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共政策评估方案

公共政策评估方案

公共政策评估方案

巢湖学院课堂教学主要内容评估方案

一、评估主体

学院(系、部)根据课程的特点制定评估办法,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按规定纳入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中。

二、评估对象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本次方案评估是巢湖学院课堂教学主要内容。

三、评估目的及意义

为了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管理,规范课堂教学运行,优化课堂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品德,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评估标准

(1)教学态度

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工作责任心强,备课认真,讲课熟练、精神饱满;课堂气氛好,质量高、效果好。

(2)教学内容

①科学性教学内容正确、科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②先进性讲课内容新颖,注意知识更新。

③思想性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教学内容,教育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

④有效性理论联系实际,重点难点突出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3)教学方法

①教法与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和不同的学生状况因材施教。

②学法指导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给予科有效指导。

(4)课堂教学组织

①导入新课自然、贴切,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新课讲授生动、完整,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能通过双边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③归纳小结清晰、准确,使学生有准确的把握性。

④复习巩固做到安排合理,使学生有新的收获。

(5)教学基本技能

①课堂氛围善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学组织紧凑,教学生动有趣。

②教态语言衣冠整洁。

③板书字体规范、工整,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易记。

④课件制作界面简洁美观,结构布局合理,多媒体操作熟练,课件运行流畅。

五、评估方法

课堂教学主要内容评估方法有:观察法、谈话法、调查法、学生网上评教法等。这种评估方法全面、深刻,在某种程度上是评估者对课堂教学现象的解读,更适用于评估复杂的课堂教学现象。在具体的各科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各自学科教学的特点,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评估方法。

我国当前公共政策评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当前公共政策评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评估主体单一,缺乏独立性的政策评估组织。 现阶段我国的公共政策评估主体以官方为主,缺乏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的参与,使得大多数政府在公共政策评估实践过程中,只是根据总体安排或以部门为单位,或以系统为一体,通过自下而上的总结报告等形式对本部门或本系统工作进行汇总,在此基础上,由行政机关对公共政策作出评估和评价,致使在公共政策评估过程中,只重视自身评价,忽视作为政府行为相对人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的评价,导致进行意愿表达以及利益诉求的公共政策评估主体单一化。 (二)缺少正确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目前从事官方评估工作的人士绝大部分都非“内行人”,因此,他们在进行政策评估时不可避免地倾向于用价值判断代替事实规范分析。这样的政策评估与我国现实政治生活和传统政治文化十分重视意识形态和道德建设的纯洁性密不 可分[3]。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随着信息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思想观念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深刻变化。意识形态观念较之过去有所淡化,道德是非标准也会发生一定转变,更为突出的是人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强调自身的经济利益。 从而必然引起公共政策评估标准和评价方法的改变。 二完善政策评估的几个措施构想。 (一)建立多元评估主体。 针对目前评估主体单一化的现状,公共政策评估可以参照国外的成功经验,在目前官方绩效评估的基础上,实行政府、党的组织、权力机关(人大)、专业评估组织(包括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和公众特别是“受到影响的相关利益群体代表”参与等多元评估主体的结合,实现评估主体“多元化”。其中,要特别重视社会组织和公众代表参与以及专业评估组织的作用。社会组织和公众作为政府行为相对人,他们参与公共政策评估,能够提高公共政策评估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更能够提高公共政策评估结论的公信力。专业评估组织(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聚集了大批专门从事公共政策分析研究和实践活动的人士,有利于提高公共政策评估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专业评估组织成员作为“非官方人士”,

公共政策分析(已上交)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政策分析》 满分100分 一、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政策法律化: 答:是政策向法律转化,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和进行政策科学研究即政策。 2.政策执行: 答: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治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协调与控制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这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政策执行的过程主要包括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政策实验,全面实施,协调与监控等环节. 3.政策方案的评估和论证: 答:是指在政策出台前,对各种备选政策方案的可行性、可靠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说明各个方案的优劣。 4.评估主体: 答:政策评估主体是指对政策效果、效益、效率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的组织或个人。 5.政策效果: 答:有直接效果、附带效果、潜在效果、象征性效果。 6.非正式评估: 答:是指对评估者、评估形式、评估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估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的评估。 二、简答题(每空10分,共50分) 1.什么是损益分析? 答:1.是指对影响企业盈亏的重大因素的分析. 2.损益分析就是对损益表(也称利润表)内的相关项目逐个进行分析对比。 一般先从净利润开始分析净利润与预算相比、与去年同期相比、或与公司历史最高值相比增加或减少多少,百分比增加或减少多少。然后,

再从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及营业外收支净额等项目逐个对比分析,最后得出损益变动的原因。 2.什么是线性规划? 答:线性规划线性规划是运筹学较成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辅助人们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数学方法.研究线性约束条件下线性目标函数的极值问题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广泛应用于军事作战、经济分析、经营管理和工程技术等方面. 3.政策监控的目的在于哪两个方面? 答:在于保证政策的合法化及贯彻实施、实现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促使政策终结。 4.政策监控由哪几个功能活动组成? 答:由政策监督、政策控制、政策调整组成。 5.公共政策的一般环境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第一,政治环境。第二,经济环境。第三,自然环境。第四,国际环境。 三、论述题(共20分) 1. 请你论述公共政策评估的程序与方法的主要内容。 答:一、公共政策评估的程序: (一)端正评估的指导思想:评估是政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保障;评估过程要实事求是;建立奖惩制度,实现权、责、利相统一;评估的目的是实现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政策效果。 (二)促进政策评估的制度化:建立评估工作制度,设立政策评估基金,强化评估反馈机制。 (三)保持政策评估的独立性:建立独立评估机构,评估者的地位要有周全的职业保障,评估者要有独到的方法。 二、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是指在政策评估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它是政策评估赖以实现的手段,是政策评估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过程对比法 过程对比法指的是评估者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对不同阶段的政策效果进行对比检测的一种方法。它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评估的对象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效果,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的特点: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 形成性考核(一) 略,百度很强大,国人很牛A(不要抄一样了哦) 形成性考核(二)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五至第七章之后。 题型:与期末考试一致。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但在实际中却是行不通的。 2.德尔菲法:德尔菲方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它是1948年由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首先发明的,以古希腊神话中的神谕之地、可预卜未来的阿波罗神庙原址"德尔菲"(Delphi)命名。这种技术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而设计的,后来逐步为政府部门和工商业部门所采用,并扩展到教育、科技、运输、开发研究、太空探测、住宅、预算和生活品质等领域。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说应当强调“(A)”。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A.公事公办 B.积极介入 C.不闻不问 D.退避三舍 2.(B)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A.克朗B.史密斯 C.西蒙D.拉斯韦尔 3.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D)。A.响应B.深入 C.反映D.内化 4.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C)判断。 A.利益 B.事实 C.价值 D.可行性 5.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C)。 A.形象思维 B.立体思维 C.灵感思维 D.直觉思维 6.政策评估是对政策(C)所做的分析。 A.问题 B.结论 C.方案 D.目标 7.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C)。A.反映B.深入C.内化D.响应 8.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A)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A.四B.三C.二D.五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公共政策分析(第二版)陈庆主编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 理性决策模型,也被部分人成为科学决策模型。他的基本出发点是,人们在决策是遵循最大化原则,抉择最优方案,谋求最大效益。作为决策的主体,始终坚持理性化活动,不存在任何非理性成分。 (一)这种模式通常包含了下列基本内容: 1、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该问题同其他问题的区别非常明显,或者至少同其他问题相比,它是最重要的。 2、决策者选择决定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或是希望利益最大,或是希望损失最小,而且可以依据不同目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 3、决策者有可供选择的两个以上的方案,面对着这些方案,通常在逐一选择的基础上,选取其中一个。假如方案基本是相同的,通常会作相同的决定。 4、决策者对同一个问题会面临着一种或多种自然状态。它们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不可控因素。 5、决策者会将每一个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的受益值(程度)或损失值(程度)计(估)算出来,经过比较后,按照决策者的价值偏好,选出其中最佳者。 (二)理性决策在实际中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决策过程中必须获得全部有效的信息。

2、寻找出与实现目标相关的所有决策方案。 3、能够准确地预测出每一个方案在不同的客观条件下所能产生的结果。 4、非常清楚那些直接或间接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人们的社会价值偏向与其所占的相对比重。 5、可以选择出最优化的决策方案。 (三)评价 理性决策模型所要求达到的基本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它遭到了许多学者的强烈批评。其中最突出的是查尔斯·林德布洛姆与赫伯特·西蒙。 林德布洛姆指出:决策者并不是面对一个既定问题,而只是首先必须找出和说明问题。问题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与看法。比如物价迅速上涨,需要对通货膨胀问题做出反应。 首先,明确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往往十分困难。因为不同的利益代表者,会从各自的利益看待这些问题,围绕着通货膨胀存在不存在,若存在,其程度和影响怎样,以与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人们都会有不同的回答。 其次,决策者受到价值观的影响,选择方案往往会发生价值冲突。比较、衡量、判断价值冲突中的是与非是极其困难的。靠分析是无法解决价值观矛盾的,因为分析不能证明人的价值观,也不可能用行政命令统一人们的价值观。 再次,有人认为"公共利益"可以作为决策标准,林德布洛姆批评

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

第七章政策评估 第三节公共政策评估内容 三、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对比分析 法 儿和弓为执扮“周一的儿为实於对勒豹悄况比为控制对魚的II况 A产政fit效果 成本效益分析法 原则:一是当两种政策方案的效果相等时,政策成本越小的政策方案越优。 二是当两种政策方案的成本相同时,政策效益越大的政策方案越优(如下图 所示)。 前一后”对比分析 人为有政琏?M为无玻国 (心)- “控制对象一实验对象”对比分析

二是政策效益与政策成本的比率越大越好(如下图所示) 统计抽样分析法 这是根据抽样调查的资料进行统计推断的一种方法。 政策评估中常将95%与99%为置信度标准,其中使用最多的置信度为95%。 模糊综合分析法 在政策评估中,通常遇到设置的评定指标无法做精确描述的情况,这就给其他方法的评估带来困难。此时可以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在使用这种评估方法时,先确定评估内容因子。 女口,对某个城市管理的政策加以评估时,确定下列四方面: 为评估内容因子:交通政策,环保政策、卫生政策、治安政策。再确定每个内容因子的评定等级,很好(90—100分);较好(75—90); 一般(60—70分);不好(59分以下)。 由此可知对城市管理政策的评价,认为较好的为37%认为一般的为27%认为不好的为17%认为很 好的为9% 在公共政策的评估中,为了使评估更为精细,也可以提岀一些次要的评估标准,例如输入、人员、结构、过程、输岀等方面的标准(见表7 —1)。

J17- L企霍讦牯申的疣暑黠冷① 人师武Sifi.价悄观、齬■*、技术.收人和峯务 知S水平, 而頑m诚:*机甬机,席用件PL和5?破「百 人处认巒iff才P 社那人陌丸臣的!HX经曇和攻?Ik训氐伦理迅?.咎龄性炳、条St 中协带人才的分布 1:要的组統:枸幣式t*a?.水平的*矩阵式怕欢苦理合武的八规農: 戟权崎裁权的擬疽:地疾好布;(tesisftB.控制、长期和短期理 划、冊兗与xn.?wwws进设1L 口風在组却内都収力的比嗾和营布 軟配 M*MEt左要31辺靜骨之屈的左就(in^w理」卩泾呼厘鼎商拔行劭班于之间h M&Xt 产&1di?£肩和JSMiiRi攪凤SfflW到前佰息进行学习“目标;他机廿理方武】 廿理过程:以attf^as El I ■」A . '■- a * ,?■? h ■ i ■—■■—?■■■■ a ‘ ?- 勞动生产率:頤富足否測Sh JWW;?K; S*;市场占前粉喻出商匚工作人 摊頼圳址,严血 w#;勞功安 1)计划与准备 1. 建立评估机构 2. 挑选评估人员 3. 确定评估对象 4. 制定评估方案(描述评估对象、阐述评估目的、建立评估标旺、选择评估方法、确定评估目标) 5. 落实评估条件 2)组织与实施。 这是整个政策评估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从组织管理角度而言,其主要任务就是分解并下达评估任务,做好人、财、物方面的资源配置,建立和健全有效的管理措施。从具体实施而言,其主要任务就是利用各种调查手段,全面收集相关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然后运用具体的评估技术和方法,对政策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 3)总结与报告。 这是处理评估结果、撰写评估报告的阶段。

公共政策效果评价的方法

公共政策效果评价的方法 公共政策评价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科学的政策评价,人们才能判定一项政策是否达到了其预期的目标,并由此决定这项政策应该是延续、调整,还是终止。同时,只有通过政策评价,人们才能对公共政策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总结得失与教训,为以后的政策制定与执行提供良好的基础。 一、公共政策评价的内涵 一个完整的公共政策过程,除了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有效的执行外,还需要对政策实施以后的效果进行判断,以确定政策的价值,并及时反馈。这种活动就是公共政策评价。它由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所组成:1、规范,即确定公共政策评价得以进行的标准;2、信息,即收集有关评价对象的各种信息;3、分析,即评价者运用所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对政策的价值做出判断,得出结论。分析是公共政策评价最基本的活动;4、建议,即对未来的公共政策实践提出建议,以决定现有的公共政策是否继续实行、修改或是终结,是否要采取新的公共政策。 关于公共政策评价的含义,基本上有三种观点:公共政策评价主要是对公共政策方案的评价;对公共政策全过程的评价;对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我们认为,公共政策评价的着眼点应是政策效果,即“政策评价就是对政策的效果进行的研究”。由此,可以把公共政策评价定义为: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公共政策效果评价 二公共政策效果评价公共政策评价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与一般的评价活動有着重要的区别: 首先,公共政策是政府有选择的管理行为。公共政策的主体由于其特殊的职能和地位,使得它比一般政策具有更大的作用范围和更深远的目的,因而要从公众的、宏观的、系统的高度来进行评价。 其次,由于公共政策对利益的分配,是一个动态过程,那么公共政策的实践也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因势而动。因此,对公共政策的评价也应放到一个比较长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进行。 再次,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对其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到社会公共利益是否得到了科学有效地分配和落实。 公共政策及其评价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从公共政策一开始就有评价活动的进行,但是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 在业已建立起来的政策执行模型中,比较有代表性并且有影响性的政策执行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史密斯的过程模型 美国政策科学家史密斯(T.B.Smith)是最早建构影响政策执行因素及其过程模型的学者,他在1973年《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描述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其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如下: 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由四个部分组成:(1)理想化的政策。它是政策制定者试图导致的理想化的相互作用形式;(2)目标群体。它是受政策影响而必须采取新的相互作用形式的那些人组成,他们受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必须作出适当的反应以符合政策要求;(3)执行机构。它通常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单位;(4)环境因素。它通常包括环境中影响政策执行或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因素。如史密斯认为,“可以把环境因素想象成一种约束通道,政策的执行必须通过这个通道。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可能对不同的政策起着支配作用。”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即是说明: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关的前提条件,即“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四者,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要因素。具体地说,政策的形式、政策的类型、政策的渊源、范围及受支持度、社会对政策的印象、执行机关的结构和人员、

主管领导的方式和技巧、执行的能力与信心,目标群体的组织或制度化程度、接受领导的情形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文化、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的不同,凡此等等均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其成败所需考虑和认定的因素。” [118](二)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 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M.Mclaughlin)于1976年在其代表作《互相调适的政策执行》一文中提出了政策执行的互动模型。该模型认为,政策执行过程本质上就是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或手段进行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行为调适的程度。其模型如下: 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即是说明:(1)尽管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在需求与观点上可能存在着不一致,但是基于双方在政策上的利益关系,所以,双方必须作出让步和妥协,寻求一个可以为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政策执行方式;(2)鉴于政策执行者的目标与手段均富有弹性,它们可以依据环境因素和政策接受者的需求与观点的改变而变化;(3)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的相互调适过程并非传统理论者所说的“上令下行”的单向信息流程,而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交流过程,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双方在相互调适过程中处于平等的地位;(4)政策接受者的利益、价值与观点将反馈到政策上,以左右政策质执行者的利益、价值和观点。 因此,在政策执行的调适模型中,有两个方面发生互动,一是政策执行者一方,二是受政策实施影响的一方。在这两方中都存在一些可以进行相互调适的部

公共政策学00318学习笔记第九章 公共政策的稳定

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 ※公共政策稳定的内涵:是现行政策在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压力影响下,任然保持其既定的目标,由原来的执行机构按照既定的方式、沿着既定的方向继续得以实施。※但政策稳定是相对的,表现在两个方面:(1)从时间上看,政策稳定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2)从空间上看,政策稳定是局部性与全局性的统一 ※政策稳定的意义:(1)政策稳定有利于国家与社会的稳定。(2)政策稳定有利于贯彻落实执政者或决策者的意志和决定,进而取得预期的成效。(3)政策稳定有利于提高政策的可预见性,提高政策效果。(4)政策稳定有利于降低政府成本。(5)过分注重稳定的政策可能使其趋于保守,甚至导致政策僵化。 ※影响公共政策稳定的动力因素:(一)决策主体和决策网络的相对稳定(二)政策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三)政策本身的稳定:(四)政策环境的稳定 ※政策变动:政策变动是政策系统的一种常态表现,是政策系统对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一种适应性变革。 ※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 ①决策者的变动②政策环境的变化③政策资源的现值④政策的失效或低效⑤政策的合法性受到置疑。 ※公共政策变动的类型:(1)按照变动的强度:①断裂型②渐变型(2)按照变动的程度:①部分变动、②重大变动③完全变动(3)按照变动的内容:①目标变动②计划或项目变动③资源变动④机构或人员变动⑤政策本身的变动(4)按照变动的形式:①替代②合并③分解④废止⑤创新(5)按照变动的规律性:①周期性变动②不规则变动(6)按照变动的动力:①主动变动②被动变动 ※公共政策变动的模式:①周期型②Z字形③学习型。 ※公共政策创新的内涵:是公共政策主体根据政策环境变化的需求,主动改变现存政策要素的组合形态或功能,创造新政策的行为和过程。即可能发生在政策过程的所有环节,又可能仅发生在某一环节中。

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全标准答案

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全答案

————————————————————————————————作者:————————————————————————————————日期: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形成性考核(一)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一至第四章之后题目:请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题目:请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于集体讨论相结合)。要求每一位学员都提交讨论提纲,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联系实际的例子。 2.个人的讨论提纲 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教师根据每一位学员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给每一位学员评分。要求能够完整准确地指出决策方案应包括的内容,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一.案例 1992 年 6 月 1 日,《广州市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实施,引发了全国的“禁放”潮。 1993 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北京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规定自当年 12 月 1 日起,北京市城八区为禁放烟花爆竹区。在禁放区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准生产、运输、携带、储存、销售烟花爆竹。此后,全国 280 多个城市政府相继出台了类似的法规。禁放烟花爆竹法规出台后,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类问题,提高法律的执行力,已成为政府相关部门面临的一项挑战。近些年春节期间的实际情况表明,违反禁放法规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城市政府在不同的程度上放宽禁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允许居民在规定的区域内燃放烟花爆竹。北京市人民政府 2005 年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即要修订。据北京市法制办周继东主任介绍,修订的原因是社会各界解禁的呼声越来越高。通过以上这个事例说明公共政策制定很重要,要讲究四个原则,既民主化原则,规范化原则、合法化原则,公开化原则。如果当初制定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遵守这个原则可能就不用 12 年后再次修订,这样对公共立法资源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二.个人提纲:个人提纲:公共政策具体内容是由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终结等环节或阶段所构成的有机系统。(一)公共政策制定 (1)民主化原则。 (2)规范化原则。 (3)合法化原则。 (4)公开化原则。(二)公共政策执行共政策执行的手段 (1)行政手段 (2)经济手段 (3)法律手段 (4)思想教育手段(三)公共政策评估科学的政策评估包括哪三个阶段:①评估准备阶段。②评估实施阶段。③评估总结阶段。(四)公共政策终结:主要是对行政执行情况的全面检查,实事求是地对行政执行的情况进行评定,对行政执行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三.小组讨论提纲:小组讨论提纲:(一)公共政策制定 (1)民主化原则。 决策的民主化是现代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公共政策要体现公共利益,每一个利益主体都能够参与进去,让自己的利益需求都能够得到体现,这样制定的政策才能符合绝大多数的利益,它追求社会公正,强调公民参与。 (2)规范化原则。制定一个公共政策必须具有严格的规范,不是随意的,也不是任意的。只有规范的程序,一些负面的、现实中很难操作的公共政策,可能就不会出台或者会被取消。 (3)合法化原则。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宪法、法律和相关的法规。公共政策的制定不能违反国家的根本大法,所以公共政策的制定之前我们一定要分析是否符合宪法,符合我们相关的法规。 (4)公开化原则。这个公开化原则要求我们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当中,要透明、公开。这也是民主化的具体要求。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公开化,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避免“黑箱”操作。(二)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执行是一定的机构或人员,为了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如发布命令、拨付款项、订立契约、收集资料、传递信息、委派人员、创设机构等。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三)公共政策评估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持续,考察整个政策过程,对政策的效率、价值等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科学的政策评估包括哪三个阶段和主要任务①政策评估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评估对象、制定评估方案、准备评估条件。②评估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利用各种调查手段全面收集政策过程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整理,运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对政策作出评估。③评估总结阶段的任务:处理评估结果,撰写评估报告。(四)公共政策终结:主要是对行政执行情况的全面检查,实事求是地对行政执行的情况进行评定,对行政执行情况总结经验教

公共政策评估

摘要:公共政策评估主体作为政策评估活动的核心,对评估结果具有主导作用。一个政策,只有通过了政策评估,才能及时发现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判断一项政策是否收到了预期效果,从而决定这项政策应该继续、调整还是终结,从崦保证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健字:政策资源、经济政策、资源合理配置、政策目标、公平性等原则、成本效益分析法、统计抽样分析、评估制度化 正文:公共政策评估是政策评估主体,是政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运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对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公共政策评估主体作为政策评估活动的核心,对评估结果具有主导作用。一个政策,只有通过了政策评估,才能及时发现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判断一项政策是否收到了预期效果,从而决定这项政策应该继续、调整还是终结,从崦保证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在一个完整的政策过程中,除了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以外还需要对政策和政策活动进行科学的评估,公共政策评估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对政策的作用和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评估是科学地检验政策效果、效益和效率的基本会途径。 任何政策,投入运行后究竟效果如何,往往不是一目了然,如果没有政策评估,就很难了解政策有无效果或者效果大小,就不免陷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境地。为了克服盲目状态,有必要利用一切可行技术和手段收集政策效果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和科学阐释,以确知一项政策的特点、优点、缺陷,使决策者心中有数,从而帮助进一步制定更有效的政策。 二: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政策去向的重要依据。

公共政策学阶段测评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阶段测验一(第1-3章)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真实的联邦制的国家是(C)。 A、美国 B、加拿大 C、巴西 D、德国 2、关于公共政策的定义,(D)是倾向于综合的。 A、林恩 B、伊斯顿 C、拉斯韦尔和卡普兰 D、克鲁斯克 3、下列关于政策网络的主要原因描述不正确的是(D)。 A、政策网络是现代民主社会里,由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等多元、异质的参与主体组成 B、政策网络的多元主体之间在资源等方面相互依赖 C、资源的相互依赖和交换是政策网络本质的特征所在 D、政策网络的规模和边界是由正式的制度决定的 4、马克思在19世纪50年代将(C)视为与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 A、公共政策 B、政府能力 C、大众传播 D、公民权力 5、无结构访谈法又称(D),是一种非标准化、非格式化的政策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 A、实地观察法 B、非参与观察法 C、参与观察法 D、深度访谈法 6、美国学者安德森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所做的类型划分的是(B)。 A、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B、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C、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D、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7、政治体系(国家、政府、政党等)得以存续、维持和发展的根本举措是(A)。 A、政治政策 B、经济政策 C、社会政策 D、教育、科技、文化政策 8、下列关于政府能力的界定描述不正确的是(B)。 A、可以从政策主体的角度出发,将政府能力界定为政府“将自己的偏好和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 B、可以从公共政策学的角度出发,将政府能力界定为政府“将自己的偏好和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 C、可以从政府职能的角度界定政府能力 D、可以从政策客体或政策环境的角度界定政府能力 9、既是公共权力的本源,也是被统治、被管理的对象的是(C)。 A、政府 B、社会组织 C、公民 D、利益集团 10、公共政策学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二战后初期孕育而于(C)诞生的。 A、20世纪30年代初 B、20世纪40年代初 C、20世纪50年代初 D、20世纪60年代初 11、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实际参与研究对象的一些与政策过程有关的生活过程进行观察叫做(C)。 A、实地观察法 B、非参与观察法 C、参与观察法 D、深度访谈法 12、社会政策为(C)新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于1873年首创。 A、美国 B、法国 C、德国 D、英国 13、政策与理论的基本关系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C)。 A、政策是理论的理念依据,是理论的具体化 B、理论是政策的理念依据,是政策的具体化 C、理论是政策的理念依据,政策是理论的具体化 D、政策是理论的理念依据,理论是政策的具体化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为单一制和联邦制两种 B、法国是中央集权型联邦制的典型 C、联邦制是复合制政府结构的主要形式 D、英国是地方分权型单一制的典型 15、为在某一个特定的部门贯彻基本政策而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被称做(C)。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公共政策分析(第二版)陈庆主编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 理性决策模型,也被部分人成为科学决策模型。她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人们在决策就是遵循最大化原则,抉择最优方案,谋求最大效益。作为决策的主体,始终坚持理性化活动,不存在任何非理性成分。 (一)这种模式通常包含了下列基本内容: 1、决策者面临的就是一个既定的问题,该问题同其她问题的区别非常明显,或者至少同其她问题相比,它就是最重要的。 2、决策者选择决定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就是明确的,或就是希望利益最大,或就是希望损失最小,而且可以依据不同目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 3、决策者有可供选择的两个以上的方案,面对着这些方案,通常在逐一选择的基础上,选取其中一个。假如方案基本就是相同的,通常会作相同的决定。 4、决策者对同一个问题会面临着一种或多种自然状态。它们就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不可控因素。 5、决策者会将每一个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的受益值(程度)或损失值(程度)计(估)算出来,经过比较后,按照决策者的价值偏好,选出其中最佳者。 (二)理性决策在实际中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决策过程中必须获得全部有效的信息。 2、寻找出与实现目标相关的所有决策方案。 3、能够准确地预测出每一个方案在不同的客观条件下所能产生的结果。 4、非常清楚那些直接或间接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人们的社会价值偏向及其所占的相对比重。 5、可以选择出最优化的决策方案。 (三)评价 理性决策模型所要求达到的基本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几乎就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它遭到了许多学者的强烈批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查尔斯·林德布洛姆与赫伯特·西蒙。 林德布洛姆指出:决策者并不就是面对一个既定问题,而只就是首先必须找出与说明问题。问题就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与瞧法。比如物价迅速上涨,需要对通货膨胀问题做出反应。 首先,明确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往往十分困难。因为不同的利益代表者,会从各自的利益瞧待这些问题,围绕着通货膨胀存在不存在,若存在,其程度与影响怎样,以及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就是什么等问题,人们都会有不同的回答。 其次,决策者受到价值观的影响,选择方案往往会发生价值冲突。比较、衡量、判断价值冲突中的就是与非就是极其困难的。靠分析就是无法解决价值观矛盾的,因为分析不能证明人的价值观,也不可能用行政命令统一人们的价值观。 再次,有人认为"公共利益"可以作为决策标准,林德布洛姆批评了这种认识,认为在构成公共利益要素这个问题上,人们并没有普遍一致的意见,公共利益不表示一致同意的利益。 第四,决策中的相关分析不就是万能的。决策受时间与资源的限制,对复杂决策讲,不会做出无穷尽的,甚至长时间的分析,也不会花费太昂贵代价用于分析,或者等待一切分析妥当再作决定,否则会贻误时机。

公共政策概论考试题

第九章公共政策评估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评估是对()所进行的研究。 A. 政策实施效果 B.公共政策全过程 C.政策方案 D.公共政策执行 2.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 )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 A. 评估调查 B.评估实施 C.评估执行 D.评估完成 3.政策评估工作的基础和起点是() A. 评估准备 B.评估实施 C.评估总结 D.评估完成 4.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遵循的客观尺度和准则是() A. 公共政策评估计划 B.公共政策评估方案 C.公共政策评估标准 D.公共政策评估报告 5.公共政策评估在本质上是一种() A. 事实判断 B.价值判断 C.经济效益判断 D.社会效益判断 6.公共政策的宏观目标是() A. 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B.经济可持续发展 C.分配社会资源,维护社会公平 D.保护环境与人的协调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1.政策效果评估包括()的整合性评估。 A. 环境发展 B.社会公平 C.事实层面 D.价值层面内容 2.美国的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认为大部分评估标准可以分为的类型包括() A. 技术可行性 B.经济和财政可行性 C.政治可行性 D.行政操作可行性 3.政策主体通过政策评估获得实施中的现行政策效果的信息后,必须对该项政策的去向作出判断和选择,大致的选择有()。 A. 政策制定 B.政策补充 C.政策修正 D.政策终止 4.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的阶段() A. 评估准备 B.评估实施 C.评估总结 D.评估计划 5.评估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A. 采集评估信息 B.分析评估信息 C.落实评估资源 D.得出评估结论 三、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评估 2.回应性标准 3.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4.效率收益净值

公共政策概论考题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网考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公共政策是(A )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政府 2. 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A)A. 利益 3.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 A) A. 公共政策主体 4. 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D ) A. 公民 B. 非政府组织 C. 利益集团 D. 大众 5. 那些受公共政策规、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B ) A. 公共政策客体 B. 目标群体 C. 思想库 D. 政策目标 6. (A )构成政策系统运行的外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过程。 A. 公共政策环境 B. 全球化 C. 国际化 D. 信息化 7. 国政策环境中的文化环境不包括(C ) A. 传统习俗文化 B. 政治文化 C. 精英文化 D. 普通文化水平 8. 荷兰经济学家(D )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 萨拉蒙 B. 罗威 C. 林布隆 D. 科臣 9. ( C)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 A. 管理 B. 强制 C. 管制 D. 限制 10. 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A )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 《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B.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C. 《理解公共政策》 D. 《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 11. (B )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A. 政策问题 B. 政策议程 C. 政策目标 D. 政策对象 12. 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居于(D )地位。 A. 权威 B. 重要 C. 次要 D. 枢纽

公共政策评估

公共政策评估

————————————————————————————————作者:————————————————————————————————日期:

摘要:公共政策评估主体作为政策评估活动的核心,对评估结果具有主导作用。一个政策,只有通过了政策评估,才能及时发现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判断一项政策是否收到了预期效果,从而决定这项政策应该继续、调整还是终结,从崦保证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健字:政策资源、经济政策、资源合理配置、政策目标、公平性等原则、成本效益分析法、统计抽样分析、评估制度化 正文:公共政策评估是政策评估主体,是政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运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对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公共政策评估主体作为政策评估活动的核心,对评估结果具有主导作用。一个政策,只有通过了政策评估,才能及时发现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判断一项政策是否收到了预期效果,从而决定这项政策应该继续、调整还是终结,从崦保证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在一个完整的政策过程中,除了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以外还需要对政策和政策活动进行科学的评估,公共政策评估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对政策的作用和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评估是科学地检验政策效果、效益和效率的基本会途径。 任何政策,投入运行后究竟效果如何,往往不是一目了然,如果没有政策评估,就很难了解政策有无效果或者效果大小,就不免陷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境地。为了克服盲目状态,有必要利用一切可行技术和手段收集政策效果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和科学阐释,以确知一项政策的特点、优点、缺陷,使决策者心中有数,从而帮助进一步制定更有效的政策。 二: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政策去向的重要依据。

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

第七章政策评估 第三节 公共政策评估内容 三、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 对比分析法 “前一后”对比分析 投射一实濫帛 政镶执行朗 政策执行后 ?扎 1 * 趋向坡舟 ------- ------ ----------- 4 扎 产政JR 效果 』 1 1 i 申 1 时伺 儿和g 为MrlWR-的 儿曲实翳时豪的情况 兄为独制对象的情况 呑已■政at 效聲 成本效益分析法 原则:一是当两种政策方案的效果相等时,政策成本越小的政策方案越优。 二 是当两种政策方案的成本相同时,政策效益越大的政策方案越优(如下图所示) “有一无”对比分析 时何 上为冇薮馈?E 为无段役 M r A,) - f 禺畝厂孜第效果 “控制对象一实验对象”对比分析

二是政策效益与政策成本的比率越大越好(如下图所示) 统计抽样分析法 这是根据抽样调查的资料进行统计推断的一种方法。 政策评估中常将95%与99%为置信度标准,其中使用最多的置信度为95%。 模糊综合分析法 在政策评估中,通常遇到设置的评定指标无法做精确描述的情况,这就给其他方法的评估带来困难。此时可以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在使用这种评估方法时,先确定评估内容因子。 女口,对某个城市管理的政策加以评估时,确定下列四方面: 为评估内容因子:交通政策,环保政策、卫生政策、治安政策。再确定每个内容因子的评定等级,很好(90—100分);较好(75—90); 一般(60—70分);不好(59分以下)。 由此可知对城市管理政策的评价,认为较好的为37%认为一般的为27%认为不好的为17%认为很 好的为9% 在公共政策的评估中,为了使评估更为精细,也可以提岀一些次要的评估标准,例如输入、人员、结

公共政策试题及答案概要

第一套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 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 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A、拉斯韦尔 B、伊斯顿 C、戴伊 D、安德森 2、西方三权分立体制下,公共政策的最基本形式是()。 A、总统决定 B、法院判决 C、国会立法 D、委托立法 3、下列()政策不同于其它选项。 A、例行政策 B、常规政策 C、程序性政策 D、初始政策 4、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环境是()。 A、地理环境 B、国际环境 C、经济环境 D、政治环境 5、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是指()。 A、公共政策符合宪法 B、公共政策符合法律 C、公共政策符合行政规章 D、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可与接受 6、保持政策稳定性的最根本途径是()。 A、政策法律化 B、延长政策期限 C、打击反对力量 D、增加政策的权威性 7、小组意识模型的提出者是()。 A、西蒙 B、林布隆 C、詹尼斯 D、戴伊 8、理性模型的理论起源是()。 A、传统政治学

B、传统经济学 C、社会学 D、管理学 9、“无批评”原则典型地运用于()中。 A、头脑风暴法 B、哥顿法 C、零起点法 D、对演法 10、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让专家们在彼此隔离情况下交换意见的预测方法是()。 A、专家会议法 B、正负表决法 C、德尔菲法 D、同意表决法 11、以“破字当头,突破定势思维,一切从零开始”为宗旨的思维方法属于()。 A、对演法 B、哥顿法 C、头脑风暴法 D、零起点法 12、下列人物中()是政策执行组织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 A、查尔斯·奥·琼斯 B、大卫·罗宾逊 C、佛瑞斯特 D、安德森 13、政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 A、政策制定 B、政策执行 C、政策评估 D、政策评终 14、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是()。 A、政策监控 B、政策检查 C、政策评估 D、政策执行 15、平民百姓的街谈巷议属于政策评估中的()。 A、非正式评估 B、正式评估 C、内部评估 D、委托评估 16、政策评估中最主要的形式是()。 A、非正式评估 B、正式评估 C、外部评估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全答案1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全,包括案例论述) 形成性考核(一) 指导:指导:题目要求同学们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进行讨论,讨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同学们可联系下列具体方案: 1《城市生活无着落人员救助安置办法》 2《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简称国六条)方法是先上网查阅上述公共政策方案的内容,并认真阅读。然后结合教材第98页“决策方案的具体内容”,写出讨论提纲。联系实际的例子很多,从你知道的例子中写2到4个就行。讨论后形成的提纲,因时间关系没能进行讨论,就不作要求。 只要同学们写的有理有据,条理清楚,能自圆其说就可以。 注:P98 决策方案的具体内容: 第一,方案执行的必要说明。即指出要将所设计的方案付诸实施,首先应注意哦哪些问题才能保证方案执行效果与预期效果的一致。 第二,解决决策问题的基本措施。这是方案的核心内容,要尽量做到明确、具体,并给决策方案的执行者一定的机动性。要明确指明方案的执行者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与实现决策目标有何必要联系。由此可以增强执行人员对其的可信性,提高方案的可操作性。 第三,明确方案对应的阶段。公共决策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其解决也呈现出长期性与阶段性。因此,在方案中必须明确决策阶段,以使得角色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划分和决策。 第四,第四,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即明确决策方案的使用对象,运用期限以及该方案着重解决的问题等。 第五,方案所需的各种条件的要求。如实施该方案所需相应机构的调整或重新设置,人员的配备状况,以及资金等其他资源量的要求等。 范文参考(个人提纲在小组提纲中提炼) 《政府审计案例》讨论提纲 一、本选题简介 (一)选题依据: 1、审计理论界的专家大多数注重从理论层面理解和诠释审计,对于审计实践接触不多,即使审计科研人员通过审计实地调研,由于被调研对象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未必肯如实披露审计中发现的真实问题,这就造成审计调研的结果与审计发现之间存在偏差,由此形成的审计理论也就存在偏差; 2、从事一线审计的人员,具有丰富的审计实战经验,严重的经济问题在他们严谨的审计程序和准确的专业判断下被发现,但很多一线审计人员缺乏审计理论知识,无法将揭露问题实质的案例上升到理论,并用于指导审计实践; 3、审计专业的在校学生,在全面掌握审计、财务会计和其他法律法规理论知识的同时,迫切需要了解审计实战技术,有趣的审计案例不仅会开拓他们的视野,而且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激情,并帮助他们真正领会法律精神,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4、各大财经类高校教师苦于缺少审计案例的专业教科书,他们使用的仅有国外注册会计师审计专家编著翻译过来的版本,书的内容与国内国家审计现状难免会有出入。目前国内出版的审计案例系列书籍实际还停留在将审计报告内容简单地转摘,而未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尚未将实务与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讨论,对于高校的教学针对性不强。 基于上述4点理由,确定了《政府审计案例》的选题。 (二)目标定位: 该课题以正式出版物的方式,设计二种版本,分别面对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高校审计专业教师和在校学生。二种版本案例选取相同,体例有所变化。它对于从事审计业务的审计人来说很有启发性,对于审计理论研究人员也具有参考性,而对于高校审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又不失为一部提前实习的好读本。同时,本书还将制作成PPT课件,致力于高校审计专业教师讲课之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