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捣练图讲稿

捣练图讲稿

捣练图讲稿
捣练图讲稿

《捣练图》教案

教师: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段短片。

多媒体:播放《大明宫词》影视片段

教师:很显然,这是一段反应古代宫廷生活的片段,谁能告诉我这个片段表现的是哪个朝代的故事?

学生:回答……。

教师:唐朝是怎样的社会状态呢?课前同学们已经分组查找了很多有关唐朝的知识,请每个小组汇报一下。

学生:

一组:唐朝政治

二组;唐朝经济

三组;唐朝文学

教师:好一派大唐盛世,大家想想看,盛唐的宫廷生活是怎样的呢?如果让你们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宫廷生活你会怎样表现?这个问题是有点难度的,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唐朝的宫廷画家张萱是怎样用他的画笔来表现后宫生活的。

多媒体:出示《捣练图》

教师:中国古代宫廷自周朝开始就有宫蚕的传统,每年春季,皇后都会带领宫中的贵妇亲自养蚕取丝,织娟制衣的劳作,为的是彰显自己虽位居至尊仍不忘桑织,乃是立国之本的母仪,以此来倡导勤劳贤良的妇德。这幅画就生动的描绘了唐朝宫廷贵妇的劳作过程。课本第3面有这幅画的背景资料,我想请几个同学读一下学生:

教师:长卷是中国画独有的构图形式,属横幅的一种,也称“手卷”、“横卷”。长卷画面连续不断,多是横看的,历史上还有一幅反应古代城市生活的长卷画,是哪一幅

学生:清明上河图

教师:大家知道古人阅读长卷的先后顺序吗?(老师在黑板上画个长卷的式样)

学生:从右到左。

教师:好,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方向认真地看画面,用一句话或是一个词描述一下画面给你的感受。

学生:谈感受……

教师:我们通过初步欣赏,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作者是如何描述他看到的生活的呢?请大家带着下面几个问题再次的看画:

多媒体:

1.画面上表现了几个人物形象?她们的服饰、发型、体态有什么特点?

2.这些人物分别以什么姿态出现在画面上?是用什么造型方法表现出来的?

3.画面上都有哪些生活用具?

4.按照工作的流程可以分成几个场景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隋唐五代妇女,尤其是贵族妇女的化妆是比较讲究的,唐代妇女喜欢在眉心处贴花钿,将剪好的花样贴在额前眉心处,作为一种装饰,在大家熟悉的《木兰辞》中就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一句,这里的花黄就是这样一种装饰。

学生回答第二题之后教师提问并总结:

这些人物是用什么造型方法表现出来的?

线条是传统工笔人物画的主要造型手段,《捣练图》线条细密灵动,线形畅达,疏密自然,准确地体现了人物的体貌与内心世界,如扯练的女子画家用准确概括的线条把女性的身姿动态勾画的优美含蓄而安详。再如缝纫的两个人衣服纹理的勾勒充分发挥了线的表现力。

学生回答第3题后提问

教师:猜猜看,唐朝的熨斗是怎么用的?

学生:画中的熨斗形状像个勺子,应该是在斗内盛放炙热的木炭,熨烫。

教师:从她们的动态来看每组人在干什么工作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画家对于画中人物的动态刻画非常细腻,现在请每个组选择一个场景从动态细节(最富生活情趣的地方)进行赏析。同学们在赏析的时候可以摸仿画中人物,尝试做这些动作,感受一下。(教师分发教具)

学生:分组讨论……

多媒体:播放音乐烘托气氛。

学生:每组派一位代表把赏析的结果来交流一下,描述最精彩的细节。

多媒体:分别显示各段的图片。

学生:

第一组:这一段画面描绘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的情形:其中有两位身体略微向前倾,她们一只手握着木杵中部,一手放在下部协助把持方向,正在步调一致的捣练,这种动作让我们似乎听到了木杵捣练的声音,一种音乐节奏感。另外两个人好像正在休息,其中一人双手握着木杵,而另外一位正在整理衣袖,她将木杵靠在肩上,显得比较疲惫,披肩都滑落到一边了。这四个女子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不同角度的脸,有侧面的脸有正面像,她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圆形构图,但这个回身挽袖的人又告诉我们:后面还有精彩的故事。

学生:

第二组:这一段画面描绘的是缝衣的场面,刻画了三个不同人物的动态,人物间的相互联系,生动自然。图中有两名贵妇,一人理丝,一人在缝制。理丝的人背着身侧着面坐于绿色的毯子上,眼随手动,和谐而专注。其对面坐于板凳上的贵妇正手拿金针聚精会神地缝制新练。两人一高一低,心、手、眼配合微妙、协调。

坐在火盆旁的女孩一边挥扇,一边回头欲语的情态,反映出她对扇火这种单调、重复动作的厌倦,渴求新的刺激分散注意力的心理,揭示了女孩活泼好动的性格。

这个小女孩手中的扇子将我们的视线引到了第三段,就像听评书的时候说“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学生:

第三组:角落里的火盆告诉我们这一段跟高温有关系,这段画面人物最多,共有五位。描绘的是熨烫的场景。其中有两人手执木轴,身体略微向后仰,形象地表现出抻的动作,熨练的妇女用左手拉着白练的边,右手握着“熨斗”,神情专注,还有一个较为年轻的女子。在白练的另一侧协助熨练。其中执绢的妇女身躯稍向后仰,似在微微着力。画面中一个稚气的小女孩,在练下穿来穿去,她在唱着歌吧,她的出现活跃了劳动过程中的板滞气氛。

教师:捣练这一组表现的是劳动节奏的美感。

缝纫这一组表现的是劳动的精细与专注。

熨烫这一组表现的是力与美的结合。

大家对这幅画的细节赏析非常好,非常的深入,想不想自己感受一下古代宫廷的劳动?那我们就把教室的一面墙当做长卷,请每组派几个同学按从右到左的构图,模仿画面中人物的动作。

我们在演示的时候就用心的体会刚才的细节分析。

上海世博会的时候中国馆里就有动态化了的《清明上河图》,呈现了古代城市的生活,今天也来把《捣练图》动态演绎,展示古代宫廷的劳动场景。

学生演示,教师总结

让我们用掌声感谢同学们带给我们的动态的《捣练图》。

这幅画中最可爱的就是这个小女孩,我希望大家在严肃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也以一份天真幽默的心态去面对。感受了画面的细节我们再来看看色彩,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上用了哪些颜色?

学生:红色蓝色绿色橙色白色

老师:这些色彩给你怎样的感觉?

学生:富贵华美鲜艳

老师:她们艳而不俗,表现了皇家的富贵和大气,中国传统的配色方法“万绿丛中一点红”就在整个画卷中都有所体现,如缝纫这一段红色的披帛绿色的毯子,熨烫一段一开始就是桃红配柳绿。更为可贵的是画面上没有一块颜色是重复出现的,即便相同的色块都有微妙的差别,这是由多次的调和罩染才显现出来的细微变化。

丰满的笔意,浓丽的设色。这在同时期的其它作品哩也有所体现,如画家的另一幅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

多媒体:展示《虢国夫人游春图》

教师:《虢国夫人游春图》表现的是杨贵妃的三姐虢国夫人春游的场景,唐代诗圣杜甫的《丽人行》也曾描写过这个场景: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从画面结构上看,构图的前疏后紧,人物排列的疏密有致,突出了虢国夫人的主人公地位,也显示了其前呼后拥的贵族气派。

教师:说是游春,画面有没有表现春天?

学生:没有

教师:那我们怎样感受春天呢?

学生:鲜艳的服饰、画中人物从容欢快的情绪联想以致感受春的气息

教师:整幅图中只有人物、马匹没有游春背景是此画的一大特点,游春却不画春,这正是画家卓然超群的艺术表现能力之所在。

教师:大家把这两幅画好好地欣赏一下,找一找他们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学生:人物都很胖衣服漂亮华丽画面上的人物都比较多她

们的面貌特征都有些相似比如眉毛都是细细的

教师:为什么人物都很胖呢?

学生:唐朝的时候以胖为没,以健康为美,也反应了唐朝的生活是比较富裕的,要不怎都长那么胖呢?

教师:漂亮的长裙又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

学生:唐朝的纺织业很发达,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唐朝是比较开放的

教师:程式化的脸和鼻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主观认识

这些特征在同时代的书法、诗歌、唐三彩等艺术形式上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课件出示三彩女立俑的图片。洋溢着雍容、自信、乐观的盛唐风貌。

现在请同学们看屏幕上,有两幅画,根据这节课赏析经验,能否判断出来,哪幅是中国古代仕女画哪幅是西方古代人物画?

学生判断教师总结

教师:

簪花仕女图的作者周昉是张萱的学生,在技法上可以说是做到了青出于蓝胜于蓝,因为年代的原因两幅画得服饰略有区别,从束胸长裙、长袖上衣、不同纹饰的披风饰带和高高的发髻可以看出,这些华贵的宫廷妇女极具现实意义的、强烈的、大胆的和坦率的时尚追求。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找朋友,这里是从四个方面分析的这两幅画的区别,请同学们把他们贴到与之相对应的画作后面,哪个组找最多最快最准确,就是这节课的优胜小组。

这节课是要留下作业的哦,作业是:课下查找资料写一篇唐代人物画与西方人物画比较的小短文。

那同学们能不能先谈一下思路呢?

《捣练图》是对生活的艺术的再现,是“艺术”之捣练,它像一面镜子,从妇女的表情和动态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文化心理、思想状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文化价值。留给我们的是无限丰富的经验和值得探究的课题,是无穷的启示和思考。它就像带有无数历史信息的一座迷宫,吸引着众多的后来者去探寻。它又像一颗恒

星,至今仍散发着耀眼夺目的光辉而历久不衰,以它独特的人文价值照耀着一代又一代的膜拜者。

那让我们在一段轻松优美的舞蹈中,回味经典的画作结束今天的课程。

多媒体:播放视频《捣练图》

1.1(捣练图)教案

课题《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 礼县四中王进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 (2)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 (3)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 (4)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 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 (2)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特别是唐代仕女画独特 的艺术魅力; (3)了解唐代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 教学难点: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一、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阅读浏览课文内容。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浏览课本图片,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有几大段? 2、每段各说明了什么? 3、说说你对《捣练图》及唐代仕女画的第一印象; 4、阅读画家小传。 二、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解答问题 分六组讨论上属问题;各组推荐一人回答;教师只解决学生答不全或答不上来的问题。 三、思考、讨论、分析、总结 1、分组讨论 (1)唐代绘画中人物造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通过对《捣练图》的欣赏,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那些唐代历史、文化、生活习俗? 2、各组集体分析、共同总结 总结。 (1)绘画风格: A 形式为长卷 B 所表现的都是劳动场面 C 画面不画任何背景 D 刻画动态及细节描写(2)人物造型特点: A 衣褶颈间 B 容貌丰肥 C 色彩柔丽 (3)历史的必然 《捣练图》中人物五官也是高度概括和符号化的。那细长高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复习大纲

《文字学概要》复习资料 一、文字形成的过程 1.文字的定义 狭义文字:文字是纪录语言的符号。(本书采用的立场) 广义文字: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 2.汉语“文字”的所指 文字个体——指一个个的字 文字体系——用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 3.文字形成的过程 前文字阶段 文字画:具有文字性质或功能的图画——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曾经用画图画和作图解的办法来记事或传递信息,通常把这种图画和图解称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 图画文字(按照文字的狭义用法来看这个名称不恰当) 表示数量的符号与数字的区别P2:四道线或四个点,可能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天时间,在另一场合代表四个人,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头鹿,它们所代表的对象不确定——记数符号 亖鹿——数字 独立创造文字体系形成的描绘:只能勾勒一个粗线条的轮廓:如方(口) ◆文字图画混合使用的原始阶段(古老文字必经的阶段)——即文字和图画长期混在一起使用 最大特点是表意手法的残存──表意字随语言环境改变字形,文字排列方式与词序的关系 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 表意字(记号字)-------象形字--------假借字P4------------形声字 4、表意字 a最先产生的文字是表意字_意义难以用一般的象形方法产生 (数词、虚词、形容词、简单图画无法表现的具体事物) b文字画阶段就有表意方法:象征等曲折表达的方法 c.表意字和抽象表意图画的本质区别 d记号字以及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 (古汉字中区别一形多用的表意字的方法有二:一上表意字符上加声符,二是字形分化) 直接用意符和音符组成形声字(后期) 5、假借字 a产生直接原因:克服记号字和表意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 b假借的道理是谐音──谐音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在语言中广泛存在了 c表意和假借这两种造字方法的产生在时间上的关系──几乎是同时发展起来的 d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 e假借造字法的优点和劣势 优点:适应性强+提高了文字记录语言的能力

文献学 重点知识整理

文献学概要(大一下) 题型: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1、文献的概念 文献:“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最初郑玄、朱熹把文献分解成两部分,“文”指文章、典籍,即书面材料;“献”指贤人、贤才,实质指贤人所讲述的口头材料。后来概念发生了变化,从指“典籍和贤才”的并列结构转向专指“典籍的偏义结构”,单指历史上又价值的文字资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学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扩大,现在所谓的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也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 2、文献学研究的范围: 文献本体的研究、文献的实证、整序与典藏、编纂、传播。即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包括对文献的载体材料、形制、传抄和印制方式、文献类型的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版本、校勘)、真实性(辨伪)、完整性(辑佚)问题。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藏书的鉴别、购求、收藏、装补、曝书、流通等。也包括藏书史研究、书评学等。 (文献学的研究范围主要是研究文献的形态、文献的整理方法、文献的鉴别、文献的分类与编目、文献的收藏、文献形成发展的历史、各种文献的特点与用途、文献的检索等等。) 对文献的载体材料的研究。(甲骨、金石、竹简、绢帛、纸张等) 对文献的形制(卷轴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研究。 对文献的传抄和印制方式(写本、拓本、刻本、活字本)的研究。 对文献的类型(经学、宗教、总集、别集、地方志、丛书、宗谱等)的研究等。 文献实证研究: 文献实证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问题:版本、校勘;解决文献内容的真实性问题:辨伪;解决文献内容的完整性问题:辑佚 △文献学的任务 一般任务:文献整理 最终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 意义:全面认识文献,快速筛选文献,能够对不同版本进行鉴别,有能力对原始文献做加工整理供自己和他人使用。对史实和历史常识有更多了解,为历史、文学的专业研究提供技术

文字学认识

我对古文字学的认识 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其文明文化历史发展至今,已经有数千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创造和遗留了大量宝贵的精神财富。而这批精神财富,就蕴藏在他们得以依赖薪火相传的文献载体中。古文字便是构成这一载体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子。对于学习和整理好古文字,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开拓古代精神文明,也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先人的智慧、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一系列重要的历史积淀,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文明文化在当代快节奏的迷惘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中重新定位,寻找我们心灵上的传统优秀的根。 古文字学原是文字学的一支,但其对历史学研究的贡献则远非一般文字学所能比;古文字学是一门研究我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的学科。由于它的可接受、可操作的技术纯度相对来说比较困难,所以要研究学习古文字学,通常都从大学开始,那么,大学生便肩负起古文字学学习和研究的历史重任。 (一)当代大学生学习古文字知识的意义和价值 (1)文字学的责任落实对当代大学生的历史选择。 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已经超过了大学生自身所吸收的当代文化知识。这必然导致要求当代大学生更多、更广地吸取来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文化知识。古代文献,无疑成为了一种文化底蕴作为广大学生吸收知识的基础。而大学生本身已初具学习、领悟知识、理论的能力,对于正式学习古文字学,有了良好的底子。作为一个大学生,同时兼备着审美、辨别事物是非的能力,也比较容易诱发对学科学习开拓创新、独立思考的能力,也相对容易培养出一种专业的技能。由此来看,古文字学从大学开始设课研究,有着一种历史性的选择。(2)学习古文字知识的意义何在 ①为什么要学习古文字知识?学习了古文字知识,能为我们自身价值的实现带来何种好处、利益?目的性,是我们每个人在做每一件事之前必须考虑涉及到的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这个问题本身,就回答了“意义”之所在。当代大学生学习古文字知识,大抵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为了追求自身素质的完备,不得不多方面吸收知识;另一个方面就是现今一般大学生的古汉语水平不够高。虽然一般在一年级时学过古代文选,但是学的很不够,对古汉语的语法、句法的知识也不够,读起古书来感到非常困难。要克服这样一种情况,那么,就有必要学习古文字知识,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打好基础,这样一来,那些艰涩难懂的古文,才将会以一种很浅白的语言烂熟于心中,也方便于吸收古代的文化知识。 ②一般说来,越古的文章就越难懂,搞先秦的历史,比搞秦以后的历史,古文的根底要深一些。不过搞近代史,也同样要有好的古文基础,因为近代人作的文章也大部分是用文言的,白话的材料很少。有少数人,比如章太炎的文章是很难懂的,因为他喜欢用古字、古语,用典故很多。又如严复译西方资产阶级的书也是用文言,而且译得古色古香,古文程度差的人读起来是很吃力的。当代的大学生要从前人的基础上继续有所开拓创新,就不必须掌握好古

捣练图唐朝仕女画的欣赏教学设计

《捣练图》唐朝仕女画的欣赏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站在学生的角度备课,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从“审美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欣赏能力提高”等方面制定教学目标。使整个教学成为既能传授理论知识提高美术欣赏水平,又能获取审美感受陶冶情操的动态功能过程。 二、教材分析:《捣练图》主要描绘的是唐代宫廷妇女丝织劳动的场面。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注重细节描写。突破了以前人物画只画宗教烈女题材,而转入对生活中妇女形象的描绘。主要知识点有:仕女画,唐朝仕女的特点,中国古代人物画“以形写神”技法特点。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的引导欣赏,使学生知道欣赏一幅画的一般过程。 2、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画“以形写神”的独特魅力。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3、通过欣赏唐代仕女画,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中国画的内涵,提高人文素养。 四、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欣赏作品时,结合唐朝的社会风貌,探究出唐朝仕女画的特点。解决办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从画中的人物形象为切入点,再从发式、服装等方面一步步探究。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人物画“以形写神”的独特魅力。 解决办法: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的(静——动——静)感受过程。既有亲身模仿体会,又有画面比较欣赏感受。 五、教学准备: 1、收集大量的资料和图片。 2、制作课件。 六、板书设计; 《捣练图》———唐朝仕女画的欣赏 捣练仕女

大唐风格以形写神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已经在历史课上领略了唐朝建筑的雄伟宏大,也欣赏过了唐诗的雅韵,今天我们共同感受唐朝仕女画的独特魅力。课件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突出学科的横向联系 (二)、解题 首先课题里出现两个我们陌生的词“捣练”、“仕女”。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书上的注解给我一个简洁的解释。学生看书回答“捣练的美女图”自然过度到新课内容。 (三)、新课环节、 1、构图形式 课件出示“捣练图”介绍一下张萱。最主要的是他突破了以前的宗教、孝女、烈女的题材,而转入对现实生活中妇女生活的描绘。{如果有学生发现和书上的作者不一样,再介绍以下赵佶,顺便提一下保护历史文物书画} 然后让学生在长卷横幅图中找出哪一部分是捣练图。教师根据学生找的出示捣练局部图。再出示缝纫、熨烫局部图,让学生观察图找答案并命名。三个部分相对独立,又内在联系,组成一个统一画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的独特的表现形式。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很随意的情况下了解了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的独特构图形式。 2、审美观点 提问:如果以我们今天的审美眼光看画中的人物形象,她们美吗?提问:为什么唐代“以胖为美”?学生观察画面回答问题:“不美”、“太胖了”。学生有可能回答“生活好或提到杨贵妃”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补充唐朝的经济繁荣富强,社会和谐安定。设计意图:设置贴近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问题,让学社感觉欣赏一幅作品并不难,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欣赏活动的积极性。 3、服装 同学们再仔细观察画面谈一谈她们的服装有哪些特点?学生观察画面讨论回

第一节 古文字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汉字的産生及其发展简况 ●汉字的産生 ●汉字结构方式的发展 ●汉字的形体演变 幻灯片5 仓颉造字的传说 ●《吕氏春秋》:仓颉作书; ●《韩非子·五蠧篇》:“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说文叙》:“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荀子·解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幻灯片6 文字的起源 ●文字産生以前的记事方法: ●结绳 ●契刻 ●图画 幻灯片7 实物记事之——结绳 ●《周易集解》引《九家易》云:“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 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幻灯片8 中国古代结绳记事 幻灯片9 ●秘鲁印第安人就曾经有过结绳的历史,如单结表示数量十,双结表示百,还有用以表示 人口、土地界域、甚至于刑法及部族兵卒等的内容。 ●我国云南的独龙族人外出时也曾以在绳子上打结来计算日子,哈尼族等少数民族也曾长 期使用结绳的方法来记事。 幻灯片10 古秘鲁结绳记事 幻灯片11 契刻 ●所谓契刻,就是用尖硬工具在陶器、竹木等物上刻画记号,用以计数或记事。

●云南红河哈尼族过去使用契约木刻: ●以“·”代表一元,以“︱”代表十元,“×”代表五十元 幻灯片12 若合符契 ●《墨子·公孟篇》:“是数人之齿,而以为富。” ●俞樾《诸子平议》说:“齿者,契之齿也。古者刻竹木以记数,其刻处如齿,故谓之齿。 《易林》所谓符左契右,相与合齿是也。” ●《战国策·齐策四》:“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幻灯片13 陶器刻符 ●河南 ●偃师县 ●二里头 ●文化遗址 幻灯片14 ●西安半坡、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陶器、陶片上共有刻画符号65个,其他地 方发现的也不少,这些属于原始社会晚期的刻符是否可看作文字,学术界尚有争议。幻灯片15 文字产生的一般过程 ●刻画符号→图画、图腾→文字图画(文字的萌芽)→图画文字(原始文字)→文字→文 字体系。 ●汉字起源的正确解释应该是:汉字大都起源于图画,刻符等可能是个别字的起源。 幻灯片16 图画文字 ●丽江纳西族经典《古事记》的原始形意文字(东巴文),即爲图画文字: ●抛卵在湖中,卷起黑白风,狂浪冲圣卵,卵击高山峰,一道金光发,天路自此通。 幻灯片17 ●左边表示拿蛋,左上符号表示“解开”,与“白”是同音词,假借为“白”; ●“·”是“黑”的表意字; ●三条曲线是“风”; ●圆形是“蛋”;

中国画《捣练图》鉴赏

中国画《捣练图》鉴赏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精致文化,是我国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情感的表现,在世界艺术林苑中占有重要位置。然而中学生在欣赏中国画时往往不得要领只看皮毛,就自然感受不到这一国粹的精妙之处。 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我觉得了解中国画首先应该了解中国画的产生,发展及其内在精神。 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 通过中国画选修课,使我认识到了中国画与其他绘画的不同。并且更多的了解了中国画,喜欢中国画。通过老师的课上讲解使我更进一步的产生了美的悟性和创造力。 在课上,老师讲到了中国各时期的中国画,好像把我们带回了曾经的那个历史年代一样。让我们对中国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讲过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墨色的交融。干、湿、浓、淡、清构成了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使我在这种笔墨的变化中得到无穷的乐趣,这对我来说既是一种美的启迪、情操的陶冶,也是一种国画技法的体会。 通过老师在课上利用各种风格的中国画讲解以墨撞水、以水撞墨、以色冲墨、以墨冲色、泼墨、甩色、点色、吹色等用笔用色技法,使我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在此之前,我也有过中国画的学习,但都是一些基本的功底训练,经过老师的一些讲解我更有所体会,而且王老师与我师傅的绘画风格不同,我还可以从中吸取一些经验和技巧。感到十分的高兴。 画家背景 张萱(公元8世纪)〔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与杨升、杨宁同时任史馆画直。工画人物,以擅绘贵族妇女、贵公子、婴儿、鞍马名冠当时。所画妇女惯用朱色,晕染耳根为其特色。又善以点簇笔法,画亭台、树木、花鸟等宫苑景物,点缀妍巧,俱穷其妙。尝以“金井梧桐秋叶黄”之句画《长门怨》,甚有思致。画迹有《明皇纳凉图》《整妆图》《卫夫人像》等47件,著录于《宣和画谱》。传世作品有《捣练图》卷(为赵佶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虢国夫人游春图》卷(为宋

2020年汉语言文字学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2020年汉语言文字学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选择题(60题,每题1分判断题正确选A,错误选B) 1.要克服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困难,只有一条出路()。 A. 采用表形的方法 B. 采用表音的方法 C. 采用表形兼表音的方法 D. 采用表音兼表形的方法 2.在汉字里,像“花”这样可以从结构上进行分析的字,一般称为()。 A. 独体字 B. 象形字 C. 合体字 D. 指示字 3.“花”中的“艹”和“化”属于() A. 语言的符号 B. 文字的符号 C. 拼音的符号 D. 字母的符号 4.先秦称铜为金,所以后人把古代铜器上的文字叫作()。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大篆 D. 小篆 5.《史籀文》是()太史籀所作的一部字书。 A. 周文王 B. 周武王 C. 周宣王 D. 周厉王 6.到了汉代,()取代小篆成为主要字体。 A. 甲骨文 B. 金文 C. 隶书 D. 楷书 7.魏和西晋碑刻一般使用(),字体大都很工整。 A.隶书 B. 楷书 C. 草书 D. 行书

8.在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中,()是最重要的一次变革。 A. 甲骨文变为金文 B. 隶书变为草书 C. 篆文变为隶书 D. 行书变为楷书 9.在东汉晚期出现了一种新的字体,就是()。 A. 隶书 B.草书 C. 行书 D. 楷书 10.“余尝谓汉魏时,隶乃正书,钟、王小楷乃隶之行”,这里的“王”指的是()。 A. 王羲之 B. 王献之 C. 王廷风 D. 王学仲 11.()不但批判了六书说,而且还提出了关于汉字构造的新理论——三书说。 A. 许慎 B. 江永 C. 唐兰 D. 裘锡圭 12.下列()形声字的形成,是通过改换形声字偏旁形成的。 A. 赈 B. 羞 C. 弦 D. 野 13.下列哪对异体字的用法是属于部分异体字用法中的包含式?() A. 採和采 B. 汝和女 C. 记和纪 D. 雕和凋 14.下列哪个汉字属于同形字中在结构或形体上是同为形声字类型的?() A. 姥 B. 体 C. 夯 D. 槕 15. 指出下列哪些字是属于文字合并中的母字并入分化字的例子。

《捣练图》教学设计

《捣练图》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而美术欣赏*评述课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多角度欣赏”的意识和方法。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画作,作品寄托了画家的情怀,体现了一个时代的审美取向。如唐代张萱的《捣练图》正是我们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的一件典型作品。 以下是笔者引导学生“多角度赏析与评述美术作品”的一个实例——《捣练图》,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要把《捣练图》放在历史、文化层面加以探究,让学生不就画赏画、孤立的欣赏作品,课前要求同学们对唐代兴衰近三百年历史资料进行收集,主要包括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让学生能对唐代产生一个较为清晰的印象,从而为我们品赏作品打下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看问题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能构筑一个“大美术”的观念,激发学生将美术学习纳入到文化学习之中,这种跨学科之间的研究与共通,有利于学生深刻地把握艺术各门类之间的联系、区别和精神内涵。 二、感受印象、描述画面 培养学生细致地欣赏绘画作品的能力,让学生知道描述画面是欣赏一件作品的基础环节。怎样描述呢?面对一张美术价值极高的传世作品,学生们可能会不知从何说起,在教学中我归纳了几个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是告诉学生怎样来欣赏一幅画。这对于欣赏其它的美术作品也提供了参考。 1、画面有几个人? 2、画面上有哪些生活工具?

3、画面有什么样的背景? 4、画面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5、画面的人物体态有何特点? …… 三、创设情境、体验画卷 美术课程标准里明确说到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基于这一点,赏析完作品后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参与体验的过程,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作品中细节描绘的印象,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邀请同学们以教室的一面墙为长卷,演示动态的《捣练图》。 上海世博会的时候中国馆里就有动态化了的《清明上河图》,呈现了古代城市的生活,我们的课堂上同学们也把《捣练图》动态演绎,展示了古代宫廷的劳动场景。课堂进行到这里可以说达到了白热化,同学们的兴趣高涨,平时不太喜欢的欣赏*评述课也变得有趣了。 四、图片比较、感受风格 对于唐代仕女画特点的理解,还必须借助同时期的美术作品欣赏,以加深学生对我国唐代的绘画题材和风格更深刻的认识。在这一环节我选择的是画家张宣的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和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以及三彩女立俑。这几件作品让学生对于唐代的审美风格服饰特点等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在欣赏《虢国夫人游春图》一画时我朗诵了唐代诗人杜甫的《丽人行》,诗歌配古画让美术课堂的人文性特征凸显。 在中国绘画作品与西方绘画作品的比较中,学生很强烈的体会到艺术作品的多元化格局。在丰富认识的同时,更多的是要引导学生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和理解的态度去感知人类的美术文化遗产。

字理基础知识

教师应掌握的字理基础知识 一、汉字造字的基本方法 (一)象形、指事、会意-----纯表意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表意性是汉字最基本的特性。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辩识声读的字书,共收字9353个。汉字造字法有“六书”之说,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这是前人对汉字研究的科学总结。文字学家又研究认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方法,假借和转注实为用字方法。在四种造字方法中,形声字的出现表明了汉字由表意性向表音的方向发展,而于它之前的象形、指事、会意字,则是纯粹的表意文字。下面简要地谈谈这三种字的基本特征。 1.象形 象形就是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出它的轮廓和特征。这种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而成的文字就称象形字。如: 日月目山 象形字的特点很明确,就是许慎所说的“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许慎的界说是就汉字“造文之初”的情形说的。现行汉字,象形字很多已不象形,这说明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已褪去古文字的图画色彩,渐趋规则化、符号化。但是,考之甲骨文、金文却是很接近图画的。它们有的取事物侧视、仰视、俯视的平面形象描画出其形态,如:川、鸟、龟。有的为了准确地表示事物而将其特点突出,如:“牛”字,甲骨文突出其弯形的长角,“母”字,则突出其双乳;有的描画出具有特征性的局部,如“羊”字,甲骨文只画出其头部,又如“木、禾、人、口、手、耳、水、鸟、隹、虎、豕”等,在古文字阶段,它们都很像一幅单线勾勒的简笔画,都是根据物体的表状,“随体诘诎”描摹出来的,一望即知其为何物,所以象形字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如何象形,当然是以能使人们一见就知义为目的。因此可以画得简单而达到此目的,也就不需复杂化,这就是所谓的“独体象形”。有的事物画得太简单,不能使人一见就知义,如“果”字,如只画一个圆的果形(上面部分),人们就不知其为何物,易与其它圆形之物相混,于是就将果树一并画出来,表示这圆形之物是树上的,这样,就使人容易明白这是果实;再如“血”字,若只画“′ ”,人们也不知道这是水是沙或是血,而把像血滴的“′ ”与盛牲血之器“皿”一起画出来,就能使人联想到杀鸡宰鸭时割喉滴血进器皿的情形。象这类由两种同类或相关事物的实形组合而成的字叫合体象形字。合体象形字所合的二体若分开

基础汉字学教程考核知识点提示

《基础汉字学教程》考核知识点提示4 第三章汉字的形体 第一节汉字形体的概念及汉字形体的功能 1什么是字形? 什么是字体? 字形是指由字的构件及其组合方式所决定的字的样式。字体就是字的体式, 指同一个字形因笔画和结构形态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样式。 2什么是字形的内部功能, 字形的内部功能有哪些? 字形的内部功能是指字的形体对字音、字义的作用, 字形的内部功能有: 1、成与显示文字。在文字的形音义三要素中, 字形是唯一的物理要素, 它是字音字义的代表者和承载着, 如果没有字形, 就无所谓字音字义。因而, 字形的首要功能就是形成并显示文字。 2、表现字音字义。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 可是字音、字义不是直接显示出来的, 它们的出现, 是由字形来表现的。 3、区分文字。文字是一个符号系统, 不同的文字标示着不同的音义, 这些不同, 主要字形来区分。 第二节字形的结构 1什么是汉字字形结构? 字形的构成包含几种要素? 汉字字形结构是指整字内部的各级部件及其在组成其整体时的组合方式。字形的构成, 包含两种要素: 第一、构成整字的部件; 第二、部件构成整字的方式。

2什么是汉字字形构件, 字形的构件的特点是什么? 有几级? 汉字字形的构件指构成汉字字形的材料, 特点是它们只有形体, 没有读音和字义。汉字字形的构件有两级, 即笔画( 线条) 和部件。 3什么是汉字的线条和笔画, 具体指什么, 线条和笔画的作用是什么? 线条和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最基本的材料。线条, 特指古文字即甲骨文、金文、篆字构形所用的点画。笔画指今文字, 即隶、楷构形所用的点画。它们的作用是用来构成部件、整字的形体。 4什么是汉字的部件, 汉字部件能够分为几类? 部件是汉字字形的二级单位, 它是介于整字与笔画之间的字形单位, 是构成整字的直接材料。汉字部件能够分为单纯部件与合成部件。 5什么是汉字字形的结构方式, 汉字字形结构方式包括哪些要素? 汉字形体结构方式指汉字构件组成部件或整字的组合方式。这种方式包括3个要素: ( 1)、接触关系; ( 2)、空间位置关系。( 3)、组合的层级关系。 6按整字所包含的部件数量分, 整字能够分为几类? 按整字所包含的部件数量分, 整字能够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 7什么是独体字, 什么是合体字? 独体字是由一个部件构成的整字。合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的整字。 8.合体字中部件的拆分规则有哪些? 合体字中部件的拆分规则有: 1、分隔沟拆分; 2、相接点拆分; 3、独立的单笔拆分; 4、逐层拆分。

《古汉语文字学概要》期末作业

《古汉语文字学概要》期末作业答案 下编古文字学 第一章甲骨文 习题解析 一、填空:一、填空: 1、《铁云藏龟》是一部甲骨文著录书,作者是清代刘鹗;《殷墟文字甲编》和《殷墟文字乙编》的编者是董作宾,《卜辞通纂》的著者是郭沫若。 2、甲骨学先驱期的代表人物有王懿荣、刘鹗、孙诒让,奠基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罗振玉、王国维,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董作宾、郭沫若、唐兰,低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董作宾、于省吾,高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陈梦家、李学勤,停止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裘锡圭、张政烺,繁荣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李学勤、裘锡圭。 二、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殷墟:商王朝晚期都城的遗址,是殷商甲骨文的出土地,在今天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一带。 2、甲骨文:殷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最古老的汉字。其中商代的甲骨文记载了商代晚期270多年间的占卜、祭祀、战争、农业、畜牧、渔猎等社会活动,是研究商代社会的重要材料。 3、王懿荣:清末山东福山人,金石学家,发现甲骨文的第一人。 4、刘鹗:清末江苏丹徒人,字铁云,《老残游记》的作者,是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书《铁云藏龟》的编者。 5、孙诒让:清末浙江瑞安人,国学大家、教育学家,第一个对甲骨文进行考释工作的人,著作《契文举例》。 6、罗振玉:清末江苏山阳人,著名学者,在保存整理古籍、确定甲骨文出土地以及考释甲骨文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董作宾甲骨文断代学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董氏根据世系、称谓、贞人、坑位、方国、人物、事类、文法、字形、字体等十项标准 四、罗振玉、王国维、唐兰、陈梦家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著作各有哪些?

罗振玉的著作有《殷墟书契》《殷墟书契菁华》《殷墟书契后编》《殷墟书契考释》等。 王国维的著作有《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考释》《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续考》(论文)等。 唐兰的著作有《殷虚文字记》《天壤阁甲骨文存考释》等。 陈梦家的著作有《甲骨断代学》(论文)《殷虚卜辞综述》等。 五、简述甲骨文的发现及研究概况。 甲骨文于1899年被发现,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学者是金石学家王懿荣。刘鹗第一个将收集到的甲骨片选拓著录成《铁云藏龟》一书。孙贻让研读《铁云藏龟》,写出了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著作《契文举例》。罗振玉经过多年调查,发现了甲骨文的真正出土地安阳小屯村,同时对甲骨文作了大量的收集整理和考释工作。王国维对甲骨文的考释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根据甲骨文发现了商代晚期殷王的世系,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殷王世系的真实性,同时纠正了其中的错误。其后在郭沫若、董作宾、唐兰、于省吾、陈梦家、李学勤、裘锡圭等人的相继努力下,甲骨文在发掘、整理、考释、断代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 六、将下列作者与其相应的著作连线。 刘鹗契文举例 王国维卜辞通纂 郭沫若古文字学导论 孙诒让殷墟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 罗振玉甲骨文断代研究例 董作宾铁云藏龟 唐兰殷墟书契(前编)、殷墟书契后编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 于省吾殷墟文字甲编 殷墟文字乙编 甲骨文合集 甲骨文字释林 两周金文辞大系 第二章殷周金文 习题解析 一、填空: 1、标准器断代法 2、《西周铜器断代》; 1、郭沫若创立的金文断代法是标准器断代法。 2、陈梦家有关金文断代的论文是《西周铜器断代》,该文将西周12王分为武王铜器、成王铜器、成康铜器、康王铜器、昭王铜器、穆王铜器、共王铜器、懿王铜器、孝王铜器、夷王铜器、厉王铜器、宣王铜器、幽王铜器期? 二、解释词语: 1、金文:古代铜器上所铸、刻的文字,通常指殷、周、秦、汉铜器上的文字,又称“钟鼎文”、“吉金文字”等。 2、吉金:指鼎彝等古器物。“吉金文字”即铸、刻在鼎彝等古器物上的文字。“吉”是

文字学概要笔记详细

一.文字形成的过程(P1~P9) 1.文字的定义 狭义文字:文字是纪录语言的符号。(本书采用的立场) 广义文字: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 2.汉语“文字”的所指 文字个体~文字体系(有必要称为文字体系以区别于文字) 文字个体——指一个个的字 文字体系——用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 3.文字形成的过程 前文字阶段 文字画:具有文字性质或功能的图画——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曾经用画图画和作图解的办法来记事或传递信息,通常把这种图画和图解称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 图画文字(按照文字的狭义用法来看这个名称不恰当) 文字产生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P1:通常要到阶级社会形成前夕, 表示数量的符号与数字的区别P2:四道线或四个点,可能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天时间,在另一场合代表四个人,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头鹿,它们所代表的对象不确定——记数符号 亖鹿——数字 独立创造文字体系形成的描绘:只能勾勒一个粗线条的轮廓:如方(口) ◆文字图画混合使用的原始阶段(古老文字必经的阶段)——即文字和图画长期混在一起使用 最大特点是表意手法的残存── ×表意字随语言环境改变字形 ×文字排列方式与词序的关系 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 表意字(记号字) 象形字 假借字P4 形声字 ◆表意字 a最先产生的文字是表意字_意义难以用一般的象形方法产生 (数词、虚词、形容词、简单图画无法表现的具体事物) b文字画阶段就有表意方法:象征等曲折表达的方法 c.表意字和抽象表意图画的本质区别 d记号字以及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 ◆假借字 a产生直接原因:克服记号字和表意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 b假借的道理是谐音──谐音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在语言中广泛存在了 c表意和假借这两种造字方法的产生在时间上的关系──几乎是同时发展起来的 d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 e假借造字法的优点和劣势

捣练图(1)

<<捣练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对此课《捣练图》的赏析,不能仅仅看成是唐代妇女劳动生活的再现,而应从画中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是传神的细节描写去探讨,从而理解到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 鉴于七年级学生生性好动、好奇、好问,教师应做到“放”,即“解放”他们的大脑,让他们思考,“解放”他们的嘴,让他们各抒己见,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新理念。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水平,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提升审美水平,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我还使用讲授法、问题法、多媒体的直观法,让学生有所比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欣赏与评价,从而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 2、使学生掌握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 3、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欣赏、讨论画中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是细节的描写。 教学难点: 画中刻画的人物如何做到传神,如何体现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及艺术和历史文献价值。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教科书等。 学具准备: 收集来的资料、教科书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武则天》影视片段。(视频直观导入)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剧中人物的体型、服饰、动态等。引出问题: 1、剧中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 2、剧中妇女的体型是胖还是瘦?她们穿戴的服饰有何特色?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我们来看看唐代的画家是如何体现他们当代的生活片段的。请同学们看课本封二到第三页。(板书课题) 学生观看影片,仔细观察画面,讨论后解决问题,发表见解。 二、学习新内容请看第三页顶端的《捣练图》全图。

文字学概要模拟试题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文字学概要 模拟考试试题一 一、填空题(共20小题,每小空1分,共20分,填错不得分,也不扣分) 1.跟图画有明确界线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出现,是文字形成过程________的标志。 答案:表意字、假借字、正式开始 2.商代和西周时代铜器上所见的________,有一小部分跟原始社会的________很相似。 答案:族徽、几何形符号 3.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是字体演变过程中最容易觉察到的变化。 答案:象形、不象形 4.根据唐兰先生的意见,古文字按照时代先后和形体上的特点,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类。 答案: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六国文字、秦系文字 5.秦系文字也跟其他古文字一样,有________、________之分。秦系文字的俗体就是________形成的基础。秦系文字形体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字形________程度的不断提高上。 答案:正体、俗体、隶书、规整匀称 6.在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里,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是最重要的一次变革。 答案:篆文、隶书 7.汉代行用的字体,除隶书之外还有________。“草”字在古代可以当________、________讲。草书之“草”大概就取这种意义。 答案:草书、粗糙、简便 二、判断对错(对的打“V”,错的打“X”,每小题2分,合计20分) 1.汉字属于表意文字。 答案:X 解析:有表音成分 2.汉字属于语素文字。 答案:X 解析:仅一部分是语素文字 3.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 答案:X 4.形声字的形旁都是义符。 答案:V 解析:通过字义表示 5.族名金文的字体比早期甲骨文古老。

美术鉴赏:张萱《捣练图》赏析

张萱《捣练图》赏析 张萱,生卒年未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盛唐时著名人物画家之一,擅画妇女、儿童、贵公子,并从事社会风俗画制作。他在绘画题材上一变汉魏以来“列女”、“孝子”传统,转向表现现实生活。同时,在宗教画盛行的当时另辟了蹊径,对我国人物画特别是风俗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所画妇女惯用朱色,晕染耳根为其特色。又善以点簇笔法,画亭台、树木、花鸟等宫苑景物,点缀妍巧,俱穷其妙。现存世作品有《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 《捣练图》工笔重彩,亦系宋徽宗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捣练图》描绘了从捣练到熨练各种活动中的妇女们的情态,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仪容与性格。表现的是妇女捣练缝衣的场面,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生动而自然。从事同一活动的人,由于身份、年龄、分工的不同,动作、表情各个不一,并且分别体现了人物的特点。人物形象逼真,刻画维肖,流畅,设色艳而不俗,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时代风格。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划生动,使人看出扯绢时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表现出作者的观察入微。其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画面分为三级人物:第一组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第二组两个人,一个坐在地毯上理线,另一个坐着缝纫;第三组是几个妇女把练抻直,用熨斗烫平。整个画面的构图安排得十分巧妙,三组人或坐或立,有高有低,错落有致。各组人物之间彼此呼应,联系紧密又自然和谐。捣练一组中,一人回身挽袖与理线一组相应,后两组人物之间又穿插一蹲着扇火转首的女孩,使三组人物气脉相连。作者善于捕捉劳动中的微小细节,进行深入刻画,生动地传达了生活的情趣,表现出人物不同的心理和性格特点。坐在火盆旁的女孩一边挥扇,一边回头欲语的情态,反映出她对扇火这种单调、重复动作的厌倦,渴求新的刺激分散注意力的心理,揭示了女孩活泼好动的性格。熨平一组中,画一个稚气的小女孩,在练下穿梭来去,活跃了劳动过程中的板滞气氛,使整个画面收到张弛有度,富于节奏变化的艺术效果。 执绢的妇女身躯稍向后仰,似在微微着力;熨练妇女认真专注的表情,端丽的仪容,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温厚从容的心情。在绢下好奇地窥视的女孩,以及畏热而回首的煽火女童,都生动引人。画家表现妇女捣练活动,不只是描绘捣练、络线、织修、熨烫等的活动过程,他既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又注意刻画某些富有情趣的细节,使得所反映的内容,更具有生活气息。 张萱是注重写实的画家,所画女性脸型圆润饱满,体态丰腴健壮,气质雍容高贵,显示了大唐盛世中皇家女性的华贵之美。《捣练图》的人物造型虽然写实,但又不是社会生活的纯客观再现。它的人物造型是略带夸张的,然而又是非常含蓄的。线条是传统工笔人物画的主要造型手段。《捣练图》线形超逸,形象写实,细密灵动,功力深厚。作者把吴道子“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铁线描加以含蓄化,变为细劲的游丝铁线描,线形畅达、疏密自然而质地具显,衣下形体准确充实。行笔起落有序,线出于体,妙造自然,不露痕迹,准确地体现了世俗生活中人物的体貌与内心世界。比如缝练的女子:衣纹勾勒充分发挥了线的表现力,每一条线都是灵动的,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再如最后的一位扯练妇女,作者用极其严谨、准确而概括的线条把女性的身姿、动态勾画得优美、含蓄而安详,“健美而不失典雅、自信而矜持”。线描虽是细劲精致的,然而体现出的却是雄健、大度和庄严。 《捣练图》中人物五官也是高度概括和符号化的。那细长高昂的眉毛既交代了妇女的地位和身份,又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状态。那高度程式化的脸、鼻造型充分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主观认识。这种高明的“意向造型”正是源于作者对社会生活和宫廷劳动妇女生命活力的深刻理解。线从生命中流出,形是高于生活原形的符号化再创造。每一局部无不倾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认识。《捣练图》的人物造型既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偶然的,它有深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篇一: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13级汉语言文字学王昆 20130589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摘要 《文字学概要》是裘锡圭先生文字学理论方面的一部专著。本书结 合传世文献、出土文字资料及考古发现,全面讨论了有关汉字的性质,汉字的形成、发展、演变,汉字结构类型,文字假借,文字分 化与合并,字与字的形音义关系以及汉字整理和简化等问题,分析 深入、论证严谨、见解深刻而多有创意,对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和 教学作出了很大贡献。 关键字:文字汉字字形 一作者简介 裘锡圭先生主要从事文字学、古文字学和古典文献学(先秦秦汉部分)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从事先秦、秦汉史的研究。曾参 加望山楚简、曾侯乙墓文字资料、郭店楚简、银雀山汉简、马王堆 汉墓帛书和尹湾汉墓简牍等出土文字资料的整理考释工作。著有 《文字学概要》、《古代文史研究新探》、《古文字论集》、《裘 锡圭自选集》、《文史丛稿——上古思想、民俗与古文字学史》、《裘锡圭学术文化随笔》、《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等,学术论文 汇编《裘锡圭学术文集》于2012年出版。 二读书笔记 第一章文字形成的过程 (一)文字定义 狭义派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广义派认为人们用来传递信息、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都可以称为文字。“文字”可以指一个 个的字,也可以指文字系统。 (二)文字的产生 文字产生前,人们曾用文字画来记事或传递信息。阶级社会形成前夕,原始文字才有了产生的可能。在原始文字阶段,文字和图画是 长期混在一起使用的。首先产生的是跟图画有明显界限的文字,如“大”;人、鹿这一类具体事物的象形符号随后产生,这二者称为表 意字。然后使用跟所表示的对象没有内在联系的硬性规定符号的记 号字产生。随后为了克服表意字和记号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 的假借字应运而生。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是文字形成过程正式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韩熙载夜宴图》是顾闳中唯一的传世作品,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这幅作品以屏风为界,将画卷分为五个故事情节,即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全局构图张弛、疏密有序;人物刻画精细、传神、古朴、大气,并通过对韩熙载头像的细致描绘,成功地表现出韩熙载当时的心理状态。 全卷分为五段,第一段是“听乐”,描绘 了韩熙载与宾客们正在聆听乐女弹奏琵琶 的情景,画家着重地表现演奏刚开始,全场 气氛凝注的一刹那。画上每一个人物的精神 和视线,都集中到了琵琶女的手上,结构紧 凑,人物集中。但人们敛声屏气的神情中使场面显得十分宁静,从这弹奏琵琶的手上,似乎传出了美妙清脆的音符,而这音符震动着观众的耳膜,勾摄了他们的内心情感。画 家对于不同的人物,根据他们不同的身份和 年龄,刻划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姿态、性格和 表情,显示出作者不同凡响的画艺。第二段 是“观舞”,描绘了韩熙载亲自为舞伎击鼓, 气氛热烈而动荡。其中有一个和尚拱手伸着手指,似乎是刚刚鼓完掌,眼神正在注视着韩熙载击鼓的动作而没有看舞伎,露出一种尴 尬的神态如(图2),完全符合这个特定人 物的特定神情。第三段是“休息”,描绘的 是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韩熙载在侍 女们的簇拥下躺在内室的卧榻上,一边洗 手,一边和侍女们交谈着,也是整个画卷 所表现的夜宴情节的一个间歇(如图3)。 第四段是“清吹”,描绘了女伎们吹奏管乐的情景,韩熙载换了便服盘膝坐在椅子上,正跟一个侍女说话(如图4)。人物疏密有致, 乐伎们的吹奏动作中,使人感到高亢、丰 富的管乐和声,调动了欣赏者的情绪。第 五段是“送别”,画面描绘宴会结束,宾客 们有的离去,有的依依不舍地与女伎们谈 心调笑的情状,结束了整个画面(如图5)。 《韩熙载夜宴图》无论是造型、设色、 用笔、构图方面,都显示了画家的深厚功 力和高超的绘画技艺。在造型方面,这幅 类似传统绘画“行乐图”的画幅,虽描绘了繁杂的场面,不同的情景,众多的人物,但画家精心而为的是人物形象,尤其是对主人公韩熙载的刻画。这一中心人物分别在五个在不同的画面中出现,或端坐、或闲立、或击鼓、或洗手、或正面、或侧身,每个场景的服饰、动作、表情都不尽相同,但从全图来看,他的形 图1、听乐 图3、休息 图2、观舞 图4、清吹 图5、送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