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调色的基本知识

调色的基本知识

二、物体颜色的分类

根据物体对光的吸收与反射(透射)情况,可以将物体分为彩色物体和消色物体两大类。

凡是对白光有选择性反射(透射)和吸收的物体,都是彩色物体。彩色物体又可以分为透明的

彩色体和不透明的彩色体两大类。透射某种或几种单色光而呈现颜色的物体,叫透明彩色体;反射某种或几种单色光而呈现颜色的物体叫吧透明彩色体。

消色物体即没有色彩的物体。白色。各种灰色、黑色以及不呈现颜色的透明体和半透明体都叫做消色物体或者消色体。消色体对任何波长的单色光的反射(透射)能力都一样,没有选择性。物体经过吸收使反射(透射)出来的光减弱,但仍然保持着组成白光的比例,吧存在哪种单色光多些或少些的情况。消色物体的光谱反射曲线如图1—16所示。

一般把物体反射光的反射率在75%以上的物体的颜色称为白色,反射率在10%以下的物体的颜色称为黑色,反射率在10%——75%之间的物体的颜色称为灰色。任何物体都不会绝对反射或绝对吸收,所以绝对白体和绝对黑体是不存在的。

三、影响物体颜色的因素

自然界中的每种物体都有各自的光学特征,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这种颜色

叫物体的固有色。通常物体固有色是不变的,但是当照明条件发生变化或是环境发生变化时,它们所呈现的颜色也就不同了,所以必须在一定照明条件下、一定的环境中确定物体的颜色。物体的颜色会因光源的光谱成分、亮度、照射距离、照射角度、物体的大小、形状、表面结构、观察视距、物体周围环境以及观察者生理、心理状态的不同而变化。例如,色盲或色弱的人,对颜色有不同感受;另外人眼和神经系统在频繁的刺激后容易疲劳,严重时甚至导致对某些颜色信号的错误判断。

1. 光源的影响

当光源中缺少某一波长范围的单色光,而这种单色光恰好又是被照射物体的颜色时,则在

这种光源下不能显示出被照物体的固有色。例如,绿色颜料在红光照射下几乎变成了黑色;而对于白色物体,光源变成什么色,物体就呈什么色。光源对物体颜色的影响见图1—17。

2. 光源照度的影响

物体的各个受光面由于距光源的距离不同,则光的入射角也不同,导致了物体各个面上的照度也不一样,这样物体表面就要了明暗层次,从而各部分呈现的颜色也不尽相同,并且这种不同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例如:一个表面光滑的绿色瓷瓶其高光处呈现刺目的白色,暗调部分颜色则十分复杂。

3. 环境色的影响

物体特别是表面光滑的物体和颜色较淡的物体在不同环境中,会受到邻居物体的影响使其表面

颜色发生变化。这主要是由于周围物体的反射光映在物体表面以及环境色与主体色之间产生颜色对比的缘故,这种对比实际是一种心理变化。

4. 视距远近的影响

观察时,距离物体过远或过近都不能准确地得出物体的固有色,过远观察时物体显得发灰。

5. 物体大小的影响

物体小时易受环境色的影响。一大一小的两物体放在一起时,大物体占主导地位,其反光面

大,

将影响小物体的颜色。

6. 物体表面影响

物体表面结构致密、光滑,则对光的反射能力就强,这类物体的颜色就鲜艳、明快,但也容易

产生镜面反射失去固有色。粗糙表面的物体固有色表现较强,而且不易受环境色干扰。四、影响物体颜色的三大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物体、光源和观察者是影响物体颜色的三大要素,参见图1—18.很显然,这三个要素中的任何

一个发生了变化,那么物体所产生的颜色变化也会随之改变,并且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当观察者和光源保持不动,物体的颜色将完全由其所反射的光的波长决定。当物体和观察者保持不变,而只有光源改变时,色彩也会发生改变,这是由于物体所反射并敢测到的是其他波长的光。因此,在化妆时必须考虑照明条件;肉食市场使用粉红色灯光会使肉类看起来更新鲜;百货商场则利用特殊的日光聚光灯以使服装的颜色看上去更生动;在车身修补车间,则应当在“冷白”色灯光或“日光”下判断色彩。精心布置的照明可以影响一个潜在顾客的情绪和购物决定,商家和顾客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任意两个人不可能以同种方式感受色彩,即使光源和物体保持不变,两个观察者见到的色彩也会略有不同。另外,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眼睛的晶状体会变得不那么透明,其结果好像带上了一副黄色太阳镜在感受色彩。

第四节颜色的属性

千变万化的色彩世界,如何给它一个定性定量的描述呢?色彩在世界上是无法用一般的量值来

衡量的。

颜色可以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类。无彩色是指白色、黑色和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它们可以形成一个系列,由白色渐渐到浅灰,然后到中灰,再到深灰,直到黑色,这个系列叫做白系列,可以用一段线来表示,一端是纯白,另一端是纯黑,中间有各种过渡的灰色。有彩色是指除黑白系列以外的各种颜色,包括可见光谱中的所有色彩及具有某种色彩倾向的灰色。

一、颜色三属性

尽管颜色有很多,但纵观所有颜色,都有三个共同点,即一定的色彩相貌、一定的明亮程度和

一定的浓淡程度。我们把颜色的这三个共同点叫颜色的三属性或特性,分别称为色调、明度和彩度。无论什么颜色,都可以用这三种特性来定性、定量地描述。颜色的这三种特性可以用仪器测定,也可以用目测比较评定。目测比较评定是颜色分类和说明颜色变化规律最简练、最易接受的一种方法。1929年,美国画家孟塞尔(A.H.Munsell)根据颜色的这三个特性创立了孟塞尔色表系统,并制出了颜色模型和图谱,现在已被世界各国广泛地采用,成了对颜色的分类和标定颜色的主要方法。

1. 色调(Hue)

色调也叫色相或色别,是色彩最显著的特征,是不同色彩之间彼此相互区分最明显的特征。色

调表示一定波长的单色光的颜色相貌,是能够比较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

因为许多单色光的颜色可由其他单色光混合得到,人们将这一单色光的波长定义为同一颜色混

合光的主波长,所以色调又是主波长的同义词。色彩的主波长相同,色调便相同;主波长不

同,色调便不同,而且有很大差别。例如,颜料红色的色感是700nm的主波长反射的结果。如在这个红色颜料中加入不同量的白、灰、或黑,可得出灰艳、亮暗不同的色彩,但这些色彩仍然属于一个色调。

色调由刺激人眼的光谱成分决定,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波长的光给人的视觉感受是不一样的。将每一种色彩感受都赋予一个名称,如红、橙、黄、绿、青、蓝、紫,其中每一个名称都代表一类具体的色调。紫红、红、红黄等都是红色类中各个不同的色调,这三种颜色之间的差别就属于色调的差别。

2. 明度(Value)

明度(Value)也称为亮度(Brightness或Lightness)、主观亮度、明暗度和光度。明度是表示一个物体反射光线多少的颜色属性。明度是一种计量单位,它有两个含义:一是表明了物体表面相对明暗的特性;二是在同样照明条件下,以白板作为基准,对物体表面的视知觉特性给予的分度。

明度是人们所看到的颜色引起的视觉上明暗程度的感觉,人眼对明暗的改变很敏感。反射光发生很小的变化,甚至小于1%的变化,人眼也能够感觉出来,明度随光辐射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同一色调可以有不同的明度,比如红色就要红紫、深红、浅红、粉红等之分,它们看上去有深淡之别。不同色调也可以有不同的明度,如在太阳光光谱中,紫色明度最低,红色和绿色明度中等,黄色明度最高,所以人们感到黄色最亮。明度的排列顺序如下图1—19所示。

明度一般用黑白度来表示,主要色调的明度变化见表1—2,愈接近白色,明度愈高;愈接近黑色,明度愈低。因此,无论哪个色加上白色,都会提高混合色的明度,且加入白色愈多,明度提高愈大;反之,加入黑色则会降低明度,加入黑色越多,明度愈低。如果加入灰色的话,那就要看灰的深浅而定了。

3. 彩度

彩度(Chroma或Saturation)也称为纯度或饱和度,是指反射或透射光线接近光谱色的程度。彩度表示颜色偏离具有相同明度的灰色的程度。彩度可分为0—20档,一般彩度小于0.5时就

成为五彩色,彩度接近20时就接近饱和。彩度是颜色在心理上的纯度感觉。在可见光谱中各种单色光是最纯的颜色,为极限纯度。

彩度也指某种颜色含该色量的饱和程度,是指颜色的色觉强弱而言的。当某一颜色浓淡达到饱和时,若无白色、灰色或黑色掺入其中,即呈纯色(亦称正色);若有黑、灰掺入,即为过饱和色;若有白色掺入,即为未饱和色。

高彩度的色调加入白或黑时,将提高或降低它的明度,同时也降低了它的彩度。

每一色调都有不同的彩度变化,标准的彩度最高(其中红色最高,青绿色最低,其他居中),黑、白、灰色的彩度最低,被定为零。

有彩色物体颜色的彩度往往与物体的表面结构有关。如果物体表面粗糙,表面反射光呈漫反射,即在任何方向上都有白光的反射,则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冲淡色彩的饱和度,即使颜色的彩度降低。如果物体表面光滑,表面反射光是单向反射,这时若对着反射光观察,会由于光线亮得耀眼使饱和度较低;而在其他方向上,由于反射白光很少,颜色的彩度就较高。

那么,色漆为什么湿的时候色泽觉得鲜艳,而干了以后颜色会变暗呢?这是因为颜料是由极细的颗粒组成的,湿的时候,颜料颗粒之间的空隙被溶剂填满,表面变得光滑,减少了光的漫反射,所以颜色的彩度就较高;色漆干了之后,溶剂已挥发,颜料颗粒显露出来,即表面变粗糙了,因此色泽就变灰暗了,颜色就变深了。

表1—3把一些主要的颜色进行了排列,列出它们之间明度和彩度的变化(数字大者表示

明度或彩度高)。由表可以看出:红色彩度最高,青绿色彩度最低;黄色明度最高,而青紫色明度最低。

4. 颜色三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颜色的色调、明度及彩度都是人在观察色彩的视觉心理量,是人们的主观颜色感觉。虽然三属

性分别与主波长、光强以及光谱能量分布有关,但它们并不是光的物理属性,其表现形式与度量都取决于人类的视觉。

颜色的三个属性是相互独立的但不能单独存在。它们之间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色调和彩度对色感的描述有重要意义。

某种颜色加入白色可提高其明度,加黑会降低其明度。另外,在颜色的明度改变的同时,颜色的彩度也会变化,白量和黑量越多彩度越低。

颜色的色调、明度和彩度只有在亮度适中的时候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在中等亮度下,一般人眼能够分辨的色彩总数在10,000种左右。在亮度极低的场合,色彩变成了暗色,这时就很难区别色彩的色调和彩度。如果在极亮的光照下,人眼接受刺激的程度已达到了极限,使人产生了耀眼的感觉,这时将无法分辨色彩的一切属性。

颜色三属性可用光谱反射率曲线来表示。

曲线的峰值反射率对应的波长为色彩的主波长,主波长表示该色彩的色调,主波长不同则色调不同,如图1-20所示,图中曲线A、B所代表的色彩的组波长分别为500nm和600nm.

曲线峰值反射率的高低可理解为不同的明度,峰值反射率越高,明度越大,如图1-21所示,图中的曲线A所代表的色调的明度大于曲线B所代表的色彩的明度。

曲线反射峰的宽窄可以理解为色彩饱和度的高低。曲线反射峰窄,表示对光谱有较高的选择性,该颜色的彩度就高,反之则彩度低。

二、无彩色的特性

有彩色就有色调、明度和彩度的变化,每一颜色都可用颜色的三属性来表示。无彩色只有明度

变化,没有色调和彩度。

从物理学意义上来讲,无彩色不包含在可见光谱之中,因而不能称之为色彩;但从视觉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它们具有完整的彩色性,并在色彩世界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对于光来说,无彩色的黑白变化相应于白光的亮度变化。当光的亮度非常高时,人眼就感觉到是白色;当光的亮度很低时,就感觉到发暗;而无光时则是黑色的。色彩学中规定无彩色从白到黑的黑白层次作为明度等级,白的明度为10,黑的明度为0,中间分成9个视觉上等差的灰色等级,共11级。

三、颜色特性的表示——色立体

用一个三维空间的立体枣核可以把颜色的三种属性(色调、明度、彩度)全部表示出来,如图

1-23所示,将其称为色立体,其剖面图见图1-24.

1. 色立体的表示

在色立体中,垂直轴代表黑白系列明度的变化,顶端是白色,下端是黑色,中间是各种灰色;

中间最大的圆周代表色调,圆周上的各点代表光谱上各种颜色的色调,如红、橙、黄、绿、

青、蓝、紫等(圆心是垂直轴的中心为中灰色,中灰色的明度和圆周上各色调的明度相同。);从圆周向圆心过渡表示颜色彩度逐渐降低,另外从圆周向上下白黑方向变化也表示颜色彩度逐渐降低。颜色色调和彩度的变化不一定伴随明度的变化,颜色在色立体同一平面上变化时,只改变色调和彩度而不改变明度。只要颜色离开圆周,它就不是彩度饱和的颜色了。

色立体是理想化了的示意模型,目的是为了使人们更容易理解颜色三属性的相互关系。在真实的颜色关系中,彩度饱和度最大的黄色并不在中等明度的地方,而是在靠近明度较高的白色的地方;彩度饱和度最高的蓝色则在靠近明度较低的黑色的地方。因此,色立体中部的色调圆形平面应该是倾斜的,黄色部分较高,蓝色部分较低,而且该平面的圆周上各种色调离开垂直轴的距离也不一样,某些颜色能达到更高的彩度,所以这个圆形平面并不是真正的圆形。

2. 色立体的用途

(1)色立体相当于一本“配色词典”,色立体色谱为人们提供了几乎全部色彩体系。每一个人都有主观色调,在颜色使用上往往会局限于某个部分,色立体帮助人们丰富了“色彩词汇”,开拓了新的色彩研究思路。

(2)各种色彩在色立体中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无论色调顺序,还是彩度顺序和明度顺序都组织得非常严密。它展示了色彩的分类、对比和调和等一些规律。

(3)如果建立十个标准化的色立体色谱,这对于色彩使用和管理将带来很大的方便。只要知道某种色彩的色立体标号,就可以从色谱中迅速而准确地找到它。

常见的色立体有孟赛尔色立体和奥斯瓦尔德色立体等。

第五节颜色合成

在前面所述的枣核形理想化的空间立体里包含了千万种颜色,那么这千万种颜色到底是任何得来呢?

一种色素掺进其他色素,从而构成不同的色彩,称为色彩的混合。用光的三原色进行混合后,可以得到各种不同的色光;用色料的三原色进行混合后,则能得到各种不同的色料。

一、颜色合成方法

颜色相互混合,能得到新的颜色。颜色混合,可以用色光相加的方法或色光相减的方法实现。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光采用直接混合或间接混合得到新的色光的方法叫做加色法。根据白光是复色光和色料有选择性吸收的光学特性,用色料从白光中减去)吸收)某些色光的量,从而得到所需要的颜色,这种方法叫减色法。加色法和减色法虽然都能调出所需要的颜色,但是这两种调色法用的手段不同,混合过程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例如,彩色电视、彩色印刷、某些工艺美术品是加色法的应用;而印刷、涂料、印刷油墨、印刷制版都是减色法的应用。

二、色光混合

色光混合又称加色混合,是指不同色光的反射光同时或在极短的时间内刺激了视网膜,从而

产生另一种新色调的混合方式。

1. 色光三原色

在白光光谱中有三种色光,其中任意一种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光混合而产生,而除这三种色光之外的任何色光均可由这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得到,这三种色光就叫做色光三原色或色光三基色。

为了统一色彩方面的标准,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在1931年规定有红(R,波长700nm)、绿(G,波长为546.1nm)和蓝(B,波长为435.8nm)的单色光作为色光三原色。

R 代表红光,为大红色调,红中具有黄味;G代表绿光,为比较鲜嫩的绿色色调;B

代表蓝光,色调为蓝中带有紫味。

三原色原理与人眼彩色视觉中的三原色视觉学说是相符合的。实验证明:红。绿、蓝作为三原色产生其他颜色是方便的,而且色域也广,因此是最优的三原色。

2. 色光加色法

自然界中的光有着各种各样的颜色,绝大多数是混合色光,如太阳光、白炽灯等发出的光都是

混合光。由各种波长的色光混合并同时刺激人眼视网膜的三种感觉细胞,在大脑中综合就产生了一种白光的感觉。也就是说,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色光同时到达人眼的视网膜时,人眼视网膜的三种感觉细胞分别受到等量或不等量的刺激,从而在大脑中产生一种综合的颜色感觉。

色光加色法的颜色变化规律可以通过一个三物镜投影仪来直观地观察。三物镜前的光源能量可以分别调节,同时三个物镜前分别放上与三原色光色调相同的红、绿、蓝3种滤色镜,让光源通过三个物镜分别辐射红、绿、蓝3种原色光混合时,有以下的规律:

R + G = Y (红光+ 绿光= 黄光)

R + B = M (红光+ 蓝光= 品红光)

G + B = C (绿光+ 蓝光= 青光)

R + G + B = W (红光+ 绿光+ 蓝光= 白光)

若改变两种色光(或三原色光)的比例,还可以得到其他不同颜色的光。如红光与绿光不等量

混合时,若红光的强度大于绿光,则得到橙红光;若红光的强度小于绿光,则得到黄绿光。混合后色光的亮度可以认为是各原色光亮度的总和。图1-25为三原色光混合示意图。

总之,在色光加色法中,以三原色光等量混合会得到白光(见图1-25);不等量混合,可以调出几乎所有的色光来。掌握色光混合的基本规律对视频色彩的设计及处理非常重要,可以熟练地分析判断成分复杂的色光由哪些原色光并以何种比例混合形成,或者一定比例的三原色光将混合成何种色光。例如,浅黄色光有白光成分(W = R + G + B)和黄光成分(Y = R + G),所以色彩的三原色光R、G、B组合比例为2:1:2,可先把其中的白色成分(W = R + G + B)分出,剩下等比例的R + B 组成品红色光(M = R + B),由此确定R、G、B三原色光以2:1:2的比例混合时形成灰品红色光。色光加色法主要有色光直接混合法和色光反射混合法两种。

(1)色光直接混合

日光是复合光,如果没有棱镜等色散元件把日光分解成光谱,人眼是无法看到日光的各种单色光的。光源在发射光波的过程中直接混合呈色的过程为色光直接混合,又称为视觉器官以外的色光混合。

(2)色光反射混合

色光反射混合是在人的视觉器官内进行的,又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色光的静态混合,又称为并列混合或空间混合;另一种是色光的动态混合,又称为时间混合。

在同一平面上有不同的色块,当这些色块的面积很小或距离观察者很远时,它们的反射光就能透射到人眼视网膜的同一部位,从而产生新色调,这个过程成为色光的静态混合(空间混合)。

3. 色光减色法

如果一种色光与另一种色光混合形成白色光,那么这两种色光就称为互补色。光谱中每一种颜

色都可以找出与之对应的补色。按减色法定义,色光混合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白光—红光= 绿光+ 蓝光= 青光

白光—绿光= 红光+ 蓝光= 品红光

白光—蓝光= 红光+ 绿光= 黄光

白光—红光—绿光= 蓝光

白光—绿光—蓝光= 红光

白光—红光—蓝光= 绿光

白光—红光—绿光—蓝光= 黑色

上述公式可以归纳总结为:

白光—α(R)— ß(G)—γ(B)= F

这样,主要设法按需要从白光中减去一种、两种或三种原色光,就可以调出所需要的颜色。

三、色料混合

颜料或染料等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可见光进行选择性吸收后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色彩,这些物

质称为色料。

不同的色料混合后,吸收的光增加而体现颜色的反射光或透射光波被减少了,这种混合称为减

色混合。

调色小技巧

1)调色时需小心谨慎,一般先试小样,初步求得应配色涂料的数量,然后根

据小样结果再配制大样。先在小容器中将副色和次色分别调好。

(2)先加入主色(在配色中用量大、着色力小的颜色),再将染色力大的深色

(或配色)慢慢地间断地加入,并不断搅拌,随时观察颜色的变化。

(3)“由浅入深”,尤其是加入着色力强的颜料时,切忌过量。

(4)在配色时,涂料和干燥后的涂膜颜色会存在细微的差异。各种涂料颜色在

湿膜时一般较浅,当涂料干燥后,颜色加深。因此,如果来样是干样板,则配色漆需

等干燥后再进行测色比较;如果来样是湿样板,就可以把样品滴一滴在配色漆中,观

察两种颜色是否相同。

(5)事先应了解原色在复色漆中的漂浮程度以及漆料的变化情况,特别是氨基

涂料和过氯乙烯涂料,需更加注意。

(6)调配复色涂料时,要选择性质相同的涂料相互调配,溶剂系统也应互溶,

否则由于涂料的混溶性不好,会影响质量,甚至发生分层、析出或胶化现象,无法使

用。

(7)由于颜色常带有各种不同的色头,如果配正绿时,一般采用带绿头的黄与

带黄头的蓝;配紫红时,应采用带红头的蓝与带蓝头的红;配橙色时,应采用带黄头

的红与带红头的黄。

(8)要注意在调配颜色过程中,还要添加的哪些辅助材料,如催干剂、固化

剂、稀释剂等的颜色,以免影响色泽。

(9)在调配灰色、绿色等复色漆时,由于多种颜料的配制,颜料的密度、吸油

量不同,很可能发生“浮色”“发花”等现象,这时可酌情加入微量的表面活性剂或

流平剂、防浮色剂来解决。如常加入0.1%的硅油来防治,国外公司生产的各种表面活

性剂,需分清用在何种溶剂体系,加入量一般在0.1%~1%。

(10)利用色漆漆膜稍有透明的特点,选用适宜的底色可使面漆的颜色比原涂料

的色彩更加鲜明,这是根据自然光反射吸收的原理,底色与原色叠加后产生的一种颜

色,涂料工程称之为“透色”。如黄色底漆可使红色更鲜艳,灰色底漆使红色更红,

正蓝色底漆可使黑色更黑亮,水蓝色底漆使白色更洁净清白。奶油色、粉红色、象牙

色、天蓝色,应采用白色做底漆等。

表4-13列出了常用颜料的品种,虽然同为一种颜色的颜料,但颜色的色调、明度

和饱和度上都有极大的差别,使用者需注意选择。以表4-13列出了复色漆的常用配色

表,具体颜色的配制,还需按上述技巧多次实验。

表4-13 常用颜料的品种

颜色颜料品名

红色颜料无机颜料:铁红、镉红、钼红等;

有机颜料:甲苯胺红、立索尔红、对位红、大红等

黄色颜料无机颜料:铅铬黄、锌铬黄、镉黄、锑黄、铁黄等;

有机颜料:耐晒黄、联苯胺黄、汉沙黄等

蓝色颜料无机颜料:铁蓝、群青等;

有机颜料:酞菁蓝、孔雀蓝、阴丹士林蓝等

白色颜料无机颜料:钛白、氧化锌、锌钡白(立德粉)、锑白等

黑色颜料无机颜料:炭黑、松烟、石墨等;

有机颜料:苯胺黑等

绿色颜料无机颜料:铬绿、锌绿、铁绿等;

有机颜料:酞菁绿等

紫色颜料无机颜料:群青紫、钴紫、锰紫等;

有机颜料:甲基紫、苄基紫等

金属颜料铝粉(银粉)、铜粉(金粉)

光的混合——加法混色

将光源体辐射的光合照一处,可以产生出新的色光。例如面前一堵石灰墙,没有光照时.它在黑暗中,眼睛看不到它。墙面只被红光照亮时呈红色,只被绿光照亮时呈绿色,红绿光所照的墙面则呈黄色,而这黄色的色相与纯度便在红绿色之间,其亮度高于红,也高于绿,接近红绿亮度之和、由于投照光混合之后变亮了,所以称为加光混合

从投照光混合的实验中可以知道:朱红、翠绿、蓝三种色光是原色光,同原色光双双混合,又可以混合出黄、青、紫红三种间色光。一种原色光和另外两种原色光混合出的间色光称为互补色光。例如翠绿和紫红,黄与蓝,朱红与青等,三组都是互补色光,而互补色光依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可以得到白色光。

品红+ 黄= 红

黄+ 青= 绿

青+ 品红= 紫

品红+ 黄+ 青=黑

色料混合——减法混色:品红、黄、青为三原色

指不能发光,却能将照来的光吸掉一部分,将剩下的光反射出去的色料的混合。

色料不同,吸收色光的波长与亮度的能力也不同。色料混合之后形成的新色料,一般都能增

强吸光的能力,削弱反光的亮度。在投照光不变的条件下,新色料的反光能力低于混合前的

中性混合

指混合色彩既没有提高,也没有降低的色彩混合。

中性混合主要有色盘旋转混合与空间视觉混合。

把红、橙、黄、绿、蓝.紫等色料等量地涂在圆盘上,旋转之即呈浅蓝色。把品红、黄、青涂上,或者把品红与绿、黄与蓝紫、橙与青等互补上色,只要比例适当,都能呈浅灰色。

在色盘上,红与黄就旋出粉彩色,青与黄族出粉绿色,红与蓝旋出粉紫色。

把不同色彩的以点、线、网、小块面等形状交错杂陈地画在纸上,离开一段距离就能看到空间混合出来的新色。

若空间混合的原色与减光的原色相同,那空间混合间色、复色等和色盘混合的间色复色接近。并且混出的色活彩跃,明彩,有闪动感。

空间里都有形的透视缩减,同样都有色的空间混合,这是由眼睛的感觉方法所决定的。

印象派就遵循这个规律,创作了不少点彩油画。这些画面的色彩很响亮,阳光感和空气感均表现得很好。

近代和现代的网点印刷,就是利用了色彩空间混合的原理,借助大小流密不一的极小的原色点,混合出极丰富而真实感极强的色彩。

装饰色彩也可以借助空间混合的原理,用少量的色混出较多的色,以此来丰富设计的色彩,增强作品的力量。古代的镶嵌画便是先例。

银粉漆的调色

一、银粉珍珠色

因铝粉是片状结构,所以对金属闪银色在颜色的判定上必须从正面和侧面的角度做判定。应注意要在白天的光线下判断色调,且要避免直射的太阳光。

颜色会受到清漆的影响,银粉漆上涂的清漆会改变涂层的颜色,颜色深的比颜色浅的变化大,涂上清漆会使颜色变深和变得更生动。因此,银粉漆的颜色比较必须在涂上清漆后进行。

1. 明度

(1)调整的方法

1) 正侧面两个角度都太暗时需加入银粉,或减少色母用量;

2) 正侧面两个角度都太亮时需减少银粉,或等比例加入其他色母;

3) 正面太亮、侧面太暗时可以细的银粉取代粗的银粉,或加入银粉控制剂:加入BC101时,正面较浊,斜面较亮,银粉会变的较粗;加入BC105时,正面较浊,斜面较亮,银粉会变的较细。

4) 正面较暗、侧面太亮时可以粗的银粉取代较细的银粉,或减少银粉控制剂:减少BC101会使正面较清,斜面较暗,银粉会变的较细一点;减少BC105会使正面较清,斜面较暗,银粉会变的较粗一点。

(2)喷涂操作的影响:

1)稀释剂干得慢颜色较暗;干得快颜色则较亮;

2)风压不足时颜色较暗;风压太强时颜色则较亮;

3)喷涂距离太近时颜色较暗;喷涂太远时颜色则较亮;

4)喷涂太湿时颜色较暗;喷涂太干时颜色则较亮。

2. 色调

和素色漆相同,微调时对色调的调整度较低,可以在配方中调整该色口色母或相反色口色母的

量。如果加对比色色母来减低此色母效果的话,则颜色会逐渐变混浊,同时彩度较低,故永远只能从主色旁边的颜色区域中选色母:较亮时接近白色中心选择;较暗时在色环边缘选择。

3. 彩度

颜色太清澈要变浊一点时可加如黑色色母或用较黑的铝粉取代较亮的铝粉;颜色太浊要变清澈

一点时可减少黑色色母或用较亮的银粉取代较黑的银粉。

另外,还应注意:若使用透明性色母,能使侧面变深、变暗,而使正面变亮、变鲜艳;若使用

不透明性色母,则能使侧面变浅、变白,使正面的鲜艳度较低。

4.配方分析

(1)蓝色银粉加入不同色母时,会引起不同的颜色变化,如表4-3所示。

有表

(3)绿色银粉加入不同色母时,会引起不同的颜色变化,如表4-4所示。

有表

二、金属漆的微调

1.微调时的工作流程

(1)当客户讯息(色号、厂牌、年份、色板)完整时

1)传统做法:色号索引→ 色卡比对→ 微缩胶卷→ 调色;

2)使用计算机:电脑查询色号→ 色卡比对→ 调色。

(2)当客户讯息不完整时(无色号、仅有色板)

1)传统做法:色卡找近似色→ 微缩胶卷→ 调色;

2)使用计算机:色卡找近似色→ 电脑查询色号→ 调色;

3)使用分光仪和计算机配色系统:测色→ 色卡比对→ 计算机调色。

2. 金属漆的微调

一些涂层随观察角度或方向的不同而显示不同颜色,并呈现变化的闪光现象。

在调色时,可利用如下三种方法调整涂层的闪光状况。

(1)通过改变喷涂条件进行调整

通过改变喷涂条件,可改变金属漆中光亮颜料(像铝粉)的结构,从而使颜色发生变化。以金属色为例,金属色中的金属颜料通常由片状的铝粉组成。在图4-1中,涂层“A”中的铝粉排列有规律,而涂层“B”中的铝粉排列无规律。所以直接观察涂层“A”时反射光线强,显得很光亮;间接观察时,由于实际上无光线反射,则显得暗。直接观察涂层“B”时反射光线少,看起来显得暗;间接观察时,由于有些反射,涂层“B”比涂层“A”显得光亮些。

有这种根据光亮颜料的排列方式改变金属闪亮的方法,在实际喷涂过程中,干涂层的颜色与涂层“A”较接近,湿涂层的颜色与涂层“B”较接近。产生这两种涂层的喷涂条件是不同的。

根据经验,金属漆随喷枪状况不同而改变颜色。因此,在进行汽车喷涂时,要保持喷枪状况不变。

(2)用添加剂进行调整

常用的添加剂有两种。

1)添加剂A:使铝粉的反射在直接观察时显得大而且黑。

2)添加剂B:使铝粉的反射在间接观察时显得白,如图4-3所示;

添加剂A的方法:将大量的添加剂A加入涂料中,扩大铝颜料之间的间隙,这样使铝粉网增大(扩大间隙,减少反射光的数量,使涂层变黑)。

添加剂B的作用是将体质颜料(用于稀释油漆颜色的透明颜料)混合涂料中,防止铝颜料处于平展状态。添加剂B加入涂料后,整体呈现类似于张开的伞的形状,光线发生间隙反射,使涂层发白。

3)利用基色的特性进行调整

与有机颜料相比,无机颜料有许多的基色可以改善间接观察时的效果。加入这些基色,可以调整闪光。

一般的,有机颜料有较大地颗粒,呈现较好的遮蔽性,如图4-4所示。而当有机颜料有很小颗粒时,则呈现较好的透明性,如图4-5所示。

直接观察时,由于铝颜料产生强烈的光亮,则这两种类型的颜料发出闪光;间接观察时,由于无机颜料有较好的遮盖效果,铝颜料的光亮看不见了,显示出无机颜料的色调,因此如果加入白基色间接观察时,涂膜会显露白颜色。

蓝色涂料对闪光特别敏感,这也是蓝基色的特点。有许多蓝基色在直接观察时颜色不变,而间接观察时会显露出不同的颜色,如图4-6所示。而红基色和绿基色没有这种特性。如图4-7所示。

综上所述,通常看起来色调相同的基色在加入等量白基色或金属时,会发现这些基色实际上有不同的色调,这种现象称为“颜色调和”。

涂料生产厂可以提供表示样本和各种调和剂的调色图。为有效地做好调色工作,使用调色图这样的参考资料,对理解基色是很有帮助的。涂料生产厂也在颜色公式图上列出基色的作用,基色的作用要从颜色的三种属性(色调、明亮和彩度)方面来考虑。

素色漆组成一般如右:

调色的步骤:深浅度调整→颜色转向调整→灰度调整

深浅度的调整:车色比油漆深或浅?

当车色比油漆浅时:

此时应加入主要的浅色,但一种情况除外,即所调颜色为红色范围时。

注意:不论何时,在素色漆中加入白色,都会影响颜色的色调

当车色比油漆深时:

这时要会判断:车色显得又深又浓,还是又深又浊呢?

如果是又深又浓,则加入主要的深色,如调蓝色调加入蓝色,调红色调加入红色。但如调橙色时则可能例外。

注意:有进颜色的浑浊往往被看成颜色深浅,这是灰度的因素。正确区分深或浊,可以帮助我们作出正确选择。如果都有可能,右很难区分,则最后加入黑色。

深浅度的调节并不是每次都需要。如调整完毕或不需要调整,则可进入下一步。

颜色转向调整:车色与油漆比显得更红、更蓝、更绿或更黄?

这是在完成颜色深浅度之后要进行的工作,首先要决定是否需要,然后运用以下的准则:? 色相可以偏绿或偏红的颜色

蓝色黄色金黄色紫色灰黄色棕色

? 色相可以偏黄或偏蓝的颜色

绿色红色栗色

? 色相可以偏黄或偏红的颜色

青铜色红色桔黄色

? 色相可以偏蓝或偏绿的颜色

绿蓝青色

? 可以向任意颜色转向的颜色

白色灰色黑色银色

车色显红:加红车色显绿:加绿车色显黄:加黄车色显蓝:加蓝

转向的调整会影响深浅度(通常变深)和灰度(通常变浊)。转向的调整并不是每次都需要,一旦完成,即可进入下一步。

灰度调整:车色与漆相比显得清澈或浑浊

在这一步骤中加入色母调整灰度,只会使颜色变得更浊,使颜色由浊浑变清澈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车色显浑浊时:加入少量黑色使颜色变浊(注:黑色的加入同时会使颜色变深)

车色显清澈时:放弃吧!然后重新开始。

如果在几次调整后,油漆变得浑浊,则重调。如果开始时,油漆已变显得浑浊,则要将配方中的黑色以逐步法扣除,然后慢慢加入。

一旦得到一个准确的配方,应留下完整的记录作为将来调漆的参考。调色只是为了混合喷涂,原则上调到完全一样几乎是不可能的。

认识银粉漆

银粉也就是铝粉,把它作为一种特殊颜料加入到油漆有,就得到了银粉漆。有时候我们提到的金属漆指的也就是银粉漆。由于其特殊的闪光效果,它汽车漆家族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银粉漆的变幻效果

排列整齐

排列混乱

明暗变化效果(为何看上去正侧面不一样呢?)

光线在银粉漆中的传播,其特效是靠铝粒子与透明颜料的配合而达到的。银粉是片状的,象许多小镜子一样平躺着反射外来的光线,从直角看去,反射效果最大,色调显得闪亮,从侧面看去,光线反射量会降低,使得色调看起来较暗。

变幻效果也与铝粉的颗粒大小有关,相对而言,铝粒子越大,反射的光线越多,从正面(直角)看,色调明亮闪耀,而从侧面看时,就显得深暗。铝粒子越小,变幻效果就越不显著,色调大多显得灰暗。

彩色变幻效果

其色调主要是靠透明颜料来达成的,不透明的颜料会阻碍铝粒子反射光线。把一定色相的透明颜料加入到配方中,就会显示出该色的彩色变幻效果。如香槟色的银粉,从正面看去显得金黄色,而从侧面看时则显得较黄较红。

银粉的排列影响变幻效果

影响银粉排列的因素有涂料自身的原因,也与施工的有数有关。

什么是金属漆?

¡ 金属漆在阳光底下从侧面看有一层像荧光粉似的闪亮,而普通漆没有。金属漆相对普通漆的喷漆工艺技术难度稍大一些,两者的耐用性相差不大。

银粉漆的调色

1、深浅度调整

当车色湿浅(油漆显深)时,通常会加入金属或珍珠色母,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仔细考虑:色母中银粉或珍珠颗粒的大小、数量、颜色是否合适?然后加入一至两个金属色母,直至对金属颗粒的情况满意。注意:不要使用白色来使金属漆变浅。同时要记住,不论何时,在金属漆中加入银粉或珍珠,都会改变颜色的色调。

当车色湿深时(油漆显浅)时,要判断是又深又浓?还是又深又浊?如果又深又浓,则加入主要深色。调蓝银加入蓝色,调红银加入红色。注意在很多时候颜色的浑浊往往表现为深。这是灰度的因素在起作用。正确区分深和浊可以帮助我们做正确的选择。如果都有可能,或很难区分,则最后加入黑色。

深浅度的调节并不是每次都需要。如调整完毕或不需要调整,则可进入下一步。

2、颜色转向调整:车色与油漆比显得更红、更蓝、更绿或更黄?

这是在完成颜色深浅度之后要进行的工作,首先要决定是否需要,然后运用以下的规则:

? 色相可以偏绿或偏红的颜色

蓝色黄色金黄色紫色灰黄色棕色

? 色相可以偏黄或偏蓝的颜色

绿色红色栗色

? 色相可以偏黄或偏红的颜色

青铜色红色桔黄色

? 色相可以偏蓝或偏绿的颜色

绿蓝青色

? 可以向任意颜色转向的颜色

白色灰色黑色银色

车色显红:加红车色显绿:加绿车色显黄:加黄车色显蓝:加蓝

转向的调整会影响深浅度(通常变深)和灰度(通常变浊)。转向的调整并不是每次都需要,一旦完成,即可进入下一步。

汽车油漆颜色调配原则

汽车油漆有2K实色色母23个,1K银底色母26个,1K珍珠银粉色母22个,共计71个色母。

汽车油漆的调配我们必须应该对系统色母,有一个透彻的了解,熟悉色母的特性、走向,了解他们变化规律,尽量在自然光下检查颜色,调配颜色。

1.在配色前,对配色标准板进行清洁处理,以免造成色差。

2.核对颜色,确定汽车颜色编号,即原厂色号,找出色卡,如果有些汽车没有编号,就找出相近的色卡,跟配色标准板进行对比,从色相、明度和彩度及正侧面几个方面进行对比。

3.添加色母时,以靠近主色的色母近似色为第一选择,注意色母的互补性。

4.比对配色标准板,色母添加搅拌均匀后与标准板进行对比,从色相、彩度、明度、正侧面进行对比,对比方法如下:

①.比较法:调漆以尺和涂片标准板进行对比。

②.点漆法:将漆点在标准板进行对比。

③.喷涂法:将漆喷涂在试板上,干燥后与标准板进行对比。

调配金属漆系列应该注意事项:

1.银粉的粗细对比:粗银粉使正面色光亮,侧面深,相反细银粉使正面暗而侧面浅。

2.正侧面颜色对比。

3.小心使用白色、泥黄及啡色、橙色,因这些色母使油漆变浑浊和浮色,影响正面效果。

4.加入银色色母转浅,加入其它色母转深,同时注意色调。

5.修补时,建议使用驳口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