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工作价值观,小组,社区,个案

社会工作价值观,小组,社区,个案

社会工作价值观,小组,社区,个案
社会工作价值观,小组,社区,个案

1,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含义: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践的灵魂,是社会工作者的精神动力。作为一种专业价值观,它的基础是社会主流价值和社会工作专业的独特追求。一般而言,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指一整套用以支撑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实践的哲学信念。社会工作价值观以人道主义为基础,充分体现了热爱人类、服务人类、促进公平、维护正义和改善人类与社会环境关系的理想追求,激励和指导着社会工作者的具体工作。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服务对象的看法。

核心是利他主义:帮助他人,服务他人。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践的灵魂。2,社会价值观的作用:

在理论作用上,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构成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确定社会工作专业使命或目标的根据,也是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是基石,是关键。

在实践作用上,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动力;通过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标准这种形式,社会工作价值观可以指导社会工作者的实践;社会工作价值观是促进社会工作者个人成长的有效力量;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维系社会期望

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关系的关键。如在青海玉树地震牺牲的香港义工黄先生。3,戈登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

个人应受到社会的关怀;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

每个人对他人都负有社会责任;社会参与而尽到社会责任;

个人的需要既有与他人共同的一面,也有相异的一面;

在一个民主的社会里,个人的潜能应能得以充分实现,同时个人也能通过

社会有责任消除个人自我实现的障碍,以帮助个人自我实现。

4,比斯台克社会价值体系:

人的潜能:人生来具有其自然的潜能和力量,包括身体的、理智的、感情

的、社会美感和精神等各方面的综合力量;因此,社会上每一个人的尊严和价值应被尊重。

人的责任:人有责任发挥其潜能,实现社会功能,以完成其自我实现。

人的权利:人有权利享用适切的机会和资源以实现其本能;因此,人应该

获得应有的事物和服务。

人的基本需要:所有的人类均有其基本的人性需要,自我实现必须透过一

种和谐的发展与成长过程;同时,其基本需要的满足及和谐的成长,必须靠社会和民众所提供的保护机会。

人的社会功能:其发挥对努力达成自我实现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欲促成

社会上每一个人的自我实现,应该促成社会上每个人的社会功能的发挥。

社会的责任:社会有其责任促成社会上每一个人的自我实现;因此,社会

应该提供人们发展个人自我潜能的机会。

社会的权利:社会有权利要求每一个人贡献一己之力,以促成社会的健全

和繁荣;因此,社会各项活动必须由每一个个人的关心、参与和奉献,以付诸实现。

个人对社会的职责:每一个人身为社会成员之一,皆有义务致力于自我实

现以贡献社会,促使社会的一般福祉。

人的自我抉择权利:人有自我抉择的权利,这是培养责任、促进成长和实

现自我的必要途径。

个人的独特性: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有其个别差异,我们应该尊重其个人的

独特性,而迎合其最适合个人需要和发展为原则。

5,行动三角理论:理念态度技巧

6,社会工作的七大实践原则:

无条件地接纳服务对象;不批判的态度;

个别化;真正明白对方,恰当表达情感;

控制自我的情绪投入;尊重隐私及保密原则;

提供选择,让当事人自决。

7,我国社会工作的操作原则:

对服务对象的接纳。对服务对象的尊重与包容。

对服务对象的接纳。对服务对象的尊重与包容。

强调为服务对象保密。

8,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守则:

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守则是以专业价值、伦理原则和伦理守则为依据,对社会工提出的行为和制度要求,是社会工专业行为的服务指南。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守则将价值观转化为监管专业工作行为操守的原则,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运作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功能。

对社会工作集体的功能。用于确认社会工作的使命及其核心价值,概述

一般的伦理原则,反映专业的核心价值,并建立一套指导社会工作实务

的伦理标准。

对社会工作督导的功能。制订社会工作专业的实施标淮,作为评估、评

鉴或考核专业实务操作的基础,以维护社会工作实施的秩序,并以此评

估社会工的行为是否合乎专业伦理的要求。。

对社工的功能。帮助社会工了解和内化社会工作的使命、价值、伦理原

则和伦理标准,使其成长为合格的社会工作人员;界定社会工和服务对

象的关系;社会工面对专业伦理困境时作为解决对策的依据。

对社会大众的功能。向社会大众认定社会工作专业责任提供伦理标淮;

向社会大众或政府机关提供公益性与专业性的社会服务公约。

对服务对象的功能。向寻求服务的人群提供评估社会工的操守品行、专

业才能的依据,为服务对象提供合乎需要的服务。

9,小组的定义:小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互关系的独立个人,经由社会互动,彼此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并享有共同的规范与特征,根据共同拥有的目标或期待来完成共同目标任务的集合体。

10,小组的构成要素:

1、小组目标

2、小组契约

3、小组工作者

4、小组成员

5、小组规模

6、小组时间

7、小组空间

11,小组的类型:

形成划分:组成小组/自然小组组员关系:基本小组/次层小组

小组结构:正式小组/非正式小组参与态度:志愿小组/非志愿小组

进出自由程度:封闭小组/开放式小组

目标划分:教育小组/成长小组/分享小组/治疗小组/任务小组

12,小组工作: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主要指社会工作者通过群体的组织动员和群体活动,发挥服务对象的潜能,推动组员在小组中建立互动关系、

分享小组经验,从而解决人们面临的问题并改善其生活质量,提升组员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

13,小组工作的特征:1、小组是由组员和工作者组成的关系体系。

2、小组工作是在互动过程中,通过彼此分享,分担,支持,教育,治疗等小组动力,带来组员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3、小组工作既是过程,也是组员改变的方法和手段。

4、小组工作都有明确的目标。

14,小组工作的功能:1、康复 2、能力建立 3、矫正 4、社会化

5、预防

6、问题解决

7、社会价值

15,小组共组的价值观:社会工作者在运用小组工作协助服务对象工作的过程中,秉承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引导小组组员参与积极互动和相互协助,达到激发小组组员的个体潜能,帮助小组组员发生变化并解决自己的社会功能问题。16,小组工作的具体价值原则:

合作互助的原则积极的人际关系的原则

个人进取心的原则参与自由的原则高度个别化的原则

17,小组工作理论:

镜中自我理论交流分析理论场域理论符号互动论社会学习理论

18,小组工作的目标:

实现大家共同决定的目标;

帮助经历了个人、家庭、职业和适应问题的个人,

获得预期的改变;促进个人提高和个人充实;

将治疗、自我提高和个人实现有机结合起来。

19,小组共组的模式:

社会目标模式----社会结构层面互惠模式-----人际关系层面治疗模式-----个人治疗层面发展模式

20,小组的构成:

机构的目标:与社会意识形态和公众关注的社会福利有关,它常常能够反映社区的兴趣。通常机构的目标与公众认可的需求是相关的,都比较宽泛。

小组的目标:需要包括机构的目标、组员的目标和工作者的目标和需要。目标必须具有现实性和明确性,能够实现。

组员的目标:每个组员参加小组希望实现的希望和愿望。组员目标与工作者的目标要有“协议”。

工作者的目标:在小组中使用的计划、方法、手段和程序,帮助组员实现目标。

21,小组的共组阶段:

?(一)小组初期(二)小组中期(三)小组后期

22,社区的概念:

一、有一定境界的地理范围二、有一群人组成的团体

三、有一个以上的共同活动场所或服务中心四、有共同目标

五、有地缘的感觉或共同意识六、有共同的行为

23,社区共组观点的社区:

社区是一个工作环境(community as a context),一个工作地点,社会

工作者需要了解工作对象的生活环境、问题、资源及文化背景。

社区是一个互相照顾的网络(caring community),一个可满足成员生理

上需要(例如老人、病人的生活起区照顾等)及心理上需要的单位。

社区是一个充权的基地(empowered community)社区工作是一种争取及

保障集体共同利益的手法,藉此影响国家政策。

24,社区五要素:

?居民:包括人口数量与质量、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与流动情况等;

?地域社会互动/社区意识

?社区组织共同关系:共同的依附感和归属感

25,社区的功能:

经济功能社会化和教育功能

社会参与功能社会控制功能心理支持和情感功能

26,社区的类型:

地域社区是以人们的居住地作为界定社区的标准。

功能社区是以人们的身份、价值观、利益等作为界定社区的标准。

27,社区工作的定义:

社区工作是以社区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手法。它通过组织社区成员参与集体行动去界定社区需要,合力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环境和生活质量。在参与的过程中让社区成员建立对社区对归属感,培养自助、互助与自决的精神,加强他们在社区参与及影响决策方面的能力和意识,发挥其潜能,以实现更加公平、公正、民主及和谐的社会。

28,定义反映的社区工作的特点:

以社区这一较大的社会单位为工作对象,处理集体问题或共同性问题,超出了个人和小组的关心领域;

采用结构导向的分析视角,把工作对象的问题界定为社区环境、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等宏观层面的原因;

强调居民的集体参与;关注的社会公平和民主等宏观社会价值观;

社区工作具有一定的政治性;采取多种类型的方法

需要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协助多元化的工作对象

集体行动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

以民主价值观念为工作指导思想

29,社区工作的目标:

罗夫曼(J. Rothman)分类法:

任务目标(task goals)--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

过程目标(process goals)--促进社区人士的一般能力。

托马斯(D. N. Tomas)分类法:

分配资源发展公民

具体目标:

1,促进居民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

2、提升居民的社会意识,达到改进社区关系,改变权利分配的目标;

3、善用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

4、培养相互关怀和社区照顾的美德。30,社区工作的原则:

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工作计划

尊重社区自决提升社区居民的自觉参与意识

31,社区工作者角色:

中介者:中介者是工作者成为社区居民与其所需要的资源的主要联系人,帮助

社区居民确定和运用各种资源。一方面发现和发展不同的资源﹐另一方面把案主同适当的资源系统连结起来﹐以满足需要或处理问题。

倡导者:倡导者是在涉及居民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工作者代表社区居民,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去维护其利益,帮助居民识别社区的问题和需要﹐并探讨改善和增强的途径。工作者往往成为社区居民的“领袖”,直接代表弱势群体“发声”。社会活动家:关注社区乃至社区的结构性问题,将社区居民组织起来与不合理的权力结构进行斗争,尝试改善或改变造成压迫或不公平的深层权力结构关系。使能者:使能者就是帮助案主发现他们内在的能力和资源,促使其沟通与协调,达致意识和能力提升的目标,从而在居民社会功能增强的同时,通过有组织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育者:与社区居民同行,从事各种形式的直接教授活动﹐帮助社区居民提升应付问题的能力﹐教授避免陷入生活困境的技巧。除了传授知识和技巧外,亦包含有意识和能力提升的愿景。

服务计划的提供者和督导者:工作者通过评估社区需求和资源,确定服务的优先次序,制定服务计划,并监督和评估服务的执行情况,通过直接服务满足社区需求、维护社区利益。

32,个案工作: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手段性质:有目的的信息沟通活动。与案主直接的信息沟通;与案主环境的沟通。

目的性质: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帮助案主恢复自助能力;工作员在助人中得到成长。

33,个案工作的目标:

具体目标:解决具体困难、排除情绪困扰

中期目标:恢复自助能力、选择适当生活

终极目标:挖掘生命潜能、趋向自我实现

34,个案工作的功能:个案工作对个人、家庭及社会所产生的实际作用和影响个案工作对个人的功能——

复原的功能:解决问题,恢复自助能力;

提供资源的功能:

预防的功能:增强对相关问题的免疫力;建设的功能:促进人格发展及能力提升

个案工作对家庭的功能——

缓解家庭压力

融洽家庭关系

增进家庭功能

调整家庭结构

个案工作对社会的功能——

维护社会公正

增进社会稳定

和谐社会关系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一、来访者一般资料 来访者姓名:F(为了保护来访者隐私,故在此隐去真实姓名)。 来访者性别:女。 来访者年龄:21岁。 来访者职业:在校大学生,大二在读。 来访者主要症状:白天昏昏欲睡,晚上睡眠不好。食欲不振。对生活失去兴趣,不愿意与同学、老师、家人交往,对学习也失去兴趣。自我评价低。 二、个人陈述 “我和我男朋友L是高中同学,高三的时候我们不顾老师和双方家长的反对恋爱了。高中毕业以後,虽然没有考进同一所学校,但都在这座城市,我们俩都很高兴。我们的父母也基本上默许我们之间的来往了。” “虽然我们学校之间距离很远,但刚上大一的时候L每个星期都会来我的学校找我两、三次。每天晚上都会通电话。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很久,後来他来找我的次数慢慢变少,到大一下学期的时候,他半个月才来找我一次,基本上都是我去找他,但是我找他的时候他显得很不耐烦,於是我们就经常开始争吵。” “随著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就越来越觉得累。很多时候想到了分手,但是又真的舍不得这段将近两年的感情。”

“後来有一次我偷偷查了L的手机通话清单,发现他跟一个女生来往很密切,我给那个女生打电话,骂了她。我当时真的控制不住自己,我完全想象不出来自己会像个泼妇一样骂人!他知道这件事情以後,说我是无理取闹,跟我提出了分手。我追问他和那个女生的关系,他说是学校社团的事情才联系的。我不相信,继续追问,他就根本不解释了。我去找他,他也总是找藉口不想见我。” “到现在,我们已经半年多没有联系过了。但是我心裏面还是放不下他。我知道这样不好,可我控制不住自己啊!分手之後,他并没交其他的女朋友,所以我想那件事情是我误会他了,我很後悔。如果当初我能冷静些,就不会和他分手了。每天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这样想,越想越放不下他,越想越难受。每天心情都很不好,睡觉也睡不好,总是会梦见与L重归于好。什麽都没有心情做:也不想上课,也不想和同学交往。我觉得自己很失败,什麽都做不好。我已经变得完全不象自己了!这真的很恐怖,我不想这样。” 三、诊断 根据来访者敍述,以及了解其既往病史、家族病史。诊断为:一般情绪障碍。 四、咨询方案与策略

2018年社区工作30 个最新经典案例分析题

2018年社区工作30 个最新经典案例分析题 说明:本文主要包含了社区工作(社工)各个方面的内容,以30个经典案例为依托,详细分析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方案、解决问题以及触类旁通的关键启示。 案例1、社区安全--安装防盗门问题 某居民小区位于本市城乡结合部,小区内有住户1840户,长住居民5300多人,基本上都是由农民回城的人员、动迁人员和外地入住人员组成。 小区人员有三大特点:一是无业和生活困难的居民多;二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多;三是外来人员多。 小区接上级综合治理部门的通知,要求在小区各楼道内安装电子防盗门。然而有的居民认为,外来人员多的楼道,安装防盗门的 实际意义和效果不大;有的居民觉得经济困难,拿不出钱来安装;还有人顾虑,防盗门质量不一定有保障,等等。面对不少居民都拒 绝安装电子防盗门的情况,社工如何将该项工作顺利推进。 主要问题: 1.上述案例属于社区社会工作的哪个范畴? 2.试分析部分居民拒绝安装电子防盗门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3.社工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方法,帮助社区有效推进工作开展? 答题要点: 1.本案例属于社区治安工作: (1)社区内生活困难人员多,难以支付安装费用; (2)社区居民结构复杂,难以统一思想;

(3)对防盗门的产品功能及质量不信任等。 2.工作方法和策略: (1)听取各居民住户的意见和建议,必要时还可以召开小区党员领导会义; (2)召开楼组长代表会议,传达工作精神,统一他们的思想; (3)对于防盗门质量问题,可以与生产厂商沟通,在小区内现场展示防盗门的样品; (4)加大宣传力度,对社区反对居民进行个案心理安抚和调适。 案例2、社区康复—-智障人问题 某市街道D社区,拥有居民3万多人。假设你是该社区的一名社工,并且主要负责社区内智障人士的康复工作,请针对智障人士设计一套社区康复计划。 答题要点: 1.方案设计: 康复方案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智障人士在行为及社会功能上的改变; (2)智障人士家庭对生活满意程度的提高; (3)智障人士与邻里之间关系得到改善; (4)社区对智障人士的接受程度增加。 2.实施策略: (1)个人训练:为智障人士提供简单的自我照顾技巧及康复技巧训练,协助其发展个人才能。

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范例)

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范例) 一、基本资料 案主姓名:吴某 性别:男 年龄:73 岁 二、个案来源 个案是院舍照顾机构管理人员转介,社工经过与案主面谈,确定初步问题后接案。 三、个案背景资料 (一)重要引发事件 近日案主因心脏病住进深圳某医院,这次在检查、护理、用药过程中处处抱怨其儿子,还经常无故对儿子发脾气,跟病房的医生、护士甚至病房的其它病人家属说他儿子的坏话。案主的父子关系一度非常紧张,他的儿子也在一气之下说了要放弃案主,在医院案主的儿子要和案主脱离父子关系,案主父子关系面临一个大挑战。案主需要心脏搭桥,手术费最少要用 6 万块,手术费用如果筹不够,案主将无法顺利进行手术。最坏的打算就是案主“有钱看病,没钱等死”。 (二)曾做出的调试和成效 1.自我调试。 案主入住老人颐养院之后,因与子女关系都不好,感情上面缺乏沟通,得不到家人的温暖和关爱,案主有被遗弃的

感觉,时刻认为自己没有依靠,没有归属感,对生活非常消极、自卑。 案主曾经意识到自己的心理状况,也想通过一些日常活动来摆脱这种困境,比如通过给希望小学的学生定期捐款,给有需要的人编织毛衣送温暖等,但是由于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和理解,案主变得更加自卑敏感。 2.院舍照顾层面。 老人颐养院的领导曾经与案主儿子多次面谈,与其共同探讨案主目前的状况,希望改善案主与儿子之间的关系,并尽量通过安排文娱活动让案主融入院舍生活。 (三)行为表现。 案主住院后,由于对疾病的害怕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上的紧张和敏感,容易对身边的人产生种种误会。只要身边的人说了一句不当的话,或者一个不合适的行为,就会引起案主的猜疑和否定。 (四)人际关系。 案主在入住养老机构后,案主失去自身的角色而与他人交往,使案主在与工作人员交往和满足工作人员的期望时常常感到羞辱和没有自尊,这引起个人认知出现误区,在他的眼中,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优点,眼中容不下一粒沙子的性格,喜欢挑别人毛病,导致了案主与家人、与院舍照顾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其它老人之间缺乏稳定的沟通,案主人

社会工作个案分析

社会工作个案分析报告 一、个案基本资料∶ 钟天桥,男,14岁,是一名初二学生。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一年回家一两次,两个姐姐都出嫁,家中只剩案主与奶奶,父母每年外出之前会留下一小部分钱由奶奶支配,两人靠田里种的的庄稼维持日常生活。奶奶年纪已大,除了忙地里的活,还要做饭烧菜,加上文化程度低,基本上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管教案主,两人代沟严重,很少交流互动。父母外出打工从不打电话回家,不关心案主的生活和学习,用他的话来说家就是个吃饭睡觉的房子。案主性格较为外向,但脾气暴躁,轻易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学习兴趣不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科任老师反映经常扰乱课堂,近段时间三天两头旷课。找案主谈话时了解到,他觉得上学没意思,最近认识了村子里的社会青年,想辍学跟他们“混”,反正自己没人管没人关心,问到家庭情况时他总是自卑地低头不说话或说不知道。学校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后,想给他申请贫困补助,但他不愿意接受 二、问题分析∶ 案主正处于青春逆反期,其的生活环境给他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家庭生活里很少有父母的身影,很少得到家人的关爱,心理逐渐冷漠,开始厌倦生活和学习,潜意识觉得自己是没人关心没人爱的的;案主与不良人群交往,别人买瓶水或零食给他,他就很满足,他觉得这样就是关心,在精神上找到了依托,想要跟随这群社会青年一起玩,加上在校表现不佳,学业困难,与同学相处的不融洽,又因为家庭的原因在同龄人面前有自卑的心理,父母对自己的学习更是不闻不问,于是产生了辍学的想法。学校老师问到他的家庭情况时,他表现出的冷漠又自卑可见留守儿童心理的极大创伤;而他拒绝学校的帮助是因为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在他看来这是同情和可怜,这样的心理需要纠正。 三、个案目标与服务计划 目标∶改变案主现在颓废的生活状态,避免其跟着社会不良青年做出违法犯罪的事;帮助其发现自己生活的温馨,让他感受到父母家人、老师、同学的关怀和爱;帮助他认识到校园生活以及家庭的美好,认识自己的偏差,走回正常的人生轨道。 计划∶(1)收集资料,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 (2)约定时间上门走访、与案主父母取得联系 (3)整理所得资料信息,找出问题的关键 (4)与案主接触,得到其信任,并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5)对案主实施心理、思想上的工作 (6)注意案主心理及表现情况,并积极给予鼓励、关心和引导 (7)积极帮助案主与父母家人以及老师同学的互动和沟通 (8)注意案主可能存在的情绪波动,跟进服务 (9)若各项目标基本达成,即可结案并共同制定未来计划 四、计划开展过程及实施成效 过程∶(1)通过学校的资料了解钟天桥的个人信息,并向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同学了解他的在校生活、学习习惯以及性格、为人处事的特点。从老师同学口中得知,他不爱学习,上课经常睡觉,跟周围同学讲话,基本上不交作业,老师教育他时,他总是一脸的无所谓。(2)找到钟天桥的家庭地址,并跟他奶奶约好将会在周末去拜访。钟天桥的奶奶是个农村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杭州市社区社会工作个案研究评审表

规范小区管理,搭好组织机构,架起沟通桥梁 ——助理社会工作师一一爸爸 一、背景介绍 HW小区于2010年交付,房价在当地属于中上水平。小区原定计划分一期、二期,一期主要是商住房的建设,二期主要是开发建设五星级酒店。开发过程中,一期开发商HW因故将所有产权转让销售给了另一个开发商公司YT。四年多来,因房屋质量、设计原因、居民入住情况等原因,小区矛盾逐渐凸显,亟需业主团结起来共同解决,成立业委会的呼声越来越高。 二、案例分析 1、HW小区属于商住小区,因销售期间更换了开发商,中途衔接不够完善,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新接手的开放商因初涉房地产,政策不熟悉,加上已有业主拉横幅抗议开发商,导致开发商对业主态度也不尽友好。 2、业主构成。HW小区建设之初起点高,宣传阵势十分庞大,房价在周边小区中是最高的,但实际入住之后发现周边配套奇缺,业主自购入住比例不足50%,每幢每单元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群租、淘宝人群,令业主苦不堪言。 3、该小区物业未更换,且不是开放商物业,所以得不到开放商的大力支持,但小区地下车库扬尘大、污水倒灌、墙体脱落、车辆管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区居民生活,物业的无能为力更令业主怒火中烧。 4、HW小区建在排灌站旁,船只进出每次鸣笛噪音大。小区开

发商未在小区外围建商铺,无配套,居民十分不便,经营性收入也十分少。同时,开发商正在建造二期酒店项目,施工也给居民带来了不便。 三、服务计划 1、服务目标 业主委员会,是指由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代表组成,代表业主的利益,向社会各方反映业主意愿和要求,并监督物业管理公司管理运作的一个民间性组织。本社区辖区有八个小区,3个小区居住规模近1000户,3个小区超1500户,全体社工不足14人,范围广不足以服务好每个小区。所以成立业主委员会,选出全体业主的代表,制定规范,让小区管理有法可依,有制可循势在必行。 2、服务策略 (1)理论依据: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求(Self-Transcendence needs),但通常不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必要的层次,大多数会将自我超越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当中。 (2)理论实践:对于小区来说,环境友好、小区安全、生活便利是居民的基本需求,挖掘一批热心的居民,学习了解法律,参与到业主委员会这一公益民间组织,代表全体业主共同为小区发展无私奉献,就是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自我实现的需要。 (3)社工角色:本案例中,各方对业委会概念只停留在听说的层面,法律定位、工作方向都十分不明朗,社工需要担任使能者、资

社会工作个案记录表

会谈纲要 一.确立会谈目的 1.尽快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以便更容易进行下一步计划。更好服务于案主 2.由于案主有重的的轻生念头,把此案按照紧急情况进行处理,迅速介入 3.避免问题的产生,案主有自杀倾向。在会谈中要防止案主自杀情况的产生。 4.恢付案主社会行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使其自力更生。 二.介绍自己及机构 工作者向案主介绍自己是什么类型机构,以及来这里的目的,能够为案主提供哪些服务,可以帮助到案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核心所在介绍一下本机构的服务范围。 三.了解案主问题 案主赵女士在面对丈夫死亡的事情时,心里有许多愧疚。健康状况发生改变,伴有轻微抑郁,且有轻生念头。 4.使用技巧 1.建立关系技巧 积极倾听技巧:认真倾听案主的话语,并给予语言、肢体,表情的回应。 同理沟通技巧:工作者要处在案主的背景中去考虑问题。 真诚沟通技巧:让案主感受到你的真诚,给她以亲切感。 2.面谈技巧 支持性技巧: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 引领性技巧:澄清、对焦、摘要、面质 影响性技巧: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忠告、对质 5.评估 案主是由家人介绍过来的,是在赵某同意的前提下做完此次咨询,所以应该是主动地而非被迫。案主的主要问题案主赵女士在面对丈夫死亡的事情时,心里有许多愧疚。健康状况发生改变,伴有轻微抑郁,且有轻生念头。案主的家人社会工作者帮助案主尽快从伤心、自抑郁中走出来,以避免出现自杀的行为,此刻由于求助者已有自杀倾向,情况危急。机构应利用社区资源来保证求助者的安全,并由社会工作者介入,但前提是社会工作者必须愿意接受这个案件。社会工作者通过利用专业知识和技巧,帮助案主。 6.干预 最终达到消除案主心里的顾虑,同时解决按住轻声的行为。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一、来访者一般资料 来访者姓名:F (为了保护来访者隐私,故在此隐去真实姓名)。来访者性别:女。 来访者年龄:21岁。 来访者职业:在校大学生,大二在读。 来访者主要症状:白天昏昏欲睡,晚上睡眠不好。食欲不振。对生活失去兴趣,不愿意与同学、老师、家人交往,对学习也失去兴趣。自我评价低。 二、个人陈述 我和我男朋友L是高中同学,高三的时候我们不顾老师和双方家长的反对恋爱了。高中毕业以後,虽然没有考进同一所学校,但都在这座城市,我们俩都很高兴。我们的父母也基本上默许我们之间的来往了。” 虽然我们学校之间距离很远,但刚上大一的时候L每个星期都会来我的学校找我两、三次。每天晚上都会通电话。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很久,後来他来找我的次数慢慢变少,到大一下学期的时候,他半个月才来找我一次,基本上都是我去找他,但是我找他的时候他显得很不耐烦,於是我们就经常开始争吵。” 随著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就越来越觉得累。很多时候想到了分手,但是又真的舍不得这段将近两年的感情。” 後来有一次我偷偷查了L的手机通话清单,发现他跟一个女生来

往很密切,我给那个女生打电话,骂了她。我当时真的控制不住 自己,我完全想象不出来自己会像个泼妇一样骂人!他知道这件事情以後,说我是无理取闹,跟我提出了分手。我追问他和那个女生的关系,他说是学校社团的事情才联系的。我不相信,继续追问,他就根本不解释了。我去找他,他也总是找藉口不想见我。” 到 现在,我们已经半年多没有联系过了。但是我心裏面还是放不下他。我知道这样不好,可我控制不住自己啊!分手之後,他并没 交其他的女朋友,所以我想那件事情是我误会他了,我很後悔。 如果当初我能冷静些,就不会和他分手了。每天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这样想,越想越放不下他,越想越难受。每天心情都很不好,睡觉也睡不好,总是会梦见与L重归于好。什麽都没有心情做:也不想上课,也不想和同学交往。我觉得自己很失败,什麽都做不好。我已经变得完全不象自己了!这真的很恐怖,我不想这样。” 三、诊断 根据来访者敍述,以及了解其既往病史、家族病史。诊断为:一般情绪障碍。 四、咨询方案与策略 对本案例中来访者的问题,咨询师采用以人为中心治疗方法。相信来访者有很大潜能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咨询师只 是通过咨访关系来引导来访者

社会工作个案服务计划书范文

社会工作个案服务计划书范文 一、案主资料 姓名:小虹 性别:女 年龄:10岁 生理特征:个头较高,肤色偏黑 性格特征:多愁善感、沉默寡言、言行犹豫徘徊、瞻前顾后,性格内倾、封闭自保 家庭职业背景:农民,但父母长期在外打工 家庭感情:较为复杂,由于从小便在姨妈家长大,父母基本没有抚养过她,因此在感情上对姨妈最为深入,甚至一度称呼姨妈为“妈妈”;对亲身父母则感情淡薄。 二、案例陈述 主要问题:心理阴影,性格转变,沉默寡言,一定的厌学情绪背景材料:小虹家总共有4兄妹,她排老二,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家里为了逃避计划生育处罚,便将幼小的小虹送往姨妈家抚养。那时姨妈家经济尚且宽裕,欣然接受,便承担起抚养小虹的责任。小虹聪明可爱,再加上得到姨妈(原为一名教师)的精心教育,一直保持着优秀的学习成绩,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表现活泼,令人喜爱。小虹在姨妈家慢慢成长的过程中,很喜欢姨妈家,也逐渐将姨妈当成自己的妈妈,并一直称呼姨妈为“妈妈”,自己的亲身父母会偶尔过来看望小虹,但小虹和亲身父母的亲热程度显

然不如和姨妈亲昵,甚至在姨妈、亲身父母同在的场合下,小虹只是在姨妈那里撒娇,基本和父母感情疏远。为此,有不少亲戚朋友故意开玩笑似的询问小虹,比如,“小虹,你到底是谁的孩子?”,“你又不是你姨妈的亲孩子,应该和你妈更近一些?”……诸如此类的问题,尽管并无恶意,但年幼的小虹无从回答,在多次受到这种问题的困扰下,小虹便拒绝回答这样的问题,以沉默代替回答。某天,一个好事亲戚反复询问这类问题用来逗乐,小虹鼓足勇气回答了一些,后遭到亲戚的大笑,小虹当场情绪低落,终于忍不住流出眼泪,从此表现得沉默寡言、言行犹豫徘徊。抚养小虹的姨妈后期因为家庭负担过重,曾要求小虹的父母将小虹带回家抚养,但由于小虹父母一直忙于在外打工(小虹的兄弟姐妹由爷爷一家照顾),事情一再耽搁,造成姨妈的一些不满与误解,因此对小虹的关爱不如从前。小虹更加情绪失落,因而导致在家和在学校积极性都下降了许多,成绩下降很快,逐渐有厌学情绪,整天无精打采,很少展现笑容。 三、分析治疗理论模式 针对小虹的这种状况,社工计划采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这是 因为小虹在成长过程中有未被解决的困扰,以及不好的经历压抑在内心里,给自己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心理阴影,从而导致不合理的心理状态和处事态度。同时,心理社会治疗理论认为个体成长过程中的生活经历所持有的观念都会有意无意地影响到其现实的心理状态和行 为模式,因此了解个人早年经历对于了解其现在和将来都有很大帮助,同时,在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中,家庭和社会角色对超我和理想自我的

社会工作实务--个案工作(详细笔记)

第一章个案工作 一.个案工作的定义 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价值观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遭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轻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的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二.个案工作的基本要求 (1)服务对象:是生活中遭到困难的个人或家庭。 (2)个别化的工作方式:核心是个别化一对一专业服务。 (3)服务目标:协调个案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使之更加和谐。 三.个案工作的本质 协调服务对象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症状,恢复和增强个人或家庭的社会功能。 四.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三大传统治疗模式 人本治疗模式 个案工作服务模式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个案工作任务中心模式 危机介入模式 家庭治疗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1)理论假设 ①人的成长与发展假设:人生活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生活、心理、社会三个层 面相互作用,推动个人成长和发展。 ②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强调服务对象问题与其感受到的来自过去、现在及问 题处理三方面压力有关,使其出现心理困扰,人及交往出现冲突。 ③对人际沟通假设:人际沟通是保证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是 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④对人的价值假设: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暂时是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 也具有自身有待开发的潜在能力。 (2)治疗技巧 包括直接治疗技巧和间接治疗 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的治疗的具体方法。 直接治疗技巧:分为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 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而服务对象只处于被动接收状态的各种辅导技巧。这种辅导技巧不关注服务对象的自身感受和想法。主要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宣泄。 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服务对象相互沟通,引导服务对象正确分析和理解自己问题的各种具体技巧。这种辅导技巧比较关注服务对象的自身感受和想法。主要包括:现实情况反思、心理动力反思和人格发展反思。 间接治疗是指通过辅导第三者或者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服务对象的具体方法。 特点:把服务过程分为研究,诊断和治疗三个阶段。 ①注重从人际交往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 ②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 ③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2、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基本原理包括两项基本原则和三种意识层次的理论假设,以及依据这些理论假设而设计的治疗方法和技巧。 (1)基本假设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是以人的认知和行为作为关注焦点的治疗模式。它包含两个基本假设:一是认知对人的情绪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二是人的行动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情绪。 就认知因素而言,包括三种不同意识状态的层面:意识、自动念头、图式。(2)治疗方法和技巧 方法:根据服务对象问题的复杂程度安排5—20次的面谈,对于一些特别困难的案例,像人格障碍等,辅导面谈的次数可以超过20次,每次面谈的时间大

社会工作典型案例

学校社会工作案例 一、案主基本资料 (1)、案主于某,男,十八岁,系吉安某高校大二学生。因来自农村,自我感觉在服饰,能力,口才,语言以及风度上都不能和城里的同学相比,而产生了处处不如人的消极心理特征,但是自尊心又极强,不满足于现状,想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展现自己的才能,而且案主是一个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十足的考试狂,在种种不同的压力和环境下,唯分数是从,忽视了别的方面的学习,培养和锻炼。自从上了大学之后,由于过度的学习和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案主开始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很难像以前一样安安静静的静下心来学习,上课听讲的效率比较低,自我感觉各方面的状态已经滑坡了。在临近期末考试的一段时间里,案主感觉到压力比较大,情绪和心态不够平稳,并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眠现象。 案主家里共有五口人,有一位70多岁的奶奶,身体比较健康;父亲44岁,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母亲也是44岁,患有慢性肾炎,原先是一名乡镇企业职工,后来因为单位的经济效益不好,下岗在家务农;哥哥也是一名高校大三学生。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父亲的工资,同时因为母亲患病在床,医药费的开支,家庭的日常开支,再加上自己和哥哥高额的学费,这样的开支使得原本已经拮据的家境更加捉襟见肘,总的来说,案主家庭的经济状况比较差。 (2)、案主基本状况 1.健康状况:一般,但是缺乏体育锻炼 2.情绪状况:一般,有时低落,会觉得很孤单

3.精神病纪录:无 4.自毁行为/自杀行为倾向纪录:无 5. 经济状况:目前无经济收入,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给予和奖学金 二、案例分析 1.通过与案主的几次接触后,发现案主主要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信心不足和自卑心理案主家庭的状况是导致他自信心不足的直接原因,由于家庭的经济情况比较差且来自于中西部贫困的农村地区,使得案主感觉到与别人进行交流时会有地位和等级的差别,他没有足够的自信心来与同学和朋友保持较好的交流和沟通,人际交往能力不是很好,交往所涉及的范围也比较窄,同时,案主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做出过底的评价,又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怀疑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导致了自我否定的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自信心不足和自我评价较低,应该是导致案主其他问题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2)孤独心理孤独是一种感到与世隔绝,无人与之尽行情感或思想交流,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孤独者往往表现出萎靡不振,并且产生出不合群的悲哀,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交际和生活。而且案主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喜欢在课堂上发言,在课余时也仅仅和自己宿舍的同学走的近一些,和班级里的其他同学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缺乏沟通的勇气。这种心理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过多的自我否定和挫折引起的。正如前面所讲的一样,由于案主缺乏与别人交往的足够的自信心和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的存在,这是导致案主出现孤独心理的主要原因。同时,案主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因为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 案主赵某,女,年龄68岁,高中文化,年轻时是单位会计,性格内向。有一儿一女,儿子在上海某外资企业工作,女儿在本市从事教育工作。儿子和女儿都很孝敬,时常回家探望父母。赵某退休后与丈夫每天早晨到社区附近的广场打太极拳,晚上老两口到社区散步,老两口还经常到全国各地旅游,邻居和亲戚都十分羡慕张某老两口,赵某也十分满意这种生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天老两口去散步回来,赵某的丈夫突然胸口不舒服,案主扶丈夫上床休息,没有想到过了一会案主的丈夫就快要不行了,案主急忙拨打了急救电话,120救护车将案主丈夫送到医院以后已晚,赵某亲眼目睹了丈夫的猝死,后来得知丈夫死于心肌梗塞,案主后悔不已,极端自责,性格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每天将自己关在家中,以泪洗面,吃的少睡得少,身体日益虚弱。儿子要接赵某去上海居住也被拒绝,案主认为去子女家居住会给子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不愿意去;女儿和外孙女有时来陪伴和劝说母亲也未能让母亲的情况有所好转。赵某每天思念和丈夫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觉得生活没意思,在亲友面前经常流露出随丈夫而去的想法,经常拒绝进食。赵某的儿子和女儿担心母亲的状况,求助社区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在了解赵某的情况后,决定让社工小李负责处理该个案。 问题: 1.案主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以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如何对案主进行危机干预? 3.除了危机介入,社工小李还应从哪些方面介入? 答题要点: 1.案主的主要问题如下: (1)案主的自杀危机:案主目前有自杀倾向,经常拒绝进食。 (2)案主的身体问题:目前案主进食差,加上每天睡眠不足,身体虚弱,对身体已经造成危害。 (3)案主的自我认知:案主认为丈夫的病逝与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自我封闭,极端自责,对未来生活缺少自信,觉得活着没意思。 (4)案主的家庭沟通问题:家人的沟通和交流状况不佳,案主认为去子女家居住会给子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5)案主的人际交往问题:性格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每天将自己关在家中,与平时交往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一、案例 丽芬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年近三十岁。丈夫长年在外地打工,很少回家,他经常抽烟喝酒,并且有赌博的爱好。每年拿不了多少钱回家。丽芬包揽了家中种地、养猪、养牛所有的农活,但女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家中最后的收入并不多。另外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以及多病的婆婆,是家庭的经济支柱。 丽芬的公公在她丈夫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的婆婆独自一人把儿子拉扯大,而且只有这一个儿子。丽芬和她的丈夫也只有一个女儿,平时都是由丽芬照顾着,所以母女的关系特别好,因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婆婆和丈夫都希望丽芬再生一个男孩,可丽芬自己因为生活负担重,并且与丈夫感情淡薄,不想再生第二胎,也一直没有怀上。因此,丈夫和婆婆总是冷言冷语,丈夫甚至以生不出男孩就离婚来威胁,有时还会打她。丽芬得不到丈夫的关心,觉得自己很没用,在村里抬不起头来。 性格内向的丽芬找过村里要好的姐妹诉苦,大家都很同情她。村里像她这样挨打的妇女有不少,但大家认为家丑不可外扬,都选择了忍耐和沉默。丽芬曾找过妇联主任和派出所民警,他们都做过丽芬家人的工作,但没起什么作用。村里人背地里对丽芬将家事告诉外人有些议论,也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没有给丽芬什么帮助。 丽芬感觉活得很累,动过离婚的念头。可是,父母都住在弟弟家里,自己如果离婚带着女儿能去哪里呢、她想过自杀,但一想到女儿没了妈妈之后的日子,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她感到无助,自叹命不好,不得不认命。 不久前,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丽芬所在的村庄开展服务。丽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了解,前来该机构求助。 二、案主的问题与情景 (由此结构图可以看出,丽芬家属于主干家庭) 首先,丽芬虽是一名已婚妇女,但婚后却没有正常的夫妻生活,受经济条件所困,丈夫外出打工,她不得不与丈夫分居两地。而丈夫又存在许多陋习,虽说外出打工是为了弥补家中经济困难问题,可是抽烟喝酒赌博的所有花销,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减少负担,反而为丽芬增加了负担。 其次,丽芬在家中承担着家庭里的所有重担,但只因为没有为家中添一个男丁,所以婆婆和丈夫都对丽芬冷眼看待,丈夫甚至对丽芬使用暴力,使丽芬心理产生强烈的无助感和无力感。 再次,丽芬所处的环境是农村地区,农村地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于像丽芬这样挨打,甚至是无法生男孩的妇女,都会做出负面的评价;虽然丽芬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找到村子里的妇联与派出所,但均没有起作用,反而在与外部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负面的经验,加深了自己无论在家庭内部还是外部环境的无力感和自卑感。 最后,对于丽芬来说,所能想到的最好的解决办法莫过于离婚,然后独自生活,因为从丽芬的身上能看到许多资源优势,比如说丽芬能够吃苦耐劳,她是家里的经济支柱,能够将家里的一切打理的仅仅有条,相对有一定的能力,并且丽芬懂法,相对于那些其他面对丈夫打骂默不出声的妇女来说,丽芬懂得如果维权。但离婚后所要面对的各种境况对于丽芬来说,困难重重,并且对女儿的成长不利,所以仍然需要慎重考虑,这些所有的原因使得丽芬无法抉

社会工作个案服务计划书.doc

社会工作个案服务计划书 【计划】 一、案主资料 姓名:小虹 性别:女 年龄:10岁 生理特征:个头较高,肤色偏黑 性格特征:多愁善感、沉默寡言、言行犹豫徘徊、瞻前顾后,性格内倾、封闭自保 家庭职业背景:农民,但父母长期在外打工 家庭感情:较为复杂,由于从小便在姨妈家长大,父母基本没有抚养过她,因此在感情上对姨妈最为深入,甚至一度称呼姨妈为“妈妈”;对亲身父母则感情淡薄。 二、案例陈述 主要问题:心理阴影,性格转变,沉默寡言,一定的厌学情绪 背景材料:小虹家总共有4兄妹,她排老二,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家里为了逃避计划生育处罚,便将幼小的小虹送往姨妈家抚养。那时姨妈家经济尚且宽裕,欣然

接受,便承担起抚养小虹的责任。小虹聪明可爱,再加上得到姨妈(原为一名教师)的精心教育,一直保持着优秀的学习成绩,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表现活泼,令人喜爱。小虹在姨妈家慢慢成长的过程中,很喜欢姨妈家,也逐渐将姨妈当成自己的妈妈,并一直称呼姨妈为“妈妈”,自己的亲身父母会偶尔过来看望小虹,但小虹和亲身父母的亲热程度显然不如和姨妈亲昵,甚至在姨妈、亲身父母同在的场合下,小虹只是在姨妈那里撒娇,基本和父母感情疏远。为此,有不少亲戚朋友故意开玩笑似的询问小虹,比如,“小虹,你到底是谁的孩子?”,“你又不是你姨妈的亲孩子,应该和你妈更近一些?”……诸如此类的问题,尽管并无恶意,但年幼的小虹无从回答,在多次受到这种问题的困扰下,小虹便拒绝回答这样的问题,以沉默代替回答。某天,一个好事亲戚反复询问这类问题用来逗乐,小虹鼓足勇气回答了一些,后遭到亲戚的大笑,小虹当场情绪低落,终于忍不住流出眼泪,从此表现得沉默寡言、言行犹豫徘徊。抚养小虹的姨妈后期因为家庭负担过重,曾要求小虹的父母将小虹带回家抚养,但由于小虹父母一直忙于在外打工(小虹的兄弟姐妹由爷爷一家照顾),事情一再耽搁,造成姨妈的一些不满与误解,因此对小虹的关爱不如从前。小虹更加情绪失落,因而导致在家和在学校积极性都下降了许多,成绩下降很快,逐渐有厌学情绪,整天无精打采,很少展现笑容。 三、分析治疗理论模式 针对小虹的这种状况,社工计划采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这是因为小虹在成长过程中有未被解决的困扰,以及不好的经历压抑在内心里,给自己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心理阴影,从而导致

1.社会工作案例真题及答案和解析

社会工作案例真题及答案和解析 第一题(20分) 小安,男,26岁,大学三年级时因精神疾病退学。退学后,小安在精神卫生中心接受了4周治疗后出院。小安的母亲提前退休后全身心地照顾他,但是小安的某些社会机能仍在慢慢退化。朋友和同学开始疏远他,有些居民也因偏见而对他指指点点,这让原本就内向的小安备受情绪困扰,更加沉默寡言,越来越没有自信,整天不想出门。小安因为服药有副作用而偷偷藏药和减药。社区也没有相应的康复机构。没多久,小安的精神疾病再次发作。小安在3年内多次出人精神卫生中心,无奈之下,父母将其送人精神病院。1年后,小安的病情稳定,经诊断可以出院。他想回家,想接触社会、交朋友,想学点技能从事些简单的工作。父母为了让他更好地康复,准备搬到一个环境幽静、能提供康复和职业训练的社区居住。自从小安患病以来,父母一直觉得压力很大、很焦虑,对照料好小安既没有信心也不懂技巧,非常希望有专业人士提供帮助。医院的社会工作者准备为小安出院回归社区提供服务,并联络了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 问题: 1.从社会支持来源看,小安康复的哪些支持存在不足? 2.小安的需要及家人的需要分别是什么? 3.整合小安及家人的需要,基于医务社会工作的思路,写出“出院计划"的内容。 第一题答题要点: 1.从社会支持来源看,小安康复支持的不足有: (1)康复治疗的支持。首先,小安的母亲虽然提前退休全身心照顾小安,可其父母对照料好小安没有信心,也不懂技巧;其次,小安家的社区内没有相应的康复机构,并不能为其提供更好的治疗。 (2)社会交往的支持。小安的朋友和同学开始疏远他;社区居民也因偏见而对他指指点点。 2.(1)小安的需要有:治疗康复需要;接受教育需要;职业发展需要;家庭生活需要;社会交往需要;价值实现需要;恋爱婚姻需要。 (2)小安家人的需要有:接受社区照顾,社区为小安家人提供训练课程和有关照顾精神病人的技巧。 3.出院计划: (1)协助病人回家或转到社区服务机构; (2)给病人和家人进行辅导,包括照顾技巧上和心理上的辅导。安抚病人的情绪; (3)为病人出院后寻找社区资源来提供辅导和照顾。 第二题(20分) 快乐山社区位于某市中心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20%左右。他们大部分是退休老人,有一定文化水平,经济及健康情况都不错。除少数老人担任楼组长外,多数老人很少参与社区事务。 社区旁正在建造五幢高层商品房,来了一批建筑工人。工人们每天都要穿过快乐山社区,来往于宿舍与工地之间。由于社区附近建筑工人多了,吸引了一些小商小贩。最近,快乐山社区连续发生3起人室盗窃事件,一些居民认为是外来人员大量穿行造成的,有人建议把社

社会工作个案记录表

社会工作个案记录表 会谈纲要 一.确立会谈目的 1、尽快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以便更容易进行下一步计划。更好服务于案主 2、由于案主有重的的轻生念头,把此案按照紧急情况进行处理,迅速介入 3、避免问题的产生,案主有自杀倾向。在会谈中要防止案主自杀情况的产生。 4、恢付案主社会行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使其自力更生。 二.介绍自己及机构 工作者向案主介绍自己就是什么类型机构,以及来这里的目的,能够为案主提供哪些服务,可以帮助到案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核心所在介绍一下本机构的服务范围。

三、了解案主问题 案主赵女士在面对丈夫死亡的事情时,心里有许多愧疚。健康状况发生改变,伴有轻微抑郁,且有轻生念头。 4、使用技巧 1.建立关系技巧 积极倾听技巧:认真倾听案主的话语,并给予语言、肢体,表情的回应。 同理沟通技巧:工作者要处在案主的背景中去考虑问题。 真诚沟通技巧:让案主感受到您的真诚,给她以亲切感。 2.面谈技巧 支持性技巧: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 引领性技巧:澄清、对焦、摘要、面质 影响性技巧: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忠告、对质 5、评估 案主就是由家人介绍过来的,就是在赵某同意的前提下做完此次咨询,所以应该就是主动地而非被迫。案主的主要问题案主赵女士在面对丈夫死亡的事情时,心里有许多愧疚。健康状况发生改变,伴有轻微抑郁,且有轻生念头。案主的家人社会工作者帮助案主尽快从伤心、自抑郁中走出来,以避免出现自杀的行为,此刻由于求助者已有自杀倾向,情况危急。机构应利用社区资源来保证求助者的安全,并由社会工作者介入,但前提就是社会工作者必须愿意接受这个案件。社会工作者通过利用专业知识与技巧,帮助案主。 6、干预 最终达到消除案主心里的顾虑,同时解决按住轻声的行为。 7、与案主约定下次见面的时间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分析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分析 一、基本资料: 丫丫,女,17岁,1米56,高二学生就读于某高级中学,爱好英语,沉溺于网络游戏。 二、背景资料: 丫丫父亲为国企工作人员,母亲是名主管,家境良好。目前丫丫跟爸爸和妈妈一起生活。家里有房有车,住在算是一个高档社区,家里比较奢侈。 三、主要问题: 1)自身问题: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不好,老想着玩游戏,而且经常通宵达旦得玩游戏。丫丫家庭优越,父母宠溺,自我要求低,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游戏上。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做事懒散。比较专注于自我感受,会谈些自己感兴趣以及自己擅长的东西,其余时间总是不说话。 2)家庭问题:望女成凤,期待和现实产生的差距让父母有所失望,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导致对丫丫的态度阴晴不定。父亲平时忙于工作,回家后看到案主玩电脑,经常对丫丫冷暴力,严重则打骂。母亲比较宠溺丫丫,只是希望丫丫要认真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对丫丫期待很高。 3)社会问题:与外界社会接触少,人际交往面不大,有基本的

待人接物的礼仪,但相对人情世故和换位思考缺乏,经常独来独往,表现出高傲的样子。 四、问题分析 1)家庭层面 家境优越,没有生活压力。,父母给予丫丫的总是最好的,有求必应。家里比较奢侈,没有节约意识。 经济条件好,没有意愿通过各种渠道去改变现状过得更好。 2)社区层面 丫丫所住的小区居民之间沟通很少,邻里之间很少往来丫丫就读的学校离家比较远,同学也都是放学后各自回家,因此回家后没有同学可以沟通。 3)社会层面 该家庭跟主流社会一样,存在着这样一种价值观:认为学习成绩是衡量一个孩子有无前途的唯一标准,同时以子女的成就来断定自己的成败; 4)优势视角下案主的能力/优势: 1、心态平和。重新认识和看待学习的问题,学习并不是光光成绩,更多的是一种能力和兴趣。 2、他其实也是一个守规矩的孩子,一般不做违反纪律的事情。 3、有意愿与家人保持一种很亲密的关系,比如丫丫看到妈妈做家务,会和妈妈聊天。 4、很聪明,会求助他人,英语成绩不错。

社会工作者个案工作主要模式

个案工作主要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理论假设、治疗技巧。 特征: 开放性。 理论假设的核心包括: 1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4对人的价值的假设。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三种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操做性条件作用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都强调: 1以行为作为理论研究的中心,探讨行为习得、改变的规律;2以学习做为核心,研究行为学习的具体机制和条件;3注重外部环境在行为习得中的作用。 学习中的认知因素: 信息加工过程、信仰系统、自我表述、问题解决和处理的方式。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以人本主义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础,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断追求成长发展的趋向。 它对人的心理失调原因和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ABC理论: A引发事件、B服务对象的信念系统、C引发事件后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 任务中心模式认为,服务介入须符合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介入时间有限、介入目标清晰、介入服务简要、服务效果明显、介入过程精密。

在任务中心模式看来,任务就是服务对象为解决自己的问题而需要做的工作。 它是服务介入工作的核心,是实现服务介入工作目标—解决问题的手段。 解决问题是目标,任务是实现解决问题的手段。 有效的沟通行动需具备两个要素(有系统、有反应),达到五种功能(探究、组织、意识水平的提升、鼓励、方向引导)。 内容技巧治疗技巧分为直接治疗技巧(非反思放松练习、系统脱敏、满灌疗法、厌恶性直接治疗技巧、反思性—)和间接疗法、模仿、果敢训练、代币管制。 治疗技巧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反映感受、角色扮演、冒险、识别);辩论技巧(辩论、理性功课、放弃自我评价、示范、替代性选择、去灾难化、想象)特点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特点: 1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2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3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1认知和行为因素的结合2采用综合的方式开展个案辅导工作明确辅导要求、检查非理性信念、与非理性信念辩论、学会理性生活方式、巩固辅导效果。 清晰界定问题、明确界定服务对象、合理界定任务。 任务中心模式强调,只有把以下三个因素融合到任务中来,这样的任务才是最好的,这三个因素是: 服务对象的问题、服务对象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服务对象的意愿。 个案工作主要模式危机介入模式危机: 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险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的状态。 分为两类:

社工工作个案服务

社工工作个案服务 一、基本信息 1、日期时间:2015年9月22日 2、个案编号:0001 3、工作人员:陈小姐 二、案主详细信息 陈某,男、42岁,初中文化,多年在外打工未有积蓄,生育一儿一女。因儿子上高中而向人借款,至今未还。女儿16岁,在读初中。全家靠妻子代教月工资800维持生活。家庭压力大,陈某多次向亲戚朋友透露“活着一点意思都没有。” 三、设定目标 1、社工要清楚地了解案主陈某存在问题的客观情况,在于案主接触交流中了解问题所在,与案主的需求。 2、对案主环境周围的人员进行调查访问,以客观正确的制定解决方案。 3、社工要识别案主问题的主观因素,及了解案主个人对自身问题的看法和真实想法。 4、通过对案主情况的核实,协助案主申请贫困辅助金,改善生活状况。 5、与案主接触聊天,让案主重拾自信,鼓励案主坚强面对生活,消除轻生念头。

四、制定计划 1、第一次访谈,接触案主。案主见面,自我介绍,简单讲诉一下机构情况。与案主聊天,认真听取案主的情况,并且简单重复叙述一下案主的情况,让他明白自己了解他的情况,明白他的想法。消除彼此间的距离,取得案主信任。 2、第二次访谈,社工全面收集案主的有关资料,直接和间接资料,直接资料与案主谈话获得,间接资料是通过案主周围的人了解。在访谈中社工根据案主上一次的诉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开始开导案主。 3、第三次访谈,与案主的家人协商,与家人共同制定方案,带案主一起参加一些家庭的户外活动,例如野营,周边游等活动,以亲情打动案主,让他感觉自己依旧拥有很多,对生命重新有热情。 4、第四次访谈,等案主消除了轻生念头之后,与案主协商一起申请政府机构的辅助,帮助他获得社会和政府的帮助,改善生活的状况,减轻他的压力。 (根据案主的具体情况延长访谈的时间和次数,以实际状况在计划的基础上进行改动) 服务协议书 第一条本协议当事人 甲方(委托方):陈xx 乙方(受托方):广东XX社工协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