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民族主义思潮与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

民族主义思潮与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

民族主义思潮与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
民族主义思潮与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

引言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中国近代社会面临着内外双重危机,既要应对外来侵略,还要经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在此背景下,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和西方外来民族主义思想在不断冲击下得以融合发展,而近代民族主义思潮也是在这样的契机下衍生而来的。民族主义思潮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而近代体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必然也深受其影响,其在转变体育发展观念、变革体育内容和方式、提升体育影响力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也正是基于此,本文将民族主义思潮与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作为研究对象,挖掘其内在的必然联系,从而进一步认识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特点。

一、民族主义思潮下近代体育变革与发展的必然性

关于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目前学者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具体而言,其是由民族主义衍生出来的一个概念,而民族主义最早是经由西方传播来的,在20世纪才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扩散。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产生于19世纪末,是在内外矛盾的历史性和现实性基础上形成的,在其特定的发展背景下,其主要以民族权益、民族情感为核心思想。在此种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近代体育的崛起与发展也成为了民族危亡时刻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其深化发展也有其必然性:

首先,民族危机的存在和不断恶化,催生了近代体育的崛起与发展。近代中国处在内外夹击的状态,亡国灭种的危机感促使人们积极探寻救亡图存、救国救民的良方,如此,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夹缝中西方先进文化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同时也伴随着西方体育文化思想的引入和发展,西学东渐的进程在不断加快,体育救国思潮此起彼伏,尤其是以“强兵、御侮”为目的体育思想以及西洋兵操的引进,因其以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且秉承爱国主义思想,这就业注定了其较容易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知识分子所接受,由此,也就能够有效的推动中国近代体育的兴起与发展。而同时,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传统民族主义文化,也深刻刺激着中华民族的崛起,开始探寻自强发展之路,由胡适、陶行知所提倡的“实用主义”思潮逐渐形成,并表现出对体育运动的重视,这也推动了近代体育在中国的深化发展。

其次,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引入,促进了近代体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近代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挣扎状态,这就势必会存在多种思潮的交叉和碰撞,尤其是西方学说所推崇的“自由、平等、民主”的民族主义思想,以及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论学说的影响下,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中国要想迅速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必需引入西方先进文化思想来刺激中华民族的觉醒,由此在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传播和发展下衍生出了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军国主义以及民主与科学等对中国近代体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意义的众多思想。洋务运动最先将西方的体育思想传入中国,其中“新兵”的训练、“军事学堂”的开办等是西方军事体育和西方兵操的具体传播形式,是近代体育的萌芽状态;维新运动是在甲午中日战败后,为了改变中华民族所面临的民族危机和日益加深的半殖民地化状态,由以康有为、梁启为代表的进步人士发起的改良思潮,其所推崇的、“提倡西学“以及“发展体育”等思想更是推动了近代体育的初步发展;而后军民主义以及民族与科学等思想将“尚武强国”、“体育活动应该注重人性,重视身心的全面发”等更是将近代

体育的发展推向更高层次。

二、民族主义思潮下中国近代体育发展特点

中国近代体育发展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状态存在紧密联系,在分裂、动荡的历史进程中,近代体育无法获得统一发展,也因此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并且受“西学为体,中学为用”思潮的影响,呈现出“西方近代体育思想”色彩。

1.带有严重的“西方近代体育思想”色彩

中国近代体育发展史,实际上是一个民族崛起和发展的过程,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西方先进思想被逐渐引进,尤其是军事主义思想对于中国军兵的强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此影响下,社会进步人士开始意识到国民体育教育和训练的重要性,并将西方体育思想逐渐引入和传播,加之外国人自觉或不自觉的言传身教,更是将西方体育思想在中国扎根发芽,促进了西方体育思想在中国的萌芽和发展。近代体育史应该是从1840年-1949年这一阶段的体育发展史,鸦片战争的发生,打破了国家的封闭状态,西方体育思潮冲击着中国传统体育思想,西方军事体育、体操、学校教会体育的发展都都是在其影响下得以深化发展的,由此,中国近代体育发展史势必呈现出严重的“西方体育思想”色彩。

2.呈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特点

从历史的发展现状来看,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民族灾难和危机,处于内忧外患,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更是加剧了当时中国的衰退,在这样的历史发展背景下,要想抵御外敌入侵,安抚内乱,必需走“强兵救国”路线,由此,体现西方军国主义特色的军事体育、学校体育成为发展的主导方向,更是推动了西方体育文化的入侵,致使中国近代体育呈现出殖民地色彩;同时,为了维持清政府的统治政权,“忠君、尊孔”的封建思想,成为阶级实现封建专制的有力工具,其倡导中国封建思想与西方体育的结合发展,并将近代体育纳入其封建专制规制范围,带有严重的封建主义色彩。

三、民族主义思潮下中国近代体育发展的局限性

1.军国主义思想影响下,使得中国近代体育发展背离了本质

根据上述叙述可知,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史从根本上说应该是民族崛起史,在当时的历史境况下,带有军国主义色彩的体育,实际上是以“强兵、御辱”为目的培养军事奴才的一种有效方式。军国主义思想是根植于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在调动国民热情、凝聚民族力量、救国图存“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也因此呈现出浓厚的政治色彩,在军国主义色彩的影响下,国民的军事体育素养、兵操熟练程度成为了关注的焦点,而严重忽略了身心的一体化发展,并且单调、乏味的体育训练,更是丧失了体育本身带给人的乐趣,这都背离近代体育发展的本质。

2.尚未形成系统、科学的发展体系,制约了中国近代体育的深化发展

中国近代体育发展带有西方体育思想色彩,并呈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特点,这决定了其发展的零散性,欠缺对体育功能、地位、指导思想的准确定位,还处于不断摸索状态,尚未形成独立的、系统的发展体系。这样的发展状态下,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或全盘细化、或是完全抵御西方体育文化的入侵将自己封闭起来,同时,也存在过分强调体育文化教育,忽视体育生理价值,违背体育发展宗旨的现象,从而最终制约着中国近代体育的进一步发展。

结语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形成和发展尤其历史必然性,其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体育作为其中必要组成部分,在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融合性不断增强,发展理念也有了很大的突破,这些极大的推动了近代体育的纵深发展。

introduc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modern Chinese society faced wi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dual crisis, it is necessary to deal with foreign aggression, also experienced the transition from feudal society to capitalist society, in this context, Chinese traditional ideology and culture and the western nationalism under the constant impact can b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trend of thought of modern nationalism is also in this opportunity derived and. Nationalism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Chinese modern society plays its unique role, and modern sport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development is bound by its influence, the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ncept of sports development,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ntents and methods, enhance the influence of sports and many aspects plays irreplaceable role. It is also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will nationalism though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ports in Chin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excavate its intrinsic link, so a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ports in china.

The necessity of modern sport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under the trend of nationalism On the trend of thought of modern nationalism, at present, the scholars have not a clearly defined, specifically, it is a concept derived from the nationalism and nationalism the earliest is spread through the Western to, in the 20th century gradually in the world within the scope of diffusion. Modern Chinese nationalism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is formed o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tradictions of the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basis, under the specific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mainly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ethnic and national feelings as the core ide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nationalism in this, under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time,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ports has also become a moment of national peril the wealthy and powerful way, its further development also has its inevitability:

First of all, the existence of the national crisis and the deteriorating, gave birth to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ports. In the modern China attack inside and out of the state, the national crisis prompted people to actively explore the sense of salvation, saving the recipe, so, in the cracks of semi colonial and semi feudal society in western advanced cultural thought into the beginning of Chinese,https://www.wendangku.net/doc/da946560.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a946560.html, also accompanied by the int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estern sports culture, the process continues to accelerate, sports salvation thought especially with "strong as one falls, another rises, and exteriors" for the purpos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military drill, due to its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and the nation as the fundamental starting point and uphold patriotism, which determines its employment is relatively easy for the masses especially the intellectuals will accept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ports Chinese. While at the same time, at the critical moment of the national survival, all ethnic groups in China in the long-term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nationalism also greatly stimulated the rise of the Chinese nation, begin to explore the way of self development, by Hu Shi and Tao Xingzhi advocated "pragmatism" trend gradually formed, and showed the importance of sports, which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modern sports in China's further development.

Secondly,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nationalism has promoted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ports thought.

Chinese modern society of semi colonial and semi feudal society struggle, which is bound to cross and collision will exist various thoughts, especially the western theory advocated "freedom, equality, democracy, nationalism," and Darwin's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in natural selection,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theory of evolu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ome advanced intellectuals began to aware of Chinese to get rid of the dilemma quickly must introduce the domestic trouble and foreign invasion,https://www.wendangku.net/doc/da946560.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a946560.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a946560.html, the western advanced culture thought to stimulate the awakening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spread and development of western nationalism in the derived many thought the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the reform movement of militarism and democracy and science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ports Chinese. The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will be the first western sports thought Chinese, which recruits training, "military school" is the start of Western military sports and Western military drill specific forms of communication, is the modern sports bud; reform movement in the Sino Japanese defeat, in order to change the face of ethnic crisis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semi colonial state, initiated by the trend of the improvement by Kang Youwei and Liang Qi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progressives, the respected, "" and "promoting western culture sports development" thought i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ports and military doctrine and preliminary; National Science and thoughts of "martial power", "Sports activities should focus on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nature, pay attention to body and mind" is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ports to a higher level.

Tw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Sports

Modern sports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then the state of social development are closely linked,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secession, unrest, modern sports unable to obtain unified development, and therefore with the imprint of semi colonial and semi feudal society, and by the "Western learning for secondary schools to" ideological trend influence, showing a "of the western modern sports thought" color.

1 with serious "western modern sports thought" colo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dern sports history, in fact, is a nation's rise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with the deepening of national crisi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national independence and prosperity of the nation, western advanced idea has been gradually introduced, especially military doctrine for the prosperity of the Chinese army ha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and under this influence, social progressives open.

论中国近、现代体育史

论中国近、现代体育的发展及未来 摘要:中国近、现代体育的发展是由1840鸦片战争开始至今,伴随着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也进入了近代体育发展史。主要由于西方近代体育传入中国,外国近代体育的兴起与发展构成了中国近代体育的基本内容。而中国现代体育的发展是由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到现在已经经历了60余年,这段时间的体育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中国由最初的体育弱国成长为在29届北京奥运会上取得金牌榜首这样的成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还有就是中国体育以后的发展道路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近代体育现代体育体育发展体育科学化体育社会化学校体育 正文:一、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 中国近代体育,一般指从1840—1949年,这一时期内中国流行和实施的体育。这一时期中国体育的主要特征是:西方近代体育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通过不同的渠道与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取代了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体育的主流位置。为中国体育的的主要内容和模式,伴随这一过程中国体育与当时的世界体育的发展主流模式逐渐融合一致,成为近代体育国际化的组成部分,从而为中国现代体育的形成奠定基础。【1】 1、中国近代体育的发端: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以后,清朝政府统治集团中产生了“洋务派”洋务运动开启了西方近代体育传入中国的先声,近代体育的某些内容被作为军事训练的手段而首先引进中国从1862年起,清朝政府开始对部分军队实行西式编练当时的“兵操”俗称“洋操”实际上是西方仅是军队以列队的训练和基本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军事体操。 创办军事学堂,设置体操课程。19世纪后叶洋务派引进西方科技,培养人才。先后兴办了一些新式军事工业学堂和军事学堂,这些较早创办的新式学校大多仿照外国同类学校设置课程。一般都开有体操课程,并聘用欧洲人担任教习。以得、日两国居多。派遣留学生学习近代体育为了培养军事工业人才及军官。洋务派曾选送不少学生赴英、法、德、美、日等国留学。这些学生回国后带回了一些西方近代体育,翻译西方书籍,传播近代体育知识。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近代体育表现以下特点:

论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及特征

论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及特征 hughekn 摘要: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随着近代中国的发展,而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清末明初,中国近代民族主义逐渐形成,到了五四运动时期有了一定的发展,经过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这就使得民族主义思想空前高涨。而由于中国近代特殊的国情,导致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表现出来的特征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特征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英国的洋枪洋炮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还打醒了中国人天朝上国的美梦,大大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以民族主义救中国的呼声骤然而起。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清末明初,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五四时期,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九一八以后到抗日战争结束,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 一、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形成于清末明初。实际上它是当时两种民族矛盾的存在并日益激化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一个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一个是中国人民与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具体分析起来,民族主义思想在这一时期形成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资产阶级的产生并走向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的产生伴随着剥削和侵略,是近代民族主义形成或产生的阶级基础。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以及国内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的矛盾,都激发了我国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第二,双重的民族矛盾及其错综复杂的斗争,刺激了中国传统民族主义在20世纪初的“复兴”,并且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同时传入中国并被人们接受。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产生不同于西方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背景。第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立宪派在争论的过程中,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逐渐形成。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这是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形成之发端,但是一般来说,梁启超是最早使用具有近代意义的“民族”一词的思想家。他在1899年写的《东籍月旦》使用了“东方

近代中国体育发展

体育运动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思想的进步,而思想的进步又依赖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之下,中国人被迫学习西方人的教育制度,中国近代体育就此诞生。本文把重点放在探索中国近代体育思想上,从民国体育思想的产生发展、演变特点和各阶层的体育代表人物入手,通过分析使我们更深刻理解以往和当前的体育现象,把握体育发展的脉络,更好的研究体育发展进程,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中国近代体育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发展表明:中国传统民族形式的体育思想在自然延续演变过程中,逐步退出了主导地位,进而转入民间;欧美近代体育思想随着在中国的不断传播和扩大,逐渐发展成为我国近代体育运动的主流。 一、近代体育开端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可以从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开始算起,其间经历了两次鸦片 战争,后通过变法、起义,建立过资产阶级当权的中华民国,最后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画上圆满句号。人们谈起中国近代史,总归为百年的屈辱史,但是世人却忽略了在这硝烟弥漫的历史时期,中国人仍旧铸就了不朽的历史篇章,中国近代体育以其惊人的发展态势为世人所瞩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侵略者用坚船利炮打开闭关锁国的中国大门,至此,中国开始由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清朝统治阶级中一部分具有进步思想的人士,看到中国古老的弓箭、刀矛并不能抵御西方列强诸如轮船、大炮的先进武器装备,因而决定开始向西方学习,他们提出了“自强”、“求富”的一系列口号,从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二、近代体育思想的发展 1.先进人物的体育思想。民国初年,随着新思想的传入,中国近代体育思想也受到极大影响而有所转变。国人开始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研究和看待问题,并大力倡导新的体育思想和教育模式。这一时期涌现出大 批先进人物,他们的 体育思想,甚至影响 了整个国民体育的 形成,笔者在此重点 介绍严复和蔡元培二人。严复是近代资产阶 级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他是第一 位在我国传播西方资本主义德、智、体三育 并重教育的维新主义者。他的体育思想,以 增强人民体质为重,还提出“今日要政,统于 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 德”的“三育”救国思想。这之中的“鼓民力” 就是说人民要有强健的身体。他在《原强》 (修订稿)中写道:身体“逸则弱,劳则强”;“劳 心劳力之事,均非体气强健者不为功”;“论 一国富强之效,而以其民之手足体力为之 基”。这不仅强调了身体对人活动的重要性, 还指出身体也是国家富足的基础。我国近代 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蔡元培先生,曾指出 “有健全的身体,始有健全的精神”,相比之 下,他重视体育教育,认为体育发展对民族 和国家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在1912 年发表的《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提出了 “五育”教育,这体现了他的资产阶级全面教 育思想,他始终把体育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 部分。1917年,他在爱国女校的演说中还提 出了“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观点。 2.运动和革命中的思想。洋务运动是在 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教育思想上,提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洋务派为了 镇压人民的反抗,从国外聘请军官和技师, 废弃传统的骑射、刀剑等,改练洋枪、洋炮、 洋操,训练新式的陆海军。洋务派开办的新 式学堂,开始把西方的体育引进我国,在洋 务运动失败后,西方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瓜 分活动。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具有资本主义 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了另一场新的改良运 动。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进行变 法维新,被称为维新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 是最早接受西方近代教育思想和体育思想 的代表,他们以“救亡图存”为目的,从教育 的观点来论述和倡导体育,使中国近代体育 思想初步形成。早期维新派引进了新的军国 民体育思想,主张以军事训练代替体育,全 民皆兵,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这一体育 思想一度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1912年,国 民党政府颁布的教育宗旨中,还规定“以军 国民教育辅之”。辛亥革命以后,虽然推翻了 封建专制制度,但却出现了一些复古思潮。 在复古思潮的影响下,体育观念又有了新变 化,那就是“国粹体育的出现”。国粹派认为, 武术是我国主要的传统体育活动,不仅能够 强健身体,还可以防身自卫抵抗侵略,具有 不可磨灭的意义。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武 术被视为中国的“国术”,我国的武术大家和 很多主张体育军事化者,更加推崇武术,认 为应该把武术列为学校体育的主要部分。 五四运动中,“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提 出,促使了体育新观念的出现。美国在20世 纪初出现的自然体育思想在中国被广泛传 播,并逐渐被人们接受,最终成为民国时期 的主导体育思想。自然体育思想主要强调体 育的文化教育目的,注重在人性的基础上, 对学生进行符合自然生长规律、兴趣、心理 和生理需要的科学体育活动指导,以便更好 地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三、民国时期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1.教会学校教育。西方列强打开我国国 门之时,一大批传教士也相继来到中国,他 们进行传教,兼办教育,开办教会学校等活 动,这需要雄厚的资金和较为完善的设备支 持,因此教会学校中以美国开办居多。据不 完全统计,在1890年,共开办有1032所初 等教会学校,学生16310人。可见教会学生 人数众多,教会思想及内容影响广泛。教会 在课外还开展田径、球类等活动。例如足球、 棒球、网球、篮球、排球、墙球等,都是那一时 期传入中国的。1898年天津基督教青年会 把篮球传入中国,天津青年会的会员对篮球 十分感兴趣,在开展运动的过程中,参与者 越来越多,后来渐渐成为大众运动。西方教 会学校在中国的开办,为民国体育运动注入 了新的内容,并对民国时期学校体育教育产 生一定积极影响。 2.体育学校教育。随着近代体育变化发 展的要求,民国时期的体育教育也逐渐丰富 完善起来。除了初期建立的各种师资机构 外,又创办了一些新的体育系学校,例如: 1917年创设了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修 科;1915年创办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在 1916年增加开设了体育科,于1927年更名 为国立中央大学。这一时期,我国体育教育 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创办学校上,在体育教育 理念上,也有了新突破。自然体育思想逐渐 引入教学,开始重视体育对人全面教育的作 用,学校中还积极开展各类体育活动。民国 初年周诒春在清华担任校长的时候,积极筹 dang'an档案chunqiu 春秋 □刘伟俊 浅析近代中国体育发展 27 兰台世界2012·10月上旬

近代民族主义

近代民族主义 中国民族主义,指的是为维护在中国领土上的所有中国民族以及其所包含人民的利益所进行的一切行为和语言的总和。它要保护的是中华民族,这个是我们领土上几十个民族的总和,中华民族所衍生繁育的人都是中国人,是炎黄子孙。 中华民族,指的是中国人民、文化、领土、国家荣誉、语言的综合,并不是单纯指的是人民群体的本身。如何确定自身存在民族荣誉感,仅仅人本身外貌是不够,更重要的是民族认同感、传统文化、语言、领土、国家。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清末民初,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其特征有三:一为新(近代民族主义)旧(传统民族主义)杂糅,而新(近代民族主义)的量在增加,旧(传统民族主义)的量在减少;二是反对国外民族压迫和反对国内民族压迫,亦即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争取国内各民族的平等的斗争交织在一起;三是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结合,亦即推翻国外和国内民族压迫的斗争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斗争结合起来.推动这一时期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主要有两种力量,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立宪派。 第二阶段:“五四”时期,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 其特征有三:一是反帝与反封建的结合.这一时期,由于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第一阶段是表面的感性的认识阶段,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笼统的排外主义斗争上.第二阶段才进到理性的认识阶段,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认识是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正是对帝国主义认识的这种变化,中国人民开始将反帝与反封建结合起来,从而赋予了近代民族主义新的内涵.二是从思想文化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省,人们开始认识到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列强侵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文化的落后,这种落后又导致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和革命的失败,所以,解决民族危机的不二法门就是从文化上入手,谋求文化上的解决.三是民族主义开始与各种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结合,呈现出多元的倾向. 第三阶段:“九一八”以后到抗日战争结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 特征有二:一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因为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首要的工作是如何团结人心,激发民族意识,以抵抗日本侵略,而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生活与斗争之结晶的传统文化,很自然地成为人们鼓舞士气、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以抵抗日本侵略的有力武器.当时的学术研究出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就是文化史学的蓬勃兴起,有关中国文化史的著作不断出现.国内各个阶级、各党各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集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局面.

中国近代史实践活动

活动主题: 探访历史遗存,追寻老辈足迹,彰显革命传统活动地点:马家巷――湖南辛亥革命的重要策源地 小组成员:吕健刘振东施展钱跃何和敏肖洒蒋卓君

马家巷位于太平街西侧。太平街街区是目前长沙所剩无几能完整窥视古代街巷格局的地段之一。这一带街巷老地,不仅蕴涵着丰厚的湖湘文化历史及湘楚风情遗存,同时还保留着较多数量的文物古迹、近现代历史遗迹以及独具特色的历史建筑等。马家巷就有与辛亥革命相关的故事。 马家巷17号。“初极狭,复前行,豁然开朗”。曾是清末旅社同福公栈。辛亥革命时期,革命组织――共进会湖南总机关处设在此地,革命党人焦达峰曾多次在此召集有关同志秘商反清大计。 院内墙壁上的石灰层已部分剥落,楼梯和二楼楼道的木板,已显得疲劳不堪,人踏上去,木板就上下晃动 现在17号院的人没几个知晓焦达峰。他们平静地过着自己的日子。 位于太平街的贾谊故居。在贾谊故居,当时设立了四家不同的反清力量革命机构。长沙起义的决定,就是焦达峰等人在贾谊故居里作出的。所以,太平街是湖南辛亥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武昌首义,湖南首应,使武汉不必四面作战,终于支持月余,赢得全国大多数省份的独立,最终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国。湖南辛亥革命成功后,湖南的正副都督焦达峰和陈作新,即在十天后遇难牺牲。牺牲时,焦达峰年仅25岁,陈作新26岁。 近些年来,不时有外面的人到“四正社”和“共进会”旧址来参观,甚至还有外国人,摸摸木门、栅栏,神情肃穆。 马家巷、孚嘉巷的这些房子都太古老了,共进会、四正社更是十分遥远的故事和历史。庆幸的是政府对“四正社”和“共进会”旧址的保护整治工程即将启动。100年前的故事还会在这里一代一代地继续说下去……

浅析近代中国背景下的民族主义

浅析近代中国背景下的民族主义 摘要:中国民族主义发生、发展的历史,就是在现代化和东西方冲突的推动下,中国人民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的历史。中国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曾有多种选择。中国民族主义同时担任着政治救亡和文化启蒙两大主题,在中国的具体历史环境中,各种民族主义表达了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念。从洋务运动、戊戌维新、经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再经过抗日战争,民族主义意识在中国深深扎下了根。 关键词:民族主义、“天下”文化观念、历史选择、政治民族主义 正文:民族主义作为历史现象是在近代才出现的。民族主义现象是指以“民族”为符号、动力和目标的社会、政治、文化运动,或以民族国家为诉求的意识形态,或以文化传统为依托的情结和情绪。它可以是一种情绪,是关于国家的政治原则,可以是建立民族政权的指导思想,关于民族的一种理想,或者一种历史运动,也可以是个体归属感的需要,等等。民族主义是一个外延和内涵都相当复杂的概念,每一种定义都是在从不同的角度强调民族主义的某一种重要特征,每一种理论都有其所观照的特定的历史背景以及隐含着特定的目的,甚至有非常强烈的价值立场。但是,民族主义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对共同未来的一致向往,也就是说,民族主义的基础是民众对民族前景的明确期待。民族主义的最主要目标是维护民族的整体利益。它的最基本特征是具有政治属性,这是民族主义兴起的最显著的特征。即是说,作为一种社会政治运动,民族主义的基本目标就是要求建立一个属于本民族的国家和政府,它与“追求国家身份”的政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政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决定现代国家政治发展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运动,其结果,促进了社会生活的一体化,造就了现代民族国家,即建立主权国家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利益首先是从属于某一国家的,民族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国家利益是崇高的,必须将维护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来考虑。因为国家必须强大,必须富足,必须有发达的现代工业,才能有效的维护民众自身的利益。此外,民族解放被公认为是民族主义的主题。 民族主义最强大的力量在于它的社会动员能力。它能够整合社会力量,使政治力量具有文化的合法性,究其原因,在于它对任何其他意识形态都要具有更高的更有效的社会动员力量,可以凝聚民心,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它作为一种超越地方和社会阶层的广泛的文化心理现象和政治现象,说到底是民族大众性质的,因而主要是非理性的,在民众心中是一种激情支配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激发大众爱憎、造就大众理想的信念,以实际和想象中的民族区分为界的认同感和排他意识,而最终目的是要民族大众尽可能大的物质、精神以至生命的奉献。只要民族主义思想一经转移到大众,便大致成了最简单的信条形态。一旦民族主义思想转变为组织,乌合之众就会变成冲锋陷阵的洪水猛兽。民族主义的历史创造者是由社会精英和知识分子发动的,精英和知识分子是民族主义的创造者,解说者,操纵者,他们表现的民族主义狂热,要比其他的社会集团更为强烈。通过知识分子和民族精英的意识形态操作,民族主义以群体的自我寻求和情绪为开端,以价值取向表达历史意向,这就是作为民族大脑的知识分子群体所创造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同样的,中国民族主义的创造者、解说者和操纵者也是社会精英和知识分子,他们代表了整个中国近现代激进思潮和反传统的激进思想。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民族”、“民族主义”的概念是在晚清时期从日本传入中国的。可以这么说,中国的民族主义不是“原发的”,而是“衍生的”,需要注意的是,它不是直接和完全的移植,而是“应激型”民族主义。历史上中国从来不曾有过“民族国家”的观念。在中

最新解读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解读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新陈代谢之近代中国社会众所周知,所谓近代史,就是指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历史时期。而这个时期又以“五四”运动(1919)为界可划分为两个段落:前八十年和后三十年。这一百多年中,特别是前八十年,在中西剧烈碰撞、全面冲突的时代背景下 ,中国社会不断进行着新陈代谢,国人通过对西方国家实力的认识、认可 ,不断对民族意识进行了新的体认和改变 ,使近代民族意识走上了理性化发展的道路 ,指示了民族意识向理性化、现代化迈进的方向。 笔者认为,民族意识是历史与时代高度统一的产物,它始终离不开也不能离开历史和时代的大舞台。从来在西方眼中就是朦胧一团的中国,使得西方人对中国充满着模糊的想象。然而,历史终究不会留下这个悬念,水中望月,雾里看花也只能是过去的过去。 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犹如晴空霹雳一般惊醒了沉睡中的封建统治者,帝国主义列强的铁蹄毫不留情的踏碎了清王朝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迷梦,“天朝物产丰盈,无不所有,愿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大清高宗纯皇帝圣训》,卷276,页13)的闭关也终究挺不住炮口下的震撼。战争失败了,强烈的刺激感终于使得中国官吏和知识分子中的少数爱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有了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由此,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 要说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首先绝对不得不提这个人——林则

徐,曾经身为抗英主帅的他,深刻体会到中西之间武力的差距,对这种压力的目睹身受,使他终不能去怀。他给朋友写过一封信,对中西武器作了这样的对比:“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若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转展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而“内地将牟兵丁,虽不乏久列戎行之人,而皆勓面接仗,似此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故所谋往往相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第568-569页)。这显现了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巨大落差。处在漩涡中心的林则徐便在时代波潮的鼓荡下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所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华事夷言》、《在中国做鸦片贸易罪过论》,不仅是一种历史资料,而且记录了中国民族最初借助文字了解到的西方形象和情态。他是从闭塞风气中走出来的人,但是,战争的权威性,在于它把矛盾至于生死存亡之中,并用暴力戳破了一个窟窿,迫使人们去认识自己的对手。在中世纪与近代之交,林则徐观念大变,既表现了御悔的民族勇气,又表现了接纳新知识的开明。“惟林总督行事全与相反,署中养有善译之人,又指点洋商通事引水二三十位,官府四处探听,按日呈递。”(魏源《海国图志》,卷81,页6)尽管林则徐的新知中仍然参合着种种旧见,但民族意识的觉醒也由此可见。同时期,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命题以及一整套兵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的议论,作为一种时代思想,它又启迪了20年以后的洋务运动,创深痛巨唤起了民族改革旧物的最初意识。

学校体育发展史复习题讲课教案

学校体育发展史复习 题

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成均和庠)的出现,为中国古代学校体育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 基础。 2、从公元前720年开始,斯巴达人在140年间,一直在奥林匹克祭神竞技会上保持优势,便是(体育训练制度)带来的结果。 3、巴泽多(JohonnBasedow,1724—1790),德国18世纪泛爱主义教育家。巴泽多受卢梭的影响极力推崇自然主义教育,于1744年在德绍创办了一所(私人学校)。 4、菲特(GerhardAntonVieth,1763—1836)于1794年至1795年间相继出版了(《体育百科全书》)1~3卷。 5、(古茨穆斯)(JohannChristophFriedrichGutsMuths,1759—l839),德国体育教育家,从1786年起担任司尼芬撤尔泛爱学校的体育教师,任教长达50年。 6、中国: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在该章程中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都设“体操科”(体育课)。 7、学校体育以体操为主要手段,主要有德国体操、瑞典体操,而(英国 学校体育)却以户外运动和游戏为主要手段,形成了近代体育教学内容的三大 基本体系。 8、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 —1778)的巨作(《爱弥儿》)讲的是一个按照全新的教育原则,使 用全新的教育方法,将一个贵族子弟培养成自食其力、身强体壮、勇敢刚毅、 心地善良、能独立思考的人的故事。

9、健美性体操的鼻祖是曾经当过演员的法国人(戴尔萨特)(FrancoisDelsarte,1811—1871)。他的第三代后继者———邓肯家族把该流派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10、(篮球)是春田专科学校(SpringfieldCollege)的一位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J.Naismith)为了安排冬季的室内活动,于1891年的深秋发明的。 二、选择题(单选或者多选) 1、古奥运会最初的时间是(一天)。 ①一天②三天③五天④七天 2、在国际赛场使五星红旗第一次升起来的是(吴传玉)。 ①郑凤荣②吴传玉③容国团④陈镜开 3、下列运动项目源于美国的有(篮球排球棒球)。 ①篮球②排球③网球④棒球 4、古代奥运会是从(前776年)年正式开始的。 ①前576年②前676年③前776年④前876年 5、属于我国西周“六艺教育”的内容有(礼御书)。 ①礼②御③诗④书 6、我国的《体育锻炼标准》,是模仿(苏联)的体育制度。 ①瑞典②苏联③德国④日本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 一、中国传统民族主义与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不同内涵 1.中国传统民族主义 (1)主要观点:一是华夏中心观,二是华尊夷卑观,三是建立在华尊夷卑观基础之上的“夷夏之辨”的观念。 (2)划分民族的方法:以文化上是否归附为标准,中国乃文明之国,非方位、界域、种族所限。 (3)中外关系基础:不是各国拥有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世界秩序也不是独立、平等的民族国家集合体,而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同心圆,其他民族只是中国文化教化的对象。 (4)中国传统民族思想:基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相信中国文化是最优秀的,二是认为这一优秀的文化是民族认同的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符号。因此,在中国人看来,维护民族利益主要表现在维护中国的文化和制度,特别是纲常名教上。 2.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含义(1)指各民族建立政治实体和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过程。(2)是建立民族国家过程中所体现的理论、原则和理想。 (3)政治集团追求民族国家的行动。 (4)民族成员的心理状态,即表现出对民族国家超越一切的高度忠诚和对本民族优越性的坚定信仰。 二、近代中国民族主义 1.原因 (1)外来侵略: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和压迫所造成的社会危机是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 (2)原有传统:固有的传统民族主义成为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

(3)西学影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吸收了西方的进化论学说,把它变成了倡导民族自强自立、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的理论武器。 (4)主观奋斗:进步思想家、革命家为救亡图存而不懈奋斗。 2.内容 (1)恢复民族自强自信:恢复对中华固有文化的自信,可以说是近代民族主义最重要的内容。 (2)陶铸国魂,培养人民尚武精神:近代民族主义者们鉴于中国积贫积弱、屡受列强欺辱的现实,认识到改变文弱旧习,培养人民的尚武精神,增强国力的重要性。 (3)群体至上的国家主义:强调国家的独立和自由胜于个人的独立与自由,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最具特色的理论内核。 (4)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反帝爱国内容。 (5)全面赶超西方:中华民族危机意识的不断加深,势必催发其强烈的赶超意识,这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独有的内容之一。 3.发展演变

中国体育史发展历程回顾

中国体育史发展历程回顾 【摘要】中国的体育事业在国内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我国教育、经济及社会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研究我国体育史的发展,有利于了解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进程和特点,为今后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近代体育史;历程回顾;发展趋势 1.中国体育史起源的背景及发展特点 研究中国的体育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阶段,距今大约经历了有四千多年的发展历程。由于当时我国还处于原始部落的生活时期,文化、教育、经济、政治、医疗、卫生、科学技术等还处于非常低落的时代,但是已经出现了简单的体力劳动、身体活动和生活技能,开始出现了萌芽状态的体育活动。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原始人类经历了能够使用劳动工具、语言、文字等等活动,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协作,对人类文化和教育、体育的出现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历史文献和文物中记载的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石制的兵器和劳动工具如,刀、矛、斧、铲等,可以用于日常的劳作、狩猎、操练、防卫敌人。另外当时,也有以舞蹈的形式出现的身体活动,主要用于愉悦心情和促进身体健康。在这个时期,体育活动也就产生了,很好的促进人们的智力和体力的发展和提高,以及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发展,体育已成为一种客观存在并被人类需求的社会现象,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各个层面和领域。中国近现代体育史尤以现代化的发展特点而突出。如果从科学角度来看体育的价值和功能。第一,体育科学化是体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体育必须在一切领域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理论与方法,其中包括体育的决策、管理、教学、训练和科研;第二,体育管理的科学化。运用科学预测方法进行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可行性分析。对体育系统的各种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及时掌握所管辖范围的各种体育信息。比如:科学的运动处方、各类保健和康复中心、电脑全自动控制的动感单车和各类力量练习器、各种蒸气浴等,有利于更好的服务于群众体育,为竞技体育奠定良好基础和氛围;第三,体育教学的科学化。科学的安排体育课时,按照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运用现代的、科学的、包括电化教育等手段,较好掌握体育课的强度和密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心里健康发展和增强体质;第四,随着现代体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体育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正在发展中的综合性科学应运而生,它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逐步完善充实,形成了包括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三大部类的体育学知识体系。 2.中国近现代体育史研究的兴起及主要特点 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信息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生活的形式和内容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历史研究的范畴不可能像时髦的事物和流行歌曲那样被人们所追崇,正逐渐被削弱而略显过时。在这一点上,世界各国都呈现出走下坡路的趋势,中国也不例外。我国的历史研究往往要跟政府的指令挂上钩,大家出于申请课题研究经费的实际需要,必须按照课题指南的设定,服从时代的要求,遵循政府的指令,这样固然能够更好地调动大家搞科研的积极性和

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民族危机

近代民族危机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便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被迫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随着外国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的压迫,无数的仁人志士也在积极寻找救亡图存的途径,同时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也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而觉醒。 工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竭力向中国推销工业产品,企图用商品贸易打开中国的大门。可是中国自己足足的小农经济打消了她们的念头,于是罪恶的鸦片贸易开始了。鸦片危害之巨,终于使得清政府派出了钦差大臣林则徐到广东禁烟,禁烟初期取得了很大成效,随后英军开始进犯,虽然有林则徐坚守的广东没让英军站到便宜,但当英军继续北上,攻占定海,直逼北京的时候,光绪帝怕了,连忙派大臣和谈并罢免了林则徐的官职,后来被迫签订了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自此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中国有一部分人开始觉醒了。其中有代表性的便数魏源的海国图志了。鸦片战争爆发前,妄自尊大的清廷皇帝和显官达贵,不知英国在何方,为什么成为海上霸王。《海国图志》的刊出,打破了这种孤陋寡闻的状况。他提出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所谓“师夷” 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一套长处。魏源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他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

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所谓“制夷”,是指抵抗侵略、克敌制胜。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他强调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魏源从反侵略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表现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 一些清政府大臣也意识到了要自强方能与洋人抗衡,洋务运动的兴起真是放映了她们的需求。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创办新式学堂为了培养人才,还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随着列强的不断入侵随着列强的不断入侵1895甲午战争的失败,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外国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了长江上游地域,巨额的赔款更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加之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甲午战败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彻底打破了“天朝上国”的迷梦,促进了中华民族真正的觉醒,各阶层纷纷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上书光绪帝揭示了中国面临的严峻的亡国危机,提出维新变法,力图促使全民族的觉醒,挽救民族危亡,以光绪帝为首的维新变法运动应运而生,最终由于封建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而失败,这变法虽然失败,但是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利的思想,是一次进

中国学校体育发展史

幻灯片1 第一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幻灯片2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概述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新中国建立后学校体育的发展。并对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幻灯片3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 第二节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 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 幻灯片4 第一节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 ●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 ●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幻灯片5 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 我国具有几千年的文化教育历史,古代学校从奴隶社会就开始出现,据史料记载,夏代已有称为“校”、“序”、“庠”等不同名称的学校。商代又出现了“大学”和“庠”两级施教的学校教育。西周时,学校又有发展,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但都为奴隶主贵族子弟设立,培养统治者和官吏的学校。当时,文化知识和书籍文献都为官府所垄断,所以说“学在官府”。 幻灯片6 奴隶主贵族子弟学校的教育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其中,射、御是军事技能的训练,也具有体育的性质。此外,“乐”中的舞蹈,也含有体育的意义。到西周时学校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系统。

幻灯片7 西周以后,东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由原来的“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兴起私人讲学、办学之风。但是,从西汉到清朝末年,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时期,一般学校的教育内容,是以儒家的“五经”、“四书”为主,偏重德育、智育,教育思想是重文而轻武。 幻灯片8 唐代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举制度,宋朝开始兴办武学,文武教育于是截然分途。明、清用‘:八股文”的科举取士方法,学校教育更只是埋头读书、背书、写字、做八股文章。直到清朝末年,学习日本和欧美各国,开办了近代式的学校,在这些学校中才开始有体操(相当于体育)的教育内容,社会上也才开始有了西方式的体育活动。 幻灯片9 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小结 纵观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绵延未断,几经起落,步履蹒跚。但在整个封建社会中,由于受重文轻武思潮的影响,学校体育始终未能在学校教育中取得应有的地位,甚至基本被排除于学校教育之外,最终导致学校体育在我国古代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幻灯片10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 发展概述

近年来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研究概述

历史教学#$%&’()*+,-.$/0!112年2期3’425!112总第67!期89:3’467! !本研究所统计的论文和专著,只限于中国内地,而不包括港澳台以及国外的相关研究。对近年中国民族主义的研究状况进行总结的文章,前此有罗志田的《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研究取向和反思》(《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期) ,该文主要不是概述式研究,而是对研究中若干具体问题谈论自己的研究心得。笔者所知的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进行研究的专著有:唐文权:《觉醒与迷雾: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年版; 陶绪:《晚清民族主义思潮》,人民出版社;<<=年版;罗福惠:《中国民族主义思想论稿》,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李世涛:《知识分子立场———民族主义与转型期中国的命运》,时代文艺出版社!111年版;罗志田:《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上海古籍出版社!11;年版。 近年来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研究概述 萧守贸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北京 ;11"7=@ 一、理论来源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当然与研究者的研究视野的开拓有关,也和对当前世界范围广泛涌现的民族主义运动进行反思有关。作为一种借鉴,探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升温自然也在意料之中。通观这几年来的相关研究,在深度、广度上较前几年有较大进步,发表学术论文约在>1篇左右,专著=本!。对于近代民族主义这样一个重要的题目而言不能说多,本文拟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作一简单分析如下: 探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理论来源。对此各研究者的观点大致接近,一般均认为笼统而论有两个来源: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关资源;一是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思想。但具体到实际内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时,却有不同的看法。在中国传统资源方面,焦润明认为 “固有的华夷观念为近代直接的理论来源之一” A ;B 。陶绪则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从华夏中心的地理概念转化为近代世界地理概念;从华夏文化优于他民族文化观念转化为平等相处,摒弃虚骄心理状态;从华夷之辨走向中体西用A 2B 。陶的看法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传统民族意味的观念在不同层次上的近代转变,难能可贵。罗志田则提醒研究者注意在研究传统观念的转变时,要注意“昔人夷夏观可以是多元的或多面的, 但清季士人或只接受昔人观念的一支或一面” A 2B 。此说颇有启发,即,不可把传统观念作囫囵吞枣式的笼统看待,而应从更具体的实践角度分析观念的变与不变。在考察西方民族主义资源时,焦润明 认为有三个方面:西方的进化学说、启蒙时代的自由平等学说和民族主义理论A ;B 。金冲及认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在理论上的直接影响,更多地来自 ;<世纪下半叶德、意两国统一时期的民族主义思 潮”A 6B 。在中西思想资源的结合以及运用到实际方面,罗志田认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发端固然来源于传统的族类思想,但成为“主义”,却经过了日本这一中转站A 2B 。至于这一转手中间有无掺兑或疏漏,目前尚无论文论及。在实际的结合运用方面,郭洪纪的观点值得重视,他认为“康有为主张将儒家伦理与西方的哲学观和社会制度加以衔接,建立一种文化民族主义的新儒家……孙中山则主张将儒家文化与西方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后来的苏维埃主义结合在一起,纳入三民主义的政治主 张之中,赋予民族主义以新的含义” A 2B 。郭对于苏维埃主义的重视,是对近代民族主义思想来源的一个新提法。

周锡瑞:近代以来中国民族主义思潮

周锡瑞:近代以来中国民族主义思潮 来源: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4-08-31 他的期著作《现代中国:一部革命的历史》《中国的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义和团运动的起源》等,及最近出版的《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民族主义都是贯穿其中的重要线索。他在此次访谈中也说:“二十世纪几乎所有积极参与政治的中国人都是民族主义者,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试图在现代世界恢复中国的尊严、地位和主权。” 您最近在中国接受采访时曾谈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您的经历对后来的研究影响很大。能具体谈谈吗? 周锡瑞: 1964-1965年我在香港学中文,放假期间,我跑到了越南当自由撰稿人。我当时对越南还一无所知,但我看到的情况让我坚信,西方国家与越南民族主义的对决将注定遭到失败。1965年我返回美国在伯克利读书时,反越战运动已经开始。我的同学大卫·马尔(David Marr)是越南史专家,从他那儿我知道了不少越南的情况,渐渐地,我也参与了反战运动。包括我在内的一大批攻读亚洲政治、历史的博士生组成了一个小组,后来小组成了关心亚洲问题学者委员会伯克利分会。作为亚洲问题专家,我们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美国人了解亚洲的反殖反帝运动。我们特别想要解释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亚洲民族主义运动常常由共产主义者来领导。在美国,爱国的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被看作是对立的。可是,共产党人领导的越南独立同盟(越盟)就从不被看作与民族主义对立,相反,越盟倒是越南民族主义的领导力量。作为中国研究专家,我相信,民族主义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我们努力说明:亚洲的共产主义常常和民族主义相结合;就像美国没能阻止中国革命一样,美国也无法阻止越南革命,所以应该避免卷入其中。 您的《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早已成为经典。这本书出版于1987年,二十多年过去,您认为有什么地方需要修订?您怎么看待其他学者关于义和团的研究,如柯文的《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相蓝欣的《义和团战争的起源》、佐藤公彦的《义和团的起源及其运动》等? 周锡瑞:我对群众运动的社会起源问题一直很感兴趣,我在《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中也很关注这一点。你提到的书研究意图和我非常不同。柯文在他的新书《对历史说话:二十世纪的越王勾践故事》中特别关注了历史编纂学的问题:历史是如何被书写以及被利用。他的《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关注的也是同样的问题。这和我的兴趣是最接近的,柯文的叙事方法也和我非常类似,尤其是他提醒我们,当时身处事件中的人们并不知道历史会如何发展。相蓝欣的《义和团战争的起源》主要关注在义和团运动中清朝宫廷政治和国际层面的问题,这是本扎实有用的书,但和我的研究差异很大。佐藤公彦的《义和团的起源及其运动》与我的书最相似,是有关义和团运动的组织源流的代表作,当然,他的研究取向我并不同意,我的书试图提供另一种解释。 至于需要修订的地方,我的想法是:如果让我重写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我会更关注清廷的高层政治,这部分在我的书中过于简单了。 《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中描写的义和团对千千万万逆来顺受的农民的动员,令人印象深刻。有人称赞义和团是爱国主义运动,有人贬低义和团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运动,还有人说,义和团运动仅仅是一种对中华民族简单、质朴的认同情感,最多只能说是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原始形态。对此,您作何评价? 周锡瑞:我想说,历史学家最根本的工作是分析人类过去发生的事件的背景、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过程。评价工作最好留给政治家和公共知识分子。历史学家只能寄希望于那些评论者参考他的研究成果。尽管如此,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值得讨论的问题。 民族主义是一个贯穿了整个近代中国史的主题。公平地说,二十世纪几乎所有积极参与

中国足球近代史(福州足球)

中国足球近代史(福州足球) 1913年2月,在中国著名教育家,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的联合下,中国、日本、菲律宾三国成立了远东体育协会,并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办了为期5天,共8个比赛项目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洲际国际竞赛。当时西亚、南亚、东南亚和东北亚的运动水平都普遍很低,因此“远东运动会”的开展基本就代表了整个亚洲的最高运动水平,后来“远东运动会”也被看作是“亚运会”的前身,1920年远东体育协会和远东运动会于被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

在总共举办的十届远东运动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成绩差强人意,总体上不如日、菲两国。但唯有足球队,可谓是威风八面,除了第一届没有拿到冠军之外,在后面的九届比赛中一举创造了九连冠的伟业。在十届运动会总共22 场比赛中,中国队取得了17胜,3平,2负的成绩,在那个还没有什么综合性运动会和足球单项赛事的年代里,中国足球称霸远东运动会,也就意味着称霸了整个亚洲,尤其在第三届比赛中,作为东道主首次参赛的日本队,被中国队在家门口前打出了一个5:0的悬殊比分。 在此后很长的时间里,中日对决的比赛都是以中国队大比分横扫日本为结局,日本媒体在报道中甚至都用了“既生瑜,何生亮”来进行感叹。日本足球对于在中国队面前屡战屡败也是耿耿于怀,在1930年再次在东京举行的第九届远东运动会上,日本方面祭出了盘外招,居然派遣日本本土裁判上场执法,整场比赛中频频吹判中国队犯规。对此,《申报》以“中日足球决赛之惨剧一裁判无理偏袒贻笑万邦”为题进行了报道:“最初之十五分钟内,凡我队前锋得球冲破日队内线时,裁判员即大吹其笛,高呼越位,可气亦复可笑也”。中国队的发挥也因此大打折扣,最终双方三比三战平。中国代表团向组委会方面提出抗议,要求更换裁判重赛,但被组委会拒绝,最终中日并列冠军,这也成为在那个年代里日本足球唯一一次和中国队“平起平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