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五章 心理差异测量理论与心理测验(2)

第五章 心理差异测量理论与心理测验(2)

第五章 心理差异测量理论与心理测验(2)
第五章 心理差异测量理论与心理测验(2)

第一节 人事心理学研究的特点 (5)

第二节 数据统计方法 ........................................................................................................................... 15 X =N

X ∑ (公式3-1) ................................................................................................................ 17 1)(2

--=∑N X X SD (公式3-2) (18)

σX

X Z -= (公式3-3) ................................................................................................................... 18 y x xy S NS xy r ∑=

(公式3-4) ................................................................................................................... 20 N Z Z S S S S S y

x xy y x y x y x y x xy r ∑∑∑∑=?-+=?=-222222 (公式3-5) ............................................. 20 )1(612

2

--=∑N N D r R (公式3-6) ..................................................................................................... 20 pq S X X t q p pb r ?-=)( (公式3-7) ................................................................................................. 20 y p S X X t t p b r

?-= (公式3-8) .............................................................................................. 21 R 2复相关1?23=223

23

131********..2r r r r r r --+ (公式3-9) ..................................................................................... 21 r 2偏相关12?3=)1)(1().(2232132

231312r r r r r --- (公式3-10) (22)

X b a Y Y

Y +=? (公式3-11) ................................................................................................................. 22 2

2)(.∑∑∑∑∑--=X X N Y X XY N b Y (公式3-12) ........................................................................................... 22 X b Y a Y Y -= (公式3-13) ............................................................................................................. 22 X Y

Y Y S S r b .= (公式3-14) ...................................................................................................................

22 2

1.22.1?X b X b a Y Y Y ++=1 (公式3-15) (22)

式中回归系数2.112.1)/(y X Y Y S S b β=;1.221.2)/(Y X Y Y S S b β=。(公式3-16) (22)

其中,)1/().(22.12.12..2.1r r r r Y Y Y --=1β;)1/().(22.12.11.2.1.2r r r Y Y Y --=rβ (公式3-17) .......

22 Z=X

D S

E D 0- (公式3-18) ...................................................................................................................... 25 DX

SE X X Z 21-= (公式3-19) ............................................................................................................. 25 222121n S n S SE DX += (公式3-20) (25)

n

S S r n S n S SE DX 2122212-+= (相关样本n 1=n 2) (公式3-21) ......................................................... 26 df

SS MS 2

= (公式3-22) ................................................................................................................... 26 901

2902=-==组间组间组间df SS MS (公式3-23) ................................................................................... 27 40.622.292.33222=+=+=B A SS SS SS 组内 (公式3-24) .. (27)

()80.715240.622=-==组内组内组内

df SS MS (公式3-25) ........................................................................... 27 54.1180

.790===组内组间

MS MS F (公式3-26) ............................................................................................ 27 2χ=Z2

=()22

σμ-X (公式3-27) ................................................................................................... 28 2χ=∑Z2

=∑()22

σμ-X (公式3-28) ........................................................................................... 28 2χ=()20e

e f f f -∑ (公式3-29) ..................................................................................................... 28 2χ=()20e

e f f f -∑ (公式3-30) ..................................................................................................... 28 N=2

2

2d Z σ (公式3-31) (29)

第三节 多变量分析 ......................................................................................................................... 29 x b x b x b x b k k a Y 1332211++++=+ (公式3-32) . (30)

第四节 心理测量理论 ........................................................................................................................... 34 σX

X Z -= (公式3-33) (36)

X==T+E (公式3-34) (41)

这里X 为实得分数或观测分数,T 是假设的真分数,E 是测量误差。 (41)

因为 T=X -E (公式3—35)

............................................................. 41 则 N E X T ∑-=)

( (公式3-36) (41)

则 N

X ==∑ (公式3-37) ..................................................................... 42 S 2x =S 2T+E (公式3-38) .. (42)

即实得分数的变异数=真分数的变异数加上误差变异数 。 ........................................................... 42 S 2X =S 2T+E =S 2T +S 2E +2 S TE =S 2T +S 2E +2γEX S T S E =S 2T +S 2E (公式3-39) .............................................. 42 S 2T = S 2V + S 2I (公式3-40) 式中的 S 2V 是与测量目的无关的(亦即有效的)变异数,S 2I 是与测量目的无关但却是稳定的变异数。S 2V 是由所要测量的变因引起的,S 2I 是由其他变因引起的。 ........................................................................................................ 42 S 2X =S 2V +S 2I +S 2E (公式3-41) .............................................................. 42 222

X

T XX S S r = (公式3-42) ................................................................................ 43 222X V

XY S S r = (公式3-43) (43)

第五节 估计信度的方法 ..................................................................................................................... 44 hh hh XX r r r +=

12 (公式3-44) ................................................................................................ 45 hh

hh XX r n nr r )1(1-+= (公式3-45) ................................................................................. 45 )1)(1(2X

i i KK S q p K K r ∑--= (公式3-46) ................................................................................. 46 222)1()()1)(1(X X X

i i XX S K X K X KS q p K K K Y S ---=--= (公式3-47) ..................................... 46 )(.121)(322

2N N K N

R R W i i --=∑∑ (公式3-48) (46)

χ2=K (N -1) d ?=N -1 (公式3-49) .......................................................................... 47 S S n

oo o nn r r 2

2

)

1(1--= (公式3-50) .............................................................................. 48 r r r XX XX KK K K )1(1-+= (公式3-51) (48)

XX X meas r -=1σσ (公式3-52) (63)

(X-1.96σmeans )≤T ≤(X+1.96σmeans ) (公式3-53) (64)

2221σσσ+=d (公式3-54) (65)

YY XX d r r S --=2σ (公式3-55) (65)

第六节 心理测验的效度及研究方法 (49)

第二章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

第一节人事心理学研究的特点

一、心理学研究遵循的原则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它具有一切科学研究的特点。但是,许多人往往把心理学误解为哲学或者玄学。这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二是对于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缺乏了解和训练。实验心理学的建立使心理学摆脱了哲学思辩的范畴,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科学。由于实验心理学引入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心理学获得了搜集论据的新手段,从而使心理学的发展大大加快。从1879年实验心理学诞生,至今不过百余年,心理学的发展却远远超过了以往的许多世纪。实验的方法虽然不是心理学的唯一方法,但却是较有成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充分认识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科学特点对于理解心理学和研究心理学都是非常重要的。

按照柯林格(Kerlinger)1973年的《行为科学的研究基础》和格雷克与麦茨(Craig & Metze)1986年的《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可以把科学研究的特点概括为下述几个方面:

1、科学研究是客观的、实证的。科学家如果认为某一结论是正确的,那么他就必须把他的结论付诸实验来进行检验。科学家在观察收集资料过程中,不应带有任何偏见,必须如实地反映具体事实。任何个人的猜想、权威的建议、过去的研究结论都不应影响科学家对事实的客观评价。科学家的认识、偏好、态度在没有经过事实的证实之前都不能作为真理。

2、科学研究所要探讨的是一般的原则。科学研究是得到的是普通的、一般的规律,而不是某一特例。因此,现代科学研究往往以大量资料信息作为基础,科学家的结论一般都具有相当高的统计意义上的肯定水平。

3、科学研究是系统的、控制的。科学研究不是简单地累积事实,而是把事实组织成系统的解释体系。科学家往往对每一个可能影响结论的因素都妥善地控制,使研究结论具有唯一的因果可能。

4、科学研究是自我纠正的。这一特点是科学研究与其他获得信息方法的主要不同之处。科学研究方法在整个获得信息的过程中具有一种固有的检验机制,可以不断地纠正科学家的结论和活动,即使研究证明了某一假设,科学家也要继续证明那些使所得结论产生疑问的任何可能的假设。

5、科学研究的结果是公开的。每一位科学家的研究报告都对研究的各个方面(研究的目的、程度、变量的测定、获得的结果,得出的结论)进行描述,使这一研究领域中的任何其他科学家都能够明了。

6、科学研究是可以重复的。正因为科学家遵守研究过程的系统控制原则并公开研究结果,使另外的科学家能够在另一个时间、地点,来重复同样的研究过程并验证研究的结果。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心理学的研究也必须具备上述特点。与自然科学所不同的是在心理学研究中,研究对象不是物而是人,不仅是人的外显行为还包括人的内在的心理活动。内在的心理活动是无法直接观察和测量的,只能通过行为的观察和测量来推断内在的心理活动,而心理活动又是有意识的、主观的,无论是主试还是被试的心理和行为,都会受到其个人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实验中实验结果还会受到主试、被试、实验情境及三方面因素的交互作用。因此,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多变量。多变量带来的一个问题是,不容易区分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我们无论建立哪一个因素为自变量都很难创造一个理想的条件,保持其它所有无关变量恒定,以使该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清晰地显现出来,无关变量的混淆往往导致研究误入歧途。因此,要达到研究的客观性、控制的严密性、研究的可重复性等条件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给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带来极大的困难。

多变量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由于影响被试的许多因素之间本来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假如把一个多因素问题,如∶Y=f (a,b,c,……)简单地分解为多个单因素问题来加以探讨,如,Y=f (a) ,Y=f (b),Y=f (c) ……这是不符和事实的,也是不科学的。

由于心理学的研究相当的困难,曾有一位心理学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上帝很不公平,把世界上简单的问题给了物理学,而把最困难的问题都留给了心理学”。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心理学的理论大都是理论假设,而不是理论实际’。

二、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及误差

1、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现象遵循∶刺激(外部或内部)→心理过程→行为模式。心理学即研究刺激变量→心理过程→行为反应的过程,及这一过程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刺激变量和行为反应变量是可观察可测量的,而心理现象这一中介变量只能通过行为反应进行推论。因此心理学研究从两类变量入手进

行∶

(1) 自变量∶即刺激变量。这类变量是本身独立变化的,在实验中有意加以改变,借以寻找出由于它的变化将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出现。例如,在感觉实验中刺激物的强度,在人事心理学研究中往往是某种作用、效率产生的原因。

(2) 因变量∶即反应变量。它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是实验中拟测的指标。人事心理学中最常用的因变量是绩效和满意度两个指标,这两个指标也是人力资源管理所追求的两个目标。

(3) 控制变量∶是研究设计中与所研究的问题无关,但又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的变量。例如当我们希望研究几种不同培训方法哪一种更有效时,被试的态度、习惯、动机、被试的准备状态等因素往往会影响到我们的实验结果,而这些因素又不是我们所要研究的因素,于是,我们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我们把这类变量称之为控制变量。对于控制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是心理学研究方法努力加以解决的问题,实验心理学和心理统计学分别从实验条件设计和统计两个方面对控制变量的影响加以控制和剔除。

2、心理学研究中的误差

心理学研究中的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类,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又称恒定误差)、过时误差。

(1) 随机误差∶又称偶然误差。是由于实验中的一些偶然因素引起'而又不容易控制的误差。它包括实验者在观测实验时主观和客观上不可控制的因素造成的误差,也包括被试的一些偶然的不可控制因素造成的误差,还包括主试、被试以及实验情境交互作用造成的误差。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但其存在是绝对的。随着实验观测次数的增加,随机误差的变化会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即它总是围绕被观测的真正值(又称真分数,一般用多次观测的平均值来表示,由于观察条件、仪器等的限制,严格地说来,真正值是无法测量到的)波动,随机误差的算术平均数随着观测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以至于趋近于零。

(2) 系统误差∶就是观测过程中服从确定规律性的误差。由于实验条件不同,造成不同的有一定规律性的误差属于这类误差。心理学实验中,不同的实验方法、不同的被试样本等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规律性的影响。这类误差不能通过增加实验次数消除。如果需要可以通过实验设计加以消除,这一问题我们将在后边的变量处理和实验设计中讨论。

(3) 过失误差∶一般把明显歪曲实验结果的误差成为过失误差,它是由于实验观测过程中的过失造成的。这些错误有测错、传错、记错、仪器失灵、取样错误。在实验数据整理过程中必须鉴别、舍弃这些含有过失误差的数据(又称异常点),否则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在一组实验数据中,随机误差、系统误差、过失误差总是错综复杂地存在着,因而造成了观测数据的波动性或变异性。

3、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处理

朗克尔、麦克格雷期*(Runkel ,McGrath ,1972)总结了心理学研究中的各种变量及处理方法,见表3-1。

假如我们研究新旧两种报酬方案对员工绩效的影响。报酬方案是自变量,员工绩效则为因变量。但是还应看到,并不是只有报酬方法这一个变量能引起因变量——工作绩效的改变,还有很多其他自变量,如员工的能力、管理制度、劳动环境及劳动设备等变量,都能引起因变量绩效的改变。当我们想要研究报酬方案对绩效的影响时,就要使之成为唯一影响绩效的因素。为了达到研究目的,在实验中怎样控制其他变量,从而探讨自变量(报酬方案)对因变量(绩效)单独的影响规律呢?此外,我们对自变量和因变量又采取什么处理方法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对变量的第一种处理是忽略。即对那些不会引起自变量水平发生变化的变量,我们可以忽略不计。例如,由于在室内工作,室外的阴晴引起的光照变化就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种处理是随机。即对那些确实能引起自变量水平发生变化的变量,随机化是一种处理办法。例如,两组员工劳动的厂房和机器等影响变量,就可以采用随机化(“抽签”)的办法来确定哪一组在哪一个厂房,使用哪些机器进行工作。通过随机处理,变量的影响仅仅由概率所决定,因此,这一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就可以不予考虑了。 第三种处理就是不加任何控制地测量。这是对所要研究的因变量的处理办法。如,工作绩效。

第四种处理为保持一致。如在这项研究中,即可对两组采用相同的管理措施,控制其为恒定。虽然这一变量依旧会对工作绩效产生影响,但由于在两组中都具有同样的影响效果,所以,不会造成因变量差异。

第五种处理为匹配。即对于那些无法控制为恒定的变量,可以采用匹配的办法来消除其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如,员工能力的差异,在两组中员工的工作能力不可能控制不变,但是可以把两组员工按能力水平进行匹配,即每一组都有同样数量的优秀员工、中等员工和差的员工,这样,这个变量的影响就得到了控制。

最后一种处理为控制于特定水平或特定状态上。即对于研究的自变量,我们往往就采取这种处理方法,控制其于特定水平或特定状态来检验其对因变量的作用。在我们的研究中,自变量被控制于新的报酬方法和旧的报酬方法两种状态上。

我们经过对各个变量进行上述过程的处理,最终就可以得到报酬方法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关系的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就可以做出研究结论。因此,心理学实验研究方法的宗旨就是通过对自变量、因变量的测量处理,对其他有关变量的控制处理,来得到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研究结论。实验法的研究过程确保了研究的科学性。

后面实验设计中我们将讨论控制各种变量的研究设计方法。

三、人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人事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很广泛,按其研究课题的性质和特点的不同,可以选用不同类型的研究设计。常用的研究类型包括:发展研究、个案研究、相关研究、实验和准实验研究。

1、发展研究

发展研究,是从事件发展的过程研究事件变化和影响事件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它既描述了一定情境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试图说明这种关系随时间发展所发生的变化。发展研究主要有三种类型:

(1)、纵向研究:这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对相同的对象样本进行观察和研究,即从时间和发展过程来考察研究对象。例如,为了考察青年工人劳动技能的变化,选取一批青工为对象,在半年时间内,每个月进行一次有关技能水平的观察和测定,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劳动技能发展的特点和主要因素,为制定技术培训方案提供依据。

(2)、横切法研究:这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不同的对象样本进行观察和测定,从而对各类人员做出总体性分析和考察。这种研究类型在人事心理学研究中采用得比较

多。例如,劳动人事部门需要建立有关本单位干部、职工的心理特点的档案,可以通过心理测评了解同类型的干部和职工的工作能力、技术、需要、态度、个性和工作实绩,进而取得有关各类人员心理特征的总体资料。

(3)、预测研究:这是有关对象的过去情况的数据与资料的基础上,建立某种预测模型;收集新的数据进行检验,付诸实际应用。这种研究型的人事预测和人力资源计划方面用途很广泛。例如,根据企业现有职工的技术能力和工作实绩之间的关系,建立有关工作成效的预测模型,在以后的人员录用工作中,根据求职者测评结果所反映出的技能特点,预测他们一旦被录用后可能取得的工作成绩,并以此决定是否录用这些人。

2、个案研究和抽样调查

个案研究集中于对少量对象的整体情况做出比较全面、深入和详尽的考察和研究,并重视个案对于所属总体的普遍意义。个案研究的应用较为普遍。例如,新型劳动组合方式和奖励制度的尝试,工作环境的设计,工作负荷的分析,培训方案的评价,等等,都可以采用个案研究的办法。个案研究要求研究者具有较高的综合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并特别注意研究样本的代表性,以便提高个案研究结果的可应用性。

抽样调查是在自然条件下,以标准化的方式,运用问卷、访问或观察方法直接采集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这种研究简便易行,效率也比较高。但应采用比较严格的取样方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3、相关研究

人的工作表现和作为是由多种心理因素、工作情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所决定的。因此,了解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搞好劳动人事管理尤为重要。相关研究就是根据与对象有关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对象的特征和行为做出解释、预测和控制的研究类型。最常用的是皮尔逊(Pearson,K.)的积矩相关系数。在运用时,应特别注意数据是否满足相关分析的一些基本假设。相关研究的应用十分普遍。例如,分析企业职工的文化程度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考察不同奖励方式与工作积极性之间的关系,在人事决策工作中,常常把待业人员的心理能力倾向的测定与工作成效之间的相关程度作为预测指标。需要指出的是,相关只表示了因素之间存在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并不一定是因果关系。相关研究比较简便,也不需要很大的样本。但是,由于相关研究对所研究的变量缺乏控制,因而对结果的解释需要特别谨慎。

4、实验和准实验研究

恩格斯曾经强调了实验和活动对于证明因果关系的重要性,他指出,“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必然性的证明是在人类活动中,在实验中,在劳动中。”在人事心理学研究中,可以运用实验方法,周密地控制和操纵决定事件或行为的条件和变量,观察与测定行为及心理活动的各种变化。实验的基本条件之一是研究对象和实验程序的随机化,要使各组条件尽可能均等。

在实际应用时,往往不可能对正常工作中的小组或人员随机分组,因此需要采用准实验设计,直接以原小组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准实验的特点是不采取随机化方法选择被试。

四、人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人事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很广泛,按搜集数据的方法不同可分为: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和心理测验。

1.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在室实验中通过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获得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测量值,并通过统计方法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然后做出结论的方法。实验的基本条件之一是研究对象和实验程序的随机化,要使各组条件尽可能均等。

实验室研究的优点就在于能够很好地处理、控制多种变量,实验室研究是心理学研究中控制变量最严格的方法,其结果可以进行因果解释。但是,实验室的实验研究也存在着问题。由于实验室是非自然情况境,人工的环境可能就是一个对因变量的影响因素。因此,心理学实验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好在现场进行,这就是所谓的现场实验方法(又称准实验法)。在现场实验中,也要对有关变量进行控制。

2.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一定情况下对行为或行为结果的观察和记录。观察法又分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又称为参与观察)。

自然观察法。一般来说,最理想的状态是能够对研究中的各个变量全面地、严格地控制。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任何控制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另外,有些研究问题又属于无法控制的。例如,工作中的冲突。冲突的发生本是无法控制的,冲突过程的任何控制也都影响研究结果。有些情况下,研究的性质也不需要研究者十分精确地控制变量。因此,在上述这些情况下,心理学家可以采用在自然状态下,对变量不加任何控制的现场自然观察研究方法。自然观察法的优点是,被观察的行为和情景能够

完全代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现象,因此,取得的结果更容易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但是,由于不能控制变量,使得自然观察法往往难于得到有把握的结论;另外,研究的结果也无法重复。

采用自然观察研究方法往往是一些相关研究。一般对相关研究结果的解释都很谨慎,因为相关研究中变量往往缺乏控制,相关研究的结果是表示因素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变量之间准确关系的结论则需要有控制的实验研究才能得到。

人事心理学研究中,主要是对工作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研究者为了能够更多更详细了解工作信息,常常需要一种参与观察,即被观察者按照观察者的要求进行操作,以便观察者能够详细、准确地记录工作信息。

观察法可以按事先计划的程度分为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大多数观察研究都事先设计好要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如何记录,这就是所谓的结构性观察。有些自然观察的研究,由于事先对研究的结果无法进行预测,因此,只能进行无结构性观察。观察方法的优点是得到结果的方式直接、客观,因此,所得到的结论就更为客观,比较容易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观察中有一个行为取样问题。人事心理学研究主要运用两种观察取样。(1)事件取样观察法∶即观察工作活动的整体,研究者只观察和记录事先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某些行为和活动。(2)时间取样观察法∶在一定的时间内分段观察和记录。一般在工作开始、中期和结束时分段观察,也可以随机选择观察时间。

3.调查法

从科学研究的客观性角度来看,研究资料最好应采用客观观察来得到。然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内部心理活动,是难以观察的。虽然心理学家尽可能通过对外部行为的观察来进行研究,但是,很多时候对于内部心理活动的研究还需要通过研究被试的主观陈述即用调查法进行。但这并不意味着调查法的研究不具有客观性,心理学家要通过一系列控制手段来保证研究的客观性。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会谈法。

问卷法是采用书面问卷形式获得研究资料的方法。为了使通过问卷得到的研究结果更为客观准确,通常采用标准化的问卷来进行。问卷法简便易行,有利于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收集大量资料。但是,问卷法不易获得问卷以外的资料与信息,也不适用于文化程度较低或文字理解能力较低的被试。问卷调查有别于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标准化的问卷。

会谈是通过会谈主持者与被访者的谈话形式来获得研究资料的方法。会谈根据提

问的方法或回答方式可分为四种类型,见下表3-2:

结构性会谈是事先对所要提的问题及回答范围的选择和评定都作了设计规定,实

际就是问卷的口头实施。无结构性会谈是事先不对所要提的问题及回答方式作任何规

定,但是也不是漫无边际地“闲聊”。它往往需要会谈主持者以技巧来引导被访者做

出回答,并根据回答再作引导,直到主持者得到所需要的研究资料。无结构性会谈要

求会谈主持人具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这种方法往往应用于临床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

中。半结构性会谈,则介乎于这两种会谈之间。

能够发现那些影响研究结果的被研

究者的主观因素,并加以引导控制。

但是,会谈法比较费时,从某种意

义上说,会谈相对于问卷又多了主

持人对被访者的影响这一因素。因此,结果的准确程度就会比问卷法低。无论是问卷,

还是会谈,研究结果都受被研究对象的主观心理因素影响,所得到的结果都不如观察

法那样直接、客观。当然,问卷与会谈研究结果的客观准确程度都可以通过标准化的

结构设计和控制各种影响因素来加以提高。

4.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基本上亦是一种资料搜集的工具,但却不同于一般所泛称的“测验”,

它是一种相当专门化的测量工具,有其特殊定义和要件。首先,心理测验的资料搜集

对象是个体或群体的心理行为和特质,由于它们欲测量的对象行为具有独特的性质,

心理测验必须以专门化的测量原理和方法加以设计,才能实现其功能,适当地衡量个

体间的差异情况。心理学者Cronbach(1984)将心理测验界定为对行为样本(behavior

sample)以系统化的步骤加以观察并将其结果以数字表示出来的方法。

Annastasi(1988)在给心理测验下定义时认为它是一种可以对行为样本加以客观化和

标准化测量的尺度。其他的心理学者如Graham and Lilly(1984)、Kerlinger(1979)

等在讨论心理测验的定义时,也大多持有近似的看法,他们都强调心理测验是一种行

为取样的程序和工具,通常具有客观化、系统化、数量化和标准化几个特征。

以行为取样作为搜集资料的方法是心理测验的基本观念。也就是说心理测验所搜

集的是行为样本而非全体。这是由于受到时间或空间的限制,我们无法亦无须对行为

之全体一一加以观察和衡量,是以尽可能作合理的抽样,并从样本上去对行为全体加

以估测和了解,所以心理测验可被视为对行为取样所设计的工具。经由专门的设计,测验的结果(样本)对行为全体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譬如说,人格测验的结果可以用来代表个体在非测验情境中的人格运作,语言测验的结果可以代表个体的语言能力等等。行为取样在心理测验学的观点来说是必须而且经济的。但重要的是,行为样本必须能对行为全体具有代表性,其代表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心理测验的价值。假如一个心理测验的样本对所要测量的对象行为并不具代表性,那么该测验便没有价值可言。行为样本的代表性可经由效度这个观念去加以检验。

在了解心理测验所搜集的是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样本之后,还应同时注意前述的客观性、系统化、数量化和标准化等几个特征。这些特征在心理测验的设计上各有其重要性,会直接影响到测验的品质和用途。客观性和系统化是任何科学方法和程序所必备的,心理测验也不例外。客观性意指在测验的过程中,尽量将人为的主观因素减至最低,使测验的结果不受到任何主观因素的支配和影响。一个高度客观的心理测验,可任由不同的测验者实施、评分和解释,皆可获致同样的结果。系统化强调在测量任何心理建构的过程中,从行为之界定、刺激之确立、测验之编制,进而到其实施和运用,皆应以条理而有组织的方法为之,务求其周全,以减低可能发生的随机误差。例如在测验的编制上,可以以统计方法对刺激的难度和区分度做客观的评定,在测验实施的步骤上作系统的安排等等。

数量化是指心理测验的结果应以数量表示出来,数量之决定可依某种测量尺度或分类系统为之。数量化在心理测验上受到重视,乃是因为数字是客观而精确的,并且测验的量化结果可以依数学原理转化成各种不同的分数,增加资料处理的方便。譬如说,我们可以将各种量化的数据加以比较,藉以了解个体间差异或个体内差异的现象。假如无法将测验结果以数字表示出来,要研究这许多复杂的现象、便会令人无处下手。另外,标准化也是心理测验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标准化是指测验的实施和分应有统一的规则和标准,不可由测验者任意加以变更。其目的是要对测验的整个过程加以适当的控制,也就是说,所有受试者在测验上皆受到同等的对待,个体成为测验上唯一的自变项。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将各受试的反应放在同一水平上以同一尺度去加以比较。心理测验标准化的立论和实验设计上的控制自变项的原理是相同的。在实验设计上,唯有对实验者所操纵自变项以外的其他变项加以严密的控制,才能确立实验的结果,否则依变项便会产生混淆而难以解释的结果。同样地,如果我们不对测验的刺激、实施、评分和解释等加以适当的控制,便很难确定测验结果所显示的是个体间行为反

应的真正差异,抑或测验上的人为误差。

由上可知,心理测验乃是为了对个体的行为加以适当取样和正确衡量而专门设计的工具,有其特殊的性质和要件。然而我们在此也要指出,对上述各要件的完全达成,并不是容易的事。客观性和系统化是所有心理测验共同追求的基本目标,但在对这两个要件的实践上,各测验之间往往产生颇大的差别。数量化和标准化的基本原则也是众所公认的。但是对这两个特征的阐释和实践程度上,学者之间存有不同的看法。譬如,精神分析学派学者主张以投射技术来衡量个体的人格运作,他们认为数量化虽是有助益的但却非必须的,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体反应的质的分析常能提供更有价值的资料。另外,以标准化来说,有的测验可能仅注意到刺激和测验情境的标准化而不及其他,但有的测验则不仅重视刺激和测验情境的标准化,更通过建立大规模的常模(norms),对测验结果的评分和解释也加以标准化。因此,不同的心理测验在实现这些条件上,是不尽一致的。重要的是,我们应对心理测验的基本定义和要素具有正确的概念,以使对个体诸多行为的衡量和理解,建立在良好的基础上。

第二节数据统计方法

统计是心理学研究的支柱。它们被用来理解观测到的结果,并被用来确定这些发现是否正确。运用我们介绍的这些方法,心理学家能够整理出数据的频次分布,并计算出这些分数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性。他们还可以用相关系数确定出几组分数间相互联系的强度和方向。最后,心理学研究者能够确定出观测值对总体的代表程度以及它们是否与总体有显著差异。例如,你的智商是120,我们可以认为你有较高的智商,那么较高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呢?那是因为用同样的智力测量方法测量了许多人(取样),其平均智商是100,因此说你比一般人高。心理学的研究结论就是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的,可以说是统计结论。所以,心理统计在心理学研究中是极为重要的方法和手段,也是心理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程序。

心理学的统计方法主要分为描述方法和推论统计两大部分。

一、一组数据特征的描述统计

描述统计是统计分析的第一步,是对研究数据进行初步整理,找出数据的分布特征。它通过一些统计指标来描述所获得的研究资料的特征,这些指标包括对一组数据

资料分布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峰态值和偏态值;以及对于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回归趋势的描述。

1.数据的分布

假如一项研究对100个候选人进行了心理测验,测验的分数如表3-3所示: 表3-3 100人的测验分 图3-1 分数散点图

为了使这些数据具有一定规律,研究者可以根据测验分数的大小,列出分数散点图(如图3-1所示),这叫做次数分布。由图3-1可以看到分布的最高次数在正中,分布基本上是对称的,两端的次数都很少,这种分布可以近似为一种常态分布。理想的常态分布曲线呈平滑的倒钟形,从理论上来说心理活动的趋势通常都是呈常态分布。

并不是所有的分布都是常态分布,分布可能是不对称的、偏态的。除了偏态分布外,还可能出现双峰分布。心理统计中常出现的分布有:Z 分布(正态分布)、t 分布、F 分布、χ2分布。其典型图见图3-2、3-3和图3-4:

图3-3 F 分布

图3-4 χ2分布

2.数据的特征描述

(1) 集中趋势

反映数据集中趋势主要有三种指标:中数、众数、平均数。中数在数据分布非偏斜的情况下,可以替代算术平均数作为集中趋势的指标。众数最少受极端分数的影响,计算较简单,适宜作估算。平均数是分数分布的平均点,是最常用指标,因为它适宜统计运算。其计算公式为:

X =N

X ∑

(公式3-1) 式中:X 为平均值;X 为测量值;N 为测量次数

(2) 离散程度

关于离散性的最简单的一类度量是全距,即频率分布中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的差值。在计算全距时,我们只需要知道两个数值:最高值和最低值。其次是四分距数、平均差(AD=∑|x|/N ,其中X X x -=)、标准差。统计中最常用的是标准差。

全距易于计算,但心理学家常常更喜欢用那些更敏感的、将所有数据都考虑进来而不是只考虑极端数值的度量。一个普遍使用的度量是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SD),它代表着所有分数与其平均数之间的平均差值。要计算标准差,我们需要知道数据的平均值和单个的具体分数。一般的步骤包括先用各个分数减去均值,然后再确定出这些离均差的平均值。公式如下:

1)(2

--=∑N X X SD (公式3-2)

(X X -)这个表达式的意思是“分数减去平均值”,通常称之为离均差。先从各个分数中减去平均值,然后将得到的结果进行平方(以消除负值)。把这些数值相加(∑),然后再除以观测值的数目(N),就得到了方差的均值。这个符号要求我们对包括在符号内的数值取平方根以抵消前面的平方操作。

标准差可以告诉我们一组分数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越大,则数据分布越分散。当标准差很小时,分数距离平均值更紧密,平均数是整个数据分布的—个很好的代表值,而当标准差很大时,它对整组数据的代表性将减小。

(3) Z 分数

在正态分布中,平均数和标准差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关系。在分布曲线中,不同标准差范围所包含的面积成一定比例。通常在进行心理学研究中,都假定分布符合正态分布,根据正态分布中的概率情况来研究数据的特点。

Z 分数,又称标准分数。在正态分布中,Z 分数是以平均数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量表。即将原始分数,减去平均数,除以标准差,就把原始分数转换成了Z 分数。

σX

X Z -= (公式3-3)

Z 分数在心理统计中十分重要,它与原始分数比较有许多优点。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把原始分数的等级量表水平提高到了等距量表水平,因此,心理测验的分数常采用标准分数。

(4) 偏态值(SK )与峰态度(Ku )

峰态度(K u )是相对于正态分布曲线的起伏程度。峰态度按起伏程度不同分为正峰态(尖峰态)和负峰态(低峰态)。

偏峰态(SK )是相对于正态分布曲线的偏离程度。偏态度按偏斜程度不同又分为

正偏态和负偏态。

图3-5 显示了正偏态分布和负偏态分布中中数、众数、平均数三种集中趋势指标在的关系。

图3-5 三种集中趋势指标在(A) 对称分布(B) 正偏态分布(C) 负偏态分布中的关系

二、两组或两组以上数据关系的描述——相关分析与回归

1.相关的概念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讨论的统计分析都仅限于对一个变量的描述,但是在人事心

理学研究中,经常讨论的是两个

变量之间的关系。描述两个变量

之间关系的一种统计指标就是

相关系数。相关系数在+1.00到

-1.00之间,相关系数的正负表

明了相关方向,其绝对值表明了

相关程度。

相关的方向可以是正的,也

可以是负的。正相关表明一个变

量增长,另一个变量也同样增

长,如图3-6(A 、B 、C )。在身高与体重之间的相关常常是正相关。负相关则是一个变量在量上增加时,另一个变量则相应地减少,如图3-6(C 、D 、E ),比如,工作态度和次品率之间的相关就是负相关。

最常用的计算直线相关的方法是皮尔逊(K.pearson )相关公式:

y x xy S NS xy r ∑=

(公式3-4) 式中:)();(Y Y y X X x -=-= ;N 为成对的变量数目;S x 为变量X 的标准差;S y

为变量Y 的标准差。上式也可写成: N Z Z S S S S S y x xy y x y x y x y x xy r ∑∑∑∑=?-+=?=-222222 (公式3-5)

其他相关估计方法,可参阅有关心理统计学书籍。在此列出几种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相关的计算方法。

2.特殊相关

(1)等级相关

其又称斯皮尔曼(Spearman )等级相关,用r R 表示。由于积差相关系数的计算要求两相关变量为正态双变量,N ≦30,而心理学研究中,搜集到的资料有时少于30,并且分布形态不明确,或搜集到的资料是按等级排列的,如品质优劣、爱好程度等。对于这类两变量关系的研究,可使用等级相关的方法。与积差相关相比,等级相关的优越性在于它不涉及变量的分布形态和N 的多少,并且适用于等级评定的资料。其计算公式如下:

)1(6122--=∑N N D r

R (公式3-6) 式中:D 为二列对偶等级的差数;N 为等级的数目。

(2)点二列相关 如果X 、Y 两变量之中,有一个变量是二分名义变量,即只分两种情况的变量(如生、死、巳、未婚、男、女等),而另一变量是等距的或比率的连续变量时,就要使用点二列相关。有时如果有一个变量是双峰分配时,尽管它并不是真正的二分变量,亦可使用这种统计方法,如文盲、非文盲。其计算公式如下:

pq S X X t q p pb r ?-=

)( (公式3-7) 式中: 是与一个二分变量对偶的另一列连续变量的平均数; 是与另一个二分变量

心理咨询师心理测验技能课程

心理咨询师心理测验技能课程 第 1 节:心理测验概述 第 1 单元:心理测验的进展史 我国始于汉代、兴于隋唐的科举取士制度就被中外学者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心理测验的实践。(识记) 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的学者是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登(F. Galton)。(识记) 纵观心理测验的进展,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登的十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十年,20世纪头十年则是比内的智力测验的十年。在此以后,心理测验要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 1、操作测验的进展 2、团体智力测验的进展 3、能力倾向测验的进展 4、人格测验的进展 第 2 单元:心理测验的差不多概念 一.心理测验的定义

心理测验,确实是依照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确定。即依照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那个定义要紧包含了三个差不多的要素:行为样本、标准化、难度的客观测量。 二.心理测验的性质 心理测量具有独特的性质: 1、心理测量的间接性 2、心理测量的相对性 3、心理测量的客观性 第 3 单元:心理统计的差不多概念 一、方差和标准差 方差和标准差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好的指标。其值越大,讲明离散程度大,其值小数据比较集中,它是统计描述与统计分析中最常应用的差异量数。 方差也称变异数、均方。它是每个数据与该组数据平均数之差乘方后的均数,即离均差平方后的平均数,它是度量数据分散

程度的一个专门重要的统计特征数。 标准差即方差的平方根。标准差表明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二、相关分析 1、相关系数 2、积差相关 3、等级相关 三、概率分布 1、正态分布 2、二项分布 第 4 单元:心理测验的分类 一、按测验的功能分类 1、智力测验 2、专门能力测验 3、人格测验 二、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 1、文字测验 2、操作测验

心理测验学练习题

心理测验学练习题 单选题 1、下列xx正确的是()。 (a)xx修订了比奈-西蒙量表 (b)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心理测量”一文(c)xx第一个提出了相关的概念 (d)比奈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 2、比奈在智力量表中首先采用()法来计算成绩。 (a)离差智商 (b)xx (c)生理年龄 (d)智力年龄 3、不属于人格测验的是()。 (a)epq (b)mmpi (c)16pf (d)wais 4、在测试过程中能以团体方式进行的测验是()。 (a)操作测验 (b)投射测验 (c)xx智力量表

(d)大学入学考试测验 5、下面对常模的理解有误的是()。 (a)常模样本需要有代表性 (b)常模样本不宜太小 (c)常模样本需要及时修订 (d)常模样本可随意选取 6、任何测量进行多次,其结果不会完全一致是指()。 (a)绝对性 (b)测量误差 (c)相对性 (d)间接性 7、下面对测验的理解正确的是()。 (a)测验可以解决人的心理问题 (b)通过测验完全可以诊断受测者的心理问题 (c)由于心理测验的理论不完善,因此尽量避免使用心理测验技术 (d)进行诊断时不应该只依赖于心理测验 8、一个儿童的实足年龄是8岁,心理年龄是10岁,他的比率智商是()。 (a)80 (b)115 (c)125

(d)135 9、下列关于韦氏量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韦氏智力量表有两种:成人量表和儿童量表 (b)韦氏量表包括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两部分 (c)对韦氏量表的分数进行解释时只需考虑总分 (d)xx量表没有学龄前儿童量表 10、下列不属于韦氏量表的分量表名称的有()。 (a)填图 (b)填字 (c)背数 (d)相似 11、下列量表属于非文字智力测验的是()。(a)斯坦福-比奈量表(b)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c)比奈-xx智力测验 (d)瑞文渐进测验 12、有关自陈量表与投射测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都同属于人格测验 (b)两者都由一些未经过组织的刺激组成 (c)两者都具有明确的理论结构 (d)两者对测试者的要求相同 13、让受测者根据其所看到的图形编制一个故事属于()。

(完整版)《心理咨询师理论知识》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精华版)

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P348-350) 一、测量的定义: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该定义包括三个主要的元素:事物(指的是我们要测量的对象,更准确地说,就是引起我们兴趣的事物的属性或特征)、数字(是代表某一事物或事物某一属性的量)、法则(代表的是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 二、测量要素:参照点、单位 参照点: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计算的起点,这个起点叫做参照点。1绝对零点(全无)2相对零点(人为); 单位:是测量的基本要求,没有单位就无法进行测量;好的单位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有确定的意义、相同的价值。 第二单元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P350-352) 一、心理测量的定义:心理测验的定义: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1、心理测验测量的是人的行为。 2、心理测验在测量个别差异的时候,往往只是对少数经过慎重选择的行为样本进行观察,来间接推知被试者的心理特征。 3、为了使不同的被试者所获得的分数有比较的可能性,测验的条件对所有的被试者都必须是相同的。 4、个人在测验中所得到的原始分数并不具有什么意义,只有将它与其他人的分数或常模相比较才有意义。 二、心理测验的性质:间接性(心理测量的间接性迄今为止,我们还无法直接测量人的心理,只能通过测量人的外显行为,即通过测量人们对测验题目的反应来推论出他的心理特质);相对性(心理测量的相对性我们在比较不同人之间的行为或心理特征时,没有绝对的标准,也没有绝对的零点,我们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客观性(1、测验的刺激是客观的2、对反应的量化是客观的3、对结果的推论是客观的) 错误的测验观:万能论、无用论、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 正确的测验观: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 第五单元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P355-356) 在我国的心理门诊中应用较多的三类心理测验:智力测验(可在求助者有特殊要求时及对方有可疑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应用);人格测验(有助于治疗者对求助者人格特征的了解,以便于对其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可针对性地开展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心理评定量表(用于检查求助者某方面心理障碍的存在与否或其程度如何)。 第六单元心理测量的发展史(P356-359) 1、世界上最早的心理测量的实践:我国的科举取士制度(始于汉代、兴于隋唐); 2、★高尔登十年(19世纪8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登为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的学者(①倡导科学心理测验;②遗传决定论的代表;③设计了测量差异的方法;④奠定了统计学基础;⑤提出了相关的概念。皮尔逊创立了积差相关法。)★卡特尔十年(90年代):1890年,【美国】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并认为心理测验的结果应与常模进行比较; ★比内的智力测验十年(20世纪头10年):1905年,【法国】比内与其助手西蒙研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 3、此后心理测验的发展:操作测验、团体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人格测验的发展(人格测验的先驱是克雷佩林,最早将自由联想测验施测于精神病人)。

《心理测量学》复习提纲整理

《心理测量原理》2018心理辅修班Lxling 一、测量与心理测量 ? 重要概念 1.测量:测量是根据法则给予事物分派数字(Stevens S S,实验心理学手册,1951)亦 即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测量的三要素 事物的属性(测什么?)、法则、规则(如何测?即测量原理)、数字(测量结果) 3. 心理测量 (1)一般的定义:对心理特点(或心理学概念)的测量;(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课本: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特质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3)心理测量学的定义:布朗的定义:是指对一个行为样本进行测量的系统程序;安娜斯塔西的定义:实质是对行为样本的客观可标准化的测量; (4)一种动作、过程;或是实施一组项目。 心理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确定。即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4. 心理测验:进行心理测量的工具,其形式一般为一组题目与相应的评分标准。 工具,包括问卷、测验、面试、评价中心等;或是一组项目 心理测验就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是心理测量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是根据一定法则对人的行为用数字加以确定的方法。 5.心理评估:更全面的测量,包括使用观察、访谈的方法获得有关信息。 6.行为样本:心理测量的理论取向,即认为心理测量是对有代表性的部分行为进行测量。 课本定义:从大量行为中抽取与欲测量的心理特质直接相关的一组行为进行测量,并依据对这一组行为的测量结果推断其心理特质。这一组被抽取出来的、作为直接的测量对象 的行为就是行为样本。 内在要求:①在测量和界定特定属性的行为时,心理测验并非要测量所有可能出现的行为;②一个测验的质量主要是由样本的代表性所决定。 7.标准化,即统一化,统一规格,一般指产品设计的各个方面 测量标准化,主要指测验使用时的统一化,包括 4 个方面,可以考试为例;而测验(测量工具,主要是问卷)本身由于比较简单,因而无所谓标准化 8.个别测验:同一主试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测量一个被试的测验p14 9.团体测验:同一被试在同一时间能够测量许多被试的测验p14 ? 思考题: 1. 试述心理测量的特点?P8 (1)首先,心理测量依据的法则在相当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理论,很难达到如同物理测量依据的法则那样普遍被研究者共同接受的科学水平; (2)其次,心理测量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 (3)再次,心理测量的量尺是由有关领域的专家经过长期的编制、试用、修订、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标准化测验,它的编制是一项高度专门化的系统工作,要达到科 学所要求的水平绝非易事; (4)最后,心理测量的目标虽然是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分析,但这种定量分析的精确度远不及物理测量的精确度。 2. 试述心理测量的路线(取向)? 心理测量的路线(取向):行为样本,即认为心理测量是对有代表性的部分行为进行测量 3. 试述心理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①实际生活中: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测量,我们处于一个数字化的 ②科学研究上:一个概念若不能加以测量,就不是科学的概念; 测量用于研究:一个概念:现状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相关研究与实验研究

心理测验技能(含答案)

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标准二十) 案例一(15-5): 下面是某求助者的WAIS-RC的测验结果: 多选:91、在WAIS-RC中,不严格限制时间的分测验包括()。 (A)知识(B)领悟 (C)算术(D)拼图 多选:92、该求助者成绩低于全国常模平均水平的分测验包括()。 (A)词汇 (B)填图 (C)拼图 (D)积木 单选:93、该求助者FIQ的智力等级为()。 (A)超常 (B)高于平常 (C)平常 (D)低于平常 案例二(12-5): 下面是某求助者的WAIS-RC的测验结果: 多选:91、在WAIS-RC的操作测验部分中,有代表性的分测验包括()。 (A)拼图(B)填图(C)数字符号(D)图片排列 单选:92、该求助者测验成绩恰好处于全国常模平均水平的分测验是()。 (A)知识(B)领悟(C)积木(D)拼图

单选:93、根据该求助者的VIQ成绩,可以判断其相应的智力等级属于()。 (A)超常(B)高于平常(C)平常(D)低于平常 案例三(12-11): 下面是某求助者的WAIS-RC的测验结果: 单选:91、根据测验结果,可以判断该求助者数字符号测验得分的百分等级是()。 (A)16 (B)50 (C)84 (D)98 多选:92、根据该求助者的词汇得分,可以判断其()。 (A)言语的理解能力较强(B)知识面较广 (C)抽象思维及概括能力较强(D)具有一定的特殊能力 多选:93、以下说法正确的包括()。 (A)韦氏智力测验具有复杂的结构,能较好地反映一个人智力的全貌 (B)各分测验的项目难度完全适宜 (C)该求助者测验结果中PIQ96分是导出分数 (D)FIQ是PIQ和VIQ的平均值 案例四(13-11): 下面是某求助者的W AIS-RC的测验结果: 单选:91、根据测验结果,该求助者百分等级为98的项目是()。 (A)知识(B)领悟(C)相似(D)词汇 多选:92、根据该求助者的知识分测验得分,可以判断其()。 (A)接受能力强(B)一般学习能力强 (C)知识范围广(D)对日常事物的认识能力强 多选:93、下列说法正确的包括()。 (A)该求助者有6项分测验高于全国常模平均数一个或一个以上标准差

常用的心理测验量表

常用的心理测验量表的使用 第一节:心理测验基本知识 第二节:常用心理测验 第一节:心理测验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心理测验 所谓心理测验,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心理测验是判定个别差异的工具,个别差异包括很多方面,并可在不同的目的与不同的情境下去研究,这就使测验具有了不同的类别和功用。 二、心理测验的种类 心理测验的分类随采用的标准不同而有所不同。 (一)按测验的功能分类 1.能力测验 能力一词,其含义颇为笼统。从心理测验的观点看,可将其分为实际能力与潜在能力。实际能力是指个人当前“所能为者”,即代表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能,是正式与非正式学习或训练的结果。潜在能力指个人将来,严可能为者”,是在给予一定的学习机会时,某种行为可能达到的水平。有人只把测量实际能力的测验称作能力测验,而把测量潜在能力的测验称作能力倾向测验。实际上二者很难分清。能力测验又可进一步分为普通能力测验与特殊能力测验。前者即通常说的智力测验,后者多用于测量个人在音乐、美术、体育、机械、飞行等方面的特殊才能。 2.学绩测验 主要用于测量个人(或团体)经过某种正式教育或训练之后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因为所测得的主要是学习成绩,所以称作学绩测验。最常见的是学校中的学科测验。 无论学绩测验还是能力测验(包括能力倾向测验),所测得的都是个人在其先天条件下经由后天学习的结果。不过学习成绩测验多是测量有计划的或比较确知的情境(如学校)下学习的结果,而能力测验,特别是能力倾向测验则是测量较少控

《心理测量学》练习题库

) 心理测量学》复习题库 一、单项选择 1. 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是( )。 A. 比奈-西蒙智力量表 B. 斯坦福 -比纳智力量表 C.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D. 瑞文推理测验 2. 用同一个测验 ,对同一组被试前后两次施测 ,两次测验分数所得的相关系数是 ( )。 B ?评分者信度 3. 心理测验按其功能可分成能力测验、人格测验和( 6. 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的制定者是( C .内在一致性信度 D ?重测信度 A ?复本信度 A.创造力测验 B. 成就测验 C. 特殊能力测验 D. 实际能力测验 4. EPQ 中的E 量表是指( )。 A. 内 -外向量表 B. 神经症量表 C. 精神质量表 D. 效度量表 5. 在以下各项人格测验中,属于投射测验的的是 ( A . EPQ B . 16PF C . MMPI D. 罗夏测验 A .高尔顿 B. 韦克斯勒 C. 比奈 D. 克雷丕斯

7. 心理测验的三个基本特点是()。 )0

A. 间接性、绝对性、客观性 B. 间接性、相对性、客观性 C .直接性、绝对性、主观性 8. IQ 为 100 表示( ) 。 A. 智力低下 B .智力中 等 9. 将原始分数与平均分数的距离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出来的量表是( )。 A. 百分位数 B. 比例智商 C. 标准分数 D. 百分等级 10. 既影响信度也影响效度的误差是: A. 随机误差 B.系统误差 C.抽样误差 D.评 分误差 11. 从信度与效度的关系看,信度是效度的 ( )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基本条件 D. 重要条件 12. 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上构想或特质的程度,称之为( )。 A .效标效度 B.内容效度 C.构想效度 D.实证效度 13. 当难度为0.50时,区分度( ) 。 A. 最小 B. 居中 C. 无法判定 D. 最大 14. 有一个满分为 5 分的测验项目,全体被试在此项目上的平均分为 3分,则此 项目的难度 P 是( )。 15. 某 6岁儿童在进行修订的比内-西蒙量表测验试, 其通过题目分别为 6 岁组 全部通过, 7岁三个, 8岁 3个,其智龄为( ) D .直接性、相对性、主观性 C .智力较高 D .智力超常 A. 20% B. 40% C. 60% D. 80%

心理测验学概述

第五章心理测验学 第五章心理测验学 第一节概述 心理测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始于欧洲,19世纪传人中国,引起我国心理学家与临床工作者的关注。无论是进行临床诊断、判定疗效,还是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都必须以心理测验为基础。因此,心理咨询师有必要了解心理测验的理论和技术。 第一单元心理测验的发展史 心理测验虽然只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学科之一,也是心理学中较年轻的分支,但其思想和实践源远流长。我国始于汉代、兴于隋唐的科举取士制度就被中外学者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测验的实践。在古希腊,测验作为教育的附加物,既测智力技能又测运动才干。在中世纪,欧洲的某些大学已开始使用考试方法。但科学的心理测验则是在工业成功后的19世纪的欧洲发展起来的。 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的学者是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登(P.Galton)。作为达尔文的表弟,他深受进化论思想的影响,提出人的不同气质特点和智能是按身体特点的不同而遗传的。为了研究差异的遗传性,他设计了测量差异的方法。这虽然不是正式的心理测验,但可视为心理测验的开端。高尔登也为心理测验奠定了统计学基础。他第一个提出了相关的概念,并由他的学生皮尔逊(K.Pearson)加以发展,创立积差相关法,这使判定心理测验的信度、效度和进行因素分析成为可能。 另一个对促进心理测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J.M.Cattell)。1890年,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在此文中,卡特尔写到:“心理学若不立足于实验与测量上,决不能够有自然科学之准确性。”又说:“心理测验如果有一个普遍的标准,则其科学的与实用的价值都可以增加。”他当时就极力主张测验手续和考试方法应有统一规定,并要有常模以便比较。所有这些都是测量学上的重要概念。 20世纪初,法国心理学家也对心理测验发生了浓厚兴趣。1904年;法国教育部委派许多教育家、医学家和其他科学家组成一个委员会,专门研究公立学校中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方法。作为委员之一,比内(A.Binet)极力主张用一种测验的方法去辨别和发现智力落后的儿童。经过他与助手西蒙(T.Simon)的精心研究,次年在《心理学年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在这篇文章中他介绍了一个包括30个项目的量表。这个量表很粗糙,但它在心理测验史上极其重要,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1908年,比内发表修订后的比内—西蒙智力量表,删掉了1905年量表中不合适的项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b理咨询师 目,增加了一些新题,使总数达到59个。在这次修订中,比内首次采用智力年龄的方法计算成绩,并建立了常模,这是心理测验史上的一个创新。 纵观心理测验的发展,人们常说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登的十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十年,20世纪头十年则是比内的智力溅验的十年。在此以后,心理测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1.操作测验的发展:比内一西蒙智力量表大半是文字材料,对于未受过教育的儿童无法使用,尤其是在理论上,这类量表有一个很重要的限制,即偏重于用语言文字材料去测量智力,只能着重测量到智力的一个方面,而不能有效地测定整体的智力。由于理论上的缺陷和实际上的需要,所以就有操作测验的问世和发展。 2.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比内一西蒙智力量表都是个别测验,每次只能测查一个人,这在时间上是很不经济的。而运用团体测验则在同一时间可以测量许多人,这是心理测验方式的极大进步,也扩大了测验的应用范围。团体测验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推孟的研究生欧提斯(A.S.Otis)所编团体测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陆军甲种和乙种智力测验,广泛用于美国军队对官兵选拔和分派兵种的需要。战后此种测验经改造广泛用于民间,尤其为教育和工商等各界普遍采用。 3.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是因素分析盛行的十年,在此期间多项能力倾向测验被编制出来,这些测验为分析个人心理品质的内部结构提供了适用的工具,逐渐

心理测验技能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测验技能测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 1、完成SDS评定后,首先得到总粗分,然后乘以()以后,取整数部分就得到标准分。(1.0分) A、1.25 B、1.5 C、2.25 D、1.75 2、关于SCL-9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分) A、包括10个因子 B、属于他评量表 C、共有90个项目 D、采用5级评分 3、生活事件对人持续影响时间的划分并不包括()。(1.0分) A、一年内 B、一月内 C、半年内 D、三月内 4、中国比内测验的智商是根据(),从测验指导书的智商表中查到的。(1.0分) A、每题的答案质量 B、实足年龄 C、总分和实足年龄 D、总分 5、在MMPI的记分中,如果L量表的原始分超过()分,就不能信任MMPI 的结果。(1.0分) A、8 B、10 C、15 D、5 6、对于SAS的反向评分题,若求助者自评为“少部分时间”,则应给()分。(1.0分) A、3 B、2 C、1 D、4 7、凡是平均数为5.5,标准差为1.5的标准分数,一般我们都称为()。(1.0分) A、标准二十分 B、标准十分 C、标准九分 D、T分数 8、瑞文认为,()是指个体当前所具备的回忆已获得信息并进行言语交流的能力,表明个体通过教育所达到的水平,与学校的教育内容有密切的联系。(1.0分)

A、晶体智力 B、推断性能力 C、流体智力 D、再生性能力 9、按照韦氏智商分级标准,智商在20—34之间属于()智力缺陷。(1.0分) A、轻度 B、重度 C、极重度 D、中度 10、在16PF测验中,乐群性因素的低分特征是()。(1.0分) A、缄默、孤独、冷淡 B、外向、热情、乐群 C、严肃、审慎、冷静 D、固执、独立、积极 11、应对方式问卷各分量表因子分的记分为()。(1.0分) A、加权后的分量表单项条目分之和除以条目数 B、分量表单项条目分之和 C、分量表单项条目分之和乘以条目数 D、分量表单项条目分之和除以分量表条目数 12、如果一个受测者在EPQ的E量表上的T分为70分,在N量表上的T分为35分,则他具有()的气质。(1.0分) A、多血质 B、抑郁质 C、胆汁质 D、黏液质 13、在施测中国比内测验时,对于受测者有关试题的探索性问题,一般应该对他说()。(1.0分) A、可以 B、错了 C、对了 D、你自己想一想 14、我国修订的联合型瑞文测验是()的合并本。(1.0分) A、标准型与高级型 B、城市版与农村版 C、标准型与彩色型 D、彩色型与高级型 15、在MMPI的10个临床量表中,英文缩写Pd指的是()量表。(1.0分) A、轻躁狂 B、精神分裂症 C、精神衰弱 D、社会病态 16、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智力结构应从内容、操作和产品三个维度去考虑,他设想,每一个内容都可以运用不同的操作而产生不同的产品,因此可得到()种单独的智力因素。(1.0分)

心理测量学考试试题(附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测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测量就是心理测量 B.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C.就是用数字来描述事物的法则 D.测量就是用一些题目或数字来描述事物的属性 2.参照点就是确定事物的量时,计算的(A ) A.起点 B.中点 C.终点 D.重点 3.用1代表男,用2代表女等等,这样的量表通常叫做(A )量表。 A. 命名 B.顺序 C.等距 D.等比 4.我们通常将学生的考试结果按名次排队,这些名次属于(B )量表。 A. 命名 B.顺序 C.等距 D.等比 5.在顺序量表中,变量具有(C )。 A.相等单位 B.绝对零点 C.等级 D.可以做加减乘除运算 6.0℃并不意味着没有温度,这种说法是(A )。 A.对 B.错 C.不确定 D.不存在 7.其数值可以进行加、减、乘、运算的量表是(D )。 A. 命名变量 B.顺序变量 C.等距变量 D.等比变量 8.一般来说,心理测量是在()变量上进行的。 A. 命名 B.顺序 C.等距 D.等比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 A.将具有代表性行为构成的项目集,对代表性人群进行测试,标准化后的数量化系统; B.用标准化测验或量表,在标准情境下,对人的外显行为进行观察,并将结果按照数量或类别加以描述的过程。 C.对心理的某方面的品质,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系统性的观察和综合评价。

D.心理测验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10.测验的客观性不包括(C )的客观性。 A.测验的刺激 B.对反应的量化 C.绝对的标准 D.对结果的推论 11.错误的测验观不包括(D )。 A.测验万能论 B.测验无用论 C.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 D. 以上一个也不是 12.(B )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 A.高尔顿 B 比内 C.卡特尔 D.奥蒂斯 13.近些年来,我国心理学家正在致力于心理测验的(A )研究。 A.本土化 B.数量化 C.引进并修订国外量表 D.大量测验 14.(B )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A. 团体 B.常模团体 C.受测人群 D.样本 15.常模样本量的大小,一般最低不小于(D )。 A. 100或200 B.800或1000 C.20或25 D.30或100 16.全国性常模,样本量要在(B )之间。 A.1000-2000 B. 2000-3000 C. 3000-4000 D. 4000-5000 17.样本大小适当的关键是样本要有(A )。 A.代表性 B.特殊性 C.相关性 D.可比性 18.取样是指从(C )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 A.总体 B.群体 C.目标人群 D.样本 19.随机号码法是(A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系统抽样 C.分组抽样 D.分层抽样 20.系统抽样法的关键是计算(D )。 A. 样本量 B.总体 C.哪个班 D.组距

历年真题 心理咨询师考试 心理测验学

【历年真题】心理咨询师考试:心理测验学 单选题 1、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A)高尔顿修订了比奈-西蒙量表 (B)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心理测量”一文(C)皮尔逊第一个提出了相关的概念 (D)比奈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 2、比奈在智力量表中首先采用()法来计算成绩。 (A)离差智商 (B)比率智商 (C)生理年龄 (D)智力年龄 3、不属于人格测验的是()。 (A)EPQ (B)MMPI (C)16PF (D)WAIS 4、在测试过程中能以团体方式进行的测验是()。 (A)操作测验 (B)投射测验 (C)韦氏智力量表 (D)大学入学考试测验

5、下面对常模的理解有误的是()。 (A)常模样本需要有代表性 (B)常模样本不宜太小 (C)常模样本需要及时修订 (D)常模样本可随意选取 6、任何测量进行多次,其结果不会完全一致是指()。 (A)绝对性 (B)测量误差 (C)相对性 (D)间接性 7、下面对测验的理解正确的是()。 (A)测验可以解决人的心理问题 (B)通过测验完全可以诊断受测者的心理问题 (C)由于心理测验的理论不完善,因此尽量避免使用心理测验技术 (D)进行诊断时不应该只依赖于心理测验 8、一个儿童的实足年龄是8岁,心理年龄是10岁,他的比率智商是()。(A)80 (B)115 (C)125 (D)135 9、下列关于韦氏量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韦氏智力量表有两种:成人量表和儿童量表

(B)韦氏量表包括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两部分 (C)对韦氏量表的分数进行解释时只需考虑总分 (D)韦氏量表没有学龄前儿童量表 10、下列不属于韦氏量表的分量表名称的有()。 (A)填图 (B)填字 (C)背数 (D)相似 11、下列量表属于非文字智力测验的是()。 (A)斯坦福-比奈量表 (B)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C)比奈-西蒙智力测验 (D)瑞文渐进测验 12、有关自陈量表与投射测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都同属于人格测验 (B)两者都由一些未经过组织的刺激组成 (C)两者都具有明确的理论结构 (D)两者对测试者的要求相同 13、让受测者根据其所看到的图形编制一个故事属于()。(A)联想法 (B)构造法 (C)表露法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测量)模拟试卷4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测量)模拟试卷4 (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 1.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下列属于人格自陈量表的是( )。 (分数:2.00) A.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 B.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 C.主题统觉测验 D.斯坦福一比内量表 解析:解析: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是最常用的人格自陈量表。主题统觉测验属于人格投射测验,而斯坦福一比内量表属于智力测验。 3.下列关于SCL一90说法错误的是( )。 (分数:2.00) A.SCL一90是最常用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 B.SCL一90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 C.SCL一90共包含九个因子√ D.SCL一90用来评估个体近一年的状况√ 解析:解析:SCL一90是最常用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很多学校在新生人学的时候会拿这个来做新生心理普查。它包含90个项目,共十个因子,每个题目采用5级评分,用来评估个体近一周的身心状况。 4.下列关于利克特量表法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 (分数:2.00) A.制作简单,能广泛接受与态度有关的项目 B.可通过减少项目数提高效度√ C.允许受测试者充分表达态度的强烈程度 D.可以认为态度分数相同者持有相同的态度模式√ 解析:解析:利克特量表法的优点是制作简单,能广泛接受与态度有关的项目,可以通过增加项目提高效度,并且允许受测者充分表达态度的强烈程度。缺点是相同的态度分数可能持有不同的态度模式。 5.测量人格常用的方法和形式是( )。 (分数:2.00) A.自陈量表√ B.评定量表√ C.投射测验√ D.评价中心√ 解析:解析:不要漏了评价中心哦。 6.下列量表中,包含效度量表的测验有( )。 (分数:2.00) A.MMPI √ B.16PF C.EPQ √ D.SPS 解析:解析:MMPI包括3个效度量表,分别是说谎量表L、诈病量表F和校正量表K。EPQ包括一个效度量表,即说谎量表L。16PF的L量表是测兴奋性的。SPS——《学生性格量表》,有168个项目,每种特质包括7个项目,为一个分量表,共24个分量表。

第五章 心理测量学分解

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 心理测量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始于欧洲,20世纪初传入中国,引起我国心理学家与临床工作者的关注。无论是进行临床诊断、判定疗效,还是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都必须以心理测量为基础。因此,心理咨询师有必要了解心理测量的理论和技术。 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 一、什么是测量 简单他说,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从字面上看,该定义包括三个主要的元素:(1)事物;(2)数字;(3)法则。 所谓“事物”,指的是我们要测量的对象,更准确他说,就是引起我们兴趣的事物的属性或特征。在心理测量中,我们所感兴趣的、所欲测量的当然就是心理能力和人格特点等。由于这些心理现象不能直接测量,因此我们测量的实际是心理现象的外显行为。 所谓“数字”,是代表某一事物或事物某一属性的量。这些数值具有自然数的特点,如区分性,即1就是1,2就是2,没有任何数与1或2这个数相同,被1指派的事物都是在所测量的方面相同的;数也有序列性或等级性,如:1<2<3;数也具有等距性,1和2,2和3之间的差的绝对值总是相等的;数还有可加性,某数与它数之和,必得另一个独特的数。数的这种逻辑性,是我们进行运算的基础。 必须指出,在测量中,我们是根据事物的属性和属性的大小来分派数字的,数字是否具有如上自然数系统的功能,还必须考虑到事物的性质或指派数字的原则。 所谓“法则”,代表的是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例如,用秤量物体的重量,依据的是杠杆的原理;用温度计测物体的温度,依据的是热胀冷缩规律;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是以相等的小单位构成刻度,把尺子的零点对准物体的一端,看物体的另一端所对着的刻度,即得出长度。而人的心理特征的测量,如智力测验,就是根据智力理论编制,以得分多少衡量智力水平。 法则有好坏之分,使用较好的法则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结果,而较差的法则所获得的结果则不令人满意。许多事物易于测量,因其使用的法则易于建立和遵守;心理现象难以测量,是因为我们很难设计清晰而良好的法则。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入,测量法则不断完善,测量也就越来越精确。 二、测量要素 任何测量都应该具备这样两个要素:即参照点和单位。 (一)参照点 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计算的起点,这个起点叫做参照点。参照点不同,测量的结果便无法相互比较。 参照点有两种,一种是绝对零点,例如测量轻重。长度等都以零点为参照点,这个零点的意义为“无”,表示什么都测不到。另一种是人定的参照点,即相对零点,例如海拔高度,就是以海平面作为测量陆地高度的起点。温度既可以从绝对零度计量,也可以从摄氏零度计量,其中后者是以水的冰点为测量零点。 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零点。但在心理测量中很难找到绝对零点,多采用人为标定的绝对

心理测验技能(图表)(DOC)

智力测验 作用: ●诊断:智力障碍诊断依据之一,大脑功能评估 ●辅导:职业辅导、学习辅导。 测 验名称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韦氏儿童智力测验(WISC-RC) 韦氏学龄前及幼儿智力测验 (WPPSI) 发展W-BⅠ(1939)→WAIS(1955)→WAIS-R(1981) → WAIS-Ⅲ(1997) WAIS-RC(1980龚耀先) WBⅡ→WISC(1949)→WISC-R (1974)→WISC-Ⅲ(1991) WISC-CR(1986林传鼎、张厚粲) C-WISC(1993龚耀先) WPPIS(1967)→WPPIS-R(1989) C-WYCSI(1986龚耀先、戴晓阳) 适 用 范 围16岁以上成人 6.5------16岁儿童4岁-----6岁9个月 言语测验6个言语测验 ●知识 ●领悟 ●算术 ●相似性 ●数字广度 ●词汇 6个言语测验 ●常识 ●类同 ●算术 ●词汇 ●理解 ●背数(备用) 5个言语测验 ●常识 ●词汇 ●算术 ●类同 ●理解 ●填句(备用) 操作测验5个操作测验 ●数字符号 ●图画填充 ●木块图 ●图片排列 ●图形拼凑 6个操作测验 ●填图 ●图片排列 ●积木图案 ●物体拼凑 ●译码 ●迷津(备用) 6个操作测验 ●物体拼凑 ●图画补缺 ●迷津 ●几何图形 ●积木图形 ●动物房子(备用)

测验方法 一般先做言语测验,然后做操作测验。每个分测验中题目是按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先做一个言语测验,再做一个操 作测验,交替进行 计分量表数 11个分测验 10个分测验。备用测验不用于计算智商 10个分测验。只用5个操作测验 计算智商 测 验名称 韦氏成人智力测验 韦氏儿童智力测验 计分流程 各测验粗分→10为平均数,3为标准差的量表分→言语量表分、操作量表分、总量表分→根据年龄,查表VIQ 、PIQ 、FIQ 各测验粗分→根据年龄,获得 10为平均数,3为标准差 的量表分→言语量表分、操作量表分、总量表分→根据 年龄,查表VIQ 、PIQ 、FIQ 版 本 中文版:城市、农村两个版本 一个中文版本

心理测验技能

第一节智力测验 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 1、适应范围:16岁以上,分农村和城市用两种方式。 2、施测步骤:一般先按言语后操作测验的顺序进行,但特殊情况下可做改变。测验一般是一次性做完,至少不超过一周。1-6为言语测试,7-11为操作测试。3,7,8,9,10,11有时间限制。 (1)知识:29题 (2)领悟:14题 (3)算术:14题,有时限 (4)相似性:13对名词,主要测量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5)数字广度:测量人的注意力和短时记忆能力 (6)词汇:40个词汇,测量人的言语理解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7)数字符号:90秒限制 (8)图画填充:20秒限制 (9)木块图:该测验用于诊断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老年衰退 (10)图片排列 (11)图形拼凑 有些项目无时限,一般来说10-15秒可以考虑好答案。 3、原始分的转换:按手册上相应用表可转化成平均数为10、标准差为3的量 表分。

VS:言语量表分 VIQ:言语智商 PS:操作量表分 PIQ:操作智商 FS:全量表分 FIQ:总智商 编排式:直进式 联合瑞文测验CRT(Combined Raven's Test)(彩色+标准)1、测验材料:分六个单元(A,Ab,B,C,D,E),72个测题。前三单元为彩色图案,后三单元为黑白图案。 2、适应范围:5-75岁(团体施测:三年级以上,65岁以下)可用于有言语障碍的智力测试,亦可作为不同民族、不同语种间的跨文化研究工具。 3、时限:40分钟,20以及30分钟时报时提醒。 4、原始分数的获得:一律为二级评分,对1分,错0分。原始分数转换为相应的百分等级,再将百分等级转换为IQ分数。 5、注意事项:团体实施对象如超过30人,除主测者外应增加1-2人,每次团体测验不超过50人。在受测者进行前5题时,主测者应进行巡视,对不能理解截图方式或5题不能正确回答者,单独重复指导语。 6、瑞文测验主要分为:彩色型,标准型,高级型。 中国比内测验(2-18岁) 1、测验材料:吴天敏教授根据“比内-西蒙测验”在1982年修订的适用于中国的智力测验。包括51道试题,由易到难。 2、适用范围:2-18岁

(完整版)心理测量学的知识

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 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 一、什么是测量 1. 测量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该定义包括三个要素,即事物、数字和法则。 2. 数字具有区分性、序列性、等距性和可加性。 二、则量要素 (一)参照点 1. 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计算的起点,这个起点叫做参照点。 2. 参照点有两种:一是绝对零点。二是人为确定的参照点,即相对零点。 3. 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零点,但在心理测量中很难找到绝对零点,多采用人为标定的测量零点。 (二)单位:具备两个条件 1. 有确定的意义。 2. 有相同的价值。 三、测量量表根据量表的精确程度,斯蒂文斯将测量从低级到高级分成四种水平: (一)命名量表 1. 命名量表是测量水平最低的一种量表形式,只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把事物归类。 2. 这种量表分为两种: (1)代号——用数字来代表个别事物。 (2)类别——用数字来代表具有某一属性的事物的全体。 3. 在命名量表中,数字只用来作标记和分类,而不能作数量化分析,既不能比大小,也不能做加、减、乘、除运算。 (二)顺序量表 1. 顺序量表比命名量表水平高,其中的数字不仅指明类别,同时也指明类别的大小或含有某种属性的程度。2?数字包含有数量关系,代表符号是“〉”,如A > B > C等,主要用于分等或排出顺序。3. 顺序量表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数字仅表示等级,并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或绝对值。 (三)等距量表 1. 有大小关系,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其数值可做加、减运算,但因为没有绝对零点,所以不能做乘、除运算。 2. 等距量表的数值加上或减去一个常数,或者用一个常数去乘或除,不会破坏原来数据之间的等距关系。 (四)等比量表 1. 等比量表是最高水平的量表,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 2. 长度、重量、时间等都是等比量表,其数值可以做加、减、乘、除运算。 心理测量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利用某种统计方法,可以把顺序量表得到的数据换算为等距数据来进行统计。 第二单元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一、心理测量的定义: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二、心理测量的性质 (一)间接性 (二)相对性 (三)客观性第三单元心理测验的分类一、按测验的功能分类 (一)智力测验:智力测验的功能是测量人的一般智力水平。 (二)特殊能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偏重测量个人的特殊潜在能力。 (三)人格测验:主要用于测量性格、气质、兴趣、态度、情绪、动机、信念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亦即个性中除能力以外的部分。 二、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 (一)文字测验

心理测量学期末重点整理

心理测量学期末整理 请补充:(第6章1、2节要考98-107页) (计算题) 一.名词解释(4/5道,20分) 1.心理测验: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的客观的标准化的测量(依据ppt总结) 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品质进行定量描述的活动(书本)2.测量误差:指测量过程中由那些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化因素所产生的一种不准确的测量效应。 3.系统误差:指测量所得值与欲测品质实际值之间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差异值。 随机误差:指测量所得值与欲测品质实际值之间的大小和方向随机变化的差异值。 4.真分数(T):目标真分数(V)与非目标真分数(I)合在一起称为真分数,是测量工具实际所测量到的测值。(书本第7页) 5观察分数(X):是一个包括三种分数的混合体,有欲测心理品质的实际值,测量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种误差值。(书本第7页) 6.信度: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或稳定性程度。信度越高,随机误差方差越小,测量结果越稳定。 7.重测信度:指同一测量工具在两个不同时间对同一组被试施测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8.复本信度:指的是两个平行的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9.分半信度:把测验题目随机划分为对半的两个部分,估计所有被试在这两部分题目上得分的一致性程度。 10.克伦巴赫α系数:指所有可能的分半信度的平均值。 11.评分者信度:指多个评分者给同一批人的答卷进行评分的一致性程度。 12.效度:指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的东西的程度。 13.内容效度:指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范围取样的适当性。 144.构想效度:测验结果与理论构想的吻合或一致程度。 15.实证效度:指一个测验对处于特定情境中的个体的行为进行预测时的有效性。 16.校标:被预测的行为是检验效度的标准,即衡量一个测验是否有效的参照标准。 17.难度:项目(题目)的难易程度 18.区分度:指测验题目对被试心理特质的区分能力或辨别能力 19.临界比率法(CR值法):取问卷得分中各占被试总人数27%的最高分者和最低分者,进行两者每题得分平均数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如果某题项的CR值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该题项缺乏对不同被试反应程度的鉴别力,应予删除。(独立样本t检验)20.相关分析法:采用被试在某题项上的得分与问卷总分求相关,如果该题项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小于0.2,也应予删除。(Pearson相关分析)21.标准参照测验:以测验内容领域为参照背景对个体作评价,是以个体水平是否达到该领域某一固定标准来评价个体发展水平的测验。(书本第10页) 22.常模参照测验:以被试团体为参照背景,是以个体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来评价个体发展水平的测试。(书本第10页) 23.一致性信度:同一批被试在两个平行测验上掌握或未掌握的一致性程度。 24.荷伊特信度:被试方差与误差方差的比值 25.测验等值:将测同一个心理或品质的不同版本的分数通过计算转换统一到一个量尺上可进行评价或比较的过程。(了解) 二.填空题(20个空,20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