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传染病学考试重点

传染病学考试重点

传染病学考试重点

感染过程的表现:清除病原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

传染病的特征 1、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 2、临床特点:①潜伏期②前驱期③恢复期④后遗症

流行过程的3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患性。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社会。

传染病的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传染病的治疗:一般治疗、对症治疗、病原治疗、康复治疗、中医药治疗。

传染病的预防: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病毒性肝炎:

HAV HBV HCV HDV HEV

RNA DNA RNA RNA 缺陷RNA

粪口血液、体液血液、体液血液、体液粪口

急性慢性慢性慢性急性

1、急性黄疸型肝炎:①黄疸前期:乏力、厌油恶心呕吐、腹胀、便溏。②黄疸期:肝细胞性黄疸,肝大有触痛及肝区叩击痛,脾大。③恢复期:~~。甲、戊型肝炎常见。

2、慢性肝炎:病程半年以上。轻中重。HBeAg;重度:ALT或AST>正常3倍;胆红素>正常3倍;白蛋白≦32g/L;PTA40~60%。

3、重型肝炎诊断: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有明显出血相信,PTA<40%,血总胆红素每日上升≥17.1。①急性重型肝炎:两周内。②亚急性重型肝炎:15日~24周内,有脑型和腹水型,晚期有难治并发症。③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肝功能失代偿。

4、并发症: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感染。

5、治疗:一般、退黄、降酶、免疫调节、抗病毒。①乙肝:干扰素、核苷类似物,②丙肝: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

肾综合出血热:汉坦病毒,自然疫源性疾病,黑线姬鼠为主要传染源。免疫复合物是血管和肾损伤的主要原因。

1、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接触、垂直、虫媒。

2、临表:①发热期:发热、全身中毒症状(头痛、腰痛、眼眶痛)、毛细血管损害征(充血、出血、渗出水肿征)、肾损害。②低血压休克期:脑水肿。③少尿期:肺水肿。

④多尿期⑤恢复期。

3、治疗:原则为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少搬动。①少尿期:稳定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泻、透析。

钩体病:黑线姬鼠-稻田型-黄疸出血群-毒力最强。猪-洪水型-波摩那群-范围最广。夏秋季6~10月流行。尿液排出直接感染。

1、临表:①早期钩体败血症期:寒战高热、头痛、腓肠肌痛、眼结膜充血、表浅淋巴结肿大。②中期器官损伤期:流感伤寒型(最常见)、肺出血型(肺弥漫性出血性最重、死最高)、黄疸出血型、肾衰竭型、脑膜脑炎型。③后期恢复期或后发证期:后发热、反应性脑膜炎、葡萄膜炎、闭塞性脑动脉炎。

2、实验室检查:①显微凝集试验:1次凝集效价≥1:400,或早、晚两份比较。效价增加4倍。②病原学检查:血培养及鉴定,早期3天内直接找到病原体(确证依据)。

3、治疗:青霉素。①赫氏反应:接受治疗后因短期大量钩体被杀死而释放毒素,加重临床表现。尽早使用镇静剂,同时给予氢化可的松。

伤寒:沙门。胆汁。内毒素。菌体O、鞭毛H、表面Vi。病理特点: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以回肠末端集合淋巴和孤立淋巴结最为显著。

1、临表:①初期:第1周、发热。②极期:第2~3周,持续高热稽留热、消化道、神经、相对缓脉、玫瑰疹、肝大脾大。③缓解期:第4周。⑤恢复期:第5周。

2、实验室检查:①血培养:最常用,1~2周。②骨髓培养:阳性率最高,全程。③粪便培养:3~4周,75%。④尿培养:3~4周,25%。⑤肥达试验:4~5周。O抗体1:80,H抗体1:160以上,或O抗体呈4倍以上才有辅助诊断意义。

3、并发症:肠出血(最常见)、肠穿孔(最严重)。

4、治疗:第三代喹诺酮、第三代头孢(儿童孕妇)。胆囊伤寒用氨苄西林。对症用物理降温。

疟疾:间歇性寒战、高热,继大汗后缓解。

1、间日疟和卵形疟有迟发型孢子可复发。四种疟原虫均可再燃。脑型疟为恶性疟最严重。肝内繁殖为裂殖体。

2、实验室检查:厚或薄血涂片直接镜检发现疟原虫。

3、治疗:①灭杀:氯喹、青蒿素。②预防:伯氨喹。③未患病预防:乙胺嘧啶。

霍乱:霍乱肠毒素致病。煮沸杀死。小肠。

1、临表:①吐泻期:先泻后吐。排便先黄后水,无里急后重,严重为米泔样大便。②脱水期:脱水(霍乱面容:眼眶下陷、两颊深凹、意识淡漠或不清。)、代酸、循环衰竭、低血钾、肌肉痉挛。③恢复期

2、分型:轻、中(典型)、重(干扰霍乱既爆发性霍乱)。

3、并发症:急性肾衰竭(最常见)、急性肺水肿、低血钾和酸中毒。

4、治疗原则:严格隔离,几时快速补液,辅以抗菌和对症治疗。①补液原则:早期、迅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钙,见尿补钾。②抗菌:多西环素(儿童禁用),环丙沙星或诺氟沙星。

阿米巴痢疾:致病性态:滋养体。感染形态:包囊。

1、临表:粘液血便,果酱样、腥臭味,右下腹腹痛,盲肠和升结肠轻度压痛,无里急后重。

2、治疗:甲硝唑、喹诺酮。

细菌性痢疾:志贺菌属。内毒素。粪口。8~9月。直肠、乙状结肠。2个月后为慢性。

1、临表:①普通型:急性起病,发热、腹痛、腹泻级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明显,便量少,左下腹压痛。②轻型③重型④中毒型:多见于2~7岁儿童,肠道症状轻,中毒症状重,可分为休克型、脑型和混合型。

2、实验室检查:①粪便检查:巨噬细胞有助诊断。粪便镜检白细胞(脓细胞)每高倍视野15个以上,可见少量红细胞。②病原学检查:痢疾杆菌可确诊。

3、治疗:喹诺酮。匹美西林、头孢曲松。

肺结核:人、牛、鸟、鼠。

1、分型:①原发性肺结核②血型播散型肺结核③继发:干酪型、浸润型、慢性纤维空洞型、结核球。④结核性胸膜炎。

2、临表:①午后低热、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盗汗。②咳痰,X线表现。③结核菌素实验阳性。④痰液涂片抗酸染色阳性。⑤痰培养结核杆菌阳性。

3、治疗:①H异烟肼:杀菌,抑制DNA,损肝。②R利福平:杀菌,抑制RNA聚合酶。损肝。③Z吡嗪酰胺:杀,细胞内杀。损肝最强。④E乙胺丁醇:抑菌,干扰RNA,视神经炎。⑤S链霉素:影响蛋白质合成,耳毒性。①初治:2HRZE/4HR。②复治:2HRZSE/6~10HRE

流脑:呼吸道。内毒素。A群。冬春季。儿童。

1、临表:突起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和脑膜刺激征。

2、分型:①普通型:上感期、败血症期、脑膜炎期(脑膜刺激征阳性)、恢复期。②暴发型:休克型、脑膜脑炎型(脑实质炎症和水肿)、混合型。③慢性败血症型④轻型⑤特殊人群。

3、治疗:①青霉素②抗休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