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愚公移山对比阅读

愚公移山对比阅读

愚公移山对比阅读
愚公移山对比阅读

愚公移山练习

原文: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一)阅读甲乙两个有关“人物对话”的文言文段,做8—10题。(8分)

(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乙)原文第二段

一: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1)何苦.而不平( ) (2)河曲智叟亡.以应( )

(3)立有间.( ) (4)臣是以无请

..也 ( )

(5)达于汉阴

..运于渤海之尾( ) ..( ) (6)箕畚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而.山不加增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D﹒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子。(2分)

甲:

4.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下面这一劳动场面

....描绘出来。

(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1)甲文刻画了蔡桓公什么样的形象?(1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分)

答:

(2)乙文刻画人物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

答:

6.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

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2分)

7.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3分)

8.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请作简要说明。(3分)

①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二:阅读原文2、3段,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4、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2个。

(1)

(2)

5、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愚公移山

[乙]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1、下面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河曲智叟亡以应。亡:同“无”,没有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亡:灭亡

B、何苦而不平。苦:愁,担心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苦:使……痛苦

C、帝感其诚。诚:诚实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实在

D、其如土石何。其:语气词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其,代词,他们的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②汝之不惠惠:

③帝感其诚感: ④越明年越: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

4、下列句子编成四组,全部表现愚公移山决心的一组是( )?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吾与汝毕力平险。 (3)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5)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6)帝感其诚。?A、(1)(3)(4)(5) B、(1)(2)(4)(6) ? C、(2)(3)(5)(6)D、(2)(4)(5)(6)

5.翻译下面句子。(3分)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

6.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7.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分)

(四)《愚公移山》《铁杵磨针》比较阅读

【甲】愚公移山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年且.九十()(2)方.磨铁杵( )

(3)始一反.焉( )(4)媪自言.姓武()

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且焉置土石无陇断焉 C 以君之力河曲智叟亡以应

B 惧其不已其如土石何 D 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1分)

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

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分)

【人物】【事例】

【人物】【事例】

7.【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__________ ”,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2分)

8.【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五)《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比较阅读

【甲】愚公移山

【乙】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逐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

(1)固不可彻.( ) (2) 寒暑易.节()

③杂然相许.( ) (4)子子孙孙无穷匮

..也()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夸父与日逐走。

3.夸父和愚公都是我国神话寓言中塑造的英雄人物,请说说他们感人的精神品质。(3分)

参考答案

一、 (1)愁(2)通“无”(3)有一会儿(4)不问,不再说话(5)汉水南岸(6)用箕畚运

2. B(两个“而”均表转折关系)3、(1)扁鹊远远地看到蔡醒公就转身跑了(2)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4、参考: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稍长的三人挑着担,拿着镐上了山,凿岩石,挖泥土,挥汗如雨,号声震天,再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山路上踏下的那一道道足迹成了山脊里最美的一道风景线。加入描绘语句的给2分,只翻译的给1分。

5、(1)“讳疾忌医”的人(掩饰错误,顽固坚持、不愿改正错误的人);要点: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2)要点:正视困难,战胜困难

6.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1分)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坚(1分)。

7.愚公移山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1分),这种精神可以鼓励人们战胜工作中的困难(1分)。因此,愚公精神永远有价值,有意义(1分)。

8.共3分,分三个得分点。

(1)意思上的相同点,1分:都是对愚公移山这件事的怀疑(质疑、产生疑问、不相信、置疑)。(2)情感上的不同点,2分,愚公妻、智叟的情感各1分。

愚公妻是关心(担心,关爱,担忧,忧心,忧虑)(1分),但是写出“关怀”,“爱护”不给分。智叟是轻蔑(挖苦,蔑视,轻视,讽刺,嘲讽,嘲笑,看不起,笑话)(1分)。

二、1、(1)苦于(2)顽固 2、略。意思表达符合原意,能准确表达言者的语气即可。

3、嘲讽、怀疑语言、动作

4、示例: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

5、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认识,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三、1、C(帝感其诚的诚是“诚心”的意思) 2.①用箕畚②通“慧”,聪明③被……感动④到、及3.D(A.人称代词,他/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C.把/因为D.都是“去、往”的意思。)4、D(第1句交代移山的原因,第3句交代放置的地点) 5.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汉”“阴”“陇”“断”译错一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6.A(愚公之妻只是有疑,而不是坚决反对。)7.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1分)②甲文以神话结尾,(1分)乙文以议论结尾。

四.1.(2分)(1)将近 (2)正在(3)同“返”,往返(4)说(各0.5分)2.(2分)D 3.(2分)(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1分)(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1分)(注意译准“固” “彻” “感”“卒”,

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4.(1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2分)【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符合题意,语言简明通顺,言之成理,即可视情况给分)6.(2分)【示例】匡衡凿壁偷光 / 孙康映雪照读 / 车胤囊萤读书等。 (要求写出真实姓名,事例言简意赅。各1分)

7.(2分)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各1分)8.(2分)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五.1.(1)通,变通 (2)改变、变换(3) 答应、赞同 (4)穷尽

2.(1)你真是太不聪明了! (2分) (2)夸父和(跟)太阳竞胞。(2分)

3.(1)他们具有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欲望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不畏艰

险,坚持不懈的坚强意志和毅力。(2分〉

--

愚公移山阅读与标准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与答案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2、用原文回答问题: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 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智叟的态度是: 。 3、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的人物描写方法。 4、“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话很相似,那么,“其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 5、选文中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 6、选出与这段文字的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 ) A.愚公决定移山,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B.愚公一家排除困难,决心移山。 C.愚公移山,得到了邻人的帮助。 D.愚公虽有移山的决心,却无具体的办法和行动。 7、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而言的。 8、选文第三段说“帝感其诚”,所谓“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天帝是被什么所感动,因而命夸娥氏的二子搬掉两座山的? 10、文中用天神搬走大山作结局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语言简洁,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2分) 1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请加以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之处。(3分)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2分) ①年且.九十()②寒暑易.节() ③杂然相许.( ) ④甚矣,汝之不惠.( ) 14、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2分)

文言文专题复习《愚公移山》对比阅读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20—23题。(共14分)【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以施欤?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惩.山北之塞()(2)以残年余力 ....() (3)甚矣,汝之不惠.( ) (4) 虎亦卒.去() 21、用∕划分句子节奏,划两处。(2分)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2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6分)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译: 2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体现了愚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世世代代不放弃。锲而不舍的精神? B、【乙】文小儿胆子非常大,根本不害怕老虎。 C、【甲】【乙】两文均用了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乙】文妇人的“仓皇”有力地反衬了小儿的“自若”。 参考答案: 20、(1)苦于(2)凭(3)通“慧”,聪明(4)终于 21、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1)苦于(2)凭(3)通“慧”,聪明(4)终于 22、(1)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2)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 23、B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每题3分,共9分) 【甲】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

《愚公移山》阅读理解及解析

《愚公移山》阅读理解及解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年且九十()(2)吾与汝毕力平险() (3)汝之不惠()(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于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 B、而而山不加增默而识之 C、以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D、之虽我之死,有子有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8、下列文字常识论述不正确的一组是()(2分) 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B、《左传》是编年体史书,也叫《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 C、《孟子》是孟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D、《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愚公移山》《蜀之鄙有二僧》比较阅读附答案

《愚公移山》《蜀之鄙有二僧》比较阅读附答案 [甲]愚公移山 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 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②汝之不惠惠: ③帝感其诚感:④越明年越: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 11.翻译下面句子。(3分)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2.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13.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分) [答案] 9.①用箕畚②通慧,聪明③被感动④到、及 10.D(A.人称代词,他/表反问,可译为难道B.连词,表转折/连词,

愚公移山比较阅读答案

A.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 B.乙文段中画线句“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甲乙两文段靠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 D.乙文“卖蒜老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8.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②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惩山北之塞惩:苦于②越明年越:到了

绝对原创.中考必备《愚公移山》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一: 青海省西宁市1、解释(1)惩山北之塞惩:(2)汝心之固固: 2、翻译:(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4、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2个。 5、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参考答案: 1、(1)苦于(2)顽固 2、略。意思表达符合原意,能准确表达言者的语气即可。 3、嘲讽、怀疑语言、动作 4、示例: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 5、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认识,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比较阅读二: 2007年恩施自治州2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⑴惩()山北之塞⑵汝之不惠() 25.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这劳动场面描绘出来。(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6.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二、三层大意。 第一层:面山而居第二层:第三层: 27.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 答: 参考答案 24、(2分)⑴苦于;⑵同“慧”,聪明。说明:答对一个给1分。第2小题答聪明或同“慧”均给1分。 25、(2分)参考: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稍长的三人挑着担,拿着镐上了山,凿岩石,挖泥土,挥汗如雨,号声震天,再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山路上踏下的那一道道足迹成了山脊里最美的一道风景线。加入描绘语句的给2分,只翻译的给1分。 26、(2分)聚室而谋;叩石垦壤。说明:答对一层给1分。 27、(2分)参考:寓意: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赞成:因为遇到困难一

《愚公移山》选择、翻译、简答、阅读习题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 22 课】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C ) 扶苏以.数谏故 此则岳阳楼 之.大观也 由是则生 而.有不用也 皆以美于.徐公 C 都是“却、可是”表转折。 D 向;比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每假借 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解析】 A 到;向。 B 两个“而”均表转折关系。 C 主谓之 间; D 凭借;因为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 、北山愚公者,年 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B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俯身倾耳 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C 、其.妻献疑曰 既出,得 其.船?? D 、投诸渤海 之.尾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解析】 A 将要;况且。 B 凭;连词,来。 C 都是代词,他的。 D 助词;代词。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 .北山愚公者,年 且.九十(且:将近) B .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 : 苦于) C .冀之南、汉之 阴.(阴:〈汉水的〉北岸) D .河曲智叟 亡.以应(亡:通“无” ) A.以.君之力 B. 河曲智叟笑而止 之.曰 C. 而.山不加增 D. 告之 于.帝 【解析】 A 凭;因为。 B 他;的 A .指通豫南,达 于.汉阴 B .而.山不加增 C .虽我 之.死,有子存焉 D .以.残年余力

解析】 C “阴”指江河的南岸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 .惧其.不已也/ 其.真无马邪 B . 而.山不加增/水落 而.石出者 C .以.告先帝之灵/先帝不 以.臣卑鄙 D .已而之.细柳军/辍耕 之.垄上 【解析】 A 人称代词,他;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 B 连词,表转折;连词, 表顺承。 C 来;因为。 D 都是“去、往”的意思 6、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 A. 惩.山北之塞 B. 聚室而 谋.曰 C. 寒暑易节,始一反 焉. D. 河曲智叟 亡 以应 解析】 A 苦于;惩罚。 B 都是商量。 C 啊;怎么。 D 无;丢失。 7、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 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杂然相 许. 许: 赞同 B. 遂率子孙 荷.担者三夫 荷: 扛 C. 寒暑 易.节 易: 交换 D. 何苦.而不平 苦: 劳苦 【解析】 D 苦:愁。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 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 ,提出了移山的主张 , 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 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B. 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 ,信心百倍,理由充足 ,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 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 , 无力回击。 C. 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 ,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 “愚公 ”, 将鼠目寸光者命 名为“智叟” ,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 , 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惩.前毖后 不谋.而合 不入虎穴, 亡羊焉.得虎子

《愚公移山》《小儿不畏虎》比较阅读答案

《愚公移山》《小儿不畏虎》比较阅读答案 《愚公移山》《小儿不畏虎》比较阅读答案 【古典文学】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20—23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以施欤?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惩山北之塞以残年余力 甚矣,汝之不惠虎亦卒去 21、用∕划分句子节奏,划两处。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2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译: 2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A、【甲】文体现了愚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世世代代不放弃。锲而不舍的精神? B、【乙】文小儿胆子非常大,根本不害怕老虎。 C、【甲】【乙】两文均用了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乙】文妇人的“仓皇”有力地反衬了小儿的“自若”。 参考答案: 20、苦于凭通“慧”,聪明终于 21、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苦于凭通“慧”,聪明终于 22、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 23、B

《愚公移山》“鲁公治园”阅读及答案

愚公移山》“鲁公治园”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4-7 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4.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____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____ 无地置土 置:_ 公遂止 遂:_ 5.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6.理解填空。 甲文中① 和智叟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② 和智叟对比,一个担忧,一个讥笑;③ 和智叟对比,一个热心,一个冷漠。7.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参考答案: 4.用箕畚没有安放于是 5.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损毁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6. ①愚公 ②愚公妻子 ③遗男7.愚公抱负远大,不畏艰难;鲁公缺乏主见。

《愚公移山》《铁杵磨针》比较阅读答案

愚公移山》《铁杵磨针》比较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16~23 题。 【甲】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年且九十(2) 方磨铁杵 始一反焉媪自言姓武17.【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且焉置土石 C 以君之力 无陇断焉河曲智叟亡以应 B 惧其不已 D 操蛇之神闻之 其如土石何告之于帝18.翻译下面的句子。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 19. 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 20. 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 21. 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 【人物】【事例】 【人物】【事例】 22. 【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 23. 【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语文网 16. 将近正在同“返”,往返说 18.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19.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0. 【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

愚公移山问答题阅读理解

《愚公移山》问答题复习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笑”和“长息”分别有什么表达作用? “笑”: “长息”: 2、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3、分析人物形象。 愚公 智叟 4、文中写“其妻献疑”,用意何在? 5、写孀妻之弱子“跳往助之”,其作用是什么? 6、你认为愚公是不是很“愚”呢?为什么? 7、智叟的话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聪明”呢? 8、从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几个方面?文中从哪句话是侧面写出移山的艰难? 9、文中写了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这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10、公移山的原因、目的、方法、信心和结果和艰巨性: 11、文中“愚公”和“智叟”二人取名含义 12、提问: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与河曲智叟说的“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两句话意思相近,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13、提问: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并归纳中心意思。 14、分析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 15、赏析: (1)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16、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这两个人物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 17、“移山”这件事做起来困难吗?他们的劳动艰苦吗? 18、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参考答案: 2、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神灵的出现使结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3、愚公:目光长远积极奋斗全面发展持之以恒雄心壮志 智叟:目光短浅冷漠逃避片面静止 4、写“其妻献疑”,用意有二: (1)突出愚公具有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其妻认为开山平险一事太难,不仅挖掉这两座大山非愚公之力所能及,而且挖出的土石放到何处也是一大难题。其妻的这些顾虑,愚公当然是考虑了的。但是,愚公为了子孙后代出入不受阻碍,他以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下决心要开山平险。 (2)突出愚公对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有正确的认识。他知道仅凭自己“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的这点力量是完成不了这件事的。但他相信他的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有征服自然的信念。 5、写此事有两个作用: (1)表明愚公此举之得人心,开山劳作之艰辛,愚公一行之坚毅,“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以孀妻弱子“助之”与后面河曲智叟“笑止”作鲜明对比,寓托作者褒贬之意。 6、愚公不“愚”。 (1)愚公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而决心移山的——“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下定了决心移山——“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故事的结尾,终于感动了天帝,将山搬走。移山的成功地说明愚公不“愚”。 7、表面看起来,智叟好像是聪明。因为愚公毕竟“年且九十”了,两座山又这样大,很难移走。但是,他却没有看到愚公一家子子孙孙不断挖下去,“山不加

愚公移山中考对比阅读卷

愚公移山对比阅读卷 一、 (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乙)愚公移山 一:1、解释(1)何苦.而不平() (2)河曲智叟亡.以应() (3)立有间. ( ) (4)臣是以无请 ..也 ( ) (5)达于汉阴 .. ( ) (6)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 ) (1)愁(2)通“无”(3)有一会儿(4)不问,不再说话(5)汉水南岸(6)用箕畚运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B(两个“而”均表转折关系)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而.山不加增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D﹒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子。(2分)甲:扁鹊远远地看到蔡桓公就转身跑了 4.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下面这一劳动场面 ....描绘出来。 (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稍长的三人挑着担,拿着镐上了山,凿岩石,挖泥土,挥汗如雨,号声震天,再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山路上踏下的那一道道足迹成了山脊里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5、(1)甲文刻画了蔡桓公什么样的形象?(1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分) 答:(1)“讳疾忌医”的人(掩饰错误,顽固坚持、不愿改正错误的人);要点: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2)乙文刻画人物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答:坚持不懈,不怕苦难才能战胜困难。 6.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坚。 7.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3分) 愚公移山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1分),这种精神可以鼓励人们战胜工作中的困难(1分)。因此,愚公精神永远有价值,有意义(1分)。 8.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请作简要说明。(3分) ①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1)意思上的相同点,:都是对愚公移山这件事的置疑。 (2)情感上的不同点,愚公妻是关心(担心,关爱,担忧,忧心,忧虑),智叟是轻蔑(挖苦,蔑视,轻视,讽刺,嘲讽,嘲笑,看不起,笑话) 二、 二:阅读原文2、3段,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1)苦于(2)顽固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嘲讽、怀疑语言、动作 4、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 (1)(2)示例: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 5、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对 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三、 [甲]愚公移山[乙]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1、下面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帝感其诚的诚是“诚心”的意思) A、河曲智叟亡以应。亡:同“无”,没有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亡:灭亡 B、何苦而不平。苦:愁,担心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苦:使……痛苦

愚公移山对比阅读题汇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6-8题。 [甲]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宾春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这男,始说,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支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急!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尿北山患、公长,皂曰汝 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力口增,何苦而不平尿河曲智支亡以应。(?愚公移山?) [乙]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逐日?)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 ①固不可彻彻: ②寒暑易节易: 7.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夸父与日逐走。 8.夸父和愚公都是我国神话寓言中塑造的英雄人物,请说说他们感人的精神品质。(3分) 参考答案: 6.(1)彻:通、达( 1分) (2)易:交换、改变( 1分〉 7.(1)你真是太不聪明了! (2分) (2)夸父和(跟)太阳竞胞。(2分) 8.(1)他们具有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欲望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不畏艰 险,坚持不懈的坚强意志和毅力。(2分〉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 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 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年且九十( ) (2) 方磨铁杵 ( ) (3)始一反焉( ) (4)媪自言姓武 ( ) 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愚公移山阅读与答案

, 《愚公移山》阅读与答案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2、用原文回答问题: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 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 ;智叟的态度是: 。 3、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的人物描写方法。 4、“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话很相似,那么,“其妻”和“智叟”对 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 5、选文中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 6、选出与这段文字的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 ) A.愚公决定移山,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B.愚公一家排除困难,决心移山。 C.愚公 移山,得到了邻人的帮助。 D.愚公虽有移山的决心,却无具体的办法和行动。 】 7、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而言的。 8、选文第三段说“帝感其诚”,所谓“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天帝是被什么所感动,因而命夸娥氏的二子搬掉两座山的 10、文中用天神搬走大山作结局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语言简洁,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2分) 1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请加以比较,说说 ; 有什么不同之处。(3分)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2分)

①年且.九十()②寒暑易.节() ③杂然相许.( ) ④甚矣,汝之不惠.( ) 14、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2分) ①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 ②面山而.居。 15、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 是,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 是。(2分) 16、.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3分) 1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 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 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 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分)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3分 ;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19、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愚公移山》选择、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 班级:姓名: 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C ) 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故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 而.山不加增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D. 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 【解析】A凭;因为。 B他;的。 C都是“却、可是”表转折。 D向;比。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B.而.山不加增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解析】A到;向。 B两个“而”均表转折关系。C主谓之间;D凭借;因为。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C、其.妻献疑曰既出,得其.船…… D、投诸渤海之.尾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解析】A将要;况且。B凭;连词,来。C都是代词,他的。D助词;代词。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 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

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 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解析】C “阴”指江河的南岸。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先帝之灵/先帝不以.臣卑鄙 D.已而之.细柳军/辍耕之.垄上 【解析】A人称代词,他;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C来;因为。D都是“去、往”的意思。 6、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 A.惩.山北之塞惩.前毖后 B.聚室而谋.曰不谋.而合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羊补牢 【解析】A 苦于;惩罚。B都是商量。C啊;怎么。D无;丢失。 7、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杂然相许.许: 赞同 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扛 C. 寒暑易.节易: 交换 D. 何苦.而不平苦: 劳苦 【解析】D苦:愁。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B.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

文言文专题复习《愚公移山》对比阅读(精品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20—23题。(共14分)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以施欤?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 (1)惩.山北之塞()(2)以残年余力 .... (3)甚矣,汝之不惠.( ) (4) 虎亦卒.去() 21、用∕划分句子节奏,划两处。(2分)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2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6分)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译:

2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体现了愚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世世代代不放弃。锲而不舍的精神? B、【乙】文小儿胆子非常大,根本不害怕老虎。 C、【甲】【乙】两文均用了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乙】文妇人的“仓皇”有力地反衬了小儿的“自若”。 参考答案: 20、(1)苦于(2)凭(3)通“慧”,聪明(4)终于 21、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1)苦于(2)凭(3)通“慧”,聪明(4)终于 22、(1)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2)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 23、B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每题3分,共9分)【甲】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卖蒜老叟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

愚公移山中考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共10分)iyue 【甲】愚公移山(节选)内容来自觅阅岛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内容来自ued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卖蒜老叟 【清】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叩石垦壤叩头曰:“晚生知罪矣。”iyue B.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C.跳往助之旁睨而揶揄之 D.杂然相许陷入尺许 1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B.始一反焉(始:开始) C.观者如堵(堵:墙)D.老人鼓腹纵之(纵:放开)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miyue B.乙文段中画线句“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甲乙两文段靠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 D.乙文“卖蒜老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