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闻法规论文

新闻法规论文

新闻法规论文
新闻法规论文

社会主义体制下的新闻自由

摘要新闻自由在现代社会总是一项得到广泛认可的公民基本权利。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新闻媒体对社会的形象力不断扩大,新闻自由的界限也随之扩展,怎样做到体制内的新闻自由是一个需要深思的话题。关键词新闻自由社会主义体制司法公正管理架构

新闻自由本来是西方国家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但由于全球化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我国的传媒界如今也在频繁使用。许多传媒人士和法律界人士开始将这个词引入严肃的学术性讨论,也对我国社会主义体制下的新闻自由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一、新闻自由的概述

(一)法律中的新闻自由

1.国际法律中的新闻自由

言论、出版自由以及新闻自由,是国际公认的基本人权。《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十九条有关于表达的规定,全文如下:

“……

“二、人人有表达自由之权利,此种权利包括以语言、文字或出版物、艺术或自己选择的其他方式,不分国界,寻求、接受及传播各种消息及思想之自由。“三、本条第二项所载权利之行驶,附有特别责任及义务,故得予以某种限制,但此种限制以经法律规定,且为下列各项所必要者为限:

“a.尊重他人权利或名誉;

“b.保障国家安全或公共秩序,或公共卫生或风化。”

这个条文是对表达自由的完整表述。它明白规定了表达自由的权利主体、内容和行使方式,同时规定了行使这项权利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必须限制的范围。①

2.中国法律中的新闻自由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已于1998年10月经我国政府代表签署,尚待我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2009年《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把这四项列为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显示了国家在这方面将国内法制与“公约”规定相衔接的不懈努力。②

但我国法律仅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颁布的具有宪法效力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在第四十九条规定有“保护报道真实新闻的自由”,此后直至如今六十年间,在法律和其他一切官方文件中都没有明文确认“新闻自由”。仅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分别有香港或澳门居民享有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的规定。据这两部法律的官方英文本,新闻作press,出版作publication。可见在我国法律中的地位尚待明确。③(二)新闻界的新闻自由

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贯彻于新闻传播活动中称为“新闻自由”。按照“公约”表述的精神,新闻自由就是人人享有寻求、接受和传播新闻以及对新闻发表意见

的自由。在英语等语言中,“出版自由”和“新闻自由”是同一个词,这是因为最初的新闻媒介就是报纸、期刊等印刷出版物。在当代,freedom of the press 已被推广至涵盖广播媒体、电视、电影在内的所有大众传播媒介中,以至互联网。学界通常认为,新闻自由已经逻辑地蕴涵于我国新闻传播法的现有概念之中。首先,新闻传播活动作为表达活动的一种方式,通过报刊等出版物进行的表达受到出版自由的涵盖,通过广播、电视以及其他媒介进行的表达受到言论自由的涵盖。其次,新闻活动公认属于文化活动,《宪法》规定的公民进行文化活动的自由,当然包括新闻传播活动。④

国际新闻界通常把新闻自由理解为采访自由、通讯自由、出版报纸自由和批评自由,并且认为这些就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权利。在我国,新闻工作者关于自身权利谈论较多的是采访权、报道权和评论权等。近来一些官方文件也使用了这些术语。2008年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做好新闻采访活动保障工作的通知》称:“新闻机构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事件依法享有知情权、采访权、发表权、批评权、监督权”,把这些定义为新闻机构法人权利。《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则肯定为新闻记者的权利:“依法保障新闻记者的采访权、批评权、评论权、发表权。”⑤

二、中国社会主义体制下的新闻自由的基础

1.新闻自由的法律基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以上所列都表示了我国在新闻自由上有基本的法律保障。

2.新闻自由的民主权利基础

新闻自由的民主权利基础源于公民借助于媒体对政府的有效监督。新闻自由的职责之一,是减速政府,保障民主程序的正当运行。其民主权利演绎的是公民及媒体因监督政府而产生的制度性权利。⑥

(1)新闻自由是人民主权的宪法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上述规定没有出现保护新闻自由的字眼,但可以将其视为言论出版自由是新闻自由的权利渊源。由此,确立了媒体监督的法律依据和宪法地位。

在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利来自于人民,则政府和国家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就是理所应当,而新闻自由就是监督政府的最为有效的形式。

(2)新闻自由促进民主权利的实现

在当今世界,新闻自由的保护力度直接反映着社会的民主发展水平,因为新闻自由与民主往往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一个国家越是民主,其新闻自由往往越有保证,开放程度越高。新闻自由从蕴育到产生,已发展成为了一项被各国公认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已和公民的各项具体的民主权利融合为一体,成为实现民主权利的基本方式。现代媒体的使命,就是帮助公

众实现知情权、表达权,切实监督政府和执政党的权力行使,进行良好的舆论引导和社会控制,真正使公民的民主权利得以实现。

三、社会主义体制下的新闻自由

1.新闻自由与司法公正的对立统一

在中国的社会主义体制下,司法公正与新闻自由存在相互依存又相互冲突的关系。

(1)司法公正保护新闻自由

上文已提到,我国在宪法里就有直白的对我国公民言论出版自由和批评权建议权(可算作新闻自由)的保护。

(2)新闻自由限制司法公正

虽说传统媒体最基本的自我要求就是报道事件要客观公正,但事实上媒体常常会通过新闻报道激发人们内心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公正,这样的公正就被赋予了感性的价值判断,这样的判断往往与纯粹的公正是有偏差的。而司法在认定事实中,会更侧重于客观事实,并将其通过理性思考达到法律意义上的公正。所以一旦媒体介入司法审判,案件就不能做到完全的客观公正。因此媒体介入司法案件需要谨慎。

(3)司法对新闻自由的限制

我国在单纯的新闻舆论监督方面,到现在为止,并没有一部法律完整而系统地规定新闻监督权利,立法阶段并不完备,宪法中的只算是推演出来的基本权利;并且这些法律规范都太过于笼统,没有可操作性。

2.我国新闻活动的管理

目前,我国现行的新闻事业的管理架构实行双重领导制度,即由党委系统的宣传部与政府序列的新闻出版局、广电局共同负责。二者的权限划分一般来说由党委宣传部门负责宏观指导,新闻出版局和广电局负责具体管理。但这只是一个基本原则,没有更加明确的职权范围划分,并且行政管理的部门层级较低,同我国行政体系脱轨。

3.我国新闻自由的现状

由上述所说可得,首先,我国新闻自由权利条款和保障条款的具体法律基本空白,这使得新闻工作者得不到安全保障和权利保障,难以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职能与作用,也降低了社会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度。其次,管理职权划分不明确,容易造成争相逃避管理责任、形成管理空白的局面。因此,我们应加强新闻立法建设,进一步完善新闻自律的机制。

参考文献

①魏永征,《新闻传播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2页

②魏永征,《新闻传播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3页

③魏永征,《新闻传播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5页

④魏永征,《新闻传播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4页

⑤魏永征,《新闻传播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7页

⑥向长艳,《新闻自由权利基础沉思》,中共河南省委党校,郑州

2010级新闻2班

李霰 201000610185

新闻专业论文选题汇总

一.最新新闻专业论文选题 第一部分(1~~105) 1 异地重大突发新闻的本地化报道 2 浅析报刊专栏评论的创新与发展 3 网络时代的新闻道德问题 4 突发性事件报道与社会舆论平稳 5 危机传播的界定及媒体角色定位 6 "媒介审判"现象研究 7 论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与法律冲突 8 探寻传统媒体的"众议"空间 9 论新闻自由与媒体的责任10 浅析我国电视民生新闻11 论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空间12 浅析故事化栏目的生命力13 试论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14 “民生新闻”方言播报形式探析15 故事中的电视—由《新闻调查》看中国电视专题片的叙述方式16 浅谈社会新闻编辑的新思维17 从播音员到主持人再到新闻主播探讨三者的素质差异(大陆范围内)18 联系着的人——浅析新闻人物专访中的心理互动19 从车祸现场报道看新闻报道的人性化20 媒体公信力的流失_浅析不良广告对媒体公信力的影响21 浅谈民生新闻给传统新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22 浅析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23 从法制节目看广播新闻的优劣势24 论“媒介审判”对型案审理的影响25 谈分众传播26 新闻的娱乐性和娱乐新闻27 新闻报道与受众权利保护28 浅析新闻真实与新闻道德29 论新闻记者的报道道德观30 浅论广播新闻发展、现状及走向31 试论新闻报道中的价值取向32 论新闻媒体如何提高提高重特大事件应对能力33 网络中的

新闻舆论监督34 试论受众期望与新闻宣传35 网络媒体对意识形态的影响36 浅谈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37 公共频道的现状与发展38 电视民生新闻的优势39 浅析博客新闻的真实性40 恶炒“明星绯闻”研究41 从新闻伦理剖析时下传媒的“低俗之风”42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倾向性的平衡43 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44 新旧媒体大融合对传统电视业的影响45 媒介产业化发展的问题46 媒体竞争和共生研究47 电视法制类节目的生存空间及展望48 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现状及发展49 新闻失真的原因与防范50 现代新闻法律与职业道德的5152新闻节目形态的多样化研究52 我国都市类报纸娱乐化倾向问题研究53 寻找市场中的大奶酪——浅析网络时代的新兴势力手机媒体的发展态势54 论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策划和运营55 揭发性新闻的线索来源保密研究56 电视新闻节目的故事化57 广告传播中品牌形象的塑造58 多元媒体的竞争与共生59 浅析新闻播报的现状与发展60 适者生存——市场化竞争下我国体育类报纸的现状与发展61 论科学、中立、正义的观点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62 传媒引导与受众心理分63 论新闻传者的现代意识64 新闻报道的国际化思路65 炒作新闻与假新闻的异同66 新闻报道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67 如何把握娱乐报道的舆论导向68 论危机事件中新闻媒体的传播策略69 为何报道黑幕更能吸引受众的眼球70 对有偿新闻的思考71

新闻道德的定义

新闻道德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是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基本行为规范。同所有的社会道德一样,它是一种社会意识现象,新闻信息传播行为的道德规范,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形成并不断得到充实的,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和新闻事业的发展,不断充实和更新着自身的内容和形式。 “弱势群体”指的是社会上生活困难的弱者群体。例如性工作者、失业和下岗工人、上访民众、游民、农民与农民工、低收入者、残障(身心障碍)者等。 20世纪50年代,对品牌内涵的进一步挖掘,美国Grey广告公司提出了“品牌性格哲学”,日本小林太三郎教授提出了“企业性格论”,从而形成了广告创意策略中的另一种后起的、充满生命力新策略流派——品牌个性论(brand Character)。该策略理论在回答广告“说什么”的问题时,认为广告不只是说利益、说形象,而更要说个性。由品牌个性来促进品牌形象的塑造,通过品牌个性吸引特定人群。这一理论强调品牌个性,品牌应该人格化,以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应该寻找和选择能代表品牌个性的象征物,使用核心图案和特殊文字造型表现品牌的特殊个性 邵飘萍(1886—1926),原名镜清,后改振青,浙江东阳人,革命烈士,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1899年他只有14岁就考中秀才。 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主办的大型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参赛照片应当围绕保卫、坚持世界的和平事业,发展、繁荣世界各国的经济和科技文化等,表现和平、经济和科技文化等诸多事业中的成就、冲突和解决矛盾的过程,表现人类生活的变化和进步,表现人的命运、情感、意志和力量 荷赛奖是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 PRESS PHOTO,简称“WPP”,通称“荷赛”),由总部设在荷兰的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WORLD PRESS PHOTO FOUNDATION)主办。该会成立于1955年,1957年举办第一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被认为是国际专业新闻摄影比赛中最具权威性的赛事。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 荷赛奖(1张)

传播媒介论文

我喜爱的传播媒介 ——浅谈报纸 报纸——是资历很老的大众传播媒介,早在我国汉代,地方政府驻京都办事处创办了传达朝迁政令、皇帝手谕和地方政事的“邸报”。发展到唐代,开元年间称为“开元杂报”或“条报”,公开发行,广泛传布。宋代报纸改称为“朝报”。北宋末年,在民间出现了“矫撰敕文,印卖都市”的小报。元、明两朝的官报形态与体制均沿袭唐、宋。值得注意的是,明代的“邸报”刊发的主要内容是政治新闻和文告,而且明朝崇祯年间开始出现了用活版印刷的邸报。清朝统治者为了强化封建集权专制统治,从雍正年间开始严禁发行邸报。朝廷的敕令、公告由各省总督巡抚驻派京师报房发行,称“京报”。 在西方,古罗马人每天在公共场所张贴《每日纪闻》,与“邸报”相似。公元前50年左右,罗马出现了又凯撒大帝创办的《记事公报》。罗马帝国崩溃后,直到中世纪末期,新闻性报纸才再度出现,为王公贵族和商人提供战争、商情、外国情况。 现代意义上的报纸是用机器印刷,为普通读者看这新闻和评论的定期出版物。世界上最早的日报《莱比锡新闻》1660年在法国创刊。1665年,英国出版了《牛津公报》,为半周刊,后来易名为《伦敦公报》。1702年,英国《每日新闻》创刊,是英国最早的日报。1883年,本杰明·戴在纽约创办了《太阳报》,提出“它(太阳报)照耀每一个人”的口号,以每份一美分的价格出售,很快引起轰动。1835年,詹姆斯·戈登·贝内特创办了《纽约先驱报》,并且通过增加严肃的政治、经济、社会新闻而获得了相当的成功。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报纸真正成为大众化的传播工具。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报纸发轫于清代的《京报》。1858年,伍廷芳在香港创办《中外新报》;1864年,陈蔼亭在香港创办《华字日报》;1872年,英国商人安娜斯托美查在上海创办《申报》;1900年,孙中山派陈少白在香港创办了《中国日报》,传播革命思想。1938年,中国共产党人在解放区创办了《新华日报》,揭开了中国报纸的新篇章。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现在已经形成了以党政机关报为主体,兼顾经济、科学、文化、生活诸多内容的报业结构,机关报、综合报、行业与专业报、企业报、晚报、文摘报、军报等多层次、多品种的报纸相辅相成、交相辉映。 随着时代的发展,报纸的品种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版式更灵活,印刷更精美,报纸广告的内容与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所以报纸与读者的距离也更接近了。报纸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接受信息的主要媒体。 (二)报纸广告的主要优点有: 1、传播速度较快,信息传递及时 对于大多数综合性日报或晚报来说,出版周期短,信息传递较为及时。有些报纸甚至一天要出早、中、晚等好几个版,报道新闻就更快了。一些时效性强的产品广告,如新产品和有新闻性的产品,就可利用报纸,及时地将信传播给消费者。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 禁止非法出版【P30】 定义:未经批准的出版物和出版活动都是非法的。非法出版活动和非法出版物在我国都是严格禁止的。 1.非法出版:非法出版物是指未经批准印制的出版物。 非法出版物的七种形式: 1)伪称根本不存在的出版单位印制的出版物 2)盗用国家批准的出版单位名义印制的出版物 3)盗印、盗制合法出版物而在社会上公开发行销售的出版物 4)在社会上公开发行的、不署名出版单位或署名非出版单位的出版物 5)承印者以牟取暴利、非法利润为目的,擅自加印、加制的出版物 6)被明令解散的出版单位的成员,擅自重印或以原编辑部名义出版的出版物 7)其他非法出版单位印制的供公开发行的出版物 2.非法出版行为及处罚 1)未经批准擅自出版报刊2)假冒报刊名称出版3)转让刊号和出版权4)盗印报刊 新闻传播与肖像权【P51~53】 1.定义: 肖像:是公民以面部为中心的形态和神态的客观表现形式 肖像权:是公民个人形象通过绘画、照相、雕刻、录像、电影等艺术形式,使公民外貌在物质载体上再现的视觉形象 2.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1)一般的侵权行为:一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侵害他人肖像权;二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侵害他人肖像权 2)网络上的侵权行为 移花接木:是将别人的照片作带有商业目的甚至是色情目的的使用,不仅构成对他人肖像权的侵害,更有可能触犯他人隐私权。 恶意侮辱他人肖像:是指故意拍摄、制作丑化自然人形象的作品的行为等 擅自创制他人肖像:是指未经肖像权人许可,改编、创作他人肖像也构成侵权 以上侵害肖像权的方式往往并不单独运用 3)肖像的合理使用情形 A.对于当于国家领导人,地方各级党政领导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著名社会活动家、学者、演员、运动员以及其他社会知名人士,为了报道其活动和事迹 而使用其肖像,不构成侵权 B.使用参加集会、游行、仪式、庆典或其他公共活动的人的肖像 C.国家机关为了执行公务而使用公民的肖像 D.为了公民本人的利益而使用公民的肖像 E.为了行使正当舆论监督而使用他人的肖像 F.为了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益事业的需要而有限地使用公民的肖像 G.基于肖像作品著作权的使用。这种使用是根据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而进行的

职业道德论文

从警先修德 迈着坚实的步伐,带着赤诚的心灵,怀着憧憬的梦想,我来到了湖北警官学院,成为了1000名新学警中的一员。在这里度过充实的两年后,我将成为一名光荣而神圣的人民警察。每当想到此,一种崇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就在我的心中油然而生。刚进来时,摆在面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而具有挑战,但如今,通过两个月来的军训和学习,我对警察这个职业逐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坚信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能很好地从事这个新职业,并且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 在我大学毕业后的两年时间里,我曾经做过好几份工作,从我以往的职场经历中,我对职业道德大致有如下几点认识: 一、在其位谋其事,不管从事什么职业,我都应努力工作。 二、从事任何一个职业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取得一个饭碗。 三、在为稻粱谋的同时,不应忘记体现自己的价值。 四、工作在为人提供衣食的同时,也给人自身带来了存在感和满足感。 五、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职位上作出应有的贡 献,社会才能高效地运转,国家才能繁荣富强。 而我即将从事的职业和以往这些都不同,在职业道德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因人民警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不管是治安管理还是刑事执法,警察职业最基本的特征是代表国家执行行政权力,是执法者。执法是警察职业最核心的内容,具有执法权力是警察职业的本质特征。同时,公安机关和警察队伍是国家治安的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保护公共财产、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的重要责任。正是由于人民警察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和担负的特殊使命,要求人民警察必须具备有既不同于普通人民群众,也不同于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特殊道德要求。 常说的人民警察的形象问题,其实说穿了就是一个职业道德素质问题。当前人民群众对公安队伍中的个别干警有看法、有意见,就是因为这些干警忽略了自身的职业道德,应该做的没做或做得不好,不该做的却做了,而人民群众恰恰是用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标准在观察着每一位警察的德行,衡量着每一位警察的情操,认为人民警察的形象被破坏了,对警察产生了看法,有了意见,长此以往,致使警民关系淡化或遭到破坏。由此可见,警察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与低、好与坏,不仅事关警察形象,更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从警先修德。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一个没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警察,业务能力再强,最终也可能沦为公安队伍中的害虫,祸国殃民。法律能从客观上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而职业道德能让人从主观上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职业道德虽然是种非权力影响力,但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养成既是人民警察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内在要求,而且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养成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力量、道德魅力无疑又会成为执法工作中巨大的感染力、号召力、凝聚力。在今后的工作我应努力加强警察职业道德学习,提高警察职业道德修养。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一、法的基本概念: 1、法的本质:法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社会控制手段 2、法的基本内涵: ①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②国家意志的表现 ③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④由国家强制力量来保证实施 ⑤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 二、新闻传播法规的定义: 新闻传播法规,即广义的新闻传播法,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三、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基本原则:1、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公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权利但也不能滥用) 2、“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 3、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 四、新闻、广告等各类信息的发布 1、1949年12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 及其所属各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方法》,规定:一切公告及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并由人民日报负责转载。 2、设立新闻发言人的目的是:加强同外国驻京记者或临时来访记者的联系,向 他们提供中国的情况,阐明中国的立场和方针、政策,并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以扭转西方媒体多年来丑化、歪曲中国形象的行为,树立、维护社会主义中国的形象,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 3、对于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应有国家气象局所属的各级气象台站按照 职责公开发布,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公开发布。 4、媒体不应以任何形式转播、转载其他来源的气象预报。未经发布气象预报台 站的同意,媒体不得更改气象预报的内容。 5、广告必须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这是我国广告发 布的第三条基本原则。 五、煽动,即煽惑,鼓动。它是指通过语言。文字公然宣传,或借助于广播、影 视、喜剧、书画等方式鼓吹自己的观点,以打到其非法的目的。煽动不同于一般的言论。 煽动的四个特点:1、表达方式的非理性。一般使用浮夸的情绪化的蛊惑性的语言。2、内容的非真实性。造谣诽谤,虚张声势,夸大其事。3、表现形式的公开性。它直接面向公众,公然散布。4、有激发他人反常行为的目的。煽动的目标不是“书生空谈”,而是希望激起他人反常性狂热,采取不利于社会的行动。 六、新闻出版保密规定: 1、自审与送审相结合的保密审查制度。 2、通过内部途径反映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的制度。 3、采访涉及国家秘密识相的批准制度。 4、新闻发布制度。 七、新闻传播如何维护公序良俗从整体把握(详见书本) 1、禁止刊载有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2、禁止淫秽色情内容。 3、禁止宣传邪教、暴力和其他危害社会的内容。 4、禁止宣扬种族歧视和破坏民族团结。 八、新闻侵权行为:新闻侵权行为也称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采写者 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新闻传播类论文选题

1、从受众文化趣味看电视“庸俗化”的深层内因 2、高校电视台建设之我见 3、企业台如何选择电视新闻报道角度 4、新形势下地方电视台办好对农节目之浅见 5、论网络时代体育电视传媒的发展 6、电视谈话节目的类型及现状思考——以《实话实说》等栏目为研究样本 7、对电视娱乐明星形象传播的文化批判 8、试论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的专业化培养 9、对体育电视评论节目的思考 10、以错位竞争理念构想地市级电视媒介产业发展战略 11、电视节目编排的观念与策略 12、电视传媒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及对策探讨 13、试析电视娱乐功能的认识误区 14、关于儿童电视节目定位的思考 15、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问题的思考 16.、体育文化传播中的大众狂欢景象-以刘翔、姚明、田亮、易建联等为例 17、浅议我国大众传媒在北京奥运传播中的职责和功能 18、民生新闻如何打造公信力 19、对我国中西部农村信息传播现状的思考 20、移动电视的传播学思考

21、对手机短信传播的利弊思考 22、早间电视节目的机会与挑战 23、略论广播新闻的优势和弱点 24、采编播合一是广播新闻改革的趋势 25、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新闻调查》被边缘化原因探析 26、电视隐性采访的是与非 27、论“焦点访谈”的权利与权力 28、广播电视受众观念变化之我见 29、电视谈话节目的人际传播探讨 30、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研究 31、公共汽车上的平面广告研究 32、广告人的情感体验与广告作品的情感诉求 33、略论电视公益广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34、试论媒介形象的确立与塑造——以《凤凰卫视》为例 35、民生新闻“注意力经济”的新趋势 36、地方电视新闻的新走向 37、对欠发达地区电视业发展的思考 38、试论安徽电视品牌的建构与提升 39、简论地市级电视台报道特色的构建 40、试论深夜节目的开发 41、校园电视新闻制作艺术初探 42、试析高校广播如何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论文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 德课程论文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论文题目:新闻报道的的深度与公民的隐私 姓名:廖振宇 学号: 年级班级:10级新闻专业 在新闻报道中,隐私权一直是受法律保护却又模糊不清的部分。网络上十分流行的“人肉搜索”行为,其实就是一种隐私权的侵犯,却又没有相关法规加以制约。而关于隐私,则更多的是道德伦理方面的制约。 “伦理是一个原则系统,一种行为的道德或规范。它是被个人、群体或文化确认了的价值和生活准则。它寻求指导人们的行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①现在的新闻报道,会去追求更多新鲜,更多爆料,以满足公民的知情欲望。但是更多的时候,仍然需要考虑到道德伦理方面,以及从人性化的角度考虑,需要考虑到当事人自己的感受。 正如2003年轰动美国的鹰郡性侵犯案,NBA球星科比布莱恩特涉嫌性侵犯一名18岁的女服务员。经过两次开庭之后,科比虽然不承认强奸,但不否认发生了性关系。诉讼最终转为民事案件,科比支付100万美元来平息这场风波。然而就在科比被捕的日子里,原告的有关信息、照片、闲话、谣言、玩笑以及她——凯特琳·法伯——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已经充斥于互联网。

美国主流媒介长期以来避免指出强奸案和其他性犯罪案原告的姓名。理由是,公众对原告的确认会使此类犯罪行为的受害人在最脆弱的时候遭受蔑视和羞辱。指出姓名还可能公开她们的私生活和性史,使她们面对无理的、不相干的审查。因此,性犯罪是新闻报道应该提供完全信息这一惯例的例外。美联社要求:一般不指明那些说他们已遭性攻击的人的身份,不同寻常的情况除外。也不播发能识别这些人身份的图片或视频。成年受害人自己公布身份的是例外。对于例外情形的处理必须咨询高级主编。 然而那些公开资料的新闻人也有自己的理由: (1)新闻行业是散播新闻,而不是隐瞒新闻。 (2)编辑决策应当由制片人、主编和新闻主管做出,而不是法庭、立法机构、新闻发布室或与新闻有涉的人来干预。 (3)不公开受害者的资料就等于做了沉默的共犯,而新闻工作者需要让法律更加公正来对待事实。 无独有偶,在2011年10月23日晚,广东发生了一起强奸案,随后深入的报道也让主人公接近崩溃。(以下内容摘自法制日报新闻原稿) 广东深圳宝安区西乡街道的一间出租屋里,一个瘦弱女人躺在床上,脸色惨白,瑟瑟发抖,直勾勾盯着天花板,床下还有一大摊血迹。忽然,她从床上坐起,挥舞双手,嚎啕大哭。一有陌生人靠近,她就呼

新闻学毕业论文(精选多篇)

新闻学毕业论文(精选多篇) 第一篇:新闻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新闻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新闻本质论 新闻传播模式论 新闻舆论研究 新闻价值论 新闻受众理论研究 新闻自由与新闻控制论 新闻媒介批评研究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自律 新闻观念变革与大众传播影响 改革开放历史条件下我国新闻学的建设 李普曼舆论学对传播学的意义 麦克鲁汉媒介理论分析 大众传播的社会控制及其评价 跨文化传播的现实影响 文化变迁与传播方式演变 电视大众文化批判 影视受众差异论 电子媒介实现受众参与的途径 传播新技术对世界影响的分析 “议题设置”理论对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新闻记者的角度意识和思维方法新闻敏感与记者素质培养新闻可读性研究 会议新闻报道的改革与创新 专业新闻特殊报道规律研究 新闻报道方法的现代变革

深度报道的新闻改革意义及其代表性新闻文体发展的现代趋势现代新闻写作的创新性 现代新闻写作方法探索实例分析 新闻编辑活动的社会文化控制 我国报纸的扩版改革及其评价 新闻审美与报纸版面艺术 我国现代报纸版面风格的比较研究 我国某报新闻编排特色评析 报纸新闻标题创新例析 现代传播事业发展对新闻编辑的要求 新闻编辑的报道创意与传播策划 新闻编辑的媒介意识 新闻编辑传播心理特征研究 论浓度摄影报道 新时期新闻摄影报道的主题走向 新闻题材与新闻摄影的形式选择 新闻摄影报道的独立性 新闻敏感与新闻摄影的抓拍意识 面对电视挑战的图片现场报道 摄影报道与文字报道协同的规律论 新闻摄影艺术探索同艺术摄影的关系 新闻摄影系列组照报道研究 新闻摄影作家或作品风格例析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办报活动 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办报活动 论黄远生的新闻思想 穆青的新闻活动及其成就 邹韬奋创办报刊的群众观点 邓拓新闻观简论

法律职业道德论文

【内容摘要】法律职业道德,是指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人员在其职务活动与社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总和。法律职业道德是社会伦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法律职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和升华。在我国,法律从业者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因此就形成了法官职业道德、检察官职业道德、律师职业道德等。社会呼唤所有的以法律为职业的人员应该担负起建设法治国家的使命,并要求其具有很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因此法律职业道德在现实生活和司法实践中具有和特殊的意义。 【关键字】法律职业道德渊源功能法律从业者 在目前的法律职业研究中,法律职业伦理和法律职业道德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两个概念,且通常被作为同一个概念使用。当然,也有学者将二者加以区别。例如,有人认为,法律职业道德的含义包括了职业行为规范、道德品质和调整法律工作中社会关系的道德规范,因此其含义要广于法律职业伦理;也有人将法律职业伦理与法律职业道德从实质层面和主观层面予以区分。处于实质层面的属于伦理问题,即究竟应做什么和不得做什么?处于主观层面的属于道德问题,即对某种行为内容的态度、心理准备、心情、动机等。所以,关于法律职业人当为或不当为之基准是职业伦理;关于法律职业人就法律职业伦理内容所产生的态度、心情、动机等即为法律职业道德的问题。 一、法律职业道德概述 从广义的角度而言,可以将法律职业道德分解为两个层面,即法律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职业者个体的道德品性。前者反映了法律职业伦理关系的规范性的要求,具有客观性、社会性;后者是伦理规范内化为个体的道德选择、道德品性,是人遵循为人之道所引起的收获、体验,具有主观性和个体性 任何职业,因其是人们长期所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的社会活动,有着独特的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因此形成了特殊的道德准则和规范。法律职业道德,是指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人员在其职务活动与社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总和。法律职业道德是社会伦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法律职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和升华。伯尔曼在《法律与革命》中将法律职业道德的传承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一个重要特征。① (一)法律职业道德的渊源 由于道德的内部结构非常的复杂,包括行为、意识、规则等,因此道德的表现形式也非常的复杂。从规范形式看,法律职业道德的渊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 法律规范必然吸收伦理道德规范这是法律与道德的天然关系的结果。伦理道德规范中的核心内容往往被法律所吸收,上升为法律规范。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三条规定:“法官必须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法官在司法实践中应当遵守的一些伦理规范被纳入到法官的法律义务规范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中也有类似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在总则部分规定:“律师执业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恪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 2、司法解释

2018届新闻学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2018届新闻学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新闻,是指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途径所传播信息的一种称谓。新闻随处可见,新闻不仅以最快的方式传递消息而且也代表了社会的进步。下面是一些精选的新闻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文艺学美学方法论视角下的电视新闻节目研究 2、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冲击及影响 3、民生新闻报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4、浅谈中美新闻教育的源流关系--以“密苏里模式”对中国新闻教育的影响为例 5、“互联网+”时代新闻档案管理与创新 6、勇于担当坚持创新--浅谈市县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创新 7、小议电视新闻制作的逻辑结构 8、从两张新闻图片的热转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9、浅谈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情绪管理素质 10、如何把好手机报新闻的采写关 11、新闻采访写作课教学改革初探 12、新闻传播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3、网络时代新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4、新闻真实性受到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影响略论 15、农村广播新闻节目的采编概论 16、浅谈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17、试论新闻策划的重要性 18、如何写好有思想有温度的新闻稿件 19、浅谈电视新闻的编辑艺术 20、新媒体条件下的新闻道德标准与监管体系 21、我国报纸新闻客户端演变格局探析 22、如何进一步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23、英语新闻访谈中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 24、浅析读图时代新闻摄影的隐性失真 25、浅析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教学的开展 26、浅谈微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教学模式创新 27、心理学视角下的新闻采访方法探讨 28、影响公众:会议新闻政治信息的修辞表达 29、大数据时代下的新闻的挑战与策略 30、论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记者的生存与发展 31、试论网络新闻评论区里的负面言论 32、无人机新闻--新闻采编新趋势 33、浅析如何平衡新闻自由与隐私权保护 34、电视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管窥 35、论新时期新闻传播的转型及其价值取向 36、民生新闻主持人的语言素养 37、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的生存与发展 38、浅析我国电视新闻发展的现实困境 39、电视新闻主持人语言风格初探 40、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优势与创新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所在院系:专业: 姓名:学号: 题目: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一、研究的意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反映和监督,借以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既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会计师就是运用这一工具从事经管工作的人员。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属于自律范围。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主要体现在实事求是、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对账目的管理做到真实可靠,勤于律己、公正廉洁等方面[1]。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了法定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会计法律责任是指从事会计工作有关的单位或自然人,因违反有关会计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强制性义务[2],会计师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涉及行政责任、民事责任以及刑事责任等[3,4]。 法律与道德虽然属于不同范畴,调整着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但它们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具有共同的基础和目的。它们都以权利和义务为调整内容,存在着相互渗透、互相转化、相辅相成的关系。法律和道德是支配社会发展的两

股力量,二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法律和道德交相辉映,在经济政治的基础上左右着历史的走向[5]。社会主义的法律和道德都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它们一旦形成便具有相正确独立性,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社会主义的法德目的和方向都是一致的,它们都是为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有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准,培养高素质人才,有利于形成反腐倡廉之风,对维持社会稳定性,完善法律责任监督程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6]。 本研究旨在从会计师所存在的职业道德出发,探究会计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会计职业道德的缺失可能造成的违法行为与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为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提供帮助,为改进会计职业道德环境,提高会计道德品质提供依据。 二、文献综述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诚信问题频发,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会计人员造假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职业道德的缺失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而这种缺失多与自身职业道德自律性不高有关[7]。研究发现[8],现如今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它成为了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但同时,中国乃至世界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经济学家张维迎曾指出:所谓道德,从本质上讲是为了长远的利益而牺牲眼前的利益。而道德的缺失实质上是为了追求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远利益。为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减少社会经济违法行为,需逐步健全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从更高的层面要求和引导会计人员提高道德水准。程勇[9]的研究表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鲜明的政治性和约束性;(2)自私性和廉洁性;(3)服务和利益高度相关性。道德观念的薄弱与道德监督体系的不健全是造成会计职业道德失衡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会计舞弊造假案件层出不穷,造成中国经济建设的投资者与纳税人的直接经济损失,大大削减了投资者对市场经济的投资信心,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遭遇严重的诚信危机,这一系列连锁反应共同作用,阻碍着中国建立

新闻宣传论文

浅谈如何发挥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积极作用 企业新闻宣传工作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统一思想、宣传、教育、推动工作的重要职责。伴随着陕西陕实业公司飞速发展的实际,如何围绕中心工作,宣传鼓劲,多角度、全方位宣传发展战略思路,弘扬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推动实业持续有效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借十八大胜利召开的强劲东风,进一步做好新闻宣传工作,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找准定位,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放在首位。 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宣传重点略有不同,因为企业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无论是应对挑战还是抢抓机遇,都需要新闻媒体宣传鼓劲,通过新闻媒体生动活泼的宣传报道,帮助广大干部职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坚定信心,把企业上下的精神振奋起来、力量凝聚起来,不断巩固和发展众口一心、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不间断地宣传报道,潜移默化中把中心工作宣传出去,从而达到服务中心工作的积极作用。当然,影响企业和谐稳定的因素比较多,促进和谐、维护稳定的压力相对较大,通过采用专访、通讯、言论、专题报道等形式因势利导,教育职工群众自觉维护企业稳定局面,使新闻媒体真正成为保持稳定的“减震器”。 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和谐企业既是企业的中心任务,也是企业的工作大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实业公司的各项工作要求,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稳定实际,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推动矿区科学发展。切实改善民生,保护环境,构建和谐矿区,确保“十二五”规划目标实现。企业新闻工作要选好切入点.找准结合点,把握着力点。努力使新闻宣传工作着眼大局。要大力宣传形势任务,引导职工群众认清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存在的困难与优势,坚定必胜信心,保持高昂士气,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要大力宣传重点工作,把企业决策部署及时传递下去,让职工群众清楚地知道企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重点工作是什么,应该倡导什么、反对什么,从而把思想统一起来、把力量凝聚起来,起到加油鼓劲的应有作用。 强化领导,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正确的导向是新闻媒体的生命和灵魂,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宣传工作第一位的任务、第一位的责任、第一位的原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日常工作生活中发生的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不同的立场、观点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特别是互联网传播速度快速、各种思想多元化等因素的影响下,舆论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能否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大考验,也对新闻宣传工作领导者提出新的挑战。要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辨别力,新闻工作者要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要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任务、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精心策划、精心组织,准确传递上级的指示精神。 深入阐释企业的工作思路。广泛宣传基层的先进典型,反映职工群众的心声和诉求,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新闻媒体作为企业的喉舌,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坚定不移地宣传贯彻好企业的工作意图,给职工群众以正确的引导。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不断把企业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宣传出去,充分挖掘利用新闻作品具有传播范围广、社会影响大的特点,严格遵守新闻宣传纪律,决不做虚假新闻,不做有偿新闻,不做不负责的广告宣传,维护新闻媒体在舆论导向上的公信力,不断塑造企业良好的形象。 强队伍重培养,不断提升新闻工作者素质 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群众性都很强的工作,领域宽、范围广,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很高,企业新闻宣传部门要大力加强新闻工作者队伍建设,要积极适应舆论引导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抓基层通讯员培训工作不放松,要适时举办骨干通讯员培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答案

课程: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B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庄氏史案: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御史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 2、新闻职业道德: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3、新闻源:即“消息来源”,是指向新闻作品的作者提供新闻素材的单位和个人。我国相关司法解释中将其分为“主动消息来源”和“被动消息来源”,或称“积极的新闻源”和“消极的新闻源”。所谓“积极或主动的新闻源”,指的是明知或应该预见由其所提供的材料可能被新闻媒体报道而自觉地为作者提供新闻材料的人或单位;所谓“消极或被动的新闻源”是指未明示同意由其提供的材料被新闻媒体报道而不自觉地为作者或新闻媒体提供材料的人或单位。 4、媒介审判:又称为“新闻审判”,意指新闻报道干预、影响审判独立和公正的现象。反对和防止新闻以任何形式影响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维护司法制度的尊严,这一点在国际上是有共识的。但也有人认为,这种情况在我国出现的可能性不太大。 5、有偿新闻:其准确的解释难以做出,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提供有偿的版面或播出时间,刊发各种形式的“含金”报道;第二,混淆新闻与广告的界限,大搞“广告性新闻”或新闻性广告;第三,新闻从业人员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便利条件,接受企业提供的种种优厚待遇,甚至向被采访报道的对象索取现金、有价证券、实物或其他特殊待遇。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从侵权的具体内容看,新闻侵权主要是对公民的人格权造成损害,其中尤以新闻传播侵害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最为多见。(还有其他一些权利如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等,只要任意答对其中两个就能得分) 2、“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宪法所规定的我国新闻法制必须遵循的根本方针,其中“二为”方向指的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3、依我国相关的保密法规,国家秘密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4、清代是我国古代文字狱高发时期,你能举出的典型案例有:南山集案、“名教罪人”案、曾静投书案、查嗣庭“维民所止”案等。(本题只要答对三个就可)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我国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职业道德与法律心得体会

《职业道德与法律》心得体会 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就在高中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一个人的影响尤为重要。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是中专学生的必修课程,它体现着社会主义中专学的本质特征,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和对中专学生思想的塑造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下我将就个人实际分析教学职业道德与法律的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要明确职业道德与法律的重要性。该课程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它以马思主义为指导,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中专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中专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高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正是此门课程给学生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和法律基础,让学生正确的去认识世界和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加强对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学习能让学生都自身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同时正确看待自己的人生,认清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我认为这门课程给我们了提供人生的指南,对于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觉悟和正确看待和分析事物都有着无可取代的意义。 这门课程的开设是贴近我们学生心理实际的,它对我们的心理塑造和自我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首先,加强对思想道德与与法律基础的学习有助于高中学生实现从中学到中专学校的转折,更好地适应中专学校的学习,完成中专学习期间的发展任务。从中学到中专学的转折,是中专学生人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将经受多方面的新考验。它既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意味着发展的机遇。然而,由于当代社会背景以及个体特点及其经历的原因,近年来中专学生在这一转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为突出,严重地影响中专学生教育任务的完成及个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有助于中专学生提高自我素质,增加应对现实中各种挑战的能力,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完成中专学期间的各项发展任务,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 其次,加强对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学习有助于青年学生积极探讨人生的具体问题,从生活实际出发,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中专学生离开家庭并逐渐融入社会,他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有关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具体问题,并引发有关人生和社会问题的相应思索。“思想道德修养”课程针对中专学生发展过程中的这一特点,从中专学生在中专学习期间面临的具体问题出发,进而透过具体现象探讨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哲理问题,将有助于青年学子拨开市场经济的迷雾,避免西方资本主义价值取向的干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从而为自己的成才拨正航向。 最后,通过对“职业道德的学习”课程的学习,还将有利于我们学生不断地完善自己,实现自我的新境界。修身养性向来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重要境界,它既是青年人个体发展的目标,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保证。当代中专学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承担了重要责任,党和政府对此也寄托了殷切希望。通过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青年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并在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摆脱了低级趣味的人,无愧于时代与民族的重托,真正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职业道德”课程是融教学与实践于一炉的,通过选修学习的方式对中专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进行了一次洗礼。中专学生在接受了对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学习以后,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定位。我们深知自己的肩负的使命。我们生在和平的年代,我们应

新闻媒体硕士毕业论文—国内传统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发展现状研究

新闻媒体硕士毕业论文—国内传统新闻媒体 微信公众号发展现状研究 硕士毕业论文新闻媒体论文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逐步发展壮大,深刻改变了原有的新闻传播方式,系统重塑媒体生态和传播格局。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日公布了《第38 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 年6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 亿,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 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5 年底的90.1%提升至92.5%。”如此巨大的网民数量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应用使得传媒格局和舆论生态正在发展着颠覆性的改变,滚滚而来的新媒体浪潮下传统新闻媒体的生存发展面临严峻考验。与此同时,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发展速度和覆盖范围已经创造历史,超乎人们的想象。据2016 年3 月24 日腾讯公布的最新的2016 版《微信数据化报告》显示:“微信用户规模已达 6.97 亿,超过九成微信用户每天都会使用微信,半数用户每天使用——硕士毕业论文辅助老师微xin : L u n w e n F z微信超过 1 小时,61.4%用户每次打开微信。此外,各品牌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800 万个。”上述数据充分表明当前新媒体的发展速度已经赶超传统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但是,新媒体的崛起既是威胁更提供了发展机遇,面临传统媒体市场受众向新媒体迁移,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传统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便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 (二)研究意义 从理论研究意义上看,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对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传统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现状集中于《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京报》等主流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层次,缺乏整体性关照。此外,对当前传统新闻媒体公众号存在的问题认识不足,不能完全反应当前存在的具体问题。因此,笔者将系统性梳理国内传统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发展建议,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进程。 从现实意义上看,目前国内传统新闻媒体已经展开了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并取得了不俗的市场成绩,获得了用户的认可和支持。但是,在微信公众号整体鱼龙混杂的大环境下依然受到种种制约因素影响其健康发展,如果破解这些难题营造健康的生态环境,打破旧有新闻生产观念、树立互联网思维、重视受众需求的满足成为传统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所以,鉴于当前微信公众号的发展态势和受众规模,对此展开系统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二、传统新闻媒体开通微信公众号的必要性 (一)传统新闻媒体面临的生存困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