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五章第2节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

第五章第2节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

第五章第2节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
第五章第2节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

级 初二 学 科 物理

版 本

北师大实验版

课程标题 第五章 第2节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编稿老师 史江奎 一校 黄楠

二校

李秀卿

审核

王新丽

一、学习目标:

1. 从实验中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2. 进一步认识杠杆,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力臂。

3 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重点、难点:

1. 从实验中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2. 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考点分析:

基本知识要求为了解和理解层次

杠 杆

1. 杠杆

√ 2. 力臂的概念 √ 3. 杠杆平衡条件

√ 4. 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基本技能要求为“会”,即会画杠杆的力臂。

常考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分值在6分左右。

一、杠杆:

1.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钓鱼竿、铁锹。

2.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3.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③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为F 1L 1=F 2L 2,也可写成:F 1 / F 2=L 2 / L 1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时,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最后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的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乘以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4. 应用:

名称 结 构 特 征 特 点 应用举例

省力 杠杆 动力臂 大于 阻力臂 省力、 费距离 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

手推车、花枝剪刀

费力 杠杆 动力臂 小于 阻力臂 费力、 省距离 缝纫机踏板、起重臂 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竿

等臂 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不省力 不费力

天平、定滑轮

说明: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需省距离时,应选择费力杠杆。

知识点一:探究杠杆平衡的实验

例1. 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前,发现杠杆的左端低于右端,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____移动,右端的螺母向______移动,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在A 处挂2个钩码后(见下图),欲使杠杆平衡,应在B 处挂 __个钩码;若拿掉B 处钩码,改在C 处用弹簧测力计沿________方向拉,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___N 时才能使杠杆平衡。(各钩码质量均为50 g )

思路分析:杠杆的平衡条件也被称为杠杆原理。科学家们早就对此做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首先总结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 1·L 1=F 2·L 2,我们可以用杠杆、铁架台、钩码、

弹簧测力计等实验来验器材来验证这个原理。我们研究的是在一种特殊情况下,即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时力与力臂间的关系,所以弹簧测力计一定要竖直向下拉,且一定要使杠杆水平静止。此时力臂都在杠杆上,只要知道杠杆横梁上有几个格就知道力臂大小了,这种方法非常方便。

解答过程:右,右,4,竖直向上,2.94

解题后的思考: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若不是竖直拉,力臂就不在杠杆上。这样就需要测量其对应的力臂,是较麻烦的事。物理学中常以简单模型来研究复杂过程,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例2.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有一组同学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他们经过实验,获得了下述数据:

动力F1/N 动力臂L1/㎝阻力F2/N 阻力臂L2/㎝

4 5 5 4

于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你认为他们的实验过程存在什么问题?

思路分析: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对实验次数有所要求,在求数值时测量一次就可以了,若是找关系结论则要进行3次至6次实验,中考中对实验要求为通过6次测量的数据来总结关系。

解答过程:在这次实验中,“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恰好与“动力×动力臂= 阻力×阻力臂”数值一样,是巧合的结果。他们的实验过程存在操作次数少的问题,无法得出科学结论。首先应在表中添加两栏:F1·L1和F2·L2,并采用控制变量法,多次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比如采用下列方法进行实验:

1、L1、L2不变时,F2变大,F1也变大;

2、F2、L2不变时,L1变大,F1变小;

3、F2、L1不变时,L2变大,F1也变大。

计算后再比较它们的大小,不难发现: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和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十分接近。从而找出规律来。

解题后的思考:支点选在杠杆重心处,可以不考虑杠杆自身重的影响;杠杆两端没有挂钩码之前,调节杠杆使之在水平方向平衡。请你回答:挂上钩码后,为了方便找力臂,杠杆最好在什么位置平衡?为什么?

知识点二:平衡条件的应用

例3. 如图所示,AOB为一杠杆,O为支点,杠杆自重不计,AO=BO,在杠杆右端A处用细绳悬挂重为G的物体,当AO段在水平位置时保持平衡,这时在B端需施加最小的力为F1;若使BO段在水平位置时保持杠杆平衡,这时在B端需施加最小的力为F2,则()

A. F l

B. F1>F2

C. F1=F2

D. 无法比较

思路分析: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可知,第一次平衡时,在B端需施加最小的力为F1,力臂最大是OB,方向与OB垂直;第二次平衡时,在B端需施加最小的力为F2,力臂最大还是OB,但阻力G物升高,其力臂小于OA,它们的乘积变小了,与之相等的F2乘OB也变小,OB不变用力方向改变,则力的大小变小了。

解答过程:B

解题后的思考:由平衡条件找力臂变化,再判断力的大小的关键。请同学们思考下面两图中力F的大小问题。

例4. 如图所示,密度均匀的直尺AB放在水平桌面上,尺子伸出桌面的部分OB是全尺长的三分之一。当B端挂5N的重物G时,直尺的A端刚刚开始翘起,则此直尺受到的重力是()

A. 2.5N

B. 5N

C. 10N

D. 无法确定

思路分析:密度均匀的直尺AB放在水平桌面上,阻力来自其重力,作用点在直尺的二分之一处。OB是全尺长的三分之一,当B端挂5N的重物G时,杠杆AOB的支点在O处。OA为全长的三分之二,G的作用点离O距离是三分之二减二分之一为六分之一。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可得出为10N。

解答过程:C

解题后的思考:轻质杠杆可忽略自身重,但题中的机械重力为阻力,则不能不考虑。

例5. 请同们思考下面两图中力F的大小。如图所示,用一根自重可以忽略不计的撬棒撬动石头,若撬棒上C点受到的压力是1500N,且AD=6CD CD=2BC,则要撬动这块石头所用的最小力为:()

A. 100N

B. 150N

C. 200N

D. 250N

思路分析:如图甲所示,以D为支点时,有AD=6CD,代入数据解得F=250N,故会错选D;然而本题是否用力下压杠杆时为最省力呢?不是,如图乙所示,当用力向上抬,以B为支点时,有动力臂AB,阻力臂BC,AB=BC+CD+AD,C点受到的压力是1500N,且AD=6CD CD=2BC,解得AB=15BC代入平衡公式F1·L1=F2·L2得F=100N。

解答过程:A

解题后的思考:由此可见,关于简单机械的习题并没有同学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而是在简单之中暗藏玄机,稍不留意,就会掉入出题者精心设置的陷阱之中,应对之策是:认真审题。

例6. 如图所示,托盘天平左盘放一水银槽,槽内放一托里拆利管,管外由铁架台固定,天平右端放砝码,天平处于平衡状态,若外界大气压增加,则()

A. 左盘上升

B. 右盘上升

C. 仍平衡

D. 无法判断

思路分析:此题考查托里拆利实验及天平使用知识。天平平衡时,左、右盘所受的压力相等,左盘受到的压力为水银槽压力和槽内水银压力之和,右盘受到的压力是砝码对盘的压力,左、右盘都受大气压力。当外界大气压增大时,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要上升,槽内的水银质量要减小,所以天平不再平衡,左盘受到的压力减小,故左盘上升,右盘下降。

解答过程:A

解题后的思考: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天平托盘受到的压力是否改变,两盘受到压力的改变是否相同。应当注意:天平左盘内为里拆利实验装置,其玻璃管由铁架台固定,管内水银柱

相当于大气压压在部分液面上,即将水银槽水银面上方看成空气(大气)压在水银面上,所以水银柱的高、矮变化对托盘的压力没有直接影响,但水银槽内水银的多少会影响天平平衡。有同学可能会问,若玻璃管只是靠在铁架台的十字夹内,并未被夹子夹住,又该如何呢?在这种情况下,只不过是天平的左盘受到的压力又增加上了玻璃管的压力,可以由增加右盘砝码去平衡;而大气压变化不会影响玻璃管的压力,因此上述结论仍成立。

学物理要重视学习方法的使用,除了实验、观察、思考外,还有一种思想是建立物理模型,它可以帮助同学们把复杂的问题化为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体会下面的图形变化。

将大桥的结构进行简化,取其部分可抽象成如右图所示的模型。

(1)可以看出它用到了杠杆的相关知识。其中O是_______,代表桥重和过往车辆等对桥产生的作用力。

(2)为了减小钢索承受的拉力,在需要与可能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增加塔桥的高度。请分析其原因。

一、预习新知:

“一个人只要有足够的自信与执著,他总能成为他希望成为的人。当你满怀信心地对自己说:我会成功。这时,人生收获的季节离你就已不再遥远。”希望大家看完教材后,能够联系周围的生活找到有关滑轮与杠杆相联系的问题,比如你能解释下面这句话吗?“定滑轮实质上是个等臂杠杆;动滑轮实质上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二、预习点拨:

杠杆是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种简单机械,它也是滑轮、轮轴等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基础。当你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提升同一重物(钩码)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所用的拉力相同吗?

②用力方向一样吗?

③有更好的使用方法吗?

④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区分定滑轮和动滑轮?

(答题时间:45分钟)

一、填空题

1. 在如图所示的杠杆中,O是____,若设F1是动力,则F 2是____,OA是______,OB 是______。

2. 如图所示杠杆,在杠杆B点挂上一个重为8 N的物体,要使杠杆平衡,在A 端至少要加__N的力,力的方向是________。

3. 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①实验前要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____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______ ________________。若发现杠杆左端低、右端高,这时应将两端的螺母都向_________移。

②杠杆的支点通过杠杆的重心,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中,我们是根据测得的数据,通过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下列机械中,(1)羊角锤(2)钓鱼竿(3)天平(4)钢丝钳(5)筷子(6)理发剪刀(7)瓶盖起子(8)铁匠剪刀(9)缝纫机的脚踏板(10)铡草用的铡刀(11)镊子(12)铁锹(13)道钉撬它们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等臂杠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如图所示,O为杠杆AB的支点OA:OB=2:3。物块甲和乙分别挂在杠杆AB两端,杠杆平衡。已知物块甲、乙体积之比为2:1,物块甲的密度ρ甲=

6.0×103kg/m3 。则物块乙的密度ρ乙=__________kg/m3 。

二、选择题

1. 如下图中可视为费力杠杆的是()

2. 如图所示是自卸车的示意图,车厢部分可视为杠杆,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B点是支点,液压杆施加的力是动力,货物的重力是阻力

B. B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

C. C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后部可省力

D. C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

3. 一根轻质杠杆,在其左右两端分别挂有200牛和300牛的重物时,杠杆恰好平衡。若将两边物重同时减少50牛,则杠杆()

A. 左端下沉

B. 右端下沉

C. 仍然平衡

D. 无法确定

4. 观察图中的漫画“小小老鼠胜大象”,并思考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 老鼠的重力大于大象的重力

B. 老鼠的力臂大于大象的力臂

C. 老鼠的力臂小于大象的力臂

D. 大象的重力与其力臂的乘积较大

5. 如图所示,一个直杆可绕轴O转动,在直杆的中点挂一重物,在直杆的另一端施加一个方向始终保持水平的力F,将直杆从竖直位置慢慢抬起到水平位置过程中,力F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A. 一直增大

B. 一直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

6. 一杠杆在阻力F1与动力F2作用下平衡。如图5所示,若F1和F2大小及方向均保持不变,将它们的作用点向支点移动相同的距离,则()

A. 杠杆仍保持平衡

B. 杠杆向右倾斜

C. 杠杆向左倾斜

D. 不能确定

7. 如图6所示,杠杆OA可绕支点O转动,B处挂一重物G,A处用有一竖直力F。当杠杆和竖直墙壁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时,为了使杠杆平衡,则()

A. F大小不变,但F<G

B. F大小不变,但F>G

C. F逐渐减小,但F>G

D. F逐渐增大,但F<G

三、作图题

如图所示,前后两个人抬一个大而均匀的重木箱上楼。

①作出木箱的受力示意图

②以木箱重心为支点,画出每个力的力臂。比较两人用力情况

F前________F后。(选填“>”、“<”或“=”)

③要使两人用力相等,应怎样抬?

四、实验题

1.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____________________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则可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或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调节。

如上图所示,是小明同学三次实验的情景,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一格长5cm,部分实验数据已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动力F1 / N 动力臂L1 / cm 阻力F2 / N 阻力臂L2 / cm

1 1.5 10 1

2 1 20 10

3 1 20 1.5 10

(1)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

(2)小明的第3次实验存在错误,其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东想估测出某种油的密度ρ油,他手边的测量工具只有刻度尺。小东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首先找一根直硬棒,用细线系在O点吊起,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将已知密度为ρ的金属块B挂在硬棒左端C处,另外找一个重物A挂在硬棒右端,调节重物A的位置,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重物挂在硬棒上的位置为E,如下图所示。下面是小东测出ρ油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按照小东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用刻度尺测出OE的长度L0;

(2)把金属块B浸没在油中,把重物A从E处移动到D处时,硬棒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题中的已知量计算ρ油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一、1. 支点、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 4,竖直向下

3. ①水平,从杠杆上方便地读出或测量出力臂,右,②使重力作用线通过支点,重力臂为0 ,不影响杠杆平衡条件,③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4. 省力杠杆:(1)(4)(7)(8)(10)(13)费力杠杆:(2)(5)(6)(9)(11)(12)等臂杠杆:(3)

5. 8.0×103kg/m3

二、1. A 2. C 3. B 4. B 5. A 6. B 7. D

三、

①见图

②见图,F前<F后

③将重木箱抬成水平状态

四、实验题

1. 水平力臂左左

(1)①15 ②2

(2)力臂不在杠杆上,应为15cm,再由杠杆平衡条件计算出大小

2. (3)用刻度尺测出OD的长度L1;

(4)ρ油=

01

0 L L

L-

ρ金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动力F1/N 动力臂 L1/cm 阻力F2/N 阻力臂 L2/cm 4 5 5 4 于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你认为他们的实验过程存在什么问题? (6)小丽用身边的器材做实验,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 a.塑料直尺放在圆柱形水杯上,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如上右图甲所示。则支点O与直尺的_____________一定在同一竖直线上。 b.往直尺两端放不同数量的相同硬币,并调节硬币位置,使直尺在水平位置平衡,如上右图乙所示。 ①若将左、右两侧各取下一枚硬币,则直尺___________端将下沉。 ②小明测出乙图中的l1、l2作为力臂的大小,是否正确?为什么?

(7)某次实验中,用如图丙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以下哪种原因-(选填字母)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8)在探究实验中部分同学们还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满足“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就平衡. a、你认为这个结论是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b、如何用图丁的装置来验证你的观点?答:. (9)某同学想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测量刻度尺的质量. ①将刻度尺平放在支座上,左右移动刻度尺,找出能够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支点位置,记下这个位置,它就是刻度尺的重心; ②如图戊所示,将质量为M1的物体挂在刻度尺左边某一位置,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刻度尺,直到刻度尺能够在支座上重新保持水平平衡.记录物体悬挂点到支座的距离L1和刻度尺的到支座的距离L2;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一、实验步骤: 1.调节杠杆两端的使杠杆在位置平衡,目的是 。 2.在杠杆两侧分别挂上不同的钩码,让杠杆平衡,并测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并填在下列的表格中。 序号动力F1 动力臂L1 F1×L1 阻力F2 阻力臂L2 F2×L2 1 2 3 4 得出实验结论:。 4.实验多次改变不同的数据实验目的是:。 5.用弹簧测力计不竖直拉比竖直拉时的读数会变。 中考链接 1.(2017?衡阳)小张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给他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如图所示,此时应把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成“右”)调节; (2)小张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次数动力/N 动力臂/cm 阻力/N ?阻力臂/cm 1 1 I0 2 5 ?2 5 15 3 2 I5 ▲ (3)小张在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________(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填答案序号).①减小摩擦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③使每组数据更准确④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2.(2017?黔西南州)利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乙)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数据.根据这一次实验数据,小明立即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他这种做法的不足是________.经老师提醒后,小明继续进行实验,如图(乙),若将A、B两点下方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O方向移动一小格,则杠杆________(选填“仍保持平衡”、“左端下沉”或“右端下沉”). (2)如图(丙)所示,若不在B点挂钩码,可改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向下拉杠杆,当测力计从a位置转动到b位置时,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示数大小将________.

实验报告——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 第五章第二节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原理】杠杆的平衡条件 【提出问题】当杠杆平衡时,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之间存在怎么的关系? 【实验器材】杠杆、铁架台、钩码、弹簧测力计 【实验步骤】 (1)调节杠杆两端 ,使杠杆不挂钩码时在水平位置平衡 (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 ) (2)在杠杆左端第二个格的位置挂3个钩码(1.5N ),在右端挂上钩码,移动钩码的个数和位置,使杠杆再次平衡 (3)记录并测量此时杠杆右端的阻力(F2)和阻力臂(L2) 【分析与结论】 分析上述表格中的数据,运用加减乘除运算,找出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之间存在怎么的关系,你得出的结论是 文字表述: 字母表示: 【思考与讨论】1.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 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 。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 点处挂4个钩码,在B 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 ;为什么? 。

2 2.如图13-1-14所示,此时杠杆平衡,若在右端钩码下加挂2个等重的钩码,左端钩码的位置应当向 移动 格,才能使杠杆重新平衡. 3.如图是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要想使杠杆平衡,A 处钩码应挂 A .1个 B .2个 C .3个 D .6个 4.如图14—4,O 是支点,在B 端挂一重物,为使杠杆平衡,要在A 端加一个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 1最小 B.F3最小 C.F 2最小 D.一样大 5. 如图1所示,O 为杠杆的支点,在杠杆的右端B 点挂一重物.MN 是以A 为圆心的弧形导轨,绳的一端系在杠杆的A 点,另一端E 可以在弧形导轨上自由滑动.当绳的E 端从导轨的一端N 点向另一端M 点滑动的过程中,杠杆始终水平,绳AE 对杠杆拉力的变化情况是( ) A .先变大,后变小 B .先变小,后变大 C. 一直变小 D.一直变大 【计算练习】 1. 已知动力为200N,动力臂为0.8m ,阻力臂为0.2m ,求阻力是多少? 2. 某人用一根轻质硬棒去撬动A 端一块重500N 的石头,已知支点O 距A 端作用线0.2m ,o 点距人手作用线的距离为1m ,问人至少用多少N 的力才能撬起石头? 3. 某人用一根轻质硬棒去撬动A 端一块重1000N 的石头,已知支点O 距A 端作用线0.2m ,某人用250N 的力就将石头撬起,问支点O 距人手作用线的距离是多少? A F 2 3 图14— 4 A

2017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题汇编

2017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题汇编1 1、(2017苏州)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图甲中,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侧调节. (2)图乙中,杠杆恰好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若在A 处下方再挂一个钩码,则B 处所挂钩码须向右移动________格,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 (3)杠杆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小李同学就在杠杆上挂钩码进行实验,小明认为这样操作会对实验产生如下影响: ①杠杆自身重力可能会对实验产生影响 ②可能不便于测量力臂或出现力臂测量错误 ③无法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2、(2017莱芜)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小明同学发现实验装置处于如图甲所示的状态,使用时,首先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实验小组在正确操作过程中,得出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小明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小华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两个同学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误的.那. (3)把图乙中A 点的钩码取下,在A 点用弹簧测力计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拉力F 时,杠杆仍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丙所示.当拉力F 向左倾斜时,要保持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拉力F 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小红同学采用了图丁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当杠杆水平平衡时,与其他同学得出的正确的杠杆平衡条件下不相符,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乙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沪科版教案

第一节杠杆的平行条件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杠杆,了解力臂的概念,能根据相关的实物,画出杠杆示意图。 2.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认识生活中的一些杠杆,会对杠杆进行分类。 课前准备 1.自带物品 课前从家里带来羊角锤、剪刀、钳子、起子(及带瓶盖的废酒瓶)等工具。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 一、认识杠杆 活动1:分别用羊角锤起钉子、用剪刀剪纸、用起子起瓶盖、用直尺撬文具盒……。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讨论: 1.这些工具在工作时有哪些共同特征? 2.请画出下图中各杠杆的支点O、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

及阻力臂L2的示意图。 填一填 ⑴杠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杠杆。 ⑵支点是:________________, 动力是:____ ________, 阻力是:______ _____。 动力臂:______ _____。 阻力臂:______ _____。 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活动2:回忆你玩过的跷跷板的游戏,结合观察下图思考:1.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你认为 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2.杠杆(跷跷板)在水平位置静止由哪些因素决定? 3猜想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关系? 4设计实验

5按照设计的实验进行实验 (1).在木尺的两边分别挂上数目不同的钩码, 用F 1、F 2表示钩码的拉力,用L 1、L 2表示悬挂点到支 点O 的距离。 (2).改变钩码个数并调节悬挂点到O 点的距离,使木尺处于水平静止状态。将各次实验数据填写入下表。 6.观察分析实验数据,看看杠杆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结论 。 学习小结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本节你还有哪些疑问? 实验 次数 左边 右边 动力F 1/N 距离L 1/cm 阻力F 2/N 距离L 2/cm 1 2 3

初中物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答案)

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两端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状态。 (2)如上图所示,杠杆每格长度相同,杠杆的a处已挂着2个0.5N的钩码,要使杠杆平衡,则应在杠杆的处,挂上个0.5N的钩码。 2.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杠杆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其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时,施加的动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竖直方向,这样做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图乙装置通过多次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你认为他的结论_________(选填:“可靠”或“不可靠”)。(3)利用图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每个钩码重0.5N,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应为_________N。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先要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是为使杠杆所受的重力通过,从而可以不考虑杠杆的重力对其转动的影响. (2)实验时,调节钩码的个数或位置,仍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 (3)在实验中有一组同学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他们经过试验,获得了下列数据: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4 5 5 4 于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你认为他们实验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答:. 4.某同学想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测量刻度尺的质量. (1)将刻度尺平放在支座上,左右移动刻度尺,找出能够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支点位置,记下这个位置,它就是刻度尺的__ __;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教案 4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教案 施桥初中物理教师:陈宏 一、教材分析 杠杆平衡条件是八年级第二学期,第六章,第五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对使杠杆平衡的条件进行探究。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杠杆的相关知识,知道了什么是杠杆,理解了杠杆的五个要素,本节课将要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杠杆平衡条件。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了解杠杆的五个要素。 (2)知道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4)能初步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小实验来体验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2)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猜想杠杆平衡的条件,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交流,自主实验并共同分析实验数据来获得结论,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初步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学生通过尝试在分析数据并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探究激发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初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踏实的学习习惯。 (2)学生通过猜想、谈论、实践,逐步养成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与人协作,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三、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四、难点:根据实验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五、教具仪器: 测力计、钩码、带有刻度的杠杆、铁架台等。 六、教法: 采用科学探究实验的7个要素的探究方法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总结反思实验。 七、教学过程 1.[引入]: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杠杆和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设疑]:阿基米德说这句话的根据是什么? 你认为这可能吗? 杠杆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2、提出问题 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大家可以看到桌面上有一个跷跷板,同学们小时候都玩过跷跷板吗?那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能玩跷跷板吗? 现在我用一个大钩码表示大人和一个小钩码表示小孩,我先将小的钩码放到跷跷板上,大家可以看到跷跷板的一端翘起了。那么我要怎样放这个大的钩码,才能使得这个跷跷板平衡呢?有没有同学想要上来尝试一下?(请学生上讲台将跷跷板调平衡) 此时跷跷板处在平衡状态的,那么什么是杠杆平衡呢?(当杠杆动力和阻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时,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 根据我们所学习的杠杆定义的知识,同学们认为是不是可以把这个跷跷板看作是杠杆呢? (1).改变杠杆上钩码位置,观察是什么因素使杠杆失去平衡呢?学生讨论回答。 (2).在杠杆一端增加一个钩码,观察是什么因素使杠杆失去平衡呢?学生讨论回答。 通过这个小游戏,我们又可以杠杆平衡与那些因素有关?(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 3、猜想与假设 现在我想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

初中物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 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出现图甲所示情况,应将杠杆两端的螺母向调(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 是。 (2)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图乙所示的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将左边的钩码向(填“左”或“右”)移动格。(3)实验中,要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得到多组实验数据,这样做的目的 是。 2.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杠杆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其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时,施加的动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竖直方向,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图乙装置通过多次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你认为他的结论_________(选填:“可靠”或“不可靠”)。 (3)利用图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每个钩码重0.5N,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应为_________N。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先要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是为使杠杆所受的重力通过,从而可以不考虑杠杆的重力对其转动的影响. (2)实验时,调节钩码的个数或位置,仍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 了.

(3)在实验中有一组同学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他们经过试验,获得了下列数据: 动力F 1/N 动力臂L 1 /cm 阻力F 2 /N 阻力臂L 2 /cm 4 5 5 4 于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你认为他们实验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答:. 4.某同学想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测量刻度尺的质量. (1)将刻度尺平放在支座上,左右移动刻度尺,找出能够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支点位置,记下这个位置,它就是刻度尺的__ __; (2)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1的物体挂在刻度尺左边某一位置,向__ __(选填“左”或“右”)移动刻度尺,直到刻度尺能够在支座上重新保持水平平衡.记录物体悬挂点到支座的距离l1和刻度尺的__ __到支座的距离l2; (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刻度尺的质量m=___ _(用题目中所给物理量表示). 5.小明和小红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甲,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 __(选填“左”或“右”)移动. (2)小明在实验中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数 据 次数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案

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什么是杠杆,能根据实物画出杠杆的示意图。 ⑵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⑶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初步领会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⑷通过了解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会到物理知识是有用的,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教材说明 本节主要内容有:认识杠杆及其五要素,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了解不同形式的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杠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好这部分知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杠杆是一种重要的简单机械,也是学习滑轮、轮轴等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对生活中的杠杆比较熟悉,也很感兴趣;但对杠杆的“五要素”及杠杆的平衡条件,还不清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把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另外,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全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节教材基本上是按照“具体→抽象→具体”的思路编写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跷跷板”开始,提出问题,让学生开放地思考,找出最有价值的探究课题:怎样才能使跷跷板成水平平衡状态?然后,引导学生对“跷跷板”进行简化,利用木尺和钩码分别代替跷跷板和人进行探究,通过分析论证得出:木尺的水平平衡由两边力的大小和两力到支点的距离两个因素决定。在此基础上引出杠杆的概念,并介绍支点、力臂、平衡等名词。紧接着引导学生把实验探究得出的初步结论,升华为科学规律——杠杆的平衡条件。然后通过“例题”巩固探究所得的结论,从理性上认识跷跷板的奥秘。接着让学生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讨论:什么样的杠杆能省力?什么样的杠杆费力?什么样的杠杆既不省力又不费力?再通过“活动”认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杠杆是如何工作的,工作时有什么特点。最后,介绍人体和高新科技中的杠杆,让学生既感到好奇,又能认识到杠杆应用的广泛性。 本节教学重点:杠杆平衡条件是人们分析、计算杠杆问题的理论依据,也是研究其他各种简单机械的基础,所以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并运用它分析有关问题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很多学生尽管能正确说出力臂的定义,但遇到实际问题时仍把支点到动力或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作为力臂,所以力臂的概念及其画法是本节的难点。 3、教学建议 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如用多媒体展示: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时利用简单机械搬动巨大石块,我国古代利用桔槔在井上汲水,在现代建筑工地上,人们利用挖土机、起重机、吊车、钳子等工具进行劳动……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通过这些实例,有效的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导入新课。 也可以通过小实验引入。例如自制“蜡烛跷跷板”:①把蜡烛底端的蜡刮掉一些,让它像顶端一样露出烛芯。②把缝衣针从蜡烛中部穿过,露出的针头、针尾架在两只杯子的边缘上。③用薄铁皮(或塑料板)剪成两个小人儿,用腿间的尖头插立在蜡烛上,两个小人儿的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探究题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探究题 18.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出现图19甲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A 向 调(填“左”或“右”) (2)实验过程中出现图19乙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将右边的钩码向 (填“左”或“右”)移动 格。 (3)图乙中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杠杆左右两边钩码下同时加一个相同的钩码,这时杠杆 将 。(填“保持水平平衡”、“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 (4)物理课本中有这样一句话“托盘天平就是支点在中间的等臂杠杆,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等于 被测物体的质量”。实际上使用天平经常同时用到砝码与游码,此时被测物体的质量应 砝码的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如图19丙所示的案秤就是个不等臂杠杆,请您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说明用几个不重的砝码就能 平衡盘中重得多的货物的道理 。 3、(06沈阳课改)小森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观察到枉杆左端下沉,当她 去调节螺母时,发现两侧螺母已丢失,聪明的小森 在______〔“左,或“右”〕侧末端缠些透明胶就使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了。 (2)某次测量中,如图16所示的杠杆已处于平衡状 态。若小森在两边钩码下方各拿走两个钩码,杠杆 ______(“左”或“右’)端将下沉。为使杠杆恢复水平平衡,小森应将左侧剩余的两个钩码移 至____________处。 7、(08年大连市)(5分)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刻度尺、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 甲 乙 丙 秤盘 调零 螺丝 支点 游码 槽码 秤杆 砝码盘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探究题

18.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出现图19甲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A 向 调(填“左”或“右”) (2)实验过程中出现图19乙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将右边的钩码向 (填“左”或“右”)移动 格。 (3)图乙中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杠杆左右两边钩码下同时加一个相同的钩码,这时杠杆将 。(填“保持水平平衡”、“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 (4)物理课本中有这样一句话“托盘天平是支点在中间的等臂杠杆,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等于 被测物体的质量”。实际上使用天平经常同时用到砝码和游码,此时被测物体的质量应 砝码的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如图19丙所示的案秤是个不等臂杠杆,请你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说明用几个不重的砝码就 能平衡盘中重得多的货物的道理 。 3、(06沈阳课改)小森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观察到枉杆左端下沉,当他 去调节螺母时,发现两侧螺母已丢失,聪明的小森 在______〔“左,或“右”〕侧末端缠些透明胶就使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了。 甲 乙 丙 秤 盘 调零 支点 游 槽 秤 砝码

(2)某次测量中,如图16所示的杠杆已处于平衡状 态。若小森在两边钩码下方各拿走两个钩码,杠杆 ______(“左”或“右’)端将下沉。为使杠杆恢复水平平衡,小森应将左侧剩余的两个钩码移 至____________处。 7、(08年大连市)(5分)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刻度尺、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 (1)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右端下沉,如果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左调到头了,杠杆右端仍下沉,此时应将杠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调,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止。 (2)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为F1=6N、l1=20cm、F2=4N和l2=30cm。该同学根据这些数据能否得出探究结论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杠杆在倾斜一定角度的位置做实验,也能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这种实验方案与杠杆在水平位置做实验的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种实验方案好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15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在两侧钩码下再各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 _________端将下沉。 8、(08广西南宁)(4分)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使杠杆两端在不挂钩码时,保 持水平并静止,达到状态。 (2)如图13所示,杠杆每格长度相同,杠杆的a处已挂着2个的钩码,要 使杠杆平衡,则应在杠杆的处,挂上个的钩码。 9、(08青海)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采用如图15所示的装置。 (1)实验时,应先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_____________位置平衡。 (2)若不计杠杆质量和摩擦且杠杆刻度均匀,每个钩码质量都相同,在C 点挂2个钩码时,在D点应挂_________个钩码,杠杆才能恢复平衡。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经典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导学案 学生: 课题名称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间 2012 年 2 月日 第课时 课型新课课时 3 主备人张婉审核人 1、知道杠杆五要素,会画杠杆的示意图,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灵活运用解题 教学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关于杠杆的作图; 知识网络和知识点: 一、(1)什么是杠杆的平衡状态?杠杆处于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2)猜想:杠杆的平衡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3)实验设计 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的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①:A、B两图中的杠杆处于静止平衡状态,实验时采用哪幅图?为什么? 图A: 图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步骤: 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注意:左右两端平衡螺母都往_______处调。) 2.在杠杆的左侧挂上适量的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右侧竖直向下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F1,钩码对杠杆的拉力F2是阻力。 3. 只改变钩码数量(即只改变F2) 或只改变钩码的位置(即只改变l2), 或只改变弹簧测力计的位置(即只改变l1), 分别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得出三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测量序号F1/N L1/cm F2/N L2/cm

分析 比较 表中数据,得到结论:杠杆平衡时满足下列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杠杆的应用和分类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变形为=> (1) 杠杆可分为三类: (2)对于不同类型的杠杆分别举例: (3) 作用在杠杆上的最小动力的作图方法(求作最小动力问题,就是转化为找最长力臂问题。)找最长力臂,一般分三种情况: (1)在动力的作用点明确的情况下,就是以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连线作为力臂,这个力臂最长,过力的作用点作力臂的垂线,正确确定力的方向从而作出最小的力; 经典例题: 易错点例题: 例①如图所示,在A点作出使杠杆平衡的最小力的示意图。 例②如图所示,使用羊角锤拔钉子,动力作用在锤柄上A点。请作出拔钉子时所用最小动力F的示意图。 (2)在动力作用点未明确规定时,首先应找出距支点最远的点作为动力作用点,然后再按(1)的步骤完成; 重点例题: 例③下左图中,画出使杠杆AB在图示位置静止时所用最小力F的作用点和方向。 例④下右图中,画出使轻质杠杆保持平衡的最小的力F的示意图(要求保作图痕迹) 例⑤如图,唐师傅想用最省力的方法把一个油桶推上台阶.请你在图中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 ① ② ③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doc

实验1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距离 速度 时间符号:v=t s 实验装置: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2、按上图组装器材;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填入表格中; 4、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填入表格中; 5、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V1=S1/t1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6、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7、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8、记录数据表格。 实验数据: 距离/c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S1=t1=V1= S2=t2=V2=

实验2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目的:观察沸腾现象,找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50ml),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水、秒表。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按上图组装器材。在烧杯中加入30ml的水。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当水沸腾,即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在表格 中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记录10次数据。 3、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冷却后再整理器材。 5、以温度T为横坐标,时间t为纵坐标,在下图中的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 点连接起来,从而绘制成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6、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及其图像,归纳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时间t/min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温度T/℃ 水中气泡变化情况沸腾前:沸腾时: 数据处理: 实验结论:

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测试题有答案

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测试题 1.工地上建筑工人常用如图所示的小车运送重物,为了更省力 ( ) A. 手尽可能握在车把的前部,减小阻力臂 B. 手尽可能握在车把的前部,减小动力臂 C. 手尽可能握在车把的后部,增大阻力臂 D. 手尽可能握在车把的后部,增大动力臂 2.如图,杠杆在物体A和力F作用下处于水平平衡,现在将力F方向改为沿虚线方向,要使杠杆仍保持平衡,必须是() A. F变大 B. F减小 C. F大小不变 D. F大小比物重小 3.如右上图作用在杠杆上始终竖直向上的力F,缓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在这个过程中,力F()A. 变小 B. 变大 C.不变 D. 先变大后变小 4.①面包夹②天平③瓶盖起子④火钳⑤撬棒⑥理发剪刀⑦羊角锤⑧手动抽水机⑨筷子,属于省力杠杆的有,属于费力杠杆有,属于等臂杠杆的有。(填序号) 5.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 (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A点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点挂个相同的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A、B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O方向移动一小格,则杠杆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如图丙所示,若不在B点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向下拉杠杆,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测力计从a位置转动到b位置时,其示数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图丁,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小格长度为2cm,当弹簧测力计在C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拉力F的力臂大小为cm,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为N。6.如图是用木棒撬石块的示意图,请在图中用小黑点标出支点,用符号O表示,并画出动力F1的力臂.7.如图,支点为O,在A点挂一重物,请用最小的力使杠杆在此位置处于静止状态,画出该力的示意图8.轻质杠杆AB在图所示位置平衡,请画出此时的阻力臂L和最小动力F. 9.如图,OB为轻质杠杆,OA=60cm,AB=20cm。在杠杆的B端挂一个质量为6kg的物 体,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上平衡,在A点加一个多大的竖直向上的拉力? 解: 610/60 G mg kg N N ==?= ㎏,602080 OB OA AB L L L cm cm cm =+=+=, ∵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教案

教案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罗山县山店中学黄莹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罗山县山店中学黄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杠杆及杠杆的五个要素,能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会提出猜想、并从实验数据中归纳结论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兴趣. (2)结合我国古代对杠杆的研究,激发学生对祖国古代文明的自豪感,培养学生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兴趣以及关注历史、关注科学的意识。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解析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用具 杠杆、钩码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从阿基米德的名言说起,“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硬棒,我就可以撬起地球。”他的话是否有道理? 2、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二力平衡的条件有哪些? (2)什么是杠杆,杠杆的五要素分别是什么? (二)实验探究互动交流 1、提出问题 教师演示杠杆要平衡,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要满足什么关系? 提出探究目标: (1)、学会用简单的器材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能根据实验数据得出杠杆平衡条件的数学表达式 2、猜想与假设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3、设计实验方案 组织学生讨论实验方案,让学生用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验证自己的猜想。 学生自学课本77页后出示实验步骤,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 (1)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3)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再做两次实验,并把所得数据填入78页表格中。 在学生分组实验时,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 (1)杠杆两端可调节的螺母,能起什么作用? (2)为什么要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5、分析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总结验证猜想,得出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 F2·L2 6、讨论交流 为什么要改变力和力臂进行多次实验? 7、评估 实验中还有哪些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三)、练习巩固展示自我 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1) 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左边下倾,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边的螺母向旋一些。 (2)实验时只有一盒钩码(内有10个相同的钩码),当在左边第二格挂四

最新实验报告单用平衡尺探究杠杆省力的秘密

实验报告单

发展对象培训考试试题 姓名 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_____年___月___日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计28分) 1、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党的纪律处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在新时期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三大历史使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党的三大作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民主集中制规定的"四个服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 _________,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__________ 。 8、预备党员的义务同正式党员一样,其权利除了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其他权利同党员

一样。 9、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 ___________ 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 10、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_____年举行一次。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尚礼初中理化生组集体备课案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杠杆、支点、力臂等概念;知道什么叫做杠杆的平衡,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会利用平衡条件研究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领会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进一步了解进行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环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基本的物理原理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用具: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课件;天平、支架、杠杆、钩码等;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归纳法、实验探究法 设计思想: 本节是力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学习滑轮、滑轮组及功等知识的基础,是力学的重点内容。教材并没有详细分析杠杆的基本概念,而是将重点放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上。所以,在教学中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经历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观看小影片,问学生如何拔出木板上的钉子……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出“生活中杠杆”的话题。 2、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设问:这些机械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它们是怎样起作用的?

4、强调机械是由简单的元件组成的,比如杠杆、滑轮等,从而进入杠杆的学习。 二、认识杠杆 1、通过阿基米德的一句名言,通过讨论,总结杠杆的定义。 2、以撬石头为例,讲解关于杠杆的几个名词(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3、说出小时候玩的跷跷板相应的五个要素。 三、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提出问题】:跷跷板须满足什么条件才能水平? 2、【猜想与假设】引导学生猜想并作适当的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对跷跷板进行简化:用尺代替跷跷板,数量不同的钩码代替体重不同的人。 假如将两个钩码挂在左边12cm的位置上… 4、【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 调节钩码个数和钩码离悬挂点的格数,使尺处于水平静止状态。 5、【分析与论证】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 L1 =F2 L2 6、【评估与交流】 ①在探究过程中,你印象最深的有哪些? ②你还想知道什么? 四、例题 有两位同学到公园玩跷跷板,假如男同学重500N,坐在离转轴1.6m的地方,女同学重400N,问:女同学应该坐在哪里才能使跷跷板平衡?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许多工具杠杆谈起,通过学生主动观察、分析、猜想、探究,从而得到杠杆概念及其平衡条件。教学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生活中杠杆比较熟悉,也很感兴趣。但如何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根据实际需要,正确地选择和使用杠杆还不清楚。故让学生亲自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让他们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但须说明的是,我校处在城乡结合部,学生的知识和动手能力还有待于提高,为了减少探究活动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教师应适时地给一些方向性的提示和指引。对通过实验得不出结论的学生,不要轻易否定他们的认知结果,要引导他们分析实验过程,找出错误所在或误差过大的原因。培养他们敢于认错、改错的品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杠杆,知道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等概念。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3.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衡条件。【教学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教学难点】设计探究杠杆平衡的方案。【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课堂情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归纳出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器材】 ①多媒体教学系统、课件②杠杆平衡的仪器一套(共8组)、钩砝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FLASHMTV 二、用图片、实物展示引入杠杆,通过讨论,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得到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1)支点:杠杆转动时所绕的点(轴)。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八年级物理下册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科学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杠杆的平衡状态。 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杠杆平衡条件,会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相关计算。 3、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社会生产、生活,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及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铁架台,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如图所示的硬棒能围绕O点转动,请画出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如图所示的杆秤是一根杠杆。请画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二、新课教学: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教师演示用杆秤称物体质量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杠杆平衡。 2.用杆秤演示称物体质量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知道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 3.请同学们思考: 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4.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分组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1)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杆的两端不同位置、挂上不同个数钩码。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在表格中记录相应的数据。 (3)学生填写数据,并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实验数据,找出规律。 (4)学生交流发言,最后总结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5.评估: (1)讨论:我们为什么要测多组数据? (2)请同学们思考:在杠杆上挂上钩码后,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什么? 三、知识的巩固应用 1.我们都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若杠杆左端下倾,则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前使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