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策略探究_程志桂

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策略探究_程志桂

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策略探究_程志桂

学术研究

2015年第5期

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程志桂(湖北省浠水县楼口中学438202)

摘要:在新的课程标准下,人们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并对其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挑战。这需要我们仔细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且,这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非常重要。本文简述了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三个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应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高效,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有收获,包括有效获得知识及方法,有效提高学习能力,有效提升情感道德。虽然新课程标准已实施多年,但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依旧延续着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一言堂、死记硬背、满堂灌等现象普遍存在,且新课程标准的实践过程中还面临一些新问题,如过度的设计活动、过分依赖多媒体等,把自主变成自流,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大多都流于形式。这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的实现。因此,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推进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深入改革,如何真正实现有效教学等是我们必须要研究并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为了适应新课改,教师必须彻底转变原来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为学生创设课堂情境,如故事情境、活动情境、问题情境等,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这样的教学才有效,才能促使学生从课堂上有效获得知识及方法。于是,教师可贯彻教无定法的理念,采用故事会、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方法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体验到课堂的新鲜感,从而获得新知识、新

方法。

例如,在讲《做自尊自信的人》这一单元的

内容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都是教师直接为

学生列举几个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学生听起

来乏味、单调,感受不到教师口中的英雄人物

如何自尊自信。因此,教师应于课前给学生布

置任务,让学生收集一些跟自尊自信相关的人

物故事。课堂上,教师创设故事情境,首先给

学生一定的时间展示各自收集的故事,并简单

介绍自己收集的故事,有伟人、名人,有普通

人,有英雄人物,有家长、同学、老师,甚至还有

自己等自尊自信的人物故事。在故事情境中,

学生经过自己动手、动脑收集故事,不仅激发

了学习兴趣及热情,还能对自尊自信有更加深

刻的体会,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找到了有效的

学习方法。又如,在讲《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

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比赛活动的情境,

设置一个辩论赛,正方的辩论主题是逆境对成

功成才有利,反方的辩论主题是顺境对成功成

才有利。在充满新意的比赛情境中,学生积极

参与,或联系实际,或引经据典,在辩论的过程

中不仅掌握了课程知识,还提高了逻辑思维能

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使得课堂教学有效、高效。

二、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

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要注重对学生发散性

思维的培养,即一个问题可以从多角度、多层

次、全方位去回答,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

习能力[1]。同时,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性很强,学

生学习的目的是实践,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激励

下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实现自主探究,

才能在探究中提高学习能力,体会科学理论的

无穷魅力。

例如,在上完《关注经济发展》这一课后,

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份自主探究的作业:让学

生周末走访一户人家,了解改革开放30年来

本镇普通家庭的生活变化情况,并仿造《能力

训练》编写题目,给出答案。有不少学生是用

具体的表格数据来说明问题的。他们编写的

题目不但考查了本课的知识点,还涉及法律、

国情和发展战略的问题。甚至还有学生为继

续推进改革开放这一伟大事业提出了自己的

建议,其中一些观点甚至令教师感到惊喜。教

师在讲评这次作业时可告诉学生:大家在分析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验、意义和有关原

因还可以联系我国一年来发生的一些重特大

事件;感受改革开放的成果还可以通过上网搜

集、查阅文献资料、到有关部门了解咨询等实

践途径。在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的激

励把学生心灵深处的希望点亮。激励促学习,

真知出自实践,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是

在自主探究实践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相信自

主探究活动一定会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

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三、情感体验,提升学生情感道德

思想品德课不仅要丰富学生的知识、增长

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

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是教师实

施有效教学的重要目的[2]。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教师需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活动探究,帮助学生

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从而有效提升学

生的情感道德水平。

例如,在《我爱我家》中,教师可针对孝敬

父母的内容向学生提问:如何孝敬父母?这一

问题的设置跟学生很贴近,可成功引导学生进

行探究。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一边利用多媒

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一边引

导学生跟着唱: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

子,常回家看看……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

行活动探究:孝敬父母长辈到底是什么?具体

有哪些表达方式?《常回家看看》的歌词中有哪

些句子反映了孝敬父母的美德?在实际生活

中,我们应如何孝敬父母?这首歌曲学生十分

熟悉,加上父母长辈跟学生都是朝夕相处的,

探究问题一提出,学生就开始热烈讨论。教师

再给予适当的指导,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之

后,教师趁热打铁,要求学生针对如何孝敬父

母即兴开展演讲比赛,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

抒己见。于是,学生纷纷走上讲台表达自己的

观点,于细节处显示亲情。在整个课堂上,学生

获得孝敬父母的情感体验,并在疑问中开展探

究活动,逐渐意识到孝敬父母不仅是我们的责

任,也是一种高尚的美德,从而有效提升学生

的情感道德水平。

四、结语

我们的教学有效吗?要回答这一问题,理

论思考不可或缺,但实践探索更加迫切。在教

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带着丰富的有效教学理

论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深入研究教

学方法及过程,争取找到更多更有效的教学策

略,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情感道德水

平,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玉利.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探

索——

—放手去爱,实现学生情感体验与道德培

养的完美结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3(2):43.

[2]宋建丽,廖建平.推进“新课改”的有力

探索——

—评《新课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理

念与技巧》[J].文史博览:理论,2013(12):85-87.

(责编张翼翔)

教学研究

58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材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 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 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 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 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 (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 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 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④要多观摩、多揣摩 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 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 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 平 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 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 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 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 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 2、历史课程编制的原则P29

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

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13-03-14T14:50:22.857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2-2013学年21期供稿作者:盖玉顺 [导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就是指“基本的、统一的观点,或者是一般的、基本的原理. 山东省东营市陈庄镇中学盖玉顺 1.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就是指“基本的、统一的观点,或者是一般的、基本的原理.”“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懂得基本原理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心理学认为“由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摄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因而新知识与旧知识所构成的这种类属关系又可称为下位关系,这种学习便称为下位学习.”当学生掌握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再去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就属于下位学习了.下位学习所学知识“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有利于牢固地固定新学习的意义,”即使新知识能够较顺利地纳 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学生学习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内容. 第二,有利于记忆.布鲁纳认为,“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构造得好的模型里面,否则很快就会忘记.”“学习基本原理的目的,就在于保证记忆的丧失不是全部丧失,而遗留下来的东西将使我们在需要的时候得以把一件件事情重新构思起来.高明的理论不仅是现在用以理解现象的工具,而且也是明天用以回忆那个现象的工具.”由此可见,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在数学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无怪乎有人认为,对于中学生“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第三,学习基本原理有利于“原理和态度的迁移”.布鲁纳认为,“这种类型的迁移应该是教育过程的核心——用基本的和一般的观念来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曹才翰教授也认为,“如果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较高抽象、概括水平的观念,对于新学习是有利的,”“只有概括的、巩固的和清晰的知识才能实现迁移.”美国心理学家贾德通过实验证明,“学习迁移的发生应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学生需先掌握原理,形成类比,才能迁移到具体的类似学习中.”学生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实现学习迁移,特别是原理和态度的迁移,从而可以较快地提高学习质量和数学能力. 2.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层次 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称为表层知识,另一个称为深层知识.表层知识包括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层知识主要指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表层知识是深层知识的基础,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教材中明确给出的,以及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知识.学生只有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在掌握和理解了一定的表层知识后,才能进一步的学习和领悟相关的深层知识. 深层知识蕴含于表层知识之中,是数学的精髓,它支撑和统帅着表层知识.教师必须在讲授表层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渗透相关的深层知识,让学生在掌握表层知识的同时,领悟到深层知识,才能使学生的表层知识达到一个质的“飞跃”,从而使数学教学超脱“题海”之苦,使其更富有朝气和创造性.那种只重视讲授表层知识,而不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不完备的教学,它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知识水平永远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难以提高;反之,如果单纯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而忽略表层知识的教学,就会使教学流于形式,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也难以领略到深层知识的真谛.因此,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与整个表层知识的讲授融为一体,使学生逐步掌握有关的深层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 3.中学数学中的主要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由于中学生认知能力和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限制,只能将部分重要的数学思想落实到数学教学过程中,而对有些数学思想不宜要求过高.我们认为,在中学数学中应予以重视的数学思想主要有三个:集合思想、化归思想和对应思想.其理由是: (1)这三个思想几乎包摄了全部中学数学内容; (2)符合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及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易于被他们理解和掌握; (3)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这些思想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机会比较多; 4.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模式 数学表层知识与深层知识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教学中的辩证统一性.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给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一个教学模式: 操作——掌握——领悟。对此模式作如下说明: (1)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要求教师较好地掌握有关的深层知识,以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2)“操作”是指表层知识教学,即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操作”是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基础; (3)“掌握”是指在表层知识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表层知识的掌握.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数学表层知识,是学生能够接受相关深层知识的前提; (4)“领悟”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掌握的有关表层知识的认识深化,即对蕴于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所悟,有所体会;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

第一章绪论 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 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 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 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 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 (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 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

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④要多观摩、多揣摩 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 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 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平 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 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 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编纂历史遵循原则: ①遵循科学指导思想的原则 ②符合基础教育要求 ③建立在时序框架下

初中教师数学教学方法1

初中教师数学教学方法1 初中教师数学教学方法1 结合初中数学大纲 就初中数学教材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要通过对教材完整的分析和研究,理清和把握教材的体系和脉络,统揽教材全局,高屋建瓴。然后,建立各类概念、知识点或知识单元之间的界面关系,归纳和揭示其特殊性质和内在的一般规律。例如,在“因式分解”这一章中,我们接触到许多数学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这是学习这一章知识的重点,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些方法,按知识──方法──思想的顺序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就能运用它们去解决成千上万分解多项式因式的问题。又如:结合初中代数的消元、降次、配方、换元方法,以及分类、变换、归纳、抽象和数形结合等方法性思想,进一步确定数学知识与其思想方法之间的结合点,建立一整套丰富的教学范例或模型,最终形成一个活动的知识与思想互联网络。 初中教师数学教学方法2 以数学知识为载体 将数学思想方法有机地渗透入教学计划和教案内容之中教学计划的制订应体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综合考虑,要明确每一阶段的载体内容、教学目标、展开步骤、教学程序和操作要点。数学教案则要就每一节课的概念、命题、公式、法则以至单元结构等教学过程进行渗透思想方法的具体设计。要求通过目标设计、

创设情境、程序演化、归纳总结等关键环节,在知识的发生和运用过程中贯彻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的一体化。 应充分利用数学的现实原型作为反映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问题解决或构建所做的整体性考虑,它来源于现实原型又高于现实原型,往往借助现实原型使数学思想方法得以生动地表现,有利于对其深人理解和把握。例如: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始终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中。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所讨论的对象进行合理分类(分类时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标准统一、分层不越级),然后逐类讨论(即对各类问题详细讨论、逐步解决),最后归纳总结。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好分类的方法原则,形成分类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应根据教学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一般在知识的概念形成阶段导入概念型数学思想,如方程思想、相似思想、已知与未知互相转化的思想、特殊与一般互相转化的思想等等。在知识的结论、公式、法则等规律的推导阶段,要强调和灌输思维方法,如解方程的如何消元降次、函数的数与形的转化、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有哪些常用思路等。在知识的总结阶段或新旧知识结合部分,要选配结构型的数学思想,如函数与方程思想体现了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相互转化,分数讨论思想体现了局部与整体的相互转化。在所有数学建构及问题的处理方面,注意体现其根本思想,如运用同解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应注意为简便而采取的移项法则。 初中教师数学教学方法3 重视课堂教学实践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论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论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是中学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要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为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然而,在新的时期,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急遽而深刻的变化,这使得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不少的薄弱环节,比如:认识不够全面,学校不够重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育与实践脱节等。因此,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此文将着重探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迫切在于新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及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迫切要求。我们知道,新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对创新的强调必然要求对教育进行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理应做出应有贡献,因而必须不断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时代发展。 调查发现中学政治课教学存在着两大“差距”,也就是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学生所希望的政治课模式与教师设计的政治课模式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实际上,这两大差距也反映着当前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所存在的难以令人满意

的现状与亟需解决的问题。具体而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以下几方面依然有待改善。 第一,在教学方式上,偏重于灌输式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课堂上,教师所采用的一般是灌输式教法,在理论上更多的是采用空洞的说教。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讲授知识、讲解概念为主,以教师的“讲”、学生的“听”代替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而课堂上所灌输的内容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社会现实严重脱节,加上学生个体理解能力所限,这必然导致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却完全背离培养“健全的人”这样的理念的教学效果。 第二,在师生关系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遭受忽视。单一的教学方法、僵化的教学模式的推行必然牺牲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也就被压抑甚至丧失了。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仅仅被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完成认知性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知识的占有与否往往成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指标。学生在课堂上用心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讲解即可,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听众”,它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公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使教学本身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这种把人当作“客体”、把人视为一种资源进行培养的教学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相违背,是与教学发展的趋势不相符的。 第三,在学习方式上,不仅不能理解、掌握知识,甚至在思维训练方面也存在很大缺陷。由于长期受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而更不用说

浅议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浅议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罗江县略坪初级中学校唐程 探究如何开展“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问题。如何围绕课标、教材上好每一节课,将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是我们每一位初中化学老师面临的现实问题。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教会学生会学,改革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教学结构,开展有效教学是现阶段化学基础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把握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是开展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与学生在课堂的教学中是一对矛盾,作为教师必须摆正自已的位置。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而教师的教更离不开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否则学生的能力、智力的开发、个性近好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初中化学课堂中,应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例如在探究某种黑色物质是否属于木炭、氧化铜、铁粉中的哪一种或几种组成的混合物时,激起学生的猜想,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激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了的木炭、氧化铜、铁粉各自的性质进行分析,抓住各物质能区别其他物质的主要性质,设计有效的实验来一一进行鉴别。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培养。同时激发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兴趣。总之要提高课堂有效教学,应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教学生去思考发现问题。古人云:“: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知识转会为自素质。 二、改革课堂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各种教学现代媒体,是开展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学的主阵地,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将教育改革创新的思想方法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去。现代教学媒体具有形象直观、动态等特点,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向高层次发展。因此要在45分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有效的成份,现代教学媒体应用势在必行。我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探索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计算机的视频音频图画音象,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剌激学生的大脑。加强教学信息传播力度。比如讲解“炼铁的原理”这一内容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加钢铁冶炼视频,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同时激发学生兴趣,更有利于正确掌握炼铁原理。又例如在讲解“海洋化学资源”一节使,给学生布置在互联网上收集阅览一下资料:1、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2009年3月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Mar.2009 第25卷第1期 Journal of Changchun Education Institute Vol.25 No.1 151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王国鸿 (兰溪市第六中学,浙江 兰溪 321100) 在中学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学方法选择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而教师设计和运用教学方法又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教师必须遵循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 一、依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历史教师授课的方向,它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学目标是历史教学的根本,方法是实现目标的手段,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历史课堂教学每节课的具体目标是不同的,但基本上都要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为实现具体的目标,可以选择适当的方法:为了达到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可以选用情境创意法或情感教学法,通过历史情境的创设模拟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其活动起来,引导学生产生心灵共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学科能力的培养,则可采用探讨发现法、引导谈话法或范例法等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等。以高中历史必修Ⅰ第七专题“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为例,《历史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要求是“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在考量、设计此课教学目标时,我们应该“三管齐下”,适当向“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倾斜。因此,在《美国1787年宪法》“三维目标”教学设计时,应相对侧重后二者,可采取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方式,探讨“美国联邦政府在启蒙思想指导下结合国情是如何进行制度创新的(权力分立和制约平衡)?”这一探究题,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又设计“英国议会制、美国总统制有何异同?中国封建君主制和英国议会制、美国总统制的根本区别是什么?”这一比较题,以此来引导和启发学生认识民主政治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也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精华,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时也有可借鉴之处,从而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依据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也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历史教学内容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人物、典章制度等,也可以分为历史表象、历史概念、历史规律等,不同类别的教学内容宜选用不同的教学方 法。讲授历史事件等史实、现象、过程性的知识一般宜选用讲述法;对典型的历史场景、人物特征的揭示,适用描述法;概括性、规律性强的内容可考虑选用启发性的讨论法或谈话法等。选择恰当的方法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和深入,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如讲授《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节,选用设问法,提出这样三个问题:1.有人说,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这一观点是否正确?鸦片战争能否避免?为什么?2.西方资本主义在16世纪就已经发展起来了,为什么直到 19世纪40年代才大规模侵略中国?在诸多的资本主义国家中,为什么由英国充当侵略中国的急先锋?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于1640年,清王朝于 l644年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200年后,两国强弱形成如此鲜明对照,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此三问使学生的思维一开始就集中在掌握重点、化解难点上,一波三折,蕴含着引入人胜的魅力,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仔细地去阅读课文并深入思考。 三、依据学生特征 学生的年龄、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等都影响着历史教学的效果。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因素,因为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认知活动才能实现。历史教学方法只有符合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特别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式的新颖性,创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有一种学习的成就感。为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各种方法的长处,如演示法、描述法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讨论法的参与性和民主性,谈话法的启发性等,将这些方法加以巧妙组合、运用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索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索 发表时间:2010-11-18T17:00:56.39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1年第1期供稿作者:张常青 [导读]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 张常青(陕西省周至县哑柏镇初级中学710406) 摘要: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从而想学、乐学,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教学方法探索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应逐步转向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变苦学为乐学,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这是目前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是人们普遍的共识。长期以来,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中存在着“四重四轻”,即:重知识传授,轻引导启发;重教学设计,轻学法指导;重课堂训练,轻实践应用;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因此,我们在吸取经验的同时,要敢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创新,以适应我国现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下面我粗浅地谈谈在数学教学方法上的一点认识。 一、明确数学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目的,就是规定了数学教学应当完成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个性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任务,是根据我国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课程目标,并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制定的。特别是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明确提出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因为它是考核学生成绩和检查、评估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师生均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说明了“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感情色彩,即教育的情感性。任何学生对教师的第一节课都会产生期待心情,这种期待主要表现为:①对教师外表形象的期待;②对教师言谈举止的期待;③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期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教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等都会表现出极大的投入性,其学习思维就会与教师的教学保持着和谐、完美的统一。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会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作为教师就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并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要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鼓舞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会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①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②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教学生去学,既要帮助学生学会,也要帮助学生会学。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进而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果。③运用探究式教学。教学中,要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3、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数学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 例如:①在听课过程中怎样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与教师同步;②怎样才能更好地领会教师的讲解;③怎样学会归纳要点、重点;④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⑤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听,并积极参与讨论等。“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能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能向老师提出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读”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某种层面上讲,也是为今后“说”的技能打基础。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课外资料,既拓宽了知识面,又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写”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去,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 例如数学中的一些证明题,有很多学生都知道它的证明方法,知道其中考查的知识点,但总不能够很好地以“写”的形式将其证明过程展现出来;或者即使写了,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较为混乱,推理过程也不够严密。这些都是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某一侧面也体现了培养学生“写”的能力的重要性。“写”的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决定着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想”就是要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例如:我们在讲完“圆的有关性质”后,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体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读、写、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教学大纲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 学分: 2分 总学时: 30课时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教材名称:《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论》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为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了解新时期中学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地位和任务,了解当今中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掌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过程、原则和方法,巩固专业思想,认清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为做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作准备。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中学政治课的历史沿革 [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了解该课程的发展历程,掌握中学政治课程发展的规律与启示。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学政治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 一、哲学基础

二、心理学基础 三、社会学基础 第二节中学政治课的发展历程 一、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学政治课程 二、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学政治课程 第三节中学政治课发展的规律与启示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 二、坚持党的教育方针 三、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四、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 五、处理好坚持和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任务 [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正确认识思想政治课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纠正对中学思想政治课地位和作用的错误认识。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课程的性质 一、认清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程性质的必要性 二、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程性质的历史考察 三、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程性质的当代阐释 第二节课程的任务 一、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含义及其作用 二、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程任务的历史考察 三、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程任务的当代阐释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之研究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之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作者:郭玉红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86 更新时间:2010/11/24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之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郭玉红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面对数学教育教学中教育教学质量低下;大多学生数学成绩较差,且两极分化严重,学生没有真正得到发展.经过课题组成员的辛勤工作,努力探索研究,课题实验第一阶段已经结束,便于今后深入、有效地开展后期实验,现就本阶段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之研究》课题确定为我校数学教研课题组成员明确了方向。为了通过实验达到预期的效果,探索出一套适合数学优化教学中遏制两极分化的有效策略方法,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创素质教育新局面,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我校数学教研课题组成员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学习、培训,使课题组成员深刻理解了《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之研》课题中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进一步增强科研能力,建立科研信心。 二、健全组织与管理制度 统一思想后,为切实开展课题研究,使课题实验真正做到有组织、有落实、人人参与,工作到位。挑选年富力强、熟悉业务、钻研技术、乐于奉献的数学一线教师为教研课题组成员。并对课题实验工作进行细化分工,对课题组成员明确职责。同时为了加强课题研究工作的管理,结合实验方案分别制定了《课题组学习制度》、《课题组教师制度》、《课题组工作制度》、《课题实验制度》,从制度上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在课题实验上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题发言人,严格考勤,定期座谈交流。 三、加强学习,增强研究课题的潜力 为了帮助数学教研课题组成员转变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科研知识,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我校数学教研组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学习:1.新课程改革理论学习。学习了课改《纲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说课》、《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案例分析》等书籍和文章;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上石桥一中刘成丽 摘要:21世纪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各个学科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目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吸取他人经验的同时,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要大胆改革,,不断探索创新,以适应我们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和发展。为此,我们在中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上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学生教学方法 对教师来说,在数学课的教学中要灵活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最为重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探究解决问题,自己推导公式,自己归纳总结,自己摸索前进。当然,这里的放手绝不是放任自流,否则,学生得到的将是一些肤浅的,支离破碎的不完善的知识。所以,我们在相信学生的同时,还要在引导上多下工夫,讲究“导”的艺术,构建“有效”课堂。在此,我们进行了一种新的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教学方式。、 一.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组织学生开展“短”、“快”的学习热身运动,是学生产生急于解决问题的内驱力,激发其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凝聚学生注意力,缩短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时间。其中,具体的导入方法有直接导入、直观导入、故事导入、实验导入、情境导入、温故导入、设疑导入、悬念导入、活动游戏导入等等。其中,根据各种不同的课型,适当的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 二.明确教学目标 是学生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同时,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每个环节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既不降低也不拔高,同时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不要太长,引导学生认真看,牢记于心,长期坚持,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明确学习内容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必须给指导好,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自己学习,通过老师给的指导学习的方法自己去掌握方法,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要层次分明,意思明确清楚。同时老师给予的指导在注意内容的多少,内容多的需要分几次进行学习,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老师还应该给予其方法,例如看书如何看,重点知识如何分解开来让学生便于理解识记和运用,例题的格式和步骤是运用知识的同时也是规范解题步骤的典范。学生必须要注重。所有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老师给予的自学指导中都应给予体现,以使得学生在出现问题时能够牢记在心。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自学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我们应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轻易不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答案,而应该让学生之间相互探讨,自己去解决问题,在相互的争论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动脑动手的能力。 四.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课堂板演,一种是课堂作业。 要选择适合的检测题,如何设计检测题呢?操作要领(三点): 1.检测题实际就是例题的变形,其题型,难度应与例题相当,题量不宜过大,一般以 两三道为宜。 2.检测题要紧扣教材,尤其要用好课后题。课后题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例题 类似的难度较小的题,另一类是综合性较强的,需要联系和运用过去学过的旧知识 才能做的题。

初中政治课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

初中政治课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 一建构特色教学方法体系的必要性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一、逻辑认知与直觉感悟相结合 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有两种,第一是科学的方式,第二种是审美的方式,由此获得两种知识,第一种是事实性知识,思想性知识,科学性知识,第二种是评价性知识.价值性知识,规范性知识。 二、接受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第一类知识具有客观性,它应当主要以接受式方式学习获得,但这种方式有有致命的弱点,缺少直接经验的过程,缺少知识发展的历史叙述,忽视具体知识结论的相对性和条件性,这样的知识缺乏活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书本学习与社会学习相结合.社会学习的主要方式有调查研究,体察民情,观察模仿,实践反思.二思想政治课各类方法的功能和适用条件。 1、组织进行认识与实践活动的明理导行方法 第一、直接传递信息和视觉感知信息的方法,即直观演示法.包括现场实物直观演示,形象性直观教具演示,象征性直观教具演示三种方法。 第二、口头传递信息和听觉感知信息的方法,即口述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讲演法,谈话法,讨论法。 讲述法主要用于叙述事件经过,描述人物和课堂举例。讲解法主要用于概念原理的教学讲读法主要用于关键性结论性内容教学。 讲演法主要用于范围较大深度较大问题的教学,适用于专题讲座或综合复习。 谈话法问答法对话法围绕某一课题,师生之间提问和对话的方法。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某个问题进行讨论辩论的方法,与谈话法不同之处在于,有同学之间的交流。 第三、通过实践活动来传递和感知信息的方法,即实践活动法,它包括道德践行活动,生活交往活动,角色模拟活动,专题研究活动。 第四、逻辑认知法.包括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比较,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所谓逻辑的方法,是撇开发展的曲折过程和偶然因素对事物进行研究的方法,所谓历史的方法,就是从历史的自然过程支研究事物的方法。 逻辑方法使用遵循的顺序运用归纳法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和原理运用分析与综合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原理。 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弄清相近相似及相关概念原理的联系与区别运用论证证明概念原理的科学性,消除学生疑虑。 运用推理使学生概念原理系统化深刻化运用应用加深学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激发和形成学习动力培养学生情感的激情促信的方法(1)激发和形成学习兴趣的方法提高教学内容的使用价值,满足学生需要。 教学内容呈现生动直观,增强其刺激性和吸引力改善师生关系,将学生对教师的积极情感迁移到老师所教内容上去。改善课堂教学结构,增强学生外显活动分量,实现对教学最大参与运用情感的感染功能,加强情感交流,以情激情。运用情感的情景性特征,创设情境,以境激情运用情感的强化和动力功能,帮助学生成功。 (2)激发认知情感,振奋学习精神的方法。 (3)激发学习义务和责任感的方法。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做法》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做法》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在目前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文章、著作、研究比比皆是,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和影响。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课题,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仍存在参差不齐、不尽人意的地方,并且,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永无止境的,还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是不争的事实。过去,以应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尤其进入毕业年级满堂灌的倾向,注重知识讲授、接受学习、强化训练的倾向就越严重;课堂学习中只有老师的一言堂,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单一思维的现象依然严重。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动脑思考获取知识的多元思维、经历的学习体验、学习过程被取而代之,教师费尽心思、费尽精力,课堂教学收效甚微。这些问题根深蒂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制约着教学质量提高的大问题。在规范办学的今天,如何运用新的课程理念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研究是十分必要,还需要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影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总体来说一是在教师,二是在学生,三是在各种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的有效利用上。但关键在教师,只要我们广大教师参与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落实,相信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一定能再上新台阶。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1、课题研究的内容(1)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初探-教师教育论文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初探 文/白玉成 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如何围绕课标、考纲为学生的发展上好每一节课、如何开展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每一位初中化学老师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我校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的现状 有调查才有发言权。我校学生化学学习方法到底是怎样呢?下面几组问卷调查结果可说明一些问题:1.在学习化学的态度方面,愿意学习化学的比例高于95.2%,说明学生普遍是愿意学习化学的。2.在对化学好学程度的看法上,认为好学的少于25.6%,一般的占52.1%,认为不好学的超过20%。3.对待预习的问题上,大部分学生都没有预习,但认为预习很有必要。4.在听课方面,认为老师还是讲细点,因为他们自学能力差。5.做作业的习惯不好,边做边翻书的人为62%。6.复习这个环节抓得不好,在当天没有复习的超过60%。7.80%以上的人愿意配合教师改进学法,说明进行学法指导能受到学生欢迎。 二、分析问题,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1.环境的影响。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在小学读书时,没有受到科学学习方法的系统训练、培养,加之农村家庭父母文化水平较低,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有明显不足。 2.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机制没能真正建立。 3.学生自身因素。不少学生认为自己成绩差主要是脑袋笨,再好的学习方法

也没有用。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不反思,对自己的现状得过且过,没有较高的要求。 三、对症下药,形成有效教学的方法 (一)严格管理,培养良好习惯 在学生初学化学时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1.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2.培养良好的上课习惯。3.培养良好的复习习惯。4.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除演示实验外还有较多的学生实验。尤其在酸、碱、盐一章,化学药品多是有毒、有腐蚀性的。而学生又特别喜欢做实验,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我们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5.培养良好的改错习惯。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及时改错。作业本改错不能在原题上改,在教师评语下面重新改正,改完错题后再做新作业。对于检测时出现的错题,要求学生用红笔在原题旁改正。并要求学生将错题进行整理,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我们要求学生将错题用红笔改过并注明错误原因。然后将错题裁减下来贴在错题本上,为自己今后学习积累资料。 (二)注重方法,提高实效 1.抓教学,攻心为上。前面我谈了在教学中对学生要严格管理,但严格不等同于严厉。现在的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思想很叛逆,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只是严厉的批评,学生会口服心不服,这时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真正心服口服。在教育学生时要就事论事。在教育学生时注意语言,要尊重学生,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2.抓知识,重联系。备课时做好前后知识的联系,为学生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3.抓方法,重实效。对于学生学习分化点,感觉困难大的内容,我们想办法降低难度,带领学生顺利的爬“坡”。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