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李文杰 一辈子学做老师

李文杰 一辈子学做老师

李文杰 一辈子学做老师
李文杰 一辈子学做老师

一辈子学做老师

枣村乡第一初级中学李文杰

短暂而充实,紧张而快乐,惶恐而有获的三天短期集中培训,在各种的情感交织中,圆满结束。

三天的学习生活,似又回到上学时代:那种了无杂念,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上学时的种种清纯、温馨时浮眼前,擦一擦眼,看到的却是些许的懊悔和无奈。这过来人的感受,虽想将给学生听,但有知后生难懂。

说一说学习的收获吧。

首先是听了两位老师的课。期中王老师讲的文言文的教学观点,自认为相当有收益。自己的学生时代,老师是一句一字串讲,自己当了老师,开始也是字、词、句串讲,后来发现讲课时,气氛死寂,少有学生听讲,调查了一下原因:1、很多学生都有教材全解,上面的解释远比老师讲的清楚,自己看一看就懂,不用听老师讲,更不用做笔记。2、有些古文较容易,看看课下注释就理解了,认为老师的讲解既无味又浪费时间(你不得不承认,现代孩子的知识面和理解感知能力,远比我们学生时代强得多)。说实话,一堂没有味道、没有效果的课上下来,自己都觉得汗颜,都对不起自己。

文言文串讲有太多弊端,那么,什么方法既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又能起到学会、学懂的效果呢?王老师在教学中点出了这样几点:1、可以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2、在朗读中理解;3、在问题的探究中理解;4、在语文活动中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聆听之后,我就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法,避免串讲文言文,充分发掘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尤其是小组合作,共同解疑,创设问题,探究发现等方法,让课堂活了起来,有了生机和活力。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出来了,也收到了乐学、学会的效果。

当然,这种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对课堂上的运筹帷幄,有张有弛的适度掌控,都比平时提高了难度。但那种激情于课堂,微汗于课下;收效于课堂,满足于课下的感觉是无法形容的,是陶醉的。

培训为期三天,时间虽短,但收效颇丰。后两天的磨课、评课更给了我无尽的帮助,让我认识到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真正道理。同行老师的认真、尽责、真诚、勤奋、博识、睿智、聪慧、无不令我钦佩之至。

现在,我就以优秀教育家于漪老师的话做为此次感悟吧:“一辈子当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

“人民教育家”于漪:,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人民教育家”于漪:,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9月29日上午10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获得者中,有一位从中学课堂里成长起来的“人民教育家”于漪,她是基础教育界唯一获此殊荣者。这一褒奖,距离去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她“改革先锋”的荣誉称号,相隔9个月。 1951年,于漪从复旦大学毕业走上教师岗位,迄今68载,从未离开过基础教育的讲台。她的一生都在三尺讲台坚守,胸怀江河世界,渡人无数,桃李万千;她坚持教文育人,主讲了2000节省市级以上公开课,写下数百万字教育著述,将各种“不可能”变为可能;她从语文教学改革起步,推动全国语文课程教学综合改革,获得了来自政府和业界的所有荣誉。于漪,可以说是整个中国教师群体心中的偶像,虽然她有许多个称呼,但她最喜欢的称呼还是“老师”。今年9月,上海等六个省市的高一年级,启用教育部统编的语文等三科新教材,90岁的于漪拖着病痛的身体,针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制定提出建议,依然以奋斗姿态站在教育改革和教师培养最前沿,践行着“让生命与使命同行”的铮铮誓言。 2013 年9 月9 日,特级教师制度实施35 周年座谈会,于漪在会上发言。教师首先是个大写的人于漪有句名言:“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这个职业寄托着她一生的追求与热爱。 于漪生长于风雨如磐的年代。1937年,日本侵略者铁蹄长驱直入,家乡危在旦夕,于漪就读的江苏镇江薛家巷小学即将解散。在最后一堂课上,音乐老师教同学们唱《苏武牧羊》,唤起了于漪幼小心灵的爱国觉醒。在连天炮火中,于漪辗转考到了镇江中学,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她深刻认识到求学的目的正是解救苦难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从愚昧走向文明。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非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非常实在,其用意在于教育我们要重视反思。通过这次"禹翼杯"教学比武竞赛,我收获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一、反思教学资源 本课是第五册的第五模块第一单元,这一单元的训练目标是用Can I …, please?询问别人自己是否做某事,并用Yes, you can. / No, you can’t.对别人的询问给予回答。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教学图片呈现Mrs Smart与Amy的情境对话,重点突出了“can I have...”的使用。教学重点是能听说读写ill, shop, biscuit.等单词,正确理解,掌握课文内容。教学难点是学习如何询问自己能否做某事。我所教授的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因此,我能以总体课程和学生的需要设计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反思教学过程与方法 我能结合教学实践,尽可能地使教学过程清晰,紧凑,过渡自然。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灵活运用教学模式:热身---复习----呈现----操练-----创新-----小结。 首先在开课伊始,我通过chant的形式,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复习了第四模块情态动词“can”的用法。紧接着,创设

了带孩子们一起游公园的情景,在free talk中老师用“Can I ...?”的句型,引导孩子正确回答,让学生在脑子里对本节课的重点句型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在新课内容的呈现中,我层层递进,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本节课的难点是询问能够做某事,从而了解“Can I have...”的用法,我突破了以往教学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而是通过示范举例,启发诱导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来,并通过游戏猜一猜的形式让孩子们练习和巩固句型。英语是一门语言,需要从听、说、读、写全面练习,因此在学习完时,课文的学习,我主要练习了学生的听、读、理解的能力。我遵循主次分明的原则,先让学生听课文并找到Amy运用本课句型提问句子,然后带着问题跟读课文找出 Mrs Smart回答的语句。借着课文较难的句子,利用PPT,带领孩子们亲自走进课文情境,进行了深入的知识梳理,体会Smart 对Amy的关心和爱护。最值得一提的是最后合作表演的环节,在这一环节孩子们运用所学英语句型,找搭档自主选择表演生活中睡觉与妈妈对话或在教室与老师对话的情景。这一环节不仅能让孩子们充分在真实生活中运用本节课所学“Can I...”的句型,而且还能在表演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体会家长和老师对自己的爱。最后我倡议所有的孩子都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爱所有爱我们的人。 三.反思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 优点:1.教学设计,由浅入深,层层相扣。本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围绕着本课的重难点进行,环节与环节之间也过渡自然。2.操练活动化。教授单词、句型离不开操练,但大量的机械操练使学生如同嚼蜡,毫无趣味,学生总是喜欢游戏或是活动,因此,在句型的巩固上我设计了不同的活动,这些活动

一生用来做教师心得体会

一生用来做教师心得体会 篇一:读《一生用来做教师》心得体会 读《一生用来做教师》心得体会 珠街镇中心学校唐修妲 本学期工作室向我们推荐了《一生用来做教师》这本书。《一生用来做教师》主要选取了当代20位杰出的教育界名家的故事,以简洁的语言概述了他们的主要成就、主要思想等。通过对他们的介绍,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希望,也给我们做教师的指引前进道路。 一、让教育成为一生信仰 作为学校高级教师,看到“一生”这样的词汇是有点诚惶诚恐的。从事教育事业以来,我有过挣扎,有过迷茫。在价值观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教师这个职业社会认可度有所降低是不争的事实,挣不到,社会地位也不高了,我动摇过,彷徨过。在这个平凡的岗位,我到底能不能实现人生价值呢?在我的迷茫时期,这本书可以说是坚定了我的信念,为我打开了指路明灯。 仔细读了读书里面的每一个小故事,书中的每一个教育名家都是从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走上来的,斯霞、霍懋征、李吉林为典型的一线小学教师,而于漪、钱梦龙、魏书生、吴非、孙维刚、李镇西则都是中学教师,就连著名的校长李希贵也是中学老师出身的。他们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天赋,但他

们正是用“一生”的奉献来恪守自己的本分,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付出,最终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偶像。这些前辈们依靠自己的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我们怎敢说条件苦,怎敢说机会少,怎敢说坚持不下去了呢! 二、如何用一生来践行 用生命去思考教育。许多教育家之所以能成专家,绝不是因为他们拥有高超的技巧,而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深刻,境界高远,才会逐步锤炼出高超的教学艺术。如:正因为立下了“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志向,于漪才能做到“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另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才能潜心教研,教出自己的个性,才会成为中国教师的集体偶像;正因为认识到“只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民主”,李镇西才成为优秀的班主任,他和学生一起制定班规,还专设班主任一项,他的“法治治班”“民主治班”,让我深受启发?? 既然把教育作为一生的规划,教师与所有人一样,必须回答这样重要的问题:我们将做什么?我们应如何活?这不是科学与理性所能够回答的。教师的人生定位与规划解决不彻底,专业发展就很难有质的飞跃,其教育生命就很难富有精神和活力。作为教师,经济窘迫已属不幸,若是再没有崇高的精神追求,那真是双重的不幸!我们需要自觉自愿的教育理想或信仰――为学生和自己的幸福而教。

最新《一辈子学做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一辈子学做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于漪老师,她一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学习楷模,多年来她的为人正直、关爱学生的崇高师德;为教育事业的呕心呖学、爱岗敬业的精神一直是大家赞颂和学习的。这次在观看了于漪老师先进事迹的报告后,再次为这位尊敬的教育工作者的所思所做,深深地折服了。 于漪老师在报告中讲述了自己生活中的悲欢和酸甜,一个个难忘而感人的故事,让我们这些从事教学工作的'党员教师,从中看到当代教育大师如何不懈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诲人不倦,“一片爱心在玉壶”的风采。 我想,我们比起于漪老师,现在无论在生活的环境和教育条件都比她要优越得多,自己怎样在平凡的教育教学岗位中,做到忠诚敬业呢?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人,首先就要完善自己的人格,有所为,有所不为,一定要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诱惑,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呵护一方净土,在教育学生的同时首先教育自己,教育自己成为一个堂堂正正、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成为一个能和学生知心交心的人。 于漪老师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对学生充满了热爱。爱学生要象爱自己孩子。因为教师的爱一旦进入学生的心灵,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不仅会使他们的心灵萌发出善良的崇高的情感,而且能点燃起他们的智慧的火花。因此,爱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爱是拉近学生和教师间距离的桥梁,我要善于发现“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要拒他们于千里之外,要和他们缩短距离,给予他们浓浓的爱意,要尊重他们的人格。 古人云:学海无涯,永无止境。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多把于漪老师的“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名言牢记在心。只要自己每天去努力、去学习多请教和反思,相信自己一定能成为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

争做李芳式的好老师师德主题征文稿1500字:跟爱一起走,向着那美好

争做李芳式的好老师师德主题征文稿1500 字:跟爱一起走,向着那美好 而我从踏上这条从教之路已走过6个年头了。6年的不易前行更让我明白,这爱更是教师之德的内涵所在。 6年前,我怀揣着美丽的梦想,踏上这条充满希望的耕耘之路。一路走来,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但更多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6年的辛勤耕耘,使我越来越深的爱上教师这一光荣的职业,越来越体会到一路走来这沉甸甸的爱的伟大。 大教育家陶行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身受聋哑盲三重残障,7岁前她一直生活在无声无息,没有光明的混沌之中,在7岁时她遇到了生命中的天使沙利文老师。沙利文用超常的耐心和爱心,将海伦从一个无知、粗鲁、暴躁易受伤害的小动物培养成了一位作家,这是一个充满艰辛与困难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爱的过程。如果没有爱,怎能在黑暗的心灵中灌注光明?如果没有爱,怎能在残缺的肢体上播种健康的灵魂?正如作家冰心所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记得刚走上讲台时,我的心中踌躇满志,可是,几天之后,孩子们的表现却让我的心凉了半截:作业本上一页页马马虎虎的字,一个个鲜红的叉叉;课堂上一次次的无视纪律、调皮惹事,真是让我头疼欲裂、束手无策。 作业不过关,我可以不知疲倦的一遍遍的重讲,课堂上的嘈杂,我也可以一次次的震怒压制。但最让我无计可施的是记录不交作业的名单里总有一个女生的名字,这个女孩不笨也不

调皮,但就是不写作业,让我无从下手。不过我也从没有责骂过她,没有惩罚过她,只是让她尽快把作业补上。 有一次的作业是作文,我惊讶的发现她的作业按时上交了,而且字体非常工整。我如获至宝,认真阅读,她在作文里写到:我不爱写作业,所以我感觉我们新来的语文老师不喜欢我。但有一件事却让我发现我错了,原来语文老师很爱我。那一次,语文老师在讲试卷的时候,我突然吐了一地。我睁开眼发现老师正在联系我的爸爸,联系上了,老师马上跑来我的面前问寒问暖。后来,我爸爸把我接回了家,离开时,我不能忘记的是我看到了语文老师关心的眼神。我从老师这眼神里感受到她很爱我,我心里温暖极了。老师,我错了,我再也不会不交作业了!我要好好学习,做一个让你高兴的学生。 那个女孩的作文让我深受感动和启发,从那以后,我对每一个学生更多了许多关心和爱护。每当孩子调皮或退步时,我总是告诉自己:对孩子多一些耐心和爱心,少一些责骂和苛求,让他们在爱的指引下顺利前行,用爱在他们的心里谱写一曲最美的歌。 孩子都是落入凡间的天使,他们的确有顽皮捣乱的时候,有不听教诲的时候,甚至有让我们恼火伤心的时候,但几乎与此同时,孩子们又表现出让人欲罢不能的欣慰和感动,你真诚的爱着他们,他们必定也爱你,给你最纯真的惊喜与回馈。孩子们的爱也渐渐取代了我心中原有的那份困惑和迷惘,我清楚的知道自己从事的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我所走的是一条充满爱的

做一名终身学习的教师

做一名终身学习的教师 在教育界有这样一段话: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一缸水是不够的,而且必须是活水活源。’教师的这桶水需要不断更新,因为学生是活泼的生命体,不是简单的容器。课堂里若没有时代活水流淌,又如何能与学生心灵碰撞?”“活到老,学到老。”一名教师需要不断拓展视野,只有学习才是生命的朝阳。 要做终身学习的学习型教师,就要坚持思考和学习,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储备知识,摸索教学方法,尤其要加强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终身学习,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一定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学习,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以全体学生为中心,以每个学生为本,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其次,要终身学习,随时更新储备知识。在信息时代,学生信息的来源很多,知识老化的周期很短,更新的速度很快。只有不断学习,随时更新储备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名教师的知识如果储备不足,教学中必定捉襟见肘;反之,如果教师具备了比较扎实的知识功底,具有学者的风范,课上举一反三,游刃有余,那么课堂将是学生有效充电的场所。教师并非人人都博学,但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朝着博学的目标去努力。作为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平常要多读书,常看报,勤上网。总之,要做一只辛勤的蜜蜂,时时处处采摘知识的花粉,酿出合时的蜂蜜。 最后,要终身学习,不断地摸索教学方法,尤其要加强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教,是为了不需要再教;教,是为了学生自己学习。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师不再是惟一的信息源的今天,一个好的教师,绝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把自己满腹的学识传授给学生,而更应该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以“渔”是也。学会学习是学生今后走上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学会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最高目标。 一天爱学习容易,一辈子爱学习不易。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静下心来默默坚持的过程。潜下心来学习,我发现需要我们教师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时不我待啊!在追寻新教育理想的征程上,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要不断地自找压力,正如于漪老师说的“一辈子学做教师。” 五班94号杨翼婷

争做李芳式的好老师”师德主题征文

争做李芳式的好老师”师德主题征文 “争做李芳式的好老师”师德主题征文 杏坛十年立德树人坚持初心砥砺前行 作者:张淳淳 记得十年前,我拉着行李满心欢喜的怀着对教师职业的憧憬与梦想来到这里,如今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已走过第一个十年,从开始的担心、忐忑不安到现在的从容自信。在这十年里,我始终坚持初心,时刻恪守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信念,将传道、授业、解惑与德育相结合,并把它们悄无声息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我的教育教学中。 杏坛十年立德树人。常言道: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人们常常把教师比喻成:“园丁”、“蜡烛”、“铺路石”,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我常常叩问自己:“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是在一节课中传授足够的知识,还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我认为两者并重,两者兼容。在政治课堂中,我经常将两者融合在知识的讲授过程中,每年新学期高一学生开学的第一节课会学习经济生活《神奇的货币》,我会设疑“学生喜欢钱吗?”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获取财富”,学生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我在学生回答后点拨,你们现在是积累财富的阶段,不要小看你自己现在的付出,只有现在每分每秒的付出才会转化为成长后的财富,更要时刻铭记要通过合法的合理的途径取得财富。 从教十年来,面对学生,我传递着健康的生活方式,文明的言谈举止,积极的生活态度。传播着进步与美的思想和文化。辩证的剖析社会现象,宣扬积极正面的情绪和价值观,不遗余力地呵护着学生思想中每一颗善良的种子。面对同事,我以学习的态度与同事交流,欣赏学习每一位教师的长处,享受在每星期的集体教研中交流和分享的乐趣,人们常说教育有不同的境界,我乐意把教育当作一种生活艺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不懈的价值追求,从教学工作中收获幸福和快乐,再把幸福乐观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 十年为师,坚持初心。所谓“初心”是一个人内心最初坚持的梦想。作为一名高中教师,从成为教师的那一刻起,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时刻提醒自己

《一辈子学做教师》读书笔记

《一辈子学做教师》读书笔记 2019-01-01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 《》()。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一首歌。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时,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更多精彩的教师读书笔记推荐: 中学数学教师读书笔记 初中数学教师读书笔记

《一生用来做教师》读后感

人生的指路明灯 ———《一生用来做教师---20位当代教育名家的故事》读后感 本学期学校为我们推荐了《一生用来做教师》这本书。《一生用来做教师》主要选取了当代20位杰出的教育界名家的故事,以简洁的语言概述了他们的主要成就、主要思想等。通过对他们的介绍,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希望,也给我们做教师的指引前进道路。 一、让教育成为一生信仰 作为一名入职不满一年的高职教师,还没能完全适应自己的教师职业,看到“一生”这样的词汇是有点诚惶诚恐的。从事教育事业一年来,我有过挣扎,有过迷茫。在价值观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教师这个职业社会认可度有所降低是不争的事实,挣不到,社会地位也不高了,我动摇过,彷徨过。在这个平凡的岗位,在高职院校,我到底能不能实现人生价值呢?在我的迷茫时期,这本书可以说是坚定了我的信念,为我打开了指路明灯。 仔细读了读书里面的每一个小故事,书中的每一个教育名家都是从最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走上来的,斯霞、霍懋征、李吉林为典型的一线小学教师,而于漪、钱梦龙、魏书生、吴非、孙维刚、李镇西则都是中学教师,就连著名的校长李希贵也是中学老师出身。他们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天赋,但他们正是用“一生”的奉献来恪守自己的本分,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付出,最终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偶像。这些条件比我们差,基础不如我们,经受了各种责难、困苦的前辈们依靠自己的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我们怎敢说条件苦,怎敢说机会少,怎敢说坚持不下去了呢!

在这个没有信仰的年代,我们关于在乎“眼前”,不敢虚谈“一生”,我们多了浮躁,少了沉淀。我愿意追随前辈,把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一生信仰! 二、如何用一生来践行 ——用生命思考教育,用视野开阔教育,用行动改变教育 我是在一次部门组织参观学习的途中看这本书的。在车上,我把这三句话读了不下十遍。 用生命去思考教育。许多教育家之所以能成专家,绝不是因为他们拥有高超的技巧,而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深刻,境界高远,才会逐步锤炼出高超的教学艺术。如:正因为立下了“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志向,于漪才能做到“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另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才能潜心教研,教出自己的个性,才会成为中国教师的集体偶像;正因为认识到“只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民主”,李镇西才成为优秀的班主任,他和学生一起制定班规,还专设班主任一项,他的“法治治班”“民主治班”,让我深受启发…… 既然把教育作为一生的规划,教师与所有人一样,必须回答这样重要的问题:我们将做什么?我们应如何活?这不是科学与理性所能够回答的。教师的人生定位与规划解决不彻底,专业发展就很难有质的飞跃,其教育生命就很难富有精神和活力。作为教师,经济窘迫已属不幸,若是再没有崇高的精神追求,那真是双重的不幸!我们需要自觉自愿的教育理想或信仰――为学生和自己的幸福而教。 只有这种信念、这种决心、这种生命的思考才能产生动力,才能激荡激情,才能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我们高职的孩子其实是单纯的,教学气氛很大程度上来自己与教师自己的激情。用生命奉献教育,学生怎么能不跟着你的节奏?

一辈子学做教师

一辈子学做教师 最近,中科院院士郑时龄的一番话,赢得颇多共鸣。他说:“经常会有年轻同事问我,教了30多年书,获了那么多奖,有什么秘诀或者心得?我要用一位我非常尊敬的教书育人楷模、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漪的名言来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其中两个关键词值得注意,那就是“一辈子”和“学”。“一辈子”,意味着要把毕生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而不要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见异思迁之心;“一辈子学做教师”,就要一边做教师一边做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去提升自我,争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要求“一辈子做教师”,是因为教师是一个特殊的岗位,教师只有爱岗敬业,把职业当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才能不断摸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求“一辈子做教师”,也是师德的内在要求,一个教师只有淡泊明志、志存高远,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坚守执着、无私奉献,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爱戴。 记得陶行知先生说过,最大的成功与快乐,就在于创造出令他崇拜的学生。必须清醒地看到,教育形势在面临变化,教育对象在发生变化,教育的使命也在发生变化。中学里,不少学生的知识面已经很宽,个别的竟开始自学大学里的课程。这就要求我们“提供丰富多彩、充满个性的课程,开发有宽度、有跨度的课程,供不同需求的学生选择”。事实上,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创造多元的产品来满足有着不同特点、个性和诉求的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个性、潜能、兴趣、特长等个性差异,注重青少年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正是学校和教师的职责。假若教师依然停留在原来的教育观念里,停留在原来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上,能行吗? 要让学生有“一杯水”,教师自己得有“一桶水”,并要做到“长流水”,这恰恰是对“一辈子学做教师”最生动的诠释。想起著名国学大师,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教授中的教授”的陈寅恪,在清华执教时他对学生说:“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这样的宣示,绝不是陈寅恪傲慢的表现,而是其一辈子不懈学习、不断积累而拥有的一份自信。这样的自信,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于漪曾经说过:“一个人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同时选择了高尚。首先要"知如泉涌",而且要有伟大的人格力量。”“伟大的人格力量”,不是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靠一辈子的学习借鉴、积累提高,且是自然的,发乎内心的。因为装腔作势、装模作样,只能骗一时一事,只有时时处处展示自我“为人师表”等优秀的职业道德行为,才能闪现出教师迷人的光辉,也才能铸就教师伟大的人格力量。 教师的人格力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会受教师和学校环境的影响,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提出过“四点希望”:一是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二是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三是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四是希望广大教师

“学习李芳老师”演讲稿:争做李芳式的好老师

李芳,-一个普通的名字,一个普通的老师,但在2018年6月13日这一天,她感动了全国人民,震撼了亿万灵魂。2018年6月11日,李芳老师在护送学生放学回家时,一辆摩托三轮车突然闯红灯急速冲向正在过马路的学生,危急时刻,她奋不顾身冲上前去,用自己的身体挡护学生,并奋力将学生推开。学生得救了,她却遭受严重撞击,于6月13日不幸逝世,年仅49岁。 仔细学习着李芳老师的事迹材料,我被深深地打动了:在危机到来之时,她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换回了学生的生命,她用行动演绎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师德。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但是面对危险,李老师的心里装的不是自己,而是学生,这是一种似母亲护子般的本能,更是心存大爱,学生时刻记在心里的教育初心。 李老师是一名乡村教师,29年来一直坚守在农村教育的战线上,她爱生如子,用爱心抚育每一个孩子;她追求卓越,所教的班级语文成绩多年名列前茅;她恪尽职守,为教育事业甘愿奉献一切。而在我的身边,也有许多李芳式的好老师。 政治组的组长赵新霞老师,对工作非常认真,教学功底扎实,业务精湛,注重创新教学方法,是我们组的学科带头人。在她的带领下,我们组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荣誉,政治成绩更是在全市名列前茅。蔡红老师长期担任备课组长。她主动开展传帮带,无私地把自己多年的教

学经验一点一滴地传授给年轻老师们,帮助他们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我们组的郭丽梅老师,开学前刚刚动了手术,本应在家休养。可是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她提前到校工作,那份认真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组的赵晓琴老师,她的丈夫常年在外地工作,不得不独自一人照顾着双胞胎儿子。尽管有着沉重的家庭负担,她依然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成绩。不仅如此,她的乐观开朗也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给我们带来满满的正能量。还有我们组的张雯雯和周景芳老师,孩子刚满半岁就满工作量上岗。面对着繁重的工作和家中嗷嗷待哺的孩子,她们战胜了重重困难,赢得了所有人的赞赏。 在我们组,在我们学校,这样的好老师还有很多。他们时刻以不同的方式打动着我,感动着我;他们甘为人梯,默默奉献,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太多的闪光点值得我去学习。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我的内心每天都充盈着温暖和感动。我感动着,也暗暗地下定决心,将以他们和李芳老师为榜样,争做李芳式的好老师,走好教育之路的每一步!

一生用来做教师,心得体会

一生用来做教师,心得体会 篇一:一生用来做老师 成就、主要思想等,真正阐释了封面所述的“用生命思考教育,用视野开阔教育,用行动改变教育”的真谛! 可以说,许多教育家之所以能成专家,绝不是因为他们拥有高超的技巧,而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深刻,境界高远,才会逐步锤炼出高超的教学艺术。如:正因为立下了“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志向,于漪才能做到“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另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才能潜心教研,教出自己的个性,才会成为中国教师的集体偶像;正因为认识到“只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民主”,李镇西才成为优秀的班主任,他和学生一起制定班规,还专设班主任一项,他的“法治治班”“民主治班”,让我深受启发?? 读了此书,我了解了更多名家的教学模式。这些教育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各有所长,对各个学科的教学都有一定借鉴价值。如斯霞老师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李吉林的“情境教育”、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三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四式: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魏书生老师的魏氏班级管理法等等,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都可以了解借鉴,为我所用。 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是教师职业的一个特点。作为教师的我

们只有在不断丰富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自己,才能真正地成长孩子,成长教育。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做到真正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受教育! 正如于漪老师所讲:“教师必须与学生一起成长。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师的真正成长与发展,在于教师内心的深度觉醒。”我愿意与学生一同成长,也愿意帮助学生成长,更愿意收获成长的快乐。要成长,就要不断地学习,我愿意学习新课改的理念、愿意学习新的教育技术,愿意每天读书看报关注时事,接受新事物,始终保持年轻人那种成长的冲动与渴望。 愿我的成长能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让学生的成长一路温暖着我 《一生用来做教师》一书,书中收录了许多影响教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以及一些经典案例,剖析到位,娓娓道来,对于我们教师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作为教师的我也不由地思考了从教几十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并将其与读完本书后的感悟深入地整合在一起让我透彻理解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也有许多心灵的感触。如何做最好的教师? 一、做最好的教师要“偷懒”。 在魏书生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有三不讲原则,一是学生已会的或自己能看书学会的不讲,二是学生之间经过讨论探索能学会的不讲,三是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它包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理念——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跟魏老师相比,对照自己有时实在是太“勤快“了!对待学生总是放心不下,事必躬亲,能包办的就包办,不能包

一生用来做教师

《一生用来做教师》主要选取了当代20位杰出的教育界名家的故事,以简洁的语言概述了他们的主要成就、主要思想等,真正阐释了封面所述的“用生命思考教育,用视野开阔教育,用行动改变教育”的真谛!与这些名家的对话真真的如沐春风啊。 书中的教育名家们,一线的教师主要都是语文老师出身呢,如斯霞、霍懋征、李吉林为典型的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而于漪、钱梦龙、魏书生、吴非、李镇西则都是中学语文教师,就连著名的校长李希贵也是中学语文老师出身呢。(呵呵,看来,语文老师的阅读视野该是起了不小的作用吧?反过来说,有想法,并能写出来,还得多读啊!) 不过,也有个例哈——北京的孙维刚老师,就是一位数学老师,而且,也是书中唯一的一位数学老师呢,还是一位一线的班主任老师,看到他的事迹和做法时,我感到了自己的差距。 其他的名家——中小学校长除了李希贵校长外,还有吕型伟、杨瑞清校长;高校教授——叶澜、杨东平和钱理群教授;高校校长——刘道玉、杨福家校长,民办校长——俞敏洪校长,研究学者则是耳熟能详的顾明远、朱永新老师。 这些教育名家们,可以说是影响了整个中国教育的发展,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是思想家,都是教育家,在教育界说是“伟人”也应该不为过。自己看他们,真真的是“仰望星空”啊。 我多么渴望多一些象杨瑞清一样“傻”的教师 杨瑞清,一位陶行知式的当代乡村教育家。凭着“让农民的孩子也能接受最好的教育”的信念,在农村坚守了二十多年。1981年从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毕业放弃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在城市教书的机会,决心到最艰苦、最偏僻的农村去办教育,这就是他人生的第一次“傻”。1983年,组织要把他从农村小学调动县上任团委副书记,他去了几个月后,反复向组织提出,希望回到农村任教,这就是他人生的第二次“傻”。他为什么不么“傻”?因为他心中有一个高大的榜样——美国哥仑比亚大学毕业、师从著名教育家“杜威”的陶行知,他要象陶行知那样一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一大事就是教育。他的心中有着强烈的责任感,要为孩子们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育发展的不均衡。而这种不均衡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师资问题。如果多一些杨瑞清一样“傻”的教师,这个问题的解决就会指日可待。 市场经济,人们追求物质财富,追求生活的舒适无可厚非。但是,任何时代都需要奉献精神,都需要社会尊重有奉献精神的人。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精致地为自己的利益着想,都拼命地往收入高的地区和行业挤,甚至不择手段地拼爹,教育如何能均衡?教育公平将会成为空中楼阁。 我愿意象于漪那样一生用来学做教师 于漪老师是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就在2001年上海为她举办的从教50周年大会上动情情地说:“我上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语文,但还是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还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 于漪老师这样让人景仰的大师尚且如此谦逊好学。更何况我们这等凡人?从21岁时的风华正茂到现在年近半百,无声无息地在教育战线上度过了27年,如今两鬓斑白一步一步地接近退休。但是我愿意用退休前的时光以于漪为榜样,象她那样敬业,象她那样精业,象她那样对教育充满热情。正如于漪老师所讲:“教师必须与学生一起成长。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师的真正成

“学习李芳老师”演讲稿: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学习李芳老师”演讲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这个熟悉的面孔是不久前我们含泪送别的,是绿之风希望小学的李芳老师。时间永远定格在那一刻,2018年6月11日17时。在护送学生的路上,在与死神冲撞的路口,她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挡在死神与学生之间。我们留着泪呼喊她的名字,多希望笑意盈盈的她能再站在讲台上回到孩子们中间。 可是她走了,在鲜花怒放的六月,她用鲜红的血在马路上完成了最后一次书写。那一刻她像极了冲进烈火抢救人民群众的消防员,像极了拼尽全力护住孩子的母亲。无畏,只因心中有学生;无畏,只因心中有责任;无畏,只因心中有大爱。她走了,世人缅怀悲戚,我们向逝去的英灵默哀;我们向殉职的好老师致敬。 生命的失去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如果不是因为救学生猝然长逝,也许和许多平凡的教师一样,兢兢业业一辈子却普普通通不为人知。最触动人们心灵的,是清贫中的坚守、是平凡中的高贵。凭着这份坚守30载如一日爱生如子;凭着这份高贵在生死瞬间,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她的生命却化作火焰照亮了孩子的世界,融化了人们心头的冰雪,进而点亮了教育的火种。 实话说,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成为英雄的李芳,但是坚守三尺讲台默默为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李芳”却有很多很多。她们怀揣着对学生的爱,以教书育人为荣、以爱岗敬业为乐,她们挥洒着汗水、播种着希望。

XXX老师,一直从事数学教学及班主任工作,一带就是整整XX 年。XX年,一晃如昨日,却是9千1百25天,他把青春和热诚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每个清晨他总是迎着朝霞最早一个来到尚未完全苏醒的校园,开始了一天的繁忙;无数个傍晚他总是伴着灯火最后一个离开校园。25载风雨相伴披星戴月,25载兢兢业业守望未来;他用热爱谱写着奉献,他用责任谱写着忠诚。还记得那是2014年第一场大雪突降的日子,正是孩子们期末复习的紧要关头,XXX老师的父亲被查出身患癌症,得知这一消息,为了不丢下学生,他强忍着泪水上完当天的课才急匆匆的赶往医院,当看见躺在病床上的老人时,他顿时泪如雨下,夜里他寸步不离的守在老人的床前,白天他一如既往的来学校上班,双休日里,他把病房当成了办公室一边批改作业,一边照顾生病的父亲。自始至终,他从未请过一天假,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也没有少批改一本作业。 像他这样的老师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有着32年教龄的XXX 老师,仍坚守在岗位上无悔的耕耘,组内无论哪位老师参加优质课比赛,她总是带领大家一遍遍地听课、磨课。记不清多少次,大家聚集在办公室边吃着简单的盒饭边研讨,凌晨1、2点才回家成了常态。经过雷老师指导的教师先后多人获得省市级以及全国一等奖。但每次听到感激的话时,X老师总是微微一笑说:“我也是在学习”; XXX,一个坚强的数学老师,骨巨细胞瘤使其右手手术后两年,仍然手腕无力,去不掉的8cm钢板带来的伤痛将伴随她的一生,而一次次手术后都没能阻挡她,强忍伤痛,住院十天后就站在讲台上用

于漪:一辈子学做老师

“三维”于漪:一辈子学做老师 上世纪50年代,她扎着长辫从复旦大学毕业走进中学校园,从此以刻苦的钻研耕耘在三尺讲台,以求实的坚韧播撒着智慧的良种。在语文课堂上,她教语言、教做人,当选首批语文特级教师;她当班主任,用爱的智慧,化解重重困难;在校长岗位上,她以远见卓识,托举教师队伍成长,将学校推上发展的快车道。至今,她仍活跃在教育一线,为学生、为教师鼓与呼,着力推进教育改革…… 她,就是于漪。语文教师、班主任、校长,“三维”教育工作者,钟情育人不言倦。今天,曾跟从她传道授业解惑的弟子们,欢聚一堂,为她庆祝80大寿。 “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瘦弱的于老师,谦和自述,满脸灿烂。 教语文就是教做人 “教育,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 在学生们眼中,于漪老师上语文课,就是一堂堂扎扎实实的育人课。教育学出身的她最初教历史,后改行教语文。但仅仅三年,就成为骨干教师。要求学生诵读,于老师必定自己先熟读成诵;一手好板书,带动原本写字七歪八斜的学生写出一手漂亮的书法;声情并茂地诵读《正气歌》等经典,洗涤学生心灵…… 1978年的“教文育人”和1996年的“弘扬人文”,于漪老师提出的这两次重要的语文教育改革思想,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她说,“学知识,是智行;学做人,是德行。为学生十几年,每天七八节课在课堂,教学过程当然是育人的主阵地。语文课上传授的人文经典,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启迪人生思考等,育人功能远胜于语言功能。”在语文课堂上倾心求索育人艺术,于老师几十年孜孜不倦:“我对上课,有种敬畏感。提问前总要反复想,什么方式问,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师从于老师二十几年的一位教师说,于老师教同一篇课文,每年教法都在变。于老师笑言:学无止境。《木兰辞》教了十几年,一次被学生难倒:“怎么可能‘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行军打仗肯定要洗脚,古代女人缠小脚,不就暴露了?”表扬了学生不盲从的精神后,于老师查阅大量资料,查证了中国女子裹足起源晚于《木兰辞》问世的年代。学生叹服。 爱孩子就有智慧 “现在的老师,比我年轻时难做多喽!”于老师说。 于老师做班主任时,家长把孩子交到她手上,说的是“孩子托付给老师您了,只要他学好文化、学好做人,我们全家都感激您!”但时下,不少家长认为送孩子上学是出钱购买服务,学校和教师不再有神圣感。独生子女的溺爱,也给学校教育造成困难。 “其实,教育的无奈,每个时代都会遇到,只不过内容不同。”1975年,文革尚未结束,于漪老师受命带了全校最乱的一个年级。这个年级的学生几乎气哭过所有的女老师,有的学生甚至将体育老师鼻梁打断。而于老师接手后坚持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生,都是我们的孩子。只要有爱,就有智慧。”小郑贪玩,于老师在办公室里帮他养乌龟和龙虾,引导他仔细观察,最终他成了作文高手。留级生小曹经常打架、偷窃,有一次还因酗酒被父亲打出家门。于老师在雨中找了他一夜,终于感动了这个孩子,从此安心学习,安心就业。这个最乱的年级1977年被评为市先进集体。 时代变化,孩子变化,班主任这个大“家长”,也要随之变化。面对部分年轻教师与学生有“代沟”的论调,于老师践行“学做老师”的原则:近80高龄的她买来周杰伦的唱片试听,研究其风靡一时的原因,并采取现代方式进行引导,不少孙辈的孩子们,因而与她成为忘年交。手把手培养老师 “校长,还是要扎根课堂。校长要在课堂中研究如何教育学生,更要研究如何教育老师。”上世纪80年代,于漪成为中学校长。为了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她首创了师徒带教方法,自己身先士卒。进教室听课,听45分钟,评90分钟,“怎么上更好?”手把手演示带教,讲

“学习李芳老师”演讲稿:学习李芳式好老师

“学习李芳老师”演讲稿:学习李芳式好老师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习李芳式好老师》 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您也许会惊奇地问:“那是什么呢?”这种东西是我们平常生活中最常见到的——就是爱,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是自我牺牲的一种体现。 李芳老师,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在形势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毅然冲上去用身体护住学生,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所有危险挡在自己身后,这是她师者大爱的集中爆发,是她高尚师德的最好体现。 像李芳老师这样充满爱心,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老师,在我们八年级XX组里面比比皆是。有这么一位老师,她,高龄怀孕,每天怀揣着二宝上下五楼,对于正常人一口气上五楼还会气喘吁吁,更别说是身体素质本身就不好还怀着孕的她了,但是同在五楼的我从来没有见她缺席过任何一次课前的例行检查,即使是辞任班主任后的最后一天,她仍然在办公室接待家长,直到担任班主任的最后一刻,她都还在考虑着班级的情况!她就是我们组的马红静老师,她的兢兢业业,勤勤勉勉一直感染着我!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茁壮的成长,XXX老师,XXX老师,XXX 老师,她们把青春年华扎根于三尺讲台而无怨无悔;XXX老师,XXX

老师,XXX老师,XX老师,XX老师,XX老师她们把自己的家庭搁置一旁,将自己全部的心血投入到了自己平凡的教学中。早出晚归,披星戴月都不足以描述他们的辛劳。 曾经,我常常为自己不知怎样教学生们的英语而懊恼,每次向组里面的老师请教的时候,他们总是耐心的教我,给我支招,例如:激起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鼓励他们与同学用英语交流,把握住课堂等等,正是这些像李芳老师一样的可爱的同事们,我感到无比的幸福。 今天站在这里,我不能用华丽的语言描述X年级英语组可爱的老师们,但我会像他们一样用心洒尽光和热,我会把“做一名好老师”当做我终生的追求,我会以“李芳”老师为榜样,学习她的无私奉献精神,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完善,不断成熟。也愿所有以教师为职业的人在付出工作辛劳的同时,更能体验到教育这一行业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读《岁月如歌》有感:一辈子学做老师_读后感_模板

读《岁月如歌》有感:一辈子学做老师_读后感_模板 一辈子学做老师 ——读《岁月如歌》有感 其乐轩听雨 2015年岁末,我在余党绪和张广录老师的名师培训基地喜获良机,获赠于漪老师亲笔签名的手稿本《岁月如歌》这部书,并有幸与我一向敬重的于漪老师合影留念,真是人生一大幸事!感谢基地导师赐予的这次机会。 于漪老师已经86岁了,她衣着非常朴素,但精神矍铄,坚持站着作报告一个多小时,讲起话来铿锵有力。她在报告中的很多发言都掷地有声,体现着她思想的花火,显示着这位老人的智慧和见识。虽是耄耋老人,但她在思想上仍然追求与时俱进。在她面前你会时时感受到她身上所散发出的无穷的积极进取的力量! 捧回于老师《岁月如歌》的手稿本,我如获至宝,虽然以前也多多少少阅读过于老师的文字,但都遗憾于没有静下心来好好品味。这一次,在捧回这部书的当晚我就如痴如醉地看起来。从文章的第一页开始,一篇一篇,就像面对着于漪老师慈祥的面容,在聆听这位长者的悉心教导一样,慢慢沉浸于于老师的文字,回到她的岁月,回到她的教育生涯,跟她一同品味岁月里的人生…… 首先,于老师是一位非常坚强的人。我敬重她,崇拜她,也源于这种了不起的个性。她在”文革”中遭受过无数次无情的打击、非人的精神折磨,她全部都忍受了下来。她用她宽广的胸怀消融了一切磨难,她用她的坚强告诉我们: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生的磨难都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咬紧牙关,一定能够挺过难关,迎来人生的光明。 不仅如此,于老师的坚强还体现在她一生的教育生涯之中。她对教育的信念,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人生事业的追求,都无不体现她的坚强和执著。她从历史老师到语文老师,从班主任到年级组长,为了把乱班带好,把乱了的年级带好,她说破了嘴,跑断了腿,甚至把一些问题学生带回家进行教育,让这样的学生吃住在家,还给买衣服,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最终促成问题学生的转变,取得教育的成功!虽然这样的教育事例在我身上也发生过,但我远没有她的境界高,也没有持久的耐心,而且我面对非常棘手的问题学生也曾有过放手的想法。这一切和于老师比较起来,真感到汗颜啊! 于老师的坚强的信念还体现在她所上的两千多节公开课上,她根本就是用生命在歌唱。她自己的孩子得了败血症,她第二天照常上课,没有为家里的私事请过一次假、脱过一节课。是什么让于老师这样的大公无私?答案只有一个:是爱,是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民族精神的爱。她说:”要把班级带好,不管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必须对学生满腔热情满腔爱,不是对少数学生,而是对所有学生。”她还说;”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她自己正是这样做的,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身体力行。 不仅如此,于漪老师还把这份爱变成了一份责任,从对学生的责任到对教育的责任和对祖国的责任!前些年有些校长沉浸在高考的分数当中不能自拔,甚者有人说要取消语文学科,说”语文有什么用?”面对这样一种功利的价值取向,于漪老师给予严肃批评。于老师不是站在语文老师的立场上,而是站在一名中国人的立场上来考虑,她说:”不重视母语的民族是愚蠢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为了对学生负责,对国家负责,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定位为基础型课程。”她说学生有了这份热爱民族语言的感情,”就会增强国家意识,增强文化认同”.从今天语文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更可见于漪老师的远见卓识。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成就卓著的老师在教学上却时时保持谦逊的态度。她直到现在还常反思自己的教育征程中的不足与遗憾,她说:”教育事业真正是遗憾的事业,教师责任大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