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

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

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
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

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

很抓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在一体化教室、实习车间、校内实习工厂、校外实训基地等方面都有很大突破,保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

目前,该专业的实验实训设备共903台(套),价值868万余元,共有工位1079个;生均工位2.8个,生均设备价值比例2.3万元(含共享部分)。已建成一体化教室16个。其中机电控制技术一体化教室2个,机床电气维修一体化教室2个,电气测量一体化教室1个,电机拆装与维修一体化教室1个,数控机床维修一体化教室1个,高级维修电工一体化教室1个(高级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操作柜14套);PLC一体化教室2个(西门子S7-200PLC各24套实训台;西门子S7-200PLC 6套、S7-300PLC 20套、到S7-400PLC 2套,共计28套工作站);电气智能一体化教室1个(松下FP1PLC 15套实训台);电机控制与变流技术一体化教室1个(12套电力电子技术实训台);电机拖动一体化教室1个(PVG-CMS控制电机系统4套);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一体化实训室1个(亚龙335F自动生产线4套);单片机实训室2个。电气维修专业现有与电气类及自动控制类共享的一体化教室10个,校内电气实习车间3个,校内实习工厂3个。其中电工基础一体化教室2个,初、中级维修电工技能训练一体化教室各1个(拥有初级电工技能训练操作柜、中级电工技能训练操作柜各24套),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体化教室3个,

单片机一体化教室2个,创新工作室1个;校内电气实习车

间3个——电气组装与检测实习车间、机床电气维护实习车间、电机拆装与维修实习车间;校内实习工厂1个(学院教学仪器设备研发项目部),共享校内实习工厂2个(天诺数控机

械有限公司、高进电子有限公司)。

多媒体一体化教室5个,多媒体教室5个

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化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搭建“五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创新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具体实现形式。按照“先进性标准、实用性功能和体系化布局”的建设原则,以百强专业建设为引领,遵循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规律,构建了以“一体化教学”和“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创新能力培养”和“就业创业能力训练”等五个平台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条件。尤其是校内生产性教学工厂的建设,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了实现的平台,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依托生产性教学工厂,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鲜明的办学特色。

加强生产性教学工厂育人能力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校内生产性教学工厂是学院实践教学条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现场就是教学的课堂,教学工厂的产品就是学生实训的载体,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完成产品生产的工作过程。以威海天诺数控机械有限公司的纸盒成型机控制电盘产品的生产、安装、调试和台钻电气安装等实训项目为载

体,带动教学任务的实施,工学结合,实现了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实训与劳动相结合、学习与创新相结合,缩短了学生在校外实习的适应期,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电气维修专业实验实训设备情况

附表8 电气维修专业拟购置设备/建设实训室计划

一体化教学设计实施方案模板

一体化教学设计实施方案模板 1 / 9

————————————————————————————————作者:————————————————————————————————日期: 2 / 9

教学设计方案 二〇一四/二〇一五学年度第二学期 审批签字:2014年03月02日专业名称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 课程名称简单电子线路装与维修 任务名称双电源固定型稳压源的安装与调试 教学班级维电12-2班 授课教师杨桂华、董毅 教学时间2013年10月24日至 2013 年 11月 5日学时34 周次8、9、10 工作情境描述 某工厂旧机电车间重新装修改造,需要重新安装照明电路,工期为两天,并对电机典型控制电路进行安装调试,对于破损电机进行维修,工期为8天。 学习任务描述 在现实的生活、生产中,照明电路无处不在,需要电工师傅依照照明电路与电动机的安装标准和安全规程来安装照明电路和电机典型控制电路。 操作者接到安装任务后,根据任务要求,识读接线图,准备工具和材料,做好工作现场准备,严格遵守作业规范进行安装,安装完毕后进行自检,配合相关人员调试,填写相关表格并交付相关部门验收。按照现场管理规范清理场地、归置物品。 与其他学习任务的关系 此项任务是以后所有任务实施的重要部分,我们要遵循“安全为主、预防第一”的原则去进行一次任务的实施,是为今后实习生产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降低事故发生率,避免人员伤亡。 辽宁煤炭技师学院 辽宁工贸学校教案

学生基础1.对电工安全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 2.能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能够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 4.在本项目实施之前,已对电工实习有一定认识;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测试,让学生知道基础的电路组成和原理; 2.学会处理简单的电动机常见故障,使学生能对电动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了解基础的电机典型线路的的安装与调试,为下学期的理实一体化电工课打下基础。 学习内容1.掌握照明电路的安装方法和常见故障; 2.掌握简单的电动机常见故障的原因,并进行处理; 3.学会电机典型控制电路的安装,并对其电路进行检修调试。 教学条件师资:理实一体化教师教学场地:一体化实训室 教学组织形式1.教师上课,提问并留作业 2.根据理实一体化学习任务进行实习; 3.考核,老师点评; 4.写一体化报告。 教学流程学习活动1 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测试 学习活动2 电动机常见故障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学习活动3 电机典型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评价内容1. 布线; 2. 插件; 3. 焊接; 4. 总装; 5. 调试; 6. 安全文明生产。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体化教学模式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当前教学实践 当中,成为重要的教学模式。本次研究通过查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相关资料,全面总结与分析前人的研究状况。在分析一体化教学主要定义之后阐述其实施的必要性,并对推动一体化教学模式可持续发展进行思考。研究结果表明,实效性显著。 前言 近年来,随着企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与调整,社会以及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提出了全新的标准与要求。既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状况,也强调实践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为全面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一体化教学模式被当前教育体系广泛采用,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 一体化教学定义及实施必要性 1.一体化教学定义 对于一体化教学而言,主要是指专业课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换言之,则是将各类别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融合,将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等各类别的实践环节重新分解与整合,进而安排在专业的教师实现教学工作的开展。师生在专业化的教室当中,将理论知识传授、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动手操作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进而使得教学任务得以完成,教训实效性得以提升。真正做到“三个合一”,既教师合一、教材合一、教室合一。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教学资源更加多样化,为教学实效的全面发挥提供保障。 2.一体化教学实施必要性 (1)符合学生全面发展要求 传统教学体育在当前的新型教学标准中,显然已经缺乏实用性。在传统授课方式中,理论知识的传授占整个知识比例当中的85%以上,造成受教育者的实践能力缺乏。而教学方式,受到传统教学体系的影响,方式单一,授课十分枯燥乏味,影响受教育者对知识的接受度。这种状况的产生,导致受教育者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较差,理解以及主动性受到影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出现,能够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让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环境。 (2)符合教学改革基本要求 传统的中职院校教学理论教材,虽然能够直接表现出理论知识,但与企业以及社会的融合度不强,造成教材体系严重脱节。其中的针对性、实用性以及实时性在教材当中无法凸显,实效性难以发挥。针对这一问题的产生与出现,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能够转变传统教材理论知识的单一性,增强实践效果,使得授课内容可操作性全面提升。

浅谈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体系建设【最新版】

浅谈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体系建设 摘要:本文就如何加强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体系建设进行分析阐述,即按照职业标准,在技工院校推进一体化教学体系建设,在教材编写、校企合作、人才库建设、师资培养、学习方式转变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水平。 关键词:职业标准;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体系;专业能力;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近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和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笔者多年在技工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结合工作实际,对上级政策进行了认真学习,感触较多。能工巧匠,企业需要;三个合一,一体化之;职业标准,改革依据;能力培养,立德树人;企业名家,远程讲授;典型工作,课程载体;评价体系,校企一起;学生为本,学以致用;终身教育,自主学习;理实合一,手脑并用;校校合作,提升空间;能作合一,知行统一;技能在手,就业不愁;校企合一,无试用期;大国工匠,中国制造。

一、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加强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基地的建设 1.推进产学深度结合。积极建立健全、落实有关校企合作的财政、税收激励政策、引导和支持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鼓励企业投资捐赠职业教育,是政府推动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技工院校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深入到企业宣传这一有利政策,一是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二是积极争取企业捐赠,充实、改善校内实习条件。积极探索招企入校,充分利用学校场地、配套设施、税收等资源和优势,吸引一些小微企业到学校投资办厂,减少校企双方资金投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建立好一流的校内实习场所。在实习场所上做大文章,才能培养出学以致用的人才。 2.探索建立用人服务中心。探索提供散工服务,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可以探索在工业园区,电脑城、商场密集的地段,设置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短期用工服务,由专职教师负责片区管理和跟踪指导,实现动态实习,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双向选择机会和社会实践。 二、加强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

课程体系构建调研论证报告

课程体系构建调研 论证报告

矿山机电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一、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1、强调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是以理论知识够用为构架,以实际应用为目标,以就业落脚点,为形成突出实践应用特点的理论课程体系。 矿山机电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涉及课程的性质特点,内容的整合、重组,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其目的是与市场人才规格需求零接轨,与就业相结合。在课程体系设计中,理论课程以实际应用为目标,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专业核心能力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把专业(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内容导入课程体系,融进教学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并在教学中认真落实。 2、优化课程体系结构与教学内容选择。 矿山机电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依据人才培养的细化目标,并不断优化每门课程的结构及教学内容的选择。将绝大多数专业的课程调整为五大模块式课程体系,即:公共课与基础课、职业技术基础课、职业技术综合课、职业能力专项训练和选修课。实践课程所占比例也大大提高。职业技术及能力模块课程实现有机衔接,逻辑关联,使课程间具有连贯性和递进关系。职业技术基础课、职业技术综合课和职业能力专项训练课程分段设置,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按先基础后提高的原则进行安排。

3、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为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 矿山机电专业课程实践教学采用系列化、层次化模式。设有配合课程教学内容的实验、培养某种技能的实训、专业的或社会性的实践,形成专业系统知识和技能为一体的训练模式。 4、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或专业技术认证相一致的策略。 矿山机电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建立与岗位或专业核心能力相关的专业技术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认证服务的课程,体现专业技能与证书的一致性,真正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1、编制新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计划是贯彻落实课程方案和过程的纲领文件,体现课程的体系结构。教学大纲是教学计划对课程内容界定和对课程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没有教学大纲规范的教学是盲目的,很难做到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双重体现。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对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的制定与贯彻执行,纠正教学中的盲目性、随意性。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重视课程教学执行情况的反馈分析,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对教学文件逐年进行滚动修订。 2、按新专业方向要求重构课程。 我院主要面向纺织、轻工、建材、化工等行业开设专业,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在认真进行专业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改造和整合了部分专业,一些专业还派生出了很多新的方向。

现代物流专业一体化教学体系建设与实施的研究

现代物流专业一体化教学体系建设与实施的研究 【摘要】本文是从一体化教学的定义内涵开始,首先介绍了现代物流专业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建设,分析了整个体系的构建流程以及学习情境和教学项目的设计,进一步探讨了物流专业一体化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典型工作任务;学习任务 “一体化”教学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是为解决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而提出的。物流专业在职业教育类型的学校中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阶段。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学中探索创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多功能教室,将专业理论课与生产实习通过实操、实验、实训、实践等方式,师生双方共同在多功能教室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本文论述了本人在开发现代物流专业教学体系过程中对“一体化”的理解。 1 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建设 我校开发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是居于“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课程即工作,课程即项目”的基本理念,对“一体化”的内涵注解如下图: 图1 一体化的内涵 1.1 设计学习任务 在现代物流专业中,本人参与开发物流专业小组通过和企业专家合作交流,进行了一体化教学的设计,通过企业调研和现代物流专家访谈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再把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任务,如下表一:学习任务。按现代物流专业发展第一阶段以及行业方向把物流专业课程分为4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个典型工作任务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教师在学习任务中以工作过程为教学过程进行教学。按照现代物流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要求,将课程设计成若干个子工作,每个工作都对应一个实际的工作任务,每个项目都有相应的能力目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任务就是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实训工作内容让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而这些实训的项目来源于物流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或者工作中的实际项目。例如在典型工作任务3的货物托运操作中,有三个学习任务:服装包托运受理操作、粮食托运受理操作、玫瑰花托运受理操作,如表1。 1.2 学习任务情境设计 在服装包托运受理操作任务中,根据企业行业方向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设计学习任务的情境,如表2。 1.3 学习任务活动策划

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专项评估全校各教学单位: 为全面了解我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不断完善我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增强质量保障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校评建工作安排,决定对各单位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专项评估,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评估内容 本次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各教学单位各专业(含方向)的质量目标、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质量管理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各包括3个二级指标,具体内容如下: 1.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是“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即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总规划,它确定了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预期,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构建知识体系、配置课程资源的基本依据。各专业应依据学校办学定位、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培养目标。 基本要求:各教学单位要树立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准确进行人才培养定位,科学、合理地确定每个专业具体的培养目标,明确人才服务面向。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应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充分体现国家、社会及学生的要求与期望。 培养标准 培养标准是学校针对人才培养目标所制定的各个方面(如学生应达到的标准:思想品德标准、能力标准、知识标准等)、各个教学环节(如理论课教学质量标准、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等)的基本要求。不同专业因培养目标不同,培养标准也不一样。 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达到人才培养质量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培养方案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标准、培养规格、知识结构、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学制学分、毕业条件、授予学位等。 基本要求:培养方案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的制定应能够很好地体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应建立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审批程序,以及监控和评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教学大纲教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 学时/学分:32学时/1.5学分 先修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学》、《可编程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开课教研室:机电一体化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选修课程,强调知识结构系统性和教学体系完整性的统一,使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有较全面的认识,比较系统地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各元部件的选择、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具备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能力。 2.课程任务:任务是使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学生在机电一体化技术方面具有较广泛的知识,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涉及的相关技术,重点掌握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构建、设计,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具有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 机电一体化的一般知识。机电一体化的组成,各部分的性能、特点。 2.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交流逆变技术,位置检测技术,plc控制系统基本原理。常用电动机基本工作原理,交流伺服电机特点及其调速方法,机械部件与气液控制技术基本原理。 3.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 一、能设计电气电路图(就是控制电机启停、正反转,星三角这样的),并能完成配线。二、能进行PLC编程,能设计PLC控制电路。三、能用AUTOCAD画机械零件图,并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三、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看懂设备的说明书等。

4.考核方式以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时占30%左右,期末占70%左右。 三、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1.第一章绪论 内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意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工作的组织;机电一体化系统所代表产品的范围及分类;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发展趋势。 2.第二章交流逆变技术 内容:熟悉电力电子器件,掌握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熟悉PWM逆变原理。 重点: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难点:PWM逆变原理。 3.第三章位置检测技术 内容:熟悉包括行程开关、接近开关、光电开关检测开关原理及功能。 重点:在了解各种开关原理基础上会进行简单的设计。 难点:传感器接口技术,以及各传感器和plc输入模块连接。 4.第四章PLC控制系统 内容:PLC控制系统,系统组成与PLC结构,PLC的工作原理,PLC的规格与型号,PLC连接技术 重点:PLC连接技术,程序编制。 难点:PLC的应用与实践。 5.第五章伺服传动技术 内容:伺服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分类,直流伺服系统结构和原理,直流伺服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直流伺服系统的动态校正,交流伺服系统的分类及应用。异步型交流电动机的变频调速的基本原理及特性,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步进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特点,环形分配器;功率驱动器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重点: 直流伺服电机特性和调速原理,直流伺服系统组成的基本原理,交流伺服电机特点及其调速方法,变频调速装置的基本原理。 难点:直流伺服电机特性和调速原理,交流伺服电机特点及其调速方法。 6.第六章机械传动与支承技术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xx工贸高级技工学校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为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86号)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西省技工院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赣人社字〔2010〕161号)文件精神,通过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以切实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学校教学核心竞争力,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按照全面实施、突出重点的原则,明确工作目标和措施,狠抓落实、注意实效。 二、工作目标 1、确定粮食工程、酒店管理等2个专业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2、在学习借鉴外省技工院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粮食工程、酒店管理2个专业中开发出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并进行教学实验。初步建立具有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既符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又符合市场用人单位需求的全新课程教学体系。 三、任务与要求 1、开发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依据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基本原则,设计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开发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统一规范专业课程名称、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安排和教学保障条件等。

2、组织开发一体化课程教材。创新教材编写模式,打破学科体系,编写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依据劳动者的职业特征、职业成长规律和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材教学单元,力争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3、探索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打破理论课与实训课授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模式,建设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具备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学场地,将传统理论教学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一,力争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合进行,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期过程的学习条件。 4、加强建设一体化课程师资队伍。加快培养既能讲授理论知识课,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的一体化课程教师。注重在一体化课程开发试验过程中,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教师企业实践能力、一体化课程开发能力,逐步形成一支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示范性强的优秀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 四、实施步骤 拟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分三个步骤实施: 第一步骤: 准备阶段( 2010年8月至 2011年1月) 1、技术培训和观念更新 构建和实施一体化课程,既是学生学习、企业用人的迫切需求,也是提升学校教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从这一高度出发,学校在推行教改工作过程中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和办法,其中观念更新和组织措施有力是开展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的前提。 首先通过各种会议渠道,使所有参与教师明确学校得以长足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哪里,使全体参与教师明确教育教学持续改革是促使学校得以长足发展的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案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案 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1.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内容 (1)使学生获得实践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并活跃学生的思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而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 (2)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技能,使学生具有从事某一行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实践能力;二是职业素质;三是创业能力;四是职业资格证书。 (3)增强实践情感和实践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工作作风,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2. 调整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进行构建。 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时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中心,同时考虑职业素质教育,体现高职教育特点。

大力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逐步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培养内容的衔接和互通,制定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籍管理制度。 3. 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教学目标,贯彻“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理念,制定以实训为主体、理论课程依附于实践课程的专业培养计划。 课程设置要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内容应尽量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将学生技能鉴定与学校教学考核结合起来,既可让教学考核保持职业性方向,又可避免重复考核。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文化程度和就业的需要,调整文化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多层次目标。 4. 制定专业技能规范 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提出系统的技能训练要求并规定必须完成或选择完成的内容。 5. 修订实践教学计划 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重新修订实践教学计划,使其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注重实效性。 要避免重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而轻实践教学质量的倾向。文科专业在编写实践教学计划时更要注意。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学习提纲

. .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学习提纲 一、我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目的(导读篇P001) 作为技工院校,通过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可以实现课程、教学、师资、场地、评价、管理的持续改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高教师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服务徐工各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这是学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目的。 二、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成效(导读篇P001) 1.一体化课程构建与实施:设计开发工程机械装配调试与维修等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标准,包含全新的学习任务设计方案和学生工作页; 2.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适应一体化课程开发和实施要求的具有较强教改科研能力、教学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的一体化教师; 3.学习工作站建设:在新校区建设中建设与一体化课程相匹配的包括教学区、资讯区、工作区、工具区和展示区于一体的学习工作站; 4.教学管理:修改教学管理制度,全面实现课前、课中及课后的教学管理; 5.评价体系:创新对学生和对教师的师生评价体系。 三、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的九件事(导读篇P002) 1.确定专业领域:行业分析和需求分析,确定专业领域; 2.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观察和工作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3.转化一体化课程:教育教学分析,转化一体化课程; 4.描述一体化课程: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描述一体化课程; 5.开发学材(工作页):学习任务设计,开发学材(工作页); 6.准备课程实施:学习工作站建设,一体化教师培养,做好课程实施准备; 7.实施与评价:一体化课程实施与评价;

8.改革管理模式与评价:教学管理模式与评价体系改革; 9.持续改进:课程体系优化与持续改进。 四、课程改革的背景(P003~P006) 1.新经济发展形势下的产业结构升级调整; 2.新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企业生产组织方式; 3.新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人力资源价值定位。 五、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建设(P011) 1.专业课程与工作任务于一体; 2.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于一体; 3.教学场地与工作现场于一体; 4.学习者与工作者于一体。 六、技工教育主管部门对技工院校课程改革提出要求(P015) 1.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时指出:“没有一流的技工, 就没有一流的产品”; 2.国务院〖国发[2010]36号〗文件提到:“根据职业培训规律和特点,加强教育资料word . . 职业培训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训的课程体系、培训计划大纲以及培训教材的开;发”“深化技工院文件提到:[2010]57号〗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社部 发……逐步建立以国家职业提升办学水平……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校教学改革,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标准为依据、; 体系”文件提〗[2011]11号4.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

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一、背景 目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职业教育改革。改革关键包含改革现有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对初、中级技术人才需求。多年来黑河地域经济发展快速,需要大批动手操作能力强,含有企业实践经验人才。 伴随学校国家级示范校申报成功,本专业成为示范校建设关键专业,要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和校企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培养出和企业岗位相适应初、中级技能型人才。 二、指导思想 全方面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创建和企业工作环境相同教学环境,完善教学环境,加强实践教学,促进知识和生产实践相衔接。以激发学生学习爱好为目标,创新教学模式,采取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多个以工作为导向教学法,提升教学能力。以加紧技能人才规模化培养为目标,建立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关键,理论教学和技能操作融合贯通课程体系,探索我校特色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之路。 三、标准 在教、学、做过程中重视和强调三个步骤。 (一)“教”过程 要讨老师重视“3新”。即“新教材”、“新教学设计”、“新反思”。 新教材是指依据企业对人才需求开发出能表现企业项目标新教材。 新教学设计是按项目教材创新设计教学步骤,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空间融为一体,将理论教学转移到实训室进行,课堂就是实训室。 新反思是指反思有创新,反思教学设计、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做和学、反思老师教法缺点和不足或是闪光点和新启迪。 (二)“学”过程 要求把握“3段”。即分析项目、实施项目、总结项目三个阶段。 分析项目是指在课堂教学前引领学生对预先设计项目进行分析,分析其组成,采取哪些学过知识和技能,有哪些问题,采取什么样方法处理。 实施项目是指在老师指导下学生怎样去完成项目,这一过程要表现老师引导学生思绪、教技巧;学生学主动性、学生做法开放性、学生能力肯定性等。 总结项目是指总结完成项目过程中出现问题,完善项目,对学生完成项目发觉其优点,指出其不足,给合适评价。

示范校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典型案例

示范校建设课程体系建 设典型案例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任务引领,以工促学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机电设备的应用日益广泛,首都北京对机电技术应用方面的技术人才需求越来越多,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使职业教育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 课程是职业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命脉。原有的课程体系设置已不能适应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现状,而以任务为引领的一体化课程是职业学校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和企业需求的归宿。一体化课程建设同时将会带动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一体化场地规划建设、一体化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等,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从而推动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 一、科学理论,保驾护航 目前我们国家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具有浓厚的学科体系色彩,实践证明培养的学生与企业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而德国“双元制”、加拿大“能力为基础的教育”等职业教育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提出了科学、实用的课程体系开发方法。德国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使认知的心理顺序与职业活动顺序一致,实现了融合,而且强调系统化,重视学生的专业能力(技能、专业知识)方法能力(工作方法、学习方法)和社会能力(行为规范、价值观)的培养。科学的学习和分析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经验,重新梳理我们教学计划制定和课程开发思路,避免以往一些闭门造车的现象,从而开发出适合我国中职学生特色的课程。 二、众志成城,不破不立, 为适应北京经济的发展,为地区经济服务,我校在进行示范校建设的过程中,把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之一。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了头脑,打破原有的中等职教课程体系,构建工学结合、任务引领的刻成体系,势在必行。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唐山学院专科教育部 摘要:高职高专教育具有“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双重属性:既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组成部分,又是一种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教育过程中的技能培养主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培养目标决定了它的中心地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为目标,以岗位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支撑下开展活动,完成并达到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技能培养目标 前言 专科教育部承担着唐山学院高职高专教育任务,“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是高职高专教育的方向和培养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有实践教学体系做支撑。多年来我们在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中,针对实践教学“硬件(教育经费、师资结构、实验室及设施、校企产学研合作基地)”相对薄弱的现状,注重开发“软件(更新实践教育理念、建设实践教学体系、锻炼实践教学教研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资源,努力做到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1、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狭义的概念是指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内容体系,主要包含: ⑴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主要针对专科教育部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电工电子实验)、《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电工电子、自动控制实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普通化学、仪器分析)进行,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符合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及专科教育部当前的师资力量和实验条件要求。 ⑵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是高职高专教育的核心内容,指学生的操作技能、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技能竞赛、职业技能训练等。专科教育部利用校内数控及加工中心实训基地、财会实训室、分析化学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实训室、餐饮客房实训室、形体实训室和校外多家旅行社、网络公司等实训基地,根据当前所开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江西工贸高级技工学校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为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86号)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西省技工院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赣人社字〔2010〕161号)文件精神,通过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以切实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学校教学核心竞争力,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按照全面实施、突出重点的原则,明确工作目标和措施,狠抓落实、注意实效。 二、工作目标 1、确定粮食工程、酒店管理等2个专业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2、在学习借鉴外省技工院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粮食工程、酒店管理2个专业中开发出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并进行教学实验。初步建立具有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既符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又符合市场用人单位需求的全新课程教学体系。 三、任务与要求 1、开发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依据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基本原则,设计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开发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统一规范专业课程名称、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安排和教学保障条件等。 2、组织开发一体化课程教材。创新教材编写模式,打破学科体系,编写理

课堂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9201 (方案范本系列) 课堂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 详细版 The Common Structure Of The Specific Plan For Daily Work Includes The Expected Objectives, Implementation Steps,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Specific Requirements And Other Item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课堂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详细版 提示语:本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规划,常见结构包含预期目标、实施步骤、实施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新课程实施后,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对学生学习至关重要。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学校有关教学改革要求,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教学案一体化”编写形式: 1、“学案”包含有自学生字词、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品味、写作方法及课后习题的解决、问题的质疑等内容,"学案"是在老师提出要求和教授方法后,直接由学生自学并写在每课书的空白处(学生自学可在课前或课外进行)。 2、教师的“教案”应体现对学生“学案”的指导与反馈,以学生为主体,并与“学案”融为一体,

也写在老师的教材上。语文学科不同单元、不同课型的“教学案”应该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突出解决学生自学不能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 3、“教学案”的编写主要按课进行,与教师上课、学生学习同步,适合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二、“教学案一体化”备课要求: 1、备课形式:集中备课与分散备课相结合,集中备课以年级组为单位,记录下本次备课“教学案”的重点内容。 2、备课时间:集中备课定于每周二上午三、四节课时间。分散备课由老师自行安排。 3、备课人员:二至六年级的语文老师 4、备课地点:教师会议室 5、备学生: 我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但是绝大多数学生自学

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方案

培训体系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目的 为配合创业计划的落地,以创业者及其团队成员、公司职能部门领导及员工为对象,开展系统、全面、专业的培训。通过培训,让创业团队全面了解公司、产品、销售政策、市场策略及工作流程,使创业者在较短时间内带领团队成员成功创业;也让公司职能部门领导及员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同时实现职业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双项提升,实现企业与创业者共同盈利。 第二部分培训体系分类及简介 一. 培训体系主要分为五大类:

二. 培训体系简介 (一)新员工培训 新员工培训是指给企业的新雇员提供有关企业的基本背景情况,使员工了解所从事的工作的基本内容与方法,使他们明确自己工作的职责、程序、标准,并向他们初步灌输企业及其部门所期望的态度、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等,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地适应企业环境和新的工作岗位,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二)销售指导培训 以企业的业务发展和企业赢利为目的,注重研究现状和需求,着眼业绩和发展,把注意力放到可以通过培训解决的问题上,通过提高销售人员的个人绩效来达成企业的销售目标。 (三)综合职业素养提升培训 以职场必修素养的“职业观念、商务礼仪、职业能力”三大版块为基础,从培训的角度指导职场人员如何进行意识改变、行为修正与能力提高。 (四)中层管理干部管理技能提升培 训 提高中层人员的知识、技能、领导能力、执行能力、创新意识等通过标规划设定、知识和信息传递、技能熟练演练、作业达成评测、结果交流公告等现代信息化的流程,让中层员工通过一定的教育训练技术手段,达到预期的水平提高目标。

(五)高层管理干部领导力培训 领导力最为突出的体现就是发挥企业家和经营者的创新和变革精神。企业高层管理干部领导力培训,激发高层卓越的情商,面对变革带给内心的巨大冲突,突破自己,迎接挑战。 第三部分培训体系课程内容 一、新员工培训 (一)企业经营简介; (二)公司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三)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权力系统,各部门之间的服务协调网络及流程, 有关部门的处理反馈机制; (四)本职工作业务培训; (五)介绍企业的经营范围、主要产品、市场定位、目标顾客、竞争环境等 等; (六)介绍企业的安全措施; (七)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和目标的传达; (八)介绍企业以员工行为和举止的规范。 二、销售指导培训

学科教育论文 构建建筑施工组织多维一体化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学科教育论文 构建建筑施工组织多维一体化教学体系 的研究与实践 0 引言 《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研究工程项目建设统筹安排客观规律的主干课程。施工组织是建筑企业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全面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理论教学中,做好培养学生在工程环境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应用能力,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这对提高理论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实现真正意义的工程素质教育是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教学的科学定位。如何围绕建筑施工组织课程的定位,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实现多维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教学的关键课题。 1 课程内容设计

笔者首先通过深入企业进行职业岗位调查、对相关的国家职业标准进行研究,运用国际通用的职业分析法,针对职业(工种)的活动领域和构成该职业(工种)的相关要素,将其中包涵的技能点和知识点进行适当的分解、组合,以真实的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工作任务为载体,形成与工作任务相匹配的教学项目。 在与工作任务相匹配的教学项目形成之后,笔者研究建立了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教学项目的遴选机制,并且结合职业岗位特点、专业素质、职业能力等要求,在教学项目中融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等相关内容。 2 实践教学的组织架构 充分结合工程实际,在企业专家的建议下设计了本课程完整的实践教学组织架构表(表1)。 3 教学方法的设计 实践出真知。目前教育行业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其实真正有突出效果的为数不多。在充分调研并且在实践教学中和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之上,考虑多方因素影响,研究最适合本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真正将教学方法落到实处。经过整理综合为“3+1模式驱动体系”。3分

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构建

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构建 自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制造业进入一个发展停滞、缺乏活力的萧条期,几乎被人们视作夕阳产业。90年代以后,计算机等电子技术在该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制造业注入了生机。如今,机电一体化产业以其特有的技术带动性、融合性和广泛适用性,逐渐成为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主导产业,成为新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学海网 在此背景下,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机电一体化专业,以满足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据笔者初步调查,浙江省办有工科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几乎都开设了机电一体化专业。与此同时,“高薪急聘数控操作人才”之类的招聘广告屡见不鲜,从人才市场和企业反馈的信息也表明,社会对高质量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从近些年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数量上看,应基本能缓解当地企业对该专业人才的急需,不至于供需严重失衡,问题出在供非所求。高职院校内部在该专业培养目标与定位、专业建设与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内容及条件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的再构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界定 (一)内涵 传统意义上的机电一体化,主要指机械与电工电子及电气控制这两方面的一体化,并且明显偏重于机械方面。当前科技发展的态势特别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利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使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的技术。机械技术可以承受较大载荷,但不易实现微小和复杂运动的控制,而电子技术则相反,不能承受较大载荷,却容易实现微小运动和复杂运动的控制,使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机电一体化的目标是将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实现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各自长处,实现互补。与其相关的学科应包括机械工程学科、检测与控制学科、电子信息学科三大块内容。 (二)本质 机电一体技术的本质是将电子技术引入机械控制中,也就是利用传感器检测机械运动,将检测信息输入计算机,计算得到能够实现预期运动的控制信号.由此来控制执行装置。开发计算机软件的任务,就是通过输入计算机的检测信息,计算得到能够实现预期运动的控制信号。另外,若是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则其应具备两个明显特征:一是产品中要有运动机械;二是采用了电子技术,使运动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 (三)作用与系统 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最大作用是扩展新功 能,增强柔性。首先,它是众多自动化技术中最重要的一种,如实现过程自动化(PA,即连续体自动化)、机械自动化(FA,即固体自动化)、办公自动化(OA,即信息自动化)等。其次,机电一体化技术又是按照用户个人的特殊需求来制造、提供产品这一当今最高级供贷方

推进职教模式改革 构建一体化教学体系

推进职教模式改革构建一体化教学体系 发表时间:2012-06-29T10:25:36.857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6期供稿作者:刘加增 [导读] 师资的培养是一体化教学的前期工程,教师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的质量。 刘加增(日照市高级技工学校山东日照276800) 当前,深化一体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构建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是摆在我们技工院校面前的首要任务。 怎样构建一体化教学体系? 一是制定一体化教学计划。一体化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根据职业资格教育的培养目标,打破学科体系,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标准,有机整合专业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即将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点分成若干个学习领域或模块。一体化教学计划一定要突出职业能力本位,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准就业能力。由于传统的教学计划带有较深的学科教育体系的烙印,已经不能统筹指导一体化教学,因此,实施一体化教学必须制订一体化教学计划。 如何制订一体化教学计划?首先要深入行业和企业进行调研,对学生所学专业相应的职业岗位和任务进行具体分析,明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如汽车维修专业培养的是各等级的汽车维修工,其职业岗位有五大任务,即整车保养、扳金维修、发动机动力总成维修、汽车底盘维修和汽车电气维修,每项任务又有若干子任务。其次是对现行的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与提炼。如汽车维修专业将专业课程整合提炼为因技能等级的需要而依此推进的9个教学模块。第三,在模块化课程的基础上编制一体化教学计划。 二是编写一体化教学大纲。一体化教学大纲是在一体化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对每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和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等因素进行具体分解,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主要依据。 怎样编写一体化教学大纲?首先要对本课程所涉及的实际工作岗位任务进行调研,并整理出系列任务清单;其次是对任务进行归类,设计训练项目;第三是对设计的每一个训练项目所需的知识进行聚合研究,从而列出知识点;第四是以训练项目为基础,设计教学单元,安排课程内容。 三是编著一体化教材。没有一体化教材,就无法实施一体化教学,因此,编写一体化教材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目前,国家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化的一体化教材,各职业学校只能各显神通,依据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探索性地编著一体化教材。但不管怎样,编写一体化教材必须遵循三条原则:一是科学性,即讲究“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认知规律;二是实用性,即以职业为本位、以能力为标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编写教材内容;三是有效性,即所编教材在教学运用中要达到知识和技能的对接、技能和动作的对接,动作和标准的对接,标准和效果的对接。 如何编著一体化教材?其关键点在于把握好相互衔接和递进的教材内容单元。所以要求每个单元:一是要明确知识和技能的结合点;二是要明确任务和任务引导;三是要明确规范的工作方法与步骤;四是要明确支撑任务与拓展的相关知识;五是要明确符合实际岗位需求的工作页。 四是培养“双师型”一体化教师。师资的培养是一体化教学的前期工程,教师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的质量。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类型界限在不断淡化,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的身份界限在不断弱化,只会根据课本讲理论的教师已不受学生欢迎,而受学生欢迎的正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实训的教师。因此,一体化教学的关键是培养或拥有一批批“双师型”教师队伍。 职业学校如何培养“双师型”教师?一是鼓励青年教师到各类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深造,要求教师学完职业教育类课程,还要进行技能训练,达到规定的技能水平;二是学校有计划地培训专业教师,使之通过技能鉴定成为技师或高级技师;三是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新媒体、新技能的培训;四是安排专业课教师定期到合作企业参加实践活动;五是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实行轮岗制;六是从企业引进优秀的人才充实教学一线;七是聘请一支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人才作为兼职实训指导教师。 五是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场所,所以一体化教学场地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保障。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需要购置一定的设备,需要拥有一定的场地,总之,要具备适量、适时、适用的实践条件。目前,虽然政府对职业学校的财力支持有限,但我们要尽可能地整合教学资源,通过课堂教学训练、实验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社会实践能力训练、创新能力训练等形式创造条件满足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六是采用一体化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方法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手段,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唯一途径。何谓一体化教学方法?其基本点就是将“讲”、“训”、“考”融为一体。具体地说,“讲”要与“训”联结起来,边“讲”边“训”,或边“训”边“讲”,“讲”知识点,“训”知识点中的技能点。尤其是“训”,要做到“三步曲”——教师教学生怎么做、教师指导学生怎么做、学生独立自主地去做。同时,“讲”、“训”要与“考”结合起来。“考”是对讲”、“训”客观、综合的评价,是一体化教材的教学要求,是检测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要求的核准措施。一体化考核应采用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