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五六七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五六七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五六七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五六七

实验五 比较过氧化氢和Fe 3+的催化效率

教学目的

1. 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效率的方法。 2. 探索过氧化氢和Fe 3+的催化效率的高低。 实验原理

2H 2O 2 ??→?+

3Fe HO 2+O 2(速度缓慢)

2H 2O 2 ???→?过氧化氢酶

HO 2+O 2(速度迅速)

实验步骤

实验关键

1. 实验要用新鲜的肝脏研磨液(活性高),提高两试管实验现象的对比程度。

2. 一定不要用同一吸管先后滴加肝脏研磨液和FeCl 3溶液,否则2号试管内也有较多的

O 2放出,火焰也较明显。 实验结论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生物催化剂(酶)具有高效性

实验六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教学目的

1.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实验原理

?酶麦芽糖还原性糖

1.淀粉(非还原性糖)?→

?酶葡萄糖+果糖

蔗糖(非还原性糖)?→

2.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3.用淀粉酶分加催化淀粉和蔗糖后,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根据是否有砖红色沉淀来判断淀粉酶是否对二者都有催化作用,从而探索酶的专一性。

实验步骤

实验关键

1.两试管在60℃(注意与常见的37℃比较)热水中时间不能太短,必须达5分钟以上,如时间太短,试管1中砖红色沉淀不明显;

2.加入斐林试剂后应轻轻振荡试管,否则试管1内砖红色沉淀不均匀。

实验结论

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而不能催化蔗糖分解,从而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实验七 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选做)

教学目的

1. 初步学会探索影响酶活性条件的方法。

2. 探索淀粉酶在不同温度和PH 下催化淀粉水角的情况。 实验原理

淀粉??

→?淀粉酶

麦芽糖和葡萄糖???→?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I (碘液) ↓I (碘液) 紫蓝色复合物 不形成紫蓝色复合物 实验步骤一

实验步骤二

(此处不用碘液的原因是碘液中的HI和HIO会与NaOH反应)

实验关键

1.在探索温度与酶活性实验中,操作2与操作3一定不能颠倒顺序

2.在探索PH与酶活性实验中,操作2与操作3顺序不能颠倒

总之在未控制好实验因素之前,不能让底物与酶接触发生反应,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酶的催化活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高温、低温以及过酸、过碱都将影响酶的活性。拓展提升相同:非实验因素实验现

实验原理→设计思路→对照实验→唯一变量→象描述→结论

不同:实验因素与分析

【同类题库】

本实验

实验五比较过氧化氢和Fe3+的催化效率

.在做比较过氧化氢和Fe3+的催化效率实验时,选用的动物肝脏必须新鲜,原因是(B)A.肝脏细胞末死亡,便于实验

B.新鲜肝脏所含过氧化氢酶较多

C.新鲜肝脏比不新鲜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催化效率高

D.不新鲜的肝脏有异味,不能做实验

.在做比较过氧化氢和Fe3+的催化效率实验时,把肝脏制成研磨液的目的是(A)

A.有利于过氧化氢酶的释放B.保护过氧化氢酶

C.提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D.以上说法都不对

.为使加酶洗衣粉的去污渍效果更好,处理方法应该是(C)

A.先用冷水浸泡.再在温水中搓洗B.先用开水浸泡.再在温水中搓洗

C.先用温水浸泡.再在温水中搓洗D.先用温水浸泡.再在冷水中搓洗

.下列除.哪项外,都可破坏淀粉酶的分子结构,从而使酶失去活性(B)

A.煮沸B.60℃热水C.盐酸(5%)D.氢氧化钠(5%).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20%的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结果如下表。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能够得出相应结论。在下列有关结论的描述中,从表中得不到实验依据的一项是(C)

A.从催化反应的条件看,酶有温和性B.从催化活性看,酶变性后就失去活性C.从催化底物范围看,酶具有专一性D.从催化反应的效率看,酶具有高效性

实验六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下列关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作用实验原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A.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性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作用不产生砖红色沉淀

B.淀粉能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成还原糖

C.蔗糖能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成还原糖葡萄糖和果糖

D.淀粉酶能否催化淀粉和蔗糖水解,是通过有无还原性糖特定的颜色反应而证明的

.如图所示,在下列试管中均加入3毫升浆糊,A、C中注入2毫升清水,B、D中注入2毫升新鲜的α-淀粉酶溶液,保温5分钟后注入碘液,最可能不变蓝色的是(D)

实验七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

.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需进行如下步骤(D)

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注入2ml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1ml淀粉酶溶液

③向各试管滴1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60℃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温度5分钟⑤观察实验现象

最合理的顺序应为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D.①→④→②→③→⑤

.下图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响。先将酶和乳汁分别放入两支试管,然后将两支试管放入同一水浴(温度用T℃表示)中持续15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要的时间。

通过多次实验,记录下不同温度下凝乳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下表:

据此实验,回答以下两题

(1)酶和乳汁分别用水浴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再混合加热,其原因是(A)

A.确保实验是在设计的温度下进行B.进行对照

C.确保反应物的体积相同D.缩短实验时间

(2)关于该实验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B)

A.该实验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B.凝乳酶的最适温度肯定是40℃C.将A 内混合物加温到40℃会发生凝乳D.将F 内混合物冷却到40℃不会发生凝乳

.为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根据已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出了如下实验方案。从认为该方案存在哪些问题?

1.用恒温水浴锅,烧杯和铁架台调好水浴装置。

2.将量好的酶溶液和天平称取的蛋白质块分别放入2支试管,然后将2支试管放入同一水浴环境中持续一段时间,使试管内外温度一致,再将酶溶液和蛋白质(将鸡蛋煮熟后的蛋白质部分切成小块)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蛋白质块消失所需的时间。

3.将酶溶液改成等量的蒸馏水,重复步骤2,并注意与步骤2的温度保持一致,进行对照实验。

4.做好实验观察和记录

[(1)试管应编号(2)步骤2与步骤3所用的蛋白质块应该是等

量的(3)步骤3的蒸馏水应改成与步骤2等量的酶溶液(4)步

骤2与步骤3所用温度应该不同]

.取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3ml浆糊,然后,在甲试

管中加入2ml清水。振荡两试管,将其浸浴在35℃左右的温水中,5min后同时取出两试管,冷却后,用本尼迪森试剂检验方法进行检验。请回答:

(1)两试管的现象是:。

(2)试分析,在PH相同的情况下,酶促反应所需时间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

②。

③。

(3)乙试管在实验中起作用,甲、乙两试管内对应各物质的量要求相同的目的是。

(4)若要观察高温对酶活性的影响,可另设计试管丙,丙试管的成分应和试管相同,并将此试管放入水浴中,此试管最后的颜色变化是。

(5)若要验证酶的专一性,可另设计试管丁和甲对照,丁试管应先后加入(选择填空);若要验证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可另设计试管戊与甲对照,则戊试管先后加入物质的顺序是DBEF,该操作顺序是否合理?为什么?

A.少许的蛋白清B.小麦淀粉酶溶液C.适量的浓硝酸(可与蛋白质产生黄色反应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与否;酶的含量极少,其颜色反应可忽略)D.3ml浆糊E.适量的NaOH或HC l,用本尼迪森试剂试剂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1)甲试管依次出现绿色、黄色和橙色,乙试管无颜色反应(2)①浆糊量②小麦淀粉酶滤液量③水浴的温度(3)对照;为了排除各项量的不同对结果的影响,便于分析实验结果(4)甲;沸;无显色反应(5)ABC;不合理。因为加入小麦淀粉酶可能会与淀粉发生作用,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扩展实验及实验设计

.取1-5号五支试管,分别加入2ml0.5mol/L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能说明酶的专一性的试管组合是。

(2)能说明酶的高效性的试管组合是。

(3)试管3和4相比较,说明:。(4)试管3和5相比较,说明:。[(1)1和3试管(2)2和3试管(3)酶在高温下会变性,失去催化功能(4)PH会影响酶的活性]

.某同学对唾液进行下列研究,请回答:

(1)用唾液制成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一些细胞位于其中,该细胞为。

(2)鉴定唾液淀粉酶的成分时,需选用试剂,该试剂的成分及浓度为。

(3)在验证唾液淀粉酶的专一性实验中,证明淀粉已经分解成麦芽糖时,要利用麦芽糖的

性,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沉淀。(4)如果(3)实验中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速度太快,请设计两种可行的方案,降低反应的速度:

①:。

②:。(5)在验证唾液淀粉酶活性最大的温度是否为37℃时,在用不同的温度条件进行实验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脱落的口腔上皮细胞(2)双缩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质量浓度为0.01g/ml 的CuSO4(3)还原性;氧化亚铜(4)①加大唾液稀释倍数②适当降低温度(5)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其他变量]

.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产生氧气和水。在一个研究马铃薯块茎中过氧化氢酶作用的实验中,先将马铃薯及钻孔器钻出2cm长的圆条,再将圆条横切成10个小圆片,然后放入一个大号注射器内,继而吸入10cm3稀释的过氧化氢溶液,将针嘴用橡胶盖密封。如图显示注射器内收集气体的情况,记录如下表。

(1)请用表中数据,在上面的坐标上将实验结果绘成一曲线图(用实线表示)。

(2

)反应速度最快的时段在,最慢的时段在。

(3)试解释整个实验过程中反应速率的变化。

。(4)假设本实验所用的马铃薯小圆片是20片,而不是10片,试在题(1)答案的坐标上草绘一曲线表示实验过程所可能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用虚线表示)

[(1)略(2)0-2,10-20(3)随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变小,单位时间内生成的气体逐渐减少(4)略]

.MnO2是一种无机催化剂,它可以将H2O2分解为H2O和O2。新鲜猪肝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这种酶也能将H2O2分解为H2O和O2。为了验证无机催化剂与酶的区别,做了如下实验:取6支试管,标号A→F,每一试管内注入浓度为3%的H2O2溶液各5ml,其余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实验结果:

(1)B与A相比,在单位时间内B管产生的气泡多,这说明

(2)C与A相似,而D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3)E与A、C相似,而F管内只产生很少气泡,这说明

。[(1)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MnO2高,进而说明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2)温度对MnO2的催化效率影响不大,过氧化氢酶在高温下失去活性,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3)同温度一样,酸碱度对MnO2的催化效率影响不大,过氧化氢酶在酸性环境中活性降低,说明酶的催化受酸碱度的影响]

.将萝卜磨碎制得提取液,取少量分别加入PH=3-9的盛有等量过氧化氢(H2O2)溶液的几个试管中,保持30℃温度。结果每个试管都产生气体。重复上述实验,只是把提取液的添加量减半。两次实验过氧化氢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萝卜提取液中含有。

(2)为什么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含量的相对值最低点位于

同一直线上?

(3)B是第次实验的曲线,理由是

(4)如果把提取液加热到70℃,再进行第三次实验,结果将是

其原因是

[(1)过氧化氢酶(2)PH=7时,酶的催化作用最强(3)二;因为酶减少了一半,过氧化氢被分解的量也相应减少(4)过氧化氢的量不变(相对值仍为100);酶加热后变性,反应不能进行]

.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它以瓶状带盖的叶捕捉昆虫,并以其分泌物消化虫体。为检测此分泌物的性质,做如下实验:取6只试管,加入经过不同温度处理的检测液后,再分别加入瘦肉块和马铃薯块,两个小时后观察现象,记录如下表。请据表回答问题:

(1)此实验中说明分泌物中有酶,没有酶。

(2)试管1和4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

(3)试管3与试管2相比,结果不同,原因是。(4)猪笼草捕捉昆虫是对土壤溶液中缺少元素的一种适应。

[(1)蛋白酶;淀粉酶(2)对照(3)酶是蛋白质,高温使蛋白质变性,酶失去活性(4)氮]

.为证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某同学制设计以下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略)

(2)实验材料和用具(略)

(3)实验方法和步骤

①取2支试管,编号为A和B,各注入2ml浆糊。

②用凉开水嗽口后,用小烧杯收集唾液。

③向A试管内加入2ml唾液。

④向2支试管中各滴加2滴碘液

⑤将两支试管振荡后放入37℃水恒温10分钟。同时取出2 支试管,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4)结论: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该实验方案中方法步骤以及结论有没有错误?如果有请指出并改正。

[第③步中B试管应加2ml清水,作对照实验;第④⑤步应对调;结论只能推出唾液淀粉酶能水解淀粉,但不能证明水解的产物是什么。]

.下图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响。先将酶和乳汁分别放入2个试管,然后将2试管放入同一水浴(温度用T/℃表示)环境中持续15分钟,再将酶与乳汁倒入同一试管内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要的时间。

通过多次实验,并记录在不同温度下凝乳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下表:

装置 A B C D E F

水浴温度T/℃10 20 30 40 50 60

(1)比较并解释装置B和D的结果。

(2)解释以下两种处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为什么?

①将装置A内的混合物加温至40℃。

②将装置F内的混合物冷却至40℃。

(3)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指出调控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原则。

(4)为什么酶和乳汁混合之前在同一水浴环境中保温15分钟实验结果更准确?

(5)若将酶和乳汁直接放入同一试管内混合并保温,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1)B的凝乳时间比D长,说明酶的催化效率受温度影响,40℃下酶的活性比20℃时高(2)A内混合物加温至40℃发生凝乳,因为提高温度,会使酶的活性增高;F内混合物冷却至40℃不发生凝乳,因为凝乳酶在60℃高温已变性,失去催化活性(3)将PH调至接近中性,以保证酶的最大催化活性,并保证所有实验过程始终都在同一PH下进行(4)确保酶在某种特定的温度下的催化作用;排除温度对凝乳的影响(5)酶与乳汁一旦混合,在没有达到预定温度时,反应已经发生,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请设计一实验证明温度会影响酶的催化活性。

材料用具:3支试管、淀粉、碘液、水浴锅、冰箱

(1)实验步骤与结果:

①制备6ml淀粉溶液并在常温下冷却

②取唾液若干

③取3支试管各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④。

⑤。

⑥。

结果:。(2)步骤④与⑤能否调换次序?请说明理由

(3)1号、2号、3号三支试管加入淀粉、唾液及保温时间均相同,这是因为了

,以便得出科学的结论。你所设计的实验中,

是起对照实验的作用。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后,将上述三支试管都置于37℃的温水中若干时间,再进行检验,其结果将会怎样?。(4)如用此实验设计思路探索PH对酶活性的影响,应在此实验的哪一步骤做调整,如何调

整?。[(1)④将1、2、3号试管分别放入37℃的温水、沸水、冰块的环境中。⑤向三支试管加入等量的1ml的稀释的唾液,摇匀后放置5分钟。⑥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滴碘液。结果:1号试管溶液不变蓝,2、3号试管溶液均变蓝。(2)不能;因为如果调换次序,2号和3号试管内的淀粉酶也将其中的淀粉水解一部分(3)避免因淀粉、唾液和保温时间的不同给实验结果造成误差;1号试管;1号、2号管内的结果不再变化,原来放在冰块中的3号试

管内蓝色逐渐消失而呈碘液的颜色。(4)应在步骤④作如下调整:向3支试管内分别滴加等量的蒸馏水、HCl溶液和NaOH溶液。]

.酶是生物催化剂,其催化效率受温度、酸碱度和激活剂等因素的影响,已知NaCl是唾液淀粉酶的一种激活剂。请设计一个证明NaCl能提高唾液淀粉酶催化效率的实验。

(1)实验材料用具:淀粉糊、蒸馏水、碘液、稀释的唾液、适当浓度的NaCl溶液、试管、量筒、滴管等。

(2)实验步骤:

(3)结果分析:

[(2)①取甲、乙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糊;②向甲试管加入适量的NaCl溶液,向乙试管加入等量的蒸馏水;③同时向两支试管内加入等量稀释的唾液;④向两支试管内各加入1滴碘液;⑤观察哪支试管里蓝色较快褪掉。(3)甲试管中蓝色较快褪掉,证明NaCl 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

.用蛋白酶制成蛋花:用胃蛋白酶粉、盐粉配置成人造胃液:用人造胃液和氢氧化钾制成中和胃液。把四个试管编号,按下表进行不同的处理,待时间经过510分钟以后可观察其结果。如果哪个试管里的物质变透明了,就说明哪个试管里的蛋白质被消化了。反之则蛋白质

未被消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4

蛋花5g 5g 5g 5g

试剂20ml人造胃液

20ml中和胃

液20ml煮沸胃

20ml人造胃

温度0℃37℃37℃37℃

(1)实验结果为物质变透明了的试管是,原因是。

(2)若以试剂作为单一变量进行实验,则可撤掉的试管是,这样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3)若以温度作为单一变量进行实验,则选取试管进行实验,其中,作为对照的试管是,最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4)用试管和试管相互对照可说明适宜的PH值是胃蛋白酶发挥正常活性必需的。[(1)4;此管中有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所需的适宜温度和PH(2)1;胃蛋白酶在煮沸和中和条件下会失去活性(3)1、4;1;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4)2;4]

.E为人体消化道中的一种酶。下图用鸡蛋清作底物研究酶E的实验。在5支试管内分别放入含等量酶E的不同PH缓冲液。将试管放在20℃的水浴中,然后把鸡蛋清放在同样的细玻璃管中,再把玻璃管投入沸水,使鸡蛋清凝固变得不透明。实验从将装有固化鸡蛋清的细玻璃管放入试管中开始并计时。鸡蛋清经酶E的作用被消化,细玻璃管两端变得透明。(如下图)

每2min测量一次细玻璃管的透明部分长度,计算已被消化的鸡蛋清的百分率,所得结果见下表:

请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为什么要用水浴?

(3)根据实验,你对酶E能得出哪些结论?

(4)假设用唾液代替酶E作上述实验,你预期会得出什么结果?

(5)假若在40℃稍下时实验,结果会如何?在80℃实验结果双会如何?

(6)请推想人消化道的哪一部分会有此酶?

[(1)研究酸碱度对酶活性的影响(2)使温度恒定,受热均匀,避免温度变化对酶的影响(3)酶E是一种蛋白酶,其最适PH在2左右(4)蛋清不会被消化,因为唾液中没有蛋白酶(5)温度在40℃稍下时,蛋清被消化得更快,其中PH在2时消化得最快;温度在80℃时,蛋清不会被消化,因为酶已变性失活(6)胃中]

.植物根系是一个生命活动极为活跃的器官,它能合成一些生命所必需的物质,同时也将一些物质排出体外。有人认为排出的物质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淀粉酶,请你根据所给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探索小麦根系是否能够分泌淀粉酶。

实验材料:O.02%的淀扮和2%琼脂溶液、稀I-KI溶液、水、足量的小麦种子、培养皿、烧杯、温箱等。

实验步骤:第一步:将0.02%淀粉和2%琼脂溶液平均倒在两个培养皿中,制成一薄层平板,标号为A、B。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可能的结果及原因分析:

(1)结果:

原因:

(2)结果:

原因:

[(l3分) 第二步;将小麦种子和适量的水置于培养皿中萌发,待根长1厘米左右时,可用作实验材料(2分) 第二步:将上述实验材料平均分成两组(1分),其中一组采用蒸煮等方法处理,使之死去。(1分) 第四步:取已萌发的活的小麦种子置于A皿的琼脂平板上,使根系尽量与琼脂板接触良好(1分),B皿的琼脂板上,放置经处理过的死去的萌发小麦,使根系尽量与琼脂板接触良好。(1分) 第五步:将A、B皿在温箱中放置数小时后取出,拿掉萌发的种子(1分),滴人适量的释I-KI溶液于琼脂扳上,观察颜色变化(l分) 可能的结果及原因分析:(1)A,D皿都变蓝(1分) 小麦根系的分泌物中不含淀粉酶(1分) (2)A板中根系接触过的地方不变蓝(1分),B板中根系接触过的地方和其它地方一样,均变蓝(1分)小麦根系的分泌物中含淀粉酶(l分)(其它酌情给分)。]

.(13分)目前对吸烟影响人体代谢方面的问题研究较少,为初步了解有关情况,一实验小组准备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香烟烟雾处理与酶的活性的关系

实验材料:新鲜猪肝,市售香烟若干支,自制抽烟器(用于收集香烟烟雾)两支,试管若干支,剪刀,镊子,10%过氧化氢溶液,研钵、水浴锅,温度计,卫生香,火柴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实验方法完善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步骤1:新鲜猪肝提取液的制备及实验准备

猪肝经剪碎、研磨、过滤后,滤液置于试管内,待猪肝提取液究分沉淀后,

。步骤2:香烟烟雾的收集和对照气体的收集

。步骤3:将两支自制抽烟器内的气体全部以相同速度缓慢的注入两支盛放猪肝提取液的试管内,并保证充分接触。

步骤4:实验组和对照组酶活性的检测(包括反应操作过程及检测方法)

(1)

(2)

(3)

[(13分) 步骤1 吸取等量的猪肝提取液上清液,分别加入两试管,置于适宜水浴锅内(2分) 步骤2 点燃一支香烟,用自制抽烟收集香烟烟雾,另一支自制抽烟器抽取等量空气(2分) 步骤4 (1)另取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毫升的过氧化氢溶液。放人37度水浴锅内保温。(3分)(2)用一支吸管吸取注入香烟烟雾的猪肝提取液1毫升,加入A试管,同时用另一支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大全共14个实验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大全共14个实验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18655140.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高考备考“生物实验”易错点归纳 (1)、可溶性还原性糖的鉴定: 植物组织应该选择苹果、梨等应该选择白色或者近于白色的组织,而不能选择西瓜; 鉴定的糖类为可溶性还原糖,故不能选用甘蔗作为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中需要水浴加热; 若鉴定材料中不含可溶性还原糖,则实验结果的现象应该为蓝色,而非无色,答题时切忌描述为“无色”; 斐林试剂的配制为“等量混合均匀后使用,且须现配现用”,注意与双缩脲试剂的先加A液,后加少量B液区分开来。鉴定结果为斐林试剂在水浴条件下可与可溶性还原糖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2)、脂肪的鉴定实验: 材料选取得是富含脂肪的花生子叶,鉴定过程中须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故而需要制片操作,若切片厚薄不均,会导致显微镜视野明暗不一; 在染色后,显微镜观察前,须用50%酒精溶液洗去浮色,便于我们区分被苏丹Ⅲ、苏丹Ⅳ染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鉴定实验: 材料选择:豆浆或者鸡蛋清(鸡蛋清须稀释,以避免试验后鸡蛋清粘附于试管壁上,不易清洗) 试剂配制:先加1~2mL A液,再加1~2滴B液。 实验原理:Cu(OH)2在碱性条件下与肽键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故而加热导致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引发的蛋白质变性之后的物质,仍能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络合反应)

实验拓展:将蛋白质与蛋白酶混合使其充分反应过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仍能够发生紫色络合反应;将蛋白质+蛋白酶+多肽酶混合反应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实验结果依旧为紫色。【原因】 (4)观察细胞内的叶绿体: 材料:黑藻(它是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为什么) (5)观察细胞内的线粒体: 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什么不选择绿色植物细胞) 试剂:健那绿试剂(染成蓝色) 细胞活性:实验过程中细胞始终保持活性,故而在制作装片的过程中,须滴加生理盐水(等渗溶液),而不能滴加蒸馏水; (6)观察细胞内DNA和RNA的分布: 实验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重要操作:HCl的作用:①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②使DNA和蛋白质分开,便于染色剂染色; 试剂:吡罗红(RNA,故而细胞质被染成红色);甲基绿(DNA,故而细胞核被染成绿色) (7)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实验: 实验材料:植物的成熟细胞(不能选用根尖分生区和动物细胞)【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细胞壁;第二有成熟大液泡】课本选用的实验材料为洋葱鳞茎外表皮(其液泡含有紫色色素,易观察);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除了温度和pH对酶活性有影响外,一些抑制剂也会降低酶的催化效果。图①为酶作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机理示意图,图②为相同酶溶液在无抑制剂、添加不同抑制剂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非竞争性抑制剂降低酶活性的机理与高温、低温对酶活性影响的机理相同 B.据图可推测,竞争性抑制剂因与底物具有类似结构而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 C.底物浓度相对值大于15时,限制曲线甲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浓度 D.曲线乙和曲线丙分别是在酶中添加了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的结果 2.如图表示在某pH范围内酶A和酶B所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将pH由4调至6,酶B的活性逐渐增强 B.不同温度下实验,酶A的最适pH不同 C.酶B具有高效性,酶A不具有高效性 D.pH为5时,两种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相等 3.如图表示某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X、Y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 B.①、④过程都产生[H] C.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D.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 4.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e和f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d和e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时,曲线d、e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A~C时,曲线d、f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5.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酸、过碱、高温会使酶失活,应在低温下保存酶制剂 B.酶催化反应后,会立即被分解成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C.酶为分子提供能量,从常态转变为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 D.酶只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6.下图是油菜种子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专题(无答案)

必修一实验专题 一、细胞的观察和测量 (一)实验目的: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掌握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二)仪器用品:显微镜、玻片标本、擦镜纸、物镜测微尺、目镜测微尺 (三)实验步骤: 1.认识显微镜 (1)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镜筒、粗调节器 (粗准焦螺旋)、细调节器(细准焦螺旋)、转换器、 载物台、通光孔、弹簧夹片 (2)照明部分:反光镜(平面镜和凹面镜)、聚光器、 光圈 (3)光学部分:目镜、物镜(低倍镜、高倍镜、油镜) 2.显微镜的使用: (1)准备:主要是显微镜的安放、用擦镜纸擦拭目、 物镜,两眼同时睁开,左眼观察、右眼看着画图。 (2)对光:用低倍物镜对光。升镜筒→转动转换器(低) →开大光圈→转动反光镜→白色圆形光斑 (3)低倍镜观察:放玻片→降镜筒→升镜筒→转动粗调节器→调节细调节器→观察 (4)高倍镜观察:移玻片(低倍镜)→转动转换器(高)→调光圈→调节细调节器→观察 3、保卫细胞大小的测量 (四)实验结果: 1、放大倍数:也称放大率。物象的大小对物体大小的比例叫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该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和体积。 2、视野及镜像亮度:视野是指一次所能观察到的被检标本的范围。视野的大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看到的标本范围就越小。镜像亮度是指视野里所看到的像的光亮程度,它与放大倍数成反比,所以在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标本时,须移动标本才能看清其他部位,并使用凹面反光镜、大光圈或增强光源,以改善视野亮度,而使物象明亮清晰。 3、任何需要观察的标本都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原因是:a.低倍镜视野相对大,便于找目标;b.易调节防止镜头与镜片相撞。 4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物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目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5、视野中物象移动与标本移动的关系:如视野中某观察对象位于左下方如何移到中央,应将装片或切片向左下方移动,也就是同向移动。原因是视野中物象移动的方向与装片或切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6、放大倍数的扩大或缩小与视野里细胞数量的变化,例:目镜5X,物镜4X,视野中央有一排细胞共15个,若把物镜换成10X,则细胞数目为6个。因为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成反比;若目镜5X,物镜4X,视野中共有50个细胞,再把物镜换成10X,则视野中有8个细胞。因为视野中看到的事物的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 (六)知识迁移: 1、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部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64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若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当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些细胞中的(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2、如要观察人血涂片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结构,就选用下列哪种组合及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 );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⑤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全!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如果光线较暗时,可用凹面反光镜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大的光圈;如果光线明亮时,可用平面反光镜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小的光圈。(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换用高倍镜后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 2、低倍镜和高倍镜的区别: 透镜大小镜头长短视野亮度物像大小细胞数量 低倍镜小短亮小多 高倍镜大长暗大少 3、污点位置的判断: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目镜、物镜、所观察的材料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只要分别转动镜头或移动玻片标本,看污物是否随之而动,就可做出正确判断。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 斐林试剂与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这种试剂要现配现用。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与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等量均匀混合生成蓝色Cu(OH)2,Cu(OH)2与可溶性还原糖发生反应。淀粉、蔗糖等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2、实验过程: 选材(应选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浅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研磨过滤组织样液加入斐林试剂(现配现用)摇匀 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反应(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 苏丹Ⅲ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橘黄色 苏丹Ⅳ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红色 2、实验过程 选材(选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较好)浸泡制作花生子叶临时转片(徒手切片,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滴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浮色显微镜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子叶最薄处,并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调整细焦螺旋观察,可见已着色的脂肪颗粒)。 (三)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 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在碱性溶液中,Cu2+与蛋白质发生反应)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 双缩脲试剂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 2、实验过程 选材(豆浆或鸡蛋蛋白)取组织样液加入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摇匀观察,出现紫色。 (四)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淀粉遇碘变蓝。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知识点梳理

生物必修一实验知识点 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脂肪 ①实验原理: 糖类中的还原糖(所有的单糖、绝大多数二糖(除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化学选修五已讲原理可自行了解}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淀粉遇碘变蓝。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②材料用具: 还原糖的检测:还原糖含量高、细胞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材料。 脂肪的检测:富含脂肪的材料。 蛋白质的检测:富含蛋白质的材料。 ③试剂: 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 的硫酸铜溶液。 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 的硫酸铜溶液。 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 碘液、苏丹Ⅲ/Ⅳ染液 ④检测方法步骤: 还原糖的检测: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现配现用;50-56℃水浴加热。 脂肪的检测:从花生子叶的横断面上切下薄片,先染色(Ⅲ 3min / Ⅳ 1min),再用酒精洗去浮色,用低倍镜找到物像、用高倍镜观察。 蛋白质的检测: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 ⑤现象: 还原糖:溶液先变蓝(斐林试剂颜色),再变棕(红蓝混合),最后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溶液呈紫色。 脂肪:Ⅲ: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Ⅳ:红色的脂肪颗粒 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①实验原理: {教材原话感觉都比较重点——}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②材料用具: 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虽然书上说了一大堆成分以及配制方法,但凭我多年的做题经验来看没考过} ③方法步骤: 制片:1、在纯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维持细胞形

高中生物必修一精品笔记(全套)

第一章从生物圈到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4、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其生成和发育也是建立在细胞的分裂和 分化的基础上的; 5、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如细菌、草履虫、变形虫、眼虫等; 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例如:以细胞代谢味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味基础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等等。如动物、植物。 6、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圈; 7、显微镜小专题 (1)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一)取镜和安放;(二)对光;(三)低倍镜观察:(四)高倍镜观察;(五)收镜。 (2)重要步骤:高倍镜观察 ①移动专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 ②移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

③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④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⑤换上高倍物镜后禁止向下转动粗准焦螺旋。 (3)基础知识和利用 ①放大倍数=目镜╳物镜 ②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和宽度,而不是面积; ③放大倍数变大: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小,物象变大,视野变暗 细胞放大倍数与细胞个数的关系 细胞单行排列——细胞个数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细胞均匀排列——细胞个数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4)倒立的物象:上下、左右相反(将原物象旋转1800即可 (5)玻片的移动与物象的移动 由于是倒立的像,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结论:物象偏什么方向,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 (6)视野中污点的判断 转动目镜,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不动则不再目镜上。 移动装片,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玻片上,不动的不在玻片上。 不在目镜、玻片上则在物镜上。 (7)物镜和玻片的距离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8 9 (1)蓝藻包括: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 (2)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10、细胞的统一性 (1)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相似的,大都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拟核),组成。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使用显微镜 1、方法: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聚光器;三转反光镜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片上方;三升镜筒 仔细看 2、注意:(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 倍数越大“物镜—玻片标本”越短,放大倍数越大(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凹面镜→细准焦螺旋(5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 二、细胞的类型 1、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如细菌、蓝藻类、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乳酸菌等原核生

物的细胞。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3、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列文?虎克; 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胡克; 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施旺、施莱登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较少,如Fe、Mn、Zn、 Cu、B、Mo等,被称为微量元素。1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 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缺铁性贫血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本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问题探讨 1.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眩颊咭蚝粑δ芩ソ叨劳觥4送猓琒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二)资料分析 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三)思考与讨论 1.提示: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个。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会改变。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2.提示:细胞层次;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另一方面,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独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某些生物体还是由单细胞构成的。 3.提示: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动的。 (四)练习 基础题 1.(1)活细胞:A、D、G、I;(2)死细胞:B、E;(3)细胞的产物:C、F、H。 2.(1)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因为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 (2)种群层次;(3)群落层次。 拓展题 1.提示:不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因此,尽管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但不意味着人工制造了生命。 2.提示: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其意义具有两面性,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都是不全面的。从肯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可以使人类更好地认识病毒,例如,研制抵抗病毒的药物和疫苗,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从否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可能会合成某些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如果这些病毒传播开来,或者被某些人用做生物武器,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四、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新教材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某果农将广柑贮藏于密闭的土窑中,贮藏时间可以达到4~5 个月之久;某地利用大窑套小窑的办法,可使黄瓜贮存期达到3个月。以上方法在生物学上称为“自体保藏法”。下列关于“自体保藏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A.自体保藏法是一种简便的果蔬贮藏法,但其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B.自体保藏法的原理是依靠果蔬呼吸释放的CO2抑制自身的呼吸作用 C.在密闭环境中,CO2浓度越高,贮藏效果越好 D.在自体保藏法中如能控温在1~5 ℃,贮藏时间会更长 2.科研小组将某植物置于温度适宜、密闭透明的玻璃罩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定并计算出CO2释放量和O2产生量(如图所示),假定光照强度不影响呼吸速率,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甲曲线表示O2产生量 B.m值是在黑暗条件下测得的 C.a点时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D.CO2浓度是限制c点变化的主要外界因素 3.下列措施中不会提高温室蔬菜产量的是() A.增大O2浓度B.增加CO2浓度C.增强光照强度D.调节室温 4.如图表示在某pH范围内酶A和酶B所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将pH由4调至6,酶B的活性逐渐增强 B.不同温度下实验,酶A的最适pH不同 C.酶B具有高效性,酶A不具有高效性 D.pH为5时,两种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相等 5.某种蔬菜离体叶片在黑暗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呼吸速率和乙烯产生量的变化如图所示,t1、t2表示10-30°C之间的两个不同温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与t1相比,t2时速率高峰出现时间推迟且峰值低,不利于叶片贮藏 B.与t2相比,t1时乙烯产生量高峰出现时间提前且峰值高,有利于叶片贮藏 C.t1、t2条件下呼吸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t1>t2,t1时不利于叶片贮藏 D.t1、t2条件下乙烯产生量的变化趋势相似,t1<t2,t1时不利于叶片贮藏 6.分析下面的有关酶的图形,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一、二、三所代表的实验中,实验自变量依次为催化剂的种类、H2O2的浓度、温度B.据图一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C.图二曲线bc段最可能原因是酶的浓度一定 D.图三曲线纵坐标最可能代表H2O2的剩余量 7.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内,调整PH值至2.0,保存于370C水浴锅内。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B.唾液淀粉酶、麦芽糖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C.唾液淀粉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D.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 8.北京师范大学贾宗超教授、郑积敏博士,在研究中发现了在同一蛋白的同一活性中心上行使相反功能的新机制,其研究成果首先公布在顶级专业期刊《Nature》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总结

高考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必修一P7) 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 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 不行。用高倍镜观察,只需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可。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 4、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 答:(1)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2)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为止。 5、总结:四个比例关系 a.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而目镜正好与之相反。 b.物镜头放大倍数与玻片距离:倍数越大(镜头长)距离越近。 c.放大倍数与视野亮度: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 d.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 一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二实验材料 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三、实验注意事项 1、可溶性糖的鉴定 a.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前才将甲、乙液等量混匀成斐林试剂;斐林试剂很不稳定,甲、乙液混合保存时,生成的Cu ( OH ) 2在70~900C下分解成黑色CuO和水; b. 切勿将甲液、乙液分别加入苹果组织样液中进行检测。甲、乙液分别加入时可能会与组织样液发生反应,无Cu ( OH ) 2生成。 2、蛋白质的鉴定 a. A液和B液也要分开配制,储存。鉴定时先加A液后加B液;先加NaOH溶液,为Cu2+与蛋白质反应提供一个碱性的环境。A、B液混装或同时加入,会导致Cu2+变成Cu ( OH ) 2沉淀,而失效。b、CuSO4溶液不能多加;否则CuSO4的蓝色会遮盖反应的真实颜色。 c. 蛋清要先稀释;如果稀释不够,在实验中蛋清粘在试管壁,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内壁上,使反应不容易彻底,并且试管也不易洗干净。 3、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区别: 试剂成分斐林试剂0.1g/mlNaOH溶液0.05g/mlCuSO4溶液 双缩脲试剂0.1g/mlNaOH溶液(双缩脲试剂A)0.01g/ml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B) 是否混合? 斐林试剂:混合后再滴加 双缩脲试剂:先加双缩脲试剂A后加双缩脲试剂B 是否加热?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不加热 实验三: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 实验原理: 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 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2.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实验四: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必修一P40) 实验材料: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用这样的红细胞做实验材料就只有细胞膜一种膜结构。 实验五: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一P47) 一实验原理: 1.叶绿体的辨认依据:叶绿体是绿色的,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 2.线粒体辨认依据: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3.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二实验材料: 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 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三讨论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为什么? 答:不是。呈椭球体形的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可以运动,这种运动能随时改变椭球体的方向,使叶绿体既能接受较多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答: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都有利于接受光照,完成光合作用。如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改变方向。又如叶子上面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比下面的多,这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 实验六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必修一P61“探究”) 一实验原理: 1.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大全共14个实验

高考备考“生物实验”易错点归纳 (1)、可溶性还原性糖的鉴定: 植物组织应该选择苹果、梨等应该选择白色或者近于白色的组织,而不能选择西瓜; 鉴定的糖类为可溶性还原糖,故不能选用甘蔗作为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中需要水浴加热; 若鉴定材料中不含可溶性还原糖,则实验结果的现象应该为蓝色,而非无色,答题时切忌描述为“无色”; 斐林试剂的配制为“等量混合均匀后使用,且须现配现用”,注意与双缩脲试剂的先加A液,后加少量B液区分开来。鉴定结果为斐林试剂在水浴条件下可与可溶性还原糖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2)、脂肪的鉴定实验: 材料选取得是富含脂肪的花生子叶,鉴定过程中须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故而需要制片操作,若切片厚薄不均,会导致显微镜视野明暗不一; 在染色后,显微镜观察前,须用50%酒精溶液洗去浮色,便于我们区分被苏丹Ⅲ、苏丹Ⅳ染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鉴定实验: 材料选择:豆浆或者鸡蛋清(鸡蛋清须稀释,以避免试验后鸡蛋清粘附于试管壁上,不易清洗) 试剂配制:先加1~2mL A液,再加1~2滴B液。 实验原理:Cu(OH)2在碱性条件下与肽键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故而加热导致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引发的蛋白质变性之后的物质,仍能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络合反应) 实验拓展:将蛋白质与蛋白酶混合使其充分反应过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仍能够发生紫色络合反应;将蛋白质+蛋白酶+多肽酶混合反应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实验结果依旧为紫色。【原因?】 (4)观察细胞内的叶绿体: 材料:黑藻(它是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为什么?) (5)观察细胞内的线粒体: 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什么不选择绿色植物细胞?) 试剂:健那绿试剂(染成蓝色) 细胞活性:实验过程中细胞始终保持活性,故而在制作装片的过程中,须滴加生理盐水(等渗溶液),而不能滴加蒸馏水;

【史上最全高考生物必考资料】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大总结!

【史上最全高考生物必考资料】高中生物必 修一实验大总结 今天为大家更新的是《高中生物实验必修一》,生物实验的考点很多,编辑这篇文章让大家随时随地去记忆,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哦! 实验一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原理:DNA 绿色,RNA 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 物质鉴定 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脂肪+ 苏丹III—>橘黄色 脂肪+ 苏丹IV—>红色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3、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关于高级高中生物必修一必知实验

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 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如:加热 葡萄糖+ Cu ( OH ) 2 葡萄糖酸+ Cu 2O↓(砖红色)+ H 2O,即Cu ( OH )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三.实验材料 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四、实验试剂 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 mL CuSO4溶液)、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包括A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 mL CuSO4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 五、方法步骤: (一)可溶性糖的鉴定 操作方法注意问题解释 1. 制备组织样液。 (去皮、切块、研磨、过滤)苹果或梨组织液必须临时制备。因苹果多酚氧化酶含量高, 组织液很易被氧化成褐色, 将产生的颜色掩盖。 2. 取1支试管,向试管内注入2mL组织样液。 3. 向试管内注入1mL新制的斐林试剂,振荡。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 分别配制、储存,使用前才将甲、 乙液等量混匀成斐林试剂; 切勿将甲液、乙液分别加入苹果 组织样液中进行检测。 斐林试剂很不稳定,甲、乙 液混合保存时,生成的Cu ( OH ) 2在70~900C下分解 成黑色CuO和水; 甲、乙液分别加入时可能会 与组织样液发生反应,无 Cu ( OH ) 2生成。 4. 试管放在盛有50-650C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分钟,观察到溶液颜色: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最好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使 试管底部不触及烧杯底部,试管 口不朝向实验者。 也可用酒精灯对试管直接加热。 防止试管内的溶液冲出试 管,造成烫伤; 缩短实验时间。

高中生物必修一质量检测题(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质量检测题 一、选择题 1.核糖、氨基酸共有的元素是 A.C、H、O、N B.C、H、O C.C、H、O、N、P D.C、H、P 2.下列各项中属于单糖的是 ①葡萄糖②乳糖③脱氧核糖④淀粉⑤麦芽糖 A.①② B.③④ C.②⑤ D.①③ 3.下图是表示蛋白质分子结构的一部分,图中A,B,C,D标出了分子中不同位置的键,当蛋白质发生水解反应时,断裂的键是 4.检测植物细胞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的最好方法是 A.研磨组织细胞,检测研磨液中是否存在蛋白质 B.分离出细胞研磨液中的各种膜成分,分别检测是否含有蛋白质 C.将活细胞制作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 D.分离细胞结构获得液泡,检测液泡内容物是否存在蛋白质 5.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将0.1g/mL的NaOH和0.05g/mL的CuSO4等量均匀混合,可用于检测 A.梨汁中的还原糖 B.花生种子中的脂肪 C.豆浆中的蛋白质 D.小麦种子中的淀粉 6.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它们细胞结构的统一性表现在 A.都有核膜 B.都有染色质 C.都有核糖体 D.都有线粒体w 7.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A.脂质和糖类 B.蛋白质和糖类 C.核酸和蛋白质 D.蛋白质和脂质 8.两种海绵的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混合在一起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同种的细胞相互聚集在一起,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细胞膜上的

A.糖蛋白 B.磷脂 C.RNA D.DNA 9.据研究发现,胆固醇、维生素D等物质较容易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A.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C.细胞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 D.细胞膜上镶嵌有各种蛋白质分子把 10.人成熟的红细胞和精子的寿命都很短。这一事实体现了 A.环境因素的影响 B.功能对寿命的影响 C.遗传因素的影响 D.核、质的相互依存关系 11.在某腺体细胞中提取出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放入含有放 射性标记氨基酸的培养液中。培养液中含有各细胞器完成其功能所需的物 质和条件。连续取样,测定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各细胞器中的情况,结果 如图所示。则曲线a、b、c依次代表 A.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 B.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 C.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12.将新鲜的绿色苔藓植物叶片,放入加有少量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 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苔藓叶片 细胞的状态如右图所示。此时,部位①和部位②的主体颜色分别是 A.无色、绿色 B.红色、绿色 C.红色、无色 D.红色、红色 13.将晡乳动物的红细胞分别浸入下列a、b、c三个不同浓度溶液的烧杯内,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a、b、c溶液浓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a>b>c B.a>c>b C.a<b<c D.a<c<b 14.将一植物细胞放入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生了质壁分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细胞是活细胞 B.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一段时间后可自动质壁分离复原 D.原生质层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KNO3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

生物必修一所有实验题

生物必修一所有实验题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必修一实验归纳实验一使用观察几种细胞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3)调节和,使视野亮度适宜。如果光线较暗时,可用凹面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大的;如果光线明亮时,可用平面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小的。(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换用高倍镜后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 2、低倍镜和高倍镜的区别: 透镜大小镜头长短视野亮度物像大小细胞数量低倍镜小短亮小多高倍镜大长暗大少3、位置的判断:用观察标本时,、、所观察的材料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只要分别转动镜头或移动标本,看污物是否随之而动,就可做出正确判断。 实验二检测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可溶性的检测和观察1、及:

与可溶性(如、果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这种试剂要现配现用。甲液(为mL的NaOH溶液)与乙液(为mL的CuSO4溶液)等量均匀混合生成蓝色C u(O H)2,C u(O H)2与可溶性发生反应。淀粉、蔗糖等不能与发生。 2、实验过程:选材(应选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浅色的,以苹果、梨为最好)研磨过滤组织样液加入(现配现用)摇匀水浴加热观察(棕色砖红色沉淀)。(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1、及Ⅲ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橘黄色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红色2、实验过程选材(选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较好)浸泡制作花生临时转片(徒手切片,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滴3滴Ⅲ染液染色用为50%的酒精洗浮色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最薄处,并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调整细焦螺旋观察,可见已着色的)。

生物必修一所有实验题

必修一实验归纳实验一使用观察几种细胞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3)调节和,使视野亮度适宜。如果光线较暗时,可用凹面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大的;如果光线明亮时,可用平面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小的。(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换用高倍镜后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 2、低倍镜和高倍镜的区别: 透镜大小镜头长短视野亮度物像大小细胞数量低倍镜小短亮小多高倍镜大长暗大少3、位置的判断:用观察标本时,、、所观察的材料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只要分别转动镜头或移动标本,看污物是否随之而动,就可做出正确判断。 实验二检测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可溶性的检测和观察1、及:与可溶性(如、果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这种试剂要现配现用。甲液(为mL的NaOH溶液)与乙液(为mL的CuSO4溶液)等量均匀混合生成蓝色Cu(OH)2,Cu(OH)2与可溶性发生反应。淀粉、蔗糖等不能与发生。 2、实验过程:

选材(应选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浅色的,以苹果、梨为最好)研磨过滤组织样液加入(现配现用)摇匀水浴加热观察(棕色砖红色沉淀)。(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1、及Ⅲ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橘黄色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红色2、实验过程选材(选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较好)浸泡制作花生临时转片(徒手切片,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滴3滴Ⅲ染液染色用为50%的酒精洗浮色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最薄处,并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调整细焦螺旋观察,可见已着色的)。(三)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1、及:与蛋白质发生作用,产生。(在碱性溶液中,C u2+与蛋白质发生反应)A液:为m L的N a O H溶液B液:质量浓度为m L的C u S O4溶液2、实验过程选材(豆浆或鸡蛋蛋白)取组织样液加入试管中加入试剂A液加入试剂B液摇匀观察,出现紫色。(四)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基础知识点整理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3、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 (1)具有大液泡(2)具有细胞壁(3) 活细胞 4、' 5、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 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6、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 (1)吸胀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种子、根尖分生区(了解) (2)渗透作用(形成液泡的) 二、比较几组概念 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做扩散(扩散与过膜与否无关)&

(如:O2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 渗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又称为渗透 (如: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半透膜: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 (如:动物膀胱、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等) 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上具有载体,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 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 ` (如:细胞膜等各种生物膜)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探索历程(略,见P65-67)、细胞融合实验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 ▲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三、糖蛋白(糖被)组成: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 作用:细胞识别、免疫反应、血型鉴定、保护润滑等。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二、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