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家畜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

家畜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

家畜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

牛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治

牛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治 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动物发病的特征是流产,不育,睾丸炎及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 [病因病机] 由于易感牛、羊直接或间接接触本病疫邪,病从口人或通过皮肤、粘膜和交配进入体内潜伏,当机体遇到不良刺激而正气虚弱时,疫邪乘虚大量繁殖进入易感脏器引起发病。本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统故见妊娠母畜流产和公畜睾丸发炎。 [主证] 1、牛:潜状期2周至6个月。缺乏明显的全身症状,母牛最明显的症状是流产,通常发生于妊娠后的5~7个月。流产前阴道粘膜潮红肿胀,有粟粒大红色的结节,阴唇及乳房肿胀,不久即发生流产。流产胎儿多为死胎,有时产下弱犊,往往存活不久。大多数母牛流产后伴发胎衣停滞和子宫内膜炎,从阴道内流出污秽不洁的红褐色恶臭的分泌物,可持续2~3周,有的病例长期不愈,不能妊娠。非妊娠牛,常常发生关节炎和局部肿胀,多见于膝关节。病公牛往往发生睾丸炎或附睾肿胀、关节炎及局部肿胀,配种能力降低。牛布鲁氏菌病的病程为慢性经过,可延续数年之久。在明显症状消失后,如不伴发慢性子宫炎,常可以自愈。否则长期不妊而淘汰。病种公牛,一般均应淘汰。 2、羊:妊娠病母羊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流产,多发于妊娠后的3~4个月,流产前的症状一般不明显;部分病羊在流产前2~3天,呈现胃肠弛缓,精神沉郁。常喜伏卧,食欲减退,饮欲增加,体温升高,阴道流出粘液性或粘性血样分泌物。其他症状可能还有乳房炎、关节炎、滑膜炎及支气管炎。病公羊经常发生睾丸炎、附睾炎及多发性关节炎。绵羊布鲁氏菌可引起绵羊附睾炎和不育。 [治疗] 治则本病尚无特效疗法,可试用下法治疗。 1、胎儿尚活,仅有流产先兆,但还没有发生明显的流产症状的可试行保胎法。 ⑴、孕酮牛50~100mg,羊10~30mg,一次肌肉注射。⑵、炒白术30g,当归30g,砂仁20g,川芎20g,白芍20g,熟地20g,炒阿胶25g,党参20g,陈皮25g,苏叶25g,黄芩25g,甘草10g,生姜15g为引。共为末,开水冲调,候温一次灌服(为牛的用量,羊酌减),每天一剂。 2、胎儿已死或已发生明显的流产症状,应让其将胎儿产出,必要时可用药物催产坠胎。 ⑴、催产素牛25~100单位,羊30~50单位,一次肌肉注射。⑵、桃仁25g,红花20g,当归60g,川芎20g,白芍20g,熟地30g,益母草45g,炙甘草15g,党参30g,牛膝25g。共为末开水冲调,候温一次灌服(为牛的用量,羊酌减)。 3、已流产母畜应采取活血祛瘀,解毒治疗。 益母草50g,黄芩30g,川芎、当归、熟地、白术、双花、连翘、白芍各25g。共为细末开水冲服,一天一剂,连用3~5天。

养牛常见十种疾病的预防治疗

养牛常见十种疾病的预防治疗 牛布氏杆菌病 牛布氏杆菌病属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养牛人员一定要注意防范,主要特征是流产、不孕,公畜表现为睾丸炎。 预防 养殖人员定期对检疫牛群血清,阳性病牛及时捕杀。接生人员穿戴工作服、胶靴、口罩、胶手套等防护用品,以避免病菌感染。被污染栏舍、用具要彻底消毒,可用2%~3%来苏尔、氢氧化钠或10%石灰乳消毒。粪便要堆积发酵,对流产胎儿、胎衣、阴道排出物进行深埋处理。 治疗 本病目前尚未有特效治疗药物,应以预防为主。

02 牛犊大肠杆菌病 牛犊大肠杆菌病又称犊白痢,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初生犊牛。临床上表现有两种类型:败血型和肠型。 症状 腹泻,粪呈淡黄色或灰白色、恶臭。 预防

加强对怀孕母牛的日常管理,补喂骨粉、胡萝卜、青草、食盐,做好新生犊牛断脐消毒工作,让犊牛吃足吃好初乳,保持栏舍干燥清洁,并及时给出生犊牛注射母牛血液100毫升~150毫升。 治疗 氯霉素0.01克~0.03克每公斤体重肌注,每日两次,或硫酸黄连霉2毫升~4毫升肌注,6小时一次,连用两天。 03 瘤胃积食 主要是由于肉牛采食了大量劣质难消化的饲料或易膨胀的饲料而引起。

症状 病牛食欲、反刍减少或停止,粪便干黑,病牛经常用后蹄踢腹部。 治疗 可用硫酸镁500克、鱼石脂30克、石蜡油1000毫升加水灌服,同时静脉注射10%的氯化钠溶液500毫升。当病牛出现中毒、脱水等症状时,可用葡萄糖生理盐水1500毫升、5%的碳酸氢钠500毫升、25%的葡萄糖500毫升混合静脉注射。 简单的操作方法是用绿达胃乐灌服,成年牛灌服一瓶(500毫升) 04 瘤胃臌气 主要是由于病牛采食了大量易发酵的饲料或发霉腐败的饲料而引起。

牛羊布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牛羊布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XX区布病防治工作,有效控制和净化布病,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安定,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防治原则、目标和策略 (一)防治原则。 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防治机制,采取因地制宜、分区防控、人畜同步、区域联防、统筹推进的防治策略,逐步控制和净化布病。 (二)防治目标。 1、总体目标。 我区布病防控实行动态区域化管理,根据布病发生和流行程度,实施检测净化和免疫相结合的措施,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参与、人畜同步的可持续综合防控机制,全面提升布病监测预警能力、流通监管能力、应急处置能力,显著降低布病发生风险,有效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到2020年,全区达到净化标准。提高全区人间布病急性期患者治愈率,降低慢性化危害。 2、工作指标。

(1)检测诊断:区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具备畜间布病血清学检测能力,基层畜牧兽医站应具备畜间布病初筛检测能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站具备人间布病确诊能力,区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具备布病初筛检测能力,各基层医疗机构具备人间布病病例临床诊断能力。 (2)检疫监管:建立以实验室检测和区域布病风险评估为依托的产地检疫监管机制。 (3)病例治疗:人间急性期布病病例治愈率达85%。 (4)经费支持:布病预防、控制、扑灭、检疫和监督管理等畜间和人间布病防治工作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按照相 关文件规定负担。 (5)宣传培训:从事养殖、屠宰、加工等相关高危职业人群的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参与布病防治净化工作人员年培训率100%;基层动物防疫员和基层医务人员的布病防治知识的培训率达到90%。 (三)防治策略。 畜间:以预防为主,实行检测净化和免疫相结合的措施。 辖区范围内,种畜、奶畜等牲畜,个体阳性率<2%的商品代场或群体检测阳性率<5%的,不实施布病免疫;个体阳性率≥2%的商品代场或群体检测阳性率≥5%的,实施检测净化和免疫相结合的防控措施。

布病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群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诊断和疫区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医疗、卫生防疫机构。 2 术语 皮肤过敏试验: 受布氏菌感染后,再受到布氏菌过敏原刺激,皮肤出现的迟发型过敏反应。 布病疫区: 4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4或3.5中任何一种方法阳性者。 4 疫区处理原则 4.1 核实诊断:对确诊的病人应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核实诊断。 4.2 检疫和淘汰处理疫畜:对疫区内全部羊,牛和猪用血清学方法进行检疫,检疫后1个月再检一次。凡检出的阳性家畜均应立即屠宰(或隔离饲养)。至少在一年内停止向外调运牛、羊、猪。畜产品均应在原地存放和消毒,暂不外运。 4.3 消毒:被病畜的流产物污染的场地、用具、圈舍及尚未食用的奶制品均应进行消毒处理。

4.4 免疫:经两次检疫呈阴性反应的家畜,以及疫区周围村受威害的畜群,应连续3年以畜用菌苗进行免疫,每年免疫覆盖率不应低于90%。 4.5 临床监测及治疗:对疫区内接触家畜及畜产品的人员进行血清学及皮肤过敏试验,查明人群感染情况,凡确诊的病人均应进行系统治疗。 4.6 宣传教育:对疫区的居民及职业人群进行布病的危害、临床表现及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4.7 疫区处理效果验证:在疫区处理后的第二年始,连续三年对疫区及疫区周围地区进行验证,验证方法按照农业部和卫生部共同制定的《布病疫区控制考核标准》的要求进行。 3 液中加入1%~3%的高价布鲁氏菌免疫血清,混合后,置37℃温箱2h,高速离心沉淀,取沉淀物0.5mL接种在选择性培基上培养,或注射豚鼠,用生物学法分离布鲁氏菌。 A1.3 其他病原材料培养 由乳,脑脊液,关节液和滑囊液分离布鲁氏菌,将液体标本无菌地接种到琼脂斜面上,或培养平板上,涂布于培基表面,参照血培养法观察结果,15天仍无可疑菌生长,定为阴性。 A1.4 生物学分离布鲁氏菌法

牛羊布病的诊断及其防治审批稿

牛羊布病的诊断及其防 治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牛羊布病的诊断及其防治 牛羊布病存在较高的发病率,而且传染性也较强,在多种传播方式影响之下不仅会使牛羊等牲畜出现病症,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体健康。在养殖牛羊产业当中,一旦出现牛羊布病其产奶量会大幅度减少,而且牛羊生殖系统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炎以及病变等情况,进而就会加大流产的可能性,这对于养殖产业来说会直接降低经济效益。 1 牛羊布病诊断 流行特点及病理变化 牛羊布病主要病原就是布鲁氏菌,而这一病菌游戏对于多种动物体易感,其中牛羊更是易感性较强,相比较而言,母畜比畜发病率要高、成年畜比幼年畜发病率要高。牛羊布病传统然主要是带有细菌的动物体,传染途径则是以呼吸道、消化道为主,此外也有经皮肤以及破损黏膜传染的案例,流行特点则是以地方性流行为主。牛羊布病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官炎性坏死,淋巴结、肝、肾、脾等器官形成了布病结节,有的病牛羊还会存在可见关节炎。 临床诊断

牛羊布病需要按照流行病学以及临床表现进行诊断,而要想确诊还要经过血清学诊断才行,所以,实验室诊断是牛羊布病诊断的关键。在实验室诊断时经常会使用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来进行初步筛选,之后就会使用试管凝集试验来进行确定,在初步筛选试验的时候,如果表现为阳性而且还存在流行病学史以及临床症状,亦或者是试管凝集试验呈现阳性的话,就可以将其判定为牛羊布病。 2 牛羊布病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 做好免疫接种在对牛羊布病进行预防的时候,首先要积极开展免疫接种工作,在免疫接种过程中需要按照地方疫情流行情况来对免疫接种区域进行划分,尤其是对于疾病多发地区更是要加??检疫。此外,在免疫接种的时候,对于牛疫苗可以选择29号布鲁氏菌苗、粗糙型M111菌苗;而羊则可以使用V 号布鲁氏菌苗。最后,在免疫接种完成之后,还需要定期组织效果监测,确保免疫接种的有效性。 做好疾病监测在对牛羊布病进行预防的时候,还需要对牛羊做好疾病监测工作,如果牛场数量大于50头、羊场数量大于70头,则可以按照10%的比例来进行抽检,在疾病监测过程中抽检的数量最好是小

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其病因

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其病因 发表时间:2017-01-04T11:06:39.32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1月下第22期作者:徐菊 [导读] 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是指患者因为心脏泵血功能遭到损害而导致患者机体呈现出次相关负责的临床症状体征的复杂综合征。(无锡市康复医院;江苏无锡214116) 摘要:目前,慢性心力衰竭已经成为我国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而且目前的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心里衰竭发病机理北方的患者明显的高于南方患者,女性患者的数量高于男性患者,城市患者的数量低于农村患者,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叶城县出增加的趋势;目前心力衰竭的首诊病因也在逐步的产生变化,以高血压或者(和)冠心病为主要的病因;伴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发生心理衰竭的几率也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病因;流行病学; 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是指患者因为心脏泵血功能遭到损害而导致患者机体呈现出次相关负责的临床症状体征的复杂综合征。其发病原因为患者心脏的功能或者几个欧出现异常而导致的,目前慢性心力衰竭已经成为多数患者最终死亡的原因。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体征是确诊心力衰竭患者的最重要依据,左心的心理衰竭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右心力衰竭、呼吸困难以及水肿和体循环的淤血作为主要的表现。祖国中医将其纳入到“喘症”以及“心悸”当中。当前,慢性心率衰竭的发病率明显提升而且患者总体的预后较差,患者年死亡率达到了40%。而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开始更加注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早期研究和治疗,这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另外,不断加强慢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的研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对于易感人群的预防以及治疗。 1.慢性心率衰竭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人口众多,而各地区人群的暴露因素以及人群的特征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在进行流行病学的方法统计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当前全国各地在流行病学所报道的发病率上并不一致。总的来说,其流行病学主要存在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1发病率的基本特征 目前的研究数据表明,不同的地区的慢性心率衰竭发病的几率也不尽相同。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35岁至75岁的成年人当中约有心率衰竭的而患者400万例,其中北方地区慢性心率衰竭的发病率为1.4%左右,而南方地区的患者患慢性心率衰竭的几率相对较低仅为0.5%左右;城市人口患慢性心率衰竭的发病率则为0.8%左右,总的看来城市的发病率明显的高于城市的发病率但是差异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慢性心力衰竭病死率特征 心力衰竭病死率与年龄相关,每年增加2.8%?死亡患者年龄为 (65.4±3.1)岁,高于非死亡心力衰竭患者?目前死亡患者主要病种变化趋于一致,我国和欧美国家均以冠心病和/或高血压为主?在香港,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肺源性心脏病所占比例分别为37%,31%,15%,27%? 2 心力衰竭的病因分析 2.1 单病因 我国2000年对2 178例住院心力衰竭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心力衰竭疾病谱发生了较大变化,首位病因为冠心病(55.7%),其次为高血压(13.9%)、风湿性心脏瓣膜病(8.9%);但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扩张性心肌病及肺源性心脏病也占较大比例[?近年研究结果发现,脉压、肥胖、低胆固醇血症及抑郁症等为心力衰竭的候选危险因素? 2.2 双病因及多病因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多病因合并致病者占62.9%;其中双病因以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者多见,占60.26%;三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多见,占58.67%?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随年龄增长,多病因心力衰竭发病率也随之增加?60~70岁多病因心力衰竭发病率为54.5%,>70~80岁达63.3%,>80岁心力衰竭均为多病因?因此应将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特殊人群,充分认识疾病的多重病因性? 2.3不同年龄心力衰竭主要病因构成 各年龄段引起心力衰竭的最常见病因为冠心病(包括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其次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在年龄≥80岁人群中,高血压性心脏病引起心力衰竭的比例较其他年龄明显增多?2.4不同年龄心力衰竭单病因、多病因组合比例随着年龄老化,单病因心力衰竭发病率逐渐下降,而多病因心力衰竭比率逐渐上升?60~69岁人群中单病因心力衰竭占65.9%,高龄老年人群中单病因心力衰竭仅占15.5%?糖尿病在单病因中不是主要因素,但在多病因心力衰竭中为重要成分之一? 老年人心脏储备功能差,排便用力、发热、情绪激动等非严重诱因即可诱发心力衰竭,其中感染是心力衰竭的主要诱因;老年心力衰竭各季节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且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日益老化,常并存较多疾病,如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接受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晚期恶性肿瘤等均可增加心力衰竭随增龄的住院病死率?心力衰竭治疗目标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针对影响预后的心室重塑和神经内分泌激活机制,防止和延缓心室重塑的发生,降低心力衰竭病死率和住院率?对心力衰竭的早期干预包括: (1)针对心力衰竭高发危险人群控制血压、血脂、血糖, 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及运动锻炼是糖尿病的保护因素,对有血管粥样硬化等病变者可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2)对已有结构性心脏病者给予积极治疗?因老年人群中无症状左心室功能障碍患病率较高,对此类患者的防治对提高整个老年心力衰竭群体的生存率可能更重要? 参考文献: [1]张新.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1例报道[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3):298-299. [2]刘伟,曹雪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10):1227-1228. [3]秦晓毅,卢新政.2010午NICE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更新的解读[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32(4):490-492.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1095. [5]顾东风,黄广勇,何江,等.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3-5. [6]那开宪,张桂云,秦海,等.老午心力衰竭426例病因构成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08,10(3):338-339.

布病的治疗与防治

布病的治疗与防治 一.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在20世纪50-60年代,牧区(如内蒙古等)的一些老百姓不知什么是布病,他们理解为做衣服的布生了病,所以叫布病。当然,这既是一种误解也是一种风趣的话。但说明当时人们对布病知道的太少了。在我国不同地区人们根据布病特点起了不少的名字。有的地方老百姓因布病病期长而称布病为“千日病”;有的地方因患布病后全身无力,不能干活,整天懒洋洋的,人们将布病称为“懒汉病”;因患布病整天无精打采的,所以有的地方又称布病为“蔫巴病”等等。 那么布鲁氏菌病到底是个什么病,又为什么叫布病呢?因布鲁氏菌病是由一类很小的细菌称为布鲁氏菌,它侵入人畜机体后引起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此病就称为布鲁氏菌病,被简称为布病。哪么,引起这种病毒的菌为什么叫布鲁氏菌病呢? 二.发现布鲁氏菌的轶事(趣事) 布鲁氏菌实际上是一个外国人的名字,这要回顾一段小故事。约在140多年前,大英帝国的远征军进驻到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国家及某些岛国,驻扎在马尔他岛上的英国军队突然出现了大批发热的病人。患病的士兵出现高烧、大汗、肝脾肿大等症状,当时不知道是什么病,就按当地地名命名,称为“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等。在发病的士兵中还不断出现死亡。当时既不知病因,也不知如何治疗,更不知怎样预防。在英国士兵和当地老百姓中形成了恐怖情绪。 大约过了20多年(1886-1887年),一位英国随军医生布鲁氏(Bruce)剖检死于这种不明热的士兵脾脏时,不仅看到脾脏肿大,用显微镜意外地看到有一种微小的细菌,他用培养基从脾脏中培养出很小的细菌。他将这种细菌命名为马尔他微球菌。以后又有人做很多试验、观察,并分到了更多的这类细菌,证明这些菌就是引起不明热的病因。为了纪念第一位看到并分离到这种细菌的布鲁氏,将这菌命名为布鲁氏菌(简称布病)。 又过了约10年(1904-1907年),英国一个专门委员会在马尔他岛讨论布病的流行和预防时,有人意外地发现当地山羊血清与布氏菌发生凝集。他们认为马尔他岛上的山羊也能患此病。不久从山羊奶中检出了布氏菌。他又将这种山羊奶给人和猿猴饮用,喝了这种奶的人和猿猴也得布病。这说明人患布病是因当地山羊有此病,传给人的方式是喝了这种山羊奶或吃了患病山羊奶的新鲜制品。因此,大英帝国当局宣布在马尔他驻军中禁止饮用山羊奶,其结果发病人数明显下降。这是最早对布病采取的控制布病流行的措施。 三.人患布病的传染源 所谓传染源就是指患传染病的根源(或来源)。虽然,人患布病是因布氏菌侵入人体内造成的,但布氏菌从何而来呢?现在人们都知道了,不仅人能得布病,许多家畜最易得布病,尤其是羊、牛、猪、犬等。因此,布病不仅被我国列为人间的法定传染病,而且还是重要的人兽(畜)共患病。 人得布病就是因患布病的家畜国将布氏菌再传给人,人就得了此病。所以染疫(感染布氏菌)的家畜就是人患布病的传染源。因受布氏菌感染的羊(山羊或绵羊)、牛(黄牛、水牛、牦牛等)、猪等家畜可能出现症状,了民可能不出现症状(隐性感染),但他们都能从不同途径(从奶、尿、便、精液、阴道分泌物)向外排出布氏菌,尤为重要的是怀孕母畜在正产时或流产时排出大量布氏菌。人接触到这些物质时就可被感染。在山西省吕梁山区一个农民家庭,几口人相继患了布病,追查原因时,才知道这个农民饲养了几只患布病的山羊,从山羊传给农民一家子。 人患布病的传染源是染疫的家畜。那么人患布病能不能传给其他人,或再传给家畜呢?在一般情况下,人患布病是不传给他人,也不能传给家畜。所以人得了布病一定要追查家中饲养的家畜或邻居的家畜及周围其他家畜。

牛羊布病的诊断及其防治修订稿

牛羊布病的诊断及其防 治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牛羊布病的诊断及其防治 牛羊布病存在较高的发病率,而且传染性也较强,在多种传播方式影响之下不仅会使牛羊等牲畜出现病症,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体健康。在养殖牛羊产业当中,一旦出现牛羊布病其产奶量会大幅度减少,而且牛羊生殖系统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炎以及病变等情况,进而就会加大流产的可能性,这对于养殖产业来说会直接降低经济效益。 1 牛羊布病诊断 流行特点及病理变化 牛羊布病主要病原就是布鲁氏菌,而这一病菌游戏对于多种动物体易感,其中牛羊更是易感性较强,相比较而言,母畜比畜发病率要高、成年畜比幼年畜发病率要高。牛羊布病传统然主要是带有细菌的动物体,传染途径则是以呼吸道、消化道为主,此外也有经皮肤以及破损黏膜传染的案例,流行特点则是以地方性流行为主。牛羊布病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官炎性坏死,淋巴结、肝、肾、脾等器官形成了布病结节,有的病牛羊还会存在可见关节炎。 临床诊断

牛羊布病需要按照流行病学以及临床表现进行诊断,而要想确诊还要经过血清学诊断才行,所以,实验室诊断是牛羊布病诊断的关键。在实验室诊断时经常会使用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来进行初步筛选,之后就会使用试管凝集试验来进行确定,在初步筛选试验的时候,如果表现为阳性而且还存在流行病学史以及临床症状,亦或者是试管凝集试验呈现阳性的话,就可以将其判定为牛羊布病。 2 牛羊布病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 做好免疫接种在对牛羊布病进行预防的时候,首先要积极开展免疫接种工作,在免疫接种过程中需要按照地方疫情流行情况来对免疫接种区域进行划分,尤其是对于疾病多发地区更是要加??检疫。此外,在免疫接种的时候,对于牛疫苗可以选择29号布鲁氏菌苗、粗糙型M111菌苗;而羊则可以使用V 号布鲁氏菌苗。最后,在免疫接种完成之后,还需要定期组织效果监测,确保免疫接种的有效性。 做好疾病监测在对牛羊布病进行预防的时候,还需要对牛羊做好疾病监测工作,如果牛场数量大于50头、羊场数量大于70头,则可以按照10%的比例来进行抽检,在疾病监测过程中抽检的数量最好是小

牛羊布病的诊断及其防治

羊布病的诊断及其防治 牛羊布病存在较高的发病率,而且传染性也较 强, 在多种传播方式影响之下不仅会使牛羊等牲畜出 现病症,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体健康。在养殖牛 羊产业当中,一旦出现牛羊布病其产奶量会大幅度减 少,而且牛羊生殖系统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炎以及 病变等情况,进而就会加大流产的可能性,这对于养 殖产业来说会直接降低经济效益。 1 1.1 流行特点及病理变化 牛羊布病主要病原就是布鲁 氏菌,而这一病菌游 戏对于多种动物体易感,其 相比较而言,母畜比畜发病率要高、成年畜比幼年畜 发病 率要高。 体,传染途径则是以呼吸道、消化道为主,此外也有 经皮肤以及 破损黏膜传染的案 例,流行特点则是以地 方性流行为主。 官炎性坏死,淋巴结、肝、肾、脾等器官形成了布病 结 节,有的病牛羊还会存在可见关节炎。 牛羊布病诊断 中牛羊更是易感性较强, 羊布病传统然主要是带有细菌的动物 羊布病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生殖器

1.2 临床诊断 牛羊布病需要按照流行病学以及临床表现进行诊断,而要想确诊还要经过血清学诊断才行,所以,实验室诊断是牛羊布病诊断的关键。在实验室诊断时经常会使用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来进行初步筛选,之后就会使用试管凝集试验来进行确定,在初步筛选试验的时候,如果表现为阳性而且还存在流行病学史以及临床症状,亦或者是试管凝集试验呈现阳性的话,就可以将其判定为牛羊布病。 牛羊布病防治措施 2.1 预防措施 2.1.1做好免疫接种在对牛羊布病进行预防的时候,首先要积极开展免疫接种工作,在免疫接种过程中需要按照地方疫情流行情况来对免疫接种区域进行划分,尤其是对于疾病多发地区更是要加??检疫。此外,在免疫接种的时候,对于牛疫苗可以选择29 号布鲁氏菌苗、粗糙型 M111 菌苗;而羊则可以使用V 号布鲁氏菌苗。最后,在免疫接种完成之后,还需要定期组织效果监测,确保免疫接种的有效性。 2.1.2做好疾病监测在对牛羊布病进行预防的时候,还需要对牛羊做好疾病监测工作,如果牛场数量大于50 头、羊场数量大于70 头,则可以按照10%的比例来进行

肉牛羊布氏杆菌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国畜禽业 中种2019.10 附表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相关情况调查情况表 作者简介:康玲慧(1975.3-),女,宁夏同心县人,大学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肉牛羊布氏杆菌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康玲慧 (宁夏同心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51300) 摘要:为有效防止肉牛、肉羊布氏杆菌病的发生,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宁夏多个地区肉牛和肉羊养殖情况及出现的布氏杆菌病流行情况调查分析。根据此次调查结果进一步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关键词:肉牛;肉羊;布氏杆菌;流行病学;同心县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通常情况下家畜会对布氏杆菌存在易感性存在种属差异,而且羊和牛的易感性较强,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官和胎盘炎,导致羊出现流产、不育、后肢麻痹等症状。在传染过程中不具有季节规律性,有多种传播途径可通过皮肤、呼吸道等传播。因此,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及血清检测对该地区肉牛和肉羊养殖情况进行流行病学统计。 1调查问卷 调查针对肉牛羊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情况进行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填写以及与养殖人员交谈等多种方式向该地区共发放136份问卷调查,在调查对象选取过程中,以过去发生母牛羊流产,育肥牛羊关节炎等的牛羊场作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的肉牛羊养殖场进行全方面排查,然后抽取血样进行血清检测。 1.1流行病学调查人员 由当地畜牧兽医学部中心抽取技术骨干和3名技术人员共同构成调查小组,以镇为单位,每周小组选一名成员进行调查对象宣传,组织开展各种流行病学调查,其内容涉及品种,免疫程序,市场销售,引种来源等,同时还需要通过对小组人员进行分工,两人完成采样,一人负责信息登记,将样品保存送到上级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相应的检测。 1.2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由当地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发放调查表,其内容包括肉羊肉牛总存栏数,公羊公牛数,能繁母羊和母牛数,出栏数,从业养殖人员的年限,文化,健康情况等作为基本数据,重点调查免疫程序,种类,临床症状,发病率等。在现场调查过程中需要根据调查情况由专家深入养殖现场对养殖人员进行巡查调查,针对肉羊和奶牛群体个体进行检测,对肉羊和奶牛发病情况进行快速诊断,对调查表所反映存在问题的牛羊场进行调查,主要针对品种选定,经营方式,生产免疫等综合分析探 讨,以帮助养殖者解除困难,提高养殖效益。 1.3血清检测 对当地肉牛羊养殖场进行百分百血样采集,按照动物疫病监测要求,对空腹肉牛羊采取真空采血管,由颈动脉采血5ml,室温静止后分离血清,并送到相应的实验室检测。专用的检测试剂为布鲁氏菌病琥红平板凝集抗原及ELISA 试剂盒 [1] 。按照 布鲁氏菌病的监测标准,利用抗原监测血清的抗体,一旦出现凝集反应表明血清中含有布鲁氏杆菌产生的抗体,说明该牲畜受到布鲁氏杆菌的感染。由于存在假阳性问题,可先进行琥红 平板凝集实验筛选,对出现阳性反应的再利用ELISA 检测,最后结合临床症状判断是带毒阳性还是属于临床病例。 2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与牧户访问结合现场调查的方式,在发放的136份调查问卷中表明有50户肉牛30户绵羊 ,20户山羊,10户牛羊混养,10户绵羊和山羊混养,养殖方法主要是圈养和散养。其中有30%的养殖户对于布鲁氏菌病有一定了解,而70%的养殖户对该疾病不了解,有45户是由外地购买,全部具有检疫证,有58%的养殖户对养殖场进行定期消毒,屡配不孕的共有30户,其流产率为22.6%,参见附表。 从血清学结果上来看,随机抽选两万份血清样品中,利用琥红平板凝集实验初步筛选出56份阳性血清,经过ELISA 确定有55份阳性血清,结合临床症状确定有18只发病羊,17只带毒羊,有10只发病牛,有10只带毒牛。 3讨论 牛羊养殖是畜牧业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年来由于很多地区出现牛羊流产问题,通过检测发现,导致牲畜流产主要是由于感染了布鲁氏菌病。在本研究中通过调查问卷和血清学检测,通过调查肉牛和肉羊养殖情况以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部分养殖户没有充分认识布鲁氏菌病的危害, 动态 30

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空白)[1]

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地区(市)县(区)乡(农场、镇、街道) 1.基本情况 1.1患者姓名 1.2性别(1)男(2)女口1.3年龄(岁)口口1.4 民族 1.5职业(1)农民(2)民工(3)牧民(4)渔民(5)学生(6)医务人员(7)散居儿童(8)干部职员(9)家务及待业(10)畜产品收购屠宰(11)皮毛加工销售(12)乳肉加工销售 (13)兽医 (14)其他 (15)不详 口口. 1.6发病地址县(市、区)(乡)村(街道)号 1.7发病日期年月日 1.8住院日期年月日 1.9报告日期年月日 1.10所住医院名称 2.临床表现 2.1症状体征 2.1.1发热(1)有(2)无口2.1.2发热持续(天) 2.1.3体温最高℃ 2.1.4多汗(1)有(2)无口2.1.5肌肉、关节酸痛(1)有(2)无口

2.1.6乏力(1)有(2)无口 2.1.7肝胂大(1)有(2)无口2.1.8脾肿大(1)有(2)无口2.1.9淋巴结肿大(1)有(2)无口2.1.1口睾丸肿大(1)有(2)无口2.2实验室检查 2.2.1玻片凝集反应(1) - (2)+口2.2.2虎红平板凝集反应(1) - (2)+口2.2.3皮肤过敏试验(1)有(2)无口 2.2.4病原分离(1)从病人血液中(2)从病人骨髓中(3)其他体液中(4)从病人排泄物中(5)无口 2.2.5 SAT滴度为1:100(++)(1)有(2)无口2.2.6 补体结合试验1:100(++)(1)有(2)无口2.2.7 Combs试验滴度为1:400(+ +)(1)有(2)无口2.3临床诊断 2.4治疗 2.4.1抗生素治疗(1)有(2)无口2.4.2抗原治疗法(1)有(2)无口2.4.3水解素治疗法(1)有(2)无口2.4.4溶菌素治疗法(1)有(2)无口 2.5转归(1)痊愈(2)好转(3)末愈(4)死亡(年月日死于)口 3.流行病调查 3.1与动物接触史

布氏杆菌病

布鲁氏杆菌病的研究进展 布鲁氏杆菌病(Brucellosis),又称马尔他热或波状热,由布鲁氏杆菌(Brucella )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本病常常引起动物流产,不孕等症状,故又称之为传染性流产病。本病流行广泛,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在我国多见于内蒙古、东北、西北等牧区。本病不同程度的流行,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布病收录为多种动物共患疫病名录中,我国农业部将其列为二类疫病。本文从布氏杆菌病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预防和治疗等几个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病原学 布氏杆菌属为短小革兰氏阴性菌,兼性需氧,有荚膜,无鞭毛不能运动,不产生芽孢。根据宿主嗜性、病原性和生物学特性的不同可将其分为10个种:其中6 个经典种,分别为马尔他布氏杆菌(B. melitensis)、流产布氏杆菌(B. abortus)、猪布氏杆菌(B. suis)、犬布氏杆菌(B.canis)、沙林鼠布氏杆菌(B. Neotomae)、绵羊布氏杆菌(B. Ovis);另外4 个种是近几年新分离到的,如从海洋动物中分离的鲸型布鲁氏菌(B. ceti)和鳍型布鲁氏菌(B. pinnipedialis)[1];B. microti从田鼠中分离[2],有报道称从狐狸和土壤里也可分离到[2,3];而B. inopinata则从人体内分离[4]。最近,有报道称从牛蛙体内分离到了一种新的布鲁氏杆菌,该种菌很有可能是一种新的种[5]。习惯上称马耳他布鲁氏菌为羊布鲁氏菌,流产布鲁氏菌为牛布鲁氏菌。各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感染的布氏杆菌种属主要是B. melitensis(绵羊和山羊)、Brucella abortus(牛和水牛)和B.suis(猪)。 该菌在自然界中抵抗力较强,在干燥土壤中可存活37d,在阴处胎儿体中可活6个月,在病畜的脏器和分泌物中,一般能存活4 个月左右,在食品中约能生存2 个月,对低温的抵抗力也强,低温下可存活1 个月左右。但是对热和消毒剂抵抗力弱,巴氏灭菌10~15min死亡,高压消毒瞬间即亡,0.1%升汞数分钟、1%来苏儿或2%福尔马林或5%石灰乳15min死亡,日光直射需05~4h能杀死。 2 流行病学及流行情况 2.1 传染源 一般是病畜及带菌动物。受感染母畜流产的胎儿、羊水和胎衣,及阴道分泌物最具有传染性。其次乳腺组织、淋巴结、关节、睾丸、精液等也适宜布鲁氏杆菌生长,有一定的传染性。布鲁氏菌主要是经过消化道、乳汁、生殖道和皮肤、粘膜、眼结膜、叮咬过病畜的吸血昆虫等。

羊布氏杆菌病怎么预防

羊布氏杆菌的防治措施 病原 病原为布氏杆菌。它存在于病畜的生殖器官、内脏和血液。该菌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在干燥的土壤中可存活37天,在冷暗处和胎儿体内可存活6个月。1%来苏尔,2%的福尔马林,5%的生石灰水15分钟可杀死病菌 传播途径 布氏杆菌首先感染家畜。家畜临床表现不明显。但怀孕的母畜则极易引起流产或死胎,所排出的羊水、胎盘、分泌物中含大量布氏杆菌,特别有传染力。而其皮毛,尿粪,奶液中均有此菌。排菌可长达三个月以上。人通过与家畜的接触,服用了污染的奶及畜肉,吸入了含菌的尘土或菌进入眼结合膜等途径,皆可遭受感染。 布氏杆菌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系统黏膜及损伤甚至未损伤的皮肤等多种途径传播,通过接触或食入感染动物的分泌物、体液、尸体及污染的肉、奶等而感染;蜱叮咬也可传播本病。如牛羊群共同放牧,可发生牛种和羊种布氏杆菌的交叉感染。动物布氏杆菌可传给人类,但人传人的现象较为少见。 发病特点 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畜及带菌动物,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在流产和分娩时,将大量病原随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本病主要通过采食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染。经皮肤、粘膜、呼吸道以及生殖道(交配)也能感染。与病羊接触、加工病羊肉而不注意消毒的人也易感本病。本病不分性别年龄,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母羊较公羊易感性高,性成熟极为易感,消化道是主要感染途径,也可经配种感染。羊群一旦感染此病,首先表现孕羊流产。开始仅为少数,以后逐渐增多,严重时可达半数以上,多数病羊流产一次。 因布氏杆菌病导致的羊流产 感染症状 多数病例为隐性感染。怀孕羊主要症状是发生流产,但不是必有的症状。流产发生在怀孕后的3-4个月。有时患病羊发生关节炎和滑液囊炎而致跛行;公羊发生睾丸炎;少部分病羊发生角膜炎和支气管炎。 本病常不表现症状,而首先被注意到的症状是流产。流产前食欲减退、口渴、萎顿、阴道流出黄色粘液。流产多发生于怀孕后的第三个月、第四个月。流产母羊多数胎衣不下,继

牛羊布病的检测技术

牛羊布病平板凝集试验 一、试验原理: 该试验又称为板式孟加拉红平板凝集试验,由于所用的抗原是酸性(PH3.6--3.9)带色的抗原,该抗原与被检血清作用时能抑制血清中的IgMl类抗体的凝集活性,检查出的抗体是IgG类,因此提高了该项反应的特异性。血清的制备 一、血清制备 将血液采集与无抗凝的离心管中,温室静置30分钟,3000r/min l离心5--10min,吸出血清(切勿吸出红细胞成分),分装备用。要保存的血清则分离后装入离心管与-- 2 0 ℃的冰箱内保存。 二、虎平平板凝集试验(RBPT) 将玻璃板清洗干净,划成50个方格(横10x纵5),每格4cm X 4 c m.每一格下再划1cm宽的小格,各格标上被检血清号,每一横行做两份待检血清。在各方格中加入相应的被检血清3 0 ul,,然后再其旁加入30ul虎红平板凝集抗原,用牙签搅动被检血清和抗原使之均匀混合,形成直径约2cm的液区。轻微摇动,置室温条件下(2 0 ℃),4min内观察结果,同时设阳性血清和阳性血清对照。 方法二、在载玻片上加抗原30UL,加入30UL被检测血清,混匀。在5min内观察结果,轻摇载玻片,出现凝集颗粒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三、结果观察 当阴性血清对照不出现凝集(—),阳性血清对照出现凝集(+),方可对代检血清进行判定。待检血清在4min,内出现肉眼可见凝集现象者判为阳性(+),无凝集现象,呈均匀粉红色者判为阴性(—)四、注意 RBPT 操作简单、反应迅速,且对试验条件要求不高,但特异性不高,易受试验温度和凝集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不易准确判定结果。应用此法所得的阳性检出率为70%,较SAT(试管凝集试验)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低。该方法主要用于初筛,对其阳性者,还必须经SAT检测为阳性后才能最终判定为阳性。

心力衰竭现状

中国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和治疗现状作者: 胡大一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五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 据我国五十家医院住院病例调查,心力衰竭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死亡率却占40%,提示预后严重。 目前,对于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资料已经很多,不同国家心力衰竭表现、病因及种族差异不尽相同。 一、欧洲和美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资料就整个欧洲来说,估计有症状的心力衰竭病人占总人口的 0.4%—2%(ESC2005Guidelinesforthediagnosisand treatment of chronicheart failure)。 随着年龄的增加,心力衰竭的患病率迅速增加。 心力衰竭病人的平均年龄是74岁。 与其它心血管病不同,经过年龄调整的心力衰竭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 欧洲心脏病协会所属国家的总人口数为9亿。 其中心力衰竭病人至少为1000万。 另外,还有没有症状的心力衰竭病人,其人数估计与前者相同。 心力衰竭病人如果不能解除其原发疾病问题,其预后是很差的。 经诊断的心力衰竭病人4年内将有一半病人死亡,而严重心力衰竭的1年死亡率高达50%。 近期的研究证实了在无症状的心功能不全病人长期预后也很差。 苏格兰报告1986-1995年出院病人的存活率有所改善,近年瑞典和英国也有存活率改善的报道。

心力衰竭已经成为美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美国患有心力衰竭的病人大约有500万人,每年新增50万人(ACC/AHA 2005 Guideline Updat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the Adult)。 每年因心力衰竭而就诊者达到1200-1500万,总住院天数达到650万。 从1990年至1999年,以心力衰竭做为主要诊断的住院次数由每年的81万增加到100万,以心力衰竭做为主要或次要诊断的住院次数由每年的240万增加到360万。 2001年大约 5.3万人主要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尽管心力衰竭治疗有了很大进展,病人死亡数仍在不断增加。 心力衰竭主要是一种老年人疾病。 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心力衰竭患病率达到千分之十,大约80%的心力衰竭住院病人年龄超过65岁。 心力衰竭已经成为最常见的医疗卫生诊断人群(即出院诊断)。 用于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医疗卫生支出高于其它疾病。 2004年直接或间接用于心力衰竭的费用估计为279亿美元。 在美国,每年大约需要29亿美元用于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二、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资料顾东风、黄广勇、何江等在“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年1月)一文报道了国内进行的一项大规模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是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和泰国参加的亚洲心血管病国际合作研究(InterASIA)中国部分,应用四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10个省市(南方和北方各5个省市)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年龄在

布鲁菌病讲义

布鲁菌病讲义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布鲁菌病讲义 概念: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布病是急性传染病,也是职业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其为乙类传染病。 历史与现状:布病在世界上有广泛的流行,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但是,人们真正认识此病,并不断深入发展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 1887年英国军医Bruce在马耳他岛死于“马耳他热”的英国驻军士兵的脾脏中分离到“布鲁氏菌”,首次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体。为纪念Bruce,学者们建议将该病取名为“布鲁氏菌病”。 在我国,1905年Boone于重庆报告2例布病患者,1916年在福建发现1例布病患者,1925年在河南发现4名印度侨民感染布病,并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羊种布氏菌。说明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有布病流行。 病原学:布鲁氏菌为一组微小的球状、球杆状、短杆状细菌。形态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呈多态性。革兰染色阴性1985年WHO布鲁氏菌病专家委员会把布鲁氏菌属分为6个种19个生物型。临床上以羊、牛、猪三种意义最大,羊种致病力最强。 年份菌名生物型国家宿主 1887 羊种1-3 马尔他羊 1897 牛种1-7、9 丹麦牛 1914 猪种1-5 美国猪 1953 绵羊附睾 1 新西兰公绵 羊 1956 沙林鼠 1 美国沙林 鼠 1966 犬种 1 美国犬我国已分离到15个生物型,即羊种(1~3型),牛种(1~7、9型),猪种(1、3

布氏杆菌

布氏杆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的短小杆菌,牛、羊、猪等动物最易感染,引起母畜传染性流产。人类接触带菌动物或食用病畜及其乳制品,均可被感染。我国部分地区曾有流行,现已基本控制。布氏杆菌也是帝国主义者列为失能性生物战剂之一。布氏杆菌属分为羊、牛、猪、鼠、绵羊及犬布氏杆菌6个种,20个生物型。中国流行的主要是羊(Br.melitensis)、牛(Br.Bovis)、猪(Br.suis)三种布氏杆菌,其中以羊布氏杆菌病最为多见。 中文学名:布氏杆菌,拉丁学名:Brucella,界:细菌界,属:布氏杆菌属,种:布氏杆菌,分布区域:世界各地 病理 布氏杆菌首先感染家畜。家畜临床表现不明显。但怀孕的母畜则极易引起流产或死胎,所排出的羊水、胎盘、分泌物中含大量布氏杆菌,特别有传染力。而其皮毛,尿粪,奶液中均有此菌。排菌可长达三个月以上。人通过与家畜的接触,服用了污染的奶及畜肉,吸入了含菌的尘土或菌进入眼结合膜等途径,皆可遭受感染。发病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上。 该菌自损伤的皮肤及粘膜或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人体后,首先被吞噬细胞吞噬,进入淋巴结,有时可在其中存活并生长繁殖形成感染灶,约2~3周后可进入血液循环产生菌血症。继之在网状内皮系统如肝,脾,骨髓内生长形成新的感染病灶,并可多次反复冲破细胞进入血循中,则再一次引起菌血症和临床急性症状,表现为平均2~3周的发烧期,每间隔约3天至两周,发烧又反复,产生波浪状的热型,故称为波浪热。 同时,布氏杆菌含有内毒素及菌体本身皆可引起人体的过敏,出现各种的变态反应性病变。骨关节病变,多发生在半年左右,少数病例更早些。布氏杆菌骨髓炎是血源性布氏杆菌感染在骨关节的局部表现。任何骨均可受累,但以脊椎炎最为多见。关节的病变常侵犯大关节,以髋关节炎最为常见。 变化 布氏杆菌病急性期的病理变化为多脏器的炎性变化及弥漫性的增生现象。慢性期主要表现为局限性感染性肉芽肿组织的增生。该肉芽肿可位于椎体内或邻近椎间盘的软骨下椎体骨质内。病变可继续扩大,侵及周围骨质,软骨板及椎间盘。最常见受累的是腰椎。感染性肉芽肿显微镜下可见上皮样细胞和类似郎罕巨细胞,周围有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肉芽肿直径约1MM。有少数发生坯及干酪样病变,偶见死骨。广泛的新骨形成是一特殊的表现。因椎间盘破坏,椎体间常呈骨性的融合。据统计约30%~40%病人有骨关节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关节炎,骨膜炎,骨髓炎,脊柱炎。脊柱,肩关节,肩锁关节及骶髂关节最容易受侵犯。 感染表现 大多数病人有急性感染表现。主要为波浪状发烧为其特点,发烧约2~3周,继之1~2周无烧期,以后再发烧。常伴多汗,头痛,乏力,游走性关节痛(主要为大关节)。有时全身症状消退后,才出现局部症状。腰椎受累后,出现持续性腰背痛,伴肌肉痉挛,活动受限后,影响行走。常可产生坐骨神经痛。局部有压痛及叩痛,少数病人于髂窝处可扪及脓肿包块;也可产生硬膜外脓肿压迫脊髓及神经根,出现感觉、运动障碍或截瘫。同时可伴有肝、脾肿大,区域性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慢性病人可伴有其它多处的关节病变。但大多数发生在腰椎,少数发生在胸椎,胸腰段,骶椎或骶髂关节者。男性病人可有睾丸肿大,睾丸炎症表现。本病有“自愈”趋势,但历时较长。未接受治疗者复发率约占6%~10%。 治疗预防 主要为抗菌药物治疗及对症疗法。急性期最有效药物为四环素,0.25~0.5g/次,每天四次。连服4周为一个疗程。停一周后可依病情再用药1~2个疗程。必要时可以加用链霉素。TMP-SMZ也可选用,对于关节症状顽固,变态反应强的较重症例可以考虑特异性菌苗疗法。关节有积液时,可抽出液体,内注链霉素0.2g;对有脊柱炎病例可加用脱敏疗法。此外应卧床休息,或用石膏床或支具固定,有利于肌肉的痉挛缓解,减轻疼痛。若因脓肿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出现感觉,运动障碍或截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