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知识与能力答案

教育知识与能力答案

教育知识与能力答案
教育知识与能力答案

一、单选题

1—5BCAAB 6—10BBCBB 11-15ABBBD 15-20CBCAA

二、辨析题

1.错误。知识不等于智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要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认识能力。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以下条件:(1)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2)必须科学的组织教学过程(3)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2.错误。课程不仅包括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还包括学校有目的地开展的各种活动,以及学校内其他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潜在的教育影响。课程不但包括对教学内容的规范,而且包括对教学进程的规范。

3答案: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无意注意是无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4.答案: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气质是先天就有的,每种气质都有其优缺点,所以,气质没有好坏之分。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适用性,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参考答案: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3.答案:(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强三观)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强良行)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用榜样)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用集体)

(5)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

(6)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7)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教育)

4.答案: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

(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2)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3)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呈倒U型曲线。

四、材料分析题

1.(1)案例中肖老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案例中的老师面对学生留长发事件没有进行一味地批评教育,而是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其爱美的错误行为进行教育,这样的教育才能够收到好的效果。(2)案例中肖老师的做法符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是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

结合起来。案例中老师对于个别男同学留长发的事情,不是针对其个人进行教育,而是将其置于集体之中,“要听大家一起听”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

(3)案例中肖老师的做法符合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案例中老师并没有采取批评教育的方式,不是以权压人,而是以理服人,讲明道理,疏通思想,让留长发的男同学自己发现错误所在,从而改变自己留长发的不良习惯。

2.(1)原因:①主观方面。第一,一些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情绪体验消极、道德意志薄弱、受不良行为习惯的支配、性格上的缺陷等。第二,中学生情绪情感的易感性、冲动性、两极性明显,具有逆反心理。第三,中学生缺乏自制性的意志品质,遇到事情难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发生群殴而不是单人对打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是因为中学生的意志缺乏独立性,容易受别人意见的干扰。②客观方面。中学生打架斗殴的不良行为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家庭教育失误;第二,学校教育不当;第三,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

(2)应对措施。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效果取决于教育时机的选择和对众多教育因素的控制。一般认为,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要经历醒悟阶段、转变阶段和自新阶段三个过程。矫正不良行为的心理学策略有:①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②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③讲究谈话艺术,提高道德认知;④锻炼与诱因做斗争的毅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⑤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

一、单选题

1-5.BCCDD 6-10.BACAC 11-15.CBDCD 16-20.DDBDD

二、辨析题

1.错误。教育目的是预期的教育结果,是国家、教育机构、家长、教师等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还包括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教学目标是在某一阶段(如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过程中预期达到的具体结果,是教学工作的依据和评价标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这是确保教学有效的基本条件,但是仅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没有总的教育目的作为指导,教学工作就会失去意义和方向。

2.答:错误。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协调发展;此外,也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3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学习策略包含学习方法。因此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4.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线索为依据,其态度和自我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的影响,往往不易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判断,而是人云亦云,从他人处获得标准;行为常以社会为定向,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交活动。场依存型学生理科、自然学科成绩差,人文、社会科学成绩好。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以自己的内部线索为依据,社会敏感性差,不善于社交。场独立型学生理科自然科学成绩好,人文社会科学成绩差。因此,这两类学生只是认知风格不同,没有成绩好坏之分。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一、单选题

1-5.ACBDA 6-10.DCBAC 11-15.AAAAB 16-20.CBBBB

二、辨析题

1.正确,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目的或任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围绕这一目的或任务开展管理、教学、服务等工作。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是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教学

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的任务,还承担着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任务。教学必须遵循教育性原则,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都要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2.错误,我国古代的六艺指的是西周时期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六艺”具体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其按学科性质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礼乐、射御、书数。孔子主要是以西周的六艺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吸收了有用学科,又根据现实需要创设新学科,虽袭用“六艺”名称,但对所教授的学科都做了调整,充实了内容。《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孔子在创办私学教学过程中,对西周的文化典籍整理之后形成的六种教材。其中《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因此,将孔子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典籍定义为“六艺”教育是错误

3.答案: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学习是学习是个体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这种行为的变化有可能是外显的可观察到的行为,也包括内部的潜在的变化,在行为上暂时观察不到的。因此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4.答案:客观方面:家庭教育的失误;学校教育不当;社会文化的不良影响。

主观方面: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消极的情绪体验、道德意志薄弱、不良行为习惯的支配、性格上的缺陷等。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心理相容的氛围

2.参考答案:促进教师专业自主意识的提升,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增强教师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促进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提升,

促进教师反思意识

3.参考答案:

(1)面向全体学生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

(3)尊重与理解学生

(4)发挥学生主体性

(5)个别对待学生

(6)促进学生整体性发展的原则

4.参考答案:客观方面:家庭教育的失误;学校教育不当;社会文化的不良影响。

主观方面: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消极的情绪体验、道德意志薄弱、不良行为习惯的支配、性格上的缺陷等。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

(1)逆反心理是指中学生由于自身成熟而产生的独立或自重的要求与对长辈的不满、反抗情绪相矛盾的心理。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发生在父母或教师等成人遇事“爱唠叨”,说话过头,限制了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交友结伴的时候。

(2)成人在教育他们时,要注意尊重他们、讲究方法,同时要提倡他们孝敬、体谅长者,设法使他们加强修养,鼓励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这样,“逆反心理”还是可以克服的。

2.(1)王老师和家长的说法都是片面的。

(2)分析说明:①他们的说法违背了学校、家庭共同做好德育工作的合力教育原则。②合力教育原则的提出,是因为影响学生品德的因素既有学校的、家庭的,也有社会会的。养成孩子的良好品德,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③贯彻合力教育原则,必须遵循相互尊重的原则,而王老师和家长的做法显然都违背了相互尊重的原则。

(3)结合实际分析说明。

一、单选题

1-5.CABDB 6-10.AABBD 11—15.CBBCA 16—20.CADAD

二、辨析题

1.错。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

不是万能的,不能“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错。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对人的发展只起主导作用。人的发展会受到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等。

3答案: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学校心理辅导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辅导以正常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发展辅导为主要内容。因此,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4.错。人和动物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形成条件反射。因此,能否形成条件反射不是区别人与动物心理差异的标准。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备课(两个三);上课;作业的布置与反馈;

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参考答案:要做好计划,对谈话的内容充分准备;

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

要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谈话结束后,教师要进行归纳和总结。

3.答案:(1)来自学生方面:

学生的上课风气;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的疲劳程度;学生的自制力;对教师的期望。

(2).来自教师方面的因素:教师的领导方式(参与式领导;监督式领导);教师的威信;教师的语言、声调、动作、表情;教师的注意分配情况;教师的教育机智。

(3)来自课堂学习环境的因素

(4)来自其他方面的因素:班级规模等。

4.答案:广泛性:贯穿在掌握知识,预习、听课、巩固运用,思维、记忆、注意、观察等过程中。

实践性:学习习惯最基本、最重要的特点。在听、说、读、写以及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实践活动中。

阶段性:由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

模仿性:

四、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1)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包括先天素质,也包括后天因素。①先天素质。先天素质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它包括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神经系统和脑的特点。它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②环境、教育对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第一,产前环境及营养状况的影响。胎儿生活在母体环境中,这种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出生后智力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第二,早期环境的作用。在儿童成长的整个过程中,智力的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往往是先快后慢。因此儿童期的发展对后期能力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第三,教育条件的影响。一个人能朝什么方向发展,发展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条件。家庭环境,生活方式,家庭成员的职业、文化修养、兴趣、爱好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与态度,对儿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③实践活动的影响。实践活动是人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所特有的积极主动的运动形式。可以说,实践活动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必要条件。④其他个性因素的影响。环境和教育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外部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要想发展能力,除必须积极地投入到实践中之外,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个性心理特征,即理想、兴趣及勤奋和不怕困难的意志力。

(2)①齐白石勤奋、进取的人格特质及他的虚心求教、勤学苦练的品质是他成才的关键因素。

②在外部环境不利时,要创造条件,勤奋努力,逆流而上,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同样也能取得成功。

2.答案要点

(1)韩国养成教育的做法应给予肯定,德育要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

(2)分析说明:①道德行为是基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等因素表现出的实际行动,也是道德形成过程的目的。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人的道德面貌是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展现,也是在实际行动中形成和发展的。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必须加强道德行为教育。②分析我国当前忽视学生养成教育的错误。

(3)如何借鉴借鉴韩国抓学生的道德行为的方法。①应从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抓起。②从中小学生实际出发。③要特别强调训练和强化。

一、单选

1-5CCADA 6-10BDDBA 11-15CACDB 16-21ACCDBC

二、辨析题

1.教育民主化就是教师与学生地位平等。

【解析】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即教育要为所有的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教育权利,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这意味着要对社会弱势群体学生给予特殊照顾;其次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指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最后是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等。概言之,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

2.德育过程及品德形成的过程。

【解析】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依据学生特点,以适当的方式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将相应的社会规范转化为学生的品德,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影响这一过程实现的包括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因素。二者是不同的。

3.凡是由学校在课外组织的活动,都属于课外活动。

【解析】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课外活动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课外活动不限于校内活动,凡是由学校在课外组织的活动,都属于课外活动。

4.综合课程比分科课程优越。

【解析】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分科课程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但是容易带来科目过多、分科过细的问题。综合课程的缺点主要有两点:一是教科书的编写较为困难,只专不博的教师很难胜任综合课程的教学,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二是难以向学生提供系统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不利于高级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各有优缺点,因此,不能说综合课程比分科课程优越。

三、简答题

1.简述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明确;(2)教学内容准确;(3)教学结构合理;(4)教学方法适当;(5)讲究教学艺术;(6)板书有序;(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1)了解和研究学生;(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4)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5)组织课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6)建立学生档案;(7)操行评定;(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9)个别教育工作;(10)班会活动的组织;(11)偶发事件的处理。

3.简述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要认真组织;(2)讲授要讲究讲授的策略和方式,要系统完整,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符合知识的系统性和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3)教师要努力提高语言表达水平,讲究语言艺术;(4)要组织学生听讲;要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4.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

(1)法定的学校自主权;(2)明确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学宗旨;(3)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结构;(4)体现学校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的教学系统;(5)教师的专业精神与技能;(6)共享的课程资源;(7)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8)与课程专家的合作。此外,需要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对时间、场所和资金进行优化配置,并注意从学校周围的研究所、大学等教育科研机构和社区组织中获得资源支持。

四、材料分析题

1.(1)直观性原则。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教师将若干正方形分给学生,让学生拼出长方形,是利用直观性教学原则的表现。

(2)启发性教学原则。该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让学生自己拼出长方形,可以参考课本公式并求出长方形的面积是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表现。

(3)谈话法。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谈,以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材料中“请学生起来回答,并让学生说出这样求的原因”是运用谈话法的表现。

(4)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是运用读书指导法的表现。

2.(1)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材料中的音乐老师针对学生用食指敲桌沿这一行为并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警告,而是循循善诱,引导他加入乐队打鼓。

(2)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音乐老师的做法体现了这一原则。老师能够从学生用食指敲桌沿这一行为中看到学生有打鼓的潜质,说明音乐老师能够做到一分为二地客观评价学生,能够最大化学生的优点,缩小学生的缺点。

(3)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音乐老师提出让学生到乐队当鼓手,同时提出要学生上课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这体现了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这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启发自觉,使其得到良好的发展。

五、教学设计题(答案要点)

26.(1)①知识与能力目标:对比三角形,理解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增强观察、比较、

抽象概括、动手操作、空间想象等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对比、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过程,在探究中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掌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习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2)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是个难点,针对这一难点设计如下活动:首先拿一个长方形木框,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动手,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并测量两组对边是否还平行。然后,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最后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容易变形,也就是具有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请学生举出实际例子。这样设计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不仅让学生经历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而且还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

教师资格考试新大纲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重点知识梳理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国内: (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教育思想记载在《论语》中,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性相差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表现启发性教学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 (2)孟子,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着重要地位。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论。他把人性归于天性,把道德归于人性,又把人性归于天赋,构成了他的先验主义的人性论。著有《孟子》一书。 (3)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始创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墨子是躬行实践的教育家,在教育方法上有重大贡献。一、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他把教与学比作和与唱,“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三、提出“量力所能至”的自然原则。他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然发展安排教学程序,做到“深其深,浅其浅”,使学生能“浅者求浅”,“深者求深”。 (4)战国末年,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学记》提出了“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5)王充,我国古代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著《论衡》。在教育思想方面,王充很重视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他虽然认为人性有善有恶,但他肯定善恶是可以改变的。“在化不在性”,重要的是教育。“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又如“篷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人之善性,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由此类也”。 (6)朱熹,我国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重视家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其教育主张的一大特点。他认为只有通过严格的家庭教育,才能使学子“变化气质”,他制定了《童蒙须知》、《程蒙学须》和《训蒙诗》等,作为父兄在家教育子弟的守则。 (7)黄宗羲,明末清初著名教育家,著《明夷待访录》。黄宗羲并提出“学贵履践,经世致用”的理论实践并重的教育学习观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真题与答案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答案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国考)笔试真题及解析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科目代码:302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在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和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的学者是() A. 夸美纽斯 B. 洛克 C. 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答案]:B 2、在教育目标的分类中,美国教育学心理学家布鲁姆就学生学习结果划分的三大领域是() A. 知识,技能和技巧 B. 知识,理解和应用技能 C. 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D.认知、应用和评价功能 [答案]:C 3、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这主要说明教育具有哪种功能() A. 经济功能 B. 政治功能 C. 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答案]:A 4、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从清末开始试图建立现代学制,在颁布的诸多学制中,第一次正式实施的是()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B 5、教育的本质特点是() 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 促进社会发展 C. 有目的地培养人 D.完善人的自身生产 [答案]:C 6、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 A. 六三分段设置 B. 五四分段设置 C. 九年整体设置 D.多种形式设置共存 [答案]:C 7、主张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应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鼓励学生”做中学”,通过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反映的课程类型是() A 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C 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答案]:B 8、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 课程标准 D.教科书 [答案]:D 9、罗老师讲解”观潮”这篇课文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他在教学中贯彻了() A.直观性原则 B.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答案]:A

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 2018 年上半年(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共21 道题,每题 2 分,共42分) 1. 在科学分类中,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学者是() A. 卢梭 B. 培根 C. 康德 D. 洛克 答案:B 2. 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 《学记》 B. 《孟子》 C. 《论语》 D. 《中庸》 答案:A 3. 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作用。这说明教育具有()。 B. 阶级性 A. 历史性 C. 社会生产性 D. 相对独立性 答案:D 4. 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 A. 社会生活 B. 科学实验 C. 生产劳动 D. 学校教育 答案:D 5. 再生产科学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这表明教学活动具有() A. 引导性 B. 简捷性 C. 直接性 D. 实践性 答案:B 6. 发达国家大多已普及12年义务教育,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仅普及9 年义务教育。这说明从根本上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社会因素是()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生产力发展水平 C. 人口数量和质量

D. 社会意识形态 答案:B 7. 我国学校德育包括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A. 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纪律教育 B. 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 C. 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D. 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 答案:C 8. 张校长特别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提出“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 ,以此来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张校长强调的德育方法是() B. 示范法 A. 陶冶法 C. 锻炼法 D. 说服法 答案:A 9. 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人皆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之实现。由此,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自发学习”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称为()。 A. 指导性教学 B. 情境教学 C. 非指导性教学 D. 程序教学 答案:C 10. 学校课程有多种类型,其中最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是() B. 经验课程 A. 学科课程 D.隐性课程 C. 活动课程 答案:A 11. 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过程是() A. 课程评价 B. 课程实施 C. 课程组织 D. 课程设计 答案:D 12. 维果斯基认为评价人类发展应该从四个层面进行,除了微观、个体、社会历史之外,第四个层面是() A. 文化层面 B. 系统层面 C. 技术层面 D 规范层面 答案:B 13. 当人们听到一种自己觉得可怕的声音时,往往会感到发冷,甚至起鸡皮疙瘩。这种现象称为() A. 适应 B. 对比

(完整word版)教育知识与能力(背)整理

第一章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多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 二、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1.教育具有继承性。在同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的国家,会有不同特色的教育;不同名族的教育会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特点。 2.教育要受到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哲学思想等),受这些意识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育观点和教育内容上。 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可能超前于一定的政治发展水平,也有可能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三、20实际以后的教育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教育的多元化 四、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发面变化的过程。 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发面: 一是生理的发展。 二是心里的发展。 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1.顺序性。 2.阶段性。 3.不平衡性。 4.互补性。 5.个别差异性。 六、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 (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016上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科目代码:302)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教学理论著述中.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主张发现学习的专著是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学过程》 D.《轮教学过程最优化》 【答案】C。解析强调发现学习人物是布旨纳,其著作是《教育过程》。 2.如果让六个月婴儿走路.不但徒劳而且无益。同理,让四岁的儿童学高等数学,也难以成功。这说明 A.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B.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C.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D.遗传素质决定人发展的最终结果 【答案】A。 3.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素质教育理论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C.创新教育理论 D.生活教育理论 【答案】B。 4.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待原有的专为自从阶级子女 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中间型学制 D.分支型学制 【答案】A。解析:英国典型学制类型是双轨制。 5.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庸。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哪—特性? A.生产性 B.永恒性 C.相对独立性 D.工具性 【答案】C.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 A.小学一年级至高中 B.小学三年级至高中 C.小学五年级至高中 D.初中—年级至高中 【答案】B。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 7.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就课程类型而言,它们属于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 框架整理

【知识梳理】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涵义构成 要素 属性起源发展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教育 者、受 教育 者、教 育影 响(中 介) 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 养人的社会活动 1.人类所特有的有意 识的社会活动,个人在 社会生存的需要 2.有意识、有目的、自 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 活动 3.以人的培养为直接 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三种要素之间的矛 盾运动 1.神话起 源说 2.生物起 源说(利 托尔诺、 桑代克、 沛西能) 3.心理起 源说(孟 禄) 4.劳动起 源说(米 1.原始社会 2.古代社会 奴隶社会与封 建社会 古代教育特性: 道统性、专制 性、刻板性、象 征性、作为统治 阶级工具、非生 产性、阶级性、 等级性 3.近现代

会生活 经验的基本途径社会属性: 1.永恒性 2.历史性 3.相对独立性 (1)具有继承性 (2)受其他社会意识 形态影响 (3)与社会政治经济 发展不平衡,落后或超 前 丁斯基、 凯洛夫) 教育起源 于劳动过 程中社会 生产需要 与人的发 展的辩证 统一 资本主义教育 与社会主义教 育 4.20世纪后 终身化、全民 化、民主化、多 元化、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萌芽阶段创立阶段 17C后发展阶段 1.习俗的认识为主 2..机械类比、比喻、寓言为主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教学原则、制度、思想、内容、 原则 1.马克思主义 教育学的形成 与发展

3.包含于哲学或道德论 述中 2.卢梭的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 3.最早讲授教育学 4.裴斯泰洛齐:小学各科教学法 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华 5.洛克的白板说与绅士教育 6.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 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传统教育 学代表:伦理学和心理学奠定科 学教育学基础、三中心论、四阶 段教学、教育性教学原则 7.杜威《民族主义与教育》实用 主义教育学代表:新三中心论、 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学校即 社会、五步教学法 8.陶行知:生活及教育、社会及 学校、教学做合一凯洛夫《教育学》 2.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布鲁纳《教学过程》: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范例教学理论 代表人物:学记、孔子、 墨翟、苏格拉底、柏拉 图、亚里士多德、昆体 良三阶段 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 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A.《大学》 B.《中庸》C.《论语》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 B.想像力C.思维力 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A.主体性 B.创造性C.间接性D.示范法 二、填空题 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2018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小学)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题干】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标志是( )。 【选项】 A.经济发展水平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结构状况 D.基础教育水平 【答案】D 【解析】基础教育水平是衡量另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2.【题干】下列主张属于儒家教育思想的是( )。 【选项】 A.有教无类 B.道法自然 C.绝圣弃智 D.以吏为师 1

【解析】有教无类 3.【题干】我国教育史上首次纳入师范教育并实施的学制是( )。 【选项】 A.“癸卯学制” B.“五四三学制” C.“壬寅学制” D.“刘三三学制” 【答案】A 【解析】癸卯学制 4.【题干】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二个月喊爸爸”,这一说法所体现的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 )。 【选项】 A.稳定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体差异性 2

【解析】顺序性 5.【题干】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学者是( )。 【选项】 A.马斯洛 B.皮亚杰 C.柯尔伯格 D.罗森塔尔 【答案】C 【解析】“道德两难”是科尔伯格。 6.【题干】在发生火灾时,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正确的步骤是( )。 ①将灭火器提到距火源两米左右的上风处 ②倒置灭火器,握紧压把 ③除掉铅封,拔出保险销 ④右手用力压下压把啊,左手拿着喇叭筒,对准火源根部喷射 【选项】 A.①②③ 3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7.【题干】在教育研究中,访谈法与问卷法相比( )。 【选项】 A.更具客观性 B.更有利于做大样本研究 C.更有利于数据进行编码处理 D.更有利于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 4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完整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 力简答题整理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 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 3、简述教学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式。 答:强化法、代币疗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暂时隔离法、自我控制法。 4、简述教师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能引起四维的活跃,既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的掌握知识。 5、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 答:明确的教学目的,正确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法;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整洁的板书;组织严密的教学过程。 6、简述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 答:小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小学生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加;小学生的想象将更具有现实性。 7、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明显的表现出

自觉纪律的形成。 8、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答: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五种需要,前三种需要为缺失需要,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两种是成长需要,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到时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人们很少能得到安全的满足,较低级的需要至少部分满足后才能出现相对高级的追求。一般来说,学校里最需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教师应该通过外部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将这种行为转化为内部动机,是学习成为一种稳定而持久的行为。 9、简述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 答:课外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科学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 10、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答: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11、简述小学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 答:测验法;量表评价法;表现性评价法;轶事记录评价法;成长记录袋。 12、简述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考虑的策略。 答:精选教材内容;合理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防止负迁移的发生。 13、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答:遗传素质伟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遗传组织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14、简述布鲁纳德认知发现说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答:学习观;教学观;对教学的启示:教师首先必须全面深入的分析教材,明确学科

2020下半年教资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答案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献是()。 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理想国 参考答案:A 解析:《学记》(收入《礼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 2、对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遗传素质 B.环境 C.教育 D.个体 参考答案:C 解析:教育对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3、我国当前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举措反映了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A.生产力 B.政治 C.文化 D.人口 参考答案:A 解析: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4、学制发展进程中,有些国家规定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接收统一的基础教育,初中以后可以接受普通教育或职业教育。这些国家的学制类型属于()。 A.单轨学制 B.双轨学制 C.多轨学制 D.分支型学制 参考答案:D

解析:分支型学制既有上下级学校间的相互衔接,又有职业技术学校横向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立体式的学制。题干所述符合分支型学制。 5、卢梭从自然教育观出发,提出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观属于()。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宗教本位论 D.自然本位论 参考答案:B 解析:卢梭属于个人本位论。 6、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方面的重大改革,作为一门必修课,其开设的范围是() A.从幼儿园到初中 B.从小学到初中 C.从初中到高中 D.从小学到高中 参考答案:D 解析: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是从小学到高中。 7、要充分发挥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编制的三个文本。这三个文本是()。 A.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 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程内容D.课程方案、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参考答案:B 解析:三项内容: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100道高频主观题集锦

教育学部分 1. 简述《学记》中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 (1)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师导和考试制度。(3)主张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 (4)提出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5)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 2. 简述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 (1)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2)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3. 论述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教育全球化 (7)教育信息化 (8)教育具有科学性 4、简述教育与生产力水平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a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c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与手段 d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a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b 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5、论述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 (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2)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 (3)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4)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5)教育还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互补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6、简述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和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7、简述我国美育德基本任务。 (1)初步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爱美情趣。 (2)培养审美能力。 8、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 (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9、分析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 (2)强调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2019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附答案)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 (科目代码:302)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 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 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 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A.发现学习理 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 D.范例教学理论 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种教 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国家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有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 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些特征? A.阶级性 B.生产性 C.目的性 D.相对独立性 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 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这 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6.在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 A.衔接并且对应 B.衔接但不对应 C.不衔接也不对应 D.不衔接但对应 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 育的哪种功能?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生态功能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全).pdf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2020)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单○辨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 (3)相对独立性○辨—教育具有继承性 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 ◆考点 5:教育的起源单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是以古代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4)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5)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考点8:近现代教育的特征

2019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真题及答案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中学·科目二) 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9.04.29

目录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1)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5)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10)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14)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18)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23)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27)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 (31)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 (38)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 (45) 2019.04.29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 (50)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 (56)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 (62)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 (70)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选错均无分。 1.在科学分类中,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划分出来的学者是()。 A.卢梭 B.培根 C.康德 D.洛克 2.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学记》 B.《孟子》 C.《论语》 D.《中庸》 3.教育具有自身特点和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 B.阶级性 C.社会生产性 D.相对独立性 4.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 A.社会生活 B.科学实验 C.生产劳动 D.学校教育 5.“再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这说明教学活动具有()。 A.引导性 B.简捷性 C.直接性 D.实践性 6.发达国家大多数已经普及12年义务教育,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仅普及9年义务教育。这说明从根本上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社会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人口数量和质量 D.社会意识形式 7.我国学校德育包括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A.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纪律教育 B.政治教育、道德数育和公民教育 C.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D.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 8.张校长特别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提出“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以此来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张校长强调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法 B.示范法 C.锻炼法 D.说服法 9.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人皆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的作用在于使之实现。由此,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发学习”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称为()。 A.指导性教学 B.情境教学 C.非指导性教学 D.程序教学

2016上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教学理论著述中,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主张发现学习的专著是()。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学过程》 D.《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2.如果让六个月婴儿走路,不但徒劳而且无益。同理,让四岁的儿童学高等数学,也难以成功。这说明()。 A.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B.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C.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D.遗传素质决定人发展的最终结果 3.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素质教育理论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C.创新教育理论 D.生活教育理论 4.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待原有的专为自从阶级子女 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中间型学制 D.分支型学制 5.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庸。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哪—特性?() A.生产性 B.永恒性 C.相对独立性 D.工具性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 A.小学一年级至高中 B.小学三年级至高中 C.小学五年级至高中 D.初中—年级至高中 7.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就课程类型而言,它们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8.王老师在化学课上讲到元素周期表中的“镭”元素时,向同学们介绍了“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事迹,同学们深受教育。这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9.陈老师在教学中经常通过口头提问课堂作业和书面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及时测评与反馈。这种教学评价被评为()。

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7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特尔巴特 C.赞可夫 D.布鲁纳 2、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需品,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这表明教育具有( )。 A.阶级性 B.历史性 C.永恒性 D.平等性 3、社会成员经由教育的培养,刷选和提高,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以及科层组织之间转化和调动。这种教育功能是( ) A.社会流动性功能 B.文化传递功能 C.社会改造功能 D.人口控制功能 4、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于1762年发表了小说体的教育名著,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这部教育名著是( ) A.《理想国》 B.《巨人传》 C.《教育论》 D.《爱弥儿》 5、不同时期、地域、民族和阶层中生活的人的思想、品行、才能和习性,无不打上历史、地域、民族和阶层的烙印,表现出很大的差别,这种现象表明的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是( ) A.遗传素质 B.社会环境 C.教育影响 D.个体实践 6、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的因素是( ) A.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 B.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 C.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 7、李老师再教育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特长,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不断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李老师的这种做法适应了人身心发展的哪一特点?(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连续性 D.差异性

8、像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学生品德的发展也是由其内部矛盾推动的。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是( )。 A.社会道德要求与学生现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B.社会德育要求与学生现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C.学生品德发展的社会要求与学校德育要求之间的矛盾 D.学生品德发展的新需要与其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的特点是( ) A.主动性、阅读性和引导性 B.探索性、间接性和引导性 C.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洁性 D.间接性、引导性和复杂性 10、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方式是( ) A.以分科课程为主 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C.以综合课程为主 D.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结合 11、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方案 D.教学指南 12、在某个时期内,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则影响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 ) A.关键期 B.发展期 C.转折期 D.潜伏期 13、图1是由三个扇形和三条折线组成,但是人们会把它知觉为两个三角形和三个圆形,其反映的知觉特性是(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稳定性 D.恒常性 14、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12-18岁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

(完整版)教育知识与能力--人物汇总

一、罗杰斯 观点: ①个人本位论代表人(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②倡导“非指导教学”模式; ③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 ④创立来访者中心疗法(倡导为来访者创造无条件支持与鼓励的氛围)。 二、裴斯泰洛齐 著作:《林哈德与葛笃德》 观点: ①主张教育遵循自然,使儿童自然发展; ②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③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④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⑤个人本位论代表人(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⑥形式教育论代表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三、克伯屈 观点: ①活动中心课程论(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②创设设计教学法。 四、桑代克 著作:《教育心理学》 观点: ①教育心理学之父; ②尝试—错误说代表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而形成的); ③迁移的共同要素说代表人(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 五、维果斯基 观点: 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 ②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区分了低级与高级两种心理机能; ③提出心理发展观; ④倡导内化学说; ⑤提出最近发展区这一重要概念; ⑥倡导支架式教学。 六、布鲁姆 观点: ①提出掌握学习理论体系; ②把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七、班杜拉 观点: ①提出德育社会模仿模式; ②观察学习。将其具体过程分为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③提出动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成败经验是影响个人自我效能感最重要的因素。 以上是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人物总结,最后,希望大家在今年的教师资格考试中都能出色发挥,取得理想的成绩!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答案版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教育基础 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答案:A.教育模式机械僵化,观念更新停滞不前;b.家庭教育跟不上学校教育,存在缺陷和隐患;c.国家体制转轨冲击着教育的发展理念;d.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客观地刺激了不良作风和习惯,对孩子们影响极坏;e.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答案: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所谓教育科学研究,就是一种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教育规律的认识活动。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提出研究课题——制订研究计划——实施研究计划——总结研究结果 课题的选择 1、课题选择的意义: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立足于已知,去探求未知。问题的提出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出发点,解决问题是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终结。决定一个研究能否取得成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它所选择的科研课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实验上的技能而以。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有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选题就是寻找研究教育问题的突破口;课题的选定决定了研究的目标、对象和方法;正确选题能提高科研效率。 2、课题的来源:从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中选题;留心教育、教学中的疑点,发现课题;从成功经验中提出课题;从理论学习中或别人的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形成课题。 3、选题的原则:价值、创新、可行、准确。 制定研究计划 课题申报主要阐述的是问题的价值、创建性和可行性,把自己提出问题的合理性讲清楚,求得认可和支持。研究设计主要阐述的是问题研究的科学思路及行动要点,为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科学的方案。 研究设计科学严密,研究就成功了一半。 研究计划的一般内容: (1)课题名称; (2)课题研究人员的构成及分工、课题负责人; (3)课题提出的缘由及其意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参考文献); (4)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