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教学设计

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教学设计

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教学设计
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教学设计

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大通湖第二中学刘慧

[教学内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二节《滑轮》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实质,会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习重点]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实质,

[学习难点]会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发现法

[学习方法]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学习法,练习法。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一位胖爷爷买了一大袋的米,扛到楼上觉得吃力,他利用滑轮和绳子将米袋吊到二楼的窗口,这时刚好有个瘦瘦的小伙子路过,他便让这小伙子帮他拉住绳子,自己赶紧跑上二楼去接米袋。可是,当他气喘息息的跑上二楼窗口接米袋时,却看到被吊上去的不是米袋而是这位小伙子,而他辛苦拉到二楼的米袋却落回地面,他很生气,责怪这位小伙子没用力拉住绳子。而这位小伙子却觉得自己很冤枉,到底是谁错了呢?

图1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观看视频,明确实验内容,了解注意事项

基础实验:

1.使用定滑轮、动滑轮能否省力?

2.使用定滑轮、动滑轮能否省距离?

3.使用定滑轮、动滑轮能否改变力的方向?

注意事项:

1. 小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

2.拉动物体时要匀速;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重新调整到零刻度,且不能超过量程;

4.测量距离时做好起点和终点的标记;

5.实验数据记录到表格内,实验要多做几次。

2.合作探究,获取数据

学生分组实验。实验前先设计表格,试验中记录数据。

表1

3.分析数据,探索实质

学生分析数据,教师巡视指导。

再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各组学生的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

定滑轮实质:等臂杠杆,分析如图2,动滑轮实质:省力杠杆,分析如图3.

图2 图3

【结论】

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特点:省力费距离,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三、拓展提高,升华理解:

拓展实验:

实验次数钩码

重力G

钩码上升

距离h

绳子自由端

拉力F

绳子自由端

移动距离s 1

2

3

……

4.定滑轮实验中,拉力方向不同对实验有无影响?

5.动滑轮一定省力或一定省一半力吗?

物重G 拉力F

物体上升距

离h

(cm)

绳子移动

距离s(cm)

实质

大小方向

1

2

3

……

表2

【结论】

1.使用定滑轮提重物时(如图4装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与拉力方向无关;

图4 图5 图6

2.使用动滑轮提重物时(如图5装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与拉力方向有关,当拉力方向垂直支点与作用点的连线时省一半力;

3.动滑轮不一定省力,也可能费力(如图6装置)。

四、练习巩固

1.1.如图是用定滑轮匀速提起重物的三种拉法,所用的拉力分别以F1、F2、F3表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拉力F1最小

B. 拉力F2最小

C. 拉力F3最小

D. 三种拉法所用拉力一样大

图7

2.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泥潭后,司机按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安装滑轮,均可将汽车从泥潭中匀速拉出。比较这两个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安装的都是动滑轮,都能省力

B.甲、乙安装的都是定滑轮,都不能省力

C.甲安装的是动滑轮,能省力

D.乙安装的是动滑轮,能省力

图8

3.小李的质量为50kg,可以举起80kg的杠铃;小胖的质量为70kg,可以举起60kg的杠铃。他们两人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比赛,双方都竭尽全力,看谁能把对方拉起来。比赛结果应是()

A.小李把小胖拉起

B.小胖把小李拉起

C.两个都拉不起

D.两个都拉起

五、课堂小结与板书

滑轮

定滑轮: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省力杠杆,省一半力,但费一倍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如图6装置时,不但不省力,反而费力。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要求,为了让学生更确切的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单靠教师在课堂演示,学生很难体会到这一作用.因此,安排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读取数据,分析修正,让学生自己得出滑轮特点,在探究中拓展了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精神.这比单纯教师演示效果要好些.

创新点:探究动滑轮与定滑轮的作用特点时,增加了拉力方向这个变量的影响,同时,在平衡条件下,对滑轮和物体的受力分析实验,在教材基础实验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拓展。

不足点:教师演示实验时,只专注于实验,而忽略了学生的专注程度。导致教师做完演示实验后,学生动手实验时还是容易出现一些小错误。

改进方法:边演示讲解,边向学生提问注意事项。

课后的困惑:

课后我一直在思考:在新课改理念下,如何同时做到课堂的开放与高效两不误?就拿本节课为例,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亲自经历探究过程,实事求是的得出了拉力的数据,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加深了对滑轮作用的理解,这是我设计的初衷,但也正是这一点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使课堂出现了前紧后更紧的局面,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使教学效果不佳.

另一方面,新理念要求加强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及现代科技发展的联系,当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相一致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课堂充满活力,这样必然与有限的课堂时间相矛盾.怎样解决这些现实的教学问题,让我们在实践中一起探索!

附:实验报告单

《滑轮》实验报告单

第__组实验人______天气__月日

滑轮名称用测力

计拉钩

码的方

钩码

运动方

物体

上升

距离

绳子移

动距离

测力计

读数

表3

六年级科学++《定滑轮和动滑轮》

六年级科学《定滑轮和动滑轮》 ---------------------------------------------------------------精品 范文 ------------------------------------------------------------- 六年级科学《定滑轮和动滑轮》六年级科学《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科学探究: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定滑轮和动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2、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②科学知识: 3、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 4、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③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5、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能有机会与同学们共上一节科学课,我感到非常高兴,所以特地为同 学准备了一首歌曲,请同学欣赏。 2、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 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 (学生回答: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 3、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 做定滑轮。 1 / 5

---------------------------------------------------------------精品范文 -------------------------------------------------------------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 要研究的问题 定滑轮是否能省力 预测 是()否() 要改变的条件 不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设计(可附图) 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13的表格内。并比较 2 / 5 ---------------------------------------------------------------精品范文 ------------------------------------------------------------- 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 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三、会移动的轮子 1、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 2、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2019春八年级物理下册6.6探究滑轮的作用第2课时滑轮组和轮轴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第2课时滑轮组和轮轴 知识目标 1.通过图片介绍,让学生知道滑轮组的概念;使学生初步掌握滑轮组的特点。 2.知道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 教学难点:知道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 教学准备 弹簧测力计,动滑轮,定滑轮,钩码,多媒体课件等。 一、新课引入 多媒体展示:小孩吊起牛犊动画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个小孩能自己把牛吊起来?这其中用到了什么原理呢?学完今天的课程我们就会知道。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滑轮组 教师:我们先来回顾上节课的知识,请同学回答动滑轮、定滑轮的特点。 学生回顾思考并作答。 教师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自然地引出滑轮组: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如果我们既想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大家想想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作答。 1.提出问题 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合起来提升重物,你能设计出多少种方法?每种方法分别能省多少力? 2.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教师引导: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绳子的固定端与自由端的概念,提醒他们绳子的绕法是设计实验的关键。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科学地设计,实在设计不出来的话,可以参考教材P34图6-58进行实验。然后让学生交流设计的方案,并给予鼓励。 让学生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操作,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填在教材表格中,引导学生观察吊起动滑轮的绳子的股数。再次提醒学生注意操作安全,加强合作。 3.分析论证与实验结论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和吊起动滑轮的绳子的股数,可以得出结论:使用滑轮组吊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擦不计,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 =1 n G 。 4.拓展与提高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说课讲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物理《9.2 滑轮及其应用》第一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基础上对滑轮的学习。本节既是旧知识的延伸又是第二课时学习“滑轮组”的基础。本节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滑轮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可大大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总之本节课无论在知识的学习还是的能力的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并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以及掌握定滑轮、动滑轮的使用方法、工作特点及工作原理。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初二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物理课的特点比较熟悉,对物理有一定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滑轮及其应用》是在学生有初步杠杆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滑轮的特点、实质较难理解,通过实验使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使初中学生易于掌握。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设计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定、动滑轮的使用方法;(2) 定、动滑轮的工作特点(3)定、动滑轮的工作原理;(4)滑轮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本节课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学生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方案、使用工具收集证据、处理数据、表达与交流、解释问题等过程,归纳得出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通过物理建模的方法从理论上将滑轮抽象为变形杠杆,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滑轮的工作原理,然后再对已经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解释,进一步理解滑轮的工作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以自主、协作的实验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交流、讨论等方式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 2、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 3、通过了解滑轮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滑轮的使用方法及工作特点”过程,运用实验归纳法得出结论。 2、通过将定滑轮抽象成等臂杠杆、将动滑轮抽象成省力杠杆的过程,感受建模的科学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教案 定滑轮和动滑轮

12.2滑轮 第一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动滑轮及其特点。 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能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对两种滑轮进行理论分析。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实践中的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2.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教学重点 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课前准备 弹簧测力计、动滑轮、定滑轮、钩码、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当我们参加升旗仪式时,看到站在地面上的人向下拉绳子,国旗就徐徐升起了。你知道旗杆顶端有一个什么机械帮助把旗升上去的吗?你了解它的作用与实质吗?你还能举出它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赏、思考、回答从而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滑轮 观察多媒体课件图片得出滑轮定义。 中心有轴,周边有凹槽,可以绕装在框子里的轴转动的轮子叫作滑轮。 探究点二:定滑轮

问题1:我们可以直接用手将物体提升,但如果高度太高,手够不到怎么办呢?比如把国旗提升到顶端,这个时候就要用到滑轮了,现在我们就来模拟用滑轮提升国旗。 问题2:滑轮在使用时有什么样的特点?滑轮在转动,滑轮的轴不随物体一起运动,将这样的滑轮称为定滑轮。 问题3:使用机械的作用在于省力或者省距离,那么定滑轮的作用是什么呢? 演示定滑轮,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 (1)钩码重力和竖直拉动时拉力大小是多少? (2)钩码移动距离和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是多少? (3)钩码移动方向和拉力的方向如何? 总结:定滑轮的特点是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问题4:斜着拉动时拉力大小还等于物体重力吗? 强调:沿任何方向拉动定滑轮,力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问题5:为什么沿各个方向拉动时拉力大小都一样呢? 定滑轮的实质是l 1=l 2的等臂杠杆。 ? ????F =G s =h 探究点三:动滑轮 问题1:滑轮除了刚才的用法,还有其他用法来提升物体吗?演示使用动滑轮。 问题2:滑轮在使用时有什么样的特点?滑轮在转动,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运动,将这样的滑轮称为动滑轮。 问题3: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那么使用动滑轮的作用是什么呢? 演示动滑轮,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 (1)钩码重力和竖直拉动时拉力大小是多少? (2)钩码移动距离和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是多少? (3)钩码移动方向和拉力的方向如何? 问题4:此时有几段绳子拉着重物? 问题5:物体重2N ,将绳子自由端挂在顶端时,绳子拉力大小为多少? 问题6:如果用手拉着绳子自由端,则手的拉力大小为多少? 总结:动滑轮特点是可以省一半力,但费一倍的距离,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问题7:斜着拉动时拉力大小还是重力一半吗? 强调:只有竖直方向拉动时,才能省一半的力。 问题8:为什么沿斜向拉动时拉力大小不等于重力的一半呢? 动滑轮的实质是l 1=2l 2的省力杠杆。

八年级物理下册 探究滑轮的作用同步测试 粤教沪版(1)

探究滑轮的作用 基础训练 1.如图1所示,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以一定的速度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 N,则水平拉力F和摩擦力的大小是() 图1 A.10 N,10 N B.20 N,20 N C.20 N,40 N D.40 N,20 N 2.如图2所示,一个体重为G的人将绳子绕过定滑轮,一端系在腰上,用手拉住绳子另一端,他要用多大力才能把自己匀速地拉上去() 图2 A.G B.2G C.G /2 D.0 3.用图3所示的定滑轮匀速提升重物G时,向三个方向的拉力大小分别是F1、F2、F3,则三个力大小关系是() 图3 A.F1最大 B.F2最大 C.F3最大 D.一

样大 4.某中学要安装旗杆,下列机械中,适合安装在旗杆顶端的是() A.杠杆B.定滑轮C.动滑轮 D.轮轴 5.下列关于滑轮组优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一定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B.一定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C.有时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但有时可以省力,却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D.肯定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省力与否要具体分析 【答案】 1.D 2.D 3.D 4.B 5.C 提高训练 1.在下列四种简单机械中,属于省力机械的是() A.天平B.动滑轮C.钓鱼竿 D.定滑轮 2.如下图所示,一物重400 N,不计滑轮重和绳与滑轮的摩擦的情况下,用20 N的拉力拉着物体,在水平面上匀速移动,则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 A.400 N B.200 N C.20 N D.40 N 3.如下图所示装置中,若拉力F=4 N,则甲、乙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为() A.8 N,12 N B.12 N,8 N C.8 N,8 N D.12

人教版八年级 滑轮及其应用练习题(含答案)

滑轮及其应用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物体甲重40N ,物体乙重70N ,如右图所示两物体都静止.此时甲、乙两物体所受合力分别为( ). A.0,30N B.0,0 C.30N ,30N D.30N ,110N 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提升物体,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装置是: 3、如图3所示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 ) 4、如图3所示,在用滑轮将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匀速移动时,拉力分别为F 甲、F 乙、F 丙、F 丁,比较它们的大小(不计滑轮重及滑轮与细绳间的摩擦),正确的是( ) A .F 甲>F 乙 B . F 乙=F 丙 C .F 丙<F 丁 D .一样大 5、图甲、图乙是由相同的 滑轮组装的滑轮组,甲乙两人分别用两装置将质量相等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空气阻力、摩擦、滑轮和绳子的质量均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拉力等于乙的拉力 B .甲的拉力等于乙的拉力的3倍 C .乙拉绳子的速度是甲拉绳子速度的2倍 D .甲拉绳子的距离等于乙拉绳子距离的2倍 6、如图1所示是滑轮的两种用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是动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B .乙是动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C .甲是定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D .乙是定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7、用不同机械将同样重物匀速提升,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拉力F 最小的是( )

8、利用定滑轮将同一重物匀速提升时,若所用拉力的方向如图2所示,则F1F2和F3的大小关 系是 A.Fl = F2 = F3 B.Fl < F2 < F3 C.Fl > F2 > F3 D.Fl > F2 = F3 10、物体M重100牛,若不计摩擦、绳及滑轮自重,当滑轮在恒力F作用下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上升时,物体M的速度及拉力F的大小分别为() A.0.5米/秒、100牛 B.1米/秒、50牛 C.2米/秒、200牛 D.4米/秒、100牛 11、如图4所示,物体重20N,在F=4N的拉力作用下,物体能做匀速直线 运动,则物体受地面摩擦力的大小为 A. 24N B.20N C.8N D.4N 12、为了将重400 N的物体提到高处,工人师傅用两只滑轮组成滑轮组,用该滑轮组提起重物所用的拉力至少为( ) A.100 N B.200 N C.133 N D.100 N 13、如图8所示,某同学用重为10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50N的物体.则该同学所用拉力F的 可能值是() A.20N B.25N C.30N D.32N 14、如图2所示,AB质量分别为20 kg和15 kg,弹簧测力计重力不计,用手抓住弹簧测力计外 壳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F1,用手抓住A时,弹簧测力计读数为F2,用手抓住B时弹 簧测力计读数是F3,如图秤钩在左侧,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F1=350N F2=150N F3=50N B.F1=200N F2=150N F3=150N C.F1=150N F2=200N F3=350ND.F1=200N F2=150N F3=200N 图2 15、如图1,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200N的物体,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为40N,匀速拉动 物体(摩擦及滑轮重不计),水平拉力应为 A 200N B 20N C 140N D 40N 16、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大小为10N的力F的作用下,重物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 已知重物A上升速度为0.2 m/s,不计滑轮重、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物体的重力大小和滑轮上升的速度分别为( ) A.20N 0.4m/s B.20N 0.1 m/s C.5 N 0.4m/s D.5N 0.1 m/s 二、作图题 17、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物体,请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18、站在地面上的人,利用图13中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请画出绕绳方法。(要求图中滑轮都使用) 19、如图4所示,某人站在A处用一根绳子和两个滑轮提起物体B,画出物体B的重力的示意图和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20、用滑轮组将陷在泥中汽车拉出来,试在第25题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八年级下册物理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第2节滑轮 第1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白居易《远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并能识别它们. 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与实质,并能用它们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定滑轮、动滑轮的实际使用. 2.对实践中的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有好奇心. 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教学重点】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难点】会按要求组装滑轮,并画出它的绕线,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定滑轮、动滑轮、钩码、细绳.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杠杆,知道了杠杆的分类和特点.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应用了其他简单机械.如我们每周一升国旗,升旗手用力向下拉绳子,我们会看到国旗缓缓上升;工人在动滑轮的帮助下,居然用50N的力提起重95N

的物体,你知道这些是应用了什么吗? 生思考、讨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先不急于解答. 师你们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有什么特点吗?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呢?我们学习了本课知识后,你就会明白了. 【进行新课】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师好,请大家先看教材P81页图12.2-1漫画,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大人能将重物吊到二楼,孩子却被重物吊了起来? 生思考、发表看法. 教师展示一架定滑轮、动滑轮装置,并利用它们分别提起钩码,对滑轮的构造简单介绍.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它们在工作过程中有什么不同? 生:定滑轮工作时,轴不动,轮转动;动滑轮工作时,轴随着物体一起上或下运动.师回答正确.好,下面请大家分组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可参照教材P82页《实验》).教师参与实验指导,这样便于降低学生实验难度. 设计表格(供参考) 学生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并讲解.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多媒体课件) (1)定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图甲中所示定滑轮两边的力轮相切,中心轴为杠杆的支点,轮的直径可以看做是一根硬棒,动力和阻力作用在直径的两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注意: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动力移动的 距离等于重物升高的高度. (2)动滑轮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如图乙

滑轮及其应用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2、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2、通过自制教具以及杠杆的平衡条件,对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得出定滑轮是一种等臂杠杆、动滑轮是一种省力杠杆的变形; 3、在对实例的分析和解释中进一步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提高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2、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滑轮,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及特点。 难点:1、定滑轮是一种等臂杠杆、动滑轮是一种省力杠杆的变形; 2、找动滑轮的支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演示:杠杆提水的实验

在杠杆的一端施加一个向下的动力,发现杠杆已经碰地了,小桶还没有离开井口。 提问:该怎么办呢? 将杠杆向上移动,就能使杠杆继续转动,小桶就会继续被举高。(边讲边做)如果杠杆能够连续转动,小桶就可以被举得更高。(演示) 提问:杠杆要是连续转动起来的话,大家想象一下,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操作:转动红色的等臂杠杆 现象:看到它形成了一个圆。 操作:用自制教具改装。 讲授:像这样改装好的装置就叫做滑轮,滑轮实际上就是杠杆的变形,它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在现代化生产中,人们使用的往往是复杂的机械,但复杂机械中的许多部件就是由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组合起来的。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滑轮。 二.新课教学: 请学生观察:滑轮由哪些部分组成呢?(PPT出现一个滑轮)学生:有轮子(轮子的边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有凹陷(我们把它称为槽。) 教师:轮子会不会转呢?(会) 教师:绕着什么转?(绕着圆心) 教师:也就是绕着通过圆心的轴转动。

初中物理滑轮教案

课题滑轮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这两种滑轮在生活和实际中的应用。明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是变形杠杆。 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可以组成滑轮组,达到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初步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方法。 教具铁架台、滑轮两个、长细绳、钩码四个、 滑轮组(由两个滑轮组成的)两个 教学过程互动与反馈 第一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一、初步认识滑轮 1.提出问题:如何把木料运到楼上? 做一做:选择合适的器材做一个模型,试一试能否实现自己的设想。 2.介绍滑轮的结构:主要部分是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观察使用时的情景: a.使用时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这种 滑轮称为定滑轮; b.使用时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这种滑轮称为动滑轮。 3.请学生举出生活和生产中应用滑轮的实例,并指出分别是哪一种滑轮。 4.说明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 二、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2.在它的左侧挂钩码,右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比较 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3.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 4.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 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F2/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N 1 2 3 5.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旗杆顶端的滑轮、塔吊提起重物时下端的动滑轮、电梯上的滑轮等。

三、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 2.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态,读出弹簧测力 计示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进行观察和比较。 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F2/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N 1 2 3 4.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补充实验: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 四、课堂练习和作业: 1.工厂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车间,某工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型钢管的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 2.如图所示,用滑轮按甲、乙、丙三种方式拉同一重物在相同 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分别为F1、F2、F3,比较它们的大小,其中正确的是() A.F1=F2=F3B.F1<F2<F3 C.F1<F3<F2D.F3<F1<F2可以发现,当弹簧测力计斜向上拉时,拉力的示数会变大。

滑轮优秀教案

2015年春《滑轮》优秀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使用,对实践中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2.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3.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动滑轮、定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及特点。 教学难点 1.定滑轮及动滑轮的实质; 2.滑轮组省力情况的判断,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滑轮、铁架台、钩码、细线、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杠杆这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请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杠杆的种类 以及各类杠杆的特点: 省力杠杆:省力但费了距离。 费力杠杆:费力却省了距离。 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另一种简单机械——滑轮。 漫画导入 让学生观察和欣赏下面的三幅漫画,“胖子”利用滑轮将重物吊到二楼,“瘦子”想帮忙,却把自己吊了上去。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笑话其中蕴含着什么科学道理 学生会带着“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情景导入 多媒体投影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使用滑轮的一些画面: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使用滑轮从井中提水、窗帘中的滑轮、升旗中的滑轮……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滑轮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使用滑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方便呢滑轮的特点有哪些在实际应用中如何连接滑轮要想了解这些知识,需要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引出课题:滑轮。 推进新课 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概念 教师活动: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滑轮来提升重物。请你观察桌上摆放的滑轮,说出它的结构特点,想一想滑轮的这些结构在提升重物时有什么功能吗 学生活动: 出示一个滑轮,让学生观察其结构,归纳:滑轮就是边缘有槽、能绕轴心转动的轮子。 情景创设: 工人要装修三楼的房子,他们需要把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工人甲在底楼地面,工人乙站在三楼。他们都想利用一根绳子和一只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工人甲,,你该怎么使用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如果你是工人乙,你又该怎么使用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模拟实验:下面我们用钩码代替货物,利用细线、滑轮在铁架台上分别模拟甲、乙工人提起重物。 【演示】分别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起一个 重物,如图所示。 学生活动: ①(小组合作)探究滑轮的使用方法;(体 验实验、观察比较) ②个别学生上台演示交流滑轮的使用 方法。 教师活动:①用PPT再现滑轮的使用; 提问:仔细观察两种情况下滑轮的运动②

六年级科学上册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教科版

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 2、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 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 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

1、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 2、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3、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并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4、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5、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学习使用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牛顿。并进行巩固练习,拉出3N、5N的力。 2)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不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 3)请学生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不同个数(1~5个)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读数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重力读数,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13的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 4)全班内进行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四、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 五、想一想: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探究定滑轮的作用实验

设计人:李有航审核人:_______________ 序号:d11-3-2 班级:_______________ 组名: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 会组装定滑轮,并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来判断定滑轮是否省力,并判断绳子自由段 与物体上升距离的关系 实验器材: 滑轮一个,测力计二个,钩码,细绳及支架 实验步骤: 1、取一单滑轮固定在方座支架上,构成一个定滑轮,用细绳跨过滑轮,细绳的一段挂上钩码, 作为阻力,钢绳的另一端挂测力计(如图所示),用手竖直向下匀速拉测力计,使滑轮匀速转动,观察测力计读数 2、改变测力计拉力的方向(水平、斜向下、向下),当滑轮平衡时,记下各次测 力计的读数 3、改变所挂钩码重,重复上述实验,并记下各次测力计的读数 2、S、h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 . 3、使用定滑轮 _____ (省力/不省力),但是____ (可以/不可以) 改变力的方向? 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 小组长评价:学术助理评价:教师评价:

设计人:李有航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 序号:d11-3-3 班级:_____________ 组名: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会组装定滑轮,并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来判断定滑轮是否省力,并判断绳子自由段与物体上升距离的关系 实验器材: 滑轮一个,测力计二个,钩码,细绳及支架 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取一细绳跨过滑轮,细绳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系在测力 计的挂钩上。 2、在滑轮的钩上挂钩码,使滑轮两边的两根细绳在竖直方向上,手通过测力计 拉住绳子的一端。当滑轮和它下面的钩码一起匀速提 升,记下测力计的读数。 序号 钩码重 力(G/N) 使用动滑轮 竖直向上的 拉力(F/N) 绳子自由段移动的 距离(S/cm) 物体移动的距离 (h/cm) 分析与论证:1、从这个实验中发现F1、F2、F3、G的关系是 2、S、h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 3、使用动滑轮(省力/不省力),但是____ (可以/不可以) 改变力的方向? 评估与交流:1、在实验中,我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偏大,这是为什么呢? 2、动滑轮是杠杆,那么这个杠杆的支点在哪里呢? 3、试通过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动滑轮的省力情况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八年级(下)物理 6.6探究滑轮的作用(第二课时) 教案

G 1 F G 2 F G 3 F G 4 F F =G/3 F =G/2 F =G/4 F =G/5 教学重点 滑轮组的作用。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法 教学用具 滑轮、钩码、细绳、弹簧秤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及实质 2、提问:看图,小女孩为什么能吊起一头牛犊? 小女孩要拉住比她体重大得多的牛犊,使用了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的滑轮组。这样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二、新课教学 (一)、滑轮组 1、定义: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2、滑轮组的特点: ①优点: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要多费距离。 ②缺点:结构复杂,需要较多的滑轮 3、滑轮组中F 与G 的关系 看有n 段绳子支持物重(最后一段向下的不能算),那么F =G/n ⒌按照要求组成滑轮组 比较滑轮的个数和要求的绳子的段数,若滑轮个数等于绳子段数,则最后一段向下;若滑轮个数少于绳子的段数,则最后一段向上。 滑轮组虽然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但是要多费距离。如果F =G/n ,那么S =nh (二)、简单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组装口诀:单从动,双从定,从里向外绕。 例:按照要求组装下列滑轮组。(动滑轮自重不计) ⑴用G/2的力提起重物; ⑵用G/3的力提起重物。 (三)、练习: 1、按要求给滑轮组绕线.(G为物体重,不考虑摩擦及动滑轮、绳子的重力) 2、想使用滑轮组提起3×103 N的物体,绳子最大只能承受800 N的力,请设计一个向下拉动绳子的最简单的滑轮组,画出示意图,并计算提起重物时所用的拉力.(绳重、动滑轮重、摩擦均不计) .3、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质量是70 kg的物体提高5 m,每个滑轮质量是2 kg,绳重、摩擦不计,试求:(1)提起物体所用的力是多少?(2)绳端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4.人站在二楼阳台上,要将楼下700N的重物拉上来,绳子的最大承重是300N,应怎样设计滑轮组,能将重物提起且使用滑轮的个数最少(滑轮重及摩擦不计)?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6.6 探究滑轮的作用》word教案 (3)

G 1 F G 2 F G 3 F G 4 F F =G/3 F =G/2 F =G/4 F =G/5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八年级物理下册《6.6 探究滑轮的作用 (第二课时)》教案 粤教沪版 教学目标 ⒈知道什么是滑轮组,并能识别; ⒉理解滑轮组的作用,会根据滑轮组的挂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滑轮组结构、特点及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滑轮组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滑轮组的作用。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法 教学用具 滑轮、钩码、细绳、弹簧秤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及实质 2、提问:看图,小女孩为什么能吊起一头牛犊? 小女孩要拉住比她体重大得多的牛犊,使用了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的滑轮组。这样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二、新课教学 (一)、滑轮组 1、定义: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2、滑轮组的特点: ①优点: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要多费距离。 ②缺点:结构复杂,需要较多的滑轮 3、滑轮组中F 与G 的关系 看有n 段绳子支持物重(最后一段向下的不能算),那么F =G/n ⒌按照要求组成滑轮组 比较滑轮的个数和要求的绳子的段数,若滑轮个数等于绳子段数,则最后一段向下;若滑轮个数少于绳子的段数,则最后一段向上。

滑轮组虽然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但是要多费距离。如果F=G/n,那么S=nh (二)、简单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组装口诀:单从动,双从定,从里向外绕。 例:按照要求组装下列滑轮组。(动滑轮自重不计) ⑴用G/2的力提起重物; ⑵用G/3的力提起重物。 (三)、练习: 1、按要求给滑轮组绕线.(G为物体重,不考虑摩擦及动滑轮、绳子的重力) 2、想使用滑轮组提起3×103N的物体,绳子最大只能承受800 N的力,请设计一个向下拉动绳子的最简单的滑轮组,画出示意图,并计算提起重物时所用的拉力.(绳重、动滑轮重、摩擦均不计) .3、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质量是70 kg的物体提高5 m,每个滑轮质量是2 kg,绳重、摩擦不计,试求:(1)提起物体所用的力是多少?(2)绳端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4.人站在二楼阳台上,要将楼下700N的重物拉上来,绳子的最大承重是300N,应怎样设计滑轮组,能将重物提起且使用滑轮的个数最少(滑轮重及摩擦不计)? 7.1 《力》

八年级物理滑轮及其应用教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滑轮及其应用教案(沪科版) 0.2滑轮及其应用 时间主备人使用人 课题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课型实验探究 教学目标知道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的实质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教学难点1、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进行实验探究拉力、物重及吊起动滑轮绳子股数间的关系 课时2课时 教学设想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分别获得定滑轮和动滑轮在使用过程中其作用方面的规律性结论。然后再引导学生应用杠杆平衡的条件,进行分析论证实验探究的结论。接着引导学生对滑轮组进行实验探究,让他们去寻求重物所以的拉力与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的关系。最后通过介绍几种升降机械,让学生知道复杂的机械中有许多部件是由杠杆和滑轮等简单机械组成的。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 播放学生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录像,观察到了旗杆顶端

是一个什么样的装置其作用是什么? 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滑轮及其应用 二、出示学习目标: 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并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其作用和实质。 知道什么是动滑轮,并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其作用和实质。 知道什么是滑轮组,并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其作用以及提升重物所用的拉力与承担物重的绳子的股数关系。 三、自学指导: 定滑轮:_______________叫滑轮,_____________叫定滑轮。 ○1定滑轮的作用是什么? ○2定滑轮能否省力?能否改变施力的方向? ○3依据图分析定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杠杆。 ○4生活、生产中哪些地方使用定滑轮? 动滑轮:______________叫动滑轮。 ○1动滑轮的作用是什么? ○2动滑轮能否省力?能否改变施力的方向? ○3依据图分析动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杠杆。 ○4生活、生产中哪些地方使用动滑轮? 滑轮组:____________叫滑轮组

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案

定滑轮和动滑轮 六年级黄翠萍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2、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索简单机械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在操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来验证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 教具学具准备 滑轮9个,铁架台9个,测力计9个,钩码9盒,细绳9根(厘米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升旗视频。“我们每周一都进行升旗仪式,你想过没有,

旗杆上的什么装置帮助我们把国旗升上旗杆顶端?”(生答滑轮)“对,滑轮。”师手拿滑轮“像这样边缘有槽,能绕中心轴自由转动的轮,称为滑轮。” (出示课件2)这是各种型号、各种颜色的滑轮。 (出示课件3)定滑轮的定义:像这样固定在一个位置,不随重物的移动而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板:定滑轮) 二、科学探究 (一)模拟升旗,感受定滑轮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1、你愿意当升旗手吗?(出示课件4)这个同学升旗的时候,请同学们观察升旗手向哪个方向拉绳子?旗子向哪个方向运动? 2、你看清楚了吗?发现了什么?(手往下拉绳子,国旗往上升)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板:作用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升国旗时使用定滑轮有什么作用?(使工作方便) (二)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 1、师:定滑轮能不能省力呢? 2、生猜测。 3、请各小组讨论利用现有的器材怎样证明你们的猜测呢?(讨论、汇报)怎样才能证明定滑轮省力? 4、实验操作方法 (1)组装定滑轮。将滑轮挂在支架上,使其成为一个定滑轮,把细绳挂在定滑轮的槽内。 (2)在细绳的左端挂上钩码当作重物。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教学设计修改稿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知道其各自的特点,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方法:培养学生制定计划、动手操作、观察描述等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悟到周围生活处处充满科学,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教学重点】 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器材准备】 学生材料:定滑轮和动滑轮各一个,铁架台、线、便签纸、钩码、测力计等。(每组一份) 老师材料:微视频、相关图片、学生材料一份、实验汇报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学生集体演唱《国歌》,让学生讲讲升国旗时,这国旗是怎样被升上旗杆的? 2.提出升旗手向下拉绳子为什么旗帜上升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出示滑轮,滑轮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它没有随物体的升降而变化,所以叫做定滑轮。然后操作。让学生观察滑轮的构造。 二、探求新知

1.猜测滑轮的作用。 问:你们认为定滑轮可能有什么作用?汇报小结,引导学生要通过实验的方式来了解定滑轮的作用,如何做实验呢? 2.观看《定滑轮实验操作》微视频。 3.组装定滑轮,研究定滑轮的作用。 (1)分组做一个跟旗杆相似的滑轮装置。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此装置。 ①学生分组实验(用测力计直接提升钩码;用定滑轮做提升),在学生分组实验时,教师在各组巡回指导,保证实验的有效性。 ②学生可多次改变钩码个数,并记录。(绳子一端挂钩码,一端用测力计) ③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④讨论:有什么发现? (2)讨论谈话:既然定滑轮省力不明显,为什么还要在高高的旗杆上安装定滑轮呢? (3)分组讨论后汇报:向下用力,红旗向上升。工作方便。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那么,动滑轮呢?动滑轮能省力么? 4.观看《动滑轮实验操作》微视频。 5.组装动滑轮,研究动滑轮的作用。 (1)讨论:动滑轮是否省力呢?

6.6探究滑轮的作用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粤教沪版

6.6探究滑轮的作用 一、单选题 1.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200 N的物体,物体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为40 N,现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匀速移动物体,在不计滑轮重力和滑轮间摩擦的情况下,水平拉力F是() A. 200 N B. 100 N C. 80 N D. 20 N 2.在如图所示的机械传动中,属于螺旋传动的是() A. B. C. D. 3.下列关于使用滑轮组的优点的论述,较全面的是( ) A. 一定是省力的,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B. 一定是省力的,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C. 有时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有时可以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D. 肯定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省力与否要具体分析 4.如图所示,G=200N,滑轮重G′=40N,要使物体能匀速上升2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滑轮的摩擦)() A. F=440 N,并向上移动4 m B. F=140 N,并向上移动4 m C. F=440 N,并向上移动1 m D. F=480 N,并向上移动1 m

5.用图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已知滑轮重20N、绳重和摩擦力不计。则() A. 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B. 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C. 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D. 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6.某同学设计一种如图所示的简易电梯,由图可知() A. A是动滑 轮 B. B是定滑轮 C. 如果电动机向下拉动绳子,电梯厢将上升 D. 如果电动机向下拉动绳子,电梯厢将下降 7.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重为10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50N的物体.不计摩擦,则该同学所用拉力F的可能值是() A. 20N B. 25N C. 30N D. 35 N 8.盘山公路是“S”形,可以抽象成斜面,下列也可以看成斜面的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