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试析微表情识别技术在观察法中的应用_潘峰

试析微表情识别技术在观察法中的应用_潘峰

试析微表情识别技术在观察法中的应用_潘峰
试析微表情识别技术在观察法中的应用_潘峰

试析微表情识别技术在观察法中的应用

潘峰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福建厦门361008)

摘要:在后现代转向中,人类学调查资料的权威性不断遭到质疑。微表情识别作为观察法的延伸,有助于改善受访材料失真的问题。借用沃纳和谢弗的观察阶段划分。文章探讨微表情识别在不断深入的田野研究进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表情识别;人类学观察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C91-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644(2014)03-0054-06

观察被看成是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的方法基石。在定性研究见长的人类学,提倡观察法的田野研究已然成为区别其他学科的重要方法。在某种意义上,人类学者本身就是研究工具,身体的视、听感官是第一手资料获取的最主要途径。因此,面对面的访谈研究中,人类学家不仅需要记录丰富的文本内容,还需要通过观察对方的肢体和手势等非语言行为,了解访谈对象的弦外之音。与大部分在实验室和临床研究不同,人类学的田野通常在非可控制的自然情境(natural setting)中,各种外界的因素(包括研究者自己)多少会对研究对象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并且克服可能的文化偏见,人类学家寻找口头文本记录之外的辅助手段,以便更好地缩短“言说”与现场实在之间的巨大误差。

随着人类学向后现代的转向,客观性假设和预设的话语权威得到全面批判,藉此产生了人类学观察研究的两种趋向。在第一种趋向中,许多学者有意识地回避真相的辩解,转向以探讨意义建构为导向的文本叙事研究,强调民族志的写作是文化参与者和研究者共同建构的结果。[1]另一种趋向是,学者重申并捍卫观察法在人类学研究的权威性。他们坚持延续马林诺夫斯基时代推崇的实验民族志典范,通过角色转化进行参与式观察来研究小型的社会。与之同时,他们承认观察法的局限性———无法排除自身的互动、人际关系和情感状态的无形渗透。对于第二种趋向而言,如何保证人类学观察结果与实际文化情况尽可能相符呢?我们有必要借助其他学科的辅助手段进行文本的有效分析。观察研究者需要引进技术的更新,加强仪器捕捉文本记录所忽视的某种真实性,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调查“失真”的问题。

收稿日期:2014-01-14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人类微反应识别在课堂行为观察中的应用”[编号:JB13674S];厦门城市职业学院2013年度科研项目[编号:Kysk2013-8]。

作者简介:潘峰,男,汉族,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人文社科与艺术系讲师,博士。

在人类学研究中引入微表情识别的技术,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是:是否所有人类群体具有一样的情感表达?是否存在通行的表情法则?

一、跨文化比较和人类共同表情

达尔文为人类学进化论学派之先驱。早在1892年,他就在《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中指出,人类与一些低等的动物相似,其主要的表情类型(喜怒哀乐)属于天生遗传,一种动物本能,而不属于后天习得的结果。[2]P208保罗·艾克曼是表情研究的重要开拓者,采用类似博物学方法进行跨文化的人类表情实验。在最初研究中,他比较了五个不同文化背景(智利、阿根廷、巴西、日本、美国)生活的人,发现人的表情认知和表达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后续研究延伸到全球的多处民族、文化体系当中,甚至到澳洲、非洲、新几内亚等那些远离现代社会的部落中进行实地考察。[3]P12-20在1969年的人类学年会上,艾克曼提出重要的研究结论,即人类群体无论人种、民族、文化的差异,面对刺激产生的面部肌肉运动(微表情)都彼此一样。这就是本文所说的人类表情在跨文化比较中的共通性,能为跨文化行为的观察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不难看出,人类的表情和对应情绪具有跨文化、跨地域的共性。当人的情绪变化的时候,不需要通过理性的思考,面部自然能通过肌肉的组合运动,下意识地做出对应感觉的表情形态。同时,表情不仅可以透露不同文化人们的性格、心情、境遇的微小变化,还能折射研究对象所在社会的文化修养、地域环境、风情民俗的复合标准。因此,林瑞基在《组织传播学》强调访谈研究中观察非语言行为(包括表情)的必要性:“在面对面的传播过程中,那些来自语言的社会意义不超过35%;也就是说,有65%的信息是靠非语言方式传递的,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了。”[4]

二、微表情:人类的真实情感

人类微表情是一种持续时间仅为1/25秒至1/5秒,非常快速的特殊表情呈现。它表达了人在本能中试图压抑、隐藏的真实情感。换句话说,微表情出现在人们试图隐藏所谓的真相,却通过完整或部分的瞬间面部表情,反倒呈现出无意识的真实信息。哈格德和艾萨克斯率先发现微表情[5],展开了早期微表情识别研究的关注点:注重测量微表情识别能力,考察微表情识别与谎言识别的关系。之后成功地构造了微表情识别的训练程序。2002年保罗·艾克曼发展出第一个瞬间表情的训练测试工具METT,并通过跨文化的比较当中。从此,微表情识别的应用研究,开始在社会科学的其他领域蓬勃发展:在临床领域,METT帮助精神分裂症的识别和判断,从事述情障碍(alexithymia)的研究。研究发现,临床应用微表情的技术能更好地了解病人需求,设计出针对病人情况的治疗方案。在国家安全领域,弗兰克研究的METT训练服务于职业的人群。他们发现METT训练适用于不同职业的人群,确实能提高识别微表情能力,有助于推进微表情识别的实际应用。[6]

但是,微表情识别研究还存在一定的生态学效度。人们的面部表情还伴随着各种姿态表情、语调表现,而且许多非面部表情的信息研究,仍处于METT集合的研发阶段,直接应用到现实预测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表情的复杂性和操作性———我们需要区分究竟是面部肌肉的有意识摆弄(表演性),还是基于人类中枢神经皮下机制所激起的不自觉肌肉运动(随意性)。其次,借助测谎仪器的帮助,可能是心理学、刑侦学等偏爱的“科学方法”。当证据不足的时候,测谎仪器(如心电图、电子脉冲成像、核磁共振成像)可检测受访对象谈话内容的真实性,成为法庭述供的一项参考。但是,在开放的社会交往中,我们很难控制情景参数的复杂性,无法判断受访者是对非话题的自然反应,还是对话题本身的某种不适,更谈不上用仪器测谎直接用在尚未接触的受访者身上。这样的做法,本身就带有不信任的行为隐喻,无助于调查工作中人际疏通、关系缔结等方面的有效开展。而不借助任何仪器就可以观察到的受访者可能暴露的语言和非语言线索,就成为微表情观察发挥功能的重要领域。有研究表明,当人说谎时需要经历的紧张、害怕被识破、兴奋等情绪,以及这样情绪“自动链接”的肌肉活动是不易控制的。[7]

因此,我们有必要结合当时、当地的情景和跨文化因素,提升微表情识别技术在其他社会科学

领域的应用能力。这一方面,以异域研究见长的人类学观察法,若能与微表情识别技术携手,将大有可为。

三、微表情识别的应用途径

微表情识别技术(METT)的应用,需要建立在人类基本表情类型和肌肉运动形态的专门性学习,同时延伸到面部复杂的表情组合、身体反应的各种强化训练。沃纳和谢弗依据研究者深入社区的过程,将观察程度依次划分为描述观察、焦点观察和选择观察的连续过程。[8]P262-264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我们参考这三阶段划分,以考察微表情识别的具体应用价值:首先,在描述性观察阶段,应确定受访者的表情基线,熟悉他文化的整体情况。其次,在焦点观察阶段,研究者不妨先询问一些“先入为主”的假设和自我的解释,以观察受访者的微表情变化,作为谎言判别的参考线索。最后,在选择性观察阶段,通过不同研究角色的转换,找出访谈文本呈现的不同形态,更好辨别文本真实性,或是更正先入为主的各种假设。具体策略和分析如下:

(一)描述观察:基线行为的确立

田野调查开始初期,当地人常常会出现因研究者“在场”而造成的研究对象非常态,或表演性表现,形成所谓“观察者效应”。比如,有些民族地区有接待任务,出于保护当地文化资源,而出现各种非常态的情感表达,要么机械性应付[9],要么热情过火的招呼。谭华曾在苗村调查反思中指出,“在村民眼中,外来者同样是被观察对象”。最初热情表现,多少是面向于功利性人际关系的缔结,而非村民日常生活的本真。[10]因此,对真实性理解成为研究者初入田野的重大难题。

自阐释人类学的兴起,人类学访谈关注叙述者的主体性,允许访谈文本的多样性。但是,这样做并不是将谎言叙述与真实表述相互混淆。在黄盈盈和潘绥铭看来,谎言是在不同情境下的另一种“真实呈现”。[11]因此,他们提出研究者旁听的方法,观察记录熟人之间的对话,减少因陌生人在场而产生的说谎可能。在斯图尔特看来,记述民族志、自白表述等有关主体叙事的出现,能让读者更好感受到田野工作的场景,从而自行判断田野材料的可靠性。[12]这里,包括调查者有关非语言行为、微表情变化的客观记录以及对受访者表情变化的民族志文本,均可以丰富读者解读异文化的广度和深度。

这一阶段,微表情识别的首要工作是先确认受访者的表情基线行为,即受访者在自然情况下,陈述真实事件的表情呈现。也可以从观察、了解他们日常生活和饮食起居的方面入手。同时,访谈应采取无差异的记录方式。运用微表情识别技术,加上第三人在场的观察作为研究辅助,以全面记录当地人在熟人间、无顾忌状态下的表情基线。然后,结合研究参与、受访情景下的访谈之微表情进行比对,有助于找出访谈信息中最贴近主体的真实呈现,为进一步分析“建构的真实”提供可靠依据。其中,基线表情的记录重心,应该放在比较轻弱或平静情绪和外显表情上面。因为,这一状态的受访者,被观察者所陈述的内容———要么无关乎切身利益、要么属于当地人所熟知的常识———没有必要表演和掩饰。

(二)焦点观察:访谈真实性识别

在了解社区基本情况,并确认当地人的表情基线后,就可以进入焦点观察的阶段。选取重点对象进行访谈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然而,语言作为人类首要的沟通工具,却成为欺骗行为的重要载体。在跨文化交往中,田野调查中的对话成为研究者力图通过讨论当地人的心理状态,以揣摩他人的意图和观念,推测受访者可能的预期行为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为说谎提供了可能动机。

在人类学田野调查中,受访者有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而对调查者扯谎。这一方面是由于受访者无法客观观察和理解事件的全貌,另一方面也会由于价值观和立场的差异,导致叙事背后隐藏着个人评判的因素,左右现象真实的表述。刘中一区分了访谈中的表述真实与行动真实,认为需要进行多叙述者表述对比、相互验证的方式,可减低描述失真的风险。[13]谎言的出现对于解读不同情境的文本呈现具有重要作用,那么甄别何为谎言就显得十分必要。以往的人类学研究强调长时段的观察,努力从当地人视角发觉谎言的存在。微表情识别的出现能为研究者在短时间内减少访谈材料失真的问题,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人类学

家萨克斯也强调了录像的辅助设备在记录非语言行动的重要性。他认为,如果仅凭借记忆可以归纳不同人士的言论。但是,要较全面记录访谈文本之外的非语言细节,如停顿、重复、深呼吸等,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14]可见,微表情的动作幅度小、发生时间短,可运用高速捕捉画面的影像设备进行数据储备,作为后期分析(选择观察阶段)的对照组。

这一阶段,人类学者应记录那些试图掩饰真实情感的表情反应(微表情)以及对应的文化情景事件。例如,本应该表现恐惧的文化情景中,受访者却装出愤怒的表情。由于真实的恐惧表达和愤怒的肌肉运动彼此矛盾①,就会被识别出说谎的微表情迹象。另外,瞳孔变化、注视方向、眨眼频率、说话音调的微小变化,伴随着各种体态表情的出现,如触摸鼻子、咬手指、摸下巴、翘脚摆动等,都可以作为与前面表情基线(描述观察期)对比的参考。如果出现不一致或自相矛盾,就会表明有说谎的可能性。

(三)选择观察:角色转换和自我反思

人类学观察法依据研究者的角色位置,大致区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以转换角色的方式洞察在不同情景中特定行动的意义。

首先,马林诺夫斯基是最早系统提出参与观察法的人类学家。他强调人类学研究不能仅仅依靠言语来研究人,而应该重视情景中的行为观察和分析。所谓局内人视角。由于参与观察法的特殊性,研究者应具有观察者和参与者的双重身份。不仅要参与当地活动努力化身成为“当地人”,同时要保持适当的空间和心理交往距离。实际上,由于参与了当地事务,融入当地文化的行为,使得研究者角色进入当地的社会网路中,与各种利益、责任、道义等关系存在某种关联,难以达到所谓的价值中立。非参与观察法是与之对立的另一种方法,即完全的观察法。它强调研究者应置身于外,作为旁观者对事情动态进行客观的追踪和记录。所谓局外人视角。但是,研究社会并不存在真空,研究者努力把自己和当地人完全抽离开的做法,并不会避免产生“被观察”的影响,产生所谓“研究效应”和“社会赞许”的问题。[15]P19-20实际上,完全的观察者已经破坏了价值中立的科学理想,先入为主地对自我采取了否定和拒绝的姿态。

综上两种观点,不难看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所固有的内在张力。因此,有学者敏锐地指出,要调和观察者(局外人)和参与者(局内人)的视角,以达成民族志的真相是不可能的。[16]P718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两种角色均赋予了观察研究的不同进路,在转换情景中展示了通过表情变化看待文化现象的不同视角:从参与者角度看,由于身心的投入,参与者可以进入“无意识”模仿当地人面部表情、身体姿态的情境之中,通过情绪感染机制②自主地体验到当地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灵和情绪[17]P317-338;从观察者角度看,面部微表情识别能相对独立地提供自然情境下当地人情绪的外显行为,而不会直接受制于研究者的在场影响。瞬间的表情肌肉运动(微表情)可以用来评估目标群体的情绪体验之性质、强度以及相关联的文化编码意义。

这一阶段,人类学者应关注上述自我角色转换以及由此带来的情绪波动———综合自我和他者的双重维度。首先,我们可以作为旁观者(完全观察者)进行直接观察,也可就同一问题多人次的重复问询,以获得微表情在当下的变化数值;之后,再对其进行情绪体验的相关性分析;最后,将基线期(描述观察)和介入期(焦点观察)的数据按照时间和顺序制成图表,让每个时期的数据资料连接以呈现数据变化的大体趋势。如果观测数据比对明显有差异,则可有以下几种判断:研究者的参与对访谈文本的真实性产生影响,或是观察者在场(包括提问方式、性别、地位等)对村民的文化叙述具有直接作用等。这样做,不仅能更好地辨别说谎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意义体系,而且能及时更正先入为主的各种假设,避免文化误读的可能出现。

格尔茨引述赖尔“迅速眨眼”的少年分析为例,强调了对不同文化进行“深描”的重要性。他认为,人类学家需要留意记录他者和自我的语言和行为,同时探讨行为(包括表情的肌肉运动)背后的意义诠释和社会编码体系,才有可能达到互为主体性的文化理解。否则,至多只是对他文化的“浅描”而已。[18]这一观点对反思性民族志③具有一定影响。从关注研究者自身观察方法的反思

角度,微表情识别技术能够为文本写作提供转换角色后不同的文本境遇———包括情绪表达和表情呈现以及不同的文化阐释意义。例如,当谈及文化忌讳时,一般情况下当地人会自然流露出愤怒的微表情。但是,当第三人进入现场的时候(如自己的丈夫),却反而呈现欣悦的表情。这一表情的前后出入,本身就有了“深描”的价值:一是文化制度的层面:是否得到亲人的应许?是否该忌讳需要亲人在场才可以与外人分享?二是真实性判别层面:是否过去得到信仰重视,而现在只是一种传言?是不是一种故事的杜撰和转载,而无合理的依据?等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人类学者以自身作为研究工具,强调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在获取本土经验重要性的独特学科,观察法之精致化应用已然成为人类学技艺之本。虽然人作为实证主义认识论的根基,观察法长期以来遭受后现代批评主义的无情抨击。在戈尔德那里,深感到这一方法面临的挑战。他认为,“眼见为实”是人们的一种具有误导性的观念,因为完全没有偏见的观察只能存在于经验与精神世界完全相符的理想境界中。[19]但是,人类学仍无法否认:观察法在本学科方法论所在的重要位置。微表情识别作为延伸观察法的一项新兴工具,要求当代的田野调查者走出一条探索“真实性”的新路———微表情识别不仅能够运用在受访者的说谎行为辨认上,对提倡多声音的反思民族志写作提供新的视角,而且能帮助田野中的研究者及时识别情景变换对受访者的各种影响,丰富多面向的文化阐释。虽然如此,我们仍相信:人类学这一学科长盛不衰的本质,就是不断在新技术基础上丰富自我的研究进路,检讨人作为研究工具在实践中的适应性,同时允许研究者和当地者的共同构建对话式文本写作。在新兴技术不断深化、信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人类学只有不断汲取其他学科的技术营养,加强观察技能的专业化训练,才能尽量避免“眼见为实”的种种弊端。这对于提升田野工作材料收集、整理和分析之可信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注释:

①恐惧时眉头向中央靠紧后上提,而愤怒时眉头扣紧后下压。两者冲突时候,左右脸通常会出现不对称,自相矛盾的表现形态。

②贝沃尔斯和布莱克通过实验证明,人类的情绪渲染机制通常发生在人与人无意识行为的相互模仿过程中。

③比如,马林诺斯基未公开、富有争议的田野日记中,呈现许多个人情绪化表述和情感宣泄。拉比诺在其著作《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中,对田野工作过程本身的反思。

参考文献:

[1]Bateson,G.Steps to an ecology of mind:Col-lected essays in anthropology,Psychiatry,Evolution,and epistemology[M].San Francisco:Chandler,1972.[2][英]达尔文.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中译本)[M].周邦立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3][美]保罗·艾克曼.情绪的解析(中译本)[M].杨旭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8.

[4]林瑞基.组织传播学[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0.

[5]Haggard,E.A.,&Isaacs,K.S.Micro mo-mentary facial expressions as indicators of ego mechanisms in psychotherapy[A].In L.A.Gottschalk&A.H.Auerback(eds.):Methods ofResearch in Psychotherapy [C].Appleton Century Crofts.New York,1966.[6]吴奇,申寻兵,傅小兰.微表情研究及其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0,(9).

[7]Depaulo,B.M.Nonverbal behavior and self-presentation[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2,(111).[8]Werner,O.&Schoepfle,G.M.Systematic fieldwork:Vol.1.Foundations of ethnography and inter-viewing.Newbury Park,CA:Sage,1987.

[9]张婷.“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田野考察的求真之路[J].广西民族研究,2011,(1).

[10]谭华.苗村观察:村落研究中的调查者与当地人之间的交换[J].社会,2008,(2).

[11]黄盈盈,潘绥铭.论方法:定性调查中“共述”、“共景”、“共情”的递进[J].江淮论坛,2011,(1).

[12]Stewart,Alex.The Ethnographer’s Method [M].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Inc,1998.[13]刘中一.现代人类学研究中深入访谈的运用

与发展[J].世界民族,2008,(3).

[14]Sacks,H.Lectures on Conversation[M].2 vols.edited by Gail Jefferson;with an introduction by Emanuel A.Schegloff.Oxford:Basil Blackwell,1992.[15]杨宜音.“自己人”及其边界:关于“差序格局”的社会心理学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1998.

[16][美]迈克尔·基姆伯利.反思观察:从程序到文本[A].诺曼·K·邓津,伊冯娜·S·林肯.定性研究:经验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中译本)[C].风笑天等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17]Bavels,J.B.&Black,A.,Lemmery,C.R&.Mullett,J.Motor mimicry as primitive empathy[A].Eisenberg,N.&Strayer,J.Empathy and Its Develop-ment[C].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18][美]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中译本)[M].纳日碧力戈,郭于华,李彬等译.王铭铭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9]Gold,S.J.The sharp-eyed lynx,outfoxed by nature(part two)[J].Natural History,1998,(107).

责任编辑:王伯承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 Momentary Facial Expressions as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in Observations

PAN Feng

Abstract:In the post-modern turn the authority of anthropological survey materials is questioned.The identification of micro momentary facial expressions in observations contributes to the

improvement of authenticity of field work materials.Based on Werner and Schoepfle’s

classification of observation stage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 momentary

facial expressions in on-going field work.

Key words:micro momentary facial expressions;anthropological observation;application

微表情研究及其应用

微表情研究及其应用 微表情:是一种持续时间仅为0.04秒至0.2秒的非常快速的表情,表达了人试图压抑与隐藏的真正情感。 【关键词】微表情撒谎微表情识别微表情表达 【作者简介】吴奇,申寻兵,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脑与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傅小兰,~~~ 【原文出处】《心理科学进展》 表情是人类表达自身情感信息的重要非言语性行为,可视为人类心理活动的晴雨计。人类对于面部表情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但关注的都是人得的普通表情。然而,人除了有普通表情,还存在着两种常常难以被人察觉的表情:一种是弱表情,其强度非常低;另一种是微表情,其持续时间非常短。由于微表情与撒谎的关系密切,微表情近来备受科学界和新闻界的关注。 Haggard和isaacs率先发现微表情,认为微表情与自我防御机制有关,表达了被压抑的情绪。他们的研究当时并未引起其他研究着的重视。因一个偶然的机会,ekmen和friesen也独立地发现了微表情。Haggard and isaacs found the micro expression, think of the expression and the self defense mechanisms, and express the repressed emotions. Their research was not cause other research the attention. For an accidental opportunity, ekmen and friesen also independently discovered the expression. 微表情研究的早期阶段, 研究者们都在关注构造有 效测量微表情识别能力的工具。The expression of the research early stage, the researchers are focusing on structural effective measuring the expression recognition ability of tools.2002 年, 微表情识别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Ekman 研制出第一个微表情训练工具(Micro Expression Training Tool, METT)。In 2002, the Expression identification field has made a great progress, and Ekman developed the first a Expression Training tools (Micro Expression Training Tool, METT) 该工具包含前测(pretest)、训练(training)、练习(practice)、复习(review)与后测(posttest)5 个部

从微表情心理学得到的思维启发

从微表情心理学得到的思维启发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逐渐开始注意到微表情所反映出的人内心的喜怒哀惧。而我们分析面部表情,应该从两个方面下手,一个是固化在人脸上的表情显示的个人性格特点,另一个是表情的细微变化显示的个人心理变化。我们要学会观察周围的世界,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下解读身体语言的含义,并通过身体语言来进行心理研究。 关键词:微表情思维定势反方向思维 正文:研究人的心理,是我一直很想做的一件事。微表情,字典上是这么解释的: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看,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里,脸部会泄露出其它的信息。微表情大多出现在脸上,脸上的感情最丰富了,例如眼睛、嘴巴、脸颊、眉毛等等,它们都是动的,人们在交谈时或多或少都会不自觉的显露一些脸部特征。大家可别小看这些脸部特征,作用可是很大的。 实际上,我们分析面部表情,应该从两个方面下手,一个是固化在人脸上的表情显示的个人性格特点,另一个是表情的细微变化显示的个人心理变化。所以,在进行微表情的观察时,切勿一见面就盖棺而论,需要分清所研究的微表情是习惯性的还是出自内心的。这也在考验着观察者对研究对象的总体把握,而且微表情发生的时间极为短暂,动作幅度极为细微,所以很容易被忽视,但这表情却是我们了解对方心境的第一手资料,这也考验着观察者的敏锐度,所以,只有10%的人是适合研究微表情的。 但是,我们作为一名学心理的学生,而且未来会与犯人打交道,所以,我们也必须知道某些基本的微表情所表现的心理状态的内容。例如:微笑表示自信,微偏头微笑表示自在友善,摸鼻子表示思考,玩领带和项链表示焦虑,眼睛向上看表示迟疑,嘴微张、眼睛睁大表示错愕,手插口袋表示紧张,撇嘴唇表示不屑,眼睛左顾右盼表示害怕,摸头表示不知所措。以下是列举的偏详细的微表情种类及基本的心理意义: 1.冷笑,轻视的举动,例如:朋友间、夫妻间开始冷笑即感情很可能出现问题,当别人说话时,冷笑的人很可能是听了他的内容而感到不屑的人。 2. 舌头的动作,愉快而激动,侥幸做成某事,专注做某事,做了什么愚蠢的事被逮到或顽皮,例如:压力大时,口干用舌头舔嘴唇;不舒服时,用舌头反复摩擦嘴唇,达到自我安慰的目的,乔丹在进球时会伸出舌头,就是他正在专注于进球这项任务。

微表情及其应用分析

微表情及肢体语言的奥秘 微表情介绍 微表情,是内心流露与掩饰,是心理学名词。“微表情”最短可持续1/25秒,虽然一个下意识的表情可能只持续一瞬间,但这是种烦人的特性,很容易暴露情绪。通过研究微表情可以判断一些更加准确的信息 人的脸部可以传达信息,是一种信息传输器,人们无意识的表情会无法控制的表现在面部,“微表情”一闪而过,通常甚至清醒的作表情的人和观察者都察觉不到。比起人们有意识做出的表情,“微表情”更能体现人们真实的感受和动机。 肢体语言介绍 肢体语言,是指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代替语言本身来表情达意的一种特殊语言。通俗讲是指通过头、眼、颈、手、肘、臂、身、胯、腿、足等人体部位的协调活动向交流对象传达信息,借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不同的肢体语言在不同情况下所传达的不同心理意义。 前人研究状况 微表情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在1969年提出。当时,一个名叫玛丽的重度抑郁症患者告诉主治医生,想要回家看看自己的剑兰和花猫。提出请求的时候,她显得神情愉悦而放松,

不时地眯起眼睛微笑,摆出一副撒娇的模样。令人震惊的是,玛丽在回家之后,尝试了3种方法自杀,结果未遂。 事后,埃克曼将当时的视频反复播放,用慢镜头仔细检视,突然在两帧图像之间看到了一个稍纵即逝的表情,那是一个生动又强烈的极度痛苦的表情,只持续了不到1/15秒。后来,埃克曼将其称为“微表情”。 1978年,埃克曼发布了面部动作编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人脸部的肌肉有43块,可以组合出1万多种表情,其中3000种具有情感意义。埃克曼根据人脸解剖学特点,将其划分成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运动单元。分析这些运动单元的运动特征及其所控制的主要区域以及与之相关的表情,就能得出面部表情的标准运动。2002年,这个系统进行了一次升级,对表情的捕捉准确率达到了90%。 研究内容 现阶段中学生研究本课题可以研究微表情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一些微表情和肢体语言的含义及在生活中的发现与理解。 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社会层面,目前针对微表情的研究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在国家安全领域,有些训练有素的危险人物可能轻易就通过测谎仪的检测,但是专业人员可以通过微表情通过微表情,发现他们

教你读心术和微表情,学习心理学常识

教你读心术和微表情 【读心术】 1、喜欢眨眼:这种人心胸狭隘 2、习惯盯着别人看:代表警戒心强 3、喜欢提高音量说话:多半是自我主义者 4、穿着不拘小节:代表个性随和 5、一坐下就翘脚:这种人充满企图心有行动力 6、边说话边摸下巴:通常个性谨慎 7、将两手环抱在胸前:坚持己见。 【通过动作攻破心理】 1、单眼微眯,单侧嘴角微挑,表不屑、轻蔑; 2、手扶额头表内疚、羞愧; 3、下巴扬起,嘴角下垂表自责; 4、瞳孔在生理正常的情况下散大,表生气、恐惧; 5、摸侧脸或摸耳朵,说明正在控制情绪,表紧张。 【这些小动作你注意了吗】 眯着眼——不同意,厌恶,发怒或不欣赏。 走动——发脾气或受挫。 扭绞双手——紧张,不安或害怕。 向前倾——注意或感兴趣。 懒散地坐在椅中——无聊或轻松一下。 抬头挺胸——自信,果断。 坐在椅子边上——不安,厌烦,或提高警觉。 【读心术-笑的表情】 1、笑时嘴两端猛向上,善于社交,有亲切感,具有冒险患难精神。 2、开口大笑,性格大方,不拘小节。 3、口两端稍下垂,微开口的表情,略属内向,注意细节。 4、几乎不开口的眯笑型表情,倔强固执,有理想。 【读心术-从口头禅读懂对方性格】 ①说真的、老实说、的确、不骗你(担心他人误解,性格急躁) ②应该、必须(自信心极强,理智而冷静) ③听说、据说(见识虽广但决断力不够) ④啊、呀、这个、嗯(思维慢,反应较迟钝) 【读心术之笔迹案例】 1)字偏大,力度大。此人的能力强。思维宏观。 2)线条生硬,横折特征来看,直角或者尖角。说明此人有原则性,处理问题不太圆滑。 3)捺不外展。说明此人不善于与人交往。

4)有的竖钩很长。说明他有突破精神,执行能力强。 【社交应酬潜规则之人脉关系定律】 1、不要总显示比别人聪明。 2、想钓鱼,就要像鱼那样思考。 3、让对方做主角,自己甘愿做配角。 4、目中无人,一败涂地。 5、常与人争辩,你永难赢。 6、锋芒太露,下场不好。 7、刺猬原则,保持适当距离。 8、树一个敌,等于立一堵墙。 【社交应酬潜规则之对付小人的方法】 对小人要勤打招呼,少说话;不主动来往,但不拒绝来往;不深交,但不绝交;可以给予好处,但不能占小人便宜。 不要进小人圈子,也不让小人深如自己的领域和心灵。 不要帮忙,不阻拦,不规劝,不参与,不讨论,任其发展,任其自生自灭。小人多行不义必自毙。 1.那个人突然不联系你了,很正常;那个人突然又联系你了,也很正常,这什么也不说明。这句话就如同,别人访问你主页并不代表别人想念你或者对你感兴趣,也有可能别人正在给身边人举例解说什么是SB。 2.原谅是容易的。再次信任,就没那么容易了。所谓的百毒不侵,也不过是人麻木的表现而已。 3.“爱”和“喜欢”的区别很简单,如果你爱花你会给它浇水,喜欢则会摘下它。同理一个人,如果你爱一个人就会悉心呵护她,喜欢则想要不择手段占有她。 4.白痴定律:永远不要和白痴争辩。因为他会把你的智商拉到和他同一水平,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5.两性心理学:男人不能原谅女人身体出轨,女人不能原谅男人精神出轨。男人更注重对女人身体的独占与,女人更看重对男人心灵的占有。女人可以接受有故事的男人,男人普遍不爱有故事的女人。 6.墨非定律:当你越讨厌一个人时,他就会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你的面前;而当你想念一个人时,翻遍地球都找不到他。 7.你对着一个异性讲出一些很肉麻但是你自己却不认为肉麻的语句时,你可能已经爱上这个异性了。 8.但凡真爱上一个人,你会患上感情洁癖,忍受不了对方一点点感情不洁,不论身体还是精神上。

微表情在教学中的应用

微表情心理学在教学中的研究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有机会代表五年级组参加学校的大讲堂活动。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我感兴趣的话题--微表情。 说到微表情,有些人可能听说过,也有些人可能会感到陌生。那么到底什么是微表情呢? 一、微表情的定义 微表情是一个心理或生理上一个名词,人们在不经意间的表情中往往会泄露自己的心理状态,而这些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我们将他们称为微表情。 二、常见的微表情 小动作一:眼睛的常见动作 揉眼睛反对的信号,代表对方对你的说法不赞同,不耐烦,不想和继续聊下去,应及时更换话题,找到感兴趣的话题。 眯眼或禁闭眼睛表示怀疑或者不敢兴趣,眯眼更多的是表示怀疑意味,意图集中精神思考你说的是否真实;禁闭眼睛是一种视觉阻断,更多的是内心的不想看到,沮丧,没有调动对方的情绪,此时不应该促成,应该把重心放在对方感兴趣的方面上去。 睁大眼睛代表对你所说的内容感兴趣,被吸引,好奇心泛起,是同意你说法的信号,正在集中精神听你讲解,注视你越久,对你表示越有兴趣。不过前提是你说的是真实的,否则对方就会当成笑话来看,此时可以更进一步拉近关系或者促成合作。

后仰俯视代表轻蔑看不起之意,对你说的内容一点都不感兴趣,对你不接受,没有合作的欲望。一般有此举动的人大多生活较为富裕,有些傲慢想要建立高高在上的地位,抬高自己的心理态势,此时不适宜急着谈生意促成,但如果让对方心理满意,满足对方的虚荣心,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对待这类人切记不可把姿态放太低。 小动作二:抚摸的常见动作 抚摸鼻子最经常见的动作,多数为男性,女性大多数表现为向后捋一下头发。表示对你不够信任,或者对你有所隐瞒,不想让你知道真实意图,内心还在考察你,此时应该想办法增加她的信任感。 抚摸后脑表示在犹豫不决,还不知道怎么做决定,一般出现这个动作说明对方做事忧犹寡断,没有什么主见,容易被人带着走,或者说表示对你的不赞同,需要你更进一步的说服力行为,增强攻势也许是一个办法。 抚摸耳朵这情形表示着他不能作决定,左右犹豫,处于决定的边缘,此刻应该更添一把火详细重复说明,也可以立即代他决定了以促成合作。 抚摸手掌两手掌相互上下摩擦,表示对此有极大兴趣,主动权偏向你这边,可详细说明。 小动作三:防御的常见动作 双手放入口袋这个防御性的姿态,对你或者这里的环境感到不适,应该用轻松的举动消除不安,比如:抽烟、喝口茶或赞美环境,开开玩笑等放松心情。

2019年最新版微表情识别·读脸读心答案

1.1 微表情涵义·由来 1 【单选题】微表情是指持续时间多长的表情?()B ?A、1/2秒 ?B、不足1/5秒 ?C、5秒 ?D、以上都不对 2 【多选题】下面哪些描述符合微表情的特征?()ABCD ?A、时间不足1/5秒 ?B、受到有效刺激后的反应 ?C、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来 ?D、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 3 【判断题】表情是表现在面部或姿态上的情感信息。()正确1.2 保罗·埃克曼的贡献 1

【单选题】保罗·埃克曼研究的微表情主要在哪个领域?()C ?A、身体动作 ?B、副语言 ?C、面部表情 ?D、以上都不对 2 【多选题】保罗·埃克曼研究微表情的主要贡献有哪些?()ABCD ?A、完成面部表情编码 ?B、编撰并发布FACS—AU教程 ?C、研发微表情训练工具(Meet) ?D、人际欺骗研究 3 【判断题】独立发现并深入研究微表情的学者是保罗·埃克曼。()错误1.3 国内·应用研究概况 1 【单选题】 国内探索微表情应用研究的实战机构不包括哪些?()D

?A、公安机构 ?B、检察机构 ?C、安全机构 ?D、环保机构 2 【判断题】 受到lie to me 传播的影响国内业界开始关注并研究微表情。()正确 3 【判断题】 国内研究微表情的专业团队主要有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傅小兰团队、中国人民政法大学姜振宇团队和上海政法学院范海鹰团队。()正确 1.4 教学模式·教学环节 1 【单选题】微表情识别读脸读心课程宜采用哪种教学模式?()D ?A、理论讲授式 ?B、实操训练式

?C、案例观摩式 ?D、A+B+C 2 【多选题】微表情识别读脸读心课程的教学模式包括哪些教学环节?()ABC ?A、理论讲授 ?B、案例教学 ?C、实操训练 ?D、以上都不对 3 【判断题】微表情识别读脸读心是一本应用技术类课程。()正确 1.5 案例教学1:《非常了得·我是飞机调度员》 1 【多选题】影响误判事件为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BD ?A、所提问题不够有效 ?B、观察者先入为主的经验带入 ?C、扮演者说到飞机晚点时出现的羞愧 ?D、回应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调度有多麻烦时的回避 1.6 实操训练1:《真真假假·我曾喝过将军泡的茶》

微表情及其应用

微表情及肢体语言得奥秘 微表情介绍 微表情,就是内心流露与掩饰,就是心理学名词。“微表情”最短可持续1/25秒,虽然一个下意识得表情可能只持续一瞬间,但这就是种烦人得特性,很容易暴露情绪。通过研究微表情可以判断一些更加准确得信息 人得脸部可以传达信息,就是一种信息传输器,人们无意识得表情会无法控制得表现在面部, “微表情”一闪而过,通常甚至清醒得作表情得人与观察者都察觉不到。比起人们有意识做出得表情,“微表情”更能体现人们真实得感受与动机。 肢体语言介绍 肢体语言,就是指由身体得各种动作代替语言本身来表情达意得一种特殊语言。通俗讲就是指通过头、眼、颈、手、肘、臂、身、胯、腿、足等人体部位得协调活动向交流对象传达信息,借表情达意得一种沟通方式。不同得肢体语言在不同情况下所传达得不同心理意义。前人研究状况 微表情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在1969年提出。当时,一个名叫玛丽得重度抑郁症患者告诉主治医生,想要回家瞧瞧自己得剑兰与花猫。提出请求得时候,她显得神情愉悦而放松,不时地眯起眼睛微笑,摆出一副撒娇得模样。令人震惊得就是,玛丽在回家之后,尝试了3种方法自杀,结果未遂。

事后,埃克曼将当时得视频反复播放,用慢镜头仔细检视,突然在两帧图像之间瞧到了一个稍纵即逝得表情,那就是一个生动又强烈得极度痛苦得表情,只持续了不到1/15秒。后来,埃克曼将其称为“微表情”。 1978年,埃克曼发布了面部动作编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人脸部得肌肉有43块,可以组合出1万多种表情,其中3000种具有情感意义。埃克曼根据人脸解剖学特点,将其划分成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得运动单元。分析这些运动单元得运动特征及其所控制得主要区域以及与之相关得表情,就能得出面部表情得标准运动。2002年,这个系统进行了一次升级,对表情得捕捉准确率达到了90%。 研究内容 现阶段中学生研究本课题可以研究微表情在现实生活中得应用,一些微表情与肢体语言得含义及在生活中得发现与理解。 现实生活中得应用 在社会层面,目前针对微表情得研究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在国家安全领域,有些训练有素得危险人物可能轻易就通过测谎仪得检测,但就是专业人员可以通过微表情通过微表情,发现她们内心得真实想法;在医学临床领域,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从METT训练中受益,使得她们得微表情识别恢复到正常。 生活中得微表情及肢体语言 一、说谎与隐瞒

lie to me微表情动作识别汇总(图 文字)(别对我撒谎)

lie to me微表情动作识别汇总(图+文 字)(别对我撒谎) 1暗自微笑2单肩松动极不自信,在说谎3吃惊的表情持续时间长于1秒,表示他们在撒谎 4 5非常的不屑6羞愧7轻视8为了想起正确答案,他中断了眼神交流。但是在说一件事时,他没有回避,说明在撒谎9在问他有你以前去过她家吗,他回答不,我以前没有去过她家机械重复在撒谎。10嘴角向下11眉毛向下是悲伤11 12抬起下巴表示很尴尬12 13摇头之前先轻轻的点头14一直把左手插到裤袋里顶着大腿,表示很紧张15拒绝的姿势16生理逃跑,很害怕第二集1后退一步抱胸,在说谎2正说,倒说3 3抿嘴动作,对自己说的没信心,撒谎4轻视5撒谎6伸下

巴,生气7眉毛上扬而且紧凑,说明很害怕8 8 第三集1说悲伤的时候额头上没有相应的反应2两边不对称,极有可能表情是装出来的3摩擦自己的手,自我安慰,不相信自己说什么,使自己安心。 第四集眉毛向下皱在一起,眼脸上扬,眼袋紧绷,非常愤怒第五集:1谎言没准备会时间很长,但是如果已经准备好,会迫不及待讲出来2鼻孔外翻,嘴唇紧闭,生气没被尊重3内疚4嘴角下垂下巴扬起,自责5她在逼自己不把事情说出来,很矛盾自己说不说6说自己相信的时候微微摇头,在撒谎7眉毛向上拉紧了,恐惧7 8弓起身子,撒谎的表现9手不经意握了一下,表示在撒谎10试图使自己不供出来11咽了一口水,强烈情感的表现12摸了一下耳朵,撒谎第七集1强势的表示

显示自己没说实话。2咬嘴唇,焦躁3她在说研究时,他看着她,然而她望向他时,他低头了,内疚第八集1目光向下然后转开,羞愧2每次都在转换动词3负面的词语,内疚4眉毛上扬表示,知道正确答案5转移话题,在撒谎第九集1眼睛在眨动,隐瞒了一些事2碰触,控制欲第十集1轻蔑2摸鼻子。撒谎。3对自己说的话没信心,说话会比较轻4撅嘴,被说法伤害了第十一集1挺下巴挺胸,自信。2鼻孔抽动,快速吸气。3奇怪的愤怒,奇怪的愤怒来得快去得快第二季第一集1撅嘴直视,在撒谎2屏住呼吸,焦躁第二集1语境嵌入,说的是实话第四集 1 1把球拿在胸前,形成屏障,焦躁的表现2愧疚3称呼换了,说不的时候太快了,并且音调有提高4嘴巴紧闭,眼睛睁大,撒谎。

微表情应用在些方面[微表情研究及其应用]

微表情应用在些方面[微表情研究及其应用] 心理科学进展 xx, Vol. 18, No. 9, 1359–1368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微表情研究及其应用* 吴奇1,2 申寻兵1,2 傅小兰1 (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脑与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01)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摘要微表情是一种持续时间仅为1/25秒至1/5秒的非常快速的表情, 表达了人试图压抑与隐藏的真正情感。本文系统梳理已公开发表的微表情实证研究报告, 对注重于测量微表情识别能力的早期研究、目前基于微表情训练工具(METT)的微表情识别应用研究以及刚刚萌芽的微表情表达研究进行总结分析, 明确指出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建议未来研究应探讨METT 在不同文化中的有效性, 研究微表情表达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 并注重发展自动化的微表情识别工具。本文提出, 基于微表情的自动谎言识别系统将是微表情研究未来的应用方向之一。关键词微表情; 撒谎; 微表情识别; 微表情表达分类号 B842.6

1 引言 表情是人类表达自身情感信息的重要非言语 __, 可视为人类心 理活动的晴雨计。达尔文于1872年出版了著名的《人与动物的表情》(The Expression of Emotions in Man and Animals), 人类对面部表情的系统研究从此拉开了序幕。时至今日, 人类对于面部表情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 但关注的都是人的普通表情(Ekman & Rosenberg, xx) 。然而, 人除了有普通表情, 还存在着两种常常难以被人觉察的表情: 一种是弱表情(subtle expression), 其强度非常低; 另一种是微表情(microexpression), 其持续时间非常短(Ekman, xx) 。由于微表情与撒谎的关系密切(Ekman, xx, xx; Ekman & Sullivan, xx), 微表情近年来备受科学界(如Schubert, xx)和新闻界(如Henig, xx)的关注。 本文介绍微表情的性质, 系统梳理已公开发表的微表情实证研究报告, 从注重测量微表情识别能力的早期研究、目前基于METT 的微表情识别应用研究以及刚萌芽的微表情表达研究三个方面总结和分 析微表情的研究现状, 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未来研究和应 用提出具体 : xx-03-31 * 中国科技部973项目(xxCB3031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0820305)支持。

微表情研究论文

摘要 虽然心理学的发展时间相对较晚,但是心理学有许多分支,增加了其科学性和全面性。心理学的各类分支中,行为心理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行为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人的意识,而是应该研究人的行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研究行为比研究意识更直观具体,通过人的行为来看透人的心理使神秘的心理学更加生活化,具备了极高的实用性。 近年来,“微表情”变成了一个热门词语。微表情是指一种人类在试图隐藏某种情感时无意识做出的、短暂的面部表情。他们对应着七种世界通用的情感:厌恶、愤怒、恐惧、悲伤、快乐、惊讶和轻蔑。由于人类在做出微表情时是无意识的,持续时间十分短暂,所以它往往能反应人类最真实的心理感受和心理状态。对于微表情的探索和使用从一开始的用于审讯囚犯等延伸到现在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见其发展之迅速,使用范围之广。 如今微表情的使用已经很广泛。在美国,目前针对微表情的研究已经应用到国家安全、司法系统、医学临床和政治选举等领域。在国家安全领域,有些训练有素的恐怖分子等危险人物可能轻易就通过测谎仪的检测,但是通过微表情,一般就可以发现他们虚假表面下的真实表情,并且因为微表情的这种特点,现在它在司法系统和医学临床上也有着较好的应用。在医学领域,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从METT训练中受益,使得他们的微表情识别恢复到正常。同时也有许多影视作品以微表情为题材,例如福克斯公司在2009年推出的电视剧《别对我撒谎》和香港电视剧《读心神探》。由此可见,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研究微表情微表情,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关键字:行为心理学、微表情、发展、应用

有关微表情的文献综述

有关微表情研究缺陷的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通过对微表情以及微情绪识别,表达等方面研究成果的介绍,以此来了解微情绪研究现状,并对微表情研究中的不足以及研究方向及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微表情微表情识别微表情表达 一,微表情的相关概念 微表情是一种持续时间仅为1/25秒至1/5秒的非常快速的表情, 表达了人试图压抑与隐藏的真正情感。微表情与普通表情有所不同, 它是一种非常快速的表情, 持续时间仅为1/25秒至1/5秒因此, 大多数人往往难以觉察到它的存在。 Haggard和Isaacs 在1966年率先发现微表情, 因一个偶然的机会, 在1969年Ekman和Friesen 也独立地发现了微表情。他俩对一段抑郁症患者撒谎以掩盖其自杀意图的录像进行检测。起初并未从这段视频中发现该患者有任何异常表现: 该患者显得很乐观, 笑得很多, 表面上没有表现出任何企图自杀的迹象。但当对该录像进行慢速播放并逐帧进行检查时, 他们发现: 在回答医生提出的关于未来计划的问题时, 该患者出现了一个强烈的痛苦的表情。在整段视频中, 这个表情只占据了两帧的画面, 持续时间仅为1/12秒。Ekman和Friesen称之为微表情。 二,微表情的相关研究 根据目前公开发表的资料, 微表情研究可总结为早期的微表情识别研究、微表情识别的应用研究、微表情表达的研究三部分。 微表情识别:Elman和Friesen 研制了短暂表情识别测验,Ekman和Sullivan 利用该测验研究了微表情识别能力和谎言识别准确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被试在BART测验中的得分与他们在谎言识别测验中的成绩呈显著正相关。但是, 以快速呈现表情图片的方式来测量微表情识别能力的方法缺乏生态学效度。在这种测验中, “微表情”是孤立出现的; 但在现实中, 微表情的出现前后却伴随着其他表情。另外, 快速呈现表情图像还存在图像后效问题, 而这将延长被试对刺激的知觉加工时间。因此, Ekman 研制了一个新的微表情识别能力测验, 即“日本人与高加索人短暂表情识别测验” 微表情识别工具:2002年, 微表情识别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Ekman研制出第一个微表情训练工具(Micro Expression Training Tool, METT)。该工具包含前测、训练、练习、复习与后测(posttest)5个部分。其前测程序测量未受训练情况下人的微表情识别能力。其训练、练习与复习三个部分构成METT的训练程序: 在训练部分, Ekman用视频方式讲授识别微表情的要点; 在练习部分, 被试练习使用在训练部分学习到的技巧对微表情进行识别; 在复习部分, 被试进一步巩固学习到的技巧。后测程序使用了与前测不同的数据集, 以测量被试接受训练后的微表情识别能力。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的差异, 反映了被试微表情识别能力的变化。 Russell, Elvina和Mary 率先在临床领域进行了与微表情识别有关的研究, 考察了METT 训练程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识别能力与微表情识别能力的影响。Russell, Green, Simpson 和Coltheart 对上述研究进一步扩展和深化, 利用眼动技术探讨了METT训练之所以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识别能力的原因。 除了研究精神分裂症, 研究者还将微表情识别拓展到不同领域的研究。在谎言识别研究领域, 在探究谎言识别时哪些线索是可利用的有效线索这个问题时, 该研究结果提示, 判别情绪性谎言时, 弱表情可能是比微表情更有效的线索;在国家安全领域, 研究METT训练适用于不同职业人群的有效程度, 以及METT训练效果的迁移问题时。他们发现, 从事安全工作的专业人士和普通民众在微表情识别能力上没有差别, 在微表情识别能力上也不存在性别差异; 该研究首次探索了METT训练的迁移作用, 表明METT训练程序确实提高了人识别微表情的能力, 有助于推进微表情识别的实际应用。

微表情分析法及微表情心理学知识

微表情分析法及微表情心理学知识--- ·高兴。人们高兴时的面部动作包括:嘴角翘起,面颊上抬起皱,眼睑收缩,眼睛尾部会形成“鱼尾纹”. ·伤心。面部特征包括眯眼,眉毛收紧,嘴角下拉,下巴抬起或收紧。 ·害怕。害怕时,嘴巴和眼睛张开,眉毛上扬,鼻孔张大。 ·愤怒。这时眉毛下垂,前额紧皱,眼睑和嘴唇紧张。 ·厌恶。厌恶的表情包括嗤鼻,上嘴唇上抬,眉毛下垂,眯眼。 ·惊讶。惊讶时,下颚下垂,嘴唇和嘴巴放松,眼睛张大,眼睑和眉毛微抬。 ·轻蔑。轻蔑的着名特征就是嘴角一侧抬起,作讥笑或得意笑状。 向对方询问某事时,对方一侧肩抖动表示对方对自己的话不自信身体和语言不一致,表示他在撒谎惊奇、害怕的表情在脸上超过一秒,表示是假装的对方对你的质问表示不屑,通常你的质问会是真的。 回忆时的眼球是朝左下方的,而谎言不需要回忆的过程 对方对你撒谎时,会有更多的眼神交流,来判断你是否相信他的谎言对你的问题生硬的重复是典型的撒谎方式eg:“你去过他家吗?”“我没去过他家。” 说话或思考时把手放在鼻子上是想要掩饰什么的举动说话时一直把手放在裤兜里或抵着大腿,是紧张的表现描述一连串发生的事情,如果事情是编造的,他可以按虚构好的顺序说,但是却无法倒叙重复克林顿I did not have sex relationship with that woman,Ms Lewinsky 而不是用的didn't,还有that woman,这是为了刻意拉开距离。 紧张,愤怒,性兴奋三种情绪会使人的瞳孔放大手臂紧贴腿部,手指竖起,是心里不安的表现。 微笑的时候眨眼睛说明真的想到令人幸福的事。假笑眼角是没有皱纹的人在害怕时会出现生理逃跑反应:血液从四肢回流回腿部,做好逃跑准备,手部会先变冰凉微表情是内心流露与掩饰,通常发生在五分之一秒的时间之内。eg:你说错了,对方会有嘴角轻微上扬而又恢复。撒谎时,摇头否认之前可能会有一瞬间的点头动作。 忧伤的表情:眉毛挂下来。羞愧的表情:低着头,手抚摸额头,擦汗状。不屑的表情:上嘴唇上扬说话很急,使用手臂或者物体将自己与对方之间形成障碍,是焦虑的表现。当然,每个人遇到被人疑为罪犯时都会有这样的反应。 瘪嘴角是经典的犯错表情。对自己的话没信心。 声音的震颤可能是反感或厌恶。 人撒谎时会摸脖子,这是经典的机械反应。 没有表情与出现表情同样重要当一个人面部两侧表情不对称时,他很有可能在伪装感情。 抚摸自己的手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手势,在自己不完全相信自己所说的话时,用来尽量打消自己的疑虑。 如果是真的生气,大吼大叫和手用力拍桌子应该是同时发生的,如果一先一后,就有可能是在伪装。 研究表明,越受欢迎的人,越会撒谎,他们善于隐藏自己的情感因此容易受欢迎。 真正的凶手会对被害人表现出轻视、厌恶,甚至害怕,而不是惊讶 单肩抖动-- 不自信注视对方眼睛-- 撒谎中(为了看看自己的把戏是否得逞)中断眼神交流-- 不代表撒谎(回忆中)回答时生硬的重复问题-- 典型谎言抬起下巴-- 十分尴尬揉鼻子-- 掩饰真相(男人的鼻子里的海绵体在撒谎时容易痒)眼睛向右看是在回忆,向左看是在思考谎话惊讶表情超过一秒就是假惊讶男人右肩微耸一下就是在说假话当不能倒着将事情回忆一遍,那么事情肯定是编造的用手抚额头----- 表示羞愧瞳孔放大----- 恐惧,性欲话语重复声音上扬-- 撒谎肢体阻抗向后退一步,表示刚说的话不可信抿嘴经典的模棱两可的动作摸脖子人撒谎的时候会摸脖子,典型的强迫行为纵火与强奸本质是相同的,都属于宣张自己的力量撒谎的时候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表情,往往没有任何表情在学校越受欢迎的学生越会撒谎手一直摩挲,一种自我安慰的姿态,当你不相信自己的在说什么的时候,使自己安心们说谎的时候会摸脖子,这是个经典的动作。 要是有人要将要实施血腥的罪行,就会出现这样的表情:眉毛朝下皱紧,上眼睑扬起,眼周绷紧亮出中指(fuck的手势),这是象征性的还有特定意识的下意识手势,充满敌意。 鼻孔外翻,嘴唇紧闭---生气下巴扬起,嘴角下垂,自责眉毛向上,拉紧,恐惧 经典招式: 1.The average person tells three lies per minutes' conversation.人在每10分钟的谈话中要说3次谎 2.“Microexpression_r_r”: expression_r_r lasted for

微表情在侦查实践中的应用_邵磊

近年来,微表情越来越引起国内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和兴趣,尤其是在司法实践领域。 一、微表情的概念 人类测谎专家、微表情研究专家Ekman 早期认为“微表情(microexpression )是指极大地压缩了正常表现时间的完整的情绪性表情,尽管它完整地表现于脸上,但持续的时间仅止于一瞬,快到让人难以察觉。”[1]随着不断深入研究,Ekman 等(Ekman, 2003,2009;Ekman &Sullivan,2006)发现,“微表情既可 能包含普通表情的全部肌肉动作,也可能只包含普通表情肌肉动作的一部分;它往往在人撒谎时出现,表达了人试图压抑与隐藏的真正情感;它是一种自发性的表情动作,表达了六大基本表情。”也有人认为“微表情是一种持续时间仅为1/25秒至1/5秒的非常快速的表情,表达了人试图压抑与隐藏的真正情感”。[2] 以上观点认为,微表情是指表现在“面部”的非常快速、转瞬即逝的“肌肉运动(动作)”,具有完整性或局部性。笔者以为这仅是一种狭义的微表情(“面部微表情”或“面部微动作”),还存在一种广义的解释,即微表情是一种“情绪微表达”。完整理解微表情,首先需了解“表情”和“微”含义。 “表情”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表达感情、情意;表现在面部或姿态上的思想情感等。英文词典中“表情(expression )”的解释:表现、表示、表达;表情、脸色、态度、腔调、声调等。因此“表情”可能是通过面 部、身体姿态表达某些思想情感、感情和情意,并非单指“面部肌肉动作”,还包括肢体、声音等。 在表情的研究史中,“表情”一词较早出于1872年达尔文的名著《人类和动物的表情》(The Expression of Emotions in Man and Animals),此处的“expression ”被译为“表情”,这就造成部分国内研究 者时常将其狭义地理解为“面部表情”,词义缩小,认识产生了误区。该书名也有被翻译为《人类和动物的情绪表达》以及《人类和动物的情感》等,从其主要描述的情绪下动物的声调、姿势、人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语调等内容来看,实际阐述的是“情绪表达”或“情绪表达的方式或途径”。“expression ”在一些英文著作中,有时代指“面部表情”,有时也是其他表情动作,具体理解应结合语境、背景材料。 总之,面部动作不能完全反映情绪,情绪也不仅表现在“面部”,还包括肢体、声音、语言等;表情不等同于“面部表情”,后者只是表情动作中的一部分。 “微”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小、细小;少;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示该量的百万分之一等。“微(micro )”在英文词典中的解释为:细小、细微、极小的等。可以看出中、英文的解释“微”都有表示“程度、量”的含义。 在面部表情动作中,“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情动作出现和消失的速度快、持续时间短。例如,普通的悲伤表情:眉头向上提起,视线向下,嘴角 微表情在侦查实践中的应用 邵 磊 (永寿县公安局,陕西 永寿 713400) 摘要:2013年新修订刑事诉讼法的颁布实施,为侦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微表情是一项新的侦查技术和方法,可用于侦查实践中的测谎、甄别供(陈)述真伪等,有利于防止侦查人员先入为主,改变以往办案中过分依赖经验、直觉、感觉等主观意识的局面。调查访问、询问和讯问中运用科学、系统的心理学理论和原理,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充分保障人权,同时也对于从根本上预防和遏制刑讯逼供以及冤假错案的形成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微表情;微动作;微语义;侦查技术中图分类号:D63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031(2013)06-0033-06 收稿日期:2013-05-18 作者简介:邵磊(1985-),男,陕西永寿人,陕西省永寿县公安局助理工程师,从事微表情、犯罪心理、犯罪心理画像等研究。 2013年11月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Nov.2013第6期 总第170期 JOURNAL OF JIANGXI POLICE INSTITUTE No.6 Sum.170

微表情与读心术

★说话时犹豫,语言重复,结结巴巴就表示正在说谎;☆人在撒谎时,常是眼睛看着一的方向,手势却朝向另一个方向; ★微耸单肩表示对所说的话感到别扭,在一定情况下可视为撒谎;☆当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时,之间的时间间隔越短(≤1秒),表明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事先准备好的谎言; ★一个人言不由衷时动作和语言往往相悖,如嘴上说“是”,却微微摇头;☆说话时双唇挤一下,说明对所说的话没有把握,模棱两可; ★人在撒谎时,不自觉会缩紧自己,如弓起身子;☆人在撒谎时,往往会不自觉后退一步,并作出保护性动作,如把手臂环在胸前,或把其他物品放在胸前; ★当一个人在笑的时候,眼角没有出现细纹,有可能是在假笑;☆人在受到惊吓时,脸上惊讶的表情只能持续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如果你看到一个人“惊讶” 了很长时间,他多半是假装的; 负面情绪篇: ◆眉毛上扬,挤在一起,代表了恐惧、担忧、忧虑;◇咬嘴唇,摸耳朵,说明控制欲在增长,表示焦虑; ◆鼻孔外翻,嘴唇紧抿,表示有无法控制的怒气;◇手扶额头表内疚、羞愧; ◆下巴扬起,嘴角下垂表自责;◇眉毛向上拉紧表恐惧; ◆猛然睁大双眼表惊讶;◇摸侧脸或摸耳朵,说明正在控制情绪,表紧张; ◆瞳孔在生理正常的情况下散大,表生气、恐惧、性欲;◇当以个人害怕、紧张时,血液会从上身向下身汇聚,你可以触碰他的手,皮肤的温差大于5°C; ◆单眼微眯,单侧嘴角微挑,表不屑、轻蔑;◇上嘴唇向上翻,路出牙齿,表厌恶(厌恶说明仇恨,比讨厌、轻蔑更可怕) 其它: ▲眉毛向下皱在一起,眼睑上扬,眼袋紧绷,说明此人有攻击倾向;△频繁的眨眼表示有连带的心理活动; ▲当一个人用微竖的中指抚弄面部五官时,表明他对现下的对象有敌意;△双手手指交叉相握,伸出两个食指抵在嘴唇上,说明他在告诉自己有些话不能说出去,是矛盾,是行为控制;▲当见到、听到、说出某人某物某事时有吞咽动作,表示对其有强烈情感 chapter1 初次见面时 真心喜欢你的人会挑起眉毛(或将眉毛弯成拱形),相反,那些不太友好的人会轻轻地斜视你 chapter2 眨眼的秘密 当人感到受到威胁,碰到自己不喜欢的事物时,希望通过避免“看到”不想见到的事物保护大脑时,或想表示对别人的轻视时,可能就会眯起眼睛、闭上眼睛或遮住眼睛。这些都是视觉阻断行为。 chapter3 大事故发生后,大脑会受到边缘系统的控制,就会出现颤抖、迷失方向、紧张和不适等现象。比如车祸现场,有的人会恍惚地走向迎面而来的车辆。所以车祸发生后最好呆在车里,否则自己的心是不受控制的。 Chapter4 遇到麻烦时 遇到了麻烦或是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时,人们有时会紧闭双唇(仿佛要把它们藏起来)。

行为心理学中撒谎的微表情和微动作

1.揉鼻子掩饰真相人说谎时,体内多余的血液流到脸上,使鼻子里的海绵体结构膨胀数毫米。说谎者会觉得鼻子不舒服,所以会不经意地触摸它。 2.注视对方眼睛撒谎中与大家想象中或电视剧里表现的不同,不是“你看着我的眼睛”就不会说谎,要小心说谎者是为了看看自己的把戏是否得逞而看着你的眼睛。反之,中断眼神交流并不代表对方在说谎。 3.对你的问题生硬地重复典型的撒谎方式在回答你的问题时明显的生硬重复,说明TA心虚了,比如你问:“你去过TA家吗?”“我没去过TA家。” 4.男人右肩微耸一下说假话在《Lie to Me》第一季第一集的最后,Lightman博士走过一对男女身边,那个男人一边竭力向对方解释着“我一定会离婚”一边下意识地耸了一下肩,聪明如你一定猜到了,他绝对不会为了她离婚的。 5.当不能倒着将事情回忆一遍事情肯定是编造的所以不要轻易撒谎,保不齐别人就用这种方法来检验你。问:“你昨天都干吗了?”“我去洗车,然后吃了午饭,去给一个朋友送东西。”“倒过来说一遍?”“@¥@……%¥#……¥……”或者打乱顺序提问,对方支吾了,那就是褶子了。 6.说类似“我怎么会知道”的话时眉毛上扬就是知道答案比如正室说起小三的情况,当事人保不准就来一句“我怎么会知道”迅速撇清关系,小心观察TA的眉毛。当心,没准TA的心正在咚咚狂跳呢。 7.太专心于撒谎的人可能会放慢手上正在做的事情的动作说谎这已经得到了印证,剧中Lightman 在 Jenkins走过来的时候放慢了叠衣服的速度。吴奇博士也告诉我们,如果注意力集中在语言上,就不太会关注到当下的别的事情,平时习惯性的手势都会减少,心理资源主要用于编造线索,而人的注意力总是有限的。所以不要只听对方说了什么,也要注意对方的语调和其他身体语言。 8.惊讶表情超过一秒假装惊讶装表情装得太用力就会这样,其他的宏观表情都不会持续超过4秒。 9.刻意保持距离的语言说谎说“那个人”如何如何而不是“张三”如何如何。克林顿提及风流案时,不提莱温斯基的名字而是以说“那个女人”代替,这就是最好的例子。10.手放在眉骨附近羞愧这个下意识的小动作也许说明,TA对你心存愧疚,想想,那会是因为什么呢? 11.看对方一眼然后转移视线,对方轻微抬起下巴表示尴尬有一腿这种情况发生在一男一女之间,赶紧修炼一下火眼金睛,小心潜伏在身边的危险。 12.说到某事的时候突然转身环抱说谎TA不只是不敢面对你,因为说谎时TA只想待在最小的空间里。 13.当说“是”时,头无意识地微微摇动说谎真遗憾,TA的身体背叛了TA的语言。

微表情及其应用

微表情及其应用 国际教育学院 2011级应用心理 韩璧泽 摘要:微表情,是内心流露与掩饰,是心理学名词。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看,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里,脸部会“泄露”出其它的信息。 Abstract: the expression, the heart is with and conceal, is psychology nouns. People do some expressions through the inner feelings express your look, people do in the different expressions between, or an expression, will "leak" face of any other information. 关键词:微表情,应用 参考文献:《行为心理学及微表情》 无须确凿证据,无须测谎仪,甚至无须声音,只凭借表情的变化就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说谎,这是美国电视剧《千谎百计》(Lietome)中莱特曼博士具备的高超本领。 这些一闪而过的绝望、尴尬或者窃喜等细微表情,有个专有名词叫做“微表情”。莱特曼正是通过捕捉这种转瞬即逝的表情,破获了一个个连联邦调查局都束手无策的案件。 “这一切并非天方夜谭。”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傅小兰说。去年9月,她开始研究微表情与人的情绪机制、无意识状态之间的关系。最近,这一课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立项。 “国内以前没有人研究这个,我们应该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傅小兰的学生、课题组成员吴奇表示。 微表情,是内心流露与掩饰,是心理学名词。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看,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里,脸部会“泄露”出其它的信息。“微表情”最短可持续1/25秒,虽然一个下意识的表情可能只持续一瞬间,但这是种烦人的特性,很容易暴露情绪。当面部在做某个表情时,这些持续时间极短的表情会突然一闪而过,而且有时表达相反的情绪。 人的脸部可以传达信息,是一种信息传输器,人们无意识的表情会无法控制的表现在面部,而且看到一张陌生的面孔是,人们也经常通过他人的眼镜,化妆,纹身,来判断自己对他人的喜好。通过表情我们可以判断自己是否喜欢这个人,但是现在研究人员发现更加细微更加丰富的----微表情 假如把人的脸看作是一种媒介,人们可以通过阅读每一张脸,获取自己想要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