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律动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律动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律动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律动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律动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港口幼儿园杜丹 2015.5)

根据本次课题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就对我园不同年龄层次进行了音乐专题集体调研,共看律动活动十八节。在每一次活动结束,我们都及时的反思、研究、总结。我们发现在组织实施音乐律动活动中有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惑。根据我组对音乐教育研究课题《幼儿园韵律活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结合研究中的实际问题。接下来,由我就《幼儿园律动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的角度从基本概念、教育教学要点、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这四方面谈谈我个人在学习和研究中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一、基本概念

1、什么是韵律活动?

在80年代时韵律活动就是单纯的模仿,伴随着音乐身体有节奏地动作,主要模仿内容为:生活中的事与物。

80年代末期随着国外一些音乐教育形式的引入(如:奥尔夫音乐等)。就把所有伴随着音乐进行表达的艺术活动统称韵律活动。

2、韵律活动包括哪些内容?

主要有四类:韵律及其韵律组合、舞蹈、音乐游戏、歌表演。

韵律及其韵律组合

韵律:是指在音乐伴奏下的韵律活动。

韵律组合:按照一首结构相对完整的乐曲组织起来的韵律动作组合。

舞蹈:是动作的艺术。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舞蹈形象、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表演艺术。

包括:身体舞(问候舞)、邀请舞、双人舞、表演舞、独舞、自编舞等几种主要形式。

音乐游戏

歌表演

3、韵律活动的教育价值是什么?

韵律活动与其它学科的教学内容相比而言,活动过程较难组织,所以在平常教学活动中很少有安排韵律活动。但是韵律活动能发展幼儿身体运动的能力,发展幼儿借助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以及能满足幼儿对身体活动的需要;参与音乐过程对音乐进行探究的需要;想象思维的需要和创造性表现的需要,

以及交流合作的需要。可见韵律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幼儿在韵律活动教学过程中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那么,如何组织好一个韵律教学活动呢?它的基本实施策略有哪些呢?

二、韵律活动教育教学的要点

1、韵律活动材料的选择

(1)音乐的选择:

我们为幼儿选择音乐宗旨之一,首先是要贴近儿童,被儿童所喜欢。随着儿童的不断成长,儿童对喜爱的音乐风格和样式也在不断变化。

在托儿阶段:应该以选择轻松、愉快、刺激性较柔和以及重复性较强的音乐为主,风格上可以比较随意,最好多选经典性的音乐作品。

在小班阶段:可逐步加大儿童音乐和一般性中国风格音乐的比例,让幼儿有充分的机会熟悉和喜爱这些类型的音乐。

在中班阶段:特别是在中班后期,可逐步加入具有明显民族个性的、不同风格的中国音乐。

在大班阶段:具有明显地域、民族个性的异国风格的音乐,以及情绪健康向上、刺激适度的少量成人音乐都可以成为韵律活动的音乐选材对象。

如我们曾一起观看过许卓娅老师的韵律活动讲座,她的研究中就采用了许多有代表性的音乐,有国外的也有国内的。如:中国成人舞蹈音乐《红绸舞》的片段,中国轻音乐《赶花会》,外国轻音乐《单簧管波尔卡》《特快列车波尔卡》《口哨与小狗》,外国芭蕾舞曲片段《拨弦》、《西班牙斗牛舞》,这类音乐结构清晰,便于根据教学的需要节选和重组,其中有些甚至可以直接拿来使用。

(2)动作的选择:

儿童韵律活动的动作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般生活动作:(包括:走、跑、跳、拍手、点头、屈膝、摇晃手臂等等);律动模仿动作:(包括:模仿动物的动作:鸟飞、鱼游、兔跳等;模仿自然界的现象:花开、下雨、风吹;模仿日常生活的动作:洗脸、梳头等;模仿成人的劳动或活动:摘果子、采茶等;模仿幼儿游戏中的动作:拍皮球、跷跷板);

舞蹈动作:经过多年文化积淀、已经基本程式化的艺术表演性动作(如:碎步、小跑步、垫步、踏点步等等)

儿童早期,最开始发展的动作是“一般生活动作”,然后是“律动模仿动作”。这两种动作,一般在没有成人进行专门性教育的条件之下,儿童也可能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来获得。而“舞蹈动作”儿童是不可能通过创造性的探索活动来自行获得的。所以,舞蹈动作是最晚被儿童关注和学习的动作,也是离儿童生活最远

的动作。

按照这一顺序,在托班和小班早期阶段,选择的动作首先应考虑以“一般生活动作”为主,并同时注意逐步增加“律动模仿动作”的比例。另外,简单的舞蹈动作学习在小班中后期应一点一点地进入。在中班阶段,一方面应该注意提高“律动模仿动作”的比例。一些难度稍高的基本舞蹈动作在总体学习内容中的比例也应该开始逐步提高。到了大班阶段,律动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已经逐步成为幼儿园韵律活动的主要学习内容,而一般生活性动作则会逐步退居更次要的地位。另外,在幼儿早期,舞蹈动作应该是更加儿童化和更加“中性”的(即民族文化风格比较不太明确的);而在幼儿中晚期,可以考虑谨慎地逐步地加入民族文化风格特征更为明显的中外舞蹈动作。

幼儿的动作发展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在教育活动中还要遵循以下三条规律:第一,从大的整体动作到小的精细动作;

第二,从不移动动作到移动动作;

第三,从单纯动作到复合动作。

2、韵律活动的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活动程序设计合理与否,不仅是教育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保障因素,而且也是儿童能否在学习中较长时间保持身心舒适愉快的重要保障。

最根本的处理原则是:“动静交替”。

这里的动静交替不仅仅只是运动和静止的交替,其中还应该包括:

(1)大小运动量的交替;

(2)熟悉与变化的交替;

(3)思考与表现的交替;

(4)不同活动媒介的交替。等等

只要教师能够努力在程序设计中注意安排节奏松紧合理的变化,舒适愉快的学习就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就活动,从导入环节来看,三个活动各有特点:

有两节活动的导入环节:都是从“动作”开始的处理,一节是从“动作观察”开始,另一节是从“动作迁移”开始。

有一节活动的导入环节:是从“队形开始”的处理。另外,还有很多导入环节的设计也是我们常使用的,如:由故事开始、由游戏开始、由音乐欣赏开始、由舞谱开始的设计等等,在这里就不一一举例。

3、韵律活动中的空间处理:

如何处理空间是幼儿园韵律活动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动作的艺术

也是空间的艺术,因此,在动作学习和表演的过程中,所有的空间状态都必须是精心设计的,能够保证动作与空间是充分协调的。

精心设计的含义是:

(1)教师为幼儿安排的空间状态以及此空间状态下做的特定动作应该可以充分地展开,幼儿之间不会产生互相干扰。

(2)教师为幼儿选择的空间调整或动作调整策略应让幼儿能够主动避免干扰,又能保证自己和同伴能够有充分的自由。

包括教师的站位、教师的移动,幼儿的站位、幼儿的移动等等都需要教师做出精心的设计和考虑。4、韵律活动中标记的运用在我们韵律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孩子很难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保持一定距离的站位,所以我们在小班韵律活动教学中可以在地上贴一些标记,或是小动物头像、或是三角形、方块,让孩子找到一个点就行,长期下来,孩子们就能慢慢形成一种距离意识。到中班下学期一般就不需要借助标记来站位。一个简单的手势孩子就能站好自己位置。

如张老师就是利用腕花解决幼儿辨认左右的困难,还利用腕花的颜色不同来帮助孩子进行分组。再比如:我们观看了中心幼儿园开展的音乐教研活动,有一位教师中,只向每个孩子提供了指定戴在右手上的一只白手套,因为在这个舞蹈中,身体的右侧是舞蹈中相对更为重要的一侧,与舞伴连接需要从右手开始,辨认与结交新舞伴需要从右手开始,核心舞步需要从右脚开始。因此,新舞蹈的学习自始至终都需要随时能够对身体的右侧进行快速反应。利用这只手套就是为幼儿提供身体右侧自我提示的问题。

另外,每次老师利用标记进行学习过程中都不应该忘记在活动中增强利用标记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如:活动快结束时,老师可以设计提问:“腕花(手套)在今天的学习中帮了我们什么忙?”引导孩子对老师组织的学习策略应用效果进行自我反省,加大该策略在以后被幼儿自觉运用的可能性。

5、韵律活动中的教师语言:

韵律活动中的教师语言包括:口头语言(运用语词表达的语言、运用音调表达的语言)、体态语言(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语言)。

与其他教学活动相比,幼儿在韵律活动中大部分时间都会处在比较不稳定的状态之中,因此,用教师们一般习惯了的慢条斯理的语言来指导这种教学活动,常常会把幼儿弄得注意力涣散、情绪烦躁,最终导致学习任务难以完成。

因此,教师在运用有声语言时尽量做到:

(1)语言精练、加强讲解、示范、练习、反馈的有机结合;

(2)分散讲解的内容,都采用边讲解、边示范、边练习、边反馈的小单位快节

奏递进的教学方式;

(3)多采用“幽默语言”,轻松愉快地组织活动。

在体态语言的应用上应注意:

教师在讲解运动要求时都应同时配合体态语言的“注解”。往往老师们会出现以下情况:教师的身体姿态于对幼儿提出的要求不一致;如:老师还没有让幼儿开始做动作,自己却先动起来了;老师要求幼儿停下,自己还在动个不停,这些体态语言和有声语言表达的意思互相干扰的情况,对幼儿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6、韵律活动中幼儿情绪的调整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行为因素往往是影响幼儿情绪和行动的主要因素。幼儿园的律活动一般情况下是一种情绪相对不太稳定的学习活动。幼儿比较容易产生情绪波动,让幼儿群ti的情绪始终保持舒适的、适度兴奋的状态,对教师来说确实是一种挑战!

(1)观察:关注幼儿反应,了解幼儿的困难与所需要的帮助;及时发现幼儿中的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反映范例,及时因势利导地利用幼儿的范例来培养幼儿互相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2)反馈:反馈的即时意义是让幼儿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做了什么?做得怎样?(并非指好坏的情况,而是指具体的细节如何)或自己打算做什么?等等。反馈的具体方式是:对年龄小、发展水平低的幼儿,一般不反馈幼儿的失败与错误;对于年龄较大、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独立或在老师的帮助下再现自己说过的话或动作。对于年龄大、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可以让他们在行动前先向大家报告自己的计划,然后再鼓励他们按自己的计划行动。

(3)鼓励:这大家都明白具体做法。值得提出来的是:韵律活动中教师可以用点头、微笑、空间接近、身体接触,以及眼神、体态来向幼儿表示:我在注意你了;我看见你了;这样不错,请继续下去……

(4)角色的进入与退出:退出,是现今音乐教育对教师行动方式的另一种新要求。不单单指角色上的退出,而且还包括心理的和空间上的退出。

(5)督导:在韵律活动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避免幼儿因个人的自由散漫行为对群体产生消极影响,要维护韵律活动的良好审美秩序,保证优先单位教学活动时间的高效利用。也以此帮助幼儿逐渐建立起对社会生活秩序的责任感,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自律性社会人格品质。

7、韵律活动的“创造性”培养

如何在韵律活动中把握幼儿模仿与创造的度?让孩子随便跳?老师该不该教?受到“尊重幼儿”“以幼儿为学习主体”理念的影响,许多老师总害怕:我教给

孩子动作了是不是就理念太落伍了?所以,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就让孩子“随便跳”。其实在《纲要》的艺术领域中提出: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表达的同时,帮助幼儿提高技巧技能。所以,技能技巧和表现、创造是和谐统一的,两者不可偏颇。教师在不同类型的韵律活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孩子获得技能与创造两方面的共同提高。通过老师的帮助加工后再让孩子来学习,激发了孩子模仿、学习、想象、创造的欲望,也体现了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三、韵律活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韵律活动和音乐欣赏的不同

专家们都提出:没有大肌肉运动参与的音乐活动都是不成功的教学活动。所以现在音乐欣赏活动与韵律活动的界线不是很明确。在韵律活动中到底是音乐在前还是动作在前?我个人认为:没有绝对的标准模式。有的活动可以从“音乐”开始,也可以从“动作”“队形”开始。音乐是韵律活动主要的元素之一,无论是创造性的还是模仿性的韵律活动,都应尽可能早地在幼儿心中建立艺术作品的整体审美形象,都应尽可能早地加入伴奏的音乐,让幼儿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动作的表现、表达。音乐欣赏是要大肌肉运动、用韵律活动的方法去感知音乐,音乐是难点,动作相应简单。相反,韵律活动音乐要求简单,动作学习难度提高。

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初探

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初探 [摘要]:美术活动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多少个画家和艺术家,而是在于启迪幼儿的思维打开想象力,每个幼儿都具有创造的天赋和潜能,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丰富的材料,鼓励他们把想到的和感受到的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表现,使儿童的想象力逐渐丰富起来。并通过教师的指导教给幼儿绘画方面的简单技能,培养幼儿的个性心理品质。而且还要通过绘画活动去发展幼儿智力和创造才能。 [关键词]:绘画;幼儿教师;大班幼儿;指导 幼儿绘画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以及从内容美到形式美的美术作品,逐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还要通过各种途径使幼儿对绘画产生兴趣,《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在幼儿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结构等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美的欣赏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的指导是很重要的。 一、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 绘画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方式,是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幼儿创造力和丰富幼儿想象力的重要手段。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合理的组织幼儿的绘画教学活动也非常的重要。而现在许多教师在组织绘画活动室都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教师过于看重创作的结果,而忽略了幼儿在创作过程当中的情感体验绘画对于每个幼儿来说是一种游戏,是他们凭借手中的作画工具表现自己心理活动的一种表达方式,可能他们画画的初因仅仅是因为觉得好玩,所以画起来也是随心所欲,他们享受的和感受到的是这个过程带给他们的愉快情绪。 我们教师教幼儿绘画,并不是要把幼儿都培养成小画家,而是培养他们对绘

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有效策略与指导

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有效策略与指导 一、案例再现: 这是笔者的一次失败经历:在小班区角活动中,有较多的男幼儿选择“建构区”,女幼儿则基本选择“娃娃家”,个别幼儿选择“拼图”、“走迷宫”、“绕线”等区角。由于建构区幼儿太多,一时出现了轰乱现象, 笔者为了使游戏顺利进行,便指定和重新分配了各个区角的人选和人数。由于这些建筑师很多不是出于本意或者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倒腾了一会以后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他们东看看、西晃晃,跑出“建构区”又选择了“娃娃家”。于是“娃娃家”里面也是人挤人,出现了两个“妈妈”,两个“爸爸”,也多出了许多“爷爷”、“奶奶”。笔者发现“妈妈”这一角色不到位,烧饭做菜不像样,便主观的让幼儿看她示范,再让幼儿照着做一遍。笔者为了丰富娃娃家的游戏,还事先设计了帮娃娃过生日的情节,为娃娃做好了生日蛋糕,游戏中还叫了几个正在做其它游戏的幼儿到娃娃家做客。等笔者安排好一切后却发现所有的幼儿都很木然,畏首畏尾生怕做错了什么一样。 二、案例分析: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笔者在自选游戏中忽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例中的游戏活动从根本上剥夺了幼儿自主自由的游戏的权利,成了笔者精心设计导演的一场戏,“建构区”人太多,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但不能主观地让幼儿服从自己的安排;教师可以以“建构顾问”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以提建议的形式间接的引导幼儿顺利地开展游戏。同样,在“娃娃家”游戏中,教师应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以平等身份参与游戏过程,与幼儿共同探索操作,相互交流,切不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例中“妈妈”这一角色扮演不到位,教师可以用“做客”形式参与到游戏中,将发现的问题间接、委婉的提出,和幼儿共同商量,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自觉改进。 但是如果有人认为自选游戏就是随便幼儿玩什么、怎么玩,彻底地让幼儿自由、自主,老师不应当参与到其中,那就曲解了游戏的本质。事实上,游戏的本质在于“幼儿自主自发的表现和创造活动”。强调自选游戏的自主性并不意味着对幼儿游戏的放任,也不是否定成人对游戏的指导,而是为了澄清游戏的本质,还幼儿游戏的本色,让幼儿在成人适当引导下自主游戏,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创

最新幼儿园教师常用小律动

幼儿园教师常用小律动、儿歌 1 2 1、《保护小手》 3 爸爸瞧,妈妈看,宝宝的小手真好看,爸爸瞧,妈妈看,宝宝的小手看不见(摇头),4 爸爸,妈妈都来看,宝宝的小手又出现。 5 2、《小小手》 6 拍拍小手点点头,拍拍小手掐掐腰,我把小手举起来,我们大家做好了。 7 .《请你像我这样做》 8 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 9 3、《拇指歌》 10 大拇指是爸爸,爸爸开汽车,嘟嘟嘟。 二食指是妈妈,妈妈洗衣服,唰唰唰。 11 12 三中指是哥哥,哥哥拍皮球,啪啪啪。 13 无名指是姐姐,姐姐爱跳舞,啦啦啦。 小小指头就是我,我来敲小鼓。咚咚咚。 14 15 4、《伸手》 16 一一二二伸伸手,三三四四点点头,五五六六弯弯腰,七七八八扭一扭,九九零零踏17 踏脚,拍腿拍手又动口。嗒嗒嗒。 18 5、《数字歌》 19 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筋斗。七八九,拍皮球。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

6、《手指操》 20 21 一根手指头呀,一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毛毛虫。两根手指头呀,两根手指头 22 呀,变变变,变成小白兔。三根手指头呀,三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花猫。四根 手指头呀,四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螃蟹爬。五根手指头呀,五根手指头呀,变变23 24 变,变成大老虎。六根手指头呀,六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黄牛。七根手指头呀, 25 七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老鼠。八根手指头呀,八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 26 手枪。九根手指头呀,九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钩子。十根手指头呀,十根手指 27 头呀,变变变,变成小剪刀。 28 幼儿教师必读 29 1..一二三坐坐好,三二一请安静。 30 2..我们都是机器人,一不许动,二不许笑,三不许露出大门牙。 31 3.小嘴巴-----不说话 32 4.请把小手放背后--------我把小手放背后 33 5.请坐好-----我坐好 34 幼儿排队时用: 35 小小手——摆摆动;小小脚——踏起来;小胸脯——挺起来;一二一,一二一…… 36 37 水萝卜,水萝卜,切切切.包饺子,包饺子,捏捏捏.好孩子,好孩子,顶瓜瓜.坏孩子,坏 38 孩子,就是他....(这时候所有的小朋友都提其他的小朋友,效果非常好) 39 40 一首拍手儿歌:

美术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

指导策略——“教幼儿学会修改图像” 很多时候幼儿在进行美术绘画创作时,经常一画错或一不满意就换一个地方画,或把纸翻过来重画。在美术活动区中总会捡到画了一个圆圈、画了几根线的被孩子废弃的画。是画得不好吗?其实不是,只是幼儿的自信心不够罢了,总认为自己画得不好、画错了,于是总丢画。为了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幼儿不怕困难、有始有终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主动引导幼儿尝试将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启发幼儿结合创作内容,对已有图象进行大胆想象,并用改变图象、添加特征等方法进行弥补。有很多图案其实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发现有不同的效果,在幼儿尝试修改自己作品的同时,也是在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使作品添画、修改成各种新的图案,来完善作品。 案例1:美术区域——圆形的变化(小班) 小班幼儿很喜欢拓印活动,经常会把老师提供的各种图形模板,蘸上水粉颜料拓印在纸上,可是拓印好的图形又能做什么呢?这时有的孩子发现,原来小小的圆形就像小鸡的身体,圆圆的、毛茸茸的,也有的发现可以把圆圆的图形画成太阳、小花,于是我给小班幼儿提供了各种颜色的水粉颜料和小棉签,请孩子们自己在原来的拓印画上进行修改、添画,画出各种不同的图案,画一副新的图画作品。 案例2:美术区域——废弃画添画(中班) 我将幼儿之前觉得不满意或“失败的”滴墨吹画作品放入了美术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从不同方向的观察,感受同一形态在不同方向中可以呈现不一样的形状,展开想象,把已有的半成品图(横看、竖看)变换方向观察,看看它与什么物品更接近,然后进行添画完成作品。这是就有孩子发现,其实这块红色块就像螃蟹的身体,而那个蓝色块就像小池塘,还有的孩子高兴地说:“我看出来了,这圆圆的就像我们的笑脸,我想把我画上去。”这时,孩子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

浅谈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分析

浅谈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摘要:游戏是儿童早期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作为幼儿一种特殊的活动,容丰富多彩,而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典型、最具有特色的游戏。要真正实现角色游戏的教育功能,就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发展幼儿的个性。本文笔者从教师在角色游戏中指导时机的选择、指导策略的选择来探讨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如何进行合理的介入指导。 关键词:角色游戏指导策略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的基本生活方式,由于其固有的游戏特点,使其成为最适合儿童和最受儿童喜爱、在儿童阶段又是不可缺少和替代的活动。幼儿通过游戏不断地体验成功与失败、不断的认识自我、认识世界,不断的丰富和完善人格的涵,获得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本笔者研究探讨教师对游戏的介入时机的把握及影响教师选择介入时机的因素,宗旨在为提高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引导发展幼儿的个性。 一、角色游戏的含义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通过模仿、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其中扮演的是熟悉的、了解的角色:模仿的对象是教师、成人、伙伴等;强调游戏中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如,在“小工厂”游戏中有包糖果、做饼干、裁衣服、照相和洗照片等情节,幼儿不喜欢。因为角色没有表现得经验和机会,没有扮演角色,没有角色的语言,体验等只是一种手工制作而已。 二、角色游戏的结构 角色游戏是幼儿的自然游戏的一种,是幼儿期特有的游戏,全面反映了游戏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一般由主题、角色、材料、情景、规则等组成,它包括:角色的扮演、对物品的假象、游戏动作、情景的假设、游戏的规则和主题。本人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描述: 1、角色的扮演 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假装的角色,而不是他自己,儿童扮演角色对发展想象力和自我意识幼很大作用。在游戏中,角色是游戏的中心,幼儿常扮演他们认为重要的人物。如:幼儿喜欢扮演成人的角色—妈妈、爸爸、警察、司机、医生、老师、营业员、理发师等。

幼儿园托班律动活动:小娃娃

幼儿园托班律动活动:小娃娃 托班音乐活动小娃娃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在教师动作的提示下,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知道玩具要大家一起玩。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音乐活动课,快来看看幼儿园托班律动活动小娃娃教案吧。 幼儿园托班律动活动:小娃娃 活动目标: 1、在教师动作的提示下,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 2、知道玩具要大家一起玩。 活动目标: 1、在教师动作的提示下,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 2、知道玩具要大家一起玩。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老师阿姨喜欢我》。 2、教师按歌词内容讲有关的小故事并做动作,然后与宝宝一起逐个说出动作内容。 3、教师边唱歌曲,边抱着娃娃按词意做表演动作。 4、宝宝边听歌边与老师一起做动作:拍娃娃、指娃娃的脸和衣裳、抱着娃娃转个圈、双手送给别人。 5、宝宝看着老师抱着娃娃做动作,边和老师一起唱歌。 6、宝宝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 请若干个宝宝抱着娃娃在朋友面前唱歌,唱到最后一句时,把娃娃送给别的宝宝。 活动反思:

《小娃娃》是托班宝宝第一次接触听旋律进行的律动活动,此活动如果一下子就请宝宝听音乐或模仿老师抱着娃娃做动作,宝宝的积极性不会很高,因此在一开始教师富有童趣的讲述律动所表现的内容相关的故事就是激发幼儿兴趣拓展的好办法,当宝宝被故事的小娃娃吸引后,请宝宝们以小娃娃的角色来和老师一起进行表演,宝宝们就会自然的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抱着小娃娃做抱着娃娃转个圈、双手送给别人的动作,等宝宝都愉悦地进入表演的状态后再加入小娃娃的旋律带领宝宝们表演,宝宝们自然会体验音乐的快乐和旋律的美,宝宝们随着音乐在涌动成了一个个活泼的小精灵,在反复的表演中宝宝似乎听懂了音乐,随后的活动就开展的很顺利,教师如何教,宝宝如何学没有一定的法式,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根据宝宝的年龄特点,寻找宝宝易于接受的方式来开展相应的活动,促进宝宝能力的发展。虽然有些宝宝还不能做到手口一致,做了动作就忘了唱歌,唱了歌就不做动作,这可能是有些宝宝的年龄偏小,动手能力弱的缘故吧,相信以后会改变的。

指导青年教师计划与总结

发挥自己的特长,带好青年教师 (指导青年教师材料篇1) 2015年9月——2016年1月,学校安排我担任焦节老师的指导教师,6个月时间里,我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以汇报。 一、指导教师情况 我是1993年8月参加工作的,现在西村乡刘和小学工作。参加工作后,我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和进修。在教学工作中虚心向教师学习,努力钻研业务知识,在老教师的帮助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钻研,很快适应教育岗位,先后担任初中数学、英语教学兼班主任,现在担任小学数学、英语教学工作,二十多年来,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受到校领导和同仁的好评,故承担了培养新教师的任务。 二、青年教师焦节的情况 焦节老师是我校青年教师,这一学年分配她担任三、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焦节老师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工作上勤奋刻苦,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上,是个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的一名教育工作者。 三、培养指导焦节的情况 , (一)我在培养和指导上采取了如下做法: 1、在学期开学初制定计划,坚持每周听焦节老师一节课,并认真分析,共同建设。我利用课余时间与她共同学习教学工作理论和经验材料,探讨新的教学方法。 2、引导焦节老师找准自己的特色、特长,并结合到教育实践之中,成就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 教学有法,无定法,有法与无定法之间,有着很大的探索空间,每一位青年教师从学校中走出,有理想有创新,有个性与特长。这是年轻所赋予她们的特长,鼓励她“出风头”。并为焦节老师提供了展示个性特色的舞台,

为其搭建“出风头”的平台。因此,利用学校数学教研活动,听她的的公开课,及时点评,并要求她写出教学反思,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3、引导青年教师用眼用心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引导青年教师向理论求答案,终身学习,为己所用。 我的指导对于焦节老师的成长是外因,成长的内因我都没有忽视,因此,我引导她用心灵去感悟教育,用热忱去打动童心。作为刚从教的教师,我引导她要做工作中的有心人,发现教育细节,拿捏教育分寸和火候。不能因一时的冲动对自己、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4、引导青年教师通过笔记记录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并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二)取得的成绩 ?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焦节老师用心观察之余,还学会用自己的笔,记录自己的行,书写自己的思考,行而惑,惑而思,思而著,著而明。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成功,当持之以恒地思,日积月累地著,焦节老师的教育教学感悟越来越深刻,越来越理性。教学上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焦节老师领悟到教学工作的方式方法,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工作渐渐步入正轨,自己能独立展开教学方案设计工作了。此后,我还经常和她进行各方面的学术交流,不断帮助提高工作水平。 四、体会 看到焦节老师在工作中的进步、成长,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我想:青年教师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培养和指导,与指导教师的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献身和耐心指导分不开的,只要青年教师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工作,我相信她们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通过这学期培养指导青年教师的工作,我深深体会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我决心安心工作,培养指导更多、更好的青年教师,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新编完整版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策略新编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区域活动是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和教师相互作用,并通过这样的相互作用实现自主学习,获得自我发展。它是一种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的幼儿游戏活动,是一种介于正式的教育活动和宽松的自由活动之间的非正式的教育活动。区域活动在表面上看是幼儿自发自愿进行,幼儿可自主行为,不受控制,自愿自选进行游戏活动。然而实际上区域活动是让幼儿不再被动接受灌输,而是凭借活动材料主动学习;不再由教师到幼儿的知识传授,而是幼儿凭借活动材料主动的进行探究活动;不再是为了应试,而是让幼儿的经验、能力和态度在与教师、同伴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得到综合提升。在实施《纲要》改革课程的今天,积极创设活动区,引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从中获得主动发展,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存在不少指导上的困惑,主要表现在:1.投放的材料,如何及时顺应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2.孩子多时,教师指导如何支持孩子个性需要和发展3.不知如何有效地帮助幼儿进行活动,缺乏相应的指导策略。这几个难题影响了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得本该发生的教育过程被失落,“区角”成为孩子们打发时间没有教育效果的地方。针对难点、结合实际,探索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指导策略,努力使区域活动成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一、研究案例——以幼儿为主体、努力使区域活动成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 我们尝试在中班创设一个丰富多样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活动区,让每个孩子主动参与其中自主活动,教师则在此过程中观察、了解幼儿,根据幼儿的差异,个别化地进行指导,使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努力体现“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观念。通过以下具体的活动实录,对包含在其中的教师行为进行尝试性剖析。 区域活动开始了,小朋友们在教师的安排下带上各自的进区牌,陆续进了区域活动…… 美工区活动内容:我来教你来学。投放材料:幼儿自己创作的作品。教师:今天,雷亦非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她在家里完成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当她把画展

美术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美术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每个幼儿心理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如何让孩子的这颗种子发芽成长,使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创造能力和情操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必须对他们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孩子们乐于用绘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在创作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由此可见,美术活动在幼儿健康成长的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同样,为了使他们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对美得感受力和表现力,教师在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尤为显得重要。 指导策略非常多,在一节美术活动中我们都要采用到多种指导策略,那哪些指导策略是有效的呢?怎样指导才是最合适的呢?对于不同的活动有着不一样的要求。下面根据我们班级开展的几个活动谈谈我认为比较有效的指导策略。 一、导入指导策略 在每一节美术活动中,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活动的内容,都能同时运用到多种指导策略,而一些常见的教师指导策略在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 1.语言讲述法。 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总是先讲解今天的活动主题,让孩子一下子就了解了活动内容,接下来教师的步骤讲解让孩子更深一步知道了操作方法。例如色彩活动《送给妈妈的花》《表情罐》,一开始就告诉小朋友今天要送给妈妈的花,并且请小朋友用皱纹纸来为自己的妈妈和奶奶做一朵花,并让孩子边听边跟着学习如何折;而表情罐也是向孩子解说今天在罐子上画出各种不一样的表情,然后孩子根据要求开始作画。教师的语言是否生动也决定整个活动是否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只有老师的语言丰富了,整个导入才是成功的。 2.图片视频欣赏法。 图片欣赏法和视频欣赏法最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比以上的语言讲述法更为适合幼儿园的孩子。美术活动主要就是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幼儿热爱生活,促进知、情、意和谐发展,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人生境界。通过线条、色彩、构图、造型来再现现实反映生活,表达孩子的审美情趣,

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对于游戏大家都非常的熟悉,在《规程》中就明确提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纲要》总则的第五条也谈到“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 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显然,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活 动之一,而“建构游戏”在众多的游戏类型中脱颖而出,深受广大幼儿的喜欢。 他们在堆、叠、拆、搭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实验、体会许多空间和数理概念, 他们会利用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通过思维和创作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将操作性、艺术性、创造性融于一体。通过建构游戏,不仅能丰富幼儿感知和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还能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幼儿个性 的和谐全面发展。但是,许多的建构游戏它在幼儿园中只是起到了消磨孩子离园 时间或者便于老师管理的作用,而且众多教师认为:建构游戏是一种愉悦的游戏 活动,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满足自己的活动要求,产生愉悦的游戏体验,不需要老师的“教”他们也能游戏。综上所述,我们不得不反思:在幼儿建构游戏时 教师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再次研读《纲要》,发现第三部分的“组织与实施”第十条指出“教师应成 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 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有心的教师在幼儿一 日建构游戏中时时处处都会发现他们遇到的种种困题:有的看到漂亮的积木不会玩,有的辛辛苦苦建造的高楼总是站不稳,有的在利用一些建构材料时发现外形 符合自己的需要但是总是不能很好的粘合,有的发现自己需要的积木却被同伴拿 走了,还有的当整个搭建工程竣工时却发现还没有搭出符合主题的代表建筑······此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目前,在幼儿建构游戏中还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呢? 问题一:投放建构积木时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各种积木的建构功能,教 师对孩子掌握建构技能的程度缺乏了解。

幼儿园常见小律动与手指操 )

小律动: 1 点点头,插插腰,我的表现最最好 2.小脚,小脚,跺一跺,你的表现真不错 3.小手转一转,你棒,我棒,大家棒 4.叮叮当,叮叮当,大拇哥送你,你最棒 5. very very good,very very cool 6. 你的表现好,你的表象棒,你的表现是No 1 7. 左边小红花,右边小红花,奖给我们小朋友顶呱呱 8. 请你伸左手,请你伸右手,变成奥运选手耶耶耶 手指游戏: 1、《猴子荡秋千》 一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 两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 三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 四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 五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 这么多的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 2、《一家人》 大拇指是爸爸,爸爸是司机,开汽车,嘀嘀嘀; 爸爸旁边是妈妈,妈妈洗衣服,刷刷刷; 个子最高是哥哥,哥哥打篮球,砰砰砰; 哥哥旁边是姐姐,姐姐在跳舞,嚓嚓嚓; 个子最小就是我,我在敲小鼓,咚东咚。

3、《卷白菜》 卷、卷、卷白菜,卷完了白菜我剥白菜; 剥、剥、剥白菜,剥完了白菜我洗白菜; 洗、洗、洗白菜,洗完了白菜我切白菜; 切、切、切白菜,切完了白菜我炒白菜; 炒、炒、炒白菜,炒完了白菜我吃白菜——啊……呜! 4、《石头、剪刀、布》 石头剪刀布,石头剪刀布,右手是石头,胖胖脸胖胖脸(握拳贴小脸两边) 石头剪刀布,石头剪刀布,左手是剪刀右手是剪刀,小白免小白免(做小免)石头剪刀布,石头剪刀布,左手是布右手是布,小螃蟹小螃蟹(手心对前胸两大拇指靠一起、另外的四个指头只是前面弯曲一下) 石头剪刀布,石头剪刀布,左手是石头右手是剪刀,小蜗牛小蜗牛(石头放剪刀上面)。 5、《五根手指》 一根手指点点,两根手指弯弯,三根手指叉叉,四根手指汪汪,五根手指喵!喵!喵! 6、《手指兄弟》

最新指导培养青年教师记录[1]

培养青年教师活动记录 指导时间:2013年9月22日 指导地点:办公室 指导形式:个别指导 指导教师:曾永菊 被指导教师:赵静 指导主要内容:语文口语教学的策略 (一)组织口语活动小组 当前语文教学现状是费时多,效率不是很高。特别是现在班级人数多,整个教学过程未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课堂活动机会极少,这对口语教学十分不利。 小组活动的素材非常关键。机械的、无真实交际意义的口语问答或一般对话的简单记忆、背诵,绝对难以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创设真实语境是让学生张口说的关键,也是最能调动积极性的办法。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 师生的直接交流主要体现在课堂上。因此,课堂上师生的交互活动决定着教学效率的高低。根据所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的不同,交叉使用短文朗读,情景对话,回答问题,话题表达等方式。在大多数的课堂上,恰如其分地采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乐于参加的一些笑话、游戏、谜语、竟猜等活动。既活跃了课堂,又激起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当然,这些活动不能喧宾夺主,而且尽量使用英语,要让学生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指导时间:2013年10月14日 指导地点:办公室 指导形式:个别指导 指导教师:曾永菊 被指导教师:赵静 指导主要内容: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技巧 1、课堂课堂要实行民主化 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不要以自己为中心,只爱自己说,不让学生讲,要建立一个伙伴性的师生关系,问错的可以重问,答错的可以重答不同见解可以争议,老师错了允许学生提出意见。 2、课堂教师可以让学生接话插嘴 传统的教学只能让学生洗耳恭听,学生回答问题必须先举手,允许后才可以发言,不经允许视为“接话”和“插嘴”这样学生的心里没有一点自由,教师应该解放思想,允许“接话插嘴”。 3、要让全体参与原则。 课堂教学要让每一个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任何一个同学的任何一个提问都是有价值的,都是教师思考的力量。课堂教学学生提出各种各样问题是学生的动力,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要不拍学生提问题,要随时做好回答学生问题的准备。

美工区教师指导策略

美工区教师指导策略 《指南》艺术篇提到:“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那么如何在幼儿园美工区实现《指南》艺术领域的目标呢?在不断深入学习领会《指南》的过程中,我在幼儿园美工区学习性区域活动指导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创造丰富的艺术环境 1.让幼儿和环境“说话” 我们根据主题课程有目的地设计了具体的活动内容。如在《热闹的马路》中将美工区设置成街道,街道上有马路、有汽车、有房屋、有商店等。这样生活化的情景能引起幼儿创作的欲望和兴趣,并在环境的指引下完成创作。 2.让幼儿浸润在美的氛围中 在美工区可投放各类艺术品、照片、不同风格的绘本、海报、美术书籍及幼儿熟悉的艺术家的传记,也可投放供幼儿写生的盆栽植物和经典卡通形象,还可摆任意造型的木偶小人等。通过这种审美情景的体验,引起幼儿情绪上的兴奋,对美好的事物产生敏锐的感知,发现美的特征,从而激起他们审美欣赏的兴趣和进行艺术创作的动机。 3.多元化的作品展示空间 在幼儿作品呈现上,立足创设多元化的作品展示空间供幼儿自主选择,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美术作品布置游戏环境,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从而激发幼儿对美术作品创造的兴趣。如有立体作品呈现空间;平面作品呈现空间,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安排自己作品的呈现位置,自然愿意尝试创作不同的作品。另外,在不同的地方都展示自己的作品,自然参与度提升。 二、提供适宜多样的美工材料 1.注重材料的针对性 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根据近阶段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及时投放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比如美工活动“彩瓶造型”,投放各种造型的瓶子、颜料和水粉笔,让小班幼儿进行彩绘涂鸦;到了中班,给幼儿提供陶泥、各种豆子(玉米、花生、黄豆、绿豆、黑豆等),引导幼儿在瓶子上进行点、线、面的装饰;到了大班,引导幼儿用彩绳、皱纹纸、布织布、扣子、假眼珠、双面胶、木胶等辅助材料,借助瓶子的造型大胆创造想象,创造自己喜欢的形象。 2.注重材料的动态性 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比如小班美术活动“跟波洛克爷爷玩抽象”,起初可投放棉签和水粉笔,待幼儿有一定的创作经验后,再投放勺子、吸管、喷壶、纸杯、鞋刷等生活中的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运用倒、滴、泼、点等方法涂鸦,从而进一步启发幼儿大胆玩色、敢于创新的意识。 3.注重材料的重组性 各个区角活动材料之间往往存在互动作用,教师在投放材料的同时,还应考虑材料之间的组合、使用。有了这些材料的重组,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和操作欲望。例如在美工区可以投放各种各样的塑料瓶,引导幼儿将空瓶剪出嘴巴、眼睛加以装饰,让小班幼儿进行“喂娃娃”的生活游戏活动。 三、引入合理有效的指导方法 1.计划预约 在活动开展前,要进行预备和计划。比如幼儿会跟老师讲“老师,今天我玩什么”、“老师,今天我想玩超轻黏土”,等等,为尊重和支持其选择的意愿和兴趣爱好,一方面我们采用

浅谈科学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浅谈科学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幼儿科学教育也应力求达到《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它集自由性、趣味性、假想性和创造性于一体。游戏的这些属性与儿童的好奇、好玩、好动以及无忧无虑的年龄特征完全契合。因此寓科学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儿童在试试、做做、玩玩中认识科学现象,获得科学认识符合儿童的特点,很受儿童的欢迎。通过科学游戏,儿童可以在玩中学科学,在愉快的体验中学科学,儿童的高级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容易疲劳,认识过程带有具体形象性,情绪性等特点,他们喜欢参加游戏,乐于在游戏中接受学习内容。儿童在科学游戏中积极性高、兴趣浓,参与游戏自主意识强、自主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探索求知精神也得到了培养。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呢?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指导策略。 一、科学游戏的目标要有层次性和隐含性科学游戏的目标要有层次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种认知水平层次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目标的实现要隐含在活动内容选择,活动材料投放,活动过程指导与评价之中。例如:在科学发现室游戏探索中,对“磁铁的穿透性”,我们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目标:一是知道磁铁有穿透的本领;二是学会用磁铁的穿透性来解决有关科学问题。首先,我们将小磁兔,各种材料制成的柄、磁铁,交给儿童,让儿童自己去玩、去操

作、去发现。然后问他们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儿童一个个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自己的发现:“我发现磁铁会透过材料柄吸住小磁兔。”我们老师没有把答案告诉儿童而是让儿童在主动接触材料、自由操作的过程中,自己得出结论,达到了第一层次的目标。接着,我们又让儿童玩了另一种游戏,用磁铁“打捞沉船”,要求儿童不用手拿,不把磁铁伸入水里,把沉船打捞上来,让儿童去思考,去操作,直到成功。这两个目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感性到理性,而且隐含在材料设计、操作活动和游戏环节中,完全以儿童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儿童的积极性。 二、科学游戏的内容要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科学的抽象性,严密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求知欲,因此在科学游戏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选择才能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探索精神,使儿童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主体性。首先选择儿童感兴趣的材料,才能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使儿童迷上科学。例如:在一次游戏中,我们发现儿童对“小灯泡会发亮”很感兴趣,就设计了“小小灯展”的游戏,让儿童都去尝试自己手中的灯,手一动开关,灯就亮了,让儿童反复实践探索。从中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索出当电源、电线、灯泡构成一个闭合回路时灯泡就亮了。游戏中儿童的兴趣很浓,积极性也高。其次选择操作性强的内容。游戏的趣味性的强弱与可操作性的强弱有关。操作性强的游戏,趣味性也强,容易调动儿童的探索的积极性,例如:有关水的科学游戏,儿童特别喜欢玩水,在玩水游戏中儿童通

幼儿园一日流程常用小律动

幼儿园一日流程常用小律动,好秩序,不用愁! 幼儿园的孩子小,自控能力差,很难静静地坐上五分钟,有的老师没经验,带班时,班级孩子太乱,如能熟练掌握一些律动,在恰当的时候运用这些律动,会使孩子不乱,能静下来。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老师,带出的孩子有素质,你一定要让孩子随着老师的意识走,在什么样的时…… 一.上课时间常用的律动 手背后,脚并齐,看谁坐得最整齐。 你就像我这样做。(老师把双手背后) 拍拍手,再拍拍,宝宝的小手藏后边。 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听声音。小嘴巴,不说话。小手,藏后边。 这些是最基本的律动,老师要全部掌握。有能力的老师,可以把自己成熟的律动加入课堂中去。 二.站排,排队,行走时的律动.(老师要找有能力的孩子或不听话的孩子领排) 轻轻地,静静地,没有声音地走路。 小火车真神气,看谁走的齐又直。 跟在有朋友后边走,one two one;跟在小朋友后边走,one two one;跟在小朋友后边走one two one。 大象大象怎样走大象大象慢慢走;小猫小猫怎样走小猫小猫轻轻走。 这些事最基本的律动,有能力的老师,把自己的成熟经验加入进来。 三.饭前,饭后,课前,课后,睡觉前,起床后,早上入园,晚上放学后孩子十分乱的时候常用的律动。 幼儿园游戏:手指兄弟

兄弟十个两小组(十指伸展手心向外)。生来个子有高低(翻动两手手心向内)。老大长得最粗壮(两手伸拇指)。老二生来有主意(两手伸食指)。老三长得个子大(两手伸中指)。老四生来没出息(两手伸无名指)。老五别看个子小(两手伸小拇指)。拉起勾来有本事(两手小指互勾)。 老大碰碰头(两手大拇指相碰)。老二碰碰脸(两手食指相碰)。老三弯弯腰(两手中指上下运动)。老五伸伸腿(两手小指伸展运动)。大家拍手把歌唱(两手拍掌)。 握紧拳头有力气(握双拳举双手)。东一捶(右手捶左手心)。西一捶(左手捶右手心)。南一捶(右手捶左手背)。北一捶(左手捶右手背)。 幼儿园游戏:手指睡觉 老大睡了(两手心向上,拇指弯曲),老二睡了(食指弯曲)。大个子睡了(中指弯曲)。你睡了(无名指弯曲)。 我睡了大家都睡了。(小指弯曲,同时两手心转向下方)。小不点醒了(小指伸直)。老四醒了(无名指伸直)。大个子醒了(中指伸直)。你醒了,我醒了(食指、拇指先后伸直)。大家都醒了(两手相互拍)。 幼儿园游戏:手指上课 手指上课(两手五指相顶)。大门开了(两手拇指分开)。小门开(两手小指分开)。二门开了(两手食指分开)。后门开了(两手无名指分开)。中门也开了(两手中指分开)。小朋友都进来了(两手十指交叉抱拳)。教室门开了(两手拇指分开)老师走进来了(左手食指竖起)。全体起立,(交叉的十指全部伸展)。坐下(两手交叉抱拳)。 报数1(手形同上,右手食指伸出,然后立即放下)。 (左手食指伸出,以下动作同上)。 (右手中指伸出,以下动作同上)。 (左手中指伸出,以下动作同上)。 (右用无名指伸出,以下动作同上)。 (左手无名指伸出,以下动作同上)。

幼儿户外运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幼儿户外运动中的观察与指导 生命在于运动,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健康的生命是保证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建立在基本的身体健康之上。毛主席也曾经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那么,健康的身体从何而来,从运动中来,运动塑造了身体,运动对强健身体有积极的作用。 在运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作为一个主动的观察者,积极地为幼儿提供建设性的帮助与指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为本,观察先行。”没有仔细的观察,就谈不上正确的、有效的教育方法。但是,过去对为什么要在体育活动中观察幼儿的行为,观察幼儿的表现,我并不真正了解。体育活动,只要幼儿玩得开心、尽心,注意安全就行。直到我这学期有幸有机会参加了体育教研组的活动,课题组的老师带领我们研究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后,我才明白,原来观察幼儿不仅仅要看表面现象,更重要的在于研究、总结孩子的行为表现,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为他们的健康发展铺路搭桥。 第一:体育活动中要观察什么 我觉得,体育活动中要以幼儿为主体,满足不同层次水平的自主性活动,这种模式更需要教师观察在前。教师要有积极的观察心态,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各种机会与条件,让他用自

己的方式去运用自己获得的技能与经验参加活动,参加锻炼。幼儿对自己的估计与自己的实际经验、能力相比会有偏差,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教师去关注他们。 带着探索,我走入了幼儿的体育活动。在和幼儿一起玩乐中,我发现大多数幼儿都聚集在玩梯子的场地中,有的幼儿从一只至二只架起的梯子中走过去,而有的幼儿从二只至三只架起的梯子中走过去,来来回回,忙得不亦乐乎。今天,玩梯子就成为幼儿最关注的事情,也就是他们的兴趣所在。有了兴趣,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作为老师,在这个适时的时候,就要对幼儿提出指导和帮助的方法,让幼儿对玩梯子的兴趣保持下去发展并延伸这个内容,不断在原有的内容上生成新的内容,让幼儿的兴趣点达到最高程度。教师的心中要始终有这样一个意识:孩子任何时候都需要我。有了这种心态,教师就会以主动的观察者身份出现在孩子的身边。于是,我走过去提醒幼儿,想一想,梯子除了架在轮胎上玩以外,还可以架在何物上玩呢?有的说,放于垫子上玩,试一下,不行,垫子太软,梯子陷于垫子中,玩起来没劲。有的说,把梯子竖起来,两边用椅子扎牢,可以在梯子的间隔中钻来钻去,试一下,行。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串起来一起玩呢?”我和孩子们拿着梯子走向大型运动器械,试了几次,终于给梯子找到了一个最合适的位置,把它架于绳索栏杆架的下方,下面即是草地,又保证安全,梯子的两头牢牢地斜扎在绳索栏杆上,形成一个斜坡度。孩子们纷纷欲试,新的兴趣点又出现了,更加激发

最新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指导策略

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指导策略 福州玉佩侨育小金星幼儿园陈建敏 角色游戏是指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又称象征性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时期典型的游戏形式。幼儿的自主自愿性、虚构性、社会性、愉悦性、非生产性等都可在角色游戏中体现出来。当然,这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和支持。那么,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应提供怎样的支持和指导呢? 一、创设开放性的游戏环境 ------ 环境保证游戏。 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游戏环境是影响幼儿游戏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如何创设一个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游戏环境,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调动幼儿在材料准备过程中的主动性。游戏中孩子们是主人------------ 既是游戏的主人,也 是材料准备的主人。因此,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上,我们既重“物”更重“人” ,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参与到游戏环境、材料的准备上来。 2、提供丰富且具动态性的玩具材料。教师提供的游戏材料应是幼儿感兴趣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能促进幼儿游戏发展的。逼真的成品玩具固然有其优点,并且出现时会引起幼儿的兴趣,但这会使幼儿创造性行为减少,有时甚至会使幼儿成为玩具的奴隶。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为幼儿创设的游戏环境越多彩,幼儿发展的空间就越大;而富有启发性、并随着幼儿的发展不断更新变化的环境,能有效保持其对幼儿的适度刺激,激发幼儿进一步探求的好奇心;提供可变性强的玩具更能启发幼儿积极地想象和创造。如在“美味串串烧”游戏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丰富的半成品游戏材料(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软塑片及塑料棒等),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个人意愿或顾客的需要制作出各种美味的串串烧(如:茄子、青菜、牛肉串串烧等),这样一来,幼儿游戏兴致大为增加,游戏情节也丰富了许多。 3、保证幼儿足够的游戏时间和空间。足够的游戏时间和空间是满足幼儿自由选择、愉快游戏的根本保证。每天教师要保证幼儿有一小时以上的自主游戏的时间,提供尽可能多的活动空间。另外,根据幼儿的需要,分隔游戏角,便于幼儿取放、交往和选择。 二、注重实效性的观察反思 ------ 观察激活游戏。

幼儿园常用的十个律动游戏

幼儿园常用的十个律动游戏 一.律动:我是大苹果 我(指着自己,表情夸张)是一个大苹果(双手张开表示“大”) 小朋友们都爱我(双手食指点着前面的人) 请你先去洗洗手(双手做洗手的动作) 要是手脏(用右手食指点着左手手掌) 别碰我!(挥动右手表示“不”) 二.律动:包饺子 小手摊开,咱们来包饺子吧(伸出左手手掌) 擀擀皮(右手在左手上做擀皮状) 和了和了(右手手指立起在左手手掌上做和馅的动作,就象手指在抓挠) 包个小饺子(说一个字,用右手食指依次点着左手的手指)

香喷喷的饺子给谁吃(用右手把左手指包起来,盖住,问孩子) (然后孩子说给谁吃,就把饺子递到嘴边) 三.猫捉老鼠目的:练习躲闪爬,发展身体的灵活性。准备:猫和老鼠头饰,将两张桌子纵向并在一起。玩法:戴老鼠头饰的幼儿在桌下爬,戴猫头饰的幼儿在“洞口”(桌子的两端)捉“老鼠”。“老鼠”要注意边爬边躲闪。“猫”摸到“老鼠”的身体,就算捉住了。建议:根据活动室的空间确定桌子拼接的长度。 律动:背部按摩 玩法:1、请宝宝两人一组,每组各发一枚触觉球 2、把触觉球交给站在后面的宝宝,请他用触觉球帮前面的宝宝按摩背部。 3、难后请两位宝宝互换角色,让另一位宝宝一试试被按摩的感觉 四.游戏:纸盒传递赛 1、请宝宝围坐成一个圈,每个人手里各拿一个纸盒并放在胸前 2、老师放音乐宝宝随着音乐节拍,按顺时针方向将纸盒传给旁边的小朋友,音乐停下来时宝宝手中的传递也要停止。

3、老师换一个音乐请宝宝逆时针方向传递。 4、锻炼宝宝的手眼方向的协调感 五.律动:彩带舞 1、给每个宝宝发一节彩带,让宝宝拿在手里或者是绑在手上,由宝宝自由搭配,请宝宝试着根据彩带的特征和音乐的节奏尽情的抒发音乐给人的感受 2、老师收回彩带,请宝宝听到柔和的音乐声时就想到自己的身体犹如彩带一样,并随着音乐舞动,舒展四肢 3、在换一首节奏快的音乐,让宝宝一同感受不一样节拍带给我们的快慢,强弱的变化。 六.游戏:妖怪来了 1、请宝宝分散坐在地上,讨论关于夜晚的想象和认识,例如宝宝晚上会做噩梦吗? 2、经过讨论之后,请宝宝趴在地上或者是地垫上舒展一下四肢,接着由老师喊收缩的口令,并开始摇铃,宝宝听到一声铃响就收缩一个部位,如:“做鬼脸,收缩手臂等” 3、在宝宝全身所有部位都已经处在紧迫状态的时候,老师再喊放松。 4、当老师快速的拍手时,请所有的宝宝站立起来并坐回小椅子。 七.游戏:盲人捉迷藏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指导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指导 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开放的活动空间。然而,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为了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并提高其实践能力,指导老师要多倾听、巧引导,及时为学生提出可操作性强的实施建议。下面我以几次实践活动为例详细说明。 一、活动初期要灵活指导 在“奥运与我同行”活动开始时,我们列出了八个子课题,让每个小组任选出一个来进行研究。最后剩余两个子课题没有小组选,老师屡次引导仍然毫无进展,结果在这个问题上颇费周折,浪费了不少时间。 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人公是孩子,大可把权利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选择,没人选择的课题就放弃,这样并不影响大局,教师也不必勉强。 二、活动中期要顺势引导

1.引导孩子学会利用身边的资源。活动中,孩子们四处采访,遇到了不少困难:思念公司的保安不让进,可口可乐公司要求必须有老师带领才行,三全公司说采访需要提前预约……由此可见,我们得引导孩子学会与各单位打交道、寻求支持,从而顺利地利用各种资源,取得活动的成功。 2.学会保护自己,改变策略。在“别让电脑游戏冲击了你”活动中,一个小组的学生要去网吧调查玩游戏的群体及年龄段。孩子们为了记录调查情况,就在网吧里做了现场记录,结果被网吧的管理人员认为是和媒体调查有关,把他们赶了出来。这种情况下,教师应给孩子一些建议,如先默记自己看到的情况,然后在管理人员的视线之外记录情况,这样就能轻松完成任务了。 3.改变方法,学会运用技巧完成任务。在“汽车与环境”活动中,孩子们深入社区调查后委屈地对老师说:“大人们不好说话,让他们填个调查表,他们都嫌烦。”我就和孩子们一起查找原因,并请调查和宣传进行得较顺利的小组谈经验,让孩子们在与同伴的交流中明白沟通的方式和技巧。 4.通过阶段性汇报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我从学生阶段性汇报的发言中了解到:有的同学一遇到阴雨天气就退缩,有的同学因与同伴意见不一致而擅自离开,有的同学因为采访中受到阻挠而赌气大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