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案六则投影(学生)

医案六则投影(学生)

医案六则投影(学生)
医案六则投影(学生)

醫案六则

[题解与说明]

现存最早的医案专集→宋·许叔微《伤寒九十论》

著名医案介绍:医案古称“诊籍”。

1、以病为纲合编

江瓘·《名医类案》,收集明代以前历代名医验案。

清·魏之琇《续名医类案》,以明代以后医案为主,本书温病医案较多。

清·俞震《古今医案按》,收集上至仓公,下至叶天士共六十余家,1600多案。

民国·何廉臣《重印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书中医案为作者登报征集,经作者精选,按病者、病名、病因、证候、诊断、疗法、处方、效果等内容顺序排列。

2、以人为纲合印

清·柳宝诒《柳选四家医案》:含尤怡《静香楼医案》,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张仲华《爱庐医案》,曹仁伯《继志堂医案》。

民国·徐衡之《宋元明清名医类案》

3、个人医案

清·喻昌《寓意草》

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叶氏门人华岫云整理而成。徐按很精采。

清·徐灵胎《洄溪医案》

清·吴瑭《吴鞠通医案》

清·丁甘仁《丁甘仁医案》

清·秦伯未《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一)

本医案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本案记述仓公诊断齐王侍医遂“病中热”的情景,劝告不可服用五石,并阐明其危害性。

练:通“炼”。动/把生丝煮熟使之柔软→名/白色的熟丝→形/熟练。

不溲sǒu:小便短少。

臃:非“癰”的异体。

阴石以治阴病,阳石以治阳病:介词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以阴石治阴病,以阳石治阳病。

陰陽水火之齊:药石有寒性柔剂,有热性刚剂。

中熱,即為陰石柔齊治之:阴虚内热就用寒性矿物药组成的柔剂治疗它。

远:背离→错误。

起度量,立規矩,稱權衡,合色脈、表裏、有餘不足、順逆之法,參其人動靜與息相應,乃可以論。

语译:确立诊治疾病的标准(树立治疗法度,建立治疗规矩,确立治疗准则),结合病人色脉等外部症状、病位在表在里、病性是实是虚、病势是顺是逆,并参考病人脉搏动静与脉息相应情况。才可以据这些讨论疾病。

陽疾處内、陰形應外:真热假寒证。

辟:“襞”bì的古字。闭阻

宛气:指郁结之热气。宛:通“郁”,郁结。

二陰應外、一陽接内:与“陽疾處内、陰形應外”意同。

俞:“腧”的古字。

经纪:纲纪。

习:熟习。

(二)

(三)

本医案选自俞震的《古今医案按·痢》。

絕:全然。

闕:通“缺”,使动用法,使……缺。

自下:自行泻下。下:名—动,泻下

客:客居

友生:同学。《诗经·小雅·棠棣》“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日:名词→状语,每日。“日过视予”,“日服而病日增”,“日以剧”。

饮:使动用法,使……饮。

譁:“哗”的异体字。

顧:顾忌。介意。

浹jiā旬:十天

亘:贯穿

翌日:第二天

泠然:清爽貌。

越日:过了一天

恒失之飢而傷於飽,傷於飽,其流為積:被动句。

流:演变,变化。積:积食。

去其舊而新是圖:宾语前置句。推陈出新,意为攻其邪。

顾:反而。

貼:通“帖”。

一旦:即时。

霍然:雨中群鸟飞声 迅速消散貌。此喻迅速痊愈。

(六)

本医案选自《薛生白医案》。

扰亏:损伤。

根本:肾为先天之本,故指“肾”。扰亏根本:扰动亏损肾精。

嫌:疑惑。

跋前疐后:前则跋其胡,后则踬其尾。指进退两难。

風木:六气指“厥阴风木”,时令指“农历二月”,脏腑指“肝胆”。

適:正好。春肝、夏心、秋肺、冬肾、脾旺四季,并主长夏。

已而:不久。

遺精:多因肾虚精关不固,或君相火旺,湿热下注等,扰动精室所致。

少間:不久。

同一邪也,均為三病:“三病”指“病目且黃(肝胆湿热)”“遺精淋濁(相火妄动,扰动精室)”“膝胫腫痛不能行(湿热下注)”

次第:依次。缠绵:纠缠。

因:顺着。副词。

根本久撥:肾阴已虚。

腎胃相關:语本《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

回阳返本:指补肾。

剑关苦拒而阴平非复汉有:姜维苦守剑阁主道,却被邓艾抄阴平小路直取成都灭蜀。比喻:一味治本而忽略其他症状的危害。(一味治本之不当)言下之意:标本同治。(急则治其标。)

略:大致,大体上。識shí: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六则》翻译赏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六则》翻译赏析 论语六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③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④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⑥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先世为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着作。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在世界观上,对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见解。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但鄙视"学稼""学圃",看不起劳动人民。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

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子贡(前520—?),姓端木,名赐。春秋末期卫国人。孔子学生。善于辞令。《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东汉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注本有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宋邢《论语正义》,朱熹《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注释、说明] ①出自《学而》: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子:先生,指孔子。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实习(或温习)。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说:通"悦",高兴,愉快。愠:恼恨,怨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②出自《为政》: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罔:迷惑,迷惑而无所得。殆:疑惑,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了旧知识,又领悟了新知识,(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③出自《为政》: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李娃传原文及翻译

【唐代传奇《李娃传》】 唐代传奇小说《李娃传》又称《汧国夫人传》,收入《太平广记》484卷,此小说为唐传奇中的名篇,作者白行简。白行简(776-826) 唐代文学家。字知退,祖籍太原(今属山西渭南)。白居易的弟弟。《李娃传》为其代表作。另敦煌遗书中存有《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述男女交媾之事。生平事迹见《全唐文》卷六十八。 编辑本段〖故事简介〗 荥阳公子赴京应试,与名妓李娃相爱,几乎被其父鞭挞至死。后流落街头,得李娃救护督促,发愤用功,应试得中。其父回心转意,认李娃为儿媳。全篇情节波澜起伏,结构完整。后世多改编为戏曲。《李娃传》虚构了一个娼妓李娃与所爱士人荥阳公子历经磨难,终于圆满结合并获得很高荣耀的喜剧性结局,表现了作者对倡优女子的同情和品格的赞美,有浓厚的理想色彩。 编辑本段〖《李娃传》原文〗 汧国夫人李娃,长安之倡女也。节行瑰奇,有足称者。故监察御史白行简为传述。天宝中,有常州刺史荥阳公者,略其名氏,不书,时望甚崇,家徒甚殷。知命之年,有一子,始弱冠矣,隽朗有词藻,迥然不群,深为时辈推伏。其父爱而器之,曰:"此吾家千里驹也。"应乡赋秀才举,将行,乃盛其服玩车马之饰,计其京师薪储之费。谓之曰:"吾观尔之才,当一战而霸。今备二载之用,且丰尔之给,

将为其志也。"生亦自负视上第如指掌。自毗陵发,月余抵长安,居于布政里。尝游东市还,自平康东门入,将访友于西南。至鸣珂曲,见一宅,门庭不甚广,而室宇严邃,阖一扉。有娃方凭一双鬟青衣立,妖姿要妙,绝代未有。生忽见之,不觉停骖久之,徘徊不能去。乃诈坠鞭于地,候其従者,敕取之,累眄于娃,娃回眸凝睇,情甚相慕,竟不敢措辞而去。生自尔意若有失,乃密徵其友游长安之熟者以讯之。友曰:"此狭邪女李氏宅也。"曰:"娃可求乎?"对曰:"李氏颇赡,前与通之者,多贵戚豪族,所得甚广,非累百万,不能动其志也。"生曰:"苟患其不谐,虽百万,何惜!"他日,乃洁其衣服,盛宾従而往。扣其门,俄有侍儿启扃。生曰:"此谁之第耶?"侍儿不答,驰走大呼曰:"前时遗策郎也。"娃大悦曰:"尔姑止之,吾当整妆易服而出。"生闻之,私喜。乃引至萧墙间,见一姥垂白上偻,即娃母也。生跪拜前致词曰:"闻兹地有隙院,愿税以居,信乎?"姥曰:"惧其浅陋湫隘,不足以辱长者所处,安敢言直耶?"延生于迟宾之馆,馆宇甚丽。与生偶坐,因曰:"某有女娇小,技艺薄劣,欣见宾客,愿将见之。"乃命娃出,明眸皓腕,举步艳冶。生遂惊起,莫敢仰视。与之拜毕,叙寒燠,触类妍媚,目所未睹。复坐,烹茶斟酒,器用甚洁。久之日暮,鼓声四动。姥访其居远近。生绐之曰:"在延平门外数里。"冀其远而见留也。姥曰:"鼓已发矣,当速归,无犯禁。"生曰:"幸接欢笑,不知日之云夕。道里辽阔,城内又无亲戚,将若之何?"娃曰:"不见责僻陋,方将居之,宿何害焉。"生数目姥,姥曰:"唯唯。"生乃召其家僮,持双缣,请以备一宵之馔。娃笑而止之曰:

医案六则投影(学生)

醫案六则 [题解与说明] 现存最早的医案专集→宋·许叔微《伤寒九十论》 著名医案介绍:医案古称“诊籍”。 1、以病为纲合编 江瓘·《名医类案》,收集明代以前历代名医验案。 清·魏之琇《续名医类案》,以明代以后医案为主,本书温病医案较多。 清·俞震《古今医案按》,收集上至仓公,下至叶天士共六十余家,1600多案。 民国·何廉臣《重印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书中医案为作者登报征集,经作者精选,按病者、病名、病因、证候、诊断、疗法、处方、效果等内容顺序排列。 2、以人为纲合印 清·柳宝诒《柳选四家医案》:含尤怡《静香楼医案》,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张仲华《爱庐医案》,曹仁伯《继志堂医案》。 民国·徐衡之《宋元明清名医类案》 3、个人医案 清·喻昌《寓意草》 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叶氏门人华岫云整理而成。徐按很精采。 清·徐灵胎《洄溪医案》 清·吴瑭《吴鞠通医案》 清·丁甘仁《丁甘仁医案》 清·秦伯未《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一) 本医案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本案记述仓公诊断齐王侍医遂“病中热”的情景,劝告不可服用五石,并阐明其危害性。 练:通“炼”。动/把生丝煮熟使之柔软→名/白色的熟丝→形/熟练。 不溲sǒu:小便短少。 臃:非“癰”的异体。

阴石以治阴病,阳石以治阳病:介词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以阴石治阴病,以阳石治阳病。 陰陽水火之齊:药石有寒性柔剂,有热性刚剂。 中熱,即為陰石柔齊治之:阴虚内热就用寒性矿物药组成的柔剂治疗它。 远:背离→错误。 起度量,立規矩,稱權衡,合色脈、表裏、有餘不足、順逆之法,參其人動靜與息相應,乃可以論。 语译:确立诊治疾病的标准(树立治疗法度,建立治疗规矩,确立治疗准则),结合病人色脉等外部症状、病位在表在里、病性是实是虚、病势是顺是逆,并参考病人脉搏动静与脉息相应情况。才可以据这些讨论疾病。 陽疾處内、陰形應外:真热假寒证。 辟:“襞”bì的古字。闭阻 宛气:指郁结之热气。宛:通“郁”,郁结。 二陰應外、一陽接内:与“陽疾處内、陰形應外”意同。 俞:“腧”的古字。 经纪:纲纪。 习:熟习。 (二) 本文是南宋医学家许叔微治伤寒病案。强调治疗伤寒病须“循次第”,顾及病证的表里虚实。 烦:《说文》“烦,热头痛也,从页,从火。”,引伸为烦躁、烦闷。 麻黄证:即麻黄汤证。《伤寒论》第35条是有关麻黄汤证的主要表现和治疗条文。 尺迟弱:指寸口尺部脉跳一息不足四至。此指迟而无力,表明营血不足,虽有表证,禁用汗法。《伤寒论》第50条。 建中汤:即小建中汤,有建中补脾,调和气血之功。 调荣:调和荣血。荣—营 尺部方应:寸口脉中尺部脉才应手→气血已旺,荣血调和。

论语六则、师说解析

《论语》六则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便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这个)做老师了”。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我是学中文的,可以给你做具体的讲解: 按原文、注解、译文的顺序排列如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时”是在一定的时候,不是时不时、常常的意思 “习”有两种说法: 1.复习; 2.实习,实践,演习。 人们多解释成复习,中学教材也这么解释,但是按照原北大中文系著名学者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一书中的解释,应该是后者,理由如下: 1.习按其甲骨文的字形推断的本义是幼鸟学飞,由于幼鸟学飞需要实践,因此有演习,实践的意思 2.孔子教给其弟子的具体知识是礼乐射御书术,射箭、驾车、礼仪、音乐等学问都需要不断演习操练,因此此处应该是演习的意思 3.《礼记》里有“习礼乐”“习射”这样的话,都是演习的意思,可作为第二个理由的佐证 “说”通“悦”,喜悦的意思 “有朋”的“有”或曰同“友”,“友”是朋友,“朋”是弟子、朋党

《南齐书·列传第九·刘善明传》原文及翻译

《南齐书·列传第九·刘善明传》原文及翻译 《南齐书·列传第九·刘善明传》原文: 刘善明,平原人。镇北将军怀珍族弟也。父怀民,宋世为齐北海二郡太守。元嘉末,青州饥荒,人相食。善明家有积粟,躬食饘粥,开仓以救乡里,多获全济,百姓呼其家田为“续命田”。 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骥闻名候之,辞不相见。年四十,刺史刘道隆辟为治中从事。父怀民谓善明曰:“我已知汝立身,复欲见汝立官也。”善明应辟。仍举秀才。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 泰始初,徐州刺史薛安都反,青州刺史沈文秀应之。时州治东阳城,善明家在郭内,不能自拔。伯父弥之诡说文秀求自效,文秀使领军主张灵庆等五千援安都。弥之出门,密谓部曲曰:“始免祸坑矣。”行至下邳,起义背文秀。善明从伯怀恭为北海太守,据郡相应。善明密契收集门宗部曲,得三千人,夜斩关奔北海。族兄乘民又聚众渤海以应朝廷。而弥之寻为薛安都所杀,明帝赠辅国将军、青州刺史。以乘民为宁朔将军、冀州刺史,善明为宁朔长史、北海太守,除尚书金部郎。乘民病卒,仍以善明为绥远将军、冀州刺史。文秀既降,除善明为屯骑校尉,出为海陵太守。郡境边海,无树木,善明课民种榆槚杂果,遂获其利。还为后军将军、直阁。 五年,青州没虏,善明母陷北,虏移置桑乾。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明帝每见,为之叹息,时人称之。转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以母在虏中,不愿西行,涕泣固请,见许。朝

廷多哀善明心事。元徽初,遣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赎得母还。 幼主新立,群公秉政,善明独结事太祖,委身归诚。二年,出为辅国将军、西海太守、行青冀二州刺史。至镇,表请北伐,朝议不同。 善明从弟僧副,与善明俱知名于州里。泰始初,虏暴淮北,僧副将部曲二千人东依海岛;太祖在淮阴,壮其所为,召与相见,引为安成王抚军参军。苍梧肆暴,太祖忧恐,常令僧副微行伺察声论。使僧副密告善明及东海太守垣崇祖曰:“多人见劝北固广陵,恐一旦动足,非为长算。今秋风行起,卿若能与垣东海微共动虏,则我诸计可立。”善明曰:“宋氏将亡,愚智所辨。故胡虏若动,反为公患。公神武世出,唯当静以待之,因机奋发,功业自定。不可远去根本,自贻猖蹶。”遣部曲健儿数十人随僧副还诣领府,太祖纳之。苍梧废,征善明为冠军将军、太祖骠骑谘议、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 沈攸之反,太祖深以为忧。善明献计曰:“沈攸之控引八州,纵情蓄敛,收众聚骑,营造舟仗,苞藏贼志,于焉十年。性既险躁,才非持重,而起逆累旬,迟回不进,岂应有所待也?一则暗于兵机,二则人情离怨,三则有掣肘之患,四则天夺其魄。本虑其剽勇,长于一战,疑其轻速,掩袭未备。今六师齐备,诸侯同举。昔谢晦失理,不斗自溃;卢龙乖道,虽众何施。且袁粲、刘秉,贼之根本,根本既灭,枝叶岂久?此是已笼之鸟耳。”事平,太祖召善明还都,

初一语文论语六则的教案及原文

初一语文论语六则的教案及原文 教学目标 2.学习文言字词句的含义。 3.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文言字词句的含义。 2.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设计1. 设计2.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殆(dài)论(lún)语说(yuè) 罔(wǎnɡ)好(hào)焉(yān) 惑(huò)逾矩(yújǔ)愠(yùn) 2.词语解释

(1)重点词语 说:愉快,高兴。现在写作“悦”。愠:怨恨,心里不满。 君子:文中指道德修养高的人。 知:这里有理解、领会的意思。 故:旧,这里指学过的知识。 矣:相当于“了”。 罔:迷惑不解。通“惘”。 殆:疑惑。 好:喜爱。 乐:愉快,快乐。 三人行:几个人在一起走。 从:采纳,听从。 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立:成就,意即有所成就。 惑:疑惑。 天命:上天的意旨。 从心所欲: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 (2)通假字 说:通“悦”,愉快,高兴。 罔:通“惘”,迷惑。 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3)古今异义

朋:古义,同一师门的师兄弟;今义,朋友。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或能够。 三:古义,虚词,不是确数;今义,表示确数。 (4)词类活用 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指旧知识和新知识) 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时常) 3.作者名片 4.背景追溯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 1.学生朗读课文 (1)齐读;散读;个人读。 (2)点拨朗读文言文的技巧。 (3)结合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4)注意朗读节奏,语速语调。 2.讨论、质疑、析疑 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课文,互相提问,互相解答。把讨论后仍不能解答的疑难问题,提交全班同学讨论。学生质疑、析疑结束后,老师提出一些值得探究的字、词、句,供学生探究。 (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高兴) 人不知而不愠(怨恨,心里不满)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不解;殆,疑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爱)

高考全国卷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亩。(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王涣字稚子,广汉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滑,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槃于路。吏问其故,威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

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

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 老子的“小国寡民”在《道德经》第八十章明确的提出。“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这样的“小国没有多少人,即使有武器却不用,使得人民重视生命而避免流动。虽有船车,没有地方乘用它;虽有兵甲,没有地方陈列他们;使得人民重新又回到结绳记事的年代。满意他们的饮食,喜爱他们的服装,高兴他们的风俗,安于他们的居处。邻国相互眺望,鸡犬的叫声彼此都听见,人民活到老死都没有相互往来过。” 然而对于老子这种“小国寡民”的思想,我们的先辈们很多人对此持一种批判的态度。其中主要的观点有以下3种。 其一为持基本否定态度。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有范文澜,白寿彝等先生。在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中说道:“道家的政治思想,是主张奴隶社会向原始社会的逆转。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对原始社会的向往。”他们将老子的“小国寡民”界定为洪荒未来的原始社会,从而对此持基本否定态度。 其二为持半肯定半否定的态度。这种观点则以任继愈先生为代表。他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中说“老子提出的解决反感错了,却不能说老子对不合理现象的攻击也错了。”这也就是说老子批判现实社会是对的,但是提出的“小国寡民”思想确实错误的。 其三为虚化小国寡民思想的实质内容。冯友兰先生提出“《老子》第八十章所说的并不是一个社会,而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 而我认为“小国,寡民。”这四个字看似简单,但其中的十分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老子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思想理念。 理解的关键是把握好“小”和“寡”这两个字。我认为比较合理的解释,是把这两个字用作使动词,也就是使……变小,把……看得很少的意思。 就是把大国家当作小国家一样来进行治理,把较多民众当作较少民众一样来进行管理。而在古代,大国与小国的区别,主要是指土地疆域的大小,一寸土地可以认为是小国,一尺土地可以认为是大国。但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应该同样地对待。不能因为国家大了,就把它人为地分成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政策。如果将大国分而治之,厚此薄彼的话,就会出现地方与地方之间的不平衡,从而产生各种矛盾与纷争,最终导致天下大乱。 所以,无论你拥有多大的国家,你都应该把它当作小国家一样,采取相同的政策来进行治理,这样才能现实国家的长治久安。这就是老子“小国”的理念。 同样道理,既然所有人都是大王的臣民,那作为大王来说,十个民众与一百个民众也是一样的,应该用同样的方式去关爱和保护,从而减少民众之间的矛盾与纷争,使民众能够

论语六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六则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论语六则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便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这个)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南柯太守传原文翻译「对照翻译」

南柯太守传原文翻译「对照翻译」 《南柯太守传》,唐代传奇小说。共一卷。作者唐代李公佐。李公佐,字颛蒙,陇西人。下面,为大家分享南柯太守传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出处或作者:李公佐 东平淳于棼,吴楚游侠之士。嗜酒使气,不守细行。累巨产,养豪客。曾以武艺补淮南军裨将,因使酒忤帅,斥逐落魄,纵诞饮酒为事。家住广陵郡东十里。所居宅南有大古槐一株,枝干修密,清阴数亩。淳于生日与群豪大饮其下。 贞元七年九月,因沉醉致疾。时二友人于坐扶生归家,卧于堂东庑之下。二友谓生曰:“子其寝矣。余将抹马濯足,俟子小愈而去。”生解巾就枕,昏然忽忽,仿佛若梦。见二紫衣使者,跪拜生曰:“槐安国王遣小臣致命奉邀。”生不觉下榻整衣,随二使至门。见青油小车,驾以四牡,左右从者七八,扶生上车,出大户,指古槐穴而去。 使者即驱入穴中。生意颇甚异之,不敢致问。忽见山川风候,草木道路,与人世甚殊。前行数十里,有郛郭城堞,车舆人物,不绝于路。生左右传车者传呼甚严,行者亦争辟于左右。又入大城,朱门重楼,楼上有金书,题曰:“大槐安国”。执门者趋拜奔走。旋有一骑传呼曰:“王以驸马远降,令且息东华馆。”因前导而去。 俄见一门洞开,生降车而入。彩槛雕楹,华木珍果,列植于庭下;几案茵褥,帘帏肴膳,陈设于庭上。生心甚自悦。复有呼曰:“右相且至!”生降阶祗奉。有一人紫衣象简前趋,宾主之仪敬尽焉。右

相曰:“寡君不以敝国远僻,奉迎君子,托以姻亲。”生曰:“某以贱劣之躯,岂敢是望。”右相因请生同诣其所。行可百步,入朱门。矛戟斧钺,布列左右,军吏数百,辟易道侧。生有平生酒徒周弁者,亦趋其中。生私心悦之,不敢前问。右相引生升广殿,御卫严肃,若至尊之所。见一人长大端严,居王位,衣素练服,簪朱华冠。生战傈,不敢仰视。左右侍者令生拜。王曰:“前奉贤尊命,不弃小国,许令次女瑶芳,奉事君子。”生但俯伏而已,不敢致词。王曰:“且就宾字,续造仪式。”有旨:右相亦与生偕还馆舍。生思念之,意以为父在边将,因没虏中,不知存亡;将谓父北蕃交逊,而致兹事。心甚迷惑,不知其由。 是夕,羔雁币帛,威容仪度,妓乐丝竹,肴膳灯烛,车骑礼物之用,无不咸备。有群女,或称华阳姑,或称青溪姑,或称上仙子,或称下仙子,若是者数辈,皆侍从数十。冠翠凤冠,衣金霞帔,彩碧金钿,目不可视。遨游戏乐,往来其门,争以淳于郎为戏弄。风态妖丽,言词巧艳,生莫能对。复有一女谓生曰:“昨上巳日,吾从灵芝夫人过禅智寺,于天竺院观石延舞《婆罗门》。吾与诸女坐北牖石榻上。时君少年,亦解骑来看。君独强来亲洽,言调笑谑。吾与穷英妹结绛巾,挂于竹枝上,君独不忆念之乎?又七月十六日,吾于孝感寺侍上真子,听契玄法师讲《观音经》。吾于讲下舍金凤钗两只,上真子含水犀盒子一枚,时君亦在讲筵中,于师处请钗、盒视之,赏叹再三,嗟异良久。顾余辈曰:‘人之与物,皆非世间所有。’或问吾氏,或访吾里,吾亦不答。情意恋恋,瞩盼不舍,君岂不思念之乎?”生

医案六则译文

《医案六则》——译文 (一) 齐王的保健医王遂患病,自己炼制五石汤服食治病。我淳于意前去探访他。王遂对我说:“我有病,希望您能给我诊治。”我就给他诊治,告诉他说:“您患的是内热病。《医论》的书里说:‘内热小便短少,大便秘结的病人,不能服饮五石汤。’矿石炼制的药物精锐燥烈,你服用这种药不能正常地大小便,赶紧不要服用,从面色来看,您将要发生肿痈病。”王遂说:“扁鹊说:‘用寒性矿物药来治疗阴虚内热的病,用热性矿物药来治疗阳虚外寒的病。’矿物药有柔与刚或寒与热不同性味的药剂。所以,内热就用寒性矿物药中平和的药剂治疗它;内寒,就用热性矿物药中刚燥的药剂治疗它。”我就对他说:“您的论说差错得太远了。扁鹊说的虽然就像这样,但是必须详细周密的诊断,依据医学的法度,确立治疗的规范,符合医疗的原则,综合望色和脉诊、表里、虚实、病情顺利和险恶的规律,参合病人动和静跟脉息变化相应的情况,才可以论治。医论著作里说:真热假寒的病,不用慓悍的药和针石治疗。如果慓悍的药入内,那么邪气闭阻了,而郁结之气愈加深入内伏。诊断书上说:假寒真热的病,不能用刚燥之药。刚燥药侵入体内会扰动阳气,阴病就更加衰弱,阳病更加显著,邪气到处流行,因此困剧经俞中,暴发为疮疽。”我告诉他后,过了一百多天,果然在乳房长了疽疮,向上很快蔓延到缺盆部位,后来就死了。这就指出论治的大法,一定有规律法则。平庸笨拙的医生对这些有一点不熟悉,就在医理的领会和临床上阴阳寒热的运用上发生差错了。 (二)——与课本不同oTL 世人所说的气中病,虽然不曾在医方书上看到,然而突然大喜损伤阳气,突然大怒损伤阴气,心怀忧愁,常不称意,心气逆乱,四肢厥冷,往往多会患这种病,就觉得涎水潮涌且昏迷,牙关紧闭。如果一概当做中风的证候,用药不但不适当,而且常常会治死人。元祐庚午年母亲遭受了这种灾祸,至今受屈抱恨于心,而无由申诉。母亲平时总是吃素,气血贫瘦衰弱,因为父亲去世后她很忧愁苦恼,牙关紧闭,涎水塞口。有一同村医生就当作中风治疗,用三粒大通丸让她泄下,大泄了数次,一个晚上就去世了。此事经常使我悲伤怒恨。我每次看到这种症状的病人,就赶紧化开四五粒苏合香丸,灌入病人口中,立即就苏醒了,然后随着病人气血的虚实寒热来调理治疗,没有不被治愈的。《内经》说:“病人无故而哑,不能说话,脉息不至,不用治疗,本来就会痊愈。”指的是气血突然逆乱,气血平复就好了。确实如此,即使不服药也行。

《论语六则》

《论语》六则 1、给下列字注音: 论()语说()愠() 罔()殆()好() 2.文学常识填空。 《论语》是记录孔子的一部书。是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论语》是经典著作之一。 “四书”是指。“五经”是指。3.解释词语。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 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 ⑸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 ⑹择其善者而从之从: 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逾: 4.默写填空。 孔子强调学习和温习相结合的句子是:,。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阐述读书求学问的三重境界的句子是:,。孔子强调虚心向别人学习的句子是:,。怎样向他人虚心求教:,。 5.翻译句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论语》六则主要记录孔子关于教育思想的谈话。他在学习态度和方法上有哪些主张?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一下。 7. 课文中有些话已凝固为成语,你知道有哪些? 8.请联系自己的学习情况,谈谈你对《论语六则》的体会。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 1 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 2 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 4 昧行 5 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 1 炳烛:把蜡烛点燃。 2 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是个瞎子所以这么说。 3 阳:这里指阳光。 4 孰与:一种固定格式,用来比较,相当于“比……怎么样”。 5 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延伸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恐已暮.矣()安敢戏.其君乎() 臣闻.之()善.哉()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默而识之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文言句子。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七年级下册的文言文有哪些呢,大家是否想了解一下下面小编为你分享一下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翻译: 金溪乡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一天)忽然哭叫着要这些东西。他父亲

对此感到诧异,向邻居借来给了他,他立即写下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了自己的名字。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同一宗族的人为主旨,传给全乡的秀才欣赏他的诗作。从此指定题才叫他写诗,他立刻写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取之处。同县的人认为他才能奇特,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用钱求他题诗。他的父亲以此为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本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老家,在舅舅家看到了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作诗,不能和以前听到的情况相当。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乡,又到了舅舅家,问仲永的情况,(舅舅)说:“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

《道德经》注音版第八十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版第八十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注音版】 小(xiǎo)国(guó)寡(guǎ)民(mín)。 使(shǐ)有(yǒu)什(shí)伯(bǎi)之(zhī)器(qì)而(ér)不(bù)用(yòng); 使(shǐ)民(mín)重(zhòng)死(sǐ)而(ér)不(bù)远(yuǎn)徙(xǐ)。 虽(suī)有(yǒu)舟(zhōu)舆(yú),无(wú)所(suǒ)乘(chéng)之(zhī),

虽(suī)有(yǒu)甲(jiá)兵(bīng),无(wú)所(suǒ)陈(chén)之(zhī)。 使(shǐ)民(mín)复(fù)结(jié)绳(shéng)而(ér)用(yòng)之(zhī)。 甘(gān)其(qí)食(shí),美(měi)其(qí)服(fú), 安(ān)其(qí)居(jū),乐(lè)其(qí)俗(sú)。 邻(lín)国(guó)相(xiāng)望(wàng), 鸡(jī)犬(quǎn)之(zhī)声(shēng)相(xiāng)闻(wén), 民(mín)至(zhì)老(lǎo)死(sǐ),不(bù)相(xiāng)往(wǎng)来(lái)。 【译文】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理想的国家是,国土很小,人民很少,没有冲突和纠纷,纵使拥有兵器也用不着,没有苛邢暴政,人民也不需要冒着生命危

险迁移远方了。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虽然有船只车辆,也没有机会乘坐。虽然有盔甲也没有机会去展示。使人们回到绳结记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人人恬淡寡欲,吃的虽是粗食,但也觉得很甘美。穿的虽是破衣服,但觉得很漂亮。住的虽是陋室,但觉得很安逸。风俗虽是俭朴,但觉得很快乐。与邻国之间彼此能听到对方的狗犬鸡叫,但人民从生到死都不相往来。 扩展阅读:《道德经》价值影响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

《论语六则》翻译

《论语》六则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字词:说:通假字,通“悦”,愉快高兴。 (译)先生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字词:愠:(yùn)怨恨。 (译)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字词:以为:“以(之)为”省略式,“凭(这个)做” (译)先生说:“温习旧的知识便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这个)做老师了”。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字词:罔:迷惑不解,现在写作“惘”。殆:危险。 (译)先生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字词:何以:“以何”的倒装,凭什么,为什么。文:谥号,古代贵族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 (译)子贡问(先生)说:“孔文子(死后)凭什么被称做‘文’呢?” 原文: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字词:耻:“以……为耻”,认为可耻、感到羞耻。是以:即“以是”的倒装,因此。 (译)先生说:“聪敏而且爱好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学识或地位低的人请教为耻,因此被称做‘文’。” 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字词:识:古今异义词,古义是“记”,读“zhì”。今义是“知道、认得、能辨别”。厌:满足。诲(huì):教导。倦:厌倦,失去耐心。 何有于我哉:“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对我来说有哪一样呢? (译)先生说:“默默的记住它,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对我来说有哪一样呢?”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字词:焉:“与之”。“在其中” (译)先生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而”的用法 1.表顺承: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学而不厌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表转折: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表修饰:默而识之 1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元史小云石海涯传》原文及翻译

《元史小云石海涯传》原文及翻译 元史 原文: 小云石海涯,家世见其祖《阿里海涯传》。其父楚国忠惠公,名贯只哥,小云石海涯遂以贯为氏,复以酸斋自号。母廉氏,夜梦神人授以大星使吞之,已而有妊。及生,神彩秀异。年十二三,膂力绝人,使健儿驱三恶马疾驰,持槊立而待,马至,腾上之,越二而跨三,运槊生风,观者辟易。或挽强射生,逐猛兽,上下峻阪如飞,诸将咸服其趫捷。稍长,折节读书,目五行下。吐辞为文,不蹈袭故常,其旨皆出人意表。初,袭父官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镇永州,御军极严猛,行伍肃然。稍暇,辄投壶雅歌,意所畅适,不为形迹所拘。一日,呼弟忽都海涯语之曰:“吾生宦情素薄,顾祖父之爵不敢不袭,今已数年矣,愿以让弟,弟幸勿辞。”语已,即解所绾黄金虎符佩之。北从姚燧学,燧见其古文峭厉有法及歌行古乐府慷慨激烈,大奇之。仁宗在东宫,闻其以爵位让弟,谓宫臣曰,“将相家子弟其有如是贤者邪!”俄选为英宗潜邸说书秀才,宿卫禁中。仁宗践祚,上疏条六事:一曰释边戍以修文德,二曰教太子以正国本,三曰设谏官以辅圣德,四曰表姓氏以旌勋胄,五曰定服色以变风俗,六曰举贤才以恢至道。书凡万余言,未报。拜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 会议科举事,多所建明,忽喟然叹曰:“辞尊居卑,昔贤所尚也。今禁林清选,与所让军资孰高,人将议吾后矣。”乃称疾辞还江南,卖药于钱唐市中,诡姓名,易服色,人无有 当更赋诗。”遂援笔立成,竟持被去。人间喧传芦花被诗。其依隐玩世多类此。晚年为文日邃,诗亦冲淡。草隶等书,稍取古人之所长,变化自成一家,所至士大夫从之若云,得其片言尺牍,如获拱璧。其视死生若昼夜,绝不入念虑,攸攸若欲遗世而独立云。泰定元年五月八日卒,年三十九。赠集贤学士、中奉大夫、护军,追封京兆郡公,谥文靖。有文集若干卷、《直解孝经》一卷行于世。 译文: 小云石海涯,其家世见其祖父《阿里海涯(牙)传》。父为楚国忠惠公,名贯只哥,所以小云石海涯以贯氏为姓,自号“酸斋”。小云石海涯十二三岁时,臂力过人,能挽强弓射猛虎,善骑马,诸将都钦佩其矫捷的骑术。长大后改变原来好武的志愿,转而读书习文,一目五行,语言文雅,无陈词滥调,其文思常出人意外。小云石海涯原袭父官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镇守永州。他治军极严,军纪严肃。闲暇时就去游乐,随心所欲,不拘礼节。有天,对其弟忽都海涯说:“我对做官素无志愿,只是因为祖、父的爵位我不敢不承袭,如今已经数年了,愿将官爵让给你,你不要推辞。”说罢就把身边所带的黄金虎符佩戴在弟弟身上,自己北行去拜姚燧为师。姚燧见他文章谨严,诗歌慷慨激昂,认为是一大奇才。仁宗为太子时,听说小云石海涯把爵位让给弟弟,对宫臣说:“将相家子弟中有如此之贤的吗?”很快被选为英宗府中的说书秀才。仁宗登基后,他上书提出六条建议,包括提倡道德,淳化风俗,教育太子,设置谏官,表扬功臣,荐举贤才等,共万言,但有关廷臣并未呈交皇帝。以后拜为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 在议论科举考试时,他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忽然觉得今朝选拔官吏,自己去与人争高

《货殖列传序》阅读答案及翻译

(9分,每小题3分)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①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②,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③,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梓、姜、桂、金、锡、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④,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⑤,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⑥,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注】①挽,同晚。②刍豢:指牲畜的肉。③眇:同妙。④虞:掌管山林川泽出产的官,此指开发山林川泽的人。⑤三宝:食、事、财。绝:不流通。⑥潟卤:盐碱地,不适宜耕种。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已:通矣,了 B.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道:通导,引导 C.故待农而食之待:等待 D.各劝其业,乐其事劝:勉励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