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五年级下册第9课《多彩的民族传统纹样》

五年级下册第9课《多彩的民族传统纹样》

五年级下册第9课《多彩的民族传统纹样》
五年级下册第9课《多彩的民族传统纹样》

9、多彩的民族传统纹

样教材来源:小学五年级《美术》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第九课

主题:设计?应用

课时:共1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杜凯燕/郑州市二七区水磨小学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五年级下册“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这一课基于《百变团花》《剪纸中的吉祥纹样》《巧用对称形》以及《多姿多彩的靠垫》等课程的学习。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剪、画对称式纹样的方法,并初步感受了剪纸作品中吉祥样的美。本课在此基础上,丰富了学生设计纹样的方法,使学生在浅显地尝试中,初步感知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角隅纹样的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民族传统纹样的规律。

学情分析:

本阶段学生观察力与欣赏能力逐步增强,他们能对自己的作品作出理性的评价。同时,学生手部的精巧性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已经尝试了运用各种工具进行设计与造型,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少数民族传统纹样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见,因而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学习兴趣,教师应尽量通过故事与直观对比引导学生研究解决。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民族纹样的特点与单独纹样设计的要素,并能运用设计要素制作一幅单独纹样作品。

2.养成善于观察与发现美的眼光,体验创意的设计构思带来的乐趣,从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评价任务:

1、通过欣赏对比苗族、彝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纹样图片,讲解单独纹样的概念、要素,能够准确掌握民族纹样的特点与单独纹样的设计要素,并能将掌握的设计要素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完成目标一)

2、通过观看图片,学生能够感受纹样的造型美、色彩美,养成善于观察发现生活美的习惯。并通过作品设计过程,体会创意设计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完成目标二)

教学重点:了解民族纹样,用单独纹样进行创意设计。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民族纹样的造型、色彩,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单独纹样。

教法学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有关生活日用品、课件、各种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师:同学们,来,睁大眼睛跟老师一起看一张图片。

同学们思考一下,图片上这是什么呢?

生:衣服

师:好,你说!请坐,回答正确,是一件衣服。

那么这件衣服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

师:那位帅气的小朋友你来回答一下。

生:它有很多的图形、图案。

师:对,回答的简直太棒了!

丰富的图形、图案,是少数民族的服饰。(正是这些丰富的图形,显得这件衣服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师:好,那大家就跟老师一起学习《多彩的民族传统纹样》让我们进行传统纹样的旅行吧!

二、新授:(5分钟)

1、什么是纹样?(花纹、图案)

师:同学们,那你们想不想了解更多的少数民族服饰上的纹样呢?

生:想

师:好请看大屏幕,这是一件苗族人的服饰,那么这些服饰上有哪些纹样呢?这些纹样有代表着什么?

河流、山路、森林

师:我们提取素材之后,能不能根据素材联想到更好的图形呢?

联想:根据树来联想:

师:我们联想得到的这些单个的图形又叫什么呢?

单独纹样:具有相对独立性,并能单独用于装饰的纹样。

师:有了单独的纹样我们是不是可以设计出更多漂亮的图案呢?

那么老师先来示范一下:老师接下来根据三角形的外形设计一个图案:

师:大家看一下,你们觉得老师这个单独纹样是不是特别适合这个三角形呢?

对,这就是适合纹样。

适合纹样:有一定的外形限制,图案经过加工变化,组合在一定的轮廓线内。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教案-wqs

【教学课题】改革开放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逐步形成。 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学习目标】 1.掌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学会分析相对应问题。 3.了解: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自主学习】:先阅读自学课本,完成以下自学性问题,然后小组交流疑惑性自学问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政策。改革先从开始。 2.安徽农民首先实行,自负盈亏。农村逐步实现以为主的责任制. 3.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和福建的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经济特区。 4.设立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 的和。 5.形成了———,这样一个、、、的对外开 放格局。 6.从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的改革。 【合作探究】在教师组织下,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阅读下列材料 对内改革,是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方面实行改革,改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建立各种责任制。对外开放,是为了引进国外资金及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民族经济。 请回答: (1)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针是那次会议上制定的?其目的是什么?

五年级美术下册 第10课《水墨诗心》教案 湘美版

10.水墨诗心 教学目的 1.情意领域:借助于名画的形式画出对生活的感受; 2.认识领域:把名人名作用水墨画的形式加上自己的想像画出来,巩固水墨画技法; 3.操作领域:学生通过欣赏学习和自己的想像,参照艺术家的原作,用水墨画进行表现。 教学重点: 巩固水墨画的基础技法,欣赏并尝试用水墨画的形式临摹改编名画; 教学难点: 根据个人对原做的感受,大胆地利用色彩、内容、技法的变化创造变体画。 教学准备: 师:范图、示范工具,生:水墨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夏加尔和我 出示图片,让孩子们想一想,这位外国人是什么职业。(生:可能是一个画家吗……)师:对了,他是一位画家,他是俄国的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天才诗人——夏加尔,今天我们这堂课就是要用我们手中的笔墨来改画这位大师的画,你敢挑战吗?(敢!!!!)【此环节的设计一开始就将挑战的对象:夏加尔和我,挑战的形式:西方的油画和东方的水墨画交待清楚,这是两种不同画种不同美学思想的挑战。】 二、让形象对话让思维碰撞 那夏加尔这位画家都画了那些画?请看大屏幕。看了这些精彩的画面你们喜欢这位画家吗?这些作品最具有表现力的和想象的地方你能说出来吗?(学生回答) 夏加尔喜欢睁大眼睛去仔细的观察身边的新鲜事物,经常通过梦幻式的回忆、想象,用怪诞稚趣造型,浓艳色彩表现作品。 同学们,能不能也像夏加尔一样展开你奇特的想像,用怪异稚趣的造型?表现一幅画呢。(学生回答)我想同学们一定是能与大师一比高低的。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首诗: 月光把小山村蒙上一缕薄薄的轻烟, 小木屋睁着睡意朦胧的双眼, 嗅着挤奶姑娘手中的芳香, 静静地 静静地 依偎着着软软的草地。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你有奇特的想象吗?你准备怎样来设计这幅画面呢?(学生回答) 同学们的想象还真够大胆,那夏加尔大画家是如何来表现这个画面的呢?(出示故乡的梦图画) 夏加尔用色彩艳丽,梦幻式的造型,大胆而怪异,你看房子上的眼晴超现实的表现,你从这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上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 这就是画家夏加尔的惊人之笔,这也是画家超现实的梦幻构思,其实在他所创作的许多作品中都能看到画家这种超凡的想象力。 【抓住夏加尔画在房子上的大眼晴这种梦幻式的奇特想象和用怪异稚拙的造型,浓艳明朗的色彩强烈地感染学生。让孩子们也学着尝试面对一首小诗的奇特想象训练然后与大师夏加尔的绘画语言碰撞,从而慢慢读懂和走进夏加尔的艺术世界。】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0课写

第10课写意动物(一)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样貌特征,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感受各种水墨特性,探讨巧妙运用各种技能,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的方法。 2.技能目标:学习用水墨表现自己喜爱的动物,在造型中体会墨色的变化,提高观察、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表现水墨画动物,,通过探索用水墨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重点:感受水墨画的魅力,学习水墨画动物的技法。 难点:巧妙运用各种水墨画技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画出有一定意境。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水墨画技法的资料,毛笔、墨汁、笔洗、调色盘、画毡等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常规的国画示范工具等。 三,教学过程 1欣赏感受导入新课。 (1)教师课件展示水墨画动画片,(设计意图:学生欣赏,激发情趣) (2)学生谈谈欣赏体会,与平时所看的动画片有什么区别?设计意图:体会国画的特点。作为新课的课前预习工作)(3)导入新课——《水墨画动物》 2.学习探究。

(1)小组讨论,复习水墨画的基本绘画技法:结合原来学过的国画技法,进行练习(用笔的基本方式:侧锋,中锋;墨的干。湿。浓。淡及染色的基本方法) (2)课件展示各种绘画技法的作品请学生欣赏比较并分析。 体会水墨画和其他画法有什么不同?这种差别表现在哪些地.二.重点、难点 方?(水墨写意为主,体现中国画特色,形神兼备,惟妙惟肖,韵味十足,) (3)课件展示各种水墨画与彩墨画混杂的动物作品,学生观察,自学书本后回答问题:以上画作能否分类,分别是哪两类,水墨画是否等同于彩墨画?两者有何区别? (4)课件展示水墨画和彩墨画之间的异同,学生体会其不同的特色和技法。 (5)学生练习彩墨画的两种画法 3.演示启发。 (1)思考:怎样利用水墨来表现动物呢? (2)教师进行简单的演示,学生观察学习。 画螃蟹。(教师示范) a.用大羊毫笔调淡墨,笔尖蘸浓墨,侧锋三笔画出螃蟹的身子。 b.用淡墨中锋,画出螃蟹身体左右的各四条腿。 c.接着用浓墨两笔画出螃蟹大螯。 d.用小狼毫蘸浓墨画出螃蟹的爪子和眼睛。 (3)小组讨论:你能分析教科书中的其他水墨动物是怎样用笔用墨的吗?(如熊猫,虾的画法等)

部编本最新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教案:第9课 对外开放

第9课 对外开放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教学难点: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 改革开放后的深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80年,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图片展示了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的变化,同学们看图后得到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课件出示歌词: 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2.提出问题: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提示: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 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史料解读: 材料:“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

5.根据材料,教师讲述: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都不可能获得发展。旧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6.提出问题:设立经济特区的影响。 提示: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目标导学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图片展示: 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2.教师讲述:对外扩大开放的基本情况。 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3.教师提问:在此之后,我国对外开放的脚步还没有停歇,后面还有哪些措施? 提示: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包括沿江城市和陆地边境城市和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4.请学生拟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按时间顺序) 提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5.图片展示: 6.教师总结:中国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目标导学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图片展示: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导语】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边塞诗,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以下是WTT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_________ ①[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②[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③[楼兰]西城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 【译文】 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暗淡,远远地可以望见玉门关那座孤城。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战士们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将敌人打败誓不返回家乡。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_________ ①[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②[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在今陕西西安西北,位于渭水北岸。 ③[浥]湿润,沾湿。 ④[阳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 【译文】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_________ ①[将晓]快要天亮。 ②[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很长。 ③[五千仞岳]指华山。“五千仞”形容它很高。 ④[摩天]碰到天。 ⑤[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⑥[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暴政。 ⑦[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译文】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对外开放教案设计

第9课对外开放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教学难点: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特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考问题: 1.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对外贸易发展最繁荣的时期是什么时期? 2.中国近代史上何时开始采取闭关政策? 教师小结: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从明朝中叶开始采取闭关政策。我国早在公元前四五世纪就与古希腊有贸易往来,到了盛唐时期,已有了“丝绸之路”和七条国际海陆通道,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进一步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发展,但是到了明朝中叶,为了躲避倭寇在东南沿海地区的进犯,采取了消极闭关政策,直到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翻开了中国近代史屈辱的篇章。历史证明了封闭就会落后,开放才能发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多媒体出示歌词: 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2.提出问题: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提示: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 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史料解读: “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 5.教师提问:结合上述材料,思考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提示: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都不可能获得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

2020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核心目标 课标要求核心提要 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的繁荣 课堂突破 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时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丝织品和瓷器也是宋朝对外出口的主要产品,为朝廷赚回了大量财富。同时,市舶司的设立也有力地保障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宋朝从大量进口货 物通过市舶司获得的税收,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六。 (1)依据材料一,概括江南地区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材料二 北方南方 宋初人口100多万户人口230多方户 北宋贡献财政收入20% 贡献财政收入80% 南宋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 发生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我们今天发展经济有何启示。 即时训练 1.南宋时候,一位商人沿江而下去江东看一个乡下的朋友,沿途他会看到哪些经济作物() A.茶树、烟草B.棉花、大豆C.棉花、茶树D.棉花、玉米 2.下列选项中,属于宋朝时发明的新农具是() 3.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 A.景德镇B.邢窑C.哥窑D.越窑 4.近年来在非洲不断发现了宋代的瓷器和瓷器碎片,这说明() ①宋代海外贸易兴盛②宋代制瓷业发达 ③我国瓷器享誉世界④宋代实行开放政策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④D.①②

5.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 A.唐朝后期B.五代C.北宋D.南宋 课后作业 基础过关 1.作为社会的基础,传统农业文明趋向精致化,精耕细作的精致型农业在宋代开始定型。下列关于宋代农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从泰国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在东南地区得到推广 B.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C.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D.植棉地区由广东、福建扩展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2.南宋时,南方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开垦出许多梯田、圩田。梯田就是依山势而建,状如梯子;圩田就是把临近江河湖泊的水洼地用堤围起来,堤上有闸门,洪涝时闭闸防淹,干旱时开闸灌溉。南宋时南方梯田、圩田的开垦() A.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践B.依赖于北方农民南迁 C.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D.取决于南方社会安定 3.根据表格中的相关内容,你认为在“原产地”栏目中应该填写() A 4.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期兴起于江西,以生产青白瓷著名,成为当时江南最大瓷器制造中心的是() A.越窑B.邢窑C.景德镇D.泉州 5.考古工作者对泉州沿海进行考古调查,发现了多处南宋时期的古代港口、码头和古海船遗址。这说明,南宋泉州() ①造船业发达②海外贸易兴盛③是闻名的大商港④是当时对外贸易的唯一港口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6.对下图绘画作品解读正确的是() 《清明上河图》(局部) A.作者是南宋画家张择端B.取材于清朝南京秦淮河沿岸风光 C.折射出贵族文化的高雅D.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繁荣 7.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材料表明() A.五铢钱的统一铸造B.江南地区的开发 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D.闭关锁国的危害 8.“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材料中宋代“商业革命”的突出表现是指() A.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B.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C.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2020年春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精品教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五代、辽、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2.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2.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耕获图》)同学们,我们知道,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东南沿海地区最发达,内地次之。总体说来,南方好于北方,东部优于西部,正因为如此,国家才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号召。这是现在的情况。其实,在中国古代,北方的经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北方的发展水平高。那么,后来南方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经济重心为什么会出现南移?这种南移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到什么时候完成?这都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1.(多媒体展示图标)学生回答: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可以说明什么。答案提示:南方人口超过北方。说明经济重心南移。 2.(多媒体展示问题: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答案提示:从东汉后期到两宋,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两宋时期,人口增长,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3.(多媒体展示问题: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学生抢答: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1)农业作物:①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 (2)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进。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的发展 1.(多媒体展示宋代《纺织图》、宋代海船图)分组讨论两宋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目录 第1课形的魅力 (2) 第2课形体的组合 (4) 第3课抽象的雕塑 (6) 第4课学构图 (8) 第5课静物写生 (10) 第6课喜怒哀乐 (12) 第7课夸张的脸 (14) 第8课神奇的肥皂粉 (16) 第9课写意蔬果 (19) 第10课写意动物 (21) 第11课学画松树 (23) 第12课十二生肖 (25) 第13课风筝的魅力 (27) 第14课微观世界 (29) 第15课会亮的玩具 (31) 第16课小布偶 (33) 第17课电脑美术——对称图形 (35) 第18课旅游节 (37) 第19课舞台上的布景 (39) 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41)

第1课形的魅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运用构成原理创造各种画面。并从中体会到乐趣。教学重难点: 1、认识形状的概念和形式。 2、学会运用各种造型组成画面。 教具学具:彩纸、挂历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各种平面形状 师问:看了这些形状,你们能给它们归类吗?为什么? 2、导入课题:《形的魅力》 二、发展阶段: 1、《形的魅力》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展示各种形状。 师问: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 师小结:形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点、线、形状、色彩等) 2、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随手画的形状) 3、形的特点(外形和骨式的变化): 有规则:几何形、几何直线形、几何曲线形、 无规则:不规则形、自由直线形、自由曲线形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 基本原则;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 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 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 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 生理想; 2.通过了解自己身边的国企改革情况,使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好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3.通过广州、厦门等在近代史上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在现代史上被开放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或经济特区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盛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思想阐述 ◇观念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发起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 那么学习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 ◇创意 本节课通过情境设置问题,让问题成为学习的动力与载体,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创造性地学习,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寻找新知识,在讨论交流中生成新知识,构建知 识体系。

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0课自制小相框优质教案

《自制小相框》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本课是“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了解相框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和制作相框,并用来美化、装饰自己的生活空间,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设计理念。在相框的设计、选材、制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想象创造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相框相关知识,及设计的基本内涵,了解物以致用的基本设计理念。 2、能力:学习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新颖、漂亮的小相框。 3、情感: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 培养观察分析、创新思维及动手能力。 三、重点:了解小相框的相关知识及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如何利用收集到的材料制作新颖、美观、实用的小相框。 四、教学准备: 教师:多种废旧材料、手工材料、范作、课件等。 学生:多种废旧材料、相框实物、图片、绘画工具剪贴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生活照片。 问:这一幅幅情趣盎然的照片记录了生活中多彩的瞬间,要把这些精彩瞬间留在身边,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教师把照片插进一个漂亮的小相框里,放在讲台前。问: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小相框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让我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给大家的照片做个富有个性的相框吧!它会给你带来愉悦和自信。 出示课题——自制小相框 你家里一定有一些废旧材料,其实它们都有潜在的利用价值等你去挖掘与创造。根据你今天带来的材料我们来设计、制作一个小相框。 (二)、出示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相框相关知识,及设计的基本内涵,了解物以致用的基本设计理念,学习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新颖、漂亮的小相框。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 培养观察分析、创新思维及动手能力。 (三)、欣赏与启发 1、请同学打开书第12页、第13页。 请学生看书中照片,对照片上的小相框的用途、外形、色彩和图案进行分析。 2、给小组分任务研究: (1) 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精品教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提炼自然环境开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技术提高与区域扩展、商业 与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宋经济繁荣的表现,经济重心南移。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在图中寻找信息,感受宋代都市的繁华和市场的繁荣。 师:你看到了哪些不同身份的人?他们在做什么?你对这幅图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提示:画中有士、农、商、医、卜、僧、道船夫等不同身份的人;他们正在赶集、做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遍布大街小巷的店铺。 师:如此繁荣的市场,你可以买到哪些物品呢? 提示:馒头、大米、茶叶、布帛、瓷器、各类材质的装饰品等。 师:商贸市场繁荣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提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

1.学生回答: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2.学生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提示:(1)经济因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劳动人手;(2)自然因素:南方雨量充沛,更适宜农作物生长,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3)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4)政策倾向: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如推广农业技术。 3.抢答: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类别 发展成就 农业 粮食 作物 1.引进和推广原产越南的占城稻 2.苏州和湖州成为著名的粮仓 经济 作物 1.棉花由两广、福建推广到长江流域 2.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4.古诗欣赏,感悟江南美景。 乡村四月 范成大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小河流淌在碧绿的山间,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细雨在微风中如烟似雾,杜鹃在声声啼叫。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的兴盛 1.图片展示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古诗三首》一课一练

第9课、《古诗三首》一课一练 一、读拼音,写生字。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rèn()yuè()上mó()天。 yí()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二、给划线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黄沙百战穿金甲() A.一百场战斗B.很多次的战役C.第一百场战斗 2.剑外忽传收蓟北() A.取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 B.获得 C.结束 3.青春作伴好还乡() A.年轻人B.青年的时候 C.春天的景物 4.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孤城遥.望玉门关(远远的) B.青春 ..作伴好还乡(春天) C.五千仞岳上摩天 ..(一种旅游玩具项目) D.不破楼兰终不还.(回来) 三、理解诗题,完成练习。 诗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从“将晓”可以知道作者写诗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感”说明这首诗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题正确的朗读节奏是() A.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B.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四、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穿”是________的意思,“金甲”是指________,“穿金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从中感受到战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

誓言。 (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这两句话包括四个距离遥远的地方,用加点的词串联起来,给我的感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用字准确: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所以用“______”;从巫峡到襄阳,顺流疾驰,所以用“______”;从襄阳到洛阳,改换陆路,所以用“______”。 五、下列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了一个“喜”字。 B.“满”描摹了诗人眼泪犹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诗人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用拟的手法写出了诗人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白日放歌须纵酒”写出了诗人听到好消息后的狂态,体现了诗人不良的生活习惯。 六、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本课三首古诗全部都是描写边塞的诗。 B.《从军行》的第一句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 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后两句抒情做了铺垫。 D.《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诗人听到安史之乱结束的消息时无比欣喜的心情。 七、课内阅读 (一)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从军行”是_____________曲名,内容多写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孤城”的意思是孤零零的城池。 B.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C.“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不打败敌人,绝不返回。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渴望收复中原的愿望。 3.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做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0课 写意动物

第10课写意动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掌握水墨画的基础知识。通过各种不同墨色和笔墨干湿的综合使用来对动物进行造型,体验笔墨意趣,激发孩子对水墨画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了解尝试有变化的墨色用笔方法和干枯浓淡的绘画技法在造型中的运用,学习几种动物的画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欣赏名画、尝试用墨,感受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水墨画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训练学生的用笔、用墨。 2、用笔用墨的技法、技巧,以及动物的造型。鼓励学生大胆地对动物特征进行概括与提炼,反复练笔,让学生领会水墨画“重意不重形”的特点。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好笔、墨、宣纸等。 教师准备几幅小动物的图片。教师准备范图。 教学过程: 一、教学活动导入 出示几幅中国画,请同学们通过直观感受来认识中国画。并引出今天要上的课:水墨画----动物 二、新课讲授与技法辅导 1、简要地介绍国画的基础知识和用笔用墨等作画技巧。 教师出示几幅动物的水墨画,并结合课本的范图,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A、欣赏灵活多变的用笔,加深中锋、侧锋以及点笔的了解。 B、欣赏用墨焦、浓、重、淡、轻五色,加深学生对墨色的了解。

C、构图以及动物的造型。 D、欣赏名家名作,了解名家的风格及其代表性作品。了解几位画坛大师,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2.教师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了解作画的全过程,并归纳出步骤: A、讲解归纳动物的大形体。 B、讲述调墨、调色。 C、分步作画,讲解画动物的先后顺序。 D、修改调整完成。 4.布置作业,画两幅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麻雀、虾。 5.老师巡回指导,主要是用笔、用墨以及动物的造型。 6.征集作业、讲评,提高审美能力。 三、课后拓展 收集徐悲鸿、齐白石等画家的资料,了解马和虾的画法。 教学反思:

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0课《光与影》教案浙美版(全汇总版)

光与影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在不同的光源下影子的变化,了解光影能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通过引导学生对光与影的观察、回忆、思考,初步学会用光与影来表现物体,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综合创作能力。 3、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并喜欢光与影,激发创作兴趣,拓展想象空间。 4、重点:认识光与影,并用光与影来表现物体 5、难点:如何用单色或彩色表现出光与影的效果 二、教学准备 1、学生:绘画工具(铅笔、橡皮、水彩笔等) 2、教师:PPT课件、铅画纸、道具(画圆的步骤)等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 1、设计情境: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现在站在国际舞台上,而周围是一片漆黑。突然,“啪“地一声,你的头顶上,一盏灯亮了。这时,你感觉到一道什么打在你的身上,而你的脚边又出现了一道什么呢? 2、教师提问——感觉到什么?看到什么? 学生回答——光;影子 3、揭示课题《光与影》 (二)、正课 1、欣赏图片(有影子和无影子物体) 提问:①、发现了什么? ②、有影子的给你什么感觉? ③、影子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呢? 2、欣赏图片(在光照射下的桔子) 提问:桔子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结:亮部、暗部、阴影以及明暗交界线 3、欣赏图片(在光照射下的球体)

提问:亮部、暗部、阴影以及明暗交界线分别是? 4、试一试(学生画一画,教师指导) 5、排一排 (1)、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排一排教师的绘画步骤 (2)、教师根据学生的排序和指导中发现的不足,一并说明绘画的正确方法及步骤 6、欣赏作品(达芬奇《衣纹习作》) (1)、教师介绍:这幅作品《衣纹习作》出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之手。(2)、提问:你对这幅作品有何感受? (3)、总结:大师恰到好处地运用黑、白、灰,把衣纹的质感、空间感表现的淋漓尽致。(4)、这幅素描作品,还给你什么感觉呢?(提示:从色彩上) (5)、总结:素描作品比较单调,但是,画家同样可以运用丰富的色彩,表现出绚丽的光与影的效果。 7、欣赏作品(莫奈的油画风景) (1)、提问:给你什么感觉? (2)总结:大师不仅表现出绚丽的色彩,而且通过光与影,增强了物体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光与影的相关知识,从而通过“试一试”环节,认识光影黑白灰,以及通过光与影,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三)、创作阶段 1、作业要求: (1)、用单色或彩色表现——静物、人物、风景 (2)、表现出光与影的效果 2、作品欣赏(学生欣赏,教师从旁解说) 3、画一画(学生绘画,教师从旁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再“画一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光与影) (四)、评一评 1、学生自评 2、学生互评 3、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学生学会评价自己以及同学的作品) (五)、课后小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

不比智力比努力不比起点比进步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学教案 主备人:姜燕课型:新课审核: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 备课组长签字:班级:第学习小组姓名:分数 〖学习目标〗1、了解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南 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2、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 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 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 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学习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女真建金和岳飞抗金 【学习难点】:正确评价澶渊之盟;评价岳飞抗金 〖导入新课〗:阅读课本导入框内的故事《契丹的起源》。你知道青牛白马的故事是我国古代哪个少数 民族的传说吗?他们在历史上曾建立了什么政权?宋朝又是怎样建立的?为什么称这个时期为民族政 权并立的时代?岳飞是怎样的一个人? 一、契丹兴起和陈桥兵变 2、陈桥兵变及北宋建立 ①、陈桥兵变?? ③【引导阅读】“杯酒释兵权”的典故?? 师:北宋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但这些措施又是一把双刃剑,在解决了中央与地 方矛盾的同时,也为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与宋冲突不断。 二、辽、宋、夏的和战 1、澶渊之盟:宋朝建立后,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统一天下,宋朝先后两次对辽作战。著名的杨家将 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时。宋攻辽失败后,只好采取防御政策。而辽却大举攻宋。1004年,辽萧太后与皇 帝亲征,南下攻宋,长驱直抵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今河南濮阳),威胁东京。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 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下,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双方形成对峙状态。而 后辽宋议和,1005年澶渊之盟签订:双方为兄弟之国;宋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万匹。 此后,双方保持了百余年的和平局面。 2、【历史小辩论】P51“动脑筋”——对澶渊之盟的评价?? 师:(1)消极: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2)积极: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 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稳定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 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4、宋夏和议: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双方的损失都很大。后来,宋夏议和:元昊向宋称 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西夏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师】辽宋时期,东北地区的女真族逐渐强大。女真族建立的金成为北方主要少数民族政权之一。 三、金与南宋的对峙 2、金灭辽和北宋:那时候,辽和北宋的统治都很腐败,人民不断起义。1125年金灭了辽。随后大 举攻宋。宋徽宗惊慌失措,连忙把帝位传给儿子宋钦宗,第二年改年号为靖康。1127年4月,金 军攻入东京,掳走宋徽宗、宋钦宗及后妃、宗室、大臣等三千人,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4、 (1)为什么金军中会流传这样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2)岳飞抗金最大的一次胜利是什么战役? (3)岳飞被谁以什么样的罪名杀害??? (4)岳飞精忠报国,帮南宋收复失地,为什么宋高宗、秦桧却要杀害他?? 【师】南宋政权建立之初,投降派就左右着政局,宋高宗既怕败,又怕胜。败了,会为 金所灭;胜了,徽宗、钦宗回来,抗金力量和人民武装的发展,都不利于自己的统治。 因此,高宗始终主张投降。只有在被金逼得走投无路时,才会用抵抗派抵挡一阵。而岳 飞抗金的节节胜利让宋高宗和秦桧非常紧张,他们害怕抗金力量的壮大会威胁他们的统 治,因此赶紧求和,并杀害了岳飞。 5、宋金和议(1141年):和议的达成,标志着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后来,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 统治,金迁都,改名为(今北京)。 6、如何评价岳飞抗金??? 评价岳飞抗金,关键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女真贵 族在对南宋的战争中掳掠残杀,对北方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是非正义的。而岳飞抗金,保卫了人 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正义的。因此, 千百年来岳飞的事迹及其崇高的精神一直为人们交相称颂,人们对他的景仰之情绵绵不绝。 - 1 -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练习题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1.下列关于宋代农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 B.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C.小麦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D.棉花种植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2.景德镇陶瓷制品以其“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之处享誉世界。景德镇兴起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3.宋朝时期,地处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它们还是当时的() A.重要粮仓 B.著名瓷都 C.著名大商港 D.丝织业中心 4.某学者在分析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时说:“雄汉盛唐的光景不必去说它了,但即使到了一千多年前文弱的赵宋王朝,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城市商业,也还是世界上最繁荣的。”下列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女史箴图》 B.《洛神赋图》 C.《步辇图》 D.《清明上河图》 5.右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出现在() A.唐朝关中地区 B.北宋四川地区

C.南宋江南地区 D.元朝中原地区 6.“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织业、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 A.两晋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7.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大发展。下列现象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①出现了精美的四羊方尊②国家根本,仰给东南③海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辨别航向 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如下图片资料。由此推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A.宋代商业贸易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南宋国家统一 D.宋代闻名世界 9.“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C.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业非常发达 D.江南地区成为我国的制瓷业中心 10.南宋时,南方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开垦出许多梯田、圩田。梯田就是依山势而建,状如梯子;圩田就是把临近江河湖泊的水洼地用堤围起来,堤上有闸门,洪涝时闭闸防淹,干旱时开闸灌溉。南宋时南方梯田、圩田的开垦()A A.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践 B.依赖于北方农民南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