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各地社会管理创新实践经验

各地社会管理创新实践经验

各地社会管理创新实践

经验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各地社会管理创新实践经验

现将部分城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典型情况收集整理如下,供参阅。

一、湖北宜昌:创新社会矛盾联动化解信息管理系统

因三峡工程而闻名于世的湖北宜昌市有移民30余万,流动人口近百万,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达千万人。在这种特殊的社会构成下,宜昌市面临着社会治安、城市管理、人口管理、社会事业建设等社会管理方面的诸多挑战。

1、信息化引领。用科学手段推进社会管理的创新,把引领时代潮流的“信息化”引入社会管理机制,创造性的推出了“社会矛盾联动化解信息管理系统”。这是以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社会矛盾联动化解工作流程图构成的信息管理系统,市、区、街道和社区职能职责、处理社会矛盾的程序,一目了然,改变了过去社会矛盾纠纷处理从社区、街办、区、市多层次逐级上报状况,将社区矛盾信息收集、排查、化解的关口延伸到社区(村)、楼栋(组),对社区无法解决的矛盾,实行“扁平操作”,直接分流送达到街道、区直或市直部门解决,做到社区、街道、部门三级“关口前移、上下联动、共同化解”。

2、平台整合。近期宜昌市将全面启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其中一个重大的举措,就是围绕“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目标,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构建“五大平台”。一是建立社区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以社区网格为信息收集基本单元,一次采集、统一审核、集中交换、多方共享。二是建立全市人口信息分类管理平台,依托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交换和整合各部门信息资源,实现人口信息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从单项管理到综合管理。三是完善社会矛盾联动化解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社区、街办、部门三级扁平化的上下协同和联动。四是建立公众诉求信息管理平台。整合部门热线电话、政府门户网站、短信、电子邮件等多种受理方式,畅通政民互动渠道。五是建设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将城市部件、事件科学分类,通过网格管理员收集、上报、核实城市管理相关信息,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各种问题。

二、江苏南通:打造社会管理创新“南通模式”

江苏省南通市科学统筹经济转型、社会转轨、政府转职、干部转脑四者之间的关系,创新社会管理“八大体系”——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现代社会防控体系、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系、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体系、外来人员管理服务体系、社会管理队伍体系、基层基础体系、组织领导体系,在实践中形成了社会管理创新“南通模式”,有力地提升了社会管理整体水平。

1、社会矛盾调处创新。依据既有理念的不断实践进行总结创新,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富有特色的社会矛盾调解之路,即“一综多专、专业调处”。就是根据目前社会矛盾的类型进行划分,设立不同的调处机构进行专业调处。目前,南通市专业调处机制已经达到15个,涉及医患、劳资、交通、教育、房管、消费、环保、社保、农业等诸多民生领域。仅2010年,该市各专业调处机构累计调处医患纠纷193件、劳资纠纷2163件、拆迁纠纷247件、环保纠纷973件、交通事故纠纷16656件、消费纠纷2554件,综合性调处与专业性调处相得益彰,共同构筑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新格局。

2、社会管理机制创新。重点构建考核导向机制、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奖惩激励机制、经费保障机制等为主要特色的组织领导新体系。在考核导向机制上,建立“德、能、勤、绩、廉、法(法治)、安(平安)”七位一体考评新体系,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直接挂钩。在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上,实行“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部门具体负责、综治维稳指导考核”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对征地拆迁、医疗保障、环境保护等涉及民生的重大改革、重大项目,全面进行稳定风险评估。在奖惩激励机制上,严格建立政法综治工作领导责任制,从严追究责任,近5年全市共实施综治“一票否决”150多次,对210多个单位和个人实施责任查究。大力表彰在社会管理创新中表现优秀、贡献突出人员,先后命名表彰了“十大平安卫士”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在经费保障机制上,不断加大对社会管理创新重点项目的经费投入,市一级建立2000万元社会管理创新专项配套奖励资金。近5年来全市用于社会管理创新的经费达20多亿元。

3、特殊人群服务创新。采取由政府主导,综治、司法牵头,公安、法院、检察院、劳动保障、民政、监狱等部门共同参与,集“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帮困扶助、心

理矫治”等职能于一体,搭建社区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新平台,建立社区矫治教育管理服务中心。中心设立矫正执行管理部、矫正教育服务部,警务室、检察室、社区矫正研究中心和心理矫正指导中心等“两部”“两室”“两中心”。同时,与监狱、义工联合会、劳动技能培训中心等共同建立法律教育基地、公益劳动基地、义工联合会、劳动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改变以往矫正对象公益劳动形式单一的状况,受到矫正对象和群众一致好评。近两年,全市99%以上的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再犯罪率始终控制在%以内。在乡镇街道,全面推进社区专业社工服务中心建设。全市乡镇(街道)建立122个专业社工服务中心,每个社工服务中心配备5名以上专职社工,为社区刑释解教人员、矫正对象、涉邪涉毒人员等特殊人群提供困难帮助、就业指导、教育引导、管理矫治等管理服务。近三年,南通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率、帮教率均超过98%,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一直控制在2%以内。

4、外来人员管理创新。南通市外来人口120万以上,并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南通市坚持从社区新的功能定位出发,积极探索与新型社区相适应的管理服务新路子,着力把城乡社区建成加强社会管理、提供社会服务、维护社会稳定的综合平台。组织建设上延伸。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主体,政法综治工作站为中坚、社区群团组织为配套,全市2008个城乡社区构建融低保救助、解困帮扶、平安法治建设于一体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把社会管理的触角积极向社区延伸,形成综合治理、社区警务、治安防范、纠纷调处、外来人员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禁毒以及信息收集“十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新格局。社区管理力量上加强。把经验足、威信高、责任心强的同志充实到社区管理岗位上,明确社区综治办主任由社区书记担任,社区民警担任副主任;大力吸纳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政法等对象参与到社区管理工作中来,全市社区共配备2054名综治专职干部、1620名驻村民警、7980名社区管理人员。工作机制上健全。建立健全重点地区联治联建、矛盾纠纷联排联调、社区治安联管联防、民主法治创建、平安系列创建等工作机制。

三、河南三门峡:“四个创新”铸就“全国综治优秀市”

1、创新和谐社会建设工作机制。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和谐社会建设办公室,举办了和谐社会建设骨干培训班、专家讲座、巡回报告、文艺演出,编印制作了和谐社会建设

学习读本、宣传画册、专题片,开展了“村村必进、户户必访”、十乡百村示范工程创建等多项活动,树立了18年未发生刑事案件的渑池县英豪镇西安头村和21年未发生到镇以上上访案件的灵宝市阳平镇香什村等一批先进典型,评选表彰了6000余名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全市和谐社会建设开展的有声有色。

2、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方式。一是推广群众工作经验。进一步建立民意沟通、矛盾化解、社会保障、评议奖惩等六项群众工作新机制,建立以群众工作部为龙头、以群众工作站为纽带、以群众工作室为基础、以村组信息员为前哨的四级群众工作网络,全方位构建快速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二是实行信访稳定评估模式。规定凡是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要人事任免等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通过召开论证会、听证会等方式,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三是建立化解社会矛盾专项资金。市、县两级分别按照辖区人均不低于1元、2元的标准,建立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主要用于敏感时期、特殊群体、重点人员等突出的社会矛盾。四是健全信访周会审制度。市、县两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或委托分管领导每周召集一次由政法、信访、稳定部门及涉案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的会议,共同研究,提出解决办法。五是推行信访代理工作制度。对超出职责权限、应由上级部门解决的矛盾纠纷及信访问题,由信访代理员代替群众到有关部门反映协调解决,从而规范信访秩序,减少越级上访而影响社会稳定。六是建立流动调解工作制度。针对三门峡地处山区、部分地方交通不便的实际,在乡镇一级组建由司法、信访、土地、水利、林业、公安等部门参加的“流动调解团”,深入辖区村组、田间、地头、炕头,进村入户巡回排查,发现矛盾纠纷和不稳定问题苗头,随时随机化解。

3、创新技防建设工作举措。在抓好网格化巡控、群防看护、“警灯闪烁”、夜间巡逻等人防、物防的同时,他们按照区域、部位、密度等特点,分类管理,不断加大科技防范投入力度。在三门峡市区及各县(市)城区采取“网通建设,政府租赁,公安使用”的模式建立报警与监控系统;在金融、电信、邮政等重点部位以及城区机关单位、楼院小区等,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安装电子监控或红外线报警装置;在大型商场、集贸市场、专业市场及商户店铺集中的商业街,由保安公司牵头建立统一平台和网络,联合财险公司为商户安装电子监控和自动报警系统;在乡镇(街道)所在地,建设覆盖集市街面的视频报警与监控或“宽视界”等技防系统;在行

政村,采取政府补贴、乡镇出资、群众自筹、社会捐助等方式,安装适合农户的“十户联防”、“平安大喇叭”、“气死贼”、红外电子狗等简单实用技防产品。全市初步建成了市、县、乡、村、户“五位一体”的技防网络。

4、创新队伍建设工作途径。在全省率先建立乡镇(街道)综治服务中心,全面整合基层公安、信访、司法、民政、土地等部门的力量,集中统一办理矛盾纠纷、治安防范、信访、反邪教等事项,形成了基层齐抓共管的平安创建工作机制。适应治安新形势,在全省省辖市中唯一购买了警用直升飞机,组建了警务飞行大队,提高公安机关快速反应能力;率先在全省建立综治巡防大队,推行“政府出资、保安公司管理、公安使用、综治监督”的巡防机制,共建立市、县、乡三级95支1200余人的综治专职巡防队伍。大力开展了执法巡视工作,大胆触及热点问题和重点案件,先后对警车乱停乱放、干警违反制度、羁押场所违规执法等方面提出巡视建议,使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实际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好反响。

四、山东泰安:社会管理创新实行“项目化”运行

山东省泰安市明确将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列入该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专门下发《泰安市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实施方案》进行全面部署。

在具体推进过程中,泰安市全面实行“项目化”运行机制,将社会管理创新内容细化为8个主要方面、17个重点项目,每个项目都明确由市级领导担任责任人,并确定了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逐一立项分解、量化任务指标。

例如,其中一项名为《推进社区公共服务实现网管理体系建设》的项目提出这样的工作目标:确保1年内城市社区格化管理全覆盖,两年内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覆盖率达到60%;两年内,100%的城市社区和30%的农村社区实现服务管理信息化;两年内打造100个市级星级化示范社区。这个项目具体提出,在推进社区网格化建设时,要科学划分管理单元网格,以网格为基础单位,将社区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实行“多网合一、一网多格和一格多员”,科学整合配备社会服务管理力量。在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方面,要求建立社区信息化服务和管理平台,建立社区人口、单位基本信息资源库,开展智能化小区建设,推进社区管理信息化、公共服务信息化、商业服务信息化。在推进

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方面,要在社区建立公共服务中心、社区文化中心、社区管理中心,建立“一岗多责、一员多能”工作机制,配齐优化社区民警、治安信息员队伍。扩大社区公共服务覆盖面,建立社区与驻社区单位资源共享、共驻共建机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