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达尔文:爱与美的理论

达尔文:爱与美的理论

达尔文:爱与美的理论
达尔文:爱与美的理论

达尔文:爱与美的理论

——人本生态美学的科学基点

曾永成

内容摘要:达尔文学说中长期被隐蔽的“道德选择”论作为“另一半达尔文主义”,说明生物进化的主要动力是爱, 而不是“自私基因”。贯穿《人类的由来》全书的主题, 就是动物的美感通过对其性选择的作用而推动了生物的进化,并最终生成了人。达尔文所描述的动物美感及其对性选择的作用,可以从节律感应这种特殊的信息生态论得到解释。对于从生命本体深入认识人与美的生态关系,认识美和审美的生态本性,达尔文的审美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达尔文的审美理论乃是人本生态美学的又一块重要的理论基石。面向现实的美学应该在达尔文与马克思的结合中重新起步。

关键词:动物美感;性选择;节律感应;爱与美;信息生态

在上个世纪之初,作为生物学家的达尔文曾经对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那个时代包括鲁迅和毛泽东在内的先进的中国人,大概没有不受到他的进化论的影响的。从进化论,他们看到世界和人性变化进步的必然性,从而燃起了社会改造和进步的希望。但是,那时的达尔文主要是作为科学家对中国的社会思想发生作用的。而且,那个主要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意义上理解和介绍的达尔文,实际上被屏蔽了一半,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一半。美国学者大卫?洛耶发表于2000年的《达尔文:爱的理论》,把达尔文学说中被隐蔽的“道德选择”论揭示出来,通过对“另一半达尔文主义”的阐发,证明达尔文相信生物进化的主要动力是爱, 而不是“自私基因”。对于达尔文理论的两半,洛耶认为其第一半属于“生物学基础”,第二半则是“文化∕心理学上层建筑”的建构。(1)那么,这两半是怎么结合起来的呢?达尔文通过美对性选择的作用实际上回答了这个问题,那就是美和美感。在《物种起源》中,达尔文就已经明确论述到性选择的重要作用了。而一部《人类的由来》,贯穿全书的主题, 就是动物的美感通过对其性选择的作用而推动了生物的进化,并最终生成了人;也就是说,人类的由来乃是自然界按美的规律生成的结果,是美和美感的生态功能的最高产物。既然这样,被长期屏蔽和忽视的“另一半达尔文主义”就不只是“爱的理论”,还应该包括“美的理论”——合起来就是“爱与美的理论”,而且爱是因美而生的。达尔文对于美在人类生成中的重要作用的明确揭示和肯定,从生物科学的立场,呼应和补充了康德和席勒的哲学美学关于审美是人性生成的必要途径的观念。在今天,达尔文的审美理论乃是人本生态美学的又一块重要的理论基石。

美在生物进化和人类生成中的重要作用

达尔文把自然选择和性选择一起视为推动生物进化的重要原因。如果说自然选择主要作用于生物不同的种之间的生存竞争,那么性选择则在同一个种内的个体遗传上发挥影响。正如达尔文在论及性选择时所说:“这种选择的形式并不在于一种生物对于其他生物或外在条件的生存斗争上,而在于同性个体间的斗争,这通常是雄性为了占有雌性而起的斗争。……一般地说,最强壮的雄性,最适于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它们留下的后代也最多。”(正如达尔文自己所强调的,在《人类的由来》这本书里,“我对性选择作了不厌其详的处理,因为,我在上文已经试图加以说明,它在生物世界的历史里曾经起过重要的作用。”

(3)2)而美对生物进化的重要作用,正是通过性选择来实现的。

达尔文指出:“性选择的涵义是,更为美好的一些个体会得到异性的垂青而中选;其在昆虫,如果两性色相不同,其中打扮得更俏的一般总是雄虫,例外是很少的,………两性之间,主动而热情的进行追求的有正是雄虫一方,我们就不由得不想到,雌虫大概是习惯于,或至少是偶以为之地进行选择的一方,而所选取的总是一些更为美丽的雄虫了;而从此再进一步,也就想到,雄虫之所以美丽,来源也就在这里了。”(4)在《人类的由来》这部经过长期准备和慎重考虑才出版的重要著作里,达尔文从头至尾不厌其烦地列举了大量生动丰富的事实,展示了从昆虫、鸟类、鱼类直到爬行类、哺乳类动物的生殖活动的情境,描述了色彩、声音和形体姿态(舞蹈和把戏)等动物之美怎样作用于雌性对雄性配偶的选择。

还是在《物种起源》中,达尔文就认为,自然界中的美决不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类观赏才存在的,而是有非常实际的功用。他在驳斥“生物是为了使人喜欢才被创造得美观的这种信念”时明确指出:“如果美的东西全然为了供人欣赏才被创造出来,那么就应该指出,在人类出现以前,地面上的美应当比不上他们登上舞台之后。始新世(Eoceneepooh)的美丽的螺旋形和圆锥形贝壳,以及第二纪((Secondary' Period)的有精致刻纹的鹦鹉螺化石,是为了人在许多年代以后可以在室中鉴赏它们而被创造出来的吗?很少东西比矽藻的细小矽壳更美观;它们是为了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和欣赏而被创造出来的吗?矽藻以及其他许多东西的美,显然是完全由于生长的对称所致。花是自然界的最美丽的产物;它们与绿叶相映而引起注目,同时也就使它们显得美观,因此它们就可以容易地被昆虫看到。我做出这种结论,是由于看到一个不变的规律,即,风媒花从来没有华丽的花冠。有几种植物惯于开两种花,一种是开放而有彩色的,以便引起昆虫;一种是闭合而没有彩色的,没有花蜜,从不受到昆虫的访问。因此,我们可以断言,如果在地球的表面上不曾有昆虫的发展,我们的植物便不会点缀着美丽的花,而只开不美丽的花,如我们在枞树、栎树、胡桃树、榕树、茅草、菠菜、酸模、荨麻里所看到的那样,它们都由风的助力而受精。同样的论点也完全可以在果实方面应用……”(这就是说,自然界中的美,特别是生物的美,其直接的功用就是为了更加顺利而有质量的生殖,也就是为了生命存在的延续和超越。5)

在达尔文看来,正是通过性选择,遵循用进废退的规律,美才在动物的身上越来越灿烂绚丽地发展起来。他说:“我们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理解整个自然界中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美,因为这大部分是由选择作用所致。……性选择曾经把最灿烂的颜色、优美的样式,和其他装饰物给予雄者,又是也给予许多鸟类、蝴蝶和其他动物的两性。关于鸟类,性选择往往使雄者的鸣声既可取悦于雌者,也可取悦于我们的听觉”(6)。又说:“许多鸟类的雄性高度地爱斗,而其中有些还备有特殊的武器,好和对手们周旋。他们备有一些器官,一到蕃育的季节,可以用来发出声乐和器乐。他们往往饰有冠、角、垂肉、长羽之类,千花万样,难以枚举,而在颜色上又打扮得花花绿绿,艳丽非凡,一切的一切无非是为了显示,为了炫耀。”(7)这些“显示”和“炫耀”,都不过是为了激发和吸引对方,为了性选择中的优胜。

根据达尔文的描述,动物用来在性选择中“显示”和“炫耀”的东西和方式多种多样。以鸟类为例,雄鸟“用极其多种多样的声乐和器乐来魅惑雌鸟。他们的装饰品也是各式各样的,又种种不同的冠、垂肉、隆起、角、气囊、顶结、羽毛、光秃的羽干、特别长的翎羽,从身体的各个部分生长出来,大都很有几分美观。喙、头部光秃而无羽的皮肤,和一些主要的羽翎往往有鲜艳夺目的颜色。有的雄鸟在进行求爱的时候,或则在地面上,[美学研究htt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07497066.html,]或则在半空中,能作蹁跹的舞蹈,或耍些奇形怪状的把戏。

达尔文写道,“恋爱的季节就是战斗的季节。” “即使在最好斗和能斗的鸟种,雌雄鸟的配合大概也不全凭雄鸟的单纯的体例和勇气;因为这种雄鸟一般也用各种不同的装饰品来打扮自己,而一到繁育季节,这些装饰手段越发显得鲜艳,而要在雌鸟面前被用来富有诱惑力地卖弄一番。雄鸟又努力用种种音声、曲调、一些把戏来魅惑和激发他们的对象,而在许多例子里,整个求爱的过程是拖得相当长的。因此,如果说雌鸟对来自雄鸟的种种迷惑的事物

完全无动于中。或者说,她们总是毫不例外地被迫而委身于斗争中取得了胜利的雄鸟,怕都是不合于事实的。更近乎事实的是,雌鸟是受到了某些雄鸟的激发的,有的在他们相斗之前,有的在相斗之后,并且是不自觉地看中了那些善于激发她们的雄鸟的。”(8)动物在性选择中处心积虑地斗美,实际上也就是斗智,是生命力极具超越性的发挥。通过性选择而提升和繁荣起来的美,又通过对爱、亲和性和道德感的提升而最终造就了人类。生命的进化的最深秘密在于异质基因的综合。自然选择,归根到底是对生物的优异的综合力的选择,性选择则直接促进优秀个体之间的亲和和综合。雄性的声色姿态之美,既在性选择中发挥作用,又接受性选择的选择,从而令人惊叹地发展起来。

动物美感是人类审美活动的生物性前提

达尔文所说的“动物的美感”是美感吗?对此,达尔文有明确的说明。在论到“审美观念”时他说:“有人宣称过,审美的观念是人所独具的。我在这里用到这个词,指的是某些颜色、形态、声音,或简称为色、相、声,所提供的愉快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应该不算不合理的被称为美感”。(9)

达尔文对美感的认识是很清楚的。颜色、声音、形态,包括各种动姿,正是审美形式的基本形态,由事物的这些特性所引起的快感也许首先是生理的,但是这种快感不是由于食物和能量的直接刺激所带来的,而是由对象的形式主要通过视听感官引起的一种特殊的快感,即美感。这种美感在人身上一样是存在的,只不过有了更为复杂的内容。对此,达尔文有清醒的认识。他说:“但在有文化熏陶的人,这种感觉是同复杂的意识与一串串的思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又说:“显而易见的是,夜间天宇澄清之美、山川风景之美、典雅的音乐之美,动物是没有能力加以欣赏的;不过这种高度的赏鉴能力是通过了文化才取得的,而和种种复杂的联想作用有着依存的关系,甚至是建立在这种种意识联系之上的;在半开化的人,在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人是不享有这些欣赏能力的。”(10)他甚至注意到人类社会中的财富权势等因素对纯粹形式审美的严重干扰。

对于动物的美感与人类的美感之间的联系,达尔文明确加以肯定,揭示了初期人类即野蛮人的美感与动物的很多类似之处。他指出:“我们一面说一些低等动物有美的观感,一面却千万不要以为这种观感可以和一个受过文化熏陶的人的相比,这样一个人的审美观念是和其他反面的观念有着千变万化而极其复杂的联系的,当然不能与此相提并论。若把低等动物的审美能力和最低级野蛮人的审美观念两相比较,则比较公平合理,因为野蛮人对颜色夺目、光芒四射、而形状古怪的任何东西都能表示欣赏,并且用来为自己点缀。”(11)达尔文在描述动物的美感活动时,常常将其与人类相比较和对照,展示出人类审美与动物美感密切联系的生动图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达尔文认为,“高等动物的心理能力,和人在这方面的能力比起来,特别是和低等而半开化的人的各种族相比,在性质上没有分别,而在程度上有很大的差距,现在看来,在美的欣赏能力一方面它们似乎和四手类的动物相去也不太悬殊。正好像非洲的黑人那样把脸上的肉提得高高的,成为若干条并行的脊梁,也就是,刻画出若干高出于脸的平面的长条瘢痕,而把我们所认为很丑的毁伤看作修容上的一大美事;——又好像黑人和世界许多地方的野蛮人那样满脸画上红的、蓝的、白的、或黑的横条纹——非洲的大狒狒看来也就是这样地为了使自己更能赢得母狒狒地欢心而终于取

得了他那副丘壑高深而彩色斑斓地嘴脸。野蛮人也喜欢在身体的下部涂上颜色,作为装饰,甚至比脸上涂得更为陆离光怪,这在我们看来也一定以为是异想天开、莫名其妙,但等到我们看见许多鸟种也特别喜欢在尾巴上做工夫,来打扮自己,以此喻彼,也就不以为奇了。”(12)

“总的来说,在一切动物中,看来鸟类是最懂得审美的,人类当然不在此限,而它们的鉴赏力和我们人的也很相近似。这一点,从我们对鸟的鸣声的欣赏,从我们的妇女,文明社

会的也罢,野蛮民族的也罢,都喜欢借鸟羽来作头饰,以及爱用各种有色的宝石,而此种宝石的光彩未必比某些鸟类的垂肉和不长羽毛的一些光皮肤更见得鲜艳——从这些,就足以得到说明。不过,在人类,经过文化的熏陶之后,美的感觉显然是远为错综复杂的一种心理反应,而且是和各种理智的观念联系了起来。”(13)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两千多年以前的中国人就已经感悟到人类择偶与动物求爱之间的原始联系了。毫无疑义,美在动物性选择的作用,对于人类来说也是完全存在的,只不过有更为复杂的因素(如内在的精神和外在的财富与权势地位之类)影响着人类的审美观念,制约其对美的选择。但是,无论怎样,色、声、形仍然是人类的性选择中最自然和恒常的因素。在达尔文看来,由于美的作用,动物才不断进化,并最终生成为人;所谓“人类的由来”,就是动物经由性选择中的美感作用而来。这就是说,美首先不是仅仅为观赏而生成的,它生来就负有更为重要的生命生成的意义。正是因为美,生命才得以自我超越和进化。因此,无论是“悦耳悦目”、“悦心悦意”还是“悦志悦神”,都还远不足以概括美和美感的功能。从达尔文解释的事实来看,美和美感的功能实际上是非常功利的,它深刻地决定着人类的生成,决定着人的生命质量和自我超越的趋向。

对人类的爱美天性的深层解答

既然动物就有美感,而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那么,说爱美是人的天性也就无可置疑了。但是生命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天性呢?对此还必须作更深入的追问。

作为伟大科学家的达尔文不可能不对动物美感的原因进行思考。早在《物种起源》中他就说:“最简单形态的美的感觉,——即是从某种颜色、形态和声音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快乐,——在人类和低于人类的动物的心理里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这实在是一个很难解的问题。……在每个物种的神经系统的构造里,一定还存在着某种基本的原因。”(14)后来在《人类的由来》中他又说:“人和低等动物的感官的组成似乎有这样一个特质,使鲜艳的颜色、某些形态或式样、以及和谐而有节奏的音声可以提供愉快而被称为美;但为什么会如此,我们就不知道了。”(15)

在达尔文的提出的问题中,包含这关于生命存在的信息生态的思维意向。对于这个达尔文未能回答的“某种基本的原因”,可以用“节律感应”这种特殊的生命信息活动方式来加以解答。

如前所述,达尔文所考察的动物的“最简单形态的美的感觉”,指的“是从某种颜色、形态和声音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快乐”。这种快乐是怎么引起的,又怎样在性选择中发挥作用的呢?诚如达尔文所说,“在人和低等动物的感官的组成似乎有这样一个特质,使鲜艳的颜色、某些形态或式样、以及和谐而有节奏的音声可以提供愉快而被称为美”,弄清楚“这样一个特质”,“某种基本的原因”也就找到了。

颜色、形态和声音有一种共同的特质,那就是表现为节奏和韵律,具有一定的力度和气势的节律,这节律可以是力度、气势、节奏、韵以及张力结构的总称。诚如恩格斯所说:“视觉和听觉二者所感知的都是波。”(16波就是节律。)正是这些节律诉诸对方的视听感官,不仅传递了生命质量的信息(因为美的颜色、形态和声音正是优秀的生命质量的表现),而且靠了节律内在的力度和势能激发起对方的生命节律的感应,调节和引导对方的生命活力,并在彼此的亢奋中相互强烈吸引以至融洽合一。美的节律对对方的生命节律的激发和吸引,最终促成了性选择的优化,使两性生命力在美的激发之中达到最佳的结合,从而生成更优秀的后代,于是生命的进化在美的推动下得以实现。

笔者曾经从生命生成的生态基础来阐释过动物美感的原生机制。生命是在物质及其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中经过自组织进化而生成的。生命体在物质上的生成,同时就是信息变换水平的高度进化。对于生命系统来说,信息的传导和组织乃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在生命体的

信息活动中,节律是整个世界中存在的最普遍的原生的信息形式,节律活动作为一种最普遍的信息交换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生命活动方式。在宇宙运动的复杂节律中生成的生命,都有其在特定环境和生命存在的关系中形成的特殊的生命节律和相关的节律活动。在种种信息变换活动中,外在节律和生命体的内在节律之间的感应发挥着特殊的的生态调节作用。所谓感应,既是感觉之因,又是感觉之果,乃是事物之间以节律相互作用而互动共生的一种双向的活动方式。感应的过程,一方面是对生命体对环境的体验和认知,一方面又是对生命节律的激发、调节和引导。正是在通过节律感应的体认和调节中,生命体得以对环境进行选择并优化自身的生命节律,而生命节律的优化实际上就是生命质量的优化。

雄性动物的美正是通过这样的节律感应来实现其性选择的功能的。这也就是中国古代美学所强调的“兴”的作用。所谓“兴”,无非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是激发情绪,使之兴奋;二是启发思绪,引起兴趣。这两个方面中,前者无疑是更为原始的,并且有着为后者开路的意义。雄性动物之美在性选择中的作用主要就是“兴”。王夫之说,兴者生乎气者也。而气总是具有一定的节律的动态存在。感应即感兴,这正是审美活动的生态本性所在,尽管它在人类的审美活动中表现得十分复杂,但是,在动物的性选择中,它是以最简单也最直接的方式存在着了。

由于节律感应,美对性选择的作用实际上就是美与爱的深层同一的实现,而人类正是在爱与美的深层同一中生成的。大卫?洛耶在《达尔文:爱的理论》中说:“我发现,在《人类的由来》中,达尔文的确在探索…爱?的用法和它的进化论意义,它(指“爱”这个词)在书中竟出现了95次之多!”而“…爱?是达尔文主义独有的最显著的特点”。(17)美在性选择中的作用,不仅优化了美本身,更激发和优化了爱;两者互动互生,才有了人的生成。人类的道德感的成长,也是在以爱与美交融的主旋律中自组织地生成的。节律感应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可以解释美感的爱悦性的生成及其对于人性生成的功能。在这个意义上,达尔文的《人类的由来》就不只是“爱的理论”,同时还是“美和审美的理论”。

人类的审美活动直接源于动物的美感活动,而这种活动的生态本性就在于节律感应,这样,亚里士多德在两千多年前说得“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观点就有了本源层次即生命生态层次上的解释。

生命体的节律感应是生命信息生态的重要方式和内容,理应有一门“信息生态学”来专门加以以研究。这里所说的“信息生态学”,不是已经存在的生态信息学(包括生物信息学),不是以信息手段来研究生态活动,而是以生命体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换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研究信息在生命体的生态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及其规律。在这门学科中,节律感应作为生命体信息交换的基本方式之一,必将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达尔文从动物美感对性选择的作用的揭示,说明了美在人类生成中的极其重要的功能,他的《物种起源》和《人类的由来》理所应当是信息生态学的奠基之作。

人本生态美学的审美生成论的直接起点

对于达尔文的著作中的美学内涵,近20多年间先后有刘骁纯、徐纪敏、汪济生和黄海澄等学人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关注,其中尤以黄海澄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美学原理》最为深入,不仅明确肯定了达尔文所揭示的动物美感对于美学研究的“还原”意义,认同人类的审美活动与动物的审美现象之间的联系,而且把审美机制作为起调节作用的制导系统来看,从而表现出趋近后来的生态美学的思维意向。但是,在重新全面考察了达尔文的上述代表性著作之后,不能不说他们对达尔文的审美思想的内容和意义的认识还不够充分。近年来出现的科学派美学,才更为有力地推进了对达尔文审美思想的认识。

笔者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就在一系列著述中明确肯定达尔文的动物美感论,并相对于人类的美感称之为“前美感”或“原美感”,还将其作为人类审美活动的生物性前提写

进主编或参编的几种美学教材。在阐述人本生态美学的基本内容时,更是作为认识审美活动生态本性的出发点。今天,站在人本生态美学的立场来重新审视达尔文的这些著作之后,笔者的认识进了一步,认为《人类的由来》乃是一部极其重要的美学著作,任何严肃的美学思维都不能忽视和绕开它;达尔文是最早为美学奠定科学基础的美学家,他关于美感与性选择关系的学说是真正面向现实的美学的科学起点。

这样,达尔文就以一位极其重要的美学家的形象站在我们面前了。大卫?洛耶说《人类的由来》“埋下了21世纪革命的种子”(18),这不仅针对的是社会生活和社会科学,同时也适用于美学。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从过去的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今天的科学发展观,建构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成为指导方针,亲和和合作成为自然-社会-文化-人性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与目标,生态文明建设已成现实任务,这一切可以说正好回应了达尔文进化论所实际包含的“两个一半”的全面整体的内涵。大卫?洛耶把下一部著作命名为“为21世纪而生的达尔文”,可谓意味深长,见地深刻,值得包括美学在内的一切社会和人文科学认真思索。

达尔文的审美思想对于美学理论建设的重大意义,可以初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达尔文对动物美感活动的丰富而详实的描述,在生命生态的层面上揭示了美和审美的自然性渊源,肯定了人类审美与动物美感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重要区别,对审美生成作出了本真而科学的阐释,为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达尔文从美与性选择的关系揭示人类的由来的生命生态机制,深化了对审美需要和审美活动功能的生态性内涵的认识,在回归生物美学的基础上,启示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美和审美对于人类继续向真正自由的全面发展的人生成的重要作用,在“自然界成为人”的系统进化中正确认识自然界与人之间的生成性关系;

第三,达尔文对动物美感在性选择中的作用的揭示,明确地展示了美感生成的对象性基础,有助于深入认识和探究审美活动的生态本性和美的本体特征,开启在信息生态的研究中深入探究审美活动本体特性的思路;

第四,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人类生成观,证明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成性规律和主体化过程,并在人类生成的生态进化中着重考察动物美感的生成性意义,这样的生态系统观开拓了美学生态思维的新路向,对于今天把实践美学返回身体(生物)美学然后提升为生态美学,并最终落脚到人本生态美学的美学思维具有重新奠基的意义。

达尔文的进化论及其审美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人类学是一个极大的补充——主要是以其对人类及其审美活动生成的科学理论补充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类生成论。恩格斯在晚年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人本生态观的建构,其中包括对被片面理解的达尔文主义的补充和对马克思早年的人本生态观的深入阐释。在“永恒的自然规律也愈来愈变成历史的规律”(19)的同时,历史的规律也将越来越回归自然的规律。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要求下,达尔文进化论中的“爱与美的理论”内涵对于认识人类生态规律的意义,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真正的美学应该是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有机统一,亦即人文性与科学性有机统一的一门学科。美学对审美活动的阐释,应该从达尔文的动物美感论讲起,应该在达尔文与马克思的结合中重新起步。基于节律感应的动物美感显示了审美活动的对象性存在性质,在人类的实践中这种对象性的活动才被提升为主体性的关系。在对象性与主体性的结合中考察审美活动,这就必然走上人本生态美学的思维之路。把达尔文的进化论及其美学纳入实践论人类学的人本生态观的框架,用马克思主义综合达尔文主义,必将打开美学理论的一片新天地,那就是笔者近年所竭力主张的人本生态美学。在这个意义上,达尔文主要在《人类的由来》中阐发的审美思想,就毫无疑义地是人本生态美学的科学基点。

美国美学家埃伦·迪萨纳亚克在她的《审美的人》的出版前言中说:“我确信,考察当代艺术和当代生活的最佳视角不是来自哲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或精神分析学

——以其现代的或后现代的形式——而是潜藏在人类生物进化的漫长景观之中。”她明确提出了艺术研究的“达尔文式的视角”,并且指出:“只有借助一种达尔文式的(我将称之为…物种中心的?或…生物进化的?)视角,我们才能理解如今艺术面临的困境并且将它们从一切艺术攻击者手中解放出来”。又说:“只有知道了艺术在生物学意义上来自何处,我们才能知道它是什么和它意味着什么。”(20)这位美学家的观点是值得我们充分重视的。

(1)大卫?洛耶:《达尔文:爱的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130页。

(2)达尔文:《物种起源》,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02-103页。

(3)达尔文:《人类的由来》,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930页。

(4)同上书,第510-511页。

(5《物种起源》,第219-220页。

(6)同上书,第539页。

(7)《人类的由来》,第512页。

(8)同上书,第564-565页。

(9)同上书,第135-136页。

(10)同上书,第135-137页。

(11)同上书,第331-332页。

(12)同上书,第822页。

(13)同上书,第556页。

(14)《物种起源》,第221页。

(15)《人类的由来》,第867页。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95年第2版,第340页。

(17)《达尔文:爱的理论》,第5-21页。

(18)同上书,第229页。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8页。

(20)埃伦·迪萨纳亚克:《审美的人》,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3-16页。

论人体美的教育

论人体美的教育 摘要:人体美受着社会的制约,它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环境,所以我们应该注意人体美的教育,人体美的教育主要包括健、力、美的教育。 关键词:人体美;健、力、美;教育 人是自然的产儿,也是社会的产儿。因此,人既具有自然性,又具有社会性。人体具有生理学、解剖学、遗传学、生态学方面所含的特点。以身体的高矮而论,和遗传基因有密切的联系。一个男子的身高,百分之七十九取决于遗传基因。一个女子的身高,百分之九十二取决于遗传基因。此外,人的高矮和后天的营养水平、生活条件、劳动状况等方面也有密切的联系,人体美也受着社会的制约。由于人是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形成、定型的,而且是处于特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的,因而人体美就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环境。也就是说,人体美是有社会性的。 关于人体美的教育,古代人就很重视。在古希腊时代,人体美的教育蔚然成风,十分普及。他们通过体育、舞蹈去发展人体美,并艺术地凝结成雕塑,通过千千万万的雕塑去肯定人体美的价值。例如:公元前460年左右,宙斯神庙东部大三角墙上的主要雕塑《阿波罗》;公元前480至470年,爱琴岛阿法伊阿神庙东部大三角墙上的雕塑《弓箭手赫刺克勒斯》;公元前五世纪中叶米隆所创造的《掷铁饼者》,都生动地再现和表现了人体美。喜剧家阿里斯托芬教育当时的年轻人,只要听从他的指导,身体就一定会康强健美:“你将来能胸部饱满,皮肤白皙,肩膀宽阔,大腿粗壮……在练身场上成为体格俊美,生气勃勃的青年。”[1](294)在这里,阿里斯托芬所强调的乃是后天的、经过教育培养的健美。 健美是人体美的根本标志,培养人体美的主要途径,就是狠抓健美教育。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已经逐渐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人们可以在大力发展遗传工程的同时,也大力提倡优生学,提倡优生优育。当前,我国城乡广泛展开的计划生育宣传,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他对我国提高健美水平,增强我国人民的体质,发展我国人民的人体美,不仅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健美教育的内容首先是健康教育,健康是人体美的基础。一个人如果病魔缠身,就会精神萎靡,形体消瘦,脸色苍白,肌肉萎缩,其形体美就会因之减色,甚至于消失。电视连续剧《霍元甲》中的武林英杰霍元甲,小时身体虚弱多病,影响了形体美,但他由于坚持联系霍家拳,不仅武艺超群,而且体魄健全,英俊儒雅,富裕美的魅力。在与俄国大力士,日本武士的较量中,屡次获胜,不仅挫败了洋人的嚣张气焰,洗刷了“东亚病夫”的耻辱,而且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因而这部电视片,对我们实施健美教育是有意义的。 健康仿佛是一面镜子,它可照见附着在人体美上面的阶级偏见、民族偏见、传统偏见,并教育那些有偏见的人,服从健康的原则,放弃自己的偏见。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生活与美学》一书中,就是以健康作为衡量人体美的标准的。农村里的

始祖达尔文的思想

始祖达尔文的思想 “达尔文主义”这个词的含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不断变化。《物种起源》发表后的一段时间,达尔文主义就是指达尔文本人的全部思想。达尔文的思想是十分丰富和具创新性的,同时也是容易被混淆的。有一些争论就是由于混淆了这位达尔文主义始祖的思想而造成的。要弄清楚什么是达尔文主义,就必须首先弄清楚达尔文本人的思想。 达尔文的进化论实际上是主要包括5个相对独立的理论: 1.进化论本身。这个学说指出世界既不是固定不变也不是循环式地变化,而是发展式地演变,一切生物都随时间而演化。达尔文并不是第一次提出这个理论的人,但他把进化思想发展成有充分根据的进化学说。他在《物种起源》中提出的大多数进化证据都非常明确,使得大部分生物学家在短时间内都成为了进化论者。 2.共同祖先学说。达尔文明确提出所有的生物都是通过连续的趋异过程来自共同的祖先,每一类生物都来自一个祖先种,所有这些祖先种也是源于一个更远古的祖先种,从而可以追溯到一种最原始的生命形式作为所有生物的共同祖先。所有支持生物进化的证据也是共同祖先学说的证据,而共同祖先的理论又极大地促进了人们接受进化论。这一学说能很好地把比较解剖学中的所谓结构“原型”解释为来自一个共同祖先的遗迹;把生物在地球上怪诞的分布格局用祖先的散布来解释。这一学说还使分类学上的等级结构变得十分合乎逻辑。共同祖先学说把人类也包括在生物进化的系谱之中,从而取消了《圣经》赋予的以及普遍认为的人在自然界中的特殊和优越的地位,这是一个无法被达尔文的同代人接受的革命性观念。然而对于人来自猿的观点,现在已不仅可以从化石记录上得到证实,而且从生物学的其他方面也得到很多有力的支持。 3.渐变性进化学说。这个学说指的是生物进化总是逐渐进行的,而不是跳跃式或骤变式的。达尔文认为进化是通过积累一系列细微、连续的有利变异而产生,新物种是由原已存在的物种通过缓慢的过程逐渐进化而形成,而且在进化的每一阶段都保持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由于实际上所观察到的生物界普遍存在着物种之间的不连续性,地质记录也显示出化石种类的不连续性,因此为了说明这与渐进化并不矛盾,达尔文用生物性状的分歧和中间类型生物的灭绝以及化石记录不全来解释这种自然界中的不连续现象。渐进化理论在达尔文之前就被提出过,达尔文是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而且他一直坚信渐进化的重要性,尽毕生精力重建生物逐渐进化的过程。渐变性进化是在进化论者中争议最多的进化学说之一,至今仍然是争论的热点。

达尔文及其前人认识进化论的理论和观点

达尔文及其前人认识进化论的理论和观点 姓名:陈焕霞班级:2012级师范二班学号:222012317011105 达尔文及其前人认识进化论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它们分别是: 第一阶段:神创论下的生物进化 18世纪以前神创论一直占有着至高无尚的地位,神创论认为:地球及其生物都是上帝按照一定的计划和目的创造出来的,并且一经创造不再改变。即神创论具有上帝创造性和不改变性。神创论按其类型分有:通用、生物、人类、宗教、圣经、伊斯兰、哲学、科学神创论等。 在神创论的影响下,主要产生了两种理论,一种是柏拉图“我们生活的世界只是永恒本质的投影”的本体论观点,对西方产生了深远影响。另外一种是亚里斯多德(Aristotle)的目的论,提出自然现象过程的目的性,将生物按简单到复杂分成一个系列(即“存在体巨链” the Great Chain of Being)。他同柏拉图一样认为物种具备固定本质,世界永恒不变,从而排除了进化论思想。而这个观点对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影响深远。自然神学的最早提倡者托马斯·阿奎纳(Thomas Aquinas)用此观点阐述神创论,认为生物界秩序是神创的证据。“存在体巨链”是前达尔文生物学影响力最大的隐喻,自然神学使得人们开始在神创论的框架下研究生物学。 第二阶段:朴素唯物下的生物进化 朴素唯物主义,指的是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它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试图从中找到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 在朴素唯物主义的启发下,主要也产生了两种理论,一种是以康德为代表的天体论,康德在自然天体史理论的大视野中,揭示了从"原始物质"(世界最高智慧的设计与安排)开始,途经目的论之大系统,以道德神学为归宿的"超感性基体"其演化之全程。《学术研究》2009年07另外一种是可变论,它又包括灾变论和均变论。居维叶的灾变论的观点是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变化是突然、迅速和灾难性地发生的,承认的是物种可以发生某种变异, 但不能引起物种变化。莱伊尔的均变论坚持并证明地球表面的所有特征都是由难以觉察的、作用时间较长的自然过程形成的。通常看来是“微弱”的地质作用力( 大气圈降水、风、河流、潮汐等) , 在 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慢慢起作用, 就能够使地球的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科教文汇2008.05 ( 中旬刊) 第三阶段:进化观点的出现 最先出现的是拉马克学说。在生命的本质方面,拉马克认为生物和非生物具有本质上的区别,他虽然没有用过新陈代谢的术语,但却提出了新陈代谢的概念,并认为“新陈代谢”是生命存在的条件。在生命的起源方面, 他认为低级的生物是由非生命的物质自然产生的。在生命的发展方面, 他反对激变论, 认为生命具有悠长的历史, 他肯定了生物的可变性和连续性,指出生物由进化而来, 先产生的是低级的、构造简单的生物, 以后才逐渐产生高级的、构造复杂的生物; 他认为人类是由类人猿一类的动物演变而来的。他说明了生物进化的等极现象, 并且进一步指出生物的进化不是直线式的上升, 而是向各方面发展的。他由此把生物的进化系统排成树枝状。生物学通报1954年第08期其学说的主要内容是:1.环境条件的转变能够引起生物的变异;2.环境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也就是说环境条件对植物和低等动物的影响是直接的,对高等动物的影响是间接的。 虽然达尔文曾高度评价说:“拉马克动摇了特创论的基石,敲响了‘目的论’的丧钟,为进化论的胜利铺平了道路。”但是拉马克学说还是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说:该学说过于强调生物的主观需要,它强调的是获得性遗传,它赞同的是生物进化多元论。所以随着生产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美的教育

大文豪泰戈尔曾说,教育的最后目的不是教授技能,而是叩击心灵,如果一个人能对路边一丛盛开的矢车菊动容,这就是成功的教育。当一个人面对一件普通的事物时,他能够联想到其他更深刻的东西,这种能力就是对美的感知能力。新一期的育儿贾说话题涉及美育,主讲人贾松涛结合自己童年的经验,讲述记忆深处对美的最初感悟,一改往日的严谨烧脑风格,给本期节目增添了一份清新之气。 同为70后,与一些被生活压迫的毫无生趣,活在框架里的那些人相比,主讲人贾松涛老师显得清新可喜。他依旧保留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节目中谈及交响乐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现在的他既喜欢古典音乐,也喜欢百老汇歌剧,并深爱西班牙音乐,也常常为找到一首好听的小众歌曲而欢喜。音乐成为他生活中的一个避风港,而成就今天的他恰恰源于一些童年丰富而有趣的经历。 大部分儿童对美的追求是发自内心的。只要有机会,哪怕是窗户只开一道小缝,孩子们都会去追求美好的事物。贾松涛老师出生于70年代,没有任何课外活动,但就是那一点点小缝隙,也让他感受到了美的震撼和对心灵的滋养。 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的孩子追求美的大环境仍然不乐观。社会盛行实用主义,家长被迫功利性的培养孩子,而这正是对孩子追求美的一种极大破坏,孩子们所处的亚文化环境正经历着中文网络语言的不正确化和人文环境的庸俗化。美,是活着和生活之间的一道分界线,美是感受,是品味,是眼光。美的教育需要渗透到儿童的生活方式之中,美的教育使得孩子长大后,在同等经济条件下,能活得更有趣、更舒展、更幸福。那么该如何对孩子进行真正的美的教育呢? 近期,育儿贾说除了正在进行的,给家长科普的节目之外,还上线了一档给孩子们的节目,就是“幼儿学古诗”。精选了32首中国历史长河中最优美的诗,以幼儿课堂的形势展现给大家。孩子跟着视频朗读,既学到了知识,又读出了汉语言的美。 育儿贾说“幼儿学古诗”与一般的孩子学古诗节目不同之处在于,并不强调诗句的解读。因为儿童的生长环境,未必能理解这些人类语言精华的语境,而是需要耐心等待孩子长大后,在课堂上和其他场合遇到这些古诗文,那时会有一种重逢的喜悦。此外,育儿贾说在爱奇艺同时上线了“幼儿名画欣赏”,也是一档给孩子的节目哦! 让孩子拥有感知美,创造幸福的能力,难道不应该是当下最重要的吗?那么在给孩子美的教育过程中有哪些细节需要我们关注?具体该怎样操作呢?主讲人贾松涛都给各位家长列出了最细致的解读。如何对于美,各位也有所心动了,不妨现在就行动起来吧。

生物进化的学说

16-3 生物进化的学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同生物进化论的观点。 2.描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进化的原因。 3.说出达尔文生物进化的基本思想及其意义。 能力目标 1.知道达尔文进化论的实质。 2.能够较准确判断达尔文地雀的进化顺序。 3.能运用达尔文进化理论解释桦尺蛾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习达尔文细心观察和实验,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认识主流的进化学说,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世界观。 3.领悟科学没有绝对的真理,科学知识只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培养科学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 教学难点 达尔文进化学说与其他进化学说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有关自然选择的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2.达尔文环球旅行的视频。 3.达尔文地雀喙进化的图片。 学生准备 要求学生通过资料、网络等查询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 用多媒体展示《爬行动物时代》短片。学生观看视频。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了爬行动物时代的视频。恐龙曾经是地球上的霸主,长达1亿多年,但是,它们却在距今6500多万年前神秘地灭绝了,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是大行星撞击地球引发火山喷发造成的,还是因为恐龙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变化而逐渐消亡的……) 究竟哪种说法更正确呢?为什么总会有一些物种灭亡,新的物种又是怎样形成的?推动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这就是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设计思想这样设计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入手,学生容易接受,又能引发兴趣,容易打开学生思路。学生观看视频,思考物种灭绝,生物进化的原因,激发求知欲以及探究的欲望。 二、探究过程 师生互动1:学习科学家的故事,引入自然选择学说。 教师: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物种的产生和旧物种的灭绝,推动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其中,达尔文在吸收前人进化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个发现”之一。

达尔文进化论与哲学

达尔文进化论与哲学 ——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读后感 王轩 (临床医学) 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讨论中,我认真阅读了英国著名科学史家丹皮尔所著的科学史巨著《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感悟颇多。 作为一位科学史家,丹皮尔具有比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哲学素养,从而使《科学史》一书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而不是一大堆杂乱无章的科学史材料的堆砌。通观全书,可以看出作者对以下观点是有明确认识的:科学本身所处理的是可重复、有规律的普遍性事实;而科学史处理的,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独特历程。因此,历史感是至关重要的。从旧石器时代到古希腊、罗马,从中世纪经验哲学、炼金术到文艺复兴,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力学,从19世纪原子论、进化论的全面推进到相对论、量子力学、遗传学、宇宙学的辉煌进展,是一部交织着失败与成功、苦汗与热泪,甚至鲜血与生命的历史。在作者的叙述之间,穿插着宁静的思索和力求客观的评价,令人隐隐感到历史事件背后的汹涌波涛。 读书过程中,受益匪浅,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关于达尔文进化论的科学、哲学以及宗教之间的关系。在此谈一谈我对于达尔文进化论与哲学关系的理解。 进化的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人关于生命起源和演变的思考,十九世纪,达尔文经过长期考察和认真思考,提出了生物进化论,为进化理论的研究确立了独一无二的里程碑。随着人类经验的积累和科学探索的深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在不断地深化和拓展,产生了广泛且深刻的社会影响,直到今天,达尔文的思想仍然影响着并将继续影响着我们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进化(evolution)一词源自拉丁文“evolvere”,原意是展开,一般指事物的逐渐变化、发展,由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从古至今,人们在探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同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思考着关于进化的问题,于是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进化思想萌芽。中国古代的重要著作《易经》,提出了“阴阳八卦”学说,把自然界的千姿百态还原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基本现象,其他现象都是由这八种基本现象相克相生演变而来。自汉朝,至唐宋,沧海桑田、世事变幻的思想散见于我国各种历史典籍和文学形式当中,人们对自然界的演化认识不足,表现为神秘和渺茫的感觉,同时又力图探索自然的规律,把握自己命运的发展。 古希腊的智者阿那克西曼德则认为,生命最初是由海中软泥产生,原始的水生生物经过蜕变(类似昆虫幼虫的蜕皮)而变成为陆地生物。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生命起源和演变的学说。柏拉图则信奉理念的世界,认为可见世界只不过是理念的影子。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描绘了一幅静止的宇宙图景,认为有一种神秘的“隐德来希”规定了有机体的本质属性,生物的发展方向是按照他列出的自然阶梯进行的。到了中世纪,圣经统治着绝大多数西方人的思想,上帝创世的理论深入人心,特创论具有强烈的神秘色彩和目的性,它宣扬自然界的一切安排都是上帝的旨意,都是有目的性和合理性的,例如,上帝创造了猫,是为了捉老鼠,上帝创造了老鼠,是为了给猫吃。自然界万物的安排是为了证明造物主的智慧,自然的演化是按照万能的主所指定的方向前进的。

以美的教育造就美的新人_1

以美的教育造就美的新人 以下是关于以美的教育造就美的新人,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我所追求的一种教育境界 编者按: 中国的教育需要理论家,需要实践者,但更需要像陶行知先生那样将自己的理论推行到实践中去的先行者。在实践中不断地为自己的理论“淬火”,在实践中“锻造”和升华新的理论。本期文章的作者钟以俊博士就是这样一位带着自己的理想和理念,走出书斋,走进特区中学的学者。他在那里默默地推行美的教育,追求美的教育境界。我们今天的教育迫切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需要大批的先行者。所以我们欢迎更多的“钟以俊”来“行知录”谈谈自己的理想和实践。 学校教育是真善美的事业,学校教育过程及其自身都应当充满着审美因素。传统的审美教育主要是“借美育人”,而我们所说的作为一种教育境界的美的教育则是力图把“借美育人”与学校教育自身的“创美育人”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是我们珠海一中提出“以美的教育造就美的新人”的办学理念的实质之所在。 美与丑美的教育的内涵分析 ·

具有审美特征的学校教育遵循的是一种教育属人的本性。在这里,德育不再是道德的生硬灌输,而是美的人格的培育;智育不再是知识的枯燥传授,而是情理统一的诗意思维的培育;体育不再只是身体的单调锻炼,而是健美体格的养成;劳动教育不再只是劳动技能的训练,而是在劳动过程中获得自由的感受。也可以说,它是一种对人的终极关怀和对真善美的境界的永远追求在学校教育中的充分表现。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学校教育虽然可以具有一种审美的性质。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所有的学校教育都达到了审美的标准或要求。事实上,现实的学校教育存在着鲜明的美丑之分。在学校教育中,所谓的“丑”,至少包含着两种不尽相同的含义:一是指教育活动中那些不合规律、既无秩序又不和谐的东西,表现在人的发展上就是畸形、缺损、颠倒和混乱。可以说,导致人的发展的畸形是教育中最大的“丑”。二是指教育活动中所存在的那些矫揉造作、缺乏个性和情感的东西,表现在教育行为方式上就是机械、冷漠、空洞和虚假。 在现实的教育工作中,教育者的劳动既可能是“创美”,也可能是“造丑”。“造丑”即教育中的反审美现象的形成,也可以说是学校教育中的病态。它使教育过程丧失了诗性的智慧与人文意蕴。同时,它也是对教育真谛的误解和对人的发展可能性的漠视。现代校长或学校管理者应该确立起自己办学中的 ·

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

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文了解“小说化的传记”的写作特点,体会作者抓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进行描写,以凸现人物精神气质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本文了解达尔文写作《物种起源》的不凡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科学家身上领悟出治学与为人的可贵做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抓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进行描写,以凸现人物精神气质的方法。 2、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学习的兴趣与恒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8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一位大学生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突然,他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里边蠕动,便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这位大学生马上左右开弓抓在手里,兴奋地观看起来。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大学生措手不及,迅即把手里的甲虫藏到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到。看着这些奇怪的甲虫,大学生真有点爱不释手,只顾得意地欣赏手中的甲虫,早把嘴里的哪只给忘记了。嘴里的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这大学生的舌头蜇得又麻又痛。他这才想起口中的甲虫,张口把它吐到手里。然后,不顾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向市内的剑桥大学走去。这个大学生就是查理?达尔文。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首先发现的这种甲虫,就把它命为“达尔文”。 二.简介达尔文,导入新课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2.12—1882.4.19)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派遣的环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学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书中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三.《物种起源》的意义 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标志着19世纪绝大多数有学问的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的看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影响历史进程的经典著作 震撼世界的10本书之一 对人类发展进程产生过广泛影响的巨著 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经典译作 1985年美国《生活》杂志评选的人类有史以来的最佳图书 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 1859年11月24日,在英国伦敦,这是很不平凡的一天。这一天,伦敦众多市民涌向一家书店,争相购买一本刚出版的新书。这本书的第一版1250册在出版之日即全部售罄。 这本轰动一时的新书就是《物种起源》,它是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的第一部巨著。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

达尔文进化论

达尔文进化论 百科名片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创立了科学的生物进化学说,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达尔文进化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作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推翻了特创论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使生物学发生了一个革命变革。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1、产生背景 在文艺复兴以及思想启蒙之后,现代科学的理性思维已经建立起来。达尔文的时代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正是走出蒙提,提倡科学的前一阶段,在思想和理性上,为达尔文创立自然选择进化论提供了思想依据;而青年时的远游,则为他积累了大量的实据,引发了他关于物种进化的思考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2、要点: 他认为,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的选择。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着。 以上三点,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在基因学诞生之生,为此提供了重要的证据,事实上,物竞天择,竞的是“基因”。

3、影响: 进化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重大科学突破,第一次是日心说取代地心说,否定了人类位于宇宙中心的自大情结;第二次就是进化论,把人类拉到了与普通生物同样的层面,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彻底打破了人类自高自大,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昧式自尊。 庆幸的是,达尔文已经不是在中世纪了,所以他没有受到布鲁诺的待遇,民众仍然给了极高的评价,即使是宗教,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宽容,当然,这与当时宗教权力远不如中世纪有关。 4、有关争论: 争论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科学界的内部争论,一方面是科学界以外的宗教与进化论争论。 在科学界内部,没有进化论是否成立的争论和质疑,进化的事实早已确凿无疑地证明了进化论的成立,但是,在具体的进化形式和原因中,依然争议不断,如渐变与突变的争议(这个已经不争了,进化速度因条件不同而不同)、人类进化历程的争议、…… 宗教与科学的争论,这是民众感受最多的部分,也是争论最有影响力的领域。因为民众专业的生物学知识很贫乏,中学时代我们学到的只是研究的结论,而没有专业的解释,因此,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则惯于歪曲生物学和进化论,把进化论描述为非科学的、蛮横的、可笑的、无证据的或者是捏造的……

美的教育读后感

美的教育读后感好久没有这样静下心来看一本书,或许现在的我们都忙于工作、生活,停不下脚步去细细品味这些美妙的文章。成为教师之后,已经感觉好久没有买这样的书本,很感恩,吴老师发了这么一本《美的教育》,让我能够挤出时间去阅读。这是一本关于谷定珍老师对教育的思考,无论他在何时何地,做什么事情,他对学生的教育却是全方位的,这正是一个教育家的伟大之处。的确,如果新时代的教师还是只关注课堂和分数,那么素质教育从何谈起?教育出来的学生只是会读书的机器,我们给孩子的都只是“填鸭式”、“满堂灌”、“题海战术”等不顾学生“食量”的大跃进年代的土法子,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适应不了日新月异的社会。谷老师的教育随笔长短不一,但却都渗透了他的教育情怀,就像中国的茶,一杯又一杯,细细品味之,有清火去疾、醒脑提神的功效。每读一篇随笔,都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故事虽小,意义却非常深远。其中的一篇《医师?教师》,使我印象深刻。我们常常会看到酒席上或开会时,很多人问“医院里的人”很多医学的问题,我们并没有搞清楚这位“医院里的”到底是不是医生,但是,这位“医院里的人”也是有问必答,一一知晓。教师的情况则不然,如果同样的场合,如果在位的有一位是“学校里的”,那么,问者不会问语文老师数学问题,问数学老师英语问题……这让我想起周红五教授说的一句话,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的确,如果每逢夜幕降临,教师们都能坐在自家的书房里,一盏台灯,一杯清茶,一卷诗书……那将是一幅何等美好的图画啊。谷老师的阅读广泛,这本书中的很多随笔也是读书的感悟。读的多,想的多,写的多,人的思维水平、表达能力、思想境界自然就会提高。在后文,谷老师就将医生和教师各分为三类人。()医生:第一种是会治病,第二种是不会治病,第三种是把没病治成有病。同样的,教师也分为三类:第一种是有益,如同“鱼翅”,没他,不行,学生最佩服的就是这样的老师。第二种是无害,如同“大白菜”,有他不多,没他不少。第三种是有害,如同“烟灯烟枪姨太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对于孩子没有耐心,孩子美好的童心,被他扼杀摧残……我们要做哪类的人,这就在于教师将自己定位在哪里,爱孩子,就想把自己的一切都教给他。还有一篇《教师不妨学厨师,课堂不妨作食堂》一文,也让我有颇有感触。是啊,其实每个孩子对知识的接受能力都大为不同,一节课,不是老师说了算,而是由学生说了算。他们能学多少,我们就教多少。就像菜的多少,不是厨师说了算,而是客人说了算。客人要吃多少,我们厨师就烧多少。否则,即使烧的再好吃,客人不吃,那也就是白白浪费掉了。有的时候,我们作为教师,不妨学一学厨师,静下心来,研究研究菜谱,努力研究一下菜谱,更重要的是关注每位客人的胃口,千方百计增加客人的食欲。谷老师追求“美的教育”,强调教师修养。他是一位语文老师,他认为,语文教师的实力,表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大体为两个方面:一是“教什么”,二是“怎么教”。对于我来说,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究竟要给孩子带来一些什么?谷老师认为在“教什么”上,就是吃透教材,所谓“吃透”,就是对教材的充分把握,这是我一直在努力做的方面,现在对于教书,我觉得我还不够吃透教材,有时候对于一些知识,还是模凌两可的状态,没有真正意义上去吃透,在今后,我会更加努力,一点一点的知识慢慢累积起来。知识储蓄起来之后,我相信教我的学生,就方可应之于手了。对于“怎么教”,那就是选择方法,谷老师认为,方法的选择,是由修养决定的。“功到自然成”,来不得半点的掺假。谷老师还实践“批注法教学”,这对于我们小班的孩子来说,不能自己一个人去完成,不过,可以借鉴的是,通过亲子阅读,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最近我们班就在开展绘本阅读的活动,每周都会让孩子带一本绘本回家,让父母每天晚上跟孩子一起阅读,既能增进亲子关系,又能让孩子听到美妙的文字,这无不是一件多么一举两得的事情啊!美是教育的源泉,美是教育的力量,美是教育的产物,美与教育是息息相关的。既为教师,当学为人师。

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与意义

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与意义 摘要:进化论,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进化,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以及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地球上原来无生命,大约在30多亿年前,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了原始生命,其后,生物不断的进化,直至今天世界上存在着170多万个物种。 生物进化论最早是由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提出的,在其名著《物种起源》有详细的论述。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对后来的生物学家对生物进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对整个生物进化界方面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达尔文;进化理论;《物种起源》;形成;意义 1进化理论的五个要点 1.1进化论本身 即生物不是象神创论所说的那样是一成不变的, 生物是不断变化的, 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 由简单到复杂地发生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即进化。 1.2共同祖先学说 达尔文认为当今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 都是由一个古老的生命形式分异进化而来。 1.3渐变性进化学说 达尔文认为生物总是不断发生微小的连续的变异, 个体是这样, 种群也是这样, 两个不同的物种之间必有其中间状态, 进化不是跳跃地、突然地发生的, 而是不断地积累这种微小的变异, 逐渐连续地向前发展的。 1.4物种形式与增殖学说 这个学说是达尔文用来说明当今这个世界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的。同一种群的个体分布在较大的不同的环境中, 由于各自适应不同的环境, 产生不同的变异, 再加上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 相互之间会差异越来越大, 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1.5自然选择学说

环境起到了一个对生物个体“选择”的作用, 适应度高的个体就被“选择”而存活下来, 这样, 适应于环境的变异被保留下来, 不适应的被淘汰, 生物就这样在自然环境的“选择”作用下不断发展进化, 从而发展出各自对环境高度适应的形态、结构等, 这就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2.进化理论的形成 2.1进化理论的提出 地球上生存着几百万种动物和植物。这么多的生物,它们是从哪儿来的呢?有人说,是上帝创造的;有人说,是天生就有的;也有人说,是逐步进化发展而来的。自古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9世纪英国伟大的博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达尔文认为:生物是从简平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而来的。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生存斗争,进行着自然选择。这一进化理论合理地解释了自然界中生物的进化发展过程,因此被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2进化理论的探索 达尔文在剑桥大学获得学位后不久,恰好有条英国皇家海洋调查船“小猎犬”号,要出发环航世界,测定贸易路线。达尔文申请在“小猎犬”号上当一名博物学者,随船考察。达尔文在这艘船上生活了将近5年之久。每航行到一个地方,他就尽量采集岩石、植物和动物的标本,还写了许多笔记。达尔文在对大展生物现象进行考察之后,得出了这样一个重要的结论:生物间的生存斗争,生物与环境的斗争,最终的结果一定是“适者生存”,它是“自然选择”理论的精髓。 2.3进化理论的成熟 达尔文的伟大著作《物种起源》,于1859年出版,达尔文十分详尽地解释了生命世界中一向无法阐明的相似和差异的情形。他指出生命只有一种祖先,因为生命都起源于一个原始细胞的开端。1871年,达尔文又出版了《人类的由来》一书,提出了人是由低等动物渐次演变后,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观点。如今这一观点早已为全世界所接受,成为人尽皆知的常识。 3.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意义 3.1对人类思想方面的意义

生物进化的学说教案

生物进化的学说教案

丁庄学校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集体备课纸(初稿)备课组八年级生物组授课周次第周课题16.3生物进化的学说主备人王芹 教学目标1.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及其意义 2.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进化的原因及其意义 3.能运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解释桦尺蛾的变化 4.学习达尔文细心观察和实验,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 教学难点达尔文进化学说与其他进化学说的关系 教学过程备课组成员二次备课一、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已经灭绝的生物:中国白臀叶猴和渡渡鸟,新发现的生物: 一种在哥伦比亚的小鸟和马达加斯加的一种小嘴狐猴为什么总会有一些物种 灭亡,新的物种又是怎样形成的?推动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很多学者对 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到的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 学说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之一。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 和研究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 (一)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 1.简介对达尔文的一生具有重大影响的环球考察:让学生先看书,了解 “贝格尔”号航行的路线。 2.探究: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1)展示达尔文地雀喙进化的图片; (2)分组讨论:结合有关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的进化材料,尝试提出有 关达尔文地雀的进化过程假设; (3)讨论:达尔文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达尔文认为:这些地雀可能源于共同的祖先;由于环境的改变,地雀的形态 和大小等方面逐渐发生了改变,以适应改变的环境 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但是由于食物和生活空间等条件有 一定的限度,因而生物会为争夺必需的食物和生活空间等进行生存斗争。美 洲雀的变化表明,自然界的生物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有利变异的 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不利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这是环境选择的结 果。 3.尝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1)4人一组,学生间相互交流; (2)班级交流:学生上讲台讲述。 4.完成课本P77思维拓展2 (1)归纳出这位科学家的研究结果; (2)试用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说明这种桦尺蛾在污染地区的黑化现象。 答:(1)在污染区黑色桦尺蛾明显多于灰色桦尺蛾 (2)桦尺蛾的变异会产生黑色和灰色,在污染区黑色桦尺蛾是有利变异, 在生存斗争中获胜,适者生存,并繁殖后代;灰色个体在自然选择中容易被 淘汰。这样一代代的的繁殖过程中,黑色个体就会越来越多,出现了在污染 区的黑化现象。 5.小结:自然选择——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 <过渡>继达尔文之后,许多科学家通过进一步研究,发展了生物进化的学 说。 (二)其他的生物进化学说 1.现代综合进化论:变异是生物进化的材料,通过自然选择保留有利变 异,淘汰不利变异,就可能产生新的物种。 2.分子进化中性说:侧重从分子水平即基因水平阐述生物是如何进化的。 3.澄江动物群: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

孟德尔遗传学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孟德尔遗传学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2011年11月20日

1859年达尔文正式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里程碑式的巨著奠定了生物进化论的诞生,将整个科学界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时代。简单点说,达尔文进化论可以概括为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学说的中心是自然选择学说,即人们常说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然而,由于时代的因素和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进化论也存在着很大缺陷。从生物学角度来看,达尔文学说的主要缺点是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阐述不够。 首先,要指出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中,“生存”这两个字是不够的,因为如果适者只是能生存而不能繁殖和留下后代,它的适应性特点便不能影响进化。其次,假使生物能繁殖而它的适应性特点不能遗传的,那同样对进化也不能产生效果。因而一个完美的进化理论,必然要牵涉到遗传的问题。而在达尔文发表进化学说的时期,由于近代遗传学还没有出现,这种缺陷是不可避免的。达尔文所采用的遗传学是当时流行的前人遗留下来的融合遗传的学说,其要点是,在两性繁植的过程中,亲本的遗传性能象两杯溶液一样,在子代里混合。例如在杂交的过程中,将父本比作一杯墨水,母本比作一杯清水,而子代是一杯浓度较低颇色较淡的墨水。 后来,1869年,达尔文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中提出了“泛生论假设”。大致地说,达尔文的遗传学理论是这样的达尔文设想父母传递给子女的“建筑平面图”是父母的性腺通过汇集身体各部分的信息而形成的。更确切一点说,达尔文假设,机体的数十亿细胞中的每一个细胞,都把他称之为“胚芽”的各种信息粒子传送到性器官。达尔文之所以对这一理论感兴趣,是因为它说明了机体的“建筑平面图”怎样才能在环境的影响下发生改变。由于使用而发生改变的某些器官,如,鸭脚和长颈鹿的脖子,则传送数量和质量上都发生了改变的胚芽。换言之,达尔文的遗传学理论为“后天获得性”,即在环境与自然选择的共同影响下由某些种逐渐传递给其他种的性状的遗传提供了解释。可以看出,达尔文提出的遗传理论强调的是外界环境是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根本因素,这遭到了不少生物学家的质疑。遗传学基础的不牢固也是达尔文进化论受到怀疑的重要因素。 1866年,孟德尔写下《植物杂交的实验》,提出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现代遗传学的基础理论。孟德尔的遗传理论表明,遗传是颗粒式的,而不是融合性的,这种颗粒式物质结构各自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们在形成配子和受精过程中只彼此分离和自由组合,但绝不发生融合。因此变异在杂交之后并不消失,而是一代一代地保留着,虽然有时并不表现出来。只有这样,自然选择才可能把变异积累起来形成新种,物种也才能不断进化。显而易见,孟德尔的这种颗粒式遗传理论不仅代表了遗传学的正确发展方向,现代遗传学已

走进美的情境教育 点亮美的教育生命

走进美的情境教育点亮美的教育生命 哪一个孩子不想“美美地想”?哪一个孩子不想“乐乐地学”?哪一个孩子不想“天天有进步”?这不仅是孩子的心愿,也是每个家长和老师的心愿吧!当我细细品渎这三个短句时,心里不由一阵激动:李吉林老师是怎样做才能达到这个日标的?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我做到了吗?没有!我想做到吗?非常非常想:于是,我开始细细地渎起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三部曲之美的彼岸》。我的心怦然心动,我感到这些文字,让我多角度地了解了情境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方法,点亮了我对教育的热情。 李吉林,伟大的教育家,她理解儿童,尊重儿童,独树一帜地创造了情境教育理论框架和操作系统,给老师们指明了教育的方向,给孩子们带来了福音:老师通过创设引人人胜的课堂情境,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和创造的激情,让教师和孩子一起快乐地学习。在情境教育中,儿童至上,"JL童是真正的主体。只有通过美与智的优化的情境,促使儿童主动投入,快乐地沉浸其中,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通过自身的感悟、操作、体验、从而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儿童的主体位置在课堂中得到保证。”是啊,光老师讲,嘟怕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无动于衷,不积极参与,这堂课就是无效的: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做合一,做前问,做中学,做后思,学生在课堂中精彩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智慧的火花不断碰撞,这A-是有效的语文课。课中不仅让孩子学到了知识,更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获得成长的幸福,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这让我想到了我校“十一五”研究的课题——《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构建‘生命至上、生活丰富、生态协调’的校园文化研究》,都是和情境教育一样,把儿童放在首位,这是真正的教育者应该做的。 “情境教育让老师带着情感与智慧的光亮走进教室,走进儿童中间,让谋!堂亮起来,让儿童的心灵亮起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最应该做的是把语文学科的符号学习与生活链接起来,倡导“让孩子走向生活,走向源头”。大自然是一本《十万个为什么》,社会是一本《大百科全书》,里面蕴藏着无穷的奥秘。著名的大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生活教育”,教育要给孩子六大解放:“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

论达尔文进化论的重要意义

论达尔文进化论的重要意义

论达尔文进化论的重要意义

论达尔文进化论的重要意义进化论,也称演化论,是用来解释生物在世代与世代之间具有变异现象的一套理论,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主轴,在著《物种起源》时有详细的论述,已为当代生物学的核心思想之一。 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容: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争斗,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的选择。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着。以上三点,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在基因学诞生之际,为此提供了重要的证据,事实上,物竞天择,竞的是“基因”。达尔文进化论主要包括四个子学说: 一般进化论;共同祖先学说;自然选择学说;渐变论。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创立了科学的生物进化学说,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达尔文进化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作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推翻了特创论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使生物学发生了一个革命变革。他的理论还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等社会的很多方面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 一、对生物学方面的影响 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存在着变异,一切生物都有变异特性,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生物。变异可分为一定变异和不一定变异两种。同时,他认为生物普遍具有高度的繁殖率与自下而上竞争能力。生物有着繁殖过剩的倾向,但由于食物与空间的限制及其它因素的影响,每种生物只有少数个体能够发育与

繁殖。达尔文还认为,生物在生存竞争中,对生存有利的变异个体被保留下来,而对生存不利的变异个体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或适者生存。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只有适者才能生存,但适应对生存也只有相对的意义,一旦生活环境改变,原来的适应就可能变为不适应。最后,他认为,通过自然选择形成新物种。 进化论是进化生物学的理论基础,生物界的各种复杂现象:形态的、生理的适应,物种的形成和绝灭,种内和种间关系等现象都只能在进化论的统一基础上得到解释。进化论将整个生物界原来互不相干的各个分支紧密联系起来。达尔文还从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出发,创立了优生学。物种的变异如何积累、巩固,并在世代中延续下去,成为当时进化论的难题解之一。这也就为后期产生的生物进化研究领域中的众多学派提供了铺垫,这些学说、学派的研究和争论对我们深入研究认识生物进化现象有积极意义。 二、对人类思想的影响 在《物种起源》这部书里,达尔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说明物种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的时候,当时的西方社会,从文艺复兴开始,自然科学受到哥白尼“日心说”的鼓舞,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18世纪,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力学已经从神学统治中解放出来,但是生物学仍然禁锢在神学之中。进化论的先驱、法国杰出的博物学家拉马克〔拉马克(1744—1829)〕法国生物学家,现代进化论的奠基人之一曾经这样评价“他的功绩是伟大的,他第一个使人认识到这样一个假定的可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