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代艺术天价作品的艺术价值

当代艺术天价作品的艺术价值

当代艺术天价作品的艺术价值

中国近二十年的当代艺术作品在中国艺术内部的进程中有进步意义,在国际上也具有较高的曝光率和形成一定的收藏群体,但也不能太夸大当代艺术的国际意义。西方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很大程度还是由于中国的崛起和意识形态背景,很多西方著名美术馆和国际双年展作中国当代艺术展,也有炒作“中国效应”的成分,并不一定真是推崇中国艺术的创造。所以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地位和知名度需要真实看待。目前的拍卖明星的真正的艺术训练存在着质疑,大部分人的艺术语言经不起推敲考验,只是在观念上“扬长避短”,在语言上往符号性靠,近量避开在造型,技法,构图,色彩上的先天不足。当代油画的主要成功是图像而不是绘画语言,所以实际上是一种使用绘画手段制作的符号画。由于历史条件,这一代画家直到出名前夜大部分还没有真正出过国,都是看艺术史画册的图片、自己老师的二、三流原作,加上误读误解的西方艺术观念,才产生轰轰烈烈的当代艺术二十年。这在中国的艺术进程中有一定的推进价值,但也不能过于夸大他的国际艺术价值。艺术创作训练是要从小在艺术院校以及在欧美洲美术馆看真正的艺术史原作,如果不具备这一条件就会有先天缺陷。因为考虑到历史原因,中国批评界实际上一直对中国这一代画家得不到真正的艺术学院训练采取避而不谈的策略,而主要谈论当代艺术的思想主题和观念,这是为了推进步履艰难的当代艺术在中国社会的成长。但是这些年大量涌入的艺术投资人、收藏家和“艺术商人”不断在制造一种对当代油画只说优点不说局限性的市场舆论,在客观上有意无意在误导很多真诚但又无知的艺术投资人,大肆炒作写实油画。甚至给中国社会一种油画在西方已经衰弱、在中国反而再次复兴的“伪命题”。

当代艺术尽管在图像上与西方拉开了差异,但是在深层的图像语法,以及“艺术是用来干什么的”这个基本的艺术定义上还是在模仿西方。在语言技术上可能赶上了欧美的二流画家,但是离真正的一流大师还差很大距离,甚至在很多方面还不如民国时期的画家。在拍卖天价的油画明星群体所谓的国际“成功”,在目前无知的商业化和时尚化的媒体宣传中有被夸大和误导的成分。在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油画在西方已经不是一个很重要的门类了,几乎所有重要的国际艺术展中,油画都不会是很重要的部分。西方学术界的艺术判断力在油画这个事情上基本是不会错的。西方艺术界不再把油画看得很重要,如果我们非要说“油画在中国复兴了”,这是在侮辱别人的智商。在一个油画已经不重要的时代,中国当代油画还处在一个学习西方语言都没真正达标并且处在艺术语言大量抄袭模仿的阶段,我们中国人将来之不易的几十亿财富不是扶持更有可能超越西方的新媒体艺术上,而是扔在这样一个没落甚至抄袭成风的艺术品种,把它炒成天价,还要拿到纽约去炒,这不仅是一种极其愚蠢可悲的事情,也是在侮辱大家的智商。大量本土的艺术资本蜂拥而入当代艺术领域,在两年不到的时间,从年市场交易额不到二百万,已经达到年成交额几十亿。这个背景直接催生了艺术拍卖的天价做局,天价暴利与价格谎言共同体。天价做局在艺术圈早已不是一个秘密。但是没有人真正愿意捅破这个事情,而在这个游戏中以傻装傻。直接原因是:买了天价作品的人愿意被宰一刀,但并不想破这个局,因为还想借这个局将手中的“烫山芋”扔给下一新买家。新“被害人”再制造下一个新新“被害人”,来替自己垫背。这像股票市场一样,股票狂跌的受害者总是最后一轮接盘的人,拍卖市场也是这个道理。曾梵志,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最后的晚餐》是2001年的油彩创作。《面具》系列,是曾梵志在1994-1997年间的作品,体现了当代中国艺术告别八十年代的理想及激情后,转而聚焦日常生活的走向。作品突出表现画家内心的孤独与惶恐、人与人之间漠然,使得他戴着面具与人交往。正是面具系列,衍变出了这幅价值1.8亿的作品。

曾梵志的画作《最后的晚餐》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中以1.8亿港币的价格售出,刷新了亚洲当代艺术品交易价格纪录。据相关资料显示,香港苏富比重力推介的此次40周年夜拍不负众望,上拍61件现当代亚洲艺术品成功拍出55件,总成交额为11.3亿港元。据香港苏富比透露,竞投者来自25个国家,除资深藏家外,也吸引了不少新晋藏家。除了曾梵志过亿的作品外,还有赵无极、刘野、潘玉良、沃尔特·史毕斯等10位艺术家创个人拍卖纪录。华裔法国画家赵无极的三联作《15.01.82》,估价9000万港元,最后以8530万港元(合110 0万美元)的价格被一位亚洲竞拍者拍得,也刷新了艺术家个人世界拍卖纪录。随后2013年10月6日,保利香港2013秋拍“中国艺术重要专场”举槌,其中董邦达《乾隆御赏西湖十景图》以1100万港币起拍,最终以3047.5万港币成交,创其在香港拍卖市场记录。随着记

录的不断刷新,拍品的高价交易,中国的当代艺术品市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现状?当代艺术作品卖出天价是炒作?当代艺术是观念性的、自由与创新的、具有批判性的艺术。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受到西方艺术发展的影响,中国当代艺术很大一部分作品在形式上追随西方艺术,对其模仿或“挪用”,缺失中国自身当代艺术应有的创新性。据《顶层》杂志执行主编姜汤坦言:“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前景非常好,买在学术上有创新、在艺术上有创意的作品就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必须是建立在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之上的。正所谓对艺术消费不可能永久休眠,就像那些有钱人也不可能长期饮酒到醉是一样的,当代艺术品的发展也是一种必然趋势。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它都是反映时代的,时代是新的,艺术品也是新的,泡沫化只是当代艺术发展的过渡、商业化的把戏,经历过这样的过程,未来的艺术市场更加健康、更体系化。分析成为天价到底需要怎样的必备条件,面对如此天价的当代艺术作品,很多人认为这与市场的炒作有关。中国当代艺术品今天的爆发,是绝大多数人不能预料的。客观地说与时机和时代有关。就像张晓刚、方力钧、苏新平等人,他们在国际市场上拍卖的画作都早已经在市场上流通了,而那些令人炙手可热的价格与他们并无瓜葛。那么天价究竟和谁有关,或者换一种说法,成为天价到底需要怎样的必备条件?纵观现在的当代艺术作品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看到作品拍出高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批评家和策展人—“生杀大权”。当代艺术市场走向泡沫化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现代的艺术市场,把中国的众多作品标有“大师”的标签。在艺术市场中,批评家和策展人有着生杀大权。这个艺术市场很多作品本身其实并没有很大意义,作者也只是一个不起眼的画家,甚至有些画作根本不知道所表达的涵义,但就因是有了那些批评家与策展人的抬举,就将这些人推向了一线地位。就像刘小东一幅《三峡新移民》作品拍了2200万元,但是据圈中人士透露,当年他这的幅画才卖了不到100万元。由此可见,这些掌管生杀大权人的重要作用。

2.大众接受度—“立足之本”。大众的接受度是当今艺术社会评判一个人的标准。只有符合了当今时代的评判标准,才能在这个画家遍地的社会立足,才能被“慧眼”识别,否则即使你再有能力,不被赏识也只是空谈。像梵高的画作,从不被欣赏到成为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也是需要经历一个评判标准过渡的。

3.媒体的关注—“成功的一半”。在西方国家,艺术家们被媒体各种追踪报道,他们俨然就是百姓眼中那耀眼的星。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的艺术也开始在国际舞台亮相。越来越多地中国的媒体把目光开始投向艺术家。其实,国内很多艺术家成名是在国外,然后开始转向国内的价值艺术价值需要不断被挖掘艺术价值的判断是需要不断的被挖掘、重估以及多元化,而不单只找到现实批判。现实是一个可以包含无限的词汇,不应被笼统的缩成为一个不被分辨的概括词,更不能让对“现实的批判”成为艺术作品中的说辞。中国的当代艺术依然是以自然主义、自由主义为诉求的现代艺术和以消费主义为诉求的后现代艺术的混合体。现在的中国有一股新的视觉力量,改革开放后,摆脱了政治说教和自然主义与乡土风的控制与影响,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价值取向,走出了自己的道路。随着视觉艺术的出现,中国的作品出现在国外舞台,成为关注的焦点。中国正在从各个方面百废待兴中崛起的象征性和对应性,因为只有这种视觉力量较为准确地反映了中国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一些在拍卖会上被包装成天价明星的画家为自己申辩,他的画被标到二千万拍卖,他们没有分到一千万,因为这张画是以前以30万或者50万卖掉的。但拍卖天价对这些画家是有好处的,因为会形成一个价格舆论,以及不断加强的社会知名度,并使他和他的绘画成为艺术圈的话题中心。当然,拍卖天价和画家私下销售价不是同一个价格,甚至可能只是拍卖天价的三分之一不到。如果天价作品是艺术史代表作也就算了,但问题是不少天价作品都只是近两年刚完成的新画。即使昨天在一个拍卖会上某画家的拍卖天价标到一千万,第二天画商或收藏家直接找上门买画的成交价可能也就二百万左右。这样在拍卖会上以天价买下新作品的收藏家就比较冤枉了。这在艺术圈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即拍卖会的标价和场外私下的交易价有时候可以差一半。当代油画的拍卖天价跟画廊或者工作室成交价实际上差得很远,拍卖天价尽管也有真实成交的,但大部分是“表演价”。这也表现在当代摄影板块,同一件摄影作品直接找画廊可以拿到比拍卖会标价便宜很多的成交价,这个圈子很小,很快大家就不再去拍卖会上买摄影作品了,拍卖会上的摄影价格就成为了一种“表演”。但从场面上看,每一件作品都没有流标,但被假装拍卖出去了。整个艺术圈因此形成了一个以拍卖天价为轴心的价值标准链条,拍卖天价成为了真正的学术“权威”,谁的作品成为了天价明星,他也就在江湖变成“学术代表”。越来越多的年轻艺术家相信只要找到了资本支持,挣到了钱,

其他一切就不难搞定。批评家可以花钱雇佣写文章,学术杂志可以花钱买版面,拍卖会可以找老板做局,只要江湖上在传说你挣了几百万或者几千万,你就是一个人物了,别人马上会对你刮目相看。不管你以前的画多么傻比。一个拍卖天价出笼后,全国各大媒体开始不负责任地宣传“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又创新高”之类的报道。然后,各大专业艺术媒体也跟着开始新一轮分析当代艺术市场下一步的大好形势,各种批评文章出笼分析这些天价作品的艺术史意义,各路记者纷纷采访这些天价明星。一些三、四流画家以及年轻的70、80后画家也紧跟着模仿拍卖天价的绘画风格。更为可笑的是,有些长期不成功的已经没自信的画家,居然把这几年所有市场成功的绘画风格的特征全集中在一个画面上,比如光头、绿狗、狞笑的脸、全家福合影、毛**、桃花、卡通、红卫兵等。在这过去的几年中,国际艺术市场的头条事件无疑是市场从西方到东方的地理位置转移。据法国著名艺术市场信息公司Art price公布的《当代艺术家拍卖成绩500强》显示,全球拍卖中国艺术家名字,仅前十名就占去了一半:曾梵志的排名仅次于美国已故涂鸦艺术家让·米歇尔·巴斯奎特,名列第二,拍卖成交总额3924.68万欧元(成交拍品63件,最高落槌价376.25万欧元)。前十名单中还有陈逸飞、王沂东,张晓刚和周春芽也榜上有名,其中张晓刚名列第四,周春芽名列第十。可以想象三五年间获取上百倍的投资回报吗?火爆的当代艺术品市场为这种看似疯狂的想象提供了可能——5年前花费10万元购买一幅张晓刚作品,现在就可能获利数百万元,收益率远超爆发式增长的股市。对于越来越多流连于画廊或者拍卖行寻找机会的人,有关专家指出,暴涨存在一定泡沫,中国的当代艺术在美术史上最终会是何种位置还需要时间的洗涤。

一味追涨而不按艺术规律收藏将走入投资的误区。当代艺术天价迭出:岳敏君《处决》以293万欧元的高价售出,刷新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纪录。回顾今年当代艺术市场中,千万元级的作品层出不穷,一个个天价,使得很多当代艺术家的名字与财富画上了等号。在今年纽约苏富比秋拍会中,岳敏君的《公主》以194.5万美元成交。方力均的作品《98.10.1》以172.1万美元成交,创造了个人作品拍卖纪录;蔡国强的《男人、老鹰和天空中的眼睛》以127.3万美元被一个亚洲的私人收藏家买走。今年6月,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岳敏君的《画家和他的朋友们》以超过2000万元的价格成交;曾梵志的《面具系列1996第8号》成交价亦突破千万元……境外机构狂收中国油画:近来的当代艺术井喷现象并非偶然,10年前,中国当代艺术品刚刚步入市场的时候,所遭受的是不屑的目光。香港皇朝文化艺术基金会的当代艺术专家王先生介绍:“这批画家许多都是当时圆明园画家村的落魄画家,那时国内收藏家很少看好中国当代艺术品,而很多经历过西方当代艺术快速成长期的海外收藏机构和个人则择优大量买进。“那时,圆明园画家被驻华使馆官员收购不少”。在这些海外机构的视野中,这些作品兼具中国元素与时代风格于一身,是在当代艺术史上能够留下一笔的作品。因此,大量优秀而珍贵的当代艺术品流失海外,许多国外的藏家和美术机构手中的中国当代绘画、雕塑多达千件以上。超千万作品与艺术本身无关,然而,除了被低估后的爆发,不可否认大量泡沫也在充斥着市场。对当代艺术井喷行情,当代艺术投资专家王泊乔认为,中国的当代艺术在美术史上最终会是何种位置,还需要时间的洗涤和检验,在这种情况下,价钱超过1 000万元的当代艺术品,就与艺术无关了,如同当前股市中疯狂炒作的认沽权证一样,变成了一场资本游戏,其参与者不会考虑画作本身的艺术含量与合理估值,只会用大资金疯狂搏杀。这种在短期内追逐超高利润的疯狂投资,对中国当代艺术未来发展危害巨大,“国外成熟藏家都是按照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去收藏,只有在美术史上能留下印记的作品才值得投资。”王泊乔认为,国内的藏家追涨的做法不理智,应该先摸清一幅油画真实价值再投资。天价画作已经到波峰,那么按照美术史规律,到底什么是当代油画的价值?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余虹认为,这些拍出天价的当代画家的作品,在当代艺术史上确实曾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例如方力钧在作品中运用的“光头”、“泼皮”等以前不可能入画元素,第一次打破了中国画创作中的诸多禁忌,就如同王朔以语言特色鲜明的小说突入文坛一样。

此类画家的作品,在一个特定的、短暂的时期内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但并不是该画家在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幅作品都有同样高的艺术价值。这些画家早期的绘画精品,如今虽然价钱已经非常高了,但未来仍有巨大的升值空间,但其他画作就未必能走高。艺术投资应符合艺术规律,目前,张晓刚、岳敏君、曾梵志等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已经被推到一个高位,成为国际游资的炒作工具,以目前动辄百万的价位介入,风险巨大。但是,仍有一大批当代艺术大腕的作品价值被低估,还有待挖掘。这种艺术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老一代的艺

术家,作于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作品;还有一类是可进入中国当代美术史的艺术家、艺术作品,这其中以参加重要展览、重要美术史著述的作品为主,如女性画家蔡锦的美人蕉系列作品、王劲松的油画、苏新平的版画和油画作品等。有关专家指出:“按照中国历年重大的美术展览和教科书以及美术史文献的脉络收藏当代油画应该是一个正确的规律,从世界投资范围看也是较为成熟的做法”。商业炒做价值不等于艺术价值,由于海外艺术品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关联度极大,中国艺术家一旦被财大气粗的国际画廊相中,不但个人藏家、美术机构需求量大增,加上金融业对冲风险、分散流动性开发理财产品以及基金配置等需要,其作品自然身价倍增。作为艺术基金,藏品买进卖出是利润,而同类作品拍卖市场上的成交价是衡量其资产净值的参照系,因此某些艺术品会频频创造让人看不懂的拍卖“天价”,这就是资本的魔力。商业炒作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两回事,仅仅用艺术价值来评判和思考当代艺术问题,那是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那么,中国当代艺术而不是其他代表中国最高艺术水平的中国艺术品被国际资本看中?文化背景、学术评论权以及定价权都是致命的因素,国际金融资本在没有中国文化背景的基础上,不可能在中国传统的书画上跟我们竞争。实际上中国当代艺术按照外国人口味来创作,其实这种趋势并不非美术圈独有,看看近期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很多是对好莱坞获奖大片的模仿。中国的当代艺术品市场现在炙手可热,但圈外人根本不知道过去几年来艺术圈内靠着大量的资金将艺术品市场中“臭鱼滥虾”炒作成“海参鲍鱼”的肮脏手段。艺术家、投机分子、中间商和评论家们都想尽各种办法来创造需求。这就造成了价格与价值的脱节,这种价格远远高于艺术品本身价值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正热爱中国艺术的收藏家,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冷静地站稳立场,不能因为某个艺术家的某件艺术品的高额成交而哄抬该艺术家的其他作品价格。理想的商业价格应基本等同后略低于其艺术价值。过低不能体现艺术品本身的价值;过高也不利于艺术品市场长期稳定的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