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最新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最新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最新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宏观经济

一、名词解释

1、名义GDP:名义GDP也称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流动性陷阱 :是凯恩斯在分析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时提出的。它是指这样一种现象: 当利息率极低时,人们预计利息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人们预计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已经接近最高点,因而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以至于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趋向于无穷大。

3、平衡预算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税收收入和购买支出以相同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购买(或税收)变动的比率。在税收为定量税的条件下,该乘数等于1 。

4、自动稳定器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5、LM 曲线: LM 曲线是指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的收入与均衡利息率的不同组合描绘出来的一条曲线。LM 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6、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 :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是指投资需求量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用投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利率变动的百分比来表示。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8、货币幻觉:货币幻觉是指人们不是对货币的实际价值做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表示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

9、失业率:失业率是与就业率相对应的一个经济指标,指某一时期社会失业人口占社会劳动力总量的比重。失业率+就业率=1。

10、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是指法律授权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对其存款必须保持的最低的准备金比例。

二、问答题

1、 5 个经济总量及其之间的关系

答:5 个经济总量:GDP,NDP,NI,PI,DPI

①GDP—固定资产折旧=NDP

②NDP —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 NI

③NI —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给个人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利息=PI

④PI—个人所得税—非税支出=DPI

2、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及各自的定义

答:⑴生产法,又称部门法或增值法。其原理是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各部门的“增加值”来计算GDP,即计算每个部门或企业对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值。这种核算方法可以反映GDP的来源。

⑵支出法,又称最终产品法。其原理是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最终产品的各项支出进行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公式为:GDN C+ 1+ G+ X—M。

⑶收入法。其原理是从收入的角度把由生产要素所获得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计算GDP,公式为:GDF^(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 +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

3、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加入政府变动将如何影响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答:加入政府部门之后,经济的总支出和总收入的构成都会发生变动。从总支出角度看,总支出包括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首先,假定政府购买是政府控制量,在决定国民收入时可以认为是一个常数,即

G=G0b其次,政府的税收影响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对私人消费产生影响。政府的税收可以是比例税,也可以是定量税。前者根据税基的大小征收,后者则与税基大小无关。为了简单,假定政府只对收入征收定量税。假定政府征收的定量税为T0,于是消费者的个人

可支配收入Yd=Y- T0因此,消费函数为C=a +B Yd二a +B (Y- TO)。从而,由计划支出与计划收入的均衡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可以由下列条件得到:

C+I+G=c +B (Y- TO) +I0+G0二Y即:Y= ( a -p T0+I0+G0 /

(1-p )从均衡结果不难看出,投资和政府购买增加将导致均衡收入增加,而税收增加将导致均衡收入减少。

4、简述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并指出其发挥作用的条件。

答:( 1)乘数理论说明了经济中支出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倍数变动的关系。主要有:

投资乘数或政府购买乘数,指收入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 (或政府购买)支出变化的比率:

KI二KG=1/1-(1-t)旳(式中,B为边际消费倾向,t为税率) 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带动这种变化的税收变动的比率。在税收T为定量税时,税收乘数为:KT=-阳一旳

转移支付乘数,指收入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转移支付变化的比

率。即:KT=p/1 —(1—t)旳

④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税收收入和购买支出以相同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购买(或税收)变动的比率。在税收为定量税的条件下,该乘数等于1.

⑤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还有外贸乘数。外贸乘数指净出口额变动时引

起的均衡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即:KX=1/1- (1-t ) B+丫o

(2)乘数理论揭示了现代经济的特点,即由于经济中各部门之间的密切联系,某一部门支出(需求)的增加不仅会使该部门的生产和收入相应增加,而且还会引起其他部门的生产、收入和支出的增加,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量数倍于最初增加的支出。

(3)投资乘数发挥作用的条件有:经济中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否则,支出的变动只会导致价格水平上升。如果由于某几种重要资源处于瓶颈状态,会限制乘数的作用。乘数理论是在产品市场分析中得到的,没有考虑到货币市场特别是利率的影响。因此,在现实中乘数的作用并没有理论所认为的那样大。

5、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均衡条件是什么?国民收入的变动机制是什么?

答:投资等于储蓄(i=s) 。

国民收入变动的机制是靠经济中的企业部门调整其产量来实现的,若社会的收入超过需求,企业的产品就会出现积压,从而导致库存增加。为了适应市场,企业就会减少生产。反之,若社会收入低于社会总需求,企业的库存就会减少,从而企业增加生产。因此,企业根据社会总需求来安排生产,

最终将导致社会处于总收入等于总支出的均衡状态。

6、运用IS—LM 模型分析均衡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决定与变动。

依据IS-LM模型,在IS曲线和LM曲线既定条件下,IS , LM共同决定了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如果IS与LM曲线移动了,则均衡国民收入和利息率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IS 曲线的移动主要有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出口等因素的变动引起,LM曲线的移动主

要有货币供给量、物价水平和需求函数的变动等因素引起。IS 与LM 曲线的新的交点将随IS,LM曲线变动的方向与程度的不同而不同。

7、试用IS -LM 模型分析财政政策效果。

答:(1)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既定目标而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一般而言,考察一国宏观经济活动水平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是该国的国民收入。从IS-LM

模型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政府收支变动(包括变动税率、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 曲线移动,从而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显然,从IS和LM图形看,这种影响的大小,随IS曲线和LM的斜率不同而有所区别。

(2)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 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曲线越平缓,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随LM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LM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越平坦,则财政政策

效果就越大。

下面用IS-LM 模型来分析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

①LM曲线不变,IS曲线变动。在图4—6(a)、(b)中,假定LM曲线完全相同,并且起初的均衡收入丫。和利率r o也完全相同,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现在假定是增加一笔支出A G,则会使IS曲线右移到IS i,右移的距离是EE2 , EE2为政府支出乘数和政府支出增加额的乘积,即EE2= K G 4G。在图形上就是指收入应从丫0增加至丫3,丫0丫 3 =K G A G。但实际上收入不可能增加到丫3,因为IS曲线向右上移动时;货币供给没有变化(即LM曲线不动)。因此,无论是图4—6(a)还是图4—6(b),均衡利率都上升了,利率的上升抑制了私人投资,这就是所谓“挤出效应”。由于存在政府支出“挤出”私人投资的问题,因此新的均衡点只能处于E i,收入不可能从丫。增加到Y3,而只能分别增加到丫1和丫2。

图4-6财政政策效果因IS曲线的斜率而异

从图4—6可见,丫。丫1<丫。丫2,也就是图4—6(a)中表示的政策效果小于图4—6(b),原因在于图4—6(a)中IS曲线比较平缓,而图4—6(b) 中IS 曲线较陡峭。IS曲线斜率大小主要由投资的利率敏感度所决定,IS曲线越平缓,表示投资对利率敏感度越大,即利率变动一定幅度所引起的投资变动的幅度越大。若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映较敏感,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利率上升时,就会使私人投资下降很多,就是挤出效应较大,因此IS曲线越平坦,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被挤出的私人投资就越多,从而使得国民收入增加较少。图4—6(a)中的YY3即是由于利率上升而被挤出的私人投资所减少的国民收入,Y o Y i是这项财

政政策带来的收入。图4—6(b)中IS曲线较陡峭,说明私人投资对利率变动不敏感,所以挤出效应较小,政策效果也较前者大。

②IS曲线不变,LM曲线变动。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因LM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LM曲线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则移动IS 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曲线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如图4—7中所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