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个人主义”谈起 其它经济学论文

从“个人主义”谈起 其它经济学论文

从“个人主义”谈起 其它经济学论文
从“个人主义”谈起 其它经济学论文

摘要:本文简单叙述了中西方文化的发展历程,接着着重从三个中西方文化方面的特点打开对东西方管理思想的比较,分析了中国和西方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以及贵和尚中与理性精神。归结出一些问题,目的在于突出东方管理思想的现实价值和存在意义。

关键字:文化,中西方管理思想,价值观

“个人主义”这个词有不同的定义:“个人主义”在中国人的印象里,是个体行为背离了组织的约束制度,通俗来讲就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表现。在西方,“个人主义”所要表达的,是在尊重个人能力的基础上,给予其充分发挥的空间,而这种空间也是在组织约束条件下。这一点在上课时提到,当时我就一直在想这样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中国的“个人主义”表现为自由散漫,私利当头;在西方个人能力与组织能力相结合却给世界带来了三次飞跃性的产业革命。第二个是,如果假设中国人为私利的人,或者说经济学中的理性人,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人主义”就会立刻推翻了我的假设。为什么呢?首先从社会环境来看,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工作的可替代性越来越小,社会上人与人的依赖程度是相当大的,其次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有脱离组织而继续生存的可能性,现代版的鲁宾逊漂流不太可能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个体面临的选择简单来看就只有合作和不合作。用博弈论中的双边重复博弈来理解(这里假设信息是对称的),最终理性还是会选择合作。这样一来,我们的私利和西方经济学中的理性直接产生了冲突,这样就不难理解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的一些弊端,如人浮于事、管理层腐败、部门之间的内耗等等。大的方面也能对例如为何利率的一再下降始终没能最终拉动消费,以及中国几年来的高增长及通货紧缩并存等这些奇怪现象有一定解释力。这个问题不仅仅是经济学的问题,相对于管理这个领域也是一样的,因为经济学和管理学上的差别在于,前者是个体的抽象化,同质化(homogenous),而后者是样本的个体化,差异化。

既然不能从经济学方面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那就自然引出了下一个的话题。随着企业规模经营和跨国界的趋势,管理者们是不是会找寻隐藏在经济现象背后的因素,答案是肯定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中西方的价值观不同,而价值观是有几千年来华夏文化所沉淀累积而成的。反过来这样的价值观又对企业文化产生影响,间接形成了企业的组织资本。

文化,英语为culture,德语是kultur,均源于拉丁文colere一词。其意为耕作、居住、练习、留心、敬神等,后逐渐引伸出与物质意义相对的精神意义。梁漱溟老先生是这样评述文化一词的:“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文化的本意应在政治、经济,乃至一切无所不包”。梁老给文化下了一个很宽泛的定义,这对于中西方的文化含义都是适用的,中国和西方的文化的差别不在其定义,而在其外延表现形式,发展过程。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流,但要追根溯源可至原始社会中的文化,以当时的自然、动物、图腾、祖先、巫术等为主流,发展到后来的奴隶社会,历经夏、商、周、春秋、战国才形成了中国文化的雏形。到百家争鸣时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顶峰,再到儒家文化的一枝独秀,这可以大概看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发展脉络。西方文化以希腊文化,爱琴文化,荷马文化和奴隶城邦文化为根基,到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达到顶峰。

关于中国文化的特征,与西方文化又主要区别的一般可以归为三条:第一,天人合一,顺天应物;第二,家族伦理本位;第三,贵和尚中。西方分别是:第一,天人相分与征服自然;第二,个人本位;第三,理性精神。至于为何会有这样的区别,本文就不加论证,后面的内容直接将其作为条件来应用。下面我就试着从这三点来简单分析比较中西方管理。

第一,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

传统文化意义上的天人合一或天人相分的主体分别指带有人格化的精神产物和人本身,或者按照中国道家理论的理解可以解释为自然与人的关系。我认为在管理理论中不能直接套用前者的解释,因此借用后者的概念,把“自然”这一概念延拓一下,扩展为企业的外部环境,内部制度,文化,远景。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相当积极的一面可以促使个人与“自然”的结合,这已经为世界所公认,《第五项修炼》中文版序中这样写道:你们(指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仍然保留了那些以生命一体的观点来了解的、万事万物运行的法则,以及对于奥妙的宇宙万有本源所体悟出极高明、精微而深广的古老智慧结晶。另一方面也有阻碍的内因存在,例如在儒家和墨家思想以治人为主,其中有很明晰的等级制度、家族观念,由此产生关系重于能力、面子大于利益,产权难以理顺等一系列问题,最终没有能将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举个例子来说,前些天在复旦大学所举办的“中国经济学年会”闭幕式上亚洲发展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孙敏先生着重谈到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以“孙大午事件”为例,一方面可以看到社会金融体系不够完善,另一方面存在民营企业家的创造力反倒会使企业发展产生瓶颈,而此时一味通过外部力量来消化会丧失企业的原动力,或铤而走险触犯法律。其实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很自然的选择股权改革,分股融资的道路在国外是普通不过的,在国内的大部分民营企业却难以推行,以至于国内的中小企业的生存周期很短,短期行为相当严重,归根到底是家族式、家长式的管理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了。可以看出,中方管理思想中一些成分更多是告诉人们如何去适应“自然”,当条件恶化的时候,办法却会显得捉襟见肘。

谈到西方管理思想中的天人相分,记得曾经在教育频道《世纪讲坛》栏目听过武汉大学的一名哲学教授描述过,大致是这样一个意思,西方文明史是人的动物性和神性不断撕

(id ),扯进而发展的过程。按照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来看,动物性可以解释为“本我”

而神性可以解释为在“超我”(superego)之上的另一种精神产物。文艺复兴初期一些作品,如但丁的《神曲》、哥白尼的地心学说,以及文艺复兴后期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创世纪》、《末日裁判》等无不浓浓抹上了“人”的感情色彩,直至德国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托马斯(thomas münzer)的宗教改革。自此以后,西方文明就越来越注重人对上述自然的驾驭力上,社会进入大工业时期后直至现在的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管理理论是越来越突出了人的地位,进而产生出人力资本理论、组织资本理论,强调经济增长中人的因素。客观的“自然”不是用来适应的,而是人可以认识、利用,征服的。在这一点上,东西方就产生了差异,也是中国文化千年来未有进步的一个原因。

第二,家族本位和个人本位

中国社会的家族本位,以及西方社会的个人本位在梁漱溟先生的《中国文化要义》中有很精彩的论述。这也是传统儒家思想中“仁”“孝”所最注重的方面,家族的职能有类似宗教、国家制度的方面存在,其影响自然也波及中国的管理思想。中国的家族本位在民营企业的成长初期给与很大的帮助,这样的企业形式所有权经营权高度同一,管理来的更加容易控制,家族成员往往是企业员工,因此作为利益共同体,有更强的“向心力”。但是企业规模一旦扩大,这样的管理模式就会不适应:其一,反应在集权式的管理不适应市场经济;其二,任人唯亲的现象在所难免;其三,企业的规章制度和文化立刻成为了最薄弱的环节。此时凝聚力就会土崩瓦解。每年中国都有100多万家企业倒闭,其中绝大多数时民营企业。可以注意到这里一直没有谈及国有企业,因为中国的国有企业行为奇特,研究超出本文的范畴,因此将其排除在外。有人提出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一种“以人为本”,对于这一点那要看“人”是怎么定义的,如果“人”是指普通的劳动者,那我就觉得中国从来没有“以人为本”过,我们从来就是一个官本的社会,而非民本。社会如此,企业也是如此。

在西方,其个人本位思想直接推动了管理思想的发展,虽然早年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确实为大工业时期提供了丰富的产品,但是西方的民主自由不可能让人永远像机器一样工作下去,因此发展出了行为科学管理,系统权变管理。

经济学论文写作技巧

每个人进行论文写作的时候,都希望论文能够顺利通过审核,可是论文通过审核并不是一件 十分容易的事情。论文写作本身就有难度,从搜集资料、选择题目、拟定大纲,再到论文写作、修稿,最终才是论文的终极版本定稿。今天以经济学论文为例,说一下论文写作技巧, 希望对大家的论文写作提供一些帮助。 大家都知道,美食追求的是色、香、味,而在成就美食的过程中调料的作用往往功不可没。 调料种类繁多,包括咸味调料、甜味调料、酸味调料、辣味调料和鲜味调料等。选择合适的 调料,那可是大厨的学问。经济学论文要求的是视角独特,论证透彻。很多经济学论文写作 者选题做得不错,构架也做得很好,但就是论文整体上看起来“瘦骨嶙峋”、“面无血色”、“病 病歪歪”问题就在于作者在如何“加调料”上没有过关。经济学论文不能仅仅是数学公式的堆砌,也不能仅仅是给出一个问题的答案,经济学论文需要注重自身的可读性。经济学的研究方向 甚多,专门研究微观经济学的学者可能不懂宏观经济学的数学公式,专门研究宏观经济学的 学者可能不懂微观经济学的数学公式,经济学期刊的主编也不是万事通,在作者文字写得不 清晰且文字论证不透彻的情况下,论文的初审就很有可能通过不了,国外叫“desk rejection”. 所以,作者在论文成文的过程中一样学会“加调料”让自己的论文看起来“有血有肉”读起来“有 滋有味”即使不能像精致的散文那样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回味无穷”但至少也要让 人读起来通畅顺溜而不至于要靠猜测作者的意思才能磕磕绊绊地读下来。 论文的写作整体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很多人进行论文创作的时候还有其他事情要忙,这就意味着很多人都必须加班加点的完成预订目标,这样的情况下论文的质量自然不高。想要提高论文质量,文笔固然重要,但是写作技巧也是同样重要,大家一定多读多练,只有 这样才能提高论文写作水平。

2020经济学论文格式范文

2020经济学论文格式范文 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2020经济学论文格式范文,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能力与知识的关系,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知识不是能力,但却是获得能力的前提与基础。而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个体的社会实践。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经济学格式范文。 (a)选题:知道现实的问题,然后给以经济解释。建议了解实际,最好工作两年;或者了解学术前沿未解决的问题或者加工完美那些已经存在但还粗的模型。建议修博士学位。并且要具体钻研某一特定领域,个人认为至少需要3年时间,樊纲认为需要10年。注意不要选错了领域,人生可没有太多的3年可用于试错。 (b)学透《高级微观经济学》、《博弈论》、《计量经济学》三门课程,估计要花3年时间。 (c)一个工具只用于解决一个目标(丁伯根法则),保持文章的主线。一篇只要解决一个问题就可以了,如果要解决所有问题,就不会有论证力度,也不会有学术性。 1、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

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国的集体主义和西方的个人主义的比较

中国的集体主义和西方的个人主义的比较纵观古今中外,无论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文化,其起源基本都是一样的。但是后来受到经济发展、政治环境、地理环境,以及其他各个不同因素的影响,最后形成的民族文化都各具特色。就中西方文化的基本形态而言,中国的文化是一元的,体现为集体主义,而西方文化则是多元的,强调个性发展,体现为个人主义。 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坚持着“大一统”或者“大同”的理念。纵观历史,从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到加强中央集权再到董仲舒“焚书坑儒”,处处都表明了统治者想通过一种统一的思想和制度来巩固封建统治。在封建社会如此,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当时封建社会的“大一统”思想文化已经演变成社会主义社会的“集体主义”。以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和谐社会为例。构建和谐社会仍然体现着“和”这一文化理念,着眼点仍然在于整个集体和社会。 与中国的集体主义相反,西方的文化是多元的。西方人大多都比较重视事物的发展变化和多样性,他们强调的是多元论。在对待人的方面,这一点主要表现为西方人的自我中心意识和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往往是自己为自己负责,得靠自己的能力去生存。他们的生存方式和生存质量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他们个人的能力,所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他们的独特个性的发展,从而构成了西方文化多元化的要素。 在统治国家方面,中国传统所重视的是礼和伦理。在我国,尤其是古代,那些先贤们对礼数都非常重视,倡导人人都要谨守礼数。因此,在人际关系方面,他们制定了五达道——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用来倡导人们维持善良的人格和营造融洽的社会氛围;在社会阶层管理方面,还用三达德——智、仁和勇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并以此来倡导对“天地君亲师”的尊崇;在治国方面,他们主张运用四维——礼、仪、廉和耻来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因为在他们看来,如果四维不张,那么国家就有可能会面临灭亡。就这样,当这些传统的礼俗弥漫于整个社会上空的时候,这个社会自然而然就会被笼罩在一种无形的道德约束力之下。 而在西方,国家统治的手段就大不相同了。由于西方的个人主义盛行,人人都想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独特性,并希望可以充分地享受到他们所享有的自由与权

经济学论文范文3篇-微观经济学小论文范文

经济学论文范文3篇 关于经济学的论文你知道要如何来写吗?以下是风林网络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济学论文范文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查阅更多内容请关注风林网络! 篇一:微观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法 摘要:在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论文对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案例式教学进行了分类,认为案例教学实践中现存的问题有案例教学法应用不当、案例质量不高、本土化的案例少、缺少师生互动等,上述问题的原因包括:学校对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经济学案例教学团队经验不足、微观经济理论与现实案例的结合度不强等,提出可以从案例教学方式的选择和案例的编排这两方面入手提高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最后探讨了发挥案例教学法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案例教学;微观经济学;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学生来说,微观经济学是学习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在经济学的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非常重视这门课程的讲授,需要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由于微观经济学本身的抽象性,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教学手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案例教学法是指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例或历史事件带到课堂之中,并利用与本课程相关的原理分析生活事例和历史事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将某一问题抛给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把枯燥单调的理论章节,变成解决真实问题的公开讨论。 案例教学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案例评审型,就是给出案例中的问题及问题评审的方案,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分析;二是讨论分析型,就是只提出问题而没有给出解决方案,需要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三是发展理论型,就是通过案例发现新

经济管理类论文写作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经济管理类论文写作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

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

简述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差异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差异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别,是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存在差异的一个主要标志,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差异,由此导致了双方在政治制度、社会形态、哲学、宗教、科学等等各个方面的差异。用“两类文明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两种主义形成的合理性:正是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西方产生个人主义,中国产生集体主义。 西方文明中的“个人主义”,其根本原则是:把个人从集体中分离出来,认为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同等重要。个人主义强调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伟大的,强调个人的独立、奋斗、尊严。反抗权威以及所有试图控制个人的行动——尤其是那些由国家或“社会”施加的强迫力量上。 这种思维模式不正是微观思维模式么? 在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希腊的城邦政治,犬儒学派和斯多葛派的学术思想,都可以视为个人主义的思维源头。这种个人主义思想持续影响着西方世界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到了近代,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后,人权向神权发起全面的挑战,重新树立“人是万物的尺度”,人们在反抗宗教、反抗君主和贵族的抗争中,逐步树立起“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的理论,并且最终形成“个人主义”这一西方文明的基础理论体系,并最终在美国的《独立宣言》中进行全面完整的表达。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个人主义作为一种系统化的思想体系,成熟于近代西方,但其思维萌芽则早已在古希腊时期就存在。近代西方出现的系统化的个人主义思想,导致的追求个人解放运动,其意义是深远的!对于推动近代西方产生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科学技术革命,建立自由民主的政治制度等等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西方文明在最近500年以来取得的所有成就,其根源都在于这种追求个人解放的“个人主义思想”!事情的另一面就是:西方社会后来出现所有社会问题,不断分裂和对抗的社会形态,以及今天所面对的各种政治经济危机,其根源也都出在这种个人主义思想! 中华文明崇尚集体主义。人从一降生就开始就归属于一个个的集体之中,这些集体的利益要优先于个人的利益。这种先集体后个人的思想也是早在文明发源之初就已经形成。 中华文明的集体主义从“孝道”开始,尊重祖先,敬重血亲关系,尊敬老人。随后,辐射到“宗族”、“同乡”等概念,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民族和国家认同,人们自觉的把自己的利益置于上述不同的“集体”利益之下。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一个集体中的一员,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为了集体和他人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行为会受到高度的赞扬。这就是中华文明的集体主义。这种集体主义思想在中华文明定型之时就已经形成,并且已经固化延续了2000多年,是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之一。

经济类论文写作规范重点

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学院经济类论文的写作规范(初稿 1、论文研究与写作的重要性 思想、知识来自实践,主要来自对现代社会的科学研究。思想主要通过文字的形式得以表达、交流和传播。 论文是学生在学期间对所学专业理论的理解与认识的检验,是学业的总结和才智的表现,是专业的“看得见、流动性的思想”。 在信息时代,每一个毕业生的学位论文不仅要保留在档案中,而且还要作为公共性的知识产品存放在图书馆和互联网,供人们免费查阅和共享。 在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专业研究与写作能力将决定其职业能力,论文研究与写作能力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所以,论文不及格,至少不能毕业。 2、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某一学科或领域中的研究方法(methods;表达思想和文字写作的方法(methods,即语言逻辑和写作规范。一门学科研究的方法既是学科本身的组成的部分,也显示和决定着这门学科的科学性。 2.1逻辑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对现代科学发展有重大影响。其中,逻辑实证(经验主义一般强调从经验出发,运用归纳额度逻辑去概括理论并证实理论。实证主义对经济学的影响是更多地强调现实经济行为的数量表示,以及运用计量方法对理论假设或命题的证明,因为只有当经济学知识能够还原、表示为可观察、数量性的命题时,才易于被经验检验和证实。 1、逻辑:为解决一个哲学问题,就必须对人们用来陈述这个问题的语言进行逻辑分析,因此语言逻辑分析在哲学中处于中心地位,由此形成了语义学,掀起了“日常语言运动”。

2、实证:除了逻辑性和数学性的理论(分析命题外,任何一个有意义的理论(综合命题都必须运用归纳逻辑,采用经验数据来加以检验。 严谨的演绎逻辑能够给科学认识确定必然的理论基础。科学理论是科学命题的演绎系统,以严格的逻辑程序进行演绎,并通过严格的经验检验,使演绎的前提与结果具有必然的联系。 2.2规范主义 规范主义是与科学研究有关的各种哲学思想的集成。经济学中的规范主义注重研究人们 认为有价值的那些问题,如效率、福利、收入、生活标准、生活质量等,规范主义 在专题性研究和对策性研究中比在基础性研究中更重要。 2.3实证与规范 西方学者多把经济学视为一门实证性科学,但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相互依赖,密不可分。实证经济学中包含着价值判断,古典经济学正是产生于道德哲学,否则难以想象发达国家现在实行的市场管制、福利制度等经济政策。规范经济学要利用实证经济学,我们不能在不清楚一种政策的后果时就对其合意性作判断。好的规范经济学还试图明确说明所使用的价值判断和目标是什么。实证主义与规范主义之间只有相对的界限。 2.4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pragmatism发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后来逐渐发展,影响广泛。到了詹 姆斯(1842—1910、杜威(1859— 1957时期,实用主义变为一种真理论,成为关于自然、心灵和价值观的普遍哲学。杜威认为,凡是能取得成功而对我们有实效的就是真理;科学理论是人们应付环境的工具, 有实效、能解决当前现实问题的就是好理论。实用主义不太关注实证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等抽象概念之间的异同,更关注规则性、操作性知识,这对经济学上的专题分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霍夫斯坦德(G. Hofstede)文化分析框架是迄今为止在跨文化管理研究 中较为完整、系统的文化分析模式。它说明了一个国家的管理原则与方式 是建立在其文化基础上的,只有透过文化的差异性观察不同国家的管理方 式的差异性,才能提升跨文化管理活动的目标性及有效性.霍氏认为,文化 是在一个环境中的人们共同的心理程序,不是一种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生活经验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不同的群体、区域或国家 的这种程序互有差异。这种文化差异主要可分为四个维度:权力距离、不确 定性避免、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以及男性度与女性度. I.文化差异的四个指标 (1)权力距离 权力距离是指在一个组织当中,权力的集中程度和领导的独裁程度以 及一个社会在多大的程度上可以接受组织当中这种权力分配的不平等,在 企业当中可以理解为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社会距离。一种文化究竟是大的 权力距离还是小的权力距离,必然会从该社会内权力大小不等的成员的价 值观中反映出来。因此,研究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就可以判定一个社会对权 力差距的接受程度。 例如,美国是权力距离相对较小的国家,美国员工倾向于不接受管理特权的观念,下级通常认为上级是“和我一样的人”。所以在美国,员工与管理者之间更平等.关系也更融洽,员工也更善于学习、进步和超越自我,从而实现个人价值。 (2)不确定性避免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人们对于不确定的、含糊的、前途未卜的情境,都会感到面对的是一种威胁,从而总是试图加以防止。防止的方法很多,例如提供更大的职业稳定性、订立更多的正规条令、努力获得专门的知识等。不同民族、国家或地区,防止不确定性的迫切程度是不一样的。相对而言,在不确定性避免程度低的社会当中,人们普遍有一种安全感,倾向于放松的生活态度和鼓励冒险的倾向。而在不确定性避免程度高的社会当中,人们则普 遍有一种高度的紧迫感和进取心,因而易形成一种努力工作的内心冲动。 日本是不确定性避免程度较高的社会,因而在日本,“全面质量管理”这一员工广泛参与的管理形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终身雇佣制”也得到了很 好地推行。与此相反,美国是不确定性避免程度低的社会,同样的人本主义政策在美国企业中则不一定行得通,比如在日本推行良好的“全面质量管理”,在美国却几乎没有成效。此外,不确定性避免程度低的社会。人们较容易接受生活中固有的不确定性,能够接受更多的意见,上级对下属的授权被执行得更为彻底,员工倾向于自主管理和独立的工作。而在不确定性避免 程度高的社会,上级倾向于对下属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清晰的指示。 (3)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是指一种结合松散的社会组织结构,其中每个人重视自身的价值与需要,依靠个人的努力来为自己谋取利益。“集体主义”则是指一

关于经济学论文的写作

---------------------------------------------------------------范文最新推荐------------------------------------------------------ 关于经济学论文的写作 一、优秀经济学论文的特点 (a)选题 选题应该能够解释关系较多人利益的现实活动,如用激励理论研究中国农业问题。 解释范围太狭隘的选题写作意义也不大,但可以作为小品文,如研究清华北大占位问题,复旦大学门口的小吃摊问题。 [参见:林毅夫,《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 (b)内容 利用简单而深刻的经济学模型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利用分析证明自己的观点。(c)写作形式 形式规范,内容才能规范。如必须有理论综述部分,就要求确实要了解该领域目前的研究进度。必须有模型的假设,就必须设计出有意义的假设。必须有规范的实证检验,就不能随便罗列一些数据,而必须找到确实能够支持自己论点的证据。二、经济学论文写作的思维方式 一切从个人利益最大化角度分析,构造主要主体的利润函数和约束条件,求最大化解。三、典型的三段式经济学论文 (a)基础理论,包括理论综述、现实意义 手段:具体钻研某一特定领域。 1 / 8

(b)模型,包括假设、界定函数式、求解均衡解、模型的推广如何提高模型:经典模型,了解其思想精髓。 手段:《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博弈论》 (c)实证分析 手段:《计量经济学》四、写作建议 (a)选题:知道现实的问题,然后给以经济解释。建议了解实际,最好工作两年;或者了解学术前沿未解决的问题或者加工完美那些已经存在但还粗的模型。建议修博士学位。并且要具体钻研某一特定领域,个人认为至少需要3年时间,樊纲认为需要10年。注意不要选错了领域,人生可没有太多的3年可用于“试错”。 (b)学透《高级微观经济学》、《博弈论》、《计量经济学》三门课程,估计要花3年时间。 (c)一个工具只用于解决一个目标(丁伯根法则),保持文章的主线。一篇论文只要解决一个问题就可以了,如果要解决所有问题,就不会有论证力度,也不会有学术性。其实,一篇好的经济学论文,一定是用最少的篇幅,提供了最有价值的、有说服力的信息。Skywalker:脱离经济学研究来谈论经济学论文的写作是没有意义的,论文可以看成是对目前研究工作的一种总结,即便不是最终成果也应当是阶段性成果。当然上述定义排除了两类经济学论文,一类是反映前沿研究的论文,另一类是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论文。如果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经济学研究,或者尚未做好任何准备,那么就尚未具备撰写论文的条件。现在的问题就转移到怎样开展经济学研究,我推荐一本书《应用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1.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是两大原则之间的对立: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个人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任何他人或集体都不得剥夺其权利,所以,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并且是为了自己而生存,而不是为了集体的利益而生存。集体主义认为,个人没有任何权利,他的工作、身体和个性都属于集体,集体为了它自己的利益可以用任何方式任意对个人进行处置,所以,个人的存在需得到集体的允许,并且是为了集体而存在。这两种原则是两个对立的社会制度生成的根源。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就是两大社会制度之间的对立。 2.什么是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是人们为了能共同生活而遵守的法令。制定这样的法令,必须以一个基本原则作为起点,那就是要首先回答这样的一个问题:社会的权力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个人主义的回答是:社会的权力是有限的,因为它受到不可剥夺的个人权利的限制,社会只能制定不会侵犯这些权利的法律。 集体主义的回答是:社会的权利是无限的,社会可以任意制定法律,并任意地强加给任何人。例如:在崇尚个人主义的制度下,任何人都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去通过一项法律以结束某个人的生命,哪怕是有百万人之众。如果他们真的

这样做了,那么他们就侵犯了保护生存权利的法律,必将受到惩罚。在奉行集体主义的制度下,只要有利可图,任何人多势众的群体(或任何自称可以代表多数人的人)完全可以通过一项法律来结束某个人(或任何少数人群体)的生命。个人的生存权利在那里是得不到承认的。根据个人主义原则,杀人是非法的,而保护自己是完全合法的,法律站在权利一边。根据集体主义原则,人多势众的一方杀人是合法的,而自卫却是非法的,法律站在多数人的一边。在第一种情况里,法律代表的是道德原则。在第二种情况里,法律代表的是无视道德原则的观点,人们可以为所欲为,只要他们能在数量上占上风。 在崇尚个人主义的制度下,在法律面前任何时候人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拥有相同的权利,不论他是势单力薄,还是身后有百万人撑腰。在奉行集体主义的制度下,人们需要拉帮结派,谁的帮派最壮大,谁就拥有所有的权利,而失败者(个人或少数派)却没有任何权利。根据他所在帮派势力的强弱,一个人可以成为具有绝对权威的主人,也可以成为孤苦无助的奴隶。 美利坚合众国可以作为第一种制度的典型例子(请参见《独立宣言》)。苏联和纳粹德国是第二种制度的见证。 在苏联,数百万农民或“富农”被依法消灭,理由是统治集团认为这样做有益于大多数人,因为他们认为大多数人都是反

中西方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中西方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可以用很多方式划分世界——富与贫、民主与专制等,但最惊人的分歧是个人主义心态社会与集体主义心态社会之间的分歧。 这种分歧比经济更加深入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如果你向美国人展示鱼缸图片,美国人通常会描述缸里最大的那条鱼以及它在做什么。如果你让一个中国人描述一个鱼缸,中国人通常会描述这条鱼的周围环境(context)。 这类试验已经进行过多次,结果显示同样的潜在格局。美国人通常看到个体;中国人和其他亚洲人看到周围环境。 当心理学家尼斯贝(Richard Nisbett)向美国人展示一只鸡、一头牛和干草的图片,让他们挑出两张一起的照片,美国人通常会选出鸡和牛。它们都是动物。而大多数的亚洲人会挑出牛和干草,因为牛需要吃草。美国人更倾向于看到类别。亚洲人更倾向于看到关系。 你可以把最个人主义的社会(例如美国和英国)归为一个集合,把最集体主义的社会(如中国和日本)归为另一个集合。 个人主义国家往往把权利和隐私摆在首位。这些社会当中的人往往高估自己的技能,高估自己对任何集体工作的重要性。集体主义社会的人们往往重视和谐与责任。他们往往低估自己的技能,而且在描述他们对集体工作的贡献时往往很谦卑。 研究人员争论某种文化为何比别的文化更个人主义的原因。有人认为西方文化的价值观来源于古希腊,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而其他文化则院子部落哲学。最近,有科学家建立一种理论,认为所有一切都可以追溯到微生物。集体主义社会往往出现在地球上某些有大量致病微生物的地方,特别是在赤道周围。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就要避开外来人(他们可能带来奇怪的疾病),并在饮食礼仪和社会行为方面取得某种一致性。 无论如何,个人主义社会在经济方面往往做得更好。我们西方人的叙事往往涉及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以及随后的资本主义繁荣时期的个人理性与良心的发展。根据这种叙事,社会越发展,个人主义就越盛。 但如果集体主义社会迅速走出经济停滞呢?如果集体主义社会(特别是亚洲的)在经济上崛起并与西方抗衡呢?一种新类型的全球会话逐步显现。 北京的开幕式就是那种会话的声明。中国主张发展不只可以通过西方的、自由主义的方式取得,还可以通过东方的、集体主义的方式取得。北京的开幕式就是这种主张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个开幕式提取自中国悠久的历史,但最突出的特点是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像一个人一样行动——像一个人一样击鼓,像一个人一样起舞,按照精确的编队疾走而不会绊倒或者冲撞。我们以前也曾经看过集体一致性的展示,但这是目前的集体主义——和谐社会的高科技版本,背景是中国奇迹般的增长。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中美不同文化背景下价值观念的差异及其文化根源 每个人,每个社会团体,每个社会阶层,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价值观通常指人们对于一些重要事物,一些基本行为准则的主观判断的基础,并以此来获取知识,掌握技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等等。简而言之,价值观念属于主观意识形态范畴,它涉及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看法以及对不同事物的取舍态度和标准。比如说,在中国社会,人们提倡和推崇的是“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价值观念,而在美国,这一价值取向却几乎没有市场,美国人信奉的“先为自我,我再帮人”;在中国人心目中,国家民族利益是至高无上的,其次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集体的利益,最后才会考虑自己的个人利益;可是在美国人看来,占第一位的是民主、自由和国家的利益,占第二位的是对物质财富和个人幸福的追求,第三位才是热情好客以及对他人的帮助。价值观念既属于主观意识范畴,就离不开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中美两国由于在政治、历史、地理风貌和经济形态等众多领域的差别,在对许多社会问题的看法和价值取向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实际上反映的是各自文化渊源的差别。在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关于文化差异中国学习者感受最深的就是集体主义观念和个人主义观念的冲突。本文将从这两种文化价值观所体现出的语言文化现象及其产生的历史文化根源进行剖析。 一、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及其语言文化反映 所谓集体主义(collectivism) ,简而言之指的是一种强调集体和国家的重要性,强调集体利益应该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的文化价值观念。它认为,人是集体中的一员,离开集体,个人几乎无所作为或者作用很小,所以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必须重视合作和集体的力量,任何事情必须多为他人考虑,要珍视友谊和家庭。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 与此相反,认为个人虽然离不开社会集体,但是正是由于个人对自我利益和幸福的不断追求才最终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所以在社会事务中应首先考虑个人的幸福和需要。个人主义也认为人离不开社会,它也看重人际关系,但是它强调的是一种松散的社会人际关系及结构。我们不能笼统地把集体主义看成是忽略个人作用的混合体,也不能偏执地认定西方人所推崇的个人主义就是“自私自利”。下面我们来看一些中美文化交际中有关的一些事例。著名美国社会研究专家邓炎昌教授在《语言与文化》一书中曾谈到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几个中国人到一位比较富裕的美国人家里去做客,主人引他们参观自己的住所,中国客人说:“你们的房子多好啊,非常漂亮。”主妇听了十分高兴,按美国习惯笑着回答说:“谢谢”。有些中国客人对她的回答感到意外,后来,在餐桌上谈话时,主人对大学毕业不久的中国女翻译说:“你的英语很好,很流利。”女翻译谦虚地说:“不! 不! 我的英语说得很不好。”主人没想到她会这样回答,感到有些迷惑不解。[ 1 ] 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念迥异,使得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时常会产生误会,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在问候语上,中国人如果外出路上碰到朋友,会关切地问道:“上哪儿去啊!”直译成英语就是Where are you going ? 或者Where have you been ? 大部分美国人听了会不高兴,他们心里可能在说It’ s none of your business ! (你管得着吗?) [ 1 ] 通常,美国人的问候语很简单,如果是碰到第一次见面的人,用How do you do ? 如果是熟人,会说How are you ? 或者干脆是Good morning/ af ternoon/ evening。宴客会谈习俗中,如果是两个中国人,谈话很可能是从这样的问题开始的“, 你们家的汽车真漂亮啊,在哪儿买的? 花了多少钱呢?”如果在客人家里碰到

经济学论文范文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名称中国矿业城市转型的现实问题及发 展趋势 学生姓名康丽姣学号 0611154 系(部)经济系 专业年级 06经济学 指导教师宋希 撰写时间 2010.05.15

目录(格式要准确)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4) Key words (4) 引言 (5) 一、矿业城市的含义及我国矿业城市的发展历史 (5) (一)、矿业城市的含义 (5) (二)、我国矿业城市的发展历程 (5) 二、我国矿业城市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6) (一)我国矿业城市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 (二)矿业城市所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9) (三)矿业城市转型的必然性 (9) 三、矿业城市转型的途径及发展趋势 (10) (一)国外矿业城市转型实例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10) (二)我国矿业城市转型的对策及发展趋势 (10) (三)实例研究 (12) 四、结语 (13) 注释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中国矿业城市转型的现实问题及发展趋势 摘要 矿业城市的转型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其兴起和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任何城市的矿产资源都要经历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所组成的生命周期,因此矿业城市必然面临着因资源枯竭而带来的产业转型。本文对我国矿业城市在转型中面临的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运用理论和实证分析方法,具体从产业结构、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等几个角度系统分析了矿业城市的产业转型问题。通过对矿业城市面临的问题的研究,结合国外矿业城市转型的经验,提出我国矿业城市的转型的最佳途径,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矿业城市;产业结构;产业转型;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对比中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产生的原因 摘要 在中国一直崇尚集体主义,从古至今从未间断。然而,美国则一直尊崇个人主义,提倡发展个性,追求自由。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产生与两国的历史,地理,宗教等因素密切相关。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自古就过着群居的生活,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以团队精神为主题的集体主义。而美国,作为年轻的资本主义国家,从殖民到独立,至今仅有几百年的历史。受当时政治,宗教等多重影响,大多数人是为了追求自由,解放个性才来到当时的美利坚,再加上民族和种族的多元化,美国社会就形成了以表现自我,解放个性为特点的个人主义。 本文将从历史,地理,文化,宗教等多方面对比中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差异文化差异中国美国 正文: 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作为两种不同价值观念的选择一直在中西方文化中存在。在中国,集体主义占主导地位。美国则一直崇尚个人主义。就国家而言,中国一直主张爱好和平,团结友爱,共同发展;美国则主张霸权主义,谋求世界主导地位。就个人而言,中国人自古扎根于儒家文化传统中,谦虚,低调;美国人则崇尚个人奋斗,以发展自己的个性。由此看来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对中美两国的价值观产生了比较深刻的影响,以致于两国在对外政策以及两国人民的不同价值观念和价值选择。哲学上说,不同的价值观会让人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现代汉语词典》中提到,集体主义是一切从集体出发,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的思想,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精神,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个人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差异呢?具体来说有多种方面的原因。在历史,地理,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多重作用下,形成了中美两国现在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从历史层面来说: 中国作为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历史悠久。原始社会时期,处于原始社会的人类生产力水平很低,生产资料都是公有制的。群居的狩猎和采集生活让人类养成了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共处的习惯。一直到后来的氏族社会和封建社会,直至今日这种集体意识一直处于主导的地位。再加上中国在历史上很早就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民族的概念一直存在,导致中国人民自古就有一种对本民族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使人民在国家面临危难时团结在一起。自古以来,中国古代的祖先们就开始结绳记事,撰写史书,使得以前的优秀文化得以保存至今。中国才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历史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很多的观念得以保留,供后人学习。到了现代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美国的历史相对较短,作为一个年轻的国家,没有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这与美国的本土多元化密不可分。历史上,建立政权的美国只

如何理解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之间的关系

2015届毕业生德育答辩材料如何理解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之间的关系 姓名周盛 学号14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模具11-1班 指导教师齐立涛

二零一五年五月 如何理解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之间的关系 一、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解释 在如今这个开放和多元化的时代,人们的思想思维也呈现多元化,对不同事物的看法不再是片面之解,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事物或同一类人在不同的时间段里会有多种不同的看法。譬如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有的人认为集体主义社会的共同特点是在社会共同责任和期望的基础上赋予状态的社会。在这种社会中,每个社会具有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价值观,每个人只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集体主义只是一种靠近自己的集体而远离其他集体的社会生存方式。因为这种集体包括家庭、宗族、种族、宗教或其他团体,因此,有的人认为集体主义是一个多样化的建设,联合起来集中于不同的文化不同类型和层次的群体。这样,集体主义比个人主义涉及到一系列价值、态度和行为的一中更加宽广的范围的文化价值观。 有的人认为个人主义作为以职责的权利作为重点,关注自己和直系亲属,强调自我和个人成就,并根据个人成就来作为评价一个人的标准;有的人认为规范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责任和选择的自由,发挥个人的潜力,并尊重他人的完整性;有的人将个人主义价值观社会定义为一种重要契约,其中包括狭义的基本群体以及实现社会地位所需要的特定责任和义务的这种协商的社会关系。他们都概念化个人主义作为一种一个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包括个人目标、个人的独特性、和个人权力。 二、个人主义价值观与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比较 个人主义价值观强调个人是价值的主体,与集体的相互依赖性较弱,它是一种强调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的人生哲学。在个人主义文化中,社会是一个由个人组成的集合,因此在个人主义价值观中的文化中,注重的是个人的个性、独立、自主、权力、竞争、个人成就以及情感的公开表达。往往以个人成就作为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

中西方文化中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英汉文化对比课程论文 中西方文化中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摘要:在研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显著差别始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中国大一统的古代传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人民历来崇尚万物相互依赖,和谐发展的思想。而在西方,人们更加强调个人的独立、个性的张扬。以中西方校园宿舍制为例,我们就可以看出双方在集体观与个人观方面的差异。那么这种观念上的差异在中西方现实生活中分别作何体现呢?它对中西方的影响又是什么呢? 关键词:宿舍文化;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整体;独立;创新 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总结中国国民的个性还算是得心应手的。因为我们处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中,每天都会与形形色色的中国人接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潜移默化中我们脑海中早已形成了一种对广大中国同胞个性的总体印象,可以说这是从生活中得来的一手资料,是一种最真实的中国印象。 “中国印象”,记得是在一个电视节目上听到的。我只记得那是一个调查西方人对中国及中国国民印象的节目。我记得,有一个美国人在回答记者关于“提到中国,你会想到什么”的问题时,他略加思索后回答道:“姚明”。完全正确,姚明是中国人,可是姚明可以代表所有中国人吗?答案是否定的。西方人对于中国的了解也只限于新闻报刊、电视银屏、网络资讯等渠道而已,他们获得的是相对不全面的二手信息。因此,西方人对中国人的了解程度根本达不到对本国国民的千分之一。反之,中国人对西方人的了解也是如此。陈述以上事实主要是想说明我最初构思文章时遇到的瓶颈。我不确定二手资料能否与一手资料形成同等高度的对比,更对如何开始我的论文而感到烦恼。后来,在某天晚上,被舍友的一记右勾拳突袭后,我来了灵感。好吧,就从中西方人的宿舍文化入手吧。不过在此之前,我还是要把突袭事件拿来细讲一番。 那天晚上,宿舍里的小伙伴们都在洗洗刷刷准备睡觉,就在这时,我与对面的舍友同时宽衣。当我弯腰准备解开鞋带儿时,对面那位以一记豪迈的伸展式脱衣发重击我头部,随后就是我响亮的惨叫声。“哇,好神奇啊。就在这间两个人不能同时进行伸展性运动的小寝室里竟然住着四个美少女,而且我们愉快的在一起生活了两年多。”没错,在大多数的中国寄宿制校园里都实施着四人间、六人间制的集体宿舍体系,我们想在大学享受单间的待遇那是几乎不可能的。而在西方学校,大多数宿舍都是单人间,因为西方人很注重隐私。在我所了解的出国留学的朋友中,他们的宿舍都是单人间的。即使是套房式的宿舍,也只是会同用客厅这一相对宽敞的活动空间,至于学习休息,他们都会在自己独立的房间进行。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中西方的宿舍文化差异呢?经过我冥思苦想,终于找出了关键原因,那就是中

的集体主义和西方的个人主义的比较

的集体主义和西方的个 人主义的比较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国的集体主义和西方的个人主义的比较纵观古今中外,无论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文化,其起源基本都是一样的。但是后来受到经济发展、政治环境、地理环境,以及其他各个不同因素的影响,最后形成的民族文化都各具特色。就中西方文化的基本形态而言,中国的文化是一元的,体现为集体主义,而西方文化则是多元的,强调个性发展,体现为个人主义。 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坚持着“大一统”或者“大同”的理念。纵观历史,从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到加强中央集权再到董仲舒“焚书坑儒”,处处都表明了统治者想通过一种统一的思想和制度来巩固封建统治。在封建社会如此,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当时封建社会的“大一统”思想文化已经演变成社会主义社会的“集体主义”。以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和谐社会为例。构建和谐社会仍然体现着“和”这一文化理念,着眼点仍然在于整个集体和社会。 与中国的集体主义相反,西方的文化是多元的。西方人大多都比较重视事物的发展变化和多样性,他们强调的是多元论。在对待人的方面,这一点主要表现为西方人的自我中心意识和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往往是自己为自己负责,得靠自己的能力去生存。他们的生存方式和生存质量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他们个人的能力,所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他们的独特个性的发展,从而构成了西方文化多元化的要素。 在统治国家方面,中国传统所重视的是礼和伦理。在我国,尤其是古代,那些先贤们对礼数都非常重视,倡导人人都要谨守礼数。因此,在人际关系方面,他们制定了五达道——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用来倡导人们维持善良的人格和营造融洽的社会氛围;在社会阶层管理方面,还用三达德——

经济学论文写作模版归纳

1.经济学论文写作规范——创新性 同任何一门科学一样,创新是经济学的生命之源。经济学的研究一般都是问题导向的,即一个研究计划一般都是与发现或提出一个问题。经济学的问题无外乎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两大类。 (1)理论问题的提出并解决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的提出并解决往往会带来方法论上的创新并导致一个新的分支学科的诞生。因而这样的经济学论文也就成为经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实际问题的发现并解决也是经济学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式,因为经济学在本质上是一门应用科学,运用经济学理论来解决经济运行中的具体问题是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同时,在解释或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原有的理论框架无法适用,就有可能导致理论的创新。 经济学研究的第二步则是解决问题。一般来说,对于发现或提出的问题,研究者应当提出自己的观点(Basic Idea),并寻找一个合适的框架或模型进行论证。进一步地,如果是一个实际问题,则应当根据所得到的基本结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的政策性建议。 根据上面提到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研究范式,一篇标准的创新性经济学论文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步骤/方法 1.第一部分,导言。导言是一篇论文的浓缩,它的写作往往放在最后,是作者陈述自己观点的 喉舌,读者可以根据导言来大致了解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事实上,一篇论文能否发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言的质量,审稿人则往往通过导言来了解论文的质量和作者的功底。La ffont教授曾经说过:“我每个月要审几百篇论文,对于大部分论文,阅读都不会超过4页就把它丢到垃圾堆里。我很难想象一个作者如果连导言都写不好,他能写出什么好论文。” 著名的经济学家Tirole告诉我们,他写论文的导言一般都要花费一个多星期时间仔细推敲。 一般来说,论文的导言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问题的提出。作者应该在论文的开头开门见山地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陈述他所发现或提出的问题,并进一步阐明该问题对于经济学理论和实际应用的重要性。如果这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那么作者应该进一步阐述他重新提出该问题的原因所在:是前人没有很好地解决,还是作者发现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2)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Basic Idea)。这是一篇论文的核心。经济学论文非常重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否具有原创性。这一部分,作者应当充分而又简明的阐述自己对于解决所提出问题的新的思路或新的方法,以及作者所使用的分析框架或模型。 如果作者所使用的基本框架是该领域的一个新框架,则作者应当阐明使用该框架的理由和它的基本假设。无论是思想上的创新还是方法或模型上的创新,作者都应该恰如其分的表述这种创新对于经济学理论和应用的意义,以及它的限制性。 (3)参考文献的回顾性评论。任何一篇论文的产生都是建立在前人贡献的基础上,作者应当对这一领域的前人所作的贡献作一个回顾性的评论。这不仅是对前人贡献的尊重,同时也是通过比较阐述本论文创新之处的一种方法。这种评论绝对不是将参考文献简单的罗列,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