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区别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平均值

区别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平均值

区别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平均值
区别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平均值

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平均值

物体不论是作匀速运动,还是作匀变速运动或非匀变速运动,它的平均速度的定义都是指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该位移所用的时间t之比,即:

=s/t

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及方向,在讲到平均速度的时候,必须明确指出它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因为所取的时间长短或位移范围不同,即使是同一个运动物体,其平均速度也是不一样的。

有时候为了实际需要,我们还要求出作变速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平均值。速度平均值指的是运动物体在所论时间t的若干个瞬时速度的平均值,即:

′=(v

1+v

2

+v

3

+……+v

n

)/n

很明显,速度的平均值不仅与单个瞬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有关,而且还与瞬时速度的个数n 有关。尽管它仍保留着平均速度的一部分意义,但与平均速度的本质含义毕竟是有所不同,故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平均速度是物体运动位移对运动时间取平均,它用于粗略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及方向,而速度的平均值是物体各瞬时速度之和对瞬时速度个数取平均,它用于比较运动过程中各阶段的速度变化情况,前者是属“时间平均”,而后者是属“算术平均”。

例1:

某人从甲地沿笔直的公路步行到乙地,在前一半路程中,他以6km/h的速度行走,在后一半路程中他以4km/h的速度行走,问此人在全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各是多少?

解:因为此人是沿笔直公路行走,故人的位移大小就是路程。设甲、乙两地相距S千米,此

人走完前一半路程所需时间为t

1,走完后一半路程所需时间为t

2

。于是:

t 1=s/2v

1

t 2=s

2

/v

2

因此,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知,全程中的平均速度(这里实为平均速率)为:

=s/(s

2/v

1

+s

2

/v

2

)=2v

1

v

2

/(v

1

+v

2

)=4.8km/h

因为此人在全程中只有两个不同的速度,所以,根据速度的平均值定义可知,此人在全程中的速度平均值(仅指大小)为:

′=(v

1+v

2

)/2 =5km/h

显然两个结果是不同的。不过应注意,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平均值虽然含义不同,但在一定条件下,它们还是有联系甚至相等。为简便起见,我们考虑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设一物体沿直线作变速运动,在时间t内它共通过位移s。现将整个运动过程分成n个时间相等的阶段(t=nΔt),

设每一个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分别为Δs

1,Δs

2

…Δs

n

,则该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为:

=s/t =(Δs

1+Δs

2

+Δs

3

+……+Δs

n

)/nΔt =(

1

2

3

+……+

n

)/n

又若取n→∞,即Δt→0,上式分子中每一时间间隔Δt内的平均速度就可看成是时间t内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有:

=(

1+

2

3

+……+

n

)/n =(v

1

+v

2

+v

3

+……+v

n

)/n

由此,我们得到结论:若将物体的整个运动过程分为时间相等的一些阶段,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不仅与其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各阶段上的平均速度的平均值相等,而且亦与其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瞬时速度的平均值相等,条件是n→∞,Δt→0。

如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可作进一步的探讨,看一看,若将物体的整个运动过程分为路程相等的一些阶段,则结论又是如何?

2021学年方程式法求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

方程式法求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 实验目的:掌握用方程式法求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 实验要求:了解方程式法求平均发展速度的理论原理及利用计算机 软件用方程式法求平均发展速度的实际操作过程。 实验用软件:Excel 2003 实验原理:解释用方程式法求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 实验内容: 1、实验用样本数据: 研究香港2001-2010年人均本地居民生产总值 依次录入数据如下: 2、实验步骤: 1、对i进行赋值,取值范围为1-9 (1)激活C2单元格——在C2单元格键入“1”——右键拖动C2单元格填充柄到C10单元格——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序列”——修改弹出窗口的参数,选择“序列产生在”“列”,选择“类型”为“等

比序列”,设置“步长值”为“1”(此项为系统默认则不修改),设置“终止值”为“9”,如下图所示: (2)序列填充效果如下图所示: 2、激活E2单元格,输入“平均发展速度”——激活F2单元格,设置平均发展速度为 1.1,如下图所示:

3、求i x的取值 (1)激活D2单元格——在D2单元格键入公式,公式为“=F$2^C2”——按回车键,得出1x的取值,如下图所示: (2)单击D2单元格,左键拖动填充柄到D10单元格,求出的各个取值,得出i x各个取值如下图所示: 4、求sum(B3:B11)/B2 (1)激活B12单元格,在数据编辑区键入公式

“=sum(B3:B11)/B2”,如下图所示: (2)按回车键,得出sum(B3:B11)/B2的取值,如下图所示: 5、求 9 1 i i x的值 (1)单击“插入”菜单——选择“对象”选项,如下图所示:

1.4《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会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承上”是因为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说“启下”是因为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体会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教材设计实验来巩固平均速度的知识,练习用停表测时间,用刻度尺测长度,选用的器材比较简单,只有木块、斜面和小车,通过在斜面的中间放上铁片,用来划分两段路程,在小车或小球撞击铁片时记录时间,两段时间之和就是小车在斜面上的总路程所通过的时间。教材要求学生计算前半程和总路程的平均速度,应当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在计算中复习巩固解决物理计算题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体会说到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 三、教学策略 创设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例子,学生容易判断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也能猜想出物体速度是怎样变化的。但是要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必须进行速度测量。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要测量速度,必须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测量下

初二物理速度路程时间典型计算题

初二物理速度路程时间典型计算题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一.路线垂直问题 1.子弹在离人17m处以680m/s的速度离开枪口,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当人听到枪声时,子弹己前进了多少? 2.飞机速是声速的1.5倍飞行高度为2720m,,当你听到飞机的轰鸣声时,抬头观看飞机已飞到你前方多远的地方?(15℃) 二.列车(队伍)过桥问题 3.一列队长360m的军队匀速通过一条长1.8km的大桥,测得军队通过大桥用时9min,求:(1)军队前进的速度;(2)这列军队全部在大桥上行走的时间。 4.长130米的列车,以16米/秒的速度正在行驶,它通过一个隧道用了48秒,这个隧道长多少米? 5.长20m的火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铁桥,铁桥长980m.问这列火车过桥要用多少时间? 三.平均速度问题 6.汽车先以4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接着又以 7.5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最后改用36千米/小时的速度开行5分种到达目的地,求:(1)汽车在前40秒内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7.汽车从A站出发,以90Km/h的速度行驶了20min后到达B站,又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10min到达C站,问(1)两站相距多远?(2)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 8.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米/秒的速度行驶500秒,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米/秒的速度行驶100秒。求:(1)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四.回声问题 9.一辆汽车以15m/s的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2s听到回声,问: (1)鸣笛处距山崖离多远? (2)听到回声时,距山崖多远? 10.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离高楼5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20m后,司机刚好听到鸣笛的回声,求汽车的速度(15℃) 11.一辆汽车以36Km/h的速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后汽车直线向前行驶一段路程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求:(1)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有多远. (15℃) 五.声速问题 12.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经过2.1s听到爆炸的声音,求:(1)大炮距坦克多远?(2)炮弹的飞行速度多大? 13.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某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甲同学先后听到两次响声,其时间差0.7s,试计算铁管有多长(声音在铁中速度为5100m/s,空气的速度为340m/s)? 六.声速测距问题 14.已知超声波在海水找能够传播速度是1450米/秒,若将超声波垂直想海底发射出信号,经过4秒钟后收到反射回来的波,求海洋深度是多少? 15.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根长1m的导火线引爆炸药,导火线以0.5cm/s的速度燃烧,点火者点着导火线后以4m/s的速度跑开,他能否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600m的安全地区? 16.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位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位3600m.当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再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求:(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这位同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初中物理初二物理上测量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 (测试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人眼睛迅速一眨 B.人心脏跳动一次 C.人做深呼吸一次 D.人打一个呵欠 2.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A.1.5m/s B.2m/s C.1m/s D.2.5m/s 3. 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A.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 4.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 A. 5m/s B. 10m/s C.15m/s D. 20m/s 5.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A出发沿直线同向到达地点B。甲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

分别是v1和v2(v1≠v2);乙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则() A. 甲先到达B点 B. 乙先到达B点 C. 两人同时到达B点 D. 不知道v1、v2哪个大,故无法判断谁先到达B点 二、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6.观察如图的停表(秒表),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___s,此时的秒表所表示的时间是_________s。 7.一位同学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 min行驶了1200 m,然后又用0.5 h行驶了8 km,最后用 5 min 行驶1000 m。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的平均速度是____m/s,中途8 km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 8.一小车以3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6 s开始刹车,又经过 4.4 s 滑行52 m后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停车,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 9.一辆小汽车在京沈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经过如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 好是7h;当车经过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7h48min,则小汽车从A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是 ______min,在A、B之间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km/h。 10.根据体育教学大纲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运动能力考核的标准,初二男生1500m长跑成绩是6min40s属于及格水平,则获得这个成绩的学生,在长跑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m/s。 1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平均速度的测量练习题及答案

平均速度的测量练习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实验探究题 1.如图所示,是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斜面和滑块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情 形.当滑块自顶端A出发开始计时,分别滑至B和斜面底端C时依次停止计时,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 (1)除了数字钟,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______ . (2)滑块由A滑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______ m/s. (3)滑块在AB段的平均速度v AB和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 2.某组同学在研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 面的顶端。 (1)实验时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用______ 测出斜面的长,又用 ______ 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达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那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______。 (2)把金属片移到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中点处的时间,那 么小车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3)斜面的作用是为了让小车获得动力自由滑下,做_____直线运动。 (4)金属片的作用是能够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测量_____________ 。 (5)在测量过程中,发现小车下滑时间较难测出,可采用的措施是______ 。 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 度尺(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小学四年级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

小学四年级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案模板三篇《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是四年级“数与代数”的部分内容。本课的学习,目的是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速度与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教学目的: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一、谈话导入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 2.小组交流,明确: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 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要想知道谁跑得快,不是看谁行驶的路程多,而是要看统一时间内谁跑得远,建立单位时间的表象。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得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速度=路程÷时间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通过实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真正明确了路程、时间、速度这三者的关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进一步巩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让学生进一步理清三者关系。 四、总结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第4课时: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的:1.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2.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这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让学生理清三者关系,为下面的练习打基础。 二、综合练习 1.完成“xx”第一题。 2.完成“练一练”第二题。根据情境图列式计算。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课后练习

第四节 平均速度的测量 一、阅读课本并查阅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原理: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哪些仪器? 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 、 。 设计实验:参照教材或如右图所示。 实验步骤:1.2.3.4.5参照课本23页 6.分别计算下半段路程S 3和时间t 3 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分析与论证:比较 v 2 v 3 即: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 。 结论: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 。 注意:测量小车通过的路曾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或车尾)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或 车尾),不可以从斜面的顶端量到斜面的底端或从车头量到车尾。 1.观察图教材14页图1.1-7的停表(秒表),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___s ,此时的秒表

所表示的时间是_________s。 2.一位同学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 min行驶了1200 m,然后又用0.5 h行驶了8 km,最后用5 min行驶1000 m。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m/s,中途8 km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m/s ,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m/s。 3.一小车以3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6 s开始刹车,又经过 4.4 s滑行52 m后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停车,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 4.一辆小汽车在京沈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经过如3—13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7h;当车经过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7h48min,则小汽车从A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是______min,在A、B之间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km/h。5.根据体育教学大纲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运动能力考核的标准,初二男生1500m长跑成绩是 6min40s属于及格水平,则获得这个成绩的学生,在长跑中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m/s。 6.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人眼睛迅速一眨 B.人心脏跳动一次 C.人做深呼吸一次 D.人打一个呵欠 7.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A.1.5m/s B.2m/s C.1m/s D.2.5m/s 8.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 A. 5m/s B. 10m/s C.15m/s D. 20m/s 9.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A出发沿直线同向到达地点B。甲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v1≠v2);乙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则() A. 甲先到达B点 B. 乙先到达B点 C. 两人同时到达B点 D. 不知道v1、v2哪个大,故无法判断谁先到达B点10..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3-15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

1.4 测量平均速度 练习题 学习目标:能利用速度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各种计算。 一、选择题 1、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 平均速度是用来精确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的 C.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D. 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2、某同学从甲地到乙地,前200m 以4m/s 的速度步行,后1000m 以10m/s 的 速度乘车,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7m/s B 、5m/s C 、8m/s D 、9m/s 3、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 段路程的最后3m 时,用了2s ,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 .1.5m/s B .2m/s C .1m/s D .2.5m/s 4、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 A .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 .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 二填空与实验题 5、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图中a 、b 、c 三 人同时从同一起 跑线开始运动,则甲图中运动最快的是 ,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 乙图中运动最快的是 ,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6.、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两电动小车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路 程和时间,并根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1)观察图可知,甲车通过0.6 m 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是 s. (2)观察图可知,乙车运动1min 通过的路程 m. (3)比较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 乙车的速度.(填“大于”、“等于”或 甲 乙 c 图1 a b a b c

八年级物理上册速度与路程的计算题含答案

目录 1.站在百米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发令枪的枪声后才开始计时,那么参赛同学甲的成绩将会提高多少,你认为怎样计时才能比较准确的记录赛跑时间? (1) 2.打靶时,人在距离靶340m处开枪,1.5s后听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求子弹离开枪膛的速度是多少? (1) 3.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默认看到闪电3s后听到雷声,问打雷的地方距离此人有多远?(忽略光的传播时间) (1) 4.一工人在房顶上敲打,每秒敲4下,一个观察者听到敲打声时恰好看到他把锤子举到最高处,问观察者和工人距离最短是多少米? (1) 5.某人在高处用望远镜看地面上的工人以每秒1次的频率敲钉子,他听到的声音时恰好击锤的动作击锤的动作,当木工停止击锤后,他又听到两次击锤声,求木工离他有多远? (2) 6.一人在北京歌剧院里看远处的观众,另一个在上海的居民坐在电视机前1m处收看演出,如果两人同时听到演奏声,那么北京的观众距离演奏者多少米?(北京距离上海1.47×106m,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0×108m/s) (2) 7.超音速飞机的速度常用马赫数来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速(声速是340m/s),某超音速飞机的马赫数是2.5,那么它飞行的速度是多少若广州到北京的距离是1.7×106m,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要多长时间? (2) 8.一架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声速的1.5倍,飞行高度约为2720m。沿水平方向飞行,某人听到飞机在他头顶上方的轰鸣声时,抬头看飞机飞到前方多远的地方了? (2) 9.人耳能区别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为0.1s,求人至少离障碍物多远才能区别自己的原声和回声? (3) 10.利用超声波测量海洋的深度,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从海面上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信号经过6s后返回,则海水的深度是多少米? (3) 11.a)人站在两座平行的大山形成的峡谷之中,在他击掌后,分别在0.3s和0.7s后听到回声,若声音在1s内传播330m,则峡谷的宽度是多少? (3) 11.b)人站在两座平行的大山形成的峡谷之中,在他击掌后,0.3s后听到第一次回声,又经过0.7s听到第二次回声,若声音在1s内传播330m,则峡谷的宽度是多少? (3) 12.某人在平行的陡峭的山谷里放了一枪,放枪的位置距离山谷右侧340m,1.5s后听到第一次回声。求: (1)再经过多长时间他才能听到第二次回声; (2)求山谷的宽度是多少米。 (4) 13.某人在相距1000m的两山之间开枪后,听到两次回声,回声间隔为5s,问此人距离两山的距离分别是多少? (4) 14.a)汽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大山,汽车鸣笛后2s司机听到回声,求(1)听到回声时汽车可距离高山多远?(2)鸣笛时,汽车距离高山多远? (4) 14.b) 汽车匀速驶向一座大山,汽车鸣笛4s后司机听到回声,此时汽车距离大山540m,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1)汽车行驶的速度(2)鸣笛时,汽车距离高山多远? (5) 14.c)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20m处鸣笛后,继续向前行驶40m时,司机刚好听到了回声,求司机行驶的速度。 (5) 15.a)汽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驶离一座大山,汽车鸣笛后2s司机听到回声,求(1)听到回声时汽车可距离高山多远?(2)鸣笛时,汽车距离高山多远? (5) 15. b)汽车匀速远离一座大山,汽车鸣笛2s后司机听到回声,此时汽车距离大山400m,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1)汽车行驶的速度(2)鸣笛时,汽车距离高山多远? (6) 15............................................................................................................................................ c

发展速度教案

第29讲 动态数列速度指标 主要内容: 动态数列速度指标含义及计算方法 一、复习发展速度——动态相对数 ????? ? ?? ???? ??????? ???? ?? ??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发展速度速度指标平均增长量增长量平均发展水平 发展水平水平指标动态指标

(一)速度指标及计算方法列表(同比增长、环比增长、总增长) (二)增长1%的绝对值 速度指标反映现象发展快慢,但有时,速度快并不代表现象总量、增长量高,有必要将速度指标与水平指标结合进来,深入分析增长速度与增长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反映增长速度的实际效果。所以在此有必要计算环比增长速度每增减一个百分点所代表的绝对量,通常称为增长1%的绝对值。 现象发展过程中,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平均每增长百分之一所增加的绝对数量。用环比增长速度和逐期增长量计算。 1、含义解析——A市财政收入07年比06年增长13.9%,增加了35.1亿元,那么07年与06年相比,平均每增长百分之一所增加的财政收入是多少?

比例式: 13.9%:35.1=1%:X 则, X=35.1*1%/13.9%=2.53(亿元) 2、计算方法 3、增长1%的绝对值作用 现有甲省的A 、B 两市财政收入资料如下: A 市财政收入环比增长速度是多少? B 市财政收入环比增长速度是多少?是否表明,A 市财政收入增长高于B 市?(需要计算每增长1%,财政收入增加了多少?) 发展速度的学习中,明确几个关系? 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 逐期增长量与环比增长速度; 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 二、平均发展速度 (一)何为平均发展速度 是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的几何平均数,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速度变化的平均程度。是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开n 次方,或 % 1 环比增长速度逐期增长量 100 前期水平

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测量平均速度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课程标准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2.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教材内容全解 一、平均速度 1.生活中变速运动比较常见,我们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内)的快慢程度。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计算: s v t = 二、平均速度的测量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 2.实验原理: s v t = 3.实验过程: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低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4)根据公式: s v t =算出平均速度。

(5) 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 撞到金属片 的时间。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 ,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 t 典型例题剖析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于2010年5月1日拉开帷幕。同在N 城工作的小王和小林结伴自己开车一起去看世博会。如图所示为他们在某一十字路口等红、绿灯后再次启动过程的频闪照片。该车从图示起点处(车头所对的零刻度线位置)由静止开始出发,同时,摄像头开始拍照,以后车沿直线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照相机每隔0.2s 曝光一次。仔细观察频闪照片,如果该车照此规律从起点运动0.8s 到达D 处。填写表格中所缺的数据(不需要估读)。 【答案】16;20 【解析】由图可知第三个0.2s 到达第9格,第四个0.2s 到达16格(16m ); 已知:s==16m t=0.8s , 全程的平均速度:1620/0.8s m v m s t s = ==

发展速度的方法

发展速度的方法 1 六种发展速度素质的练习方法 高抬腿 后蹬跑 车轮跑 30米行进间跑 顺风跑 让 距跑 加速跑 2 在新课程教学中 教师为何由知识的传播着转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促进着 1积极的旁观 2给学生心里上的支持3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3 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1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 牢牢树立讲课第一的指 导思想2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 增强体育课程的综合性3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树 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概念4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5以人为本 重视 学生的主体地位6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7改革体育考试和评 价学生的体育学习 4 体育教学原则主要包括哪八个方面 身心全面发展原则 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 地位相结合的原则 直观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巩固提高原则 从实际出发原则 合 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 综合创新原则 5 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学 生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个 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确保每一个学生收益 6 体育锻炼应遵循哪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全面锻炼原则 经常性原则 区别对待原则 准备与整理活动 7 心理健康目标有哪几个方面 了解体育活动对心里健康的作用 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 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和自信的关系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4形成克服 困难的课程性质 8 运动参与目标有哪个方面 具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用科学的方法与体育 活动 9 简述素质教育的要义 面向全体 学生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 10 叙述教师专业发展大致要经历 专业形成阶段2专业成长阶段3专业成熟阶段4充分专 业化阶段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1.4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教学目的: 1.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2.学会正确使用停表测时间; 3.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和测量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一、阅读课本并查阅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哪些仪器? 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参照教材或如右图所示。 3、实验步骤:1.2.345 参照课本23页 4、分别计算下半段路程S3和时间t3 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5、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分析与论证:比较V 2 v 3 即: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结论: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__________ 。 7、注意:测量小车通过的路曾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或车尾)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或车尾),不可以从斜面的顶端量到斜面的底端或从车头量到车尾。 五、知识点归纳: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____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______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_______ 。 2.实验测得斜面全长是S,小车在全程的运动的时间是t ;上半段的长是S,运动的时间是t i。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_ ;下半段路程是__________ ,运动的时间是________ ,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3.实验证明:小车在斜面的______ 段平均速度最大,运动最 ______ ;在斜面_______ 段平均速度最小,运动最______ 。结果表明: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与 _______ 和_ _____ 有关。 课后反思:

路程速度时间基础计算题

路程、时间和速度 讲出意义并能比较速度的快慢。 如:4千米/时表示() 12千米/分表示() 340米/秒表示() 练习:1、飞机的速度是1425千米/时,小轿车3小时行驶285千米。 (1)小轿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飞机的速度是小轿车的几倍 2、甲、乙两地相距15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了3小时后,离乙地还有15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甲、乙两地相距2760千米。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以每时12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20时,离乙地还有多远 4、两辆汽车同时从车站相反方向开出,它们的速度分别是45千米/时和38千米/时,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5、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3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两人几小时后相遇

6、一列火车车长180米,每秒行20米,这列火车通过320米长的大桥,需要多少时间 路程速度时间应用题 1、这辆汽车每秒行18米,车的长度是18米,隧道长324米,这辆汽车全部通过隧道要用多长时间 2、石家庄到承德的公路长是546千米。红红一家从石家庄开车到承德游览避暑山庄,如果平均每小时行驶78千米,上午8时出发,那么几时可以到达 3、一辆大巴车从张村出发,如果每小时行驶60千米,4小时就可以到达李庄。结果只用了3个小时就到达了。这辆汽车实际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4、一列火车,提速前平均每小时行驶71千米,从秦皇岛到邯郸用12小时,提速后平均每小时行驶95千米,提速后从秦皇岛开往邯郸大约需要几小时 5、一辆从北京到青岛的长途客车,中途经过天津和济南。早晨6:30从北京发车,平均每小时行驶85千米,大约何时可以到达青岛 北京到天津137km;天津到济南360km;济南到青岛393km。 6、从甲地到乙地936千米,大车行3小时走216千米,从甲地到乙地1066千米,小车行4小时走312千米,问哪车先到达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路程速度时间练习题.doc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练习题 【知识点】: 路程 =()×()时间=()÷()速度=路程()时间 一、填空题: 1. 蜜蜂的飞行的速度是每分钟500 米,可以写作()。 2. 大象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80 千米,可以写作()。 二、讲出意义并能比较速度的快慢。 如: 4 千米 / 时表示() 12 千米 / 分表示() 340 米 / 秒表示() 小明骑电动自行车速度为20 千米 / 时从甲地到乙地需要 4 时,共行驶 80 千米。 1.20 ×4 表示 2.80 ÷4 表示 3.80 ÷20 表示 三、填表 火车的行驶情况表 速度时间路程 2 小时450 千米 230 千米 5 小时 300 千米2700 千米 常见题型 1、甲乙两镇的距离是15 千米,如果步行的速度是 3 千米 / 小时,走多长时间可以从甲镇走到乙镇? 2、石家庄到承德的公路长是 546 千米。红红一家从石家庄开车到承德游览避暑山庄,如果平 均每小时行驶 78 千米,上午 8 时出发,那么几时可以到达?

3、飞机的速度是1425 千米 / 时,小轿车 3 小时行驶 285 千米。 (1) 小轿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2) 飞机的速度是小轿车的几倍? 4、甲、乙两地相距150 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了 3 小时后,离乙地还有15 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甲、乙两地相距2760 千米。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以每时120 千米的速度行驶了 20时,离乙地还有多远? 6、汽车的速度是 48 千米 / 小时,飞机的速度是这辆汽车的 30 倍,这架飞机 12 小时可飞行多少千米? 7、一辆大巴车从张村出发,如果每小时行驶60 千米, 4 小时就可以到达李庄。结果只用了 3个小时就到达了。这辆汽车实际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8、一列火车,提速前平均每小时行驶71 千米,从秦皇岛到邯郸用12 小时,提速后平均每 小时行驶95 千米,提速后从秦皇岛开往邯郸大约需要几小时?

测量平均速度典型例题

xxxXXXXX学校XXXX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XXX年级xx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题号 一、实验, 探究题二、填空 题 三、多项 选择 四、选择 题 总分 得分 一、实验,探究题 (每空?分,共?分) 1、如图,是一次测量玩具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 (2)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请你根据图中表针的位置,读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并填入表中(停表每格为0.2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m/s.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s 1=30cm t 1 =0.6s 0.5m/s s 2=15cm t 2 = (3)分析实验数据,你认为在从斜面上滑下的过程中,小车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2、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 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通过分析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与挡片撞击前)小车的动能,机械能(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不计摩擦). 评卷人得分

(3)小车在AB段运动的路程S AB是dm(分米),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 AC是m/s; (4)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时间偏. 3、学习速度时,小明在课上测量了纸锥下落的速度. (1)为了完成这个实验要用到两种测量工具,它们是和. (2)实验时小明所在小组将纸锥从课桌高度落到地上,发现它落地所需时间很短,很难测量准确.请你帮他们想个解决的办法:.(写出一个) (3)小明与其它小组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速度不同. ①请你猜想影响纸锥下落速度的因素可能是(写出一个). ②为了验证你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 (4)小明所在小组继续研究小球在水中的下落运动情况,他们用照相机拍摄了一张小球下落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已知背景墙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t时间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小球从A点到B点的运动是加速运动 ②小球从B点到D点的运动是加速运动 ③小球从A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 ④小球通过C点时的速度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4、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计算题类型总结

速度计算题类型总结 1、简单的求速度、路程、时间问题 (1)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 驶,如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 的有关内容.出租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m/s 合多少km/h (2)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汽车以6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才到达旅游景点.傍晚,他们沿原路返回,从景点到家用了30min.求: (1)从小明家到旅游景点的路程; (2)小明一家从景点回家的平均速度. 2、过桥问题(或隧道问题) (1)一列长200米的火车,以12m/s的速度通过400米的大桥,要完全通过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2)一列长为200m的火车匀速过桥,整 列火车通过大桥用了3min,车速如图所 示,问这座大桥长多少 (3)一列火车长120米,匀速通过长360米的山洞,车身全部在山洞内的时间为10s,求火车的行驶速度3、比值问题 (1)甲、乙两个运动员爬两个山坡,已知他们的爬山速度比 是2:3,两个山坡的长度比是4:3,则他们爬到坡上的时间 比是多少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汽车的运动时间之比是4: 3,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则两辆汽车的运动速度之比是多 少 4、速度大小的比较问题 甲同学骑车行驶45km用3h,乙同学跑400米的纪录是 1min20s,他们两人谁的速度大 5、爆炸离开问题 (1)的导火线长100cm,导火线燃烧速度是s.点火者在点燃 引线后以4m/s的速度跑开,则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 点600m的安全区 (2)在一次爆破中,点火者点燃引火线后以4m/s的速度跑开, 当跑到离爆炸点600m远的安全区时,炸药恰好爆炸。若引火 线燃烧速度是s,求引火线的长度。 6、追赶问题 (1)步行人的速度为v1=5km/h,骑车人的速度为v2=15km/h, 若步行人先出发t=30min,则骑车人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追上步 行人 (2)甲、乙两车从同地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是 10m/s,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倍,甲车出发1min后,乙车 才出发去追甲车。 求:①乙车的速度。 ②乙车出发时距甲车多远 ③乙车追上甲车需用多长时间 ④乙车追上甲车时离出发点多远 (3)一次警察追捕小偷的过程中,小偷在警察前90m处,小 偷逃跑的速度是5m/s,警察追捕的速度是27km/h,如果小偷 和警察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问: (1)通过计算说明警察能不能在500m的路程内追上小偷 (2)若能追上小偷,警察追上小偷共走了多少路程 7、相遇问题 (1)甲乙两地相距300m,小明和小红分别从两地相向而行, 步行速度都是s,同时有一只小狗在两人之间来回奔跑,其速 度为6m/s,则小明和小红相遇时,小狗奔跑了多少路程 (2)速度都是30km/h的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水平公路上相向行 驶,当它们相距60km时,一只鸟以60km/h的速度离开甲车头 直向乙车飞去,当它到达乙车车头时立即返回,并这样继续在 两车头间来回飞着,试问到甲乙两车车头相遇时,这只鸟共飞 行了多少路程 8、平均速度问题 (一)一般的求平均速度问题 (1)一运动物体通过240m的路程,前一半路程用了1min, 后一半路程用了40s。 求:①前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②后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③全程的平均速度。 李伟同学百米赛跑的最好成绩是12s,如果他前6s的平均速 度是8m/s,那么他在后6s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运动100s通过第一段路程;通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速度、时间、路程

辅导教案 1.能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知道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3.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此环节设计时间在10-15分钟) 教法说明:首先要求学生了解速度是一个复合单位(千米/小时、米/分),前面是长度单位,后面是时间单位。在解决路程、速度、时间问题时,要先将时间单位与速度中的时间单位保持一致、路程中的长度单位与速度中的长度单位保持一致。以下两个问题建议让学生相互协作完成。 问题1:小华骑车的速度是12千米/时,照这样计算,他每分钟能骑多少米? 已知速度的单位是千米/小时,而要求的速度单位是米/分,分别进行单位的换算再求出速度。 参考答案:12千米=12000米1小时=60分钟 12000÷60=200(米/分) 问题2:一辆汽车1小时行驶了42千米,如果用同样的速度行驶8400米,需要多少分? 参考答案:42千米=42000米1小时=60分 42000÷60=700(米/分) 8400÷700=12(分)

(此环节设计时间在50-60分钟) 例题1:小象奔跑的速度是68米/分,5分钟能跑多少路程?如果要在4分钟里跑完这段路程,小象的速度应是多少? 教法说明:首先强化速度的概念,每分钟(每秒、每小时)行的路程叫速度;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共同组成的复合单位。通过提问强调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5分钟能跑多少路程?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得68×5=340(米)。如果要在4分钟里跑完,小象的速度应是多少?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得340÷4=85(米/分) 参考答案:68×5=340(米)340÷4=85(米/分) 试一试:小明家离学校有3千米,他骑自行车的速度是3米/秒,他每天上学花在路上的时间是多少? 教法说明:距离的单位是“千米”,而速度中距离的单位是“米”,因此要先化为相同的单位,再进行计算。参考答案:3千米=3000米3000÷3=1000(秒) 例题2:甲乙两人比赛跑步,甲3分钟跑600米,乙4分钟跑700米,谁跑得快? 教法说明:如果时间相同,可以通过比较路程的长短来比较速度的快慢;如果路程相等,可以通过比较时间的多少来比较速度的快慢;但遇到路程和时间都不一致的情况,就必须计算出速度,然后再进行比较。 参考答案:甲的速度:600÷3=200(米/秒)乙的速度:700÷4=175(米/秒) 200(米/秒)>175(米/秒),所以甲跑得快 试一试:摩托车的速度是70千米/小时,自行车的速度是18千米/小时,摩托车每小时比自行车多行驶多少千米?如果同时行驶3小时,自行车比摩托车少行多少千米? 参考答案:70-18=52 (70-18)×3=52×3=156(千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