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什么是遗传算法

什么是遗传算法

什么是遗传算法
什么是遗传算法

什么是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的基本意思就是说象人的遗传一样,有一批种子程序,它们通过运算得到一些结果,有好有坏,把好的一批取出来,做为下一轮计算的初值进行运算,反复如此,最终得到满意的结果。

举个例子,假如有一个动物群体,如果你能让他们当中越强壮的越能优先交配和产籽,那么千万年后,这个动物群体肯定会变得更加强壮,这是很容易理解的。

同样,对于许多算法问题,特别是NP问题,比如说最短路径,如果有400个城市,让你找出最短的旅游路线,采用穷举比较,复杂度为

O(n!),这时,你可以先随机产生100种路径,然后让他们之中路程越短的那些越能优先互相交换信息(比如每条里面随机取出10个位置互相交换一下),那么循环几千次后,算出来的路径就跟最短路径非常接近了(即求出一个近似最优解)。

遗传算法的应用还有很多,基本思想都一样,但实现上可能差别非常大。现在有许多搞算法的人不喜欢遗传算法,因为,它只给出了一种“有用”的方法,却不能保证有用的程度,与此相反,能保证接近最优程度的概率算法更受青睐。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是一类借鉴生物界的进化规律(适者生存,优胜劣汰遗传机制)演化而来的随机化搜索方法。它是由美国的J.Holland教授1975年首先提出,其主要特点是直接对结构对象进行操作,不存在求导和函数连续性的限定;具有内在的隐并行性和更好的全局寻优能力;采用概率化的寻优方法,能自动获取和指导优化的搜索空间,自适应地调整搜索方向,不需要确定的规则。遗传算法的这些性质,已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组合优化、机器学习、信号处理、自适应控制和人工生命等领域。它是现代有关智能计算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1.遗传算法与自然选择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一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生物进化学说。这种学说认为,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必须进行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种内斗争、种间斗争以及生物跟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三个方面。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存活下来,并且有更多的机会将有利变异传给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被淘汰,产生后代的机会也少的多。因此,凡是在生存斗争中获胜的个体都是对环境适应性比较强的。达尔文把这种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它表明,遗传和变异是决定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自然界中的多种生物之所以能够适应环境而得以生存进化,是和遗传和变异生命现象分不开的。正是生物的这种遗传特性,使生物界的物种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而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个体产生新的性状,以致于形成新的物种,推动了生物的进化和发展。 遗传算法是模拟达尔文的遗传选择和自然淘汰的生物进化过程的计算模型。它的思

想源于生物遗传学和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是具有“生存+检测”的迭代过程的搜索算法。遗传算法以一种群体中的所有个体为对象,并利用随机化技术指导对一个被编码的参数空间进行高效搜索。其中,选择、交叉和变异构成了遗传算法的遗传操作;参数编码、初始群体的设定、适应度函数的设计、遗传操作设计、控制参数设定五个要素组成了遗传算法的核心内容。 作为一种新的全局优化搜索算法,遗传算法以其简单通用、鲁棒性强、适于并行处理以及高效、实用等显著特点,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并逐渐成为重要的智能算法之一。

2.遗传算法的基本步骤 我们习惯上把Holland1975年提出的GA 称为传统的GA。它的主要步骤如下: 编码:GA在进行搜索之前先将解空间的解数据表示成遗传空间的基因型串结构数据,这些串结构数据的不同组合便构成了不同的点。 初始群体的生成:随机产生N个初始串结构数据,每个串结构数据称为一个个体, N个个体构成了一个群体。GA 以这N个串结构数据作为初始点开始迭代。 适应性值评估检测:适应性函数表明个体或解的优劣性。不同的问题,适应性函数的定义方式也不同。 选择:选择的目的是为了从当前群体中选出优良的个体,使它们有机会作为父代为下一代繁殖子孙。遗传算法通过选择过程体现这一思想,进行选择的原则是适应性强的个体为下一代贡献一个或多个后代的概率大。选择实现了达尔文的适者生存原则。 交换:交换操作是遗传算法中最主要的遗传操作。通过交换操作可以得到新一代个体,新个体组合了其父辈个体的特性。交换体现了信息交换的思想。 变异:变异首先在群体中随机选择一个个体,对于选中的个体以一定的概率随机地改变串结构数据中某个串的值。同生物界一样,GA中变异发生的概率很低,通常取值在0.001~0.01之间。变异为新个体的产生提供了机会。GA的计算过程为: 选择编码方式 产生初始群体 计算初始群体的适应性值 如果不满足条件 { 选择 交换 变异 计算新一代群体的适应性值}

3.遗传算法的特点 遗传算法作为一种快捷、简便、容错性强的算法,在各类结构对象的优化过程中显示 出明显的优势。与传统的搜索方法相比,遗传算法具有如下特点: 搜索过程不直接作用在变量上,而是在参数集进行了编码的个体。此编码操作, 使得遗传算法可直接对结构对象(集合、序列、矩阵、树、图、链和表)进行操作。 搜索过程是从一组解迭代到另一组解,采用同时处理群体中多个个体的方法,降 低了陷入局部最优解的可能性,并易于并行化。 采用概率的变迁规则来指导搜索方向,而不采用确定性搜索规则。 对搜索空间没有任何特殊要求(如连通性、凸性等),只利用适应性信息,不需要 导

数等其它辅助信息,适应范围更广。

4.遗传算法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遗传算法研究的兴起是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但它的历史起源可追溯至60年代 初期。早期的研究大多以对自然系统的计算机模拟为主。如Fraser的模拟研究,他提出了和现在的遗传算法十分相似的概念和思想。Holland和DeJong的创造性研究成果改变了早期遗传算法研究的无目标性和理论指导的缺乏。其中,Holland于1975年出版的著名著作<<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的适配>>系统地阐述了遗传算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提出了对遗传算法的理论研究和发展极为重要的模式理论。这一理论首次确认了结构重组遗传操作对于获得隐并行性的重要性。 同年,DeJong的重要论文<<遗传自适应系统到的行为分析>>将Holland的模式理论与他的计算实验结合起来,并提出了诸如代沟等新的遗传操作技术。可以认为,DeJong所作的研究工作是遗传算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进入80年代,遗传算法迎来了兴盛发展时期,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成了十分热门的课题。尤其是遗传算法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目前遗传算法所涉及的主要领域有自动控制、规划设计、组合优化、图象处理、信号处理、人工生命等。可见,遗传算法的应用研究已从初期的组合优化求解拓展到了许多更新。更工程化的应用方面。

计算机系统结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计算机系统结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一、计算机体系结构 什么是体系结构 经典的关于“计算机体系结构(computer Architecture)”的定义是1964年C.M.Amdahl在介绍IBM360系统时提出的,其具体描述为“计算机体系结构是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的属性,即概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 。 按照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不同级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具有不同的属性。一般来说,低级机器的属性对于高层机器程序员基本是透明的,通常所说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主要指机器语言级机器的系统结构。计算机体系结构就是适当地组织在一起的一系列系统元素的集合,这些系统元素互相配合、相互协作,通过对信息的处理而完成预先定义的目标。通常包含的系统元素有: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人员、数据库、文档和过程。其中,软件是程序、数据库和相关文档的集合,用于实现所需要的逻辑方法、过程或控制;硬件是提供计算能力的电子设备和提供外部世界功能的电子机械设备(例如传感器、马达、水泵等);人员是硬件和软件的用户和操作者;数据库是通过软件访问的大型的、有组织的信息集合;文档是描述系统使用方法的手册、表格、图形及其他描述性信息;过程是一系列步骤,它们定义了每个系统元素的特定使用方法或系统驻留的过程性语境。 体系结构原理 计算机体系结构解决的是计算机系统在总体上、功能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和计算机组成、计算机实现是不同的概念。一种体系结构可能有多种组成,一种组成也可能有多种物理实现。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包括机器内部数据流和控制流的组成以及逻辑设计等。其目标是合理地把各种部件、设备组成计算机,以实现特定的系统结构,同时满足所希望达到的性能价格比。一般而言,计算机组成研究的范围包括:确定数据通路的宽度、确定各种操作对功能部件的共享程度、确定专用的功能部件、确定功能部件的并行度、设计缓冲和排队策略、设计控制机构和确定采用何种可靠技术等。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包括处理机、主存等部件的物理结构,器件的集成度和速度,器件、模块、插件、底板的划分与连接,专用器件的设计,信号传输技术,电源、冷却及装配等技术以及相关的制造工艺和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 1·机内数据表示:硬件能直接辨识和操作的数据类型和格式 2·寻址方式:最小可寻址单位、寻址方式的种类、地址运算 3·寄存器组织:操作寄存器、变址寄存器、控制寄存器及专用寄存器的定义、数量和使用规则 4·指令系统:机器指令的操作类型、格式、指令间排序和控制机构 5·存储系统:最小编址单位、编址方式、主存容量、最大可编址空间 6·中断机构:中断类型、中断级别,以及中断响应方式等

论文-遗传算法的基本步骤

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是基于进化论的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广为应用,高效的随机搜索与优化的方法。它从一组随机产生的初始解称为“种群”,开始搜索过程。种群中的每个个体是问题的一个解,成为“染色体”是一串符号。这些染色体在每一代中用“适应度”来测量染色体的好坏, 通过选择、交叉、变异运算形成下一代。选择的原则是适应度越高,被选中的概率越大。适应度越低,被淘汰的概率越大。每一代都保持种群大小是常数。经过若干代之后,算法收敛于最好的染色体,它很可能是问题的最优解或次优解。这一系列过程正好体现了生物界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 比如有编号为1到10的特征,现在要选取其中的5个,基于遗传算法的特征选择可以如下这样直观的理解: 下续(表格) 下续……

即设有4个不同的初始特征组合,分别计算判别值,然后取最大的2个组合([1,2,3,4,9]和[1,3,5,7,8])进行杂交,即互换部分相异的特征(4和7),得到新的两个特征组合([1,2,3,7,9]和[1,3,4,5,8]),然后再计算这两个新的组合的判别值,和原来的放在一起,再从中选择2个具有最大判别值的组合进行杂交。如此循环下去,在某一代的时候就得到了一个最好的特征组合(比如第2代的[1,3,5,7,9]的特征组合)。当然,在实际中每代的个体和杂交的数量是比较大的。 遗传算法的具体的步骤如下:

1.编码:把所需要选择的特征进行编号,每一个特征就是一个基因,一个解就是一串基因的组合。为了减少组合数量,在图像中进行分块(比如5*5大小的块),然后再把每一块看成一个基因进行组合优化的计算。每个解的基因数量是要通过实验确定的。 2.初始群体(population)的生成:随机产生N个初始串结构数据,每个串结构数据称为一个个体。N个个体,构成了一个群体。GA以这N个串结构数据作为初始点开始迭代。这个参数N需要根据问题的规模而确定。 3.交换(crossover):交换(也叫杂交)操作是遗传算法中最主要的遗传操作。由交换概率( P)挑选的每两个父代 c 通过将相异的部分基因进行交换(如果交换全部相异的就变成了对方而没什么意义),从而产生新的个体。可以得到新一代个体,新个体组合了其父辈个体的特性。交换体现了信息交换的思想。 4.适应度值(fitness)评估检测:计算交换产生的新个体的适应度。适应度用来度量种群中个体优劣(符合条件的程度)的指标值,这里的适应度就是特征组合的判据的值。这个判据的选取是GA的关键所在。

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发展前景概况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北京102206) 摘要: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生物进化自然选择和群体遗传机理的,适合于复杂系统优化的自适应概率优化技术,近年来,因为遗传算法求解复杂优化问题的巨大潜力和在工业工程领域的成功应用,这种算法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遗传算法研究现状和发展的前景,概述了它的理论和技术,并对遗传算法的发展情况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遗传算法; 遗传算子;进化计算;编码 GENERAL GENETIC ALGORITHM DEVELOPMENT PROSPECT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Institute,Beijing102206) ABSTRACT: Genetic algorithm is a kind of natural selection and based on biological evolution of genetic mechanism, group suitable for complex system optimization adaptive probability optimization technique,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genetic algorithm for solving complex optimization problem in the huge potential and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this algorithm was wide attention of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genetic algorithm, summarizes the prospect of its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genetic algorith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shed opinions of his own. KEY WORD: Genetic algorithm; Genetic operator;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coding 1.引言 现在,遗传算法正在迅速发展,遗传算法与其很强的解决问题能力和适合于复杂系统的自适应优化技术渗透到研究和工业工程领域,在电力系统,系统辨识,最优控制,模式识别等领域有了很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遗传算法基本思想 遗传算法是建立在自然选择和群体遗传学基础上的随机,迭代和进化,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搜索方法,所有的自然种类都是适应环境而生存,这一自然适用性是遗传算法的主要思想。 遗传算法是从代表问题可能潜在解集的一个种群开始的,而一个种群则经过基因编码的一定数目的个体组成。每个个体实际上是染色体带有特征的实体。染色体作为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其内部基因决定了个体的外部表现。因此,在一开始就要实现外部表现到内部基因的映射,即编码工作,通常采用二进制码。初始种群产生之后,按照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的原则,逐代演化产生出越来越好的近似解。在每一代,根据问题域中个体的适应度大小选择个体,并借助自然遗传学的遗传算子进行组合交叉和变异,产生出代表新的解集和种群,这种过程将导致种群像自然进化那样产生比前代更适应于环境的后代种群,末代种群中的最有个体经过解码,可以作为问题近似最优解。 遗传算法采纳了自然进化模型,如选择,交叉,变异等,计算开始时,种群随机初始化产生一定数目的N个个体,并计算每个个体的适应度函数,如果不满足优化准则,就开始新一代的计算。为了产生下一代,按照适应度选择个体父代进行基因重组二产生子代。所有的子代按一定的概率进行变异,子代取代父代构成新一代,然后重新计算子代的适应度。这一过程循环执行,直到满足优化准则为止。 3.遗传算法基本操作

遗传算法与优化问题

实验十遗传算法与优化问题 一、问题背景与实验目的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就是模拟达尔文的遗传选择与自然淘汰的生物进化过程的计算模型,它就是由美国Michigan大学的J、Holla nd教授于1975 年首先提出的?遗传算法作为一种新的全局优化搜索算法,以其简单通用、鲁棒性强、适于并行处理及应用范围广等显著特点,奠定了它作为21世纪关键智能计算之一的地位. 本实验将首先介绍一下遗传算法的基本理论,然后用其解决几个简单的函数最值问题,使读者能够学会利用遗传算法进行初步的优化计算? 1.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正就是基于模仿生物界遗传学的遗传过程?它把问题的参数用基因代表,把问题的解用染色体代表(在计算机里用二进制码表示),从而得到一个由具有不同染色体的个体组成的群体?这个群体在问题特定的环境里生存 竞争,适者有最好的机会生存与产生后代?后代随机化地继承了父代的最好特征,并也在生存环境的控制支配下继续这一过程.群体的染色体都将逐渐适应环境,不断进化,最后收敛到一族最适应环境的类似个体,即得到问题最优的解?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现在的遗传算法就是受生物进化论学说的启发提出的,这种学说对我们用计算机解决复杂问题很有用,而它本身就是否完全正确并不重要(目前生物界对此学说尚有争议). (1)遗传算法中的生物遗传学概念 由于遗传算法就是由进化论与遗传学机理而产生的直接搜索优化方法;故而 在这个算法中要用到各种进化与遗传学的概念? 首先给出遗传学概念、遗传算法概念与相应的数学概念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些概念

(2)遗传算法的步骤 遗传算法计算优化的操作过程就如同生物学上生物遗传进化的过程,主要有三个基本操作(或称为算子):选择(Selection)、交叉(Crossover)、变异(Mutation). 遗传算法基本步骤主要就是:先把问题的解表示成“染色体”,在算法中也就就是以二进制编码的串,在执行遗传算法之前,给出一群“染色体”,也就就是假设的可行解.然后,把这些假设的可行解置于问题的“环境”中,并按适者生存的原则从中选 择出较适应环境的“染色体”进行复制 ,再通过交叉、变异过程产生更适 应环境的新一代“染色体”群.经过这样的一代一代地进化,最后就会收敛到最适应环境的一个“染色体”上,它就就是问题的最优解. 下面给出遗传算法的具体步骤,流程图参见图1: 第一步:选择编码策略,把参数集合(可行解集合)转换染色体结构空间; 第二步:定义适应函数,便于计算适应值; 第三步:确定遗传策略,包括选择群体大小,选择、交叉、变异方法以及确定交叉概率、变异概率等遗传参数; 第四步:随机产生初始化群体; 第五步:计算群体中的个体或染色体解码后的适应值; 第六步:按照遗传策略,运用选择、交叉与变异算子作用于群体,形成下一代群体; 第七步:判断群体性能就是否满足某一指标、或者就是否已完成预定的迭代次数,不满足则返回第五步、或者修改遗传策略再返回第六步. 图1 一个遗传算法的具体步骤

介绍遗传算法的发展历程

介绍遗传算法的发展历程 遗传算法起源于对生物系统进行的计算机模拟研究。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有学者开始研究利用计算机进行生物模拟的技术,他们从生物学的角度进行了生物的进化过程模拟、遗传过程模拟等研究工作。 早期的研究特点是侧重于对一些复杂操作的研究。最早意识到自然遗传算法可以转化为人工智能算法的是J.H.Hnllaad教授。1965年,Holland教授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操作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到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中。1967年,Holland教授的学生.J.D.Bagley在其博士论文中首次提出了“遗传算法”一词,并发表了遗传算法应用方面的第一篇论文,从而创立了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概念e J.D.Bagley发展了复制、交叉、变异、显性、倒位等遗传算子,在个体编码上使用了双倍体的编码方法。1970年,Cavicchio把遗传算法应用于模式识别。Holistien最早把遗传算法应用于函数优化。20世纪70年代初,Holland 教授提出了遗传算法的基本定理—模式定理,从而奠定了遗传算法的理论基础。模式定理揭示出种群中优良个体(较好的模式)的样本数将以指数级规律增长,因而从理论上保证了遗传算法是一个可以用来寻求最优可行解的优化过程。1975年,Holland教授出版了第一本系统论述遗传算法和人工自适应系统的专著《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的自适应性》。同年,K.A.De Song在博士论文《遗传自适应系统的行为分析》‘护结合模式定理进行了大量的纯数值函数优化计算实验,建立了遗传算法的工作框架,为遗传算法及其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所得

出的许多结论迄今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20世纪80年代,Hntland 教授实现了第一个基于遗传算法的机器学习系统—分类器系统(Classifier Systems,简称CS),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机器学习的新概念,为分类器系统构造出了一个完整的框架。1989年,D.J.Goldberg 出版了专著—《搜索、优化和机器学习中的遗传算法》。该书系统总结了遗传算法的主要研究成果,全面而完整地论述了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可以说这本书奠定了现代遗传算法的科学基础,为众多研究和发展遗传算法的学者所瞩目。1991年,L,Davis编辑出版了《遗传算法手册》一书,书中包括了遗传算法在科学计算、工程技术和社会经济中的大量应用样本,为推广和普及遗传算法的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1992年,J.R.Koza将遗传算法应用于计算机程序的优化设计及自动生成,提出了遗传规划(Genetic Programming,简称GP)的概念。

认知无线电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认知无线电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认知无线电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摘要:认知无线电是一种通过与其运行环境交互而改变其发射参数从而提高频谱利用率的新的智能技术,其核心思想是CR具有学习能力,能与周围环境交互 信息,以感知和利用在该空间的可用频谱,并限制和降低冲突的发生,认知无线电就是通过频谱感知(Spectrum Sensing )和系统的智能学习能力,实现动态频谱分配(DSA dynamic spectrum allocation )和频谱共享(Spectrum Shari ng )。本文主要分析认知无线电的起源,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概要,认知无线电的相关标准化进程以及认知无线电的应用场景等多个方面,对认知无线电进行一个概述,从而加深对无线电的认知与了解。关键字:认知无线电、起源、关键技术、标准化、应用 随着无线通信需求的不断增长,对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的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香农信息理论,这些通信系统对无线频谱资源的需求也相应增长,从而导致适用于无线通信的频谱资源变得日益紧张,成为制约无线通信发展的新瓶颈。另一方面,已经分配给现有很多无线系统的频谱资源却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闲置。为解决无线频谱资源紧张的问题,出现了许多先进的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如链路自适应技术、多天线技术等。这些技术虽然能提高频谱效率,但仍受限于Sha nnon理论。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大量研究表明:ISM频段以及适用于陆地移动通信的2GHz 左右授权频段过于拥挤,而有些授权频段却经常空闲。因而提出了认知无线电。认知无线电是一种智能频谱共享技术。它通过感知频谱环境、智能学习并实时调整其传输参数,实现频谱的再利用,进而显著地提高频谱的利用率,通过从时间和空间上充分利用那些空闲的频谱资源,从而有效解决上述难题。 1. 认知无线电的发展历程

基于数据挖掘的遗传算法

基于数据挖掘的遗传算法 xxx 摘要:本文定义了遗传算法概念和理论的来源,介绍遗传算法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解释了遗传算法的相关概念、编码规则、三个主要算子和适应度函数,描述遗传算法计算过程和参数的选择的准则,并且在给出的遗传算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加以说明。 关键词:数据挖掘遗传算法 Genetic Algorithm Based on Data Mining xxx Abstract: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cepts and theories of genetic algorithm source, Introducing genetic algorithm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application areas, explaining the concepts of genetic algorithms, coding rules, the three main operator and fitness function,describing genetic algorithm parameter selection process and criteria,in addition in the given combination of genetic algorithm based o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Data Mining genetic algorithm 前言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s)试图计算模仿自然选择的过程,并将它们运用于解决商业和研究问题。遗传算法于20世界六七十年代由John Holland[1]发展而成。它提供了一个用于研究一些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框架,如配偶的选择、繁殖、物种突变和遗传信息的交叉。在自然界中,特定环境限制和压力迫使不同物种竞争以产生最适应于生存的后代。在遗传算法的世界里,会比较各种候选解的适合度,最适合的解被进一步改进以产生更加优化的解。 遗传算法借助了大量的基因术语。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孟德尔的遗传学说,是一类借鉴生物界自然选择和自然遗传机制的随机搜索算法。生物在自然界的生存繁殖,显示对其自然环境的优异自适应能力。受其启发,人们致力于对生物各种生存特性的机制研究和行为模拟。通过仿效生物的进化与遗传,根据“生存竞争”和“优胜劣汰”的原则,借助选择、交叉、变异等操作,使所要解决的问题从随机初始解一步步逼近最优解。现在已经广泛的应用于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及工程实践。[2]在工业、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业设计等不同领域,成功解决了许多问题。例如,可靠性优化、流水车间调度、作业车间调度、机器调度、设备布局设计、图像处理以及数据挖掘等。遗传算法作为一类自组织于自适应的人工智能技术,尤其适用于处理传统搜索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的和非线性的问题。 1.遗传算法的应用领域和研 究方向 1.1遗传算法的特点 遗传算法作为一种新型、模拟生物进化过程的随机化搜索方法,在各类结 构对象的优化过程中显示出比传统优 化方法更为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性能。 它利用其生物进化和遗传的思想,所以 它有许多传统算法不具有的特点[3]: ※搜索过程不直接作用在变量上,而是 作用于由参数集进行了编码的个体 上。此编码操作使遗传算法可以直接 对结构对象进行操作。 ※搜索过程是从一组解迭代到另一组 解,采用同时处理群体中多个个体的 方法,降低了陷入局部最优解的可能 性,易于并行化。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2.1 遗传算法的基本描述 2.1.1 全局优化问题 全局优化问题的定义:给定非空集合S 作为搜索空间,f :S —>R 为目标函数,全局优化问题作为任务)(max x f S x ∈给出,即在搜索空间中找到至少一个使目标函数最大化的点。 全局最大值(点)的定义:函数值+∞<=)(**x f f 称为一个全局最大值,当且仅当x ? S x ∈,(ρi i b a <,i 12)定义适应度函数f(X); 3)确定遗传策略,包括群体规模,选择、交叉、变异算子及其概率。 4)生成初始种群P ; 5)计算群体中各个体的适应度值; 6)按照遗传策略,将遗传算子作用于种群,产生下一代种群; 7)迭代终止判定。 遗传算法涉及六大要素:参数编码,初始群体的设定,适应度函数的设计,遗传操作的设计,控制参数的设定,迭代终止条件。

2.1.3 遗传编码 由于GA 计算过程的鲁棒性,它对编码的要求并不苛刻。原则上任何形式的编码都可以,只要存在合适的对其进行操作的遗传算子,使得它满足模式定理和积木块假设。 由于编码形式决定了交叉算子的操作方式,编码问题往往称作编码-交叉问题。 对于给定的优化问题,由GA 个体的表现型集合做组成的空间称为问题(参数)空间,由GA 基因型个体所组成的空间称为GA 编码空间。遗传算子在GA 编码空间中对位串个体进行操作。 定义:由问题空间向GA 编码空间的映射称为编码,而有编码空间向问题空间的映射成为译码。 1)2)3)它们对1) 2) k =1,2,…,K; l =1,2,…,L; K=2L 其中,个体的向量表示为),,,(21kL k k k a a a a =,其字符串形式为kL k k k a a a s 21=,s k 称为个体a k 对应的位串。表示精度为)12/()(--=?L u v x 。 将个体又位串空间转换到问题空间的译码函数],[}1,0{:v u L →Γ的公式定义为: 对于n 维连续函数),,2,1](,[),,,,(),(21n i v u x x x x x x f i i i n =∈=,各维变量的二进制

遗传算法基本理论及实例

目录 _ 一、遗产算法的由来 (2) 二、遗传算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 三、遗传算法的特点 (5) 四、遗传算法的流程 (7) 五、遗传算法实例 (12) 六、遗传算法编程 (17) 七、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一:运行程序 (19)

遗传算法基本理论与实例 一、遗产算法的由来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简称GA)起源于对生物系统所进行的计算机模拟研究。20世纪40年代以来,科学家不断努力从生物学中寻求用于计算科学与人工系统的新思想、新方法。很多学者对关于从生物进化与遗传的激励中开发出适合于现实世界复杂适应系统研究的计算技术——生物进化系统的计算模型,以及模拟进化过程的算法进行了长期的开拓性的探索与研究。John H、Holland 教授及其学生首先提出的遗传算法就就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遗传算法借鉴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与孟德尔、摩根的遗传学说。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地球上的每一物种从诞生开始就进入了漫长的进化历程。生物种群从低级、简单的类型逐渐发展成为高级复杂的类型。各种生物要生存下去及必须进行生存斗争,包括同一种群内部的斗争、不同种群之间的斗争,以及生物与自然界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具有较强生存能力的生物个体容易存活下来,并有较多的机会产生后代;具有较低生存能力的个体则被淘汰,或者产生后代的机会越来越少。,直至消亡。达尔文把这一过程与现象叫做“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按照孟德尔与摩根的遗传学理论,遗传物质就是作为一种指令密码封装在每个细胞中,并以基因的形式排列在染色体上,每个基因有特殊的位置并控制生物的某些特性。不同的基因组合产生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不一样,通过基因杂交与突变可以产生对环境适应性强的后代。经过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适应度值高的基因结构就得以保存下来,从而逐渐形成了经典的遗传学染色体理论,揭示了遗传与变异的基本

遗传算法综述

遗传算法综述 史俊杰 摘要:遗传算法来源于进化论和群体遗传学,是计算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众多学科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回顾了遗传算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并对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及特点作了简要阐述。进一步指出了遗传算法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改进措施,讨论了遗传算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并对遗传算法的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遗传算法,适应度函数,神经网络 1.遗传算法的起源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是模拟自然界生物进化机制的一种算法,即遵循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也就是寻优过程中有用的保留,无用的则去除。在科学和生产实践中表现为,在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法中找出最符合该问题所要求的条件的解决方法,即找出一个最优解。这种算法是1960年由Holland提出来的,其最初的目的是研究自然系统的自适应行为,并设计具有自适应功能的软件系统。 2.遗传算法的发展过程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密切根大学教授Holland开始研究自然和人工系统的自适应行为,在这些研究中,他试图发展一种用于创造通用程序和机器的理论。在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末期,Bagly发明“遗传算法”一词并发表了第一篇有关遗传算法应用的论文。1975年竖立了遗传算法发展史上的两块里程碑,一是Holland出版了经典著作“Adaptation in Nature and Artifieial System”,二是Dejong完成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博士论文“An Analysis of the Behavior of a Class of Genetie Adaptive System”。进入八十年代,随着以符号系统模仿人类智能的传统人工智能暂时陷入困境,神经网络、机器学习和遗传算法等从生物系统底层模拟智能的研究重新复活并获得繁荣。进入九十年代,以不确定性、非线性、时间不可逆为内涵,以复杂问题为对象的科学新范式得到学术界普遍认同,如广义进化综合理论。由于遗传算法能有效地求解属于、NPC类型的组合优化问题及非线性多模型、多目标的函数优化问题,从而得到了多学科的广泛重视。3.遗传算法特点 遗传算法作为具有系统优化、适应和学习的高性能计算和建模方法的研究渐趋成熟。遗传算法具有进化计算的所有特征,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点: (1)搜索过程既不受优化函数的连续性约束,也没有优化函数导数必须存在的要

基于遗传算法的数据分类系统—决策树算法

中文摘要 基于遗传算法的数据分类系统—决策树算法 摘要 决策树方法最早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由J Ross Quinlan提出了ID3算法,此算法的目的在于减少树的深度。但是忽略了叶子数目的研究。C4.5算法在ID3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对于预测变量的缺值处理、剪枝技术、派生规则等方面较大改进,既适合于分类问题,又适合于回归问题。决策树构造的输入是一组带有类别标记的例子,构造的结果是一棵二叉树或多叉树。二叉树的内部节点(非叶子节点)一般表示为一个逻辑判断,如形式为a=aj的逻辑判断,其中a是属性,aj是该属性的所有取值:树的边是逻辑判断的分支结果。多叉树(ID3)的内部结点是属性,边是该属性的所有取值,有几个属性值就有几条边。树的叶子节点都是类别标记。 关键词:决策树;遗传算法;系统

目录 1引言 (1) 1.1决策树的构造方法 (1) 2决策树是以实例为基础的归纳学习算法 (1) 2.1ID3算法 (2) 2.2C4.5算法 (2) 2.3SLIQ算法 (3) 2.3.1 预排序 (3) 2.3.2 广度优先策略 (3) 2.4SPRINT算法 (3) 3执行系统 (4) 4 评价系统--组桶式算法 (6) 5执行系统 (6) 5.1群体的变化 (7) 5.2个体的适应度 (7) 5.3突变操作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1引言 决策树方法最早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由J Ross Quinlan提出了ID3算法,此算法的目的在于减少树的深度。但是忽略了叶子数目的研究。C4.5算法在ID3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对于预测变量的缺值处理、剪枝技术、派生规则等方面作了较大改进,既适合于分类问题,又适合于回归问题。 决策树方法最早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由J Ross Quinlan提出了ID3算法,此算法的目的在于减少树的深度。但是忽略了叶子数目的研究。C4.5算法在ID3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对于预测变量的缺值处理、剪枝技术、派生规则等方面作了较大改进,既适合于分类问题,又适合于回归问题。 1.1决策树的构造方法 决策树构造的输入是一组带有类别标记的例子,构造的结果是一棵二叉树或多叉树。二叉树的内部节点(非叶子节点)一般表示为一个逻辑判断,如形式为a=aj的逻辑判断,其中a是属性,aj是该属性的所有取值:树的边是逻辑判断的分支结果。多叉树(ID3)的内部结点是属性,边是该属性的所有取值,有几个属性值就有几条边。树的叶子节点都是类别标记。 由于数据表示不当、有噪声或者由于决策树生成时产生重复的子树等原因,都会造成产生的决策树过大。因此,简化决策树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寻找一棵最优决策树,主要应解决3个最优化问题:生成最少数目的叶子节点、生成的每个叶子节点的深度最小、生成的决策树叶子节点最少且每个叶子节点的深度最小。 2决策树是以实例为基础的归纳学习算法 它从一组无次序、无规则的元组中推理出决策树表示形式的分类规则。它采用自顶向下的递归方式,在决策树的内部结点进行属性值的比较,并根据不同的属性值从该结点向下分支,叶结点是要学习划分的类。从根到叶结点的一条路径就对应着一条合取规则,整个决策树就对应着一组析取表达式规则。1986年Quinlan提出了著名的ID3算法。在ID3算法的基础上,1993年Quinlan又提出了C4.5算法。为了适应处理大规模数据集的需要,后来又提出了若干改进的算法,其中SLIQ (super-vised learning in quest)和SPRINT (scalable parallelizableinduction of decision trees)是比较有代表性

遗传算法原理步骤及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

智能优化方法——遗传算法 自动化1002朱浩翔31002419 摘要 智能优化方法通常包括进化算法(Evolutionary Computation,EC)和群智能(Swarm Intelligence,SI)等两大类方法。遗传算法是属于进化算法中的一种,是一类主要受生物进化启发的基于种群的有向随机搜索方法。可随种群的发育或迭代的进行而逐渐获得问题的全局最优解。在向全局最优解的搜索过程中,种群中的全部个体将在问题空间中并行的进行选择、交叉、变异或重组等进化算子操作。 关键词:遗传算法、进化、操作步骤、研究状况 引言: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优化算法,构成了各种进化计算方法的基础。本文主要阐述其工作原理、基本步骤、应用状况、未来发展趋势及存在的不足和改进[1]。 1.遗传算法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步骤 1.1 基本原理 遗传算法类似于自然进化,通过作用于染色体上基因的寻找最好的染色体来求解问题。与自然界相似,遗传算法对求解问题的本身一无所知,它需要的仅是对遗传算法所长生的染色体有更多的繁殖机会。在遗传算法中,通过随机方式产生若干个求解问题的数字编码,即染色体,形成初试种群;通过适应度函数给每个个体一个数值评价,淘汰低适应度的个体,选择高适应度的个体参加遗传操作,经过遗传操作后的个体集合形成下一代新的种群,对这个新种群进行下一轮进化[2]。 1.2 操作步骤(典型的算法步骤) 1)初始化种群:这个初始的群体也就是问题的假设解的集合。 2)计算种群上每个个体的适应度。 3)按由个体适应度值所决定的某个规则选择将进人下一代的个体:该 准则为适应度准则,体现了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4)按概率Pc进行交叉操作:对于选择用于下一代繁殖的个体随机地选 择两个个体相同的位置,按交叉概率Pc在选中的位置实行交换。 5)按概率Pm进行变异操作:根据生物遗传中基因变异的原理,以变异 的概率Pm对某些个体的某些位执行变异。 6)若没有满足某种停止条件,则转入2),否则进入下一步:当最优个 体的适应度达到给定的阈值,或者最有个体的适应度和群体适应度不再上升时,则算法的迭代过程收敛,算法结束,否则重新回到步骤2)。 7)输出种群中适应度最优的染色体作为问题的满意解或最优解 [2][3]。 2.遗传算法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 2.1 遗传算法的主要应用领域 遗传算法提供了一种求解复杂系统优化问题的通用框架,它不依赖于问题的具体领域,对问题的种类有很强的鲁棒性,所以广泛应用于很多学科。

谈谈遗传算法的原理

谈谈遗传算法的原理 发表时间:2011-08-24T09:52:45.450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7月上供稿作者:朱小宝 [导读]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群体经过一代进化之后,其适应度的最大值、平均值都得到了明显的改进。 朱小宝 (南昌航空大学飞行器工程学院江西南昌 330029) 中图分类号:TP3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7-0000-01摘要:自从霍兰德于1975年在他的著作《Adaption im Natural and artificial Systems》中首次提出遗传算法以来,经过了近30年的研究,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并且在实际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为了更好的了解遗传算法,本文通过最简单的一个手工计算实例来还原遗传算法的全过程。 关键词:遗传算法生物进化染色体种群 自然界的生物进化是按“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规律进行的,而遗传算法就是模拟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自然界的生物进化过程的一种计算模型。其基本思想是力求充分模仿这一自然寻优过程的随机性、鲁棒性和全局性,这是一种全局优化搜索算法,因为其直接对结构对象进行操作,不存在求导和函数连续性的限定。 遗传算法采用简单的编码技术来表示各种复杂的结构,并通过对一组编码表示进行简单的遗传操作和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来指导学习和确定搜索的方向。遗传算法的操作对象是一群二进制串(称为染色体),即种群。这里每一个染色体都对应问题的一个解。从初始种群出发,采用基于适应值比例的选择策略在当前种群中选择个体,使用杂交和变异来产生下一代种群。如此模仿生命的进化一代代演化下去,直到满足期望的终止条件为止。 遗传算法主要步骤: (1)编码:由于遗传算法不能直接处理解空间的数据,必须通过编码将它们表示成遗传空间的基因型串结构数据。 (2)选择初始种群:随机产生N个初始串结构数据,每个串结构数据称为一个个体,也称为染色体,N个个体体构成了一个种群。 (3)选择适应度函数:遗传算法在搜索过程中一般不需要其他外部信息或知识,仅用适应度函数来评价个体的适应度。 (4)选择:利用选择概率再随机的选择个体和复制数量。选择算子的设计可依据达尔文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原则,选择概率大的被选中的机会较多。 (5)杂交:对被选中的个体进行随机配对并随机的选择基因交换位,交换基因后产生新的个体,全体新个体构成新的(下一代)种群。 (6)变异:变异操作是按位进行求反,对二二进制编码的个体而言,就是对随机选中的某位进行求反运算,即“0”变“1”,“1”变大“0”。 (7)一代种群通过遗传,即选择、杂交和变异产生下一代种群。新种群又可重复上述的选择、杂交和变异的遗传过程。 为更好地理解遗传算法的运算过程,下面用手工计算来简单地模拟遗传算法的各个主要执行步骤。 求下述二元函数的最大值: Max f(x1,x2)= x12+ x22 S,t, x1∈{1,2,3,4,5,6,7} x2∈{1,2,3,4,5,6,7} (1) 个体编码 遗传算法的运算对象是表示个体的符号串,所以必须把变量 x1, x2 编码为一种符号串。本题中,用无符号二进制整数来表示。因 x1, x2 为 0 ~ 7之间的整数,所以分别用3位无符号二进制整数来表示,将它们连接在一起所组成的6位无符号二进制数就形成了个体的基因型,表示一个可行解。例如,基因型 X=101110 所对应的表现型是:x=[5,6]。个体的表现型x和基因型X之间可通过编码和解码程序相互转换。 (2) 初始群体的产生 群体规模的大小取为4,即群体由4个个体组成,每个个体可通过随机方法产生。 如:011101,101011,011100,111001 (3) 适应度汁算 目标函数总取非负值,并且是以求函数最大值为优化目标,故可直接用目标函数值作为个体的适应度。 (4) 选择运算 我们采用与适应度成正比的概率来确定各个个体复制到下一代群体中的数量。其具体操作过程是: 1.先计算出群体中所有个体的适应度的总和 fi ( i=1.2,…,M ); 2.fi其次计算出每个个体的相对适应度的大小 fi / ,它即为每个个体被遗传到下一代群体中的概率, 3.每个概率值组成一个区域,全部概率值之和为1; 4.最后再产生一个0到1之间的随机数,依据该随机数出现在上述哪一个概率区域内来确定各个个体被选中的次数。

(完整版)遗传算法简介及代码详解

遗传算法简述及代码详解 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认为原作者同意转载,如有冒犯请联系我。 遗传算法基本内容 遗传算法为群体优化算法,也就是从多个初始解开始进行优化,每个解称为一个染色体,各染色体之间通过竞争、合作、单独变异,不断进化。 遗传学与遗传算法中的基础术语比较 染色体:又可以叫做基因型个体(individuals) 群体/种群(population):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及一定数量的染色体组成,群体中个体的数 量叫做群体大小。 初始群体:若干染色体的集合,即解的规模,如30,50等,认为是随机选取的数据集合。适应度(fitness):各个个体对环境的适应程度 优化时先要将实际问题转换到遗传空间,就是把实际问题的解用染色体表示,称为编码,反过程为解码/译码,因为优化后要进行评价(此时得到的解是否较之前解优越),所以要返回问题空间,故要进行解码。SGA采用二进制编码,染色体就是二进制位串,每一位可称为一个基因;如果直接生成二进制初始种群,则不必有编码过程,但要求解码时将染色体解码到问题可行域内。 遗传算法的准备工作: 1) 数据转换操作,包括表现型到基因型的转换和基因型到表现型的转换。前者是把求解空间中的参数转化成遗传空间中的染色体或者个体(encoding),后者是它的逆操作(decoding) 2) 确定适应度计算函数,可以将个体值经过该函数转换为该个体的适应度,该适应度的高低要能充分反映该个体对于解得优秀程度。非常重要的过程。 遗传算法基本过程为: 1) 编码,创建初始群体 2) 群体中个体适应度计算 3) 评估适应度 4) 根据适应度选择个体 5) 被选择个体进行交叉繁殖 6) 在繁殖的过程中引入变异机制 7) 繁殖出新的群体,回到第二步

遗传算法的发展现状

遗传算法的发展现状 丑强 (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 北京 100084) 摘要: 当前科学技术正进入多学科互相交叉、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时代,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的交叉、 渗透和相互促进。制造机器智能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人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 就是人们得到的成果。遗传算法的蓬勃发展正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这一特点和趋势。 关键词:遗传算法;编码;控制参数;发展现状 ACTUALITY AND DEVELOPMENTAL TREND FOR GENETIC ALGORITHMS CHOU Qiang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entering the current multi-disciplinary cross-cutting, mutual penetration, influence each other of the times.Life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sciences are cross-cutting, infiltration and promote each other.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machine has been a dream of mankind. People paid a great deal of effort for i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s what people get. GA (Genetic Algorithms)is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Key words: genetic algorithms; encoding; parameters; actuality 1.遗传算法简介 遗传算法是模拟生物在自然环境下的遗传和进化过程而形成的一种自适应全局优化概率搜索方法。它最早由美国密西根大学的H.Holland教授提出,起源于60年代对自然和人工自适应系统的研究; 1967年,Bagley发表了关于遗传算法应用的论文,在其论文中首次使用“遗传算法( Genetic Algorithm)”一词。 70年代 De Jong基于遗传算法的思想在计算机上进行了大量的纯数值函数优化计算实验。在一系列研究工作的基础上,80年代由Goldberg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了遗传算法的基本框架。 近年来,遗传算法(GA)的卓越性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于以往难以解决的函数优化问题,复杂的多目标规划问题,工农业生产中的配管,配线问题,以及机器学习,图像识别,人工神经网络的权系数调整和网络构造等问题,GA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虽然GA在许多优化问题中都有成功的应用,但其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局部搜索能力差,存在未成熟收敛和随机漫游等现象,从而导致算法的收敛能力差,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找到最优解,这些不足阻碍了遗传算法的推广应用.如何改善遗传算法的搜索能力和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使其更好地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是各国学者一直探索的一个主要课题. 2.遗传算法的发展历史 进化算法与其他科学技术一样,都经历一段成长过程,逐渐发展壮大。此过程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萌芽期、成长期和发展期。

遗传算法基本原理111

第二章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2.1 遗传算法的基本描述 2.1.1 全局优化问题 全局优化问题的定义:给定非空集合S作为搜索空间,f:S—>R为目标函数,全局优化问题作为任务给出,即在搜索空间中找到至少一个使目标函数最大化的点。 全局最大值(点)的定义:函数值称为一个全局最大值,当且仅当成立时,被称为一个全局最大值点(全局最 大解)。 局部极大值与局部极大值点(解)的定义: 假设在S上给定了某个距离度量,如果对,,使得对, ,则称x’为一个局部极大值点,f(x’)为一个局部极大 值。当目标函数有多个局部极大点时,被称为多峰或多模态函数(multi-modality function)。 主要考虑两类搜索空间: 伪布尔优化问题:当S为离散空间B L={0,1}L,即所有长度为L且取值为0或1的二进制位串的集合时,相应的优化问题在进化计算领域称为伪布尔优化问题。 连续参数优化问题:当取S伪n维实数空间R n中的有界集合,其中,i = 1, 2, … , n时,相应的具有连续变量的优化问题称为连续参数优化问题。 对S为B L={0,1}L,常采用的度量时海明距离,当时,常采用的度量就是欧氏距离。 2.1.2 遗传算法的基本流程

遗传算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1)选择编码策略,把参数集合X和域转换为位串结构空间S; 2)定义适应度函数f(X); 3)确定遗传策略,包括群体规模,选择、交叉、变异算子及其概率。 4)生成初始种群P; 5)计算群体中各个体的适应度值; 6)按照遗传策略,将遗传算子作用于种群,产生下一代种群; 7)迭代终止判定。 遗传算法涉及六大要素:参数编码,初始群体的设定,适应度函数的设计,遗传操作的设计,控制参数的设定,迭代终止条件。 2.1.3 遗传编码 由于GA计算过程的鲁棒性,它对编码的要求并不苛刻。原则上任何形式的编码都可以,只要存在合适的对其进行操作的遗传算子,使得它满足模式定理和积木块假设。 由于编码形式决定了交叉算子的操作方式,编码问题往往称作编码-交叉问题。 对于给定的优化问题,由GA个体的表现型集合做组成的空间称为问题(参数)空间,由GA基因型个体所组成的空间称为GA编码空间。遗传算子在GA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