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二年级数学过河

二年级数学过河

三年级数学上册试题 一课一练1.3《过河》习题-北师大版(含答案)

1.3《过河》习题 第一课时 1. (1)在□里填上数. (2)8×(6+3)的计算过程, 正确的是:() A. 8×(6+3) B. 8×(6+3) =48+3 =9×8 =51 =72 C. 8×(6+3) D. 8×(6+3) =9 =8×9 =72 =72 2. 在()里填得数. (1)9与7相乘,积是(),再加上17得(). (2)63除以9,商(),再减去7得(). (3)3个6是(),再除以2得(). (4)4乘5得(),再加上50,得(). (5)36除以6得(),再除以3,商是(). 3. ()里最大能填几? 3×()<16 ()×5<41 6×()<33 4×()<25 ()×7<67 8×()<50 4. (1)54加37的和是________,再减去48得________.

(2)一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4,积是________,再除以6得________. (3)63除以9的商是________,再乘7得________. 5. 6. 脱式计算. 9×(56÷7)(35+37)÷9 4×(16-9)57-(11+27) 7.先计算,再比较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 12+15÷3 (12+15)÷3 8. 王老师带了80元,买了8根跳绳,每根7元. 还剩多少元? 第二课时 一、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30×6= 546÷6= 0×3= 200×8= 600×5= 45+27= 500÷5= 420×1= 2.用竖式计算 306×5= 814÷4= 验算: 437×5= 605×8= 62÷8= 3.脱式计算 36÷4×5 9×(75+15) 25×4×6 128+840÷6 (270-198)×5 46-12×3 二、解决问题

(公开课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过河》教案

过河(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过河”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会解决两步运算的实际问题,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过河”问题的过程,能够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解决“过河”问题的过程,能够探索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经历探索解决“过河”问题的过程,体验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2.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过河的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手段,采用问题探究、发现、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去探寻问题、发现问题、类比迁移、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快乐地在其中探求新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游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春游!导游阿姨先要考考大家的口算能力。 1.比比谁是口算小能手。 30+8×45×2+3 80-60+8 5×9-5 25-7×335÷7-5 64-24÷635÷7-5 12+8×1 教师: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的计算顺序是什么? 2.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7×6=4260-42=18 6÷2=318-3=15 3.谈话导入。 师:看到大家的本领强,导游阿姨请大家乘船去河对岸游玩,看谁解决的数学问题多,我们一起研究关于过河的学问。(板书课题:过河(1)) 二、新课学习 1.了解信息,提出问题。 师:从课本上的图中你看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读懂图意,理解图中所呈现的数学信息的实际意义,以及信息之间的关系,养成认真读图、仔细审题的好习惯。 师:你能提出哪些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生1: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教师板书: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生2:同学们都坐小船,需要几条船? 2.解决问题,交流想法。 师:要想求“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必须知道哪些信息? 师:请你先来帮忙算一算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温馨提示:先独立分析解决,再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过河》说课稿

《过河》说课稿 一、说教材: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所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页的内容。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下册学完了百以内加减及实际应用,表内乘除及实际应用。通过前几节课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初步感受到混合运算与生活的联系。教材中创设了“过河”的情境,通过“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每条船限乘客9人,至少需要几条船?”这一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掌握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3.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的作用,掌握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使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因此本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力求体现以下两方面: 1.教师重在创设情境和点拨,采用启发式谈话法、情景教学法,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 2.学生重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运用比较法、探究式学习法等,获得成功体验。 六、教具:多媒体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四部分进行教学。 (一)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在这里,我选择了两道混合运算的试题 48+16÷8 12-4×2 通过让学生说说这两道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再进行计算这一过程,复习前几节课的混合运算的知识,而且从一开始就帮助学生养成先观察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好习惯,并且贯穿整节课。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新课伊始,我就通过谈话的方式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出去玩吗?都是怎么去的?你们坐过船吗?有一些小朋友正要乘船出去玩呢!仔细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此时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学生表达清楚、说完整,能说出:“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每条船限乘客9人,至少需要几条船?”。创设这样的一个情景导入新课,不但拉近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距离,而且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愿望。同时,还培养学生的独立读图能力及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的教学最终要落实到个体的学习行为上,因此,在学生明确问题后,承接上一环节我要求大家帮助图中的小朋友解决问题。学生会很快列出29+25=54(人) 54÷9=6(条)这样的分步算式。紧接着我以“如果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列成混合算式,谁来试一试?”为题,将问题引向深入。此时此刻,学生急于想表达、想交流,这时小组内的交流就满足了他们的这种想表达、想交流的愿望,然后在全班交流。 当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时,可能会出现“29+25÷9”这样的算式,及时组织学生讨论这个算式是否符合情境图中解决问题的顺序。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可知“29+25÷9”这个算式应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不符合问题的情境。在这个问题中,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先算29+25。这样在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中,经验得以分享;在质疑中,知识得以确认。教师适当的加以点拨或指导,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可到底怎么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此时思维的冲突自然产生了请小括号来帮忙的内在需要,为后面小括号的出现作好了铺垫。 接下来我介绍“()”小括号的作用,它在数学算式中出现,就表示()里的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过河》教学设计整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过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8-P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地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提高计算能力。 ⒉过程与方法:在解决乘船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探索添加小括 号的过程,体验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先看运算顺序, 再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教学难点 能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游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秋游! 导游阿姨听说你们非常聪明,想考考大家数学学得怎么样,你们愿意接受 挑战吗?(幻灯片出示) 1.口答题: (1) 2+7×5,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 40-36÷4,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计算 32-8÷8 20+16÷4 30-4×5 二、探索新知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河边准备坐船过河去秋游(幻灯片出示P8主题图)。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写出解答过程 (29+25)÷9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5.提问: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 提示“先求出一条小船能坐多少人?”,再用除法计算出需要几条小船。 因此算式为:54÷(9-3)

过 河(数学活动课)

过河(数学活动课) 【教学年级】六年制小学二、三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过河”问题的逐个解决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2、使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使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教学准备】圆片16个、(印有小狗、小兔和白菜的)卡片三张、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个故事,你们喜欢听吗?一天,(幻灯出示)吴老师带着15位学生去郊游,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想要到河对岸去,但河边只有一条小船,而且没有船夫,每次船上最多只能坐4人。吴老师笑着对大家说:看谁最聪明,最快算出小船要载多少次,才能把我们全部送到河对 二、探究研讨,激发思维 1、组织讨论,发散思维 师:小明、冬冬、贝贝和小雨是班里的数学尖子,又是好朋友。他们一听完吴老师的话就讨论开了,而且很快就找到了答案。现在你们能不能猜猜看小明他们说的可能是几次呢?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生:可能是4次。 生:我想可能是5次。 ...... 师:到底谁的答案最合理呢?还是让你们自己来验证一下吧!请每小组拿出16个小圆片代替16个人,4人合作摆一摆他们是怎样过河的。 2、学生讨论操作后指名学生上台演示反馈 学生1:因为小船每次只能坐4人,我们只要让他们每次过去4人就是4次了。

师:这位小朋友很聪明,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话音未落,一位学生就把手举得很高,我就示意他发言) 学生2:他没有看清楚吴老师的话,吴老师说河边只有一条小船,而且没有船工。 师:那你认为应该是几次呢?请你上来演示一下。 生2:因为没有船工,先上船3人,到对岸后上岸1人,要有2人把船划回来,然后再上船3人,到对岸后再上岸1人,......共14次。生3:每次上船2人,到对岸上岸1人,1人回来,......共15次。 生4:先上船4人,到对岸后上岸2人,2人回来......,共7次。 生5:前4次每次上船4人,上岸3人,第五次2人上船到对岸1人上岸,1人回来,最后1次2人都上岸,共6次。 学生6:每次上船的4人中,到了对岸之后要有1人将小船送回,所以每送1次,实际上只能过去3人。最后1次不用把船送回,可以过去4人。所以,小船至少要载5次。 2、评价最佳方案。 师:你们想的方法可真多!老师佩服你们。但是这么多的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 生:载5次最好,这样不会让别人等太久。 师:对!如果我们生活中遇到这类问题,应该选择一种最快速、最方便、最安全的方法。而且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评:听故事是学生十分喜欢的,由故事引入并从故事中提出问题,学生更容易接受,更有兴趣去探究疑惑,这样不但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让学生在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去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3、出示多媒体课件,教师指着课件继续讲述故事: 师:你们和小明他们一样聪明,他们也受到了吴老师的表扬,心里美孜孜的。当他们用这个方法过了河以后,可高兴啦。他们一路蹦啊跳啊......突然,他们看见一位农民伯伯坐在河边直叹气,便走过去问他为什么事发愁,农民伯伯告诉他们:我要把一只狗,一只兔子和一棵青菜带过河去。这儿仅有一只很小的旧船,最多只能带其中的一样东西上船,否则就有沉船的危险。 师:你们看到小狗、兔子和白菜这三样东西你会想到什么? 生:狗会咬兔子,兔子会吃白菜。

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学设计 课题:过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小括号的产生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2、通过“过河”的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在做四则混合运算题目的时候先看运算顺序在进行计算的习惯。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和实物展示图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难点:探索小括号的运用过程,能利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课时:2 教法:指导练习 学法:练习交流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口算 6×9= 30+15= 42÷6= 2 、脱式计算 7×2+30 46-6×4 63÷9+7

二、解决新知 1.合作探究数学问题。小组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自行编写完整的数学问题。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例如:二年级*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船限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 2.展示思维,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年级(1)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船限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 思维:总人数----限乘客人数----需要多少条船 分步计算: 29+25=54(人) 54÷9=6(人) 综合算式:29+25÷9 思考:这样列式就要依照我们学习的混合运算方法来计算,计算的结果却与我们的分步计算结果不一样。 你有怎样的办法呢?这里我们需要先计算加法。 引入:“()”----小括号----先计算小括号,再计算除法。 看看这样的方法,计算结果怎样呢?学生独立完成,感受这样的方法带来的成功喜悦。 (29+25)÷9 =54÷9 =6(条) 答:至少需要 6条船。 一句话:有小括号真好! 理论,记忆理解: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分段理解,记忆)

新北师大版数学三上过河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第3课时过河 教学内容: 教材第8-10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小括号的产生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2、通过“过河“的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在做四则混合运算题目的时候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难点:探索小括号的运用过程,能利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小黑板。指导练习、练习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口算 6×9= 30+15= 42÷6= 2 、脱式计算

7×2+30 46-6×4 63÷9+7 二、解决新知 1.合作探究数学问题。小组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自行编写完整的数学问题。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例如:二年级*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大船限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大船? 2.展示思维,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年级*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大船限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大船? 思维:总人数----限乘客人数----需要多少条大船 分步计算: 29+25=54(人) 54÷9=6(人) 综合算式:29+25÷9 思考:这样列式就要依照我们学习的混合运算方法来计算,计算的结果却与我们的分步计算结果不一样。 你有怎样的办法呢?这里我们需要先计算加法。 引入:“()”----小括号----先计算小括号,再计算除法。 看看这样的方法,计算结果怎样呢?学生独立完成,感受这样的方法带来的成功喜悦。 (29+25)÷9 =54÷9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过河》参考教案

第三课:过河 教学内容:P8 ~ 10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让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题: (1) 2+7×5,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2) 40-36÷4,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计算 32-8÷8 20+16÷4 30-4×5 二、探索新知 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在本题,应先算

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写出解答过程 (29+25)÷9 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5、提问: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 提示“先求出一条小船能坐多少人?”,再用除法计算出需要几条小船。 因此算式为:54÷(9-3) 三、课堂练习 P9试一试 1、提示:先计算坐满大车后还剩多少人,再计算需要多少辆小车。 算式:(70-46)÷8 2、这个算式还能解决下图中哪些问题? 3、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24+16÷8 (24+16)÷8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顺序、结果不一样。 6.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

小学二年级数学《过河》教案精选范文合集

小学二年级数学《过河》教案精选范 文合集 通过“过河”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过河》精选优秀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二年级数学《过河》精选优秀教案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P19-P2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并运用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探索“小括号”的应用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师:上新课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复习题: 1.比一比,看谁的眼力好。(说出运算顺序) 30+8×4 5×2+3 80-64÷8 29+24÷4 2.把二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5×3=15 81÷9=9 16+12=28 25+15=40 9-9=0 28÷7=4 (课前复习,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二、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谈话:小淘气是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在生活中他发现了许多数学问题。他很想和同学们挑战,你们愿意和他比一比吗? (用谈话法为学生引出一个虚拟的竞争对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竞争意识)

2.课件出示“过河”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图中告诉我们哪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图。 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们想要过河,现在每只船限乘9人,需要几只船? (通过创设男、女生过河的情境,使学生将计算生活化,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帮助图中的小朋友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几条船?把你的方法告诉大家。 生1:我估计大概需要7条船。我把男生看成30人,女生看成30人,这样用总人数60人除以9,大约需要7条船。 生2:我估计大概需要6条船。方法和前面的同学差不多,只是人数多算了,所以我从7条里减掉1条船,大约需要6条船。 师:那么到底需要几条船?谁会列式解答?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过河》精品教案

课题 一、混合运算——过河 课型新授课所需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结合“过河”的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结合“过河”的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并运用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主要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 息及问题,相们,你们喜欢秋游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秋游!导游阿姨听说你们非常聪明,想考考大家数学学得怎么样,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1.比一比,看谁的眼力好。 30+8×4 5×2+3 80-60+8 5×9-5 25-7×3 35÷7-5 64-24÷6 3+4-5 2.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7×6=42 60-42=18 6÷2=3 18-3=15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河边准备坐船过河去秋游。齐读课题,请大家仔细看图,从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1、学生看图说一说图意、数学信互补充。

2、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们想要过河,一条大船坐学生 9人,每条小船比大船少坐学生3人。”你们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1、“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现在请同学们动动脑,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解决问题。会做吗? (1)学生试着独立解决问题,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学生板书不同的算式,可能有:A.29+25=54(人)54÷9=6(只) B.29+25÷9 C.(29+25)÷9 D.29÷9+25÷9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不同的算式,对每种方法的正误交换意见,并进行解释,最后汇报讨论结果,说一说想法与理由。其他小组可以赞成,可以反对,进行辩论。(3)议一议。 29+25÷9这样列式对吗? (4)认识小括号的学生介绍小括号的名称及读法。并读算式(29+25)÷9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新朋友吧?叫什么名字?有了小括号的算式怎么读呢? (5)教师小结。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运算顺序,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6)同学们知道了带小括号的算式该怎么算,请快速准确的在书上写出来。脱式计算(29+25)÷9。并练习讲题。 2、“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你会做吗?” (1)学生试着独立解决问题,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指名部分学生板书。 (2)集体讨论不同的算式,对每种方法的正误交换意见,说明理由。 四、试一试。[来源:学科网] 1、出示主题图,说一说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一共70人,先坐满大车,剩下的坐小车,至少需要多少辆小车? 自己试作,之后订正,说明理由。 3、看一看,说一说,用(70-46)÷8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五、巩固练习。 同学们,在你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解决了“过河”问题,现在坐着6条船来到了河岸,这时,导游阿姨又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你们愿意接受吗? 1、比一比,谁的眼力好。(说出运算顺序) 30+8×4 (30+8)×4 5×2+3 5×(2+3) 80-64+8 80-(64+8) 5×9-5 (26-20)×8 2、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过河》同步讲解教案

过河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2、掌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理解小括号的作用。 (三)知识讲解 【知识点】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问题(1)导入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教材8页中间例题) 过程讲解 1.理解题意 从图中可知:男生有29人,女生有25人,这些人要乘船过河,一条大船坐学生9人,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求需要几条船。 2.明确解题方法 (1)要想求需要几条船,必须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人乘船,即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29+25=54(人)。 (2)一共有54人,一条大船坐学生9人,求需要几条船,就是求54里面有几个9,用除法计算,列式为54÷9=6(条)。 3.明确小括号的作用 (l)使用小括号的必要性:根据分析可知,题中两个算式可以写成一个综合算式。如果列成29+25÷9,计算时要先算除法,与题意不符,题中要求先算加法,即求出一共有多少人,这时就需要添加小括号“( )”,列式为(29+25)÷9,小括号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2)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在进行混合运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即先算29加25,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即后算54除以9。 4.正确解答 (29+25)÷9 =54÷9 =6(条) 答:需要6条船。 问题(2)导入一条大船坐学生9人,每条小船比大船少坐学生3人。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教材8页下面例题) 过程讲解 1.整理数学信息,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已知条件:一条大船坐学生9人,每条小船比大船少坐学生3人。54人都坐小船。所求问题:需要多少条船? 2.明确解题方法 (l)要想求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必须先求出一条小船坐多少人,根据“一条大船坐学生9人,每条小船比大船少坐学生3人”求出一条小船坐的人数,用减法计算,列式为9-3 =6(人)。 (2)54人都坐小船,求需要多少条船,就是求54里面有几个6,用除法计算,列式为54÷6=9(条)。 3.列综合算式 (l)综合算式的列式方法。 如果列成54÷9-3,计算时要先算除法,与题意不符,所以要用小括号把9-3括起来,表示先算减法,求出每条小船坐多少人,列式为54÷(9-3)。 (2)书写格式。 54÷(9-3) =54÷6 =9 4.解决问题 54÷(9—3)=9(条) 答:需要9条船。 问题(3)导入一共70人,先坐满大车,剩下的坐小车,至少需要多少辆小车?(教材9页“试一试”)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 》优秀教学设计

过河 1教学目标 1、结合“过河”的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 一个算式里既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还带有小括号,对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尤其是它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就更加抽象,难以理解。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受用小括号的必要性,体会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就成为本节课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考过程,真实呈现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交流、思辨过程中初步体会引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并从中自然的感受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的奇妙作用。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探索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正确地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情境导入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春季 师: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正是春游的好日子,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春游。 (出示鄱阳湖风光图配音乐) 师:你瞧,这就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它位于长江中下游交界处,江西的北部,像一个巨大的宝葫芦。每年有许多珍贵的鸟类栖息在这里,使得鄱阳湖的风景显得更加宜人。同学们,想去吗?那我们坐上车赶紧出发吧!(出示汽车图) 师:看大家这么高兴,老师想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复习题: 1.比一比,看谁的眼力好。 30+8×4 5×2+3 80-64+8 29+25÷4 2.把二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7×6=426÷2=3 60-42=1818-3=15

【K12学习】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让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请说一说各题的计算顺序。 54÷9+3 59+32÷4 30-18÷3 0-72÷8 2、请提出一个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1)、三年级班共48人参加广播操比赛,站了6行,()? (2)、三年级班共24人,每6人为一组,( )?

(3)、四年级师生共42人去郊游,每辆车坐7人,( )? (4)、五年级有35人参加体操表演,每行站5人,( )? 3、谈话导入:同学们,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在这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日子里,实验小学的老师带着同学们去秋游。但是,他们在去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详情我们来帮帮他们。你们愿意帮他吗、? 二、自主学习 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3、预设:若有综合算式,先出示错的,再出示对的,引发讨论; 若没有综合算式,引导尝试列成综合算式,引发讨论。 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这个算式按以前的知识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但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来帮忙。 4、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数学过河问题

数学———过河问题 1、m人过河,一人划船,船可载n人,共需(m-1)/(n-1)次全部过河。 2、“过一次河”指单程,“往返一次”指双程。 3、最后一次过河不需返回。 例题分析: 1、32名学生需要划船到河对岸去野营,只有一条船,每次最多载4人(其中需1人划船),往返一次需5分钟。如果9时开始渡河,9时17分时,至少有几人还在等待渡河?分析:最多载4人,一人划船,则除最后一次外,船上有3人过河。 往返一次需5分钟,17分钟共往返3次,第四次正在过河中,因此有(3*3+4=)13人离开了出发点,至少有(33-13=)19人在等待。 2、有37名红军战士渡河,现仅有一只小船,每次只能载5人,需要几次才能渡完? 分析:每次载5人,可是只能留下4人,要有一个人将船送回对岸,最后一次5人全部过河。 37-5=32 (人)32/4=8 (次)8+1=9(次) 3、49名探险队员过一条小河,只有一条可乘7人的橡皮船,

过一次河需3分钟。全体队员渡到河对岸需要多少分钟?方法一:每次只能6个人到对岸,因为还有个人负责接剩下的人。(49-1)÷6=8(次) 过河需要3分钟,来回就是6分钟。 最后一次去了不用再回 7×6+3=45(分)方法二:49-7=42(人)42/(7-1)=7(次)7*6+3=45(分)4、有42个人需要渡河,现仅有一只小船,每次只能载6人,但需要3个人划船。请问一共需要几次才能渡完? 分析:方法一:(42-3)/(6-3)=13(次) 方法二:(42-6)/(6-3)=12(次)12+1=13(次) 5、有一只青蛙掉入一口深10米的井中。每天这只青蛙白天跳上4米,晚上又下滑3米,要多少天跳出? 分析:10-4=6(米)6/(4-3)=6(天) 6+1=7(天)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第3节过河教案北师大

第3节过河 教材第8~10页的内容。 1.结合“过河”情境,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2.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材中情境图制成的课件。 27÷9+4 38-16÷4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讲解27÷9+4,应先算除法,再算加法;38-16÷4,应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3.师小结: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有关除加、除减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是: 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学生说)

4.师:今天我们将要认识一位可以改变运算顺序的“符号宝宝”,是什么呢?让我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认识一下它吧!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能起到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的效果,也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这样不仅复习了上一节课的内容,而且又很自然地导入进了新课。 1.三(1)班的小朋友到公园游玩,其中有一座湖心岛在河的对岸,需要乘船才能过去。要是小朋友们全都过去,一个都不少,那么应该怎样安排呢?同学们,我们去看一看吧。 2.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说。 3.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预设: (1)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板书) (2)都坐小船,需要几条船?(板书) 4.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你能把信息与提出的问题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吗? 预设:同学们过河,男生29人,女生25人,每条大船能坐9名同学。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学生独立完成列式,师巡视。 找学生板书,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算法。 ①29+25=54(人) ②29+25÷9 ③(29+25)÷9 54÷9=6(条) (1)请1号同学来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你是怎样想的? 生1:求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要先求出男生和女生一共的人数,所以列式为:29+25=54(人),再求54里面有几个9,列式为:54÷9=6(条)。 师:请你结合情境来说29+25表示什么? 生1:29+25表示男生和女生一共的人数。 师:为什么先算29+25? 生1:要先求出男生和女生一共的人数。 师:54÷9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生1:一共有54人,每条大船坐9人,看54里面有几个9。 (2)讨论29+25÷9的运算顺序。 出示学生算错的例子,如果没有,就直接引用教材的例子。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学设计

《过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让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学情分析: 一个算式里既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还带有小括号,对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尤其是它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就更加抽象,难以理解。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受用小括号的必要性,体会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就成为本节课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考过程,真实呈现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交流、思辨过程中初步体会引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并从中自然的感受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的奇妙作用。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题: (1) 2+7×5,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 40-36÷4,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计算

32-8÷8 20+16÷4 30-4×5 二、探索新知 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写出解答过程 (29+25)÷9 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5、提问: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 提示“先求出一条小船能坐多少人?”,再用除法计算出需要几条小船。 因此算式为:54÷(9-3) 三、课堂练习 P9试一试 1、提示:先计算坐满大车后还剩多少人,再计算需要多少辆小车。 算式:(70-46)÷8

数学:过河

北郊小学校电子备课教案 年级三年 级 学科数学主备张娜辅备 课题过河课时 2 备课时间 教材分析本课突出了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考过程,真实呈现了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初步体会引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并从中自然地感受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的奇妙作用。 学情分析一个算式里既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还带有小括号,对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尤其是小括号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就更加抽象,难以理解。 教学目标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让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 序。 难点理解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注:正文使用仿宋四号字体,排版合理美观。

教学过程创新教育切入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 1、口答题: (1)2+7×5,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法, 要先算(),再算 ()。 (2) 40-36÷4,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法, 要先算(),再算 ()。 2、计算 32-8÷820+16÷4 30-4×5 二、探索新知 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 察。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 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 要几条船?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 “29+25÷9”是否符合解决 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 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 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在本 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 29+25。 学生口答。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 请三名学生板演。 学生观察。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讨论.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 请两名学生板演. 教师带领学 生回忆:有 乘除又有加 减的两步计 算式题的运 算顺序是先 算乘除法再 算加减法的 顺序计算。 通过“过 河”的情 景,培养学 生提出问题 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过河》精品教案

《过河》精品教案 一课时 教学内容 过河。(教材第8~10页) 教学目标 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2.初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难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把分步算式写成综合算式。 教学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 师:淘气和笑笑在河边说什么呢?你想知道吗?仔细看图,说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情境图)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男生有29人,女生有25人。 ?我知道一条大船能坐9名同学,一条小船比一条大船少坐3人。 师:观察得很细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1: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多少条? 生2:如果同学们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 师:是啊,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呢?我们一起来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吧! 【设计意图:以谈话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新课的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 自主探究 师: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多少条?说说你的想法。 生:已知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可以计算出坐船的总人数是29+25=54(人),且已知每条大船可以坐9人,54是9的几倍就需要几条大船,所以需要54÷9=6(条)。

师:综合算式写成这样行吗?为什么?(课件出示29+25÷9) 生:这样写不行,如果写成这样就要先算除法,不能先算加法了。 师:是啊,在有除法和加法的算式中,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可是要正确地解答这道题,需要我们先算出总人数,才能算出需要大船多少条,也就是说这道题要求我们必须先算加法再算除法,这该怎么办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如果能讨论出结果,教师就加以强调:小括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如果学生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就需要教师告诉学生小括号的作用,以及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呢?在小组里讨论并尝试列综合算式解答。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说。 生:我们先要计算出每条小船能坐几人,已知每条小船比每条大船少坐3人,说明每条小船能坐9-3=6(人);然后计算54是6的几倍,就需要几条小船,列式是54÷6=9(条)。列成综合算式的时候要想先算减法,就必须要用到小括号,即54÷(9-3) =54÷6 =9(条) 师:你能独立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试一试吧!(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试一试”情境图) 学生尝试独立分析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想法。 应该先算剩下多少人,再算需要几辆小车,所以列成综合算式是(70-46)÷8 =24÷8 =3(辆) 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师:看一看,说一说用(70-46)÷8还能解决什么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试一试”图) 学生可能会说: ?一本书有70页,已经看了46页,余下的想用8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有70元钱,买书包用去了46元,剩下的用来买每本8元的笔记本,可以买多少本? …… 只要学生回答合理就给予肯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