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日本藏中国珍本古籍书目

日本藏中国珍本古籍书目

日本藏中国珍本古籍书目
日本藏中国珍本古籍书目

日本藏中国珍本古籍书

1 [十三經註疏]周易兼義九卷

2 [十三經註疏]尚書註疏二十卷

3 [十三經註疏]毛詩註疏二十卷

4 [十三經註疏]周禮註疏四十二卷

5 [十三經註疏]儀禮註疏十七卷

6 [十三經註疏]禮記註疏六十三卷

7 [十三經註疏]春秋左傳註疏六十卷

8 [十三經註疏]春秋公羊註疏二十八卷

9 [十三經註疏]春秋穀梁註疏二十卷

10 [十三經註疏]論語註疏解經二十卷

11 [十三經註疏]孝經正義九卷

12 [十三經註疏]爾雅註疏十一卷

13 [十三經註疏]孟子註疏解經十四卷

14 十三經註疏崇禎中古虞毛氏汲古閣刊本

15 [十三經註疏]周易兼義九卷

16 [十三經註疏]尚書註疏二十卷

17 [十三經註疏]毛詩註疏二十卷

18 [十三經註疏]周禮註疏四十二卷

19 [十三經註疏]儀禮註疏十七卷

20 [十三經註疏]禮記註疏六十三卷

21 [十三經註疏]春秋左傳註疏六十卷

22 [十三經註疏]春秋公羊註疏二十八卷

23 [十三經註疏]春秋穀梁註疏二十卷

24 [十三經註疏]論語註疏解經二十卷

25 [十三經註疏]孝經註疏九卷

26 [十三經註疏]爾雅註疏十一卷

27 [十三經註疏]孟子註疏解經十四卷

28 周易九卷慶長中古活字印本

29 周易略例一卷嘉靖四年范氏天一閣刊本

30 周易舉正三卷嘉靖四年范氏天一閣刊本

31 周易二十四卷嘉靖中刊本

32 易象鉤解四卷嘉靖三十年序刊本

33 易象彙解二卷萬曆中刊本

34 尚書十三卷元和中古活字印本

35 書傳會選六卷洪武中味經堂刊本

36 毛詩二十卷慶長中古活字印本

37 韓詩外傳殘五卷嘉靖十八年歷下薛氏芙蓉泉書屋刊本

38 附釋音周禮註疏四十二卷元刊明修本

39 禮經會元四卷明刊本

40 太平經國之書十一卷首一卷嘉靖二十七年仁和芮氏刊本

41 儀禮十七卷嘉靖中徐氏刊本

42 儀禮殘五卷明刊本

43 儀禮注疏十七卷嘉靖五年廬陵陳鳳梧刊本

44 儀禮注疏十七卷嘉靖中遂昌應檟刊本

45 禮記二十卷慶長元和閒古活字印本

46 禮記釋文四卷宋淳熙中撫州公使庫刊開禧咸淳間修本

47 禮記正義殘一卷紹熙中三山黃唐刊明印本

48 禮書一百五十卷宋刊元修本

49 春秋經傳集解三十卷慶長中古活字印本

50 春秋左傳詳節句解三十五卷正德八年序刊本

51 監本附音春秋公羊註疏二十八卷元刊明修本

52 論語十卷天文二年泉南阿佐井野氏刊本

53 論語十卷慶長中古活字印本

54 鄭氏佚書光緒十四年浙江書局刊本

55 說文解字十五卷同治十一年武昌崇文書局重刊本

56 孟子十四卷慶長中用古活字印本景刊

57 儀禮經傳通解殘一卷南宋刊本

58 儀禮經傳通解二十三卷集傳集註十四卷嘉定中刊元明閒遞修刊本-1 58 儀禮經傳通解二十三卷集傳集註十四卷嘉定中刊元明閒遞修刊本-2 58 儀禮經傳通解二十三卷集傳集註十四卷嘉定中刊元明閒遞修刊本-3

58 儀禮經傳通解二十三卷集傳集註十四卷嘉定中刊元明閒遞修刊本-4

59 六書音均表五卷同治十一年武昌崇文書局重刊本

60文訂一卷同治十一年武昌崇文書局重刊本

61 大廣益會玉篇三十卷康熙四十三年序張氏澤存堂刊本

62 廣韻五卷康熙四十三年序張氏澤存堂刊本

63 司馬溫公切韻一卷

64 中州音韻一卷民國□年北京大學石印本

65 中原音韻不分卷民國十五年海寧陳乃乾景印本

66 史記殘二卷慶元中建安黃善夫刊本

67 史記一百三十卷慶長元和閒古活字印本-1

67 史記一百三十卷慶長元和閒古活字印本-2

67 史記一百三十卷慶長元和閒古活字印本-3

68 諸儒校正東漢詳節殘一卷宋刊本

69 增修陸狀元集百家註資治通鑑詳節殘六卷宋刊元修本

70 甲子會紀五卷嘉靖三十八年序刊本

71 資治通鑑殘二卷宋刊本

72 汲冢周書十卷嘉靖元年跋刊本

73 竹書紀年二卷嘉靖中四明范氏天一閣刊本

74 貽案始末記一卷排印本

75 鄭端簡公今言四卷嘉靖四十五年鄭氏刊本

76 資治通鑑綱目五十九卷成化九年序內府刊本-1

76 資治通鑑綱目五十九卷成化九年序內府刊本-2

77 大明一統志九十卷天順五年御製序刊本-1

77 大明一統志九十卷天順五年御製序刊本-2

77 大明一統志九十卷天順五年御製序刊本-3

78 謇濟瑣綴錄殘四卷鈔本

79 宋丞相李忠定公奏議六十九卷正德十一年跋刊本(卷第十二至第二十二第三十二至第四十)鈔本

80 [宋丞相李忠定公奏議六十九卷]附錄九卷正德十一年跋刊本(卷第十二至第二十二第三十二至第四十)鈔本

81 杜氏通典二百卷嘉靖中雲南李氏刊本-1

81 杜氏通典二百卷嘉靖中雲南李氏刊本-2

81 杜氏通典二百卷嘉靖中雲南李氏刊本-3

81 杜氏通典二百卷嘉靖中雲南李氏刊本-4

82 杜氏通典二百卷嘉靖十八年西樵方獻夫刊本-1

82 杜氏通典二百卷嘉靖十八年西樵方獻夫刊本-2

82 杜氏通典二百卷嘉靖十八年西樵方獻夫刊本-3

82 杜氏通典二百卷嘉靖十八年西樵方獻夫刊本-4

83 盛湖誌二卷乾隆三十五年跋刊本

84 濟美錄四卷嘉靖十四年歙鄭氏刊本

85 鄭端簡公古言二卷嘉靖四十五年鄭氏刊本

86 吳縣啚圖不分卷同治十三年跋刊本

87 吳縣啚圖不分卷清刊本

88 咸淳臨安志殘二卷宋刊本

89 太師王端毅公奏議十五卷嘉靖十三年刊嘉慶十一年補刊本

90 皇明名臣經濟錄十八卷嘉靖二十八年序刊本

91 近代名臣言行錄十卷嘉靖十一年跋濠梁崔氏刊本

92 蘇州府纂修識略四卷正德元年序刊本

93 武康縣志八卷據乾隆十二年重修刊本鈔

94 蕭山縣志四十卷乾隆十六年刊本

95 江山縣志十四卷+附錄一卷康熙五十二年重修序刊本

96 開化縣志十四卷首一卷光緒二十四年重修刊本

97 壽昌縣志十二卷首一卷據乾隆十九年刊本鈔

98 富順縣志三十八卷道光七年刊本

99 豐順縣志八卷首一卷同治四年重補刊本

100 京師五城坊巷衚衕集一卷嘉靖四十一年序南林劉氏求恕齋刊本

101 會稽三賦一卷圖說一卷嘉靖二年序刊本

102 崇禎三壬午式年司馬榜目一卷英祖四十年芸閣刊本

103 金陵古今圖攷一卷+金陵圖詠一卷天啟三年四年序金陵朱氏刊本

104 西湖遊覽志二十四卷嘉靖二十六年序刊萬曆十二年序江陰范鳴謙修本

105 西陵細路程鈔本

106 東陵路程二卷鈔本

107 東陵細路程一卷鈔本

108 東陵路程圖式一卷鈔本

109 周行備覽六卷乾隆三年序刊本

110 大唐六典三十卷正德十年序重刊本

111 大唐六典殘十六卷正德中刊本

112 大唐六典殘十三卷嘉靖中刊本

113 部本簽式六卷鈔本

114 通本簽式四卷鈔本

115 各部院簽式不分卷鈔本

116 新刊增入諸儒議論杜氏通典詳節四十二卷至元二十三年刊本

117 通志殘二卷至大二年福州刊本

118 通志殘一卷至治二年福州三山郡學刊本

119 定例全編五十卷康熙五十四年京都榮錦堂刊本

120 [定例全編]續增新例六卷雍正元年

121 文公家禮殘二卷宋刊本

122 滿洲世譜式樣圖不分卷清鈔本

123 魚鱗圖冊不分卷鈔本

124 蒙墾續供不分卷宣統元年排印本

125 四川布政使司四川按察使司呈賚補錄光緒貳拾貳年分支給各屬監犯棉衣單褲工料銀兩壹案清冊一卷光緒三十三年原鈔本

126 四川布政使司四川按察使司呈賚補錄光緒貳拾貳年分支給各屬遞解軍流人犯口糧銀兩壹案清冊一卷光緒三十三年原鈔本

127 四川布政使司四川按察使司呈賚補錄光緒貳拾參年分支給各屬監犯囚糧米石錢文壹案清冊一卷光緒三十三年原鈔本

128 陝西西安府造具所屬咸甯等州縣光緒參拾年分支過遞犯口糧奏銷冊不分卷光緒三十一年鈔本

129 陝西西安府造具卑府所屬墊支過光緒參拾貳年分遞犯口糧鹽菜錢文奏銷清冊不分卷光緒三十三年鈔本

130 陝西西安府造具卑府所屬墊支過光緒參拾貳年分囚犯口糧鹽菜錢文奏銷清冊不分卷光緒三十三年鈔本

131 陝西西安府造賚所屬宣統元年分墊支過遞犯口糧錢文奏銷清冊不分卷宣統二年鈔本

132 陝西西安府造具卑府所屬咸甯等州縣宣統貳年分支過遞犯口糧錢文奏銷清冊不分卷宣統三年鈔本133 鳳翔府造賚各屬光緒參拾貳年分支過遞犯口糧錢文報銷清冊不分卷光緒三十三年鈔本

134 陝西乾州直隸州告具州屬支過遞犯口糧錢文報銷冊光緒三十二年三十三年鈔本

135 兩淮鹽法志四十卷首一卷圖一卷乾隆十三年刊本

136 大明律集說附例九卷圖一卷萬曆十九年挝州劉氏刊本

137 宋提刑洗冤錄一卷

138 故唐律疏議殘四卷至正十一年崇化余氏勤有堂刊本

139 唐律疏議殘一卷宋刊本

140 [大明律例附解殘二卷]比附律條一卷嘉靖二十三年邗江書院重刊本

141 [大明律例附解殘二卷]附錄一卷嘉靖二十三年邗江書院重刊本

142 大明律附例三十卷首一卷萬曆四十年序刊本

143 慎刑說一卷萬曆四十年序刊本

144 內定律例稿本六卷鈔本

145 定例彙編一百五十二卷刊本-1

145 定例彙編一百五十二卷刊本-2

145 定例彙編一百五十二卷刊本-3

145 定例彙編一百五十二卷刊本-4

145 定例彙編一百五十二卷刊本-5

145 定例彙編一百五十二卷刊本-6

145 定例彙編一百五十二卷刊本-7

146 律例須知一卷嘉慶二十三年序刊本

147 審看擬式四卷首一卷光緒十三年刊本

148 審看擬式四卷首一卷光緒十五年刊本

149 審看擬式四卷首一卷光緒十八年刊本

150 大清律箋釋合鈔三十卷首不分卷康熙四十一年序錢氏思補堂刊本

151 刑名一得二卷鈔本

152 命案要略一卷鈔本

153 盜案要略一卷鈔本

154 盜人要略一卷鈔本

155 總論一卷鈔本

156 命案論一卷鈔本

157 盜案論一卷鈔本

158 雜務一卷鈔本

159 新頒律例纂要一卷鈔本

160 承審承緝新限一卷鈔本

161 處分摘錄一卷鈔本

162 洗冤錄表四卷續增一卷鈔本

163 定例成案合鐫三十卷康熙五十八年刊本

164 [定例成案合鐫]逃人一卷康熙五十八年刊本

165 [定例成案合鐫]續增不分卷康熙五十八年刊本

166 定例成案合鐫續增不分卷康熙四十六年序刊本

167 定例成案合鐫續增殘不分卷乾隆中刊本

168 例案全集三十五卷康熙六十一年序思敬堂刊本

169 例案續增新編殘九卷乾隆二十四年刊本

170 成案彙編二十六卷目二卷乾隆十一年序刊本-1

170 成案彙編二十六卷目二卷乾隆十一年序刊本-2

171 成案續編十二卷乾隆二十年刊本-1

171 成案續編十二卷乾隆二十年刊本-2

172 [成案續編]二刻八卷補二卷(二刻)乾隆二十八年刊本(補)乾隆三十六年刊本-1

172 [成案續編]二刻八卷補二卷(二刻)乾隆二十八年刊本(補)乾隆三十六年刊本-2

173 刑名條例不分卷乾隆四十六年刊本

174 所見集三十七卷目二卷乾隆四十六年刊本-2

175 所見集三十七卷目二卷二集十九卷三集二十一卷四集十八卷乾隆五十八年刊本;(四集)嘉慶十年刊本-1

176 所見集三十七卷目二卷二集十九卷三集二十一卷四集十八卷乾隆五十八年刊本;(四集)嘉慶十年刊本-2

177 所見集三十七卷目二卷二集十九卷三集二十一卷四集十八卷乾隆五十八年刊本;(四集)嘉慶十年刊本-3

178 所見集三十七卷目二卷二集十九卷三集二十一卷四集十八卷乾隆五十八年刊本;(四集)嘉慶十年刊本-4

179 成案續編不分卷乾隆中刊本

180 刑名條例不分卷乾隆中刊本

181 成案新編二集殘七卷乾隆二十一年至二十八年刊本

182 所見集三十七卷目二卷乾隆四十六年刊本-1

183 成案備考不分卷嘉慶十三年刊本

184 成案備考十卷鈔本

185 成案質疑殘一卷乾隆二十年刊本

186 粵東成案初編三十八卷道光八年序刊本-1

187 粵東成案初編三十八卷道光八年序刊本-2

188 [粵東成案初編三十八卷]補遺一卷道光八年序刊本

189 駁案成編不分卷乾隆三十二年刊本

190 駁案新編三十二卷乾隆中刊本

191 駁案續編七卷嘉慶二十一年刊本

192 駁案續編七卷嘉慶二十一年刊本

193 駁案續編七卷嘉慶二十一年刊本

194 續增駁案新編三十二卷嘉慶中刊本

195 [駁案彙編]駁案新編三十二卷

196 [駁案彙編]駁案續編七卷

197 [駁案彙編]秋審比照彙案二卷

198 刑案匯覽六十卷首一卷末一卷道光十四年刊本-1

199 刑案匯覽六十卷首一卷末一卷道光十四年刊本-2

200 刑案匯覽六十卷首一卷末一卷道光十四年刊本-3

201 刑案匯覽六十卷首一卷末一卷道光十四年刊本-4

202 [刑案匯覽六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拾遺備考一卷道光十四年刊本

203 [刑案匯覽六十卷首一卷末一卷]續增十六卷道光二十年刊本

204 刑案匯覽六十卷首一卷末一卷光緒中排印本-1

205 刑案匯覽六十卷首一卷末一卷光緒中排印本-2

206 [刑案匯覽六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拾遺備考一卷光緒中排印本

207 [刑案匯覽六十卷首一卷末一卷]續增十六卷光緒中排印本

208 新增刑案匯覽十六卷首一卷(圖書集成局排印刑案匯覽附錄)

209 刑案匯覽八十八卷目二卷道光二十四年據棠樾慎思堂本重刊本-1 210 刑案匯覽八十八卷目二卷道光二十四年據棠樾慎思堂本重刊本-2 211 刑案匯覽八十八卷目二卷道光二十四年據棠樾慎思堂本重刊本-3 212 明法類說殘一卷元刊本

213 大明律例附解殘二卷(存卷第二第三)嘉靖二十三年邗江書院重刊本214 刑案匯覽八十八卷目二卷道光二十四年據棠樾慎思堂本重刊本-4 215 刑案匯覽八十八卷目二卷道光二十四年據棠樾慎思堂本重刊本-5 216 刑案匯覽拾遺備考一卷道光中刊本

217 加減成案新編六卷道光十三年校刊本

218 兩歧成案新編二卷道光十三年校刊本

219 刑部比照加減成案三十二卷道光十四年刊本

220 近年秋審彙案八卷鈔本

221 秋審彙案不分卷道光中鈔本

222 秋審實緩比較成案十六卷鈔本

223 秋審實緩比較成案二十四卷同治十二年刊本史

224 秋審實緩比較成案二十四卷同治十二年刊本

225 秋審實緩比較成案二十四卷光緒二年刊本

225 秋審實緩比較成案二十四卷光緒二年刊本

226 秋審實緩比較彙案不分卷鈔本

227 秋審實緩比較彙案十六卷鈔本

228 [秋審實緩比較彙案十六卷]條款一卷鈔本

229 秋審比較彙案續編八卷鈔本

230 秋審成案不分卷光緒十年刊本

231 贖罪處底檔不分卷鈔本

232 刑案集腋不分卷鈔本

233 八姦新編不分卷鈔本

234 說帖不分卷鈔本-1

235 說帖不分卷鈔本-2

236 刑部說帖不分卷鈔本

237 律例館說帖不分卷鈔本

238 說帖類編三十六卷道光十五年刊本

239 說帖辨例新編四十八卷道光十六年活字印本-1 240 說帖辨例新編四十八卷道光十六年活字印本-2 241 說帖辨例新編四十八卷道光十六年活字印本-3 242 刑部說帖揭要二十八卷道光十三年刊本

243 說帖不分卷鈔本

244 增訂刑部說帖八卷光緒九年刊本

245 增訂通行條例二卷光緒九年刊本

246 姦殺毆傷全案事例稿不分卷鈔本

247 例學新編十六卷光緒三十二年石印本

248 例學新編十六卷光緒三十二年石印本

249 學案初模不分卷光緒七年重刊本

250 [學案初模不分卷]續編不分卷光緒七年重刊本251 律法須知二卷光緒十二年重刊本

252 訴訟法駁議部居一卷光緒三十四年排印本253 [刀筆大全]律師訴狀大全一卷

254 歷年有關秋審上諭一卷刊本

255 秋審總例不分卷鈔本

256 [秋審總例不分卷]條例一卷鈔本

257 [秋審總例不分卷]官犯不分卷鈔本

258 [秋審總例不分卷]服制不分卷鈔本

259 秋審處傳知秋審事宜一卷刊本

260 秋審出語一卷刊本

261 陝西秋審榜示不分卷刊本

262 秋讞志四卷光緒六年刊本

263 秋審比較條款一卷光緒六年刊本

264 秋審比校條款五卷光緒三十二年刊本

265 秋審枕祕五卷鈔本

266 秋審四卷光緒中鈔本

267 秋審略例四卷鈔本

268 秋讞輯要六卷光緒十年刊本

269 秋讞輯要六卷首一卷光緒十五年刊本

270 癸酉年河南秋審一卷鈔本

271 壬申停勾一卷鈔本

272 朝審略節殘不分卷鈔本

273 刑部重囚招冊不分卷刊本

274 刑部江南司重囚招冊殘一卷刊本

275 刑部直隸司重囚招冊不分卷刊本

276 刑部各司重囚招冊不分卷刊本

277 刑部各司重囚招冊不分卷刊本

278 刑部直隸各省重囚招冊不分卷刊本

279 刑部直隸各省重囚招冊不分卷刊本

280 江蘇司不符冊殘一卷鈔本

281 各省不符冊不分卷刊本

282 秋審不符冊殘一卷刊本

283 各省不符冊不分卷刊本

284 各省留養不符冊不分卷刊本

285 各省不符冊不分卷刊本

286 各省留養不符冊不分卷刊本

287 明嘉靖中案卷不分卷原鈔本

288 后鑒錄三卷鈔本

289 後鑒錄殘一卷鈔本

290 坐幕刑名底稿殘不分卷光緒中原鈔本

291 京控承當各案看語不分卷鈔本

292 湖廣司呈行簿不分卷鈔本

293 巡防審案處案件冊不分卷鈔本

294 [刀筆大全]老吏批判大全一卷

295 [刀筆大全]滑稽妙判一卷

296 各省審判廳判牘不分卷民國元年石印本297 新鍥蕭曹遺筆四卷萬曆二十三年序刊本298 新刻校正詞家便覽音釋蕭曹遺筆四卷刊本299 新刻法筆驚天雷四卷刊本

300 新刻校正音釋詞家便覽蕭曹遺筆四卷刊本301 新刻平治舘評釋蕭曹致君術六卷首一卷刊本302 新刻法家新書四卷首一卷同治元年刊本303 新刻法筆驚天雷四卷鈔本

304 新刻法筆驚天雷二卷刊本

305 新刻法筆新春二卷刊本

306 新刻法筆天油二卷刊本

307 新鐫法家透膽寒十六卷刊本

308 新鐫法家透膽寒十六卷刊本

309 折獄便覽一卷道光三十年刊本

310 明刑弼教錄天壤閣叢書之一光緒六年刊本311 [明刑弼教錄]公門不費錢功德錄一卷

312 [明刑弼教錄]讀律心得三卷

313 [明刑弼教錄]爽鳩要錄二卷

314 明刑管見錄一卷光緒六年跋刊本

315 爰書論要不分卷鈔本

316 提牢備考四卷光緒十九年重刊本

317 提牢備考四卷光緒十一年序刊本

318 恤囚編一卷光緒十七年序刊本

319 恤囚編一卷光緒十七年序刊本

320 庚辛提牢筆記一卷排印本

321 河南監獄志稿二卷民國□年刊本

322 洗冤錄不分卷明刊本

323 平冤錄不分卷萬曆中重刊本

324 增修無冤錄大全二卷朝鮮正宗二十一年刊本

325 [增修無冤錄大全二卷]諺解三卷朝鮮正宗二十一年刊本

326 重刊補註洗冤錄集證五卷道光二十四年刊本

327 律例館校正洗冤錄四卷乾隆九年序刊本

328 律例館校正洗冤錄四卷刊本

329 洗冤彙編一卷康熙五十七年刊本

330 洗冤錄辨正一卷(重刊補註洗冤錄集證坿錄)

331 洗冤錄解一卷(重刊補註洗冤錄集證坿錄)

332 檢驗合參一卷(重刊補註洗冤錄集證坿錄)

333 洗冤錄詳義四卷光緒九年刊本

334 檢驗合參一卷光緒九年刊本

335 檢驗合參一卷]集證一卷光緒九年刊本

336 洗冤錄詳義四卷光緒十三年刊本

337 檢驗合參一卷鈔本

338 檢驗便覽一卷鈔本

339 刑部題定驗屍圖一卷刊本

340 工程做法細冊不分卷清鈔本-1

341 工程做法細冊不分卷清鈔本-2

342 工程做法細冊不分卷清鈔本-3

343 工程做法細冊不分卷清鈔本-4

344 工程做法細冊不分卷清鈔本-5

345 照房等丈尺做法細冊一號至二十號清鈔本史-政書-

346 中海木瓦石作做法尺寸清冊不分卷清鈔本

347 正藍旗兵房做法不分卷清鈔本

348 神廚庫做法冊不分卷清鈔本

349 監修正陽門工關防稿不分卷清鈔本

350 妃園寢做法簡冊四卷油印本

351 妃園寢工程做法冊五十卷油印本

352 諸陵規制尺寸略節不分卷清鈔本

353 諸陵工程報告不分卷清鈔本-1

354 諸陵工程報告不分卷清鈔本-2

355 諸陵工程報告不分卷清鈔本-3

356 諸陵工程報告不分卷清鈔本-4

357 風水圍牆做法冊六卷油印本

358 普祥峪定東陵拉運石料成撘浮橋等工銷算不分卷同治中鈔本359 修理城外水溝河桶等工銷算銀兩總一卷鈔本

360 碧雲寺修理水溝等工銷算丈尺做法清冊一卷鈔本

361 廣源閘至鐵欞閘河桶等工銷算丈尺做法清冊一卷鈔本

362 靜明園內疏濬泉源等工銷算丈尺做法清冊一卷鈔本

363 靜明園外出水閘至廣源閘河桶等工銷算丈尺做法清冊一卷鈔本364 靜宜園內外修理水溝等工銷算丈尺做法清冊一卷鈔本

365 櫻桃溝修理水溝等工銷算丈尺做法清冊一卷鈔本

366 太和門一座續勘做法冊一卷鈔本

367 東盛和債案報告十六卷宣統元年排印本

368 北京監獄開辦費收支清冊不分卷排印本

369 新編漢唐通鑑品藻殘十五卷嘉靖十七年序西安府刊本

370 標題句解孔子家語三卷慶長四年古活字印本

371 鹽鐵論十二卷嘉靖三十三年雲閒張氏猗蘭堂刊本

372 鹽鐵論十卷弘治十四年新淦涂氏據嘉泰二年刊本重刊

373 貞觀政要十卷成化元年內府刊本

374 大學衍義節略二十卷嘉靖四年序刊本

375 崇陵工程做法冊一百二十八卷油印本-1

376 崇陵工程做法冊一百二十八卷油印本-2

377 崇陵工程做法冊一百二十八卷油印本-3

378 崇陵做法簡冊四卷油印本

379 近思錄十四卷嘉靖六年刊本

380 新刊性理大全七十卷嘉靖三十九年進賢堂重刊本-1

381 新刊性理大全七十卷嘉靖三十九年進賢堂重刊本-2

382 五倫書殘五卷景泰五年京兆劉氏翠巖舍刊本

383 急救方一卷(洗冤彙編坿錄)

384 靈棋經一卷正德十五年序重刊本

385 呂氏春秋二十六卷明刊本

386 淮南鴻烈解二十七卷明王元賓刊本

387 [淮南鴻烈解二十七卷]要略間詁一卷明王元賓刊本

388 天祿閣外史八卷嘉靖二年序刊本

389 太和門迤西庫房一座續勘做法冊一卷鈔本

390 太和門迤東庫房一座續勘做法冊一卷鈔本

391 貞度門一座續勘做法冊一卷鈔本

392 昭德門迤東庫房一座續勘做法冊一卷鈔本

393 貞度門迤西庫門一座續勘做法冊一卷鈔本

394 同治十三年太廟東西兩廡等工一摺他十摺同治中鈔本

395 太和門修理文書光緒中鈔本

396 保定習藝所章程表冊類纂一卷光緒三十二年刊本

397 [刀筆大全]驚心駭目名幕公牘大全一卷

398 歷代史纂左編一百四十二卷嘉靖四十年序新安胡氏校刊本-1 399 歷代史纂左編一百四十二卷嘉靖四十年序新安胡氏校刊本-2 400 歷代史纂左編一百四十二卷嘉靖四十年序新安胡氏校刊本-3 401 歷代史纂左編一百四十二卷嘉靖四十年序新安胡氏校刊本-4 402 歷代史纂左編一百四十二卷嘉靖四十年序新安胡氏校刊本-5 403 歷代史纂左編一百四十二卷嘉靖四十年序新安胡氏校刊本-6 404 大學衍義補一百六十卷首一卷目二卷正德元年刊本-1

405 大學衍義補一百六十卷首一卷目二卷正德元年刊本-2

406 大學衍義補一百六十卷首一卷目二卷正德元年刊本-3

407 草木子四卷正德十一年葉溥刊本

408 新刊鶴林玉露十八卷慶長元和閒古活字印本

409 野客叢書三十卷附錄一卷嘉靖四十一年長洲王氏重刊本

410 竹嶼山房雜部殘八卷清內府鈔本

411 群書治要五十卷元和二年銅活字印本駿河版

412 北堂書鈔一百六十卷萬曆二十八年序刊本

413 大學衍義補一百六十卷首一卷嘉靖三十八年福建吉澄等校刊本-1 414 大學衍義補一百六十卷首一卷嘉靖三十八年福建吉澄等校刊本-2 415 大學衍義補一百六十卷首一卷嘉靖三十八年福建吉澄等校刊本-3 416 藝文類聚一百卷嘉靖中天水胡纘宗刊本-1

417 藝文類聚一百卷嘉靖中天水胡纘宗刊本-2

418 新編古今事文類聚外集十五卷泰定三年廬陵武溪書院刊本

419 新雕皇朝類苑七十八卷銅活字印本

420 事物紀原二十卷正統九年序刊本.

421 群書考索別集二十五卷正德十三年建陽劉氏慎獨書齋刊本.

422 群書考索續集五十六卷正德十三年建陽劉氏慎獨書齋刊本.

423 群書考索後集六十五卷正德十三年建陽劉氏慎獨書齋刊本.

424 群書考索前集六十六卷正德十三年建陽劉氏慎獨書齋刊本.

425 群書考索後集殘二十一卷.

426 錦繡萬花谷別集三十卷嘉靖十五年序錫山秦汴鏽石書堂刊本後修427 錦繡萬花谷續集四十卷嘉靖十五年序錫山秦汴鏽石書堂刊本後修428 錦繡萬花谷後集四十卷嘉靖十五年序錫山秦汴鏽石書堂刊本後修429 錦繡萬花谷前集四十卷嘉靖十五年序錫山秦汴鏽石書堂刊本後修430 事物紀原二十卷正統九年建安陳氏刊本

431 世說新語六卷嘉靖十四年序三畏堂刊本

432 新刻京臺公餘勝覽國色天香十卷大梁周文煒重刊本-

433 會真記詩詞跋序辯證一卷尊生館刊本-

434 西廂會真記一卷(蒲東崔張珠玉詩集二卷坿錄)-

435 霍小玉傳一卷文化七年跋竹田莊刊本-

436 脩文記二卷(傳奇三種所收)-

437 新刻博笑記二卷(傳奇三種所收)-

438 新鐫磨忠記二卷(傳奇三種所收)-

439.明周憲-雙紅堂王樂府三種

440.奢摩他室曲叢第一集第二集

441.唐人三傳

442.續離騷四種

443.唱本六百五十二冊--1

444.唱本六百五十二冊--2

445.唱本六百五十二冊--3

446.庶幾堂今樂二集

447.唐開元小說六種

448.唐人小說

449.彙印傳奇第一集民國二十三年上海鄭氏景印本

450.大鼓書七種清百本張鈔本

451.崑曲研究會石印曲譜十二種

452 [舊小說]--1

453 [舊小說]--2

454 小說六種]次柳氏舊聞一卷

454 小說六種]次柳氏舊聞一卷

455 皇明大儒王陽明先生出身靖亂錄三卷日本弘毅館刊本

456 [唐開元小說六種]高力士外傳一卷

457 余叔岩民國囗年石印本

458 京師女伶百詠民國六年排印本

459 栖流略三編改字記二篇斠三篇雜記二篇光緒二十九年耘桂室刊本

460 [唐開元小說六種]安祿山事蹟三卷

461 木皮散客傳一卷(歷代史略鼓詞一卷坿錄)

462 中國絲竹指南不分卷民國十三年上海大東書局石印本

463 胡琴正規不分卷民國十六年北京中華印刷局排印本

464 文明簫譜大全一卷民國十五年北京中華印刷局排印本

465 琵琶樂譜一卷民國二十三年香港利全公司石印本

466 [唱本一百九十冊]

467 情史類略二十四卷刊本

468 繪圖痴婦說情傳一卷上海圖書局排印本

469 [唐開元小說六種]李林甫外傳一卷

470 [唐人三傳]-

471 [唐人小說]-

472 [唐開元小說六種]楊太真外傳二卷

473 新編分類夷堅志甲集五卷嘉靖二十五年序錢塘洪清平山堂刊本

474 [中國短篇小說集]-

475 [唐開元小說六種]梅妃傳一卷

476 [雜腔唱本]-1

477 [雜腔唱本]-2

478 [雜腔唱本]-3

479 [刀筆大全]驚心駭目訟師惡稟大全一卷

480 夢筆生花初編八卷二編八卷三編八卷四編八卷光緒二十年上海文新書局石印本

481 燕山外史二卷明治十一年東京河井氏刊本

482 二刻泉潮荔鏡奇逢集二卷道光二十七年刊本

483 言文對照新式標點聊齋志異不分卷民國十六年上海群學社排印;民國十九年四版本

484 諧鐸十二卷乾隆五十七年刊本

485 我佛山人劄記小說四卷民國二十五年上海掃葉山房排印本

486 中國短篇小說三集民國十五年至十七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本

487 歷代名臣風流判案大觀前編二卷後編二卷民國九年上海東南書局排印;民國十二年四版本488 唐開元小說六種上海廣益書局石印本

489 唐人三傳民國十五年南京南京書店排印本

490 唐人小說民國二十年上海神州國光社排印本

491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殘一卷唐鈔本

492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殘一卷明鈔本

493 妙法蓮華經殘一卷唐鈔本

494 妙法蓮華經殘一卷唐鈔本

495 妙法蓮華經殘一卷唐鈔本

496 大般涅槃經殘一卷唐鈔本

497 大般涅槃經殘一卷日本南北朝鈔本

498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殘一卷唐鈔本

499 道神足無極變化經殘一卷靖康元年刊本

500 無量壽宗要經殘一卷唐鈔本

501 佛說師子月佛本生經一卷日本平安鈔本

502 大方廣佛華嚴經殘一卷日本鎌倉刊本

503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十卷弘治二年刊本504 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殘一卷五代鈔本

505 四分律并論要用抄殘一卷唐鈔本

506 圓覺道場脩證廣文殘一卷金刊本

507 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殘一卷日本鎌倉鈔本

508 大智度論殘一卷元刊本

509 佛果圜悟真覺禪師心要二卷南宋刊本

510 佛祖歷代通載二十二卷慶長十七年本國寺活字印本

511 弘明集十四卷寬永十四年活字印本

512 琉璃王經音義一卷唐鈔本

513 玄宗內典諸經註天順四年序刊本

514 [玄宗內典諸經註]黃帝陰符經註解一卷

515 [玄宗內典諸經註]無上玉皇心印經一卷

516 [玄宗內典諸經註]太上昇玄說消災護命妙經註一卷

517 [玄宗內典諸經註]太上赤文洞古經註一卷

518 [玄宗內典諸經註]崔公入藥鏡註解一卷

519 [玄宗內典諸經註]青天歌註釋一卷

520 [玄宗內典諸經註]洞玄靈寶定觀經註一卷

521 [玄宗內典諸經註]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註一卷

522 [玄宗內典諸經註]老子說五廚經註一卷

523 長生詮一卷萬曆三十年序刊本

524 消搖墟三卷萬曆三十年序刊本

525 無生訣一卷萬曆三十年序刊本

526 寂光境三卷萬曆三十年序刊本

527 謝康樂集一卷明嘉靖中刊本與謝惠連集合冊

528 漢蔡中郎集六卷嘉靖二十七年序任城楊賢刊本

529 謝惠連集一卷明嘉靖中刊本與謝康樂集合冊

530 梁劉孝綽集一卷明嘉靖中刊本

531 庾開府集十二卷明新安汪氏刊本

532 王勃集二卷嘉靖三十一年江都黃埻東壁圖書府刊本

533 楊炯集二卷嘉靖三十一年江都黃埻東壁圖書府刊本

534 沈佺期集二卷嘉靖三十一年江都黃埻東壁圖書府刊本

535 白氏文集七十一卷元和中那波道圓活字印本

536 唐丞相曲江張先生文集二十卷嘉靖十五年序新會鄧一新刊本

537 重校添註音辯唐柳先生文集殘一卷宋刊本

538 山谷詩集注二十卷日本據宋刊本刊

539 文潞公文集四十卷嘉靖五年高陵呂氏刊本

540 司馬文正公集略三十一卷詩集七卷嘉靖四年序刊本

541 高皇帝御製文集二十卷嘉靖十四年序刊本

542 蒲東崔張珠玉詩集二卷正德三年大坂醉墨齋刊本

543 祝氏集略八卷嘉靖三十六年序刊本

544 白齋竹里文略不分卷正德八年刊本

545 陽明先生文錄十七卷嘉靖二十六年張良才重校刊本

546 鳥鼠山人小集十六卷後集二卷嘉靖十八年刊本

547 陽明先生文錄五卷外集九卷別錄十卷嘉靖十五年序刊本

548 空同先生集六十三卷嘉靖九年序刊本

549 [擬漢樂府八卷]補遺一卷(鳥鼠山人小集坿錄)

550 [擬漢樂府八卷]附錄一卷(鳥鼠山人小集坿錄)

551 宗子相集十四卷嘉靖三十九年序刊本

552 文選六十卷慶長十二年活字印本-1

553 文選六十卷慶長十二年活字印本-2

554 譚襄敏公遺集三卷首一卷末一卷嘉靖二十四年序刊與譚襄敏公奏議合印本555 小倉山房詩集三十六卷咸豐元年序番禺謝氏梅花詩屋刊本

556 壁經堂外集二卷續編二卷民國三年胡氏刊本;(續編)民國五年刊-雙紅堂557 文選三十卷朝鮮刊本

558 可泉擬涯翁擬古樂府二卷(鳥鼠山人小集坿錄)

559 府八卷(鳥鼠山人小集坿錄)

560 文選六十卷朝鮮木活字印本-1

561 文選六十卷朝鮮木活字印本-2

562 文選六十卷寬永二年活字印本

563 文選六十卷嘉靖元年金臺汪諒校刊本

564 秦漢文八卷嘉靖三十四年序刊本

565 秦漢文八卷嘉靖中新安程良錫重校刊本

566 秦漢文四卷嘉靖三年序胡氏鳥鼠山房刊本

567 唐詩品彙九十卷嘉靖十六年序刊本

568 [唐詩品彙]拾遺十卷嘉靖十六年序刊本

569 文章辨體五十卷天順八年刊本

570 皇明文衡一百卷正德五年序刊本

571 廣文選八十二卷嘉靖十二年序刊本

572 紀貞詩存一卷光緒十八年楊氏益清堂刊本

573 不垂楊傳奇一卷(紀貞詩存一卷坿錄)

574 九青圖詠一卷排印本

575 文心雕龍十卷嘉靖中古歙余氏刊本

576 精選古今名賢叢話詩林廣記十卷弘治中刊本

577 憶夢辭百首民國六年序石印本

578 四聲猿四卷明末刊本

579 新刻出相音註勸善目蓮救母行孝戲文三卷明金陵唐氏富春堂刊本

580 鴛鴦夢一卷崇禎九年序刊本

581 繡襦記四卷明末刊本朱墨套印

582 重校埋劒記二卷民國十九年國立北平圖書館用鄞馬氏不登大雅文庫藏繼志亝本景印583 新刻出像音註點板徐孝克孝義祝髮記二卷用萬曆中金陵富春堂刊本景照

584 獅吼記一卷民國□年石印本

585 思凡一卷嘉慶二十二年郝氏忠志堂鈔本

586 新編增補評林莊子嘆骷髏南北詞曲二卷據明陳奎刊本鈔

587 重選唐音大成十四卷附錄一卷嘉靖五年刊本

588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章正宗二十四卷嘉靖四十三年序刊本

589 鴛鴦縧傳奇二卷民國十五年武進陶氏涉園據崇禎八年刊本石印

590 重補摘錦潮調金花女一卷明末刊本

591 蘇六娘一卷

592 西園記二卷清刊本

593 明周憲王樂府三種民國十六年上海蟫隱廬用刊本景印

594 [明周憲王樂府三種]新編洛陽風月牡丹僊一卷

595 [明周憲王樂府三種]新編天香圃牡丹品一卷

596 [明周憲王樂府三種]新編十美人慶賞牡丹園一卷

597 誠齋樂府二十四種奢摩他室曲叢第二集

598 粲花別墅五種曲奢摩他室曲叢第二集

599 [傳奇三種]脩文記二卷

600 [傳奇三種]新鐫磨忠記二卷

601 [傳奇三種]新刻博笑記二卷

602 [崑曲研究會石印曲譜十二種]

603 續離騷四種清刊本

604 精忠譜不分卷民國□年陳湘鈔本

605 雙忠廟傳奇二卷清刊本

606 長生殿傳奇二卷清刊本

607 鼎峙春秋零殘清內府鈔本

608 勸善金科零殘清鈔本

609 紅樓夢傳奇二卷道光九年刊本

610 霜天碧一卷清刊本

611 青燈淚二卷同治九年活字印本

612 酬紅記一卷民國十三年上海席氏掃葉山房石印本

613 滄桑豔二卷清刊本

614 慶賞中秋唐明皇遊月宮昆戲總本一卷清鈔本

615 闡道除邪零片清內府鈔本

616 天香慶節傳奇二卷鈔本

617 雙玉鐲一卷嘉慶十八年鈔本

618 喜朝五位一卷清內府鈔本

619 歲發四時一卷

620 訪普一卷清內府鈔本

621 相調一卷清鈔本

622 潑水一卷清徐乃昌鈔本

623 紅梅算命一卷清鈔本

624 陳情一卷清鈔本

625 瑤臺一卷道光二十六年維陽三槐堂與女彈詞合鈔本

626 題曲一卷清鈔本

627 昇平雅頌一卷清鈔本

628 虞廷集福殘一卷清鈔本

629 慶祝長生一卷清鈔本

630 鋸大缸零殘清張玉峰鈔本

631 餑餑一卷舟配一卷道光十八年陳福喜鈔本

632 討釵一卷道光九年梅卿鈔本

633 極樂世界傳奇八卷光緒七年北京聚珍堂活字印本

634 打面缸零殘清老聚卷堂鈔本

635 太師回朝一卷清老聚卷堂鈔本

636 滑油山一卷清老聚卷堂鈔本

637 荐諸葛一卷清老聚卷堂鈔本

638 乾坤帶零殘清老聚卷堂鈔本

639 教子一卷清別埜堂鈔本

640 梅蘭芳黛玉葬花曲本一卷民國五年上海開智新書局石印本

641 呂月樵真本戲迷傳四卷民國五年上海共和圖書館排印三版本

642 蘆花記一卷清匯劇堂鈔本

643 破紅州一卷清陳氏百本堂鈔本

644 庶幾堂今樂初集

645 [庶幾堂今樂二集]

646 [梨園集成]

647 [唱本六十四冊]

648 打金枝一卷清敦厚堂鈔本

649 梆子腔戲詞二集民國十二年北京中華印刷局排印本

650 瓊林宴四卷同治中鈔本

651 蛟龍駒三十三回清刊本

652 韓湘子十二度韓文公藍關記二卷嘉慶中武林陳雲衢刊本

653 新鐫韓湘子度文公嘆骷髏傳一卷嘉慶中武林陳雲衢與韓湘子十二度韓文公藍關記合刊本654 新編說唱孫行者大鬧天宮一卷乾隆中姑蘇王君甫刊本

655 僊姑勸一卷光緒十年刊本

656 新選全本碧桃仙怕四卷清丹柱堂刊本

657 湖陰曲初集一卷民國十四年北京擷華印書局排印本

658 考證註釋紫玉釵劇本二卷民國十四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本

659 唐太祖留記狼神討封一卷民國□年排印本

660 摘星樓傳奇二卷彙印傳奇第一集景舊鈔本

661 (題闕)營鬨無瑕碧清鈔本

662 新編改良本灘全本小分禮前後本罵癙痢一卷民國□年上海美術書局石印本

663 新編改良本灘全本陸雅臣一卷上海美術書局石印本

664 煖香樓雜劇一卷藝林齋刊本

665 祝梁怨雜劇一卷一九三五年穎上常任俠排印本

666 南北曲散套一卷(祝梁怨雜劇一卷坿錄)

667 奇一卷民國五年上海中華書局排印本

668 風洞山傳奇二卷光緒三十二年上海小說林社排印本

669 碧山樂府四卷崇禎十三年跋刊本

670 女彈詞一卷道光二十六年維陽三槐堂與瑤臺合鈔本

671 繡像金瓶梅傳十五卷道光二年漱芳軒刊本

672 繡像芙蓉洞全傳十卷道光十六年重刊本

673 繡像蘊香丸四卷嘉慶二十二年序刊本

674 新刻桃花菴四卷光緒二十一年萊州文興成刊本

675 歷代史略鼓詞一卷民國□年排印本

676 桃花記十二卷清文藝齋鈔本

677 回龍傳不分卷光緒二十九年文藝齋鈔本

678 銀盒走國不分卷清文藝齋鈔本

679 露淚緣十三回清百本張鈔本

680 梅花塢十二回清百本張鈔本

681 三國十嘆一卷清鈔本

682 蓮歌一卷民國十九年上海廣益書局排印本

683 [大鼓書七種]

684 校正貫串呼延慶打擂雙鍽記四卷民國□年北京中華印刷局排印本685 劉公案全傳不分卷民國□年北京中華印刷局排印本

686 查關子弟書二回清百本張鈔本

687 葬花子弟書五回清百本張鈔本

688 遊寺子弟書四回清百本張鈔本

689 觀畫子弟書二回清百本張鈔本

690 斬竇娥子弟書一回清百本張鈔本

691 逛二閘子弟書一回清百本張鈔本

692 繡荷苞子弟書二回清百本張鈔本

693 遣晴雯子弟書二回清百本張鈔本

694 隨緣樂子弟書一回清百本張鈔本

695 二玉論心子弟書二回清百本張鈔本

696 三難新郎子弟書四回清百本張鈔本

697 背娃入府子弟書二回清百本張鈔本

698 湘雲醉酒子弟書一回清百本張鈔本

699 晴雯撕扇子弟書一回清百本張鈔本

700 椿齡畫薔子弟書一回清百本張鈔本

701 醉打山門子弟書一回清百本張鈔本

702 雙玉埋紅子弟書一回清百本張鈔本

703 三宣牙牌令子弟書一回清百本張鈔本

704 兩宴大觀園子弟書一回清百本張鈔本

705 品茶攏翠菴子弟書一回清百本張鈔本

706 醉臥怡紅院子弟書一回清百本張鈔本

707 劉阮入天台子弟書一回清百本張鈔本

708 瘋和尚治病子弟書二回清百本張鈔本

709 雀橋蜜誓子弟書二回清老聚卷堂鈔本

710 藏舟子弟書五回清老聚卷堂鈔本

711 春香鬧學子弟書三回清老聚卷堂鈔本

712 山東蓮花落一卷清百本張鈔本

713 四平落子一卷清百本張鈔本

714 扒山調一卷清百本張鈔本

715 截江快書三本清百本張鈔本

716 截江快書殘二本清百本張鈔本

717 請清兵快書二本清百本張鈔本

718 鐗對棒快書二本清百本張鈔本

719 陰魂陣快書三本清百本張鈔本

720 舌戰群儒快書二本清百本張鈔本

721 舌戰群儒快書二本清百本張鈔本

722 謗閆快書二本清百本張鈔本

723 薛禮救駕一卷清鈔本

724本青石山一卷清百本張鈔本

725 石韻全本救主盤盒打御上本清鈔本

726 石韻全本小包村二本清鈔本

727 石韻全本鍘龐坤下本清鈔本

728 石韻全本天齊廟斷后二本清鈔本

729 石韻全本南清宮慶壽二本清鈔本

730 石韻全本三審郭槐上本清鈔本

731 萬里長城一卷清鈔本

732 漢陽院一卷清鈔本

733 獨占花魁一卷清鈔本

734 轅門射戟一卷清鈔本

735 銅雀台比武射袍一卷清鈔本

736 打黃蓋一卷清鈔本

737 睄親家一卷清鈔本

738 老媽兒開謗一卷清鈔本

739 指路一卷清鈔本

740 游戲文章一卷清鈔本

741 元人雜劇輯逸不分卷民國二十四年上海北新書局排印本

742 崑曲掇錦一卷民國十五年上海南洋大學學生會遊藝部國樂科石印本743 高腔曲本三種清鈔本

744 真正京調四十二種清刊本

745 繪圖京調十七集光緒中石印本

746 繪圖京都三慶班京調十二集上海集成圖書公司石印本

747 繪圖京都三慶班京調腳本十集民國元年石印本

748 中華第一等共和班戲曲腳本十二集民國三年上海改良小說書局石印本749 戲曲大全十二卷民國十二年上海文明書局排印本

750 繪圖京調大觀初集一卷二集一卷民國十五年上海世界書局石印本751 戲本第二期民國十五年上海泰東圖書局排印本

752 曲選四卷國立中央大學叢書之一民國十九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本753 顧曲指南三十集民國四年至九年上海中華圖書館排印本-1

754 顧曲指南三十集民國四年至九年上海中華圖書館排印本-2

755 與眾曲譜八卷民國二十九年北京合笙曲社石印本

756 雍熙樂府二十卷嘉靖四十五年春山刊本

757 新鐫時尚樂府千家合錦一卷清姑蘇王君甫刊本

758 新編時尚樂府新聲一卷清姑蘇王君甫刊本

759 唱詞大觀第一冊民國十五年北京中華印刷局排印三版本

760 唱曲大觀第一冊民國十八年北平中華印刷局排印八版本

761 戲齣大觀民國十八年北平中華印刷局排印本;(第七冊)民國十九年

762 雙紅堂-戲曲-123

763 雙紅堂-戲曲-125

764 鼓曲彙編四卷民國十三年北京中華印刷局排印本

765 觀劇建言民國三年序京華印書局排印本

766 霓裳續譜八卷首一卷乾隆六十年序集賢堂刊本

767 白雪遺音選鑑賞叢書之一民國十五年上海開明書店排印;民國十六年再版本768 白雪遺音續選鑑賞叢書之三民國十九年上海北新書局排印本

769 良最新時調大觀四集民國十一年至十五年上海文益書局石印本

770 粵謳一卷民國七年廣州登雲閣據道光刊本刊-

771 新鐫南北時尚絲絃小曲一卷清姑蘇王君甫刊本

772 崑弋顧曲考初集民國七年鈔本

773 新編崑弋劇攷初集民國七年鈔本

774 崑弋曲譜第二集民國七年北京永興寺廟內排印本

775 崑弋曲詞甲集一卷乙集一卷民國十二年北京中華書局印刷局排印本

776 霓裳文藝全譜四卷光緒二十二年新建石印本

777 戲學指南十六冊民國二十年上海大東書局排印本

778 曲譜選刊民國十一年北京富晉書社排印本

779 度曲一隅不分卷昭和十五年京都景印本

780 曲譜不分卷清鈔本

781 求真我齋曲譜不分卷清鈔本

782 養和堂曲譜不分卷道光十二年鈔本

783 百壽堂松記曲譜不分卷咸豐八年鈔本

784 琴演工尺雜錄一卷清鈔本

785 曲譜不分卷清鈔本

786 曲譜一卷清鈔本

787 明煥記曲譜不分卷清鈔本

788 鑫記曲譜一卷咸豐十一年鈔本

789 曲譜一卷咸豐中張氏鈔本

790 霓裳雅奏一卷宣統二年陳氏鈔本

791 霓裳雅奏一卷宣統四年陳氏鈔本

792 張氏曲譜不分卷清末陳氏鈔本

793 張氏曲譜不分卷清末陳氏鈔本

794 張氏曲譜一卷清末陳氏鈔本

795 張氏曲譜一卷清末陳氏鈔本

796 張氏曲譜一卷清末陳氏鈔本

797 張氏曲譜一卷民國三年陳氏鈔本

798 張氏曲譜一卷民國□年陳氏鈔本

799 太和正音譜二卷

800 太和正音譜二卷涵芬樓祕笈之一民國十五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本

801 絃索辨訛三卷崇禎十二年與度曲須知合刊本

802 時調曲譜大全六編民國十七年上海宏文圖書館石印本

803 簫笛工尺合譜一卷民國□年北京中華印刷局排印本

804 二簧西皮工尺字六種清百本張鈔本

805 京調胡琴工尺祕訣一卷民國十六年北京中華印刷局排印本

806 度曲須知殘一卷崇禎十二年刊本

807 雜劇扮裝圖一卷民國二十年據佐佐木氏藏本彩色鈔集

808 七如居士所繪戲劇八齣清彩色鈔本

809 曲話五卷民國五年上海有正書局排印本

810 靈臺小補殘一卷道光十四年刊本

811 中國戲劇圖案一卷民國十七年景印本

812 國劇簡要圖案一卷齊如山劇學叢書之一民國二十四年北平國劇學會排印本

813 戲劇腳色名詞考一卷齊如山劇學叢書之三民國十六年序排印本

814 中原音韻作詞十法一卷文藝叢書之二民國十五年上海梁溪圖書館排印本

815 國劇身段譜一卷齊如山劇學叢書之一民國二十一年序北平國劇學會排印本

816 顧曲麈談二卷民國五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民國十二年再版本

817 曲律易知二卷飲流齋著叢書之一民國十一年刊本

818 螾廬曲談四卷民國十七年上海商務印書館石印本

819 鞠部叢刊民國七年上海交通圖書館排印本

820 菊部叢譚一卷民國十五年上海大東書局排印本

821 紅白花傳一卷光武二年鈔本

822 南征記一卷光武二年鈔本

823 警世通言三十六卷天啟四年序王氏三桂堂刊本

824 警世通言殘十九卷天啟四年序王氏三桂堂刊本

825 皇明中興聖烈傳五卷明刊本

826 金虜海陵王荒淫一卷民國八年葉氏刊本

827 金虜海陵王荒淫一卷民國八年排印本

828 金虜海陵王荒淫一卷民國十三年上海新民書局排印本

829 金虜海陵王荒淫一卷民國十四年排印本

830 清平山堂話本殘十五種民國十八年古今小品書籍印行會用日本內閣文庫藏明嘉靖洪氏刊本景印831 警世通言四十卷明王氏三桂堂刊本

832 醒世恆言四十卷清衍慶堂刊本

833 醒世恆言殘一卷清衍慶堂刊本

834 醒世恆言二十四卷明刊本

835 博古齋評點小說警世奇觀殘八卷清刊本

836 再團圓五卷泉州尚志堂刊本

837 繪圖續今古奇觀六卷光緒二十年上海活字印本

838 歡喜三續今古奇觀四卷光緒二十三年序石印本

839 拍案驚奇三十六卷消閒居刊本

840 新鐫出像通俗小說鼓掌絕塵二集大正五年大連支那珍籍頒布會刊本

841 人中畫四卷乾隆四十五年泉州尚志堂刊本

842 豆棚閒話十二卷嘉慶三年寶寧堂刊本

843 四巧說不分卷清刊本

古典文献学书目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94。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北京:中华书局,2001。 黄永年:《古文献学四讲》,厦门:鹭江出版社,2003。 张三夕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北京:北京大学,2006。 张舜徽:《文献学论著辑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余嘉锡:《古书通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邱陵:《书籍装帧艺术简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韩仲民:《中国书籍编纂史稿》,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来新夏:《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曹之:《中国古籍编撰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魏隐儒:《古籍版本鉴定丛谈》,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84。 戴南海:《版本学概论》,成都:巴蜀书社,1989。 严佐之:《古籍版本学概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2002(重印)。 姚伯岳:《版本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版本编》,济南:齐鲁书社,1998。 黄永年:《古籍版本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戴南海:《校勘学概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 倪其心:《校勘学大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管锡华:《校勘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校勘编》,济南:齐鲁书社,1998。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北京:中华书局,1963;成都:巴蜀书社,1991。 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北京:中华书局,1981。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目录编》,济南:齐鲁书社,1988。 周少川:《古籍目录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完整版)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后记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后记 冀淑英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是一部当今国家现藏古籍善本书的总目录,本书的编辑出版,实现了周恩来总理生前的一项遗愿。1975年周总理在病中发出了“要尽快地把全国善本书总目录编出来”的指示。由于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支持,参与单位的大力协作,参加工作同志的积极努力,在编委会的领导下,这项工作从1978年3月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在南京召开编辑会议,到1995年3月《书目》全部完成。《书目》的出版将从一个重要方面体现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珍贵的典籍,将在古为今用,为四化服务,和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了解古籍善本庋藏概貌和流传情况,对今后鉴别和整理古籍善本,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1975年国务院有关负责同志向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图书馆负责同志传达了周总理的指示。1977年1月文物局在北京召开善本书目筹备会,听取北京地区部分同志的看法和意见,同年4月文物局在北京召集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同志座谈,讨论研究有关书目的著录条例、分类法和收书范围等项问题。6月份文物局再次召集座谈会,讨论了分类法等事项。后由文物局王冶秋局长作出决定,书目分类用“四库分类法”,可酌加修订,收录各书下限至清末1911年。在此基础上,制定“古籍善本书目”的收录范围、著录条例和分类法三个文件初稿,其中收录范围提出从古籍的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等方面考察,并提出9项具体条件。1978年3月国家文物局在南京召开会议,会上着重讨论这3个文件。这次会议全国各省市图书馆、博物馆、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等藏书单位

120余人出席,除讨论3个文件之外,并开始研究编纂《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方案和工作步骤。会后即着手对全国各地(除台湾省外)收藏的古籍善本进行普查。这次开会决定成立由国家文物局领导的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工作领导小组,〔注〕具体工作进行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准备工作。以两年时间,一方面在各地进行普查工作,同时各省、市、县图书馆及其它藏书单位抓紧古籍善本书的整理编目,并查核校对原有的编目卡片,准备于1980年卡片集中。另一方面于1978年11月在成都开会,着重讨论古籍善本书目的分类法,并对著录条例再加讨论。1979年3月在广州开会,重点研究版本问题,由几个藏书较多的图书馆,分别将宋、元、明、清刻本、抄本、稿本、批校题跋本,选取若干种书为实例,在会上介绍怎样鉴别版本的经验。两次会议是为了使各馆从事古籍善本编目工作人员,在编目分类工作中,对条目著录版本认定是否够善本条件等项问题,能有比较趋向一致的认识。1979年8月下旬至9月,又组织人员分赴华北、东北、西北、华东、西南6大区的省市图书馆和重点藏书单位,巡回了解编目工作进行情况,具体察看目录卡片,协助解答工作中的问题。同年年底在南昌召开会议,会上听取各大区巡回小组工作汇报,讨论了存在问题。这次会议决定组成了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以刘季平任主任委员,顾廷龙为“书目”主编,冀淑英、潘天祯为副主编。 第二阶段进行汇编工作。1980年第一季度全国各藏书单位将目录卡片报送至北京,5月参加汇编工作人员集中北京,开始工作。汇编工作人员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图书馆,共40人。集中目录卡片138471种(卡片张数不止此数,丛书和其它许多书都有子目片)。报送卡片的单位有全国各图书馆、博物馆、文管会、文献馆、科学院系统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共781单位。《书目》是一部

古籍电子文献检索

古籍电子文献检索(简略版) 杨琳《古典文献及其利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张三夕《中国古典文献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郭英德、于雪棠《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已初论《电子文献检索方法》、《电子文献的检索和利用》、《古籍检索学理论》和《古籍检索的方法》等,在此,结合我校古典文献学教学实践,对古籍电子文献检索,概述如下: 一、重要古籍电子版介绍 1.“中国基本古籍库”光盘工程 《中国基本古籍库》作为“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十五规划项目”,由北京大学刘俊文总策划、编纂、监制,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于2001年-2005年开发制作。共收先秦至民国典籍1万种,选版本12800个,计17亿字正文, 1000万页影像,数据总量约320G,是迄今最大之历代典籍总汇以及最大之中文数字出版物。 该库用ASM分类法,以4个子库、20个大类、100个细目统率全部典籍;并独创ABT 数据格式,对典籍进行数字化处理和标准化排版,达到尺寸、版式、字体统一,凸显古籍本身特色。该库开发的ASE检索系统,提供分类、条目、全文、高级检索等4条检索路径,并可实现模糊匹配。所配ARP学者工作平台,提供版式设定、字体转换、背景音色等10大功能,可进行校勘、标注、分类等工作。该库提供版本速查、常用字典等辅助工具;有纠错及扩充机制,可实现数据更新及添加,使其价值得以强化和延伸。 2.“中国历代基本典籍库”大型数据库系列光盘 国学公司研制、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历代基本典籍库》是一套供专业人员使用的大型光盘。王元化、任继愈、汤一介等组成之学术委员会,将此库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元辽金卷”、“明清卷”4种,拟收3000部文献,总字数达6亿。此库按朝代编选,力求反映古籍全貌。所有数据均已数字化处理、校对,辅以先进的搜索功能,另附专用图形字库,所涉汉字及图形,均可正常显示、打印。 目前已出之《隋唐五代卷》收入公元581年至960年间所产生之现存重要文献136部、近1亿字,2000余幅图片,是研究此阶段文史之必备资料。 3.《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 A.香港迪志版《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作为传统文化集成之作,《四库全书》共收书3460多种、79000多卷,当时共抄写七部,其中文渊阁本最具代表性。作为国家95光盘出版重点项目,此电子版由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上海人民出版社于1999年合作出版,分图像标题检索版(简称图形版)和全文检索版(简称全文版),收书450万页、约7-8亿汉字。均附《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中华古汉语字典》、《四库大辞典》等参考资料。检索结果、书页及笔记均可打印,其全文版功能更强大,价值更为显著。 标题版,仅有“单机版”,167张光盘,含470万页原文图像及180多万条标题,可从分类、书目、著者、卷内标题四种角度进行检索。书页以“原文图像”显示,可复制进行整理。 全文版,又细分为“单机版”(182张光盘)及“网络版”(183张光盘),后者主要针对学校用户,可允许20位用户同时使用。此版提供字词、书名、篇目、著者或综合条件检索,并提供全文文本与原文图像对照。其全文检索功能,可搜索全书数亿字的文本。 B. 武汉大学版《四库全书》原文电子版。济南开发区汇文科技开发中心研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此版共计200余万页,153张光盘。它采用图像方式存储文献资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原理在现代景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从古典园林私密性空间到现代城市开放性公

简介: 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例, 以其空间处理手法在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为基点, 经过对浙江省龙游市江滨公园的景点空间分析, 论述古典园林私密性空间到现代城市开放性公共休闲空间的联系与发展。 关键字: 空间处理; 私密性; 开放性; 公共休闲 1.概述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 园林是物质环境, 构成园林的物质要素称为构景要素。构景要素大致能够分为三大类, 即山水、建筑物和动、植物。第二类建筑, 广义的包括人工构筑的园林建筑、园路、广场雕塑和园林小品等[1]。 在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中, 与其说是造园, 还不如说是建筑的布局和构造, 因为建筑构成了整个园子, 而其它要素的则作为建筑的附属部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的园林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园林构筑物与山水要素、动、植物要素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根据文人雅客对圆子的实用要求与艺术要求构筑了独具一格的东方造园艺术。 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处理手法: 比例协调, 尺度适应, 高低变化, 错落有致; 即要能很好地运用光影明暗的变幻, 虚实的对比, 又能将各种空间彼此穿插、渗透, 首尾相顾, 前后呼应, 互相因借, 另外, 还使静态空间流动, 达到动、静结合[2] 。

2.. 城市化加剧,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开放性空间呼唤人性的场所 近年来, 中国越来越多的地区出现了”城市化”, 城市整体所面临的建设环境范围的, 速度快, 甚至有许多大尺度的公共空间建设项目, 都被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从立项、策划到设计的全过程。前写年的”疏林草地”, ”喷泉广场”流行与全国, 对外来艺术风格和视觉形象过分追求, 布置大量的草地, 反而减少了人的活动空间, 吸引不到人们来使用[3]。 现代人文地理学派及现象主义景观学派强调人在场所中的体验, 强调普通人在普通、日常的环境中的活动, 强调场所的物理特性、人的活动以及含义的三位一体性。这里的物理特性包括场所的空间结构和所有具体的现象; 这里的人则是一个景中的人而不是一个旁观者; 这里的含义是指人在具体做什么。因此, 场所和景观离开了人的使用便失去了意义, 成为失落的场所( placeless) ( Ralph, 1976) 。现代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关系应该是形式的, 她是体验、是生活、是交流——人与人的交流, 人与自然的交流[4]。 3 案例分析 3.1 以浙江龙游市江滨公园为例 3.1.1 龙游市概述 ( 一) 悠久的历史文脉

中国古典文学作者、作品

中国古典文学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尺度解析

上海交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尺度解析 姓名:滕玥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指导教师:傅德亮 20040201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尺度解析 摘要 中国古典园林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社会经济文化渊源等多方面的影响,其必然呈现出反映中国人生理心理行为特点的尺度比例原则指导现代园林创作 1. 总论篇 1)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空间规模的历史演变 中国园林的历史发展在空间上不断缩小 先秦至西汉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隋唐宋 明清代私家园林空间规模的历史发展经历四个时期规模宏大 魏晋南北朝 唐宋但仍具有相当巨大的规模城市私园成为营造的主流  2)中国私家园林空间规模和园林要素的尺度 左右大型宅园与宅邸总面积之比为25 é????°???yμ?±èày?ú35.1?????°???yμ?±è ày?ú1.3不等 经过园→景区→景点的分割 千尺私家园林中主体空间限定在 为半径的空间范围之内 而皇家园林中视距存在

超出千米的远观视距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都存在频繁的仰观   2. 个论篇  详细介绍了拙政园艺圃   3. 实践探索篇  昆山娄邑滨江公园的设计过程中合理运用了本论文中总结出的尺度规律以百尺形     关键词私家园林实践

SPACE SCALE’S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S        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s were influenced by social economy so they must present the scale principles reflecting Chinese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 This paper is to sum up the space scale rules in order to direct the production of morden gardens. The main matters were as follows: 1. Pandect piece 1)Historical evolve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s’ space size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s’ space size was reducing during developing. The historical evolvement of imperial gardens’ space size undergwent five periods including three risings and two fallings. During Xianqin to Xihan dynasty during Donghan dynasty to Wei and Jin dynasties, North and South dynasties, the size was shrinking the space size was adding distinctly the imperial gardens’ became the lowest in the history the space size lifted another climax. While the historical evolvement of private gardens’ space size underwent four periods. During Xihan and Donghan dynasty, the size of the private gardens was huge, which main function was to product; during Wei and Jin dynasties, North and South dynasties, the size was still very large, but some exquisite small gardens appeared the size was becoming smaller

古籍目录学

古籍目录学 我国流传至今最早的古籍目录,是西汉末期刘向、刘歆父子参与校书,由刘歆编成的《七略》,已经佚失,基本内容保存在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七略》分类六大类: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共38小类。《七略》不但建立的系统的图书分类法,还通过小序、大序叙述学术源流。每书有提要,(叙述学术源流的)总序、大序、小序都收在辑略中。《七略》是我国目录学史上第一部综合性分类目录,刘向刘歆是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汉书艺文志》:东汉班固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删取其要”,编成《汉书艺文志》。首创在正史中修《艺文志》,使《艺文志》(或称《经籍志》)成为史书的组成部分。开创“史志目录” 改动:将辑略拆散;把解题简化为小注;注明改动,保留原貌。 魏晋南北朝时期,奠定了封建社会典籍以经史子集为部类的四部分类法 西晋秘书监荀勖编制《新簿》(已佚,见《隋书经籍志序》),分甲、乙、丙、丁四部,性质相当于后世的经史子集,初创四部分类法。把史书自经部析出,即丙部。 东晋著作郎李充将荀勖的经子史集次序易为经史子集,自此不可移易,史称“秘阁以为永制”“自尔因循,无所变革”。 南朝王俭《七志》(已佚,见《隋书经籍志序》),沿袭《七略》,独创图谱志,并附道经、佛经于篇末。 南朝梁阮孝绪《七录》,确定史部专立。文集录之前或称诗赋、或称文翰,至此成定称。《七录》的分类为后来走向正统的四部分类法提供重要的参考,起承上启下作用。 唐初修《隋书经籍志》,成于魏徵,反映南北朝及隋代图书著录情况,编纂依据为隋《正御书目录》。将群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集部后附道经佛经,四大类后分四十小类,标志着正统的四部分类法的确立。 《隋书经籍志》将前代(南北朝)典籍的著录情况简化为注文,依其类别相同或相近,附于书目之后。具有双重意义,有别于其他目录。 我国史志目录中,只有《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有小序。 唐代开元年间所编《群书四部录》 宋代政府藏书目录:《崇文总目》,每类有序,每书有提要,分经史子集四部,45类。

古典文学知识:中国古籍之最

古典文学知识:中国古籍之最 1、最早的类书——皇览 2、现存最早的类书——北堂书钞 3、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4、现存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 5、最早的政书——政典 6、现在最早的政书——通典 7、现存编纂最早的断代政书——唐会要 8、最早的丛书——儒学警悟 9、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10、最早有内容提要的书目——别录 11、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 12、现存最早的书目——汉书·艺文志 13、最早的四部分类法目录——中经新簿 14、第一部正式作用“经、史、子、集”名称区分部属的书目——隋书·经籍志 15、现存最早的私家书目——郡斋读书志 16、现存最早着录版本的书目——遂初堂书目 17、现存第一部详记版本的书目——读书敏求记 18、最早的丛书目录——汇刻书目 19、最早的专录佛教译经的书目——汉录 20、现存最早的佛经书目——出三藏记集 21、现存最翔实的佛典目录——开元释教录 22、第一部道经总目录——灵宝经目 23、现在最大的一部经籍目录——经义考 24、最大的一部史籍目录——医藏目录 25、最大的一部史籍目录——史籍考 26、最大的书目——四库全书总目 27、最早的书后索引——本草万方针线 28、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 29、第一部有体系的学术思想史专着——明儒学案

30、第一部汉译佛经——四十二章经 31、现存最早的佛学论文集——弘明集 32、第一部刻印的佛经总集——开宝藏 33、现存最早的道教总集——太平经 34、现存最早的道教经书总辑——正统道藏 35、现存最早的编年史——春秋 36、现存最早的编年体通史——竹书纪年 37、最早的国别史——国语 38、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39、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40、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41、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通鉴纪事本末 42、第一部历史学评论专着——史通 43、第一部科学家传记汇编——畴人传 44、第一部最大的藏书家传记汇编——藏书纪事诗 45、现存最早研究金石文字的专着——集古录 46、现存最早古器物图录专书——考古图 47、现存最早集古器物大成的专书——宣和博古图 48、现存最早钱币学专着——泉志 49、最早的地理专着——禹贡 50、第一部河道水系专着——水经 51、第一部潮汐学史专着——海潮辑说 52、现存最早的完整古地方志——华阳国志 53、现存最早的全国总地方志专书——元和郡县志 54、最早的地名辞典——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 55、现存最早的纸写书——(晋抄)三国志 56、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书——(唐刻)金刚经 57、国内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品——(唐刻)陀罗尼经咒 58、现存最早的雕版历书——(唐乾符四年)历书 59、现存最早泥活字印书——泥版试印初编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人民文学)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人民文学) 1.诗经选余冠英选注译 2.楚辞选马茂元选注 3.先秦散文选罗根泽编戚法仁注 4.乐府诗选余冠英选注 5.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选注 6.唐诗选中科院文学研究所编 7.唐宋词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院编 8.唐文选高文何法周主编白本松等注释 9.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 10.宋文选四川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 11.金元明清词选夏承焘,张璋编选吴无闻等注释 12.元明清散曲选王起主编洪柏昭,谢伯阳选注 13.宋诗选张鸣选注 14.金元诗选邓绍基选注 15.明诗选杜贵晨选注 16.清诗选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 17.明文选赵伯陶选注 18.清文选刘世南、刘松兰选注 19.荀子选方孝博选注 20.孟子文选(战国)孟子著李炳英选注 21.史记选(汉)司马迁著王伯祥选注

22.三曹诗选曹操等著余冠英选注 23.李白诗选(唐)李白著复旦大学古典文学教研组 24.杜甫诗选注(唐)杜甫著萧涤非选注 25.白居易诗选(唐)白居易著顾学颉,周汝昌选注 26.高适岑参诗选(唐)高适,(唐)岑参著孙钦善等选注 27.韩愈诗选(唐)韩愈著陈迩冬选注 28.韩愈文选(唐)韩愈著童第德选注 29.李商隐诗选(唐)李商隐著刘学锴,余恕诚选注 30.杜牧诗选(唐)杜牧著缪钺选注 31.梅尧臣诗选(宋)梅尧臣著朱东润选注 32.欧阳修文选(宋)欧阳修著杜维沫,陈新选注 33.苏轼诗选(宋)苏轼著陈迩冬选注 34.苏轼词选(宋)苏轼著陈迩冬选注 35.陆游诗选(宋)陆游著游国恩,李易选注 36.辛弃疾词选(宋)辛弃疾著朱德才选注 37.范成大诗选(宋)范成大著周汝昌选注 38.元好问诗选(元)元好问著郝树侯选注 39.龚自珍诗文选(清)龚自珍著孙钦善选注 40.元人杂剧选顾学颉选注 41.西厢记(元)王实甫著张燕瑾校注 42.牡丹亭(明)汤显祖著徐朔方,杨笑梅校注 43.长生殿(清)洪升著徐朔方校注

中国基本古籍库试用介绍

中国基本古籍库试用介绍 中国基本古籍库是中国文化要籍数字化的空前巨献,列为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开发制作 中国基本古籍库分为4个子库、20个大类和100个细目,共收录上自先秦下迄民国的历代名著和各学科基本文献1万种,每种均提供1个通行版本的数码全文和1-2个珍贵版本的原版影像。总计收书约17万卷,版本12500多个,全文17亿字,影像1200万页 中国基本古籍库拥有强大的检索系统、完备的功能平台和灵活的纠错机制,可通过多条路径、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快速海量检索,可轻松实现古籍浏览、校勘、标注、分类、编辑、下载、打印的全电子化作业,并可随时进行软件升级和数据更新以确保在持续改进中日臻完善 (下载后解压缩、安装,重启机器后,双击桌面上的客户端应用程序,然后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即可使用,要求Windows 2000/2003/XP/vista操作系统, 1024×768×16以上显示模式) 试用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d0229630.html, 用户名:xbdx 密码:20100909 中国方志库简介 中国方志库是专门性的大型古籍数据库,主要收录历代地方志类著作,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开发制作。 地方志类著作,包括全国地理总志(如方舆志、一统志等),各地方志(如省通志、府州志、县志等),各类专志(如山川志、边防志、都城志、宫殿志、村镇志、里巷志、园林志、寺观志、书院志等),各种杂志(如乡土志、物产志、风俗志、考古志、游历志等),以及外志(如环球志、一国志、多国志等)。所记大至一国一省一州一府,小至一村一镇一城一关,举凡历史沿革、地理形势、行政建置、财赋收入、物产资源、人文景观、灾异祸乱、乡土风俗,靡不详尽。至今从事地区开发和学术研究,仍须从中提取丰富的信息。 中国方志库初集共收录汉魏至民国历代地方志类著作2000种。每种皆据善本制成保留原书所有信息(包括图、表、标记在内)的数码全文,逐页对照原版影像。同时配备强大的检索系统和完备的功能平台,可进行快速海量检索和全电子化的整理研究作业。堪称地方志类著作数字化的空前巨献。 (下载后解压缩、安装,重启机器后,双击桌面上的客户端应用程序,然后输

当前古籍影印出版的几种模式

当前古籍影印出版的几种模式 当前古籍影印出版的几种模式 影印是古籍整理出版的一种重要形式,相对于排印的整理方式,影印有着短平快的优势:短,指出版周期相对较短,只要选定底本,就可以很快地出版出来;平,对编辑加工能力的要求相对较低;快,其印数有限,销售周期较短,又因定价较高,收益快。 近几年,大多数古籍出版社在影印出版方面均有系统的规划。而这当中,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最具代表性,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将影印出版作为其最主要的出版模块,形成了大中小、远中近的系统规划。非古籍专业出版社中,大象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影印出版方面,也颇有规划。大象出版社以晚清民国文献的影印出版为重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则在海外中文文献的影响方面,颇具特色。 下边笔者就对目前的古籍影印出版的几种模式及其优缺点逐一 进行分析。 型丛书式型 这种模式以“四库系列”最为出名。上世纪八十年末、九十年代初台湾商务、上海古籍相继推出《文渊阁四库全书》的影印版,催热了大型影印丛书的市场。这种集成性的丛书,因其部头偏大,收书太多,底本征集涉及的收藏单位过多,底本的获取渐渐成为最大的难关:近年来,收藏单位底本费逐年上升,一些收藏单位待价而沽,一些图书馆基于种种考虑,出版社支付再高的底本费也不予以提供。从这方面讲,新编集成性文献丛书编纂的难度较以前要大不少。 但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家在图书馆、高校等建设方面投入了相当的资金,图书馆、高校、科研机构的资金充足情况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新高度,而且上述机构在大型文献的购置方面也舍得投入。单从销售角度来讲,大型集成性文献的市场正处于历史最好的时期。因此,只要有好的选题,严格控制成本,出版社的利润还是有相当保证的。 “近水楼台独占月”型

《中华经典古籍库》收录书目介绍

《中华经典古籍库》收录书目介绍 (一、二期书目,收书共计431种,约2.2亿字) “中华经典古籍库”收录中华书局出版的整理本古籍图书,涵盖经史子集各部。数据库以传统四部分类法为纲,以下简介以中华书局整理本古籍的出版系列为目。 二十五史系列 “二十四史”加上《清史稿》,就是通常所说的“二十五史”。 通鉴编年系列 通鉴源于司马光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取宋神宗“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之意,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述历史。后世多效仿司马光,或续资治通鉴,或撰当代通鉴,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 本系列包括《资治通鉴》在内的五部通鉴体书籍及后世编年体史书,参照各家底本及所引著述、笔记、墓志等材料加以点校考证,内容翔实可信,使用方便,是目前通鉴类书籍较为完善的版本。

纪事本末系列 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主体,把大量史料加以剪裁整理,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事件始末的史书体裁。它克服了编年体记事分散和纪传体记事重复的缺点,在编年、纪传、政书三体之外又创立了一种史书新体裁,从而为史学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纪事本末体”,始创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其后有明朝陈邦瞻的《宋史纪事本末》、清朝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李有棠的《辽史纪事本末》《金史纪事本末》等。本系列多书互校,择善而从,较为完善。 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 中国古代的地志,除了地区性的方志以外,还有一种记述全国性疆域的地理志,称为总志。总志记载全国的疆域政区的建制沿革,以及山岳形胜、河流沟渠、风俗物产、往古遗迹、人物故实等等。本丛书收录唐宋以后各朝的相关官修或私人著述加以整理出版。丛书以可靠版本为底本标点整理,参照多种版本与历代正史、地理志、区域性方志,细致校勘,是一次全面的整理,成果极为完善。 新编诸子集成 子书是我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一批子书产生在春秋末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其中不少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珍贵结晶。秦汉以后,也产生了不少子书,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20世纪50年代,中华书局修订重印了建国前由原世界书局出版的诸子集成。这套丛书汇集了清代学者整理子书的新成果,但所收的子书种类不够多,断句、排印尚有不少错误,因此中华书局决定编辑出版一套新编诸子集成。“新编诸子集成”收录先秦到唐五代的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阅读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阅读 1.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是_____. 2.按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文学作品。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_____。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_____。 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_____,“美玉无暇”指的是_____。 4.“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老去,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_____之手。 5.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_____;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_____一事。 6.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_____,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________。 7.请用下列两部古典名著人物的姓名或官名补全下面的回目。 (1)_____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水浒传》) (2)_____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三国演义》) 8.《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还有一位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的形象,这个人是_____,这部作品是《_____》。 9.“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说的是《水浒传》中的一位传奇英雄_____。 10.《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_____.这部书中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称:________ 11.“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作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________。

《中国基本古籍库》电子版 - 复旦大学图书馆

大型中华古籍全文数据库——《国学宝典》 简介 《国学宝典》是一套主要面向中文图书馆、中国文化研究机构、专业研究人员和文史爱好者的中华古籍全文资料检索系统,由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组织国内一批文史专家,经过长达 6 年的资料搜集、精心校勘,幷借助清华大学的网络技术研制完成的。这些文献内容均为文史研究人员常用资料,实用价值很大,经国内外数百名专家使用,受到一致好评,是中国古籍电子化产品中性价比最高的产品之一。 一、收录范围与标准 《国学宝典》收录范围为上起先秦、下至清末两千多年的所有用汉字作为载体的历代典籍。迄今为止,该系统已收入古籍文献3,800多部,总字数逾8亿字,3,800余种,目前仍以每年1~2亿字的速度扩充数据库内容,其目标是建成一个包含所有重要中文古籍的全文电子数据库。 收录标准为: 1、历代经典名著; 2、各学科的基本文献;

3、经过整理,具有一定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的文献; 4、用户所需的其它文献。 选择底本的标准为: 1、完整本而非选本或残本, 2、母本或现存最早的版本及精校本。 3、经整理的标点本。 《国学宝典》选书时充分吸收了清代以后至当代学人有关古籍整理的重要成果,充分考虑文献的实用价值,一批通俗小说、戏曲等均为《四库全书》所未收。 大部分文献附有内容提要,包括作者简介、内容组成、版本等相关信息,增加了数据库的附加值。 二、分类方法与资料格式: 《国学宝典》按照电子文献的特点,以四库分类法为基础,建立了一套兼容古籍文献和电子数据库特点的分类法,采用国学公司独立开发的数据库格式进行 储存管理。 《国学宝典》目录结构 【经部·十三经】 【经部·十三经注疏】 【经部·其它】 【史部·正史】 【史部·地理】 【史部·别史及其它】 【史部·目录】 【子部·周秦诸子】 【子部·儒家】 【子部·释家】 【子部·道家】 【子部·术数】 【子部·兵家】 【子部·医学】 【子部·科技】 【子部·类书】 【子部·蒙学】 【子部·杂家】 【子部·书法绘画】 【子部·音乐艺术】 【子部·隋以前笔记】 【子部·隋唐笔记】 【子部·宋元笔记】 【子部·明代笔记】 【子部·清代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艺术 摘要:园林是有关于空间的设计,老庄思想认为“空”不是“无”,而是“有”的另一种存在状态,并且自然山水景色是借以“悟道”的工具载体,这种观点深深地影响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古典园林空间的“隔”与“望”都建立在虚实相关的空间观念之上,在中国人的概念里没有绝对的封闭与开放,古典园林规划上的曲折、婉转回旋之美便建立在这种“有无相生”的空间观念之上;此外,中国古典园林对自然山水的模仿和建筑与风景的有机结合还体现 出“天人合一”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分景;隔景;天人合一;abstract: the garden is about space design, taoism that “empty” than “no”, but “another state, and with views of the natural landscape in order to” enlightenment “tool carrier, this viewprofound influence to th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design. classical garden space apart “and” hope “are built above the actual situation related to the concept of space, not absolutely closed and open concept of the chinese people, the twists and turns on the classical garden planning tactfully roundabout of the united states will be established in this whether with students, “the space notions; imit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of the natural landscap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architecture and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导读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导读 ——以四大名著为例 (一)概说 1.小说 小说首先是一种叙事文体,“叙事”是它最基本的属性。 小说叙事又与史传等叙事文体不同,它还具有虚构性与形象性。 小说叙事的媒介以散体语言为主。 定义:小说就是用散体语言,叙述带有一定虚构 .........................或想象成分的故事 ........,.并具有一定的形象性的书 面叙事文学 .....。 2.小说类型 小说可以分为情节小说、性格小说和心理小说。 3.章回小说 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少则十几回、几十回,多则百馀回。每回前用单句或两句对偶的文字作标题,称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每回开头以“话说”、“且说”等起叙,每回末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之类的收束语,一回叙述一个较完整的故事段落,有相对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这种章回体式因为符合民众的欣赏习惯,所以为明、清两代长篇小说所普遍采用。 4.章回小说的四大类型: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世情小说 历史演义:以史实为依据,同时吸收民间历史传说故事,大致按照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通过一定的审美想象与艺术虚构,运用浅近通俗的语言,来讲说历代的兴废争战之事,从中揭示朝代兴亡的经验和教训。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是《三国演义》。 英雄传奇:主要描写英雄人物的传奇事迹,目的在于展示英雄好汉的“奇情侠气、逸韵英风”。

开山之作是《水浒传》。 神魔小说:是以神(包括佛道以及民间神祇)、魔(包括所有鬼怪精灵)的出身修行、斗法飞升等为题材内容,以驰骋想象、神奇变幻见长,“幻中有真”、“幻中有趣”、“幻中有理”,变相地表现了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代表作是《西游记》。 世情小说:主要写的是现实社会中人们的日常生活、悲欢离合、世态炎凉,具有强烈的现实感。 开山之作是《金瓶梅》、巅峰之作是《红楼梦》。 (二)《三国演义》:兴废争战的雄伟史诗 1.罗贯中的历史观与悲剧意识 英雄史观、道德史观: 儒家“内圣外王”的理论,有志图王者,只有加强内在的德性修养,实施仁政,以民为本,才能据有天下,所谓“国君好仁,天下无敌”,“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仁人无敌于天下”等等,都意在说明“仁义”乃是夺取天下,保住君位的必备条件;反之,若行“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虽得之,必失之”。 罗贯中反复强调:“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惟有德者居之”。 在小说中,他明确主张尊刘抑曹,歌颂以刘备为典范的仁君仁政,鞭挞以曹操为代表的暴君暴政,虔诚地渴望以仁义为本的刘备集团能平定奸邪纵横的浊世乱道,解民于倒悬,重建符合儒家道德理想的社会秩序。可是,历少却偏偏和他开了个玩笑,让他心目中邪恶势力的代表曹魏集团夺取了政权,统一了天下,而他倾注了一腔痴情的刘蜀集团,竟然悲惨地败亡了。残酷的历史事实对他奉为圭臬的道德理想的无情嘲弄,使他陷入了深深的悲哀和困惑中。 天命史观:朝代的兴衰,历史的循环,历史人物的命运等,都摆脱不了天命的主宰。 司马徽却笑道:“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与刘备辞行时更是说了一句:“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 第37回,写诸葛亮的好友崔平州对刘备说:“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 第38回,孔明说:“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久后必归将军。” 第49回,赤壁之战后,孔明说:“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 第57回,孔明在荆州,夜观天文,见将星坠地,乃笑曰:“周瑜死矣。”至晓,告于玄德。玄德使人探之,果然死了。

爱如生数据库与翰堂典藏数据库的对比

爱如生数据库与翰堂典藏数据库的对比 一.简介 爱如生数据库: 爱如生数据库包括中国方志库,中国谱牒库,中国丛书库,中国类书库,中国俗文库,中国经典库,敦煌文献库,申报数据库以及《中国基本古籍库》。各据善本,采用爱如生独有的数字再造技术制作,还原式页面,左图右文逐页对照,眉批、夹注、图表无障碍显示;毫秒级全文检索,可编辑、下载和打印。其中,中国基本古籍库——由四个子库构成: 哲学库、史地库、文艺库、综合库,共20 大类,收录自先秦至民国历代典籍1 万种,17万卷,版本12500 个、20 万卷,全文17 亿字、影像1200万页,数据总量约320G。 翰堂典藏: 《翰堂典藏》古籍数据库是由北京时代瀚堂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核心产品,其采用基于Unicode 四字节编码和自然语言全文检索的典籍文献数字化构建。《瀚堂典藏》古籍数据库由14 个子库构成: 小学工具、类书集成、出土文献、中医药文献、经部集成、史部集成、子部集成、集部集成、古典戏曲、古本小说、佛教典籍、道教典籍、敦煌文献、专题文献。《瀚堂典藏》加工入库的图书自先秦至民国,从甲骨文到近代文献约有10190 种,图片数量约1200 万张,文字总量超过15 亿字,可全文检索和连续图文对照阅读的记录条目1500 万条以上,并持续定期增加中。

二.收录内容及标准 《中国基本古籍库》所收历代典籍及所附重要版本,均经严格筛选。 1.收书标准: 历代名著,各学科基本文献,有拾遗补阙意义的特殊著作; 2.选本标准: 完本而非残本、现存最早之本或晚出精刻精钞精校本;未经删削窜改之本。 《瀚堂典藏》 1.收书标准: ⑴加工小学工具类,包括古代字书、韵书等瀚堂具有加工和管理优势的图书。这类图书是《瀚堂典藏》全库的基础;⑵由于瀚堂典藏可以依据用户的要求安排加工种类和进度,也可根据用户的科研要求调整入库品种。 2.选本标准: 尽量多收集不同版本的图书,力争收录所有公开影印出版的唐五代写本和宋元珍本。 三.检索方式 《中国基本古籍库》提供4 条检索路径,并提供模糊匹配: 1.分类检索,通过库、类、目的树形结构进行定向检索; 2.条目检索,限定书名、时代、作者、版本、篇目等条件进行目标检索; 3.全文检索,输入任意字、词或字符串进行爬梳检索; 4.高级检索,可以进行多次检索,或组合字词进行逻辑检索,或综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