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5混合运算:解决问题》优质课教学设计_4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5混合运算:解决问题》优质课教学设计_4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5混合运算:解决问题》优质课教学设计_4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5混合运算:解决问题》优质课教学设计_4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53页中的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雏形)分析数量关系,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利用色条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卡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旧知铺垫。

课件出示例4主题图的左半部分(如下图):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汇报收集的信息。(面包房的师傅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还有多少个没有烤?)

4.学生列式解答。

(二)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收集信息,分析问题

1.在导入题的基础上补充信息,改变问题,变为例4情境图:

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2.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二)用色条图分析题目。

1.学生独立思考,画图把题目的信息和问题表示出来。

2.请学生展示自己完成的图,说一说图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3.教师用课件展示完整的色条图。

4.去掉主题图,让学生看着色条图说一说题目的信息和问题。

(三)尝试解答,体会方法。

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小组交流,说说你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怎样列式?

(四)交流汇报,形成板书。

1.学生汇报解答方法(让学生结合色条图说说每步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计算)。

(1)还有多少个没有烤?

90-36=54(个)

(2)还要烤几次?

54÷9=6(次)

综合算式:(90-36)÷9 90-36÷9

=54÷9 =54÷9

=6(次)=6(次)

2.比较综合算式的两种方法。

(1)说说两种解法的不同之处。

(2)你同意哪种方法?为什么?如果不加小括号,应该先算什么?

(3)方法二为什么要使用小括号?加上小括号后就是先求什么?

(五)检验反思,归纳总结

1.引导学生口头检验:把问题的结果作为已知条件进行检验,进而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案》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xx小学2017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7—2018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彩色的梦》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彩色的梦》优质课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彩色的梦》优质课教案第四册语文《彩色的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彩色的梦》是第四册语文第8课,所处的第四单元学习主题是“童心”.这是一首美丽的诗歌,讲的是“我”有一大把彩色的铅笔,“我”用它们编织了一大把彩色的梦.梦里有大块绿色的草坪、大朵红色的野花、大片蓝色的天空,还有葱郁的森林里的雪松、唱歌的小鸟、美丽的小屋和又大又红的太阳……多么美丽的梦境,多么奇妙的想象.这是一篇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的诗歌,生动有趣,并且语言优美,所以学生会非常感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所描述的事物与颜色的关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丰富的想象,启发学生仿编诗歌. 学习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有感情地朗读第2、3小节. 2.能熟练认读生字新词,正确书写“彩、梦”两个生字.通过朗读与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彩色铅笔画出的梦.能借助图片,运用诗歌中第2小节的句式进行仿编,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 / 6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熟练认读生字新词,正确书写“彩、梦”两个生字.通过朗读与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彩色铅笔画出的梦. 难点:借助图片,运用诗歌中第2小节的句式进行仿编,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题书题师出示谜面(即课文第1小节第1句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谜语.生猜谜底(彩色铅笔).师生合作朗读课文第1小节第2 句话. 2.师:“我”用彩色铅笔画出了彩色的梦,那梦里都有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美丽的诗歌《彩色 的梦》师板书课题,生书空跟写;穿插书写指导:彩、梦(点评发现:当“木”字作为偏旁或另一个字的部 件时,最后一笔“捺”常常会变成“点”,所以呀,“彩”字和“梦”字中的两个“木”,它的“捺”就变成了一个短“点”) 范写——练写、巡视——反馈——再次练写——同 桌互评读题. 2 / 6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1页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位。 二、新授 1、教学例1 (1)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介绍0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刻度) 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2教学例2 (1)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想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用什么量? (2) 教师拿出放大的米尺,讲讲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三、练习 1、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量的。 2、完成课本练习一第1至3题。

最新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优秀教案

1《秋天》 一、教材分析:《秋天》抓住了秋天的景色特点写出秋天的迷人: 秋高气爽,稻谷飘香,树叶飘落,大雁南飞……写出了秋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蓝天上飘着的白云;像铺了一地金子的黄澄澄的稻田;把树叶当做伞的小鱼,把树叶当做运动场的蚂蚁,把落叶当做电报的燕子等等。这些形象的描写,使秋天变得更加美丽而富有生机。 二、教学重难点: ⑴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⑶了解秋天的特征,感受秋天的美丽。 三、教学过程: ⑴引导学生看。因为书中图画和课文内容极其吻合,所以首先引 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使学生弄懂图意。按照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指导学生观察图上的景物,说说天空、云朵、稻田、梧桐树的样子;燕子、小鱼、蚂蚁都在干什么。最后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秋天?有了这 样的基础,学生会很容易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之中了。 ⑵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读。可听老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 文内容。 ⑶学生自读。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在学生自由读前,要提出要求:(1)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2)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或不认识的生字词可作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同学。(3)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和划出生字。 ⑷细细地品读。就是抓住课文中优美的语句引导学生想象、体会, 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品读要以“情”贯穿读。课文一、二段可让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蓝”、“白”、“黄”是秋天的

色彩,描绘出秋天碧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一望无际的成熟的稻田,真是秋高气爽,丰收在望。面对这么美丽的丰收景色,引导学生用高兴的、赞美的语气去读。课文三、四段,可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引导学生朗读。这三个比喻句都与小动物有关。一是“小鱼藏在树叶底下,……”,二是“蚂蚁爬到上面……”,三是“稻田那边飞来两只燕子……”这三句话把动物生动活泼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为草枯叶黄的秋天增添了不少生机。读这一部分时,要读得亲切活泼。“游、藏、爬、跑”等几个动词要重读,“伞”、“运动场”、“电报”这几个喻体前要稍作停顿。 ⑷用课文内容填空。 四、拓展 说话训练:仔细观察秋天的花草树木,看看它们跟夏天的有什么不同,把观察到的景象说一说。 2《我的画》 微课教学设计 目标设计 1.学会生字9个生字,会认11个生字。 2.了解秋天的景色特征,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 3.仿照例句“先、再、又、还要”的顺序说话。 5.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同级运算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 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主题图、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教学预设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6+9+8=32-10-6=25+20-10=48-8+17=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问题:1.同学们做什么呢?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 信息啊?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 53-24=2953-24+38=6729+38=67 问题: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 的 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53-24+38 =29+38 =67 问题:1.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 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 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 把等号上下对齐。 问题:2.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 (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 48-8+17=15÷3×5= 问题:1.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2.这个算式 (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

乘法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和操作,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知道乘法算式的含义. 2.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会正确地读出和写出乘法算式.会正确地叙述乘法算式的意义;还要会用学具摆出乘法算式的含义.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难点 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算式:4+6+9和2+2+2. (1)要求学生找出这两个算式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2+2+2这道算式的加数是相同的,那么2就是这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板书). (2)数数看是几个2相加?(3个) 2.出示算式:5+5+5+5. 提问:这个算式中的加数相同吗?这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是几?几个5相加?3.要求学生说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 教师小结:这些算式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板书) 4.设疑:2+2+2是3个2相加,?那么4个2相加,怎样列式?5个2呢?

50个2、100个2、1000个2相加呢? 揭示:用加法列式,算式很长. 5.引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种简便的方法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能使这些很长的算式缩短.这个方法叫乘法(板书). 教师出示教具加号“+”,然后向右旋转成乘号“×”,贴在黑板上. 6.介绍乘号“×”及其写法. 二、进行新课 (一)教学2×3=6. 1.出示小花图.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例6 4×3-2= 一共有多少个桃? 3+3+3+2=11 3×3+2=11 (1)先出示2朵.提问:你们看,这是几朵小红花?(2朵)我们把2朵小红花看成一组.然后再出示2朵,又出示2朵. (2)提问:一共摆了几组小红花?(生:3组.)求一共有多少朵小红花,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板书:2+2+2=6) 2.教学用乘法计算. (1)这道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是几?(生:相同加数是2.)写乘法算式时先写相同加数“2”,再写乘号“×”. (2)数数看这是几个2相加?(板书:3个2)乘号后面写“3”,这个3叫做“相同加数的个数”.(板书算式:2×3=6)

小学二年级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公开课 优秀教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6、《一封信》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对比露西的前后两封信,想想你更喜欢哪封信呢??学会语言的运用技巧。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懂得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了八个单元的学习,其中识字教学是一个个单元(第二单元)课文学习七个单元。本册教材除去一个单元的识字学习(4课),共有课文25篇。每个单元里包含着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每个语文园地都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识字的安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450个常用字,写会250个生字。第三单元课文围绕“故事”这个主题,《一封信》写了与妈妈独居的露西要写信给出门在外的爸爸,在妈妈的指导下,写下了一封阳光快乐的信,最好还在信尾画了一大束鲜花,免去了爸爸对家庭的牵挂。露西真是个细心、体贴爸爸的好女儿。分析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每本教材和每个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生分析 1. 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好多生字,积累了一些词汇,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2. 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但部分同学学习没有自觉性,依赖性较重,所以班级中学习成绩层次分明。对于这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地发现、探究。使他们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的动力,并逐渐使学习成为自身发展的需要。 3. 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教育任务还是十分艰巨,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语文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学生的书写习惯要花时间纠正、培养,学写一手端正、美观的铅笔字。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多背诵中华古诗文,养成每日阅读书籍的习惯,注重课外识字的能力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对比露西的前后两封信,想想你更喜欢哪封信呢??学会语言的运用技巧。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初步体会当说话人在话语后面时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2、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的道理。 (五)教学策略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全套详细版

2018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小学2018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8—2019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二年级数学下册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公开课)

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公开课) 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案 教学设计思想: 1.努力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图案,涉及剪纸艺术动物、植物、建筑、数学图形等方面,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学生在这些图案的认识过程中学习新知,应用新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致力于学习方法的改变.由于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因此,本节课可以考虑也应该考虑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合作、讨论、动手操作、收集材料、图案设计等方式在本设计中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处理好概念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本设计先让学生观察图案,然后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有关的概念,再让学生把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情景中,这样的设计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真正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4、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画出对称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一,剪刀、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音乐情境导入。 课件演示对称的剪纸艺术图片,让学生感受对称美,并引导他们去发现这些图形的特点。 教师: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那些剪纸作品漂亮吗? 生:漂亮。 教师:那老师也来动手,剪个礼物送给大家,好不好? 生:好。 师:看一看,老师剪的是什么呢? 生:心形。 师:打开来看看,猜对的小朋友举手。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它有什么特点? 你说。 生:它两边是对称的。 师:哦,它的两边是对称的。还有谁来说一说?它有什么样的特点?你说。 生: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同学们告诉老师这个图形呢两边都是一样的,而且它是对称的。板书(对称)。对称呢是创造一些作品的重要方法,也是自然界一种普遍的现象。你看,不少的动物、植物都有这种对称的形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称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通过让学生欣赏剪纸艺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对称图形导入新课,既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作好铺垫。)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我是什么》精品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我是什么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3.初步感受科学童话,作者写作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通过对比朗读,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其他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识字14个,写字9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水的不同形态变化及性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没”。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开课,激趣入文 (一)聊天引出谜语。说说猜谜的方法。总结:要看完整个谜面。如果看到一半猜到答案,可以从下文去寻找证据,不急着说。 (二)师生一起猜两则谜语。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答案,随着谜面的逐行出示,排除错误答案,得到正确的谜底。 谜语一、我是一朵小白花,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无花叶,朵朵

都从天上来 谜语二、我是一颗小硬球,握在手里冷飕飕,有大有小从天降,动物庄稼都害怕。 (三)方法总结:遇到用“我”开头介绍自己的谜语,猜谜的时候,我们可以把答案代入到谜面中念一念,以确定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四)师生“雪花”这个答案代入到第一则谜语的四行字中,逐行验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一)出示整篇课文,迁移猜谜的方法。 1.今天学习的《我是什么》也是一则谜语,只不过它的谜面比较长。看到这么长谜面不用害怕,刚才我们是逐行猜,现在我们可以逐段猜测。 2.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出示再读要求: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圈出生字,与同桌互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组织学生认读。 4.逐段出示课文,让学生逐步排除错误答案,最终得出“水”这个答案。 三、巩固汉字,指导书写。 1.随机点名认读“我会认”中的生字。 2.引导学生小组赛读、同桌赛读、班内开火车读,巩固“我会认”中的生字。 3.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些字的特点。 4.教师范写,边读边强调。 5.指导学生书写。 6.描红、临写,小组内展评。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第2~6 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 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 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 2 课时 2.练习..................... 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例1 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4 种颜色,出示例1 中的四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生: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师: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生: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样调查呢?生: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师: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 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生:自由发言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 、" ○"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 生:不能师:为什么? 生: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 、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 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二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长度单位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和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2.认识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 一、感知量物体可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就放在盒子里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请把盒子打开,拿出来相互看一看,并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打开盒子观察并进行交流) 1.用学具量同样长的边。 教师请学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物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物体的长。(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测量结果,同时用多媒体显示测量结果) 师:难道你们数学书的短边不一样长吗?请动手比一比。 (学生相互动手比数学课本并回答“一样长”) 师:一样长的边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因为量书时用的东西有的长,有的短。 师:如果都用同样长的工具来测量,结果会怎样呢?请小组再用正方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小正方体的长呢? (学生动手操作并分小组汇报,使学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样的物体量书的短边,得到的结果相同。) 2.用学具量长度不同的边。 (电脑出示数学课本和文具盒这两幅图,并演示用曲别针测量书的短边,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边。) 测量后教师问发现了什么(小刀比曲别针长,文具盒的边比书的边也长)。 师:如果把小刀换成曲别针,让我们来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多媒体演示用曲别针量文具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文具盒的长度比书的短边多用了6个曲别针。) 小结:我们通过动手实践和观察,知道了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 3.实践活动。 (1)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2题。 (学生都用新铅笔量所想量的物体的长,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几人合作,最后相互交流并汇报测量结果。) (3)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 (多媒体显示题目内容,说明题意,让学生估算,电脑验证。) 二、知道量物体的长度也可以用尺子来量 1.认识尺子。 师:刚才我们用铅笔来测量物体时,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烦呀。用什么去量比较方便呢?(尺子) 教师请学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发现什么(数字、刻度线、cm),教师介绍刻度线和“cm”;并向学生说明“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认识1厘米有多长。 (电脑演示从0到1中间的长是1厘米) 师: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中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小组活动) (2)感知厘米有多长。 ①测量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长。 ②感知1厘米有多长(教师带领学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正方体,右手慢慢把它拿走,告诉学生拇指与食指中间的空隙大约是1厘米,并让学生把它记在脑子里)。 ③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完整word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

6、《一封信》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对比露西的前后两封信,想想你更喜欢哪封信呢?学会语言的运用技巧。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懂得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了八个单元的学习,其中识字教学是一个个单元(第二单元)课文学习七个单元。本册教材除去一个单元的识字学习(4课),共有课文25篇。每个单元里包含着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每个语文园地都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识字的安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450个常用字,写会250个生字。第三单元课文围绕“故事”这个主题,《一封信》写了与妈妈独居的露西要写信给出门在外的爸爸,在妈妈的指导下,写下了一封阳光快乐的信,最好还在信尾画了一大束鲜花,免去了爸爸对家庭的牵挂。露西真是个细心、体贴爸爸的好女儿。分析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每本教材和每个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生分析 1. 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好多生字,积累了一些词汇,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2. 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但部分同学学习没有自觉性,依赖性较重,所以班级中学习成绩层次分明。对于这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地发现、探究。使他们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的动力,并逐渐使学习成为自身发展的需要。 3. 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教育任务还是十分艰巨,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语文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学生的书写习惯要花时间纠正、培养,学写一手端正、美观的铅笔字。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多背诵中华古诗文,养成每日阅读书籍的习惯,注重课外识字的能力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四)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对比露西的前后两封信,想想你更喜欢哪封信呢?学会语言的运用技巧。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初步体会当说话人在话语后面时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2、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的道理。 (五)教学策略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2018部编本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4中国美食优质课教案

2018部编本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4中国美食优质课教案 4中国美食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正确认读“菠、煎、腐”等13个生字;正确书写“烧、烤”等8个字。 2.正确认读“凉拌菠菜、香煎豆腐”等词语;正确读写“红烧茄子、烤鸭”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制作哪种食物运用那种烹调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激发对中国美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读好词语。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词串;了解中国美食的烹调方法。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活动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从南到北,美食文化不同烹调方法也不一样。 2.告诉学生,本文就是介绍中国美食文化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美食》。 3.板书课题,一起齐读课题。(板书:4中国美食) (二)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出示11道美食图片。 图片中,介绍了哪些美食?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35页,把书端好,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识读 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词,词语能读正确吗? 出示:(课件出示)(带拼音) 红烧烤鸭羊肉蛋炒饭茄子小鸡 同桌互读词语,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指名读第一行词语,如果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重点指导翘舌音“烧、肉、炒”,前鼻音“饭”。 出示:(课件出示)(带拼音) 菠菜香煎豆腐水煮鱼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蒸饺炸酱面小米粥 自由练读,同位轮读,指名读。重点指导翘舌音“煮、蒸、炸、粥”,前鼻音“煎、炖”后鼻音“酱”。

3.检查课文朗读 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 (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地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课件出示读书正确姿势图片;注意读书姿势:双手捧书,眼离书本一尺) 老师范读,学生跟读,指名读。 (3)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4.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用田字格课件出示生字:烧烤鸭肉炒饭茄鸡 仔细观察字形结构跟着老师书空。 “烤”字左右结构,右边是个“考”。 “肉”两个人不一样写法,上面的“人”较舒展,下面的“人”的“捺”变成点。 (2)认真读贴,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 (3)展评学生的书写。 (三)复习巩固 1.小游戏,比赛摘苹果。(出示课件:苹果上带有生词的苹果树) 会读一个词语,苹果就被摘下一个。

小学二年级数学备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备课教案 学生的笔算离不开口算做基础,口算能力的高低也影响着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学生的口算能力,对笔算的计算速度,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运算出错率的高低,究其原因也主要取决于口算的熟练程度。以下是整理的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欢迎查阅! 二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学会正确迅速地运用6~9的乘法口决求商,初步知道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3、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获得觖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解答除法问题。 教学难点: 熟练地运用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对口令。 师: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先来做个对口令的游戏,比比谁的反应最快,看看谁表现的最出色! 师说口诀的前半句,生对出口诀的后半句。 师:真没想到大家表现的这么出色。既然大家表现的那么好,我们就一起来参加动物音乐会吧! 学生仔细倾听。 2、故事导入 师:森林力要举行动物音乐会了,许多小动物都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瞧,小鸟们也飞来了,工作人员长颈鹿既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又这么多小动物来参加,发愁的是它不知道要为小鸟们准备几间房子?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长颈鹿与小鸟(板书课题)孩子们,我们一起开动脑筋帮助长颈鹿叔叔解决难题吧!有信心吗?生:有师:好,

二、小组合作探究 1、师:瞧,这就是长颈鹿叔叔为小鸟们设计的房子。 (多媒体课件出示长颈鹿及房子的画面。) 师:同学们,长颈鹿叔叔要为小鸟分房子需要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呢?看谁的眼睛最亮。 生:42只小鸟, 生:每间房子可以住6只小鸟。(依次出现画面) 引导学生完整的叙述。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你发现的数学信息。生:每间房子可以住6只小鸟,42只小鸟, 师:好的,说的非常完整。谁还能向他这样说再完整的说一遍呢? 指名学生叙述。 师:同学门观察的非常仔细,你能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生:需要几间房子?)是啊,我们一起来看长颈鹿叔叔是怎样提的数学问题的。大家齐读数学问题? 生:需要几间房?

新人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下册优秀教案(全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