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程建设情况汇报

课程建设情况汇报

课程建设情况汇报
课程建设情况汇报

课程发展历史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开发》课程是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教师教育公共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能力,有利于普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层次整合。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和教师教育公共必修课,《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开发》也是黄冈师范学院开设最早、影响最大的课程之一。本课程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课程的起步建设阶段。

早在1986年,黄冈师范学院的电教中心就对全校的师范生开设电化教育公共课,主要教授媒体教育应用的理论与实践知识。1993年学校开设电化教育专科专业后,确定了《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开发》为其专业必修课。刚开始时,鉴于省内外没有专门的本课教材,学生使用的是课程教研室教师自己编的讲义与辅导资料。开设专业后,专业学术带头人王锋教授亲自参与本课程教学,教学中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研究,取得了系列的教研成果。因此,当即就被系部及学校列为重点建设课程。

第二个阶段为课程的快速发展阶段。

1999年学校率先在省内成功申报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并招生。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地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人员以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人员。培养目标中进一步强调了学生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能力的培养。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学校为了适应全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继续在全校所有师范专业学生中开设《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开发》公共必修课程。

与此同时,课程负责人开始着手本课程的教材建设。针对多媒体计算机硬、软件技术及专业知识更新快、理论和实践并举以及全省中小学多媒体CAI应用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课堂教学型”、“操练与练习型”和“网络远程教学型”课件设计与开发为基础,以“游戏型”、“模拟型”、“模拟型”为补充课程内容体系。2002年6月,王锋教授根据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主持编写了《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教育》等教材。

该教材以课件的实际教学应用与开发为核心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条件的改善,本课程不仅教学内容随着时代变迁以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断革新,补充新的教学内容,而且教学模式从最初的“课堂教学+课间上机实习”模式,发展到现在的“课堂教学+课间上机实习+课件设计与制作”模式,实践教学得到不断强化,学生动手能力明显增强,教学质量有了质的飞跃,由学生设计与制作的多媒体CAI课件多次在省内外大赛中获奖。

2000级王力同学作品《抛体运动》获“全国多媒体课件比赛三等奖”、黄海斌等设计制作的作品《实用电子技术》获“2005年度湖北省高校课件比赛二等奖”。2007年正保教育杯第三届全国ITA 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中有16人分别荣获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2004年该课程被评为黄冈师范学院校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地位的确立,给该课程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个阶段为课程的成熟完善阶段。

该课程在确立为校级精品课程后,本课程建设小组的教师再接再厉,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模式、实践环节等方面,不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我们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强调学生在多媒体知识及CAI技术的学习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潜学生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比如,在模块“CAI课件的制作工具”内容的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相关的“CAI课件制

作工具”进行深入学习,达到特色发展。同时,强调问题解决,让学生在“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开发”实践中掌握和应用“多媒体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开发”技能积极地应用到教育实习等教学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非常突出,在历届学生的就业面试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制作的多媒体CAI课件多次在省级以上“多媒体CAI课件大奖赛”中获奖。我们学校各部门及各系的网页很多都是本课程的学生帮助设计制作的,有些学生还为黄冈的公司和中小学设计并制作了独具特色的单位网页,受到了相关部门的极好评价。2006年10月,经湖北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议和审定,黄冈师范学院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被确定为“湖北省本科品牌专业”,“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开发”课程为重点建设课程。2007年5月,学校投资850万,建成黄冈师范学院媒体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建成后进一步优化了《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开发》课程的实践教学环境。

近几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师资培养,采取了多种措施,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如:实行青年教师教学导师制,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保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青年教师参加具体的学术课题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科研水平;鼓励青年教师考博,提高教师队伍整体学历层次与学术水平;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类培训与学习研讨活动;组织青年参加教师科研和教学比赛;聘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指导教学和科研。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于开发》课程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学术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教学内容

一、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开发》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主要的专业必修课之一,也是我院开设的师范专业公共课《教育技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全面地向专业学生介绍了多媒体课件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流程与模式、多媒体课件素材制作方法与技术、各种类型课件的教学特性及实现的主要方法与技术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能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设计和开发出相应的课件,能够对不同的课件进行评价,指导学生进行电子作品创作。作为师范生公共课,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流程,掌握常用的课件制作工具的使用,能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制作出适应实际需要的多媒体课件(主要是演示型课件)。

二、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三、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重点包括多媒体课件设计的理论基础、开发流程与模式、各种类型的课件的特点及制作方法。难点在于课件设计的各种理论基础(尤其是学习理论)、课件设计的教学设计。教学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有:

1、如何让学生真正领会各种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并将其体现在课件设计中;

2、课件设计中如何正确的进行选题、教学策略设计、媒体选择与设计等;

3、如何在相对较少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课件素材制作、界面设计等综合技能。

针对课程的重点、难点及教学中面临的挑战,我们采取的解决办法包括:

1、系统讲授与案例研习相结合,更加注重案例研习。针对整个课程,我们精选了若干大型案例,以案例为线索组织教学;每个模块又精选了小型案例。

2、课内讲授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高度重视课外自主实践。在有限的课内学时内,重点讲授知识框架与重难点内容,而将具体的实践任务放在课外完成,为此我们将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安排专门的实验辅导教师和高年级优秀学生一起辅导课外实验。

3、构建基于网络的学习交流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交流学习经验、共享学习资源、实时获得教师和学习同伴帮助等。

4、开展小组协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强的课程,开发一个多媒体课件需要不同能力倾向的学生共同完成,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协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很好的适应了课程特点与要求。

四、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开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而且实验教学内容不同于一般的验证性、演示型实验,要求学生富有创造性。因此,本课程实践教学指导思想是在夯实学生基本功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此基本思想的指导下,我们一是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中以真实的“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任务的过程中,课件制作能力、人际协作能力、创造性均得到了提高;二是组织校内多媒体课件比赛、组织学生参加湖北省、全国性的教学软件比赛,通过这些竞赛活动,学生课件制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均获得了很好的成绩。到毕业时,大多数学生找工作时都能拿出自己的多媒体作品,学生在这方面的动手能力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教学条件

一、教材使用与建设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条件,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作为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内容更新较快,各师范院校选用的教材也各异,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在课程教材使用与建设方面,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以来,我们一直选用最新版的教材,先后选用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项国雄等编写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基础》、张军征等编写的《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基础》。

2、高度重视自编讲义,讲义可以综合各种教材的优点、并且及时将专家和我们课程组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加入进去。每年教研室集中课程组教师讨论讲义的更新。

3、课程组根据我院人才培养特色标准的要求,组织编写了相关教材:《教育技术——计算机的教育应用》,王锋主编,科学出版社;《多媒体实用教程》,童保红主编,科学出版社。

4、与图书馆合作,积极采购大量相关参考书。学院图书馆多媒体课件方面的馆藏参考书有400多册、数字光盘300多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提供有效的文献资料。

5、《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开发》课程组共同建立立体化的电子教材,丰富了教材形式。

二、配套实验教材的使用与建议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课教学与课件制作实践是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保障。授课教师根据所授课内容都编制了相对应的实验指导书和对应的课件设计与制作指导书,学生通过基本实验教学和提高型实验两个实验教学环节,能独立设计与制作出适合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的多媒体CAI课件。

三、实践性教学环境

我系建有较完善的实验教学系统,担负着巩固、发展课堂教学,培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任务。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从1985创建的电教室发展到现在数字媒体实验中心。数字媒体实验中心下设有:广播电视制作系统、多媒体网络课程制作系统、数字动画艺术制作系统。三大系统建有17个实验室,实验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如有数字标清的演播室制作设备,大洋网络版非线性编辑制作设备,多画面网络课程实时录播设备,数字微格教学设备等。目前实验中心设备达750台套,总价值500多万元,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实验设备生均值达9000多元。实验中心下属的实验室相对独立,能单独完成各自的教学、科研任务,又依托交换机而构成一个局域网,最大限度的实现了资源共享。本课程实践课教学时采取分组实验法,完全能确保1人1组与1人1机,实验开出率达100%。

四、网络教学环境

五年来我校投资上千万元,组建了完善、齐全、便捷的宽带校园网环境,而且,都接入了中国教育科研网和Internet。教学楼绝大多数教室是多媒体教室,所有的实验室与校园网和Internet互连,为本课程教学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硬件环境,课程组开发的网络教学网站已经对校内外开放,学生能很方便通过校园网络浏览基于本课程的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下载电子教案,借鉴师生获奖的优秀课件,获取各类课件制作素材以及课件作品。

目前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电子教案与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及教学资源库等教学资料已经实现上网,并与2005年4月开始对全校学生开放。为方便学生主动自学,课程建设小组开发了本课程系列多媒体CAI教学课件及网络课程。

我们构建了立体化网络教学平台,与该课程的网络课程、课程Blog、课程电子信箱(cxzhope@https://www.wendangku.net/doc/db213497.html,)、QQ群(号码:37507617)等可以实现在线学习、测试、答疑,作品下载与提交等功能。

网络教学平台地址:http://211.69.145.9(校园网)

校园网外代理地址:61.136.177.237

端口:808 帐号: 222:密

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教学方法

理论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课堂讲授与演示、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网络教学与辅导答疑等,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做到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结合,力求取得最优教学效果。在课程课堂教学中,我们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并结合案例教学,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为主动参与者,注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课程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真实的“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学生在解

决一个个实际任务的过程中,课件制作能力、人际协作能力均得到了提高;我们还专门拿出课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的制作过程与心得。对比试验表明,使用本方法后,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很好。

二、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上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一是通过师生自制和适当购买相结合,不断丰富课程案例库;二是是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自建服务器,建立网络化学习平台,通过网络课程及课程Blog、QQ 群等社会性软件实现网络在线学习、答疑、交流、资源共享等功能。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还可以上传自己的作品,也可以查看他人的作品,并可以对作品发表意见。

经过不懈努力,课程教学效果得到了校内同事、校外专家与学生的充分肯定。多数用人单位对本专业学生的课件制作能力给予了良好的评价,学生作品多次荣获国家和省级奖项。

本课程主要特色

1、先进的课程教学理念

本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制作能力培养,不仅要以知识为基础,而且要以现代教育理念和人的主动性、创造性为核心的综合素质作背景。因此本课程教学以有利于学生领会知识,发展智力能力,形成综合素质作为指导理念。我们坚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了任务驱动、认知学徒、基于问题的教学、基于项目的教学等多种新型教学模式,很好的适应了课程特点,收效很好。

2、完善的课程教学规范

课程教学文件是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对课程教学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因而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经过几次修订,我们编写了体现“三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本”的课程教学大纲和体现“能力本位”的实验教学大纲,并据此选定了辅助性教材和主要参考书,撰写了课程实验与设计指导书,制订了教学进度计划和考试大纲,提出了试题库、资源库建设的指南,拟定了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课程教学文件体系,既对教学目的目标、教学内容范围、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进度与评价作出了基本规范,也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基本思路。

3、优良的课程建设环境

(1)学校与系部领导高度重视。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我系领导将本课程建设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多次召开全系骨干教师研讨课程教学大纲修订、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教材的编写等问题;作为师范生公共课,教务处也高度重视本课程的建设,强调要通过本课程教学提高师范生就业竞争力,多次进行课程教学调研,为课程教学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良好的课程建设平台。我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为“湖北省本科品牌专业”,媒体传播教学示范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这些为本课程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4.开放的教学内容体系

教材是教与学的基本依据和主要知识资源,我们在选用学界公认的优秀教材的基础上,每年都通过教研活动系统研讨CAI课件方面的的知识发展与技术创新问题,及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采用更删交替、详略调整等方式,增补了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新技术新成果,如引入了“网络课件”“制作专题学习网站”等教学内容,加强了声音、视频素材处理及教育应用等内容的教学,增加了相应的的实验教学,同时通过指定课外读物,建立课程网站,创造开放实验条件等措施,提供更多的知识信息源,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开发的前沿知识和发展动态,而且有机会尝试学习设计开发、练习制作技能,跟踪知识发展和技术演变。

5、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上,我们积极推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一是构建了网络化学习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实现作品下载与上传、视频点播、实验预约、在线交流等功能;二是通过课程电子信箱、课程Blog、课程QQ群等社会性软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师生与生生交流;三是有对应的网络课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6、丰富的课程学习资源

任务驱动教学、基于项目的教学等教学模式离不开丰富的学习资源,我们构建了以课程案例、课件制作素材、技术教程、教师授课录像、教师课件等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库,且内容在不断扩充与更新。

7、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法

根据《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开发》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以及“知识够用、观念先进、能力本位、技术熟练、知识统一”的基本指导思想,我们采用了不同于标准化测验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做到客观、公正、合理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并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将过程评

本课程地位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开发”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重要的实践领域,是毕业生必需掌握的一项重要的专业技能,同时,它也是师范专业学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开发》课程的教学对增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课程整合以及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本课程一直是教育科学与技术系重点建设的课程,2004年成为黄冈师范学院首批重点课程,2005年又成为首批校级精品课程。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本课程已有一支较高水平的教学队伍,具备良好的学术传统,课程组教师获得过“湖北省高校多媒体课件比赛优秀奖”、“黄冈师范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和“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等多项奖励。课程组教师发表的关于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改革的文章被多篇文章引用,产生了较大影响。我们坚持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任务驱动、认知学徒、基于项目的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不断更新,编写了相关教材,教学硬件条件好。

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对课程教学评价很好,学习效果好。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多媒体教学软件等技能性比赛,均获得很好的成绩。如2000级王力同学作品《抛体运动》获“全国多媒体课件比赛三等奖”;黄海斌等设计制作的作品《实用电子技术》获“2005年度湖北省高校课件比赛二等奖”;2007年在以本课

程内容为主要竞赛内容的第三届正保教育杯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中,2人获得国家二等奖,6人获得三等奖,11人获得优秀奖,黄冈师范学院成为湖北省赛区仅有的2所入围全国决赛的学校之一(另一所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生在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方面的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我们认为,我校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开发课程的优势与特色是十分明显的。

本课程不足之处

1、由于公共课学生人数较多,实验室生均面积有待进一步提高;

2、双语教学有待进一步普及;

3、课程还未全程录像。

建设目标与规划

一、总体建设目标

经过3~4年建设,将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课程建设成为全面现代化、适应现代教育及教育技术

学专业人才及师范培养需要的,师资队伍素质更高、力量更强,教学队伍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

历结构更趋合理,教学条件较为优越,实验条件齐备,省内先进、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多媒体CAI

课件设计与开发课程体系。

二、建设步骤与课程资源上网计划

1、继续加强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加大教学

研究的力度。继续探讨实践任务驱动、基于问题的学习、认知学徒等新型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逐步形成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合理,团结互助的

师资队伍。

3、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争创一流的教学环境。

4、完善课程案例库,继续收集与制作各种多媒体素材、各种类型的多媒体课件、各种技术教程,

加快网络课程的建设步伐。

5、加紧建设与完善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开发课程网络教学系统,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

次整合,真正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模式、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6、建设《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开发》教学专业网站,提供专业的相关教学信息,使之成为全

国课件设计与开发教学、课件设计与开发知识传播与普及具有相当影响的力的专业教学网站。

7、面向专业学生推行双语教学,在引进原版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同学们更好地读原版教材,使

课程教学与国际接轨。

思政课建设情况总结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2013年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总结 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保障有力 (一)机构设置 学院根据中央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要求,由校党委直接领导,书记张 进平具体负责,主要把握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和工作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计划具体落实到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全过程中,由思政部主任张晓萨负责学院思政教学 督导工作,监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及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由思政教研室具体负责实施覆 盖学院所有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 工作。在学院党委领导下,还建立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形成了融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全面组织开展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师资队伍 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由思政部下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负责组织实施,该教 学团队是一个融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教学组织。团队建立以 来,始终致力于探索特色鲜明的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等方面成 绩显著。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上,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积极选派教 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的培训。 (三)专职辅导员队伍 为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学院建立了各教学班配备一名辅导员的专职辅导员队伍,作为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辅导员的组织下,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二课堂,对学生 进行行为养成和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了数十个学生社团。在学生社团活动中,辅导员老师积极 引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寓教于乐,陶冶情操,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 治素质。 在行为养成上,由辅导员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对学生行为进行纠偏,引导学 生行为方向,并作为学生行为表现考核的主要依据,合理有效管理学生。既加强了学生管理, 又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制度保障 在制度保障方面,为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及时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思想状 况,贯彻院党委的工作指示,从制度上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 对课程教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稳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建立了每学期两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满意度调查机制,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 论课老师进行教学效果监督,及时反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

精品课程建设情况报告书(新)

《网络安全技术》精品课程2008~2009年度项目建设情况报告书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建设项目组 二00九年十月

目录 一、项目年度建设规划概述 (1) 二、项目落实情况概述及取得效果 (5) 1、课程目标 (5) 2、课程内容与结构 (6) 3、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7) 4、课程团队 (8) 5、课程研究 (9) 6、课程资源 (10) 7、课程考核 (11) 8、课程效果 (12) 9、课程管理 (12) 三、项目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13) 四、下一步建设措施 (14)

一、项目年度建设规划概述 1、课程目标 (1)建设目标 以职业岗位综合能力为课程目标,体现应用型高技能网络安全人才的职业特点。 (2)建设内容与措施 通过对用人单位访谈和毕业生调查,根据专业发展的不同需求,适时地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目标,与合作企业一起修订教学大纲和实训大纲,使之更加贴近就业岗位技能需求。 (3)建设经费 计划投入0.35万元。 2、课程内容与结构 (1)建设目标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对遴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序化,基于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将教学与实际工作过程紧密结合起来。 (2)建设内容与措施 ①确定职业岗位; ②明确工作任务; ③分解专项能力; ④遴选课程内容; ⑤设计学习情境。 (3)建设经费 计划投入0.35万元进行课程体系建设。 3、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 (1)建设目标 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将教研教改成果推广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改革创新,推出适应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培养创新、创业型专业人才的教学机制;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外实训机会,实现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

咸阳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咸阳政务门户网站作者:咸阳市政协责任编辑:咸阳市政协点击数:1237 发表时间:2017-12-14 11:06 按照《市政协2017年协商工作计划》安排,10月31日,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赴乾县、市信息办、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调研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委员们实地查看了乾县智慧城市指挥中心和乾陵安防监控系统,了解了市交通运输局12328监督服务电话系统和公交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情况,听取了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便民措施介绍,考察了市信息办中心机房、智慧城市大屏、呼叫中心。11月24日上午,市政协召开了“月协商”座谈会,形成了《关于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智慧城市建设是指通过采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运转更高效、更敏捷、更低碳,是信息时代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我市自2011年启动智慧城市建设以来,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下,着力改革体制机制,改变行政分割、管理分治、资源分散的局面。重视统筹设计整体规划,编制了《咸阳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注重把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信息惠民城市试点、信息消费城市试点等与咸阳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全面融合,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整体水平和层次。通过建设咸阳市政府"政务云",建成共享信息平台,杜绝了重复建设和新的信息孤岛的形成,强力推进了资源整合。积极实施“六个一”信息惠民项目,通过群众办事“一站通”、便民服务“一号通”、智慧医疗和惠民资金“一卡通”、和谐社区“一格通”、掌上咸阳“一点通”、无线城市“一网通”切实解决群众需求,服务咸阳社会发展。在西部率先启动“互联网+”计划,全面开展城市信息融合,建成了咸阳市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咸阳市信息资源安全共享暂行管理办法》,并在智慧医疗、智慧税管、智慧安监、智慧气象等重点领域试点大数据分析应用,初步具备了大数据监测、预警和风险分析能力。通过七年的不懈努力,我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在中西部地区创造了信息化建设的“咸阳模式”,赢得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充分肯定。 二、存在问题 (一)数据整合及应用推广有待进一步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协作来实现,但是当协作遭遇利益壁垒时就显得较为艰难。具体表现在:(1)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基础。然而纵观全国,如何打破数据壁垒,联通信息孤岛,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难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信息安全问题,担心数据泄密,另一方面是行政管理的问题,在行政体制当中,有各条线的行政命令,有各种各样的法规,导致城市治理不能横向打通,给技术应用造成障碍。我市通过各种措施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但也依然存在因为核心数据市级层面没有权限开放,或各职能部门一般没有制约关系,导致“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的现象。(2)应用推广。在智慧城市的应用推广中,我市已实施了“六个一”信息惠民项目,“一卡通”可以实现“一卡多用”,但并未完全代替各部门分别发行的各种卡。各部门的服务热线依然与“一号通”并存。无线城市“一网通”建设和群众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无纸化办公还没有在党政机关内部普及,培训网络化、远程会议等的应用还有较大空间,一些惠民项目群众知晓度还比较低。一些在技术上不存在任何问题的应用项目在推广时遭遇重重阻力。这些与人们的传统行为习惯、部门资金实力、现有政策因素等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受利益和权力分割影响。 (二)协同推进的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一是尚未形成职责明晰、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网信办、发改委等多个机构,但没有统一的部门对大数据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工作推进也比较困难。出自不同部门的数据资源口径不一,不进行统筹协调管理,大数据的综合效应就难以发挥。二

体育学院质量工程“篮球精品课程”建设情况汇报

体育学院质量工程“篮球精品课程”建设情况汇报体育学院质量工程“篮球精品课程”建设情况总结根据吉首大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计划,对体育学院篮球精品课程建设情况进行汇报如下: 一、篮球课程建设进展情况说明 篮球精品课程自2008年 6 月立项以来,篮球教学团队十分重视该课程的建设,组织讨论课程方案、建设计划、措施以及经费使用,并根据本课程建设规划,突出课程优势,增强学科队伍教学能力、改善教学条件和提升社会影响力; 进一步完善篮球课程教学大纲、计划以及重新修订教案; 围绕篮球课程,制作教学课件,网络教学视频等网络资源。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课程教学组成员有 1 人获硕士学位,1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人参加全国篮球裁判培训,1人获湖南省教学名师、 1 人获湖南省徐特立教育奖,1人指导毕业生篮球论文获校级优秀指导教师。课程教学队伍成员积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引进课堂,丰富教学的内容,改进了教学手段,积极开展篮球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使篮球教学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体育专业学生代表吉首大学参加湖南省大学生篮球比赛获第八名成绩。 (二)完善教学大纲、计划及教案的修订根据教学中的实践情况,完善篮球教学的各个环节,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大纲、计划进行了修改。对篮球教学目标和内容做出清晰明确的规定,规定了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及深度、难度指标和教学顺序等,实现篮球教学培养目标。同时对篮球教案进行了修订,使篮球教学更规范、合理,提高了篮球教学质量。(三)进一步完善网络资源。 篮球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学技

术),主要教学内容都能运用多媒体技术同步演示教学,将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主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录象(如刘少英、彭长锦、张泰乾、马志军),并完成精品课程录象的阶段任务。还将网络中相关的优秀篮球视频挂在课程网站中供学生欣赏学习,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程建设阶段性成果篮球精品课程教学团队近一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获 本课程相关课题 3 项,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奖励1 项,发表相关论文7 篇,获奖相关论文7 项,教学录象 4 项。 (一)本课程完成相关情况 1、完成了篮球课程系列教学大纲、计划、教案(理论、实践)、重点技术、战术讲解录像、技术图片、作业习题等电子资源的信息化处理; 2、完善已有的课程资源(修订、增加以及链接等),拓展课程体系内容,增加学练评估、名词术语和专家、论坛,相关网站信息。 (二)本课程相关课题1、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篮球课程设置与改革研究,湖南省体育局,2008.52009.9 。 2、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教材建设的研究,校级教改课题,2008-2010。 3(湖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设施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湖南省科研课题,2008-2009 (三)本课程相关获奖 1、创造性思维在篮球专选课战术意识教学中的运用,全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 训练研讨会,一等奖,2008.7

(高校大学)课程建设情况总结2篇

(高校大学)课程建设情况总结2篇 篇一 课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XX中医药大学教学工作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在课程建设组教师们的不懈努力下,按XX省高等教育学校标准对以下课程进行了不懈的建设,达到了优秀课程的要求。现将以下课程建设情况做出总结如下: 一、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定位及特色 (1)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根据XX省高等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和教学原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善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法,充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积极推进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与启发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和潜力。 (2)课程建设定位 内、外、妇、儿、五官、传染、急救医学及中医结合肿瘤学是XX中医药大学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建设的定位就是建设优秀课程,努力打造校级和省级精品课程,为医学教育专业建设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3)课程建设特色 a.内、外、妇、儿、五官、传染、急救医学及中医结合肿瘤学是XX中医药大学的的专业核心课程。理论性强,是必修的理论课。

b.有一支优化的教学梯队、有一个革新的教学大纲、有先进适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了严格科学的考试方法和制度。 c.引入了研究性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中体验和掌握各种知识和能力。 二、教师队伍建设成绩 ①本课程建设中师资力量雄厚,在教学中,各位老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配合默契。②年轻的教师经常向老教授讨教,经常组织听课和经验交流,同时注重与时代特色结合,是一只不可多得的优秀队伍。③学生评教及考核成绩均优秀。④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⑤发表了较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⑥本课程建设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合理并取得良好效果:坚持开展定期教研、科研活动,促进本教学队伍整体科研能力提高;坚持听课制度,及时了解课堂教学动态和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改进教学内容方法,促进良好教风形成和发扬;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考博、访学、进修等,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及建设成果 (1)教学内容 中西医结合内科、中西医结合外科、中西医结合妇科、中西医结合儿科、中西医结合五官科、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传染学、急救医学。首先先概括以上课程的统一建设:

精品课程汇报总结

精品课程汇报总结 精品课程汇报总结篇一所谓精品课程就是指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自实施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精品课程成为我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鼓励使用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我校精品课程建设概况 我校的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经过一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止到上学期,我校已有精品课程五门,分别是:李楠主任的高一《化学》,肖伟老师的高一《数学》,刘磊老师的《哲学与人生》,孙传洪老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李兴桂老师的《畜禽解剖生理》等。随着精品课程建设的推进和发展,我校的精品课程数量会逐年增加,质量会逐年提高。 为了规范精品课程建设,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了《利辛县王人职高精品课程实施方案》,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完善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促进了精品课程的有序发展。

二、经验总结 我校精品课程建设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和我校的总体规划,学科传统和重点投入是分不开的。简言之,我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有以下几点经验: 1、领导重视 我校成立了精品课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张献毅担任,副组长由王孝民副校长和李楠主任担任,其余领导班子和教研组长人成员。精品课程建设由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农学、养殖三个专业组及教务处落实和组织实施,在精品课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工作,设精品课建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教务处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其职责是负责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方案、全校精品课程的规划、经费使用、过程管理、评估验收等工作。 各专业成立精品课程建设小组,由专业建设负责人、项目组成员及有关教师组成,负责制定并 2、经费投入到位 根据课程建设需求,凡经审定立项的精品课程给予一定的建设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实行专款专用。精品课程建设经费主要用于课程基本建设,可用于购置图书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建设、题库建设、实践教学活动、网站建设等,以及参加国内有关课程建设的研讨会议和有关精品课程建设的检查评

初中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工作总结修订版

初中校本课程建设与实 施工作总结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工作总结 邵原二中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深入,课程模式也日逐多样化、自主化,特色化课程结构,日趋合理,为学校实施办学自主权创设了广泛的空间,也为教师教育教学更加自由的开放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提供了一个展台,激发了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的极大热情。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校通过校本教研工作和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评价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将我校建设与实施校本课程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到我校教育资源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必须充分考虑到适应基础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主动发展、个性充分发挥的需要;课程设置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钻研精神;有利于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进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学校课程建设目标 (一)、学校课程类型多元化,课程结构多层化。从培养师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师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需要出发,重点建设和完善学校创造教育课程、艺体健康教育特色课程(合唱队、舞

蹈队、篮球队)、主题节日课程(教师节、国庆节、清明节、端节节)和学校三大教育(感恩教育、目标教育、养成教育)等。最大限度地提供学生“品行、人格、习惯形成和发展的经历,提升师生道德水平、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逐步构建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课程和实践体验型课程体系。 (二)、通过课程设置,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生活、追求卓越”的优秀二中人。 (三)、通过课程的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师德修养良好、业务能力精湛、具有“奉献、智慧、求实、创新”精神,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队伍。 三、我校校本课程制定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发的课程,它是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兴趣本着自主开发的课程。我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在前期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他们渴望获得更多的信息,兴趣爱好非常广泛,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先让教师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提出课程开设申请,再由学生自愿报名选择。这样一来,课程开设与学生选课成了供求关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 (二)、多样性的原则。校本课程应该是多样性的,适合本校本地区的,有利于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校本课程应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在实践中不断生成变化的过程。不一定向标准教材看齐,

课程建设总结

《CIS设计》课程自查报告 为了配合学院对2017年精品课程的检查工作,我们从4月起对《CIS设计》课程开展了自查工作,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课程建设情况 1、课程建设目标 按照社会需求拓宽服务功能,增强社会适应性;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多种功能于一体,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发挥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通过技能分解、资源整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着力打造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以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以“任务驱动”和“工学结合”为特色,软、硬件与国际接轨、国内领先的示范性、共享型机械工程实验实训教学中心的建设目标,合理设置实训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注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结合历届毕业生的调查反馈信息及用人单位对课程教学的要求,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为突破口,进行课程综合性改革。将将单纯的数控实训与职业鉴定、数控大赛及工厂实际加工结合起来,强调以“掌握技能、强化动手能力、培养技术人才”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构建以技能培养为目的、以技能应用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2、实现建设目标的规划与措施 (1)本课程的多媒体课件、习题等网络资源已经全部上网,运行效果良好。 (2)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在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种技术培训,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形成一支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治学严谨、热心从教、教书育人、技术精湛,教学和生产结合的教学队伍。 (3)继续进行课程内容和体系的改革,全面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职业能力来进行课程教学规划和组织教学活动,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具有实践特色的一流教学内容和方法。 3、对已上网的课程资源注意进一步更新和完善。 网站内容更加完善,主要包括: 师资队伍:主讲教师、人员构成、整体素质、教学改革与研究 课程描述:课程特色、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 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大赛试题、大赛成绩、建设规划、习题、课程申报资料等,下一步准备增加相关的科研资料和学术论文,及前沿技术等资料。 4、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学水平、学历结构、项目开发水平还有待于提高。 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还很不是很合理,年龄结构比较合理。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尽可能的派出教师进行培训。今后我们将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尽可能的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数控方面的人才。 5、加强科研建设 鼓励教师参加教研、科研。我们鼓励课程组的老师们努力撰写课程建设方面和课改方面的学术论文。现已计划这方面最少发表两篇论文,论文正在撰写中。 二、存在的问题 1、课程经费未使用 2、关于本课程的论文未发表。

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附件3 青海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学位〔2014〕3号)、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2014〕5号)和青海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工作方案》(青大校研字〔2015〕25号)文件精神,为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宗旨与目标 第一条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坚持服务需求、深化改革、立德树人,立足研究生能力培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科发展前沿和研究生个人发展需要,努力建设与学校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目标一致的结构合理、体系完善、特色鲜明的研究生课程体系。 第二条立项建设的研究生课程应具有鲜明的研究生教育教学特点,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研究生知识结构,提升研究生的科学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研究生的创新创业研究和综合素质。 第三条研究生课程建设的目标: 1.把课程建设作为学科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转变只重科研忽视课程的实际倾向,深化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以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为根本依据,以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导向,以专业共同必修课、研究方向课课程内容为重点,根据学术型、应用型两类人才培养需求修订培养方案,设计和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努力建成与我校的区域特色鲜明、服务地方能力

较强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任务相适应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较高水平的优质课程。 3.以课程建设工作为基点,统筹使用各类资金,改革、完善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对研究生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常态化投入,把研究生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工作纳入院系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推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 4.健全研究生教学管理制度,建立课程体系设计和优化机制;建立规范、严格的课程审查机制;健全研究生课程学习计划的指导审查制度和支持系统;扩大研究生课程选择范围,形成开放,灵活的选课机制;加强课程教学管理与监督,完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创新考核方式,探索建立研究生课程学习综合考核制度;不断完善制度、机制,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第二章建设内容 第四条研究生课程建设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1.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2.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规范; 3.教学模式的改革; 4.教学案例库建设; 5.实践环节的改革与创新; 6.教学方法的改革; 7.研究生教材和文献库建设; 8.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第五条立项建设的研究生课程同时也作为教学成果奖的培育项目,鼓励教师将立项课程经若干年的建设,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学成果奖。

高级英语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精品

《高级英语》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校精品课程《高级英语》课程建设与改革总结 自2008年07月起,《高级英语》课程被学校确定为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来,课程建设小组按照《江苏科技大学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文件精神及要求,积极、努力、认真地开展《高级英语》课程建设工作,经过近两年半的建设,该课程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教材建设、教学手段和课程特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完成了预期的建设目标与任务,使《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基本情况 1.课程改革与建设背景 《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习阶段的一门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专业技能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承前启后(将低年级学习阶段和高年级学习阶段紧密衔接的专业基础课。高级英语总课时数128,占专业课程的10%,开设时间一学年;其实践性和系统性很强。它在学生学习了《基础英语》、《英语听说》、《英语阅读》《英语语法》等专业课基础上开设的。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高级英语课程是这样规定的:高级英语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课程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高级英语》在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可见一斑。 2.《高级英语》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我校历来十分重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放首位。自从我校开设英语专业以来,《高级英语》课程一直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和专业主干课程,严格按教育部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对该课程的刚性教学指标实施教学。(每课都应配备有大量的相关练习,包括阅读理解、词汇研究、文体分析、中英互译、和写作练习等,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质量上有较大提高。P23《英语教学大纲》。 长期以来,我院注重对《高级英语》课程的建设,经过了院系领导和众多教师多年共同努力与探索,《高级英语》课程建设已夯实了基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高级英语》教材是英语专业中最具权威性、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针对性和科学性较高的部优教材之一,得到全国英语专业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时数有过几次变动,首届英语专业2000级教学计划中《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时数为192学时.2007年教学大纲修订时将《高级英语》中的阅读和翻译分流到了《翻译》、《英文报刊选读》、《阅读与欣赏》(相当于高级阅读)等专业课程之中;加强了实践性环节:专业认知实习;故课时数由原先的192课时减少到目前的128课时。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教学时数的变化,无疑是为了加强基础,拓宽知识面,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熟巧的培养的系统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学校对英语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都比较满意。 二课程建设思路及目标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高级英语》课程组共有7名教师组成,高级英语课程师生比为1:12,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4名、讲师2名。另外配备辅导教师(由本院硕士研究生担任)3-5名,每个班级1

职高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职高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所谓精品课程就是指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自实施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精品课程成为我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鼓励使用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我校精品课程建设概况 我校的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经过一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止到上学期,我校已有精品课程五门,分别是:李楠主任的高一《化学》,肖伟老师的高一《数学》,刘磊老师的《哲学与人生》,孙传洪老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李兴桂老师的《畜禽解剖生理》等。随着精品课程建设的推进和发展,我校的精品课程数量会逐年增加,质量会逐年提高。 为了规范精品课程建设,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了《利辛县王人职高精品课程实施方案》,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完善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促进了精品课程的有序发展。 二、经验总结 我校精品课程建设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和我校的总体规划,学科传统和重点投入是分不开的。简言之,我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有以下几点经验: 1、领导重视

我校成立了精品课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张献毅担任,副组长由王孝民副校长和李楠主任担任,其余领导班子和教研组长人成员。精品课程建设由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农学、养殖三个专业组及教务处落实和组织实施,在精品课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工作,设精品课建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教务处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其职责是负责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方案、全校精品课程的规划、经费使用、过程管理、评估验收等工作。 各专业成立精品课程建设小组,由专业建设负责人、项目组成员及有关教师组成,负责制定并 2、经费投入到位 根据课程建设需求,凡经审定立项的精品课程给予一定的建设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实行专款专用。精品课程建设经费主要用于课程基本建设,可用于购置图书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建设、题库建设、实践教学活动、网站建设等,以及参加国内有关课程建设的研讨会议和有关精品课程建设的检查评估等活动开支。 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经费分三批划拨,第一批为启动经费20%,在项目立项后划拨;第二批为建设经费50%,在中期检查后根据评估结果划拨;第三批经费在验收后30%,根据验收结果划拨。实施本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方案与精品课程的评估与检查工作等。 3、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 精品课程的建设采取精品课项目负责人制,课程建设负责人负责制定和实施

最新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网球》院级精品课程2012年建设总结报告 一、项目在建基础、支撑条件 运动系网地教研室承担全院网球和地掷球两门课程教学工作,在学院和运动系两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学院各职能部门的积极帮助下,我教研室不断发展,教学、科研、训练工作均有长足的进步。受此鼓舞,教研室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课程建设规划,2009年积极申报,《网球》课程被批准为“院级优质课程”,经过教研室全体教师2年的的不懈努力,2011年顺利完成了院级优质课程建设任务。2011年将《网球》课程申报为“院级精品课程”,获得批准。 近几年,我院网球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设施不断齐全,网球拥有13块标准场地,学院规划的网球馆已动工修建。师资水平不断提升,现有网球专职教师11名,其中副教授3名,讲师6名,助教2名。有7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另有1人正就读硕士研究生。 网球教研室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一)技术力量雄厚,运动水平较高。教师普遍技术水平精湛,个人具有较好的运动成绩,半数教师参加过专业训练或参加过全国性大型网球比赛,并获得优异比赛成绩。 (二)同事之间配合默契,团结协作精神强。教研室教师在教学、训练、比赛中有明确的人员编制分工,团结一致,密切配合,具有很强的协作精神。 (三)创造和谐氛围,青年教师进步快。教研室近几年来,几乎每年都有青年教师补充进来,教研室对其成长进步十分关心,鼓励他们参加校内外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四)开展对外培训,扩大学校影响。成立了“西安体育学院网球俱乐部”。能经常开展网球培训活动,发挥了教师的专业之长,丰富了中小学生的文化生活,扩大了学院影响。已于2011年将中国网球协会“快易网球”培训项目引进我院。 (五)在科研中,广大教师积极钻研业务,每个教师都有明确的研究方向,积极进行科研工作,近两年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地市级课题1项、学院课题2项,教师参加过3 次全国性学术会议,被ISTP或EI检索论文3篇,在国内公开学术期刊发表网球教学科研论文50余篇。 二、建设目标与思路 建设目标:

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工作总结精选

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工作总结 ××市位于××半岛东端,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西与××接壤。总面积579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77平方公里,辖××区、××区、××市、××市。1984年,××成为第一批中国沿海开放城市。20××年常住人口280.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3%,户籍人口城镇化率51.6%。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连续六年位居××省首位。 自20××年××省启动智慧××和20××年住建部启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以来,××市制定了4大建设目标,即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带动城市经济发展、服务社会便民惠民,在多个领域开展了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市是国家首批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建设试点示范地区,也是国家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市和信息惠民试点城市。 一、主要做法 (一)提升政府治理水平 一是整合部门资源,实现电子政务。××市共投资1350万元建成电子政务云,敷设98条光纤链路,整合迁移了市直部门机房和服务器设施150多台套。目前已实现200多个部门使用统一技术平台、统一运算存储、统一内外网络、统一互联网出口、统一安全防护、统一运行维护。

二是运用智慧手段管理交通。××市建成智能管控平台和8个应用系统,整合和实时监控路况事件天气等情况,自动识别重点车辆并报警,每5分钟发布重点路口路段信息,中心城区工作日早、晚高峰路网平均车速提升,路网平均拥堵时间下降。 三是建立智慧城建档案。含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城建档案归档系统、勘察现场数据采集和建设项目流程数据采集系统。覆盖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等6大类、共计13994公里管线数据,已有联网用户24家,累计点击查询6万多次。目前已挂接73个工程的967卷档案,共计96千兆数据。 四是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100%的骨干通信网和100%的接入网完成光纤化改造,城市出口带宽574G,3G/4G普及率达55%,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平台覆盖比例达80%。建立××云计算中心,并与湖北省云计算中心签订合作协议互为灾备中心。 五是实现智慧水务、供电、供热管理。建成供水管线数字化平台和供排水调度指挥系统,与热电、通信、燃气等管线实现信息共享,提供现场数据实时采集、自动报警、应急指挥调度等功能。建成智能供电平台,131万客户实现用电信息自动采集和电费自动核算;开展光伏储能微网、光导照明、节能路灯、智能用电控制、充电桩、居民家庭能效服务六位一体智能供电服务。建成智慧供热管理平台,全市完成改造安装楼道智能电动调节阀12880个,安装户内温控阀33万个,服务用户30万户,供热机组效率提高35%,节能27.6%,年实现利税7148万元,实现供热计量数字化、节能控制智能化、用热自主化和政府监督网格化。

课程基地建设汇报

课程基地建设汇报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追求有色语文课程涵养生命诗意成长 ——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汇报材料 一、基地建设背景 1.语文现状 实施新课程以来,语文教育教学虽然出现了新的起色和亮色,但是,因为应试教学目前仍有较大的市场,一些老师仍以固有的思维习惯、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学习热情和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彰显和开发,语文学习处于比较浮躁和功利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课程的有效推进。因此,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急需建设一个能传递正能量的语文课程,给语文课堂注入活力,为学生精神发展奠基。 2.发展机遇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信息化和开放化更加凸显,语文课程改革到了关键期和转型期,亟待创建一种适应这种变化的课程模式。恰逢常州市正在大力推动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为我校申报江苏省语文课程基地提供了机遇和动力。 二、项目建设基础 1.学校独特的地域环境 学校地处常州名巷——青果巷,巷内有各个朝代的民居建筑、有一百多位名人曾居住于此(李伯元、吴祖光、赵元任、周有光、盛宣怀、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史良等)、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为我校开展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学校悠久的文化积淀 学校九十多年办学历史,文化精髓一脉相承,青果满园竞秀。目前,正处于着力推进三年主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致力于“彰显‘青果’特色,追求本真教育”,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发展、成功、幸福的成长环境,引领学生规划人生、发展自我、提升生命质量。在发展长河中,积淀了悠久而丰厚的文化底蕴,为语文课程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县区创建“智慧城市”进展情况汇报

县区创建“智慧城市”进展情况汇报 县区创建“智慧城市”进展情况汇报 为加快推进我区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我区于XXXX年申报创建“国家智慧城市示范单位”,并于XXXX年X月申报成功,与住建部签订了XX项重点创建任务目标书。XXXX年我区印发了《关于印发X区“智慧城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二年来,我区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较多问题,现将X区创建情况报告如下: 一、创建“智慧X”完成情况 基本完成了基础网络建设。二年来电信、移动、联通公司投入X亿元,提高了网络质量,拓展IP承载网覆盖范围,提升业务支撑能力,促进数字城市的建设。电信公司实施了“智慧公交”工程;实施了“翼支付”平台;实施了“智慧出租”。联通公司实施了旅馆身份信息登记回传业务;实施了机动车在线考试数据实时传输;蓝盾公司押运车实时定位功能。 电子政务建设及应用稳步推进。一是完成网格、社区、街道、区四级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了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网上查阅、数字档案全覆盖。二是实现了网格服务全覆盖。为XX个社区XXX名社区工作者免费配备了“掌中宝”XG智能工作手机、“民情e通”软件,实现了各项服

务工作一线连接、一键直通、一网受理、快速办理。三是XXXX 年X区委组织部建立了智慧党建系统平台。 积极推进智慧教育建设。投资近亿元建设教育网络,现已覆盖了建城区中小学校,建成了教师网上培训系统、网络教育科研系统和教育博客系统,建立了学校网站集群,全区各学校实现了班班通、校校通,XXXX年年底建成了智能图书管理系统。 推进平安X建设。目前街路、小区、商贸中心实现电子监控全覆盖。整合数字化城管、社区网格化、便民服务中心,建立了XXXXX社会治理综合信息服务中心。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XXXX年建立了“中国X”门户网站公共信息平台。XXXX年因网络发展环境以及信息安全的需要进行了改版升级。新网站目录服务系统主要有:重点栏目X 个。接口X个。 开展智慧医疗服务。建立了门户网站;为XX%的城镇居民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完成了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全覆盖;建立了儿童计划免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应急体系;新农合参保人员实现网上直接支付;建立了城区XX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农村卫生室,新农合参保率XX%。 整合资源,开展食品安全。对食品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建立了食品安全各环节的信息录入平台。

课程计划执行情况自查报告

乐山市金口河区共安彝族乡初级中学 2017-2018学年度落实课程计划自查报告 为了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就执行课程计划的情况进行了自查,现汇报如下: 一、课程开设情况 1、开齐开足学科课程 在市、区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的指引下,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了学科课程方案,具体做法是,每学期开学前由学校教学部门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由校行政会讨论研究,形成课程方案、教师分工、学校课程总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在学科课程的开设中,我校能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本着既要开足课时,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原则,科学地安排各学科课程。加强各学科组的建设,从人员配备、教学设施,实验场地等都给予了相应的政策倾斜,并由教导处、各教研组,具体负责各学科的教学指导工作。 2、强化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是我校的传统课程,特别是在音乐、美术、体育等项目上已经初步形成特色,因此我校在加强基础学科的课程建设同时,重视特色课程的开设。本学期,我校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利用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开设了以下活动课程:

3、努力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设和建立是学校创建特色的需要,根据学校发展规划,我校结合实际开发校本课程内容。 4、严格控制课时量和教学进度 在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中,我校严格按上级要求落实工作,根据学校教师编制、专长,结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课程设置文件精神,合理进行课时分配。

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1-6年级每周2节,七年级单周3节,双周2节,八年级每周2节,九年级每周3节。 语文:1-2年级每周8节,3-4年级每周7节,5-6年级每周6节;7-9年级每周5节。(书法每周一节,含在语文课程内。) 数学:1-5年级每周4节,6年级每周5节,7-8年级单周5节,双周4节,9年级每周4节。 英语:3-6年级每周2节,7-8年级单周3节,双周4节,9年级每周3节。 物理:8年级每周2节,9年级每周3节。 化学:9年级每周3节。 生物:7年级单周2节,双周3节。8年级每周2节。 历史:7—9年级每周2节。 地理:7—8年级每周2节。 科学:3-6年级每周2节 体育:1-2年级每周4节;3-9年级每周3节。 音乐、美术:1-6年级每周各2节,7-9年级每周各1节。 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3-9年级每周各1节。 地方课程:1-6年级每周3节。7年级每周4节,8-9年级每周3节。 学校课程:1-2年级每周1节;3-4年级每周2节,5年级每周3节,6年级每周2节,7-9年级每周1节。

职高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职高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总结所谓精品课程就是指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自实施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精品课程成为我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鼓励使用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我校精品课程建设概况 我校的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经过一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止到上学期,我校已有精品课程五门,分别是:李楠主任的高一《化学》,肖伟老师的高一《数学》,刘磊老师的《哲学与人生》,孙传洪老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李兴桂老师的《畜禽解剖生理》等。随着精品课程建设的推进和发展,我校的精品课程数量会逐年增加,质量会逐年提高。 为了规范精品课程建设,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了《利辛县王人职高精品课程实施方案》,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完善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促进了精品课程的有序发展。 二、经验总结 我校精品课程建设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和我校的总体规

划,学科传统和重点投入是分不开的。简言之,我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有以下几点经验: 1、领导重视 我校成立了精品课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张献毅担任,副组长由王孝民副校长和李楠主任担任,其余领导班子和教研组长人成员。精品课程建设由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农学、养殖三个专业组及教务处落实和组织实施,在精品课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工作,设精品课建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教务处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其职责是负责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方案、全校精品课程的规划、经费使用、过程管理、评估验收等工作。 各专业成立精品课程建设小组,由专业建设负责人、项目组成员及有关教师组成,负责制定并 2、经费投入到位 根据课程建设需求,凡经审定立项的精品课程给予一定的建设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实行专款专用。精品课程建设经费主要用于课程基本建设,可用于购置图书资料、多媒体教学、开发、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建设、题库建设、实践教学活动、网站建设等,以及参加国内有关课程建设的研讨会议和有关精品课程建设的检查评估等活动开支。 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经费分三批划拨,第一批为启动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