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植根大地诗意栖居——论七窍生烟的诗歌

植根大地诗意栖居——论七窍生烟的诗歌

植根大地诗意栖居——论七窍生烟的诗歌
植根大地诗意栖居——论七窍生烟的诗歌

植根大地诗意栖居——论七窍生烟的诗歌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朝友;;斯坦纳译学的海德格尔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钱雯;中西小说时空观比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许徐;;三十年来阿英文艺思想研究述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刘子木;;敞开“百宝箱”中的真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5

龙松亮;王丽娴;张燕;;文化景观遗产视野下的木拱桥遗产保护动向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6

朱军;论大众传播时代的两类文化英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张洪侠;;新月诗派诗形艺术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8

赵啸非;;郁达夫文学的情绪表现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9

曾白云;论新月派的格律诗理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徐振轩;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现象学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俭;;自我生存之“无”的突破——解读《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高迎刚;;转换,还是借鉴?——关于实现中国古代文论现代价值之不同途径的反思[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3

王润华;;谁说“灯已熄灭”?:《海外新诗钞》的漫主义[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西渡;;重围中的浪漫主义——对浪漫主义与新诗关系的一种观察[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姜涛;;解剖室中的人格想象:对郭沫若早期诗人形象的扩展性考察(初稿)[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立群;;1980年代新诗的革新与浪漫主义[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天道;刘敏;;解构理论视阈下中外文艺美学的对话与交流[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8

刘森林;;虚无主义与形而上学:文明论意义上的思考[A];“虚无主义、形而上学与资本的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赵津津;陈宁;杨静;;现代、后现代艺术观念不平衡性的解析[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教育科学与边缘科学分册)[C];2013年

10

郭晶晶;;本草丹心济苍生——读爱斐儿的散文诗集《非处方用药》[A];新世纪以来散文诗的创作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5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6

肖曼琼;翻译家卞之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何江新;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人杰;求异和求美—许渊冲汉语古诗英译批评[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袁晓阳;庄子的境界论[D];湘潭大学;2010年

5

周佳;新时期以来文学审美论的嬗变及其反思[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段娜;都市生存的理性沉思与人文化书写[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叶珍;高中政治课教学情境有效创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谢甜琼;论公共艺术与株洲市城市形象塑造[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李晓锦;从技术理性到理性技术的嬗变[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左玥;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技术转移面临的环境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完整word版)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考纲要求: 1、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 2、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复习要点 1.了解古典诗歌中的形象的类型; 2.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中形象的方法。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 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一)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或者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1.主人公形象 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 漂亮活泼、伶俐俏皮; 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 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 公形象; 《孔雀东南飞》:刻画的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等。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2.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 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 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 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 形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高考满分作文-生活中诗意地栖居

高考满分作文:生活中诗意地栖居 生活如酒,过于浓烈则辣喉,过于浅淡则无味,只有平衡的味道才显醇厚;生活如歌,过于高昂则刺耳,过于消沉则抑郁,唯有平衡的曲调才显悦耳;生活如画,过于冗杂则缭乱,过于俭朴则无韵,唯有平衡的笔触才显美丽。 荷尔德林说:“人生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人生漫漫旅途中,让我们在奋斗的征程里学会欣赏沿途的风景,让我们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 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我们要在奔跑实验中学会憩息。虽然“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仍然要在路途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遥望千年以前,孔子驾车周游列国。游说,辅君,宣仁,教育,座下三千弟子,他在生活中奔走繁忙,然而孔子其实不是一味地只懂得奔跑。“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他懂得在繁忙的奔走中安静地憩息,他能够在奔跑中明白停歇的意义。于是我们眼中的孔子,即是那两袖清风,至贤至雅的圣人。回首当下,多少人在疲倦的奔跑中丧失了心力,名利正如那拴在驴子前的萝卜,诱惑着人们不断迈步。然而驴子的结局是力竭而亡,人又如何呢?人成了奔跑的机器,没有了灵魂,没有了精神,何其可悲!生活需要平衡,奔跑中需要憩息,唯于此,我们才能懂得生活的旋律,诗意地栖居! 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我们要在追求实验中学会享受。因为事业固然是我必须打造的圣殿,但在这圣殿之后还应有一个花园。

阿尔卑斯山脚下有一块的标牌,上书“渐渐走,欣赏啊!”是啊,在你攀登绝顶追逐胜利的同时,别忘了享受沿途如画的美景。生命在追求与享受中圆满,人生因奋斗与欣赏美好!鲁迅先生执笔时端庄庄严,那笔顿作棍棒,唱醒百万愚民;又顿而化为刀枪,直刺敌人心脏。这样的冷峻中,先生为事业为中华民族的觉悟耗尽心血。然而在萧红笔下,我看到了一个温和的懂得享受生活的老人。那青花瓷瓶中插着的小花,那袅袅烟雾中轻缓吞息的神态,那一本正经探讨服装搭配的话语,让我感受到了一位别样的丰富多彩的鲁迅先生。他不是一生伏于案头的作家,在他追求精神财富的同时,鲁迅先生享受着生活带来的酸甜苦辣,他在平衡的生活中酿造出碎金般的诗意,铸就了他灿烂而又美妙平淡的人生。 从儒家的中庸之道一路走来,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都在向你宣告着平衡生活的智慧。让我们且歌且行,于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 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高三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

诗歌材料一: 读懂诗歌 诗歌阅读做到三步:读懂文本精准审题规范答题。 在考场上,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意思,诗歌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写,怎么写的。弄懂这三个问题是读懂诗歌的关键。 读懂诗歌的方法与步骤: (一)看诗题 (二)看作者 (三)看注释 (四)看意象 (五)看情语 (六)看手法 (七)看尾句 (八)看题干 (九)看题材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如何利用标题来读诗呢? 1.把握标题信息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总之,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回看高考 2004《征人怨》 2005《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2006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2007 鹧鸪天·送人 2008 登金陵凤凰台 2009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2010 送魏二 2011 春日忆李白 2012 梦江南 2013 醉眠 但是,另一类诗歌的标题表面看起来,似乎与诗歌的内容联系并不是很紧密。 例如:《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歌标题是“观书”,内容却是“观塘”,两者之间有何联系? 这首诗以暗喻的手法,借半亩方塘明净的形象来壁喻读书体会。这首诗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就是说有些诗歌的标题和内容貌似无关,其实是借助了某种手法曲折表达作者心中所想。 2.要带着对标题的提问去读诗

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涵着那么丰富、全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给我们留下了猜想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我们很容易较快地深入到诗的内容中去。 以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为例。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从诗歌作者入手,知人论世。作者的身世、境遇、抱负、人生观等,往往决定了诗作的感情。作者的风格基本是相对稳定的。 知人: 再如论世: 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 中唐乱离时世的悲歌。 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 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 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

屈原,即使被全世界抛弃,也要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

屈原:即使被全世界抛弃,也要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 背诵神器:离骚易烊千玺- 离骚 屈原这辈子,很失意。 失意——“失意”的“失”,“失意”的“意”,就是很不如意。 但他却活得很诗意。 诗意——“诗意”的“诗”,“诗意”的“意”,就是很诗情画意。 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评价: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对待君主剖肝沥胆却被怀疑,对待国家忠心耿耿却被诽谤。 司马迁不愧是大文学家大史学家,这八个字把屈原的冤屈概括得太准确了! 屈原这辈子,可以用四个数字来总结—— 一生只为国家,两次遭到流放,三番临危受命,四海漂泊流浪。 他在这个世界上孤独地行走,无人理解、无人倾诉,然而他却把满腔的失望愤懑(mèn)化作了一首首瑰(guī)丽浪漫的诗,把美和芬芳留在人间。 纵然是在生命的尽头,汨(mì)罗江畔那纵身一跃,竟成就了一个端午节,令人世代怀念。 屈原,用他的一生向世人宣告: 即使被全世界抛弃,也要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 1 屈原是一个骨子里很骄傲的人,这和他生长的环境有关。 公元前340年左右,屈原出生在战国后期的楚国。虽说是战国,但出生在别的国家和出生在楚国,幸福指数是大不一样的。 屈原出生在楚国最最最鼎盛时期的“宣威盛世”。 楚国那时候真繁荣啊!疆域辽阔、物产丰富、经济发达,还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楚国和中原的文化很不同,比如在对待颜色的问题上: 魏国崇尚火德,结果全国上下一片红; 燕国崇尚水德,谁如果到燕国出差,那绝对是进入了蓝精灵的世界; 韩国崇尚木德,大家都爱穿绿衣服,只是不知道这帽子…… 只有西边的秦国和南边的楚国例外。 秦国人喜欢黑色,管你们什么德,我们就是喜欢黑色!乌鸦是黑色的吧?我们就是你们的丧门星,等着被我们灭吧!楚国人呢?管你们什么审美,我们就是喜欢五颜六色!孔雀是彩色的吧?我们就是骄傲的孔雀! 其中,最骄傲的一只孔雀,就是屈原。 他经常“峨冠博带”出现在公众视线里,戴着高高的帽子穿着宽大的衣服,人又长得面如冠玉、目若朗星,端的是拉风啊拉风! 关键人家也有骄傲的资本哪—— 一来出身好,和楚王一个姓,都姓芈(这个不用注音了吧?感谢《芈月传》为全国人民普及生僻字)。 那个年代,“姓”和“氏”是分开的,同一族的人一个姓,但是根据封地、官职等的不同,又有了“氏”。 楚王的“氏”是熊,屈原的“氏”是屈,所以屈原和楚王都是老“芈”家的人呀! 二来有才华,才二十多岁就把楚国民间祭祀神灵时唱的歌,重新整理改编了十一首,并用楚国诗歌旧题命名为《九歌》。 这下子可不得了了! 屈原在文学史上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这也太神奇了! 屈原令人称奇的事还有很多: 他给后世的诗人留下了两个词:骚人,风骚。 因为屈原后来创作了楚辞体的巅峰诗歌《离骚》,诗人们也就有了一个很文雅的称呼:骚人。 如果想夸谁文采好,可以竖起大拇指对他说:你很风骚。

诗歌鉴赏意境例题练习及答案

诗歌鉴赏 意象和意境 ?学习目标:掌握意境的构成,体会意境美 ?学习难点:准确把握答题思路 要点阐释: 1、意象 诗歌的意象,即诗歌中的形象。“意象”的“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诗中的所抒之“情”、所言之“志”,就是主观之情“意”;“象”是指诗人在现实中感受到的客观物象,诗中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所叙之事、所描之人,就是客观之物“象”。“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叫“意象”。意象”就是蕴含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 例如枊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就是用以下六个意象组成:“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散曲是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十一个意象组成。 2、意境 诗歌的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一种情景交融而又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是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想象共同创造的结果。它是诗人主

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诗人常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鉴赏意境就要从作者所描绘的风物、景象入手,把握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感情。即象——境——情。 例如马致远的《秋思》中那些冷落衰败的意象,构成了萧索悲凉的深秋的意境。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表现出宁静幽深的意境。张旭的《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营造了一个清远含蓄的意境。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色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营造了一个清新明丽的意境。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连用缺月、疏桐、孤鸿等意象,营造了孤独凄凉的意境。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全诗前运用了“阴雨”、”江草”、”鸟鸣”,柳”、堤”等意象构成了这样一种凄凉凄清意境 3、意境与意象的区别: 1)意象是表意的典型物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意境是通过一个个意象构成的生活图景或艺术氛围。 2) 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组合融合而成。 3) 意境和意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没有意象,不能构成意境;没有意境,那些物象只是一盘散沙,没有灵魂。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通过十一个意象有机组合而成为凄凉悲清的意境,表达了一个沦落天涯的孤独旅人的落寞、寂寥、怀乡的情感。 总之,意境是作家所追求的艺术创造的终极目标,意象则只是营造意境的手段和材料

高考满分作文-诗意地生活(十)

高考满分作文-诗意地生活(十) 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当飞鸟翱翔于天际,当鲜花盛开于大地,当人们脸上绽放出微笑,诗意便开始在生活中流淌。人应当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季羡林曾说过:真正的和谐是人内心的和谐。“真正的和谐是人内心的和谐。”试想,一个内心浑浊不堪的人如何能够让生活充满诗意呢?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往往是其内心的真实反映。故如水般澄澈的林妹妹幽居在潇湘馆,在那一丛青翠的绿竹下迎风洒泪,对月抒怀,吟出一句句清巧奇谲的诗。而浑身散发着酒肉臭的薛蟠却只懂得猜拳行令,信口开河胡诌些“一个蚊子哼哼哼”的荤段子。内心和谐,充溢着对万物的爱的人才可以诗意地生活。特蕾莎修女给每一个穷人带去关爱,爱让她的生活充满诗意;皮埃尔神父为无家可归者送去温暖,关怀让他的生活充满诗意;袁隆平院士为饥饿中的人们送去希望,爱让他的生活充满诗意。当人们内心和谐,带着对万物的爱去生活,人们才可以学会如何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从阅读中汲取养料。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才可以变得诗意。当人们从儒、道、墨法的典籍中探究为人之道,当人们从司马迁的竹简中开启历史的明镜,当人们从唐宋八大家的作品里顿悟文章之法,智慧便开始滋润人们干涸的灵魂,给灵魂注入诗意。当人们从陶渊明的菊花中思索隐逸之士的情怀,当人们从史铁生的地坛中感念生与死的变迁,当人们从卢梭的瓦尔登湖畔拾获人生的宁静,思维便开始给心灵插上翅膀,让心灵翱翔于诗意的天

空。从阅读中收获智慧,从阅读中学会思考,人们才能懂得诗意的生活。 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现代人的生活充斥着为了生计和未来的奔波,充斥着嘈杂的汽笛声与喧闹声,充斥着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戒备。人们需要在清风的吹拂下,在小鸟啁啾中找回生活的诗意。莽莽苍苍的森林给诗意栖居的莎士比亚带来了浓郁忧伤的情怀,潺潺流动的多瑙河给施特劳斯家族带来了优美的音韵,古老沧桑的凤凰古城给诗意栖居的沈从文带来了历史的质朴与深刻。自然的灵动与纯净,让人们更加诗意地生活。 当人们内心和谐,带着爱心去生活,当人们从阅读中获取智慧与思绪,当人们到自然中寻找抚慰,人们才可以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写,诗意地生活。 点评 文章在提出“人应当诗意地生活”的观点之后,从“内心和谐、充满爱意”“从阅读中汲取养料”“让自然抚慰浮躁的心灵”三个层面展开论述,其中第一层可以看作是后两层的前提和条件,后两层是对前一层的深化,较深入地回答了怎样才能“诗意地生活”的问题。最后顺势收束全文,结构严谨。 文章观点较有个性;例证丰富,显示出良好的知识储备;语言流畅,文句表现力强。

诗意栖居 优秀作文

优秀作文 诗意地栖居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诗意地栖居”是—种生活态度:自由的,精神的,灵性的,自然的。诗是真正让我们安居的东西,我们可以不是一个诗人,但我们必须是一个诗意的栖居者,因为人类生存的本质是诗意的。 诗意地生活就是会营造自己的心境,调节自己的心态,超然世俗以外。 面对困苦、责难、伤害,我们应以豁达、开朗、乐观、进取的态度来对待,相信风雨过后是彩虹,乌云遮不住太阳。就像大文豪苏轼一样,虽屡遭打击,一生坎坷,但极为达观,听到鸟鸣便是“春山磔磔鸣春禽,此间不可无我吟”;就是被贬了官,还能吟出“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一顶笠帽、一身蓑衣、一双草鞋、一根竹杖,迎着风雨向前仍唱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诗意地生活其实很简单。一盆兰花,一支洞箫,一枚卵石,一幅字画,一片雪花,一场细雨,一弯月,一杯茶,一本书,一首诗……都会在宁静的心湖漾起欢愉的涟漪,给你带来无穷的诗意。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是丰子恺先生的一幅漫画:一张放在廊边的小桌,桌上是一壶茶。几只杯,天上是一钩月,窗边是一副卷起的芦帘。看着看着,心,沉静下来,喧闹没有了,烦恼没有了,恍惚之间自己也随散去的朋友去屋外赏月。夜,静极。读画竟有愿做赏月人、不羡仙的感叹。 周作人在《北京的茶食》中说: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是无用的装点,却是愈精练愈好。 然而,可怜我们的现实生活! 滚滚红尘中,人们追名逐利,物欲横流,人心浮躁,根本无暇顾及这“不求解渴的酒”,这“不求饱的点心”。而周作人在此看到的是艺术,是艺术化的生活,也就是充满诗意的生活。正是因为有了艺术,我们方知春雨不仅可以润泽禾苗,还可以窗下独听;茶不只可解渴,还可以养心;石不能言却最可人;花不但可以扮美女儿家,更可以案头清供,继而闻香动念,所谓“一花一世界”! 诗意地生活是人生的大彻大悟。 “热闹中著一冷眼,便省许多苦心思。冷落处有一热心,便得许多真趣”,这是《菜根谭》中的话。林语堂先生在《生活的艺术》中谈了庄子的淡泊,赞了陶渊明的闲适,还向西方人介绍了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娓娓道出一个可供仿效的“生活最高典型”的模式,令西方入倾倒。当时美国有一书评家说:“读完这书后,我真想跑到唐人街,一遇见中国人,便向他行个鞠躬礼。”诗意地生活,简化生活,读一篇美文,吟咏一首好诗,莳弄几株花草,把玩一块石头……让最微不足道的东西充满诗情画意,这是生活的大智慧。 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便能开垦出芳菲满地的精神桃花源来。 绽放你的美 实验二班郄腾蛟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的栖居在这片大地上。古城说:“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人的一生,贵在创造价值,要绽放属于你自己的美,实现你的价值。 苏格拉底有两句名言:“美德即知识”和“认识你自己”。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敢为人先,说出如此言论。他看懂了世态的落后,明白了文明的进步,立足于人文精神。虽然他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他并没有地头,他内心明白,真理是犹如真金般闪耀着光芒,能经得起火的考验。他用生命之光,绽放出自己的美。 这不失为一种难能可贵的价值,基于此,对后世依旧产生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 在唐代诗人中,很多人推崇诗仙李白,但我不为他骄傲,在其人生阅历中,他将浮华的宫殿尽收眼底。可是在这片诗海中,我独望见一位平常但不平凡的伟大诗人——杜甫。眼前国破河山,

.语文诗歌鉴赏之理解诗歌内容 正式之令狐文艳创作

专题学习一、诗歌鉴赏之内容理解 令狐文艳 信宜砺儒中学高一()班姓名____________ 小组______ 评价______ 诗歌阅读乃高考必考内容,是高中阶段极其重要的一个知识点,需要认真学习掌握。要想在此题目上获得高分,关键要理解诗歌的内容。要准确理解诗歌内容,并不需要像文言文一样逐字翻译,而是明白每句诗歌的句意,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大意,理解诗人寄予的情感。我们可以简单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 有些诗歌,推敲其题目,就可以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或思想感情,所以在解读文本时,千万不能置之不顾草率行事。如王维的《新晴野望》,推敲一下这首诗的题目,看它透露出哪些信息。“新晴”表明雨水刚过,天气已经放晴,既点明了时间,又表明了天气;“野望”就是眺望原野,写诗人所做。前者是诗人眺望原野的背景,后者是这个题目的核心。不难推测出这首诗歌主要是写诗人远望原野的景色,抒发某种心情的。甚至我们从中还可以感受到作者此时的心境——应该是带着点愉悦的。短短的四个字告诉了我们丰富的内容:时间、人物、做什么,可谓言简意丰。又如《 了解作者同样重要。知人论世最早是孟子提出来的,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东西写作的。如我们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如果不介绍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这一背景,就很难真正理解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因此,在阅读古代诗歌时,不能忽视作者,要结合我们已有的关于作者及其生活时代的有关知识,还有注释的提示,去解读诗歌。 比如李白、杜甫都是盛唐大诗人,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基本相一致的,且受到相同的人文精神的熏陶,其诗歌在某些方面也有一定的共通性,但他们诗歌创作的风格却有自己的鲜明特色,是绝不相同的。李白为人兴趣广泛,文采飞扬,是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少年时就游历四方。其为人“不屈己,不干人”,希望能够“一鸣惊人”“一飞冲天”。正因如此,在他的骨子里面有着一种浪漫主义情怀,反映在诗歌上就是其作品的飞扬洒脱,不拘一格,大量的夸张和想象。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不是一个“万事不

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海德格尔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一一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说."我在等待神的来临。" 有时候人信仰宗教,却离开了存在的根源,因为人把宗教视为现实世界中的工具来使用,相信自己死后可以升天堂,但这往往只是心理自我安慰的心灵幻觉而已!海德格尔则告诉人们要以真诚、开放的态度,揭开被遮蔽的世界,寻找真理的真相,以等待神的来临。 引言 时代背景 海德格尔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哲学家。他的影响力极为广泛,也极为深刻。这是因为他充分掌握到根本的问题,也就是形而上学。 一个人的思想如果偏重于有形可见的一切,譬如,努力追求对宇宙的认识,他所能产生的心得就仅止于向外了解物质世界。或者,如果他只注意到人的问题,如加缪、萨特等哲学家,便仅能专注于人的世界,对历史、社会、文化有其评论与见解。然而,形而上学则是探讨这两者最后的根源。 天地间的存在之物有二:自然的世界与人类的世界。但是,这两者的存在均无必然的理由。世界可能因战争而整个毁灭,人的生命更是短暂,连文化也可能被我们自己所破坏。既然这两者没有最后的保障或内在的根据,它们为什么又会存在呢?因此,哲学家研究形而上J学,就是要深入这些现象的背后,询问这两个世界既然没有内在的基础,但它们事实上又存在,那么一定有别的理由,这个理由便称作"终极的世界"。相对于我们的有限,它是无限的;相对于我们的变化万千,它是超越的;相对于我们的浮面,它是根本的。形而上学就是要研究这第三个世界,换言之,就是要去找寻前两个世界的最后基础何在。由此观之,海德格尔的关怀焦点是非常准确的。 海德格尔生于1889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正好是他的盛年时期。他三十八岁出版代表作《存在与时间} (Sein und Zeit; Beingαnd Time)广受重视,成为当代的大哲学家之一。1933年,纳粹统治德国,海德格尔四十四岁,竟接受纳粹的指示,出任弗莱堡( Freiburg)大学的校长。这件事一直为后人所批评。尽管后来,他因为纳粹无端残杀犹太人而与纳粹决裂,但终究留下了不好的名誉痕迹。所以,真正的学者最好不要参与政治活动,因为在政治圈中很容易被污染,海德格尔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然而,生命上的这一个阴影,并不影响他思想上的深度。在那个年代,他期盼通过教育来改善世界。后来发现:在思考"存在"时,面对变化的世界,自己究竟能掌握多少?即使让自己得君行道,又能拯救苍生到什么程度呢?这是很大的问题。海德格尔怎么会去思考这些问

《诗意地生活》07年高考满分作文赏析_高考作文

《诗意地生活》07年高考满分作文赏析 下文为大家整理的作文是关于《诗意地生活》07年高考满分作文赏析,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当飞鸟翱翔于天际,当鲜花盛开于大地,当人们脸上绽放出微笑,诗意便开始在生活中流淌。人应当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季羡林曾说过:真正的和谐是人内心的和谐。“真正的和谐是人内心的和谐。”试想,一个内心浑浊不堪的人如何能够让生活充满诗意呢?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往往是其内心的真实反映。故如水般澄澈的林妹妹幽居在潇湘馆,在那一丛青翠的绿竹下迎风洒泪,对月抒怀,吟出一句句清巧奇谲的诗。而浑身散发着酒肉臭的薛蟠却只懂得猜拳行令,信口开河胡诌些“一个蚊子哼哼哼”的荤段子。内心和谐,充溢着对万物的爱的人才可以诗意地生活。特蕾莎修女给每一个穷人带去关爱,爱让她的生活充满诗意;皮埃尔神父为无家可归者送去温暖,关怀让他的生活充满诗意;袁隆平院士为饥饿中的人们送去希望,爱让他的生活充满诗意。当人们内心和谐,带着对万物的爱去生活,人们才可以学会如何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从阅读中汲取养料。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才可以变得诗意。当人们从儒、道、墨法的典籍中探究为人之道,当人们从司马迁的竹简中开启历史的明镜,当人们从唐宋八大家的作品里顿悟文章之法,智慧便开始滋润人们

干涸的灵魂,给灵魂注入诗意。当人们从陶渊明的菊花中思索隐逸之士的情怀,当人们从史铁生的地坛中感念生与死的变迁,当人们从卢梭的瓦尔登湖畔拾获人生的宁静,思维便开始给心灵插上翅膀,让心灵翱翔于诗意的天空。从阅读中收获智慧,从阅读中学会思考,人们才能懂得诗意的生活。 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现代人的生活充斥着为了生计和未来的奔波,充斥着嘈杂的汽笛声与喧闹声,充斥着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戒备。人们需要在清风的吹拂下,在小鸟啁啾中找回生活的诗意。莽莽苍苍的森林给诗意栖居的莎士比亚带来了浓郁忧伤的情怀,潺潺流动的多瑙河给施特劳斯家族带来了优美的音韵,古老沧桑的凤凰古城给诗意栖居的沈从文带来了历史的质朴与深刻。自然的灵动与纯净,让人们更加诗意地生活。 当人们内心和谐,带着爱心去生活,当人们从阅读中获取智慧与思绪,当人们到自然中寻找抚慰,人们才可以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写,诗意地生活。 文章在提出“人应当诗意地生活”的观点之后,从“内心和谐、充满爱意”“从阅读中汲取养料”“让自然抚慰浮躁的心灵”三个层面展开论述,其中第一层可以看作是后两层的前提和条件,后两层是对前一层的深化,较深入地回答了怎样才能“诗意地生活”的问题。最后顺势收束全文,结构严谨。 文章观点较有个性;例证丰富,显示出良好的知识储备;语言流畅,文句表现力强。 (湖南师大文学院李作霖)

古诗20首的大概诗意理解

古诗20首的大概诗意理解 1、《忆江南》其二(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山寺:灵隐寺。潮头:指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 2、《忆江南》其三(唐)白居易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娃:美女。醉芙蓉:形容舞姿之美。 [赏析]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出任过杭州刺史和苏州刺史。江南的风光、名胜,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他写这组词的时候,已是晚年。他已厌倦于朝廷里的仕官生涯,因此对秀丽的江南怀有特殊的好感。 3、初春小雨(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润:滋润绝:绝对胜:超过 [译文]: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远胜过绿杨满城的暮春。 [赏析] 韩愈,字退之,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 4、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初:副词,刚刚。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行不足:百游不厌。阴:同“荫”,指树阴。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赏析] 《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也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

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基于海德格尔哲学思想

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基于海德格尔哲学思想 赵佳燕国贸102班 2111004035 摘要:本文基于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时代背景,阐释了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理论和技术的本质理论,旨在表明海德格尔哲学思想对我们今天寻求人与自然之关系和谐有着深刻的启示。海德格尔关于人、自然、技术三者间的关系可总结为:人是自然存在的看护者;技术是存在的“促逼着的解蔽方式”;拯救技术危险的方法是“诗意地栖居”。结合我们正面临的诸多全球性问题,文章最后指出:海德格尔哲学思想具有现实意义,人及一切存在者应该诗意地存在,诗意地安居。 关键词:海德格尔存在主义技术的本质现实意义 马克思在100多年前指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然而,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技术能力不断增强。一种征服、控制和改造自然的人类欲望便不断膨胀。如今,当人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辉煌成就时,却不幸地发现自己也置于钢筋混凝土所构筑成的冰冷世界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绿地面积迅速减少,土地沙漠化,温室效应,洪水泛滥,能源短缺、资源匮乏,使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受到挑战,人们不禁要问“技术是福是祸?”,“长此以往,人类的‘栖居之地’究竟何在?”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海德格尔在20世纪上叶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从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出发,海德格尔展开了对技术之本质的追问,并指出拯救技术危险的最后归宿: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对于今天我们寻求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有着深刻意义。一、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理论 马丁﹒海德格尔是二十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海德格尔指出西方哲学自从柏拉图便误解“存在”的意思,去研究个别“存在”的问题而不去研究“存在”本身的问题。海德格尔相信哲学的探求应该新方式来进行,重踏哲学历史足迹,一步一步出发。20世纪30年代中期起,海德格尔开始了对西方哲学史的系统性的阐释。他从现象学的、解释学的、存在论的角度研究了一些重要哲学家的著作,并且试图将这些著作未被思考过的前提和偏见展示出来。 海德格尔生活的时期,人类中心主义理论使人的主体意识高扬,人的欲望极度膨胀,在自然面前万分傲慢,无休止地向自然索取,急功近利,其结果终于导致了环境危机,危及到了人自身生存的安全。人类中心论由此受到严重挑战。 海德格尔批判了传统认识论的主客二分模式,认为人不是唯一的主体,所有的存在者都

古诗20首的大概诗意理解

古诗首的大概诗意理解 、《忆江南》其二(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山寺:灵隐寺。潮头:指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 、《忆江南》其三(唐)白居易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娃:美女。醉芙蓉:形容舞姿之美。 [赏析]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出任过杭州刺史和苏州刺史。江南的风光、名胜,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他写这组词的时候,已是晚年。他已厌倦于朝廷里的仕官生涯,因此对秀丽的江南怀有特殊的好感。 、初春小雨(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润:滋润绝:绝对胜:超过 [译文]: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远胜过绿杨满城的暮春。 [赏析] 韩愈,字退之,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初:副词,刚刚。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行不足:百游不厌。阴:同“荫”,指树阴。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赏析] 《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也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

诗意的栖居(800字)作文

精选作文:诗意的栖居(800字)作文 无意间想起了海德格尔,那位充满诗情画意的老人说:生命里充满了劳绩,但还要诗意的栖居在这块土地上。那守着瓦尔登湖的梭罗,那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还有那起舞弄清影的苏东坡,都在人生天地间诗意的栖居。生活中,处处充满了诗意,每一缕阳光,都是一个跳动的音符;每一条小溪,都是一组流淌的旋律;每一径迂回的小道,都是一部写满乐章的乐章。诗意地栖居,用心去享受生活的意趣。月夜下,朱自清漫步荷塘,让一颗轻松的心在荷花池塘间游荡,是一种情趣;穷困时,郁达夫租一椽破屋在院中细数一丝丝阳光,是一种闲趣;监禁中,陆蠡囚住一枝常青藤,是一种恋趣。人生好比涨潮,潮起潮落,向滚动的音符欢快的跳跃。纵使遭遇乌台诗狱的摧残,也还要大江歌一曲,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纵使被贬黄州,也还要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侣鱼虾而友麋鹿;纵然发配天涯,也还要享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俯仰万世,东坡诗意地去栖居,远离了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于是,满腹的凄苦得以超越,满心的灵魂得以升华。现实容不下海子,没有像徐志摩那样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海子毅然选择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置身在这个世界,未曾远观它的美好,而人与世俗的差距又太大,也许在这种情况下面朝大海就是一种诗意的栖居。翻开尘封的历史,跨越历史的长河。恍惚中,有人拔剑长歌曰:我辈岂是蓬蒿人,大笑而去,顺滚滚东逝长江,穿巴峡巫峡,过洞庭扬州;醉酒入长安,挥毫金銮殿上,故作狂态。国舅磨墨,力士脱靴,嘲尽天下豪贵;云游九州,望川而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豪情万丈,诗意地栖居,练就了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生活可以没有富足绚丽,但却不能没有诗意,在人世间诗意地栖居,才能享受生活的情趣,感悟人生的真谛。如果生活可以有n多种选择,我只愿诗意的栖居。高三:马治平 篇一:作文指导-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小引] 诗意,是指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诗意地栖居”是指以诗般美好的意境面对生活,投入生活。随着科学的发展,工业文明使人异化了,一些人丧失人的本性,以致“离开了神灵”(荷尔德林语),犹如游子离开自己的故乡,孩童失去了母亲一样。一个人无家可归,那该何等痛苦!所以,被异化的人需要回家,需要寻找回家之路。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在预感到人在不可逃避地陷入无家可归境地的同时,必将企求重返故里,重返童真,享受偎伴美好人性而激起的无尽的欢乐。因此,他呼吁人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现在,不少中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困惑。他们说老师要求“作文的内容一定要源于生活”,可学习生活实在是太枯燥乏味了——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日复一日地奔波于家门校门之间,几乎没有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甚至连春游、秋游活动都被明令取消,能谈什么生活?因此陷入了无从下笔的困境。作文中经常出现“把老人写死了,把父母写散了,把自己写残了”的编造现象。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走出这种困境,进行真实的写作,让作文充满生活的气息呢?能否从“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获得一些借鉴呢? [认识与精彩片段之一]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来自何处? 有人以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来的,其实,在他之前德国哲理诗人荷尔德林就

诗歌鉴赏必知必记知识集锦

诗歌鉴赏必知必记知识集锦 一、理解诗意: 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借用文言文知识) 明确时间、地点、景物、人物、事件 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3、方法——圈点批注法 粗读诗歌,圈点表层信息:圈点出时间、地点、人物、行为、景物基本理解大意。 精读细品,批注深层意思,力求全面读懂诗词,正确把握作者情感:批注出意境、情感、思想、手法等,全面读懂诗词。 二、分析语言: 1、炼字题: 解字:语境义(表义深意)+手法特殊语法现象(名词动用之类的) 修辞手法(拟人,通感,化无情为有情,化静为动等)解句:句义+手法效果描述景象,点出该字所烘托出的意境 联情旨:对意境、形象、情感、结构、技巧方面的作用 2、语言风格类题: 点特色(沉郁顿挫[杜甫]、绮丽典雅、清新质朴、简洁明快、雄浑奔放、悲慨凄凉)析特色(结合相关诗句分析) 联情旨(对意境、形象、情感、结构、技巧方面的作用) 3、语言风格积累 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 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朴实无华华美 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雄浑豪放 4、语言风格详解 沉郁:用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凝聚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 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自然: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 委婉:不直接写出,通过写看似无关的事物,表达内心的情感。直 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样子直接写出。洗 练:语言表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雄 奇:气势雄伟,立意新奇。 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 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 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以为深长。 平淡:朴素,不求辞藻华丽,显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于平淡中蕴涵着深意。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明快: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 三、分析形象: 1、答题步骤 概括形象:客观词+主观词+定性(人、物、景) 分析形象:解诗句,重点分析主观词在诗中的表现 联情旨:形象对主旨情感的作用。咏物诗要谈手法。 人物形象 一句概括,形象特点+社会属性(…的隐士;…的底层劳动妇女;…的书生) 结合全诗的句子进行分析,有描写手法的要鉴赏所用的描写手法(侧面,正面) 概括出形象中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作者…)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理解诗句含义专练(含答案)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理解诗句含义专练 真题回顾【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答案】 (1).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故C错误。

(2).“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评析: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许道宁,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中期(约公元970年-1052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多写林木、野水、秋江、雪景、寒林、渔浦等,并点缀行旅、野渡、捕鱼等人物,行笔简快,峰峦峭拔,林木劲硬。有《秋江渔艇图》、《关山密雪图》、《秋山萧寺图》传世。 【对点综合提升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 与东吴生相遇 韦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①平。 【注】①泰阶,古星座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诗写与朋友相遇,“各如萍”的情感内涵与文天祥“身世浮沉雨打萍”略有不同。 B. 诗人综合运用了对比、比喻、借代等多种手法,使情感表达鲜明、生动。 C. 诗人人生起伏跌宕,但仍然寻“春”赏“月”,追求美好、诗意的生活。

高考作文范文《诗意地栖居》

诗意地栖居 人生是一场戏。有人光彩照人地占据在舞台中央,也有人孤独地坐在角落里;有人生活得波澜壮阔,高潮跌起,险象环生,也有人生活得如一杯不温不火的白开水,平平淡淡;有人事业有成,金玉满堂却莫之能守,也有人每天三餐粗茶淡饭却尽享天伦之乐;有人活在过去,为“逝者如斯夫“的岁月而哭泣,也有人天性乐观,总面向未来,信心满满。 这些都是人生。大千世间,众生百态,它们一同构成了人生的全部。就如同世间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人生决不是一位刻板的老学究,整日板着一张脸。他更应该是一位激情四溢,开朗奔放的少年。他可能有痛苦,但那也是一种快乐;他可能有失败,但那也是将要到来的成功;他渴望收获,却用给予去取得;他赞美残缺,因为他也追求完美。 所以遇到挫折不要哭泣,因为它只是人生的一段小小的插曲;也不要在金钱名利上越陷越深,因为那并不是人生的真缔。很多人磕磕碰碰,寻寻觅觅只为一个天涯梦。其实梦想远在天涯,近在咫尺,在心上,在手中。幸福永远都在你的身后,反而过分执着会让你失去很多很多。从一幅风景里看出另一幅风景,也是人生的哲理和诗韵。 生是一种偶然,死是一种必然,我们都无法把握。但我们却能够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其实活着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和幸福。人生就是一段旅程,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活在当下,常记一二。只要一生无愧于心,无愧于人,无愧于天地,那么还有什么可以遗憾的呢? 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无论生活给予了我们什么,是快乐也好,是痛苦也罢,我们都要报以微微一笑,在尘世中诗意地栖居。

诗意地生活 我们首先必须生活着,然后才看生活得诗意与否。小姨是杂志社的特约撰稿人,那本杂志的第四版是她的专栏——“生活的诗”。而小姨本人对诗的热爱已经到了狂热的地步,组织了在当地小有名气的诗社。每逢周末,小姨便像逢了重要的节日,盛装打扮,与社员们聚在一起,谈诗论诗,赏诗做诗。 姑姑是与诗“八竿子也打不着”的农妇,可她在农贸市场却是响当当的人物。她的白菜是最青最嫩的,她的苹果葡萄是最水灵的,她的鸡蛋是出了名的有营养,甚至有人说,从她那买去的鸡,熬了汤能治病!其实我知道,顾客宁愿绕远路也要到姑姑这里来,冲的是她的热情诚实。 我去过小姨家,整个儿就像古典而标准的中式“藏经阁”。进门便见装裱一新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再往前走几步,李白、杜甫、王勃、李清照,挨个儿跟我打了招呼;打开卧室门,梭罗的那句“在瓦尔登湖上诗意地栖居”分外打眼。面对一屋子的书和姨父小声的数落,小姨吐吐舌头,调皮地说:“囡囡,别理他,小姨我就是爱书。” 我也去过姑姑家,青砖房,昏暗的灯光,姑姑忙里忙外,丝毫不停歇,在她的厨房里,锅碗瓢盆恣意奏着打击乐;在她的院子里,鸡鸭鹅猪快活地唱着合唱曲。见我来了,姑姑挺不好意思:“娃,俺家乱,你别介意,来来,随便坐。” 我的小姨是所谓:“文学青年,”“十指不沾阳春水”,过着“文化人”的生活。 我的姑姑是别人眼中的“大老粗”,干惯了粗重的活计,过着普通农妇的生活。 我一直试图弄明白,这样有着天壤之别的两个人,在谈及自己生活之时,眼中快活满足甚至自豪的光彩为何会如此相似? 小姨觉得她一直诗意地生活着,姑姑是不明白什么叫诗意的,但在旁人——我看来,她也有诗意的生活。 或许因为她们同在乐观而向上地生活,在自己的领域做到最好,获得了满足。 也许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诗,乐观而充实便是诗意。 我的“雅人”小姨和“俗人”姑姑,同在一片蓝天下诗意地栖居。 诗意离我们很近,我们活着,乐观充实地活着,便可以宣告——我正诗意地活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