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业环境学

农业环境学

农业环境学
农业环境学

《农业环境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名词解释

农业环境:指农业生物(主要指各种栽培植物、林木植物、牲畜、家禽和鱼类等)正常生长繁育所需的各种环境要素的综合整体,主要包括水、土壤、空气、光照、温度等环境要素。

环境问题:从广义理解,就是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都是环境问题;从狭义理解,只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农业生态系统:人类按照自身的需要用一定的手段来调节生物种群和非生物环境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合理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来进行农产品的生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经过人工驯化的特殊系统。

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物种及基因的数量和出现率。

生物监测: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进行定期、定点分析与测定以阐明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监测方法。

生物评价:用生物学方法评价环境质量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生态农业: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在总结和吸取了各种农业实践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大气污染: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气温垂直递减率:通常用r表示,r=—dt/dz,表示大气实际温度每升高单位高度(每单位高度取值为100m)降低的数值

急性伤害:在污染物浓度较高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几小时至1~2天内)植物就出现明显伤害症状,一般易于发现。

慢性伤害:污染物浓度较低的情况下,经长时间接触(几十天)后,植物逐渐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表现生长不够茂盛,生育不良,受伤害症状不明显或逐渐显现出来。往往不易被人们注意。

水体污染:主要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中(河流、湖、地下水),使水体的物化性质及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

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质所需的氧气量

BOD5:表示20?C的条件下培养5天时的水中有机物轻微分解时所需的O2量mg/L

水体富营养化:指湖泊、水库、海湾等封闭、半封闭水体中接纳过多NP营养元素水体初级生产力提高,某些特征性藻类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的过程。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是一类将污水引入田间,利用土壤-植物系统的净化能力使污水得到净化的污水处理方法,土壤对污水的净化机制是十分复杂的,其中包括过滤、吸附等物理过程和离子交换吸附的物理化学反应,生成沉淀的化学反应,靠微生物代谢作用降解有机物的生物化学反应等。土壤污染: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所产生的一些污染物、废弃物直接或通过大气、水体间接进入土壤环境;使土壤中添加了某些本来不存在的有害物质或使土壤中某些固有成分大量增加。如果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质的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时,就会使污染物逐渐积累,改变土壤成分的组成,导致土壤理化性质变劣,肥力下降,从而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或者有毒物质被作物吸收,在农产品中残留,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和动物健康,这种现象称之为“土壤污染”。

土壤环境容量:一般讲土壤所允许承纳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称为土壤环境容量。

土壤环境背景值:在不受或很少受现代工业污染与破坏和不受或很少受人类活动影响下,土壤原来固有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

农药:是农用药剂的简称,是指用于防治危害农林作物及农林产品的害虫、螨类、病菌、杂草、线虫、鼠类等有害生物的化学物质,包括提高这些药剂效力的辅助剂、增效剂等,以及用来控制和调节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

农药残留:指田间使用农药后,在动植物体、土壤和环境中农药原药及其有毒的代谢物、降解转化产物和反应杂质的数量。

固体废物: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一般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以固态和泥状赋存的物质。

堆肥化: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是来源于生物的城市垃圾进行生物稳定作用的过程。

固体废物的减量化:指通过采用适当的措施和方法减少固体废物的发生量。

固体废物的资源化: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

2、什么是农业环境?其特点是什么?

农业环境指农业生物(主要指各种栽培植物、林木植物、牲畜、家禽和鱼类等)正常生长繁育所需的各种环境要素的综合整体,主要包括水、土壤、空气、光照、温度等环境要素。

特点○1范围广阔,差异明显○2不稳定性○3农业环境质量恶化不易察觉和恢复

3、我国的农业环境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

我国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两大问题生态破环和环境污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水土流失严重○2土地沙漠化○3农业资源衰减:耕地面积减少、近海渔业资源衰减、草原退化、土壤肥力下降○4湖泊面积减少,调蓄能力锐减○5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6受工业“三废”的污染:城市工业废水污染水体,渔业生产受到危害、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入农业用水渠道,灌溉后对农作物和土壤产生污染和危害、工业废气的排放引起大气污染,对农业生物造成污染和危害7受农用化学物质的污染

4、全球环境问题对农业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酸雨、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1CO2浓度增加,将增加农作物的生产能力。○2气候带和农业带有向两极移动的倾向○3中纬度地区的生产量因夏季干旱将减少10%~30%○4对热带地区农业的影响。

臭氧层破坏的影响: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将有所增加对生物造成影响。

酸雨对植物的影响:○1酸性的降雨和雾对植物的可见伤害发生在叶片和花瓣上○2酸性对农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第二章生态学基本原理及其在农业环境学中的应用

1..生态平衡的标志主要有哪些,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标志1通过生态系统边界的能量与物质的输入、输出要相对平衡2从整体上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应构成完整的营养结构3 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保持相对稳定。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火山喷发等和人为因素:物种改变,环境因素,信息系统的破坏。

2.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什么?特点:社会性(获得更多的农产品)、波动性、可调控性、开放性、高产性

3.什么叫生态农业,其特点和理论基础是什么?生态农业是指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在总结和吸取了各种农业实践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特点:多样性、综合性、生产高效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理论基础:①生物和环境的协调进化原理②生物之间链锁式的互相制约原理③能量多级利用与物质循环的再生原理④结构的稳定性与功能协调性原理

4.生物多样性与农业的关系,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如何保护?

关系:1古代农业来源于生物多样性2现代农业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过度开发土地减少野生生境、农田系统生命支持功能退化3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加依赖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离体保护(1)作物品种及其亲缘种的收集与保存(2)家养动物品种的收集与保存保护区外围地带的保护

5.生物检测与生物评价的特点,

第三章大气污染与农业

2.大气污染有哪些影响因素?

1)气象因素:○1风和湍流○2温度层结与大气稳定度○3降水○4雾

2)地理因素:○1山区地形○2海陆○3城市热岛效应

3)植物进化论

4)污染物的综合效应

5)工业布局的影响

3.大气污染物对植物影响的一般规律?1大气污染物侵入植物体的途径2植物受害基本类型3大气污染对植物产生危害的影响因素①污染物的浓度和接触时间②植物③污染物的作用时段④气象条件⑤田间管理

3..比较SO2和氟化物对植物产生危害的不同之处?SO2对植物危害的机制:SO2对植物的危害,一般是先从气孔附近的细胞开始,逐渐扩展到海绵组织,再发展到栅栏组织,表现为细胞内叶绿体的破坏,组织失水并坏死。在外表体现出许多褐色斑点,并在叶脉间逐渐发展,由小至大。双子叶植物受SO2危害后,植物叶片上叶脉间出现伤斑,伤斑由漂白引起失绿,并逐渐呈棕褐色坏死。单子叶植物叶片上有点状或条状伤斑。组织脱水坏死且功能叶易受伤害。针叶树叶部的急性伤害在当年生针叶上表现为浅橘红色叶尖坏死,在受伤的叶尖和正常的绿色部分之间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氟对植物的影响机制首先表现为在细胞液中形成氟离子,产生为1抑制光合作用2对植物开花和结果的抑制3导致生理活性钙、镁营养元素的不足。

4.简述大气氟化物对植物产生危害的机理?

危害机制:大部分氟化物通过叶片进入体内,首先氟化物水解形成氟离子,穿过细胞间隙进入导管,随蒸腾流流向叶缘和叶尖,流动过程中与Ca2+、Mg2+等离子相遇,形成难溶性物质(CaF2、MgF2)逐渐淀积在叶缘和叶尖位置。①抑制光合作用②抑制植物开花结果③导致钙镁营养元素的不足。.

5.怎样正确开展大气污染对农业生物危害的调查与鉴别?

1>现场调查研究a 植物发生可见伤害的区域在地理上存在着某些分布特征:○1有明显的方向性○2植物伤害程度与污染源的距离有关○3离污染源的远近b观察植物受害的基本状况c观察植物伤害表现的典型症状

2>污染源调查

3>基本资料调查收集:○1气象资料的收集○2农业生产情况

4>采样分析:○1植物叶片采样分析○2大气采样测定

5>主要大气污染物对植物危害症状图谱(生物监测)

6..复合污染物的作用类型有哪些?

○1加和作用AB复合影响=A的影响+B的影响;

○2协同作用(增效作用):AB复合影响>A的影响+B的影响;

○3拮抗作用(减效作用):AB复合影响<A的影响+B的影响

7.石灰水喷洒作物植株降低氟危害的机理是什么?

植物叶片吸收了钙,可补充因氟在叶片中的积累形成难溶性的氟化钙而导致有效态离子不足所产生的危害。同时植物体内钙离子的增加又可以更有效地使氟离子转化为氟化钙降低氟的毒性,使得植物对氟的抗性明显增强。

8.如何有效的防治大气污染?

第四章水污染与农业

2、水体主要污染物主要分为几类?主要分为1好氧污染物2重金属3非金属毒物4酸、碱、盐类5石油类6热污染7病原生物

3、水体自净作用的机理有几种?各是什么?机理有物理净化指由于稀释、扩散、吸附、沉淀等

作用而使河水污染物浓度降低的作用。化学净化指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使污染物转化为不溶解的物质沉淀下来或分解消失。生物净化,水体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微生物以及水草、鱼类等生物。通过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使水体中的污染物分解消除,这就是生物净化。

4、什么叫水体富营养化?其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如何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指湖泊、水库、海湾等封闭、半封闭水体中接纳过多NP营养元素水体初级生产力提高,某些特征性藻类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的过程。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包括以下几方面1引起水生生物种类的改变2水质碱化3水体产生有毒物质4感官恶化,不利观光

5、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体污染的区别?1适度的富营养化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是良好的,有助于提高渔业生产产量2水体污染则不同,通常一开始就与水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下降和破坏有关3富营养化只有超过一定的适度范围后,才会构成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因此,富营养化的后果,引起水体污染。

6、污水为何可以农用,农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污水农用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植物营养物质2污水可作为农业用水的可靠水源3农业土壤具有极大的自净能力4污水农业利用是一条处置城市、工业午睡的经济而有效的途径。应注意以下问题1控制污水源2进行污水农用的合理布局3加强监测管理4污水灌溉要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

7、如何进行水污染对农业产生危害的调查鉴定?常见的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受害作物的分布情况2观察作物受害状况3水污染原调查4采样分析:废水采样分析,土壤、作物采样分析。

8、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包括哪些类型?与污灌的主要区别?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包括以下四种类型:1快速渗滤流出系统(RI)2慢速渗滤(SR)3地表漫流(OF)4湿地系统(CW)

第五章土壤污染及对农作物的危害

2.土壤污染的危害及特点?特点:蓄积性、不可恢复性、隐蔽性

3.土壤镉污染对稻米镉残留量的影响特征?

4.土壤环境背景值的研究意义有哪些?

5.哪些重金属元素在氧化条件下,对作物的危害性较大,哪些又较轻,为什么?

6.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措施?1排土、客土农业工程措施2施用化学改良剂3农用水分管理4生物改良措施5执行国家有关的环保法规和标准6农业措施

7.土壤Cd、Cr、Pb、As、Hg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8.简述土壤环境行为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影响?

第六章农用化学物质

2.化肥在农业上的大量使用,将会对环境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3.蔬菜硝酸盐积累的特点有哪些?如何降低蔬菜硝酸盐的积累?1种类不同的差异2蔬菜不同器官部位的差异3同类蔬菜不同品种间也有很大的差异4不同生长期的差异5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4.论述农药对环境的影响?1 农药对水体的影响2对大气的影响3对土壤系统的影响

5.论述农药对农业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1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富集2对昆虫的影响3对水生生物的影响4在作物上的残留

6.农药的残留和残毒有什么区别?农药残留指田间使用农药后,在动植物体、土壤和环境中农药原药及其有毒的代谢物、降解转化产物和反应杂质的数量。农药的残留和残毒是密切相关的,但两者是有区别的。农药残留是施用农药以后必然存在的现象,尽管残留的时间有长有短,数量有大有小,但残留是不可避免的。农畜产品上的农药残留超过限量,人、畜食用后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引起慢性中毒就叫做农药的残毒或残留毒性。简单地说,农药残毒就是指农药残留对人、畜的毒性。有农药残留不等于有残毒。

7.农业生产中,如何防治化肥和农药污染?

8.简述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降解和残留?

第七章固体废弃物的农业利用及污染防治

2.固体废物的特点及对农业环境的危害?特点1污染的特殊性2资源性3危害性大。对农业的危害表现在1对土壤的污染①侵占土地②污染土壤2对水体的污染3淤塞河床4对空气的污染,产生火灾5影响视觉卫生

3.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1无害化2减量化3资源化

4.沼气发酵的影响因素,发酵产物的农业利用。影响因素1厌氧条件2温度3酸碱度条件4搅拌5物料物质6有机质负荷7厌氧活性污泥的浓度8有毒物质含量。产物的农业利用1培肥土壤,用作优质土壤2用作饲料作为优质饲料添加剂3用作食用菌培养基4沼液防治病虫害5沼气保鲜,用于储存农产品,保鲜时间长,成本低,效果好。

5.了解粉煤灰的农业利用及存在的问题?以下几方面:1改良土壤结构2提高地温,增强抗旱抗冻能力,促进作物早发早熟3做肥料4做农药和蚕药的载体5贮灰场种植作物6作填充料。存在的问题:1高的PH值2高的可溶性盐含量3过量的水溶性硼和其他过量元素

6..按照来源划分固体废弃物的种类有哪些?可划分为1工业废物2矿业废物3城市废物4城市垃圾5农业废物6放射性废物

名词解释

▲农业环境保护法:指调整人们在保护、管理和改善农业环境、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以及防治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农业环境管理:指农业环境管理机关,为了使农业经济与农业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依据农业生态环境科学理论和规范及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教育等手段,对农业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农村环境规划:为协调乡镇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而对农村社会经济活动及农村发展状况进行规定,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环境规划指标:指一些能够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有关事物,用来共同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

▲固体废物: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一般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以固态和泥状赋存的物质。

▲堆肥的腐熟度:指成品堆肥的稳定程度。

▲厌氧发酵(沼气发酵或甲烷发酵):是指有机物在厌氧细菌作用下转化为甲烷(或称沼气)的过程。

▲生物富集(生物浓缩):指生物体从生活环境中不断吸收低剂量的农药,并逐渐在其体内累积的能力。

▲农药残毒:农畜产品上的农药残留超过限量,人畜食用后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引起慢性中毒就叫做~。

▲农药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中排放农药,破坏生态系统,对人类和生物的安全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

▲土壤污染: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质的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时,使污染物逐渐积累,改变土壤成分的组成,导致土壤理化性质变劣,费力下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这种现象称为~。

▲土壤环境背景值:指在不受或很少受现代工业污染与破坏和不受或很少受人类活动影响下,突然跟原来固有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

▲土壤环境容量:一般将土壤所允许承纳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称为土壤环境容量。

▲离子专性吸附:在有常量或大量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存在条件下,土壤胶体对微量金属离子

的吸附作用。

▲水体:包括水、水中的溶解性物质,非溶解性的微小悬浮物,水中的生物以及底泥等。

▲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目前和可预见的未来人类可直接或间接利用的那部分水。

▲水质:即水的质量,是针对水的用途而言的、由水和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

▲水体自净:广义上的水体自净是指受到污染了的水体,其自身会自动的发生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反应,使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以恢复至污染前的水平;狭义的是指水体中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而使水质净化的过程。

▲水体污染:主要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中(河流、湖、地下水),使水体的物化性质及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这是一类将污水引入田间,利用土壤-植物系统的净化能力使污水得到净化的污水处理方法,土壤对污水的净化机制是十分复杂的,其中包括过滤、吸附等物理过程和离子交换吸附的物理化学反应,生成沉淀的化学反应,靠微生物代谢作用降解有机物的生物化学反应等。

▲Do——溶解氧:溶解水中的D2每升水中D2的毫克数mg/L

▲SS——悬浮物:1L水中不能通过特定滤膜的非溶解性固体物的重量mg/L

▲BDD——生化需氧量:表示水中有机物轻微分解时所需的D2量mg/L

▲COD——化学需氧量: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质所需的氧气量

▲水体富营养化:指湖泊、水库、海湾等封闭、半封闭水体中接纳过多NP营养元素水体初级生产力提高,某些特征性藻类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的过程

▲大气污染:大气中一些物质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致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发展,对人体生态造成危害的现象。

▲阈值:植物在长时间接触污染物时,使植物发生伤害的污物的最低浓度

▲剂量:在一定的时间内,浓度范围,用剂量表示污物对植物的危害程度

▲临界剂量:能引起植物伤害的最低剂量

▲生态系统:研究生命系统与无机环境系统在特定时空间的组合

▲环:物质的生物化学循环。地球表面的物质在自然生物活动力作用下,各种化学元素以环境到再从生物到环境以致生态系统之间进行流动和转化的运动

▲库:在循环过程中,物质被暂时地固定,贮存的场所

▲流: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以一定的数量由一个库转移到另一个库,这种流动的过程。

▲生态平衡:在一定的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他们相互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生物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急基因的数量和出现率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环境要素: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自独立、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环境问题:从广义理解,就是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都是环境问题;从狭义理解,只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农业环境:是指各种农业生物正常生长繁育所需的各种环境要素的综合整体

▲农业环境科学:研究人类活动对农业环境质量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规律及其保护和改善的科学。

▲环境质量评价: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一定区域内的环境质量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说明,评定和预测的工作过程。

▲环境影响评价(EIA):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

▲环境标准:是为了控制污染物排放,统一表达与测试污染物的方法,根据环境政策、法规以及控制污染的技术水平,经济条件和社会要求规定的环境中的污染物(或要素)容许含量或允许的排放数量,浓度及其他相关的技术规范。

▲环境质量:一般是指环境的总体或环境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环境监测:是以一定方式有计划地摄取代表环境质量及其变化的信息活动,具体地说是在某时段内连续观测既定空间内某一种或几种污染物(污染因子)的浓度(强度),跟踪他们迁移、扩散、归宿情况及其对环境产生影响的过程。

填空

●农业环境保护法体系的特点:整体性、目的性、层次性、变动性。

●我国农业环保监督管理组织分为国家、省级、地(市、州)级、县级。

●农业环境管理按管理范围内容划分为:农业资源环境管理、农业区域环境管理、农业专业环境管理。

●农业环境管理按管理性质内容划分为:农业环境计划管理、农业环境质量管理、农业环境技术

●农业环境管理的特点:综合性、社会性、区域性、科学技术性。

●农业环境管理的手段:行政管理手段、经济管理手段、法制管理手段、技术管理手段、教育手段。

●建立农村环境规划体系的原则:科学性、代表性、指标应适合量化、可操作性。

●建立农村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方法:参数筛选、分指标权值、分指标的综合。

●城市垃圾的组成:无机垃圾为主,占总量的49.5%。

●城市垃圾的预处理包括垃圾的收集、搬运、分类。

●城市垃圾收集的形式可分为混合收集、分类收集(家庭分类)。

●城市垃圾分类的技术主要是破碎、分选。主要措施有破碎、摩擦、弹跳分选、风力分选、磁选、静电分选、浮选法等。

●腐熟度评定方法:直观经验法、淀粉测试法、耗氧速率法。

●厌氧发酵的工艺类型:分批(湿式)发酵和连续发酵、固体(干式)厌氧发酵、渗滤床固相发酵工艺。

●影响厌氧发酵的因素:厌氧条件(分子氧浓度低于2-5微克每升)、温度(0-56℃)、酸碱度条件、搅拌、物料性质、有机质负荷、厌氧活性污泥的浓度、有毒物质含量。

●厌氧发酵产物的农业利用:培肥土壤、用作饲料、用作食用菌培养基。

●陆地处置可分为:工程库、土地填埋、浅地层埋藏及深井灌注。

●我国生产和使用的氮肥主要有:碳酸氢铵、尿素、硝酸铵、氯化铵、硫酸铵和氨水。

●化肥的施用方法以撒施、面施、穴施为主。

●影响硝酸盐积累的外部因素:施肥、光照、贮存。

●农药的分类: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或除莠剂)、杀鼠剂、植物调节剂(生长促进剂:赤霉素、吲哚乙酸;生长抑制剂:矮壮素、青鲜素)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对水体、对大气、对土壤系统的影响。

●农药对人体的危害:农药的急性中毒、慢性中毒。

●农药的鱼毒强弱通常以鱼类毒性试验半数致死浓度LC50来表示。分为低毒级(>10mg/L),中毒级(1-10),高毒级(<1).

●农药对蜜蜂的毒性通常以半数致死中量(LD50)来表示,分为高毒级(<2微克每蜂)、中毒级(2-10)、低毒级(>11).

●土壤污染的特点:蓄积性、不可恢复性、隐蔽性。

●土壤是固体物质、土壤溶液、土壤空气三部分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有机集合体。

●专性吸附的机理:同晶代换、配位体交换吸附机理、水解吸附机理。

当土壤中pH值降低时,重金属易转化为水溶性的金属盐类;当pH值升高时,转化为难溶性的氢氧化物和磷酸盐。

当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发生变化,在还原条件下形成如硫化物等难溶性化合物,在氧化条件下转化为易溶性化合物。

重金属在作物体内积累的分布情况是根>茎>叶>果实。

●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有:可溶态、可交换态、不溶或难溶态。

●水体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退水、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

●污物及其化学行为:①耗氧污染物②重金属:形态上改变、迁移、转化③非金属读物④酸碱盐类⑤石油类⑥热污染⑦病原生物。

●主要的水质指标:Do——溶解氧、SS——悬浮物、BDD——生化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细菌总数、总大肠菌数

●农业用水质指标:农田灌溉水、渔业用水

●水体富营养化分为:天然富营养化、人物富营养化

●水体中NP与富营养化关系:P限制藻类生长的最重要因子>0.05 mg/L 产生藻类迅速增殖<0.02 mg/LN0.3 mg/L可控富营养化

●污染源:工业企业、交通运输、农业污染源、点源面源污染

●污染物两因素:污染物浓度和接触时间

●大气污染物的表示方法:1、体积、体积浓度cm3/m3 2、质量提及浓度mg/m3 3、质量面积时间浓度:t/km2·月

●植物受害的基本类型(①可见危害②不可见危害)

●生态系统: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物质循环的基本形式:环、库、流.

●生物多样性包含三个层次:遗传物种生态系统.

●环境的组成要素:非生物和生物的要素

●农业环境特点:①范围广阔,差异明显②不稳定性③环境恶化不易察觉和恢复

●环境问题分类: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主要表现在:资源匮乏、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严重、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分为: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磷循环、硫循环。

●信息传递分为: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

●生态平衡的特征:生物群落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自动调节能力。

●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包括物种改变、环境因素改变和信息系统破坏。

●大气的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

●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有:固体颗粒、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氟化物、碳氢化合物、光化学烟雾、其他污染物。

●10.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物理法(沉淀、筛滤、气浮、反渗透)、化学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电解法)、物理化学法(混凝法、吸附法、电渗析法)、生物化学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氧化塘法厌氧消化法)。

●土壤污染特性:隐蔽性、持久性、间接有害性

●环境污染的特性:自然性、毒性、活性、持久性和累积性、扩散性

●环境监测的分类:监视性监测、研究性监测、特种目的监测。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简答

★固体废物的来源分类

工业固体废物、矿业固体废物、城市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放射性固体废物。

★我国的农业环境标准体系?

我国的农业环境标准初步确定为四类两级为主的标准体系:1、四类农业环境标准。①农业环境质量标准②污染物标准标准③农业环保基础标准④农业环保方法标准2、两级农业环境标准:国家级和地方级标准。

★农村环境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①环境特征调查:主要对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环境特征进行调查②污染源调查与评价:污染源包括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交通污染源四种③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是对环境优劣的定量描述④自然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⑵环境预测。是整个规划工作的核心。①社会经济发展预测②环境污染预测③生态环境预测④环境资源破坏和污染的经济损失预测⑤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

⑶环境区划。⑷环境保护目标的确定。由总目标和分目标组成,分目标主要可分为环境质量目标、污染控制目标两大类。⑸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的制定。⑹自然生态保护规划的制定。⑺乡镇工业发展结构与合理布局规划。⑻实施规划的保证措施。

★农村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指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环境保护指标,分为目标控制指标和策略控制指标;另一类是基础性指标。①社会经济指标:社会发展指标、经济发展指标②生态环境指标:环境条件指标、自然资源指标、生态指标③环境状况指标:主要可分为环境质量指标和污染源指标。④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控制指标:水污染控制指标、大气污染控制指标、噪声治理指标、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治理指标。⑤环境管理指标:乡镇环境管理机构建设指标、乡镇环境投资指标、乡镇环境管理指标。★堆肥的农业效用?

⑴堆肥的改土作用。①增加土壤有机质②改善土壤结构和功能③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和伸长。⑵堆肥的增产作用⑶堆肥农用地不利因素。①产品肥效不高,很少有达到3%的。②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垃圾处理不当导致。③对土壤及作物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厌氧发酵的生物学机理?

有机物厌氧发酵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叫酸性消化阶段或酸性发酵阶段;第二阶段叫碱性消化阶段或碱性发酵阶段。两个消化阶段又大体包括三个过程,即水解、酸的形成和沼气的形成。①水解过程是固体有机物受微生物孢外酶的体外酶解作用,使多糖类水解成单糖,蛋白质转变成肽和氨基酸,脂肪转变成甘油和脂肪酸。②产酸阶段中,产酸细菌将水解过程的水解产物降解成低级挥发性脂肪酸、醇、酮、醛、二氧化碳及氢气等。③产沼气过程中,产甲烷细菌将产酸阶段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降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同时利用产酸过程产生的氢将二氧化碳还原成甲烷。

★氮肥在土壤的流失去向及对环境的影响?

⑴氮肥淋失与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氮素易损失,暴雨冲刷、地表径流是肥料流失的一个重要途径,冲走了大量肥沃的耕作层土壤。化肥氮的淋溶损失,不仅与气温高低、雨量大小与灌溉状况有关,也还与氮肥的种类、施肥方法以及土壤条件密切相关。

⑵氨挥发、反硝化脱氮与大气污染。①氨的挥发。通常在pH>7的石灰性土壤中,氨的挥发损失要比非石灰性土壤多。一般氨挥发率大小为:碳铵>硫铵>硝酸铵>氯化铵>尿素。其次,施肥方法也影响氨的挥发率。②反硝化脱氮。是陆地上氮素重新回到大气中的主要途径。硝态氮在嫌弃条

件下经过微生物的作用形成氧化亚氮、一氧化氮和氮气。土壤的表层是氧化层,有利于铵态氮的硝化作用。而下层土壤多为还原层,使淋溶而下的硝态氮发生反硝化脱氮反应。水田土壤中反硝化脱氮损失要比旱地土壤多。

★降低蔬菜硝酸盐积累宜采取的措施?

①合理施肥,多施有机肥和复合肥,注意NPK的平衡使用。②控制施肥时间。③蔬菜叶面喷施钼、锰等微肥。④施用氮抑制剂如双氰胺。⑤减少蔬菜贮存时间,提倡吃新鲜蔬菜。

★氮肥施用与蔬菜硝酸盐积累及特点?

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硝酸盐,大量的硝酸盐累积于叶、茎和根中。⑴硝酸盐对人畜的危害。亚硝酸盐是一种有毒物质,它可使中毒缺氧,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亚硝酸盐可与次级胺结合为致癌物质亚硝铵,从而导致消化道系统癌变。⑵蔬菜中硝酸盐的积累特点。①种类不同的差异。不同种不同的食用部位的硝酸盐含量差异大。食用菌中含量最少。②蔬菜不同器官部位的差异。根部和颈部较高,叶部次之,花或瓜果组织最低。③同类蔬菜不同品种间也有很大的差异④不同生长期的差异。通常随着生长而逐渐上升,至开花期达到最高,以后随着成熟而减少。⑤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新鲜的含量低,腌制的含量较高。

★控制化肥对环境污染的措施?

①适时、适量使用化肥②做好NPK平衡施肥③有机、无机肥配合使用,走生态农业道路④广泛、深入推广配方施肥技术⑤改进、革新施肥机具,推广深施、条施、穴施方法,并建立良好耕作制度⑥开发化肥新品种,改进化肥的制造方法⑦加强管理,防止水土流失。

★磷肥对环境的影响?

⑴常用磷肥的品种为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利用率很低为10-20%左右。⑵磷在土壤中的去向及对环境的影响。①在土壤中的吸附、固定。磷肥施入土壤后,只有极小部分在土壤溶液中呈离子态的磷酸盐才能被作物吸收,另外,磷还会与土壤中有机质结合成有机结合态磷。南方酸性土壤中以羟基磷酸铝为主。北方碱性中性土中以磷酸钙为主。②水土流失与水体富营养化。③磷肥与重金属污染。磷灰石矿物伴生重金属。

★农药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⑴农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富集⑵对昆虫的影响。农药对昆虫的第一影响是引起防治对象的再次猖獗和导致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农药对昆虫的另一个严重影响是使防治对象产生抗药性。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主要是对鱼虾的鱼虾。污染特点是①淡水鱼中有机氯农药的蓄积比海水鱼类为高②内脏中积累比肌肉多,鱼卵中有机氯的积累要比肌肉高③农药污染促使鱼体形成种种畸态④鱼长期在这种环境中可能形成抗性。⑷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残留量因农药品种和性质、施药量、作物种类及施药部位、栽培方法、施药方法的不同而不同。

★污染物土壤环境行为的制约因素?

⑴土壤有机组分的缔合。土壤有机物分腐殖物质和非腐殖物质两类,各占一半。非腐殖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多肽等,易被微生物分解。腐殖物质胡敏酸、富啡酸,是吸附缔合的主要有机组分。缔合机制为:①静电吸附反应。腐植酸通常带负电荷,可吸附大量正离子。是土壤改良的措施。②含氧功能团的络合-螯合反应。羧基和酚羟基是主要含氧功能团,羧基以离子键、酚羟基以共价键与金属离子缔合。

⑵土壤矿质胶体的吸附、解吸。①层状铝硅酸盐和铁、铝氧化物胶体的表面性质。土壤矿质胶体的表面类型有:硅氧烷型粘粒矿物表面、水合氧化物表面。它们有很强的化学活性。②离子交换吸附反应。离子交换吸附反应一般在胶体表面双电层的外层(即扩散层)中进行,吸附作用是可逆的,缔合比较松弛,吸附强弱离子半径有关。③离子专性选择吸附反应。这种吸附远比离子交换吸附牢固,且专性吸附发生在胶体表面双电层的内层(或称紧密层)中。

⑶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与污染物行为。农田土壤由于受气候(降雨、蒸发)、土地利用方式(水、旱田)、人为活动(灌溉、排水)等因素的影响。

⑷土壤酸碱与污染物环境行为。①重金属污染元素的溶解-沉淀规律。大多数金属元素在酸性条件下以游离态或水化离子态存在,有利于植物摄取,也易于随水迁移。而在中、碱性条件下易生成氢氧化物而转入固相,活性有所降低。②土壤酸碱度与氧化物胶体专性吸附行为的关系。低浓度时吸附率随溶液pH升高而增加。

⑸重金属污染与土壤微生物效应。土壤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①重金属元素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使体内带巯基的酶失活。毒性汞>镉>铅>铜>锌。②重金属元素烷基化反应与土壤微生物。

⑹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行为特征。①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残留。大部分残留在表层土壤中(耕作层),收到土壤有机、无机组分的强烈吸附和固定。②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变化。受到土壤pH、Eh、有机质、质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③重金属在植物中的迁移分布。重金属在作物体内积累的分布情况是根>茎>叶>果实。

④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有可溶态、可交换态、不溶或难溶态。

★我国水资源及其特点?

①总量很大,人均很少②分布极不均衡。一是地理上分布不均,我国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之势。二是时间上分布不均。我国降水集中在一年中的3-4个月。三是耕地与淡水资源搭配不均。

★水污染对农业的危害?

主要水体污染物对农作物的危害包括⑴有机物⑵酸碱类物质⑶盐⑷酚类化合物⑸氰化物⑹氟化物⑺氮素过剩⑻石油类

★我国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

①围湖造田使水资源减少②淡水用量增长过快,用水浪费③水污染严重,使水体丧失使用价值。★大气自净作用包括那些方面?

①污物在大气中的扩散稀释②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和降水的洗涤作用③大气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分解成无害物质④由于地面植物的吸收、吸附二从空气中分离出来

★大气污染物对植物产生危害的影响因素

1、浓度接触时间

2、植物:同一浓度、同一剂量、同一时间不同植物受害情况不同;同一植物不同品种差异明显;各生长阶段不同(开花期最易受伤)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抗性:敏感植物、抗性中等植物、抗性强的植物

3、污染物的作用时段一般与气孔活动规律有关,白天污物易进入、夜晚不易、春夏易受危,秋冬不易

4、气象条件:温度高、湿度大、光照强、气孔张开大、易污染

5、田间管理:营养供应不平衡,N多抗性低K、Mg、Si多抗性高

★生态学原理在生态农业的应用

①系统各种成分相互协调补充的整体原则②物质循环不息的再生原则③物质的输入与输出的动态平衡原则

★我国的环境问题

1生态破坏①水土流失严重②土地沙漠化③农业资源的衰减(耕地面积减少,近海渔业资源衰竭,过度捕捞,草原退化,土壤肥力下降)④湖泊面积较少,储蓄能力锐减⑤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

2农业环境污染①受工业三废的影响②受农用化学物质的污染

★氟对植物的影响机制

通过气孔进入到体内→在细胞液中形成F可穿过细胞间隙进入导管,通过蒸腾作用流向叶缘/叶尖,向Mg2+Ca2+这种难溶物质沉积在叶缘/叶尖

危害:①抑制光合作用②抑制开花结果③导致生理活性Mg2+Ca2+营养元素的不足

★二氧化硫在植物内的转化及危害机制

1、二氧化硫转化成亚硫酸在转化成硫酸盐(叶片储存)

2、机制:内:先从气孔附近的细胞开始到海面组织到栅栏组织再到绿胞内叶绿体破坏。组织失水坏死外:褪色的半点,并在叶脉间发展

“α-羟基磺酸盐”学说:进入气孔导气孔附近体液形成亚硫酸盐,亚硫酸盐与光合作用初级产物犬类物质生成α-羟基磺酸盐

对代谢活动产生毒害作用,一方面使光合产物脱离原代谢途径,另一方面是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产生的α-羟基磺酸盐量越多,危害越大

★水体富营养化危害?

①引起水体中溶解氧的变化,早晨日出前几乎耗尽,白天上层上升,达过饱和状态,②水质碱化

③水体产生有毒物质④感官恶化,不利于观光

1、环境: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称。农业环境是指农业生物赖以生存的土壤、大气、水源、光和热等自然环境,以及农业生产者劳动与生活的自然环境。农业环境的特点:1)范围广阔;2)不稳定性;3)农业环境质量恶化不易察觉和恢复。

2、农业环境学:是一门关于研究解决农业-环境-农村生产之间的关系问题的学科。其科学使命在于通过对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对介于环境科学与农业科学之间有关

科学问题的系统研究,旨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我国农业环境学的发展趋势:1)、从农业环境评价到农业生态系统保护的研究;

2)、从生态效应的定性描述到农业生物响应的分子机理研究;3)由污染发生机制到修复原理与技术研究;4)从区域农业环境问题到全球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长期研究。

4、农业环境学的研究内容:1)农业环境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2)环境污染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3)污染物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积累、代谢规律的研究;4)农业环境污染的生物防治技术研究;5)农业环境综合防治技术和修复生态工程措施研究;6)生态农业与农产品质量研究;7)农业环境监测的技术和方法研究;8)农业环境管理和规划研究;9)生物安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5、农业环境学的研究方法:1)长期生态学观察;2)调查和监测;3)实验和模拟;4)微观与宏观相结合;5)数学模型;6)计算机模拟;7

)遥感技术;8)核技术;9)评价和规划。

6、环境要素(环境基质):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有服从总体规律的基本物质。分为自然环境要素、社会环境要素、非生物环境要素、生物环境要素。特点是1)最小限性;2)等值性;3)非加和性;4)环境要素在地球演化史上出现有先有后,但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7、环境问题: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分为自然环境问题(包括原生和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类和第二类环境问题)和社会环境问题。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生态环境早期破坏、近代城市环境问题、现代环境问题阶段。

8、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全球变暖与温室效应;2)臭氧层破坏与紫外辐射增强;3)酸雨;4)淡水资源缺乏;5)土地荒漠化;6)生物多样性锐减;7)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8)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9)森林植被破坏。其特点有:1)全面性;2)全球化;3)深远性;4)多元化交错;5)不可预测性。

9、温室效应:大气层中的某些微量气体组分能是太阳的短波辐射透过、加热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所释放的热辐射却被这些组分吸收,使大气增温的现象。

10、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1)二氧化碳浓度与农作物;2)气候带和农业带的移动;3)夏季干旱化的影响;4)对热带地区农业的影响;5)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6)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

11、酸雨:pH小于5.6的降雨。我国酸雨大部分在长江以南地区。在南方,以四川、重庆、贵州等西南地区最严重,华东沿海一带次之。

12、环境污染:指人类活动的副产品和废物进入物理环境后,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一系列扰乱和侵害,特别是当由此引起的环境质量恶化反过来又影响人类自己的生活质量。

13、生态破坏:指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显著减少和结构显著改变,从而引起的环境问题。

14、农业环境问题及其特点:1)土地退化问题日益严重;2)水资源危机加剧;3)农业自然灾害频繁发生;4)农业环境污染严重;5)耕地减少与土地环境质量下降;6)农产品污染。特点是:1)普遍性;2)潜在性;3)灾难性;4)长期性。

15、化肥污染:指长期过量施用化肥或施用不当造成明显的环境污染或潜在性污染。

16、农药:指用于防治有害农林产品的害虫、螨类、病菌、杂草、线虫、鼠类等的化学物质,包括提高这些药剂效力的增效剂、辅助剂等。

17、农药残留:农药使用后残存在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18、农药污染:是指一些长效性农药喷洒时除一部分被作物吸收造成作物内的残留外,降落到地面的农药,有的残留土壤中,被土壤动物如蚯蚓等所摄取而在其体内积累与浓缩,并通过家禽的捕食等产生危害。包括有机氯农药的危害、有机磷农药的危害、拟除虫菊酯的危害。

19、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介入大气中,呈现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环境。

20、光化学烟雾:在一定的条件下,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发生化学转化形成的高氧化性的混合气团。能引起人体咳嗽,胸痛,恶心等,其中的高浓度臭氧对植物系统造成损害。

21、大气污染物分为气溶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前者包括:粉尘,烟,飞灰,黑烟;后者包括: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主要气态污染物(硫酸烟雾、硫氧化物、氮氧化物)。

22、一次污染物:指在人类活动中直接从排放源排入大气中的各种气体、蒸汽和颗粒物。

23、二次污染物:指进入大气中的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或与大气中正常组分发生化学反应,以及在太阳辐射的参与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与一次污染物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

24、大气的自净作用:进入大气中的污染物,经过自然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或是向广阔的空间扩散,稀释,使其浓度大幅度下降;或是受重力作用,使较重粒子沉降到地面;或是在雨水的洗涤作用下返回大地,或是被分解破坏等,从而使空气得以净化。但当大气中的污染物量超过其自净能力时,即出现大气污染。

25、水体的自净作用:当“异物”进入自然水体后,可溶物或悬浮性固体微粒,在流动中得到扩散而稀释,固体物经沉淀析出,使污染物浓度降低,这是水体的物理净化作用。进入水中的有机物,可通过生物活动,尤其是微生物的作用,使它分解而降低浓度,这是水体的生物净化作用。在水体中污染物还可能由于氧化、还原、吸附和凝聚等而使浓度降低,这是水体的化学性的净化作用。通过水的上述各种自净作用可使受污染的水体恢复到原来的良好状况。但如水中的沾染物数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时,水质就受到污染。

26、土壤背景值:不受各种污染源明显影响的土壤中化学物质检出量称为土壤背景值。影响土壤背景值的因素很复杂。包括数万年以来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风化、淋溶、淀积等地球化学作用的影响,生物小循环的影响,母质成因、质地与有机物含量的影响等。

27、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题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28、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措施: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2)严格环境管理。

29、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1)实施清洁生产;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3)建立综合性工业基地。

30、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危害:叶片褪绿,变成黄白色。叶脉间出现黄白色点状“烟斑”,轻者只在叶背气孔附近,重者从叶背到叶面均出现“烟斑”。随着时间推移,“烟斑”由点扩展成面。危害严重时,叶片萎蔫,叶脉褪色变白,植株萎慧、死亡。

31、氟化物对植物的危害:氟化氢被叶表面吸收后,经薄壁细胞间隙进入导管中,并随蒸腾流到达叶的边缘和尖端,由于卤素的特殊活泼性,使叶的这些部位的叶绿素和各种酶遭到损害,因而使光合作用长时间地受到抑制,或使磷酸化酶、烯醇化酶和淀粉酵钝化。氟化氢对叶的损害首先出现在尖端和边缘,中间有明显的界线,通常受害部位呈棕黄色,成带状或环带状分布,然后逐渐向中间扩展。

环境科学专业英语

attenuation:衰减. [物] 衰减;变薄;稀释弱化衰减量minimization:最小化减到最小限度;估到最低额;轻视极小化installation:安装安装,装置;就职安装设施 permeability: 渗透率,渗透性;透磁率,导磁系数;弥漫磁导率渗透率 dispute: 争议,辩论;争吵vt. 辩论;怀疑;阻止;抗拒vi. 争论 final storage quality:可最终储存量 disposal:处置,处理;支配;清理;安排批地 sanitary:卫生,公共厕所adj. 卫生的,清洁的卫生的,环境卫生的,demolition:拆除,毁坏,破坏,拆毁,拆卸 hazardous waste landfill:有毒废弃物填埋 landfill-gas migration:填埋气迁移 behalf:代表 seepage:渗流,[流] 渗流;渗漏;渗液渗出的量 leachate: 渗滤液,沥出物;沥出液沥滤液渗漏污水 residual: 残余,剩余;误差残渣adj. 剩余的;残留的 dilution: 稀释,稀释,冲淡;稀释法;冲淡物稀释摊薄 aquifer: 含水层,蓄水层;含水土层,畜水层 intergranular: adj. 颗粒间的,晶粒间的间粒状的颗粒间的

carbonate content:碳酸盐含量 optimum:最佳效果;最适宜条件最佳adj. 最适宜的 a leachate front:渗滤液前沿 inhibit: vt. 抑制;禁止阻止 degradation: n. 退化;降格,降级;堕落降解降级conjunction: n. 结合;[语] 连接词;同时发生(连词)合取restoration: n. 恢复;复位;王政复辟;归还修复复原parameter: n. 参数;系数;参量变数 hazardous wasye landfills:有毒废气物填埋 impervious:不会受到损伤的,不受影响的 saturated 饱和的;渗透的 liner 1. 班轮;班机 2. 画线的人;画线工具 3.眼线笔;眼线膏 4.【棒】平飞球 5衬板 flux 1流出2. 涨潮3. 变迁4. 【物】通量5.【化】助熔剂overload vt.1.使超载,使负荷过多[(+with)] n.1.超载;超负荷[C] clay n. [U ]1. 粘土;泥土2.(上帝造人的)泥土;(人的)躯体,肉体leachate 1. 渗漏污水;沥滤液 2. 浸出液 hydrogeological adj. 水文地质的 strata 1. 地层 2. 复数 Comparison of Strategies

环境学复习试题及答案范文

一 、名词解释 1. 生态平衡 2. 水环境容量 3.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4. 清洁生产 5. 二次污染物 二、简答题 1. 着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是什么?指出每一公害事件的 主要污染物? 2. 根据处理目的划分,固体废物处理方法有哪些?请分别列举几种典型的方法。 3. 海洋污染有哪些特点? 4. 简述我国目前环境保护基本政策体系。 5. 环境中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6. 中国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 三、论述题 1. 论述实现清洁生产的途径。 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和危害, 及其防防治对策。 一、名词解释 1.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期地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2. 水环境容量 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即某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3.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污染集中控制是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为保护环境所建立的集中治理设施和采用的管理措施,是强化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4. 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关于产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新的、创新性的思维方式。清洁生产意味着对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持续运用的整体预防环境战略以期增加生态效率并减轻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对于产品:清洁生产意味着减少和降低产品从原材料使用到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 对于生产过程:清洁生产意味着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取消使用有毒原材料,在生产过程排放废物之前降减废物的数量和毒性。 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5. 二次污染物:从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二、简答题 1. 着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是什么?指出每一公害事件的主要污染物? (1)富山事件(骨痛病):镉污染; (2)米糠事件:多氯联苯污染; (3)四日事件(哮喘病):SO2、煤尘、重金属、粉尘污染; (4)水俣事件:甲基汞污染; (5)伦敦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污染; (6)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污染; (7)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污染; (8)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污染 2. 根据处理目的划分,固体废物处理方法有哪些?请分别列举几种典型的方法。 预处理:压实技术、破碎技术、分选技术、脱水和干燥 资源化处理:热化学处理-焚烧、热解、湿式氧化 生物处理-堆肥、厌氧消化处理 最终处置技术:海洋处置-海洋倾倒、远洋焚烧 陆地处置-土地耕作处置、深井灌注处置、土地填埋处置 3.海洋污染有哪些特点? (1)污染源广 (2)持续性强 (3)扩散范围大 (4)控制复杂

农业环境学分析

《农业环境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名词解释 农业环境:指农业生物(主要指各种栽培植物、林木植物、牲畜、家禽和鱼类等)正常生长繁育所需的各种环境要素的综合整体,主要包括水、土壤、空气、光照、温度等环境要素。 环境问题:从广义理解,就是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都是环境问题;从狭义理解,只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农业生态系统:人类按照自身的需要用一定的手段来调节生物种群和非生物环境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合理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来进行农产品的生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经过人工驯化的特殊系统。 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物种及基因的数量和出现率。 生物监测: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进行定期、定点分析与测定以阐明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监测方法。 生物评价:用生物学方法评价环境质量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生态农业: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在总结和吸取了各种农业实践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大气污染: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气温垂直递减率:通常用r表示,r=—dt/dz,表示大气实际温度每升高单位高度(每单位高度取值为100m)降低的数值 急性伤害:在污染物浓度较高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几小时至1~2天内)植物就出现明显伤害症状,一般易于发现。 慢性伤害:污染物浓度较低的情况下,经长时间接触(几十天)后,植物逐渐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表现生长不够茂盛,生育不良,受伤害症状不明显或逐渐显现出来。往往不易被人们注意。 水体污染:主要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中(河流、湖、地下水),使水体的物化性质及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 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质所需的氧气量 BOD5:表示20?C的条件下培养5天时的水中有机物轻微分解时所需的O2量mg/L 水体富营养化:指湖泊、水库、海湾等封闭、半封闭水体中接纳过多NP营养元素水体初级生产力提高,某些特征性藻类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的过程。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是一类将污水引入田间,利用土壤-植物系统的净化能力使污水得到净化的污水处理方法,土壤对污水的净化机制是十分复杂的,其中包括过滤、吸附等物理过程和离子交换吸附的物理化学反应,生成沉淀的化学反应,靠微生物代谢作用降解有机物的生物化学反应等。土壤污染: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所产生的一些污染物、废弃物直接或通过大气、水体间接进入土壤环境;使土壤中添加了某些本来不存在的有害物质或使土壤中某些固有成分大量增加。如果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质的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时,就会使污染物逐渐积累,改变土壤成分的组成,导致土壤理化性质变劣,肥力下降,从而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或者有毒物质被作物吸收,在农产品中残留,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和动物健康,这种现象称之为“土壤污染”。 土壤环境容量:一般讲土壤所允许承纳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称为土壤环境容量。 土壤环境背景值:在不受或很少受现代工业污染与破坏和不受或很少受人类活动影响下,土壤原来固有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其实学环境的挺不好找工作的,如果能考上公务员那是最后,去环境的设计院也很不错,再有就是去污水处理厂,去环保公司。有的工厂也有环保要求得也需要学环境的,如化工厂,制药公司等。其实第一份工作干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积累经验。(天津科技大学) 就我们今年这批毕业生来看环境科学专业是比较难就业的几乎没有几个工作理想的大多都改行了没办法啊被逼的我们毕业后总得先养活自己而不能守着环科不放至于发展的话当然还是去政府部门最好了比如市政规划环保局等都不错.如果是进污水处理厂化工厂的话也可以毕竟可以对口,前景也很看好毕竟经济的发展必然回让人们重视环境但那估计是67年后的事假如能在老本行上坚持下来也会很好的.但当前找工作的话从我们学校来看大多对口的转到仪器分析上去了毕竟环科接触的仪器很多^偶尔还有个跑环保仪器设备的(青岛科大) 环境科学最好去环保局,污水处理厂那些单位只是单一的一面,去建设系统的也可以,比如说自来水公司,我是环境科学毕业,就在自来水工作(青岛理工) 最好的是去大型的企业,一般有配套的设设施。这方面要靠机遇。去政府和事业单位也是不错的,当然要考,退而去其次去政府办企业也是不错的。机遇很重要,看准了赶快定,我个人认为工作不是难找,是机遇问题,比如我,就收到好几个大型企业的签约要求,有的同学就一直没找到。找工作,看以后个人的发展环境最重要,一定要挑个有发展前途的(去政府是因为待遇好,稳定,其实发展环境不是很好)。(山东科技大学) 看你是从事什么方向的研究了大气的可以去气象局据说今年宁波气象局今年是硕士年薪8万环保局环境监测站都可以去事业单位工作低待遇好要是有关系以后可以考虑升到局长之类的还还可以去飞机场做天气预报大气污染指数搞水的也可以去自来水厂要是对工作没要求只是要求工作环境事业单位是首选(东北农大) 要当一个体面的白领那当然是去设计院了最好是大点的不要去那些小公司拿人当驴用如果实在没有办法也要屈就一下毕竟做设计要的是经验然后就可以考环境类的工程师有了这个本本混几年能拿到年薪十万左右但是目前环境的就业情况正在好转中.. 行业也在发展中一时可能不会待遇那么好如果确实对此行业有兴趣还是不要抛弃本行做做设计不错的.. 然后可以考公务员嘛那待遇太好了不过可能比较难要求比较高... 然后就是去化工企业那就不是做设计了可能是搞生产管理之类的发展的好的话比去做设计起点高一些前途大一些你要是硕士毕业的还可以去一些科研单位博士毕业的还可以去大学搞教学、科研(哈尔滨工业大学) 目前国内的就业单位,分为公职(公务员、教师)和企业用工。企业内的岗位主要分为(研发、生产、市场、销售、行政、财务、法律等岗位),所以,有一些专业,是通用型专业,比如市场营销、财会、法律、行政管理等,到那个企业都可以。 而其他的非通用型的专业,则需要选择相应的行业就业。比如学医药的,可以去医药行业的不同岗位(比如去医疗机构做市场推广、做销售、做研发等等),学环境的,当然也是去环境类企业的不同岗位。

环境化学(王红云版)复习(选择)

环境化学(王红云版)复习题 一、选择题(二、三章) 1、气块在大气中的稳定性与大气垂直递减率Γ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Γd的大小有关,当Γ<Γd时,大气结构为(D)A不稳定B极不稳定C中性D稳定 2、在对流层中,气温一般随高度增大而降低,即Γ<0时,称为(A) A逆温气层B等温气层C增温气层D递减气层 3、光化学烟雾一般在(B ) A白天形成傍晚消失,中午或稍后最低B白天形成傍晚消失,中午或稍后最高 C傍晚形成白天消失,中午或稍后最低D傍晚形成白天消失,中午或稍后最高4、大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体,按其成分的可变性可分为稳定组分、可变组分和不确定组分,下列哪种气体属于稳定组分(B)A SO2 B O2 C飞灰D CO2 5、伦敦烟雾型污染主要是由什么气体引起的(A)A SO2 B CO2 C NO D NO2 6、光化学烟雾的特征是(B) A 烟雾是蓝色,强酸性B烟雾是蓝色,强氧化性 C 烟雾是绿色,强氧化性 D 烟雾是绿色,强碱性 7、对流层大气质量是大气层质量的(C)A 25% B 50% C 75% D 90% 8、通常所说的大气污染主要发生在(A)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热层。 9、造成气候变化的大气层是(A)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热层。 1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A臭氧层的质量在平流层的10-35Km处达到最大。B形成海陆风局地环流时,白天形成海风夜晚形成陆风。 C山风和谷风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转换时,它们的方向相同。 D宇航员在太空中行走可以不穿宇航服。 11、以下哪个选项表示日落前一小时逆温开始生成的情况(B) (A)(B)(C)(D) 12、光化学烟雾含量最多的污染物是(A)A O3 B PAN C H2O2 D 醛类 13、大气中甲氧基的主要来源是(D) A CH3ONO·和HO2· B CH3ONO2和RO2· C CH3ONO2和RO· D CH3ONO·和CH3ONO2 (四、五、六章) 1.土壤剖面形态不包括(C)A淋溶层B基岩层C沉淀层D母质层2.土壤有机质不包括(D)A腐殖质B生物残体C土壤生物D土壤矿物质3.主导土壤母质转化为土壤过程的主要因素是(C) A腐殖质B时间C土壤生物D土壤矿物质 4.土壤中的铬污染会使动物发生(C)A肺癌B自然骨折C糖尿病D心脏病5.土壤中的镉污染一部分与低金属硫蛋白结合,然后随血液分布到各内脏器官,最终主要积于(C)A心和肺B肝和肺C肾和肝D肾和肺 6.下列不是土壤水分的重要来源的是(D)A降水B地下水C灌溉D湖泊7.土壤中农药向大气的(A),是大气农药污染的重要途径。 A扩散B迁移C转化D挥发 8.农药分子中存在的某些官能团有助于吸附作用,以下哪个官能团的能力最强(B)A-OH B-NH2C—NHR D—COOR 9.下面哪个表达错误(A ) A.土壤中的降解包括微生物降解,化学降解和光化学降解 B.物理吸附的强弱决定于土壤胶体表面的大小 C.一般将沸点在230℃以下的单元酚称为挥发性酚 D.就酚类化合物的毒性程度来说,从苯酚的最大,通常含酚废水中以苯酚和甲 酚含量为最高 10.土壤中对农药最彻底的净化是下列那种降解(C) A 化学降解 B 光化学降解 C 微生物降解 D 物理化学降解 11.氟在自然界的分布形式,那项是不正确的(B) A 萤石(CaF2) B 单质氟 C 水晶石(Na3AlF6) D 磷灰石[Ca5F(PO4)] 12.下列那项不属于氟不足时出现的病症(C) A 佝偻病 B 骨质松脆 C 脚气病 D 龋齿流行 13.下列农药蒸气压高的为(C)A DDT B狄氏剂C有机磷D林丹 14.下列说法错误的为(D) A物理吸附的强弱决定于土壤胶体比表面的大小 B在同一类型的农药中,农药的分子越大,溶解度越小,被植物吸收的可能性越 小,而被土壤吸附的量越多。 C农药的挥发。迁移虽可促使土壤本身净化,但却导致扩大,加深其他环境因素 的污染。 D各种农药的蒸气压相差不大,它们在土壤中挥发快慢大致相当。 15.下列农药分子中存在的哪一种官能团的被土壤胶体吸附能力最强(B) A-OH B-NH2C-NHR D-COOR 16.下列不属于土壤污染物质的是(D) A锌B洗涤剂C炭疽杆菌D铵盐 17.汞的迁移转化过程中难溶化合物为(B) A P基汞 B HgO3 C HgCl2 D Hg(NO3)2 18.土壤环境污染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下面哪一项是发生类型(D) A水体污染型B大气污染型C农业污染型D以上全选 19.土壤空气主要由以下哪几种元素组成(A) A N2、O2、、CO2 B N2、CO、O2 C NO、CO2、O2 D C、O2、N2 20.农药分子中存在下列哪种官能团的吸附能力最强(B) A -OH B-NH2 C -COOR D -NO2 21.下列哪类化合物质既有挥发性又对环境造成污染(A) A酚B脂C酮D醇 22.怎样增强土壤的自净能力(D) A疏松土壤B用水淹没C施加大量有机肥D增加土壤中有机、无机胶体的含量 23.下列哪一项能引起农药在土壤中降解(D) A光和作用B光化学反应C光解作用D光化不降解 24.农药在土壤中的主要迁移途径(B) A气体挥发B土壤固相物质吸附C随水淋溶D移到土壤之外 25.土壤中的氟说法正确的是(D) A难溶形态存在的氟易被植物吸收,对植物不安全 B为难溶性化合物形态存在 C氟不是重要的生命必需微量元素 D可随水分状况以及土壤的PH值等条件的改变而发生迁移转化 26.对酚污染来源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工业废水的排放B石油化工工业C生活污水排放D生物体的分解 27.关于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不包括的内容是(A) A物理降解B微生物降解C化学降解D光化学降解 28.土壤空气和大气中哪些含量高(A) A N2、O2、CO2 B N2、CO2、H2 C NH3、O2、CO2 D CH4、Cl2、H2 29.以下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错误的是(C) A对汞中毒区,施入硝酸盐B对镉中毒区,采用参土法或换土法 C对铅中毒区,降低土壤的PH值D对砷中毒区,施加硫粉 30.土壤水分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来自于(D) A大气降水B降雪C灌溉D以上全选 3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汞是一种对植物及人体无生物学作用的有毒元素 B铬是人类和动物的必需元素,但浓度较高时对生物有害 C镉对于生物体和人体来说是必需的元素 D从环境污染效应来看,常把砷作为重金属来研究 32.土壤剖面形态中深度最深的是以下哪个层次(D) A淋溶层B淀积层C母质层D基岩层 33.以下土壤组分中占比例最多的是(C)A空气B水C矿物质D有机体 34.同一类型的农药中,(A) A农药的分子越大,溶解越小,被植物吸收的可能性越小。 B农药的分子越大,溶解越大,被植物吸收的可能性越大。 C农药的分子越小,溶解越大,被植物吸收的可能性越大 D农药的分子越小,溶解越小,被植物吸收的可能性越小。 35.化学农药挥发作用的大小,不决定于(D) A土壤的湿度,温度B农药本身的蒸气压 C影响孔隙状况的质地与结构条件D农药本身的溶解度 36.不属于动物体内污染物分布影响因素的是(C) A污染物与不同部位的亲和性C血流速度B通过细胞膜的能力D置换竞争 37.植物受污染的主要途径(A) A表面附着及植物吸收B专属吸附及离子交换 C表面附着及离子交换D专属吸附及植物吸收 38.毒物难于通过生物膜进入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屏障是(C) A肝-肾B胎盘C血-脑D胆-肝 40.被动扩散是由于(A) A脂溶性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B脂溶性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 C脂溶性物质从两极向中间聚拢。D脂溶性物质从中间向两极扩散。 41.胃的PH值约为(A) A 2 B 3 C 4 D 5 42.下列各器官对各种毒物都有生物转化功能,其中最为重要的是(A) A肝脏B肾脏C胃D肠 43.震惊世界的环境公害之一的日本熊本县“水俣病”,是因为当地居民食用了被 周围石油工厂排放的含(A)废水污染造成大量居民中枢神经中毒,甚至死亡的“疾 病”。A汞B镉C铅D铍 44.下列哪项不是影响生物浓缩系数的因素(D) A物质本身的性质B生物C环境D水体 45.下列哪项不可以用生物浓缩系数表示(B) A 生物放大 B 生物自净 C 生物富集D生物积累 46.各形态的汞所具有的毒性从小到大为:(B) A金属汞、有机汞、无机汞B无机汞、金属汞、有机汞 C无机汞、有机汞、金属汞D有机汞、金属汞、无机汞 47.假设两种毒物单独作用的死亡率分别为M1和M2联合作用的死亡率为M,则 相加作用和拮抗作用的死亡率分别表示为:(C) A M>M1+M2,M<M1+M2 B M>M1+M2,M=M1+M2 C M=M1+M2,M<M1+M2 D M=M1+M2,M>M1+M2 48.丙酮酸经乙酰辅酶A的酶促反应,在无氧条件下转变为:(A) A有机酸、醇和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和水 C有机酸、水和二氧化碳D醇、水和二氧化碳

河海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河海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主要参考书目 007 中国文化概 论 《中国文化概论》宋开芝主编,河海大学出版社 008 社会保障基 金管理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新论》殷俊、赵伟著,武汉 大学出版社,2006年。 011 西方政治制 度 《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修订版)唐晓、王为、 王春英等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 012 社会调查原 理与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二版)风笑天主编,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013 儿童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050 地球科学概 论 《地球科学导论》刘本培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051 大陆岩石圈 动力学 《中国及其邻区区域大地构造学》车自成,科学 出版社,2002 243 日语(二外) 《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中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光村图书株式会社 244 德语请参考相应的本科专业通用教材 245 法语(二外) 《法语》第一、二、三册的前八课马晓宏等编(92年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46 法语请参考相应的本科专业通用教材 610 法学综合 (1)(含法 理学、行政 法学,不含 行政诉讼法 学) 《法理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张文显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最新版。 《行政法学》(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胡建淼 著,法律出版社,最新版。 611 马克思主义 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赵家祥主编,北京大 学出版社,2003年 834 社会学理论《社会学教程》(第二版),王思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社会思想名家》,刘易斯·A .科塞(美),石人译,上海人民出版

农业环境学考试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1.农业环境:指农业生物(主要是指各种栽培植物、林木植物、牲畜、家禽和鱼类等)正常生长繁育所需的各种环境要素的综合整体,主要包括水、土壤、空气、光照、温度等环境要素。 2.环境问题:广义,就是由自然力或人为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狭义,只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3.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有生物群体与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或者说是生态系统与无机环境系统在特定时空间的组合。 4.生态平衡:指在一定的时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5.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物种及基因的数量和出现率。 6.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一些物质的含量超过了大气本身的自净能力,以至于破坏人类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类、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7.阈值:植物在长时间接触污染物时,使植物发生伤害的污染物最低浓度。 8.水体:一般意义是指水的积聚体,通常指地表水体,广义的水体也包括地下水体。环境科学中的水体,包括水、水中的溶解性物质,非溶解性的微小悬浮物,

水中的生物以及底泥等。 9.水体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水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状况,使其丧失或减弱了人类的使用价值的现象。 10.BOD:表示水中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时所需要的氧量,用mg/L表示。BOD 越高,表示水中容易被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越多。 11.BOD5:通常采用20℃的条件下培养5天,作为测定水体中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间,简称5d生化需氧量。 12.COD:表示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质时所需的氧量。COD越高,表示水中有机物质越多。(重铬酸钾氧化剂测得) 13.水体富营养化:指湖泊、水库、海湾等封闭、半封闭水体中接纳过多N、P 等营养元素,水体初级生产力提高,某些特征性藻类(主要是蓝藻、绿藻)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的过程。 14. 土壤环境容量:土壤所允许承纳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具有限制性和可再生性。 15.土壤环境背景值:在不受或很少受现代工业污染与破坏和不受或很少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土壤原来固有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 16.土壤污染: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质的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时,就会使污染物逐渐积累,改变土壤成分的组成,导致土壤理化性质变劣,肥力下降,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环境工程学选择题

环境工程学 1、在沉砂池与初次沉淀池内初期可能发生的沉降为(①);在混凝沉淀池及初 沉池后期和二沉池中、初期可能发生的沉降为(②);高浊度水的沉淀及二沉池后期的沉降通常为(③);沉淀池或者污泥浓缩池中的沉降类型为(④)。 A. 拥挤沉降压缩沉降自由沉降絮凝沉降 B. 絮凝沉降自由沉降拥挤沉降压缩沉降 C. 自由沉降絮凝沉降拥挤沉降压缩沉降 D. 压缩沉降絮凝沉降自由沉降拥挤沉降 2、铝盐和铁盐作为絮凝剂在水处理过程中: pH偏低,胶体及悬浮物颗粒浓度高,投药量不足的反应初期,以(①)作用为主;在pH值偏高,污染物浓度较低投药量充分时,以(②)作用为主;在pH值和投药量适中时,(③)作用则称为主要的作用形式。 A. 脱稳凝聚网捕絮凝桥连絮凝 B. 桥连絮凝网捕絮凝脱稳凝聚 C. 网捕絮凝脱稳凝聚桥连絮凝 D. 脱稳凝聚桥连絮凝网捕絮凝 3、滤料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 )性能,并不得含有有害成分,一般 可采用石英砂、无烟煤和重质矿石等。 A.水力B.耐磨C.化学稳定D.抗蚀 4、加压气浮池溶气罐的溶气压力一般可采用0.2~0.4MPa;( )一般可采用25%~50%。 A.回流比B.压力比C.气水比D.进气比 5、气浮法的主要优点是处理效率较高,一般只需( )min即可完成固液分离,且占地面积较少,生成的污泥比较干燥,表面刮泥比较方便。 A.5~10 B.10~20 C.30~50 D.以上都不对 6、对于阳离子交换树脂,食盐再生液的浓度一般采用()%,盐酸再生液浓度一般用()%,硫酸再生液浓度则不用大于4~6%,以免再生时

生成CaSO4。 A.5~10;4 B.10~15;2 C.5~10;4 D.以上都不对 7、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活性炭吸附量不仅与比表面积有关,而且还取决于习孔的构造和分布情况。 B.活性炭的细孔有效半径一般为1~1000nm。小孔半径在2nm以下,过渡孔半径为2~100nm,大孔半径为100~1000nm。 C. 细孔大小不同,在吸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不同。 D. 吸附过程中,大孔主要为吸附质的扩散提供通道,吸附量主要受小孔支配。 8、在不同的膜分离方法中,按照被分离物质的半径由小到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微滤> 超滤>钠滤>反渗透 B. 超滤>微滤> 钠滤> 反渗透 C. 反渗透> 超滤> 微滤> 钠滤 D. 微滤> 钠滤>超滤> 反渗透9.生活饮用水必须消毒,一般可采用加( )、漂白粉或漂粉精法。 A.氯氨B.二氧化氯C.臭氧D.液氯 10.选择加氯点时,应根据( )、工艺流程和净化要求,可单独在滤后加氯,或同时在滤前和滤后加氯。 A.原水水质B.消毒剂类别C.水厂条件D.所在地区11.水和氯应充分混合。其接触时间不应小于( )min。 A.60 B.20 C.25 D.30 12.水和氯应充分混合。氯胺消毒的接触时间不应小于( )h。 A.2 B.1.5 C.1 D.0.5 13.投加消毒药剂的管道及配件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加氨管道及设备( )采用铜质材料。 A.应该B.尽量C.不宜D.不应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次氯酸杀菌消毒时,如水体中有氨存在,可以促进消毒效果,这主要是因为两者生成的氯胺本身就具有杀菌作用。 B. 氯胺的消毒作用实际上是依靠了HOCl。

农业环境学考试复习重点教学内容

农业环境学考试复习 重点

名词解释: 1.农业环境:指农业生物(主要是指各种栽培植物、林木植物、牲畜、家禽和鱼类等)正常生长繁育所需的各种环境要素的综合整体,主要包括水、土壤、空气、光照、温度等环境要素。 2.环境问题:广义,就是由自然力或人为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狭义,只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3.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有生物群体与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或者说是生态系统与无机环境系统在特定时空间的组合。 4.生态平衡: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5.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物种及基因的数量和出现率。 6.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一些物质的含量超过了大气本身的自净能力,以至于破坏人类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类、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7.阈值:植物在长时间接触污染物时,使植物发生伤害的污染物最低浓度。 8.水体:一般意义是指水的积聚体,通常指地表水体,广义的水体也包括地下水体。环境科学中的水体,包括水、水中的溶解性物质,非溶解性的微小悬浮物,水中的生物以及底泥等。

9.水体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水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状况,使其丧失或减弱了人类的使用价值的现象。 10.BOD:表示水中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时所需要的氧量,用mg/L表示。BOD越高,表示水中容易被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越多。 11.BOD5:通常采用20℃的条件下培养5天,作为测定水体中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间,简称5d生化需氧量。 12.COD:表示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质时所需的氧量。COD越高,表示水中有机物质越多。(重铬酸钾氧化剂测得) 13.水体富营养化:指湖泊、水库、海湾等封闭、半封闭水体中接纳过多N、P 等营养元素,水体初级生产力提高,某些特征性藻类(主要是蓝藻、绿藻)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的过程。 14. 土壤环境容量:土壤所允许承纳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具有限制性和可再生性。 15.土壤环境背景值:在不受或很少受现代工业污染与破坏和不受或很少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土壤原来固有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 16.土壤污染: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质的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时,就会使污染物逐渐积累,改变土壤成分的组成,导致土壤理化性质变劣,肥力下降,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17.离子专性选择吸附:在有常量或大量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存在条件下,土壤胶体(主要是氧化物胶体)对微量金属(主要是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 18.生物富集:也称生物浓缩,是指生物体从生活环境中不断吸收低剂量的农药,并逐渐在其体内积累的能力。

《农业环境学》教学大纲

《农业环境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英文译名: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课内总学时:72 学分:4 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别:专业课 开课对象:07级三年制高职农产品质量检验专业 执笔人:姚会敏编写日期:2008.4 审核人:批准人: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农业环境学是农产品检验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农产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农业环境是农业生产的基地,是食品(农产品)安全的保障。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农业环境中水、大气、土壤、农用化学物质、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对农业的影响及防治方法,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农业环境学的基础理论,工业“三废”和农业生产自身对农业环境和农业生物的危害,以及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基本方法等农业环境保护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使学生对农村环境规划和农业环境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程序有所了解,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1.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农业环境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分析和研究农业环境问题的方法。 2.能力目标 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来研究和分析实际的农业环境问题。 3.思想教育目标 (1)具备辨证思维的能力。 (2)具有热爱科学,严谨求学,务实创新的精神。

(3)具有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三)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 1、绪论 教学内容 1.1环境和农业环境的概念 1.2环境问题 1.3全球环境问题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1.4环境科学和农业环境科学 教学要求 1)了解全球环境问题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2)掌握农业环境的基本概念(环境、农业环境、农业环境科学)。 2、生态学基本原理及其在农业环境学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2.1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2.2生态农业 2.3生物多样性保护 教学要求 1)掌握生态学基本知识 2)了解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生态农业在我国的发展 3、大气污染与农业 教学内容 3.1大气污染概述 3.2大气污染物对植物影响的一般规律 3.3大气硫氧化物对植物的影响与危害 3.4大气氟化物对农业生物的危害及防治 3.5其它大气污染物对植物的危害 3.6大气复合污染物对植物的危害 3.7大气污染危害农业生物的调查鉴定方法 教学要求

环境专业术语讲解学习

环境专业术语

环境相关专业术语、名词 一、环境基本词汇 1.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2.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清洁能源:指消耗后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物的可再生能源,以及采用清洁能源技术处理后的化石能源(如清洁煤、清洁油)。 4.绿色GDP: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为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用以衡量各国扣除了自然资产(包括资源环境)损失之后的新创造的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的核算指标。 5.生态补偿:指通过对损害(或保护)资源环境行为进行收费或收税(或补偿),提高其行为的成本(或收益),从而激励损害(或

保护)行为的主体减少(或增加)因其行为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或外部经济性),来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 5.生态功能区划:指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布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 6.中水回用:中水这个词出自日本,取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的意思,是指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7.“十五小”企业:指199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令取缔关停的十五种重污染小企业,包括小造纸、小制革、小染料、土炼焦、土炼硫、土炼砷、土炼汞、土炼铅锌、土炼油、土选金、小农药、小电镀、土法生产石棉制品、土法生产放射性制品、小漂染企业等。 8.“新五小”企业:指国家经贸委、国家发改委限期淘汰和关闭的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产品质量低劣、技术装备落后、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包括小水泥、小火电、小炼油、小煤矿和小钢铁企业等。 9.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根据一个地区(区域或流域,以下同)的环境特点和自净能力,依据环境质量标准,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环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 10.排污权交易:指对污染物排放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经济手段,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控制策略。 排污申报登记要求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按照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

环境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温室效应:是指是太阳短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反渗透: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指人类合成的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生物食物链(网)累积、并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环境系统:地球表面各种环境要素或环境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黄道面: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面交角为23度26分。 水环境:地球上分布的各种水体以及其密切相连的诸多环境要素如河床、海岸、植被、土壤等。 富营养化:水体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由于营养盐类不断积聚,引起水体内部物理、化学性状不断改变,水体生态系统发生相应的演替,并由生物生产力低的状态逐步向生物生产力高的状态过渡的现象。TOC:总有机碳,用以表示水体中全部有机物的含碳量 酸雨: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雨、雪或雾、露、) 热岛效应: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 过滤式除尘器:利用多孔过滤介质分离捕集气体中固体或液体粒子的净化装置。 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莫霍面:地壳下部与地幔分界的面

分贝:是声源功率与基准声功率比值的对数乘以10的数值,用来度量噪声的无量纲单位 BOD:生化需氧量,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使水体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分解者:各种微生物,也包括某些以有机碎屑为食物的动物。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在进行建设活动之前,对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和建成投产使用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提出防治措施,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报批的法律制度。 生态平衡: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也就是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状态 氧垂曲线: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这种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着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溶解氧水平,可绘制成一条溶解氧下降曲线,称之为氧垂曲线。 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学反应,生成臭氧、醛类、酮类、过氧乙酸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这类光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一次污染物)与生成物(二次污染物)形成的特殊混合物 COD: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以每升水

资源与环境类专业介绍

农业资源与环境(肥料科学与工程方向) 培养具备肥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农业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具有新型肥料的设计开发与生产、现代施肥技术、农业资源与环境监测、农业资源调查与规划、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基本技能,能在农业、肥料生产、土地、环保、农资等部门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土壤学、植物营养学、肥料学、化工原理、化工工艺学、新型肥料生产原理与技术、配方肥的生产原理与技术、农业资源与环境监测、农业环境学、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等。 土地资源管理 培养具有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有土地规划与评价、遥感与测量、制图技术, 3S技术、不动产评估等方面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国土、城建、农业、测绘等部门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规划、土地开发与整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规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土地管理学、土地规划学、土地整理工程、土地经济学、地籍管理、不动产估价、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基础与应用、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培养具备资源学、环境学和规划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3S和计算机制图应用技能,能在各级城乡建设与行政管理部门、城乡规划设计部门、资源环境行政管理部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风景名胜区从事城乡规划与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城市规划学、城乡规划与设计、区域分析与规划、资源环境规划、地理信息系统、景观生态规划、计算机辅助制图设计等。 三、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以“阶梯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大学生“修身树德”行动贯穿始终,强化思想引领和为大学生成长服务,按照“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三个计划、四项教育、五个目标、六大工作体系”的工作思路,打造精品的农大学生工作品牌。全面实施“雏鹰行动”计划、“飞鹰创新”计划和“雄鹰翱翔”计划,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近年来,先后涌现出以王洋洋(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和土管08-1班(省级先进班集体)为代表的先进个人和集体。学院连年被评为校“创新创业优秀组织单位”和“优胜杯”、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郑州市优秀团总支”。2008年7月1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以“从雏鹰成长为雄鹰”为题作

环境科学专业英语名词解释

【环境】相对于某中心事物而言的周围境况。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指生物体周围的其他生物和无机自然界,以及与作为主体的生物之间存在着种种客观的生存、营养关系和因果关系。 【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综合性很强。 【人类生态系统】人类生态系统,是指居民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适应、加工、改造而建造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天体,维持恒星辐射的能源主要是热核反应。 因短期内很难发现它们位置的相对变化,故名恒星。 【脉冲星】脉冲星,就是一种变化的恒星。因为这种星体不断地发射短暂而极有规律的电磁脉冲信号 【新星】光度突然增加的爆发性恒星。 【行星】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 【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卫星本身不发光,大小、质量相差极大,运动特性很不一致。【星云】星云银河系内太阳系以外一切非恒星状的气体尘埃云。 【地球】地球是太阳的从里往外数第三颗行星,距太阳大约有150000000公里。地球每365.256 天绕太阳运行一圈,每23.9345小时自转一圈。它的直径为12756公里,只比金星大了一百多公里。 【高原】海拔高程在600m以上,表面较为平坦或略有起伏,四周常有崖壁与较低的地形单元分界。 【丘陵】地表起伏不大、山峦林立的低矮地形 【平原】地势宽广平坦,或略有起伏。海拔高程在200m以下的称为低平原。 【盆地】四周是高原或山地,中央低平的地区,外形似盆而得名。 【地球自转】地球绕其本身轴线的旋转运动。与太阳系的大多数行星一样,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从北极上空向下看,为逆时针旋转 【太阳日】以太阳作参照,地球上的任意一点连续两次经过地心与太阳圆面中心连线的时间间隔,其长度是24小时。 【太阴日】月球作为参照,地球上任意一点连续两次经过地心与月球圆面中心连线的时间间隔,其长度是24小时50分。 【自转线速度】线速度是指地球上某点在单位时间内绕地轴所转过的线距离 【自转角速度】除南北两极外,地球各处的角速度都相同,平均角速度大约为每日360°,或每小时15°。 【赤道】地球绕轴自转,称自转轴,亦称地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称地球两极。过地轴中点且垂直于地轴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称为赤道。 【地球公转】地球沿一定轨道围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公转。从地球北极高空看来,地球的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呈逆时针方向。 【近日点、远日点】每年大约1月3日,地球最接近太阳,此时的位置称为近日点;大致7月4日,地球最远离太阳,此时的位置称为远日点。 【春分点秋分点】赤道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叫天赤道,黄道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称为黄道。天赤道与黄道有两交点,分别为春分点和秋分点;春分点与秋分点之间的两个中点分别称为夏至点和冬至点 【黄赤交角】地球的公转轨道面.叫黄道面,是通过地心的一个平面,和地轴成66°3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