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医院中心工作,以弘扬法治-范文模板 (6页)

2018-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医院中心工作,以弘扬法治-范文模板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医院中心工作,以弘扬法治

篇一:为进一步增强医院职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

为进一步增强医院职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提升医院法制化治理水平,充

分发挥法制教育在创建和谐医院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医院工作实际,特制

订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医院中心工作,

以弘扬法治精神为方向,以维护医院稳定为根本,以领导干部、医务人员为重点,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在推进“依法治院”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全院职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法治管理能力和水平,使医

院各项事业的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为医院持续和谐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

法制环境。

二、主要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扎实推进依法治理,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逐步强化全院职工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增强依法治院、依法执业的能力,形成学法遵法用法的良好环境。

三、主要任务

(一)继续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主

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和政策。提高全院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管理的水

平及能力。

(二)围绕医院工作重点,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组织学习宣传与医疗卫生相

关的法律法规,促进医院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规范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和正常的医疗秩序;保障和增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学习《侵权责任法》《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和传染病管理等医疗管

理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广大职工依法维权意识,为医院的发展和改革营造一个

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围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学习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宣传维权、信访、投诉、调解等法律

法规,促进卫生医疗机构依法化解矛盾纠纷。

(四)围绕医疗核心工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继续学习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

关政策,学习宣传加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等法律法规,积极宣传药品安全、

职业病防治等法律法规。

(五)加强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继续以医务人员为重点,加强《执业医师法》、《刑法修正案(六)》、反腐倡廉和治理商业贿赂等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

宣传教育,大力倡导良好医德医风,结合医院“三好一满意”实施方案,加强

医德医风典型培育,注重发现和培育新

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经验,进一步促进我院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增强廉洁行医、依法执业的自觉性。

四、工作要求

1、加强法制教育,领导干部全年普法教育学习不少于80学时,职工不少于40

学时。在开展普法工作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抓住医院的重点工作,有针对性

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运用典型案例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院

职工的法律法规知识水平。

2、坚持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坚持将普法工作与创先争优工作相结合,与“三好一满意”工作相结合,与加强医德医风工作相结合,在不断提高全院

职工法律知识和素养的同时,提高职工的道德修养,不断贯彻落实“三好一满意”工作措施,促进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考评,为三级医院复审奠定坚实法律

基础。

篇二:医院201X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增强医院职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提升医院法制化治理水平,充

分发挥法制教育在创建和谐医

院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医院工作实际,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医院中心工作,

以弘扬法治精神为方向,以维护医院稳定为根本,以领导干部、医务人员为重点,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在推进“依法治院”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全院职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法治管理能力和水平,使医

院各项事业的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为医院持续和谐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

法制环境。

二、主要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扎实推进依法治理,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逐步强化全院职工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增强依法治院、依法执业的能力,形成学法遵法用法的良好环境。

三、主要任务

(一)继续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

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和政策。提高全院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管理的

水平及能力。

(二)围绕医院工作重点,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组织学习宣传与医疗卫生

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医院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规范医务人员医疗服

务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和正常的医疗秩序;保障和增进人民群众

身体健康;学习《侵权责任法》《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和传染病管理

等医疗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广大职工依法维权意识,为医院的发展和改革

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围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学习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宣传维权、信访、投诉、调解等法律

法规,促进卫生医疗机构依法化解矛盾纠纷。

(四)围绕医疗核心工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继续学习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相关政策,学习宣传加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等法律法规,积极宣传药品安全、职业病防治等法律法规。

(五)加强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继续以医务人员为重点,加强《执业医师法》、《刑法修正案(六)》、反腐倡廉和治理商业贿赂等有关法律法规政策

的宣传教育,大力倡导良好医德医风,结合医院“三好一满意” 实施方案,

加强医德医风典型培育,注重发现和培育新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经验,

进一步促进我院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增强廉洁行医、依法执业的自觉性。

四、工作要求

1、加强法制教育,领导干部全年普法教育学习不少于80学时,职工不少于40

学时。在开展普法工作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抓住医院的重点工作,有针对性

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运用典型案例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院

职工的法律法规知识水平。

2、坚持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坚持将普法工作与创先争优工作相结合,与“三好一满意”工作相结合,与加强医德医风工作相结合,在不断提高全院

职工法律知识和素养的同时,提高职工的道德修养,不断贯彻落实“三好一满意”工作措施,促进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考评,为三级医院复审奠定坚实法律

基础。

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

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整的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总结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而提出的:第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第二,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科学的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推进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 ,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要求,是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要求,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了解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迫在眉睫。科学发展观是基于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的理论武器,对于当代的中国、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指导与推进作用。同样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大学生有着同样的指导意义。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青年大学生是 21世纪国家的主人,也是我们党后备力量的重要来源,并将是我们社会的中流砥柱。青年大学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昌盛与否以及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大学生学习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形成和提出的时代背景分析

:科学发展观形成和提出的时代背景分析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基于对现阶段基本国情和新发展要求的科学判断我国当前最大的国情,是仍然处于并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但是进入新世纪后,基本国情又表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对这些特征的科学判断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基础。报告详细阐述了现阶段经济增长、体制改革、人民生活、经济结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对外开放等八个方面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既包括正面的成绩,也包括负面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对困难和问题进行这样系统深入的分析,在党的正式文件中还是第一次。明确这些阶段性特征,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国情,判断形势,保持清醒头脑非常重要;对于我们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和科学内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具有重大意义。这些困难和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但是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是粗放型的。一是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缺少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二是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第二产业发展较快,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明显滞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拉动,消费需求启动缓慢;制造业规模较大,但技术结构偏低,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中下游。三是物质资源消耗严重,环境污染加剧,生态逐渐恶化,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第二,发展不够协调。近几年在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很突出。一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发展较快,农村发展较慢,城乡差距持续拉大的趋势尚未扭转,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二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周边地区发展较快,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发展较慢,地区差距仍存在不断扩大的趋势。三是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还不够协调,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 第三,发展不够全面。经济发展领先,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出现“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一是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和公民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二是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思想文化建设还不能适应这种新变化,还不能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的要求。三是随着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管理社会的难度明显增大。四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安全等方面积累的问题很多。 第四,发展不够公平。虽然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利益分化问题日趋严重。一是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阶层之间、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还在扩大,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二是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农村贫困人口有两千多万,城镇低保人口有两千多万,低收入人口还有一亿多。三是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利益矛盾比较突出,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严重影响着社会和谐与稳定。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我国面临着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呈现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五大发展趋向。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全面认识我国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既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背景,也是我们自觉走科学发展道路的现实要求。 全面把握和贯彻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同志们: 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当前,如何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一、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可实现“双赢”,处理不好则两败俱伤。这一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条件。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富民强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良好的环境是高质量生活的必要条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悖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初衷。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反过来会制约经济的增长,甚至制约一些产业的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第三,发展经济要有可持续性。我们不仅要考虑当代人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子孙后代发展的需要,给后代人留下良好的环境条件是我们必须负起的历史责任。 综上所述,保护和改善环境应该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之一,解决今天的环境问题不是不要发展,而是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及如何发展的问题。 二、当前我县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对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逐步增加了投入,加大了重点地区的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初步控制,一些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取得进展。但是,当前环境问题依然相当突出,形势严峻。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要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推动环保事业最强大的力量。要发动群众为环保献计献策,鼓励群众对违法排污企业检举报告。要支持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创建活动,支持和引导环保社团和环保志愿者开展的各种宣传教育活动。 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实现环境保护跨越发展 严重的环境污染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我们不能再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初期严重污染环境、后来再治理恢复的路子。如何走出一条新路子,实现环保跨越式发展?一靠机制、体制创新,二靠科学技术进步。今后技术进步应更加重视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这既有利于缓解资源不足,又有利于环境保护。国际上有学者提出四倍跃进的观念,即通过采用新技术,可以做到消耗一份能源或资源,创造目前四倍的经济增长。 企业的行为对环境质量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要健全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及其配套的制度和标准,严格查处违法排污企业,提高处罚标准,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要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和收费制度,从机制上促进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要有各种引导措施,激发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和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努力实现双赢。要逐步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即生产某些耐用消费品和对环境有影响产品的企业,要负责这些产品使用后回收和处理,能再利用的再利用,能作为资源回收的,处理后作为资源再用,无法回收利用的做到无害化处理。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实质上是要处理好眼前和长远利益、局部和全局利益的关系,我国党和政府已经做出了正确选择,各级政府和部门要通过各项具体工作认真加以落实。

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

目录 引言 (2) 一、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3)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3) (二)主要内容 (3) 二、科学发展观对于大学生的意义 (4) (一)学习科学发展观,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 (4) (二)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 (5) 三、大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6)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三维状态 (6) (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 (7) (二)“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 (7) (三)“全面、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又一重要内涵 (7) 五、怎样践行科学发展观 (7) 六、结论 (10) 参考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 ——以昆明高校为例 摘要:作为“铁肩担道义”和“舍我其谁”的当代大学生,我们必须以极强的自觉性和彻底的坚定性来透彻体认和扎实践行科学发展观。“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成为了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对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具有相当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大学生身心成长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相结合的产物,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创造性的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么样发展的重大课题。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做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而我们大学生正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我们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我们大学生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不是一个游乐的场所,而是人生路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大学不应成为一个滋生腐化堕落的温床,而应是一个重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训练场。我们要明白自己适合干什么,该干什么,不能得过且过;要着力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丰富多方面知识;明确不谋求自身发展就是退缩,就会落后。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里,退缩没有出路,落后等于死亡。 作为当代大学生,如果不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工作,就难以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取得多大的成就,这也就与国家大力的培养目的相违背。然而,要想做好其中一件事或者想把两件事情同时做好也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筹指导,只有利

浅谈五大发展理念与科学发展观

浅谈五大发展理念与科学发展观 十八届五中全会最突出的贡献和亮点是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思想理论,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新突破、新发展,是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概括和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讲到,“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五大发展理念既是以往发展经验的总结,又是新的历史时期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一方面,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发展经验的总结和提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多年来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中,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凝练和升华。另一方面,我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和面临的问题和科学发展观产生时已经大不一样了,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和发展要求变化了。因此我们的发展理念也必须随之发生变化,这是时代的呼唤和必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与科学发展观产生时的历史条件相比,有几个没有变,即我们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 我们仍然是发展中大国的定位没有变; 我们现在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变。 五大发展理念和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五大发展理念和科学发展观之间有五点是共同的。一是“历史使命”是共同的;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脉络看,邓小平理论要回答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回答的是“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要回答的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而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要回答的问题仍然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理论的历史使命没有变。二是“第一要务”是共同的;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一点也没有变。三是“核心立场”是共同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立场就是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可见二者的核心场是一样的。但是,相对于科学发展观,五大发展理念又有新突破新发展。首先,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放在前所未有的重要的位置。十六大以后,我们党提出“要始终把改革创新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但是,创新发展并没有成为科学发展观中的主要内容。十八大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创新发展”。而到十八届五中全会,则把创新看作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求“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放在前所未有的重要的位置,这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的重要调整。讲创新并不单纯是指科技创新,而是包含“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创新中第一位的是理论创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理论创新,“五大发展理念”是理论创新,理论是先导,是灵魂,是总开关,有了新理论的引领,发展方向就明了,路径就清晰;其次是制度创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也是最大的制度创新,制度创新为其他创

大学生与科学发展观

大学生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 一、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社会和环境等多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 二、科学发展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根本着眼点就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中国更好更快的发展;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即坚持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受教育的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基本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即要求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和兼顾各方。 科学发展观不仅对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把提高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放在首位,要德育为先,把合格的政治素质作为将对从事社会主义

伟大事业的大学生的首要要求,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要以人为本,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维护大学生的根本利益,尽可能地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服务;要全面发展,即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全面发展,把其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协调发展,统筹课内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的网络来推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统筹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统筹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作用,统筹思想政治教育三支队伍建设,统筹解决学生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要可持续发展,即要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重要环节,从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出发,建立既能立足当前,有效解决突出问题,又能着眼长远,保证不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三、如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中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思想方法。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按照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首位,把育人贯穿教育教学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 最近,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一发展观体现了人类社会关于发展问题认识的最新成果,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新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对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的新的判断和解决思路。 一、以人为本是人类社会发展观演变的必然结论 科学发展观的充分反映了人们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化过程。发展现是人们关于社会发展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旨在回答社会为什么会发展,社会发展有没有规律,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或前景是什么等问题。由于发展观不同,人们观察思考和解决发展问题的原则、方法和价值取向等也会不同,从而会影响人们对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的选择,为人们从事发展活动提供的总体思维框架和行动指南。发展观的基本问题是人与物的关系问题,因而客观上就存在着以人为中心和以物为中心两种不同的发展现。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是传统的或旧的发展观,包括极端的环境保护和单一的经济增长两种倾向。前者是一种复古倒退的发展观,后者则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把发展过程片面归结为物质财富的增加过程。以人为中心即以人为本的发展现是科学的新的发展观,强调通过“物”的发展来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国际上关于发展问题的研究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观的演变也同样肇始于此。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把发展理解为走向工业化社会或技术社会的过程,强调经济增长,并几乎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第二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工业化进程,人们将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的统一,即伴随着经济结构、政治体制和文化法律变革的经济增长过程。第三阶段始于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认识上更加注重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协调,提出并逐步丰富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第四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人们将发展看作人的基本需求逐步得到满足、人的能力发展和人性自我实现的过程,广义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全球取得共识。 二、全面发展是以入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在科学发展观看来,经济增长不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应是社会的全面发展,但社会的全面发展又必须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来加以体现。人的全面发展不是指少数人的发展,而是指所有人民都应得到公平的发展;也不仅是指当代人的发展,还包括后代人的可持续发展;也不仅仅指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求,还包括满足人们在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生态生活等方面的各种价值需求,使人体力和智力上的各种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强调人是发展的出发点,通过人的发展来协调和沟通发展诸要素,最终使人自身获得更高层次、更全面的发展。 为了促进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人文发展的主题,通过发展扩大人民选择的选择性。发展的选择是无止境的,并随时间而变化。发展的选择性要求反映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个人能力的形成,如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改善;另一方面是人们对其所获得的才能的使用,即人的个性。创造性的发展。 我国现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全社会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十六大提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物质精神生活的需要,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要求思想的丰富。发展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三者相互交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之中,构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格局,反映了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现阶段加强三大文明建设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完全一致的。我们要大力发展物质文明,推动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的进步,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要积极推动政治文明建设和发展民主法制,通过政治思想、结构和制度的创新,不断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参政议政的要求,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和法律保障。要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人类文明最新成果,推动文化创新和提高民族凝聚力,为物质文明和政

论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

《论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 姓名:成慧萍 班级:2009级法律 学号:00969007

【摘要】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思想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在对过去经济建设中遇到问题的重新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正确认识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观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重视人的价值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人的价值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三个代表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并且经历了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的过程。 我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在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的改变,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变化,从而导致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思想观念的变化,人们物质文化追求到精神文化追求的变化等等一系列问题呈现出了新的特征。 另外,在国际的竞争和面临的国际压力,要求我国重新思考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个长久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指导思想,指导我们逐步推进现代化,促进我国向和谐、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那就是科学发展观。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和根本要求,十七大并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以人为本”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因为“以人为本”内在地规定着为谁发展的问题即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人是发展的目的。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五个统筹”都在说明“如何发展的问题”,即说明发展的方法、手

最新大学生科学发展观征文演讲稿

大学生科学发展观征文演讲稿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提出的一种新型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当前,全国各个领域、各个群体正以科学务实的态度树立和落实这一发展的新型理念、新型思路,大学校园——作为培育国家和民族精英的摇篮也以讲座、研讨会、论坛等形式及丰富的实践活动宣传和实践行着科学发展观。然而,在全国上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乐章中,也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有的大学生认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已无关,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没有任何意义”。对此,笔者不敢苟同,这一方面反映了有的当代大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理解的片面性,另一方面反映了个别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偏差。通过较为系统的学习,我认为科学发展观之于当代大学生的意义有二点:一是科学发展观是作为我党在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总结过去20多年的教训和经验提出来的,是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事关国家兴衰,作为民族和社会的中坚——当代大学生理应掌握这一理念,把自身的和谐健康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的结合起来二是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同样是指导我们学习成长的有力武器,可以使我们全面的审视自己,弥补缺陷,克服弱点,发扬优点,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以及国际竞争力、个性与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

才”。我觉得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能够提高我们大学生的觉悟,指导我们大学生进行自身建设。第一,科学发展关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辩证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是对立统一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发展置于国家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个人发展的同时,强调对国家和社会的奉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以本,我们重视每个公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时也强调每一个人的发展是其他人发展的前提,因此要做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一生奋斗,全身心的投入到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事业,他的一句深情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道出了有志于国家强盛人民幸福人士的心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代大学生要克服极端的个人主义,更多地为他人着想,满怀激情地投入学习中去,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在奉献社会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第二,科学发展观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知识结构完善的人.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全面、协调的发展自己,要求我们有一个完善的知识结构。完善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我们全面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有利于全面的发展我们的综合能力.目前,存在的重理轻文、重技术轻人文的偏向亟需纠正。其他学科学的再好,没有世界观和人文素养还是不够的。由此观之,当代大学生应该在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以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做一个全面协调发展的人。第三,科学发展观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科学发展观不

科学发展观和中国传统文化-2019年文档资料

科学发展观和中国传统文化 1 以人为本与中华文化传统的民本思想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何为“以人为本”?胡锦涛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进一步追溯起来,以人为本在中华文化传统上的源头是民本思想。胡锦涛在2003 年7 月1 日讲话中阐释这个“本”时讲: 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 胡锦涛所引用的这段富于哲理的古训,出自《孟子?梁惠王 下》。孟子恰是中华文化传统上民本思想的突出代表。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围绕君与民的关系而展开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的民本思想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孟子的重民思想就是孔子提出的“所重:民、食、丧、祭”,就是孔子说的“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孟子的亲民思想就是孔子主张的以政富民,省力役、薄赋敛,“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民本思想也为历代开明的政治家所尊崇,成为他们治国安邦

的重要原则,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汉代的“文景之治”,就是因为文帝和景帝尊崇以民为本的原则,实施了“与民休息”的政策。唐代“贞观之治”的一条重要原因,是李世民强调“国依于民”。清代的“康乾盛世”,也与康熙坚持“以足民为首务”、乾隆坚持“以养民为本”密不可分。 2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中华文化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古代农业社会由于劳动生产率低 下,社会劳动在农业部门的分配比例不能过小。中国历史上过分 的重农抑商政策,带来了抑制商品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但是,恰当地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以保持农业劳动在社会劳动中的必要比例,对维护社会稳定是有积极作用的。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结合的具体比例是历史的。 但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数量必须相适应才能有效利用人力和思想,是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按比例结合的认识,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下协调发展的要求。 生产资料,这是不以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中国古代“人必称土” 天人合一”是中国历史上一种肯定人与自然界统一的思 想。天人和谐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和谐、人与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和谐、人类活动顺应天时而行等方面。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这是孔子效法自然的思想。 宋代理学家张载是传承前人“天人合一”思想、宣传天人和谐的突出代表。他说:“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既然我为天地所生,人民都是我的同胞,生物都是我的近亲,所以我不仅要善待所有人民,还要善待所有生物,顺应天地,不可逆天地之性而行。这种观点的传播对天人和谐、保护自然生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 和谐:科学发展观的理想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主张“致中和” “君子和而不同”“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合异以为同”。

2018科学发展观演讲稿(4篇)

2018科学发展观演讲稿(4篇) *目录2018科学发展观演讲稿落实科学发展观演讲稿安全月演讲稿——践行科学发展观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关于科学发展观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战友们:你们好!单刀直入,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开创科学发展的美好明天》。 当伊拉克的混乱纷扰不断,当金融风暴的影响余波未平,而我,正躺在祖国的怀抱,享受着慈祥的抚慰与关怀--我庆幸,我有一个安宁的祖国。 当非洲的儿童渴盼充饥的泥饼,当朝鲜的居民寻找度荒的草根而我,正依偎在母亲的臂弯,品味着超然的舒适与温馨--我骄傲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然而,雨中听风吼,铁马跨冰河,奔腾的黄河水无时不在诉说着苦难的历史;举目天涯路,热泪湿衣襟,巍峨的昆仑山不知堆积了多少辛酸的回忆--中华民族,一个经历呢热血洗礼的苦难民族,曾经也在黑暗中摸索,在坎坷中前行!如今我们靠的是什么迈向新的征程?靠什么应对新的挑战?靠什么开创新的局面呢? 一个声音,在历史的回音壁上传来,那就是不断创新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那就是科学发展观!自从有了它:中华民族就有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就有了解放思想、统一思想的光辉旗帜;就有了激励人心、凝聚人心的科学指南。

我们也曾摸着石头过河,播种严寒,收获温暖;我们也曾顶着风雨上路,荜路蓝缕,以启山林。可我们得出了一个道理,一个硬道理,那就是发展!发展是中国人民不二的选择。从发展到科学发展,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它是实践呼唤与思想回应的和谐共振,向太阳一样鲜艳;它是时代脉搏与巨龙心跳的强烈共鸣,如泰山一样坚定。它是伟大祖国永不停息的脚步声,它是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进行曲,它是当今时代振奋人心的最强音。 科学发展观是一面旗帜,民族复兴离不开伟大旗帜的指引。从港澳回归到“三通”开启,从“飞天”夢想的实现到奥运盛会的成功举办,从沿海率先到西部大开发,从中部崛起到东北振兴,13亿中国人民从僵化中觉醒、从沉闷中奋起,顺应时代潮流,从此稳步走上富裕安康的道路。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思想,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离不开科学思想的支撑。曾经,洪水冲走了我们的房屋却冲不倒坚强的臂膀;曾经,冰灾阻挡了我们的归路却挡不住我们传递的温情曾经,地震摧毁了美丽的天府却震不倒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国人民在中国***的坚强领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下,愈战愈勇,愈挫愈强!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朋友请看: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有我们武警战士矫健的身姿。一出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精彩大戏正在隆重上演。 我,作为一名光荣的宜昌武警,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同时

2018思想汇报:树立正确科学发展观

2018思想汇报:树立正确科学发展观 敬爱的党组织: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是我们党从新的实际出发提出来的,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从理论上搞清楚其科学内涵,在实践中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然而,发展不是简单的经济增长,包括收入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居环境的改善、人的道德水平和体能素质的提高、民主法制建设的健全等等。如果只有经济增长而没有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那么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贫富悬殊,在社会领域产生诸如犯罪率上升、道德水准下降、公共卫生问题突出等种种弊端。因此,强调发展,不仅要促进经济增长,还应当确保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当然也必须认识到,如果没有经济增长,同样也不会有社会发展。因为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总量的增长,没有物质财富的积累,就谈不上社会发展与进步。 既重视当前发展,也考虑长远发展;既从长远利益出发,也

从当前的基本国情出发,从当地的基本情况出发;既要经济效益,也要社会和生态效益。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牺牲长远利益,不能搞掠夺性开发,断子孙财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坚持一切从现实出发,不能盲目“创奇迹”;合理利用资源,不能以破坏和浪费资源为代价;保持生态平衡,不能以污染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着眼未来,不能剥夺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必要条件。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涵,揭示了两者的内在联系,即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呼唤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现代化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现代化主要是指在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人们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以实现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从而引起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深刻变革的过程。①具体而言,现代化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现代化是人类社会活动方式的根本和整体的转变,是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飞跃和转轨,是文明结构的重塑。第二,现代化的核心和基础是工业化和经济增长,是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和工业生活方式的普遍扩散过程。第三,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综合状况,是涉及人类思想和行为的一切领域的复杂的变迁过程。第四,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继续展开和深化的历史过程。第六,现代化是一个进步的过程,但不是人类进程的最高阶段。简言之,现代化是以工业化为基础的,经济、政治、文化、人及自然的全面协调的发展过程。显然,这与科学的发展观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经历了传统的发展观到综合发展观再到科学发展观的三个阶段。传统发展观始于17、18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60年代。这一发展观反映了工业革命的要求,强调的是物质资料的增长,把经济的增长视为发展,以经济增长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尺度。在这一观点的指导下,社会出现了只有经济增长而无社会整体发展的“有增长无发展的局面”。社会被简单化了,人被物化并在人自己的视野中消失

2020年(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

(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壹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提出的新重大战略思想 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壹代接壹代地永续发展。 胡锦涛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始终坚持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_1

---------------------------------------------------------------范文最新推荐------------------------------------------------------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古已有之。我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近代西方人本主义对于反对封建主义、推进人的解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马克思主义在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从而第一次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指导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项重要思想原则。 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与找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以 1 / 4

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为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在靠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发展成果如何分配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共同富裕道路,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征求意见表 项目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您对组织工作的评价总体评价您对党支部的评价 工作作风能力素质服务态度公众形象总体评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意见建议:

科学发展观于大学生

科学发展观于大学生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是艰巨的,是继往开来的,套用季羡林先生的一句话就是一种“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先启后的责任感。” 党课的第一天就说过了“一家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我今天讨论的重点不在于国家政治,不在于人生的宏大方向,而仅仅是从我们校园生活的小小方面来谈谈我对于大学生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点认识和体会。 从科学发展管的内涵来看,我们可以知道这一理论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那么什么叫“以人为本”呢?简单的从物质层面来说,我认为就是以“人”的生存、需求、发展的可持续为本。任何的发展都要切实地贯彻是否有利于人类生存的长远利益。然而我认为,还有从精神层面的科学发展观也是不容忽视的。 我们知道,汉语的发展是由简到繁的一个过程,训诂学上有一条叫“声近意通”的理论,就是声音相近的字,他们的意义也会是可以相疏通的。那么我们不妨可以把“人”和“仁”联系在一起。“仁”可以理解为两个“人”并排在一起,即可以理解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在先秦的时代,中国的先圣孔子就已经提出了“仁者,爱人。”、“巧言令色,鲜人矣。”等论说。大体是把“仁”认为是一种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方法的哲学,抑或是一种做人的准则。因此在精神层面的“以人为本”我认为是一种充满温馨积极的人文关怀的“以仁为本”。 联系我的校园生活,我认为,我们的社会内部正缺少着这样一种温馨积极的人文关怀。如今,中小学生自杀自残的事件屡屡发生、大学生沉溺网络游戏、非主流、哈韩、哈日方兴未艾。这样的现状不由得让我们反省我们的社会缘何让这些祖国的花朵如此绝望?为何有才能的青年人还没有踏上社会就已经失去了和整个世界竞争的能力?爱国的尊严感和自豪感又去了哪里?我们未来发展的路又将去向何方?这一切的问题都不由让我联系到了中国在快速发展经济和科技的同时忽视了精神世界的人文关怀,脱离了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正确价值观的建设。只有精神世界的健康才能让我们的发展重蹈西方80年代的覆辙。 试想,如果一个人他的理想是积极向上的,他的价值观是正确的,他对祖国是热爱和尊敬的,那么他在现实的建设中怎么可能落于人之后,又怎么可能自私而腐败的呢?他一定是与人相处融洽,处处想人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