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学原理学习大纲

教育学原理学习大纲

教育学原理学习大纲

教育学原理学习大纲

第一章绪论

一、掌握教育学、教育科学、行动研究法等概念的含义

二、知道教育学的发展阶段、特征及代表人物与著作,如《学记》、《理想国》、《论语》、《雄辩术原理》、培根、梅伊曼和拉伊、陶行知等

四、说得出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教育思想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

一、掌握教育(教育的形态)、学校教育等概念的含义

二、能说出学校教育出现的原因与条件

五、能说出教育三要素及关系

六、理解教育的本质

七、能联系实际理解教育学的价值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关系(规律一)

一、掌握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二、掌握教育功能的含义

三、掌握教育的经济、政治与文化功能

四、知道人力资本理论,教育先行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规律二)

一、能说出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

二、掌握教育的人的制约性与教育学启示

三、掌握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四、理解实践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第五章教育目的

一、能说出教育目的概念以及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

二、能说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

三、掌握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四、能说出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与基本观点

五、掌握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以及当前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去实现教育目的

六、掌握“五育”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教育制度

一、能说出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终身教育的概念

二、能说出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及区别

三、掌握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

四、了解我国学制的发展历史

五、知道我国现行学制的类型与结构

第七章教育主体论

一、能说出教师的涵义

二、理解确立教师专业化的基本思想

三、掌握教师劳动的特点

四、掌握教师的基本素质(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与能力素养)

五、掌握并理解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与调节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

绪论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并掌握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教育学概念、教育学发展历史、学习与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教育学的概念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一)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二)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1、它是一门要运用到自然科学知识的社会学科。 2、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萌芽阶段(古代社会) (一)主要教育思想简介: 1、古代中国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守仁 2、古代西方 代表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昆体良、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二)主要特点 二、独立和成熟阶段(近代社会) (一)主要教育理论简介 1、近代西方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赫尔巴特、第斯多惠 2、近代中国 代表人物:张之洞、康有为、蔡元培 (二)主要特点 三、发展与繁荣阶段(现代社会) (一)主要教育理论简介 1、现代西方 代表人物:杜威、布鲁纳、根·舍因

2、前苏联 代表人物:马卡连柯、凯洛夫、赞科夫、苏霍姆林斯基、巴班斯基 3、现代中国 代表人物:杨贤江、陶行知、黄炎培(二)主要特点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一)毛泽东的教育思想 (二)邓小平的教育思想 (三)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及方法 一、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充分认识教育的重要性,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二)有助于正确掌握教育的思想和技能,提高教育工作效率 (三)有助于培养教育科研的兴趣与能力,促进教育科学理论的发展 二、学习教育学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一)要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 (二)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917教育学原理考试大纲

917教育学原理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教育学原理》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917) 学院名称(盖章):教育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制时间:2010年10 月20 日

《教育学原理》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917) 一、考核要求 教育学原理考试是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科目,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二、考核评价目标 教育学原理考试要求考生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正确理解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能够运用教育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分析、判断和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三、考核内容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第二节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历史演进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 二、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教育学的价值 教育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教育学对教育政策调整的价值;教育学对教育改革的价值。 第二章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教育的概念 “教育“定义的类型;教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我国关于教育本质的主要观点。

第二节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 第三节教育的发展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现代社会教育的特征;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 第二节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人口状况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刘亚 纵观现在,社会、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极高,对学生的期望值高。而反观学生却无所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我们做教师的都要为学生服务。那么怎样服务于学生呢?我觉得教师要摆正位置为学生服务,应该以平等的人格对待学生。要学生来评价。教师还要提高教学技能。要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投桃报李,我们有好的心态,学生就会心存感激。当学生学会感激之后,才会更好的回报教师,才会更好地去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教师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眼看原来天真活泼的、对世上万物充满热情的生命,在学校“教育”的塑造中变成只对“知识”怀有“单纯”的好奇心的“机械人”。是的,如不改变这种重智轻情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教师纵使口吐莲花,也未必能使学生“顽石点头”,教师要想在学生冷漠的心田中激起情感的连漪,必须着力培养“多情善感”的学生。代的学生越来越懂事,他们不再以为老师是权威,他们以逐渐有自己的观点。 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很平常地延续着自己的工作之路。徒有可嘉精神,这多么可悲,其实“蜡炬成灰泪始干”并不应该成为我们教师职业精神的写照。我们应该追求的职业精神是,发展学生,也发展自己;照亮学生,也要照亮自己。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做“减法”,要减掉积压在我们身上的重压;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负责,要学会团结协作。教师毕竟是不同于其他职业的。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要在平静的水面击打出浪花,只轻轻拍击一下是不行的,而应把手插入水中,用力推动,且越是持续推动,则后浪推前浪,水势汹涌。老师要在学生心头引起持久汹涌的感情“巨浪”,只轻轻“搅动”一下也是不行的。苏联教

教育基本原理教学大纲新

《教育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文):教育基本原理() 课程代码:1210601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 学时:57学时 学分:3学分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对象:教育学本科专业 一、课程简介 《教育基本原理》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是教育学本科专业基础课程。它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以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两个基本问题为主线,从基本原理的层面,对教育自身的有关理论作以全面的解说。开课目的是提高教育理论素养,为后继课程打下教育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习者: 1、从理性上认识与“教育是什么”和“什么是教育”有关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等关于教育的基本原理; 2、提高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培养热爱教师职业的思想感情,增强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了解主要教育思想和当代教育研究成果,培养教育研究意识和教育改革意识; 4、形成现代教育理念;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等观念。 要求学习者能切实掌握教育基础理论知识,为以后从事教师职业打下教育理论基础。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注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自己身边教育工作的问题,总结教育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使学生掌握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教育概念、教育与人身心发展的关系、教育目的、教师与学生。教学难点: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师与学生。

四、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以《普通心理学》课程为基础,又是《课程与教学论》、《德育与班主任》等课程的理论基础和教育观的指导,《课程与教学论》、《班主任工作》等课程是《教育基本原理》的具体化和实践操作。《教育基本原理》侧重教育基本规律的阐说,而《课程与教学论》、《班主任工作》等课程则侧重教育、教学具体规律的陈述,彼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教育原理与教育学(9学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1 教育原理的研究对象 1.2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1.3教育原理在教育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教育学、教育原理的概念,了解中外教育思想演进的基本脉络,掌握一些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6学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2.1教育的概述 2.2教育的发展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构成,认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特性,了解学校的产生、发展与未来趋势。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教育的概念,教育发展,教育的本质。 第三章教育的基本要素(9学时)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3.1教育活动的基本结构 3.2教育主体 3.3教育物资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教育主体、教育主体间性和教育物资的概念,理解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教育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良好教育交往的特点、主体性和主体间性之间的关系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主体性和主体间性之

教育学原理考试提纲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教育由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中介系统构成。 2.教育目的:社会对教育所要培养出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质量和规格的人。它包含人才价值部分和人才素质两部分。 3.教育异化:是指在教育领域中,教育本身失去了它在本义上作为人培养下一代使之更好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手段而反过来操纵了下一代人,使人的发展成为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人失去了其本来面目,被教育所操纵,教育把人异化了。它包含教育被(人)异化及(人被)教育异化两个部分。 4.教育全球化:教育全球化的本质,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以不同形式不断扩大教育资源的共享程度,并且不断增加不同教育体系的共同因素以形成一个联系更加紧密的全球教育体系的过程。它包括教育资源全球化和教育要素全球化。 5.德育模式:是在一定的德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经长期德育实践而定型的德育活动结构及其配套的实施策略。是特定的理论指导、活动的结构与程序、实施原则、操作要领等诸因素统一结合构成的德育活动形式。 6.隐性德育课程:又称“隐蔽课程”、“潜在课程”、“非正式课程”等,是指学校情境中以间接、内隐方式呈现的、对学生的品德发展能够产生一定影响的德育课程。它具有影响的间接性、内隐性;范围的广泛性;发生作用的无意识性的特点。 7.教育无目的论: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无目的,“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杜威把教育目的分为两类,一类是教育过程以内的目的,一类是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杜威反对为了某种外在的目的,强迫教育和学生服从这一目的,违背了他所理解的教育的基本精神。 8.教学: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其中,教师教的行为应该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又反过来作为教师调节自身教的行为的依据。教学指由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即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

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

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育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广义上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上主要针对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现代教育是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之间互动的交互过程。 教育学: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

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是一门广泛存在与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目的培养人才的活动,教育学的研究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现实性、辩证性、科学性。 教学:教学是在一定的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的组织与引导下,能动的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德,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教育制度: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形式的规则。它包括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如各种相关的教育法规、规则、条例等。教育制度既有与其他社会制度相类似的性质,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学校管理:是以育人为目的,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不定期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资源和条件,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工作,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的的组织活动。 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育形式。它把一定

北师大《教育学原理》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学原理》学习心得体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们认为要想真正得提高国家得综合实力,兵战不如商战。于就是各个国家大力发展恢复自己得经济建设,开始彼此间无硝烟得商业战,直到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世人震惊,伴随着这场“卫星震撼”而来得就是各个国家教育界得大反思,人们又普遍认为商战不如人才战。于就是作为冷战得另一方美国颁布了《国防教育法》率先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得教育改革运动,我们就单从“国防”二字就可以瞧出美国得用心及这场教育改革得重要性与迫切性。教育一直在促进经济得强盛、政治得民主、文化得繁荣、科技得发达等方面有无可替代得作用。时至今日,知识经济得全球化、政治文化得多元化以及终身学习得观念已成为人们得共识,人们更加得重视教育,对教育提出了更高得要求。我国家也不例外,从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再到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得颁布,足以瞧出来“国之大计在于教育”,进而把我国巨大得人口资源转化为强大得人力资源。那么,在国家新一轮得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重新给教师定位,怎样树立良好得教师形象,这都值得我们深思。 ㈠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得角色与地位 ㈠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得角色与地位 教师就是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得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得角色就是比较单一得,处于中心地位,以文化知识得权威出现在学生面前,过分得强调师道尊严,师生之间得关系也就就是简单得茶壶与茶杯得关系。然而随着科技得发展与社会得变革、教育内容与方法得巨大变化、受教育者又就是一个个富有思想与独特人格得生命体、加之教育教学活动本身得复杂性等等,就必然注定教师角色得多样性。 虽然教师角色多样性已成为不争得事实,那么我们应如何把握与清楚地认识教师得这种职业角色得多样性,而不至于又一次得陷入教师角色“单一性”得泥淖中。 ⒈知识得传递者,更就是知识得引导者。在知识信息方面,教师知之甚多,而学生知之甚少,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就是重要得,也就是必须得,可就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包办学生得知识。教师更多时候要作为知识得引导者得身份出现,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就是这个道理。根据建构主义得观点,学习不就是简单得知识由外到内得转移与传递,而就是学生主动地建构自己得知识经验得过程,学生也不就是被动得接受信息,而

幼儿教育学教学大纲

《幼儿教育学》 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课程性质 《幼儿教育学》是幼儿教育学的一门专业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2、课程目的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主要是理解和掌握什么是幼儿教育学;为什么学 习幼儿教育学;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教师和幼儿;幼儿园全 面发展教育;幼儿园环境,课程;幼儿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幼儿教学活动设计;幼儿的游戏活动、 一日活动;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让学生构成一个综合的知识体系;理论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学以致用;培养初步的教育、教学能力; 为将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热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提高思想品德修养的 自觉性;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观念。 3、课程任务 1、提高学生对幼儿教育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她们热爱幼儿教师职业的思想感情,具备幼儿教师应具 备的职业素养; 2、使学生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观,掌握当代教育科学的最新成果,使学生掌握从 事教育工作,尤其是幼儿教育工作必备的教育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注意补充反映教育规律的典型案例进行教学,注意课堂教学 实操演练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教学理论组织教学的能力; 二、课程的总体要求 使学生热爱幼儿教育事业,乐于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基本了解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和幼儿园组织管理,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和幼儿教育的一般理论,掌握幼儿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并能运用在教学活动实践中。 三、课程主要的教学方法 1、教学中讲授和练习结合,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在课程是结合教学方法上,注重实用性,教学案例的设计、习题的操练,都尽可能地真实化,加强学生 的实际教学能力。 3、注意启发式、引导式教学。 4、对学生的习题和作业及时批改与反馈,使学生能纠正错误,不断进步。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幼儿教育学概说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幼儿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及幼儿教育的意义; 2.掌握幼儿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幼儿教育学的方法 第1页共4页

教育学333综合考试大纲

2016年教育学333综合考试大纲 注意:本大纲为参考性考试大纲,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I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60分 中国教育史约30分 外国教育史约30分 教育心理学约3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2教育学原理 III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IV考查内容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 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将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作为一个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我,认真拜读了《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教育书籍.一本本教育书籍,一句句教育同行真诚的话语,使我很受启发.现就学习过程中感触较深的谈点自己的感受. 首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应该是作为一个老师的首要条件.老师上课的方式是否能被学生乐于接受,关键要看这堂课是不是一堂好课.严谨的治学态度,风趣幽默的话语,新颖的授课方式,化繁琐为简单、死板为生动的能力必将使学生听起来轻松而易掌握.这是大多数老师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种境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不能简单理解为传授道理讲授知识解答疑难问题,而是除此之外,更应注意学生的思想教育.传道授业解惑的问题是作为一个老师的根本,不具备这些能力的人当然不应该走上讲台的.关心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工作的必备条件.按理说现在的学生在家里是小皇帝,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与其父母相比,我们再去关心他们的生活岂非多余如果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生活在学校里的学生当然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时常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会让学生感觉到长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不关心学生的生理健康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现在犯罪低龄化,大多是因为其心理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所致.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教育就得尊重、理解、贴近他们;还要建立正确的学生观,了解学生的需要,做一个服众的威而有信的老师.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其次,老师的心理健康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个心理有问题的老师我们怎么能寄希望他把学生教好.近年来的大量调查资料表明

《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教学大纲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 教学大纲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 年级专业:2017级学前教育专业 授课教师:李玲玲 审批签字

《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40/2 开设学期:3 开设单位:教育系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说明 1.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 2.课程说明 《学前游戏理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与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及各领域教育联系紧密。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幼儿园游戏的分类、发展、价值,理解和掌握各类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本门课既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能力,又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游戏的基本理论 2.幼儿游戏的分类与发展 3.了解幼儿园游戏的环境与条件的创设 4.幼儿游戏的观察和评价 5.理解与掌握幼儿园游戏的分类指导 6.游戏治疗的理论与实施 (二)能力目标: 1.从历史的宏观角度来分析游戏的地位 2.合作学习的能力 3.组织和指导游戏的实践能力

4.观察和评价游戏的能力 5.初步学会用游戏治疗的方法解决幼儿的某些问题 (三)情感和态度: 激发对幼儿游戏的热情,真正意识到幼儿游戏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获得用所学知识来指导和分析幼儿园游戏的乐趣,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感情。 先修后续课程:本课程是在讲授过《普通心理学》、《教育原理》、《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主要后续课程是《学前儿童学科教育》,《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管理》等。 三、学时分配表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和实际操作为主,根据课程具体内容及学生实际需要,主要采取问答、演示、讨论、教学实践、活动分析、课前阅读、练习游戏和网络信息查询等多种教学方式。

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综合611大纲

-《教育学原理》考试大纲 一、基本要求 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教育学原理》课程考试对考生的具体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1.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2.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掌握有关概念和原理的区别与联系。 3.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用相关知识点分析理论与实践问题。 二、考试范围 1、教育与教育学 识记:教育;学校教育制度;教育的起源说 领会: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原始社会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教育的特点;当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教育学的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学制及其改革 应用:教育的本质问题 2、教育与个体发展 识记:个体的身心发展 领会: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教育的本体功能;多元智能理论 应用:教育如何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 3、教育与社会发展 识记:学校文化;学生文化 领会: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的社会功能;学校文化与学生文化的特征 应用:教育平等问题 4、教育目的

识记:教育目的;素质教育 领会: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及作用;影响教育目的制定的基本依据;我国建国后教育目的演化的过程;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 应用:实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素质的结构;素质教育的内涵与任务 5、教师与学生 领会:学生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地位;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教师的专业化条件;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 应用: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6、课程 识记:课程;课程类型;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实施的取向;课程评价 领会:经验主义、学科中心主义、社会再造主义、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等课程理论;制约课程的因素;课程的主要形式;课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应用:针对课程中存在问题的课程改革 7、教学 识记:教学;教学效率;教学策略 领会:教学的意义与任务;教学过程的特点与结构;教学环节的操作方法和主要的教学方法;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几种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由来与发展;教学策略的特征与类型 应用:主要的教学原则及其实施 8、德育 识记:道德;品德;德育;德育过程;德育原则;德育方法 领会:德育的重要意义;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当代最具影响的几种德育模式 应用:德育过程的主要规律、原则和方法 9、教育评价 识记: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办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领会: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教育评价的功能;教育评价的基本过程;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应用:学生评价的类型;教师评价的方法 -611《教育研究方法》考试大纲 一、基本要求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教育学原理 1、联系实际,谈谈对“教育”概念的理解。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它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其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广义:凡是以教和学为活动形式,有意识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得到发展的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 2、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3、 教育者是活动的主体,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着教育责任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育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间中介的总和,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三者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掌握着教育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者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4、教育起源上有几种观点? (1)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沛西·能,观点:教育存在于人类社会和动物届中,教育的产生来源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评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忽略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2)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评价:看到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但是否定了教育的有目的性,尽从个体的无意识的模仿来解释教育的起源。 (3)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恩格斯,观点: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4)生活起源论:代表人物:恩格斯观点:教育是来自对生活的需要。 5、教育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6、

学习教育学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学心得体会 从小学到大学,可以说我一直都在接受教育,可是坦白说,要不是这学期学习了教育学,我根本就不会知道,除了儒家思想的“因材施教”这一古文化遗产涉及到教育之外,我所接受的十几年的教育竟然拥有如此广阔的研究领域,胡老师打破传统教学方式采用的“理论+案例+我”的授课方法更是让我对教育这门学科刮目相看,也改变了之前对教育学的幼稚的偏见。 记得第一次翻开《新编教育学》这本书时,我发现里面的内容特别枯燥乏味,几乎都是一些关于教育与社会呀,教育原则和方法啥的,好像与我们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有很大的距离。于是就想,学不学教育学用处不大,不学教育学以后照样能教好学。后来上了胡老师的课之后,我才明白,我完全误解了教育学,更别谈其功能了,特别是自己亲自上讲台谈论《全身反应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后感触更深。教育学是师范类学生的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教育学的学习掌握教育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培养从事教育教学的工作能力等。由此可见,教育学对培养未来合格人民教师的作用是确信无疑的。如果大家都跟我一样继续持有这种偏见,教育的未来和学生的前程就很危险了。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发现胡老师很精明,想必他料到了我们会对教育学产生偏见,并且可能会不喜欢上这门课,所以就采用“理论+案例+我”的创新教学方法,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胡老师采用的这种创新教学方法,以理论与实际有机整合为宗

旨,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整个学期合理整合为课前分组搜寻典型案例、课上学生共同探讨和最后老师分析总结案例三个阶段,将我们引入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培养了我们反思、创新的能力,使理论与实际得到紧密结合。课前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深入角度地上网搜索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件及其相关的内容、情节、过程和处理方法等,提高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课堂上我们以所搜集到的案例为基本素材,或单独站上讲台,或组织团体辩论,思想深刻的胡老师也积极与我们双向和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研讨,培养了我们的批判反思意识及团体合作能力,并促使我们充分理解了课前课上研究现象的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等属性,在思索过程中考虑如何将教学理论运用于实际。这种理论加案例教学法是讨论对话式的而非灌输式的,是集体合作式的而非个体式的,是批判反思式的而非结论教条式的。从这种意义上讲,它不仅仅只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而是一场涉及从知识观、教学观、师生观到具体的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的广泛变革。而从整个课堂效果来看,这样创新的教学方式也不失为一种弥补当前教育学教学不足的有效形式。 提到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胡老师首先给我们提出了几个极具探讨性的问题,比如应试教育合理与不合理,理想教学,文理分科与不分科等等,极具针对性和时代感,体现了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的关注。在课堂上,胡老师对新的思想、新的探索、新的理念也都有所涉及,比如教师做家教能不能收钱等,丰

学前教育原理(教学大纲)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本科) 《学前教育原理》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学前教育原理》是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专科起点)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主要研究学前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阐述学前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本课程4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理解和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目标与内容、基本原则和方法,具备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初步知识。 该课程的学习还将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其他课程学习和能力培养奠定必要的专业知识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首先,《学前教育原理》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需要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儿童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基础,这是由《学前教育原理》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比较强的特点决定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等课程可以为《学前教育原理》的学习提供基础。其次,《学前教育原理》与《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等后续课程具有紧密的联系,《学前教育原理》为这些课程的学习打下专业理论基础,《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则进一步深化《学前教育原理》所阐述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立场、原则和方法,了解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历程和主要观点。为从事学前教育做好初步的知识准备。 2.理解有关学前教育同社会和儿童的发展、幼儿教师、学前教育目的、学前教育内容与方法、学前教育评价、学前教育衔接、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等方面的基本观点,培养初步的专业理论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3.能运用学前教育原理的相关理论知识解释和解决学前教育实践领域的问题,初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反思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由于《学前教育原理》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讲授为主,辅以讨论、案例分析、现场教育见习等方式,增强理论学习的效果,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 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 2.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同学初步了解学前教育概论的主要内容,弄懂本课程涉及到的基本概念、观点及方法。 3.能够联系实际,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学前教育实践。 4.授课中可安排一到三次的作业,面授应该将重点放在难点、疑点及作业的讲解方面。

《教育学原理》考试大纲

《教育原理》考试大纲 一、考核大纲说明 本考核大纲是根据小学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可供小学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使用。 二、课程性质与考核目的 (一)课程性质 《教育原理》是教育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小学教育专业最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在小学教育专业乃至整个教育科学领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二)考核目的 (1)通过考核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教育原理》这门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范围、发展脉络、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向,提高学生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养成学生热爱教师职业的思想感情,懂得合格教师应具备基本素养; (2)通过考核使学生正确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从而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 (3)通过考核使学生掌握该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使学生初步形成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独立地分析教育问题与解决教育问题的基本技能,并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 (4)通过考核增强学生参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激发学生研究教育的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考核方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与平时作业相结合。 (二)考核类型:识记、理解、综合运用。难点在识记,重点在于实例分析与综合运用。 (三)试题题型: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教育教学实例分析。 (四)试卷题型比例:填空15%、选择15%、判断10%、名词解释20%、简答15%、教育教学实例分析15%、论述10%。 (五)认知层次比例:识记40%、理30%、综合运用30% 四、考核内容与范围 第一章绪论 1.识记教育学和教育原理的基本概念。 2.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征。 3.应用教育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 1.识记 ①教育的定义、教育起源的基本理论、教育的构成要素 ②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2.理解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特点与教育的社会属性 3.运用相关理论分析中国现代教育及教育发展的趋势。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识记社会的含义、社会构成的要素 2.理解①社会生产力、社会政治、社会文化、社会人口等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②现代教育的本体功能和现代教育的社会功能以及社会功能中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人口控制功能。 3.运用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与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原理分析教育现象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教育学原理概念

教育学原理概念汇编 ---小雷整理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重点是研究教育问题,目的是揭示教育规律。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是指教育学开始从庞大的哲学体系中分解出来,初步成为一门原始形态的、相对独立的学科和领域。 3.描述性定义是指被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和对如何使用对象的适当说明。 纲领性定义是指一种关于定义对象应该是什么的界定。 规定性定义是指作者自己所创造的定义,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景中始终是同一的。 4.教育的内涵就是教育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即教育究竟是什么? 教育的外延是指具有内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的总和,即教育所指对象范围。 5.广义的教育: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6.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或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作用和影响。 7.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有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也成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教育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通过培养人进而影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

8.教育的正向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9.显性功能是指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 隐性功能是指伴随显性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 10.教育的本质是指人类从古至今纷繁复杂的各类教育现象中同一的、普遍的、稳定的,且又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进行培养人的活动。 11.遗传素质是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性等。人得这些生物特征是通过遗传获得的,故被称为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前提。 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围绕在人周围并影响人的发展的一切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2.个体的个性化主要是指个体在社会适应、社会参与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独特性。 个体的社会化是指个体在出生后的发展中,习得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并借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过程,即由一个“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13.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亦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狭义的教育目的特质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总体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其结构层次有上下位之分: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育目标等。 14.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15.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和条例等。

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

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分:2学分 学时:32学时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开课对象: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教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该课程是师范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是教育科学的一门总论性质的课程。这门课程主要包括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目的,教育的制度,课程论,教学论,德育论、教师与学生等内容。它集理论性、应用性和实践性于一体,既从理论的高度阐述教育基本原理,又从应用的视角切入时代问题,同时还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感悟教育,形成教育知识。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教育事实,掌握并发现教育规律,形成按教育规律办事的意识。形成强烈的教育问题意识,能够从看似普通的教育现象发现深层的问题,积极的探讨分析并解决问题,培养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学目标】 1.识记“教育”的概念,辨析“教育”与“学习”、“灌输”、“养育”等概念的异同。 2.理解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要素在当代的变化。 3.比较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教育的区别。 【教学内容】

一、教育的概念二、教育的要素三、教育的形态 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二、教育学的创立三、教育学的发展四、当代教育学的状况 第四节教育学的价值 一、超越日常教育经验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三、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学重点】 1.“教育”的概念。2.教育要素、要素之间的关系。 3.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教育的特征。4.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 1.教育学发展阶段五种主要教育学流派及其主要学术观点。2.教育学的价值。 第二章教育功能 【教学目标】 1.识记教育功能的含义,识别不同的教育功能观和功能的类型。 2.能举例说明教育对人和社会的发展的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的表现,并分析负向功能出现的原因。 3.了解教育功能形成和释放的过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育功能的概述 一、教育功能的含义二、教育功能的类型 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三、教育对个体发展 的负向功能 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二、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 能 三、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四、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 五、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六、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教学重点】 1.教育对社会、个人的正向功能2.教育功能类型。3.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教学难点】 1.教育功能多维度的复合分类。2.教育的个体功能。 第三章教育目的 【教学目标】 1.理解教育目的的内涵及其功能。2.了解教育目的的类型及意义。 3.理解并掌握教育目的选择与确立的价值取向。4.理解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内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