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工科院校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创新机制研究

工科院校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创新机制研究

工科院校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创新机制研究
工科院校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创新机制研究

工科院校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创新机制研究

刘术永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郑州 450046)

【摘 要】工科院校文科专业就业状况直接影响着学校整体就业状况,创新工科院校文科专业就业工作机制,对提高学校整体就业率,促进高校各个专业健康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科专业在工科院校专业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获得的就业机会偏少、毕业生缺乏针对性指导是工科院校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通过全员参与、搭建平台、系统指导、全程服务、心理辅导等有效措施,全面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能够切实增强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有效提升高校就业工作水平。

【关键词】工科院校;文科专业;就业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76(2013)16-0031-04

收稿时间:2013-06-05

作者简介:刘术永(1976-),男,河北唐山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法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领导与管理专业在读博士。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待就业人员数量庞大。由于国家经济体制、高等教育和人事制度不断调整,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由统包统分发展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阶段”【1】投入社会,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双向选择成为毕业生择业的主要方式。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当前国内经济趋稳的基础还不够稳固,提供的可就业岗位并不能充分满足毕业生就业需要,全社会宏观就业压力呈持续扩大态势,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工科专业具有一定的就业优势,而文科专业,尤其是工科院校中的文科专业的就业问题则十分突出。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创新举措是缓解就业压力、化解就业困境的当务之急。这需要我们埋下头来,客观研判形势,理性分析原因,总结探索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新途径和新方法;需要我们结合毕业生就业工作实际状况,创新工科院校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切实有效改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创新工科院校文科专业就业工作机制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适应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

当前,高等院校毕业生整体就业状况不佳,与历年同期相比,就业率徘徊不前,甚至下滑。其实,仔细分析,

就高校个体而言,尤其是行业性高校,主流特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并非明显下降,有些专业毕业生甚至还供不应求。导致当前毕业生就业率整体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其较低的就业率成为拉低整体就业率的一个主要因素。尤其是工科特色行业性院校,因已经基本形成多科性发展格局,其所开设的文科专业在学校专业格局中从一开始就处于弱势地位,发展受到局限,毕业生就业出路较窄,就业状况很难扭转,导致学校整体就业率难以提升。因此,格外关注工科院校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构建灵活高效、富有针对性的就业工作新机制是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局面的主要途径,也是适应严峻复杂就业形势的有效举措。

(二)有利于高等院校各专业协调发展

当前,各高等院校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调整专业结构,逐步形成以主流特色专业为主、其他专业为辅的多科性格局,为培养综合性复合型人才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增加了学校就业工作的整体难度,加大了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创新就业工作机制是化解高校快速发展与毕业生就业日益艰难矛盾的重要途径。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特色主流专业之外的弱势学科专业的就业状况,建立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新型就业工作机制,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扭转文科专业就业低迷态势,确保多科性高等院校各专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有利于实现就业工作良性循环

谈到就业,人们往往首先想到毕业生,将目光聚焦于大学本科学习阶段的最后一年,各项就业工作围绕着毕业班学生展开。其实,就业工作是个大概念,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项宏观系统工程。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应该着手进行就业意识的培养,就业技能的训练,就业方法的指导。创新工科院校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本身就是对以往就业工作系统性不强的一个弥补,是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的基础和前提。新的就业工作机制要求将学生就业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一条主线,将就业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的全过程,根据不同年级阶段、不同学生特点、不同就业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环环相扣、逐步提高的方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就业指导链条,渐渐养成学生自主择业的意识,使之具备择业竞争力的素养,最终达到在毕业时顺利就业的良好效果。这样一个工作机制的影响是广泛的,能够促进整个就业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有利于实现就业工作有序良性循环。

二、工科院校文科专业就业难的原因

文科专业在高校学科建设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一个国家社会、文化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依靠力量。可是,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文科专业应有的优势在就业中很难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工科院校中的文科专业,在校园大工科背景之下,发展空间较为狭窄,受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导致此类院校中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异常艰难。探究原因,择要归纳以下几点:

(一)文科专业在工科院校专业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

当前,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等学校竞争日趋激烈,扩大招生规模、调整专业结构是各高校发展中常见的发展举措,基本都已形成以行业特色专业为主、其他专业为辅的多科性发展格局。不能否认,就传统行业性工科院校而言,其新增设的文科专业,对完善学校学科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但是,也应该看到,文科专业自开设开始,就处于一种劣势甚至尴尬地位,师资、经费、学术、科研等各方面发展均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甚至有人将其形容为绿叶专业,意为陪衬性专业。这种处境对人才培养、学生发展、毕业生就业均有着重大影响。

(二)工科院校文科专业获得的就业机会偏少

一是由于高等教育竞争激烈,各工科院校开始走特色发展之路,努力凭借某些特色优势学科形成较强影响力,以此吸引对口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就业工作部门相应地也把精力主要投入到推荐工科优势专业方面,较少关注用人单位的文科岗位需求。二是对工程类、技术类用人单位来说,会主动为工科院校提供大量工科类工作岗位,较少提供文科类岗位。三是用人单位即使有文科类岗位招聘计划,一般也不愿意投放在工科院校,大多选择综合性大学或以文科为主的专门院校,这会让其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对象和广阔的选择范围。久而久之,特色工科专业会形成较为固定的用人单位群,每年都能获得一定数量的招聘岗位,形成良性循环;相比之下,文科专业因自身的局限性,很难像特色优势学科那样获得充足就业机会。

(三)工科院校中的文科专业毕业生缺乏针对性指导

从大的方面讲,就业工作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但从个体来讲,毕业生就业还须靠个人努力。而当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毕业生们缺乏有力的就业指导,尤其是工科院校的文科专业毕业生,更是缺乏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原因可能在于,一是就工科院校个体而言,因特色主流专业毕业生基本不缺就业机会,就业指导稍弱一点也不会影响毕业生择业,给人一种就业指导可有可无的印象;二是文科专业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对就业指导也缺乏应有的认识,很少主动寻求指导帮助;三是缺乏专业性指导人员,更不用说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构建工科院校文科专业就业工作新机制

毕业生就业状况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工科院校应充分认识到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校就业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性,要统筹兼顾,有的放矢,构建针对文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新工作机制,从而有效推动学校整体就业工作。

(一)各级各类人员思想上要重视就业工作

各高等学校每年录取大量优质生源,为学校带来新生力量,也为各专业倍添活力。经过四年精心培养,学生的出路问题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指标。为将学子输送社会,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学校各级各类人员应该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就业工作上做到工作方向明确。方向明确是前提,要求学校各级各类人员在人才培养、学生就业工作上始终保持思想统一、认识清醒、思路明确。一是领导班子要明确——毕业生不仅出口要畅,还应做到出口要亮,出口畅要求领导班子带头为毕业生寻找出路,出口亮要求为毕业生尽量寻找好的出路;二是全体教师要明确——培养学生不仅靠书本知识传授,还要与就业相结合,融就业教育于知识传授之中;三是全体毕业生要明确——一定要摒弃择业误区和克服盲目攀比心理,应结合专业特点、就业形势和自身条件,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还应该全力以赴加强就业平台建设,这是做好

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效保障,要求全体师生尽最大努力利用各种关系积极联络用人单位,提供就业信息,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千方百计推动就业。

(二)营造毕业生主动择业良好氛围

当前,从整个大环境来看,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尤其对工科院校文科类专业毕业生来说更是不容乐观。但是,不能退缩,更不能放弃,而要以思想动员为突破口,分析形势,讲清形势,帮助毕业生打开思路,放宽视野,增强自信。在适当时机及时召开全体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客观分析社会就业形势,详细介绍历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让即将择业的学生有了解、有参照、有目标。随着校园专场招聘会的陆续举办,各专业要根据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和岗位需求,专门召集合适的学生单独动员,以浓厚的就业氛围促使他们充分准备,主动积极参与。需要注意的是,女生是就业工作中的一个重点群体,应该格外关注。一要激励她们勇敢、自信,主动投入;二要帮助她们广泛搜集信息,寻找合适单位和工作岗位;三要加强心理关怀,鼓励她们不要气馁,不要灰心,工作越是难找,越需要调整心态,保持信心。通过营造良好择业氛围,帮助毕业生树立科学理性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把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和国家需要有机结合。【2】

(三)进行全面系统实用的就业指导

就业形势虽然严峻,工作单位虽然难找,但并不是没有机会。首先,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已经基本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3】这为入学后的就业指导提供了基础和前提;其次,高校人才培养功能包含着就业指导与训练,各高校都有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和一定数量的就业指导人员,这为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可靠保障。当前毕业生在择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大方面。一是信息庞杂,无从下手,不敢决定;二是自我认识不够到位,就业准备不够充分,择业行动不够积极。针对这些情况,应该从问题入手,逐一分析,精准指导,增强实用性和有效性。在信息分析方面,提醒毕业生要学会思考,增强判断力,着重参与各类学校校园专场招聘会;在自我认识方面,提醒毕业生要学会剖析,增强反思力,着重加强自身优势的挖掘和择业失败原因的查找;在简历准备方面,提醒毕业生要学会设计,增强展现力,着重展示个人特长和优势;在招聘参与方面,提醒毕业生要学会选择,增强鉴别力,着重参与个人真正喜欢的、适合的单位,可以多投简历,但不要滥投简历;在参加面试方面,提醒毕业生要学会表现,增强竞争力,着重形象打理,技巧运用,有效沟通;在是否签约方面,提醒毕业生要学会担当,增强果敢力,着重大局,尊重对方,避免四处出击,签约面前犹豫不决,浪费双方时间精力情感,也浪费他人就业机会。

(四)将服务理念贯穿于就业工作各个环节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关涉学校工作全局;毕业生就业工作也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关涉毕业生切身利益。其中,就业协议书的管理是维系工作正常顺利开展的纽带和主线。这要求我们从就业协议书发放开始,直至毕业生签约、人事代理、后续改派等各个环节都要关注细节,用心投入,用情工作。在这项工作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协议书管理过严,毕业生对此过于看重,过分珍惜,不敢轻易签约;二是对协议书管理不善,毕业生对此毫不重视,随意签约,任意毁约。这两种做法均易对毕业生形成误导,乃至形成就业工作障碍。为此要对此项工作加大重视力度,从符合实际情况和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出发,尽量平衡二者矛盾,使毕业生对此形成合理认识。同时,在就业各项工作中,有些环节容易引起学生抵触心理。全体师生要认识到,就业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工作,要从服务学生的角度出发,想学生之所想,积极协助解决各种实际困难,以真心实意润化学生抵触情绪,以真挚情感赢得学生对就业工作的大力支持。

(五)招生培养就业全局联动

高校核心任务是育人,招生是基础、培养是保障、就业是关键,三者联动互动才能确保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在这方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法学院的做法值得借鉴。该院提出,要以加强内涵建设促进就业、以改革课程体系服务就业、以调整培养方案保障就业、以实施联动机制拉动就业。根据毕业班学生研究生备考和就业实际状况,适时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安排,如将第七学期课程和学时适当减少,调整到第四和第五学期,对个别课程学时和学分适量减少,增加与学生就业相关的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类新课程,以此来增强毕业生就业适应力。该院还提出,要完全按照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要求,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合理删减、新增课程,如增加公务员考试实务、律师实务、就业创业指导、文化艺术欣赏等课程,同时统筹考虑课程门数、学时、开课时间等,在符合国家、学校政策同时,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发展需求,这大大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六)开拓就业工作新方法

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尤其对工科院校里的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来说,需要我们脚踏实地、日积月累,更需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创新机制。当然,新方法、新机制不是万金油,不是千篇一律,各个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特点,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富有创造性地探索总结适合自身发展的、有利于有效推动本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特色机制。在这方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法

学院的考研、就业、毕业论文写作“捆绑式”和“一站式” 服务机制值得一提。该机制要求每位毕业生在第四学年入学之初即选定考研专业和毕业论文写作方向,由学院根据教师专业特点统筹安排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全面负责毕业生的考研专业课辅导和毕业论文写作,同时负责该生的考研复试、全程就业指导与帮扶工作。实践证明,这种就业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该院毕业生就业工作。

(七)培养学生过硬的就业心理素质

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不断增长的就业人数,使得毕业生承受的心理压力前所未有。只有心理素质过硬、能够进行心理自我调适的毕业生,才能化压力为动力,成为竞争中的胜利者。如果没有较强的心理韧性,很容易产生自我怀疑,降低自我认知,甚至对求职消极处之,从而影响到求职的毅力和努力程度,人为地将就业过程大大滞后甚至中断。【4】在工科院校中,文科专业学生从入学之初就会隐隐感到所学专业在学校中被边缘化的地位,在心理上缺少工科学生的那种优越感,在就业时往往畏惧、不自信,这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文科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培养。要有专门人员进行心理辅导;要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包括自身的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理性分析自己在求职过程中的不良心态,发现自己平时不易察觉的人格缺陷,进而改变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5】要引导学生做好求职心理准备,学会自我推销。

总之,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当前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大事要事,更是高等院校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同月召开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又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这充分表明当前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形势的复杂严峻性,要求我们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有力的举措,全力以赴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注工科院校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构建工科院校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机制,能够较好应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帮助推进就业工作顺利发展。我们应该形成共识,困难面前,需要我们迎难而上;压力面前,需要我们负压前行。我们要更加坚信,只要努力,就有突破;只要付出,就有收获。

参考文献:

[1]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N].广州日报,2010-06-02.

[2]赵北平.大学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77.

[3]辽宁省教育厅.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1:79.

[4]刘万军.基于就业压力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1(16):111-113.

[5]徐素华.浅谈大学生求职心理障碍及其调适[J].湘潮,2012(4):55-56.

Study on the Innovative Mechanism of the Employment for the Liberal Arts Graduates in the Engineering Colleges

LIU Shu-yong

Abstract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the liberal arts graduates in engineering colleges will directly impact the whole employment status.So it’s of high signi? cance to innovate the mechanism of the employment for the liberal arts graduates in the engineering colleges, in which way we can improve the overall employment rate and balance the developments of all the majors in the college. Liberal arts majors in engineering colleges are in a weak position, because they have less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nd lack the targeted career guidance.Many effective measures can be adopted, such as full participation, platform building, systematic guidance, full servic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so on. By carry out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the working methods and innovation mechanisms, it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employ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of the liberal arts graduates and promote the employment work in a college.

Key Words Engineering colleges; liberal arts graduates; new employment mechanism

本文责编:刘宏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落实情况汇报.doc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落实情况汇报 1.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北票市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人员免费配备电脑、网络、桌椅等办公用品。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的大学生创业人员孵化期为两年,免收房屋、网络、水电、取暖等费用。创业孵化基地为入驻的大学生创业人员免费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政策咨询、政策指导,为更好的服务大学生创业人员,成立项目开发、创业孵化、创业贷款、开业指导、跟踪扶持的“一条龙”保障配套服务模式。 2.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把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作为推动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着力点,对于符合条件的大学生,给予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帮助解决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短缺问题。 3.开展创业活动。创业孵化基地面向大学生创业人员开展了“青创公益大讲堂、知识产权朝阳行、北票市创业孵化基地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宣传、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朝阳地区选拔赛”等多次创业活动。 4.开发基层就业服务岗位,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我市从围绕社区、乡镇(村)面向群众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民政救助服务等领域开发岗位,招录高校毕业生,改善基层工作人员队伍结构。截止到目前,开发安置高校毕业生基层岗位就业387人。 5.组织实施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三支一扶”

计划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每年计划招募一定数量的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到农村开展支农、支医、支教和扶贫工作,服务期限为两年。2020年至今,三支一扶”安置高校毕业生就业31人。 6.加大对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帮扶力度,将范围扩展到贫困残疾人家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和特困人员中的高校毕业生对困难家庭、残疾人家庭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公益岗位兜底安置。

浅谈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摘要:阐述大学生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面对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从大学生综合素质、专业设置和学校职业指导等方面来引导大学生就业。 论文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1.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1.1毕业生供给总量与社会需求总量失衡 高校连年扩招造成高校毕业生大量过剩。从供给方面看,连年扩招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高等教育大规模的扩招并不意味着培养出来的高素质人才数目的同比增加;扩招内部结构不合理导致相当程度的结构性失业。 1.2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突出 当前,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首先,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过窄过细,导致培养的毕业生就业面较窄,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就业机会就少。其次,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滞后于社会的发展的需求,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模式和教材陈旧,与时代脱节,培养的毕业生在知识能力,思维模式等方面与社会的需求有着较大差距,使人与职匹配产生错位,形成了结构性就业矛盾,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最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就业指导内容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就业指导过程过短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 1.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 相当多的用人单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用人单位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才,吸纳、储备人才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事情,但有些单位不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按需求才,一味地追求高学历。人才高消费现象愈演愈烈,不仅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也极大的挫伤了毕业生的积极性。 1.4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就业市场机制不健全 高校虽然在逐步建设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完善就业信息发布机制,但因信息量小、时间滞后、地域性强等因素,还不能满足毕业生对就业信息遴选的需求。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并未完全形成,部门分割管理严重。虽然有网上招聘、求职等新的招聘形式,但多数仍采取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集市式”的现场招聘会、供需见面会。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有的毕业生要十几次或几十次奔波全国各地,参加各种招聘会,寄送上千份材料,就业成本和难度加大。突破就业信息的地域局限,建立畅通有效的大学生就业信息发布和接收平台势在必行。 1.5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 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2.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创新思考 2.1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落实“一把手工程” 。 高校要从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和主动性。始终坚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到学校各项工作中重要突出位置,落实“一把手工程”。对于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集中全力抓好、抓细、抓实。校、院系两级都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重点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认真安排、精

学生就业工作管理实施办法

宁德财经学校 学生就业工作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我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更好的贯彻“全程化”、“全员化”就业服务理念,确保国家和省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政策和要求落到实处,维护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各系调动学工主任及参与就业工作相关人员工作积极性,正确激励先进,合理实施奖惩,推动我校学生就业工作在持续发展中不断提高,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成立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管全校学生就业工作。学校招生就业处为学校学生就业工作管理、协调和服务专门机构,在学校学生就业领导小组领导下归口管理全校学生就业工作。各系成立学生就业工作小组,切实落实“一把手”工程,负责本系学生的就业工作。招生就业处和各系围绕学校工作中心,以服务学生和用人单位为目标,共同为学生就业做好服务工作。 第二章就业工作主要内容 第三条做好就业工作计划的制定和总结,毕业生生源汇总整理和统计上报工作。 第四条组织开展就业指导课、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能力提升活动、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咨询并做好创业典型毕业生的宣传工作,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培训服务工作。 第五条负责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收集、审核需求信息并向毕业生发布,积极推荐学生就业,加强学校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为毕业生、用人单位提供优质服务。 第六条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就业“双选”活动,负责举办校内大型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和组织校园各种小型专场招聘会。 第七条落实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工作。 第八条负责毕业生就业推荐表的发放和审核,就业审批表、单位接收函等材料的签订或收集工作,负责毕业生报到证发放、档案整理转递工作。 第九条及时统计、上报学校初次就业率、年度就业率、专业对口率,撰写就业情况统计分析报告。

就业创业工作情况汇报

就业创业工作情况汇报 前不久,xx职业技术学院经过跟踪调查发现,近三年学院毕业生在单位的称职率99.51%,40.69%的毕业生在单位发挥的作用很大,26%的毕业生已经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95.56%,对我院就业工作的满意度为99.51%。我院的毕业生素质高、技能强,上手快,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一、校企全过程多模式融合,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 创办之初,董事长陈明宇先生就提出了真心办学、良心育人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学生有出路,xx才有出路的办学目标。学院建立了由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学校举办方、学校等参加的校企合作协调组织xx职业技术学院产教研合作委员会,下设七个分委员会(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形成了校企合作良性运行的机制;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学院还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的方式途径,逐步形成了自主型、入驻型、共建型和校外型等四种合作模式,将人才培养全过程细化为七个主要环节,强调校企融合必须全覆盖,每个环节都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参与,校企融合全过程培养,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培养适合于企业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校企共同优化专业设置。建校初期,学院专业设置以师范、文科类为主。20xx年开始,学院主动适应南通及长三角地区的人才需求,在行业企业专家的共同参与下,大力度调整优化专业设置,果断停办了一批师范类、文秘类专业,增设了一批工科专业,逐步实现了由文科为主向工科为主的转型。目前,学院46个专业中,工科专业占78.3%,其中机械、汽车、船舶、建筑、新能源、软件等工科重点专业优势和特色鲜明。 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学院在《关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与要求》的文件中明确规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由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组成的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确定。各系应通过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和论证培养方案,使培养

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学生对我院就业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1.开展大型模拟招聘会; 2.提高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加到对就业工作的宣传力度; 3.邀请各专业资深从业者作为实践导师,指导学生就业; 4.开展毕业生返校活动,邀请优秀毕业生传授本专业学习、就业经验 5.开展跨专业交流会促进不同专业的交流 6.组织学生调研搜集就业信息 7.开设从业礼仪、社交课程,并纳入学科总成绩 8.教师指导学生科学分析就业现状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从业岗位 9.多开关于就业方面的讲座 10.建立双学位辅修制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11.召开优秀企业家座谈会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创业 12.老师对学生减少约束,鼓励创业 13.最好多邀请一些企业来我们学校考察,然后签订一些关于就业的合同 14.和企业合资专门为某个企业培养学生 15.主动提供场地开展社会型的招聘会让在校学生感受就业氛围 16.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问卷调查搜集就业信息 17.与就业网络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18.挑选部分学生参与工作第一线撰写工作总结 19.加强工作单位的回访工作

20.全员师生动员,形成全员开展就业工作的新机制 21.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 22.加大投入,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可靠保障,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按需足额核拨,满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本需要。 23.健全制度,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规范化。 24.积极拓宽就业渠道 25.加大设施设备投入,促进就业信息网络建设 26.加强与政府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及社会用人单位的联系与沟通,积极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搭建舞台,拓宽就业渠道,促进校内外有形市场的完善和发展 27.加强学校与社会用人单位之间的交流,吸纳用人单位对学校办学、人才培养以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为用人单位提供一流的服务和优秀的人才,在用人单位乃至全社会树立我院良好的形象 28.加强培训,努力提高我院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29.根据市场需求,对可能面临就业困难的本科学生,有针对性地举办短期技能培训班进行培训 30.逐步就业扩大指导服务范围 31.组织大学生对“择业、就业、创业、事业”等问题的讨论、辩论,请事业成功人士来校做报告 32.学校将就业工作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量化指标,责任到人,动员全院教职工重视就业工作,加强就业指导,并把就业指导理念融入教学全过程,努力形成人人关心就业、人人参与就业的良好氛围

大学生就业培训计划书范文3篇

大学生就业培训计划书范文3篇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国梦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就是顺利实现自己的职业梦。高校应深入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以及大学生就业培训现状,从培训主体、培训课程和培训手段三方面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培训体系,提高大学生就业培训的实效性,推动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就业培训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 大学生就业培训计划书范文一: 为响应国家号召,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帮助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渠县同仁医院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政策,在毕业生见习过程中,针对个人情况,结合医院实际,从职业规划、个人定位、技能培养等多方面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辅导教育,帮助毕业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明确自身价值,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而坚实的基础。我医院见习生招录工作计划如下: 一、总体思路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上级下发的指导文件准则,有组织有计划地招录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入我医院进行一定期限的岗位训练和实践学习。 2、为保证毕业生就业见习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我医院负责对见习

毕业生见习工作的组织领导、日常管理和服务等工作。 3、根据毕业生专业情况,安排相关工作。通过毕业见习,使毕业生能正确认识自我对自身的未来职业规划做合理定位。 4、为毕业生提供适应自身发展的见习工作岗位和完善的培训课程,根据岗位情况,安排专人对毕业生进行就业见习指导。 5、通过有关媒体向社会发布并推荐优秀见习生。 二、计划内容 1、依靠医院现有资源,为优秀毕业生提供部分工作岗位,安排一段时间的见习和工作,如表现良好,可考虑留用。 2、医院业务涵盖面广,技术含量高,可提供多种工作职位,以确保不同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在我医院的平台上,迅速提高工作技能和专业技术。 3、2013年预计招录5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 4、通过岗位培训和工作任务的分配,是高校毕业生明确自身价值,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并通过专人指导,进一步明确未来职业规划。 5、通过努力,提高参加见习的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丰富工作经验,增强市场就业竞争力。 6、在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基础上,医院派专人负责管理和安排毕业生生活,帮助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确保生活补助落实到位。 三、实施步骤

(完整版)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完整版)

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 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 第一篇: 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 法学院201X届毕业生包括xx级本科生和xx级研究生,共计165人,其中本科生107人,研究生58人。截止今年二月,研究生民商法、经济法、国际法实际就业率分别为7%、11%、6%,预估就业率分别为64%、70%、71%,本科生实际就业率为6%,预估就业率为63%,我院目前的就业现状不容乐观。 我院已召开了多次以就业工作为议题的党政联席会议,会议分析了今年大体的就业情况如下: 1、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相反,毕业生就业率逐年降低; 2、选择继续深造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鉴于目前经济形势,最近几年的增加速度明显放快); 3、公、检、法单位要求毕业生必须先通过司法考试,给毕业生进入公、检、法单位增加了一定程度的困难; 4、出于各种考虑,仍有部分学生选择暂不就业,给我院就业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在科学分析了我院的就业现状,尤其是针对地研究了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中遇到的各类突出问题后,我院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不断加强对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认识。

在法学院召开的关于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专题会议中,法学院党总支书记胡征俊提出: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我国现在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稳定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水品也关乎我院的社会评价和招生质量。我院的相关人员应当正确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从各个方面不断加强对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认识。法学院院长刘丹冰教授在会议中建议,我院教师可以向相关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并建立相关的奖励机制,从整体上进一步提高就业水平。 2、调整教学安排,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我院针对近年来司法考试的发展趋势,以及与法院、律师所等法律实务工作人员的交流经验,尝试改变相关的教学安排,使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内容能够更加地贴近司法考试、法律实务工作等要求,使学生能够在大学阶段学以致用,毕业以后在相应的竞争中具备更大的优势。 针对我院本科法学是长线专业的情况,在我院的积极争取下,拟于201X年招收30名知识产权方向的本科生,该方向将在一定程度上拓展我院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改善我院就业现状。 3、立足服务,努力为学生就业排忧解难 学生就业率低,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关系运作问题。我院计划拿出一部分资源用于相应的关系运作: (1)、走向用人单位,向用人单位我院的毕业生,为毕业生就业打下基石; (2)、与相关单位(尤其是法院、律师所等专业对口的单位)联系,建立对口关系,为毕业生就业开辟通路;

浅谈转变观念,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一)

浅谈转变观念,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一)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高校管理;就业指导;大学毕业生 论文摘要:高等教育大众化、国家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社会职业的快速变迁及教育消费观念等因素,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了新的情况,当前总体就业形势严峻,高校应当采取积极的态度转变观念,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具体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明确就业任务,落实领导责任制;深入探索,研究就业指导工作的模式;丰富就业指导的内容,提升就业指导能力和服务水平;构建健全的就业指导体系;完善就业指导工作的软硬件建设。目前,社会总体就业形势严峻。据国家发改委资料,2006年预计新增就业岗位约1100万个,而劳动力供给将达1400万人。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突破400万大关,达到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其中毕业研究生27万人,比上年增加35%;本科毕业生174万人,比上年增加16%;高职高专毕业生212万人,比上年增加26%,毕业生数是连年创出新高,而且总量大、增幅高,200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从学历层次看,高职高专毕业生仍然是就业的难点和重点。从学科专业看,工科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就业形势较好,而一些“时髦专业”和文科专业就业出现困难、专业趋同现象和学校的低知名度对高校毕业生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用人需求越来越向重点大学集中、研究生集中,一些地方院校特别是地处偏远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和重要工作,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有应对之策。总体上讲,对于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关注热点,责任落实,在工作思路和方法上要有创新。对于就业形势的分析,必须持冷静和理性的态度,也必须切合实际,务求实效,具体来说,我有二个方面的看法。 一、从认识上要强化观念。提高对做好毕生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性的认识 毕业生就业工作从大处讲关系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到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国家稳定的发展大局。从小处讲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应当应对四个挑战。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观念下,近年来大学进行了大幅度的扩招,使在校大学生数和毕业生数逐年增长,不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学校培养什么人才,社会就接收什么人才。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的需求决定人才的走向,这就给高校学生就业工作带来了挑战。高校扩招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应当积极应对。 大学生就业与国内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越来越大。当前有两大因素不容忽视,一是国家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力度进一步增大,这必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二是由于多种因素,人民币升值和金融风险压力增大,以及世界贸易摩擦必然影响出口企业而波及就业。实际情况是毕业生人数增加,市场需求有限,因而有些专家说,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入了一个由供方市场向需方市场过渡的过程中。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下,我们应该冷静地分析。实际上我国目前一方面是劳动力剩余,另一方面高素质的劳动力严重短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我们国家l3亿人13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者,仅占劳动力的8.6%,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者所占比例就更小了。十六大提出,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拨尖创新人才”,所以,大学毕业生并没有真正过剩。我们要适应进入WTO后,世界工业生产基地向我国转移,我国成为“世界加工厂”的需要,教育大学毕业生必须调整就业观和就业期望值,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职位要求,找准自己就业的社会定位,充分利用当前国家政策营造的宽松和广阔的市场就业环境,主动投身到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以进伞的态势做好参与竞争的各种准备,积极参与就业竞争。 当前毕业生就业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出现在结构性失业与技术性失业两个方面。所谓结构性失业是指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与社会的需求不一致,造成毕业生不能专业对口地就业。

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xxxx 系2015 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2015 年,我省大学毕业生人数将突破20 万,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将突破 600 万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他们将面临比往年更为严峻的就业挑战。 2015 年我系共有名应届毕业生面临就业,毕业生人数持平,就业工作的任 务相当艰巨。为了做好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帮助和促进毕业生正确择业, 充分就业,我系在校学工部就业指导中心的指导下,结合我系的实际情况特制 定了 201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我系毕业生就业工作以《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为基本政策依据,以市场为导向,以校学工部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相关信息为补充, 努力完善管理、教育、指导、服务为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开拓毕 业生就业市场,加强就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一个公平、 公正、公开的就业环境。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就业信息,积极主动地为毕业生推 荐满意的就业岗位,力争使2015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100%。 二、组织机构 为了更好的做好我系毕业生就业工作,我系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 组,成员安排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强化就业指导和服务,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更加有力 的支持 1.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一是开好就业指导课,发挥就业指导课在就业择业创业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二是邀请企业界和毕业生成 才典型来校开展就业创业指导,举办 2 场报告会;三是发挥往届校友的作用, 邀请往届校友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创业辅导等培训;四是加强毕业生自主 择业、自主创业指导,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择业。

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_1

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xxx系XX届毕业生有行政管理专业两个班,共计60名学生,到12月30日为止统计实际就业率为100%,考上研究生5人,考上公务员3人,基本完成了系就业任务,面对这个统计数字,我们还应该在接下来的时间继续努力,现阶段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1 、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我们从去年的就业工作中发现,现在的高校毕业生他们面临的不是找不到工作的问题,而是应该怎么去找工作的问题,很多同学一直到了毕业前还很迷惘,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往何处去,尽管学生的思想较往届的学生要成熟,他们的适应能力很强,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教育,在就业面前,他们还是弱势群体,针对这类情况,我系在较早的时候就聘请相关老师进行了就业指导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鼓励学生勇敢去就业,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意识。 引导学生从“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也结合本系的特点邀请学生处处长,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为毕业生做报告或座谈,及时为毕业生答疑解惑。同时走访用人单位,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的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及时搜集毕业生中的意见、建议、成功择业的经验及失败的教训;召开毕业生座谈会,倾听毕业生对本专业的课程安排、学生教育

管理、毕业生就业工作等方面的意见和看法。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对该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起了良性的诱导作用。思想稳定后,我们还专门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就业应聘及相关准备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推销,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准备一份较为完备的个人应聘推荐书。 2 、加强考研辅导工作 根据多数同学继续深造学业的愿望,我们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考研辅导,选派有老师和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同学做报告,帮助同学们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和公共课迎考复习,最后我系有一名同学考上了江西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四名考上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同时邀请他们对07-09级有兴趣考研的同学做了相关的交流。交流会很成功,他们的楷模作用带动了师弟师妹考研的积极性。 3、加强考公务员辅导工作 由于我系是行政管理专业,所以考取公务员与专业对口,针对这种情况,我系专门开设了公务员考试制度一课,专门进行培训,在写作与演讲方面也有专门的课程及院系开展相关的活动进行训练,所以本届的考取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有5位考取通过了公务员笔试,最后有3位同学通过了口试,现在等最后的岗位派遣。 4 、多方寻找毕业生就业市场

关于开展应届毕业生就业前实习培训

关于开展应届毕业生就业前实习培训 的实施方案(讨论稿) 当前,电力企业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一般通过两种方式:校园招聘面试法和网络报名考试法,招聘程序一般包含面试、笔试等环节。每年7月份,用人单位会组织新招应届毕业生进行入职前培训,通过考核进行新员工岗位分配。这种选人方式在后期用人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实操能力不强、岗位配置不合理、心理健康缺陷等等。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认为建议把招聘工作往前延伸,提前获知应届毕业生的相关深层次的信息(性格特征、学习能力、实操能力、沟通能力、心理水平等),尝试将招聘单位的入职前培训前移至招聘工作之前,通过应届毕业生最后一个学年的实习活动,由招聘单位和第三方对其进行考核和鉴定,从而物色适合用人单位的毕业生。 为此,电力人才网络联盟秘书处建议构建企业和高校联动的培养机制,建立电力人才实习培训基地。由高校组织应届毕业生到实习培训基地参与专业和技能的实习培训,企业在学生实习过程中选拔毕业生。这种方式既缓解了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局面,又增加了学校就业工作的渠道,同时方便企业有目标性的招聘和培养人才。

一、实习培训时间 考虑到电力企业的招聘工作一般从每年的10月开始,应届毕业生的暑假在每年的7月初至8月底,为此,组织应届毕业生的实习培训时间应该安排在学生假期内,时间控制在1个月左右,如2010年7月20日至8月20日。 二、实习培训地点 关于实习培训场所的设置,我们建议建立电力人才网络联盟实习培训基地,这需要我们与相关企业进行沟通并得到他们的支持和赞助。我们可先在一个区域开展此项活动,边运作边探索,等时机成熟后再向全国其他区域铺开。 考虑到学生跨地域实习会带来实习成本过高、生活住宿不便等问题,建议实行“点对点”式实习培训,即原则上实行区域内学生在区域内实习培训基地实习,例如华北地区高校学生可安排在北京市电力公司高级培训中心实习培训。如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选择跨区域实习的,可酌情调配。 三、实习培训的组织安排 每年的5月中旬,电力人才网络联盟秘书处在高校发布项目活动信息;6月上旬,高校就业部门负责组织并推荐优秀应届毕业生报名;6月底,电力人才网络联盟秘书处公布实习学员名单,确定实习培训日程安排,落实授课教师和授课内容。

浅谈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潘西明赵红洲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可以进一步概括为三句话:一个主要矛盾,三个基本特征,一个焦点。一个主要矛盾为: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三个基本特征是:一是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同时并存,二是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三是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一个焦点集中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上。所以在一定的时期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工作任务艰巨。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广大毕业生切身利益,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在200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即将展开之前,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认清形势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280万,200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到338万,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2007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预计将达到475万的历史新高。为此,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2007年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一是公有制经济单位吸纳毕业生的能力减弱。近几年各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结束后,已补充了一批公务员,07年各级党政机关增加的编制肯定有限;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已全面展开,普遍推行竞争上岗和人员分流;国有企业依旧在改制转型中,吸纳毕业生的能力减弱。二是历年来未就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多,加上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和心理准备与市场需求有一定差距,增加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尽管存在诸多的不利因素,但是我们要有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心。首先,宏观上国家对每年毕业生就业工作都有明确的部署,采取了多项措施,增加毕业生就业的领域和渠道;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就业有教强的拉动能力,同时调整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企业结构等,能扩大就业总量,为接纳毕业生创造了较多的机会;市场服务能实现劳动力供求合理匹配,通过强化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能帮助毕业生了解信息,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将促进非公经济的加快发展,为吸纳更多的毕业生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加强领导

大学生就业培训

大学生就业培训 现在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很严重,很多毕业生选择去参加培训,从而导致这个社会出现了大学生就业参加培训的热潮。根据最新统计,200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再加上2007年年未就业人数约100万人,有659万人面临就业,按照往年比例推算,2008年待业大学生达112.9万人。预计未来3年,大学毕业生每年仍将增加50万人,就业压力空前加大。同时,由于生产成本、人力资源成本上升,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 最新发布的《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指出,大学生择业观的偏差,求职者应聘与企业招聘间存在脱节造成了大学生的就业难,而就业力培训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择业观有偏差导致大学生就业难 为什么会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白皮书》对此问题做出了权威解答,这包括国家制度、体制层面的问题,大学生择业观的偏差、求职者应聘与企业招聘间存在脱节问题,现阶段人才市场缺位问题等。 《白皮书》指出,目前我国大学生择业观仍有所偏差。我国高校传统教育模式是一种"精英式"培养,大学生就业盲目追求大城市、沿海发达地区,就业方向集中在国家机关、大型国企和外企,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却受冷遇,大量技术性、服务性岗位招不到员工。 南京、大连等城市近期所做的调查显示,一些大学生择业的理想色彩过重,70%以上的大学生留恋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期望月薪在3000元以上,几乎没有人认可1000元以下月薪的工作。"这种反差说明了高校毕业生求职仍把'工作稳定'和'社会地位高'作为主要择业标准,也反映了求职者应聘与企业招聘间存在脱节。"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肖鸣政说。 除此之外,人才市场与人才中介的缺位造成的信息不畅也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之一。"大学生作为刚刚步入社会的群体,个人无法获得充分的信息,就业信息不够畅通。"肖鸣政说,大学生找工作,理所当然要选择"好职位",即使在"不如意职位"暂时就业成功,也千方百计想"跳槽",这自然就增加了就业难度。 三大群体就业问题突出

最新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汇编

xxxx系201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2015年,我省大学毕业生人数将突破20万,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将突破600万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他们将面临比往年更为严峻的就业挑战。2015年我系共有名应届毕业生面临就业,毕业生人数持平,就业工作的任务相当艰巨。为了做好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帮助和促进毕业生正确择业,充分就业,我系在校学工部就业指导中心的指导下,结合我系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201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我系毕业生就业工作以《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为基本政策依据,以市场为导向,以校学工部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相关信息为补充,努力完善管理、教育、指导、服务为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加强就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环境。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就业信息,积极主动地为毕业生推荐满意的就业岗位,力争使2015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100%。 二、组织机构 为了更好的做好我系毕业生就业工作,我系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安排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强化就业指导和服务,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1. 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一是开好就业指导课,发挥就业指导课在就业择业创业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二是邀请企业界和毕业生成才典型来校开展就业创业指导,举办2场报告会;三是发挥往届校友的作用,邀请往届校友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创业辅导等培训;四是加强毕业生自主择业、自主创业指导,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择业。

浅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发展

浅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发展 国家兴衰,事业成败,一个关键因素在于人才的储备、培养和应用;人才战略,教育先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必须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发展教育,培育人才。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发展状况入手分析了高校教育体制现状;并针对高校教育理念的培养和教学方法的改善提出了一些见解和建议。 标签:高校毕业生;就业;发展 随着我国人才战略的实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2009年底,国家教育部推出拓展项目、开辟渠道、鼓励创业、加强指导、就业援助等八项重大举措,力促高校毕业生就业。与此同时,教育体制改革的大幕也徐徐拉开。2010年5月,国家教育部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提出多项卓有实效的教育体制改革举措,为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方向性指导。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入“大众化”的普及阶段,以目前现状来看,高校毕业生的总量十分庞大,但是与社会各行业的实际需求不对等,且由于地区发展不均衡,高校毕业生在地区和构成上的分布也不合理,地区性的就业困难成为教育顽疾。在继续坚定不移地普及高等教育的前提下,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高等院校治学方略的角度展开讨论。 一、面向社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推行“述而不作”,“坐而论道”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方式,这与现代高校的教育供需已不相适用。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多数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都十分重视教育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新技术园区,如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台湾的新竹等,都有着几所甚至几十所大学作为技术支撑。因此我们必须加大高校与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结合力度,使学生根据社会需求、科研、生产的需要,培养实际的动手能力,这有利于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同时也是面向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方法。 近年来,国务院要求适当控制高校年度招生增幅,以期统筹解决高校积累的待业问题,更注重高等教育质量及毕业生就业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国家“十一五”规划都强调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在我国就业压力持续增大、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有限的情况下,每年数百万的高校毕业生,对城镇工作岗位形成了一岗数人争的情况,这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用人等制度提出了新要求。因此,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不仅需要国家政策主导,同时还需要高等学校在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指导等方面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方式。 从毕业生就业状况来看,研究型大学与高职高专、一般本科院校对劳动力市

毕业生就业工作方案

毕业生就业工作方案 为切实有效开展**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我校**届毕业生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就业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校**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四位一体”的就业工作思路,努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体面就业、安全就业、公平就业。以提升就业质量为核心,以就业指导为重心,以就业市场开发为中心,进一步完善市场导向、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提高就业工作服务水平,明确工作责任和目标任务,稳定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二、目标任务 树立全员关注和参与就业工作的意识,进一步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拓展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质量,做实签约率和到岗率,稳定提高就业率,力争初次就业率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三、工作机制 (一)组织领导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校院(系)主要领导亲自抓,强化毕业生就业领导小组的作用,实行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制,增强工作的时效性。 (二)队伍建设 加强专兼职就业工作队伍建设,重视就业工作队伍的理论和业务培训。开展对就业工作人员的陪训,提高就业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组织就业工作人员外出调研学习,拓展视野;鼓励班主任和专业老师积极参与就业工作;校学生会、各

院系学生会设立就业工作部,各班级设立就业委员,构筑全员关注、全员参与、全程落实的就业工作格局。 四、工作措施 (一)开拓就业市场,实现毕业生就业市场结构多元化,提升就业质量,为毕业生提供充分的就业岗位。 1、巩固、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加大与企业联系的力度,落实好已有的合作培养协议,做好校企合作和毕业生顶岗实习工作;花大力气加强与企业联系,为更多的毕业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 2、依托学校军工背景和船舶行业优势,搭建品牌供需平台。主动加强与原船总系统企事业单位及其他行业的联系,改善就业单位结构,多方位引知名企业,为学生提供专业针对性强、签约率高的就业“立交桥”。将小型化、专业化、信息化招聘与大、中招聘会相结合,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 3、坚持“巩固老用户,开拓新用户”的就业市场建设原则,全方位、多渠道开拓就业市场,在巩固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就业基地的同时,开辟新的就业市场,寻找新增长点,深入中西部地区开辟新的就业市场;向有关用人单位寄送就业邀请函,并上传到我校就业信息网,推荐我校毕业生就业;以函电和走访的形式邀请往年招聘用人大户或行业系统来校招聘。 4、加强校政合作,合力助推毕业生步入职场。积极与政府主导的各级人才市场、工业园区等建立联系,借助丰富的就业资源,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 5、做好毕业生预征入伍工作。积极配合学工处做好**年毕业生预征入伍的宣传发动、政策咨询、入伍报名等工作,鼓励优秀的毕业生携笔从戎,服务国防。 (二)加强就业教育,做实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学生

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篇

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3篇 本文目录 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于8月28号落下帷幕。法学院今年共有269名本科毕业生,101名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截止到8月28号,本科已就业人数达到266人,就业率达到xx.88%,签约人数达到254人,签约率为xx.32%。研究生就业人数xx人,就业率达到xx.04%,签约人数91人,签约率达到xx.1%。总就业率为xx.11%,签约率为xx.24%。 根据统计,今年法学院本科毕业生考取各类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大学生村官共64人,考取比例为23.79%;考取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高校的研究生39人,考取国外高校研究生的3人,研究生考取比例15.61%。研究生考取各类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选调生共41人。同时一大批毕业生被大型国企、省内外律师事务所等各类知名企业录用。

二、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制度建设 制度是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为高效完成XX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学院在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的带领下,整合各种资源,及时调整和完善学生工作的管理制度,不断加强毕业生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机制,完善了一系列毕业生工作制度。 1、制定并实施了《法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办法》、《就业工作班主任制度》、《待就业学生登记及跟踪制度》、《灵活就业学生跟踪制度》、《毕业生档案管理制度》、《“三考”中心管理办法》等,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大大促进了就业工作的规范化,保证了我院毕业生工作能够正常开展。目前,在副书记的指导下,学工办老师正结合学院实际情况,进行制度建设,将各种可行的制度收编成《法学院学生工作制度》中,为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我们也将校就业指导中心编制的《毕业生就业指南》发放到学生手中,并对其中的就业政策做解析,让毕业生能够及时了解就业政策,使就业指导工作更有针对性、政策性和实用性。 2、这些规章制度的建设使我们学院的就业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

学校年度就业工作总结

学校年度就业工作总结 20**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及全体毕业生的共同努力下,克服种种困难,各有关工作顺利进行,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将我校20**年就业工作简述如下: 一、我校就业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20**年我校共有毕业生4500余人,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新疆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研究生100多人人,本科毕业生近3000人,专科毕业生1500多人。学校所设专业涵盖土木、建筑及其他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各大门科学类,各专业各具特色、各有优势。 (二)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 为了帮助毕业生更快、更好地适应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后的新形势,正确地认识和解决毕业生就业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我们及时开展大量的就业指导教育工作。我们多次邀请到市有关领导及心理专家学者通过举办就业专题讲座,及其他就业指导

课、网上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咨询等多种形式,在毕业生中进行就业形势、政策和程序的指导,同时加强了在需求信息、就业技巧和就业观念等方面的指导;我们通过印发《就业手册》、编制《成才指导》、建立就业专栏、不断更新就业网站等,帮助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积极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三)、需求信息收集工作,举办毕业生供需见面会 一方面,为了提供更多的“双向选择”机会,我们重视各方面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早开展毕业生市场调查,收集需求信息,积极拓宽就业市场。另一方面,我们经常性的有组织有保障的举办各种供需见面会,主动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全方位服务,做好桥梁工作。 十二月十二日,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之下,由我校主办的20**年青岛三高校毕业生及华东地区研究生供需洽谈会在山东路人才市场和海尔路人才市场成功召开。本次招聘会创造了几个新的特点: 1、形式创新 这是我市第一次由高校联合地方举办的供需见面会,我校与青岛市人事局、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联手人才市场举办就业供需见面会,是完善就业工作运行机制的新探索,多方面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扩大了我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影响力,为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浅谈我对就业的认识

浅谈我对就业的认识? 明年就毕业的我们面临着严峻的问题,这个影响到我们的一生。有人认为大学生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不重要,我想这是错误的。它给了广大懵懵懂懂的大学毕业生一个错误的认识,对相当一部分人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我想从自己的观点来谈谈大学生的就业,也算是我的就业指导课心得。? ?一、?大学生就业总体形势? 1?就业竞争加剧。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社会经济发展决定了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大学生的就业竞争会更加激烈。在社会需求总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许多单位在选拔人才过程中出现“人才高消费”现象,不同层次毕业生之间挤占岗位的效应将会不断增强,出现研究生抢占本科生岗位,本科生抢占专科生岗位的局面;不同高校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将格外激烈;毕业生求职的成本增加,时间延长;毕业生的薪酬水平也将有所下降。? 2毕业生供需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方面,部分地区、行业、专业的毕业生难以寻求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存在“无业可就”情况;另一方面,西部、基层、农村等地区和一些行业,虽然有很大的用人需求,却难以吸引众多的大学毕业生。“无业”可就”与“有业不就”现象同时并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产销不对路”;?二是由于思想观念、生活条件、福利待遇等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愿到农村、基层和艰苦的地区工作。?从学科专业看,工科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就业形势较好,而一些文科专业就业出现困难,热门行业供过于求,而艰苦行业却供不应求。? 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尤其是具有一定吸引力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需求的标准越来越高。他们不仅注重毕业生的综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