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作者:严慈顺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年第02期

学生迁移能力的强弱是学习生物课新内容和解决生物试题的关键,迁移能力强不是如生俱来的,需要教师的精心培育。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又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间的干扰作用。本文谈到的迁移主要是正迁移。尽管迁移是一种普遍现象,但迁移也不是自动的,它需要对学生进行迁移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迁移。

一、善于寻找不同生物课题之间的一致性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桑代克在学习的理论中谈到,两种学习之间要产生迁移,关键在于发现这两种学习材料之间的一致性或者相似性。在实际的学习中,不同学习材料之间的一致性,往往隐蔽在学习材料的内部,需要学生具有一定够辨别能力。要培养这种辨别能力,教师就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辨析不同学习材料的异同点,培养学生寻找不同学习材料一致性的习惯。例如,在学习减数分裂时,引导学生把减数分裂和已经学过的有丝分裂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发现,减数分裂中的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染色体行为非常相似,即在分裂前期,细胞的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纺锤体的中央,在分裂的中期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平面上,在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变为两个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移向两极,每极各有一套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的染色体,在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通过比较,找出了隐藏在这两个不同生物课题内部的一致性,这样既加深了对减数分裂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迁移能力。

二、加深对不同生物课题的理解

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同化论的核心就是解决理解问题,通过深入理解加深对知识之间上下位关系的认识,学生在认知结构的适当地方找到其位置,从而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例如,基因分离定律与伴性遗传就是上下位的知识关系,如果深入理解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就对理解伴性遗传有迁移作用。基因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伴性遗传是等位基因位于一对特殊的染色体上,即性染色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性染色体与普通同源染色体的区别是:普通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和形状一般都相同,减数分裂时进入雌雄配子的机会是随机的,而性染色体的大小和形状有区别,并且减数分裂时只有X染色体进入雌雄配子的机会是均等的,但Y染色体只进入雄配子,然后把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迁移到伴性遗传规律中,在伴性遗传中等位基

因也是随性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由于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伴性遗传的规律。

三、及时对生物课题的知识经验进行概括总结

影响学生知识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对知识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正因为这样,人们总结出了各类知识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定律等,有利于人们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进行迁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对每节课的学习、对每个章节的学习进行概括和总结,从而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迁移。例如,在讲完生物大分子脂质后,要概括总结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共同点,即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由许多基本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把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把这种生物大分子称为多聚体。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总之,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有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这样的概括和总结有利于对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知识迁移。此外,还要多引导学生画概念图,也能有效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

四、充分利用积极定势,克服消极定势

定势也称心向,它是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指向活动对象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于知识迁移的影响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如果定势的作用与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一致时,就会对问题的解决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则会产生干扰作用。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积极的思维定势克服消极的思维定势,从而提高生物知识的迁移效果。例如,生长素的作用方式具有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植物的顶端优势就充分体现了生长素的二重性。所谓顶端优势,就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导致侧芽生长素浓度高,而侧芽对生长素敏感,因此侧芽生长被抑制,顶芽浓度低优先生长,这个规律可迁移到解释根为什么具有向地性。因为重力作用使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比背地侧高,而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比茎强,因此根近地侧生长受抑制,比背地侧长的慢,根就弯向地下生长。这是一种积极的迁移。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规律不能用来解释茎的向光性。单侧光照射,茎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茎背光侧生长比向光侧快,根弯向光源生长,也就是说高浓度并没有抑制。这就要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解释茎向光性原因,是因为茎背光侧浓度高在促进茎生长的范围内。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进行总结规律的同时,还要注意变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定势,克服消极定势,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迁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