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加强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建设

加强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建设

加强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建设
加强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建设

加强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建设

随着丹东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安全也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充实,特别是丹东实现“四城联创”的现阶段,城市公共安全工作更尤为突出,可以说城市安全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公共安全不同于工业生产安全与职业安全。它不但包括自然因素、生态环境、公共卫生等安全问题,还囊括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互联网络安全、生物物种安全、矿产资源保护、公众心理稳定等诸多方面,可以说城市安全是丹东实现“四城联创”的基本保证,也是丹东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如今,城市安全由于人群的聚集而不断放大;由于系统的社会敏感性而猝变;由于系统的脆弱性而易受破坏。因此,科学的应对各种安全机制对于城市公共安全至关重要。

一、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安全的意识,

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教育和培训体系是城市安全的前提和基础。

现在丹东的城市人口不断密集,外来人员和企业不断增多,人员流动性增强,使各种城市隐患不断加剧。现在城市灾害中,人为因素造成的灾害占很大比重,很多灾害是由于人的主观行为不当造成的。因此加强对市民的危机意识和防灾减灾安全意识教育尤为重要。争取把因人类社会自身行为不当而造成灾害控制在源头,减少人为灾害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要通过加强市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教育、文明安全生产教育、防范技能的培训等措施。现阶段对市民的城市公共安全教育较少,让市民无法从根本意识到那些是危险源,哪些行为是容易引起事故的。再者,由于各方面的安全基础设施跟不上当代的发展形势,不能系统有效的让每个市民掌握自救的能力,使市民在面对各类灾难、事故发生时不能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记得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由于四川安县桑枣中学四年中多次进行紧急疏散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这些就是他们从2005年开始,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的结果,他们工作做得非常仔细,每个班的疏散路线、楼梯的使用、不同楼层学生的撤离速度、到操场上的站立位置等,都事先固定好,力求快而不乱,井然有序。在以后的时间里,政府官员不但要进行反危机模拟训练,教育部门也要把各级别学生的反危机模拟训练列入教学计划,各单位企业要注重对员工城市安全宣传和教育。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特别是老弱病残,外来务工人员要加强城市安全常识的宣传力度。使市民危机意识的增强的同时遇到突发灾害事件,能够做到听从指挥,临危不乱。总之要让广大市民切身感受到城市安全的预防工作是为民办好事,办实事,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样才能让城市安全得到广大市民的认可和支持,才能使城市安全的预防工作有所成效。

二、提高政府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提高政府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首先要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城市安全体系。从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才能明确相关单位的责任和义务,推行城市安全责任制的全面落实。只有这些体系的完善,才能保证一切工作顺利展开。以前在发生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后,往往是组建一个临时应急领导小

组,负责事件的应急处理及事后恢复,随着危机事件消失,应急领导小组使命也就完成了,从而使经验教训无人系统总结借鉴。因此建立长期的城市安全管理机构对提高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是十分必要的。政府等有关部门要合理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改善装备,加强管理,提高用于公共安全的财政支出,从而形成一个长效的保障机制。应急管理机构的建设,要与政府领导职能相结合,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协调。与防汛、防火等各专业指挥机构相协调。要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急救援人员的指挥水平和专业技能。在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事件等及时有效的进行组织指挥,要有足够的救援通信保障、物资保障、医疗保障、防疫保障、资金保障、队伍保障、居民生活保障等为一体的危机处理系统和社会保障系统。不管什么危机发生,都有事先的组织体系应对策略。

由于突发性灾害事件是随机的,小概率事件,各部门在应急预案的编制和落实上存在着重视不够、力度不大的现象,一些部门对预案不熟悉。所以平时必须认真学习和熟悉预案,要认真熟悉预案中的总体原则、主要思路。多组织对有关部门对预案的模拟演习,从而达到熟练使用预案。这样才能发生突发性事件之后冷静应对,妥善处置。从而使城市公共安全建设成能够有效、准确、及时处理的长效机制。

三、完善对城市安全预防和监督体系

城市安全隐患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方针。在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固然重要,但预防城市安全中的危机事件才是确保城市安全一种积极主动的化解手段。防患于未然,是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关键所在。政府要加强对公共安全密切相关的重点行业和企业的排查和管理,要加大对这些容易存在隐患地方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及时的清除事故隐患,堵塞各种漏洞。让民众生活在一片安全、安心的环境里。

四、加强对危机善后的处理

危机情形一旦被控制或消除后,相关部门应查找产生灾害的原因、进行事故分析,加大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罚,总结经验教训,举一反三,深悟其理,警钟长鸣。丹东是一个旅游业发达的城市,在这方面,城市安全管理工作要有的放矢,准确到位,要更好的了解游客的安全事故特征,让游客有一个安全的防范系统,使游客不但觉得丹东的山美景美,更能够感觉到安全舒心,因此准确的科学发展城市安全,对丹东的旅游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既是政府执政为民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考验,是确保公共财产和人民群众安全的措施,是丹东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前丹东实现“四城联创”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快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才能使丹东这座大气秀美的城市社会更和谐,人民更安居乐业

六道西社区

2011年6月12日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体系该如何建设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体系该如何建设 一、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的方法 1.方法原则 在美国公共安全管理中,全面紧急事态管理是本质的原则,其含义有四方面:全危险方法、综合紧急事态管理系统、紧急事态管理的生命周期、对各级政府及组织紧急救援资源的统一调配。 全危险方法。意思是利用同一套公共安全管理安全、处理和应对所有种类的紧急事态、灾难和民防需求。从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公共安全管理机构就合并为一个,采用全面的准备、应对和恢复措施,面对所有可能发生的灾难。 综合紧急事态管理系统。使用该系统要达到四个目标即:促进联邦、州、地方等政府的充分合作;加强对已知的紧急事态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实现紧急事态管理规划向州、地方政府决策及行动体系更完全的整合;在现有紧急事态管理预案、系统和能力的基础上,拓宽对所有类型的紧急

事态的适用范围。 紧急事态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这四个阶段即依据灾难的发生周期、将紧急事态管理活动、政策和项目分为四个功能区:减除、准备、应对和恢复。 2.七大安全战略目标 美国国土安全部提出的七大安全战略: ⑴了解:识别和了解威胁,评估脆弱性,确定潜在的影响,适时对国土安全保护的参加者和美国公众发布信息。 ⑵防止:侦察、防止和减轻对国土的安全威胁。 ⑶保护:保卫国民和他们的自由、重要基础设施、财产和国家经济,使其免遭恐怖主义、自然灾害或其它紧急事态的破坏。

⑷应对:领导、管理和协调全国对恐怖主义、自然灾害或其他紧急事态的应对。 ⑸恢复:领导全国、州、地方及企业,在遭受灾难后,恢复运转,重建社区。 ⑹服务:通过促进合法的贸易、旅游和迁徙,为公众安全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服务。 ⑺组织品质:尊重资源和人民,创造促进共同认同、创新、相互尊重、责任心及团队精神的文化,以实现安全减灾的效率、效力和运作的匹配性。 3.美国“安全月”活动的经验 美国的安全社区活动的经验。安全的概念不仅仅体现在生产工作中,而且渗透于家庭、社区、公共场所以及道路交

完善公共安全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

完善公共安全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研究摘要:公共安全是最根本的安全,也是内涵最丰富,因而是境界最高的安全。完善公共安全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机制,建立一套应急处置体系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从通过分析我国公共安全的严峻形势及问题根源,制定了一系列解决对策,用于公共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维护地方社会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公共安全;预防预警 abstract: public safety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security, also is the most abundant connotation, so it is of the highest state security. improve the public security incident prevention warning and emergency mechanism, and a set of the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for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has an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analyzes our country through public safety situation and root causes, and formulated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used for public security incident prevention warning, and maintain the local society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security. key words: public security; preventive warning 中图分类号:p6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安全是指免于危险,不受伤害,不出事故。推广而言,安全是

最新城市道路交通安全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

前言 交通运输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一个重要部门,在综合运输系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目前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令人堪忧,自汽车问世以来,全球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累计达到上千万人,而且还在不断增多。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交通流量迅猛增长,但是,道路基础设施较差,道路上人车混行,公众安全意识淡薄、交通管理水平较低,事故急救能力较差,道路交通事故不断增加,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提高道路交通安全,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疾病伤害研究报告中,预测从1990年至2020年将发生很大变化:在全球主要死因排序中,道路交通事故伤害将上升为第六位;全球道路交通事故伤害死亡人数将从100万增加到234万(占所有死亡人数的3.4%);在中等和低收入国家,道路交通事故死亡平均将上升80%左右,而在高收入国家将下降30%左右。 2002年,全国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共受理道路交通事故77.3万起,死亡人数达到10.9万人,受伤人数56万人,而同期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之占全世界的1.9%,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数却占全世界的15%左右。目前,我国城市年均车祸死亡率为每一万辆车死亡50人左右,分别是日本的26.5倍和美国的17.8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相对于世界水平要差的多,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也比较高。近十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人口剧增,据推算,到2010年,我国城市人口可达到6.5亿人左右,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0%,因此,在未来的10年里,我国城市人口和产业规模将迅猛增长,大批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交通需求、城际间的交通量也随之扩大。虽然我国连续加大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但与机动车的增长速度相比,公路建设的发展仍相对滞后,远不适应人们对机动化的需求,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最为严重的国家。

城市的公共安全体系

第一章城市的公共安全体系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讲《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第一章,城市的公共安全体系。 就城市的公共安全体系而言,其重要基础是三角形模型。 一、三角形模型 三角形模型是由我国清华大学公共安全中心的研究团队最先提出的。维澄先生,在英国主攻“燃烧过程的理论模型与数值模型”,1981年归国后,限于国研究条件的欠缺,不具备模拟燃烧过程的条件,他开始工程热物理与安全工程的交叉学科。03年非典之后,04年清华大学成立公共安全研究中心,由他担任主任,他的研究领域从火灾安全扩展到公共安全领域。 公共安全研究团队最初把重点放在了突发事件上,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他们逐渐认识到突发事件的致灾程度与承灾体、应急管理是分不开的,从而提出了三角形模型,并提出在把握三边关系,把握突出事情关键环节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应急平台体系。突发事件、承灾载体以及应急管理这种三维体系构成公共安全科技的整体,通过对突发事件和承灾载体的研究,确定应急管理的关键目标,加强防护,从而实现有效的预防和科技减灾。 蕴含在三角形模型中的灾害要素。在安全科学中,物质、能量、信息被称作灾害要素。 不论突发事件的强度、类型、时空特点如何,归根到底,还是物质、能量、信息在起作用。如 –危化品泄漏:物质 –地震、火灾:能量、物质 –大规模谣言和社会恐慌:信息 承灾载体本质上也同样是由物质、能量、信息三者组合而成的,在形式上表现为丰富的客观世界。 而应急管理的对象也正是来自突发事件和承灾载体的各种物质、能量或信息。 下面我们对三角形的三边分别展开介绍: 一、突发事件 1.定义: 《中华人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

项目安全保障体系

项目安全保障体系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目录 德龙烟线德州至大家洼段 综合Ⅱ标段一分部 安全保证体系 一、目的、目标、方针 1、目的 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方针、政策,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和

群防群治制度,减少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生产设施不受损害,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2、目标 安全文明标准工地; 杜绝因工重大伤亡事故; 杜绝因工死亡事故; 其他事故控制在‰以下。 3、安全方针 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的逐级负责制,实施规范管理,向施工生产安全“有序可控,稳步发展”的目标迈进。 二、组织机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XXX 组员:XXX XXX XXX XXX XXX ,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由XXX 负责。安全职责为: (1)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项目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 (2)项目总工程师全面负责工程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执行操作,对本项目安全问题负技术责任。 (3)生产副经理主管安全生产工作。

(4)安质部主抓安全生产工作并对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督导、整改、落实,协助经理并对各职能部门签订安全责任书。 三、安全保证体系图 一、经理部及各项目施工生产、技术部门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生产计划和组织施工时必须同时编制安全生产措施或安全技术措施。 1.安全技术措施和方案要及时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在施工前必须编制好,并且经过项目部及公司工程部审批后正式下达施工单位指导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发生变更时,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及时变更或做补充;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变更安全技术措施内容,并及时经原编制、审批人员办理变更手续,不得擅自变更。

关于构建公共安全体系、保证社会和谐发展的提案

关于构建公共安全体系、保证社会和谐发展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提案第0157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构建公共安全体系、保证社会和谐发展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办公厅研究办理 提案人:民盟中央 主题词:管理保护 提案形式:党派 内容: 随着自然环境的逐渐恶化,各类突发性事件不断增多。这些突发性事件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就会酿成重大的公共安全事故,给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造成重大损失。 在发达国家,提高民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培养专门人才,已经纳入社会的日常工作。例如:日本各道府县下属区、市都设有危机管理机构,开设危机管理课,宣传各种防灾知识。俄罗斯在公共场所张贴公民遇到危机恐怖事件如何处理的宣传画。澳大利亚政府专门设立灾害管理学院,培养危机管理专业人才。德国通过互联网、展览、听众热线,重点介绍如何应对急性瘟疫、化学泄漏、恐怖危机。韩国设立“全国防灾日”,对政府官员和民众进行防灾训练。这些措施使防灾观念深入人心,政府能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制止谣言和社会恐慌的扩散。国民在遇到危机时,能够有条不紊地迅速开展自救,大大降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比之下,我国的民众公共安全意识很差。越是在基层就越缺乏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人员,财政预算也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相关企业(如矿山、交通等)对安全宣传和演练舍不得投入,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一旦遇到突发事件,都是由上级政府部门拨款派人救助,既延误时机,又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加快培养公众的安全意识,加大政府对基层单位危机管理人力、物力的投入,建立健全有效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就显得日趋重要。 建议: 一、建立健全社会危机管理机构和应对网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从上到下合理设置相应的危机管理机构,尤其要改变县、区、乡、村基层管理缺失的状况。 二、尽快培养危机管理的专业人才。危机管理不仅需要健全的制度,更需要一支长备不懈、真抓实干的专业队伍。目前各级政府部门的危机管理人员都是非科班出身,满足不了实际需要。政府要以科学发展的眼光,一方面建立危机管理学院(系、专业),为社会培养急需的人才,让他们尽快胜任危机处理的重任;另一方面聘请专业人才对现有的危机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三、加强对危机预防的投入。公民危机意识的培养和企业社会对危机的预防,需要大量的投入。各级政府部门要改变观念,变事后救助为事先预防,如此不仅由于防患救灾及时减少了经济损失,同时还减少了人员伤亡。加强老旧设备维护和更新改造,保证安全生产。加大对消防、搜救、抢险等救助装备和设施的投入。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规划探讨(最新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规划探讨(最 新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规划探讨(最新版) 摘要:本文结合深圳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情况,分析目前道路交通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的目标、方法和策略进行探讨。同时,研究了城市规划与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的关系,并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应急预案的编制提出建议。 关键词:道路;交通;安全 1前言 1.1道路交通安全的定义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是指某一城市、路线、路段或交叉路口交通的安全程度,是交通事故发生情况是否严重的客观反映,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交通安全设施与交通管理的水平。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研究,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有利于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对增加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深圳道路交通安全概况 1.2.1交通事故概况 2000年12月12日至2006年10月20日,深圳市共发生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40338起,事故共造成5794人死亡、4355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3893.02万元。 1.3深圳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特点 1.3.1交通事故中受伤死亡人数与受伤人数之比高 统计表明,2001-2005年在深圳交通事故中受伤人数与死亡人数的比例为7.5:1,这个比例在日本和美国分别为128:1和76:1(2000年数据),即深圳的比例是日本的17倍和美国的10倍。 1.3.2由于交通安全意识不强引发的交通事故较多 违章驾驶造成交通事故者占有较大的比例,从相关事故调查资料来看,驾驶员酒后驾车、疲劳驾车、超速行驶等违章操作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60%以上。 1.3.3高速公路(公路)的事故率偏高 从统计资料看,深圳市死亡事故高发的路段集中在深惠公路、

智慧城市安全体系框架

1 智慧城市安全体系框架 智慧城市安全体系框架以安全保障措施为视角,从智慧城市安全战略保障、智慧城市安全技术保障、智慧城市安全管理保障、智慧城市安全建设运营保障和智慧城市安全基础支撑五个方面给出了智慧城市安全要素,如图1所示。 图1 智慧城市安全体系框架 a)智慧城市安全战略保障 智慧城市安全战略保障要素包括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标准规范。通过智慧城市安全战略保障可以指导和约束智慧城市的安全管理、技术与建设运营活动。 b)智慧城市安全管理保障 智慧城市安全管理保障是实现智慧城市协调管理、协同运作、信息融合和开放共享的关键。本标准参考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并结合智慧城市特征,梳理出智慧城市安全管理要素,包括决策规划、组织管理、协调监督、评价改进。 c)智慧城市安全技术保障

智慧城市安全技术保障以建立城市纵深防御体系为目标,从物联感知层、网络通信层、计算与存储层、数据及服务融合层以及智慧应用层五个层次采用多种安全防御手段实现对系统的防护、检测、响应和恢复,以应对智慧城市安全技术风险。智慧城市安全技术保障的功能要素包括防护、检测、响应和恢复。 ——物联感知层安全涉及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例如,天气、水、电、气、交通、建筑等重要控制系统中感知设备和执行设备的安全。 ?感知设备安全是保证智慧城市应用于实现基础设施、环境、设备和人员的识别和信息采集与监控的设备,保证信息采集安全,实时为上层提供准确感知数据。 ?执行设备安全是保证应用于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环境、设备和人员等要素管理和控制过程的执行设备按照既定的指令提供正常的功能。 ——网络通信层安全包含了互联网、电信网、卫星通信网络以及多网融合的网络设施和通信传输的安全,还包含了智慧城市用户网络接入安全。 ——计算与存储层安全包括计算资源安全、软件资源安全以及存储安全。 ?计算资源安全是指可提供数据计算能力物理的计算机、服务器设备和虚拟化安全。 ?软件资源安全是指可为上层数据和应用提供公共服务能力的基础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和资源管理软件等的安全。 ?存储资源安全是指可提供物理和虚拟的数据存储和数据保护能力的服务器安全。 ——数据及服务融合层安全包含了数据内容安全、数据融合安全和服务融合安全。 ?数据内容安全是指不同行业数据信息内容本身的安全。 ?数据融合安全是指数据融合过程中从数据采集与汇聚、数据整合与处理、数据挖掘与分析、数据管理与治理过程的安全。 ?服务融合安全是指支撑智慧城市应用的基础技术服务在融合过程中包括服务聚集、服务管理、服务整合和服务使用的安全。 ——智慧应用层安全包含了智慧城市中多领域和产业的应用系统的安全、应用软件、网站安全、应用开发安全等。 d)智慧城市安全建设运营保障 智慧城市安全建设运营保障是指对智慧城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中系统和网络、城市信息资产、智慧城市公共基础信息平台以及业务安全工程建设以及运行状态的监测与维护。确保在智慧城市建设运营过程中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信息平台、应用系统及其运行环境和状态发生变化时,

项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案

项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案

目录 第一部分系统建设方案 (2) 1 项目概述 (2) 1.1 项目背景 (2) 1.2 建设单位概况 (2) 1.3 建设目标 (2) 2 项目建设依据 (2) 3 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案 (3) 3.1 安全保障体系总体设计 (3) 3.2 安全保障技术设计 (4) 3.3 安全管理设计 (10) 3.4 安全服务设计 (15)

第一部分系统建设方案 1 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 1.2 建设单位概况 1.3 建设目标 2 项目建设依据 中心城区非生活用水户远程监控系统(一期)建设依据的相关标准规范包括: 《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 《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国信办[2003]2 ) 《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即17 号文件)》 《信息资源规划—信息化建设基础工程》 《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34 号)《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 27 号)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国信办[2005]25 号)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 《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公通字[2004]66 号)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 号) 《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GB/T 19487-2004)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T 9385-2008)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GB/T 8567-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147 号)《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GB/T 18336-2001)《GB/T 9385-2008 计算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规范》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9385-1988) 《功能建模方法IDEF0》(IEEE 1320.1-1998) 《信息建模方法》(IEEE 1320.2-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国保发[1998]1 号)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T 8567-1988)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T 17859-1999) 《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方案设计指南》(BMZ2-2001)《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高层安全模型》(GB/T 17965-2000)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GB/T 9387)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应用层结构》(GB/T 17176-1997)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开放系统安全框架》(GB/T 18794)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通用高层安全》(GB/T 18237)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ISO 8601—1988 《电子政务数据元》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T 9385-1988)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T 8567-1988》。

加强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攀枝花市东区加强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要求,根据攀枝花市东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我区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要求,紧紧抓住东区作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综合试点区的战略机遇,大力加强我区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我区防灾救灾的能力,推进“平安东区”建设,为“五个东区”建设保驾护航。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统筹协调、源头管理,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科学管理、提高效能,立足实际、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通过不断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公共安全各级排查整改机制,推进公共安全基础建设,有效预防各类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全面推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体制机制和能力建设,加快建设具有东区特色社会管理模式,形成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局面。 三、工作目标 通过加强公共安全应急体系的建设,健全政府主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救灾应急管理体制;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救灾应急综合协调机制;建成覆盖各级政府和城乡社区的救灾应急预案系统;建立健全规范、高效的灾情管理系统;建成布局合理、品种齐备、数量充足、管理规范的救灾物资储备系统;完善救灾法律法规,打造救灾科技支撑平台,建立专兼结合的救灾应急队伍;建立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救灾应急工作格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救灾应急体系,全面提升救灾应急工作的整体水平。 四、工作重点 (一)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1、制定《东区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制定《攀枝花市东区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各部门、街道(镇)结合对照《办法》,从程序、内容、机制等各个方面对各自预案进行全面完善和修订,提高应急预案的实战性。 责任单位:区应急办 2、实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修订完善各专项应急预案;各部门、街道(镇)应急预案;

城市公共交通安全浅析研究

城市公共交通安全浅析 摘要:城市公共交通是一个现代化城市必不可少的部分,是连接流通领域、社会生产以及国民生活的重要环节,可以说城市公共交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为发展城市经济服务,为公众出行提供便利。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安全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交通拥堵、交通设施与需求、应急处理机制、超载、车辆可靠性与安全性、驾驶员素质、国家法律法规等方面均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这就导致了各种各样的复杂的交通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更加影响了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本文主要介绍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公共交通的安全现状,进而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管理 1.城市公共交通 1.1 城市公共交通背景及其结构 城市公交是一个现代化城市必不可少的部分,是连接流通领域、社会生产以及国民生活的重要环节,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最早出现于英国,1829年英国伦敦出现了第一辆马拉式公共马车,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发展、兴旺、衰退和目前的复兴阶段。欧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在发展城市交通方面曾走过一段弯路,在本世纪进入60年代后,城市小汽车发展过量,公共交通萎缩,造成城市交通拥挤,道路交通事故增多和城市空气、噪声等污染日趋严重,使城市交通陷入了混乱的状态。因此,日益恶化的城市交通迫使发达国家不得不转向重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有了较快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大,一些城市交通拥堵、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城市的发展。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不仅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也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城市公共交通一般主要包括公共汽车,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地铁和出租车等客运营业系统。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一个是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另一个是公共交通规划与运营管理。 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子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1.常规公共交通方式。主要是公共汽车、公共电车以及老式的有轨电车。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摘要 目前,中国仍处于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深入科学发展观是当今社会的重要主题,而和谐发展与城市的公共安全问题密不可分。同时,城市安全问题直接影响着中国整体的经济发展、社会的安全稳定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我国在关键的转型时期,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办法,提高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城市重大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推动科学发展,构建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它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也具有一定是实践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面临的各种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指出了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 is still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from traditional society to modern society, constructing th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view of science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modern society, and the public security problem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and city are inseparable. At the same time, construction of city safety issues directly affect China's overall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ious society. Therefore, our country in the transformation period key, establish an effective city public security emergency management mechanism, strengthen the measure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city public security, improve the city public security management level, reduce the city major public safety accidents is to promot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it i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stability is also is practice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analyses all kinds of city public safety problems in China,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of our city public security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o strengthen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of our city public security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city public safety emergency management

建筑工程安全保证体系安全保障措施

建筑工程安全保证体系安全保障措施 建筑工程安全保证体系及安全保障措施 -1安全保证体系 本工程将按项目法施工成立公司下属项目经理部,项目部下设若干职能部门共同实施本工程的安全管理(具体见图8-1:安全保证体系图),并按安全保障措施框图对本工程实施完善的安全管理。 图8-1:安全保证体系图 -2安全保证体系的运行 2.1、岗位安全职责划分 1、经理安全职责 (1)认真执行国家及各级政府颁发的安全技术劳动保护的法令、法规、规章制度。 (2)及时布置季节性的安全技术和劳动保护工作,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安全大检查,及时解决安全隐患,使施工现场、机电设备设施等处于良好状态。 (3)组织领导有关单位、部门进行全员安全教育并对生产管理和技术人员、工人进行定期考核。 (4)组织领导项目部开展安全生产竞赛,发布安全生产奖惩办法与奖惩决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5)安全事故要按”三不放过”的原则处理,主持重伤以上事故、多人受重伤事故和应由经理负责办理的机电、交通、行车、火灾等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上报,提出今后预防措施,并督促实施。 (6)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发放安全防护用品,并教育职工正确使用。 2、副经理安全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上级指示,制定各种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并检查、督促、执行落实。 (2)在坚持安全工作”五同时”,按时安排安全工作,定期召开安全例会,分析安全情况,发展趋势,找出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并组织实施。 (3)工程开工前,必须组织制定安全措施,对重点工程、关键部位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机电作业、雨季施工、使用有毒材料、交叉、多层、高空作业以及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和本单位没做过的工程等,都应组织学习,制定专项安全措施,并经常检查执行情况。 (4)经常深入现场,检查设备、工具、生产、安全设施等情况,及时消除隐患。 (5)在生产进度和安全发生矛盾时,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6)发生重伤以上及多人事故,要立即亲赴现场,组织抢救。 3、总工程师安全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条例、规章。 (2)组织编制、审定施工方案,审核技术文件和处理技术问题时,必须贯彻安全生产的原则。 (3)推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时必须事先制定安全措施。 (4)指导安全技术教育,组织安全专业技术培训。 (5)参加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负责作出技术性结论。 4、工程技术部安全职责 (1)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措施、作业计划时,必须同时制定施工安全措施。

治安保卫处政治本质安全体系建设

治安保卫处政治本质安全体系建设 1

治安保卫处政治本质安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建立政治本质安全体系,充分显示了公司领导层强烈的政治责任意识,具有重大和长远意义。为加快推进我处政治本质安全体系建设,推动公司科学发展,努力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煤炭综合能源企业提供坚实政治保障。经我处党总支研究,决定在全处借鉴推广神东煤炭集团政治本质安全体系建设试点成果,启动我处的政治本质安全体系建设。现根据<神华准能公司政治本质安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和部署,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 政治本质安全体系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安全发展方针政策、部署和要求的具体体现,是担当社会和政治责任、为解决困扰中国发展的矿难问题提供的新思路,是贯彻落实公司党组关于构建政治、经济、生产三大本质安全综合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实现”第三次创业”目标和推动公司科学发展的有力政治保障。 (一)建设政治本质安全体系,有利于整合业务资源,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提高政治安全工作的综合性和有效性。 (二)建设政治本质安全体系,有利于全面、系统的应对政治问题,充分发挥各项业务的关联效用,提高政治安全工作的系统性和联动性。 2

(三)建设政治本质安全体系,有利于建立预警机制、联动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提高政治安全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中央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发挥政治优势,坚持源头预控,规范流程机制,强化风险管控,积极构筑与生产本质安全、经济本质安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政治本质安全体系,形成”大安全”格局,为公司的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三、基本原则 我处在建设政治本质安全体系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始终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的安全管理工作方针贯穿于政治本质安全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建立健全风险预防、风险管控和监督制约工作机制,努力将风险防范于始发状态,切实将问题解决于萌芽之中。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实现人的本质安全为目标,关注幸福员工工程建设,关注和谐企业构建,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构筑政治风险的思想防线。 (三)坚持责任为重的原则。主动承担自身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切实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我处的良好形象。 3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分析(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分 析(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868-44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分析(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 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 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交通是现代城市经济生活、环境质量的关键问题。交通拥堵、交通环境污染以及交通事故已经严重影响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交通问题也成为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道路交通事故分为公路交通事故和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目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连续几年都居世界第一,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研究,建立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力争减少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对提高我国城市道路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增加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交通系统是一个人、车、路和环境构成的复杂巨

系统,要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必须协调交通系统中的各个因素,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和谐性。交通事故从根本上说是由人、车、路、环境要素失去平衡所造成的。交通事故成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是人的原因,主要是驾驶员、行人等交通参与者行为的因素;客观原因是车辆技术状况、道路状况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等等。各种因素造成交通事故的比率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约占总事故的95.30%,其中因机动车驾驶员的过失造成的交通事故的占87.5%,非机动车驾驶员占 4.7%,行人、乘客占5.19%,其他人员占 2.63%。可见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是提高交通安全的决定性因素。 其次,车辆技术状况不良和道路状况不良也是引起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汽车的制动、灯光和轮胎状况不良是导致恶性交通事故的重要诱因之一。道路狭窄或者破损、交通拥挤以及人车混行也常常容易导致交通事故。我国高级公路占总通车里程的比重也比较

智慧城市建设架构及应用概述

智慧城市建设架构及应用概述此文档为WORD版可编辑修改

智慧城市建设架构及应用概述 X公司 X年X月X日

目录 一、总体框架 1、城市基础设施及计算网络 2、城市公共资源数据中心 3、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二、基础网络建设 1、政务城域网络 2、行业应用专网 3、无线网络建设 4、宽带网络建设 5、数字化有线电视网建设 三、公共基础数据库 1、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 2、城市公共应用数据库 3、城市公共服务数据库 四、公共信息平台 1、支撑数据 2、数据交换服务 3、数据整合服务 4、时空信息承载服务 5、目录管理与服务 6、接口与服务

7、平台门户 五、应用平台 1、空间信息服务平台 2、位置服务信息平台 3.移动终端应用系统建设与研发…………………..

一、总体框架 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架构概括为“三个基础、两大体系、一大平台、多项应用”。 “三个基础”是指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和公共资源数据中心;“两大体系”是指智慧城市标准规范体系、智慧城市安全保障体系;“一大平台”是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多项应用是指智慧交通、应急联动、环境监测等各行业智慧应用体系。 图 1-1智慧城市体系架构设计 “智慧城市”从技术层面讲简单理解是由分散在大量不同部门、不同物理位置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组成,通过政务网、专用网、互联网、无线网、物联网等通讯网络资源从信息通路上进行链接;如果部门之间、系统之间通过点对点的方式建立联系,一些共性的、基础的功能每个系统重复投入建设,对于整个“智慧城市”建设是非常不经济的。通过构建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平台、统一运维,将极大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实际成效,降低成本、提高能力、规范建设、平滑扩展。 “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公共信息平台为核心,紧紧围绕数据统一格

城市的公共安全体系图文稿

城市的公共安全体系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第一章城市的公共安全体系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讲《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第一章,城市的公共安全体系。 就城市的公共安全体系而言,其重要基础是三角形模型。 一、三角形模型 三角形模型是由我国清华大学公共安全中心的研究团队最先提出的。范维澄先生,在英国主攻“燃烧过程的理论模型与数值模型”,1981年归国后,限于国内研究条件的欠缺,不具备模拟燃烧过程的条件,他开始工程热物理与安全工程的交叉学科。03年非典之后,04年清华大学成立公共安全研究中心,由他担任主任,他的研究领域从火灾安全扩展到公共安全领域。 公共安全研究团队最初把重点放在了突发事件上,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他们逐渐认识到突发事件的致灾程度与承灾体、应急管理是分不开的,从而提出了三角形模型,并提出在把握三边关系,把握突出事情关键环节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应急平台体系。突发事件、承灾载体以及应急管理这种三维体系构成公共安全科技的整体,通过对突发事件和承灾载体的研究,确定应急管理的关键目标,加强防护,从而实现有效的预防和科技减灾。 蕴含在三角形模型中的灾害要素。在安全科学中,物质、能量、信息被称作灾害要素。 不论突发事件的强度、类型、时空特点如何,归根到底,还是物质、

能量、信息在起作用。如 –危化品泄漏:物质 –地震、火灾:能量、物质 –大规模谣言和社会恐慌:信息 承灾载体本质上也同样是由物质、能量、信息三者组合而成的,在形式上表现为丰富的客观世界。 而应急管理的对象也正是来自突发事件和承灾载体的各种物质、能量或信息。 下面我们对三角形的三边分别展开介绍: 一、突发事件 1.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是三角形的一个边,研究突发事件从孕育、发生、发展到突变成灾的演化规律及其产生的风险作用,即突发事件携带或产生哪些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如何随着时间或地域的空间发生变化。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并有其自身规律。 突发事件产生的作用有3种类型,包括能量、物质与信息。能量的作用例如火灾,火灾通过燃烧释放热能,原则上是热能的作用,因此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破坏。物质作用例如病毒、细菌,这些都属于物质,可

公共安全规划及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

摘要:城市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城市灾害是个全球性的问题。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灾害已经进入比较严峻的时期,且随着现代化城市布局的扩大和经济发展而呈现出突发性、扩张性、多样性、群发性和防灾难度大等特点,城市的日常应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安全法则的需求,这就迫切需要对城市灾害及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进行研究。 关键词: 城市灾害;公共安全;应急管理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灾害的威胁正不断地加剧,但灾害应急能力却十分脆弱。所以,确定公共安全规划原则,建立合理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非常重要。20世纪中期以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中城市遭受灾害的损失越来越重。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已成为许多国家抵御灾害的重中之重。 一、公共安全规划原则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体系的建设,不仅是营造安全城市、整合城市公共安全资源的需要,也是应对全球化的国际竞争、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广泛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现实需要出发,建立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就成了现在工作的重点。要做好城市公共安全规划,需遵从以下几方面原则。 (一)综合性 在公共安全规划内容上综合考虑更多灾种。从单一灾种、个别部门的条块管理扩大到多种灾害、多部门条块结合式、综合管理,再到以确保城市安全运行、社会稳定发展为目标的危机管理,体现信息、组织、物资、人员等各类资源统一调度,综合化、集约化利用。 (二)全程化 在规划层次上,建立由注重城市灾害的预防到关注城市灾害的预防、应急、恢复重建在内的全过程管理体系,包括硬件设施和软的管理系统的建立;由对城市单个系统的个别规划扩大到城市的所有系统共同规划,保障整个城市系统的运行安全。 (三)科学性 在公共安全研究阶段,加入规划评价的内容,包括城市土地承灾脆弱性评估、城市建筑受灾易损性评估、各种灾害的风险评估、防灾工程措施的经济性评估以及城市综合防灾能力评估等,充分采用国际先进的致灾因子风险分析和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方法和技术进行城市公共安全分析和评价,实现公共安全规划与公共安全研究的有利结合。 二、公共安全规划的三角形模型 纵观城市灾害从发生、发展,直至采取应急措施的全过程,可以发现城市灾害及其应对中存在三个主体:其一是灾害事故本身,通常称之为“突发事件”;其二是突发事件作用的对象,可以称之为“承灾载体”;其三是采取应对措施的过程,通常称之为“应急管理”。突发事件、承灾载体、应急管理三者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的闭环框架。进一步深入探寻可以发现,虽然突发事件的类型众多,但突发事件的作用基本可以归为三类: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作用,我们称之为灾害要素,如图2-1所示。认识突发事件、承灾载体、应急管理三方面的属性特点,掌握三者间的联系和规律,是实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的城市公共安全保障的重要基础。 图2-1 公共安全规划的三角形架构 在公共安全规划的三角形模型中,应急管理是可以预防或减少突发事件及其后果的各种人为干预手段,应急管理的本质是管理灾害要素及其演化与作用过程。应急管理的核心是获知应急管理的重点目标,掌握应急管理的科学方法和关键技术,把握应急管理措施实施的恰当时机和力度。构建一个有效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是公共安全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