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与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与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与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与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与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一本课题为攀枝花市科技服务民生项目[No.2010CY-S-1(1)]①一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肾内科一(攀枝花一617000)

②一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肿瘤血液科一(攀枝花一617000)③一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医学检验科一(攀枝花一617000)

张颖娟①一高一云②一张正秀①一曾兴蓉①一刘岚剑③一杨文娟③一

苏德永③一何洪斌①一刘一琳①一刘婷婷①一张晓琴①

一一 摘一要 一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与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临床纳入81例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HS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有无肾脏损伤分为紫癜性肾炎(HSPN)组(n=36)与非HSPN组(n=45)?另选取40例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HSPN组PAF-AHmR ̄NA二PAF-AH蛋白二VEGF以及HSP70水平明显高于非HSPN和对照组?P<0.05?非HSPN组PAF-AH蛋白二VEGF以及HSP7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非HSPN组PAF-AHmRNA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HSPN患者PAF-AH水平随着VEGF二HSP70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PAF-AH参与了HSP患者肾脏损伤的过程?且随着肾脏损伤程度的加重?PAF-AH表达水平升高?

关键词 一过敏性紫癜一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一肾脏损害一相关性

一一过敏性紫癜(HSP)是以小血管炎症为主要病变的疾病?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类型?可引起患者肾损害?导致紫癜性肾炎(HSPN)的发生?HSPN是HSP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约10%~15%的患者可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1?2]

?

目前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被证明在糖尿病肾病二肾病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对我院HSP患者进行研究?分析PAF-AF与HSP患者肾脏损害的关系?进一步为临床治疗HSP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一般资料一本次选取81例我院2016年10月~

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HS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

准:①经检查和诊断符合HSP诊断标准[3]的患者?②年龄超过

18周岁的成年患者?③患者知情同意并签字?(2)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风湿二哮喘二过敏史的患者?②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影响研究的患者?③排除近端时间有胃肠感染二呼吸系统感染等疾病患者?按有无肾脏损伤分为两组?40例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HSPN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20岁~58岁?平均(41.8?4.4)岁?病理分型:孤立性蛋白尿患者3例?蛋白尿患者5例?急性肾炎型患者8例?

肾病综合征型患者6例?急进性肾炎型患者7例?慢性肾炎型患者7例?非HSPN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19岁~56岁?平均(40.2?4.5)岁?病理分型:孤立性蛋白尿患者4例?蛋白尿患者6例?急性肾炎型患者10例?肾病综合征型患者7例?急进性肾炎型患者8例?慢性肾炎型患者10例?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18岁~60岁?平均(41.3?4.5)岁?三组研究对象上述资料(性别二年龄等)均无差异?

P>0.05?

2一方法

2.1一试剂与仪器一美国Invitrogen公司生产的TrizolRNA提取试剂?美国Fermentas公司生产的反转录-PCR试剂盒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中国上海BC公司生产的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美国Hyperion公司生产的MRIII型酶标仪?加拿大FunglynBiotech公司生产的FTC-3000荧光定量基因扩增仪?美国Bio-Rad公司生产的GelDoc2000凝胶成像仪?北京六一仪器厂生产的DYY-2C型电泳仪和DYY-III28型水平电泳槽?

2.2一标本采集一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24h内未接受治疗前采集静脉血3ml置于无菌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K2)抗凝管中?置于零下80?冰箱中保存备用?

2.3一检测方法

2.3.1一RNA提取一取所有研究对象采集的血液标本

150μl置于1.5mlEP管中?加入红细胞裂解液450μk?混匀后置入室温下反应10min?旋转离心?10000r/min?1min后弃除上清液?收集150μl白细胞沉淀?加入Trizol1ml?室温下放置5min后加入氯仿0.2ml?剧烈震荡摇匀15s?30?下孵育

10min?4?下离心旋转?12000r/min?离心15min?之后取水相500μl转移至新的EP管中?加入异丙醇500μl?室温下静置10min?4?下再次离心旋转?12000r/min?离心10min?弃除上清液后?加入750ml/L乙醇1ml?使用焦炭酸二乙酯(DEPC)洗涤RNA沉淀?涡旋混合样本?4?下离心旋转?7500r/min?离心5min?弃除上清液?室温下干燥?2min后加入无RNase20ul进行水溶解?60?下放置10min?置于零下

80?冰箱中保存备用?

2.3.2一

PCR扩增一

上游引物:5 -ACCAGTCTGT ̄

GGGCTTTC-3 ?下游引物:5 -GTCTCCTCTGCCTTTTGG-3 ?反应体系:cDNA6.25μl?PAF-AH上游引物0.5μl?PAF-AH下游引物0.5μl?无RNase水4.25μl?反应条件:95?预变性?10min?进行1个循环?95?变性?15s?60?退火?30s?

72?延伸?30s?共进行40个循环?结束后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2.3.3一PCR扩增产物分析一取4μl上述PCR扩增产物6份?10g/L琼脂糖凝胶电泳?电压100V?电泳20min?将结果采用电脑软件分析?观察PCR产物的片段大小?

541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9年2月第20卷第2期一CJITWN?February2019?Vol.20?No.2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血小板活化因子和一氧化氮合酶在高原支气管哮喘发生中的作用

血小板活化因子和一氧化氮合酶在高原支气管哮喘发生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9-12-25T14:38:15.4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34期作者:赵振峰[导读] 越容易发生高原支气管哮喘;一氧化氮合酶中的iNOS、tNOS含量越高,其生成的NO含量越多,越易造成高原支气管哮喘。(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青海西宁 810012) 【摘要】目的:探究血小板活化因子和一氧化氮合酶在高原支气管哮喘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4例高原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高原哮喘组,同时选取高原环境健康志愿者64名作为高原组,平原环境健康志愿者64名作为平原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研究对象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浓度以及不同一氧化氮合酶(NOS)类型含量(iNOS、tNOS、cNOS),对比三组研究对象的PAF以及 NOS浓度差异。结果:高原哮喘组的PAF浓度显著高于高原组和平原组;高原哮喘组的iNOS与tNOS水平显著高于高原组和平原组,三组cNOS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血小板活化因子浓度过高以及iiNOS与tNOS含量水平超标与高原支气管哮喘形成密切相关。【关键词】血小板活化因子;一氧化氮合酶;高原支气管哮喘【中图分类号】R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4-0082-02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一种具备生物活性特征的的磷脂,临床上有研究表明,PAF致炎作用及其强大,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生机制中起到关键作用,包括气道高反应、黏液分泌以及支气管收缩等环节[1]。本次研究希望探索血小板活化因子和一氧化氮合酶在高原支气管哮喘发生中的作用,了解影响高原支气管哮喘发生的因素。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道德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选取2017年6月-2019年4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4例高原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高原哮喘组;另选取高原环境健康志愿者名作为高原组;选取平原环境健康志愿组64名作为平原组。其中高原哮喘组患者年龄范围为26~64岁,平均(41.28±8.14)岁,男性39例,女性25例。高原组年龄范围为23~61岁,平均(38.46±9.15)岁,男性31例,女性33例。平原组年龄范围为28~59岁,平均(45.69±8.91)岁,男性34例,女性30例。三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ELISA检测试剂盒由上海丹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测量三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浓度以及一氧化氮合酶含量(iNOS、tNOS、cNOS)。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三组的血小板活化因子浓度及一氧化氮合酶含量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的血小板活化因子浓度比较 高原哮喘组的血小板活化因子浓度显著高于高原组和平原组,高原组的血小板活化因子浓度显著高于平原组,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高原哮喘组与高原组和平原组的血小板活化因子浓度对比(x-±s) *与高原哮喘组比较 2.2 三组的一氧化氮合酶含量比较 高原哮喘组的iNOS与tNOS水平显著高于高原组和平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cNOS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表3。 表2 高原哮喘组与高原组的一氧化氮合酶含量对比(x-±s)

血液病相关英文简写

HSC:造血干细胞 CD:细胞分化群 CK:细胞因子 CFU-G:粒系集落形成单位 CFU-E: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CFU-M:单核系集落形成单位 CFU-Meg:巨核系集落形成单位 SCF:干细胞因子 TPO:血小板生成素 EPO:红细胞生成素 TNF:肿瘤坏死因子 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PF4:血小板第4因子 HIM:造血诱导微环境(简称为:造血微环境) WBC:白细胞 RBC:红细胞 PLT:血小板 MCV:平均红细胞体积 MCH:平均血红蛋白含量 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DC:白细胞分类计数 Ret:网织红细胞计数 MPO:过氧化物酶染色 CT:电子计算机体层显像 MRI::磁共振显像 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 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 t-RA:全反式维A酸 APL: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HSCT:造血干细胞移植 Hct:红细胞比容 ATG: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ALG: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IDA:缺铁性贫血 TIBC:总铁结合力 ACD:慢性病性贫血 AA: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SAA:重型再障NSAA:非重型再障VSAA:极重型再障CAA:慢性再障AAA:急性再障重型再障-Ⅱ型(SAA-Ⅱ)HAAA:肝炎相关性再障 PNH: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PRCA: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AIH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HS: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CNSHA: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 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RA:难治性贫血;RAS:伴环形铁粒幼细胞的难治性贫血;RAEB:伴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T:转变中的伴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CMML: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PL:白血病前期 RCMD: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增生异常(MDS用WHO分类其中的一种) ALIP: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 IL-3:白细胞介素-3 INF-α:干扰素-α AL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L2:L3:) ANLL(AML):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CM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NSL: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POX:过氧化物酶 PAS:糖原反应 NSE: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ALP/NAP:碱性磷酸酶 NSHL: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NSHL MCHL:混合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MCHL LDHL:淋巴细胞消减型霍奇金淋巴瘤 B-PLL:B原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LPL: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巨球蛋白血症 SMZL:脾边缘带淋巴瘤 PCM:浆细胞骨髓瘤 MALT-MZL: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结外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 MZL:淋巴结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 FL:滤泡型淋巴瘤 MCL套细胞淋巴瘤 DCBC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BL:伯基特淋巴瘤 T-PLL:T-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T-LGL: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ANKCL: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 ATCL/L: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NK/TCL: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ITCL:肠病性T细胞淋巴瘤 MF/SS:蕈样肉芽肿/赛塞里综合症 AITCL: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PTCL:周围T细胞淋巴瘤,无其他特征 ALCL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MPD骨髓增生性疾病 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M0: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

血小板活化因子与消化性溃疡

血小板活化因子与消化性溃疡 摘要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内源性炎症介质中促溃疡形成作用最强的一种,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PAF的生物学特征、信号传导机制、参与消化性溃疡(PU)形成的证据及其致病机理。 PAF是近年来发现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内源性磷脂介质,它既可作为内分泌因子引起远端器官的改变,又可作为旁分必因子或自分泌因子分别对临近或自身组织细胞发挥作用。它可直接造成全身几乎所有器官的损害[1]。最近,PAF在胃肠粘膜损害、促进PU形成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它在众多参与PU形成的炎症介质中起着“中心”及“自身放大”的介导作用。本文就PAF与PU关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 PAF在PU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活性 PAF的合成包括两条酶促途径即修饰途径和再生途径。前者是PU患者体内合成大量PAF的主要途径,它的限速合成酶是磷脂酶A2(PLA2),此过程可逆,且常伴大量花生四烯酸的生成;后者是生理条件下产生PAF的主要途径。嗜酸、嗜碱、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单核巨噬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PC)和内皮细胞(EC)均可合成释放PAF,它和内毒素、白三烯(LT)、组胺、缓激肽、氧自由基(OFR)、三磷酸腺苷、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1(IL-1)等相互诱导共同引起粘膜损伤。PAF发挥生物学效应主要是通过与细胞膜表面的PAF 受体(PAFR)结合而实现的。其细胞内信息传递主要是由G蛋白介导

的,PAF通过与Gp蛋白偶联,激活磷脂酶C,后者催化细胞膜上的磷脂肌醇水解,产生细胞内信使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甘油(DAG)。IP3和DAG分别通过激活蛋白激酶C引起储存池中Ca2+释放和血小板细胞骨架重组,使PC活化,导致血管收缩,通透性升高,微循环障碍及炎症反应,最终溃疡形成。在产生OFR的炎性组织中,还可产生与PAF结构功能相似的的经氧化修饰的磷脂——PAF样氧化磷脂[2],它亦能被PAFR识别,但生物活性不如PAF强。 2 PAF参与PU形成的证据 PAF是目前发现的促溃疡介质中最强的一种,它可引起除远端结肠以外的所有肠粘膜损害。实验证明[3],给大鼠静脉注射一定量的PAF即可引起广泛的胃粘膜损伤,致伤最小剂量为50pmol/kg,如果同时饲养50%的酒精,则2pmol/kg就可以引起粘膜损害,且损伤的程度与PAF剂量呈正相关。病理切片下可见粘膜充血、出血和坏死。Ackerman[4]测定了35例十二指肠溃疡(DU)和42例健康人胃窦、十二指肠粘膜活检标本的PAF含量后发现,PU病人PAF的含量比正常对照组高2~3倍,同时,LTB4和LTC4也比对照组高2倍。在4周后治愈的11例病人中,测得PAF、LTB4、LTC4的含量比其活动期大大减少。另在有胃粘膜损害的动物血浆中也测得了PAF浓度升高。这些事实直接证明了PAF在PU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且PAF含量与LTB4、LTC4含量呈正相关。 3 PAF在PU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3.1 PAF与胃酸

3生理学章节练习 血液

血液易掌A1 A2 B1A A1型题 1、铁的摄入量不足将导致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恶性贫血 D、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E、β型地中海贫血 2、静脉注射肝素所引起的体内抗凝作用大于其体外抗凝作用,这主要就是因为肝素 A、体外迅速灭活 B、在体内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 C、在体内抑制凝血因子的产生 D、在体内促进抗凝血酶的产生 E、在体外与抗凝血酶的亲与性低 3、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就是 A、影响毛细血管内外水的交换 B、影响细胞内外水的交换 C、维持细胞正常体积 D、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E、决定血浆总渗透压 4、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 A、8% B、15% C、20% D、60% E、40% 5、下列关于输血的叙述,错误的就是 A、再次输入同一相同血型个体的血液不需进行交叉配血 B、必要时O型血可输给其她血型的受血者 C、必要时AB型血的人可接受其她血型供血者的血液 D、Rh阴性的受血者不可接受Rh阳性的血液 E、Rh阳性的受血者可接受Rh阴性的血液 6、正常人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低渗盐溶液中形态不同。在0、5%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就是 A、正常 B、膨胀

C、缩小 D、破裂 E、先缩小后破裂 7、某患者检测血型时,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发生凝集,分析该患者的血型为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E、Rh阳性 8、血液凝固发生的原因就是 A、纤维蛋白溶解 B、纤维蛋白激活 C、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 D、血小板聚集与红细胞叠连 E、FⅧ的激活 9、全血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 A、血浆蛋白含量 B、红细胞数量 C、白细胞数量 D、红细胞的叠连 E、NaCl的浓度 10、红细胞在血管外破坏的主要场所就是 A、肾、肝 B、脾、肝 C、肾、脾 D、胸腺、骨髓 E、胸腺、肝 11、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就是 A、产生抗体 B、吞噬异物 C、参与止血 D、释放细胞毒素 E、释放组胺 12、下列哪项不就是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 A、运输物质 B、参与机体的免疫 C、缓冲pH值

人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分析检测ELISA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人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分析检测ELISA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 Purpose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小鼠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转化生长因子(PAF)的含量。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人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用纯化的转化生长因子(PAF)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转化生长因子(PAF),再与HRP标记的羊抗鼠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转化生长因子(PAF)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人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浓度。 试剂盒内容及其配制: 试剂盒成份96孔配置48孔配置 96/48人份酶标板1块板 (96T) 半块板 (48T) 塑料膜板盖1块半块 标准品:100ng/ml 1瓶 (1.0ml) 1瓶 (0.5ml) 空白对照1瓶 (1.0ml) 1瓶 (0.5ml) 标准品稀释缓冲液1瓶 (8.0ml) 1瓶 (4.0ml) 生物素标记的抗OT抗体1瓶 (8.0ml) 1瓶 (4.0ml) 亲和链酶素-HRP 1瓶 (12ml) 1瓶(5ml) 洗涤缓冲液1瓶 (20ml) 1瓶(10ml) 底物A 1瓶 (6.0ml) 1瓶 (3.0ml) 底物B 1瓶 (6.0ml) 1瓶 (3.0ml) 终止液1瓶 (6.0ml) 1瓶 (3.0ml)

试剂盒组成: 试剂盒组成48孔配置96孔配置保存 说明书1份1份 封板膜2片(48)2片(96) 密封袋1个1个 酶标包被板1×48 1×96 2-8℃保存标准品:45μ mol/L 0.5ml×1瓶0.5ml×1瓶2-8℃保存标准品稀释液 1.5ml×1瓶 1.5ml×1瓶2-8℃保存酶标试剂 3 ml×1瓶 6 ml×1瓶2-8℃保存样品稀释液 3 ml×1瓶 6 ml×1瓶2-8℃保存显色剂A液 3 ml×1瓶 6 ml×1瓶2-8℃保存显色剂B液 3 ml×1瓶 6 ml×1瓶2-8℃保存终止液3ml×1瓶6ml×1瓶2-8℃保存 浓缩洗涤液(20ml×20倍)×1 瓶 (20ml×30倍) ×1瓶 2-8℃保存 自备材料: 1. 蒸馏水。 2. 加样器:5ul、10ul 、50ul 、100ul 、200ul 、500ul、1000ul。 3. 振荡器及磁力搅拌器等。 样品收集、处理及保存方法: 1、血清……操作过程中避免任何细胞刺激。使用不含热原和内毒素的试管。收集血液后,1000×g离心10分钟将血清和红细胞迅速小心地分离。 2、血浆……EDTA、柠檬酸盐、肝素血浆可用于检测。1000 ×g离心30分钟去除颗粒。 3、细胞上清液……1000 ×g离心10分钟去除颗粒和聚合物。 4、组织匀浆……将组织加入适量生理盐水捣碎。1000 ×g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 5、保存……如果样品不立即使用,应将其分成小部分-70℃保存,避免反复冷冻。尽可能的不要使用溶血或高血脂血。如果血清中大量颗粒,检测前先离心或过滤。不要在37℃或更高的温度加热解冻。应在室温下解冻并确保样品均匀地充分解冻。 人血小板活化因子ELISA试剂盒操作注意事项: ●试剂应按标签说明书储存,使用前恢复到室温。稀稀过后的标准品应丢弃,不可保存。 ●实验中不用的板条应立即放回包装袋中,密封保存,以免变质。 ●不用的其它试剂应包装好或盖好。不同批号的试剂不要混用。保质前使用。

三种抗血小板药物在体外对血小板活化的 抑制作用研究.

?论著? 基金项目:国家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96212261作者单位: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 三种抗血小板药物在体外对血小板活化的 抑制作用研究 王建中曹凌袁家颖王淑娟 【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噻氯匹啶和西洛他唑三种药物在体外对血小板活化的抑制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三色分析三种抗血小板药物在体外对活化血小板膜表面纤维蛋白原受体(FI B 2R 和P 2选择素(C D62P 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三种药物对ADP 活化血小板膜表面FI B 2R 和C D62P 表达的抑制作用明显不同,西洛他唑能显著抑制FI B 2R 和C D62P 的表达;噻氯匹啶抑制FI B 2R 表达的作用显著,但对C D62P 表达的抑制较小;阿司匹林对FI B 2R 和C D62P 表达的抑制作用较差。结论与阿司匹林、噻氯匹啶相比,西洛他唑是一种较强的抗血小板活化药物,既可抑制FI B 2R 的表达而降低血小板的聚集性,又可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而降低其促凝血活性,在血栓性疾病的防治中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阿司匹林;血小板活化;流式细胞术 Study on the action of three kinds of anti 2platelet drugs for in vitro inhibiting platelet activation WANG Jianzhong,C AO Ling ,YUAN Jiaying ,WANG Shujuan.Peking Univer sity Fir st Hospital ,Beijing 10003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 o study the action of aspirin ,ticlopidine and cilostazol in inhibiting platelet activation in vitro.Methods Three kinds of anti 2platelet drugs ,which inhibited the expression of fibrinogen receptor (FI B 2R and P 2selectin (C D62P on activated platelets surface in vitro ,were analyzed by tri 2color flow

活性氧在血小板活化和凋亡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_朱可馨

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6):688-689. [5]金泽,姜珊珊,王玉琳,等.针药并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9):670-672. [6]李敬夷,何天有,严兴科,等.针药结合治疗湿热夹瘀型急性痛风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3,9(2):87-89. [7]刘仲玉.针药结合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关节炎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4,30(4):27-28. [8]董晗,谷峰.刺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1):149-150. [9]王文兵.刺络放血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1):63. [10]黎文杰.刺络放血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3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3,31(6):142-144. [11]张园,魏华.刺络放血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2,7(4):325-326. [12]潘碧琦,潘建科,刘军,等.中药内服配合放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3,45(8):92-93. [13]左晓峰.刺络放血配合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3,21(2):46. 收稿日期:2015-02-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0650);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2ZR1429900);上海市卫生局科研项目(20124074) 作者简介:朱可馨(1991-),女,江苏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纳米新型给药系统。 通讯作者:王志成(1975-),男,安徽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血栓与止血,E-mail:ahwzc@126.com。[14]周凡.三棱针放血联合药物治疗痛风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3,5(4):206,209. [15]吴云天,许明珠,郑盛惠,等.电针配合火针刺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7):1400- 1402. [16]章珍明.火针点刺放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2,44(10):87-89. [17]刘初容,周党生,曾盼坚,等.针药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0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20(1):66-68. [18]吴镇阳,钟惠华.董氏奇穴针刺放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46(7):58-59. [19]陈燕琴,李秀娟.针刺结合刺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3):63-64. [20]邵红岩,何天有,张莉.针刺阴陵泉、太冲为主加刺络放血治疗痛风52例[J].中国针灸,2013,33(6):526. [21]田菁,刘波.针刺放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30. [22]朱其卉.梅花针配合艾条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5例[J].时珍国医国药,2012,29(9):2357-2358. [23]郑玉文,周明浩,虞敏.针刀配合加味四妙汤治疗急性风湿热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1): 1964-1965. [24]王艳华,伊怀成,姜勇权.微针刀结合改制抽吸罐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16-17.[25]苏淑丹,梁振兴,罗清娇.四妙汤加味配合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27(17):34-35. DOI?10.13192/j.issn.1000-1719.2015.08.078 活性氧在血小板活化和凋亡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朱可馨1,王冰2,王志成3 (1.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上海201203;2.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中心,上海201203; 3.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上海200040) 摘要:血小板在血栓与出血性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当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或在病理性血流高剪切力作用下,血小板通过膜表面的各种受体启动信号转导途径,引起血小板活化。活化的血小板相互聚集成团,形成血小板血栓,因此,血小板活化在生理性止血和病理性血栓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血小板凋亡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目前,血小板活化和凋亡的分子机制还未完全阐明。很多研究已证实,各种能诱导血小板活化或凋亡的刺激物,能诱导血小板产生活性氧(ROS),ROS在血小板活化和凋亡中的作用正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文章将主要综述ROS在血小板活化和凋亡中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血小板;活性氧;凋亡;活化 中图分类号:R55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5)08-1575-03 Effect ofROS in Platelets Activation and Apoptosis ZHU Kexin1,WANG Bing2,WANG Zhicheng3 (1.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201203,China;2.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201203,China;3.Shanghai Huashan Hospital,Shanghai200040,China) Abstract:Platele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rombosis and hemorrhagic disease.When the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is in-jured or under the high shear force of pathological blood flow,the platelets are activated through the signaling pathway,which is initiated by a variety of receptors on platelets'membrane surface.The activated platelets aggregate into platelet-monocyte aggre-

第六章血小板

脾未及,血红蛋白 80 g/L ,白细胞 4.5?10 /L ,血小板 45?10 /L ,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 第六章 血小板 本章要点: 1. 血小板的生成 2. 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化学 3. 血小板的功能 4. 血小板活化和分泌的检测 5. 血小板稳态 6. 血小板与血栓疾病 7. 血小板质的异常引起的出血疾病 8. 血小板量的异常引起的出血疾病 女性,26 岁。2 年来月经过多,经 1 周发现皮肤紫癜,牙龈出血,体检:面色轻度苍白, 9 9 80 个/片,均为颗粒型。请问,该疾病的可能诊断是什么?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可能原因有哪 些?如何进行治疗,其机理是什么? 血细胞约占血液容积的45%,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外周血经离心 后可分为三层。上层为富含血小板的血浆(Platele Rich Plasma, PRP ),下层为红 细胞,中间层为白细胞。 血小板平均直径为1~2 μm ,平均体积为5.8 fl 。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 细胞胞质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每个巨核细胞可产生1000~ 5000个血小板。肝脏和肾脏生成的促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 ,TPO )是 血小板生成的主要调节因子。新生成的血小板先通过脾脏,约有1/3在此贮存。 人外周血中正常血小板计数为:150,000~40,000/μL 。血小板寿命约7~14天, 每天约更新总量的1/10,衰老的血小板大多在脾脏中被巨噬细胞清除。 第一节 血小板的生成 血小板的产生依赖于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向巨核系定向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成熟成为大的多倍体巨核细胞以及最终裂解为血小板。 巨核细胞发育的连续过程可被划分为四个阶段:巨核母细胞(Ⅰ期)、嗜碱 性巨核细胞(Ⅱ期)、颗粒型巨核细胞(Ⅲ期)和成熟巨核细胞(Ⅳ期)。区分这 些阶段的主要标准是胞质的质和量、外形大小、分页情况和核的染色质样式。巨核细胞在成熟过程中,表面的一些特异性分子标志物逐渐开始表达,如CD41、CD61、GPVI、CD42、PF4等,而一些造血干细胞/祖细胞的分子标志物逐渐消失,如CD34。 巨核细胞经胞质裂解生成血小板过程中,形成的一个重要的中间结构是长树枝状前血小板。其结构主要包括swellings、tip、shaft和branch point。 一般认为血小板的形成过程如下:巨核细胞完成核内有丝分裂、细胞器合成、胞质成熟并膨胀和微管排列后,中心体解聚,微管移动到细胞皮质区。巨核细胞伸出伪足并延伸形成前血小板,细胞器沿着微管被运输至前血小板中。巨核细胞胞质裂解形成大量的独立的前血小板,核被挤出,随后血小板从前血小板中释放出来。 生理状态下,骨髓中的成熟巨核细胞伸出伪足穿过血管内皮细胞层至血管腔内,在血管腔内形成前血小板。在胞质分离生成血小板这一步骤中,剪切力发挥重要作用。 巨核细胞除了具有产生血小板的功能外,其在干细胞调节方面也扮演重要角色。巨核细胞通过分泌TGF-β和CXCL4因子诱导造血干细胞沉默,并且可以通过分泌FGF1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从而起调节造血干细胞稳态的作用。 血小板仅存在于哺乳动物中,其它脊椎动物体内都为有核的凝血细胞(thrombocyte)。血小板的出现被认为是一种进化,但同时也将人类暴露于心血 管疾病的威胁下。研究发现,鸟类的凝血细胞能够表达的蛋白质与血小板大部分相同,但却缺乏两类受体:纤维蛋白原受体和ADP受体。这两类蛋白质是形成凝块的重要因素,也是抗凝药物的主要目标。尽管哺乳动物为何会出现血小板的进化机制仍不明了,但研究者猜测,血小板的出现可能提升了早期哺乳动物的存活率。 第二节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化学

活化血小板检测方法

活化血小板检测方法 1.临床意义 心肌梗塞、脑血管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肺栓塞等血栓性疾病在中国有很高的发病率,也是致死的重要原因。血小板活化是血栓形成的重要环节,检测血小板的活化状态可辅助诊断和监控血栓性疾病,对判断血栓前状态意义也非常重大。 2.检测原理 静止状态的血小板内分布着多种颗粒,如a颗粒、溶酶体颗粒等。这些颗粒表面存在着一些特定蛋白,如a颗粒表面有CD62p抗原,溶酶体颗粒表面有CD63抗原。血小板活化时,由于颗粒膜蛋白与血小板膜蛋白相互融合,使颗粒膜蛋白翻转到血小板膜表面。因此,可通过检测这些颗粒膜蛋白来判断血小板的活化状态。 3. 采血 EDTA抗凝采血,取后段血。因前段血中可能有组织液存在,造成人为血小板活化。 4. 试剂选择 FITC标记的CD42b抗体 PE标记的CD62p或CD63抗体 在血小板膜表面稳定表达的抗原有CD41/CD61(GPIIb/IIIa)和CD42a, CD42b 等,这些抗原均可作为血小板的标志。但因中国存在着一部分血小板无力症患者,其血小板表面缺乏CD41/CD61(GPIIb/IIIa)。因此,一般使用CD42b来鉴别血小板。 因一般情况下,CD62p和CD63的表达率均较低,需用PE等荧光较强的荧光素标记检测。 5. 染色 a. 全血法: 1) 取试管A(阴性对照)和试管B(测定管),均加入5ml 抗凝全血和200ml PBS 2) A管中加入适量的CD42b-FITC和阴性对照抗体(对应于CD62-PE或CD63-PE) B管中加入适量的CD42b-FITC和CD62-PE或CD63-PE抗体 3) 室温,避光孵育25分钟 4) 加2 ml PBS,上机检测 血小板在体外随着时间的延长会自发活化,所以由采血到检测一般要在3小时内完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