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开放实验实验报告 Microsoft Word 文档

开放实验实验报告 Microsoft Word 文档

开放实验实验报告 Microsoft Word 文档
开放实验实验报告 Microsoft Word 文档

-】;、、1(27)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及特性认识实验

1.1 实验目的:

1.掌握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2.掌握离心泵的工作特性。

1.2 实验设施:

A3000高级过程控制装置、实验导线、RS485/232转换器。

1.3 实验原理:

利用变频器控制离心泵的转速,从而控制离心泵的流量,理解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

1.4 实验步骤:

1.检查储水箱中贮水量,接近储水箱容积的4/5,连通水泵1-流量2-电动调节阀的水循环管路;

2.检查智能调节仪和计算机的通讯连接;

3.将仪表控制箱中“支路2流量”的输出对应接至智能调节仪Ⅰ的“PV输入”端,将智能调节仪Ⅰ的“MV输出”端对应接至“电动调节阀”的控制信号输入端;

4.打开对象系统仪表控制箱的单相总电源,给所有仪表上电;

5.将变频器设置为“PU”手动操作模式,旋转调节旋钮将频率设为45;将智能仪表置于手动操作模式,设置其输出为20;

6.打开变频器启动开关,检查水路循环是否通畅;

7.固定调节阀的开度,通过调节变频器以控制离心泵的转速,观察并记录管路中的流量;1.5 实验报告要求

1.将操作步骤7的数据记录入表1:

2. 根据表1数据分析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3. 提高水循环管路的高度,在相同条件下记录管路流量,数据记录入表2:

4. 根据表2数据分析离心泵的工作特性(流量和扬程之间的关系)。

2(28)电动调节阀的工作原理及特性认识实验

1.1 实验目的:

1.掌握电动调节阀的工作原理;

2.掌握电动调节阀的工作特性。

1.2 实验设施:

A3000高级过程控制装置、实验导线、RS485/232转换器。

1.3 实验原理:

采用智能仪表控制电动调节阀的开度,理解调节阀的调节原理和工作特性。

1.4 实验步骤:

1.检查储水箱中贮水量,接近储水箱容积的4/5,连通水泵1-流量2-电动调节阀的水循环管路;

2.检查智能调节仪和计算机的通讯连接;

3.将仪表控制箱中“支路2流量”的输出对应接至智能调节仪Ⅰ的“PV输入”端,将智能调节仪Ⅰ的“MV输出”端对应接至“电动调节阀”的控制信号输入端;

4.打开对象系统仪表控制箱的单相总电源,给所有仪表上电;

5.将变频器设置为“PU”手动操作模式,旋转调节旋钮将频率设为45;将智能仪表置于手动操作模式,设置其输出为20;

6.打开变频器启动开关,检查水路循环是否通畅;

7.固定变频器的开度,通过智能仪表调节调节阀的开度,观察并记录管路中的流量。

1.5 实验报告要求

1. 将操作步骤7的数据记录入表1:

2. 分析调节阀的工作原理;

3.根据表1数据分析调节阀的工作特性(直线特性,对数特性,百分比特性,快开特性)。

3(29)智能调节仪的认识和使用实验

1.1 实验目的:

1.理解智能调节仪的功能及作用;

2.掌握智能调节仪的使用。

1.2 实验设施:

A3000高级过程控制装置、实验导线、RS485/232转换器。

1.3 实验原理:

智能调节仪不仅可以采集本套装置中所有传感器和变送器的输出信号在仪表上进行显示,还可以进行设定值控制、PID算法闭环控制、输出4~20mA线性电流信号手动或自动控制执行器动作、与上位机建立RS485 通讯关系等等,既可作为现场独立控制器,也可与上位机组成监控网络,是工业现场最常见、和可靠的控制器之一。

1.4 实验步骤:

1.检查储水箱中贮水量,接近储水箱容积的4/5,连通水泵-电动调节阀-下水箱液位的水循环管路;

2.检查智能调节仪和计算机的通讯连接;

3.将仪表控制箱中“下水箱液位”的输出对应接至智能调节仪Ⅰ的“PV输入”端,将智能调节仪Ⅰ的“MV输出”端对应接至“电动调节阀”的控制信号输入端;

4.打开对象系统仪表控制箱的单相总电源,给所有仪表上电;

5.将智能调节仪设置为“MAN”手动操作模式,设定输出为15;

6.打开水泵2开关,检查水路循环是否通畅;

7.打开计算机进入上位机监控系统,进入液位调节阀自动控制实验,记录一组给定值下调节器的输出变化值。

1.5 实验报告要求

1. 分析调节器的工作原理

2. 将操作步骤7的数据记录入表1:

4(30)液位变频器控制实验(流量积算仪的使用实验)

1.1 实验目的:

1.掌握变频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液位变频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1.2 实验设施:

A3000高级过程控制装置、实验导线、RS485/232转换器。

1.3 实验原理:

利用调节器控制变频器的输出,改变离心泵的输水流量,进而控制水箱液位。

1.4 实验步骤:

1.检查储水箱中贮水量,接近储水箱容积的4/5,连通水泵-下水箱液位-电动调节阀的水循环管路;

2.检查智能调节仪和计算机的通讯连接;

3.将仪表控制箱中“下水箱液位”的输出对应接至智能调节仪Ⅰ的“PV输入”端,将智能调节仪Ⅰ的“MV输出”端对应接至“变频器”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将智能调节仪II的“MV输出”

端对应接至“电动调节阀”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设置手动操作15

4.打开对象系统仪表控制箱的单相总电源,给所有仪表上电;

5.将变频器设置为“EXE”自动操作模式,

6.打开计算机进入上位机监控系统,进入液位变频器自动控制实验;

7.打开变频器自动启动开关,检查水路循环是否通畅,记录不同给定值下变频器的输出值。

1.5 实验报告要求

1.分析变频器的工作原理;

2. 将操作步骤7的数据记录入表1:

3. 分析液位变频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5(31)涡轮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和校验实验

1、实验目的:

① 掌握流量计校验的方法。 ② 熟悉校验的操作过程。 ③ 理解涡轮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2、实验设施:化工自动化仪表实验平台、实验导线、秒表。

3、实验原理:

采用容积校验法,对涡轮流量计进行校验。涡轮流量计液位水箱容积法校验流程图:

图5-2-2 涡轮流量计校验流程图

本实验采用动态校验法进行流量的校验,当液体经离心泵流过涡轮流量计和电动调节阀而将流量稳定后,关闭液位水箱出水阀门,读出液位从某一高度上升至另一高度所需要的时间即可。

4、实验步骤:

① 实验之前先将储水箱中贮足水量,一般接近储水箱容积的4/5,然后将阀F1-2、F1-3、F1-7全开,其余手动阀门关闭;

② 将“涡轮流量计”的输出对应接至智能调节仪Ⅰ的“0~5V/1~5V 输入”端,将智能调节仪Ⅰ的“4~20mA 输出”端对应接至“电动调节阀”的控制信号输入端;

③ 打开对象系统仪表控制箱的单相空气开关,给所有仪表上电;

④ 智能仪表Ⅰ基本参数设置:Sn=33、DIP=0、dIL=0、dIH=1200、oPL=0、oPH=100、CF=0、Addr=1; ⑤ 手动控制电动调节阀开度到20%左右,打开离心泵电源,给水箱供水,通过调节液位水箱出水阀F1-7,最终使液位稳定在30cm 左右,注意不要低于隔板开孔的液位高度以下,观察并记录下此时稳定的液位高度1h 和涡轮流量计的瞬时流量值v q ;

⑥ 将水箱的出水阀F1-7关死,同时打开秒表进行记时,在液位达到50cm 的瞬间,关闭进水阀F1-3,然后关闭离心泵,停止记时,观察并纪录此时的实际液位高度2h 和秒表显示的时间t ;

⑦ 计算流量: h S V ??= (5-13)

12h h h -=? (5-14)

S 为水箱隔板开孔以上液位高度的水箱截面积,其大小为0.042475m2, 可知: 1

2v 'q h h V h

V -=

?=

(5-15)

⑧ 改变调节阀的开度,重复⑤-⑦操作步骤,计算出校验流量的平均值;将校验流量值与瞬时流量值进行比较,求出涡轮流量计的精度:

1200/'v v q q -l/h (5-16)

5、实验报告及要求: ① 分析本实验对象系统组成。 ② 分析涡轮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③ 根据多组实验测试数据,计算出校验流量值。

6(32)孔板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实验

1、实验目的:

①掌握孔板流量计的测量原理。

②熟悉孔板流量计的安装及使用方法。

2、实验设施:化工自动化仪表实验平台、实验导线、计算机、MCGS组态软件、RS485/232转换器。

3、实验原理:

孔板流量计又称节流式流量计,节流式流量计可用于测量液体、气体或蒸汽的流量。这种流量计是应用历史最长和最成熟的差压式流量计,至今在生产过程所用的流量仪表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节流式流量计中产生差压的装置称节流装置,其主体是一个局部收缩阻力件,称为节流元件。通过节流元件改变流体流通截面,从而在节流元件前后形成压力差。节流式流量计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无可动部件;可靠性较高;复现性能好;适应性较广,它使用于各种工况下的单相流体,适用的管道直径范围宽,可以配用通用差压计,装置标准化。

4、实验步骤:

①实验之前先将储水箱中贮足水量,一般接近储水箱容积的4/5;然后将阀F1-1、F1-3、F1-7全开,其余手动阀门关闭;

②将仪表控制箱中“电容式差压变送器”的输出对应接至智能调节仪Ⅰ的“0~5V/1~5V输入”端,将智能调节仪Ⅰ的“4~20mA输出”端对应接至“电动调节阀”的控制信号输入端;

③将对象的1#通讯线(接有两块智能调节仪和一块流量积算仪)经RS485/232转换器接至计算机的串口上,本工程初始化使用COM1端口通讯;打开对象系统仪表控制箱的单相空气开关,给所有仪表上电;

④智能仪表Ⅰ参数设置:Sn=33、DIP=1、dIL=0、dIH=100、oPL=0、oPH=100、CF=0、Addr=1;

⑤打开上位机软件,选择“化工仪表工程”,按“F5”进入运行环境,点击“进入实验工程”,

然后进入实验“主菜单”,选择“实验二、孔板流量计的标定实验”;

⑥在实验界面中有“通讯成功”标志,表示计算机已和三块仪表建立了通讯关系;若显示“通讯失败”并闪烁,说明有仪表没有与上位机通讯成功,检查转换器、通讯线以及计算机COM端口设置是否正确;

⑦通讯成功后,打开仪表控制箱中的离心泵旋钮开关,设置流量给定值;

⑨待“调节阀流量”稳定后,改变给定值,观察流量新的稳定值;

⑩重复⑨步,记录不同给定值下流量的新稳态值。

5、实验报告及要求:

①分析孔板流量计的测量原理。

②分析孔板流量计的安装及使用方法。

7(33)电容式液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校验实验

1、实验目的:

①掌握电容式压力变送器的工作原理和校验的方法。

②熟悉校验的操作过程。

③验证压力变送器的精度等级。

2、实验设施:化工自动化仪表实验平台、实验导线。

3、实验原理:

压力变送器的校验在出厂前采用压力校验台或标准压力源进行校验,在本套装置中因为它测量的是液位高度,是通过液位高度产生的压力来测量液位,所以可以直接通过读取刻度尺上的刻度来校验,0~50cm的液位高度对应0~5KP的压力范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压力变送器长时间不用,可使压力变送器的采压口漏在空气中,零点调整到0KP(旋开压力变送器的外端盖,旁边标有Z的电位器,为调零用,Z为英文ZERO的简写;旁边标有S的电位器,为调增益用,S为英文SPAN 的简写),然后在液位水箱有水的条件下接上水箱的导压管,在接管的同时,有水从导压管里流出,一直到拧紧为止,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排空导压管里的空气。最后再对压力变送器进行实际在装置使用上的调校,实验校验流程图如下:

图5-4-2 电容式液位传感器校验流程图

注意水有表面张力,所以液位水箱中的液位不可能完全降到0cm,总有5个mm左右的水位高度是降不下去,所以调零时要控制出水阀将液位控制在校验液位。

4、实验步骤:

①实验之前先将储水箱中贮足水量,一般接近储水箱容积的4/5,将阀F1-1、F1-3全开, 其余手动阀门关闭;

②将“电容式液位变送器”的输出对应接至智能调节仪Ⅰ的“0~5V/1~5V输入”端,将智能调节仪Ⅰ的“4~20mA输出”端对应接至“电动调节阀”的控制信号输入端;

③打开对象系统仪表控制箱的单相空气开关,给所有仪表上电;

④智能仪表Ⅰ参数设置:Sn=33、DIP=1、dIL=0、dIH=50、oPL=0、oPH=100、CF=0、Addr=1;

⑤手动控制智能调节仪Ⅰ的输出到100%,打开离心泵电源,给水箱供水,待液位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关闭离心泵,将压力变送器端的导压管接头拧下,排尽空气后带水拧上,注意不要用扳手拧的太紧;

⑥打开阀F1-7给液位水箱放水,因液位水箱中底线是-5mm,所以应控制液位水箱在0mm时关闭阀F1-7,才可对零点进行校验;

⑦零点校验:对液位水箱中液位读数时,要平视水位的凹液面,读出读数并作好记录(此时液位在第⑥步已控制在0cm了),此参数作为压力变送器的零点校验值,将“电容式液位变送器”左边旋盖打开,调节电路板中的零点电位器,最终使仪表显示数值等于液位读数值0cm;

⑧满程校验:关闭阀F1-7,打开离心泵电源,给水箱供水,待液位达到稍高于50cm的位置时,关闭离心泵电源,调节阀F1-7最终控制水箱液位在50cm,对液位水箱中液位读数时,要平视水位的凹液面,读出读数并作好记录,调整增益电位器使仪表显示值等于水箱液位值50cm;

⑨增益调节完成后,打开阀F1-7给液位水箱放水,取液位水箱中间的几个点作观测,以确定液位是否线性,如相差较大,则重复⑦~⑧两步;

⑩根据液位值与变送器实测值的最大偏差,计算其精度等级。

5、实验报告及要求:

①画出本实验对象系统方框图。

②根据多组实验测试数据,与压力变送器实测数据进行比较,计算并判断压力变送器的精度等级是否为标定的精度等级。

8(34)扩散硅液位传感器的使用实验

1、实验目的:

①掌握压力变送器校验的方法。

②熟悉校验的操作过程。

③验证压力变送器的精度等级。

2、实验设施:化工自动化仪表实验平台、实验导线。

3、实验原理:

扩散硅压力变送器的压力校验同电容式压力变送器的校验方法相同,下图为实验流程图:

图5-5-2扩散硅压力变送器校验流程图

4、实验步骤:

①实验之前先将储水箱中贮足水量,一般接近储水箱容积的4/5,将阀F1-1、F1-3全开, 其余手动阀门关闭;

②将仪表控制箱中“扩散硅液位变送器”的输出对应接至智能调节仪Ⅰ的“0~5V/1~5V输入”端,将智能调节仪Ⅰ的“4~20mA输出”端对应接至“电动调节阀”的控制信号输入端;

③打开对象系统仪表控制箱的单相空气开关,给所有仪表上电;

④智能仪表Ⅰ参数设置:Sn=33、DIP=1、dIL=0、dIH=50、oPL=0、oPH=100、CF=0、Addr=1;

⑤手动控制智能调节仪Ⅰ的输出到100%,打开离心泵电源,给水箱供水,待液位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关闭离心泵,将压力变送器端的导压管接头拧下,排尽空气后带水拧上,注意不要用扳手拧的太紧;

⑥打开阀F1-7给液位水箱放水,因液位水箱中底线是-5mm,所以应控制液位水箱在0mm时关闭阀F1-7,才可对零点进行校验;

⑦零点校验:对液位水箱中液位读数时,要平视水位的凹液面,读出读数并作好记录(此时液位在第⑥步已控制在0cm了),此参数作为压力变送器的零点校验值,将“扩散硅式液位变送器”左边旋盖打开,调节电路板中的零点电位器,最终使仪表显示数值等于液位读数值0cm;

⑧满程校验:关闭阀F1-7,打开离心泵电源,给水箱供水,待液位达到稍高于50cm的位置时,关闭离心泵电源,调节阀F1-7最终控制水箱液位在50cm,对液位水箱中液位读数时,要平视水位的凹液面,读出读数并作好记录,调整增益电位器使仪表显示值等于水箱液位值50cm;

⑨增益调节完成后,打开阀F1-7给液位水箱放水,取液位水箱中间的几个点作观测,以确定液位是否线性,如相差较大,则重复⑦~⑧两步;

⑩根据液位值与变送器实测值的最大偏差,计算其精度等级。

5、实验报告及要求:

①画出本实验对象系统方框图。

②根据多组实验测试数据,与压力变送器实测数据进行比较,计算并判断压力变送器的精度等级是否为标定的精度等级。

9(35)电容式差压变送器的使用实验

1、实验目的:

①掌握差压变送器的应用。

②熟悉电容式差压变送器使用的操作过程。

③使用差压变送器测量孔板节流装置的压差。

2、实验设施:化工自动化仪表实验平台、实验导线。

3、实验原理:

电容式差压变送器的使用较为方便,通过泵给水至对象中的某一个环节,以便使孔板节流装置的前后端产生差压,通过调节电动调节阀的开度可以改变管道中的液体流量,从而改变孔板节流装置高低压端的压差,利用电容式差压变送器可以测量其两端产生的差压值。与管道压力不同,当电动调节阀的开度越大时,差压变送器两端的压差也越大。

实验前需注意,如果长时间没有打开孔板节流装置与电容式差压变送器之间的一次阀,可能有空气积留在差压变送器的高低压室中,所以需要拧开电容式高低压室对应后面的两个放气螺丝,拧开放气螺丝后,就可将水泵开起来,使管路中产生足够的压力以排除差压变送器中的空气,排出空气后会有水跟着喷出,说明已经排净,再不关闭水泵的前提下,拧上放气螺丝,这样才可以正常使用差压变送器。以下为系统流程图;

图5-7-1 电容式差压变送器系统流程图

4、实验步骤:

①实验之前先将储水箱中贮足水量,一般接近储水箱容积的4/5,将阀F1-1、F1-3、F1-7打开,其余手动阀门关闭;

②将仪表控制箱中“电容式差压变送器”的输出对应接至智能调节仪Ⅰ的“0~5V/1~5V输入”端,将智能调节仪Ⅰ的“4~20mA输出”端对应接至“电动调节阀”的控制信号输入端;

③打开对象系统仪表控制箱的单相空气开关,给所有仪表上电;

④智能仪表Ⅰ参数设置:Sn=33、DIP=1、dIL=0、dIH=100、oPL=0、oPH=100、CF=0、Addr=1;

⑤手动控制智能调节仪Ⅰ的输出到10%,待差压测量值稳定后,记录差压值,依次将电动调节阀的开度增加10个百分点,直到80%位置,观察其变化趋势。

5、实验报告及要求:

①画出本实验对象系统方框图;

②记录电动调节阀在各个开度时,电容式差压变送器的实测数据和变化趋势。

10(36)扩散硅压力变送器的使用实验

1、实验目的:

①掌握扩散硅压力变送器的应用。

②熟悉扩散硅压力变送器使用的操作过程。

③使用扩散硅压力变送器测量管道压力。

2、实验设施:化工自动化仪表实验平台、实验导线。

3、实验原理:

扩散硅压力变送器在使用中无须担心管道中有空气的问题,因为本套装置的储水箱液位高度始终大于扩散硅压力变送器测压点的位高。当泵给水至对象中的某一个环节时管道中就会产生压力,与差压变送器不同,当电动调节阀开度越小时扩散硅压力变送器的压力会迅速增大,水泵压头会抬高。本实验流程图如下:

图5-8-1 管道静压变送器系统流程图

4、实验步骤:

①实验之前先将储水箱中贮足水量,一般接近储水箱容积的4/5,将阀F1-1、F1-3、F1-7全开,其余手动阀门关闭;

②将仪表控制箱中“管道静压变送器”的输出对应接至智能调节仪Ⅰ的“0~5V/1~5V输入”端,将智能调节仪Ⅰ的“4~20mA输出”端对应接至“电动调节阀”的控制信号输入端;

③打开对象系统仪表控制箱的单相空气开关,给所有仪表上电;

④智能仪表Ⅰ参数设置:Sn=33、DIP=1、dIL=0、dIH=200、oPL=0、oPH=100、CF=0、Addr=1;

⑤手动控制智能调节仪Ⅰ的输出到10%,待压力测量值稳定后,记录管道压力值,依次将电动调节阀的开度增加10个百分点,直到80%位置,观察压力的变化趋势。

5、实验报告及要求:

①画出本实验对象系统方框图。

②记录电动调节阀在各个开度时,扩散硅压力变送器的实测数据。

11(37)Cu50铜热电阻的应用实验

1、实验目的:

①掌握Cu50铜热电阻阻值与温度关系的方程。

②熟练计算不同温度下Cu50热电阻的阻值。

③使用复合加热水箱进行温度测量,利用标准热电阻分度表计算Cu50热电阻的精度等级。

2、实验设施:化工自动化仪表实验平台、实验导线。

3、实验原理:

本实验主要完成Cu50热电阻阻值的测量。当其阻值随温度发生变化后,对温度进行控制,达到分度表已标定现有的温度值后,测量出此刻Cu50热电阻的阻值,然后用分度表查得的阻值进行验证。例如控制复合加热水箱的温度到40℃,注意在设备通电期间不要一直使用二次仪表来测量此Cu50的温度,来控制水温到达40℃,因为热电阻需要电源激励才能被显示温度,有自热现象,为尽可能排除干扰因素,所以可以采用PT100热电阻来测温的方法,等快到40℃了,再将Cu50接入仪表来测温,到达40℃后,再测量出此刻Cu50的阻值,从分度表中查得相应温度时刻的阻值为58.565Ω,这样就可将实测阻值与分度表标定的阻值进行对比验证,实验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图5-10-1 铜热电阻使用实验流程图

4、实验步骤:

①实验之前先将储水箱中贮足水量,一般接近储水箱容积的4/5,将阀F1-1、F1-5打开,其余手动阀门关闭;

②将仪表控制箱中“复合加热水箱水温Pt100”的输出对应接至智能调节仪Ⅰ的“Pt100/Cu50输入”端,将智能调节仪Ⅰ的“4~20mA输出”端对应接至“调压器”的控制信号输入端;

③打开对象系统仪表控制箱的单相空气开关,给所有仪表上电;

④智能仪表Ⅰ参数设置:Sn=21、DIP=1、oPL=0、oPH=100、CF=0、Addr=1;

⑤打开仪表控制箱中的离心泵旋钮开关,给复合加热水箱内胆加满水,然后关闭离心泵的旋钮开关;

⑥打开仪表控制箱中调压器的旋钮开关,将调节仪Ⅰ的输出手动控制到100%给复合加热水箱加热,在接近37℃时,将调节仪Ⅰ的输出手动控制到40%,将智能调节仪Ⅰ的Sn设置为20,取下Pt100接到智能调节仪Ⅰ的导线,将“复合加热水箱水温Cu50”对应接至智能调节仪Ⅰ的“Pt100/Cu50输入”端来测温,待水温到达40℃后,快速取下Cu50热电阻接到调节仪Ⅰ的导线,用万用表测量并记录下此时Cu50的阻值;

⑦重复第⑥步,依次控制水温至60℃、80℃、100℃,如果室温低于20℃,起点测量温度可以从20℃开始,将所测的Cu50的阻值与上述分度表进行比较,计算其精度;

5、实验报告及要求:

①画出本实验对象系统方框图。

②记录出20℃(选做)、40℃、60℃、80℃、100℃时对应的Cu50的阻值。

③将记录下的温度从Cu50热电阻分度表中查出对应的阻值,然后与实际测量的阻值进行对比,确定Cu50热电阻的精度等级。

12(38)传感器的零点和迁移实验

传感器的零点:

传感器的零点迁移不同于零点飘移,零点迁移是指改变传感器的零点变化,这个变化通常是由于测量要求或测量条件的变化,需要改变仪表的零点;而传感器的零点漂移是指传感器的工作环境受到改变,而使检测和变送元件的线性度发生了改变,偏离了正常测量条件下的零点位置。

传感器的零点迁移:

本套装置中,涉及到零点需要迁移的为液位测量部分,以扩散硅压力变送器为例。液位测量的实质是用液位高度反映出来的压力来测量液位高度,所以如果用于测量液位的压力变送器不需要进行零点迁移,那么它的压力变送器的采压点需在压阻式传感器的感应膜片水平对齐,因工艺要求较高,所以很难做到,而且扩散硅压力变送器、扩散硅差压变送器和电容式压力变送器采压口也处于不同的水平高度,所以要想保证所有传感器的感应压力部位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比较困难。然而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零点迁移(调节压力变送器的零点)就可以消除零点的偏差,具体压力变送器与实际液位的标定见5.4、5.5、5.6液位变送器的校验实验。

13(39)孔板流量定值控制实验

1 实验目的:

1.了解单闭环流量定值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2.掌握单闭环流量定值控制系统调节器参数的整定方法。

3.了解P、PI、PD和PID四种调节器分别对流量控制的作用。

2 实验设施:

化工自动化仪表实验平台、实验导线、计算机、MCGS组态软件、RS485/232转换器。

3 实验原理:

图6-5-1 孔板流量定值控制实验流程图

本实验系统流程图如上图所示。被控量为泵输送液体水在管道中产生的流量,流量检测装置为孔板流量计,实验要求流量值稳定在给定值的2%~5%范围内。由于孔板流量计不能直接测量流量,所以不能直接作为智能调节仪的反馈信号与给定流量信号比较,但可以采用其它途径完成控制,以下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利用上位机算法实现孔板流量计的差压信号采集,通过编程将其转换为流量信号,再与流量给定值比较,算法根据此偏差便可轻而易举的完成闭环控制,但此种方法要求智能调节仪有手动输出功能,因本套工程软件不支持此种功能的驱动,所以此种方法不易实现。

第二种方法是利用孔板流量计的相关算式反推导,把流量给定信号推导为孔板流量计对应的差压信号,通过上位机送至仪表中,作为仪表的给定差压信号,然后将孔板流量计的差压信号作为智能仪表的反馈信号,此种方法无需使用上位机控制算法,而且不用仪表的手动输出功能,所以推荐使用此种方法控制流量,本套软件工程也是采用此种方法来控制孔板流量计的流量大小。

同样为了实现系统在阶跃给定和阶跃扰动作用下的无静差控制,系统的调节器应为PI或PID 控制,一般在变化量较快的液位、流量和压力控制中,不采用微分控制,微分虽然可以改善动态调节效果,但其对变化较快参数的抗干扰能力较差。

4 实验步骤:

1.实验之前先将储水箱中贮足水量,一般接近储水箱容积的4/5,然后将阀F1-1、F1-3、F1-7全开,其余手动阀门关闭;

2.将对象的1#通讯线(接有两块智能调节仪和一块流量积算仪)经RS485/232转换器接至计算机的串口上,本工程初始化使用COM1端口通讯;

3.将仪表控制箱中“电容式差压变送器”的输出对应接至智能调节仪Ⅰ的“0~5V/1~5V输入”端,将智能调节仪Ⅰ的“4~20mA输出”端对应接至“电动调节阀”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将“管道输送介质水温Pt100”的输出对应接至智能调节仪Ⅱ的“Pt100/Cu50输入”端。

4.打开对象系统仪表控制箱的单相空气开关,给所有仪表上电;

5.智能仪表Ⅰ参数设置:Sn=33、DIP=1、dIL=0、dIH=100、oPL=0、oPH=100、CF=0、Addr=1;智能仪表Ⅱ参数设置:Sn=21、DIP=1、Addr=2;

6.打开上位机软件,选择“化工仪表工程”,按“F5”进入运行环境,然后进入实验“主菜单”,选择“实验六、孔板流量定值控制实验”;

7.在实验界面中有“通讯成功”标志,表示计算机已和三块仪表同时建立了通讯关系;若显示“通讯失败”并闪烁,说明有仪表没有与上位机通讯成功,检查转换器、通讯线以及计算机COM 端口设置是否正确;

8.通讯成功后,按本章第一节中的经验法或动态特性参数法等整定调节器参数,选择PI控制规律,并按整定后的PI参数进行调节器参数设置。

9.点击实验界面中“设定值”的数值显示框,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填写流量设定值,然后点击“比例度”“积分时间”“微分时间”,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填写对应的比例度、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在实验界面中点击“自动”按钮,智能调节仪Ⅰ被设置为“自动”状态,仪表内部控制算法启动,打开离心泵开关,对被控参数进行闭环控制。

10.当孔板流量稳定于给定值的2%~5%范围内,且不在超出这个范围后,通过以下两种种方式加入干扰:

①突增(或突减)仪表设定值的大小,使其有一个正(或负)阶跃增量的变化(内部扰动);

②将阀F1-1旁路阀F1-2开至适当开度(外部扰动)或改变关联管路的阀门可以对系统加入外部扰动,但注意外部扰动加入量应合理,不宜破坏系统的平衡,超出控制系统调节能力范围。

以上两种干扰均要求扰动量为控制量的5%~15%,干扰过大可能造成系统的激烈振荡,甚至不稳定。通过内部扰动加入干扰后,管道流量便离开原平衡状态,经过一段调节时间后,压力稳定至新的设定值(采用后面一种干扰方法仍稳定在原设定值),记录此时的智能仪表的设定值、输出值和仪表参数,观察上位机曲线变化趋势。

11.分别适量改变调节仪的P及I参数,重复步骤10,用计算机记录不同参数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12.分别用P、PD、PID三种控制规律重复上述步骤,用计算机记录不同控制规律下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5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孔板流量定值控制实验的系统方框图。

2.用实验方法确定调节器的相关参数,写出整定过程。

3.比较不同PID参数对系统的性能产生的影响。

4.分析P、PI、PD、PID四种控制规律对本实验系统的作用。

14(40)管道流量控制实验

1 实验目的:

1.了解单闭环流量定值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2.掌握单闭环流量定值控制系统调节器参数的整定方法。

3.了解P、PI、PD和PID四种调节器分别对流量控制的作用。

2 实验设施:

化工自动化仪表实验平台、实验导线、计算机、MCGS组态软件、RS485/232转换器。

3 实验原理:

本实验系统流程图如下图所示。被控量为泵输送液体水在管道中产生的流量,实验要求流量值稳定在给定值的2%~5%范围内。本装置中共有电磁、涡轮和孔板三种流量计同时检测管道流体流量,其中电磁流量计和涡轮流量计可任选一路作为控制器的流量反馈信号,本实验使用电磁流量计测量管道流量作为反馈信号,但孔板流量计不能直接测量流量,具体孔板流量计的流量控制实验见下一节。反馈信号与给定量比较后取得差值,调节器根据偏差来控制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以达到控制流体流量的目的。为了实现系统在阶跃给定和阶跃扰动作用下的无静差控制,系统的调节器应为PI 或PID控制,一般在变化量较快的液位、流量和压力控制中,不采用微分控制,微分虽然可以改善动态调节效果,但其对变化较快参数的抗干扰能力较差。

图6-4-1 管道流量定值控制实验流程图

4 实验步骤:

1.实验之前先将储水箱中贮足水量,一般接近储水箱容积的4/5,然后将阀F1-2、F1-3、F1-7全开,其它手动阀门关闭;

2.将对象的1#通讯线(接有两块智能调节仪和一块流量积算仪)经RS485/232转换器接至计算机的串口上,本工程初始化使用COM1端口通讯;

3.将仪表控制箱中“电磁流量计”的输出对应接至智能调节仪Ⅰ的“0~5V/1~5V输入”端,将智能调节仪Ⅰ的“4~20mA输出”端对应接至“电动调节阀”的控制信号输入端;

4.打开对象系统仪表控制箱的单相空气开关,给所有仪表上电;

5.智能仪表Ⅰ参数设置:Sn=33、DIP=0、dIL=0、dIH=1200、oPL=0、oPH=100、CF=0、Addr=1;

6.打开上位机软件,选择“化工仪表工程”,按“F5”进入运行环境,然后进入实验“主菜单”,选择“实验五、管道流量定值控制实验”;

7.在实验界面中有“通讯成功”标志,表示计算机已和三块仪表同时建立了通讯关系;若显示“通讯失败”并闪烁,说明有仪表没有与上位机通讯成功,检查转换器、通讯线以及计算机COM 端口设置是否正确;

8.通讯成功后,按本章第一节中的经验法或动态特性参数法等整定调节器参数,选择PI控制规律,并按整定后的PI参数进行调节器参数设置。

9.点击实验界面中“设定值”的数值显示框,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填写流量设定值,然后点击“比例度”“积分时间”“微分时间”,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填写对应的比例度、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在实验界面中点击“自动”按钮,智能调节仪Ⅰ被设置为“自动”状态,仪表内部控制算法启动,打开离心泵开关,对被控参数进行闭环控制。

10.当管道流量稳定于给定值的2%~5%范围内,且不在超出这个范围后,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加入干扰:

①突增(或突减)仪表设定值的大小,使其有一个正(或负)阶跃增量的变化(内部扰动);

②将阀F1-2旁路阀F1-1开至适当开度(外部扰动)或改变关联管路的阀门可以对系统加入外部扰动,但注意外部扰动加入量应合理,不宜破坏系统的平衡,超出控制系统的调节能力范围。

以上两种干扰均要求扰动量为控制量的5%~15%,干扰过大可能造成系统的激烈振荡,甚至不稳定。通过内部扰动加入干扰后,管道流量便离开原平衡状态,经过一段调节时间后,压力稳定至新的设定值(采用后面一种干扰方法仍稳定在原设定值),记录此时的智能仪表的设定值、输出值和仪表参数,观察上位机曲线变化趋势。

11.分别适量改变调节仪的P及I参数,重复步骤10,用计算机记录不同参数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12.分别用P、PD、PID三种控制规律重复上述步骤,用计算机记录不同控制规律下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5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单闭环流量定值控制实验的系统方框图。

2.用实验方法确定调节器的相关参数,写出整定过程。

3.比较不同PID参数对系统的性能产生的影响。

4.分析P、PI、PD、PID四种控制规律对本实验系统的作用。

实验4 Word 2007 图文混排

实验4 Word 2007 图文混排 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图片的插入和编辑; 2.掌握自绘图形及其格式化; 3.掌握艺术字的设置; 4.掌握文本框的使用; 5.掌握图文混编。 实验内容: 用Word 2007制作如下图所示贺卡,保存为“学号+姓名+实验4.docx”。 ※※选做:班级公章 实验软件(器材):

计算机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Windows 7操作系统和MS Office 2007软件 操作指南: 1.启动Word 2007,新建一个Word文档,重命名为“学号+姓名+实验4.docx”。 2.设置页面纸张大小为“自定义大小”17.6*25cm(B5纸张大小),上、下、左、右页边 距均设置为1cm,纸张方向为横向。 3.设置页面边框为方框,20磅,艺术型:三叶草图案。 4.插入一个横排简单文本框,调整位置至左上角,设置填充颜色为玫瑰红,透明度80%, 设置为三维效果样式1。在其中插入如图所示的剪贴画,调整为适当尺寸。

5.在右下角输入一个简单文本框,设置填充颜色为水绿色,线条颜色为深南,加阴影样式 2,在其中输入文字“当阳光照耀的时候就该欢笑当风吹起的时候就该飞扬当年少的时候就该梦想当心碎的时候请不要一个人忧伤”设置为宋体、小三号、加粗,段后空一行。

6.在图片下方绘制文本框,将填充和线条颜色均设置无颜色,输入文字“走过无数的山水, 走过滚滚红尘终于发现——你我的相遇一定是缘”,设置为宋体四号加粗,最后一个字“缘”设置为华文新魏,72号字加粗,加动态效果为礼花绽放,字符降低20磅。 7.在右上角插入艺术字“节日快乐”,选择艺术字样式为第四行第四个,华文行楷,72号 字,调整环绕方式并移至如图位置。

WORD实验报告

word基本操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 2.掌握字符格式、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等排版技术; 3.掌握图文混排、表格处理和邮件合并技术; 4.熟悉个人名片或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制作; 5.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 1.word的基本操作,通过上机摸索,并查阅书籍网络了解。 2.word的字符格式,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等排版技术,通过上机摸索,并查阅书籍网络了解。 3.word的图文混排、表格处理和邮件合并技术,通过上机摸索,并查阅书籍网络了解。 4. 通过word进行个人名片或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制作,通过上机摸索,并查阅书籍网络了解。 三、实验步骤与过程 1.word的基本操作:①启动word软件 (1) 启动“开始”菜单中的microsoft word程序 (2) 双击资源管理器或“我的电脑”中的c:\program files\microsoft office\office11\winword.exe程序 (3) 双击word 文档文件(*.doc) (4) 双击桌面上的word图标 (5)开始-运行-输入“winword”②认识word2003窗口(1)标题栏位于屏幕最顶端的是标题栏,由控制菜单图标、文件名、最小化按钮、最大化(还原)按钮、关闭按钮组成。(2)菜单栏 菜单栏位于标题栏下面。使用菜单栏可以执行word的许多命令。菜单栏共有九个菜单:文件、编辑、视图、插入、格式、工具、表格、窗口、帮助。当鼠标指针移到菜单标题上时,菜单标题就会凸起,单击后弹出下拉菜单。在下拉菜单中移动鼠标指针时,被选中的菜单项就会高亮显示,再单击,就会执行该菜单所代表的命令。如“文件”—“打开”,就会弹出“打开”文件对话框。(3)工具栏 标题栏下面的是工具栏,使用它们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工作。通常情况下,word会显示【常用】和【格式】两个工具栏。 “常用”工具栏:新建、打开、复制、粘贴、打印、撤消、恢复等“格式”工具栏:字体、字号、下划线、边框、对齐方式等 如果想了解工具栏上按钮的简单功能,只需将鼠标指针移到该按钮上,过一会儿旁边会出现一个小框,显示出按钮的名称或功能。 word窗口中可以有许多工具栏,可以根据需要在“视图”—“工具栏”中增加或减少工具栏。每一个工 具栏都可以用鼠标拖动到屏幕的任意位置,所以又称为浮动工具栏。工具栏内图标按钮体现了“菜单栏”中的一些主要功能。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按钮进行相应操作。如我要打开一个文件,除了可以使用菜单栏外,还可以使用工具栏上的按钮。 (4)编辑窗口 再往下的空白区域就是word的编辑窗口,输入的文字就显示在这里。文档中闪烁的竖线称为光标,代表文字的当前输入位置。(5)标尺 在编辑窗口的上面和左面有一个标尺,分别为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用来查看正文的高度和宽度,以及图片、文本框、表格的宽度,还可以用来排版正文。( 6)滚动条在编辑窗口的右面和下面有滚动条,分别为垂直滚动条和水平滚动条,用来滚动文档,显示在屏幕中看不到的内容。可以单击滚动条中的按钮或者拖动滚动框来浏览文档。(7)显示方式按钮

完整word版标准实验报告模板.docx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课程名称 ___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院系部: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 :同组人:实验台号 :指导教师:成绩:实验日期 : 华北电力大学

实验报告要求: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二、仪器用具 仪器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备注 实验箱1 示波器1 数字万用表1 交流毫伏表1 信号放生器1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包括原理图、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五、讨论与结论(对实验现象、实验故障及处理方法、实验中 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实验的进一步想法或改进意见。) 六、实验原始数据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仪器用具:略 三、实验原理 图 1.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图 1.2.1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在图 1.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R B1和 R B2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VT 的基极电流I B时(一般 5~ 10 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R B1U CC I E U U I C CE=U CC-I C(R C+R F1+ R E) U B R B2B U BE R B1R E R F1 电压放大倍数: A Vβ R C //R L 其中 r be= 200+26 (1+β)/I E r be(1)R F 1 输入电阻: R i= R B1 // R B2 // [r be+(1+β)R F1 ] 输出电阻: R O≈ R C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调试静态工作点 接通+ 12V 电源、调节R W,使 U E= 2.0V ,测量 U B、 U E、U C、 R B2值。记入表 1.2.1 。 表 1.2.1U= 2.0V E 测量值计算值U B( V)U E( V)U C( V)R B2(KΩ) U BE( V) U CE( V) I C( mA) 2.665 2.07.8530.865 5.2 2.0 根据表格测量数据,计算得到: U=U -U E =0.665V,U = U - U E =5.8V,I ≈ I = U /R =2/(1.1)=1.82mA BE B CE C CE EE 实验数据显示,Q点的值满足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要求,BJT 处于放大区。 2.测量不同负载下的电压放大倍数

WORD实验报告模板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 实验项目名称Word综合练习 班级 实验室名称(或课室) 专业 任课教师黄晓兰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年月日

姓名实验报告成绩 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说明:指导教师评分后,实验报告交院(系)办公室保存。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运用Word 2003的整个章节中各知识,综合对文档进行编辑排版。 二、实验原理 (实验教程P41,使用那些功能) 三、实验设备和软件 (1)硬件要求: P4微型计算机,内部组成局域网。 (2)软件要求: 操作系统:中文Windows XP、中文Office Word2003。 四、实验步骤 (自己根据你的完成过程,列出步骤,参照实验教程P42四) 五、实验结果 (另附一页) 六、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你学到什么)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可参照如下内容格式写作: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备、 实验步骤、实验结果。 ●题材自定,但要求内容健康向上。要求内容要有一定主题,体现一定 风格。可参考实验结果内容。

专访:访美国华人金融协会理事、芝加哥机构资本副高海 华网芝加哥3月29日电 (记者 朱诸 张保平) 国华人金融协会理事、芝加哥机构资本副总裁高海29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这次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更多的是一种短期的干扰,不会对日本经济的长期走势产生重大影响;同时,由于日本对目前世界经济增量的贡献有限,因此也不会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产生太大影响。 高海说,由于地震会造成当地厂房的破坏,因此可能会使得日本某些制造行业——如汽车和汽车零配件、半 导体及芯片等——短期压力加剧。 但历史经验表明,这些行业通常会在地震发生之后的两至三个季度内出现下滑,之后又会迎来一轮强劲反弹,因为日本制造业的需求主体主要分布在世界其他国家,这些需求并没有太大变化,因此在厂房检修或者重建之后,那些被滞后的需求还会回来,所以短期之内会呈现明显的“V”型反弹。 高海说,具体来看,在这些受到影响的行业中,日本核电行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因为这次核危机给日本以及 全球发展核电的国家敲响了警钟。目前日本电力供应有约30%依赖于核电,此外,作为一个以出口为主的经济,日本的制造业对电能的依赖也比较大,如果三分之一的供电受到影响,那么短期内对这些制造业的冲击也是很严重的。 另外,对于一些替换性较高的行业,如重型机械制造业,如果调整的周期过长,导致客户需求转移,也会对这些行业造成冲击。“比如日立和小松,如果耽误的时间太长,而国外的客户又急需使用,因此只能转向其他国家的生产商购买,而且这些产品均伴随相关配套产品和服务,如维修保养,一旦转移,就很难改变,”高海说。 “长远来看,”长期投资亚洲金融市场的高海说,“对日本经济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一个是人口增长,一个是生产力,而这两方面现在都在朝着不利于经济的方向发展。首先是日本的人口数量一直在下降,同时日本的生产力也在上世纪80年代达到顶峰之后开始走下坡路,而且正在被其他国家赶超。”高海说,改变不了的,因此,日本经济长期来看还会维持向下走的趋势。 另外,这次地震也对世界其他国家的一些行业造成了一定影响。据报道,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已经关闭了路易斯安那的一家卡车制造工厂,者削减产量。 对此,高海说方面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到美国今年的汽车生产和销售。” “但是这种供应方面的短缺都不会是大问题,只要需求方面保持稳定,高海说。 全球GDP 增量里,日本占的比重并不是很高,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同时,高海还说,由于日本外债比例不高,大部分债券被本国企业和居民持有,所以即使地震重建需要从国外借债,也不会对日本的主权信用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所以不会引发类似欧洲的债务危机。 美

word实验报告

word实验报告 课程实验报告 计算机应用基课程名称班级日期 2011.6.2 础教程 姓名学号实验成绩 计算机Word文档的创建与排版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掌握创建文档的方法,全面认识排版的功能,熟练掌握修饰文字和实验的段落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插入剪切画和外部图片的方法并在文档中实现图 文混排的效果,掌握页面设置与设置页眉页脚的方法,学会使用打印预览来调目的和整文档。 要求 中文版Windows XP 实中文版Word 验 环 境 任务一:创建 Word新文档及常规任务二:插入外部编辑对象 任务三:修饰文字实 验 内 容 步骤1:操规

算法作新建Word文档的方法:?双击桌面;?通过开始菜单程序启动Office中的Word;?点击鼠标右键也可以新建Word文档。描述步骤2:文本输入练习:?在输入文本时,字符总是位于光标所在的位置,随着字符的输入光标不断右移。?Enter 键可以开始一个新的段落。?及实 Backspace键删除插入前面的字符;Delete删除后面的一个字符。?可以用“替换与查找”调整已经输入过的文本。验步步骤3:学会用快捷键或工具栏进行“复制”“剪切”与“粘贴” 步骤4:文档保存:执行“文件|保存”命令,打开“另存为”对话框,设置骤 文件保存信息,再单击“保存”完成新文档的保存操作。 任务二:插入外部编辑对象 步骤1:插入外部文档:?将光标定位在文档起始处。?执行“插入|文件”的命令,打开插入文件的对话框。?再“查找范围”中选定素材存放的位置,然后单击“插入”按钮。 步骤2:插入剪切画:?将光标停放在合适位置。?执行“插入|图片|剪切画”命令,打开“剪切画”任务窗格找到所需的剪切画?单击图片右侧的小三角按钮,打开一个快捷菜单,单击“插入”,然后再关闭即完成剪切画的插入。 步骤3:插入外部图片:?光标停在要插入图片的位置。?选择“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命令,打开“插入图片”对话框,插入自己所要的图片。 步骤4:保存文件:输入文件名和选择正确的文件类型,保存到合适的位置 任务三:修饰文字 步骤1字符格式化:可以通过工具栏或文字设置选项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大小写、粗体、斜体、上标、下标、字体颜色等。 步骤2:字符位置与间距调整:?利用“字体”对话框中的“字符间距”选项来调整字符间的间距和字符的垂直位置。?使用“字体”对话框中的“文字效果”选项

Word图文混排_实验要求(含步骤)

Word文字处理 ================================================== 题号:13126 假设你是关键点技术有限公司的一名HR,现要将"关于2015年12月信息体系PDF资质认证申报通知"排版下发给公司员工,要求通知内容清晰,排版美观大方。 (1)设置标题文本的字体和段落格式。 ①选中标题文本"关于2015年12月信息体系PDF资质认证申报通知",单击"开始"选项卡→"字体"组中的按钮,将所选文本设置为"黑体"、"加粗",字号为"小三"。 ②单击"开始"选项卡→"段落"组右下角的扩展按钮,弹出"段落"对话框。单击"缩进和间距"选项卡中"间距"栏的"段前"框,将其设置为"0.5行"。 (2)将"三、申报过程"部分的"2、评审流程"流程内容改为SmartArt图形式,使流程看起来更清晰、美观。 ①将光标定位至"四、申报资格要求"之前,敲Enter键增加一行。 ②将光标定位至新增加的行,单击"插入"选项卡→"插图"组中的"SmartArt"按钮,弹出如图2-15所示的"选择SmartArt图形"对话框。在对话框左边一栏选择"流程"类别,然后在对话框中间一栏选择"V型列表"样式。点击"确定"按钮。 图2-15 "选择SmartArt图形"对话框 ③此时文档窗口出现如图2-16(左)所示的"V型列表"样式的原始SmartArt图。选择评审流程中的"L1-L2"。按下快捷键Ctrl+X剪切,在SmartArt图左侧第1个深蓝色箭头上的文本区单击,按下快捷键Ctrl+V粘贴,此时"L1-L2"就移动至了SmartArt图左侧第1个深蓝色箭头上。按照同样的方法,将"L3-L4"、"L5及以上"依次移动至SmartArt图左侧的深蓝色箭头上,效果如图2-16(右)所示。"L5及以上"箭头上文本字数较多,自动分为2行排列,可以缩减文本字号,或是将该箭头拉长处理。 图2-16 "V型列表"样式的SmartArt图 ④将"员工申报"移动至SmartArt图中"L1-L2"右侧第一个浅色箭头,将"上级负责人审核

10.图文混排实例(word)

第十节课:图文混排 图文混排 1. 学会调整艺术字. 2.知道调整控制点的作用 3.熟悉艺术字工具栏中工具按钮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4、学会图形的组合方法 编辑修改艺术字 讲演辅结合 初二(1、2、3、4、5、6) 2009年6月18日星期五 认知操作 一. 复习提问 艺术字如何插入 二、新授

(首先展示精美的倒“福”字并提问其含义) 提问:在Word中利用所学过的对正文文字的编辑方法能制作出倒“福” 字吗?在Word中倒“福”字是如何编辑出来的? <引导学生分析任务:⑴此作品由哪几部分组成?⑵用什么方法制作倒“福”字?⑶用什么方法制作菱形?⑷如何形成最终作品?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把大任务分解成了四个子任务:> 任务1 动手操作,插入艺术字“福” 1、启动应用程序从开始菜单程序的子菜单启动Microsoft word2003软件,出现该应用程序的启动画面。 2、在绘图工具栏中点击A,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艺术字效果后点确定. 3、然后输入”福”字确定。 4、点击”福”字,周围出现八个控制点,拖动改变大小。 任务2 修改艺术字“福”到满意的倒“福”字效果 5、点艺术字工具栏上的“文字环绕方式”选择浮于文字上方。 6、点击”福”字,按“旋转”控制点,使福字倒立。 7、修改”福”字效果。 任务3 绘制及编辑正菱形 8、点击绘图工具栏->自选图形->基本形状下的菱形,按SHIFT键画出菱形。 9、编辑菱形到满意效果。 任务4 实现最终效果 10、调整正菱形与倒“福”字的位置、叠放次序并组合成一体。 三、提高训练

制作禁止停车标志 四、小结: 一、开机 二、登录 三、启动word 四、制作“福”倒艺术字。 五、保存文件。 六、关机 学生对艺术字兴趣很浓,掌握程度非常高。

word20XX的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word20XX的实验报告 篇一:word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项目名称word综合练习班级与班级代码12级新闻1班实验室名称(或课室)ss1-201专业新闻学任课教师刘松学号:12251204102姓名:蔡晓童实验日期:20XX-04-11 广东商学院教务处制 姓名实验报告成绩 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说明:指导教师评分后,实验报告交院(系)办公室保存。 一、实验目的 1、2、 掌握常用的word编辑方法 综合运用word桌面排版功能(字符排版、段落排版、

页面排版、图文混排、艺术字等)进行实际文档的处理。 二、实验设备 1、2、 计算机word20XX软件 三、实验步骤 1、新建一个word文档,输入文章。 2、选择“插入”→“图片”→“艺术字”,选择艺术字样式→在对话框中设置字体、字号。 3、选择“插入”→“图片”→“来自文件”,选择所要插入的图片,在合适的位置插入相应的图片,并对图片的格式进行定义。 4、选中要分栏的段落,选择“格式”→“分栏”命令,显示“分栏”对话框,在预设类型中选择一种类型,单击“确定”按钮。 5、将第一段的“潮”字首字下沉,点击【格式】→【首字下沉】→【下沉】,单击“确定”。 6、选择“编辑”→“查找”,输入要查找的内容,然后选择“你”,再进行字体变换。 7、进行字符格式设置,如改变字型,大小,颜色等。8、进行页眉(学号和姓名)和页脚(页码)格式设置。 四、实验结果 如下页所示

五、实验分析与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word字符格式、段落格式和 页面格式等排版技术和图文混排等技术的使用,今后可以更好的运用word在生活中工作中制作文档。而且通过这次试验,我觉得自己动手排版非常有趣。因为我对word文档的 操作的不熟悉,所以,我的速度一直很慢,而且,还不可以更具自己想要的效果自由的进行操作,但是在经过一边查书,一边操作的过程中,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我的文档。我越来越熟悉它的操作,并且能够运用其中大部分的工具,来完善自己的文档。而且我也明白了,word文档的操作是很基础的计算机运用,也是使用范围非常广泛的程序。因此,学习这一门课程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广□播站潮州市高级中学云里之音○ 作为校园文化的传媒机构,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传播校园资讯为目的,以"努只为把声音传得更远"为口号,力,陪伴高级 走过了许多风风雨雨。在高级中学团中学 学生会的管理下,委会、广播站一如既往地坚持发扬广播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努力唱响青春,唱响热情。 mondaysunshineAfternoon:品味生活点滴享受午后阳光;为你带来新鲜的生活资讯,介绍生活小常识。Tuesdaywindow:ListeningListeningwindow,

图文混排样例

原始图:(红色边框是我加上的,为了标示边界).这张图背景是白色的。 图文混排的三个效果: A :嵌入型 B :四周型 C :紧密型(需要先把图片的背景色变为透明) 9月26日下午,学校召开三十年教(工)龄教职工表彰慰问暨座谈会。副校长邱运华、人事处处长佟庆伟、工会常务副主席于丽萍以及2013年满三十年教(工)龄的教职工50多人出席会议。会议由校工会常务副主席于丽萍主持。 人事处处长佟庆伟宣读了2013年满三十年教(工)龄教职工表彰名单。随后,邱运华副校长、佟庆伟处长、于丽萍常务副主席为受表彰的教职工送上了一份温馨的慰问品。 副校长邱运华在讲话中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对满三十年教(工)龄 的教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们为学校改 革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他说,在座各位老师,在这三十年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为学校的发展付 出了辛勤的汗水和美好的青春年华,学校将永远 铭记 老师们为学校发展 作出的积极贡献。随后,他和老师们一起分享了学校这些年蓬勃发的可喜成绩。他说,当前学校正在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党委和行政虚心听取全校方方面面的意见建议,先后召开了各类座谈会12个,梳理了意见建议1300余条,他表示学校将认认真真地对待来自群众的每一条建议,努力作好整改落实工作,给老师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历史学院郗志群、教育学院李新旺、科 教服务中心胡建柱、后勤集团东校区服务中心郅文联等4位教师代表先后发言。他们回顾了30 年的工作历程,和大家分享了30年来的美好回忆,表达了对学校的热爱和感激之情,并表示 要再接再励,为学校新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B A C

Word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 实验项目名称Word综合练习 班级与班级代码12级新闻1班实验室名称(或课室) SS1-201 专业新闻学 任课教师刘松 学号:12251204102 姓名:蔡晓童 实验日期:2013-04-11 广东商学院教务处制

姓名实验报告成绩 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说明:指导教师评分后,实验报告交院(系)办公室保存。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常用的word编辑方法 2、综合运用Word桌面排版功能(字符排版、段落排版、页面排版、图文 混排、艺术字等)进行实际文档的处理。 二、实验设备 1、计算机 2、Word2003软件 三、实验步骤 1、新建一个Word文档,输入文章。 2、选择“插入”→“图片”→“艺术字”,选择艺术字样式→在对话框中设置字体、字号。 3、选择“插入”→“图片”→“来自文件”,选择所要插入的图片,在合适的位置插入相应的图片,并对图片的格式进行定义。 4、选中要分栏的段落,选择“格式”→“分栏”命令,显示“分栏”对话框,在预设类型中选择一种类型,单击“确定”按钮。 5、将第一段的“潮”字首字下沉,点击【格式】→【首字下沉】→【下沉】,单击“确定”。 6、选择“编辑”→“查找”,输入要查找的内容,然后选择“你”,再进行字体变换。 7、进行字符格式设置,如改变字型,大小,颜色等。 8、进行页眉(学号和姓名)和页脚(页码)格式设置。

四、实验结果 如下页所示 五、实验分析与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word字符格式、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等排版技术和图文混排等技术的使用,今后可以更好的运用word在生活中工作中制作文档。而且通过这次试验,我觉得自己动手排版非常有趣。因为我对word文档的操作的不熟悉,所以,我的速度一直很慢,而且,还不可以更具自己想要的效果自由的进行操作,但是在经过一边查书,一边操作的过程中,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我的文档。我越来越熟悉它的操作,并且能够运用其中大部分的工具,来完善自己的文档。而且我也明白了,word文档的操作是很基础的计算机运用,也是使用范围非常广泛的程序。因此,学习这一门课程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word图文混排教学实例

word图文混排教学实例 初中信息技术《图文混排》课堂教学实录 案例主题:Word《图文混排》 地点:多媒体计算机教室 时间:45分钟 课型:新授课 [案例描述] 学生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班级七年级新入学不久的新生,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从学生认知特点和已有的认知经验及能力水平出发,教师只有采用任务驱动法,并结合演示法、分层指导法、讨论等教法,通过选取适合七年级学生特点的综合案例,结合实际教学流程,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图文混排的操作技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的方法和技巧。 2、能够灵活地设置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设置。 3、学会对页面颜色、和水印的设置。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作品评价培养学生的自学

能力、多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意识、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健康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 1、插入、设置艺术字、文本框和图片的方法 2、对艺术字、图片、文本框的环绕和样式的设置 教学难点:对艺术字、图片、文本框的环绕和样式的设置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计算机教室教室 2、多媒体教学微课、PPT教学课件、活动素材资源、文字处理 软件 课前准备: 教师通过网络邻居下发教学资源 过程展示: 课前活跃课堂气氛(约1分钟): 师:在讲新课之前,我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照片,在出示照片之前, 大家可以猜一猜照片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表情疑惑,甚至有些同学小学议论。。。 师:出示一组照片(注:我校在2015年9月末举行的秋季运行会照片) 学生看到自己或同学生龙活虎、奋勇争先的情景,心情特别的兴奋。 新授过程:

实验二 Word使用:图文混排

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二:Word使用:图文混排 实验目的: 1.掌握Word文档艺术字的应用 2.掌握Word文档图片的插入方法 3.掌握Word文档图片版式的设置 4.掌握Word文档表格的制作 5.掌握Word文档绘图工具的使用 6.掌握Word文档数学公式的应用 实验内容: 1.艺术字的应用。为文章标题“计算机基础知识”设置为艺术字,更改艺术字形状为“山形”,效果如 样张所示。 2.首字下沉。将“1、计算机的硬件知识”正文中“主机”设置为首字下沉,下沉行数为3行,字体为 “黑体”。 3.分栏。将第3自然段的文字设置分栏,栏数为2,中间有分隔线。 4.图片的插入及图片版式的设置。为文章第4、5段插入相应的图片,更改图片的大小和位置,并设置 图片的版式,效果如样张所示。 5.文本框的使用及其格式的设置。将文章第6段使用竖排文本框。文本框边框的格式设置为黑色双实 线,填充颜色设置为“灰色-25%”。再在文字末尾处插入图片,如样张所示。 6.Word文档中表格的制作。制作“计算机发展历程简表”,表格样式、文字及数据如样张中的表1所 示。表格自动套用格式“流行型”。 7.绘图工具的应用。使用绘图工具,绘制“计算机工作流程示意图”如样张所示。 8.数学公式的应用,使用公式编辑器,编辑如样张所示的数学公式。 实验步骤: 参考《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P45—P55 实验结果及分析: 计算机基本知识 1、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硬件系统是指构成计算机系统的物理实体,主要由各种电子部件和机电装置组成。硬件系统的基本功能是接受计算机程序,并在程序的控制下完成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输出结果等任务。 主机是安装在一个主机箱内所有部件的统一体,其中包括电源、主机板(包含CPU和内存)、硬盘驱动

(完整word版)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中点Bresenham直线扫描转换算法的思想。 2掌握边标志算法或有效边表算法进行多边形填充的基本设计思想。 3掌握透视投影变换的数学原理和三维坐标系中几何图形到二维图形的观察流程。 4掌握三维形体在计算机中的构造及表示方法 二、实验环境 Windows系统, VC6.0。 三、实验步骤 1、给定两个点的坐标P0(x0,y0),P1(x1,y1),使用中点Bresenham直线扫描转换算法画出连接两点的直线。 实验基本步骤 首先、使用MFC AppWizard(exe)向导生成一个单文档视图程序框架。 其次、使用中点Bresenham直线扫描转换算法实现自己的画线函数,函数原型可表示如下: void DrawLine(CDC *pDC, int p0x, int p0y, int p1x, int p1y); 在函数中,可通过调用CDC成员函数SetPixel来画出扫描转换过程中的每个点。 COLORREF SetPixel(int x, int y, COLORREF crColor ); 再次、找到文档视图程序框架视图类的OnDraw成员函数,调用DrawLine 函数画出不同斜率情况的直线,如下图:

最后、调试程序直至正确画出直线。 2、给定多边形的顶点的坐标P0(x0,y0),P1(x1,y1),P2(x2,y2),P3(x3,y3),P4(x4,y4)…使用边标志算法或有效边表算法进行多边形填充。 实验基本步骤 首先、使用MFC AppWizard(exe)向导生成一个单文档视图程序框架。 其次、实现边标志算法或有效边表算法函数,如下: void FillPolygon(CDC *pDC, int px[], int py[], int ptnumb); px:该数组用来表示每个顶点的x坐标 py :该数组用来表示每个顶点的y坐标 ptnumb:表示顶点个数 注意实现函数FillPolygon可以直接通过窗口的DC(设备描述符)来进行多边形填充,不需要使用帧缓冲存储。(边标志算法)首先用画线函数勾画出多边形,再针对每条扫描线,从左至右依次判断当前像素的颜色是否勾画的边界色,是就开始填充后面的像素直至再碰到边界像素。注意对顶点要做特殊处理。 通过调用GDI画点函数SetPixel来画出填充过程中的每个点。需要画线可以使用CDC的画线函数MoveTo和LineTo进行绘制,也可以使用实验一实现的画直线函数。 CPoint MoveTo(int x, int y ); BOOL LineTo(int x, int y ); 实现边标志算法算法需要获取某个点的当前颜色值,可以使用CDC的成员函数 COLORREF GetPixel(int x, int y ); 再次、找到文档视图程序框架视图类的OnDraw成员函数,调用FillPolygon 函数画出填充的多边形,如下: void CTestView::OnDraw(CDC* pDC) { CTestcoodtransDoc* pDoc = GetDocument(); ASSERT_VALID(pDoc);

WORD图文混排教案

一、课题:《WORD图文混排》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插入、编辑图片,设置图文环绕,熟练运用Word软件进行文档版面设计。 能力目标: 1、会应用Word的图文混排制作简单的文档、文章等。 2、培养学生对图文混排作品的评价能力、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美观的理解、排版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学习,感受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鉴赏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Word的兴趣。 三、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插入和编辑图片,实现图文混排。 教学难点:对图片和文字进行格式和布局的排版设计方法。 四、教学方法 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讲练结合法、分组探究法、展示评价法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准备

软件:WORD2010、教学案例素材,多媒体课件,教学广播软件(极域电子教室) 硬件:多媒体教室(机房)、 七、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利用多媒体教室展示几幅图文并茂的文档,学生能过鉴赏,评价值得学习的地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由教师演示并简单讲解插入、编辑图片的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扫除障碍。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置文字环绕方式等知识点。最终要求学生利用准备好的素材和网络中的资源,共同合作编排出图文并茂的作品。接着通过展示优秀作品,能过鉴别评价每个学生投票选出优秀的课堂作品,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通过总结培养学生审美评价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八、教学过程 1、导入 (1)通过课件展示三幅作品,引导学生观察。 (2)引导学生进行评价鉴赏。(你认为这三件WORD作品好在什么地方?如果给你做,你能做出来吗?认真学习这节课,老师相信你们都能制作,并且还能做得更好呢。)以美激趣,唤起学生探究的意愿,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重点运用学生对优秀作品评价和教师语言激励评价。

实验报告二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实验报告手册 学院外国语学院年级2013 专业英语师范 姓名麦尔耶姆·伊敏学号222013310011149 任课教师吕家恪上机地点 (以上由学生填写) 实验教师(签字)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计算机基础教育系 年月日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报告二 实验题目:Word中文档的录入编辑、排版与图文混排 一、实验目的: 掌握WORD中文档处理的基本步操作骤,熟练掌握各种排版技术与技巧 二、实验主要内容及过程(实验主要内容的介绍、主要的操作步骤) 1.熟悉Word环境,并输入文字保存文件 2.打开文档WL11.doc,为文档添加“提高windows系统内存效率的优化方法”,并将其设置为“黑体、二号、粗体红色、字符缩放80%、任意选择一种动态效果、居中”。 3。将正文文字设置为“小四号、楷体、两端对齐、行间距18磅、段间距后各一行”,利用格式刷将所有英文字体设置为“arial”。点击“格式—段落—行距—固定值”进行设置行间距。 4.将以数字编号开头的文字另起一段,即全文共分为四段,并设置各段首行进行缩进,设为“2个字符”。将文档存盘,命名为“WL21.doc”。 5. 利用格式刷将正文中第2—4段的小标题设置为“黑体、小四号、粗体、蓝色、字间距加宽2磅、加边框、设置浅绿色底纹效果”。 6. 将文中所有“页面文件” 一词改为“红色、粗斜体、波浪线、字符缩放80%、字间距为紧缩一

磅”。 研 2014/11/9 13:00:54 1.观察word2003的页面设置的默认值,并对文档进行页面设置:16开纸张、左右上下边距均为1.5厘米,页眉和页脚距边界均为1厘米。 2.将文档存盘,并另存为为“WL22”。 3.打开文档wl11.doc,并另存为wl3.doc. 4.将文档的样式设置为系统样式‘标题1’,将3个小标题设置为标题3样式,然后分别在各种视图中(特别是大纲视图中)查看结果 5.将第一段设置为首字下沉2行 6.将文档的第2段分为两行,中间加分隔线,等宽;将文档分为3栏,第一栏栏宽为18个字符,第二栏栏宽为9个字符,栏宽间距为2个字符。 7.设置页眉(文字和标题相同)为“五号、仿宋_GB2312斜体、居中”,页脚插入页码,设置为“小五号、右对齐”,格式为“-1-”形式。

word实验报告格式

word实验报告格式 篇一:实验报告模板——word格式 实验2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一、实验内容: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我国经济水平对消费的影响 1、实验目的: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和基本的经济检验和统计检验 2、实验要求: (1)对原始指标变量数据作价格因子的剔除处理;(2)对回归模型做出经济上的解释;(3)独立完成实验建模和实验报告。 二、实验报告 ----中国1978-XX年人均消费与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 1、问题的提出 居民的消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合理适度的消费可以有利的促进经济的平稳健康的增长。要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关键问题是如何保证居民的消费水平。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一国的GDP扣除掉折旧和税收就是居民的可支配的收入了,而居民的收入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储蓄,二是消费。如果人均GDP增加,那么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会增加,这样居民用于消费的应该也会增加。本次实验通过运用中国1978-XX年人均消费与经济水平(用

人均GDP这个指标来表示)数据,建立模型研究人均消费和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 西方消费经济学者们认为,收入是影响消费者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是需求的函数。消费经济学有关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即消费函数理论有:(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该理论认为消费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净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并且进一步假定,人们的现期消费,取决于他们现期收入的绝对量。(2)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该理论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的决定的。这些理论都强调了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对消费行为产生影响。(1)利率。一般情况下,提高利率会刺激储蓄,从而减少消费。但在现实中利率对储蓄的影响要视其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 收入效应而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价格指数。价格的变动可以使得实际收入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消费。(3)生活环境,生活理念。有些人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对现在流行的超前消费很不赞同,习惯于把钱存入银行,这样势必会影响一个地区的消费水平。(4)人口结构。不同年龄段的人的消费率不同,青少年和老年人的消费率一般较高。一

Word实验报告2

要求: 首先在桌面建立一个文件名为“班级+姓名”的文件夹 第一步,在新建的文件夹中建立一个新的word文档,且重命名为TA.DOC,按照实验步骤下的第一个方面进行文字格式排版。 第二步,在新建的文件夹中建立一个新的word文档,且重命名为TB.DOC,按照实验步骤下的第二方面进行图文混排。 Word实验报告2 一、实验内容:字体、字号和字形的识别,简单排版,图文框的处理。 二、实验步骤: 1、启动WINDOWS 2、在桌面上新建一个文件夹,以自己的名字命名。 3、启动WORD应用软件 人口计划生育 从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大,生产力的水平越来越高,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将会想出更多更好的办法来减少 三废,综合备用,变废为宝,为人类创造一个适合劳动和生活的良好环境。工业的 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环境的污染危害人体的健康,这种危害具有广泛性和潜在性。 因此环境科学承担着十分而艰巨的任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进展,人类 一定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中央明确提出除少数民族地区以外的全国范围内普遍提倡每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严格控制两胎,坚决杜绝三胎和多胎的人口政策,并且 在少数民族地区也提倡计划生育。这项政策的贯彻执行,将从根本上扭转中华民族 近四百年来人口急剧增长的趋势,可望于今后五十年内使人口数量控制在十五亿以 内。 第一步:录入上面的文字,然后进行简单的排版,完成后以TA.DOC命名并保存在桌面上自己的文件夹中。 a)标题居中 b)将第一段中的第一句字体设置为黑体,字号改为小四,且加上下划线。 c)为文章段落加上项目符号 d)第二段行间距为固定值30磅 e)页面设置中要求纸张大小为16开,左右边界大小默认 f)为第一段文字加上字符边框(边框为阴影,线型为实线,红色,一磅) g)为第二段文字加上蓝色底纹 第二步:新建一个文档,且重命名为TB.DOC,将原文章复制过来,并进行以下设置。 1)将文章的行距统一设置为1.5倍行距。 2)为段落加上编号 3)在第一段中插入图片(来自剪帖画),调整为合适的大小,将图片颜色改为黑白且 文字环绕设置为紧密型 4)在文章中插入艺术字,内容为“我爱职校生活”。(将字体改为隶书,36号,并设 置为紧密型) 5)在第二段文字当中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调整图片为适当大小,文字环绕设置为 四周型且将图片旋转45度。 三、绘制图形 在自己建立的文件夹下建立一个新的word文档,且将文件名重命名为TC.DOC,画出以下图形:

实验二 word的图文混排讲课教案

实验二W o r d2010的 图文混排

实验二 Word2010的图文混排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图形的插入及格式的修改。 (2)掌握艺术字的插入和编辑方法。 (3)掌握文本框的插入。 (4)掌握多个对象的层次、组合、对齐等格式的设置。 二、实验内容 (1)打开“伦敦奥运会.docx”文档,首行居中输入华文隶书、二号字体“2012年伦敦奥运会”作为标题。 (2)插入“2012伦敦奥运会会徽.jpg”图片,图片位置为四周文字环绕,垂直对齐方式:相对于行顶端对齐,水平对齐方式:右对齐。 (3)插入剪贴画:在剪贴画任务窗格中搜索文字“运动”,如图3-8所示。单击需要的剪贴画插入到文档的末尾处。 (4)插入艺术字:插入艺术字“拥抱四方朋友”字样,艺术字效果为“填充-红色,强调文字颜色2”。为艺术字添加效果:发光—红色,8PT发光,强调文字颜色2;转换—山形;设置艺术字字体为方正舒体,然后调整艺术字大小及位置。如图3-9所示。 (5)将此文档以文件名“实验二.docx”保存。

图3-8 搜索剪贴画图3-9 实验二效果 三、实验步骤 (1)打开“伦敦奥运会.docx”文档,首行居中输入华文隶书、二号字体“2012年伦敦奥运会”作为标题。 操作步骤: ①双击“伦敦奥运会.docx”文档图标,打开该文档。 ②光标定位第一个字符前,回车换行,产生一个空行,输入标题。 ③选中标题文本,在“开始”选项卡的“字体”组中设置字形、字号。 (2)插入“2012伦敦奥运会会徽.jpg”图片,图片位置为四周文字环绕,垂直对齐方式:相对于行顶端对齐,水平对齐方式:右对齐。 操作步骤: ①光标定位在文字末尾,在“插入”选项卡中的“插图”组中,选择“图片”按钮,打开“插入图片”对话框,选择“2012伦敦奥运会会徽.jpg”,点击“插入”按钮。

实验报告:Word排版

实验报告:Word排版 内容:写一篇关于信息管理、信息技术或电子商务方面某方向的论文,内容尽量具体,针对某一问题撰写,可以总结若干篇自己查阅的文章,也可以自己根据手头资料自行书写,文中尽量包含图表、图片甚至公式,所使用排版功能越多越好。 格式: 1.论文题目:加粗小二号宋体字,居中。 2.作者姓名:在论文题目后另起一行,居中注明作者姓名。五号宋体字。 3.作者班级:在姓名下一行,加括号居中,五号宋体字。 4.论文摘要:字数在100字左右。概括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力求语言精炼准确,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摘要内容用四字宋体字(顶格排)。 5.关键词:三到五个,用四字加粗宋体字,用空格隔开。 6.正文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不同学科专业和不同的选题可以有不同的写作方式。正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引言:是论文主体部分的开端,要求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解。 ②各具体部分 论文标题的层次可根据字数、内容确定。层次不宜过多。章节标题层次及同级标题序码应段落分明,前后统一。如:第一章, 1.1,1.1.1,1.1.2,1.1.2.1……。 ③结论:是学位论文最终和总体的结论,是整篇论文的归宿。应精炼、准确、完整。着重阐述作者研究的创造性成果及其在本研究领域中的意义,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应严格区分研究生成果与导师科研工作的界限。 引言、各部分标题和结论几个字均为小四号加粗宋体字,其它正文部分为小四宋体字。 论文每部分之间设置段前段后间距为0.5行。正文用小四号宋体字,标准字间距,1.25倍行间距。 7.参考文献 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文中所引用的顺序列于文末。用五号宋体字。引用文献号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上标格式用中括号标注。例如:......[1],...... [2], (3) 1 刘少奇.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修订2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76页 2 Morton L T, ed. Use of medical literature.2nd ed.London:Butterworths,https://www.wendangku.net/doc/d5647342.html,rmationsources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SBN0-408-70916-2 3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学位论文] 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 华罗庚,王元. 论一致分布与近似分析:数论方法(Ⅰ).中国科学,1973(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