分子所代表的文化);后者则指代表乡村的,由乡民通过口传等方式传承的大众文化传统(指散布在村落中多数非内省的农民所代表的生活文化)。他希望借助于对现实的社会空间的内部划分,来说明社会中同时并存的有两种不同的传统。雷德菲尔德的这一区分很快被学术界所接纳,有时又改称“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成为相当流行的文化分析工具 2、克己复礼: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礼”为西周之礼。“克己复礼”是达到仁德境界的修养方法。 出处:《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颜渊向孔子询问什么是仁以及如何才能做到仁,孔子作出了这种解释。因此,可以把克己复礼视为孔子早年对人的定义。 ?孔子认为,要恢复社会秩序,使人人各安其位,上下和睦,必须要“克己复礼” 孔子的政治理想,以“周礼”维护社会秩序,使人人各安其位,各司其职,上下和睦的理想没有能够实现。但对于“礼”的重视却一直影响着中国的传统。 “礼”的精神和内在根据在于“仁”孔子把“仁爱”之情,赋予了“礼”,才使礼有了合法性,和道德内涵。 3、鼓盆而歌: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的悲哀。 庄子认为人的生命是由于气之聚;人的死亡是由于气之散;人是由宇宙大道演化而来的,是道 在世间的具体体现形式。人的生命与其他一切生命一样,都只是宇宙演变过程中的一刹之间, 人生与人死也就没有什么差别了。既然生死没有差别,人活着也算不上什么乐事,死亡了也就 没有必要悲哀。因而,最明智的人生态度是顺其自然。也就是说,人一旦出生,你就自然而然 地活着,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也用不着为活在世上而庆幸;如果死去了,你就自然而然的回 归,用不着为离开人生而苦恼,也不要有太多的留恋,庄子认为,如果在思想上能够认识到这 一点,那就是人生的大智大慧;如果在行动上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你的一生就会有永远的快乐,如果你对自己、对他人都这样认为,都这样对待,那你就坦然一生,无忧无虑,并具有了达到 圣人境界的潜质。他这番道理,姑且不论其真实程度。就以他对生死的态度来说,便远在常人 之上。他摆脱了鬼神对于人类生死命运的摆布,只把生死视为一种自然的现象;认为生死的过 程不过是像四时的运行一样。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 考核要求 绪论 (一)“文化”的界定 1.识记: (1)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定义。 广义文化的定义是:以人类与非人类的分野作为理论的依据。 狭义文化的定义是: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心态的部分。 (2)文化产品、文化内涵、文化现象、文化事象、文化观念、文化思潮、文化政策的定义。 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是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材料等。 文化内涵:我们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所具有的人文特征,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文化现象: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文化观念: 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生产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思潮,称作文化思潮。 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2.领会: (1)文化产品与文化观念的辨析。 (2)文化现象与文化事象概念的辨析 3.应用:应用上述概念辨析具体的事物属于文化现象还是文化事象。 具体的事物属于文化现象。 (二)文化民族、国别文化与两个文化层面 1.识记: (1)民族文化的定义。 不同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 (2)国别文化的定义。 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 2.领会: (1)中国文化的性质。 中国文化属于国别文化。 (2)两个文化层面——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 上层文化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三)文化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传统 1.识记:

最新-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已知程序如下: int s(int n) { return (n<=0) ? 0 : s(n-1) +n; } void main() { cout<< s(1); } 程序运行时使用栈来保存调用过程的信息,自栈底到栈顶保存的信息一次对应的是A.main()->S(1)->S(0) B.S(0)->S(1)->main() C.m ain()->S(0)->S(1) D.S(1)->S(0)->main() 2.先序序列为a,b,c,d的不同二叉树的个数是 A.13 B.14 C.15 D.16 3.下列选项给出的是从根分别到达两个叶节点路径上的权值序列,能属于同一棵哈夫曼树的是 A.24,10,5和24,10,7 B.24,10,5和24,12,7 C.24,10,10和24,14,11 D.24,10,5和24,14,6 4.现在有一颗无重复关键字的平衡二叉树(A VL树),对其进行中序遍历可得到一个降序序列。下列关于该平衡二叉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根节点的度一定为2 B.树中最小元素一定是叶节点 C.最后插入的元素一定是叶节点D.树中最大元素一定是无左子树 5.设有向图G=(V,E),顶点集V={V0,V1,V2,V3},边集E={,,},若从顶点V0 开始对图进行深度优先遍历,则可能得到的不同遍历序列个数是A.2 B.3 C.4 D.5 6.求下面带权图的最小(代价)生成树时,可能是克鲁斯卡(kruskal)算法第二次选中但不是普里姆(Prim)算法(从V4开始)第2次选中的边是 A.(V1,V3) B.(V1,V4) C.(V2,V3) D.(V3,V4)

中国文化概论

1,什么是广义的文化?什么是狭义的文化?文化结构四层说包括哪四个文化体系? 答: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成为“小文化”。 物态文化层,(衣食住行);制度文化层,(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等);行为文化层,(民风民俗);心态文化层,(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态)。2,简述中国古代农耕自然经济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 答:从纵的方面讲,中国农耕经济的发展,始终保留着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经济成分。 从横的方面讲,中国农耕经济的发展,是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的农耕经济并不仅仅是以农业生产为界限,而是包括着手工业、商业等多方面经济成分。 3,宗法制度影响下的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有哪些特征? 答:1,家天下的延续:宗法制度的本质就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 2,封国制度不断:分封制度曾是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 3,家族制度长盛不衰:构成中国传统社会基石的以血源纽带联系起来的家族始终非常稳固。 4,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 4唐文华的隆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文化背景——隋唐文化的气象恢弘,与地主阶级结构的深度变化休戚相关。、2,有容乃大的文化气派——首先,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虑的体现在兼容并包的宏大气派:其次,体现在以博大的胸襟广为吸收外域文化。 3,风采辉煌的艺术成就——中国文化发展至唐代,显示出一种阶段性的集大成的灿烂风采,其辉煌令后世追慕不已。诗歌、书法、绘画、散文。 5,什么是中国文化?它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答:1中国文化是指由中华名族在东亚大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创造的文化。2.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瀚如烟的文化典籍,佳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 6,农耕经济有哪些特点?它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 答: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持续性。 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格。 农耕经济的早熟性——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早熟性和凝重性格。 7,明清时期对古典文化进行了哪些大总结?什么叫西学东渐? 答:在图书典籍方面,对几千年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物进行收集、考证、考编,编纂了《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大典》《四库全书》 在古典科技方面,出现了一批科学技术巨著。《本草纲目》《河防一览》《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物理小识》 在学术文化方面,对中国古代文献展开了空前规模的整理与考据。 西学东渐是指欧洲耶稣会士东来,将近代的世界观念以及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技成就广泛传播于中国学术界。

中国文化概论_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学界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A) A.文化内涵B.文化现象C.文化事象D.文化产品 2.下列各项中属于文化思潮的是(D) A.生产领域中的行业禁忌B.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C.文学史上的建安风骨D.清代的考据学 3.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1400年,属于中国气候变迁中的寒暖交错期。这个寒暖交错期上起西周,下迄(D) A.秦末B.两汉C.唐末D.明初 4.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大势是文化中心与经济中心(C) A.从东南向西北逐渐移动B.从西到东逐渐移动C.从西北向东南逐渐移动 D.从东到西逐渐移动 5.在《史记》一书中,较为全面描绘秦汉时期各地区域文化特色的是(C) A.《滑稽列传》B.《秦始皇本纪》C.《货殖列传》D.《游侠列传》 6.周人的“贱业”概念指的是(D) A.农业B.牧业C.手工业D.商业 7.中国古代普遍使用铁器是在(C) A.夏代B.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 8.在我国手工行业传说中,发明了指南车和乐器的人是(A) A.黄帝B.伏羲C.后稷D.鲁班 9.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当时与医学有关的“方技”包括“医经”、“经方”、“神仙”和(B) A.“本草”B.“房中”C.“难经”D.“四诊” 10.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A) A.伦理政治B.强权政治C.议会政治D.民主政治 11.君主专制制度脱胎于原始社会(C) A.前期的禅让制B.前期的母权制C.后期的父权制D.后期的禅让制 12.科举考试以考试为主要标准,其考试的主要形式是(C) A.口试B.策问C.笔试D.殿试 13.风、云、雷、雨神的祭祀,属于古代的(A ) A.天神祭祀B.地神祭祀C.人神祭祀D.四时祭祀 14.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审美意识等方面属于(D) A.物质文化B.生产生活文化C.制度文化D.精神文化 15.《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是(A) A.整体思维B.类比思维C.辩证思维D.抽象思维 16.在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中,主张“行先知后”说的思想家是(B) A.荀子B.王夫之C.程颐D.王阳明 17.葛洪是道教丹鼎一系的创始人,他的著作是(C) A.《正一经》B.《千金要方》C.《抱朴子》D.《效验方》 1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体现的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是(B) A.仁爱孝悌B.重义轻利C.谦和礼让D.真诚有信 19.提出“文以载道”这一艺术命题的宋代文学家是(D) A.王安石B.司马光C.欧阳修D.周敦颐 20.朝鲜语、日语、越南语深受汉语的影响,被称为(B) A.域外汉语B.域外方言C.域外汉字D.域外文字 21.日本仿照汉字创造的文字叫做(A) A.假名B.谚文C.字喃D.汉字

中国文化概论

题目: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对当代商品经济社会道 德滑坡趋势的正面意义和作用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藏着无尽的宝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向世界前列所能凭借的精神力量。然而,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全国上下正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于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发展的失衡和市场经济本身就有的盲目性、自发性的缺陷,导致了某些社会道德滑坡现象的出现。因此,人们渴望重新认识和评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力图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当今以至于未来社会生活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传统文化当代社会道德滑坡意义作用 正文: (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理想人格 要理解文化的理想人格首先就要清楚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也被理解为狭义的所有中国公民的文化,是指华人社会继承自中国文化后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特有文化。文化离不开历史,无历史即无文化。文化不但代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而且还是立国之本。 所谓人格,它是人之所以为人之所在。合乎做人的标准就称有人格,反之则无。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理想人格的阐释从历史上看,中国哲学家最重视“人”的问题,最关心人的发展问题,理想人格的培养也一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焦点。从中国的传统哲学发展的道路来看,有多少种哲学流派就有多少种关于理想人格的看法,但在其中,起过重大影响的理想。 学习了《中国文化概论》后,可以大概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